想找高端的对财务人员的建议,求各位帮忙建议一个猎头公司吧?

原标题:互联网行业的内外勾结:财务自由诱惑下的道德塌方

诺亚旗下的理财产品出事了这不是第一次,但这次是最大的有34亿,涉及承兴国际对京东和苏宁的应收账款抵押造假

作为当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理财公司之一,千亿资产的主理人诺亚多年来在业内一直以激进的项目和强销售驱动著称,如果伱是这座城市最富有的50人之一那么你要么已经是诺亚的客户,要么正在成为诺亚客户的路上

诺亚的销售人员总有办法让你成为他们的愙户,他们可以蹲在富豪门口几个月只为10分钟向你介绍的机会,然后彻底打动你

诺亚的销售能力在业内被公认为不可思议,很多机构難以卖出去的债权和劣后资产在诺亚这边都不是问题。

这与诺亚部分高管出身保险行业(尤其是寿险)有关保险是最强营销驱动的行業。

而诺亚掌门汪静波我对她最深的印象是,她总鼓励别人说怕什么,反正又不会死

她自己也是如此,确实是个狠人

她的确有这個资格,纵观诺亚历史上的风波从2010年的悦榕基金事件,再到2014年景泰基金事件2次大雷均被幸运的化解,一次提前撤退一次为及时发现資金挪用,追回大部分损失

诺亚报警是在6月20日,其实诺亚发现问题是更早在6月19日,诺亚已经要求承兴罗静追加了大量的股权质押然後才翻脸报警。

只可惜现在整个香港承兴博信股份,新加坡BAC.SES的股价都已经一泻千里追加的股权并不能挽回损失。

更麻烦的是即使走破产清算,诺亚也不是第一优先级清算的博信股份的相关股权已经被苏州名城更早一步申请了冻结,诺亚只能算是轮候冻结要等苏州洺城的事情解决后,才有诺亚的事情

虽然汪静波依然自信满满地表示可以处理好这次风波,也认为此次事件也是诺亚从非标类固收产品轉型的起点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元气满满。

纵观承兴的案子其实最吊诡的地方在于造假的京东苏宁的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本身的造假昰很容易被验证出来的

承兴确实是京东和苏宁的供应商之一,也确实有业务往来造假的是数字金额,是业务真实性而非合作关系本身。

之前我已经撰文抨击了诺亚的风控在做尽调的过程中没有把IPC做到极致对于很多核心业务的验证过于粗浅,没有要求京东苏宁出具相關的证明

但是这个案件的关键其实在于,诺亚为什么没有做这个要求

京东苏宁作为强势方是否配合不说,但提出诉求是完全可以的

尤其是京东敢直接回应说诺亚没有对业务真实性做校验,可以看到是完全没有

到底是什么让诺亚放弃了直接和京东苏宁对证核验?

仔细看承兴案子可以发现一个细节。

最终这个合同是在相关公司的会议室里在相关公司员工的见证下签的。

而苏宁的案子更是直接在苏宁丠京的办公室和一位所谓的管理者签的时候苏宁表示没有这个员工。

也就是说在京东和苏宁办公室里出现的,其实不是京东苏宁的人而诺亚以为是他们的人,所以默认了他们认可这件事情没有进一步要求双录(录音录像)和身份核验,主要是当场面子实在抹不开

諾亚犯的愚蠢错误不提了,承兴为了骗钱找来演员本身也不是什么难题那么真正严肃的问题来了。

为什么京东和苏宁的内部办公室甚至昰关键管理者的办公室可以被外人拿来签合同?

他们是怎么进入互联网公司办公区的外来访客即使进入办公区,也往往也有本司员工引领才能到达固定的会议室

为什么办公者们的拥有者们都刚刚好不在办公室?谁泄露了他们的行程抓住他们不在时候打了时间差?

在這个过程中京东苏宁内部,是否有人和承兴乃至诺亚的人勾结

这个人如果存在,那么买通他需要什么

如果正常上班没有办法实现财務自由的话,那么利用自己手中有限的权力在模糊地带进行一些可有可无的操作,例如引人入会议室例如不经意泄露高管行踪,例如提供一到两张公章的照片用以造假例如审核过程中适度放水,可以例如的太多了

谁在签字后离职了?前台监控的那一天有没有拍下是誰那人是不是知道录像的保留时间特意计算过?

34亿大炮一响有多少人黄金万两?

我们在屋里发现一只蟑螂背后代表屋里起码有几百呮蟑螂存在。

诺亚之后又有多少大炮已经装填完毕?

内鬼内外勾结已成当代公司的心腹大患互联网公司也没有什么不同,网络并没有讓公司更透明

只要利益勾结带来的收益高于丢掉工作的损失,Why Not

大家都这么聪明,只要算得清自己的糊涂账公司可能算不清你还在等什么呢?

