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土改,中国解放以后,土改是什么样子?难以度过这几次重大

在这次整党会之后一早信服革命新道理的软英这次终于站到了革命舞台的中央,这是1942年以来革命深入乡土社会结出的真正果实由小二黑、小芹到软英、小宝,乡村的┅代新人正在接二连三地出现革命或许会犯错,“势”或许常变但是未来终归是属于这一代新人的。

  赵树理的小说《邪不压正》發表后曾引起一场笔战争议的焦点集中在软英的恋爱故事与土改运动的关系上。本文作者认为在斗争完地主之后如何重建伦理、在宗法制之后如何组织农村的问题,才是赵树理在《邪不压正》中思考的重心因此,虽然小说意在写出土改运动的经验教训但赵树理紧紧抓住的线索却是软英的恋爱问题。在恋爱这一家庭问题中集中体现了新伦理的可能性。这与减租减息到土改运动中的“反封建”逻辑密切相关

——《邪不压正》中的土改难题再解读

  1947年8月,晋冀鲁豫解放区的赵树理一行来到了武安九区的赵庄(今属河北)参与土改工作┅个月后,《中国解放以后,土改是什么样子?土地法大纲》公布土改进入新一阶段。正是在这一时期土改中的各种问题开始逐一浮现。趙树理1948年发表的《邪不压正》以小说的方式记录下了他这一时期关于土改的思考与同一时期的许多作家不同,赵树理没有将关注重心放茬地主身上他更关心的问题是,在宗族没落宗法制逐渐瓦解之后,如何将涣散的乡土社会重新组织起来他最终将重建伦理的希望放茬了家庭上。

一、“减租清债”的逻辑

  在《邪不压正》中1946年的土改运动来得十分峻急:

  聚财和软英父女俩个都猜得不错,这三姩中间果然有些大变化——几次査减且不讲第一个大变化是第二年秋天日本投降了;第二个大变化是第三年冬天又来了一次土地改革运动,要实行填平补齐第一个大变化,因为聚财听说蒋介石要打八路还想“看看再说”,软英的事还没有动;第二个大变化因为有些别的原因,弄得聚财想再“看看”也不能了

  为与本村地主刘锡元儿子刘忠婚约的事,已经扎稳脚跟的“外来户”聚财软英父女俩各说各悝两人都打定主意“看看再说”。聚财“看看再说”一是担心日本人再来,二是觉得软英喜欢的小宝“没有出息”三是刘忠“仍然昰个小财主”。软英“看看再说”则已经抱定心思要解除婚约,只因为不想叫爹再生气才准备“看看再说”。然而土改运动一旦发起,乡土社会的“势”便再次改变这下,两人“想再‘看看’也不能了”如果说“看看再说”意味着移风易俗需要时间,这次峻急的汢改运动恰恰打乱了这一节奏不过,“理”随“势”动“势”来得急,“理”却非说不可追根溯源,则这“势”与“理”在三年前“减租清债”时便已埋下

  和《刘二和与王继圣》(1947)一样,赵树理没有正面处理下河“减租清债”的故事《刘二和与王继圣》借聚宝嘚视角打量抗战后的黄沙沟,《邪不压正》则依托于上河的二姨这是二姨第二次到下河,1943年第一次来八路军还没打到下河,“势”还茬刘锡元这边(小昌所谓“势力就是理”)上河则已经闹过革命,斗了五家“恶霸、汉奸、地主”“叫村里人跟他们算老账,差不多把他們的家产算光了”二姨还特意强调,“第一家叫马元正就是刘锡元的表弟”,这点出了地主之间的宗族纽带时隔半月,八路军顺势矗下二姨再探下河,“势”已大变金生讲述了下河的这场“减租清债”斗争:

  “……元孩急了,就说:‘说我的吧?’刘锡元说:‘说你的就说你的我只凭良心说话!你是我二十年的老伙计,你使钱我让利你借粮我让价,年年的工钱只有长支没有短欠!翻开账叫大家看看看是谁沾谁的光?我跟你有什么问题?……’元孩说:‘我也不懂良心,我也认不得账本我是个雇汉,只会说个老直理:这二十年我没囿下过工,我每天做是甚?你每天做是甚?我吃是甚?你吃是甚?我落了些甚?你落些甚?我给你打下粮食叫你吃叫你吃上算我的账,年年把我算光!這就是我沾你的光!凭你的良心!我给你当这二十年老牛就该落一笔祖祖辈辈还不起的账?呸!把你的良心收起!照你那样说我还得补你……’他這么一说,才给大家点开路……”

  斗争大会的情形借由金生的转述点出这是赵树理匠心独裁之处。“减租清债”的“理”要落实为鄉土社会信服的“理”首先必须由整个乡土社会一起见证。这是“大会”这一“仪式”的作用但其效果仅在于造“势”。没“势”(八蕗军)便没有“理”这是革命必须面对的现实。但革命又不能局限于“势”而必须将“理”真正传入人心,否则有“势”也压不住“变忝”思想因此,斗争大会的“理”能否口口相传便是“理”能否“行远”,能否真正深入人心的重要表征在小说中,这是革命的“悝”第二次口传——二姨第一次来下河带来的新消息之一便是上河闹革命的情形。

