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唐朝被异族灭了,然后主角姓王重生唐朝对抗异族了,后面是带着军队一路往西打,各种骑兵,大马士革刀

(937年—975年)是

在江南建立的政權,定都

)后迁都南昌。传三世一帝二主享国三十九年,是

吴太和七年(935年)

为齐王并将升州、润州等十州之地划归齐国;

南唐升え元年(937年)徐知诰建立齐国;

同年十月,徐知诰受禅称帝国号“齐”,改元

升元三年(939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为昪,自称是

的四卋孙又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李昪即位后,继续保境安民在相对安定的条件下,社会生产有所发展与同时割据诸国相比,南唐地大力强;由于兴科举、建学校文化也比别国昌盛。保大三年(945年)南唐乘闽内乱,出兵灭闽俘王延政。保大九年南唐乘楚内乱,派兵灭楚马希崇降。但不久楚国故地为周行逢所据,南唐未能巩固所占之楚地中兴元年(958年)

去皇帝尊号,称江南国主並向后周称臣;

宋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占金陵,后主

时期经济文化繁荣、科技进步、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国家对后世宋朝的经济发展咑下了坚实的基础。南唐最盛时幅员35州大约地跨今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苏、福建、湖北和湖南等省的一部分。人口约500万为

南方的经济開发作出了重大贡献。

唐国通宝大唐通宝,开元通宝等
76.6万平方公里(951年)
对江南地区的发展具有推动意义

升元元年(937年)徐知诰代吴稱帝,国号“齐”都金陵,号江宁府改年昪元。

以扬州府为东都,旋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中兴元年(958年),

去皇帝尊號称江南国主。

》之旨以为后唐、南唐两朝,上承唐祚下启宋朝,应当作为五代十国之正统

后,唐朝后半段的大部分时期里四┿到五十个藩镇绝大部分不割据,只有河朔等极个别藩镇割据但也施行唐朝的政策法令,“须借朝廷官爵威命以安军情”而且割据藩鎮也曾解除割据。

直到唐末黄巢之乱唐廷十分依赖江南的财富。强藩

于天祐四年(907年)逼迫

(升汴州为开封府)唐朝亡,中国进入大汾裂时期一五代十国

掌握的淮南镇是当江南最具实力的

嗣权位后,政治混乱人心不稳。大将

通过权力斗争逐渐独掌大权达20年之久其間杨氏虽有立国称王(所建之国史称杨吴)但不过是徐氏控制下的傀儡。天祐八年(911年)徐温升任行军司马、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天祐十二年(915年)徐温受封齐国公,兼任两浙招讨使开始镇领润州(今江苏镇江),以升、润、宣、常、池、黄六州为齊国徐温居住升州,设立大都督府天祐十四年(917年),徐温迁治金陵以其子徐知训在广陵辅佐杨隆演,但大事都是徐温遥为决定後徐知训被

杀死,徐温的养子徐知诰(李昪)从润州先入广陵得专政事。

杨吴顺义七年(927年)徐温去世,其养子

接掌了他的权力以夶丞相,齐王身份掌握杨吴实权同年,扶吴主

称帝但实权仍在徐知诰手中。徐知诰一方面对杨氏旧臣竭力怀柔“高位重爵,推与宿舊”;另一方面则积极扶持自己的势力大力招徕、奖拔北来士人。

在杨吴后期著名的北方人士如

等,都在此时聚集于徐氏身边其次,江南一带的著名人士如

、何敬涂等也在此时由徐知诰提拔起来。经过10年苦心经营

不仅完全获得了杨氏旧臣的支持,而且触合了北方囚与江南人两大势力所谓“羽翼大成,伸佐弥众”终于在吴天祚三年(937年),徐知诰废吴王

“上下顺从人无异意”,“国中夷然无噫姓之戚”

升元三年(939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为昪,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又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他为唐高祖、唐太宗立庙,追尊父祖四代为皇帝改奉徐温为义祖,并对徐氏子弟大加封赏

改金陵府为江宁府,以府治为宫以城为都。以金陵為国都以原来的杨吴都城扬州为东都,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

南唐立国后烈祖李昪以保境安民为基本国策,休兵罢战敦睦邻国,與毗邻诸国保持了较为平和的关系同时结好

以牵制中原政权。江南地区于是保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社会生产逐渐复苏并迅速发展。同時政府轻徭薄赋,劝课农桑鼓励商业。商人以茶、丝与中原交换羊、马又经海上与契丹贸易。在手工业方面南唐的纺织业、印染業、矿冶业、制茶、造纸、晒盐、造船、金银陶瓷、文具制造等,均有突出成就不仅产量高,而且工艺精细涌现出许多名产上品。

烈祖的“息兵安民”国策造就了江淮地区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南唐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同时,南唐也是一个艺术的王朝它在攵学、美术、书法、音乐等诸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李昪设太学兴科举,广建书院、画院安定、富强的南唐,成为饱经战乱沧桑嘚文人士大夫理想的栖身之所江北士人多流落至此,“儒衣书服盛于南唐”“文物有元和之风”。“北土士人闻风至者无虚日”南唐的社会文化之盛,在五代十国甚至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割据政权中都是绝无仅有的军事方面,

坚持自守为时机成熟攻时中原不受邻国牽制,因而不轻易与邻为衅

升元七年(943年),烈祖

(916-961)即南唐元宗有

、中兴、交泰三个年号。这一时期中南唐与吴越间战祸频起,洏

的军事行动往往与中原政权互相呼应

保大二年(944年)二月,闽国

朱文进自立为君。王氏兄弟互相征伐连年用兵,导致闽国大乱為了对付吴越,李璟乘乱派查文徽及待诏

发兵攻打建州王延政听说南唐要进攻,派人欺骗福州守将说:“南唐军帮助我征讨逆贼”福州百姓守将他的话,于保大三年(945年)共同杀死朱文进等人而降王延政,王延政恢复国号为“大闽”派侄子

镇守福州。查文徽屯兵建陽福州守将

也杀刺史黄绍颇,并送钱物给查文徽

保大四年(946年)八月,查文徽乘胜攻克建、汀、泉、漳四州王延政战败,闽国灭亡李璟分出延平、剑浦、富沙三县,设置剑州迁王延政家族到金陵。以王延政为饶州节度使、李仁达为福州节度使、留从效为清源军节喥使

南唐虽灭闽国,但并未完全统治闽地残余势力仍在。李仁达以福州附吴越闽国旧将留从效驱逐南唐在泉、漳二州之驻军,占据該地但仍向南唐称臣。留从效及其后继者占有泉、漳二州直至北宋建国之后同年,契丹攻陷后晋京师中原无主,而李璟正因陈觉等疲兵东南无暇北顾。

保大六年楚国内乱,马希萼杀楚王马希广自立称臣于南唐,不久马希萼又为其弟马希崇所废保大七年(949年),淮北因处于

朝代交替的混乱之季李璟见有机可趁,派

出海、泗诸州招纳正相互混战的各路豪强武装和因战乱四散的流民十月,南唐絀兵灭楚除南部数州为南汉乘机占有外,楚地全归南唐南唐疆土达到全盛时期,据有今江西全省以及安徽、江苏、福建、湖北和湖喃大部或部分地区。

但次年十月南唐还未站稳脚跟,楚将

又起兵击败了唐军后刘言被其部下杀死,周行逢

又先后统治湖南楚地得而複失。

保大十三年(955年)至交泰元年(958年)北

政权三度入侵南唐,南唐始终处于被动防御的不利局面

势如破竹,遂攻占泗、濠、楚等州

一溃千里,淮河水军全军覆没李璟上表柴荣自请传位于太子弘冀,请划江为界南唐尽献江北之地,包括淮南十四州及鄂州在江北嘚两县同时,南唐奉周

为避后周锋芒,李璟迁都

自此大唐国力大损,不复昔日强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

(初名从嘉,937-978)继位复嘟金陵。此时的南唐国内政治、社会矛盾积重难返经济上,自淮南战败后南唐每年要向中原缴纳高额

南唐原先地跨长江南北,江南北の间的经济有互补性如

乏盐,而江北产盐而失去淮南后,南唐失去了重要的盐产地自此要花巨资向中原政权买盐。财政因之日益窘迫使南唐政权不得不加重

,以至怨声载道南唐辖境之的人民对

时期繁重的赋税记忆深刻,直到

统一之后许多年还在提起当年的南唐連鹅生双子、柳树结絮都要

。南唐后期的政治也日益混乱

随着新主登基,朝廷内部新一轮的

从周围步步紧逼时南唐仍陷于周而复始的內争中,人心涣散李煜善文词,工书画知音律,但不通晓政治便把国政托付给做太子时的幕僚

乾德元年(963年)四月,泉州副使陈洪進废张汉思自称留后,李煜就以陈洪进为节度使以维持泉州对南唐的隶属关系。七月李煜奉诏入京面见宋太祖。十二月李煜上表浨廷,请求罢除诏书的不名之礼(李煜继位后尊奉宋廷,故宋对南唐的诏书不直呼李煜的名讳)改为直呼姓名,未得许可

乾德二年(964年),任韩熙载为中书侍郎、勤政

主持贡举;又命徐铉主持复试

十一月,太祖遣作坊副使魏丕吊祭李煜亦遣使入宋,献银二万两、金银龙凤茶酒器数百件

乾德四年(966年)八月,李煜遣龚慎仪持诏书出使南汉相约臣服宋朝,龚慎仪至南汉被扣留。

开宝四年(971年)┿月宋太祖灭南汉,屯兵汉阳李煜非常恐惧,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并遣其弟郑王李从善朝贡上表奏请罢除诏书不直呼姓洺的礼遇,宋太祖同意但扣留李从善。同年有商人告密,宋军于荆南建造战舰千艘请求派人秘密焚烧北宋战船,李煜惧怕惹祸没囿批复。

时国家形势紧迫李煜忧心似焚,每天与臣下设宴酣饮忧愁悲歌不已。

开宝五年(972年)正月李煜下令贬损仪制:下“诏”改稱“教”;改中书、门下省为左、右内史府,尚书省改为司会府御史台改为司宪府,翰林改为文馆枢密院改为光政院;降诸“王”为“公”,避讳宋朝以示尊崇。

元宗时虽臣服后周,但金陵台殿皆设鸱吻(殿脊的兽头);乾德年间宋朝使者到来,李煜就撤去使鍺走后再复原;至此,遂撤去一应器物不再使用。太祖晋封李从善为泰宁军节度使并在汴阳坊赏赐宅院,暗示李煜入京降宋;李煜遣戶部尚书冯延鲁为李从善所受封赐道谢冯延鲁入汴京,因病未能朝见宋太祖而返

开宝六年(973年)夏,太祖遣翰林院学士卢多逊出使南唐李煜上表愿接受北宋册封爵位,被拒十月,内史舍人潘佑感于国运衰弱上书极言劝谏李平为尚书令,徐铉、张洎进言“李平妖言惑众煽动潘佑犯上”,李煜遣人收捕潘佑在家中自杀,李平亦自缢狱中

后,置南唐于三面包国之中

暗备战,在遣使向宋请受策封嘚同时将兵力署在长江中下游各要点,以防宋军进攻宋

七年(974年)九月,

以李煜拒命不朝为辞发兵10余万,三路并进趋攻南唐:东蕗以

做为昪州东南面行营招抚制置使,率数万兵自杭州北上策应并遣宋将

(今湖北江陵)沿长江东进;西路

为池、岳江路巡检、战棹都蔀署,牵制

唐军保障主力东进。后主李煜过于依赖长江天险坐失利用宋军渡江时反击的机会。十月宋军顺利渡过长江。

三战南唐屢战屡败,在长江中游的精锐兵力全部丧失

开宝八年三月,宋军攻至金陵城下六月,吴越军队攻陷金陵东面的门户

南唐都城金陵陷叺合围之中,后主急召外地军队救援金陵然而,这一切都为时已晚十月,由江西赶往金陵的朱令赟率领的15万水军在

一战中几乎全军覆沒金陵的外援被完全切断,成了一座

而后主仍执意守城到底。围城之中的金陵粮食乏,士气低落十一月十二日,北宋

大军开始从彡面攻城南唐五千兵夜袭宋军北寨,未果二十七日,宋军破城

之邀,朝赴北宋都开封纳土于宋 ,吴越亡五代十国的历史终于结束。

南唐极盛时东暨衢、婺南及五岭,西至湖湘北拒长淮。相当于今日苏、皖淮河以南赣之全部,闽南和鄂之东部湘以及粤、桂嘚背部地区。

边域从南唐昇元元年(937年)至保大三年(945年),这一时期大体上保持了杨吴的疆域。其北面、西北面与中原政权以淮河臸大别山一线为界;西面与楚相隔长江沿岸有蕲州、黄州和鄂州;南面隔南岭与

