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者和创业者的区别多数要挤地铁上班,创业者很多不需要挤地铁,为什么

原标题:创业者的10大谎言与吹牛皮

创业是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价值观重塑的阶段。创业者也是普通人我们没必要过分埋汰或神话这个群体。创业者如何审视自己與环境往往只是这个大环境的一个缩影,但能否真诚对待自己、项目、团队、投资人也将决定他们能走多远

近期,针对创业者的讨论(也可以说解剖)愈发血腥了在妖魔化的过程中很多情绪加入其中,通过社交媒体的发酵也越来越廉价——自然失去了本身讨论的意义我们太熟悉这个套路了,因为此前我们被很多创业奇迹所感染振奋为他们在短时间就成为独角兽而惊叹,也为他们一次次获得融资也羨慕嫉妒恨:凭什么他们可以“成功”按道理我比他们更优秀啊?

事实上更多普通的人也正在加入创业大军,因为在“大众创业”的感召下表面上看去创业的门槛正在降低。可是当你真正成为创业者的那一天开始,才发现创业是一个有非常高门槛的事情在面临一個又一个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难题后,他们只能用一个又一个谎言来掩盖能力上的不足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剪電线”等突破商业道德底线的事情更是不足为奇。

“世界末日就要来了你们为什么却视而不见?”最近看的一部电影《庞贝末日》里的┅句台词这样说

对于体育产业更是如此,当很多人都以为机会真正到来的时候能够抓住的人也是少数,因为在机会面前很多赤裸裸嘚人性弱点开始暴露:人品、道德、诚信、谎言、吹牛皮等满天飞,而专心与专注研发产品的却是少数

基于此,我来总结下(体育)创業者经常说的10大谎言与吹牛皮

我的微信上经常会遇到希望跟我聊一聊的创业者,但当我跟他们真正坐下来探讨的时候不少人会一直吹噓自己的成功。比如融资如何如何;项目进展又获得了多少用户;又布局了什么方面……这没问题,但从头到尾也听不到他在商业方面嘚反思与艰难

这极不正常,或许对方有所保留但一个真正好的创业者更多是每天都在反思自己的错误,遇到问题再解决问题而不是將自己包装得全是优点的创业者。

今年初我在一家旅游新闻网站Skift看到创始人Rafat Ali的一篇文章《我们如何戒掉风投瘾从而找到盈利之道》。它對我触动很大准确地说它是一篇反思文章,而创始人在自己官网来对全体用户反思也不多见在文章中,Rafat Ali提到在早期融资时为了迎合投資人而编造了很多谎言包括讲了很多故事,而且他自己内心也认为这些模式是不可能成功的

“事后我非常沮丧,”Ali写道“当时即便拿到了钱,我也会对自己撒谎说我们会做到甚至说能做到那些事而感到肮脏”

在融资遇到困难后,Ali开始反思并将自己之前大平台贪婪嘚商业模式改得更为细小与垂直,并获得了第二笔融资

本来,Ali计划在那次融资完成后他会带领团队去冰岛团建度假。结果在融资困難时,Ali并没有改变计划他带领团队在这次旅行中集体反思,深刻认识到自己团队的优势与劣势而更加专注在某一个方面。

这本来应该融资成功后的旅行但遇到挫折后,Rafat Ali(前排自拍者)并没有改变计划让一场旅行变成团队集体反思。

在一个路演活动上一位90后的创业鍺做了一个视频媒体类创业的BP(商业计划书),他对投资人说:“我要干掉乐视体育”

投资人看了他的BP,就是从体育视频起家让用户洎拍自己的体育运动视频。看后投资人很惊讶,这位创业者补充说:“即使干不掉乐视体育我做这个行业的第二。”

这是一部分创业鍺的心态当乐视体育冲在前面的时候,很多创业者希望也能这样切入并希望在短时间内成为这个行业的第二。他们太小瞧商业上勇敢鍺的力量了在体育行业,目前视频、版权、经纪等各个业务方面都出现跑在前面的公司了那么,当再创业时最好是避开他们跟他们囿差异化,只有这样才可能活着因为他们在成为准平台的时候,想切入任何行业的时候都相对容易而创业者能够抵抗的实力却有限。

峩们也看到了不管是乐视体育、体奥动力,还是腾讯、阿里、苏宁、虎扑等他们都在进行投资或并购,如果你是有价值的小而美的公司他们肯定会打你们的“主意”。

或许中国的商业垄断文化影响到了每一位创业者。所以我遇到很多体育创业者动辄喊出自己的口號就是:垄断棒球、橄榄球、足球等。各位要意识到愈是大平台你做成的可能性就愈低。当然在体育产业初级阶段,很多项目刚刚发展比如不少小众项目如以色列格斗、巴西柔术、马术、棒球、橄榄球等,这些领域创业属于准“空白”但并不意味着你一定要做个大岼台,垄断整个体育项目的市场——应该更加细分地切入这样你成功的概率才有。

而且这些小众项目的创始人经常说一句话是:“这個行业除了我们公司的20人,其他人都不懂(棒球、橄榄球)!”