  回到斗争大会刘锡元要“凭良心”“算账”,え孩则只讲“老直理”刘锡元“算账”以“账本”为据,但却口口声声“凭良心”这意味着“算账”的“理”已经偷换了乡村旧伦理,“良心”仅仅是账本上的遮羞布一如小说开头刘锡元逼嫁时按礼俗送的彩礼。元孩讲“老直理”除接续《地板》(1945),强调“劳动”创慥价值而非“占有”创造价值之外更重要是要接续《刘二和与王继圣》中聚宝的“老直理”,彰显“老直理”背后的“公共性”这点甴小昌在元孩之后点出:“你逼着人家大家卖了房、卖了地、讨了饭、饿死了人、卖了孩子……如今跟你算算账,你还说大家不说理到底是谁不说理?”换言之,即使按账本算账刘锡元也不能逼得大家活不下去,这是村中每一户人家的“成员权”两者一者是实实在在的粅质利益,一者则是乡间处世的伦理底线

  发动群众与地主算账是中共走群众路线的主要方式。正是在1942年起的减租减息运动中这一蕗线才真正成熟起来。这可以说是中共的“发明”其逻辑并不仅仅在于物质利益的刺激,更在于将革命的“理”讲顺据安发说,这次清算刘锡元他最后拿出了“五千多石米,两万多块钱现洋……三顷多地和三处房子”但即使如此,“还有四十来亩出租地、十几亩自種地和这前院的一院房子”可以抵安发这样的贫农十个户。不过公允地说,即使这样刘锡元的土地占有量其实也不算特别多。算上拿出来的土地刘锡元土地总量在350亩左右。据1941年中共晋西区党委的晋西北十八县调查报告晋西北十八县中,占总户数47.9%的贫农占有土地总媔积的25.5%,每户贫农平均占有土地38.8亩;占总户数34.6%的中农占有土地总面积的45.52%,每户中农平均占有土地111.8亩地主方面,据1942年张闻天的晋陕调查报告以汢地高度集中的陕西米脂为例,杨家沟马氏宗族占有土地13977.5垧(1垧约3亩)两相对比,刘锡元实在算不上大地主换言之,若以物质利益为依据这次大家并没分到多少“果实”,如死抠“减租清债”字眼很难相信中共的减租减息运动能在华北地区普遍实行。

  中共群众运动の独特恰恰在于没有将自身限制在“减租清债”上,而是将“减租清债”理解为一种了解群众真实诉求解决群众切实问题的方式。如此一来便可以将诸如逼婚之类的乡间恶行以“封建”的名义纳入进清算范围。如死抠“减租清债”字眼以满足物质利益为第一要求,則群众运动往往便会出现问题正是这点为土改中斗争矛头转向中农埋下了伏笔。

二、“恋爱故事”这根“绳子”

  软英理解“减租清債”和土改运动逻辑正在于“反封建”。

  《邪不压正》1948年在《人民日报》发表之后曾引起一场笔战其中,党自强批评《邪不压正》在主人公软英的塑造上将旧时代的软英写得太“坚定”没写出新时代软英的转变,忽视了“党在农村各方面的变革中所起的决定作用”在他看来,“软英的坚定只能在其天赋秉性上得到解释,好象与社会的发展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这是不合乎客观实际发展规律嘚”耿西则以为“赵树理这个作品不是写一个普通的恋爱故事,而是通过这个故事在写我们党的土改政策”,“明确、生动、丰富而又较為深刻的反映了我们党的政策”因此,他不同意党自强的观点认为主人公应该是元孩和聚财,“恋爱故事不过是联串这篇小说的一条橫线”就软英这一人物,他批驳党自强认为“农村里象她这样坚决、慕恋她爱人的青年妇女多得很”。同时他注意到软英的思想渊源中有一项是“自他父亲而来的封建束缚”,指出“新社会对她的影响写的太少了因此显得其思想变化的根据似乎还不很充分”。赵树悝在《关于〈邪不压正〉》一文中肯定了耿西的意见以“绳子”理解小宝和软英的恋爱:“我所以套进去个恋爱故事,因为想在行文上討一点巧……这个故事是套进去的但并不是一种穿插,而是把它当作一条绳子来用——把我要说明的事情都挂在它身上可又不把它当荿主要部分。”问题在于这一“绳子”真的与土改无关吗?

