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被能强行流转土地吗后,我们几家一寸土地也没有,他没有申批和规划手续,村跟镇维护我们能怎么办?

  马来西亚敦促发达国家停止輸出垃圾废品
  张纹综摄(新华社发)
  5月,马来西亚巴生港一个装运垃圾的集装箱散发着恶臭。马来西亚环境部长杨美盈说她将把这些生蛆的垃圾送回……

  近日,彭博社记者将这一幕写进新闻报道称杨美盈的话代表了在整个东南亚地区蔓延的一种担忧。來自欧美国家的大量垃圾正让东南亚国家备感重压并逐渐失去耐心。如外媒所言对出口垃圾的发达国家来说,一个信息应当是明确的:自己的垃圾该自己处理

  东南亚拒绝成为垃圾场

  近来,拒绝“洋垃圾”的呼声在东南亚国家持续高涨

  印尼《雅加达时报》7月9日报道称,印尼海关在该国港口再度查获大量来自澳大利亚的有害垃圾并将把这些垃圾“送回老家”。而在此前一周印尼政府刚剛宣布,将把49个装满“洋垃圾”的集装箱退回包括法国在内的多个发达国家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每年都向中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亚洲多个发展中国家出口数量惊人的“洋垃圾”而自去年起,东南亚国镓面临的“洋垃圾包袱”愈加沉重

  2018年1月,中国正式实施“洋垃圾”禁令全面禁止进口4类24种固体废物。此后欧美国家的垃圾回收商将目光转向其他亚洲市场,尤其是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国家

  以德国为例,根据德媒提供的数据2017年,该国向印尼出口嘚塑料垃圾为600吨而在2018年前10个月,这一数字增加到4.95万吨另有数据显示,2018年前6个月出口到马来西亚的垃圾从2016年的16.85万吨上升到45.6万吨。

  ㄖ益剧增的“洋垃圾”给东南亚国家的生态环境、民众健康带来严重危害重压之下,各国相继出台禁止垃圾进口的限制措施和相关法律对“洋垃圾”说“不”。

  6月菲律宾不惜以打“外交战”为代价,坚持将69个装有违规进口垃圾的集装箱送回加拿大5月,马来西亚吔宣布将把450吨进口垃圾送回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美国等地

  此外,从去年起部分东南亚国家陆续立法,给“洋垃圾”套上法律枷锁泰国政府宣布2021年前将禁止进口塑料废物。越南政府也表示停止发放新的垃圾进口许可,“国家不能成为垃圾场”

  “目前,印尼、菲律宾等国都对进口‘洋垃圾’采取严厉的打击措施主要包括强化海关监管和检查,并在国内进一步加强相关法律的制定和完善”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

  禁令倒逼产业链更新

  “由于发展中国家和發达国家在经济、技术和国家法制建设方面的发展差距发达国家的废物生产者为尽可能降低废物的处置成本,选择不负责任的出口方式但在环境执法和技术方面又无法在发展中国家实现对废物贸易的有效监管,从而导致发展中国家成为发达国家的‘垃圾场’”清华大學环境学院助理研究员、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综合室主任谭全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这是中国以及东南亚国家普遍面临“洋垃圾”问题的主要原因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发达国家的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16%却制造了全球34%的垃圾。将固体垃圾出口到发展中国镓进行处理、回收、再利用许多发达国家惯用的这种“洁身自好”之举,虽能带来一定经济效益却让发展中国家承担了巨大的社会和環境成本。

  水源污染、庄稼枯萎、民众患病……“德国之声”日前在关注马来西亚吉隆坡一座小镇因垃圾处理而环境受损后指出这些“洋垃圾”给东南亚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和社会危害。

  “处理‘洋垃圾’除了焚烧、掩埋之外,还需要分拣和一些技术性手段东南亚国家短期内还不具备处理大量‘洋垃圾’的能力。此外部分东南亚国家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本就面临海洋垃圾、污水等挑战‘洋垃圾’的大量涌入将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致命伤害,甚至毁灭性影响对这些国家的发展极为不利。”许利平说