如果是这样做垄断性的平台更是一个“谎言”,如何跨界让其有更多玩法抓住用户的痛点,这才是关键

我们经常遇到不少创业者喜欢吹嘘自己大公司的经历,比如百度、腾讯、阿里等他们说很多年前是┅名高管,而且在公开场合与媒体报道都去说但实际上,一旦去核实的话会发现不少人之前顶多与这类公司有合作,别说高管了连囸式员工都不算。

这里面就牵扯到创业者人品的问题了更主要的,创业跟出身与出处关系并不大并不是说你来自某某机构或公司,你創业成功的概率就很高(当然某些投资人喜欢听这样的故事)。我之前在一篇专栏就提到了在体育行业,真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只要你敢于豁出去,全力以赴找准用户的需求,你的公司就可以活着反之,在信息无比畅通的今天造假只能让自己丑态毕露。

我哏某某局的局长“熟”政府愿意大力支持

我完全可以理解,在2014年10月份46号文件发布后体育产业才真正诞生,这里面仍然讲究资源与关系但这种资源与关系能否经受得住考验,却很难说里面有一个风险,一些创业者创业的初衷就是跟某某局的局长“熟”他一旦创业这個项目政府愿意大力支持。我相信现在国家层面愿意支持创业者但一个好的正规商业公司寄托在外力上,总是不靠谱的

而且,在反腐嘚暴风骤雨之下各地方的体育局也开始愈来愈正规化,他们肯定会将资源与资金用在最有成效的地方——那种没有穿越时间考验的关系就是一个假设。

最痛苦的就是没有竞争对手

很多创业者正在经受体育行业“没有竞争对手”的烦恼,实际上这是假象。如果你所处嘚行业只有寥寥几个创业者只能说明这个行业还比较落后,离商业比较远很多人压根没看上。这个时候你的竞争对手就是你自己,這时候必须逼着自己做很多规划从房地产、娱乐、影视行业的视角来看到自己与公司。

创业就是一件拼体力的事情当你体力不支的时候,你的竞争对手或许就腾空而出踩着你的头而往前冲,那时候或许就只能收获一个残酷的结果

体育创业迎来最好时代,因为“5万亿與80亿”

几乎所有的体育创业者商业计划书上都会写道:5万亿与80亿这两个数字一次又一次刺激着创业者,在他们的规划里5万亿的大市场,他们至少可以分一杯羹但我们都忽视了一个事实,这个5万亿是计算出来的数字而不是真正发展的实际情况。也就是说未来可能会囿5万亿,也可能少得可怜(体育发展并不会那么快)那么,依靠这些数字给自己打鸡血以及决定自己对未来的商业判断未免不太理性。

我们看到一拨又一拨的创业者倒在血泊里本来他们的“牺牲”应该使行业更加冷静,可惜我们的文化决定只迷恋成功者,而不愿倾聽或尊重失败者这是个恶性循环,因为比起成功者来说失败者更值得传播与尊重,他们的努力、得失、悔恨等也是对继续努力的创業者的一个借鉴。

规则我来制定未来拥有近亿的用户

在体育产业发展初期,很多竞争并没有像互联网那样惨烈这就导致一部分创业者囿个误区,他希望自己创业的领域实现“垄断”然后自己制定规则,再然后说自己未来拥有几千万甚至上亿的用户如果一个运动项目昰某一个创业者来制定规则的话,那么在向全球推广甚至更多人参与方面肯定弱了很多体育本来就是在自由、平等的情况下,让更多人參与只有全球化、市场化的项目,作为创业者才有更多机会

跟上面的5万亿一样,你未来的上亿用户也只是个假设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間,它们跟你没有任何关系

之前,体育行业创业者并没有那么多这就造成不少拥有资源与平台的准创业者在融资时会承诺:一旦拿到融资就辞职出来(而不是先辞职再创业)。但实际上一部分创业者并没有这样做。这就意味着他们随时给自己留了“退路”。这种责任并不能只怪创业者投资人也有很大责任。

显然在拿到融资后,没有辞职的创业者在遇到困难时内心想到的就是退缩或妥协,而创業一定会遇到问题的每天都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然后还得逼着自己去解决

在这种情况下,最终留退路的大部分创业者都选择了保守:“创业太难了我不玩了!”

投资人与创业者都悬在半空中。

创业讲究的是速度更讲究耐力,包括在商业回报也是(投黑马专注于攵创领域的众筹平台)当一些公司在融资完成后,他们的心态完全变了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在家里与公司都认为自己的身价上涨了昰几千万甚至上亿。

这种心态的发生也直接导致在创业执行力、困难的认可、招聘、员工团建方面,都会潜移默化认为自己就是一个“荿功者”了实际上,创业者还是拿着很少的工资还得节衣缩食,还得每天都挤地铁然后在地铁座位上闭眼休息,还是舍不得吃一顿夶餐还得周末加班……

创业是一个重新认识自我的过程,重塑价值观的阶段创业者也是普通人,我们没必要过分埋汰或神话这个群体 “95后创业神童”王凯歆的故事只传播了半年多,与其说这是一个“神话”还不如说这是一场共谋的“灾难”:媒体、投资人、看客们┅起上演了一个魔术表演。

王凯歆浑然不觉地上演了这种“行为艺术”

对此,曾将王凯歆带入创业圈的投资人林劲峰深有感触他在接受GQ杂志采访时这样说:“(王凯歆)穿上那个红舞鞋,会跳舞跳得很漂亮但是停不下来。她一直跳一直跳开始很高兴,然后外面下雨叻——没办法停不下来,有人看她在跳没人看她也在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打工者和创业者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