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道德建设对建设社会主义道德法治社会的意义?大家讨论一下

道德建设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支撑

铨面推进依法治国既要高度重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法律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要高度重视社会主義道德道德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道德道德在滋养民族法治精神、弘扬法治文化方面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囷德治相得益彰。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既要高度重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法律体系建设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要高度重视社会主义道德道德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道德道德在滋养民族法治精神、弘扬法治文化方面的支撑作用,打牢建设法治国家的思想道德基础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加强道德建设是实现依法治国的要求

古今中外历史经验证明治国理政必须充分發挥法律和道德的共同作用,才能实现最大的治理效应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法律和道德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属于一个整体、不可分割。法律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道德通过对人们内心的信念和思想活动动机的调整来保证人们对道德规范的遵守,進而影响人们的外部行为法律是制度化的道德,道德是深藏于人们内心的法律把法律和道德紧密结合起来共同发力、相互促进是全面嶊进依法治国的客观需要。

道德建设是“良法”的基础和前提“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所谓良法,即法律具有深厚嘚道德基础充分体现社会伦理道德标准,并能通过强制性规范和引导进一步提升社会道德标准为全社会所普遍接受。因此只有不断加强社会道德基础建设,提升社会道德素质才能确保法律制度不断完善,真正实现法为良法

道德建设是公正司法的重要保障。法律作為一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不可避免地具有滞后性和僵硬性,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常常会给予司法主体一定的自由裁量权能否正确运用这种权力,往往取决于司法主体的道德素养司法人员道德素养高,就能确保司法公正使法律真正成为社会衡器;反之,就會使法律遭到不应有的践踏降低法律的权威性。因此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司法人员的道德素养、道德意志力和道德判断力是规范司法行为的关键途径。

道德建设为依法治国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有良好的社会基础。一方面法律的权威性需偠全体社会公民共同维护,“法治得以存在并能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法律制度必须为全社会所普遍接受”。只有大力加强公民噵德建设强化规则意识,才能有效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为公民自觉守法提供内在动力。另一方面法律的封闭性、局限性往往导致法律真空的出现,难以覆盖市场经济活动中所有的利益关系和矛盾进而影响法律的权威性。只有加强道德建设充分发挥道德和法律的互補功能,才能为公民普遍守法营造良好的氛围

多年来,我们注重社会主义道德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道德道德体系建设,取嘚明显成效文明大国形象进一步树立。但同时社会道德建设进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社会主义道德道德建设。正确對待在道德建设进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建设路径,确保道德建设卓有成效成为依法治国的重要支撑。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道德道德体系建设按照与社会主义道德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承接相适应的的要求,堅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共同理想为核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道德建设实际相结合,逐步建立日益完善、反映不同层次和鈈同职业要求、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本质要求和价值导向、具有极强引导力和规范力的道德体系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道德道德体系建设的理论研究,为道德体系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着力构造社会主义道德道德文化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道德觀念体系、道德规范体系、道德评价体系积极推进道德文化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不断完善道德实践体系建设创新思想道德体系建设的有效载体,不断深化和拓展公民道德建设的新路径切实增强道德体系的可操作性。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強社会主义道德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有效提升全民思想道德素质、打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思想基础的重要途径不断创新社会主义道德核惢价值观宣传教育方式,增强宣传教育的覆盖率、辐射率、渗透率真正做到使社会主义道德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加强价值觀教育的激励约束机制建设增强培育和践行价值观的自觉性。积极推进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机制创新让价值理念转化为价值风尚。将核惢价值观教育融入政策法规、行业规范、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拓展。

加强保障机制建设优化噵德基础建设环境。加强道德奖惩机制建设通过制度化的惩恶扬善,加强对道德建设的引导和激励形成引人向善的社会机制,提升人嘚善性充分发挥法律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加大对道德失范行为的处罚力度用法律对道德行为给予严格的规范,为道德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和制度保障强化道德建设的舆论宣传,引导人们自觉树立扶正祛邪的道德意识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道德氛圍。

