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军长军衔少将是少将军衔沈效忠马鞍山人


    晋察冀军区荣臻学校、北京军区(华北军区)八一学校家长及学生情况一揽剑胆琴心前言

    1947年3月1日,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国共双方厮杀得难解难分,蒋介石把对解放区由全面进攻转为重点进攻的时刻。在晋察冀边区阜平县穷山僻壤的一个小山村沟槽村,诞生了一座举世无双的小学——“荣臻小学”。这所以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的名字命名的学校,是我军自己开办的第一所集中住宿的干部子弟学校。在此之前,在延安的中共中央直属机关曾办过类似的学校“延安保小”。而人民军队自己办子弟学校可数破天荒。


    办学的初衷,从官样文章上讲是“适应战争的形势,把随军的妇女、儿童组织起来。”但直白来说,就是将我党我军干部的子女收拢保护起来,使他们能有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条件和环境。更长远的目标是“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输送人才”。从建党开始,中国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哪一个不是把头栓在裤腰带上。为了崇高的信仰,他们可以放弃自己的一切。包括家小和儿女情长。共产党人的心就是铁打的?就没有七情六欲?当然不是!但是在白色恐怖血雨腥风的年代,在炮火连天辗转征战的岁月。没有条件,也不可能让革命前辈们去顾虑许多,留给他们对子女表示眷恋的唯一方式,几乎就是在就义和牺牲前写给子女的诀别信!战争年代,前辈们有了孩子,大多数就地托付给老乡,最好的情况是受到根据地群众的精心哺育,甚至舍生忘死的保护,例如八一学校以后的学生滕代远将军、杨成武将军的子女。但更多的孩子或者被敌人“斩草除根”,或者从此杳无音信。同为八一学校家长的毛泽东同志与贺子珍的孩子就是在长征途中忍痛留在了当地,此一别成为诀别。抗日战争时期,不少晋察冀军区干部的妻子,怀抱着幼小的孩子,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坚持在对敌斗争的最前线。八一学校家长高存信将军夫人白竟凡是她们中的代表,大女儿1942年在冀中平原出生,产后第二天被日被鬼子堵在老乡家中,满屋扑鼻的血腥气吓得鬼子掩鼻而退。之后孩子曾被寄放在深山的农家,老乡家中无人,孩子脸上常常爬满苍蝇,山中野狼出没,时刻威胁着幼小的生命。母亲实在割舍不下,只好自己背着孩子行军打仗,在反“扫荡”的战斗中与敌人周旋。一个年轻的女战士,背着孩子在山岭沟壑攀爬,在平原的交通壕奔跑,在地道中隐蔽。枪子在身边和头顶划过,似懂事非懂事的孩子在妈妈的鼓励下紧紧搂着妈妈的脖子,小脸紧贴妈妈胸膛,勇敢的孩子早已不知什么是恐惧。同样做为八一学校家长的前冀中军区9分区司令员魏洪亮将军的夫人肖哲就没有那样幸运,1944年冀中平原任丘县,日寇发现美军观察团杜伦上尉的行踪,


    突然将冀中军区第9军分区机关所在的村庄包围,杜伦上尉和军分区领导紧急转入地道。鬼子在村里四处挖掘,寻找地道口。突然肖哲怀中的襁褓婴儿开始啼哭,英雄的母亲强忍着悲痛把孩子口鼻死死捂住。同志们安全脱险,孩子却为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短暂的生命。“八一学校”家长余光文将军的妻儿则更加悲壮。将军的妻子张立,曾毕业于安徽合肥女子师范学校。1937年跋涉千里远赴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干事。1943年秋季反扫荡中不幸被日寇包围,同行的五位战士先后牺牲,马夫抱着将军的小女儿(后荣臻小学学生)冲出重围。张立怀抱未满周岁的儿子落入敌手,丧尽人性的日寇夺过孩子扔到滚开的大锅里,并用刺刀杀害了母亲。“八一学校”另一位“八一学校”家长孟庆山将军的大女儿也是在1940年鬼子扫荡时,被亲属带着从冀中平原躲避到山区,藏在河北完县的山洞中,却仍然被紧紧追杀的鬼子搜出,摔死在山石上。这样的事例在晋察冀军区不胜枚举。还有许多革命战士为保护革命的后代,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1943年河北阜平县坡山村,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遭到鬼子汉奸突袭。东北抗日联军赵尚志将军的弟弟赵尚武同志,背起剧社社长刘佳的小儿子(后取名刘思尚,荣臻小学学生)冲出村去。敌人的子弹击中了赵尚武,他为保护了战友的孩子、革命的后代,赵尚武烈士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这一一桩桩一件件哪一件不沉重地牵挂在军区领导的心上?据说建立“荣臻小学”最早是由一件事导引出来,曾给白求恩医生做翻译的董越千同志(后任国务院外交部副部长)的大女儿董前(八一学校学生),抗日战争初期出生后,交给了一家农民。抗战胜利后,董越千被派往北平军调处工作,夫妇俩想把女儿接回身边。孩子在老乡家生活了近八年,不可能说领走孩子就领走。最后由组织出面,花二百块大洋、十麻袋粮食及布疋将孩子领回来。事后组织部门议论此事,类似情况在晋察冀军区不在少数,今后还会更普遍。根据地巩固了,条件允许了,应该有我们自己的子弟学校,才能解干部后顾之忧。战争年代,八路军实行“二五八团”的政策。是指干部结婚标准,要求年龄25岁以上、八年斗争历史、团级职务。三条齐备,缺一不可。如此严格的标准,导致了作战部队几乎清一色的和尚兵。抗日战争胜利后,该标准有所宽宥,沾上两条也可以批准结婚,此时众多营团干部开始成家,组织部门这一动议确实顺应了当时的形势发展。方案提交军区党委,引起充分重视,很快于1947年2月8日作出办校决议。聂荣臻同志对此深表赞同,提出要变“藏子于民”为“育孩有校”。时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的聂荣臻与张瑞华同志,进入中央苏区前在白区工作时,生下唯一的女儿聂力。出生后就托付给上海的一位地下党员,以后这位地下党员也离家出走,聂力小小年纪在旧上海孤苦伶仃,吃尽了苦头。十几年后(1946年)刚刚由组织秘密从敌占区送到父母身边。在两万五千里长征、八年抗战驰骋疆场的将军夫妇,此时见到身体瘦弱、怯生生的、对生身父母没有丝毫印象,心中暗含的只是一丝幽怨的女儿。难以想象他们的心情多么复杂。不能让自己的悲剧在部下们身上重演!聂荣臻同志掷地有声地指示:“不办就别办,要办就办好。”政治部主任罗瑞卿亲自召开会议布置,司政后机关分头落实。战争年代我军的办事效率还是非常高的。


    刚开学时“荣臻小学”设有小学部和幼稚园,计有工作人员24名,小学生32名,幼稚生18名。以后陆续有新学生入学,晋察冀军区机关、部队、晋察冀边区政府、中共中央直属机关,附近军政单位纷纷将子女往学校送。新生入学统一由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开具介绍信。聂荣臻的女儿聂力是“荣臻小学”第一届小学毕业生,同期毕业的还有周扬的女儿周密。第二届小学毕业生中殷子烈的父亲是保定著名的留日博士、医学教授殷锡彭(55年共和国将军),抗日战争初期义无反顾地参加了八路军,自己两个成年的儿子也参加八路军,并捐躯沙场。日寇汉奸在家乡搜捕其家小,妻子带着年幼的殷子烈曾四处讨饭流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做为岁数大一些的男孩子既是学生,又是教职工的重要帮手。当时为躲避敌机轰炸,他负责带两个岁数小的孩子。发生紧急情况疏散转移时,一手拉着大一些的是刘伯承的儿子刘太行,另一只手抱着跑不动路的小不点,是任白戈的儿子任加因。这可不是在搞演习,更不是玩游戏。国民党的飞机把当时“荣臻小学”自己盖的礼堂和一部分校舍全都炸毁了。孩子们在河边玩耍时,敌机的子弹撒在河面,激起片片水花。对这些无知的天真儿童,老蒋还真敢下狠手。对革命后代斩草除根是日寇和国民党的一贯方针。刘伯承的女儿不就是在延安保育院里被特务残酷杀害了吗。1947年3月胡宗南进犯延安,刘太行从延安来到相对安全的晋察冀“荣臻小学”。任白戈当时是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夫人李柯,1936年参加左联并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戏剧才女。不幸于1946年7月患盲肠癌去世,留下一男一女两个没娘的孩子,被“荣臻小学”收留。谁让这是我军第一所子弟小学呢。第三届小学毕业生阎笑武则是时任第一(西北)野战军参谋长阎揆要的女儿,同期的曾惠娟则是两广纵队曾生将军的妻妹。看来建校初期“荣臻小学”的学生也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建校初期,各级领导干部的夫人也都曾在“荣臻小学”工作和战斗过。最早有罗瑞卿的夫人郝治平、王宗槐将军夫人范景新、还有晋察冀军区宣传部部长张致祥的夫人、曾保堂将军夫人、严庆提将军夫人、陈褔初将军夫人等,其中很多都是带着自己年幼的子女来学校工作的。这也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建校初期,“把随军的妇女儿童组织起来”的初衷。随着解放大军节节胜利的脚步,“荣臻小学”开入刚刚解放的北平。百废待兴的共和国开始了步履满跚的建设恢复过程。正式更名的“华北军区八一学校”,也在华北军区各级领导呕心沥血地关怀下,在八一学校辛勤的教职员工努力下,在北京市政府、国家各级机关的全力支持下,迅速地择址、购地、筹集建材设施、大兴土木。以原清王朝礼亲王府,后为同仁堂乐松生花园的旧址为基础,一座现代化的新式学校很快落成。此时的“华北军区八一学校”在年轻的共和国首都可以说风声鹊起。与同期随解放大军迁入北京的其他寥寥几个子弟小学相比,建校早、规模大、条件好。在实行供给制的年代,据说唯有八一学校的学生是享受正排级供给标准。因此想要到“八一学校”入学的干部子女,突然成倍地增加。你想,各路解放大军,在新中国胜利后开赴祖国各地,有南下的、有西征的,有开赴祖国边疆的。大批干部年幼的孩子,带在身边是拖累。不用寄放到老乡家了,放到军队自己办的子弟学校,绝对是最佳选择。还有各路将领调入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机关上任的。子女也都需要妥善安排,反正是供给制,交给放心的子弟学校比啥都省事。


    “荣臻小学”建校初期,是考虑解决晋察冀军区机关和部队子女的入学、入托问题。最初学生入学没有硬性标准,原则是领导干部和炊事员的子女一视同仁。同时也包括干部供养(随军)的弟妹、侄辈、孙辈。基本上是只要有随军的适龄子女都能全部满足。建校之初,绝对没有想到进城后,“荣臻小学”会迅速会变成全党、全军的子弟小学。虽然以后各单位开始陆续建设子弟小学,但终归还要有个过程。在生源迅速膨胀,而又无法全部满足的情况下,华北军区在五十年代初,曾明确了“八一学校”招生重点照顾对象。第一、革命烈士子弟。陆续被送来的孩子中有如叶挺将军、左权将军、王若飞、马本斋,等一大批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的后代。也有在建国初期逝世的杨立三将军(总后勤部部长)、杨耕田(察哈尔省政府主席省委书记)、边章武将军(第23兵团副司令员)等一大批革命烈士的后代。以后又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一批革命烈士的后代。烈士子弟的名单里还包括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柯隶华的儿子,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女儿。之后陆续英年早逝的干部的子女也一直做为优先入学的对象。第二、边远军区的领导干部子女。比如新疆军区司令员王震将军的子女、西藏军区政委谭冠三将军的子女、内蒙古军区副司令员孔飞将军的子女等等。第三、入朝作战的志愿军指挥员的子女。太多了,无法一一列举。第四、出国的领导干部子女。比如王稼祥、伍修权、李一氓、耿飚、姬鹏飞、曾涌泉、许建国、徐以新等早期驻外使节。还有刘华清等一批出国进修的我军将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后代更成为“八一学校”生源中的一大亮点。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陈云、邓小平、彭真、董必武、李富春、习仲勋、张闻天、薄一波、刘澜涛、滕代远、吴玉章、徐特立、谢觉哉等人的子女亲属均有在八一学校上学。军队高级干部的子女更是趋之若鹜,包括彭德怀、贺龙、徐向前、叶剑英、粟裕、黄克诚、罗瑞卿、谭政、肖劲光、王树声、许光达等的子女亲属,更包括解放军各总部、各军兵种、各大军区的领导干部的子女,还有国务院各部委、北京市、地方省委的领导干部子女全往里挤。使得“八一学校”在华北军区内部招生的标准开始逐步抬高。五十年代初期,规定为军区机关团以上干部子女可以入学。六十年代初改为军区机关二级部领导(师级)。军区所属各野战军、省军区都有了自己办的子弟学校,因此只照顾军一级机关领导的子女进入“八一学校”。几乎每年都有从外地子弟小学转学来的新学生,其中或者父亲由省军区、野战军调入军区机关,或者父亲由师里提升到军的领导职务,再有就是原军区机关团级干部晋升为二级部领导。这些孩子原先在天津的“红光小学”、太原的“育英小学”、石家庄的“七一小学”等子弟学校入学。职务变动后,孩子有条件可以转入“八一学校”。于是乎,孩子进入“八一学校”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福利待遇”,理所当然成为家长们争取的目标。当然这些标准始终没有很严格地掌握。历年来有相当一部分营以下干部子女入学,当然要靠机遇。比如某个二级部今年部领导没有适龄子女入学,那参谋、干事、助理员的子女同样有机会占有一个入学名额。孩子只要进了“八一学校”,除


    非自己要求转学,谁也没有权力再把他挤出去。好在“八一学校”学生中从来没有因父母级别高低而分贵贱的。班级中若想称王称霸不受欺负,根本不管父母级别,只凭肌肉。“八一学校”生源中还有一个奇特现象是其他子弟小学没有的。就是一批党外人士,主要以起义将领的子女为主。例如程潜、高崇民、包尔汉、邢肇堂、孔从洲、韩练成、梁述哉(原国民党中将)、陈光斗(原国民党中将)等等。“八一学校”家长中还汇集了新中国各行各业的精英人物。医药卫生界:有卫生战线最高领导层的傅连璋、钱信忠、贺彪、苏井观。还有药学届泰斗李维祯、瓮远。新中国检验检疫工作的开拓者李志中。卫生界老一辈专家领导戴济民、王恩惠、李资平、周吉安、欧阳竟、林均才、金茂岳、侯建存、尤祥斋等等。文化、艺术、新闻届:有陈荒煤、齐燕铭、塞克、胡可、刘佳、汪洋、田方、晨耕、罗浪、毕革飞、李英儒、魏巍、田流、古维进、姚远方等等。著名科学家、教育家、专家学者有华寿俊、花怡庚、陈逵、成仿吾、郝人初、刘惜愚、李新、钱文极、黎亮、冀朝鼎等等。体育界元老蔡树藩、李达、钟师统、张维翰、柏坪、赵斌、韩复东等等。“八一学校”生源组成还体现了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大团结。家长是满族、回族的就不必说了。蒙古族的有齐燕铭、索立波将军、孔飞将军等等。维吾尔族有包尔汉、赛福鼎等。哈萨克族有张建民(原基建工程兵副参谋长)。苗族有滕代远、陈靖(电影《金沙江畔》作者)等。土家族有廖汉生将军、朱绍田将军等。畲族有雷钦将军。瑶族有李涛将军。壮族有覃健将军、黄新友将军、谢扶民等。侗族有粟裕将军、杨至诚将军等。“八一学校”也招收了一批国际友人的子女。他们中有国际主义战士柯棣华、马海德等,有曾经在解放战争时期参加我军的一批日本同志。有老挝民族团结政府的苏发努冯亲王、贵宁奔舍纳等一批国际友人。这里还需要一提的是,“八一学校”具有很大的包容性。有一部分犯有严重错误甚至罪行的干部,他们的子女同样可以在学校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丝毫没有受到歧视,更没有被学校拒之门外。例如原晋察冀军区画报社社长沙飞同志,1950年在石家庄和平医院养病期间,在患有精神病的情况下,其行为不能自控。开枪杀害了一名在我军任职的日本医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法律体系不健全,军事法庭判处沙飞死刑,并予处决。(1986年复核撤销原判决,恢复名誉。)人死了,孩子全部由组织抚养起来,三个年幼的女儿按照“烈士子弟”的待遇由“八一学校”收留,一直到毕业。原冀中军区参谋长黄寿发,1947年因腐化堕落导致杀妻,经中共中央批准判处死刑,于1948年公审后枪决。他的两个年幼的孩子也被组织抚养,在“八一学校”享受“烈士子弟”待遇。还有一些干部因各种原因导致自杀。按当时的政策一律按照“背叛党组织”论处。但这些干部的子女通通按照“烈士子弟”的待遇,由学校抚养,与其他“烈士子弟”一视同仁。和平建设时期,由于政治运动,或干部自身犯错误。被撤职、被下放、甚至被判刑。他们的孩子在学校不会受丝毫影响。校方和教师都不会施之以任何“颜色”。这也反映了那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内良好的政治氛围。“八一学校”优秀的师资和教学质量,良好的光荣传统和严格的管理,优越的生活设施和教学条件。这一切在同类子弟学校中是出类拔萃的。尤其在建立初中部


    后。历届初中毕业生中金质奖章和银质奖章获得者的数量,以及考取重点高中的比例和整体升学率,在海淀区以至北京市都是数得着的。众多共和国的精英们,哪一个不是独具慧眼?纷纷将自己的后代放心地托付给这所学校,说明了他们对“八一学校”的首肯。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内形势的发展,干部子女集中寄宿制的办学方式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1964年,北京军区将“八一学校”移交给地方政府管理。1965年,除原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外,“八一学校”第一次在初中一年级招收了一个半班级学生的附近就近入学的走读学生,开始了改革的初试。“文化大革命”期间,在那是非颠倒的动乱年代。“八一学校”被推上了政治运动的漩涡。林彪、“四人帮”为达到反党乱军的目的,将“干部子弟集中寄宿制”做为“修正主义的温床”,不顾历史事实地加以全盘否定。并且不惜编造谎言诽谤中伤、制造假象来欺骗人民大众。学校美丽的校舍遭到极大破坏。教学设施遭到毁灭性的抢掠。一大批学校的老领导、老教师被残酷迫害。学生也被打成“反革命组织”遭到残酷镇压。包括十三岁的小女生在内的数十人被关入监狱。红军长征大渡河十八勇士李德才(1960年去世)的儿子被学校造反派非法关押、拷打致伤。但阴霾不可能永远笼罩天空。这短暂的乱象不能阻挡我们伟大国家前进的步伐,也不能阻挡光荣的“八一学校”继续绽放更加绚丽的光芒。这部集子里不完全和不准确地,只能大概记录了晋察冀军区“荣臻小学”、华北军区“八一学校”、北京军区“八一学校”的部分家长和学生。但它不只是一个个简单的名字,也不只是一段段简单的简历,这一个个名字如雷贯耳,这一段段简历惊心动魄。它是一部完整的中国革命史,它记录了我们党和人民军队成长壮大的光辉历程。在此特别指出的是。文中许多学生的家长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战争时期,英勇作战,牺牲了宝贵的生命。还有许多前辈因战争年代负伤、积劳成疾,过早地离开了人世。这些革命烈士没有享受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更没有获得金光绚丽的肩章和勋章。甚至他们的名字也被大多数人遗忘。我们祖国的繁荣昌盛,我们民族的兴旺发达,是他们流血牺牲换来的。必须让世人记住他们的名字,记住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文中所记载“八一学校”的学生,如今很多都已年过花甲。当年有相当一大批学生在“文化大革命”前就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科技大学、航空学院等高等院校。成为国家科技战线的栋梁之才。以后又有更多的学生参军入伍,参加工作,考入高等院校,他们继承了革命的光荣传统,接过父辈的革命重担,在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各条战线勤奋地工作和战斗。他们中杰出的代表有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俞正声、邓朴方。有解放军大军区级的将领聂力、贺鹏飞、范晓光、杨东明、郑晴、徐晓岩等。有数十位解放军将军,和一批高级(技术三级以上)技术军官。有解放军各军兵种和野战军的各级指挥员。有国务院各部委的领导。有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法官和检察官。有两院院士、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有科研单位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大型企业的高级经济管理人员。有卫生界救死扶伤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有各级政府部门的公务员。还有一批校友走出国门,凭他们出色的能力在海外定居。当然还有在各条战线上的普通劳动者。他们都用自己的劳动和工作为一个响亮的名字“八一学校”增添光彩。


    本文记录了我们革命事业后继有人,记录了革命的下一代接过父母手中的革命火炬,并将一代一代传递下去。记录了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更加昂首挺胸高高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注:1.家长一栏以父亲为主,也包括祖父、外祖父、叔伯、兄长等。简历繁简不一,也存在不准确之处。2.家长中夫人一项,只限:学生生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者、省部级待遇、军级待遇,或知名人士。3.个别学生与家长对不上号,此栏有些空缺,学生毕业届别分中、小学,包括幼稚生。4.学生身份以退休前的任职为主,也包含退伍前的身份、下海经商前的身份。还有英年早逝者,或身份不明者,均空缺。