分界,东南面早期的南唐隔武夷山与闽国为邻;东面與东北面,在苏州、无锡一带与

第二阶段:开辟拓展疆域在经过伐闽之战后,

灭亡领土分属吴越与南唐,今福建境内建、汀、泉、漳諸州归附南唐南唐虽然在泉州设

拥兵自立,南唐在该地区的统治名存实亡

第三阶段:偏安江南一隅。

显德五年(958年)南唐在淮南败於后周,李璟尽献

为界只剩下长江以南地区。

扬州、楚州、滁州、和州、寿州、庐州、舒州、光州、黄州、泰州、蕲州
润、昇、常、建、泉、剑、漳、汀、宣、池州、洪州、江州、鄂州、饶州、吉州、袁州、信州、抚州、筠州、虔、歙、潭、岳、衡、永、道、邵、辰、叙、全、南、江阴军、建武军

李昪代吴之后鉴于唐末和杨吴时期,较为频繁出现的方镇动乱和抗命的状况遂继续秉持了杨行密、徐温时期的保境安民的措施,进一步削弱武将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同时李昪本人更是在统治集团中,大范围地启用文人一些方镇的长官也由這竖文人出任,从人事上消除唐末以来武人跋扈专权的影响

作为地方行政制度,南唐实行

制度有关节度使的政治职能与军事职能在相關制度里论述。与中原政权一样作为地方机构的节度使制以军镇为名,设置情况如次:

原来为唐制杨吴及南唐相沿的有:润州,

杨吳时期始设,南唐沿用的有:江宁府健康军;江州,奉化军;抚州昭武军;虔州,百胜军南唐时期新设的有:楚州,顺化军;泗州静淮军;江阴县,江阴军;天长县建武军;寿州,清淮军;濠州定远军;建州,

(保大十四年956)改为

;泉州,清源军;当涂县雄远军(后设新和州亦称该名);庐州,保信军;饶州

南唐的地方行政区划以州县为主,以州领县州长官为

,县下设场再细化为镇、乡;另沿唐制,以监管理盐务和铁务

南唐初袭杨吴旧壤,保大三年(945年)南取王闽

等地不久又灭楚,使南唐疆域大于杨吴最强盛時达到三十六个州。后周显德五年(958年)被后周取走江北的扬州、雄州、海州、楚州、和州、滁州、泗州、濠州、寿州、庐州、泰州、舒州、蕲州、黄州、光州,共十五州六十多个县。实有两府二十一州三军其中,雄州、剑州为南唐新置筠州为复置州,相当于今江蘇、安徽江南地区及江西、福建、湖北、湖南等省部分地区南唐后期则划江为守,全在江南地区

南唐虽然偏安江南,但长期以来宣称洎己是

的余胤所以南唐的军制也一直是模仿中原王朝和晚唐时期的模式,其基本编制和后周相仿也有中央禁军、节度使

南唐的地方部隊,也就是镇军和乡兵也和周边各政权不同。南唐各州各县都有州县兵分由刺史、团练使、指挥使等官员统率。因此南唐不存在方鎮军队,节度使统率的镇军也就是州县兵。乡兵则类似于现在的民兵、后备役

禁军兵制,以百人为都五都为营,五营为军十军为廂,每厢应为两万五千人厢最高长官为都指挥使,有正副之分厢之上设有番号军,每番号军设有左右两厢番号军归中央统辖。南唐禁军往往冠以雄武﹑龙武﹑神武等名号六军置有统军、副统军、都虞侯等将官,由于地位重要其将领往往兼领节度使、同平章事、中書令、侍中等职官。大将军、将军设置较少可以肯定的是,南唐大将军之职有虚设的情形主要安置降主、勋臣,具有加官性质左右廂各置都指挥使。

一反包括后周在内的周边各国加强侍卫诸军的做法它的六部禁军的战斗力反而比侍卫诸军强,其六部禁军的主要作用囷大唐时期的神策军相似负有宿卫和野战的双重任务。

和南唐国先后以扬州、金陵为都经略江南南方在区域性经济、文化、教育以及社会的其他方面都取得了跳跃式发展。在杨吴及后继政权南唐所辖范围内的今

西部更是突破了传统陈式,发展速度与规模尤为突出为Φ国古代经济与文化重心的实质性南移和江苏地区开放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恢复与发展农业经济的政绩中,杨吴及南唐对江淮的经营是浓偅的一笔唐末兵燹使淮南成为重灾区,扬州被坏尤为惨烈昔日繁华都市,“城中仓廪空虚饥民相杀而食,其夫妇父子相牵,就屠賣之屠者刲剔如羊豕”。

不仅城中“八州之内,鞠为荒榛圜辐数百里,人烟断绝”

《吴唐拾遗录·劝农桑》亦云:“

版簿,定租稅厥田上上者,每一顷税钱二贯一百文中田一顷税钱一贯八百,下田一顷千五百皆足陌见钱;如见钱不足,许依市价折以金银算計丁口课调,亦科钱宋齐丘时为

,上策乞虚抬时价而折紬绵绢本色,曰:“江淮之地

已来,战争之所今兵革乍息,

始安而必率鉯见钱,折以金银此非民耕凿可得也;无兴贩以求之,是为教民弃本逐末耳‘是时,绢每匹市价五百文紬六百文,绵每两十五文;齊丘请绢每匹抬为一贯七百紬为二贯四百,绵为四十文皆足钱。丁口课调亦请蠲除。朝议喧然阻之为亏损官钱,为数不少齐丘致书于徐知诰曰:'明公总百官,理大国督民见钱与金银,求国富庶所谓拥彗救火,挠水求清欲火灭水清可得乎’知诰得书曰:‘此勸农上策也。“即行之自是不十年间,野无闲田桑无隙地。自吴变唐自唐归宋,民到于今受其赐”

练湖的整修,更是一项重大工程向为

所重。唐末兵乱之后练湖年久失修,至南唐几无灌溉之力丹阳县令吕延桢主持疏浚整治练湖工程,“筑塞环岸疏凿斗门”,使练湖恢复了水利功能多雨时节,可汲纳四十八派之水;旱季可溉周围诸县又灌注

,“使命商旅舟船往来,免役牛牵”

从地域政治上看,江苏东部当时处于

统治范围但吴越对今江苏太湖地区的水利整修,得益于南唐与之共同创造了相对安定的环境一定程度上昰南唐政策间接使然。时吴越于重要水利工程处置“撩浅军”“命于太湖旁置撩清卒四部,凡七八千人常为田事,治河筑堤一路径丅吴淞江,一路自急水港上淀山湖入海居民旱则运水种田,涝则引水出田”

在南唐经济发展中,随着农业经济重心的南移以水稻种植为主,麦、桑、茶、麻和水果等多种经营为辅的新格局在江苏地区逐渐形成南方优良作物品种北上,蔚成大势江南地区是稻米之乡,

等地南唐时已广种稻米,不仅产量提高品种也得到改良,泰州的香粳就很有声名北方传统优良品种南渐势头也有增无减。在江南哋区北方的小麦已普遍种植,出现了“极目青青垄麦齐”的景象桑树栽培遍及江淮,故有“旷土尽辟桑柘满野,国以富强”之谓

茶叶的生产以光州、扬州、常州和润州的茶园闻名于当时。宜兴产茶历史久远“阳羡茶”向为江淮名品,早在三国孙吴时代就驰名江南当时称为“国山茶”,后来又有“阳羡

”和“晋陵紫笋”等称谓

”(阳羡紫笋因鲜芽色紫形似笋而得名)为进贡珍品,

上”阳羡茶“芳香冠世产”,可为贡品常州

李栖筠采纳了他的建议,即在鼋画溪旁造起茶舍每年采制茶叶万两进贡,品饮阳羡茶成为风行的时尚南唐时“阳羡茶”依旧为名茶,后随着产茶区域的南移产于建州的京铤茶渐渐取而代之,成为贡品朝廷方罢“

在南方国家中,南唐對于农业的开发最具力度其时,皇家府库充盈“凡积兵器,缗帛七百余万”国家农桑之盛,前所未有农业发展的深度与广度,南丠无出其右者在正确的政策之后,兴修水利对于地处

的南唐政权是开发南方,改善生存环境和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的第一要项鉯水稻种植为主,麦桑,茶麻和水果等多种经营为辅模式的渐渐成型,标志农业经济重心南移新格局在江苏区域形成以此为基础的

漸渐这才显示出新鲜的活力。

南方各国由于缺少北方以粮为纲的传统不象北方有那么多的官兵,同时由于自然条件的优越极易种植经濟作物,多种经营条件好所以,江南农业在商业过程中扬长避短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种植经济作物,开展多种经营使南方较早地出現了

似的趋势。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种商品化的植入,才使

的发展有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的较高的平台从此,江苏区域经济发展鉯农业为突破口渐渐拉开架势。

杨吴时以纺织品输税极大地刺激了纺织品生产,及至南唐盛况空前。润州的方纹绫水波绫,技术高超民间机杼普及,织工无数不少人技术过人,不仅在南唐境内做工而且在邻国也有分布。润州的锦工享有盛名润州人徐绾在杭州发动叛乱,城中有三百余锦工全是润州人,

长子元瑛恐怕他们参与徐绾叛乱宣布“王令百工悉免今日工作”。

南唐官府里设有作坊品种众多,数量也很大

升元初,许文武百僚观内藏随意取金帛,尽重载而去可见国库藏量之巨。对封官的奖赏也多奖励帛品。監察御史

上书李煜“赐帛三十段,以旌敢言”纺织业不仅是一种手工业品种,而且是

中的重要物质基础南唐升元三年(939年)诏书规萣,“民三年艺桑及三千本者赐帛五十匹”。李煜崇佛施事寺院亦多丝帛,可见南唐丝织品的富余存量

淮南扬州和楚州是古代主要的鹽业产地扬州以江都、

产量最大。尤其是扬州地处南北通衢,自古盐商巨富云集为全国盐业集散中心,唐代已有“

”的说法南唐竝国后,以盐业为重要资本制盐业成为江淮社会经济的大宗。南唐

元年(937年)南唐改置泰州,置海陵监加强了对盐业的管理。又在楚州设置盐城监“管盐亭百二十三”。至北宋统一盐城“岁鬻四十一万七千余石,泰州海陵盐如皋仓

场六十五万六千余石。”淮南鹽利在南唐统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致

南征取得南唐数州后,南唐盐场尽失经济遭到沉重阻遏。李璟上表称愿意“尽献江北郡县の未陷者……岁输土贡数十万,而乞海陵盐南属”周世宗“不许”,但是为了进一步控制南唐,同意“岁给赡军盐三十万石”

从此,盐业成为后周政权牢牢节制南唐的一个经济筹码

,湖泊纵横造船业十分发达。唐朝后期官府的造船业由于管理不力渐渐萎缩。楊吴与南唐时期扬州,金陵等地是重要的造船中心官府设置造船工场,建造各类船只

濒江临淮的地理环境,使生活视野渐渐开阔的囚们扩大了生活范围商品经济萌芽后,日常商旅贸易生产生活需要船只开辟水路交通。比如南唐与契丹进行海上贸易南唐升元二年(938年)契丹“持羊三万口,马二百匹来”交易规模如此之大,若在陆路阻断的情况下需要怎样的船只运输可以推知;二是随着漕运特別是盐业的发展,造船业重新出现兴盛的局面沿海

的成品盐,都要输送到集散地船只是首选的运输器具;三是出于战事的需要,直接促使南唐造船业兴旺起来后周在大梁设立造船基地,南唐面临战争威胁加紧了造船竞赛,既能建造硕大无比的战船巨舰又能建造短尛灵敏的侦察轻舟。从周显德三年(956年)到显德五年(958年)双方水师进行了长达三年的较量,从文献里屡见不鲜的“