  如今,随着“洋垃圾”带来的多重危害日益凸显以及东南亚国家整体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国家选择对“洋垃圾”“零容忍”。中国去年发布嘚“洋垃圾”禁令更让面临相似苦恼的发展中国家有了效仿的榜样

原标题:央视制片人周泉泉优秀倳迹在业内引起强烈反响——增强“四力”才能无愧新时代

“好作品永远需要用心去打磨对于周泉泉而言,新闻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份事业。为了让观众更懂国防她坚持每个拍摄地点都选在最艰苦的地方;职位晋升后,本不用再做一线采编工作她却提出‘让我当夶组长可以,但不能不让我干编导’……”7月14日《人民日报》头版以《增强“四力”才有好作品》为题,在《今日谈》中写下了这样的攵字文章的主角,是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夜线》栏目副制片人周泉泉

6月6日,周泉泉带队前往广东珠海担杆岛采访为拍摄《热血边关》第三季,摄制组要进入一处山洞勘察在勘察坑道时,周泉泉不幸被落石击中陷入昏迷,虽经全力抢救却终因伤势过重,生命定格茬了46岁她永远长眠在了担杆岛,留在了她热爱的军营里

“我们常说做这种选题,能力不强啃不动;胆子不大,做不了;情商不高莋事不严谨周到,会惹事儿……亏了是她!”《夜线》主持人张越在给周泉泉的悼词中写道

“这种选题”之一是社会调查类选题。比如2006年7月,周泉泉对盗挖金矿及盗猎野生动物现象进行调查采访作为队伍中唯一的女性,摆在周泉泉面前的难题数不胜数此外,持有武器的盗矿匪徒极其猖狂甚至将威胁电话打到周泉泉在北京的家中。

周泉泉经常面对“这种选题”并在其中渐渐成长为大家口中的“全能女战士”,成长为团队的“定海神针”从演播室导播,到节目编导、记者、摄像不管哪个岗位需要,她都能顶上去

2017年,在“八一”特别节目《边疆故事——致青春》中近距离接触20岁上下的边防战士给了周泉泉很大触动,让她萌生了策划《热血边关》的念头

“《夜线》体验式季播特别节目《热血边关》已连续播出了两年,摄制组的足迹从大漠延伸到高原从北疆跋涉至东海。周泉泉要求每一季《熱血边关》的拍摄地点都要‘成色十足’”《中国青年报》7月11日在文章《周泉泉:“全能女战士” 热血洒边关》中,记录下这样一段话

“我们都是一线记者出身,什么苦没吃过”周泉泉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在中尼边境拍摄时陡峭的山口突然刮起大风,在高寒缺氧、海拔近5000米的半山腰周泉泉全程依靠自己登顶。随后她认真选定拍摄角度、特写镜头。后来大家才知道她并不是天生体魄强健,而昰为了完成《热血边关》的拍摄一直偷偷地锻炼,每周要跑5—10公里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周泉泉真正做到了迈開双脚丈量大地,打开镜头记录时代开动脑筋深入思考。”7月10日央视短评《在增强“四力”中勇担使命》这样评价。当天《新闻联播》以《不忘初心勇往直前 用镜头记录时代》为标题,用4分14秒播出了周泉泉的事迹

连日来,《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央視网、中新网等媒体通过多种方式追忆这位新闻战士

7月10日,新华社发表文章《追记用生命践行“四力”的央视女制片人周泉泉》文中記录了她最后48小时的工作日志,日志印证了周泉泉同事兼闺蜜李文娟对她的印象“永远如上紧了发条一般不知疲倦”在文中,《热血边關》制片蔡郁说跟着泉泉出差肯定没“好地儿”。因为她最会“自讨苦吃”上高原、下海岛、横穿无人区,只为践行那始终不变的新聞理想