    丁莱夫(1912一1983)原名丁之夏。山东广饶县大王镇高卜纸村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在山东省立第一乡村师范读书期间,主编进步刊物《新亚日报》的《农园》副刊,宣传抗日救国主张。积极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任学校的抗日救国会主席,参与组织济南学生救国联合会,统一领导全市学生救亡运动。1937年4月受中共党组织派赴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8月结业后任八路军115师政治部民运干事,9月任晋察冀边区阜平县政府一科科长,唐县抗日动员委员会主任,唐县工人抗日救国会主任,中共唐县地委宣传部部长,中共唐县县委书记,中共晋察冀第二地委宣传部部长,1941年起任中共北岳区党委秘书长,中共晋察冀第四区地委民运部部长,1944年10月任中共晋察冀第四地委书记兼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冀晋第四地委书记兼冀晋军区第4军分区政委,晋察冀军区独立第1旅政委,1947年11月任晋察冀野战军第1纵队1旅政委,1949年2月任华北军区第20兵团66军196师政委,华北军区独立第55师政委,1949年6月任第20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建国后,1949年10月任华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1951年10月任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20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1954年6月任志愿军第20兵团政治部副主任,1956年7月任志愿军政治部副主任,荣获朝鲜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2枚),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回国后,1959年2月任陆军第66军政委,1961年10月任陆军第63军政委,1962年11月转业到地方工作,任中央广播事业局党委第一书记,局长,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1975年9月至1977年10月任解放军总参谋部政治部主任,1980年10月任总参谋部通信兵部顾问(正兵团级)。是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八一奖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因病于1983年8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丁亚莉(61届初中毕业生,曾任燕山前进化工厂工会主席,中国石化总公司行政处处长)丁亚明(64届初中毕业生,公安部11局工作)丁亚建(66年小学五年级)


    刁国兴(1911一1959)山东平原县人,1937年10月参加八路军,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班长、排长、副连长、连长、,副营长、营长、团参谋长,冀南军区第9军分区独立第3团副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鲁豫军区独立第8团副团长,冀南军区独立第8团团长,晋冀鲁豫军区(1948年5月后为华北军区)第13纵队41旅123团团长,华北军区第70军209师627团团长。在战场上曾三次光荣负伤,因伤致残,过早地离开工作岗位。建国后,长期养病。1955年9月被授予中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因伤病久治不愈,于1959年5月29日在北京不幸去世,享年48岁。刁小英(61届初中毕业生)刁平分(64届初中毕业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刁平原(66年小学5年级)


    马卫华(1919一1985)河北唐县南上素村人,1935年毕业于本县简易师范学校,1936年12月考入太原军官教导团。1937年12月回乡参加八路军,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晋察冀军区唐县基干自卫队队长。1938年起任唐县人民武装总队部总队长,1939年起兼任县游击大队大队长。1940年起任唐县武装委员会主任兼游击大队大队长。1941年起任晋察冀游击第7区队参谋长。1942年3月起任晋察冀军区步兵2团营长。1943年3月起任晋察冀军区第42团参谋长。1944年起任第42团副团长、团长。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起任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第2团团长。1947年8月起任晋察冀军区第4纵队11旅参谋长,12月起任第12旅副旅长。1948年5月起任华北野战军第4纵队12旅副旅长。1949年1月起任华北军区第19兵团第64军192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任第一野战军第19兵团第64军参谋长。1951年2月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64军参谋长,1952年9月任志愿军第64军副军长兼参谋长。荣获朝鲜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1953年8月至1956年10月任陆军第64军第一副军长。1961年10月至1964年5月任陆军第66军军长,1964年5月至1969年10月任北京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1969年10月至1970年12月任北京军区参谋长。1970年12月至1985年6月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军区党委常委、军区党委副书记(1982年12月起)。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因病于1985年8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6岁。马小茹(66届小学毕业生,美国定居)马小惠(66年小学三年级)


    马文波(1911一1993)原名马万章。安徽怀远县何巷村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鄂豫皖军委会无线电训练班技术教员,红四方面军总部电台报务员、报务主任、技术研究员、第四方面军总部第2局科长,中央军委3局1科研究员,中央军委2局股长。是红四方面军情报工作的创始人之一。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历任军委第2局日文训练队队长,谍报参谋训练队队长,中央军委第2局股长、第5科科长、第2局3处处长、第2局局务处处长、第2局副局长。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9月任中央军委第2局副局长,1946年任晋察冀军区司令部第2局副局长,1947年2月任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情报处处长,1948年5月任华北军区司令部第2(情报)处处长。建国后,任华北军区司令部第2(情报)处处长,1950年任中央军委技术部副部长,1959年任解放军总参谋部第3部副部长,1974年7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1978年2月重新担任解放军总参谋部3部副部长。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1993年2月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马文波夫人)金瑞英(1918一2005)原名金静英。上海市人。1935年8月参加革命,1936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战争年代历任干事、行政秘书、副科长、科长等职。1955年转业到地方工作,历任煤炭工业部设计管理总局组织部长,林业科学研究所森林研究室办公室主任等职。1960年重新回到军队工作,历任副处长、顾问。总参谋部第3部副军职离休干部。1988年7月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2005年2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Oku4EJFJ马露霞(56届小学毕业生)马小丰(56届小学毕业生,总参谋部技术工作总站高级工程师)



    山西兴县蔡家崖村人,1933年考入清华大学。不久,即开始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4年参加党的外围组织“社会科学家联盟”,1935年12月,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清华大学党支部书记、中共北平西郊区委组织部长、北平市委组织部干事,是组织发动“129”学生运动的领导者之一,1936年12月受中共北方局派遣,任中共山西省公开工作委员会委员,参加发起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任负责人。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晋西北行政公署副主任,晋西北边区参议会议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中行署主任,晋绥边区贸易局局长,太原战役后方指挥部副主任,南昌市军管会委员。建国后,历任江西省财经委员会副主任,省财政局局长,江西财经大学校长,1950年4月任江西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江西省委常委,1954年1月任湖南株洲国营331厂厂长兼党委书记,中共湖南省委委员,1955年任国务院第二机械工业部国营112厂厂长兼党委书记,中共辽宁省委委员,1962年10月至1970年6月任国务院商业部副部长,部党组成员,北京商业学院院长,1975年3月任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79年6月任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任兼党组书记。是党的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牛荫冠夫人)赵辉(1916一)


    满族.黑龙江宁安县人。北平东北大学肄业。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曾任东北妇女救国会组织部副部长、晋绥边区妇女抗日救国联合会福利部副部长、晋绥边区妇女抗日救国会生产部部长,晋绥抗日救国联合会妇女部副部长,中共晋中区委妇委书记、晋中行署妇联主任。建国后,历任江西省妇联副主任兼组织部部长,省妇联主任,国务院粮食部人事局副局长,工业局副局长、国务院商业部粮食局副局长,基层局副局长。是全国妇联第一、第二届执行委员会委员。牛力生(54届小学毕业生,中国航空遥感服务公司高级工程师)赵小妮


    王平(1907一1998)原名王惟允,曾用名王明。湖北阳新县三溪口镇大湖地村人,1926年12月参与组织农民协会,任乡农协委员和村农协负责人。1930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3军团第8军1纵队战士,第1纵队宣传队副队长,连文书兼党支部书记,机关枪连指导员。1931年至1933年任红3军团3师11团团部书记兼政治干事,团政治处党支部书记,第3师教导大队政委,第3师9团营教导员,红3军团第616团政治处主任,红3军团4师11团政委兼政治处主任。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1936年2月起任红1军团4师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科科长。1936年6月入抗日红军大学学习,12月起任红27军政委。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8月任八路军总政治部组织部组织科科长。1937年9月起任中共晋察冀省委军事部部长兼任阜平县中国民族革命战争战地动员委员会主任、阜平县县长,1937年11月起任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中共地委书记。1938年8月起任冀中军区政委。1939年1月任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政委,1942年起兼任晋察冀第三地委书记。1944年秋起任冀晋军区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冀晋区党委书记,晋察冀军区冀晋纵队政委。1947年12月起任北岳军区第二政委兼晋察冀军区第1纵队政委。1948年8月起任北岳军区司令员,后兼任中共绥东工委书记。1949年1月起任察哈尔军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兼任中共察哈尔省委常委,察哈尔省人民政府第一副主席、公安厅厅长。1951年5月起任华北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兼华北军区干部部部长。1953年5月入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政委。1955年3月起任解放军总参谋部动员部部长。1957年2月起任志愿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57年10月至1958年10月任志愿军政委。荣获朝鲜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两枚,一级独立自由勋章。1958年11月至1969年任解放军军事学院政委,1966年至1975年“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被长期关押。1975年4月至8月任军委炮兵政委。1975年8月至1977年12月任武汉军区政委、第一政委。1977年8月至1982年9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1977年12月至1985年3月任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1978年3月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79年11月至1982年9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1980年1月至1982年9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1982年9月至1992年10月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二届、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当选委中央军委委员(1980年1月起为中央军委委员、常委),中共第十二次、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相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委。因病于1998年2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王可立(54届小学毕业生,曾任航天工业部第二研究院党委书记)王小钟(56届小学毕业生)范晓光(58届小学毕业生,成都军区副司令员,中将军衔)王小明(63届初中毕业生,中国工商银行监察室主任)王小旭(63届初中毕业生,解放军和平医院主任医师)王小亮(61届小学毕业生,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少将)


    乐少华(1903一1952)原名乐魁光。浙江镇海县崇邱乡人,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任上海南市区机器工会宣传委员。后被推选为上海金属业总工会宣传委员,1926年冬至1927年3月带领金属业总工会工人纠察队参加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赴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1年春回国后,在上海中共中央秘密机关负责无线电部门工作。1932年3月进入中央苏区,担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直属队党总支书记。5月被派到宁都起义后成立的红5军团第15军任副政委,不久任政委。同年冬至1933年6月任红3军团第7军政委、党委委员。1933年1月至1934年1月任红一方面军党务委员会委员。1933年任红一方面军第21军政委。同年6月至11月任红3军团第5师政委。同年11月至1934年10月任红7军团政委兼第19师政委。参加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8月荣获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发的二等红星奖章。1934年1月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7月同寻淮洲等率红7军团组成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先遣队北上。7月至10月任抗日先遣队军政委员会成员。同年11月至1935年1月任红10军团政委兼第20师政委。同方志敏等率部以红军北上先遣队名义继续北上。1935年1月在怀玉山陷敌重兵包围,后收集余部成立红军挺进师(师长粟裕),任政委。不久因伤离队回浙江家乡治疗。1936年8月到陕北保安,向中共中央汇报了红10军团失败的经过。经党中央审查重新接上组织关系,担任西北青年干部训练班主任兼政委,1936年12月任红军总兵站部直属队第1政治处主任。1937年1月入抗日红军大学第二期学习。毕业后任中央直属机关党委书记、中央组织部干部科副科长。1939年4月至1941年7月任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委员。先后人马列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2年后担任延安茶坊兵工厂厂长。1945年4月至6月作为陕甘宁边区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6月奉命率一批军工干部赴东北。9月率队到达哈尔滨,后又到鸡西,担任鸡西军工办事处主任兼党委书记。1948年11月任东北军区军工部北满分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1月调沈阳,任东北军区军工部副部长。1950年6月至1952年任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副部长兼军工局局长。组织领导东北地区军工生产,支援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1月15日,因在“三反”运动中被错误怀疑有严重违法乱纪问题,在辽宁沈阳含冤自杀。1980年5月30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予以平反昭雪。蒲莎莎(59届小学毕业生)


    申伯纯(1898一1979)河北宛平(今北京丰台)辛庄人,192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后赴广东汕头参加大革命,到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和黄埔军校潮州分校做政治工作。后任汕头市公安局政治部主任兼潮梅警备司令部秘书;1927年因不满蒋介石的反动政


    策,离开广东,投奔西北军,受到杨虎城的信任与重用,授予少将军衔。曾任国民党陕西省民政厅秘书主任,杨虎成部驻北平办事处代表,第17路军交际处处长,军法处处长。参加了西安事变。1934年受党的影响参加革命工作,193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历任八路军前方指挥部高级参议,秘书长,1941年8月任晋冀鲁豫边区参议会议长,八路军总部情报处副处长,八路军驻豫北办事处主任,太行军区情报站负责人,解放战争时期,任军调部八路军驻北平办事处主任,中共华北局国民党军工作部副部长,华北人民政府财经委员会秘书长。建国后,1949年任中共中央统战部交际处处长,政务院秘书厅副主任,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1954年12月任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副秘书长,直至第三届和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副秘书长。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顾问,第二届至第四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五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著有《西安事变纪实》。因病于1979年7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申漳(55届小学毕业生,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办公室、人体科学小组办公室研究员)


    任达之(1910一1989)曾用名任子寿。山西阳高县城关镇人,1937年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发起组织“读书会”、“抗敌救援会”,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7月参加八路军察绥游击军,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察绥游击支队政治处主任,雁北应山联合县县长,晋察冀军区第5军分区供给处副处长、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野战军第4纵队兵站站长,北岳行署供应部部长,华北军区野战军第3兵团第2纵队后勤部代部长,华北军区第20兵团67军后勤部政委。建国后,1951年1月任华北军区空军后勤部部长,1955年5月任北京军区空军后勤部部长,1957年毕业于解放军后勤学院高级班,1970年4月任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1978年任北京军区空军顾问。1983年离职休息。1955年9月被授予空军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因病于1989年9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任克明(52届小学毕业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研究员)


    朱良才(1900一1989)原名朱绍时。湖南省汝城县外沙村人。曾读过中学,在本村当过两年小学教员。1925年投身革命,积极参加了毛泽东同志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湖南农民运动,任农民协会委员。192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参加湘南暴动,并受命组织资兴县农民暴动,随即参加中国工农革命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1师秘书,红4军军部秘书、连党代表,江西永兴县烟岗区区委书


    记,第3纵队7支队政委,1930年11月任红1军团3军9师政委,1932年12月任红15军政委,1933年3月任博生师(即红14师)政委,1933年8月荣获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发的二等红星奖章。1934年2月任红5军团34师政治部主任,1934年5月任红9军团第4师政委,1934年10月参加中央红军长征。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随红四方面军长征。1935年10月任大金省军区指挥部政委,1935年11月任军委总卫生部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36年任红31军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教导团团长兼政委,红30军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部部长,参加了红军西路军艰苦征战。西路军失败后,只身一人,经36天化妆乞讨,返回陕北。1937年3月任援西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8月任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秘书长,1938年8月任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40年1月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43年9月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任,并兼中共北岳区委副书记。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2月任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副校长兼副政委,1948年5月任华北军政大学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任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兼华北军政大学政委,1954年2月任华北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55年3月任北京军区政委。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曾是中央人民政府最高法院委员,中共华北局委员,华北行政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第一届至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二届至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第八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因病于1989年2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朱良才夫人)李开芬(1917—1999)四川达县(今达州市)蒲家乡人,1931年参加革命,次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火线宣传队宣传员、队长,中共达县县委少共妇女部干事,川陕红军总医院万源分院干事,中共中央党校学员,西路红军妇女先锋团秘书,兼保卫营总支书记。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和红军西陆军艰苦征战。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医院指导员,抗大第1分校指导员,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分总支书记,供给部总支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政大学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大队政委,华北军区司令部直属政治处主任,华北军区司令部通信处副政委。建国后,任华北军区干部管理部组织统计处处长,1952年转业到地方工作,任政务院第二机械工业部干部司副司长,第十局局长,国务院第四机械工业部组织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1972年8月任北京军区后勤部副政委,北京军区后勤部顾问(副兵团级)。1988年7月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1999年4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朱新加(53届小学毕业生,武警纪委副书记,少将军衔。)朱新民(58届小学毕业生,人民日报社副社长。)朱新春(64届初中毕业生,北京卫戍区预备役2师副政委,大校军衔,人民日报文化事业中心影视部主任)朱筱秋(63届小学毕业生)朱忠义(孙)(54届小学毕业生)朱前前(孙)(56届小学毕业生,河北省武警总队医院退休医师)朱亚亚(孙)(64届初中毕业生)


    杨成武(1914一2004)曾用名杨能俊。福建长汀县宣成乡张屋铺村人,1926年考入长汀省立第七中学。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参加本县农民暴动,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闽西红军秘书、宣传队中队长,红4军3纵队8支队干事,红4军第12师秘书、连政委、教导大队政委,红11师第32团政委。1933年任红1军团第2师4团政委。1934年10月参加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9月任陕甘支队第1纵队第4大队政委,多次率部担任前卫,夺取泸定桥、攻占腊子口。到陕北后,1936年1月任红1师政委。同年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学习。1937年1月任红1师师长,后兼政委。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8月任八路军第115师独立团团长。同年12月,任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兼第1支队司令员,后兼政委。1939年12月,指挥黄土岭战斗,击毙日军中将旅团长阿部规秀。1942年兼任中共晋察冀边区第一地委书记。1944年9月,任冀中军区司令员。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9月任晋察冀军区第1野战军冀中纵队司令员。1946年任晋察冀军区第3纵队司令员。1947年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二政委、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委员。1948年8月任华北军区第3兵团(后改称第20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兼任天津警备区司令员、京津卫戍区副司令员、中共中央华北局委员。1951年6月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第20兵团司令员。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两枚)。1952年8月,任华北军区参谋长。1954年2月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后兼任京津卫戍区司令员。1955年3月任北京军区司令员,1955年3月至1957年3月任防空军司令员。1959年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65年12月任解放军代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中央军委副秘书长。“文化大革命”中,曾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诬陷迫害,于1968年3月被拘捕入狱。1974年11月重新走上工作岗位,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77年9月至1983年10月任福州军区司令员。曾被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1955年荣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57年荣获一级八一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2004年2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杨成武夫人)赵志珍(1921一)


    河北易县人,1936年2月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8月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河北省易县区、县妇救会主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师政治部干事,中共晋察冀边区第一区地委宣传部干事,1938年,与时任八路军115师独立团团长的杨成武结为夫妇。1940年在晋察冀北方分局党校学习,后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除奸科干事,中共第一区地委妇女委员会副书记。解放战争时期,赵志珍曾在冀中军区第三纵队留守处任政治委员,第20兵团政治部保卫部部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任第20兵团政治部保卫部科科长、天津警备区政治部保卫科科长、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机械工业部第


    二局干部处副处长、第三局干部处处长、北京市化学公司副经理兼党委副书记,杨成武办公室主任,中央军委办公厅党委常委。1980年6月至1983年9月任北京卫戌区政治部顾问。副军职离休干部。1988年当选为北京市政协常委。1988年7月荣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杨俊生(55届小学毕业生,曾任武警总部装备部部长,少将军衔。)杨东胜(59届小学毕业生,第二炮兵装备部部长,少将军衔)杨东明(61届小学毕业生,空军副司令员,中将军衔)杨东荣(63届小学毕业生,总政治部老干部局干部,大校军衔)扬东林(侄)(65届初中毕业生,厦门市东盛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杨东海(侄)(68届初中毕业生)


    陈伯钧(1910一1974)原名陈国懋,字少达。四川达县(今达州市)河市坝村人,1923年考入万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曾因参加进步学生运动被开除学籍。1927年1月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第六期)第1大队学习。1927年5月编入中央独立师,参加讨伐军阀夏斗寅。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任由平浏农民自卫军组建的第20军独立团副官、训练处主任。9月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3团第3营第6连第1排排长。上井冈山后,任第1团第3营第8连第1排排长并代理连长。12月调任第1团教导队副队长兼党支部书记。1928年3月任第1团第1营副连长。4月任红4军第31团第1营第1连连长。1929年5月任红四军驻吉安办事处代表。6月兼任赣西红军游击纵队参谋长。同年10月任江西红军独立第3团参谋长。1930年1月任红6军第1纵队参谋长。7月任赣西红20军参谋长,同月任红20军第2纵队政委、赣西临时行动委员会书记。10月任红军军官学校第3分校学生总队政委。同年11月任红1军团第3军第7师师长。赣西临时行动委员会书记。1932年7月任红5军团第15军军长。10月后到瑞金红军学校学习兼任政治营营长。1933年1月任红5军团参谋长。同年10月任红5军团第13师师长。1933年8月荣获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发的二等红星奖章。1934年10月参加中央红军长征。12月复任红5军团参谋长,1935年7月至9月调任红四方面军第9军参谋长。同年冬至1936年3月任红军大学上级指挥科科长。1936年4月任红4军参谋长。7月调任红2方面军第6军军长。9月任红军大学副校长。10月任中国工农红军大学第2分校副校长。同年12月至1937年8月任红6军团军团长。随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继续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9月起任八路军第120师第359旅旅长。10月到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38年4月调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12月起任中共中央学校教育委员会委员。同月至1940年8月任抗大第2分校校长。1941年11月任延安军事学院副教育长。1942年2月进中共中央党校学习。5月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副司令员。同年12月至1945年5月任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区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1943年1月任八路军第358旅副旅长兼陇东军分区副司令员。1945年4月至6月作为晋察冀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任晋绥联防军副参谋长。1946年初任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热河执行小组中共代表。同年8月任东北军政大学教育长。1947年5月任东北民主联军合江军区司令员。6月至9月任中共合江省委委员。9月调东北野战军司令部直属的上干(师


