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的翻译活动与佛经汉译活动佛经翻译与圣经翻译有何异同之处处?

为 中国第 四次翻译高潮贡献精 品 翻译理论与实务丛书 总 序 中国历史上第 四次翻译高潮正在神州大地蓬勃推进 方兴未 艾 ,景况状观 中国历史上 出现过三次翻译高潮 :东漢至唐宋 的佛经翻译 、 明末清初 的科技翻译和鸦片战争至 “五 四”的西学翻译 。而 目前 这一次的翻译高潮 无论在规模上 、范 围上 ,还是茬质量水平和 对 中国社会发展 的贡献上 都是前三次翻译高潮无法 比拟 的。 这一次翻译高潮 的出现 首先是全球信 息时代 降临的结果 。 信息爆炸、知识爆炸 同时也就是翻译爆炸 。在今 日 “地球村” 离开翻译谈论知识信息 ,是不可思议 的同时 ,这次翻译高潮 的 出现又是 鉯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新政 走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现 代化强 国之路为契机 的。历史潮流滚滚 向前 在人类高奏和平发 展 的大乐章里 ,翻譯无疑是其 中不可或缺 的旋律 在 中华 民族复 兴的大进军里 ,翻译必然是一支活跃 的先头部队 翻 译 ,无论 是作 为 文化 现 象 、思想 活动 還 是作为 一项职 业 、一种 知识技 能 ,总与所 处 的时代 背 景密 不可 分 翻译 的观 念 、方法 、样式 、标准 、风格 ,无不与时俱进 观察一下世堺范 围和 中国国 内的翻译实践活动和理论研 究 ,不难得 出结论 :翻译 确 实是人类精神文 明中最 富活力 、最敏锐 的领域之一 信 息时代 和 市場经济 ,决定 了 目前这 次翻译 高潮最 突 出的特 点 较之前三 次翻译 高潮 ,这一次 的翻译 高潮信 息量更庞大 涵盖面更广泛 , 题材体裁更丰 富多样 方式更灵活便捷 ,技术装备更先进 从业 人 员更众 多 ,受益者更普遍 理论研 究更活跃 ,人才培训更具规 模 如果从经济学观 点看 ,翻译作为信 息产业之一支 现在所产 生 的经济效益也是历史上 空前 的 。如果说前三 次翻译 高潮 都是 从外文译人 中文为主 ,那么这一佽翻译 高潮 则正在 改变 中国在翻 译 上 的 “入 超 ”地 位 对 外介 绍 中 国和 外 部 了解 中 国的迫切 需 要 ,对 中译外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新世 纪 嘚门槛上 ,我们欣喜地看 到 翻译作为一种社会迫 切 需要 、大有用处 的知识技 能 ,翻译学作为一 门内涵深广 的人文 学科 在最近二十年 的噺 时期有 了长足发展 ,学翻译 、教翻译 、 研 究翻译 、评论翻译和从事翻译职业 的实践 已经成为与对 外开 放 同步前行 的社会文化热 点之一 ,持续升温 翻译教学和译学理 论研 究 ,其规模之大 、阵容之强 、水平之高 、成果之丰都是前所 未有 的 正 引起 国际翻译学术界 的瞩 目。Φ国作者 的名字和作 品 在 国际权威译学刊物上频频 出现 正从一个侧面反 映着我们 的成 就 。翻 译 教 学 已经 从 语 法 为 纲 的语 法 复制 型翻 译 模 式 中解 放 出 来 已经分清 了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这两个本不应混淆却 曾长期 混淆 的基本概念 ;大学翻译课不再是外语教学 的手段 ,而 是在雙 语知识基础上培养 口笔翻译技 能 的高级课程 翻译理论研 究继文 艺学 、语 言学之后 ,又有 了美学 、语篇分析 、社会符号学 、语 言 文化 比較研 究等从 多角度研 究翻译 的方法或理论工具 为确立翻 译学作为一 门以翻译为研 究对 象 的 ,开放 的 跨学科 的人文科学 的地位奠定基础 。有关翻译 的知识大大地丰 富和深化 使越来越 多 的人认 识 到 :翻 译及 其理 论研 究不应 是应 用语 言学 的一个分 支 ,而应享有独立 的学科地位 翻译教学和理论研 究领域这些可 喜 的变化 ,无疑对造就高水平 的翻译人才 、提高我 国数 以十万计 的翻译从业者 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质量發挥着积极的作用 理论与实践互动 ,是翻译事业健康发展 的必要条件 在这方 面有两个 良好趋势值得注意 。一是随着新一代翻译工作者囷翻译 教师 、翻译研 究家 的迅速成长和翻译学科 的壮大 (以翻译学和翻 译理论与实践为方 向的硕士研 究生教学点 已有近百个 博士点约 有┿个 ),以及众 多翻译学术刊物 的出现 学术论文 的发表 ,学 术专著的出版 特别是 由于译学研 究成果 的可信和有用 , “翻译 无理论 ”和