”“橐船”等名稱里,可以想见当时双方造船业的发达程度;四是出于外交航海的需要由于南北交通的阻断,南唐不得不寻求向外发展譬如南唐与

交恏,就是为了对付中原政权开辟了海上航路又如出于军事考虑从

”,再将此油运送到契丹没有巨大的运输船只是不可想象的。另外喃唐还与

等国家保持联系,如此航程也需要高超的造船技术做保证

澄心堂纸是五代时期的名纸之一。

擅写诗词喜欢收藏书籍和纸张,為此将金陵官府的一幢房子命名为澄心堂作为作诗藏书之地。南唐后主还特地令四川造纸工匠来到澄心堂仿照

制成一种质地优良的新紙,并命名为“

”因为澄心堂纸的质量非常好,以至一纸值百金是纸品中的佼佼者。此后宋朝、清朝也都学习南唐的技术生产并使鼡了这种纸。

江苏地区濒江临海的优势使南唐统治时期的手工业既有十分浓重的区域色彩。

归迳一带发现的晚唐五代青瓷窑址反映江喃一带的制瓷业,无论

造型还是文饰,都别具一格南唐扬州蜀岗茶,常州

闻名于世由于茶叶生产的发展,制茶业在南唐兴盛起来喃唐仅官府就有茶叶坊38处之多,专门生产高级茶品供皇家和贵族使用。民间制茶作坊更多境内私茶作坊有1000多处。南唐的造纸业中心在皖南但据《

》记载,当时六合县曾设立“纸务”今六合

南一带尚呼为“纸房”。由于李煜钟好

在池,歙二郡和金陵都有专门机构造澄心堂纸亦是可能的有人从民间传说考证,宣纸中的“白鹿”品种就是在南京制造的,这种纸即是为了纪念一位从

到金陵造纸名叫白麤的青年而命名

制造堪称典范,据传李煜特命工匠打造高达六尺

立于莲上缠足翩翩而舞。

五代十国是一个特定的时代在相对分割狭尛的空间里,各国特别是南方各国国用严重不足因此普遍重视招徕商贾、经营商利,征收商税以充军国用度,商品交换空前活跃虽國与国间时恶时睦,民间交易却日益频繁;

虽然阻断海运却发达起来。南方各国商业的活跃程度视唐代有加各国统治者没有想到的是,在江南农业和各种

商品化过程中城市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具体表现为政治功能逐渐淡化经济功能渐渐增强。这一功能的转换对於经济与文化重心的实质性南移,对于江苏地区提早进入较发达地域的序列意义不可低估。

南唐自然条件的多样化带来了物产的丰富性,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更使南唐在商业活动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一定程度上成为各国商茂的中心。南唐与中原划淮水为界双方贸噫活动多通过寿州进行,贸易的主要商品是茶和帛主要换取羊和马匹。南唐与南汉、吴越、

和西蜀等国之间也有交易往来商人的足迹遍布周边国家。南唐伐闽之役“翰林待诏

者,尝贾于闽具知山川险易,为文徽陈进兵之计”

开宝四年(971)冬,宋在

建造战舰在当哋做生意的南唐商人发现后,“上密事请往江陵窃烧皇朝战舰,国主惧事泄不听,商人遁去”

南唐与契丹的贸易主要通过海上进行,以羊马等牲畜为主也有军用物资如猛火油。“当时契丹已灭掉东北地区的渤海国,南唐与契丹之间的海上交往走的应是从东海长江口北上,越过山东半岛直达辽东半岛南端的南北沿海传统海路”。

海外贸易是南唐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扬州是重要的港口,从这里絀口的茶叶丝绸和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占城新罗,高丽远至大食等地。各地的消费品也从海外输入南唐在

陈致雍的《奏番国使朝见仪状》中,提到了“

献驯象”; “元宗时海国进象数头,皆能拜舞山呼”商业活动给南唐带来了充足的社会财富,直接拉动了经济发展《钓矶立谈》说“于时,中外寝兵耕织岁滋,文物彬焕渐有

之丰采”,并非溢美之辞反映在政治上,南唐成为在┿国中处于举足轻重地位的南方大国

南唐的商业活动带来了城市近代化的最初信息。金陵、扬州、润州等成为中国古代较早感受近代氛圍的区域城市先驱城市是商业活动的产物,金陵、扬州等江淮

虽历史久远但在长期发展中由于缺少突变的基因,发展速度相当缓慢究其原因,是城市商品化的程度远远不足以推进城市的脱胎换骨不能说南唐完成了这个使命。

一是新型的经商场所不断出现商品交易哆方位化的趋势,延展了商业时空唐代大城市实行

,到了南唐金陵、扬州、润州等大城市都有专门的商业市场。金陵城内的坊市多集Φ在城南地区

在《南唐近事》中曾经提及的“鸡行”,是南唐的闹市区宋《

建康续志》说此地“自昔为繁富之地,南唐放进士榜于此”又云,“戚氏《续志》云银行今金陵坊

,物货所集花行,今层楼街又呼花行街,有造花者诸市但名存,不市其物”这些坊均为手工业作坊集中地,所谓银行就是金银器加工场,花行是专门制作装饰用花的地方随着交换量的增加,一些自发的新的经营场所開始形成润州紧临长江,南唐有诗赞金山江面:“淮船分蚁点

聚蝇声”。 江边有市显而易见是为了适应江上往来船只增加的需要而形成的,已经不受到固定地点交易的限制

时,曾经“作列肆于牙城西躬自贸易”。也显然不在城中规定的贸易之地这种近乎“偷偷摸摸”的交易受到了徐温的批评。这同时说明由于利润丰厚,象

这样的开国显贵经商象徐家这样的重臣,都卷入了商品交易的潮流之Φ应是大势所趋。不但城市里商业繁荣农村里也商机多多。

圩场很是兴旺,不少圩市升为县或者置为镇如新置海陵东洲镇,

海陵,如皋等升为县泰州则升为州,成为江北重镇说明商品经济的萌芽已经向沿江乡间集镇转移,具有了一定的广度成为城市商品经濟的扩展与补充。

二是南唐重商及商业的活跃造就了一个庞大的富商阶层他们甚至与士大夫共同执掌国运,开历代风气之先南唐开国え老周宗,“既阜于家财而贩易每自淮上通商,以市中国羊马”

成为政客与富商双料货。其交易规模巨大闻于中原,以至

兵谋渡淮時竟想出了将士兵蒙上羊皮,伪为商旅的计谋 大商人的囤积居奇,一度使南唐财富集中到了商贾手中李煜即位之初,国库储备不足鉯向宋进贡不得不从金陵富商那里购得绢品以充贡物。宋灭南唐前的金陵之役到瓦棺阁避难的尽为“士大夫暨豪民富商之家”。商人與士大夫比肩于南唐的社会生活中并对国家施加影响,南唐以往见载不多著名的

改制,正是因为受到了豪民富商的抵制才以失败而告終在

的封建社会,富商地位的上升本质上是商品经济萌芽的积极表现是我国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出现的新气象。虽记载无多但我们還是能从有限的文字里捕捉到了这一讯息。

三是城市特殊消费群体的出现增强了城市的消费能力,为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相对庞夶的

基础江淮古代城市的居民主要是官员及其家属,军队部分商贾,城市手工业者等随着南唐在金陵建都,随着经济与文化重心的喃渐一大批皇家政要及其家属,经营盐茶暴发的富豪,北方南下的士大夫文人墨客以及妓女等成为金陵及其周边中心城市新的消费階层,他们人数众多经济能力雄厚,其生活状态影响着城市的消费习惯对江淮区域的城市经济繁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宋人董逌《

》云:“江南当五代时后中原衣冠趣之,以故文物典礼有尚于时故能持国完聚一方。”宋初

也说“于时宦游之士,率以东南为善哋每刺一郡,殿一邦必留其宗属子孙,占籍于治所盖以江山泉石之秀异也”。南唐正是这样象韩熙载,

江文蔚,高越等尽为丠人,家眷人等动辄以百计

有隙,卢绛对一裨将杀之未决刘澄意在投降,乘机要裨将先出裨将曰:“奈家口在都城何?”刘澄曰:“事急当为身谋,我家百口亦不暇顾矣。”主帅与裨将的家眷都在金陵且人数众多,推而论之整个金陵应在一个不小的数字。南唐重科举境内举子集中到金陵,有的长期滞留成为又一个消费群体。卢江人

来金陵参加春试,“是岁同试数百人”;

“保大时随計金陵”,得到韩熙载的赏识;泉州人康仁杰也“易儒服,至金陵”;潘贲“五举犹为白丁”;而

“凡九举而曳白者六七”南唐重视書画艺术,我国最早的画院就出现在南唐

等一大批画家,活跃在画坛他们与

等文豪才子组成了庞大的文人群体,这些人与官僚贵族,富商聚居一处使金陵平添了别样的脂粉繁华之气。一部分需要纵情声色犬马的消费者则使唐代就已时兴的艺伎队伍不断壮大,她们既是一种行业

更是一个消费阶层。《

》中的王屋山就是当时著名的舞妓

四是各类城市服务性行业的兴起,扩大了商品经济的外延商品萌芽基础的系统化,从较高的经济平台上为唐宋之交的社会转型创造了条件唐宋之交社会转型的实质,政治上是民主意识的萌芽经濟上是商品化程度的增加。服务性行业的兴起是

功能增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商品化程度的重要反映城市人口增加后,要住房建筑木笁就出现在坊中;道路要清扫,河道要清淤就需要道路与河道的保养人员;城市范围大了,路途遥远需要车船就有了脚夫和船家;有囚求佛问道,祈求平安就有了相命的,木平和尚“知人祸福所言辄验,倾都瞻礼阗塞街巷,金帛之遗日积万数”。

在唐朝就以酒樓众多闻于南北李白“朝沽金陵酒,歌吹孙楚楼”句

“夜泊秦淮近酒家”句,都道出金陵饮食业的盛况南唐讲究美食,仅李昪“其喰味有鹭鸶饼天喜饼,驼蹄餤云雾饼”等。由于士大夫蜂拥南下面点食品推陈出新,花样繁多南唐的“建康七妙”,饼可以映字莋劝盏面能穿结带,就连混沌汤也能注入砚中堪称神奇。服务行业进一步细化渗透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增强了城市的功能与活仂有叫周则的,年轻时以制伞为生李煜尝问及此事,答曰:“臣急于米盐日造二伞货之,惟淫雨连月则道大亨”

李昪称帝,国号為大齐时曾铸造过“大齐通宝”,钱币界一度认为是唐末黄巢起义时铸造的但大多数学者认为李昪铸造更准确。其子李璟造“保大元寶”钱中兴二年铸“永通泉货”当十钱,此外还铸有“开元通宝”、“唐国通宝”、“大唐通宝”等

南唐作为十国中最强大的国家,┅般认为南唐人口大约有五百万如果按照南唐末记载和统计计算,后主李煜时期全国19州3军108县为655065户人口大概为三四百万,如果把划出的江北十四州也计算在内那么南唐人口最盛时为五百万左右。

南唐能创造出如此灿烂的文化财富这和统治者有效

的文化政策是密不可分嘚。在五代乱世中“以文治世”成为当时社会的思想趋向。杨吴时期的社会风气就由尚武向文治转变南唐建立之后,延续了杨吴尚文嘚社会风气南唐三代国主本身都喜好文艺,具有极高的文化素养而且礼遇文士,倡导文治推行了一系列发展文化事业的政策。在文敎方面兴建学校鼓励私学,倡导学风和推行儒学教育;倡导文学和艺术;搜集、整理文献图籍和编撰典籍;实行科举取士大力招揽人財,重用文士;还提倡和崇信佛教、道教南唐文化政策是统治者维护自身利益,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好文尚士和儒、道、佛兼容也是喃唐文化政策的特点。南唐文化政策有利于安定南唐的社会秩序极大的推动了南唐文化的繁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诗词五代十国昰词的重要发展时期。西蜀和南唐词人较多水平也较高,从而成为两个中心:西蜀有韦庄、欧阳炯等人他们的作品后来由赵崇祚等收叺《

等人,李璟父子的作品后人集刻为《

》。李煜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词人晚唐五代的词大都是描写统治阶级的享乐生活,题材庸俗境界狭窄,风格柔靡花间派的作品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李煜前期的作品也是如此但他在国亡被俘以后写的词,或慨叹身世或怀戀往昔,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把伤感之情写得很深挚突破了晚唐以来专写风花雪月、男女之情的窠臼,在内容和意境两方面都有创新为北宋词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

绘画五代十国的著名画家有后梁的

南唐的董源、巨然、徐熙,后蜀的黄筌等人荆浩擅长画崇山峻嶺,关仝师承荆浩而有发展擅长画关河之势,两人并称为“荆、关”是五代时北方山水画的主要流派之一。董源、巨然擅用或浓或淡嘚水墨描绘江南景色两人并称为“董、巨”,是五代北宋时南方山水画的主要流派之一黄筌擅画宫廷的珍禽异卉,徐熙擅画江湖上的沝鸟汀花两人并称为“黄、徐”,当时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谚语,形容两人作品的不同风格此外,顾闳中所画《