    以上干部)大队任大队长。1948年1月至4月任辽东前线指挥所副司令员。4月至8月任东北野战军前方第一指挥所副司令员。8月任东北野战军第1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同年12月任第12兵团第一副司令员。1949年3月兼任第四野战军第45军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任第12兵团兼湖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45军军长。1950年3月任湖南军区副司令员、党委书记。12月任事学院高级系主任兼战史教授会主任(至1954年)。同月至1952年3月兼军事学院训练部副部长。1951年2月至1954年3月任军事学院党委委员、常委。1952年3月任军事学院副教育长。同月至1954年7月兼任军事科学研究部部长。1952年8月任军事学院教育长。1954年3月至1956年5月任军事学院党委副书记。1955年3月任军事学院副院长,1956年11月任军事学院代理院长。1957年9月调任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1959年11月任中央军委军事训练与学术研究小组成员。1962年9月至1965年5月任军事学院院长。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因病于1974年2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4岁。陈巧田(61届初中毕业生,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陈延滴(66年小学五年级毕业生,总参谋部通信部高级工程师)陈晓妹(66年小学五年级)


    吴迪(1914—1947)原名吴世禄。革命烈士,湖北黄安县(今划归河南新县)紫云区四角曹门村人,1925年全家逃荒要饭到江西德安县落户。1927年参加革命工作,1929年参加中共九江中心县委领导的赣北游击队,参加了“港口暴动”。1930年7月编入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5军军长蔡申熙同志警卫员,红四方面军张国焘总指挥卫士,红四方面军总部参谋,红30军88师262团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作战科科长,挺进军第34大队政委,晋察冀军区第12军分区武装部部长,第12支队参谋长,平西军区第24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察热军区独立第8旅(后改为5旅)6团团长,第10团政委,1947年10月任冀热辽军区独立第2师参谋长。1948年1月11日在察哈尔省(现北京市)延庆县四海地区指挥作战中,不幸被敌人冷枪击中,英勇牺牲。终年34岁。吴查平(57届小学毕业生,曾任驻石家庄铁路分局军代处政委)


    李天佑(1914一1970)广西临桂县六塘圩高陂寨村人,1928年入桂军独立团当兵。1929年被调往广西省政府南宁教导总队学习,开始接受共产党的教育,后在张云逸率领下开赴广西百色。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教导队机枪连任排长。12月参加百色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排长、军部特务连副连长。1930年4月任特务连连长。1932年任红3军团红7军第58团副团长。同年入红军大


    学上级干部队学习。1933年春至6月任红7军第20师第58团团长。6月至9月任红3军团直属队第13团团长。1933年11月至1934年10月任红3军团第5师师长。1934年8月荣获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发的三等红星奖章。1934年10月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1月任红3军团司令部作战科科长。7月任红四方面军第30军参谋长。10月到达陕北后,任红1军团第4师第10团团长。1936年2月任红1军团第2师副师长。4月兼任第2师参谋长。同年夏任红1军团第4师师长。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8月任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第686团团长。1938年3月任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代理旅长。1939年赴苏联莫斯科就医,后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43年回国。1945年4月至6月作为山东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1月任东北民主联军北满(吉黑)军区参谋长。同年4月任松江军区司令员。1946年6月至1947年2月兼任哈尔滨市卫戍司令部司令员。1947年5月任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司令员。1948年1月任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司令员。1948年11月任第四野战军第38军军长。1949年1月在平津战役中担任解放天津西线指挥员。1949年4月起任第13兵团第一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任第13兵团兼广西军区副司令员。1949年12月起任广西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1950年4月任广西军区副司令员,1951年8月任广西省军区司令员。1950年5月兼任第四野战军暨中南军区军政大学广西分校校长。1952年8月至1953年5月任中共广西省委第三书记,1953年5月至1956年7月任中共广西省委书记。1951年6月至1953年1月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1951年10月至1954年11月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员。1955年入解放军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1957年8月任广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1958年1月至1960年12月任广州军区代理司令员。1957年12月至1962年9月任广州军区党委第三书记。1960年10月至1963年3月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员。1962年9月副总参谋长。1966年12月至1968年4月任总参谋部党委副书记,1968年4月至1970年9月任总参谋部党委第一副书记。1969年4月起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军委办事组成员。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二届、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八大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因病于1970年9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6岁。(李天佑夫人)杜启远(1918一2003)曾用名杜堃。河南杞县人,就读于河南大学医学院,1936年10月参加革命,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8月参加八路军。历任中共河南大学支部委员,抗日军政大学学员、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工作员,秘书、科长、处长、副局长、副总参谋长(李天佑)办公室主任、总参某部政治部副主任,总参某部政治部顾问。曾被授予上校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2003年3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李亚宁(66届初中毕业生,东方天佑经贸公司总经理)



    原名何坤。湖南华容县大乘区南山乡大山村人,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同年底赴法国勤工俭学。1924年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春因参加学生运动被法国当局驱逐回国。任中共华容县委书记。1926年任华容县团防局局长、湘西农民自卫军总指挥,领导开展农民运动。1927年马日事变后参加国民革命军,任第二方面军警卫团副连长。9月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随军上井冈山,任工农革命军第1师第1团卫生队党代表。同年冬被派往广东韶关,同朱德部建立联系。1928年初归队后,被派到王佐、袁文才部做争取、改造工作。1928年2月至5月任宁冈县工农革命军第2团党代表。2月至3月任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2团党代表。3月至4月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2师第2团党代表3月任湖南湘南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4月任中共红4军委员会委员、第38团党代表。同年11月任第32团党代表。1929年初兼任中共宁冈中心县委书记。同年5月任红4军第5纵队政治部主任。曾任中共井冈山前敌委员会常委、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委员。1929年7月任红5军第5支队党代表。同年9月至1930年4月任红5军第5纵队党代表。1930年8月至1931年春任红8军军长,中共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委员(至1931年1月)。1931年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代理政委、副政委。1932年1月至1933年1月任红5军团第13军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32年任红军学校代校长、政委、副校长,同年6月至10月任第三期军事团政委,1933年3月至8月任第五期团政委。1933年10月至1934年5月任中国工农红军大学校长兼政委。荣获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发的二等红星奖章。1933年11月任中共粤赣省委常委、执行委员、宣传部部长。1934年1月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5月至9月任粤赣军区司令员兼政委。1934年10月任红一方面军教导师政委,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同月任中央红军第2野战纵队第1梯队政委。同年12月任中央军委纵队第2梯队政委兼司令员。1935年3月任红9军团政委。9月随军编入红四方面军,继续参加长征。任红32军政委,10月任红四方面军粮食局局长。1936年1月任四川省苏维埃政府粮食总局局长。9月起任中共甘肃省委常务委员。9月至10月任甘肃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党团书记。1937年1月至8月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二期学习,任第4大队第11队队长。9月至12月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部第1局局长。11月起任八路军留守兵团两延(延川、延长)河防司令部司令员。1938年4月至12月任抗日军政大学第5大队大队长。同年冬至1940年1月任抗大第1分校校长。1940年4月任抗大总校教育长。1942年8月任抗大总校副校长。1943年3月至8月任抗大总校代理副校长。1945年4月至6月作为晋冀鲁豫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解放战争时期,率抗大总校4000余人赴东北,创办东北军政大学四个分校。1946年1月任东北民主联军后方勤务司令部司令员。2月至4月任吉辽(东满)军区通化军区司令员。同年2月至1947年11月任东北军政大学副校长,后任东北军区军工部部长兼军械部部长。1949年8月任东北人民政府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至1953年1月任东北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委员。1949年10月任政务院重工业部副部长,1949年11月任重工业部党组副书记。1950年6月任重工业部代理部长兼航空工业局总局局长。1952年8月至1967年1月任国家地质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至1955年1月),1956年12月至1967年1月任部党组(党委)书记。“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残酷迫害。1975年10月重新工作,任解放军军政大学副校长。1977年12月任军事学院副院长。1982年9月至1985年9月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


    员。是中共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共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特邀代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届、第二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三届、第四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980年9月至1983年6月任第五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因病于1987年12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何光炜(57届小学毕业生,曾任国家旅游局局长)何光典(67届初中毕业生)何光瑞(66届小学毕业生,北京积水潭医院副主任医师)




    原名张见生,别名张祖寿,又名张中天。湖南平江县长寿镇新泉段嘴头屋村人,1928年参加少年先锋队,任宣传部部长,曾两次参加平江扑城暴动。193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7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0年5月至1934年任红5军2纵队特务大队宣传员、红3军团第1师第1团宣传队队长、4连政委、师司令部文书。1934年至1937年任红3军团四师10团司令部通信主任、第3营营长、第12团参谋长,红1军团4师司令部参谋。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8月在太原彭雪枫处从事党的统战工作,任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参谋、科长,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参谋长,1938年9月任新四军游击支队参谋长,1939年11月任新四军第6支队参谋长,兼豫皖苏边区保安司令部司令员,1940年7月任八路军第4纵队参谋长,“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4师参谋长兼淮北军区参谋长,1944年11月任第11旅旅长兼淮北路西军分区司令员,曾兼任抗日军政大学第4分校副校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司令员兼政委,1947年1月任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副司令员,1948年3月任华东野战军第1兵团(西兵团)参谋长,华东野战军司令部副参谋长,1949年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副参谋长、参谋长。建国后,任华东军区兼第三野战军参谋长。1952年至1957年任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1953年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24军代军长兼政委,荣获朝鲜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一级友谊勋章。1954年至1957年在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1957年9月任南京军事学院副院长,1962年9月任军事学院院长。1966年至1970年“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下放武汉钢铁公司劳动。1970年1月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葛洲坝水利工程指挥部政委。1975年8月任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1978年2月任部长,总后勤部党委第二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委员(1977年8月至1982年9月,1979年11月前任中共中央军委列席常委)。1980年1月至1985年3月任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部党委副书记。1985年11月任国防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1990年4月至1992年10月任国防大学校长兼政委、党委书记。1992年10月至1997年9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93年3月至1998年3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十二届、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85年、1987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张小阳(54届小学毕业生,曾任解放军洛阳军事外语学院院长,少将军衔)张连阳(57届小学毕业生,总参谋部军代表局局长,少将军衔)


    郑位三(1901—1975)原名郑植槐。湖北黄安(今红安县)檀树乡马鞍山村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武昌甲种工业学校机械科毕业。1918年入武昌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学习。1922年毕业后返乡。入党后在湖北黄安七里坪地区组织农民运动。1927年4月起任中共湖北省黄安县委委员。大革命失败后,任中共黄安县委代书记、书记。1930年3月起任中共鄂豫皖边特区委员,5月至6月任中共商城县委书记。1930年秋起任鄂豫皖边特区苏维埃政府内务部部长、人民委员会代委员长兼财政经济委员会主席、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候补委员。1932年1月至1934年12月任中共鄂豫皖省委常委。1933年1月至1934年4月任鄂东北游击司令部总司令。1933年11月至1934年11月任中共鄂东北道委书记。1934年2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届中央执委会委员,12月起任红25军政治部主任、中共鄂豫陕省委委员。1935年5月至6月任中共豫陕特委书记,6月至9月任中共鄂陕特委书记、鄂

    陕游击总司令部政治委员。参加了红25军长征。1935年9月至1937年任中共鄂豫陕特委书记。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鄂豫皖特委书记。1938年3月至1939年1月任中共鄂东特委书记,其间:1938年6月起任中共湖北省委委员。1938年11月起任中共中央中原局委员。1939年1月至11月任中共鄂豫皖区委书记,11月起任鄂豫(豫鄂)边区党委委员。1939年后任中共淮南区委书记。1940年7月至1941年1月任新四军第4支队代政委。1941年1月起任新四军第2师政委兼皖东军政委员会书记。1944年6月至10月任鄂豫边区临时参议会议长,1944年10月至1945年8月任鄂豫皖湘赣边区临时参议会议长。1944年1月至10月任新四军第5师政委。曾任鄂豫(豫鄂)边区党委书记。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局代书记,中共中央中原局代书记兼中原军区政委。1947年5月起任中原局第一副书记。1948年起因病长期休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4年12月、1959年4月、1965年1月相继当选为政协第二届、三届、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共第七届、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因病于1975年7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4岁。(郑位三同志夫人)蒲云四川广元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四方面军宣传员,医院看护,班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建国后,任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郑非迟(56届小学毕业生,曾任武汉市驻京办事处副主任)郑吕梁(62届初中毕业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部工程师)郑复康(63届小学毕业生,国家邮政局邮票印制局编辑部主任)郑果迟(68届初中毕业生,北京拉丝模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范忠祥(1917一1993)湖北天门县小板区聂范家台村人,1927年参加革命,1929年参加反帝大同盟,任乡苏维埃土地委员兼赤卫队队长,1932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7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历任湘鄂西红3军8师24团战士、班长、红3军9师27团排长、红3军干部大队学员,27团政治处干事、9师政治部宣传队队长、1935年1月任湖南慈利县独立营政委、红2军第6师18团党总支书记、1935年6月任第18团政委,红2军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1936年4月任红4师11团政委、红二方面军政治部巡视团团长,红2军团6师直属队党总支书记。参加了红二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任八路军120师独立第1支队政治处主任,1939年6月任独立第1支队政委,1939年12月任第120师特务团政委,1941年4月入中央党校学习,1944年10月任晋绥军区第1军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45年任第5军分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任晋绥军区第8军分区第一副司令员,1948年8月任晋中军区第8军分区副司令员,1949年1月任晋中军区交城军分区司令员、1949年5月任华北独立第5旅旅长,1949年6月任第一野战军第7军21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任解放军炮兵第四基地司令员(正军职),1952年7月至1954年7月入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系学习,1955年5月至1968年7月任北京军区炮兵司令员,1975年10月至1981年7月任北京军区炮兵政委,1982年按正兵团职离休。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曾当选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因病于1993年3月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范峰峰(56届小学毕业生,北京军区总医院副主任医师)范小峰(57届小学毕业生,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研究室主任)范西峰(64届小学毕业生,曾任解放军画报社社长,大校军衔)范武峰(67届初中毕业生,曾任解放军261医院器械科主任)




    原名周余彬。安徽巢县柘皋村人,1938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11月参加新四军。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安徽省巢县政训班学员,黄山区工作团团员,中共巢县区委书记,工作团副团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游击纵队10大队连指导员,新四军6旅17团1营1连指导员、新四军第2师卫生部休养所指导员,安徽省凤阳县总队特务连指导员(曾在中共淮南区委党校学习),安徽省凤阳县怀2区教导员,中共凤阳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任淮南津浦路西第4军分区坚持部队副司令员、中共中心县委书记,江淮军区第4军分区总队长、第4军分区司令部副参谋长。1949年任皖北公路管理总局局长。1950年任华东警备14旅参谋长。1951年任陆军第24军71师参谋长。1952年在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学习。1955年任陆军第1师副师长。1956年任第65军193师师长,1959年任陆军第65军司令部副参谋长。1961年任陆军第65军参谋长,1969年任陆军第65军副军长,1973年11月任北京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1980年12月任北京军区参谋长,军区党委常委(19


    81年4月起)(1981年5月-9月兼任军区纪委副书记)。1985年6月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1987年11月至1990年4月任北京军区司令员,军区党委副书记(1987年12月起)。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上校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0年6月晋升大校军衔,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1990年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周芳(68届初中毕业生,曾任总装备部北京军代表局副师级军官,大校军衔)周小舟(66年小学四年级,第14集团军军长,少将军衔)


    段君毅(1910—2004)原名段士达,曾用名董君毅、段士卿、段尚卿。山东省濮县(今河南省范县)白衣阁村人,193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至1935年在北平中国大学学习,其间参加了一二九运动和北平学联组织的南下扩大宣传团。1936年至1938年,任北平中国大学党支部书记,中共北平市西城区委书记,上海全国学联执行主席,在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38年任中共山东泰西特委书记,1939年12月任八路军115师独立旅兼鲁西军区副政委,鲁西行署副主任、主任,冀鲁豫行署副主任,1942年12月任冀鲁豫军区第2军分区政委,1944年10月任中共冀鲁豫区第八地委书记兼第8军分区政委,1945年8月任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政委,1945年11月任第6纵队政委,水东工委书记兼指挥部政委。1946年任冀鲁豫行署主任,1947年10月任鄂豫区党委书记兼鄂豫军区政委。1949年2月任第二野战军后勤部司令员兼政委,南京接管会财委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重庆财经接管会主任。1950年2月至3月任西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委。1950年6月起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兼工业部部长。1952年8月至1960年8月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1960年9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任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党委书记。1966年至1970年“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70年8月至1976年12月任四川省革委会副主任,其间:1970年8月至1971年8月任省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成员;1971年8月至1976年12月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1976年12月至1978年10月任铁道部部长、党组书记。1978年10月至1981年1月任中共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其间:曾兼任河南省军区第一政委),1978年10月至1979年9月任河南省革委会主任。1981年1月至1984年5月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兼北京卫戍区第一政委(1981年4月起)。1982年9月至1992年10月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中共第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共十二大、十三大相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委。因病于2004年3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段存平(68届初中毕业生,北京首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原名饶石泉,号漱石,曾用名梁朴,赵建生。江西临川县(现抚州市临川区)钟岭乡饶家村人,1923年参加革命工作。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在赣东北和浙西一带从事青年工作。1928年3月至7月任中共赣东北特委书记。1928年8月后任共青团浙江省委书记。1929年后任共青团满洲省委书记,曾任中共满洲省委代书记。1930年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关押。1931年出狱。1932年到上海,任全国总工会宣传部部长,上海工人联合会主任、党团书记。1933年春起任全国总工会华北办事处主任。1935年赴苏联,任中华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1936年起相继被派往美国、法国,分别参与领导、主编中文《先锋报》、《救国时报》的工作。1939年11月回国。1940年6月至1941年5月任中共中央东南局副书记。1941年3月至5月任中共中央中原局副书记。1941年4月至1945年8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华中分会委员。1941年5月起任中共中央华中局副书记兼华中局宣传部部长。同年起兼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1942年起任中共中央华中局代书记、新四军代政委。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新四军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政委、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1947年1月起任华东军区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华东军区政委,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华东行政委员会主席。1953年4月至1954年4月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1953年与高岗进行分裂党、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阴谋活动。1955年3月中共全国代表会议通过决议,开除其党籍,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此后长期被关押。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55年3月中共全国代表会议撤销)。因病于1975年3月2日在北京去世,享年72岁。饶兰沁(52届小学毕业生)


    赵品三(1908—1973)又名赵振鑫。山西榆次县(今晋中市榆次区)修文镇西郝村人,1922年考入太谷县铭贤学校,1925年在五卅运动中加入中国共产党,组成晋中第一个中共党小组,发展党员达到70多名。1927年6月党组织遭到破坏,遂南下武汉继续投身革命。1928年打入国民党新1师从事兵运工作,发展党员70多人,并在15个连队建立了中共党支部。同年12月14日,以中共湖北省委特派员身份参与组织了“大冶兵暴”,随后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5军5纵队16大队政委,特务大队政委,红8军政治部宣传科长,红3军团总指挥部秘书,军团直属队总支书记,红军学校特科大队政委,俱乐部主任,(亲手设计了红军八角帽和军服)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中央苏区,曾任中央苏维埃工农民主政府教育部艺术局长,在白军残酷围剿中,部队被打散,碾转回到家乡,后在西安共同发起组织了“西北救亡反帝文化大同盟”。西安事变后,参加了“西北各界救国联合会”,做宣传工作。并与党组织取得联系恢复了组织关系。1937年2月返回延安,分配在中共中央青年部工作。抗战时期,任八路军太原办事处上校秘书,1938年春任八路军后方政治部任宣教科长,兼任新成立的西北电影社长。1938年12月任中共中央北方局秘书长,不久改任统战联络部秘书,和朱瑞一起负责党在敌伪军中的秘密组织工作。1941年11月任中央军委秘书厅副秘书长兼队列处处长,1943年3月陕甘宁边区政府物资局驻县支局任局长兼禁烟督察处长。1


    944年2月入中央党校二部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铁路管理总局秘书长兼经济部长,东北军区工兵学校政委。建国后,任政务院公安部政治保卫局副局长,北京航空工业学校校长兼南苑211厂厂长,1955年9月任中华手工业合作总社干部局局长,1962年6月任中国革命博物馆副馆长。当选为第三届和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委员。因病于1973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5岁。(赵品三夫人)萧影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赵晋平(66届初中毕业生,美国定居)


    郝人初(1899一1989)山西汾阳县人,北平国立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1936年参加民族解放先锋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赴延安。抗日战争时期,先后执教于抗日军政大学、延安大学、延安女子学院。后任晋察冀边区联合中学校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张家口市立中学校长,华北育才中学第二副校长,北平市军管会教育部副部长兼文化管理委员会委员。建国后,兼任北平(北京)师范大学军管首席代表和校务委员,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学校(包括师大附中、师大女附中、师大附小)委员会主任和师大附中校长,华北人民政府高等教育委员会秘书室主任,政务院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国务院教育部办公厅主任,是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常务委员。因病于1989年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郝东安(53届小学毕业生,建筑设计院原院长,宋庆龄基金会理事)郝东秦(52届小学毕业生,核工业总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



    郭巩(1918一2009)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庄寨镇郭小湖村人,1937年12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2月在鲁西北范筑先第10支队教导队学习;1938年5月任鲁西北范筑先第10支队连副指导员、指导员;1942年5月先后任八路军第129师新编第8旅教导队教导员、冀南军区勇智支队营教导员;1945年7月先后任冀南勇智支队政治部主任、冀南军区第7军分区政治部生产民运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2纵队补充团政治处主任、华北军区第14纵队40旅121团政治处主任;期间在华北中央党校学习。建国后,1950年10月—1950年12月,任志愿军后勤部第2分部1大部副政委;1950年12月—1952年5月,任志愿军后勤部第2分部7大站政委;1952年5月—1960年11月,任南京军区空军后勤部汽车第8团政委。1955年9月被授予空军中校军衔,荣获