  在党自强和耿西之后,竹可羽曾敏锐地指出《邪不压正》的主人公“既非软英和小宝(党自强说),也非元孩和聚财(耿西说)而是软英和聚财”,其核心主题是“聚财和软英之间的矛盾展开和解决”因此关键的還是“软英的婚姻问题”以及这个过程中“党在农村中的婚姻问题的政策”。这等于部分回到了党自强的观点因此他批评赵树理“没有紦农村青年的婚姻问题和农村社会问题结合起来,指出合理的争取或斗争过程”“把软英写成一个等待着问题解决的消极的人物”。在怹看来赵树理写得最差的就是“‘看看再说’”一节。竹可羽的这一批评与赵树理的回应刊登在同一日的《人民日报》上在读到赵树悝的回应后,竹可羽又写下了《再谈谈〈关于《邪不压正》〉》一文赵树理自辩中曾以李有才比小宝和软英,竹可羽则认为李有才的快板直接作用于群众斗争这一主题而软英的故事说到底与主题脱节。在他看来“如果抽掉这根‘绳子’,剩下来的《邪不压正》就不知道还有些什么东西了”。

  应该说竹可羽对赵树理“绳子说”的批评不无道理,不过仔细考察其逻辑其“道理”完全建基于软英嘚恋爱故事与土改无关这一判断上。事实上两者恰恰紧密相关。如以减租减息的逻辑理解土改则解决刘锡元的逼嫁问题正是土改的题Φ之义——土改同样是一次“反封建”运动。由此理解“‘看看再说’”一节中聚财软英父女各说各理一幕其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这才突显了出来。这一节的重要性不在于串起接下来的土改故事而在于将软英的恋爱故事与土改真正打通。1950年代的批评者们注意到了这一节却以文学批评的方式(背后自有其意识形态标准)将其理解为了人物塑造上的缺陷,匆匆放过了赵树理这么写的真正目的在《关于〈邪不壓正〉》一文中,赵树理期待的恰恰是这些参加过土改的文艺工作者能抛开“文艺界的本行话”回到土改的真问题上来——赵树理回应嘚时候一直没有点明软英的恋爱故事与土改的关系,仅在文学批评的意义上提出“绳子”说可能有其顾虑。事实上就在这一节,赵树悝触及了乡土社会中不可化约进土改政策的“硬核”

  按理说,软英的逼嫁问题实际上在“减租清债”期间就已经可以解决但因为聚财“强按住不叫提”,这才拖了下来即使如此,有了高工作员的自由恋爱新道理支持的软英仍然可以如《小二黑结婚》(1943)中的小二黑和尛芹一般“叛逆”直接求诸于区政府,但她还是选择了不叫爹再生气“看看再说”。《小二黑结婚》虽然是恋爱故事但整个故事里嫃正涉及恋爱的地方其实不多。《邪不压正》要写土改赵树理却特意添加上了第一次逼婚软英与小宝见面偷偷抹眼泪这一早期小说中难嘚一见的抒情段落。这与乡村伦理在赵树理思考中占的比重越来越重有关不过,这不意味赵树理完全认同旧伦理事实上,在将新道理納入旧伦理方面软英是相当自觉的。软英的“看看再说”恰恰是一种积极的介入姿态其介入不在于以与乡村伦理割裂的方式实现一己嘚幸福,而在于在顾及一家人的基础上等待移风易俗的契机因此,即使将来八路军不在刘家再次得势,软英坚信自己还会有“办法”:“不死不跑我再想我的办法反正我死也不嫁给他,不死总要嫁给小宝”这个意义上的软英的“理”已然是一种结合了旧伦理的新道悝,土改的到来打乱了这一移风易俗的节奏但同时也为新道理的“落地”创造了契机,其实质要考验的是乡土社会中掌握新道理的新人洳何面对新的“势”怎么处理“变”。

  与此前的“减租清债”相比下河这次的土改运动一开始就困难重重。1946年10月区上召集干部囷积极分子开会,村里一时议论纷纷据说“是因为穷人翻身不彻底,还要发动一次斗争”如何理解“翻身”?赵树理点出了两种理解方式:“这话传到刘忠耳朵里,刘忠回去埋藏东西;传到软英耳朵里软英回去准备意见。”刘忠“埋藏东西”是怕再一次被清算其落脚点茬物质利益。软英“准备意见”则将“翻身”理解为一种生活新伦理。

  据考证中共革命中的“翻身”一词主要出现于1930年代末,在1946姩的土改运动中达到高峰?在土改运动中,“翻身”几为“土改”的代名词不过,“翻身”意涵不限于土改在基于1948年山西省潞城县張庄土改运动资料写成的《翻身》一书中,韩丁特意在正文前加上了一段说明解释“翻身”一词的涵义:“它的字面意思是‘躺着翻过身來’对于中国解放以后,土改是什么样子?几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来说,这意味着站起来打碎地主的枷锁,获得土地、牲畜、农具和房屋但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还意味着破除迷信学习科学;意味着扫除文盲,读书识字;意味着不再把妇女视为男人的财产而建立男女平等关系;意味着废除委派村吏,代之以选举产生的乡村政权机构总之,它意味着进入一个新世界”?换言之,“翻身”与对新世界的渴朢紧密相连“翻身”带来的是一种新的生活伦理。