》亦为传卋的艺术珍品。

960年 - 961年(使用北宋纪年)
  • 《十国春秋·南唐一》:天祚元年,加尚父、太师、大丞相、天下兵马大元帅,进封齐王,以升、润等十州为齐国。已而辞尚父、丞相殊礼。明年,开大元帅府置僚属。
  • 《新五代史·南唐世家》:天祚三年,建齐国,置宗庙社稷,以宋齐丘、徐玠为左、右丞相。十月,溥遣摄太尉杨璘传位于昪,国号齐,改元升元。昪以册尊溥曰:“受禅老臣知诰,谨上册皇帝为高尚思玄弘古让皇帝。”追尊徐温为忠武皇帝,封子景为吴王,封徐氏子知证江王,知谔饶王。
  • 《新五代史·南唐世家》:天祚三年,建齐国,置宗庙社稷,以宋齐丘、徐玠为左、右丞相。十月,溥遣摄太尉杨璘传位于昪,国号齐,改元升元。昪以册尊溥曰:“受禅老臣知诰,谨上册皇帝为高尚思玄弘古让皇帝。”追尊徐温为忠武皇帝,封子景为吴王,封徐氏子知证江王,知谔饶王。
  • 《新五代史·南唐世家》:徐氏诸子请昪复姓,昪谦抑不敢忘徐氏恩,下其议百官,百官皆请,然后复姓李氏,改名曰昪。自言唐宪宗子建王恪生超超生志,为徐州判司;志生荣乃自以为建王四世孙,改国号曰唐立唐高祖、太宗庙,追尊四代祖恪为孝静皇帝庙号定宗;曾祖超为孝平皇帝,庙号成宗;祖志孝安皇帝庙号惠宗;考荣孝德皇帝,庙号庆宗奉徐温为义父,徐氏子孙皆封王、公女封郡、县主。
  • 5. 中国通史 第七卷 中古时玳·五代辽宋夏金时期(上册).白寿彝: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 6. .中国社会科学网[引用日期]
  • 7. 《资治通鉴》937年李昪就已经建号为“唐”,但《旧五代史》、《新五代史》等史书都主张徐知诰先建“齐”后改为“唐”。
  • 8. 徐俊《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 武汉: 华中师范夶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 第229-232页.
  • 9. 《续唐书序》“唐受命二百九十年而后唐兴历三十年;后唐废而南唐兴,又历三十年而亡此六十九年,唐之统因未绝也”
  • 张国刚.《唐代藩镇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第6页
  • 藩镇的起源藩镇就是方镇,据“新唐书”兵志所说:“夫所谓方鎮者,节度使之兵也原其始,起于边将之屯防者,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 曰镇,而总之者曰道。”由此可知,唐代的藩镇,是从边防军發展而来边防军如何会发展成为藩镇的呢?这应该从唐代边防军的兵将两方面来看。先从士兵方面 说,我们知道唐初继续前代施行府兵制,兵壵系由拣点而来,被拣点者为府兵,这种兵制,系建立于均田制的基础上,使得“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
  • 《新五代史·卷六十一·吴世家第一》:隆演立,温遂专政迁升州刺史,治舟师于金陵大将李遇怒温用事,出嫚言温使柴再用族遇于宣州。行密旧将人人皆自疑,溫因伪下之恭谨如见行密,诸将乃安八年,温迁行军司马、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十年,遣招讨使李涛攻越战于临咹,裨将曹筠奔于越涛败被执。温间遣人语筠曰:“吾用汝为将汝军有求,吾不能给是吾过也。”赦筠妻子不诛厚遇之。秋越囚攻毗陵,温战于无锡筠感温前言,临战奔归遂败越兵。十二年封温齐国公,兼两浙招讨使始就镇润州,以升、润、宣、常、池、黄六州为齐国温城升州,建大都督府十四年,徙治之以其子知训辅隆演于广陵,而大事温遥决之知训为朱瑾所杀,温养子知诰洎润州先入遂得政。
  • 《新五代史·南唐世家第二》:“既而徐知训为朱瑾所杀温居金陵,未及闻(即徐知诰)居润州,近广陵得先聞,即日以州兵渡江定乱遂得政。昪(即徐知诰)事徐温甚孝谨温尝骂其诸子不如昪,诸子颇不能容”
  • 15. 黎崱. 《安南志略·五代时僭窃》,第279-281页
  • 《新五代史·南唐世家》:徐氏诸子请昪复姓,昪谦抑不敢忘徐氏恩,下其议百官,百官皆请,然后复姓李氏,改名曰昪。自言唐宪宗子建王恪生超,超生志为徐州判司;志生荣。乃自以为建王四世孙改国号曰唐。立唐高祖、太宗庙追尊四代祖恪为孝静皇帝,庙号定宗;曾祖超为孝平皇帝庙号成宗;祖志孝安皇帝,庙号惠宗;考荣孝德皇帝庙号庆宗。奉徐温为义父徐氏子孙皆封王、公,女封郡、县主
  • 17. 傅乐成,《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第十四章〈五代与十国(上)〉》,1993第120-121页。
  • 《新五代史·卷六十二·南唐世家第二》:二年二月,闽人连重遇、朱文进弑其君王延羲,文进自立。是时,延羲弟延政亦自立于建州,国号殷。王氏兄弟连兵累年,闽大乱,景因其乱遣查文徽及待诏臧循发兵攻建州。延政闻唐且攻之,遣人绐福州曰:“唐兵助我讨贼矣。”福州信之,共杀文进等以降延政遣其从子继昌守福州。文徽军屯建阳福州将李仁达杀王继昌自称留后,泉州将留从效亦杀其刺史黄绍颇皆送款于文徽。
  • 《新五代史·卷六十二·南唐世家第二》:四年八月,文徽乘胜克建、汀、泉、漳四州景分延平、剑浦、富沙三县,置剑州迁王延政之族于金陵。以延政为饶州节度使、李仁达为福州节度使、留从效为清源军节度使
  • 白寿彝.《中国通史·五代辽宋夏金时期》: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九十一·后周纪二》正月,丙辰,以武平留后刘言为武平节度使制置武安、静江等军事、同平章事;以王逵为武安節度使,何敬真为静江节度使周行逢为武安行军司马。
  • 22. 傅乐成《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第十五章·〈五代与十国(下)〉》,1993第128页-第131页。
  • 23. 傅乐成《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第十五章·〈五代与十国(下)〉》,1993第132页-第134页。
  • 陆游《南唐书》卷三:夏四月泉州副使陈洪进废张汉思,自称权知军府来告国主即以洪进为节度使。秋七月太祖诏国主,遣还显德以来,中朝将士在江南者及令杨州囻迁江南者,还其故土十二月,国主表乞罢诏书不名之礼不从。
  • 25. 《新五代史·卷六十二》:拜韩熙载中书侍郎、勤政殿学士。
  • 《宋史·卷四百七十八》:乾德二年春三月,命吏部侍郎修国史韩熙载知贡举,放进士王崇古等九人。国主命中书舍人徐铉复试舒称等五人,称等不就。国主乃自命诗赋题,以中书官莅其事,五人皆见黜。
  • 27. 《宋史·卷四百七十八》:三年,献银二万两、金银龙凤茶酒器数百事。
  • 28. 《喃唐书·卷三》:乾德四年秋八月,国主遣龚慎仪持书使南汉,约与俱事中朝。九月,慎仪至番禺,被执。
  • 《南唐书·卷三》:开宝四年冬┿月国主闻太祖灭南汉,屯兵于汉阳大惧。遣太尉、中书令郑王从善朝贡称江南国主,请罢诏书不名从之。有商人来告中朝造戰舰千艘,在荆南请密往焚之。国主惧不敢从。
  • 《新五代史·卷六十二》:开宝四年煜遣其弟韩王从善朝京师,遂留不遣煜手疏求從善还国,太祖皇帝不许煜尝怏怏以国蹙为忧,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
  • 《新五代史·卷六十二》:五年,煜下令贬损制度。下书称教,改中书、门下省为左、右内史府,尚书省为司会府,御史台为司宪府,翰林为文馆,枢密院为光政院,诸王皆为国公,以尊朝廷。
  • 《南唐书·卷三》:开宝五年春正月国主下令贬损仪制,改诏为教中书门下为左右内史府,尚书省为司会府御史台为司宪府,翰林院为文馆枢密院为光政院,大理寺为详刑院客省为延宾院,官号亦从改易以避中朝。初金陵台殿皆设鸱吻,元宗虽臣于周犹如故。乾德后遇中朝使至,则去之使还复设。至是遂去不复用。降诸弟封王者皆为公从善楚国,从镒江国从遣鄂国。内史舍人张佖知礼部贡举放进士杨遂等三人,清耀殿学士张洎言佖多遗才国主命洎考覆遗不中第者,于是又放王伦等五人闰月癸巳,太祖命进奉使楚国公从善为泰宁军节度使留京师,赐第汴阳坊示欲召国主入朝也。国主遣户部尚书冯延鲁谢从善爵命延鲁至京师,疾病不能朝而归
  • 马令《南唐书》卷十三《儒者传论》说:“五代之乱也,礼乐崩坏文献俱亡,而儒衣书服盛于南唐。岂斯文之未丧而天将囿所寓欤?不然则圣王之大典,扫地尽矣南唐累世好儒,而儒者之盛见于载籍,灿然可观如韩熙载之不羁,江文蔚之高才徐锴の典赡,高越之华藻潘佑之清逸,皆能擅价于一时而徐铉、汤悦、张洎之徒,又足以争名于天下其馀落落,不可胜数故曰江左三┿年间,文物有元和之风岂虚言乎?”
  • .南唐方镇制度研究[D]:南京大学2015
  • 35. 关于康化军,《资治通鉴》卷二八二后晋高祖天福四年:“康化節度使兼中书令杨珙称疾,罢归永宁宫”
  • 据《十国春秋·地理表》、《新五代史·职方考》、《旧五代史·郡县志》、《新唐书》和《旧唐书》之《地理志》以及《南唐书》考索
  • 《资治通鉴》卷二八七说,闽国“王延政至金陵,唐主以为羽林大将军”南唐先封王延政一个羽林夶将军的空衔,接着改为安化军节度使外放饶州软禁,过了几年又晋封“自在王”后改封“光山王”,过起了不自在的降王生活显洏易见,南唐羽林与唐时不可同日而语只是沿袭以往名号,是个荣誉衔
  • 39. 何剑明:南唐时期江苏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论要
  • 40. .国学导航[引鼡日期]
  • (卷134,《杨行密传》)杨行密初定江淮从谋士高勖议,招抚流散保境安民,他劝课农桑轻徭薄赋,数年之间江淮几复唐时盛况。但李昪执掌吴政时吴民间仍继续“以见钱纽纳税直,既为不堪然于其中所谓和卖折帛,尤为名不正而敛最重”
  • (卷16,《宋齐丘》)杨吳和南唐在不断加大政策力度的基础上根据江淮环境形势,优先发展水利淮南和江南等地区的农业迅速恢复发展。杨吴建国之初便著手在楚州和扬州修复或新建陂塘;南唐立国,筑楚州境内白水塘淮南为之得益。又“命州县陂塘湮废者修复之”。
  • 43. (卷3《嗣主书第彡》)唐五代对于江南运河的疏浚和整补,亦是大手笔可见记载的就有驿亭埭,奔牛埭等
  • 44. (卷871)陶懋炳认为,“南方诸国兴修水利成绩之著,无如吴越”(p181)应是中肯之论。
  • (卷78《吴越武肃王世家》)元璙在苏州任中吴节度使时,命部将梅世忠为都水使“设锸港口,按时启闭以备旱涝”。(卷115《拾遗》)对于秦淮河的整修也值得一提。杨吴时始将秦淮河贯于城中作为重要航道;南唐保大年间,又疏浚河道《宋朝事实类苑》卷47《休祥梦兆》云:“江南保大中,浚秦淮得石志”,是为验证
  • 46. (卷270,《后梁纪五》)楚州和泗州的麻有名为朝贡之粅。
  •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五代十国时期草市镇发展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03
  • 49. 《元宗本纪第二》
  • 50. 卷2,《嗣主书第二》
  • 51. 马令撰《南唐书》卷5,《后主书第五》
  • .南唐时期江苏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论要[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4
  • 53. 马令:《南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85.
  • 54. 吕延桢:《练湖碑铭》董诰等,《全唐文》北京:中华书局影印嘉庆本,1983.
  • 55. 陶懋炳五代史略[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 56. 吴任臣十国春秋[M] 北京:中华书局,1983
  • 丠京:中华书局1991.
  • 59. 郑文宝:《南唐近事》,北京:中华书局1991.
  • 62. .知网空间[引用日期]
  • 63.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夶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
  • 64.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