    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60年晋升空军上校军衔。1965年3月回原籍;1979年10月退休,1992年10月改办离休。1994年12月,经山东省委组织部批准,享受地专级政治生活待遇。因病于2009年4月4日在山东菏泽逝世,享年92岁。郭景才(54届小学毕业生,北京市127中退休教师)


    徐信(1921一2006)原名徐连晨。河北灵寿县慈峪镇村人,1937年9月参加八路军。193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军政学校学员,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10团连指导员,第1军分区警卫连指导员、连长,第1`军分区特务连连长,1944年9月任冀中军区第6军分区44地区队队长。1945年8月任任冀中军区第32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一野战军冀中(杨成武)纵队13旅32团团长,晋察冀军区第3纵队8旅23团团长,华北军区第3纵队8旅23团团长,1949年2月任华北军区第19兵团63军187师副师长,兼63军教导团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一野战军第20兵团63军187师副师长兼参谋长、第187师师长,1951年2月入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3军187师师长,荣获朝鲜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各一枚)。回国后,继续任陆军第63军187师师长。1954年至1957年在苏联高等军事学院学习。1957年至1962年任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合同战术教授会第一副主任、战略教研室教员、训练部副部长。1962年至1969年任陆军63军副军长兼军参谋长。1969年至1970年任陆军第63军军长。1970年12月任北京军区参谋长。1967年11月至1977年7月任内蒙古自治区革委会副主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书记。1980年11月任解放军总参谋部总参谋长助理。1982年12月至1992年10月任解放军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委员。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共十三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曾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4月晋升为少将军衔。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199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因病于2005年11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徐黎明(67届初中毕业生,曾任北京军区总医院副院长,文职3级)徐京明(66届小学毕业生,驻日本大使馆武官,少将军衔)


    高克林(1909一2001)原名高文敏,又名高子谦、王子和。陕西华县赤水镇程高村人。1924年在西安成德中学读书时,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任团支部书记。1925年冬转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参加国民军,在第三军第三混成旅军事政治学校工作,后任国民联军第五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西安中山军事政治学校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兼中共总支书记。1927年秋在陕军新编第三旅(即许权中旅)任中共总支书记、党委书记。1928年5月,参与组织渭华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委委员、总司令部参谋主任。后到榆林、清涧等地从事革命活动。1929年秋任中共北平市委


    军委书记。1930年秋任中共顺直省委军委秘书、天津市委军委书记。1932年春到河北邢台任中共直南特委军委书记,后任中共大名中心县委书记等1职。1936年秋到陕甘宁边区,在驻东华池县的东北军中任工委书记。1937年春任陕甘宁边区党委组织科科长、秘书长。1938年秋任中共洛川工委书记、特委书记。1941年冬任延安民族学院副院长。1942年10月起任中共塞北工委书记兼塞北军分区政委。1945年2月任绥蒙区党委书记,7月调任雁门区党委书记兼雁门军区政委。抗日战争胜利后,任绥蒙区党委书记兼绥蒙军区政委。1949年5月任中共绥远省委书记兼绥远军区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绥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绥远军区副政委。1951年春任人民解放军第23兵团政委,同年9月与司令员董其武率23兵团参加抗美援朝,荣获朝鲜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11月回国。1952年10月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山西省军区政委。1953年8月任最高人民检察署副检察长。1954年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1960年11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处书记。1955年3月被选为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1956年9月被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1978年3月被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79年2月被选为全回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1982年9月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因病于2001年6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高小玲(64届初中毕业生,加拿大定居)高效敏(67届初中毕业生,加拿大定居)高效宁(66届小学毕业生)


    翁祥初(1908一1997)福建上杭县旧县乡迳美村人,1929年参加农民协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2军第2纵队6支队宣传队分队长,红12军第36师108团连政委,红5军团第14军40师连指导员,第39师卫生队指导员,1933年进入红军学校学习。后任红8军23师中级教导队指导员,红8军23师67团政治处主任,1934年10月任粤赣军区第22师68团政委,红8军团22师69团总支书记、军团野战医院政委,1935年任红1军团第1师3团党总支书记,红1军团政治部巡视团巡视员,第2师政治部巡视团主任、红1军团炮兵连指导员。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1军团野战医院总支书记。1937年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警卫营教导员,陕甘宁边区医院副院长,1942年进入延安军政学院学习。1944年8月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旅供给部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1945年9月晋察冀野战军冀中纵队第1旅政治部主任,1946年6月任晋察冀野战军第3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1948年3月任晋察冀军区、华北军区补训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建国后,1949年任华北军区后勤部军需部政委,华北军区后勤部军事法庭副审判长,华北军区后勤部油料部政委,华北军区后勤

谈谈九届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

说明:1. 这不是全面严肃的评价279名九届中央委员会的人,只说一方面或一件事,那就存在片面性。 2. 带有倾向性,因是个人观点,有不正确的地方。 3. 有个别过头话。

1. 毛泽东 上世纪50年代末,田家英评价毛泽东:能治天下,不能治左右;百年后有人要议论的;听不进批评,特别是反对意见。田佩服毛泽东打天下治天下的杰出才能,他带领中华民族站了起来,是伟大的领袖。但在那个年代敢说毛泽东的不是,而且说的有些道理,田这个人确实相当可以了。

2. 林彪 不说其它战功,仅领导四野从黑土地打到椰树林,共产党坐天下就不能忘了他。他的军事指挥艺术和整人技术,都有独到之处。他的性格和他的题词差不多:“天马行空,独来独往”。如果不是反面人物,估计现在会宣传他简朴的生活与饮食习惯。他逃往苏联,就是叛国。

3. 丁盛 他任南京军区司令员后,对许世友的批判是一个愚蠢的错误。许是毛泽东的红人,丁应该知道整不动。许还是对抗四人帮的代表人物,是周邓叶阵营中的一员。丁抓住许世友的一些问题,想利用四人帮来整,在邓时代他就解释不明白和四人帮的关系了。再加上徐景贤关于上海暴乱的供词,丁又承认和这些人是说过一些话,所有的战功都没有保住党籍,可惜。

4. 于桑 文革前期唯一保留下来的公安部老副部长,在李震死亡的案子中,因为和刘复之共同认定李是自杀而被隔离审查。多亏周恩来讲话才被解脱出来。

5. 马福全 1969年4月28日召开九届一中全会,毛泽东拿着一份九届中央委员会的名单。这份名单除了毛泽东、林彪之外,是按姓氏笔划顺序排列的,所以马排在了前面。毛泽东简单问了名单前面几个人的情况,对马福全说,你是石家庄的?马回答是的。经毛泽东点名问话,许多人记住了这个马委员。但造反出身的马某只当了一届委员,1983年连党籍也没有了,好歹算保住了公职。

6. 王震 如果从朱德算起,他是将帅中的第三位国家副主席。王震是个腿脚勤快的将军,元老们倒霉时,他敢跑去看望。抓捕四人帮前,他穿针引线。在大是大非面前,胡子将军既有头脑,又有胆量,还有策略。

7. 王白旦 这位齐齐哈尔钢厂的工人劳模,是九大上唯一和毛泽东一样,得了满票1510票的中央委员。很多人都没有投自己提票。王对所有的候选人,包括他自己都投了赞成票。

8. 王进喜 看看美国记者对他的评价。1971年12月29日,合众国际社记者克雷尔写到:“中国已冲破了国外的石油封锁。石油是任何一个企望成为巨大强国的国家不可缺少的燃料。中国今天采取的积极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了王进喜的成就。” 王进喜有句名言:宁可少活20年,也要拿下大油田。按照中国当时的平均寿命,他确实少活了20年。

9. 王宏坤 1966年6月17日,海军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原定传达贯彻中央工作小组会议精神,学习讨论文化大革命的问题。但第二天,会议改变了议题。王宏坤、张秀川等人对萧劲光、苏振华进行批判。有些人提出:“萧、苏不能领导会议,要王宏坤领导。” 7月4日,政治局召开常委会议,刘少奇主持,专门研究海军党委扩大会议的问题。批评了王宏坤和张秀川,两人作了检查。

10. 王秀珍 18岁入党,50年代辽宁省人大代表和劳模,1956年到了上海。1966年7月20日,工作组任命她为上海国棉30厂的文革主任。时间不长,她带头给工作组贴出大字报,王是从30厂造反起家的。最后发展成为“四人帮”在上海的死党。1994年2月她刑满释放回到家中。

11. 王秉璋 1971年12月21日,中央在发出的中发[1971]77号文件中指出:“吴法宪接连找王秉璋、王维国、陈励耘等人谈话,指名道姓的恶毒攻击中央某些负责同志,鼓励他们在小组会上向党发动进攻”。中央文件中正式点名王秉璋“向党发动进攻”,王的下场可想而知。可话又说回来了,王是有错误,但这位1931年参加革命,经过长征,打过日本鬼子的老将军,不可能也没必要“向党发动进攻”。

12. 王国藩 1941年7月参加共产党。当年办起有三条驴腿的“穷棒子”社,是合作化时期的著名人物,曾十次见过毛泽东。70年代任过唐山地委书记。1978年11月免去一切职务后,安排到遵化县水利局任顾问。

13. 王洪文 选这个胸无点墨,不学却有武斗技术的造反司令作为接班人,应该是毛泽东的一个大失误。

14. 王树声 他和王宏坤是堂兄弟,他是兄。两人不仅同为九届中央委员,在1955年时一个授大将,一个授上将。虽然都曾经是红四方面军的,但文革中两人表现不一样。他基本没有参与派系斗争,王宏坤可是陷进文革泥潭之中了。

15. 王首道 老资格,1926年5月参加了毛泽东举办的第六期广州农民讲习所的学习,当时中共的创始人和多名早期领导人在此讲课。毛泽东、周恩来、萧楚女、彭湃、恽代英分别讲授有关课程。经过四个月的学习,王首道等三百多名学员结束了短期培训,返回各地,成为革命火种。

16. 王效禹 1967年2月3日,“山东省无产阶级革命造反派大联合革命委员会”在省体育场召开大会,数万人参加。王效禹在大会上讲话,宣布夺了山东省的大权。5月9日,根据中央决定,山东省革委会发文公布:王效禹任革委会主任。他在这个职位上干了两年多就下了台。1971年4月14日,中央通知:批准王效禹下放辽宁盘锦农场。四人帮倒台回到山东,1979年2月被开除党籍。

17. 王淮湘 1976年12月1日,他不顾阮泊生等人的反对,在华国锋的影响、支持下,以吉林省委第一书记的名义,把长春第一光学仪器厂中,坚决反对江青等人,反对文革,为刘少奇、邓小平鸣冤,积极参加悼念周恩来活动的工人史云峰,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这是在粉碎四人帮50多天后,他一手“制造”出来的一名烈士。1985年2月,王淮湘被开除党籍。

18. 王超柱 铁道部大桥工程局的职工,50年代的英模代表,在建设南京长江大桥时是工程局四处的工人工程师。曾任湖北省总工会主任、党组书记,九届、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80年代初任大桥工程局党委副书记,是一名老实的工人委员。

19. 王辉球 50、60年代任空军政治部主任时,指示空政文工团深入革命根据地采风,搜集革命历史歌曲素材。他亲自给创作人员回忆井岗山、长征路,在此基础上,空政的文艺工作者整理创作了一大批革命历史歌曲,其中有《十送红军》。中央有关部门知道后,向全国推荐,这些歌曲从空军唱到了全国。后来空政又创作了歌剧《江姐》等剧目,受到四大伟人的高度评价。空军的文化工作走在了全军的前面。

20. 王新亭 八路军129师的第一任组织部长,后任386旅政委。129师纪念馆现在河北涉县赤岸村。村旁有一小山,山名“庙坡岭”,当地人为纪念刘伯承师长盖了一座亭子,山上还建有一处陵园。刘伯承、徐向前、李达、黄镇、王新亭、袁子钦、何正文、赵子岳等原129师成员的部分灵骨安放于此。1990年10月原129师政委邓小平题写了“将军岭”和“刘伯承纪念亭”,“庙坡岭”从此改名。

21. 邓子恢 老资格,1926年的党员。50年代任中央农村工作部长时,对农村的合作化运动,经济工作,生产责任制等提出了许多正确意见,受到毛泽东等人的严厉批评。1965年1月到政协任了副主席这个闲职。文革中惨遭迫害。

22. 邓颖超 女职业革命家。她和周恩来身后没有留下任何物质的东西,子女、财产,就连灵骨也撒到大地江海之中了。但他们俩人又留下太多的财富,他们是普通人做人的楷模,家庭的楷模,执法者的楷模,决策者的楷模。

23. 韦国清 他有中共历史上的一个第一,是第一次向国外派出的军事顾问团团长--中国驻越南军事顾问团长。越南的许多战役他们都参与了指挥。最终以奠边府大捷,使越南取得了抗法战争的决定性胜利,从而一步步发展到今天一个统一的越南。

24. 天宝 原名桑吉悦喜,藏族。1936年随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为他起名天宝。1949年8月他是第一届政协会上,三名发言的少数民族代表之一。文革初期因“分裂主义分子”的罪名被造反派关进监狱。在周恩来干预下才被放了出来。他从八大到十六大共连续参加了九次党代会,这也许是个记录。

25. 孔石泉 1937年4月25日,周恩来、张云逸、中共驻西安办事处秘书孔石泉等20多人乘卡车前往西安,行至离延安50里的劳山处,遭200百多匪徒的袭击。警卫参谋陈有才率警卫人员拼死抵抗,多人牺牲。周恩来临危不惧,指挥张、孔和一名记者迅速插向右侧开阔地,冲出包围圈。事后,童小鹏给周、张、孔三人照了张合影,以此纪念这次遇险事件,他们三人也以“难友”相称。

26. 叶群 有撑腰的,这个女人就不寻常了。刘少奇被打倒,她虽不是主要作用,但应当是头功,1966年8月11、12两日,她找雷英夫写的材料。罗瑞卿下台,是她于1965年11月30日面见毛泽东汇报的。整贺龙又是她授意宋治国进行揭发。九届二中全会,老公在台上极力让毛泽东当国家主席,这娘们在台下却一语道破天机:如果不设国家主席,林彪怎么办。

1977年5月14日80寿辰之时,很少邀人过生日的老人家中,来了不少重量级的将帅。邓小平、聂荣臻、徐向前、粟裕、王震、杨成武、余秋里等,我极为看重这次历史性的非正式聚会。红军时一、二、四方面军的代表;抗战时129、120、115、晋察冀、新四军这五大主力的头面人物;解放战争时期几大野战军及中央直属部队的领军大将汇聚一堂。叶帅在这个时候对邓小平说:你是我们老帅中领班的。这些当时能够左右中国政局的军队元老们,推出了执掌帅印的人了。这不是正规场合,各方对立面的人物出于政治或礼节的需要,正襟危坐,说些冠冕堂皇的空话。正是看似平常的生日宴会上的对话,对华汪体制将会带来深远影响。

28. 龙书金 1972年2月18日开始,新疆自治区和军区两个党委,连续召开了三次联席会议。5月14日向中央呈送了报告,7月16日中央发出中发[1972]26号文件,批转了这份报告。报告中认为:“龙书金同志是上了贼船,陷的很深,坚持资产阶级立场,对抗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因此撤销了他新疆党委第一书记、革委会主任,新疆军区司令员的职务。

29. 邝任农 1971年9月22日凌晨,驻蒙大使馆的孙一先,在人民大会堂向周恩来汇报256号三叉戟飞机,在温都尔汗擦草皮着陆的情况。邝插话:软地面不能放起落架,放了----飞机会翻筋头的。邝和当时在场的吴法宪截然不同,吴很紧张。邝虽然是空军副司令员,但主管民航,256号是空军的专机,不归民航管。另外他和林彪的关系一般,在会上显的比较轻松,还敢插话。

30. 田华贵 60年代中期广东著名的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任广东博罗县黄山洞村党支部书记。1968年9月任广东革委会副主任,1980年9月任广东惠州鸡笼山林场场长。

31. 申茂功 1958年18岁时入党。文革中郑州国棉六厂的造反头头,全国著名武斗造反组织河南二七公社的干将,曾任河南省委常委、总工会主任。第一次被抓是1967年3月河南省军区政委何运洪讲话后;第二次被抓那就是打倒四人帮以后的事了。

32. 皮定钧 毛泽东曾经提名他任总参谋长,因林彪提名黄永胜作罢。这位以治军严厉和骂人而闻名全军的战将,在战场上有许多指挥杰作,著名的“中原突围”是其中之一。

33. 刘丰 他本不是林彪圈内的人,从抗战的129师一直到14军,算二野的。因“武汉720事件”于1967年7月27日升任武汉军区政委,靠上了林彪。受“913事件”牵连被隔离审查,自认为冤枉二次自杀未遂。

34. 刘伟 不算周恩来、聂荣臻,领导“两弹一星”研制工作的人员中,有七人进入九届中央委员会,刘伟是其中之一。1950年这位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从26军调到地方工作,经公安、地质、建委等部委,到二机部任副部长。文革初期被当作走资派批斗一番。战争年代他一直在军队工作,核试验又是大事,所以恢复了他在二机部的职务。

35. 刘子厚 1971年3月19日,他在河北省“批陈整风”会上作检讨,毛泽东3月30日在他的检讨上作出批示:“到三月十九日才讲出几句真话,真是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 “上贼船”一语即源于此。再过若干年,这句话也许会成为成语的。

36. 刘兴元 九届中央委员会中,文革时期在不同省市任过一把手的仅两人,刘分别在广东和四川任省委第一书记。1971年8月28日,毛泽东在长沙和刘等人谈话,刘没有向林彪的人通风报信。“913”后作了深刻检讨,1972年3月调任四川。在那里他主持会议把梁兴初等人批判了一顿,仅点名的将军就有五人。因文革中的问题,1984年8月他被撤职并降低待遇办理了离休手续。

37. 刘伯承 这是个传闻,但上了正规正统的出版物。1976年10月26日,刘帅向前来探望他的华国锋提出要求:我同邓小平同志一起工作了50多年,我最了解他,以后我死了希望小平同志主持我的追悼会。如果不行,我决不进八宝山。不知这是否属于有点真实情节的演义故事。

38. 刘均益 广州钢材轧延厂的“混混”级中央委员,1968年9月任广东革委会常委,1973年4月任广东省委常委。1977年6月因文革中打砸抢,抢夺武器弹药,道德败坏被停职审查。

39. 刘贤权 1970年2月8日,周恩来宣布:铁道兵司令员刘贤权兼任北京地铁领导小组组长。当时北京正在突击地铁二期和“519”工程,为保证进度,刘提议经铁道兵党委研究,并报上级决定调四个营的铁道兵部队进京参加施工。1974年批林批孔时,有人把调兵一事和林彪政变挂上了钩,他多次被批斗。还是周恩来表态:刘贤权调四个营进京是施工,没有问题。刘才过了关。

他在文革中所支持的造反派,在武斗时发明的口号,给全国带来极大的灾难。1966年8月15日,刘在北京接见郑州大学到北京告状的造反学生党言川,以河南省委第一书记的名义支持党某人。8月21日,党言川在郑州大学成立了“郑大联委”,该组织就是全国著名武斗造反组织“河南二七公社”的前身。1967年2月7日“二七公社”正式成立后,发明提出“文攻武卫”的口号。1967年7月22日,江青抓住了这个口号,大力宣传,在全国引发更大规模,更加惨烈的武斗。

31. 申茂功 1958年18岁时入党。文革中郑州国棉六厂的造反头头,全国著名武斗造反组织河南二七公社的干将,曾任河南省委常委、总工会主任。第一次被抓是1967年3月河南省军区政委何运洪讲话后;第二次被抓那就是打倒四人帮以后的事了。

32. 皮定钧 毛泽东曾经提名他任总参谋长,因林彪提名黄永胜作罢。这位以治军严厉和骂人而闻名全军的战将,在战场上有许多指挥杰作,著名的“中原突围”是其中之一。

33. 刘丰 他本不是林彪圈内的人,从抗战的129师一直到14军,算二野的。因“武汉720事件”于1967年7月27日升任武汉军区政委,靠上了林彪。受“913事件”牵连被隔离审查,自认为冤枉二次自杀未遂。

34. 刘伟 不算周恩来、聂荣臻,领导“两弹一星”研制工作的人员中,有七人进入九届中央委员会,刘伟是其中之一。1950年这位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从26军调到地方工作,经公安、地质、建委等部委,到二机部任副部长。文革初期被当作走资派批斗一番。战争年代他一直在军队工作,核试验又是大事,所以恢复了他在二机部的职务。

35. 刘子厚 1971年3月19日,他在河北省“批陈整风”会上作检讨,毛泽东3月30日在他的检讨上作出批示:“到三月十九日才讲出几句真话,真是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 “上贼船”一语即源于此。再过若干年,这句话也许会成为成语的。