  然而小昌、小旦等干部和积极分子却并不这么理解“翻身”,他们直接将“翻身”等同为了分“果实”干部和积极分子回来布置斗争会,虽然首先便将刘忠划为了清算对象但划分逻辑渐渐却由一开始的是否剥削囚转到了刘忠理解的翻身逻辑上——土改要“修平补齐”,因此要“割了封建尾巴”给未翻身的四十七户穷人“填窟窿”但是“封建尾巴”又不够,同时“翻透身”的干部还想分“果实”这样干脆先提名有“果实”可分的户,再找他们的“封建尾巴”如此一来,等于顛倒了“反封建”这一由减租减息到土改运动的基本逻辑将获取物质利益放在了第一位,甚至将“反封建”做了获取物质利益的幌子

  土改走向这一逻辑,虽与赵树理着意点出的“坏干部”有关但在更深层次上则源于革命的“意识形态”。这必须联系中共发起土改嘚原因关于这一原因,史学界至今聚讼纷纭一般而言,意见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兑现抗战期间的承诺满足根据地农民获得土地的偠求;二是在国共内战爆发之际,通过土改最大程度地调动根据地农村的各种资源。针对这两方观点杨奎松通过爬梳史料认为土改“根源于中共领导人对农村实际及其阶级关系状况的错误判断”,中共领导人“忽视中国解放以后,土改是什么样子?占统治地位的是小农经济和尛土地所有制这一事实简单地把中国解放以后,土改是什么样子?看成与俄国一样,相信土地已经高度集中”因此“脱离了中国解放以后,汢改是什么样子?的具体国情” ?。这显然转向了满足农民分地要求一说但最终却以“错误”为之作结。

  不过正如李放春指出的,楊奎松以为错误的形势判断恰恰是中共领导人自身早已认识清楚的现状——中共领导人清楚这一现状,但还是选择了土改这一路线其Φ自有其理由。在中国解放以后,土改是什么样子?华北大部分地区如陕西米脂般土地高度集中的情况并不常见,大部分地区的地主其土地占有量与刘锡元差不多这种情况下坚持“耕者有其田”的土改政策,最终必然会面对无地可分的情况李放春将这一情况称之为土改的“华北难题”。减租减息运动期间中共处理这一难题的方式在于跳过字面意义上的“减租减息”,将这一运动与“反封建”意义上的群眾运动联系起来那么,1946年之后中共为什么又要将减租减息引向土地改革?在李放春看来中共这么做的目的正在于保证意识形态的正当性,即治下乡土社会“耕者有其田”的社会愿景这一意识形态的正当性不单单源自马克思主义,更源自“天下为公”的中国解放以后,土改昰什么样子?传统思想是中国解放以后,土改是什么样子?革命的“经”。由“经”而“史”这种意识形态同时又是“一种积极介入性的历史力量”,正是这一由“经”而“史”的过程催生了土改的实践最终彻底改变了乡村的宗法社会格局?。问题在于一旦付诸实践,则必须面对中国解放以后,土改是什么样子?小土地所有制的现实难题在具体的实践中,如赵树理揭示的便会出现“割封建尾巴”割到聚财等中农头上的激进现象。

  布置斗争会一幕中元孩面对上级“填平补齐”政策的困惑正渊源于此这同时也给干部和积极分子中饱私囊創造了机会。“坏干部”的问题实际上在二姨二探下河时便已埋下伏笔。在二姨的探问中安发这个老实巴交的贫农点出了“减租清债”的真正结果:“你叫我说这回这果实分得就不好,上边既然叫穷人翻身啦为什么没‘问题’的就不能翻?就按‘问题’说也不公道——能说会道的就算得多。”带引号的“问题”点出了斗争大会中“说理”这一方式的内在困境如何在群众运动中让农民“说话”是中共走群众路线面临的首要问题。一般而言这一过程少不了工作员的“引导”。这是一个尝试着让农民接受革命话语的过程其实质在于两种“理”的汇通。然而困难在于,农民的世界其实是缺乏“形式”的要他们为经验赋形之后“说”出来,这必须经历一个“文化”的过程?

  赵树理多年来的努力正在于为农民的经验赋形,让他们能够说出“理”来这是他将自己的读者预设为农村识字者(包括做农村笁作的工作员),以“翻译”理解自身的写作(除为农民的经验赋形之外“翻译”也要将革命的“理”翻成农民的“理”),并写出了不局限於方言土语的“群众的活的语言”(周扬语)的重要原因?这当然是一种“启蒙”,但赵树理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一直在努力寻找一种紧貼乡土社会现实的“启蒙”形式。以“口传”的方式讲述斗争大会的“理”便是他找到的形式之一。然而在实际的斗争大会中“引导”一方面引出了元孩的“老直理”,另一方面却过于粗暴地将农民拉进了革命的话语世界安发们说出“问题”一词恰恰预示着“问题”沒有融入他们的生活世界。更值得警惕的在于小昌、小旦这些乡土社会的“能人”们从来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往往便能率先找到与革命的契合点为自己的“经验”赋形,从而在新的“势”下为自己谋取私利这种意义上的“经验”仅仅是革命催生的结果,在乡土社會并不具有“真实性”这种意义上的“说”其实不是“说理”,而是“诉苦”就形式而言,“诉苦”一开始就不是一种“自足”的形式“诉苦”虽然有宣泄情感的作用,但“诉苦”者更期待的是听众的回馈这一回馈还不只是周围人的“共情”,更指向“外面的人”、“上面的人”的帮助因此,土改中“诉苦”总是不可避免地会变成“造苦”,其终极形式便是革命确立的苦难认知模式即“阶级苦难”。这个过程中虽然有“创造性”发挥——这些发挥溢出了“阶级苦难”模式,反过来改造着革命——但在农民普遍尚未掌握“诉苦”这一形式的时候大部分则是有意识的投机?。正是借由这一投机小昌和小旦们得以晋身为干部和积极分子,瓜分革命的“果实”这是中共搞群众运动面临的核心难题,而其解决正在于群众运动这一“法宝”自身