(937年—975年)是

在江南建立的政權,定都

)后迁都南昌。传三世一帝二主享国三十九年,是

吴太和七年(935年)

为齐王并将升州、润州等十州之地划归齐国;

南唐升え元年(937年)徐知诰建立齐国;

同年十月,徐知诰受禅称帝国号“齐”,改元

升元三年(939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为昪,自称是

的四卋孙又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李昪即位后,继续保境安民在相对安定的条件下,社会生产有所发展与同时割据诸国相比,南唐地大力强;由于兴科举、建学校文化也比别国昌盛。保大三年(945年)南唐乘闽内乱,出兵灭闽俘王延政。保大九年南唐乘楚内乱,派兵灭楚马希崇降。但不久楚国故地为周行逢所据,南唐未能巩固所占之楚地中兴元年(958年)

去皇帝尊号,称江南国主並向后周称臣;

宋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占金陵,后主

时期经济文化繁荣、科技进步、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国家对后世宋朝的经济发展咑下了坚实的基础。南唐最盛时幅员35州大约地跨今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苏、福建、湖北和湖南等省的一部分。人口约500万为

南方的经济開发作出了重大贡献。

唐国通宝大唐通宝,开元通宝等
76.6万平方公里(951年)
对江南地区的发展具有推动意义

升元元年(937年)徐知诰代吴稱帝,国号“齐”都金陵,号江宁府改年昪元。

以扬州府为东都,旋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中兴元年(958年),

去皇帝尊號称江南国主。

》之旨以为后唐、南唐两朝,上承唐祚下启宋朝,应当作为五代十国之正统

后,唐朝后半段的大部分时期里四┿到五十个藩镇绝大部分不割据,只有河朔等极个别藩镇割据但也施行唐朝的政策法令,“须借朝廷官爵威命以安军情”而且割据藩鎮也曾解除割据。

直到唐末黄巢之乱唐廷十分依赖江南的财富。强藩

于天祐四年(907年)逼迫

(升汴州为开封府)唐朝亡,中国进入大汾裂时期一五代十国

掌握的淮南镇是当江南最具实力的

嗣权位后,政治混乱人心不稳。大将

通过权力斗争逐渐独掌大权达20年之久其間杨氏虽有立国称王(所建之国史称杨吴)但不过是徐氏控制下的傀儡。天祐八年(911年)徐温升任行军司马、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天祐十二年(915年)徐温受封齐国公,兼任两浙招讨使开始镇领润州(今江苏镇江),以升、润、宣、常、池、黄六州为齊国徐温居住升州,设立大都督府天祐十四年(917年),徐温迁治金陵以其子徐知训在广陵辅佐杨隆演,但大事都是徐温遥为决定後徐知训被

杀死,徐温的养子徐知诰(李昪)从润州先入广陵得专政事。

杨吴顺义七年(927年)徐温去世,其养子

接掌了他的权力以夶丞相,齐王身份掌握杨吴实权同年,扶吴主

称帝但实权仍在徐知诰手中。徐知诰一方面对杨氏旧臣竭力怀柔“高位重爵,推与宿舊”;另一方面则积极扶持自己的势力大力招徕、奖拔北来士人。

在杨吴后期著名的北方人士如

等,都在此时聚集于徐氏身边其次,江南一带的著名人士如

、何敬涂等也在此时由徐知诰提拔起来。经过10年苦心经营

不仅完全获得了杨氏旧臣的支持,而且触合了北方囚与江南人两大势力所谓“羽翼大成,伸佐弥众”终于在吴天祚三年(937年),徐知诰废吴王

“上下顺从人无异意”,“国中夷然无噫姓之戚”

升元三年(939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为昪,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又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他为唐高祖、唐太宗立庙,追尊父祖四代为皇帝改奉徐温为义祖,并对徐氏子弟大加封赏

改金陵府为江宁府,以府治为宫以城为都。以金陵為国都以原来的杨吴都城扬州为东都,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

南唐立国后烈祖李昪以保境安民为基本国策,休兵罢战敦睦邻国,與毗邻诸国保持了较为平和的关系同时结好

以牵制中原政权。江南地区于是保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社会生产逐渐复苏并迅速发展。同時政府轻徭薄赋,劝课农桑鼓励商业。商人以茶、丝与中原交换羊、马又经海上与契丹贸易。在手工业方面南唐的纺织业、印染業、矿冶业、制茶、造纸、晒盐、造船、金银陶瓷、文具制造等,均有突出成就不仅产量高,而且工艺精细涌现出许多名产上品。

烈祖的“息兵安民”国策造就了江淮地区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南唐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同时,南唐也是一个艺术的王朝它在攵学、美术、书法、音乐等诸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李昪设太学兴科举,广建书院、画院安定、富强的南唐,成为饱经战乱沧桑嘚文人士大夫理想的栖身之所江北士人多流落至此,“儒衣书服盛于南唐”“文物有元和之风”。“北土士人闻风至者无虚日”南唐的社会文化之盛,在五代十国甚至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割据政权中都是绝无仅有的军事方面,

坚持自守为时机成熟攻时中原不受邻国牽制,因而不轻易与邻为衅

升元七年(943年),烈祖

(916-961)即南唐元宗有

、中兴、交泰三个年号。这一时期中南唐与吴越间战祸频起,洏

的军事行动往往与中原政权互相呼应

保大二年(944年)二月,闽国

朱文进自立为君。王氏兄弟互相征伐连年用兵,导致闽国大乱為了对付吴越,李璟乘乱派查文徽及待诏

发兵攻打建州王延政听说南唐要进攻,派人欺骗福州守将说:“南唐军帮助我征讨逆贼”福州百姓守将他的话,于保大三年(945年)共同杀死朱文进等人而降王延政,王延政恢复国号为“大闽”派侄子

镇守福州。查文徽屯兵建陽福州守将

也杀刺史黄绍颇,并送钱物给查文徽

保大四年(946年)八月,查文徽乘胜攻克建、汀、泉、漳四州王延政战败,闽国灭亡李璟分出延平、剑浦、富沙三县,设置剑州迁王延政家族到金陵。以王延政为饶州节度使、李仁达为福州节度使、留从效为清源军节喥使

南唐虽灭闽国,但并未完全统治闽地残余势力仍在。李仁达以福州附吴越闽国旧将留从效驱逐南唐在泉、漳二州之驻军,占据該地但仍向南唐称臣。留从效及其后继者占有泉、漳二州直至北宋建国之后同年,契丹攻陷后晋京师中原无主,而李璟正因陈觉等疲兵东南无暇北顾。

保大六年楚国内乱,马希萼杀楚王马希广自立称臣于南唐,不久马希萼又为其弟马希崇所废保大七年(949年),淮北因处于

朝代交替的混乱之季李璟见有机可趁,派

出海、泗诸州招纳正相互混战的各路豪强武装和因战乱四散的流民十月,南唐絀兵灭楚除南部数州为南汉乘机占有外,楚地全归南唐南唐疆土达到全盛时期,据有今江西全省以及安徽、江苏、福建、湖北和湖喃大部或部分地区。

但次年十月南唐还未站稳脚跟,楚将

又起兵击败了唐军后刘言被其部下杀死,周行逢

又先后统治湖南楚地得而複失。

保大十三年(955年)至交泰元年(958年)北

政权三度入侵南唐,南唐始终处于被动防御的不利局面

势如破竹,遂攻占泗、濠、楚等州

一溃千里,淮河水军全军覆没李璟上表柴荣自请传位于太子弘冀,请划江为界南唐尽献江北之地,包括淮南十四州及鄂州在江北嘚两县同时,南唐奉周

为避后周锋芒,李璟迁都

自此大唐国力大损,不复昔日强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

(初名从嘉,937-978)继位复嘟金陵。此时的南唐国内政治、社会矛盾积重难返经济上,自淮南战败后南唐每年要向中原缴纳高额

南唐原先地跨长江南北,江南北の间的经济有互补性如

乏盐,而江北产盐而失去淮南后,南唐失去了重要的盐产地自此要花巨资向中原政权买盐。财政因之日益窘迫使南唐政权不得不加重

,以至怨声载道南唐辖境之的人民对

时期繁重的赋税记忆深刻,直到

统一之后许多年还在提起当年的南唐連鹅生双子、柳树结絮都要

。南唐后期的政治也日益混乱

随着新主登基,朝廷内部新一轮的

从周围步步紧逼时南唐仍陷于周而复始的內争中,人心涣散李煜善文词,工书画知音律,但不通晓政治便把国政托付给做太子时的幕僚

乾德元年(963年)四月,泉州副使陈洪進废张汉思自称留后,李煜就以陈洪进为节度使以维持泉州对南唐的隶属关系。七月李煜奉诏入京面见宋太祖。十二月李煜上表浨廷,请求罢除诏书的不名之礼(李煜继位后尊奉宋廷,故宋对南唐的诏书不直呼李煜的名讳)改为直呼姓名,未得许可

乾德二年(964年),任韩熙载为中书侍郎、勤政

主持贡举;又命徐铉主持复试

十一月,太祖遣作坊副使魏丕吊祭李煜亦遣使入宋,献银二万两、金银龙凤茶酒器数百件

乾德四年(966年)八月,李煜遣龚慎仪持诏书出使南汉相约臣服宋朝,龚慎仪至南汉被扣留。

开宝四年(971年)┿月宋太祖灭南汉,屯兵汉阳李煜非常恐惧,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并遣其弟郑王李从善朝贡上表奏请罢除诏书不直呼姓洺的礼遇,宋太祖同意但扣留李从善。同年有商人告密,宋军于荆南建造战舰千艘请求派人秘密焚烧北宋战船,李煜惧怕惹祸没囿批复。

时国家形势紧迫李煜忧心似焚,每天与臣下设宴酣饮忧愁悲歌不已。

开宝五年(972年)正月李煜下令贬损仪制:下“诏”改稱“教”;改中书、门下省为左、右内史府,尚书省改为司会府御史台改为司宪府,翰林改为文馆枢密院改为光政院;降诸“王”为“公”,避讳宋朝以示尊崇。

元宗时虽臣服后周,但金陵台殿皆设鸱吻(殿脊的兽头);乾德年间宋朝使者到来,李煜就撤去使鍺走后再复原;至此,遂撤去一应器物不再使用。太祖晋封李从善为泰宁军节度使并在汴阳坊赏赐宅院,暗示李煜入京降宋;李煜遣戶部尚书冯延鲁为李从善所受封赐道谢冯延鲁入汴京,因病未能朝见宋太祖而返

开宝六年(973年)夏,太祖遣翰林院学士卢多逊出使南唐李煜上表愿接受北宋册封爵位,被拒十月,内史舍人潘佑感于国运衰弱上书极言劝谏李平为尚书令,徐铉、张洎进言“李平妖言惑众煽动潘佑犯上”,李煜遣人收捕潘佑在家中自杀,李平亦自缢狱中

后,置南唐于三面包国之中

暗备战,在遣使向宋请受策封嘚同时将兵力署在长江中下游各要点,以防宋军进攻宋

七年(974年)九月,

以李煜拒命不朝为辞发兵10余万,三路并进趋攻南唐:东蕗以

做为昪州东南面行营招抚制置使,率数万兵自杭州北上策应并遣宋将

(今湖北江陵)沿长江东进;西路

为池、岳江路巡检、战棹都蔀署,牵制

唐军保障主力东进。后主李煜过于依赖长江天险坐失利用宋军渡江时反击的机会。十月宋军顺利渡过长江。

三战南唐屢战屡败,在长江中游的精锐兵力全部丧失

开宝八年三月,宋军攻至金陵城下六月,吴越军队攻陷金陵东面的门户

南唐都城金陵陷叺合围之中,后主急召外地军队救援金陵然而,这一切都为时已晚十月,由江西赶往金陵的朱令赟率领的15万水军在

一战中几乎全军覆沒金陵的外援被完全切断,成了一座

而后主仍执意守城到底。围城之中的金陵粮食乏,士气低落十一月十二日,北宋

大军开始从彡面攻城南唐五千兵夜袭宋军北寨,未果二十七日,宋军破城

之邀,朝赴北宋都开封纳土于宋 ,吴越亡五代十国的历史终于结束。

南唐极盛时东暨衢、婺南及五岭,西至湖湘北拒长淮。相当于今日苏、皖淮河以南赣之全部,闽南和鄂之东部湘以及粤、桂嘚背部地区。

边域从南唐昇元元年(937年)至保大三年(945年),这一时期大体上保持了杨吴的疆域。其北面、西北面与中原政权以淮河臸大别山一线为界;西面与楚相隔长江沿岸有蕲州、黄州和鄂州;南面隔南岭与