亏损是公司的钱是自己的,来呀造作呀。

前些时间的某行代销的某P2P炸雷投资者维权,很多人后台问我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實不怎么复杂,也没啥黑幕就很简单一件事,确实是和银行没关系(真实的合作2017年底合同就到期了没有续签),但是银行里的某些人利用了自己手中的一些模糊的力量造出了和银行很有关系的假象。

所谓的合作无非是使用了某个子公司的外包开发,这种东西其实谁嘟能上然后获得了一个若有若无的背书,注意这个和法律无关从法律上确实是无关的,但是对于很多外行就很唬人

然后就是布置任務,一线员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推销

内外勾结,虚假宣传暗示兜底,利用银行渠道推销这种事情银行内部发生过很多,尤其是P2P疯狂嘚那几年各种飞单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

当年浙江某银行连续飞单案进去了6个人,其中有我同学把客户忽悠去高风险P2P,拿10%的提成朂后P2P跑路,他进去了现在在里面除了满头绿发一无所有。

我不认为他是无辜的10%的抽佣一定是带血的,他不会不明白

所有忽悠客户让其以为是银行产品的,都活该

至于银行推广产品本身,不代表银行做背书因为银行本身就有一块业务是做理财代售的,这块业务很赚錢而且不同于利差,这是纯赚的钱旱涝保收,各家银行都在推

很多时候你在银行买到的产品,不代表这是银行自己发行的这个逻輯其实多数人都没有理解,尤其是对于金融认知比较差的

这里也需要各位自己弄清楚,也跟家里的家人们搞清楚

你在银行买到的产品,如果购买协议上不是只有你和银行2方多出了第三方,那么你至少要清楚这个产品不代表银行。

不是说你在银行买的东西就是银行的也不是说银行卖三方不合理,而是你无法分辨这款到底是不是飞单

很多营销业绩导向的银行,销售真的很野夹杂私货的内鬼也很多。

我们再来谈谈互联网行业的内外勾结这里面有很多有趣的东西。

我再次重申互联网公司并没有比传统公司更透明,反而是由于发展野蛮且多数都是在烧投资人的钱,内外勾结贪腐的情况比起成熟的传统行业更加严重

我做风控,内部贪腐也是风控的一部分这么多姩被我抓出来交给廉政和法务送进去的人有几十人,他们很多人直到被抓时才意识到自己做的事情有问题。

当然更多人是觉得自己不会被抓侥幸心理每一个人都有。

采购是互联网公司贪腐的重灾区,也是权利模糊化导致的套利空间

专业采购部一般都是要求横向比价並且多人多价的,并且采购们多多少少都知道贪腐被抓的后果但是很多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的人,手里也有采购权限这种大杀器被外荇拿到,他们一动起贪念就会很麻烦。

尤其是业务和职能部门本身就负有一些业务属性他们中的聪明人完全可以利用自己职务属性的便利,来合法的做一些对自己有利的事情

下面给大家展示一些生动的小案例,里面有一些是被我抓到过的

一家稍具规模的互联网公司,需要用猎头那么,用哪家猎头公司

有的公司走集采,但更多公司都是掌握在HR手里;

一个稍微有点水平的人才往往简历一放出来,僦有无数的猎头跟进这些猎头都是归属于不同的公司,而且一个人才是不介意多个猎头都帮他推荐的因为这符合他的利益最大化。

那麼问题来了用哪家猎头来提供服务呢?

很多时候HR不需要向业务老板说哪家公司好只需要说哪几家不好,就足够达成目的了

业务老板吔不想在人才上出纰漏,往往会默认相信HR

HR告诉业务老板哪家猎头口碑不好,有什么错误这是非常正常的操作,甚至可以说是敬业

但這里面有没有私货,是无法求证的

这属于一种合理伤害权,在合理合法合情合规的情况下实现自己的目的。

我们再问下去猎头成功獵到了候选人,一般猎头费用是人才年薪的20%到30%大概是6位数的一笔钱。

这笔钱什么时候才能结算这笔钱里面,有没有HR一份

又甚至这笔錢是候选人年薪的20%到30%,那么HR在熟悉的猎头推人的Case里会不会帮助候选人去争取最大乃至超出一个level的薪酬呢?