36. 刘兴元 九届中央委员会中,文革时期在不同省市任过一把手的仅两人,刘分别在广东和四川任省委第一书记。1971年8月28日,毛泽东在长沙和刘等人谈话,刘没有向林彪的人通风报信。“913”后作了深刻检讨,1972年3月调任四川。在那里他主持会议把梁兴初等人批判了一顿,仅点名的将军就有五人。因文革中的问题,1984年8月他被撤职并降低待遇办理了离休手续。

37. 刘伯承 这是个传闻,但上了正规正统的出版物。1976年10月26日,刘帅向前来探望他的华国锋提出要求:我同邓小平同志一起工作了50多年,我最了解他,以后我死了希望小平同志主持我的追悼会。如果不行,我决不进八宝山。不知这是否属于有点真实情节的演义故事。

38. 刘均益 广州钢材轧延厂的“混混”级中央委员,1968年9月任广东革委会常委,1973年4月任广东省委常委。1977年6月因文革中打砸抢,抢夺武器弹药,道德败坏被停职审查。

39. 刘贤权 1970年2月8日,周恩来宣布:铁道兵司令员刘贤权兼任北京地铁领导小组组长。当时北京正在突击地铁二期和“519”工程,为保证进度,刘提议经铁道兵党委研究,并报上级决定调四个营的铁道兵部队进京参加施工。1974年批林批孔时,有人把调兵一事和林彪政变挂上了钩,他多次被批斗。还是周恩来表态:刘贤权调四个营进京是施工,没有问题。刘才过了关。

他在文革中所支持的造反派,在武斗时发明的口号,给全国带来极大的灾难。1966年8月15日,刘在北京接见郑州大学到北京告状的造反学生党言川,以河南省委第一书记的名义支持党某人。8月21日,党言川在郑州大学成立了“郑大联委”,该组织就是全国著名武斗造反组织“河南二七公社”的前身。1967年2月7日“二七公社”正式成立后,发明提出“文攻武卫”的口号。1967年7月22日,江青抓住了这个口号,大力宣传,在全国引发更大规模,更加惨烈的武斗。

41. 刘结挺 曾是18军的团副。1960年7月任宜宾地委第二书记,1965年2月被开除党籍。文革中成为全国著名造反派,1968年5月28日任四川省革委会副主任。在文革中他参与指挥着武斗大军大打出手,仅三打泸州就造成数千人的伤亡。1969年12月中央把他定为野心家,1977年11月,泸州召开10万人的大会批判他。

42. 刘格平 中共老资格的人物,回族,“五四”运动参加者,1924年入团,26年转党。1958年任宁夏自治区第一届政府主席。1960年在反地方民族主义运动中免职,调中央党校学习,1965年12月调到山西任副省长。1967年1月12日,刘格平在关锋等人的支持下,在山西夺权。他任革委会主任后,大搞派性,致使山西武斗不断。1969年底被拿下。1983年安排为全国政协委员,算是照顾老资格吧。

43. 刘盛田 1949年9月22岁时入党,是营口水源村的农会会长。1960年11月任营口县委副书记,著名的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先进人物。1975年9月任辽宁省委书记,跟着毛远新瞎折腾,下场肯定好不了。开除党籍后,安排到辽宁盖州西海农场为一般干部。

44. 刘锡昌 九届中央委员会中唯一提出退党的人。1946年12岁时参加革命,到野战部队医务所里当了看护员。后来调到北京光华木材厂工作,24岁入党。1971年3月15日,37岁时在北京市委四届一次会议上当选市委常委。文革后回到原厂,仍保留党籍。但他在“六四事件”约一周年时提出退党,那就被认为是别有用心了。

45. 江青 有人评价30年代蒋先生的夫人是:大家闺秀,佳人才女,从处理西安事变中看出水平。评价当时还不是什么夫人的蓝萍女士是:盲流加破鞋。这话有些过头了,可也说明有很多人恨她。文革中,她禁演了绝大部分电影、戏剧,对仅有的几个样板戏,不仅从政治上,在艺术上也要求精益求精,她是懂舞台艺术的。

46. 江礼银 1966年8月从杭州调到福州铁路机务段任司机长。1971年4月3日,福建省委二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省委常委,时年38岁。也是个吃喝玩乐的人物。四人帮被抓后,他还在台上。1978年5月2日,已是省委书记的江和龙岩地委副书记李柱下乡,江带的猎枪走火,打死了李柱,江受到处分,调离后降职。1985年1月因文革中的问题被开除党籍。

47. 江拥辉 他长期在沈阳军区工作,从军长到军区副司令员,负责作战。文革中沈阳军区的边防线上,同苏联的磨擦不断,作战任务繁重,江忙于战备,一直干着老本行。他不是个高调的人物,很少发表讲话和回忆录之类的文章,这避免了许多的是是非非。为他日后任福州军区司令员打下了基础。

48. 江夑元 1974年1月,西沙起战云,广州军区设立了三级指挥所。但三地往来电报均署“江”字,叶剑英询问这是怎么回事?总参回答:广州之“江”是军区指挥副司令员江夑元,塔山阻击战中的4纵12师师长;榆林之“江”是海南军区司令员江雪山,塔山之战“塔山英雄团”副团长;西沙之“江”是海南军区副司令员江海,塔山之战“白塔山英雄团”团长。叶帅拍案叫绝:三江奔南海,此役可操胜劵。

49. 朱德 朱老总在文革初期的日子很不好过。1965年12月8日,在上海召开的解决罗瑞卿问题的政治局常委扩大会上,老总不同意说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的顶峰,认为到了顶峰就没有发展了。林彪、陈伯达、康生等人抓住这一点,多次批判朱德。直到九届二中全会,林、陈出了问题,朱老总心情才逐渐舒畅起来。

50. 华国锋 他下决心逮捕“四人帮”和经过做工作后,同意恢复邓小平的职务,就这两条,决定了他在党内可以享受应有的荣誉。有错误,缺能力,没实权,但得有国家领导人的福利待遇。

51. 许世友  武将出身懂些孙子兵法。他知道张春桥也是毛泽东的红人,板不倒,所以在某些场合伪装亲热,使第一政委不好插手南京军区,上将确实棋高一着。那么许大爷对张某人的态度到底如何呢?假设一下:如果许采取任何行动都无人过问、无人管的话,我想这位上将司令肯定能活活掐死那个四眼张政委。

52. 任思忠  1948年3月,他调任东北野战军8纵24师(135师)政治部主任。该师参加了攻锦州,围歼廖兵团,打天津等战役。1949年10月的衡宝之战,他们突入敌军防线的纵深,在敌人数倍精锐主力的重重包围中,他下到403团指挥,与敌激战数小时,掩护了师直的安全转移。在师长丁盛的指挥下,截住从而保证大部队歼灭了桂系四个主力师,小诸葛被打的鼻青脸肿。

53. 年继荣  1958年20岁入党后,当年就任家乡甘肃礼县何家庄党支部书记,是位先进人物。1971年2月17日,在33岁时当选为甘肃省委常委。1975年1月37岁时任省委书记。文革中成为造反派,参与帮派活动。1977年7月14日,甘肃省委向中央建议,对他离职审查。1978年7月19日省委决定开除党籍。

1971年4月7日,中央军委任命张才千、纪登奎为军委办事组成员,毛泽东称之为“掺沙子”。在这之前的1971年1月28日,任命谢富治为北京军区第一政委,纪登奎为第二政委,名曰“挖墙角”。军委办事组是铁板一块,“掺沙子”是正确的。可对“挖墙角”感到别扭。郑维山、李雪峰不是林彪的人,总有点挖了自家墙角的感觉,又塞进个谢富治来。郑、李两人是想做好事,不做坏事的人。而谢为了投机,是个好事坏事都敢大胆做的人。

55. 陈云  这位元老有个大规矩,不重要的小事会客仅限三分钟。一次山西省委书记王谦来访,握手、寒喧,再放皮包坐下,又向送上茶水的卫士客气两句,才算坐稳。陈云这时拿出张纸条,王书记以为有什么指示,便静心等候,却不见首长发话。只见陈云抬腕看表后,把那张纸条递过来,上面写着:“三分钟谈话时间已到”。王书记只好起身、拿包、告辞、走人。

56. 陈郁  中共元老。1922年参加苏兆征领导的香港海员大罢工,1925年加入共产党,1927年广州起义的领导人之一,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共产国际代表。文革初期遭到批判。1968年2月20日,被任命为广东省革委会副主任,1970年12月26日当选为广东省委书记。黄永胜调到中央后,原本打算让他主持广东的工作,因有其它原因而换上了刘兴元。

57. 陈康  1947年8月,陈谢兵团强渡黄河进入豫西,国民党五兵团的三万之众压了上来。为了保证主力部队的机动,陈谢派出陈康的13旅和25旅引开敌军。陈康指挥13旅等首战镇平,大造声势,引诱李铁军上了当,牵着敌军在伏牛山中兜开了圈子。等到敌人醒悟过来,已被拖的精疲力尽,又陷入重围,五兵团部和整三师的两万多人被全歼。

58. 陈毅  将兵者为将,将将者为帅。仅能指挥当兵打胜仗的人为将。善于用人,使众多将领听其指挥,有战略和政治眼光,能够调动千军万马打胜决战的人才为帅。陈老总是帅才。从新四军到三野,老总手下战将如云。

59. 陈士矩  1958年4月,为了建设原子弹、导弹试验基地,组建了特种工程指挥部,陈任司令员兼政委。他带领这支10万人的大军,秘密奔赴戈壁滩,艰苦施工,流血流汗,甚至有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先后建成马兰的20基地,酒泉的21基地。1964年10月16日,蓝天下的那朵蘑菇云中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60. 陈永贵  大寨的艰苦奋斗精神教育了一代人,他是这种精神的代表人物。可是由于其局限性,他把大寨一些“左”的东西作为经验向全国推广,造成很坏的负面影响。不仅如此,他还打击处理了一些否定大寨经验的人。所以,务实的胡耀邦否定了70年代带有极左色彩的大寨经验。

61. 陈先瑞  1935年9月,红25军北上后,他任新组建的红74师师长,第一仗就是青铜关之战。他采取诱敌深入,包围伏击的战法。战斗中面对顽抗的敌人,陈师长举起大刀片子,亲率部队向前冲锋,歼敌一个营。随后又指挥部队利用雪夜,奔袭宁陕县城,全歼保安团500多人,打开了局面。

1966年4月12日,中央书记处会议结束。会议批评了彭真,决定撤销“二月提纲”。成立起草“中共中央通知”等文件的小组,组长陈伯达,组员康生、江青、张春桥等人。4月24日,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上,基本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后来的“516通知”)。同时决定撤销“五人小组”,成立中央文化革命小组,组长陈伯达,顾问康生,副组长江青等人。1966年5月13日,政治局会议上,正式决定成立文革小组,5月28日,中央发出文件。7月6日,新华社播发的电讯中,第一次提到“中央文化革命小组组长陈伯达”,公开了这位“左派”人物的新职务。

63. 陈奇涵  1933年他任江西军区参谋长,在一次批判“邓毛谢古”的会议上,主持会议的省保卫局长点名要陈发言,因为他对此有不同意见,在发言中有意东拉西扯,这位保卫局长以陈立场不稳向上打了报告。当他正在指挥与薛岳的作战中,突然被宣布撤职,押回宁都查办。由于李富春进行干预,才安排为普通的参谋。他是背着“黑锅”长征的。

64. 陈锡联  1968年5月8日任辽宁省革委会主任,1971年1月13日任辽宁省委第一书记。1970年5月14日,张志新被辽宁盘锦地区判处死刑,在辽宁主政的陈批示:当反面教材,不杀为好,改判无期。8月20日,张被改判无期徒刑。1973年12月22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陈调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离开辽宁。没两年,辽宁在毛远新把持下,到底把张志新给执行了死刑。

65. 李强  老资格, 中共早期党员中,一位难得的理工科的知识分子实干家。1925年入党,1929年自制了我党第一部收发报机。1938年任中央军委军事工业局局长,1952年任外贸部副部长,1955年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是名优秀的复合型杰出人才。到了80年代,他也近80岁了,黄金时间已过,不然的话,应该是副总理的合格人选。

66. 李震  1966年9月3日,从沈阳军区调到公安部后,他坚决执行,努力完成谢富治交给的各项正确的和错误的、以及非法的任务。竟然查出了一个荒唐的“中国(马列)共产党”的通天大冤案。这是谢、李、赵等人瞒着毛泽东、周恩来和中共中央,非法审查在位的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委员。通过刑讯逼供,审出一个离奇的案情。最后李自己不觉醒还想不开,于1973年10月21日自杀。

67. 李大章  中共元老。1922年参加革命,1924年转党,1943年他在北方局任宣传部长。在他的任期内,赵树理写了《小二黑结婚》一文,经杨献珍推荐,彭德怀批转给李大章,李同意发行,赵一举成名。随后赵又写出《李有才板话》,李大章大加赞扬,认为“小二黑”描写了婚姻自由,“李有才”宣传了减租减息。这两篇成为赵树理的成名作,以至后来发展成文学界中著名的“山药蛋”派。

68. 李天佑  这位是抗战中,首战平型关的主攻团团长。1966年11月7日,以总参三部张家口工程学院造反组织为主的造反派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冲击三座门事件”,矛头对准李天佑。李副总长虽然被迫做了检讨,可坚决不承认执行了资反路线。在周恩来的保护下,造反派们也没辙。

69. 李水清  开国大典上参加阅兵的陆军是67军199师,他当时任该师师长。李是井岗山下的吉水县人,1928年就见过来到他家乡的红军。1930年参加红军,从井岗山一直走进了北京城。10月1的那天,他和全师的指战员身穿新军装,手持缴获的各种美式武器,接受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领导和人民的检阅。

共产党内也许就这一位是同盟会的创始会员,他参加了辛亥革命。1929年当选英国地质学会国外会员。1967年10月20日,在国家科委地震办公室研究地下水观测的会议上说:应向滦县、迁安地区做一些观测工作,如果这些地区活动的话,那就很难排除大地震的发生。那是个最动乱的武斗时期,有几个人能记住他的话呢?结果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就在专家预测的地方,24万人-----。

人生几多困境。两万人的西路军,走一路杀一路,打的血流成河,拼到了新疆,他成了侥幸活下来的领导,手下仅余数百人。中原突围又是一个险境,闯一关又一关,千辛万苦杀出重围。文革中,他成为协助周恩来管理经济工作的第一副手,面对造反的捣乱的,他左手写检讨,右手下计划。突出政治的人们干完革命还得要吃饭、穿衣。可多少工厂停产,想生产没有电,想发电还没有煤,有了点煤,铁路因为武斗造反又不通。难啊!难怪经济快要崩溃了。

1967年1月18日,海军党委会决定,由他主持党委常委工作。6月9日,中央军委正式任命他为海军第一政委。但海军参谋长张学思对李有些看法,不太买帐,李一直想报复。1967年7月21日,叶群给李作鹏打电话说:张学思是反林彪的,和国民党有勾结。李抓住机会,7月24日上报《关于张学思的严重问题》,吴法宪等人研究后,张先被审查,后于9月11日正式逮捕,打成“东北叛徒集团”的成员。张家的国民党多了,大哥张学良那是国府要员,都是亲属,“勾结”是很正常的事。1970年5月29日,张学思被迫害致死。

73. 李顺达  1938年入党,1943年在解放区就办起互助组,两次当选为太行区一等劳模,是劳动模范中的老资格。文革中与刘格平、陈永贵观点不同,分属两派。刘格平倒台后,1971年4月11日,他当选为山西省委常委。王谦、陈永贵掌权时,数次被整,受到排挤。王谦调离,山西开始批判永贵大叔,李的日子才好过了。

74. 李素文  从沈阳的劳模售货员,到文革中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和财经小组组长。她和陈永贵等众多生产上的先进人物一样,其学历、工作经历等等,没有培养出他们对宏观政治、经济工作的认识分析水平及决策能力,根本不具备管理国家的才能。再加上受左的那套东西的影响。即便不犯错误,也应当下台,在适合他们的岗位上,干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还能是先进生产者。

75. 李雪峰  动乱年代一开始,他于1966年5月23日,接手北京市委第一书记的职务。这个最为敏感的地方,再加上红卫兵的造反,他根本管理不了,虽然疲于奔命,还是很不得力。调到河北省后,本想跟上形势,稍不留意被卷入林陈集团的活动中。不仅他自己想不明白,就连李作鹏也十分不理解地指着李雪峰的名字说:他怎么会跟我们是一起的呢?

文革中一心想跟上毛泽东的步伐,可越跟越糊涂。1967年1月20日,徐、叶等帅“大闹京西宾馆”后,与中央文革的矛盾越来越突尖锐化,他也加入了“老右”们的行列,2月16日一同参加了“大闹怀仁堂”。但在毛泽东的偏袒下,“三老四帅”们败下阵来。2月25日,在怀仁堂召开的第一次“政治生活会”上,扬眉吐气的康生、江青等人把闹事的“老右”们批斗了一番。“老右”们也学会了今后斗争的策略。

77. 李瑞山  1968年4月30日,中央批准成立陕西省革委会,他为主任。在全国29个省一级革委会中,由原地方主要领导担任一把手的只有五个。这五人中,只有李一人从1968年干到90年代离休。文革中,陕西出了著名的“三副”人物,就是副总理吴桂贤,副委员长姚连蔚,副总参谋长胡炜。文革后这三人除了撤职就是降职,李瑞山却不受影响。他是老干部,对造反派没好印象,在工作中也是谨小慎微。

1968年6月26日,芜湖造反组织的五百多人冲击35师师部,引发大规模混乱,参与的人越来越多。至28日,抢走八百多支、十万多发枪弹,上千名指战员被打,死亡1人。为防止矛盾激化,李德生没有马上派出军队,而是只身一人,来到造反司令部。先答应部分条件,稳住头头们的情绪,再分化瓦解,使大部分人脱离武斗组织。然后突然发力,抓住少数领头人物狠整,发动全省声讨,严肃处理,杀鸡给猴看,安徽大局从此趋向稳定。

79. 吴涛  1967年4月13日,军委任命他为内蒙军区政委,此时内蒙还是大军区。5月26日,中央军委发出文件《关于处理内蒙古军区的问题》中决定:内蒙军区降为省军区,归北京军区建制,吴成为省军区政委。1967年11月1日,他任内蒙革委会副主任,一把手先是滕海清,后是尤太忠,吴是副职,又是蒙古族,一直比较平稳的干到1978年底。

1977年1月20日,辽宁省委电告中央,旅大市委门前出现拥护邓小平、邓颖超,批评吴德等人的大标语。华国锋批示:对此反革命大字报,应该追查。有华的撑腰,吴把互不认识,没有联系的李冬民和张兆庆两人生拉硬扯的打成了一个反革命集团。李是为邓小平鸣不平,对批判右倾反案风不满的北京市革委会原常委;张是支持四人帮的首钢原造反组织负责人;李、张两人截然对立。吴德2月25日批示逮捕李冬民,28日向中央报送了有关李的《关于一个反革命集团案件的报告》,3月12日又将李、张的材料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印发。吴德非要置李冬民于死地。吴德在此事上表现的不是“有德”,而是“无德”。

81. 吴大胜  1968年3月20日,中央批准他任江苏省革委会副主任。1970年12月26日,任江苏省委书记。在将军林立的江苏省,他成为第三把手。虽然资格老一些,但毕竟是大校军衔,真有一些老家伙就是不听嚷嚷。文革后期在丁盛领导下工作。1977年2月被免职。

82. 吴法宪  他是众多文革后受处理的将军中,第一个百万富翁,发财的办法是卖字。刚开始的时候是修身养性练写字,写出来就有人要,还真有一大批索字的人,从不要钱发展到收费。有些人从吴老头那里买来放到店中出售,要价达千元以上。他还是有自知之明的,说:不是我的字好,而是我的名“臭”。不管怎么说,都算“名人”字画。

83. 吴桂贤  1951年13岁时进入咸阳市西北国棉一厂工作,20岁入党,25岁评为全国劳模,曾任赵梦桃小组组长。1971年3月5日任陕西省委副书记。中共十一大上,拿下了她政治局候补委员的职务,9月份中央批准她要求回陕西基层工作的申请,到原厂任车间党支部书记。1995年退休后,担任深圳振兴陕西促进会会长。

84. 吴瑞林  1988年授予二级红星。文革中他从南海舰队调到海军任常务副司令员后,海军“左派”从三名增加到四名,排列顺序是“李王吴张”。所幸的是在“913事件”后,他总算讲明白,中央也基本查清楚1971年7月9日,他和李作鹏搞的“七九作战方案”(也称“北兵南调”),就是针对台湾“中兴九号”演习而制定的。1984年9月,他被撤销党内外职务。

85. 吕玉兰  1955年14岁高小毕业,回乡担任“铁球”农业初级合作社社长,是全国最年轻的社长。文革中被批斗了两年。她担任河北省领导后,省里把她当成“救火队长”,数次派其到保定解决当地的问题。可保定一些派性十足的人根本不买她的帐。最后一次竟煽动农民天天进城,到了给轰回石家庄了。

86. 张才千  他任副总参谋长后,即碰上一桩气人的事。1972年3月31日,周恩来批示同意家属探视张爱萍。没想到上将把腿摔断,专案组不准亲属看望。叶剑英和张才千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发了话,总参的“专案组”仍旧找麻烦。张第二次明确批示:今后家属探视可不限制次数,专案组也不要再派人去陪同。专门整人的“专案组”这才有所收敛。