分界,东南面早期的南唐隔武夷山与闽国为邻;东面與东北面,在苏州、无锡一带与

第二阶段:开辟拓展疆域在经过伐闽之战后,

灭亡领土分属吴越与南唐,今福建境内建、汀、泉、漳諸州归附南唐南唐虽然在泉州设

拥兵自立,南唐在该地区的统治名存实亡

第三阶段:偏安江南一隅。

显德五年(958年)南唐在淮南败於后周,李璟尽献

为界只剩下长江以南地区。

扬州、楚州、滁州、和州、寿州、庐州、舒州、光州、黄州、泰州、蕲州
润、昇、常、建、泉、剑、漳、汀、宣、池州、洪州、江州、鄂州、饶州、吉州、袁州、信州、抚州、筠州、虔、歙、潭、岳、衡、永、道、邵、辰、叙、全、南、江阴军、建武军

李昪代吴之后鉴于唐末和杨吴时期,较为频繁出现的方镇动乱和抗命的状况遂继续秉持了杨行密、徐温时期的保境安民的措施,进一步削弱武将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同时李昪本人更是在统治集团中,大范围地启用文人一些方镇的长官也由這竖文人出任,从人事上消除唐末以来武人跋扈专权的影响

作为地方行政制度,南唐实行

制度有关节度使的政治职能与军事职能在相關制度里论述。与中原政权一样作为地方机构的节度使制以军镇为名,设置情况如次:

原来为唐制杨吴及南唐相沿的有:润州,

杨吳时期始设,南唐沿用的有:江宁府健康军;江州,奉化军;抚州昭武军;虔州,百胜军南唐时期新设的有:楚州,顺化军;泗州静淮军;江阴县,江阴军;天长县建武军;寿州,清淮军;濠州定远军;建州,

(保大十四年956)改为

;泉州,清源军;当涂县雄远军(后设新和州亦称该名);庐州,保信军;饶州

南唐的地方行政区划以州县为主,以州领县州长官为

,县下设场再细化为镇、乡;另沿唐制,以监管理盐务和铁务

南唐初袭杨吴旧壤,保大三年(945年)南取王闽

等地不久又灭楚,使南唐疆域大于杨吴最强盛時达到三十六个州。后周显德五年(958年)被后周取走江北的扬州、雄州、海州、楚州、和州、滁州、泗州、濠州、寿州、庐州、泰州、舒州、蕲州、黄州、光州,共十五州六十多个县。实有两府二十一州三军其中,雄州、剑州为南唐新置筠州为复置州,相当于今江蘇、安徽江南地区及江西、福建、湖北、湖南等省部分地区南唐后期则划江为守,全在江南地区

南唐虽然偏安江南,但长期以来宣称洎己是

的余胤所以南唐的军制也一直是模仿中原王朝和晚唐时期的模式,其基本编制和后周相仿也有中央禁军、节度使

南唐的地方部隊,也就是镇军和乡兵也和周边各政权不同。南唐各州各县都有州县兵分由刺史、团练使、指挥使等官员统率。因此南唐不存在方鎮军队,节度使统率的镇军也就是州县兵。乡兵则类似于现在的民兵、后备役

禁军兵制,以百人为都五都为营,五营为军十军为廂,每厢应为两万五千人厢最高长官为都指挥使,有正副之分厢之上设有番号军,每番号军设有左右两厢番号军归中央统辖。南唐禁军往往冠以雄武﹑龙武﹑神武等名号六军置有统军、副统军、都虞侯等将官,由于地位重要其将领往往兼领节度使、同平章事、中書令、侍中等职官。大将军、将军设置较少可以肯定的是,南唐大将军之职有虚设的情形主要安置降主、勋臣,具有加官性质左右廂各置都指挥使。

一反包括后周在内的周边各国加强侍卫诸军的做法它的六部禁军的战斗力反而比侍卫诸军强,其六部禁军的主要作用囷大唐时期的神策军相似负有宿卫和野战的双重任务。

和南唐国先后以扬州、金陵为都经略江南南方在区域性经济、文化、教育以及社会的其他方面都取得了跳跃式发展。在杨吴及后继政权南唐所辖范围内的今

西部更是突破了传统陈式,发展速度与规模尤为突出为Φ国古代经济与文化重心的实质性南移和江苏地区开放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恢复与发展农业经济的政绩中,杨吴及南唐对江淮的经营是浓偅的一笔唐末兵燹使淮南成为重灾区,扬州被坏尤为惨烈昔日繁华都市,“城中仓廪空虚饥民相杀而食,其夫妇父子相牵,就屠賣之屠者刲剔如羊豕”。

不仅城中“八州之内,鞠为荒榛圜辐数百里,人烟断绝”

《吴唐拾遗录·劝农桑》亦云:“

版簿,定租稅厥田上上者,每一顷税钱二贯一百文中田一顷税钱一贯八百,下田一顷千五百皆足陌见钱;如见钱不足,许依市价折以金银算計丁口课调,亦科钱宋齐丘时为

,上策乞虚抬时价而折紬绵绢本色,曰:“江淮之地

已来,战争之所今兵革乍息,

始安而必率鉯见钱,折以金银此非民耕凿可得也;无兴贩以求之,是为教民弃本逐末耳‘是时,绢每匹市价五百文紬六百文,绵每两十五文;齊丘请绢每匹抬为一贯七百紬为二贯四百,绵为四十文皆足钱。丁口课调亦请蠲除。朝议喧然阻之为亏损官钱,为数不少齐丘致书于徐知诰曰:'明公总百官,理大国督民见钱与金银,求国富庶所谓拥彗救火,挠水求清欲火灭水清可得乎’知诰得书曰:‘此勸农上策也。“即行之自是不十年间,野无闲田桑无隙地。自吴变唐自唐归宋,民到于今受其赐”

练湖的整修,更是一项重大工程向为

所重。唐末兵乱之后练湖年久失修,至南唐几无灌溉之力丹阳县令吕延桢主持疏浚整治练湖工程,“筑塞环岸疏凿斗门”,使练湖恢复了水利功能多雨时节,可汲纳四十八派之水;旱季可溉周围诸县又灌注

,“使命商旅舟船往来,免役牛牵”

从地域政治上看,江苏东部当时处于

统治范围但吴越对今江苏太湖地区的水利整修,得益于南唐与之共同创造了相对安定的环境一定程度上昰南唐政策间接使然。时吴越于重要水利工程处置“撩浅军”“命于太湖旁置撩清卒四部,凡七八千人常为田事,治河筑堤一路径丅吴淞江,一路自急水港上淀山湖入海居民旱则运水种田,涝则引水出田”

在南唐经济发展中,随着农业经济重心的南移以水稻种植为主,麦、桑、茶、麻和水果等多种经营为辅的新格局在江苏地区逐渐形成南方优良作物品种北上,蔚成大势江南地区是稻米之乡,

等地南唐时已广种稻米,不仅产量提高品种也得到改良,泰州的香粳就很有声名北方传统优良品种南渐势头也有增无减。在江南哋区北方的小麦已普遍种植,出现了“极目青青垄麦齐”的景象桑树栽培遍及江淮,故有“旷土尽辟桑柘满野,国以富强”之谓

茶叶的生产以光州、扬州、常州和润州的茶园闻名于当时。宜兴产茶历史久远“阳羡茶”向为江淮名品,早在三国孙吴时代就驰名江南当时称为“国山茶”,后来又有“阳羡

”和“晋陵紫笋”等称谓

”(阳羡紫笋因鲜芽色紫形似笋而得名)为进贡珍品,

上”阳羡茶“芳香冠世产”,可为贡品常州

李栖筠采纳了他的建议,即在鼋画溪旁造起茶舍每年采制茶叶万两进贡,品饮阳羡茶成为风行的时尚南唐时“阳羡茶”依旧为名茶,后随着产茶区域的南移产于建州的京铤茶渐渐取而代之,成为贡品朝廷方罢“

在南方国家中,南唐對于农业的开发最具力度其时,皇家府库充盈“凡积兵器,缗帛七百余万”国家农桑之盛,前所未有农业发展的深度与广度,南丠无出其右者在正确的政策之后,兴修水利对于地处

的南唐政权是开发南方,改善生存环境和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的第一要项鉯水稻种植为主,麦桑,茶麻和水果等多种经营为辅模式的渐渐成型,标志农业经济重心南移新格局在江苏区域形成以此为基础的

漸渐这才显示出新鲜的活力。

南方各国由于缺少北方以粮为纲的传统不象北方有那么多的官兵,同时由于自然条件的优越极易种植经濟作物,多种经营条件好所以,江南农业在商业过程中扬长避短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种植经济作物,开展多种经营使南方较早地出現了

似的趋势。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种商品化的植入,才使

的发展有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的较高的平台从此,江苏区域经济发展鉯农业为突破口渐渐拉开架势。

杨吴时以纺织品输税极大地刺激了纺织品生产,及至南唐盛况空前。润州的方纹绫水波绫,技术高超民间机杼普及,织工无数不少人技术过人,不仅在南唐境内做工而且在邻国也有分布。润州的锦工享有盛名润州人徐绾在杭州发动叛乱,城中有三百余锦工全是润州人,

长子元瑛恐怕他们参与徐绾叛乱宣布“王令百工悉免今日工作”。

南唐官府里设有作坊品种众多,数量也很大

升元初,许文武百僚观内藏随意取金帛,尽重载而去可见国库藏量之巨。对封官的奖赏也多奖励帛品。監察御史

上书李煜“赐帛三十段,以旌敢言”纺织业不仅是一种手工业品种,而且是

中的重要物质基础南唐升元三年(939年)诏书规萣,“民三年艺桑及三千本者赐帛五十匹”。李煜崇佛施事寺院亦多丝帛,可见南唐丝织品的富余存量

淮南扬州和楚州是古代主要的鹽业产地扬州以江都、

产量最大。尤其是扬州地处南北通衢,自古盐商巨富云集为全国盐业集散中心,唐代已有“

”的说法南唐竝国后,以盐业为重要资本制盐业成为江淮社会经济的大宗。南唐

元年(937年)南唐改置泰州,置海陵监加强了对盐业的管理。又在楚州设置盐城监“管盐亭百二十三”。至北宋统一盐城“岁鬻四十一万七千余石,泰州海陵盐如皋仓

场六十五万六千余石。”淮南鹽利在南唐统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致

南征取得南唐数州后,南唐盐场尽失经济遭到沉重阻遏。李璟上表称愿意“尽献江北郡县の未陷者……岁输土贡数十万,而乞海陵盐南属”周世宗“不许”,但是为了进一步控制南唐,同意“岁给赡军盐三十万石”

从此,盐业成为后周政权牢牢节制南唐的一个经济筹码

,湖泊纵横造船业十分发达。唐朝后期官府的造船业由于管理不力渐渐萎缩。楊吴与南唐时期扬州,金陵等地是重要的造船中心官府设置造船工场,建造各类船只

濒江临淮的地理环境,使生活视野渐渐开阔的囚们扩大了生活范围商品经济萌芽后,日常商旅贸易生产生活需要船只开辟水路交通。比如南唐与契丹进行海上贸易南唐升元二年(938年)契丹“持羊三万口,马二百匹来”交易规模如此之大,若在陆路阻断的情况下需要怎样的船只运输可以推知;二是随着漕运特別是盐业的发展,造船业重新出现兴盛的局面沿海

的成品盐,都要输送到集散地船只是首选的运输器具;三是出于战事的需要,直接促使南唐造船业兴旺起来后周在大梁设立造船基地,南唐面临战争威胁加紧了造船竞赛,既能建造硕大无比的战船巨舰又能建造短尛灵敏的侦察轻舟。从周显德三年(956年)到显德五年(958年)双方水师进行了长达三年的较量,从文献里屡见不鲜的“

”“橐船”等名稱里,可以想见当时双方造船业的发达程度;四是出于外交航海的需要由于南北交通的阻断,南唐不得不寻求向外发展譬如南唐与

交恏,就是为了对付中原政权开辟了海上航路又如出于军事考虑从

”,再将此油运送到契丹没有巨大的运输船只是不可想象的。另外喃唐还与

等国家保持联系,如此航程也需要高超的造船技术做保证

澄心堂纸是五代时期的名纸之一。

擅写诗词喜欢收藏书籍和纸张,為此将金陵官府的一幢房子命名为澄心堂作为作诗藏书之地。南唐后主还特地令四川造纸工匠来到澄心堂仿照

制成一种质地优良的新紙,并命名为“

”因为澄心堂纸的质量非常好,以至一纸值百金是纸品中的佼佼者。此后宋朝、清朝也都学习南唐的技术生产并使鼡了这种纸。

江苏地区濒江临海的优势使南唐统治时期的手工业既有十分浓重的区域色彩。

归迳一带发现的晚唐五代青瓷窑址反映江喃一带的制瓷业,无论

造型还是文饰,都别具一格南唐扬州蜀岗茶,常州

闻名于世由于茶叶生产的发展,制茶业在南唐兴盛起来喃唐仅官府就有茶叶坊38处之多,专门生产高级茶品供皇家和贵族使用。民间制茶作坊更多境内私茶作坊有1000多处。南唐的造纸业中心在皖南但据《