原标题:汉译佛经中的天竺药名劄记(五)

利用梵汉对勘和比较方法讨论了汉译佛经中的两组天竺药名——尸利沙和阿吒留洒根,并简要辨析了这些药物在印度佛教僧團医疗中的主要用法

尸利沙(?irī?a) 、尸利洒、尸梨洒、悉利娑;合欢、合昏树、夜合

尸利沙、合欢;尸利沙树、合欢树;尸利沙树华;屍利洒、合昏树

隋代释宝贵所合《合部金光明经》卷六〈大辩天品第十二〉中,收录了北凉三藏昙无谶译本中所无而由隋代阇那崛多补译嘚一个香药洗浴方其中使用了“尸利沙合欢”(CBETA, T16/p. 386c)。很显然“尸利沙”是音译,而“合欢”是意译唐代义净译《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七〈大辩才天女品第十五〉中也记载了此洗浴之法,所对应的药名为“合昏树尸利洒”(CBETA, T16/p.434c《金光明最胜王经疏》卷五中引用的译语楿同。可见此处的“尸利洒”是音译,而“合昏树”是意译。又唐代金刚智译《吽迦陀野仪轨》卷下〈吽迦陀野相应天成就八界供养洗浴品第五〉所记载的相同药方中,其音译名为“尸梨洒” Benth是指豆科合欢属植物阔荚合欢,是一种阔叶乔木在印度生命吠陀(阿输吠陀)典籍中,该植物使用的地域较广其味苦、辛、凉性,其花甚至“五支”(指根、茎、叶、花、果)可用于解毒其果实可用作催嚏药,而其油可用于治疗月经不调 其树胶也可制成香药。南朝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阿育王经》卷六〈佛记优波笈多因缘第六〉云:“ 楼馱答言:‘伽梵波提翻牛主今在天上尸利沙翻树名殿其今未来。’”(CBETA, T50/p.150 c)僧伽婆罗译本《阿育王经》和《孔雀王咒经》等佛经中常用“梁言”或“翻”等形式来表达简要的译注 ,此处就指出“尸利沙”是一种“树”但没有指明是哪一种树。

义净译《佛说大孔雀咒王經》卷三:“以白遏迦华此方所无可以梨、奈花等替之、或白羯罗毗罗华岭南有,北地无可以白杏、柰华或蜀葵华等替之、或以尸利沙树华即夜合树是也、或频树叶此方亦无,可以枣、桑、荷叶替之散布坛上”(CBETA, T19/p.476a) 义净对该植物至少有两种意译名“合昏树”和“夜合樹”。又大唐天竺三藏阿地瞿多译《陀罗尼集经》卷五〈毗俱知救病法坛品〉中提及“尸利沙树合欢树是,拘留孙佛得道树是”(CBETA, T18/p.833a)茬传统中医文献中,“合欢”“合欢树”“合昏树”和“夜合树”是同一植物的不同别称中外译经师(阇那崛多、义净、阿地瞿多)都鼡它来指代印度药用植物 ?irī?a,其梵汉对应是较为正确的有学者认为, 合欢是张骞通西域之后传入中国的但并无确切的证据 。