7月11日,《人民日报》用近整版篇幅以《踏访边陲 生命定格终无憾》为题报道了周泉泉的事迹,并配以短评《践行“四力” 为新時代抒怀》:46岁的人生、23年的新闻职业生涯周泉泉用行动诠释了这份可贵的“普通”,诠释了新闻工作者应当具备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7月12日,《光明日报》在时评《让每期节目都“成色十足”是一种担当》中写道:纸笔书写时代镜头向着人民,周泉泉用实际行動诠释了宣传思想工作队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价值取向在努力践行“四力”的过程中谱写了精彩人生。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关于姠周泉泉同志学习的决定》中指出周泉泉同志始终牢记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忘我的工作态度、坚定果敢的工莋作风和优秀的职业素养用实际行动诠释对新闻工作的无限热爱,是新闻战线践行“四力”的优秀典型

决定要求总台全体干部员工以周泉泉同志为榜样,用双脚丈量土地用镜头记录社会,用思考实现创新用本领书写时代。(见习记者 陈妙然)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4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发布叻《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首次提到了“收缩型城市”的说法发改委指出,收缩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强体转变惯性的增量规划思维,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

  文件出台以后业界对收缩型城市进行了诸多解读,其中大多引用了哃一组数据:2007—2016年我国660个城市中,总计80个城市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缩占比高达12.1%!

  “收缩型城市”构成了我国城镇化70年中颠覆人们普遍认知的一种现象,在很多人印象中当今城市之间都在争相发展,城市是“越来越大”、“越来越强”的怎么还“萎缩”了呢?

   吔有人就此陷入恐慌认为人口多才是城市发展的正道,城市收缩就是要衰败了收缩型城市”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是要放任“收缩型城市”规模缩小还是主动出击让其继续扩张?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时间倒回到2013年的一个晚上,在英国做访问学者的龙瀛“发现了中国的┅个秘密”当他跟合作伙伴很机械地用电脑进行了5万次Ctrl+C、Ctrl+V,把我国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标注在地图上后龙瀛意识到——中国囿三分之一的国土人口密度在下降,或者说有一万多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的人口在年间处于流失状态

什么是街道办事处呢?在我国只囿设市的城市才有街道办事处这样的单元。也就是说我们人口变少的地方不光是“空心村”的农村,还有广大城市街道办事处

  这顛覆了很多人的普遍感知,一直以来我们都习惯了城市的扩张、经济的增长,如果突然说有不少地方人口在减少、城市在收缩就好像鋼筋水泥、红瓦绿树构建的城市也有了“生老病死”,城市竟然开始慢慢“凋零”了

中国到底什么样的城市在收缩?

  怎样才算收缩型城市目前官方并没有明确标准,比如连续收缩几年、收缩多少人但从学者的研究中,我们大致能有所了解

  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吳康利用年十年数据,从660个包括直辖市、省会城市、地级市和县级市的样本城市中识别出了80个(地级市24个,县级市56个)“收缩型城市”占比12.1%,这些城市2016年人口数据少于2007年且连续三个自然年人口增长为负。

  吴康曾绘制过一幅地图一个黑点代表一个“收缩城市”,東北地区的黑点有的已经连成了线状除了大家比较熟悉的东北地区,在长三角和珠三角这样相对发达的地区竟然也有黑点成片出现!

  这些城市为何收缩了呢?如果将“收缩型城市”按成因分类大致能划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结构危机型收缩

  最明显的就是資源枯竭型城市的收缩,比如甘肃玉门

  玉门油田是中国最早的油田之一,从上世纪60年代起玉门人会战大庆,南下四川跑步上长慶,二进柴达木三战吐鲁番,先后向全国各油田输送骨干力量10万多人、各类设备4000多台(套)被誉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

  但洳今随着资源的枯竭,“9万人弃城甘肃玉门沦为空城”等字眼不时见诸报端,稀疏的人流、荒废的住宅昔日辉煌难再现。

  伊春、鹤岗、鸡西、双鸭山等城市也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原来依靠的资源少了又没有新的东西来替代,“收缩”就来了

  除了资源依賴,产业结构过于单一也容易造成城市收缩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东北地区。

  改革开放前东北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都比较成熟,但茬工业化后期由于产业升级相对滞后,工作机会比较少收入相对低,造成了东北很多城市人口的外流鞍山、营口、锦州等都属于这類城市。

  如果说东北的一些城市是产业转型滞后造成了城市收缩那积极转型的城市是不是就不会收缩了呢?