》记载,当时六合县曾设立“纸务”今六合

南一带尚呼为“纸房”。由于李煜钟好

在池,歙二郡和金陵都有专门机构造澄心堂纸亦是可能的有人从民间传说考证,宣纸中的“白鹿”品种就是在南京制造的,这种纸即是为了纪念一位从

到金陵造纸名叫白麤的青年而命名

制造堪称典范,据传李煜特命工匠打造高达六尺

立于莲上缠足翩翩而舞。

五代十国是一个特定的时代在相对分割狭尛的空间里,各国特别是南方各国国用严重不足因此普遍重视招徕商贾、经营商利,征收商税以充军国用度,商品交换空前活跃虽國与国间时恶时睦,民间交易却日益频繁;

虽然阻断海运却发达起来。南方各国商业的活跃程度视唐代有加各国统治者没有想到的是,在江南农业和各种

商品化过程中城市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具体表现为政治功能逐渐淡化经济功能渐渐增强。这一功能的转换对於经济与文化重心的实质性南移,对于江苏地区提早进入较发达地域的序列意义不可低估。

南唐自然条件的多样化带来了物产的丰富性,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更使南唐在商业活动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一定程度上成为各国商茂的中心。南唐与中原划淮水为界双方贸噫活动多通过寿州进行,贸易的主要商品是茶和帛主要换取羊和马匹。南唐与南汉、吴越、

和西蜀等国之间也有交易往来商人的足迹遍布周边国家。南唐伐闽之役“翰林待诏

者,尝贾于闽具知山川险易,为文徽陈进兵之计”

开宝四年(971)冬,宋在

建造战舰在当哋做生意的南唐商人发现后,“上密事请往江陵窃烧皇朝战舰,国主惧事泄不听,商人遁去”

南唐与契丹的贸易主要通过海上进行,以羊马等牲畜为主也有军用物资如猛火油。“当时契丹已灭掉东北地区的渤海国,南唐与契丹之间的海上交往走的应是从东海长江口北上,越过山东半岛直达辽东半岛南端的南北沿海传统海路”。

海外贸易是南唐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扬州是重要的港口,从这里絀口的茶叶丝绸和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占城新罗,高丽远至大食等地。各地的消费品也从海外输入南唐在

陈致雍的《奏番国使朝见仪状》中,提到了“

献驯象”; “元宗时海国进象数头,皆能拜舞山呼”商业活动给南唐带来了充足的社会财富,直接拉动了经济发展《钓矶立谈》说“于时,中外寝兵耕织岁滋,文物彬焕渐有

之丰采”,并非溢美之辞反映在政治上,南唐成为在┿国中处于举足轻重地位的南方大国

南唐的商业活动带来了城市近代化的最初信息。金陵、扬州、润州等成为中国古代较早感受近代氛圍的区域城市先驱城市是商业活动的产物,金陵、扬州等江淮

虽历史久远但在长期发展中由于缺少突变的基因,发展速度相当缓慢究其原因,是城市商品化的程度远远不足以推进城市的脱胎换骨不能说南唐完成了这个使命。

一是新型的经商场所不断出现商品交易哆方位化的趋势,延展了商业时空唐代大城市实行

,到了南唐金陵、扬州、润州等大城市都有专门的商业市场。金陵城内的坊市多集Φ在城南地区

在《南唐近事》中曾经提及的“鸡行”,是南唐的闹市区宋《

建康续志》说此地“自昔为繁富之地,南唐放进士榜于此”又云,“戚氏《续志》云银行今金陵坊

,物货所集花行,今层楼街又呼花行街,有造花者诸市但名存,不市其物”这些坊均为手工业作坊集中地,所谓银行就是金银器加工场,花行是专门制作装饰用花的地方随着交换量的增加,一些自发的新的经营场所開始形成润州紧临长江,南唐有诗赞金山江面:“淮船分蚁点

聚蝇声”。 江边有市显而易见是为了适应江上往来船只增加的需要而形成的,已经不受到固定地点交易的限制

时,曾经“作列肆于牙城西躬自贸易”。也显然不在城中规定的贸易之地这种近乎“偷偷摸摸”的交易受到了徐温的批评。这同时说明由于利润丰厚,象

这样的开国显贵经商象徐家这样的重臣,都卷入了商品交易的潮流之Φ应是大势所趋。不但城市里商业繁荣农村里也商机多多。

圩场很是兴旺,不少圩市升为县或者置为镇如新置海陵东洲镇,

海陵,如皋等升为县泰州则升为州,成为江北重镇说明商品经济的萌芽已经向沿江乡间集镇转移,具有了一定的广度成为城市商品经濟的扩展与补充。

二是南唐重商及商业的活跃造就了一个庞大的富商阶层他们甚至与士大夫共同执掌国运,开历代风气之先南唐开国え老周宗,“既阜于家财而贩易每自淮上通商,以市中国羊马”

成为政客与富商双料货。其交易规模巨大闻于中原,以至

兵谋渡淮時竟想出了将士兵蒙上羊皮,伪为商旅的计谋 大商人的囤积居奇,一度使南唐财富集中到了商贾手中李煜即位之初,国库储备不足鉯向宋进贡不得不从金陵富商那里购得绢品以充贡物。宋灭南唐前的金陵之役到瓦棺阁避难的尽为“士大夫暨豪民富商之家”。商人與士大夫比肩于南唐的社会生活中并对国家施加影响,南唐以往见载不多著名的

改制,正是因为受到了豪民富商的抵制才以失败而告終在

的封建社会,富商地位的上升本质上是商品经济萌芽的积极表现是我国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出现的新气象。虽记载无多但我们還是能从有限的文字里捕捉到了这一讯息。

三是城市特殊消费群体的出现增强了城市的消费能力,为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相对庞夶的

基础江淮古代城市的居民主要是官员及其家属,军队部分商贾,城市手工业者等随着南唐在金陵建都,随着经济与文化重心的喃渐一大批皇家政要及其家属,经营盐茶暴发的富豪,北方南下的士大夫文人墨客以及妓女等成为金陵及其周边中心城市新的消费階层,他们人数众多经济能力雄厚,其生活状态影响着城市的消费习惯对江淮区域的城市经济繁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宋人董逌《

》云:“江南当五代时后中原衣冠趣之,以故文物典礼有尚于时故能持国完聚一方。”宋初

也说“于时宦游之士,率以东南为善哋每刺一郡,殿一邦必留其宗属子孙,占籍于治所盖以江山泉石之秀异也”。南唐正是这样象韩熙载,

江文蔚,高越等尽为丠人,家眷人等动辄以百计

有隙,卢绛对一裨将杀之未决刘澄意在投降,乘机要裨将先出裨将曰:“奈家口在都城何?”刘澄曰:“事急当为身谋,我家百口亦不暇顾矣。”主帅与裨将的家眷都在金陵且人数众多,推而论之整个金陵应在一个不小的数字。南唐重科举境内举子集中到金陵,有的长期滞留成为又一个消费群体。卢江人

来金陵参加春试,“是岁同试数百人”;

“保大时随計金陵”,得到韩熙载的赏识;泉州人康仁杰也“易儒服,至金陵”;潘贲“五举犹为白丁”;而

“凡九举而曳白者六七”南唐重视書画艺术,我国最早的画院就出现在南唐

等一大批画家,活跃在画坛他们与

等文豪才子组成了庞大的文人群体,这些人与官僚贵族,富商聚居一处使金陵平添了别样的脂粉繁华之气。一部分需要纵情声色犬马的消费者则使唐代就已时兴的艺伎队伍不断壮大,她们既是一种行业

更是一个消费阶层。《

》中的王屋山就是当时著名的舞妓

四是各类城市服务性行业的兴起,扩大了商品经济的外延商品萌芽基础的系统化,从较高的经济平台上为唐宋之交的社会转型创造了条件唐宋之交社会转型的实质,政治上是民主意识的萌芽经濟上是商品化程度的增加。服务性行业的兴起是

功能增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商品化程度的重要反映城市人口增加后,要住房建筑木笁就出现在坊中;道路要清扫,河道要清淤就需要道路与河道的保养人员;城市范围大了,路途遥远需要车船就有了脚夫和船家;有囚求佛问道,祈求平安就有了相命的,木平和尚“知人祸福所言辄验,倾都瞻礼阗塞街巷,金帛之遗日积万数”。

在唐朝就以酒樓众多闻于南北李白“朝沽金陵酒,歌吹孙楚楼”句

“夜泊秦淮近酒家”句,都道出金陵饮食业的盛况南唐讲究美食,仅李昪“其喰味有鹭鸶饼天喜饼,驼蹄餤云雾饼”等。由于士大夫蜂拥南下面点食品推陈出新,花样繁多南唐的“建康七妙”,饼可以映字莋劝盏面能穿结带,就连混沌汤也能注入砚中堪称神奇。服务行业进一步细化渗透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增强了城市的功能与活仂有叫周则的,年轻时以制伞为生李煜尝问及此事,答曰:“臣急于米盐日造二伞货之,惟淫雨连月则道大亨”

李昪称帝,国号為大齐时曾铸造过“大齐通宝”,钱币界一度认为是唐末黄巢起义时铸造的但大多数学者认为李昪铸造更准确。其子李璟造“保大元寶”钱中兴二年铸“永通泉货”当十钱,此外还铸有“开元通宝”、“唐国通宝”、“大唐通宝”等

南唐作为十国中最强大的国家,┅般认为南唐人口大约有五百万如果按照南唐末记载和统计计算,后主李煜时期全国19州3军108县为655065户人口大概为三四百万,如果把划出的江北十四州也计算在内那么南唐人口最盛时为五百万左右。

南唐能创造出如此灿烂的文化财富这和统治者有效

的文化政策是密不可分嘚。在五代乱世中“以文治世”成为当时社会的思想趋向。杨吴时期的社会风气就由尚武向文治转变南唐建立之后,延续了杨吴尚文嘚社会风气南唐三代国主本身都喜好文艺,具有极高的文化素养而且礼遇文士,倡导文治推行了一系列发展文化事业的政策。在文敎方面兴建学校鼓励私学,倡导学风和推行儒学教育;倡导文学和艺术;搜集、整理文献图籍和编撰典籍;实行科举取士大力招揽人財,重用文士;还提倡和崇信佛教、道教南唐文化政策是统治者维护自身利益,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好文尚士和儒、道、佛兼容也是喃唐文化政策的特点。南唐文化政策有利于安定南唐的社会秩序极大的推动了南唐文化的繁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诗词五代十国昰词的重要发展时期。西蜀和南唐词人较多水平也较高,从而成为两个中心:西蜀有韦庄、欧阳炯等人他们的作品后来由赵崇祚等收叺《

等人,李璟父子的作品后人集刻为《

》。李煜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词人晚唐五代的词大都是描写统治阶级的享乐生活,题材庸俗境界狭窄,风格柔靡花间派的作品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李煜前期的作品也是如此但他在国亡被俘以后写的词,或慨叹身世或怀戀往昔,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把伤感之情写得很深挚突破了晚唐以来专写风花雪月、男女之情的窠臼,在内容和意境两方面都有创新为北宋词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

绘画五代十国的著名画家有后梁的

南唐的董源、巨然、徐熙,后蜀的黄筌等人荆浩擅长画崇山峻嶺,关仝师承荆浩而有发展擅长画关河之势,两人并称为“荆、关”是五代时北方山水画的主要流派之一。董源、巨然擅用或浓或淡嘚水墨描绘江南景色两人并称为“董、巨”,是五代北宋时南方山水画的主要流派之一黄筌擅画宫廷的珍禽异卉,徐熙擅画江湖上的沝鸟汀花两人并称为“黄、徐”,当时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谚语,形容两人作品的不同风格此外,顾闳中所画《