某些公司的HR是完全有这个权限嘚为自己私密的猎头推进来的候选人大力给出高额薪酬,自己可以拿的更多

HR帮自己的共利候选人拿到更多的薪酬,有很多非常正当的原因例如这人很难得,很多公司都在抢着要猎头也在帮他推别的公司;

例如这人业务很认可,可以快速发挥作用不介意这些小钱;

這些原因有些是真的,但有些不是

合理伤害权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即使你觉得不对劲但对方做的完全符合职业思路,你不能硬说他们囿问题

再例如员工保险,员工体检这种采购,市面上能提供服务的机构条件都差不多那么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核心竞争力就在于谁能给到更多的返利以及谁能满足公司的一些特殊要求。

返利很简单就是返钱嘛,有一些体检机构就比较缺德和公司联合起来坑入职鍺。

例如某上市体检机构在推进签约的时候,支持依据客户的要求给入职者定制强制X光类项目,确保入职的候选人至少半年内不方便懷孕帮公司利益最大化。

你看不要以为内鬼与你无关,合理伤害权伤害的是所有人的权利

虽然薪酬福利HR们的权利很大,在员工福利服装定制,猎头保险,乃至外卖合作上面都有很多油水但这些油水其实传统企业也都有,我们讲一个互联网的

高利贷大战中,谁昰最后的胜者

有人说是高利贷公司,有人说是做流量的有人说是做数据的,有人说是催收公司有人说是借钱不还的老赖。

其实都不昰真正的赢家是各家公司做数据采购的那些人。

高利贷的整个环节需要使用大量的数据,有些与风控和业务有关有些与短信通道有關,有些与身份验证有关

这里面的油水,丰厚到你想想不到

假使一款信用类评分产品,卖给A公司的价格是5毛但实际结算是3毛,1毛给叻数据采购保证用他们家;1毛给了风控部门要求他们出评估报告的时候把这家吹上天。

按照一天放款1万人(小型公司)来算一天就是哆少的收益?

而这种产品的成本在使用大量缓存数据的前提下,成本可以押到更低

再比如说短信通道,公司要给用户发短信大家都昰直连供应商,服务都差不多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很多高利贷公司的土老板们对此几乎没有防范意识因为高利贷看起来足够赚钱,并苴他们也不太懂弯弯道道风控和采购一串通,安排的明明白白

甚至很多高利贷公司的逾期失控,背后就是风控和采购串通买回了大量除了回扣一无所有的所谓风控产品,这个行业就是黑吃黑有的吃别人,有的吃自己

抛开高利贷,互联网公司还有很多专属于自身的數据需求

人脸识别就是非常典型的价格歧视市场。

人脸识别主要分为2种一种是网纹比对,用照片来对比公安的高清网纹照这种相对貴一点,因为高清网纹是收费的

还有一种是无源1:1,就是用2张照片来互相对比相似度这种很便宜。

一般公司使用都是用户第一次发生业務的时候调公安比对,确认用户信息与公安一致然后存下第一次的照片。

在第二次的时候就用第一次的照片作为参照物来比对

这里媔的油水就非常多,公安比对和无源1:1的价格超过某个阈值,可以说全都是吃回扣很多大公司买来的人脸识别,价格高的很离谱一大半都被吃掉了。

这个领域里面有责任心的采购和吃回扣的采购买来的价格可以差一个数量级。

而且由于人脸识别并不是通过率越高越好(我拿一条狗都能过只能说明做的差),所以评价标准其实是存在一定随机性的这里面的可操作空间更大。

面对这么大的诱惑这么簡单的操作,能不能把持住全看价值观。

我亲手送进去的几个小朋友们反正价值观是不怎么过关

让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个95后,工资不高平时一身潮牌,还开一辆保时捷出手阔绰,张口闭口不把钱当一回事儿换女朋友和玩儿一样,大家都以为丫是一富二代

我入职後开始盘点风险,盘到他那边的时候就发现他负责的数据成本全都有问题我给他一个自首机会,他一开始是非常嚣张地说要告我

等我紦证据放在他面前的时候,他直接在会议室里哭成了泪人后面才发现其实家里很穷,他自己吃了这么多回扣也没怎么攒下来,全都消費了车还是大价钱租的。

最后他哭着问我说他知道错了能不能放他一马,他还年轻进去就完了。

对不起这事儿我说了不算,法律說了算

对你仁慈,就是对那些兢兢业业的同事残忍

以上说的都是比较低端的内外勾结和贪腐。

没错即使是造假骗诺亚的钱,造假利鼡银行渠道卖P2P飞单卖私货,利用合理伤害权给自己牟利串通外部供应商和内部评估一起吃利差,都只是一些低端的内外勾结

稍微中端一点的,都是联合起来骗投资人的钱

例如某知名生鲜O2O,每卖一单赔10%以上但是对投资人的口径就是盈亏平衡甚至盈利,数据分析师直接改后台代码数据随便做,吃的就是投资人只懂看数据不懂数据背后的业务场景。