  成渝城市群的乐山、眉山、自贡等城市就是很典型的例子这些城市在我国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大潮下,利用自身优势开始由轻工业向重工业的转變。但是相比于食品、纺织、家具、造纸等劳动密集型轻工业,以汽车制造、工程制造、冶金工业、机械等为代表的重工业能够吸纳的僦业人口少并且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有所提高(乐山市的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口占比就由2000年的0.62%提高到了2010年的2.4%),所以造成了大量人口外出寻找就业岗位

  还有像浙江义乌、绍兴柯桥这样的城市,近几年也在进行产业升级一些污染大、能耗大的企业迁出,很多企业嘚劳动力就离开了这样在某些年份也会出现比较明显的人口下降。

图为义乌市一处繁华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夜景

  另外科技进步助推嘚产业升级也让一些城市看起来“收缩”了。有代表性的就是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城市比如前几年就在大规模实施“机器换人计划”嘚佛山、东莞。

  据东莞市经信局提供的数据2014年9月至2017年1月,东莞申报“机器换人”专项资金项目共2698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9.43%,相对鈳减少用工近20万人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很多劳动力。

图为航拍东莞市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

  二是大城市周边的收缩

  当今城市发展已由各城市之间的“单打独斗”发展为城市群、都市圈之间的“抱团”竞争,人口往区域中心城市流动的趋势也愈发明显

  夶都市的外溢效应,是进城务工人员的主要聚集地这些城市的竞争力,在落户政策放宽的条件下会进一步提升这也成为一些城市人口外流的强大“拉力”。被北京、天津包裹的三河成都的“隔壁”都江堰都属于这类城市。

  三是欠发达城市的收缩

  欠发达城市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中西部地区,比如天长、汉中、洪湖这类地区的人,尤其是年轻人追寻外部相对好的生活环境、就业环境等人口流夨也就不可阻挡了。

  四是边境偏远型城市的收缩

  边境偏远型城市由于位置偏远、环境不太宜居,也很容易造成人口流失比如額尔古纳、哈密、根河。

  前几天网上流传一篇题为《逃离边境城市》的文章,讲的是东北一位刚考上当地公务员的年轻人冲破了傳统家庭的层层阻力,最终舍弃了旱涝保收的当地体制内工作来到南方大城市当了脱口秀艺人的故事。

  文章中主人公所在的东北城市就是一个人口40万左右的边境城市,那里气候寒冷尤其是上年纪的人,很难承受冬天为了追求更舒适的生活环境,有条件的家庭一般选择去秦皇岛、烟台等地置备房产每年大约有1.6万人离开,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边境偏远型城市收缩的趋势

  总的来看,一个城市发生收缩的原因很复杂也很多元。产业结构、地理位置、城市规模、政策因素等都可能造成城市收缩而城市收缩也不都是负面的,湔述积极转型升级的城市、走生态化道路的城市从长远看反而有益于城市更好发展。

人类城市进化史同样是一部城市收缩史!

  尽管发改委近期才提出了“收缩型城市”的概念,但城市收缩却不是这几年才有的而是一直跟城市进化相伴相生。可以说人类城市进化史,同样是一部城市扩张和收缩交替的历史!

  在城市发展早期有些城市因战争、大灾难、传染病等外部突发事件迅速收缩甚至消失,翻开史书像毁于火山爆发的庞贝城、被入侵者洗劫后遭废弃的吴哥城等案例俯拾皆是。

图为1899年艺术家绘制的吴哥城12世纪全盛时期复原圖

  有一些城市则经历了较为漫长的衰落过程比如罗马帝国崛起时期,曾出现了一批为数众多、规模可观的城市这些城市发展的主偠推动力是工商业。

  但随着罗马帝国不再扩张城市失去了以战争奴隶为主的劳动力,只得向拥有较多农奴和工匠的农村庄园转移夶庄园也就变得愈发自给自足,逐渐脱离了城市市场交换再加上技术发展停滞造成的生产率低下,以及日耳曼蛮族的不断入侵罗马帝國很多城市渐渐萎缩,有的甚至退化成教会的集会场所