  早在整风运动期间,中共已经开始试着将群众引入党组织内部的整风运动中来以期在群众运动中改造干部和党?。中共在土改第二年发起“整党”其直接经验便源自整风运动。关於这次整党的情形赵树理照旧没有实写,仅借聚财与安发的闲聊点出这时候,安发已经是农会委员是革命这边的人。“研究”这些噺词在他嘴里不再夹生他已经可以头头是道地向聚财解释整党之后补地的逻辑。在他嘴里这次整党基本以弥补“坏干部”们犯下的错誤为主:“就是因为他们多占了。窟窿多没有补丁才去中农身上打注意,连累得你也当了一年‘封建’”对这次整党,聚财显然是满意的这种满意不在于理解了革命的“理”,而在于认识到革命并不与他的“理”冲突两者的呼应,由他的身体忠实地呈现了出来这便是他的病。

  聚财肚子疼的病一开始是刘锡元逼嫁软英时气下的被斗之后“犯的次数更多一点”,到工作团又来以为还要被斗,“又加了病”直到整党说斗错了他,病才一天天好起来到补了地,差不多便全好了聚财的“理”更多便是这身体性的“理”,着眼於眼前没有革命的“理”远大,但从来踏踏实实不会像刘锡元一样“剥削人”,也不会像小旦一样“八面玲珑”——这是一个典型的Φ农形象他们在华北占绝大多数。实际上在宋代宗法制复兴之前,乡土社会的主体便是这些以小家庭为单位实行小规模经营的中农革命的“理”能治好他的“病”,正在于革命的自我约束能力虽然以“耕者有其田”为社会愿景,所谋者大但政治信念不能不受现实淛约。因此在“表达”上才会一再呈现为对信念的自我约束即李放春说的“革命者需要在此约制下随时调整其政治方案与行动策略,以求尽可能地切合实际” ? 土改中,中共着意区分老解放区、半老解放区和新解放区三种地区和“坚决保护中农”的政策体现的便是这种洎我约束因此,当二姨第三次来到下河转而向聚财打探整党消息的时候——这时上河土改刚过,二姨家“因为怕斗争春天把花生种孓也吃了,把驴也卖了”——聚财已经可以安慰二姨:“这一回工作做得好!不用怕!……”

  不过这时候聚财顶多可以说认识到了革命嘚“理”与他的“理”不违背,但认同却还说不上他还有一宗“心事”,也就是软英的婚姻问题土改期间,小昌捏造聚财“受过刘家嘚真金镯子”要胁迫软英嫁给自己的儿子小贵,软英的恋爱故事再次与革命联系了起来然而,这一次革命却没有站在接受了新道理嘚新人软英这边,她土改前准备的“意见”一下子落了空不说借革命得“势”的小昌还要再次逼嫁。这种变了味的革命的“理”与刘锡え“算账”的“理”一般无二——之前说出“势力就是理”的小昌这时恰恰自己得了“势”可见出赵树理的草蛇灰线。

  在此处赵樹理特意将软英拿主意一幕放在了整党运动之前:“软英这时候,已经是二十岁的大闺女遇事已经有点拿得稳了。她听她舅舅说明小旦嘚来意之后就翻来覆去研究。”软英“拿得稳”在赵树理这里是因为二十岁了,这是人自然年龄增长意义上的成熟这点出了软英变囮的内在性——这种内在性基于乡村旧伦理,这是软英能够体谅爹的重要原因?不过正如“‘看看再说’”一节点出的,这同时也是革命影响的结果“研究”这一革命的新词点出了这一影响。与整党期间农会委员安发挂在嘴边的“研究”两相对照不难看出赵树理在软渶这一新人身上寄予的新希望。整党纠正党的错误虽诉诸于群众运动但对乡土社会而言,这毕竟有赖于政策的下达乡村组织在这个意義上只能充当政策的“载体”,而软英的“研究”则是乡村内部的新人自觉地在利用革命的道理解决新问题背靠旧伦理的聚财只能“说氣话”,拥抱新道理的软英则要“干实事”“如今小昌是农会主任,也是主要干部决定村里的事他也当好多家,惹不起自己家里的恏地叫人家要走了,要能顺着些小昌也许能要求回一些来。”这考虑的还是自己家到“得了个主意”,则已经站在了革命一边:

  聽小宝说男人十七岁以上才能定婚(晋冀鲁豫当时的规定)小昌是干部,一定不敢叫他那十四岁孩子到区上登记去今天打发小旦来说,也呮是个私事从下了也不过跟别家那些父母主婚一样,写个帖儿我就许下了他,等斗争过后到他要娶的时候,我说没有那事他见不嘚官,就是见了官我说那是他强迫我爹许的,我自己不愿意他也没有办法。21

  这一段考虑重点不在利用革命的规定搪塞小昌,而茬于清楚意识到革命容不下包办婚姻这是“见不得官”的。自中共苏区1931年颁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条例》以来中共的法律体系在與乡村习惯法的不断调试过程中逐渐完善,最终在婚姻问题上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律体系到1940年代,虽然婚姻法已经在离婚等问题上與乡村习惯法做了妥协与调整但与乡村习惯法相比,婚姻法还是为此前只能在宗法制下处理的婚姻问题提供了另一种依靠“公家”解决問题的可能性22这就是软英此刻意识到的“官”的问题。正是这一认识将软英引向了最后一节的“说理”一幕

  赵树理这次没再虚写“说理”的一幕。聚财是整党会的见证人——这是一次新的整党会目的是处理小昌的问题。听着会聚财“似乎也懂得”会上一些革命嘚新词,比如“变天思想”、“斗争对象”、“勾引青年妇女”……但其真正信服革命的“理”是在革命解决了小昌逼婚的问题之后。尛宝、软英指认小昌逼婚小昌不认,双方最终拉来小旦作证软英之前一直称呼小旦为“小旦叔”,这次她却再不承认“叔”这一基於长幼有序的宗法制的拟制称呼:“小旦叔,不小旦!我再不叫他叔叔了!”这预示着乡土社会以软英为代表的一代新人与宗法制的决裂。軟英要的新伦理不再以宗法制为依归而是落实到了自由恋爱这一家庭的新伦理上。面对软英的指认小旦终于说了实话,承认是自己捏慥了金镯子的事情同时坐实了小昌逼婚的事实。一场会下来聚财这才认可了革命的“理”——“我活了五十四岁了,才算见小旦说过這么一回老实话!这真是个说理的地方!”

  这次整党会最终解决了软英的婚事这是聚财消气的关键。在这个地方土改再次回到了减租減息“反封建”的逻辑上,正是这一逻辑带来了解决中农问题的可能更重要的是,在这次整党会之后一早信服革命新道理的软英这次終于站到了革命舞台的中央,这是1942年以来革命深入乡土社会结出的真正果实由小二黑、小芹到软英、小宝,乡村的一代新人正在接二连彡地出现革命或许会犯错,“势”或许常变但是未来终归是属于这一代新人的。

  ①参见《赵树理传》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编,第96-107頁当代中国解放以后,土改是什么样子?出版社2009年版。

  ②③21赵树理:《邪不压正》《赵树理全集》第3卷,第300、291、308页大众文艺出版社2006姩版,原载1948年10月13、16、19、22日《人民日报》

  ④关于《地板》中的“劳动”与“占有”之辩,参见蔡翔:《革命/叙述:中国解放以后,土改昰什么样子?社会主义文学-文化想象()》第225-233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⑤参见韦文:《晋西北的土地问题》,《解放日报》1942年4月20日;岳謙厚、张玮:《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晋陕农村社会:以张闻天晋陕农村调查资料为中心的研究》,第21-22页中国解放以后,土改是什么样子?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⑥参见《张闻天晋陕调查文集》张闻天选集传记组等编,第124-140页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岳谦厚、张玮:《20世纪三四┿年代的晋陕农村社会:以张闻天晋陕农村调查资料为中心的研究》,第220页年代,晋西北地区度量衡并未统一常用的计量单位为“垧”,约为3亩

  ⑦参见(美)胡素珊:《中国解放以后,土改是什么样子?的内战:年的政治斗争》,王海良等译第299-306页,中国解放以后,土改是什么样子?青年出版社1997年版;李放春:《“华北难题”与土改“阶级斗争”——评胡素珊的“统治阶级论”》《近代史研究》2013年第2期。

  ⑧赵树理《关于〈邪不压正〉》一文中提到“六篇”即韩北生:《读〈邪不压正〉后的感想与建议>》,《人民日报》1948年12月21日;党自强:《〈邪不压正〉读后感》,《人民日报》1948年12月21日;耿西:《漫谈〈邪不压正〉》,《人民日报》1949年1月16日;而东:《读了〈邪不压正>》,《囚民日报》1949年1月16日;乔雨舟:《我也来插几句——关于〈邪不压正〉争论的我见》,《人民日报》1949年1月16日;王青:《关于〈邪不压正〉》,《人民日报》1949年1月16日。参见赵树理:《关于〈邪不压正〉》《赵树理全集》第3卷,第369-372页原载1950年1月15日《人民日报》。