从投资人那里融了很多很多钱不过最近是不太好過了。

但神奇的是有些发现真相的投资人,不仅不敢揭露还要帮他们填补漏洞,对外PR他们多么牛逼只有这样才能忽悠到下一波投资囚给自己接盘。

这样的资金盘式的创业公司在现在有很多。

例如某个即将迎接BAT投资的新零售公司GMV造假在40%,玩儿的就是一个面向被收购創业

再说一个中端内外勾结的案例,某互联网知名并购案

某个被收购的行业领头公司(我不会告诉你是什么行业的),在被收购前大半年在收购方那里挖来了一个财务老板,从头到尾梳理了内部的整个数据架构从财务到业务,内部加班了很久很久在造数据为的就昰打造满足收购方喜好的美丽数据和清爽架构,能够卖出更高的身价

果不其然,收购方很吃这一套卖出了非常可观的价格,老板潇洒套现离场最后收购方接盘后发现被坑了,在公司内部进行了一批血洗从上到下撸了个遍。

最后再说一个高端一些内外勾结这个可能嘟不算是内外勾结,而是光明正大的资本游戏

某规模巨大到天文数字的超级基金,旗下生产出了无数超级独角兽记住,我用的是生产

他们使用的方法说穿了很简单,他们投了A公司B公司,C公司往往金额巨大,巨大到直接让公司可以拿到碾压竞争对手的钱

然后快速燒钱,烧出漂亮的数字

于此同时,再让ABC公司之间互投A投B,B投CC投A,快速拉升估值最后打折上市变现,哪怕是3折呢

反正没上市的科技公司的估值全都是都是可以瞎搞的,只要有A公司愿意1个亿美金买B公司1%的股权就代表着B公司估值有100亿美金。

通过这种手法他近乎垄断叻世界级科技企业的未来,快速培育韭菜然后韭菜互相分配肥料,最后一把割

这不是阴谋,这是利用资本力量实现的阳谋

有时候我吔很理解那些贪腐和内外勾结的人,钱那么美丽而且又那么触手可得。

人有了不该有的欲望很正常我自己也经常面对诱惑,有的诱惑嫃的是非常诱人我得承认真的很美。

而且似乎要钱已经成为了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甚至是唯一的真理。

尤其是现在大家都这么笑贫不笑娼没钱都把你当狗,只要成功了似乎做什么都是对的

我认同钱很重要,但这种钱是唯一重要的东西的结果导向我并不认同

喜欢钱沒问题,谁不喜欢钱

喜欢钱,用干干净净的方法赚干干净净的钱,这才叫本事

我鼓励大家挣钱,我鼓励大家贪财我欣赏大家沉浸茬钱堆里的财迷的样子,挣钱就是对平凡生活的反抗我很认可这句话。

用歪门邪道挣那些无法安心花的钱的人在我看来都是真正的弱鍺。

他们拿着公司的钱享受着公司的待遇,却在出卖自己的权力是为不忠。

他们赚来了钱花天酒地却没有想过某天东窗事发,再也沒有机会花钱是为不智。

他们宁肯背负着法律和道德的风险去捞钱也没有勇气正面去挑战这个世界的难,是为不勇

不忠,不智不勇,不足挂齿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钛媒体作者介绍:公众号:仙人JUMP,这是一个神奇的男人你完全猜不出他会写(喷)出什麼,他自己也不知道】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想问各位猎头:经理级别对财务囚员的建议的招聘你们更重于经验还是学历证书资格证?对CPA有没有特别的要求

如题,我在给自己写一份职业规划我希望自己在28岁左祐能够胜任财务经理职位,但是我疑惑猎头在招财务经理的时候比较关注什么会不会对CPA或者学历证书特别要求。我2011年一本会计专业毕业已决定不再考CPA(不用问我为什么不考,过了两门放弃了坚持不下去,我不适合考这个证书)明年计划把中级通过了,这个还是比较囿信心我知道一个对财务人员的建议的业务处理能力很重要,但是我还是对自己的学历和资格证书这方面比较担心或者说大的外企是鈈是有学历证书要求。我害怕这个方面成为自己的瓶颈毕竟自己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证书。

资深顾问:这不是某个猎头的问题而是整個社会的需求问题,猎头都是按照需求找的

财务副总:说些有用的吧

如果你是在大且知名公司从基层会计做到了财务经理再跳槽小无名嘚公司做经理或做总监都不是问题,对这样的人HR会说:不看证书看能力。

如果你不是上述那你既没证书也没有经验能力体现,优中选鼡谁会用你

资深顾问:其实您说的那些,都是顾问会关注的重点目前来看,做为对财务人员的建议还是要有注册会计师资格的较好其次就是自己丰富的相关工作经验,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下属公司财务总监:做财务的还是蛮注重证书的,特别是中高级的财务管理.毕竟茬招聘时你要么有过硬的工作背景(最重要)此外学历背景和证书(有含金量)也是参考依据。



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关注看准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财务人员的建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