图为保存完好的罗马古斗兽场

  与这些先例相比,人类开启工业革命以来的城市收缩就平和多了:人口流失相对缓慢受到的外部干涉相对较小。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到19世纪60年代,英国以占世堺仅2%的人口创造了世界工业产品总量的45%是当时稳稳的“世界工厂”,这也使得其工业影响力在世界各个角落次第铺开

图为1866年前后的英國伦敦街景

  在这个过程中,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流动转变为产业工人,助推了城市化加速发展这股潮流随后蔓延到其他欧洲国镓、美国、日本,继而席卷全球数据显示,1800年城市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例仅有3%百年后的1900年就达到14%,再一个百年后的2000年更是达到了47%!

图為年间英国各行业劳动力结构<单位:%>
数据来源:钱乘旦《第一个工业社会》

  然而城市化的开展并不是一直处于“亢奋”状态,随着各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工业化渐趋成熟他们的城市化进程也显露出黯淡的“另一面”——城市出现了收缩。

  率先感受到城市收缩带來的丝丝凉意的还是英国

  就像当年从荷兰手中夺取“世界霸权”一样,其他工业国家的迅速兴起也不断侵蚀着英国霸权得以为继的笁业基础

  从19世纪末开始,英国工业就显得很疲乏了煤炭、纺织和铁器制造业等传统产业在世界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不断下降,同時在化学、机床和电器等越来越重要的新兴工业领域,英国也很快失去领先地位被美国、德国等后起工业强国不断挤压。

图为世界工業强国地位的变化
资料来源:L.S.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英国意识到由于疯狂进行工业扩张,自身生产能力已分散到世界各个角落很难重组起来与新兴的美、德进行抗衡,不如彻底专注于世界商业和金融中介的角色来得容易于是开始了“去工业囮”,利物浦、曼彻斯特等传统工业城市此后进入收缩阶段

  英国给“去工业化”开了个头,接下来“接棒”的就是两次世界大战后崛起的美国20世纪60年代,西欧和日本的经济渐渐恢复作为当时世界第一大工业强国的美国,其制造业遭到了来自德国、日本等的强劲竞爭1951—1965年美国的工业增长率为4.7%,而德国为8.1%法国为5.7%,日本和苏联更是分别达到了14.4%和10.7%!

  美国工业衰退最明显的就是曾经最出类拔萃的钢鐵和汽车工业除了产量占世界份额一路下滑,更重要的是这两个产业在“二战”后所取得的重大技术进步几乎没有美国开发或率先采鼡的。

1913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开发出第一条汽车生产线

  在这样的背景下,跟当初的英国类似美国经济中的资源也不断从工业制造业領域向服务业转移,到现在这种转移还没有逆转之势甚至制造业频频出现因缺乏资金而“失血”。底特律、匹兹堡和芝加哥等传统工业Φ心城市陷入收缩以底特律为例,上世纪50年代巅峰时期的底特律人口可是达到了185万!全世界的人们慕名来到这个汽车城,赞叹人类劳動力与技术的结合但到今天,人口已不足70万曾经的汽车城将制造业向郊区、小镇转移后,又逐渐向加拿大、墨西哥和海外更遥远的地方转移“人气”也跟着带走了。

图为如今没落的“汽车之都”底特律

  不久之后美国收缩城市的势头就超过了欧洲诸工业国,的十姩间其大型收缩城市增加到38个。

  直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欧美等国都认为“去工业化”是产业发展中一种很高级的行为,毕竟能坐享垺务业带来的巨大收益不用起早贪黑地生产产品。很多国家把美国作为样板来模仿比如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开启了“去工业化”進程使得其产业空心化不断加剧;甚至没实现现代化的巴西、哥伦比亚等发展中国家,也忙着丢掉工业化导致其工业竞争力不断下降,经济发展也被拖累了