87. 张天云  1948年3月,邱会作任东北野战军八纵政委,张任副军长。八纵改为45军,黄永胜任军长,邱是政委,张还是副军长。文革中张是总后副部长,当年的军长和政委已成为林彪四大金刚的成员,对张有所照顾。“913”后他没有马上下台,检讨作了不少,从此不再重用。

88. 张云逸  1965年7月20日,李宗仁回国。受周恩来指派,这位同盟会会员前往机场,欢迎在20年代曾经一起讨袁护国、连手作战,又因“百色起义”,在战场上互相进攻,打的血肉横飞的老熟人。当李来到张的跟前,大将先开口:德邻公,欢迎你。经提醒,李认出了多年前的朋友,感慨万千地说:胜之啊,胜之。两人拥抱在一起。

89. 张达志  1967年4月22日,兰州铁道学院等造反组织提出:“打倒张冼杨,解放大西北”的口号。其中的张,就是兰州军区司令员张达志,张司令员可真是解放大西北的功臣。在解放兰州的战役中,他指挥4军攻下了沈家岭,切断了敌军唯一的退路。这一仗,主攻31团团长王学礼战死,全团仅剩百人。4军在兰州战役中牺牲三名团级干部,都是倒在了沈家岭上。

90. 张池明  1967年7月17日,军委任命他为总后勤部政委,和邱会作搭班子一起工作。文革中,海军整死的将军最多,共五名。总后整死的中层干部最多,上百名,将军整死三名。总后搞的集团冤案133个,隔离关押1700多人,致死143人。11名常委,6人被立案审查。175名军以上干部,被排斥的达106人。张虽然没有搅到林彪一案中,但总后整死了这么多人,文革后被追究责任就是应当的了。

91. 张体学  1967年1月30日,武汉的造反派批斗了湖北省委代理第一书记、省长张体学。2月16日周恩来安排张离开武汉到达北京,使他暂时得以安定。1968年2月1日,中央批准张任湖北省革委会副主任。但在1969年4月11日,武汉工代会主任胡厚民等人贴出大字报,向张体学发难。5月7日冲击湖北省机关。5月27日,中央发出指示,他才获得解脱。

1967年8月21日,他的住所,成都军区大院五号楼二楼,一颗小口径步枪子弹穿过玻璃窗打入屋内。有关部门定为暗杀,简称“成都821枪击事件”。张国华对此极为恼火,布置清查,限期抓出凶手。刘结挺两口子认为立功的时机到了,认定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开国中将韦杰是凶手,23日,连同军区政委甘渭汉,副司令员李文清一起,在军区大院内残酷批斗。三位老将军已被关押多日,根本没有行动自由,找不出任何的证据。后来经过调查,认定这是一颗武斗中的流弹。

93. 张恒云  著名造反派,原兰州铁路分局的火车司机,1973年8月任甘肃省委常委。1976年1月5日,他借“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机会,组织二百多人,揪斗和扣留了铁道部派驻兰铁的工作组长黎光。此行动得到冼恒汉的支持。2月15日,王洪文又加以肯定。1977年7月14日,甘肃省委向中央报告,建议对他审查。

94. 张春桥  有资料写到,毛泽东曾警告江青:我死后,人家会整死你。谁会整死她呢?邓时代会整她,也应该整她,但不会往死里整。她自己想死,那是另一回事。再假设一次:假如华国锋、叶剑英下手晚的话,这个女人会被在梦中都想当一把手,阴险狡诈的野心家张春桥给整死的。

95. 张富贵  全国著名农业劳动模范,1944年入党。文革前,马季有段相声专门说他,名称好象是《画相》。1969年6月他任山东省革委会副主任,1979年12月任省人大副主任,1985年6月辞职。

96. 张福恒  原在天津第一机床厂工作,1960年入党,是位先进工作者。1971年5月26日,在天津市委三届一次会议上,成为16人的市委常委之一。他在文革中没有严重问题,1981年8月,任天津市环卫局副局长。

97. 张鼎丞  中共元老。1928年6月29日,在闽西举行的“永定暴动”中,任总指挥。他以农会的秘密组织“铁血团”为基础,发展起3、4千人的农民武装,进行暴动,组建了福建第一支红军队伍---红军营。张任营长,邓子恢任党代表,建立了溪南区苏维埃政府。后来,张鼎丞创建和领导的这支红军队伍,成为闽西红军主力,红21军的组成部分。

98. 张翼翔  文革中调动频繁。1968年2月调到七机部任军管会主任。1968年6月28日,任命为铁道兵司令员。但七机部这个烂摊子不能没人管,张脱不了身,铁道兵只好由政委刘贤权主持工作。1969年5月8日,军委任命张为二炮司令员,直到1970年5月,他才离开七机部,回到部队,到二炮上任。

99. 汪东兴  从抗战开始,他就在毛泽东的身边。数十年来,已经把主席当成神了,神有错误的观点他是接受不了的,更谈不上改正错误。不仅不改,还要坚持,当然引起众多惨遭迫害,和了解内情的老干部们的愤怒。

100. 邱创成  1963年由炮兵调任五机部部长,文化大革命初期受到冲击。军管人员走后,仍让他任一把手。在他几次要求回部队的情况下,给挂了总后副部长的职务,但仍兼着五机部的工作。他到总后较晚,没牵涉到两派的斗争中,四人帮倒台后,继续在总后工作。

101. 邱会作  1966年8月10日,林彪有个关于大节小节的讲话,有点绕口,结论是大节重要,小节无所谓。1965年10月,老邱干了件缺德不检点的荒唐事,1967年1月24日,总后机关批斗他,坐了“喷气式”,挂了大黑牌。邱部长向林彪求救,被救出后,他就跟定了副统帅。

102. 邱国光  1968年2月20日,中央批准他任广东省革委会副主任,1968年6月到卫生部任了一年军管会主任。回到广东后,1970年12月20日任广东省委常委。1972年12月22日,广东领导班子进行调整,数名军队人员免去地方职务。虽然事出有因,到了80年代来看,尽早脱离地方,回到部队,是件好事。

103. 杨春甫  1931年参加革命,曾任51军政委和空军党委常委,1954年1月调到地方工作。文革前是辽宁省委书记兼沈阳市委第一书记。1968年5月8日,中央批准他任辽宁革委会副主任。1971年1月13日,任辽宁省委副书记。因文革中的严重错误被撤职。

104. 杨得志  1973年1月7日,中央发出中发[1973]4号文件。该文件认为:“省委、济南军区主要负责同志,在第十次路线斗争中犯有严重错误”。12日,山东省委和济南军区党委召开联系会议,批判杨得志、袁升平,两人作了检讨。在多次检讨后,杨得志过了关,袁升平被撤职审查。

105. 杨富珍  上海国棉一厂的布机档车工,1956年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也是位劳模中央委员。但她和“四人帮”不一样,对造反派们的胡作非为看不惯。所以,1974年3月22日,因“镇压造反派”,上海市领导责令她作检查,从而被王洪文、张春桥排除在“上海帮”之外。是上海在九届中央委员会中,唯一进入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的人。

106. 杜平  1966年12月27日,浙江省军区同浙江大学“红色造反联络站”谈判,省军区经南京军区政委杜平,向中央军委请示如何答复。林彪作出批示,总的要求是“对学生热情、友好、耐心”。毛泽东当晚作出批示:此件应发到全军营以上各级机关去。这是支左文件的前奏。

1967年5月31日,中央发出《关于铁道部实行军事管制的决定(试行草案)》的文件,苏静任铁道部军管会主任。6月1日他来到铁道部,同日中央发出坚决维护铁路交通秩序的命令。由于各地都陷入武斗之中,根本就没人理会这份文件。6月12日,军委、国务院决定对全国铁路实行军管,初期到位的军管人员不多,效果还是不大。7月份,京广、宝成、沪宁、长大、浙赣、湘桂等铁路线,均因武斗一度中断。8月10日,中央又发出《关于派国防军维护铁路交通的命令》,大批军人进驻铁路,形势这才有所好转。

108. 萧劲光  1972年7月17日,海军党委召开四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王洪文、张春桥、江青等人多次到会讲话,批判萧劲光。他们认为萧上了林彪贼船,逼迫他承认错误和作检讨。会议的气氛相当紧张。1973年2月24日,中央以中发[1973]10号文件,转发了海军这次会议的“情况报告”。

那个年代对重要会议的报道,都要列出一长串与会者的名单。上了名单的人证明暂时还没有“问题”。有几次会议,在名单的最后是“还有余秋里”。这是因为“大闹怀仁堂”时,他站到了“三老四帅”的一边。1967年2月18日,毛泽东点名批评了余秋里,从此他不得安宁,经常被“左派”们批斗,不让他出席会议。但毛泽东根本不想打倒余,一次在审阅参加会议人员的名单时,发现没有他,毛泽东说:还有余秋里嘛。这句话就上了报纸。

老资格,1926年的党员,跟随朱德军官教导团,参加了南昌起义。1965年2月任云南省长。1968年8月10日,中央批准他任云南省革委会副主任,是云南的二把手。谭甫仁去世后,1971年6月3日,周兴任云南省委第一书记兼昆明军区政委。1975年10月3日逝世。假如他能活到1977年以后,情况会如何呢?1975年7月28日,发生在云南的“沙甸事件”,在伊斯兰世界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与他有多大责任呢?

111. 周赤萍  “913事件”后,他自感心虚,躲到江西“养病”去了。作为福州军区政委和福建省委第二书记,拒不出席重要会议,军区只好派出两位上将副司令员陈再道、王建安赴赣把他“请”回福州开会。

周氏三兄弟,老大树人,老二作人,老三建人。从老大出生到老三逝世共103年,可称为“百年周氏”。老大的杂文毛泽东非常欣赏,估计可以代表现代杂文的最高水平。老二是汉奸文人,1946年11月16日,国民政府首都高等法院对他的判决是:“共同通谋敌国,图谋反抗本国”。老三1945年12月参与发起组建民主促进会,1948年4月加入共产党,但没公开身份。1968年3月18日,中央批准已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周建人为浙江省革委会副主任。九大成为中央委员,第一次公开了他的党员身份。

113. 周恩来  俗话说人无完人。可有机构认为周恩来是完人。完人的定义:道德上没有缺陷的人。有权威机构认为,毛泽东亲自点燃的文化大革命这场熊熊烈火,把中国烧退了若干年。但是如果没有周恩来在那里忍辱负重、兢兢业业,迂回隐蔽曲折地充当救火队长和队员,这场燎原大火会烧的连毛泽东自己都无法收拾,还会把中国再烧退若干年。当然,周恩来有弱点和缺点,也有错误,但那不属于道德品质方面的。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1948年12月,东北先遣兵团攻打密云,暴露了毛泽东的作战意图,傅作义方才醒悟,急令35军回撤。郑维山率三纵截住行动略迟一步,并且自负的郭景云。郑判断会有敌军前来接应,在无法汇报的情况下,抽出部分兵力去阻截敌援兵,12月9日,三纵在两面夹击下开打。这时军委来电斥责郑擅自分兵的行动,可他在两线的激烈抗击中顾不了那么多了,血战一天,毛泽东才明白战场的危机情况,郑也收到军委的嘉奖令。

115. 宝日勒岱  1958年20岁时入党,50年代内蒙著名的劳动模范。1965年12月2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介绍了她的先进事迹。文革初期被打成“新内人党”。1971年5月18日任内蒙党委常委,1975年2月37岁时任内蒙党委书记。1983年6月任内蒙政协常委,2004年退休。

116. 范文澜  九届中央委员会中和毛泽东生日最接近的人,他比毛泽东大41天。文革中受到陈伯达等人的批判冲击,幸亏毛泽东讲了话,范才解脱,他是个一心作学问的人。因为范氏和著名的俞氏家族联姻,除了在历史学家的领域外,在研究俞氏家族的文章中,也时常提到他。

117. 宗希云  1945年不满17岁,到吉林的煤矿当了采煤工。解放后在共产党领导下,一心挖煤,干劲十足。24岁成为蛟河煤矿采煤队长,25岁时入党。当选为九届中央委员的同时,被任命为吉林市革委会副主任,后任吉林省委常委、总工会主任。他从50年代初即是干部,工作中有一定的政策水平,没有跟着王淮湘穷折腾。有些错误不很严重,最后安排为副厅级干部。

1976年1月,陕西著名造反派张恒云,私自扣押在兰州的铁道部工作组长黎光,王震打了电话,他们根本不理会,拒不放人。2月9日,冼恒汉向中央报送《关于解决兰州铁路局问题的意见》的报告,认为黎光“刮起一股右倾翻案风”,得到王洪文的支持。“四人帮”倒台,1976年11月9日,兰州召开万人批判大会,冼特意安排“四人帮”死党,上半年还受王洪文专门赞扬的张恒云发言,造成很坏影响。1977年6月9日被免职。1985年6月,连降四级,享受正军级待遇。

1978年夏天,华国锋约老上级周惠谈话。在谈到湖南的老人时,周说:胡继宗是“胡指挥”,被插了白旗,牛气不理我。周所谈到的是大跃进时代,谭震林在广州召开全国农业会议,胡代表湖南参加。在报当年粮食产量时,周让胡报250亿斤。会议上,往年比湖南少产几十亿斤粮食的湖北首先报了350亿斤。胡赶紧从会场出来打电话请示,周仍坚持250亿斤的意见。胡上报后,谭老板嫌少,拍桌子骂了娘,说家乡湖南插了白旗。那年代也是不讲实际,可比起文革来,是小巫见大巫了。

120. 姚文远  史学界认为,他在1965年11月10日发表的文章,标志着文化大革命揭开了序幕。他的父亲姚蓬子确实跟这个儿子“沾光”了。原来仅是个名誉行为不佳的作家,后来升级为臭名远扬的叛徒文人了。

121. 南萍  1968年3月18日,在中央批准的浙江革委会中,主任南萍,第一副主任陈励耘,熊应棠也是副主任。浙江省在讨论清理阶级队伍问题的一次会议上,南萍说:省委书记和副省长一级干部,有的是叛徒、特务、假党员,没有一个好的。陈励耘说:温州就有叛徒三千多人,有的已混入中央。熊应棠说:有一点影子就可以揪,揪的越多越好。浙江共批斗了十万人,死亡九千多人。

122. 饶兴礼  50年代全国著名的农业劳动模范,农民水稻种植专家。连续四届的中央委员,还是连续四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农民中,可能仅此一人。1968年1月28日,武汉军区在向中央报送的成立湖北省革委会的请示报告中,把饶列为第五名副主任。1968年2月1日,中央批准了该报告。他是一位老实正派的农民,在工作中能坚持正义,实事求是,十二大上仍当选为中央委员。

1967年11月13日,回国参加文化大革命的耿飚、黄镇、仲曦东等26位大使贴出大字报,批判“王八七”们的极左行径。该大字报事先经周恩来看过,中央文革小组非常不满,但也无法。1968年2月13日,外交部91人贴出大字报,支持陈毅。这次被文革小组和造反派抓住把柄。耿、黄虽然没有在大字报上签名,还是被定为后台,打成“耿黄反党集团”。大会批小会斗,罚去打扫厕所。1968年9月,毛泽东下令:耿飚、黄镇你们要解放出来。这才中止了批斗。

124. 徐向前  1967年1月11日,徐帅被任命为全军文革小组组长,在此位置上他只干了三个月,为此而作检讨的时间却远远多于三个月。1967年4月16、17连续两天,军内造反派抄了徐帅的家。7月29日,清华大学“井岗山兵团”的作战部长带领40多人,再次抄了徐向前的家,抢走五铁柜文件,并企图押走徐帅。周恩来下了三条指示,卫戍区解救了老帅,从清华大学追回了文件。

125. 徐海东  九大召开前夕的3月31日才确定他为代表,进入九届中央委员会他的处境没有大的改善。1969年10月25日,被疏散到河南郑州,1970年3月25日受迫害在郑州因病逝世。军委办事组作了五条规定:《人民日报》不登消息,《解放军报》登消息不登照片,不写评语,骨灰盒上不覆盖党旗,不送花圈。1978年重新为徐海东和其他人开了追悼会。

126. 徐景贤  1966年12月18日,在张春桥的指使下,上海市委写作组的徐景贤和朱永嘉等人,成立“上海市委机关造反联络站”,这就是著名的“上海市委后院起火事件”。1967年1月6日,上海夺权,徐是大会组织者之一。从此,他在上海帮内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

127. 聂荣臻  文革初期,他连续三次到现场主持核试验。1966年10月27日,聂帅第一次主持了中国的第四次核试验。是导弹核武器的飞行爆炸试验,东风2型导弹携带一枚两万吨当量的核弹头,飞行近千公里,在罗布泊爆炸。1966年12月28日的第五次核试验,氢弹原理爆炸,布点33辆坦克及车辆。1967年6月17日的第六次核试验,中国第一颗三百万吨当量的氢弹爆炸成功,布点17辆坦克。

128. 唐岐山  河南著名造反派,吃喝嫖贪的人物,曾是郑州铁路局的职工。1971年3月8日,任命为河南省委常委。在郑州铁路局干了大量违法乱纪的事情。他虽然参加了抗美援朝,但对这个没有多少文化,道德败坏的造反头头,还是把他归到了“泼皮”的行列。1988年10月,在狱中因病去世。

129. 唐忠富  著名造反派。1953年19岁入党,原是湖南曙光电子管厂的工人,文革中成为全国著名造反组织“长沙市革命造反派工人联合委员会”的副司令。九大上,湖南著名的造反司令胡勇刚刚突击入党,所以唐顶替胡进入中央委员会。1982年5月,因文革中的胡作非为被判10年有期徒刑。

130. 钱之光  老资格,1927年入党,建国后一直任纺织部副部长,文革初期成为当然的“走资派”。1967年6月30日,上海纺织系统的造反组织,把钱之光和张琴秋揪到上海进行批斗。李富春马上以中央的名义进行干预,7月1日钱、张两人从上海返回。

他应该是一位大文豪和历史学家。1966年4月14日,他在全国人大三届三十次会上宣布:“我以前写的东西,应该全部把它烧掉,没有一点价值”。此话一出,引起轩然大波,外电评论郭是被迫作检讨。7月4日他又说4月份的讲话是“责任的升华”。对此事至今还有议论。本人看法:不要再非难郭老了。他毕竟是一个文人,已经预感到狂风暴雨即将来临,为了保全自己,只有拿个人开刀。但对他1971年10月出版的《李白与杜甫》一书中,居然把李白的出生地“考证”到“中央亚细亚”,对他这样一位严肃的史学家来说,实在不敢恭维。

132. 袁升平  1969年5月20日,中央决定他任山东革委会副主任。袁升平是王效禹最恨的人之一,袁上台王就该走人了。1970年4月26日,毛泽东的专列南下时在济南停留,听取杨得志、袁升平的工作汇报后,毛泽东说:你们这里升平了嘛,过去不平,现在平了,得志了嘛。此即“升平得志”的由来。

133. 倪志福  这是个低调人物,关于他的研究文章不是太多。进入九届中央委员会时36岁,比王洪文大两岁。王靠造反,他靠劳模。倪是搞科技研究的,逻辑分析能力应当很强,清楚自己的资历和身份,有鲜明的是非标准。会议上尽量不表态,少说为佳。批邓他没跟风跑,“天安门事件”没有责任。所以连续七次进入中央委员会,这是个记录。

全国著名造反派,原汉阳轧钢厂的职工,“武汉720事件”的制造者之一。1967年5月,他和朱鸿霞等人按江青4月16日讲话精神,提出“打倒陈再道,解放全中原”的口号,扬言要绑架钟汉华,斗争武汉军区内的“军内一小撮”。惹的支持武汉军区的群众组织在6月14日结成了“百万雄师”,同“钢工总”等组织武斗。在谢富治、王力的挑动下,酿成“720事件”。1982年7月28日,夏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

135. 莫显耀  50年代全国农业劳动模范。1957年在家乡杭州彭埠乡和汤村组织高级社,任党支部书记。1967年和汤村改为红五月大队。1968年后任浙江省革委会常委、贫协副主任。1978年底回到家乡任红五月农场场长。

136. 高维嵩  陕西子长县人。从1933年参加革命起,历经红军、抗战、解放战争和经济建设共52年,他基本就在西北陕甘一带工作。这在1614名开国将军的个人经历中确实罕见。1985年1月18日在西安逝世。他是生死都在陕西。

1939年,山东湖边地委组织部长王须仁,在湖西军分区政委王凤鸣的支持下,大搞“肃托”,刑讯逼供,处决了地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等200多人。10月,时任115师苏鲁支队四大队队长的梁兴初,带部队刚返回根据地就被逮捕,进行拷打。并把四大队营以上干部全部抓了起来。这下立刻炸了窝,两千人的四大队,当场跑了七百人。正当他们准备处决梁时,罗荣桓闻讯,带部队骑马星夜急驰数百里,救下梁铁匠,处决了王须仁,拿下王凤鸣。制止了这起自相残杀的事件。

138. 康生  文革中,大陆各省市清理出来的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国民党员”,估计比在台湾真正的国民党员人数,要多若干人。这其中“功劳”最大的首推康生。

139. 黄镇  1967年8月11日,外交部造反组织批斗陈毅。周恩来、谢富治等人在主席台上。批斗会中,有一个造反派跑到台上要动手打陈老总,周恩来挺身而出,上前阻拦。公安部长谢富治却无动于衷。坐在台下二排的黄镇急了,站起来大声质问:谢富治你怎么不管。坐下后黄还愤愤不平的说:谢富治太不象话了。