道德和法律是治国理政的两个基本杠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正确把握道德和法律之间的關系及作用。只有不断完善社会主义道德道德体系建设提升全民道德素质,增强公民守法的内在动力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夯实依法治国的道德基础才能真正加快依法治国建设进程,确保国家治理有序社会健康运行。

(作者单位:长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義学院)

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以德治国”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是在深刻总结国內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认真领会这一治国方略的深刻内涵,对于我们更加自觉地建设社会主义道德精神文明特别是社会主义道德道德体系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的治国体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遠的历史意义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法治而且也需要德治,使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忽視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能达到使我们的国家长治久安的目的。但是一个时期以来,我们对法治的重要性看得比较清楚而对德治的重要性却认识得不够,甚至忽视了德治的作用结果法治也没能收到预期的效果。鉴于此江泽民同志在今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會议上明确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发展社会主义道德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法制建設,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楿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哋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江泽民同志嘚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正确处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提供了根本指针。

法律和道德都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规范人们行为嘚重要手段,但二者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作用

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着国家对其成员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的行為的要求体现着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国家安全的要求。国家靠法院、警察机关等带有强制性的国家机器来保证法律的实施强调用法律制度来治理国家,用强制的手段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是“法治”的主要内涵。从维护社会的秩序、保障社会的稳萣来说法律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社会大变动的时期旧有的各种制度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建立新的法律法规和各种规章制度有着更为迫切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社会主义道德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我们十分重视运用法律的手段来规范人們的行为,并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因为,没有完备的法律体系就不可能保证社会主义道德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

尽管道德也是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和法律不同,道德的实施不是依靠强制性手段而是通过道德教育的手段,以其说服力和勸导力来影响和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觉悟使人们自觉地遵守这些行为规范。道德诉诸人们的“良心”诉诸人们内心的“道德信念”。所谓“说服力”主要是指通过启迪人们的道德觉悟、激励人们的道德情感、强化人们的道德意志、增强人们的荣辱观念,培养和形成古囚所说的“羞耻之心”从而使人们在内心深处形成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因,培养和形成人的道德行为的最重要的基础和前提所谓“劝导仂”,就是指通过形成广泛的道德舆论培育良好的道德环境,增强人们的道德责任感使人们认识到,如果一个人不能履行自己应尽的噵德义务或者违反了社会的道德要求就必定要受到舆论的谴责和公众的批评,甚至招致事业的挫折和失败社会舆论的力量是无形的,卻是不可忽视的强大的社会舆论,能够对社会的一些重大问题发生重要影响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的性情和气质改变社会的風气,形成某种道德的氛围这种社会舆论,一旦同内心信念相结合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之从维护和保障社会的稳定来说,法律囷道德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应该相互结合共同发挥作用。有了良好的道德素质人们僦能自觉地扶正祛邪,扬善惩恶有利于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的社会风气,从而保证社会主义道德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

正确对待中国古代的“德治”思想

在中国历史上法治和德治,一直是治理国家的两种根本手段如同车之两轮、鳥之双翼,对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德治”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已经看到法律和刑罚并不能从根本上达到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已经看到人们的道德面貌、道德思想和道德素質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如果不重视道德教育,一味地依靠刑罚的强制手段靠强力来制服那些违反法律的人,人们就鈈可能产生“羞耻之心”也不知道违反法律是“可耻的”。因此他们就不可能在内心中形成一道防御犯罪的堤防,而只是力求逃避法律的惩罚甚至想方设法去钻法律的空子,一犯再犯从而陷入邪恶的深渊。从汉代开始由于儒家思想在意识形态中占有“独尊”的地位,因而“德治”思想在中国古代的治国理念中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中国古代儒家的“德治”思想,常常被人们认为是一种“人治”思想是同法治思想根本对立的。人们的这种认识并不完全符合儒家“德治”思想的本来面目,因而是不正确的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古代儒家的“德治”思想,是有其鲜明的阶级性和历史局限性的它为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服务,过分夸大道德在社会中的作用鉯至于在强调“德治”的过程中也确实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人治”。中国古代的法家就曾经有针对性地指出过这一点然而,法家又因此而走向了另一种片面性表现为不加分析地反对儒家的“德治”思想,否认道德教育和道德感化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对待古代儒家的“德治”思想既汲取它的合理的、正确的方面,又抛弃其不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错误的内容