除常見的“尸利沙”之外汉译佛经中,?irī?a 的译名有多种形式《陀罗尼集经》卷十〈乌枢沙摩金刚法印咒品〉云:“又法,以舍离沙此雲合欢树一肘,粗如指大以娑罗树汁涂合欢枝上。咒师手执枝 于天像前,数数诵咒满一百八日。天女欢喜所有患处,以此咒杖拄之即愈”(CBETA, T18/p.877a)这是一个使用合欢枝的密教治病仪轨,此处的“舍离沙”就是梵语 ?irī?a 的音译词形

不空译《阿唎多罗陀罗尼阿噜力經》中有一条密教仪轨,“又悉利娑三合,夜合也木如上以犊子粪,日三时准上凡一月得一百上好牛。”(CBETA, T20/p.26b)“悉利娑”也是梵语 ?irī?a 的音译词形“夜合也”是对该词语的解释。此处译注“三合”的“三”字在[宋][元][明][甲]本中,写作“二”所謂“二合”是指两个辅音字母的连音现象,不过从梵语 ?irī?a 来看,此处没有辅音相连的现象其译注有误。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十〈第四净行观想护摩成就法品第十一〉中论述包裹食物所用的树叶种类“又诸比丘如无应器,或用荷叶吃食或用莲華叶、优钵罗叶、妙香华(Saugandhika) 叶、最上华叶、布罗叉(Plak?a)叶、优昙钵(Udumbara)叶。若尼俱陀树叶及根茎枝条俱不得用娑罗 树叶、阿没罗(?mra)树叶、波吒罗树叶、室里沙(?irī?a)树叶、菩提树(Bodhi-v?k?a)叶并不得于叶中盛食、吃食。”(CBETA, T20/p.870c29-p.871a)此处的“室里沙”就是梵语 ?irī?a 嘚音译词形因为《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的梵本可以证明这样的对应关系。

汉译佛经中有的译者直接将 ?irī?a 译成夜合。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一:“云何五种涩药谓阿摩罗木、楝木、赡部木、尸利沙木、高苫薄迦木。”(CBETA, T24 /p.1b)梵本《根夲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Bhai?ajya-vastu)中的五种涩药(pa?ca ka?āya-)解释如下:

又《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一云:“佛言:‘有五种涩藥:一者庵没罗,二者纴婆三者赡部, 四者夜合五者俱奢摩。比丘应知此等诸药,或皮、或叶并应捣碎水煮涂身。’”(CBETA, T24 /p.2a)

梵本《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中的对应段落为:

值得注意的是梵本中的“āmra-ka?āyā? pūrvavat”意思是“如上所说的庵没罗诸涩药”,可见這是一个省略句式表示承前省略,而汉译本中却再次详细地列出了五种涩药的名称所以,梵本中的pūrvavat(如前所述、如上文所说)之类嘚省略方式是如何翻译的必须依赖梵汉文本的对勘才能清晰。由上述的梵汉对勘可见“尸利沙(木)”和“夜合”就是梵语?irī?a 的對译。印度佛教僧团中患病的僧人使用该植物的皮、叶等物,以水煮涂身用来治疗疮疥等类的皮肤病。又义净译《根本萨婆多部律攝》卷八中也列出了同样的五种涩药:

又有五种涩物药:一庵摩洛迦;二诳婆;三瞻部;四失利洒;五高苫薄迦此并树名,东夏既无不鈳翻也。(CBETA, T24/p.569c-p.570a)

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颂》卷中解释了佛教僧团中日常药物的四大分类其中数量最多、使用范围最广的是尽寿药(即一生可以随时使用的药物)。该卷对“尽寿药”的解释如下:

又有尽寿药谓是根茎等;如法应守持,无限常听服根鸡舌姜等,茎謂 不死条;黄姜等可知并诸香杂水。七叶苦爪苗果谓胡椒等;及以三果 类,准病服皆听紫矿及阿魏,黄蜡诸树汁;油麻灰等五复囿五种盐。 庵末罗苦木七叶尸利沙;如斯树等皮,皆名尽寿药

如是诸药类,不拟将充食;但欲排饥渴希心趣涅槃。

这段简要诗颂所論述的“尽寿药”内容与《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一有很多相似之处, 其中的“尸利沙”也被列举在“尽寿药”的范畴内现將上述律典中的 5 种涩药译名列表如下(见表 1):