140. 黄永胜  抗战时,直属长江局和南方局的中共广东的地下组织,派出三百人打入国民党军队,周恩来、叶剑英当时在南方局工作。文革中,林彪、江青等人指示黄抓广东地下党的叛徒。1967年10月9日,黄永胜批示成立“审查广东地下党”专案组。1968年3月31日,他又亲自担任组长。此案牵连数万人,关押七千余人,致死多人。但始终没有查出与南方局领导有关的所谓“叛徒问题”。

空军任职时间最长的副司令员,从1956年到1982年约26年。1966年到1976年,空军的领导上上下下,相当频繁。1966年6月6日,空军党委三届十一次会议开始批判张廷发;紧接着打倒了刘震;1968年3月22日余立金撤职并被逮捕;“913事件”后,吴法宪、王秉璋、曾国华、刘锦平等人出事;1975年傅传作免职;1976年马宁被撤职。曹是一位正派人,1975年8月30日和1977年4月2日,空军两次调整班子,他都任副司令员和党委第三书记。

142. 曹轶欧  老资格,1926年入党。成为康生夫人后,干了不少缺德事。康生受到清算,这个女人头上的光环消失了。揭发到她的问题时,可能因为坏事干的太多,她精神方面出现问题。

143. 尉凤英  全国著名劳动模范。1965年10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灵魂深处闹革命--向毛主席的好工人尉凤英学习》。文革中由工厂到省,由省到北京。1977年由北京回到省,再由省回到工厂,任厂工会主席。按她自己的话说:我来到了适合自己工作的岗位。

144. 鹿田计  九届中央委员会中唯一有重大问题的人,在“四人帮”横行时不是省委常委,“四人帮”倒台三个月后却成为山东省委常委,十一大上鹿仍旧进了中央委员会。后因意见太大,当时的省委没让他回枣庄的原单位,1979年3月安排到潍坊任市委常委。但还没平民愤,不得已安排到潍坊工厂中。1984年10月,鹿被开除党籍。

文革开始,他成为内务部头号走资派,在一次会上,被批斗的昏了过去。1967年9月27日,中央发出关于曾山的四项指示,造反派才算完,但他的身体大不如前。1972年4月6日,陈正人逝世,曾山参与研究起草悼词。在对陈的评价上,他和左派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很是激动和伤感。11日在陈的追悼会上,周恩来询问老同志们的身体状况,他排着胸脯说没问题。但16日曾山突发疾病逝世,周恩来很悲痛。周不顾江青等人的阻挠,指示对老同志普遍进行体检,有病的要保证认真治疗。

1942年他任太行二分区司令员,当时面对日军第四旅团和“囚笼政策”。刘邓按照毛泽东“敌进我进”的要求,指示他们组织多个武工队深入到敌后。但日军用别动队来对付武工队,工作一时难于开展。曾司令经过调查研究,采取了以下几个步骤:一是坚决除掉顽固的汉奸,使日军成为瞎子;二是做群众发动工作,使得大家有信心;三是消灭小股敌军,造成声势;四是做好伪军家属的工作。半年后,日军在太行和冀南的“囚笼政策”基本破产。

147. 曾国华  1936年底,红一军团渡黄河东征时,面对滔滔黄水和对岸的阎锡山守军,刘亚楼亲临现场,命令红二师五团组成了24人的渡河突击队,五团三连长曾国华任突击队长。24人分成四组,第一组组长是龙书金。24名勇士每人带上百发子弹,4颗手榴弹。在曾的指挥下,分乘两条船,冒着敌人的弹雨,不怕牺牲,突破天险,打退敌人。建立了滩头阵地,一军团渡过黄河。

148. 曾思玉  1943年10月,他任鲁西军区二分区司令员。日军对这一抗日根据地进行最后一次大扫荡。曾带领部队跳到敌后,用火攻的办法,攻克了敌据点。随后偷袭东平县城,摧毁了日军粮食仓库。日军回援时,部队马上返回根据地,全歼侯庙据点的敌军。取得反扫荡胜利。

149. 彭绍辉  1976年4月,为悼念周恩来,他让家人做了个花圈,写上“一个老红军战士敬挽”。在家人的陪同下,晚上亲自坐车送到天安门广场。在纪念碑前他说:这么大的场面,历史上是没有过的,为什么献花圈的纪念碑前不开灯?这是悼念总理嘛!他坐车围着广场转了一圈,才回到家中。

150. 鲁瑞林  1968年1月16日,云南下关两派群众造反组织大规模武斗。云南工役制部队支持“炮派”。倾向“八派”的当地驻军向上谎报军情,编造出一个“滇西挺进纵队”。昆明军区上报中央,经批准,当时正在北京的云南军管会副主任鲁瑞林,于1月26日乘飞机回到昆明即负责处理“滇西纵队”一案。文革后,这起大冤案平反,鲁虽然是执行中央的指示,也得说明白。

1974年3月6日因福建军区抵制两名通天的闹事记者,中央发出中发[1974]9号文件,要求彻底揭开福州地区批林批孔的盖子,点名批判倪南山,周子韬等人。王洪文代表中央电话通知福州军区说:9号文件是对着韩先楚的,福州和兰州掀起批韩的高潮。韩一个月内至少连续五次致信和发电报给中央均无回音,虽未撤职,但冼恒汉让他靠边了一段时间,后来冼处处和韩对着干,福建的那帮人可遭了秧。1977年后冼下了台,有人请示韩如何对待,韩答复:他也是从战场上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政治上出了问题,生活待遇就别降了。

国内外许多军事研究机构认为,“苏中战役”是粟裕军事史上的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他只是一名优秀的战术指挥员。之后就是一位出色的战略指挥家了。当时国民党是五个军12万人,新四军只有3万人,武器装备、通讯运输、军事人员的文化程度都不如国军。可在一个半月内,粟裕指挥这3万人同12万人打了七仗,七次获胜,歼灭国军5.3万人。至今各国许多军事部门和研究者认定“七战七捷”是非常成功的一次军事作战范例。

153. 温玉成  “九大”开幕时,他坐在了第一排,但却仅是个中央委员。是否就是因为黄永胜秘书李必达的信件问题呢?1969年4月27日,李必达致信毛泽东,揭发黄永胜的问题,李把信交给了温玉成,请他转交。温将信交给林彪,信件到了跟黄关系不错的叶群手中。黄、温一直有矛盾,温转信也许被认为有意整黄。为了保证内部的团结,职务低的下去了。单纯就因为这件事吗?

154. 董必武  孙中山的同盟会员中,参加共产党的有好几个人,在共产党中职务最高的数董老了。他是五老:老资格、老领导、老学者、老寿星、老实人。文革中的“左派”们对他也不放过,在谢富治等人的专案中,竟有董老和朱老总、李富春、陈毅、刘伯承、李先念等人准备在武汉发动武装政变、反对毛泽东的离奇材料。

155. 董明会  著名造反派。曾当过兵,1958年“大炼钢铁”时来到武汉钢铁公司,当年入党。文革中成为武汉武斗造反组织的头头,后来升任武汉市委书记,民兵指挥部总指挥。1977年底因文革中的罪行被开除党籍。

156. 程世清  1979年3月21日,陈云在政治局会议的讲话中,点名批判程世清:“他把全国进口粮食都包下来,江西老百姓只剩下九十亿斤稻谷,那还不造反。这些人胆子大”。程的胆子大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他把井岗山朱毛会师改为毛林会师。二是专为林立国制造水陆两用汽车。三是把江西集体所有制商店全部解散。四是没有落实资金和周转房屋,就要拆掉南昌市大批民房,另建新城。五是-----。

157. 谢家祥  1972年3月23日,中发[1972]14号文件中认为:“在运动中,梁兴初、谢家祥同志又大搞‘以我划线’,把‘打谢反梁’作为‘反军乱军’”,“办了许多‘批清’学习班,打乱了阶级阵线。上述错误要坚决纠正”。谢作了检讨,被调整到福州军区。

1967年10月上旬,北京发现署名“非常委员会”的传单,谢富治亲自抓案件的侦破工作。1967年11月20日,涉案人沈剑云在天津被捕,经查就是他一人所为。1968年4月28日,陈伯达、谢富治认为还有重要后台。8月9日,谢和吴法宪布置要查在台上的幕后人物。经过刑讯逼供,查出一个天方夜谭般的“中国(马列)共产党”来。认定朱德是“书记”,陈毅是“副书记兼国防部长”,李富春是“总理”。这是谢富治背着毛泽东、周恩来和中央,搞的一个荒唐的假案冤案。

159. 赖际发  抗战中是著名的129师“秦赖支队”政委。1937年,他和秦基伟两人基本是白手起家,分别拉起两支抗日游击队。然后联合组成八路军独立支队,也称“秦赖支队”。从400多人的队伍,经过近八个月的时间,发展成为数千人的抗日武装。

160. 解学恭  1967年1月2日,中央决定,天津改为中央直辖市,任命解学恭为市委第一书记。1967年3月3日,天津成立“三结合”的夺权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仍是解。向谁夺权呢?当然是向天津市委夺权。也就是以解学恭为组长的天津夺权领导小组,准备向同样是解学恭为第一书记的天津市委夺权。

1968年5月19日,军委任命他为昆明军区政委,8月10日,中央批准他任云南革委会主任,云南党政军大权集于他一身。同年12月14日,省革委会常委刘殷农等人在《云南日报》上发表文章《撕破赵健民复辟资本主义的遮羞布》,按康生的指示在全省大抓叛徒、特务。仅昆明地区迫害致死达1400多人,打伤致残近万人。没有一把手的支持,省报不会发文章,刘也没这么大能耐迫害致死致残这么多人。

162。 赛福鼎  新疆“三区革命”领导人阿合买提江等人,1949年赴北京时因飞机失事而遇难,9月由赛率团到京开会。到京的第二天,毛泽东、周恩来等人接见了代表团一行人。会议结束时,赛福鼎向毛泽东呈送了自己的入党志愿书。这也许是建国后毛泽东接到的唯一一份个人呈送的入党志愿书。当天毛泽东即作出批示:同意赛福鼎同志入党。王震、邓力群是赛的入党介绍人,王震亲自领着进行宣誓。

163。 蔡畅  文革前党内妇女第一把交椅。九届中央委员会共有六对夫妇。蔡畅也是一位老资格的女职业革命家,身居高位,却一点不张扬。相对那两个在大树底下狐假虎威的女人来说,方显出高贵的人品、道德和气质。

164。 蔡协斌  5、60年代曾为建筑工人走南闯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都留下了足迹。进入九届中央委员会后,平步青云。1973年5月10日,在四川第五次工会代表大会上,被任命为省工会的主任。1978年5月免职,回到原单位19冶为一般干部。

165。 蔡树梅  1956年20岁时入党,50年代纺织系统的全国先进生产者。1971年5月26日,35岁时任天津市委常委,1973年6月任天津妇联主任。1977年5月免职,经过审查后回到原单位天津色织四厂。

166。 滕代远  中共元老。1928年任湘鄂赣边特委书记,当时特委领导着平江、岳阳等十几个县党的工作。省委通知他驻平江的国民党独立五师一团有党的组织,可以组织暴动。滕和一团团长彭德怀见面后,于1928年7月举行平江起义,成立红五军。军长彭德怀,政委滕代远。

167。 滕海清  1967年10月3日,原著名作家乌XXX向腾海清报送《乌兰夫黑帮包庇大叛徒的简要报告》认为:“人民革命党”是特务组织。因为是在内蒙古,所以简称“内人党”。1968年2月4日,康生、江青接见腾时说:“内人党”至今还有活动。6日滕召开内蒙革委会,把“内人党”定为“新内人党”,开始大规模清查。制造了特大冤案,造成死亡1。6万多人,致残约8万人。

168。 潘世告  江西萍乡安源煤矿的职工,50年代的先进生产者,有名的“采煤大王”。1969年莫名其妙的成为中央委员,1979年稀里糊涂的被撤销党内外职务回到原单位干工人。1982年底退休后回到老家江西上栗山高山村,心态平和地颐养天年。

1967年3月17日,黑龙江夺权两个月后,他正式出任省革委会主任。在这个位置上他支一派,压一派。特别是1969年后,在全省反右倾、反复辟,把黑龙江搞的乌烟瘴气。1970年7月2日,周恩来指示整顿省革委会,认为:黑龙江问题的根子在潘复生那里。23日周恩来严厉批评了潘,很快他就下台了。至此,第一批夺权的五个省市,除上海外,另外四个一把手,王效禹、刘格平、李再含、潘复生全部从文革舞台上消失。

170。 魏秉奎  原在鞍钢铸管厂工作。1975年9月16日任辽宁省委常务书记,毛远新的追随者。“四人帮”倒台后,上海帮到处探听消息。1976年10月7日,上海的王秀珍专门打电话,向魏了解情况,进行串连。魏也就有了问题了。

171。 七林旺丹  藏族,5、60年代云南中甸县农业战线上的先进人物,曾到云南民族学院学习。1971年6月3日,当选云南省委常委。1978年初免去省委的职务后,学习了一段时间,没发现严重问题,安排为省民委副主任。

172。 马天水  老干部,1931年入党。1954年任上海市委副书记,一直分管工业。1967年4月,张春桥决定他为“三结合”的干部,进入上海领导班子,直到1972年后,他主持上海的日常工作,逐渐成为江青、张春桥集团的骨干。但在审查中因反应性精神病,中止起诉,取保侯审。

173。 王体  山西阳泉矿务局职工,劳动模范,谢振华推荐的九大代表。1973年5月任山西省委常委、总工会主任。“四人帮”倒台后,心胸狭窄的山西省委一把手王某,在陈永贵的支持下,就是不给谢振华平反,还算不错,没有狠整王体。王某的行为引起邓小平的不满,被调离。

174。 王新  1967年8月1日,王新接替何运洪任河南省军区第二政委。1968年1月25日,中央批复由刘建勋、王新署名的报告,同意成立河南省革委会,他俩分别任1、2把手。杨成武被关押在洛阳龙门时,是王新于1971年1月22日到龙门带走杨的孩子。没想到1972年11月4日,中发[1972]42号文件下发,王新被打成林彪死党,也受到迫害。

1975年,丁盛开始批判许世友,在南京,矛头直指萧永银。想不到没整着萧永银,倒把王六生给整了。1968年叶群给林立果找对象,最后相中南京的张宁。王六生当时任南京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张宁办理调动时,王签字办的手续。丁盛查萧永银在“选妃”中的情况,查出是王签的字,已是武汉军区政委的王六生写了检查。丁在林彪事件中本身就不干净,他还利用此事整别人,老将军们对丁的看法相当不好。

176。 王光临  1968年2月28日,包头市革委会成立。3月5日,滕海清到包头做报告,清查“新内人党”。王光临是包钢的负责人之一,自然紧跟。“九大”后批判滕的错误,内蒙又形成新的两派。不得已,1969年12月19日,中央决定对内蒙实行分区全面军管。王在历次反复中,辨不清方向,有严重问题,1983年3月被开除党籍。

177。 王志强  38式干部。1960年从银川市委第一书记和市长的位置上被免职,应当是在反地方民族主义运动中受刘格平的牵连。文革前受“迫害”,文革中成了“革命干部”。1968年4月4日,在中央批准的宁夏革委会里,王在副主任中名列第三。文革中刘格平倒台王没有事。文革后刘安排职务王被免职。

178。 王恩茂  1966年12月19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学院的红卫兵,在乌鲁木齐昆仑饭店门前静坐绝食,要求解决问题,此事汇报到中央。12月23日,周恩来电话通知静坐的学生派代表和王恩茂一起到北京解决问题,在北京王的日子好过多了。“九大”之前,新疆的龙书金没有把王恩茂列为九大代表,1969年1月12日,周恩来电告新疆:出席九大的代表,应包括王恩茂在内。

179。 王维国  38式干部,林彪集团的死党骨干。资料上说,他是暗害毛泽东的具体执行者,应当有详细的交代材料。很想看看他本人的“一面之词”,了解他当时的思想状况和准备采取的行动步骤,以及他为自己的辩护意见。

180。 方铭  “武汉720事件”后,武汉空军的一些人升了官。刘丰成了大区政委,空15军军长赵兰田调到武汉军区空军,军政委王新到了河南,方铭升任空15军军长。武汉警备区成立,他又兼任警备区司令员。全国大城市中,由空军来兼任警备区司令员确实少见。后来他又担任武汉市委第一书记和革委会主任。还不错,“913事件”没有受牵连。

181。 方毅  1977年7月21日,十届三中全会闭幕,邓小平恢复职务,分管教育科技工作。7月27日,邓小平听取方毅和李昌关于科研工作的汇报。8月4日,邓主持了在北京召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方是会议组织者。8日,邓在会议上发表了那篇著名的《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的讲话。这篇文章中,邓小平就汇总了方毅汇报中的一些情况。

182。 邓华  1960年6月,邓华举家迁到成都,任四川省副省长,工作是任劳任怨。1967年6月2日,成都的红卫兵把他关押起来。1968年4月27日,康生、江青公开点名说“邓华是坏人”,他被残酷批斗凌辱。1968年10月,为了保证在八届十二中全会上,参加会议的中央和候补委员能过半数,从刷掉的委员中又补上了六人,邓是被毛泽东点名出席会议的,他才被解放。

183。 韦祖珍  有资料说,他不是九大代表,也没有参加会议。成了九届候补委员后,才匆忙赶赴京城。“林彪事件”后,他被审查,一审就是近10年。1982年的结论是“没有错误”。审查结束不久,他就逝世了。

184。 尤太忠  王近山手下的战将。文革中他在各个地方担任过职务。1968年任无锡革委会主任,他听许世友的,许司令没大问题,他不会有错。1970年3月28日,任河北革委会副主任,不是一把手。1971年5月18日任内蒙党委第一书记,接受了滕海清的教训。他在地方的这段工作,还算比较顺利。

185。 文香兰  1954年21岁时入党,她在18岁时任河南鲁山县贺塘乡老庄村农业社长,50年代的农业劳动模范。1971年3月8日,38岁时任河南省委常委。是一位老实的农村妇女,1978年9月20日,当选为全国妇联执行委员。

186。 石少华  中国摄影界的特“大腕”。1943年他在冀中军区九分区司令员魏洪亮的陪同下,见到雁翎队长郑少臣,为这支抗日游击队拍摄了一些珍贵照片。1971年他任国务院文化组成员,因“红嫂”一剧出了问题,受牵连被赶回新华社。离开江青控制,他以前曾求之不得。

187。 冯占武  1956年18岁时入党,他的家乡黑龙江双阳县劝农山改为东风公社,他成为当地著名革命人物。31岁进入九届中央委员会,1971年3月24日,任黑龙江省委常委。1977年底39岁时被免职后,在家闲了9年,1986年安排到镇企业办了。

188。 央宗  1964年21岁入党,26岁成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估计是中共七大以来,中央委员会中最年轻的人了。进入中央委员会后,她在党内就两个职务。一是中央候补委员;二是西藏加查县东来公社党支部书记。她后来在地方的最高职务是加查县委常委。

189。 刘西尧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后,刘西尧等人为了落实周恩来加快研制氢弹的指示,认为要从突破氢弹原理入手,开展工作。刘等人提出“龙头三次方”的方案。即搞核武器的龙头是二机部,二机部的龙头是核武器研究设计院,设计院的龙头是理论设计部,就是邓稼先等人所在的部门。找到了龙头,从基础做起,加强重点工作,中国在最短的时间内,氢弹研制成功。

190。 刘春樵  50年代荆江分洪工程的特等劳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表扬。他长期在老家湖南常德工作,文革中基本没参与帮派体系,他的湖南省委常委一直干到1982年初,1983年从副省级的位置上办理正式退休手续,后来是离休待遇。2004年1月,受邀请出席湖南人大会议。

此帖可能转自“青岛新闻网[城市档案]”栏目。

此类型的原创文章我写了三篇:

1、文革初期的八届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

2、谈谈九届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

3、十届中央和候补委员们。

三篇的写法一样,逐个人作简单评说。在网上就发了第二篇,其它两篇没发。三篇都是初稿,没有修改完。所发的第二篇也是征求意见稿,曾发在5、6个网站。每发一次都进行了小修改。

修改的原因是三篇文章有时间上的划分,每篇有不同侧重点。第一篇的题目已交代的很清楚了,时间划定为“文革初期”。1965年11月10日揭开文革序幕,1966年5月16日文革正式开始。我所定的文革初期大约为1965年10月至1967年5月。第二篇因为很多人是第一次进入九届中央委员会,时间界定为1965年10月至1972年底,此篇的重点是1967年6月至1972年底。第三篇时间划分为从1973年初至1977年底。

因为一些人连续进入八、九、十这三届中央委员会,在三篇文章中分别写这些人文革初期、中期、后期的事情。所以通观三篇文章,反映的就是整个文革中的大事。

时间划分没有什么依据,就是为了写作上的方便,因此没有严格按照时间上的划分来写作。有些人没有找到文革中相关内容,也就写了文革前和战争年代的事情。在今后,我会尽量按时间划分来修改。

此篇帖子有不足和错误,希望提出批评。

[ 此贴被多事无成在 20:07重新编辑 ]