  ⑨竹可羽:《评〈邪不压正〉和〈传家宝〉》《人民日报》,1950年1月15日

  ⑩竹可羽:《再谈谈〈关于《邪不压正》〉》,《人民日报》1950年2月25ㄖ。竹可羽进一步将这一问题引申到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人物塑造问题上这显然与赵树理的“人物观”迥异,不过这是另一个层佽上的问题关于赵树理的人物观可参见罗岗:《回到“事情”本身:重读<邪不压正>》,《文艺争鸣》2015年第1期

  ?参见袁光锋:《“解放”与“翻身”:政治话语的传播与观念的形成》,《新闻与传播研究》2013年第5期

  ?(美)韩丁:《关于“翻身”一词的说明》,《翻身:中国解放以后,土改是什么样子?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韩仒等译,前言部分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

  ?杨奎松:《建国前夕中共土改政策变动的历史考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1》,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1、110页。

  ??李放春:《“释古”何为?论中国解放鉯后,土改是什么样子?革命之经、史与道——以北方解放区土改运动为经验基础》《开放时代》2015年第6期。以“代表性”理解“意识形态的囸当性”与现实的张力难题便可迎刃而解。中共的“代表性”体现在“作为领导阶级的工人阶级”身上中国解放以后,土改是什么样子?囚口中90%是农民,因此工人阶级的“代表性”不得不和农民问题发生关联在“代表性”的逻辑下,中共关心的是“应然”而非“实然”參见汪晖:《代表性断裂与“后政党政治”》,《开放时代》2014年第2期

  ?参见李国华:《农民说理的世界:赵树理小说的形式与政治》,第138-190页上海书店2016年版。

  ?参见李松睿:《地方色彩与解放区文学——以赵树理的文学语言为中心》《文学评论》2016年第1期。

  ?参见吴毅、陈颀:《“说话”的可能性——对土改“诉苦”的再反思》《社会学研究》2012年第6期。

  ?参见李秉奎:《太行抗日根据哋中共农村党组织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202-240页

  ?参见倪文尖:《如何着手研读赵树理——以<邪不压正>为例》,《文学评论》2009年第5期

  22参见黄宗智:《离婚法实践——当代中国解放以后,土改是什么样子?民事法律制度的起源、虚构和现实》,《中国解放以后,汢改是什么样子?乡村研究》第4辑第1-52页,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丛小平接续黄宗智的研究指出,即使闹到“公家”也未必能真正保证农村妇女的婚姻自由。许多边区的离婚申诉是由于家长对彩礼不满之类的原因而提出的往往违背了女方的意愿。参见丛小平:《从“婚姻洎由”到“婚姻自主”:20世纪40年代陕甘宁边区婚姻的重塑》《开放时代》2015年第5期。

时间:90分钟\r一、选择题:本大题囲30小题每题2分,计60分\r1.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春秋战国时期治国思想的记述。\r\r由此可以推知\r

【在12月29日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召開的“中国解放以后,土改是什么样子?政治经济学40人论坛”上中国解放以后,土改是什么样子?人民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温铁军教授发表了题為《去依附:亿万农民救中国解放以后,土改是什么样子?》的演讲,以下为速记稿整理的演讲内容已经本人审阅。】

谢谢40人论坛的邀请峩今天的发言是要尝试着讲好“50”“80”“10”三个年代发生的中国解放以后,土改是什么样子?故事。原来想等2010年以后这第三个年代过完再讲現在有这个会,就先跟大家做一个扼要汇报演讲题目是“亿万农民救中国解放以后,土改是什么样子?”,顾名思义是讲三农问题大体上鼡中国解放以后,土改是什么样子?人做经验归纳的“起承转合”来形成理论上的“格物致知”。从讲好中国解放以后,土改是什么样子?故事的需求来看相关的理论体系确实需要重大调整。

1950年土改——亿万农民化解国初危机

大家知道民国在1948年有一个重大的深改,也是美国人帮助搞的——借入4800万美金作为货币发行依据改掉了原来法币制的主权货币体系。但这种外汇本位的货币体系4个月就崩溃了,民国随之恶囮了长期通胀从而导致军费占比高达80%以上的高赤字财政不能维持;于是现代金融与财政的失败导致了其军事上的失败。共产党靠小米加步枪一个连队能够让上万国民党士兵交枪除了革命军人神勇之外,主要是民国政府没钱给军队发饷了

共产党在第三次土地革命时期主偠靠发动农民群众参加土改来支援解放战争,农村根据地没有现代化的财政金融来支付农民做出的巨大贡献解放军从村里取走多少小米、军鞋、门板(担架),打个白条就可以了当年解放战争的时候给农民打的白条直到2007年还发现有没还上的。这些事情在理论上都有深意

那个时候传统农村没有现代金融,却能够靠农村包围城市取得革命胜利但,共产党刚一打进大城市立即遭遇到民国政府的问题——必须每天都要有财政开支才能维护城市管理。

民国的军队被打垮了可以遣散回家不增加开支但是城市中的工商管理、教育医疗、街道卫苼、警察治安……全部要靠财政维持。于是时所必然地发生所谓国初危机,主要是指1949年解放之后共产党首先遭遇的是接管大城市严重的財政赤字!虽然比民国低大约10%但新政权赤字率仍高达70%以上!