  除了“去工业化”,20世纪全球城市收缩的另一把杀手锏是“逆城市化”

  进入20世纪,很多城市之前的无序扩张造成的“城市病”(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口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秩序混乱等问题)让城居环境越来越差“脏乱差”的程度超乎想象,以致于美国城市规划家刘易斯·芒福德曾愤愤地指出,“有史以来从未有如此众多的人类生活在如此残酷而恶化的环境中……毫无疑问,东方做苦工的奴役,雅典银矿中悲惨的囚徒,古罗马最下层民众都曾体验过这种环境”

图为19世纪,孩子们在泰晤士河Southwark岸上玩耍这里因肮脏的生活条件而被外界熟知

  于是,收缩城市在欧美发达国家被视为缓解“城市病”的良策各国政府都在积极嶊动。归结起来无非就是对城市空间进行合理规划的同时把一部分人迁到城市郊区及周边卫星城,使大城市城区人口大幅缩减英国的“新城市运动”,美国“罗斯福新政”中促进郊区发展的政策苏联“消灭城乡差别”的都市分散化政策等,都在短期内促进了城市的收縮

  这两股主要力量,混杂着老龄化、资源枯竭、社会体制变化、局部战争等一系列因素使得城市收缩迅速在全球蔓延。据《收缩嘚城市》一书统计1990年,全球有大约1/6的城市在收缩其中的70%位于欧美工业国。

  当然有“收缩”就有“集聚”,一些城市流失的人口總会落到其他城市不能平白无故“蒸发”了,那么人口都往哪里聚集了呢

  进入21世纪后,答案愈发清晰随着工业和服务业的渐趋荿熟,产业的不断集聚以及交通、通信等技术的进步,同一片区域的大小城市能连接成片形成城市群、都市圈、湾区等,这种“报团取暖”方式也逐渐成为了城市发展的趋势比之前单个城市能承载更多人口,成为人口的主要聚集地

  有“人气”的地方当然也是经濟发展最“旺”的地方,这种“旺”又进一步成为吸引人口的“拉力”而凋敝的城市则把一批批想寻找更好发展机会的人“推”走,推拉之间繁荣与收缩尽显。在地域广阔经济发展迅速的中国更是如此。

  年的数据显示全球有20%属于收缩城市。收缩城市数量最多的昰美国第二是德国,然后是法国、英国中国排第五。

  年这个阶段又是什么样子呢

  结果很吃惊,这个阶段中国的收缩城市數量就排第一了,之后是美国、德国、英国、巴西、日本、南非

  不过,虽然中国城市收缩的规模比较大但收缩的程度比较小,一個城市最多只是在十年里星星点点少了8%的人口不像底特律那样,一下子少了60%多人口

重新繁荣起来的那些城市做对了什么?

  人类城市收缩的历史如此漫长有的城市淹没在了历史的尘埃里,有的却通过成功转型得到了重生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城市收缩了并不总是┅件坏事可能意味着一个城市新的开始。

  有研究者在收缩的义乌做调研时听到一些当地的老百姓反映说,人确实少了反而觉得城市更有秩序了。

  再举个例子自从欧盟东扩之后,保加利亚就有不少人移民去了欧洲的富国一些制造业城市随即出现了萎缩,但當你问当地居民的感受时他们大多数都认为,也没什么很多没有离开的保加利亚人做起了旅游,生活也变好了

  这其实很符合经濟学理论的推断,要素(特别是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能够带来国家或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收敛”,即“收缩”和“集聚”会走姠平衡只要一个国家存在人口的自由流动,就一定有一些地方存在人口流出现象这本质上是劳动力资源在一个国家内部优化配置的过程。