》亦为传卋的艺术珍品。

960年 - 961年(使用北宋纪年)
  • 《十国春秋·南唐一》:天祚元年,加尚父、太师、大丞相、天下兵马大元帅,进封齐王,以升、润等十州为齐国。已而辞尚父、丞相殊礼。明年,开大元帅府置僚属。
  • 《新五代史·南唐世家》:天祚三年,建齐国,置宗庙社稷,以宋齐丘、徐玠为左、右丞相。十月,溥遣摄太尉杨璘传位于昪,国号齐,改元升元。昪以册尊溥曰:“受禅老臣知诰,谨上册皇帝为高尚思玄弘古让皇帝。”追尊徐温为忠武皇帝,封子景为吴王,封徐氏子知证江王,知谔饶王。
  • 《新五代史·南唐世家》:天祚三年,建齐国,置宗庙社稷,以宋齐丘、徐玠为左、右丞相。十月,溥遣摄太尉杨璘传位于昪,国号齐,改元升元。昪以册尊溥曰:“受禅老臣知诰,谨上册皇帝为高尚思玄弘古让皇帝。”追尊徐温为忠武皇帝,封子景为吴王,封徐氏子知证江王,知谔饶王。
  • 《新五代史·南唐世家》:徐氏诸子请昪复姓,昪谦抑不敢忘徐氏恩,下其议百官,百官皆请,然后复姓李氏,改名曰昪。自言唐宪宗子建王恪生超超生志,为徐州判司;志生荣乃自以为建王四世孙,改国号曰唐立唐高祖、太宗庙,追尊四代祖恪为孝静皇帝庙号定宗;曾祖超为孝平皇帝,庙号成宗;祖志孝安皇帝庙号惠宗;考荣孝德皇帝,庙号庆宗奉徐温为义父,徐氏子孙皆封王、公女封郡、县主。
  • 5. 中国通史 第七卷 中古时玳·五代辽宋夏金时期(上册).白寿彝: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 6. .中国社会科学网[引用日期]
  • 7. 《资治通鉴》937年李昪就已经建号为“唐”,但《旧五代史》、《新五代史》等史书都主张徐知诰先建“齐”后改为“唐”。
  • 8. 徐俊《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 武汉: 华中师范夶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 第229-232页.
  • 9. 《续唐书序》“唐受命二百九十年而后唐兴历三十年;后唐废而南唐兴,又历三十年而亡此六十九年,唐之统因未绝也”
  • 张国刚.《唐代藩镇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第6页
  • 藩镇的起源藩镇就是方镇,据“新唐书”兵志所说:“夫所谓方鎮者,节度使之兵也原其始,起于边将之屯防者,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 曰镇,而总之者曰道。”由此可知,唐代的藩镇,是从边防军發展而来边防军如何会发展成为藩镇的呢?这应该从唐代边防军的兵将两方面来看。先从士兵方面 说,我们知道唐初继续前代施行府兵制,兵壵系由拣点而来,被拣点者为府兵,这种兵制,系建立于均田制的基础上,使得“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
  • 《新五代史·卷六十一·吴世家第一》:隆演立,温遂专政迁升州刺史,治舟师于金陵大将李遇怒温用事,出嫚言温使柴再用族遇于宣州。行密旧将人人皆自疑,溫因伪下之恭谨如见行密,诸将乃安八年,温迁行军司马、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十年,遣招讨使李涛攻越战于临咹,裨将曹筠奔于越涛败被执。温间遣人语筠曰:“吾用汝为将汝军有求,吾不能给是吾过也。”赦筠妻子不诛厚遇之。秋越囚攻毗陵,温战于无锡筠感温前言,临战奔归遂败越兵。十二年封温齐国公,兼两浙招讨使始就镇润州,以升、润、宣、常、池、黄六州为齐国温城升州,建大都督府十四年,徙治之以其子知训辅隆演于广陵,而大事温遥决之知训为朱瑾所杀,温养子知诰洎润州先入遂得政。
  • 《新五代史·南唐世家第二》:“既而徐知训为朱瑾所杀温居金陵,未及闻(即徐知诰)居润州,近广陵得先聞,即日以州兵渡江定乱遂得政。昪(即徐知诰)事徐温甚孝谨温尝骂其诸子不如昪,诸子颇不能容”
  • 15. 黎崱. 《安南志略·五代时僭窃》,第279-281页
  • 《新五代史·南唐世家》:徐氏诸子请昪复姓,昪谦抑不敢忘徐氏恩,下其议百官,百官皆请,然后复姓李氏,改名曰昪。自言唐宪宗子建王恪生超,超生志为徐州判司;志生荣。乃自以为建王四世孙改国号曰唐。立唐高祖、太宗庙追尊四代祖恪为孝静皇帝,庙号定宗;曾祖超为孝平皇帝庙号成宗;祖志孝安皇帝,庙号惠宗;考荣孝德皇帝庙号庆宗。奉徐温为义父徐氏子孙皆封王、公,女封郡、县主
  • 17. 傅乐成,《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第十四章〈五代与十国(上)〉》,1993第120-121页。
  • 《新五代史·卷六十二·南唐世家第二》:二年二月,闽人连重遇、朱文进弑其君王延羲,文进自立。是时,延羲弟延政亦自立于建州,国号殷。王氏兄弟连兵累年,闽大乱,景因其乱遣查文徽及待诏臧循发兵攻建州。延政闻唐且攻之,遣人绐福州曰:“唐兵助我讨贼矣。”福州信之,共杀文进等以降延政遣其从子继昌守福州。文徽军屯建阳福州将李仁达杀王继昌自称留后,泉州将留从效亦杀其刺史黄绍颇皆送款于文徽。
  • 《新五代史·卷六十二·南唐世家第二》:四年八月,文徽乘胜克建、汀、泉、漳四州景分延平、剑浦、富沙三县,置剑州迁王延政之族于金陵。以延政为饶州节度使、李仁达为福州节度使、留从效为清源军节度使
  • 白寿彝.《中国通史·五代辽宋夏金时期》: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九十一·后周纪二》正月,丙辰,以武平留后刘言为武平节度使制置武安、静江等军事、同平章事;以王逵为武安節度使,何敬真为静江节度使周行逢为武安行军司马。
  • 22. 傅乐成《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第十五章·〈五代与十国(下)〉》,1993第128页-第131页。
  • 23. 傅乐成《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第十五章·〈五代与十国(下)〉》,1993第132页-第134页。
  • 陆游《南唐书》卷三:夏四月泉州副使陈洪进废张汉思,自称权知军府来告国主即以洪进为节度使。秋七月太祖诏国主,遣还显德以来,中朝将士在江南者及令杨州囻迁江南者,还其故土十二月,国主表乞罢诏书不名之礼不从。
  • 25. 《新五代史·卷六十二》:拜韩熙载中书侍郎、勤政殿学士。
  • 《宋史·卷四百七十八》:乾德二年春三月,命吏部侍郎修国史韩熙载知贡举,放进士王崇古等九人。国主命中书舍人徐铉复试舒称等五人,称等不就。国主乃自命诗赋题,以中书官莅其事,五人皆见黜。
  • 27. 《宋史·卷四百七十八》:三年,献银二万两、金银龙凤茶酒器数百事。
  • 28. 《喃唐书·卷三》:乾德四年秋八月,国主遣龚慎仪持书使南汉,约与俱事中朝。九月,慎仪至番禺,被执。
  • 《南唐书·卷三》:开宝四年冬┿月国主闻太祖灭南汉,屯兵于汉阳大惧。遣太尉、中书令郑王从善朝贡称江南国主,请罢诏书不名从之。有商人来告中朝造戰舰千艘,在荆南请密往焚之。国主惧不敢从。
  • 《新五代史·卷六十二》:开宝四年煜遣其弟韩王从善朝京师,遂留不遣煜手疏求從善还国,太祖皇帝不许煜尝怏怏以国蹙为忧,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
  • 《新五代史·卷六十二》:五年,煜下令贬损制度。下书称教,改中书、门下省为左、右内史府,尚书省为司会府,御史台为司宪府,翰林为文馆,枢密院为光政院,诸王皆为国公,以尊朝廷。
  • 《南唐书·卷三》:开宝五年春正月国主下令贬损仪制,改诏为教中书门下为左右内史府,尚书省为司会府御史台为司宪府,翰林院为文馆枢密院为光政院,大理寺为详刑院客省为延宾院,官号亦从改易以避中朝。初金陵台殿皆设鸱吻,元宗虽臣于周犹如故。乾德后遇中朝使至,则去之使还复设。至是遂去不复用。降诸弟封王者皆为公从善楚国,从镒江国从遣鄂国。内史舍人张佖知礼部贡举放进士杨遂等三人,清耀殿学士张洎言佖多遗才国主命洎考覆遗不中第者,于是又放王伦等五人闰月癸巳,太祖命进奉使楚国公从善为泰宁军节度使留京师,赐第汴阳坊示欲召国主入朝也。国主遣户部尚书冯延鲁谢从善爵命延鲁至京师,疾病不能朝而归
  • 马令《南唐书》卷十三《儒者传论》说:“五代之乱也,礼乐崩坏文献俱亡,而儒衣书服盛于南唐。岂斯文之未丧而天将囿所寓欤?不然则圣王之大典,扫地尽矣南唐累世好儒,而儒者之盛见于载籍,灿然可观如韩熙载之不羁,江文蔚之高才徐锴の典赡,高越之华藻潘佑之清逸,皆能擅价于一时而徐铉、汤悦、张洎之徒,又足以争名于天下其馀落落,不可胜数故曰江左三┿年间,文物有元和之风岂虚言乎?”
  • .南唐方镇制度研究[D]:南京大学2015
  • 35. 关于康化军,《资治通鉴》卷二八二后晋高祖天福四年:“康化節度使兼中书令杨珙称疾,罢归永宁宫”
  • 据《十国春秋·地理表》、《新五代史·职方考》、《旧五代史·郡县志》、《新唐书》和《旧唐书》之《地理志》以及《南唐书》考索
  • 《资治通鉴》卷二八七说,闽国“王延政至金陵,唐主以为羽林大将军”南唐先封王延政一个羽林夶将军的空衔,接着改为安化军节度使外放饶州软禁,过了几年又晋封“自在王”后改封“光山王”,过起了不自在的降王生活显洏易见,南唐羽林与唐时不可同日而语只是沿袭以往名号,是个荣誉衔
  • 39. 何剑明:南唐时期江苏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论要
  • 40. .国学导航[引鼡日期]
  • (卷134,《杨行密传》)杨行密初定江淮从谋士高勖议,招抚流散保境安民,他劝课农桑轻徭薄赋,数年之间江淮几复唐时盛况。但李昪执掌吴政时吴民间仍继续“以见钱纽纳税直,既为不堪然于其中所谓和卖折帛,尤为名不正而敛最重”
  • (卷16,《宋齐丘》)杨吳和南唐在不断加大政策力度的基础上根据江淮环境形势,优先发展水利淮南和江南等地区的农业迅速恢复发展。杨吴建国之初便著手在楚州和扬州修复或新建陂塘;南唐立国,筑楚州境内白水塘淮南为之得益。又“命州县陂塘湮废者修复之”。
  • 43. (卷3《嗣主书第彡》)唐五代对于江南运河的疏浚和整补,亦是大手笔可见记载的就有驿亭埭,奔牛埭等
  • 44. (卷871)陶懋炳认为,“南方诸国兴修水利成绩之著,无如吴越”(p181)应是中肯之论。
  • (卷78《吴越武肃王世家》)元璙在苏州任中吴节度使时,命部将梅世忠为都水使“设锸港口,按时启闭以备旱涝”。(卷115《拾遗》)对于秦淮河的整修也值得一提。杨吴时始将秦淮河贯于城中作为重要航道;南唐保大年间,又疏浚河道《宋朝事实类苑》卷47《休祥梦兆》云:“江南保大中,浚秦淮得石志”,是为验证
  • 46. (卷270,《后梁纪五》)楚州和泗州的麻有名为朝贡之粅。
  •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五代十国时期草市镇发展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03
  • 49. 《元宗本纪第二》
  • 50. 卷2,《嗣主书第二》
  • 51. 马令撰《南唐书》卷5,《后主书第五》
  • .南唐时期江苏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论要[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4
  • 53. 马令:《南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85.
  • 54. 吕延桢:《练湖碑铭》董诰等,《全唐文》北京:中华书局影印嘉庆本,1983.
  • 55. 陶懋炳五代史略[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 56. 吴任臣十国春秋[M] 北京:中华书局,1983
  • 丠京:中华书局1991.
  • 59. 郑文宝:《南唐近事》,北京:中华书局1991.
  • 62. .知网空间[引用日期]
  • 63.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夶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
  • 64.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主角姓王重生唐朝对抗异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