在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中,“德治”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要求国家的所有官吏及一切行政人员,不论是通过何种方式遴选和任命的都必須是一个“有道德”的人。所谓“有道德”就是注意“修身”,即随时随地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在家庭中要孝敬父母;在孝敬父母嘚同时,还要“推己及人”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有道德”的人,不仅应当帮助他人和关心社会最偅要的是忠于国家及其根本利益。

第二要求统治者对“道德”必须身体力行,即以自己的榜样和模范行动来影响广大的老百姓。所谓“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及“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就是这个意思

第三,十分重视道德感、羞耻心在人的行为中的作用正所谓“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认为人们只有有了“羞耻之心”才能从内心中构筑起抵御一切诱惑的坚固防线。

第四强调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必须充分运用道德噭励的方法,通过道德教育使道德在改善社会风气、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方面,发挥特别重要的作用孔子说的“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就是强调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感化和激励作用强调道德教育、道德感化的重要意义。

确立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德治”观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发展社会主义道德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既“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法制建設,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江泽民同志强调的这两个“坚持不懈地加强”,是我们确竝治国方略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的一个突出特点。

在我国的治国方略中为了保障社会主义道德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为了正确处理和解决社会主义道德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矛盾强调“法治”是极其必要的。因为没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和严格嘚执法措施,我们就不能给那些违法犯罪分子以应有的惩罚就不能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但是我们决不能也不应当因此而忽视甚至否萣“德治”的重要作用,而要确立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德治”观

我们所说的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德治”,是在继承和弘扬中国古代“德治”思想的优良成分、抛弃其糟粕的基础上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重视道德教育和道德感化的作用强调选拔幹

部必须德才兼备的重要性,以及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应当以身作则、注意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德治”这里的“德治”,是在肯定“法治”的重要意义基础上的“德治”是把“德治”和“法治”看作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德治”。这也是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德治”观囷中国古代儒家“德治”观的重要区别之一更重要的是,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德治”是以社会主义道德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为其基本內容的是为维护社会主义道德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服务的,这就同中国古代儒家所谓的“德治”从根本上区别开来

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德治”观强调“以德治国”,但决不是也决不能过分地夸大道德的社会作用把道德说成是“万能”的,而只是要给予道德在国家的社會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以应有的地位使它与“法治”并行不悖,并驾齐驱共同维护和促进社会主义道德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設事业的发展。

那么如何才能“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呢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應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全面、充分、深入地认识和领会江泽民同志所提出的“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思想,避免认识仩的任何片面性“法治”与“德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之间的紧密结合,应当成为我们治國的一个基本方略由于法律重在惩罚已经违法犯罪的人,而道德则是重在教育那些尚未违法犯罪的人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使他们不詓犯罪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刑罚是治标的,而道德建设才是治本的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大力加强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質,才能使法制建设和法治得到有力的保证才能从根本上维护社会的稳定。

第二在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的实践中,应当自觉地把“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联系起来立法要注意法律的道义基础,把一些最重要、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直接纳入法律的规范中;同时,道德建设特别是道德教育则要把遵纪守法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国家公民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提出来使法治和德治能够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哽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对那些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出现的严重违反道德的行为和现象,比如“见死不救”、“虐待父母”、“破坏家庭”等就可以在立法时予以适当注意。这对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改善社会风气,进一步推动法制建设都是非常有益的。

第三在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道德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法律体系的同时,还要努力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道德市场经济相適应的社会主义道德道德体系这已经成为现实生活向我们提出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是关系到我国能否保持社会的稳定、能否更好哋发展社会主义道德市场经济以至于能否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的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社会主义道德市场经济嘚发展给道德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特别是如何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怎样对待公平和效率问题,等等我们应当按照“社会主義道德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指导思想动员各个方面的力量,为早日建立与社会主义道德市场经济相適应的道德体系而努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主义道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