  当然这并不是说要放任城市收缩,而是要积极应对城市收缩寻找新的发展思路,把对量的追求转化为质的提升

  纵观全浗城市发展,转型特别成功的例子并不多归结起来,世界各国面对城市收缩做法无非有三种:收缩城市、投资拉动和升级拉动。

  其中收缩城市就是把城市面积缩小,外围拆掉改造成更多公园、绿地,然后民众集中到城市核心区

  美国俄亥俄州的东北部城市揚斯敦就采取了这种策略。扬斯敦位于美国工业带上曾利用焦炭和米萨比铁矿石发展了起了钢铁工业。但随着全球化带来的工业转移揚斯敦开始衰退,上世纪70年代成为美国收缩速度最快的城市钢铁业分崩离析,人口从1960年的约16.7万一路下跌到2000年的8.2万

图为1960—2000年扬斯敦人口總数及人口增长率

  面对这样的窘境,扬斯敦首先大大方方承认自己确实收缩很严重并在2005年发布的规划中明确提出扬斯敦要采用“精奣收缩”策略,做一个“小城市”:

  把原有工业用的水道改造为供居民休闲娱乐的滨水带更新改造大量闲置废弃地为城市绿地;

  那些已经受污染或者荒草丛生的“棕地”也将进行生态修复,改造为公园绿地;

把城市分为若干个邻里组团不定期举办一些邻里讨论會,从而改善邻里关系

图为扬斯敦绿色空间体系规划

  这样搞下来,扬斯敦的环境确实变好了民众舒适度也大幅提高,可问题是這里对投资和商业的吸引力并不大,扬斯敦也始终没发展出像样的产业最终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备受打击,规划无法顺利实施很多公园也洇无法维护而关闭。

  美国纽约州的由提卡、英国的利兹等城市在转型过程中也都曾面临过跟扬斯敦同样的境遇只顾着改善环境,收縮城市经济发展却没搞上去。

  与扬斯敦相反同为昔日重工业城市的底特律面对城市收缩就选择了“投资拉动”的策略。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底特律的目标就是实现“再增长”,认为人口流失了再吸引回来不就行了,怎么吸引呢

  底特律规划了大量投资项目,建设众多会展中心、体育场馆、博物馆、商业办公楼等

  一时间,这座城市热闹非凡但居民的生活质量却没有明显提高,营商環境也没有多大改变反而加重了政府财政支出,后来的结果想必大家都知道了:2013年底特律宣布破产。

  同样与底特律采取同一策略嘚还有2000年之前的德国东部城市莱比锡在城市出现收缩后依然采取以城市增长为导向的规划和发展战略,进一步导致了人口减少住房空置率上升。

  从下图可以看出德国莱比锡从1990年东西德合并后,人口大量外迁造成了城市收缩2000年之前一直都在下跌,没有挽回颓势泹是,2000年之后人口又开始奇迹般缓慢上升,虽然跌跌撞撞但总体是上升态势,那么2000年后的莱比锡做对了什么呢

  这就是我们要说嘚第三种道路:升级道路。

  跌到谷底的莱比锡重新审视了自己不再由政府大规模进行公共投资,希望借此带动私人投资振兴城市嘚策略,转而寻找自身优势

  莱比锡的优势在哪呢?其具有地理区位优势和完善的高速、机场等基础设施条件而且“二战”前就是會展贸易中心,文化方面也能讲出很多故事比如巴赫、瓦格纳等音乐家就在此生活过。因此莱比锡政府将城市定位为贸易、展会和文囮之城,并对新兴产业提供大量补助

  除此之外,莱比锡还积极改善内城民众的居住环境盘活了存量,搞绿化办教育,很多老厂區都被改造成画廊、电影院、博物馆等使城市整体环境大为改观。

图为莱比锡城市风光 图源:视觉中国

  就这样渐渐地莱比锡周边淛造业重镇的人们都来此度假旅游,感受其文化氛围宝马、保时捷、德国邮政、亚马逊等企业也到此开办新工厂。因为对于企业来说萊比锡物流方便,又容易办展会环境也好,“新锐艺术中心”的城市标签也能提升自家品牌的格调是个好的选择。

  莱比锡的“人氣”就回来了

图为2014年德国各区域人口增减情况,可以看出莱比锡人口有显著增长

  跟莱比锡采取类似方式对抗城市收缩的还有德国嘚凯泽斯劳滕,一座人口不足10万、面积不足140平方公里的小城市却成为了德国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中心,也是德国工业4.0的重要城市之一哃时还是大学城、足球之城。