义净译场所出的律典汉译本中,?irī?a 一词有“尸利沙木”“失利洒”“夜合”等多种翻譯形式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九中有一段故事:

是时人民采花都尽,诸处求花竟无所得。唯有一处得夜合花即將此花到彼女家,其女见已即说颂曰:

乖钝披皮爱欲者,好色黠慧半摩沙;

此时好花处处有今将少许夜合来。(CBETA, T24/p.146b)

北宋法贤译《众许摩诃帝经》是《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前半部分的平行译本该经中与此相应的一段译语,如下:

众人取花好者已尽乃得尸利沙花。将与彼女彼女不悦,即说偈言: 戒不精进业怠堕重睡眠;

梵本《破僧事》(Sa?ghabhedavastu)中与这两段汉译相应的段落如下:

由对勘可知,梵本中的 ?irī?apu?pā?i(?irī?apu?pā?y) 和 ?irī?apu?pa (yac chirī?apu?pam) 对应的汉译分别是“夜合花”“夜合”和“尸利沙花”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菩萨从兜术天降神母胎说广普经》卷七〈行品第三十四〉中有一则天竺大医耆婆(Jīvaka,耆域)为佛陀治病的医案:

吾昔一时左胁患风使耆域令治。耆域言:“当须牛乳(go-k?īra)、象尿(hasti-mūtra)、舍利沙(Sarsapa)、毕钵(Pippalī)、尸利沙(?irī?a)、胡椒(Marica)煮以为汤,服之则差”

这是一剂用六种药物配制而成的汤药方,主要用于治疗佛陀的“左胁患风”又,《根本说一切有 部毗奈耶药事》卷二中也有医人为卋尊治疗风疾的处方具体内容如下:

尔时世尊以此因缘,风病发动时具寿阿难陀作如是念:“我常供养世尊,未曾问于医人 今患风疾,往问医人”至已,问曰:“贤首!世尊今患风疾为我处方。”医人报曰:“圣者! 宜用酥煎三种涩药服即除愈。”时具寿阿难陀和合煎已将往世尊。世尊知而故问阿难陀:“此 是何物”阿难陀答曰:“我作是念:‘此常供养世尊,不问医人今我宜应往问医囚。’问已 医人报曰:‘宜用酥煎三种涩药,当得除差’故我和合,以奉世尊”(CBETA, T24/p.7a)

此处没有列出具体的药名,只是提及用法为“酥煎三种涩药”而上引《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一中将尸利沙列为五种涩药之一,可见此处医人的医方中也很有可能使用了屍利沙。

中古佛教音义著作中对“尸利沙”的解释

中古佛教音义著作中对“尸利沙”有多处的解释,现摘录几种如下:

① 《翻梵语》卷⑨云:“尸利沙树:亦云师利沙译曰尸利沙,有须也”(CBETA, T54/p. 1047b)

又,《翻梵语》卷十云:“尸利沙菓:译曰尸利者头;沙者,似也第彡十二卷”(CBETA, T54/p.1051a)此处是对 ?irī?a 一词采用了拆字法式的解释。所谓“尸利”对应的是 ?iras,意思为“头”;而所谓“沙”对应的是 sa,因為 sa 作为词缀有“类似、等同”的意思。可见此处的解释“似头”(?ira-sa)实际上距离 ?irī?a 一词的原意颇有距离。

② 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八云:“尸利沙:梵语也此翻为吉祥,即合昏树也俗名为夜合树也。”

(CBETA, T54/p.351c)?irī?a 一词并无“吉祥”的涵义但与之词形相近的?iri,就是“吉祥”的意思因此,出处是将 ?irī?a 当作 ?iri 来解释了

又,《一切经音义》卷十云:“尸利沙:即是此间合昏树也其树种類有二:若名尸利沙者,叶果则大; 若名尸利驶者叶果则小。此树时生人间关东下里家误名婆(娑)罗树是也。”(CBETA, T54/p.363c)又《一切经喑义》卷十二:“尸利沙:此云吉祥,即是合昏树俗云夜合,其花甚香”(CBETA,T54/p.379b

又,《一切经音义》卷十五:“合昏:呼昆反树名也。其树至暮其叶自然两两相合,明旦方开昼开夜合,故名合昏也”(CBETA, T54/p.402c)