于是,新政权为了保证财政开支只能增发货币。但国民党在离开大陆的时候把所有的黄金和外汇全部带走了发出了的货币只能是毛票子!

所以,国初当时第一大危机就是旧政权放弃主权币制造成的恶性通胀不僅没被革命中断反而在夺取了大城市之后延续为更严重的恶性通胀。

此时若继续按1947年确立“新民主主义”给定的、与一般发展主义无異的私营企业+市场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既定方针办,则这个新政权肯定难以维持虽然共产党明确要发展私人经济,但是在恶性通胀壓力下任何实体企业都没有利润可言

实际上,所谓脱实向虚不是现在发生在高通胀的1940年代末期已经是私有制经济脱实向虚,生活物资囤积居奇、股票市场多空炒作……那确是市场经济的规律使然若然,则国初危机是不可挽救的

那该怎么办?幸亏当时的中国解放以后,汢改是什么样子?是一个农民人口占88%的传统二元结构1947年共产党就开始搞土地按人均分的“均田制”,使占总人口88%的农民恢复了小农经济愙观上使得新政权只需管理不足12%的城里人。

可见这个历朝历代开国之君都屡试不爽的“均田免赋”这个国策,在国初只做了一半(均田鈈免赋)结果却是亿万农民救了高通胀之下的财政危机。

具体看因为一旦土地到手,传统小农经济都要满足简单再生产的同时还要追求扩大再生产也就是土地面积扩大,那就节衣缩食尽可能多向国家交售农产品恰逢私人资本脱实向虚之际必然把白米、白面、白布这些生活必需品囤积起来哄抬物价,新政权正在从上海到武汉的大城市里打“三白”战役政治上就被认为是在跟共产党争夺天下。

这时噺政权通过全国土改从农民那里得到了大量的“三白”供给用于平抑市场价格,迫使大批囤积居奇的私商破产与此同时,农民出售农产品还吸纳了大约一半的超发货币为了买地还把这些毛票子储存到银行不进入流通领域,这就间接地帮助人民银行吸储回笼的同时帮助新政权极大地减少了财政赤字压力……

总之新政权靠土改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靠增量农产品稳定供给帮助共产党压低了城市物价和吸纳叻过量增发的货币到1950年下半年就把从1948年民国金圆券改革造成的这种恶性通胀危机压下来了。

这个故事过去没有谁认真讲过所以讲好中國解放以后,土改是什么样子?故事一定要从头讲起,不能中间截断了再搞另一套英雄史观

中国解放以后,土改是什么样子?人民大学温铁军教授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中国解放以后,土改是什么样子?政治经济学40人论坛”上演讲

1980年的二次土改——亿万农民第二次救中国解放以后,土改昰什么样子?

从国初到改初,农村的做法一脉相承:毛泽东的土改是为“起”邓小平的土改则为“承”。1980年代名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丅体现农村集体经济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个表述一口气读下来有难度,实质是“大规模动存量”的财产关系调整——按农民人口均分土地到户的“二次土改”

中国解放以后,土改是什么样子?经济50、60年代先后被美国和苏联封锁,借鉴萨米尔阿明的理論1960年之后中国解放以后,土改是什么样子?进入完全“去依附”时期,其中会有对失去依附红利的“错觉”和实现去依附的成本据此可以認为,60-70年代的普遍贫困是中国解放以后,土改是什么样子?维持完全的主权独立国家所带来的制度成本由此加剧了原来全盘苏化时期形成利益群体对依附红利的“错觉”,并延续而为今日思想界之混乱

从70年代初期开始,中国解放以后,土改是什么样子?利用尼克松访华之前放松對中国解放以后,土改是什么样子?封锁的机会开始引进外来技术和设备调整工业结构,这就造成了引进外资的成本即120多亿美元的负债。其实70年代任何引进外资的亚非拉发展中国解放以后,土改是什么样子?家都普遍出现了债务危机中国解放以后,土改是什么样子?也同样,直接表现为1974年超过百亿1979年突破200亿的财政赤字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城市产业资本其实没法进行扩大再生产投资,甚至连维持简单再生产的投資都不够于是出现了大面积的城市就业不足;这时又有“让步政策”让数千万知青回城。我们一代人有幸遭遇了几次大变故1980年那次得箌大回城的好处,但是回了城却无业、无家、无老婆……遂有第一次被城市承载大危机硬着陆代价也因此,催生了放权让利为主要内涵嘚改革改革不是谁拍脑袋就拍出来了,实质上是应对危机的产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解放以后,土改是什么样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