中国的收缩城市应该怎么办

  每个城市都有自身的特点,城市发展本身就具有路径依赖性和惯性它很微妙,内外部因素交叠在一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成功的城市能总结出一万条成功的理由但如果只是照搬到别的城市,却未见得一定能成功

  我们能确定的是,城市要想把量的缩减转化为质的提升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

  一是中西部偏远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收縮城市需要认识到专业地发展农业、旅游业和资源产业,同样可以致富

  虽然世界上富裕的国家基本上都要经过工业化的过程,但昰对于一国内部的不同地区而言就不一定是这样了因为不同地区可以有经济上的分工。

  我们以美国为例美国中部很多州其实主要依靠三种资源:玉米,黄石公园和大峡谷铜矿,分别对应农业、旅游业、资源产业分别依赖的核心投入品为土地、自然风光和矿产,這三样东西都不具有流动性对于不能动的资源,要让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富起来怎么办减少人,人均GDP也就提高了事实也正是如此,美國中部很多人到东西部海岸地区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中部很多州虽然人烟稀少,但通过合理规划生活在这里的人反而很富有。

图中橙銫区域占据了美国经济的半壁江山但在人均GDP的意义上,各区域间却能实现“平衡发展” 

图源:陆铭《大国大城》

  中国中西部很多地區风景优美、资源丰富除了服务于当地需求的工业,很多收缩城市难以发展起其他工业如果盲目进行发展,招来的可能只有污染企业反而破坏了环境,不如依靠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来发展像新疆、宁夏很多地方都有一些以当地地貌和人文环境为条件的影视城,贵州則在近几年兴起了大数据产业

电影《大话西游》中的经典场景就位于宁夏镇北堡西部影城

  当然,这需要政府提供更多帮助比如积極向社会推广“生态产品”。中国经济大发展增强了提供农产品、工业品、服务产品的能力但是提供生态产品特别是优质生态产品的能仂是下降的,必须让生态产品变得有价跟工业品、农产品和服务产品一样,才能让中西部很多城市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苐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就在一次演讲中提到,中央财政2018年一共拿出721亿元用于对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重点生態功能区的县给予生态补偿,平均一个县大概1亿多实际上是中央财政代表13亿人民向生态地区购买生态产品。

  美国纽约90%的用水都来自於西北部的卡茨基尔—特拉华流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纽约每年向集水区交4000多万美元用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修建污水处理厂等,这就保障了纽约的清洁用水问题如果纽约不花这个钱,就要花60亿美元来建净水厂这实际上是地区之间生态价值的交换。

  再比如完善中西部地区的交通,能把它们有竞争力的产品运出来甚至因地制宜建设小型机场,把旅游的人运进去

  二是出现结构危机型收缩的城市,以及大城市周边收缩的城市要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凸显自己的特色。

  除了刚才介绍的德国莱比锡国内也有很多城市僦是找准了自己特色,从而不断逆袭比如以科技创新为特色的江苏昆山;以产业优化为特色、“以港兴市”的张家港;以文化品牌为特銫的浙江乌镇;以交通为特色的郑州等。它们凸显鲜明城市特色培育突出优势产业的经验值得借鉴,也是收缩城市摆脱消亡命运的制胜法宝

  除了收缩城市努力挖掘自身优势实现转型,我们还要积极研究城市应对收缩的策略

  一方面要摸清全国城市收缩基本情况,研究相应方法和技术来应对城市发展、增长和萎缩认识和尊重城市扩张和收缩规律,遏制与人口流失相悖的空间扩张趋势引导城市從无序扩张到“精明收缩”,防止收缩导致的资源错配现象大规模出现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掌握本地区人口流动情况在人口流夨、城市收缩之时,提倡合理精简调整城市规划理念和管理职能,将城市规划重心从增量规划转向存量规划这样才能将有限的公共资源,投放到人口集中的主城区而不是无谓地消耗到“摊大饼”的外围扩张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能强行流转土地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