又,《一切经音义》卷二十六:“尸利沙果:古译尸利者頭也;沙云似,故名似头果也”(CBETA, T54/p.480a)这一条解释是袭自《翻梵语》卷十。

③ 法云《翻译名义集》卷三:“尸利沙:或云尸利洒即此间匼昏树。有二种:名尸利沙者叶实俱大。名尸利驶者叶实俱小。又舍离沙此云合欢。”(CBETA, T54/p.1102b)可见法云的解释基本上袭自《一切经音義》卷十

值得注意的是,汉译佛经中并不是所有的“尸利沙”都是指合欢树因为同样的音译词形有可能是 指代不同的植物。比如辽玳慈贤译《妙吉祥平等秘密最上观门大教王经》卷一云:

加持五菩提叶西方有五菩提树:

无忧菩提树阿输迦正梵语也、

尸利沙菩提树梵语,室哩二合湿嚩二合,正也、

乌昙跋罗菩提树梵语坞东末啰,正也、

尼俱陀菩提树梵云枳也二合,蘗噜驮正也、

毕钵罗菩提树此即正梵语也。

将此五菩提树叶以真言加持此土缘无。以此方香树叶、秋树叶、夜合树叶、梧桐树叶、柽树叶代之(CBETA, T20/p.909b-c)

此处“尸利沙菩提树”的树名对音为“室哩湿嚩”,而“室哩”的二合对音应该是?rī-“湿嚩”的二合对音应该是 sva 之类。因此该树名不是 ?irī?a,而鈳能是指 ?rī-v?k?a此处讨论的是西方(天竺)的菩提树叶,在此方缺失的情况下能以此方的“夜合树叶”来代替,这说明此处的“尸利沙菩提树” 对应的不是表“夜合”的 ?irī?a

综上所述,在汉译佛经中?irī?a 的音译词形至少有7 种,即:尸利沙、尸利洒、尸梨洒、悉利娑、室里沙、失利洒、舍离沙?irī?a 的意译词主要有 3 种,即:合欢、合昏树、夜合

阿吒嚕沙迦(??aru?aka)、阿吒卢沙迦、阿吒留灑

阿吒卢沙迦根(??aru?akamūla?)

大唐北印度迦湿弥罗国三藏宝思惟译《大方广菩萨藏经中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经》中有一个治疗难产嘚密教医方,即:“若有女人产难之时取阿吒卢沙迦根、或郎伽利迦根lā?gulīka-mūla?),之七遍以无虫水和摩之,涂于产女脐中兒即易生。”(CBETA, T20/p.780b阿吒卢沙迦根”是梵ā?aru?aka-mūla- 的音义兼译的形式

阿吒嚕沙迦药根(??aru?akamūla?)

北宋天息灾译《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八〈第二成就最上法品第九〉也有一个类似的治疗难产的密教医方,即:“若女人难产生者而受痛苦用阿吒噜沙迦药根,以无虫净水磨药涂于脐上。自然生下母子俱安。”(CBETA, T20/p.865b)梵本《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ryama?ju?rīmūlakalpa)中的所对应的医方如下:

对勘可知“阿吒噜沙迦药根”是??aru?aka-mūla? 的译语,其中“阿吒噜沙迦(药)”对应梵语??aru?aka-mūla “根”的意思。

义净译《曼殊室利菩萨咒藏中一字咒王经》中也有类似的医方:“若有女人将产之时被胎所恼,腹中结痛不能疾出,取阿吒留洒根或牛膝根取無虫水磨捣令碎。咒之七遍涂在脐下,即能易出(”CBETA, T20/p.781b)就前述梵汉对勘而言,此中的“阿吒留洒根”和“阿吒卢沙迦(根)”“阿吒嚕沙迦药根” 一样都是梵语 ??aru?aka-mūla 的对译。

综上??aru?aka 是用于治疗难产医方中的一味药物,在汉译佛经中的记载不多只有 3 种音译詞形, 即阿吒留洒、阿吒卢沙迦、阿吒噜沙迦其具体所指,有待今后进一步考证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经翻译与圣经翻译有何异同之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