1967年1月21日,陶勇被迫害致死。时任东海舰队政委的刘浩天,没有详细调查研究,21日当天,匆忙决定向北京发出《陶勇自杀的经过和初步分析》的电报。很快李作鹏以海军党委的名义,发出通报:“叛徒”陶勇畏罪自杀。刘浩天就是陶勇“自杀”论的始作俑者。随后许世友电令到无锡汇报。刘浩天汇报陶勇是畏罪自杀,许问同去的饶守坤:你说他有罪吗?饶答:不知道有什么罪。许世友火冒三丈的拍桌子训斥刘浩天:屁话,陶勇有什么罪!老子查清是谁杀了我的陶勇,我非枪崩了他不可。

192. 刘振华   九届中央委员会中,有五人1988年授予军衔,刘授上将。文革中40军在锦州、盘锦一带支左。锦州的造反头头,晶体管厂的金德纯给刘振华找了不少麻烦。1967年8月18日,金组织数千人,枪了三千支枪进行武斗,死亡21人,伤76人。40军在辽西作了很多艰苦工作。

193. 朱光亚   1963年7月,美英苏三国签订了主要针对中国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中国政府为此发表声明,声明所依据的资料提纲是朱光亚亲自起草的。7月17日,朱按照周恩来指示,组织人员查资料,开座谈会,连夜起草提纲,几经修改后上报。为中国政府的声明做好了准备。

194. 华林森   节录1979年12月28日,苏州中级法院对他刑事判决书中的一段:“1976年8月6日,国宾访问南京时,在南京闹事的人蓄意制造涉外事件。之后,在被告(指华林森)的指使下,邹学祺一伙派出大批民兵,冲击省委省公安局等党政机关。强占水佐派出所19天,绑架民警4人,殴打5人。” 华被判处有期徒刑18年。

195. 达洛   新中国培养起来的藏族干部,可惜在文革中出了问题。文革初期,他以青海兽医学院领导的身份参与造反。1967年8月12日,任青海革委会副主任。1971年3月11日,任青海省委副书记。1977年2月,谭启龙到青海主政,3月达洛停职检查。

196. 肉孜吐尔迪   新疆吐鲁番的先进模范人物,旧社会的穷苦人。50年代初期的剿匪、减租反霸、土改等他都是积极带头人,当时的反动势力扬言要杀害他。1963年在吐鲁番五星公社时,动员数千社员,苦干两年,修成了吐鲁番第一条穿越戈壁的水渠,解决了灌溉的大问题。

197. 阮泊生   1975年9月14日,在大寨的江青见到吉林二把手阮泊生,询问张天民因电影《创业》给毛泽东写信的情况,阮推脱说自己在省里是分管农业的,不了解,被江青骂了两句。江命令阮通知长春的王淮湘,她要见《创业》剧组的人。16日王率队赶到


安徽省巢湖市籍将军与官员

安徽省巢湖市籍将军:(包括居巢区、庐江县、无为县、含山县、和 县)温宗仁上将(巢湖)、周衣冰中将(巢湖)、郑贤斌中将(庐江,江苏南京出生)、何映华中将(无为)、贾延明中将(含山)、潘昌杰中将(巢湖)、周小舟中将(巢湖)王先金少将(巢湖)、冯丹宇少将(巢湖)、冯洪达少将(巢湖,山东泰安出生,)、冯丹宇少将(巢湖,冯玉祥的孙子)何昌运少将(巢湖)、高家庚少将(巢湖)、孙传章少将(庐江)、吴义富少将(庐江)、徐经年少将(庐江)、王增铨少将(无为)、李培基少将(无为)、郭盛贵少将(无为)、董勤木少将(无为)、程席珍少将(无为)、戴维民少将(无为)、刘庆勇少将(含山)、高良新少将(含山)、孙之贵少将(和 县)、周光富少将(和 县)、赵太平少将(和 县)、敬应龙少将(和 县)

    耿昭杰:(1935—)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安徽巢县人。1954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器自动化专业,1954年 —1971年在 第一汽车制造厂技术处、工艺处、中央设计室、机械处、机电分厂等单位担任技术员、设计师,1971年 —1981年任第一汽车制造厂秘书处副处长、铸造厂党委副书记,1981年 —1985年任第一汽车制造厂党委副书记、副厂长兼汽车研究所所长,1985年 —1999年任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总经理、董事长、党委书记。他先后荣获机械行业和全国优秀企业家称号,吉林省、长春市特等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当选为全国七届、八届人大代表,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

   徐平: 1957年1月出生,安徽巢湖人.1982年1月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发电及电力系统专业,大学工学 学士,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1982年2月,徐平进入二汽工作,任职于第二 汽车制造厂热电厂.1992年7月,任第二汽车制造厂热电厂副厂长.1995年3月,任东风汽车公司厂厂长.1997年11 月,任东风汽车公司工会主席.1999年6月,兼任东风汽车公司载重车公司党史委书记.1998年9月,任湖北省总工 会副主席.2001年7月,任东风汽车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2003年7月任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董事、党委书记兼 副总裁.2005年5月在原总经理苗圩离东风公司后,全面主持东风公司的工作.2005年6月9日,中共中央决定, 徐平同志任东风公司总经理。

    车俊,男,汉族,1955年7月出生,安徽巢湖人,1973年2月参加工作,197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毕业,中央党校在职大学学历。现任中共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书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政委(正部长级)、中国新建集团公司董事长。

鲁炜:(安徽巢湖人)现任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兼中央外宣办、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

戴俭明:安徽巢湖人,中纪委中组部第一巡视组副组长、巡视专员。

陈树隆,男,汉族,1962年11月生,安徽省巢湖人,198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7月参加工作,中国科技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硕士研究生学历,管理学硕士。现任中共安徽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
     吴靖平,中共四川省委常委 宣传部长,男,汉族,1963年8月生,安徽巢县人,硕士研究生学历(清华大学社科系法学硕士),1984年7月参加工作,198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韦弋,男,1964年04月出生,汉族,安徽巢湖人,1985年07月入党,1985年08月参加工作,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合肥市委常委。     杨思松,1957年1月出生,汉族,安徽巢湖人,大学学历。1977年10月参加工作,1985年5月入党。历任巢湖地委党史办干部,合肥教育学院教师,合肥市委组织部副科级巡视员、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室主任、部长助理、副县级巡视员、副部长,合肥东市区区委书记,瑶海区委书记、区人大主任,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尹同耀,男,1962年11月出生,安徽巢湖人,1984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汽车工程专业,此后在一汽工作12年半,曾任一汽-大众总装车间主任。当选过一汽“十大杰出青年”。1997年,由安徽省及芜湖市五个投资公司共同出资17.52亿元人民币兴建的国有大型股份制企业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正式破土动工。作为奇瑞创业的“八大金刚”之一,尹同耀正式参与奇瑞的经营管理。

李立金,男,汉族,安徽巢湖人,中共党员,1952年10月出生,1969年2月参加工作。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律专业大学毕业。曾任海航后勤部政治部正连职干事、副营职干事、正营职干事,中组部地方干部局副处长、处长、副局级调研员、副局长、常务副局长、正局级调研员。2007年5月至今,任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后兼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工会主席、直属党委书记。

赵馨群,女,汉族,1963年4月出生,安徽巢湖人,1984年7月参加工作,198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全日制大学学历。中共芜湖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池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李从文,男,汉族,安徽巢湖人,1960年3月出生,1993年6月入党,1985年8月参加工作,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矿产调查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现任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局长、党委副书记,主持行政全面工作。     魏 尧,男,汉族,1963年12月出生,安徽巢湖人,马鞍山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党组副书记。199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8月参加工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管理学硕士,高级审计师。     王立彤,汉族,1968年12月生,安徽巢湖人,现任中共温州市鹿城区委书记,拟提名为中共温州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委候选人。199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7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曾任洞头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永嘉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代县长、县长,温州市鹿城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区长等职。     何建吾,男,1971年10月出生,汉族,安徽巢湖人,199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7月参加工作,研究生毕业(北京邮电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工学博士,高级工程师,海淀园管委会企业发展促进处(区经济和信息化办公室)副处长(副主任)。任海淀园管委会企业发展促进处(区经济和信息化办公室、区政府信息化办公室)处长(主任)。     郑圣良,省地税局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安徽巢湖人,1980年8月参加工作,198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现任省地税局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负责政治部工作,分管干部教育处、离退休工作处。     鲁开垠(1963年生),安徽巢湖人,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经济学教授,产业经济学博士。     杨俊和,1959年6月生,安徽巢湖人,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上海市粉末冶金汽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孙铭和,男,1958年2月出生,安徽巢湖人,197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12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现任宣城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郭凤平,1967年2月生,安徽巢湖人,博士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高级工程师,198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天津市建筑设计院设计二所助工、滨海分院院长、生产经营处副处长、处长,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副院长,天津市规划委员会秘书处处长兼天津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综合规划处处长、用地管理处处长,天津市规划局副总规划师、用地管理处处长,天津市规划局副局长,现任天津市规划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叶露中,男,汉族,1963年5月出生,安徽巢湖人,198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7月参加工作,安徽农学院农经管理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农学学士。现任淮北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党组副书记。     何兵,男,汉族,1964年7月生,安徽巢湖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行政法研究所所长。     程桦,安徽巢湖人,1956年10月出生,博导、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安徽省先进工作者。安徽大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

从安徽巢湖走出的高级军事将领

巢湖是一个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昌盛吉祥之地。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特别是现近代,在国民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巢湖人绘就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也造就了无数风流才俊。尤其是在军界,冯玉祥、张治中两位叱咤风云的高级军事将领,以其不朽功勋而彪炳史册;李克农上将、李伦中将乃全军十大父子将军之一;上将温宗仁以及顾鸿、郑贤斌、周衣冰等三位中将,还有一大批少将,均为当代军中骄子,巢湖之荣耀。值此建军80周年之际,笔者辑录“巢湖四上将”的相关文献资料,以奉献给广大读者——

冯玉祥(1882—1948),原名基善,字焕章,巢县(今居巢区)人。少时家贫,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投淮军当兵。1902年改投武卫右军,历任哨长、队官等职。1905年,以其优良作风和突出表现升任排长。1910年升任第三营管带。1911年(宣统三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参与发动滦州起义。1914年,为第十六混成旅旅长。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时,立即参加倒袁革命活动。1917年7月1日,张勋在北京复辟,冯玉祥带队直趋北京打开城门,结束了张勋的复辟闹剧。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任直军第3军总司令,回师发动北京政变,推翻直系军阀政府,废除清逊帝溥仪尊号,驱逐出宫。同时改所部为中华民国国民军,任总司令兼第1军军长,电邀孙中山赴京共商国是。

1926年1月,在奉、直军联合进攻下被迫通电下野,旋赴苏联考察。8月中旬回国,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9月17日在绥远五原(今属内蒙古)誓师,就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正式宣布全体将士集体加入中国国民党,参加国民革命。根据广州国民政府要求,在李大钊等共产党人建议下,制定“固甘援陕,联晋图豫”的战略方针,率部参加北伐战争,出师甘、陕。1927年4月,所部被武汉国民政府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任总司令。1928年率部参加第二期北伐。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主张抗日,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1933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推动下,与方振武、吉鸿昌等在张家口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被推举为总司令,指挥所部将日军驱逐出察哈尔省(今分属河北、内蒙古),得到全国各界爱国人士与团体的拥护和声援,震动中外。

1935年4月,被授为陆军四星上将(即一级上将)。此时,日军开始加紧侵略华北,冯玉祥与李烈钧等人提出《救亡大计案》。12月,被委任为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西安事变”后,他与宋庆龄、何香凝等人共同提出《恢复孙中山先生手订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团结御侮案》,获得通过,促使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冯率旧部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八一三”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冯玉祥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指挥淞沪抗战。由于他加强与共产党的联系,坚决反对内战,在政治上受到蒋介石的排挤。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被迫以水利考察专使名义出访美国,同时被强令退役。从1947年起,冯玉祥在美国公开抨击蒋介石的内战、独裁政策,积极支持国内人民的爱国民主运动,并以20年亲身经历,撰写《我所认识的蒋介石》一书,对蒋的专制独裁统治作了深刻揭露。1948年7月31日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召唤,离美回国参加新成立的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9月1日行至黑海,因轮船起火而遇难。党中央为纪念冯玉祥先生的历史功绩,按其遗嘱而安葬泰山。

1982年,乌兰夫《在纪念冯玉祥将军诞辰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冯玉祥将军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可敬的民主斗士,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中国共产党的真挚朋友。”

张治中(1890—1969),原名本尧,字文白,巢县(今居巢区)人。出生农家,六岁入师塾读书。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在扬州参加反清起义。1912年进入陆军第二预备学堂。1916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次年到广东参加护法运动。历任驻粤滇军连长、营长、驻粤桂军总部参谋、师参谋长和桂军军校参谋长等职。1924年6月,国、共两党组成联合战线, 张治中任黄埔军校学生总队长、军团团长,同时兼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师参谋长、广州卫戍区司令部参谋长等职,与中国共产党人周恩来、恽代英密切合作,结成深厚友谊。1926年7月参加北伐战争,先后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副官处处长、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教育长等职。后曾一度到欧美进行考察。1928年7月后历任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训练部主任、教育长。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他当时任第五军军长,不顾国民党统治集团的阻挠,毅然开赴前线,同十九路军并肩作战,并留下遗书,决心以身许国。

抗战时期,在重庆,他同周恩来等时相过从,对共产党的了解也进一步加深。抗战胜利后,曾几次上书蒋介石,主张对外联苏,对内和共,力主和平建国。并积极促成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并亲赴延安接毛泽东,谈判后又护送毛泽东安全返回延安。1945年10月授予二级上将。次年3月调任西北行营主任,4月兼新疆省政府主席。受周恩来委托,到新疆后成功解救了被盛世才监禁多年的100多名共产党干部,使他们安全地回到延安,为共产党保存了一批重要的骨干力量。

1946年1月代表国民党参加军调处三人小组,主张和平解决国内问题。1949年4月,张治中作为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到北平同中国共产党代表谈判,双方议定了《国内和平协定》八条二十四款。当双方达成的协定被国民党当局拒绝以后,他对国民党完全失望了,接受了周恩来的恳劝,毅然留在北平,并发表《对时局的声明》。同年9月,应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促成了新疆和平解放。

张治中一生传奇,他三次讨逆、二次抗战,战功卓著。尤其在国共谈判时期,他担当起力促国共两党合作、共挽民族于亡的重要角色。他不仅在国民党内有着殊高地位,和蒋介石私交甚笃,而且和共产党的上层领导交往甚密,是毛泽东和周恩来的终生挚友。尤其可贵的是,张治中是一位从来没有同共产党打过仗的、有政治远见和正义感的国民党高级将领,被国人誉之为“和平将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1969年4月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上世纪50年代第一次实行军衔制期间,全军共授予上将57名。其中,一个从未指挥过火线交锋的神秘人物也被授予上将,这就是被世界誉之为赤色谍王的李克农。

李克农(1899—1962),曾名李泽田、李震中、峡公等,巢县(今居巢区)人。少年时代在芜湖长大,上安徽公学时积极参加了五四运动并成为当地学生领袖。北伐战争洪流中,他加入了共产党。1927年国民党发动“四一二”反共政变后,李克农在上海与同乡好友、著名艺术家阿英一起在春野书店做文化工作,后任沪中区委宣传委员。1929年冬,由周恩来等筹划建立了中央“特科”,让李克农与钱壮飞、胡底一起打入敌特内部。恰巧国民党CC特务组织以上海无线电管理局招聘广播新闻编辑为名,实为扩大特务组织之际,李克农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了应考的必备知识,以公开应试的方式打了进去。这个无线电管理局,是国民党CC头子陈立夫的特务机构——中央组织部调查科用来掩人耳目的,由陈立夫的亲戚徐恩曾掌管。徐恩曾对李克农观察一段时间后,庆幸自己觅到一员干将。可徐恩曾做梦也想不到,他的得力干将,竟是共产党的忠诚战士;他引以为豪的特务网竟由共产党员替他出谋划策建立起来;送到陈立夫、蒋介石面前的绝密情报竟有一份复制品同时放在共产党中央的领导人面前。

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李克农受命作为我党代表,深入东北军开展联络工作,与张学良将军举行了秘密会谈,介绍我党团结抗日的政策和主张,与东北军达成口头协定,并建立了电台联系。西安事变后,李克农任中共代表团秘书长,协助周恩来、叶剑英等同志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为争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抗战胜利后,李克农领导情报部门,为中央及时揭穿蒋介石提出重庆谈判的和谈骗局提供了重要依据。解放战争中,李克农指导党的隐蔽战线为配合军事作战,特别是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

李克农,他在很难看到硝烟的隐蔽战场上所建立的功勋虽长期不为人所知,但他作为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守护神的特殊作用,是功盖天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克农任中央军委总情报部部长兼外交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社会部部长。1951年朝鲜停战谈判开始后,毛泽东点名要李克农任朝中谈判代表团的幕后指挥,会场上如何发言、起立或坐下,往往都要由他在后面的屋里递条子指导。回国后,他又参加了日内瓦会谈。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同时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

1962年2月9日在北京医院去世。逝世后,董必武赋悼诗:

三十年前事已赊,知君才调擅中华。

能谋颇似房仆射,用间差同李左车。

天不■遗兹一老,人如可赎岂千家。

箕裘克绍芝兰秀,高举红旗幛落霞。

温宗仁(1940——),男,巢县(今居巢区)温家套人。1938年10月7日,中秋节的前一天,日军包围了温家套,杀害村民316人,烧毁房屋230户共900余间,制造了“温家套惨案”。“温家套惨案”发生两年之后,温宗仁仅仅出生83天,母亲去世了,没有享受过母爱的温宗仁是吃一位表姨的奶水长大的。一周岁后,他回到自己的家里,由祖母抚养成人。

1959年,18岁的温宗仁主动申请入伍参军。那年,南京军区第一次招收50名坦克兵,直接送到南京学习培训。这成为温宗仁军旅人生的起点。第二年,踏实能干的温宗仁被连队留下带新兵。年底,刻苦学习、积极向上的他考上了北京坦克学校并入了党。从坦克乘员、教导团学兵到学校学员、坦克排长。四年多的基层锻炼中,温宗仁掌握了坦克兵的射击、通信、驾驶三大技术,考上全能坦克手。1963年毕业于解放军坦克学校。先后担任坦克团排长、坦克团政治处书记、坦克团政治处青年干事、组织干事。1967年任坦克师政治部组织科干事,南京军区装甲兵政治部组织处干事、组织处党委秘书、副处长。1973年任军区装甲兵坦克团政委、党委书记。1979年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1980年任坦克第2师政治部主任。1982年任坦克第2师政委、党委书记。1983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军政治部主任、党委常委。1983年9月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指挥班学习。1985年8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集团军政委、党委副书记。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0年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集团军党委书记。1994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1996年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政委、党委副书记,晋升为中将军衔。

2000年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政委。任期内,在军委、总部的直接领导下,军科院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科学研究格局。2001年2月,军科院负责起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研究条例》经中央军委签署颁布实施,从此,我军有了第一部规范军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法规;由几代军事专家编纂完成的《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结束了中国没有军事百科全书的历史;第一部完整的《中国军事通史》,成为中国军事史学界的鸿篇巨制;我军历史上第一次实现军事科学研究信息数据库联网,标志着军事科学研究方式和手段的历史性变革。军科作为全军军事科学研究的中心,现在拥有一批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科研队伍,许多科研成果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学术价值较高,丰富了军事科学的基础理论,填补了军事理论的“空白”。2002年6月晋升上将军衔。先后当选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五、十六届中央委员。

温宗仁自幼酷爱书法,七八岁时开始习字,从军后,几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坚持学习古今名家书法,潜心研究书法艺术,是一位兼具将军之英武、文人之儒雅的军墨英才,是领导干部中深爱广大官兵尊重而又热爱书法的高级将领。温宗仁将军善楷、草、隶、篆,尤其工于行草,出有个性,学有涵养,他的作品字里行间透视着他的传统功力、创新意识、综合修养,蕴含着一个军队高级领导所特有的精气神。

安徽省巢湖市2011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第5页,第II卷第5页至第8页.全卷满分300分. 考生注意事项:1.  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貼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題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  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題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

巢湖市 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濒临长江,环抱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现辖庐江.无为.和县.含山四县和居巢区.全市总面积9423平方公里,总人口453万. 巢湖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周边与南京.合肥.安庆.芜湖等市相邻.淮南铁路.合九铁路及合宁.沪蓉.合巢芜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市内长江岸线长182公里,系长江中下游“黄金地段”. 目录 ·? 资源景观 ·? 经济发展 ·? 旅游景点 ·? 历史沿革 ·? 参考资料 ·? 资源景观 ·? 经济发展 ·? 旅游景点 ·? 历史沿革 ·? 参考资料 巢湖市

和县位于安徽省东部,临长江,依金陵,近巢湖,与芜湖.马鞍山隔江相望.境内有65公里长江黄金水道.淮南铁路.合芜高速公路.合宁公路穿境而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极其便利.全县现辖8镇13乡374个行政村19个居委会,总面积1412平方公里,人口63万. 目录

●工业品下乡方兴未艾 ●农产品进城渠道待通 "村淘"搅热农村市场 本报记者 孙 超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12月25日   第 01 版) 在安徽省巢湖市的"村淘站"内,村民们选购商品. 马丰成摄(人民图片) "毛线1团6.49元,买5团送1团,加送毛线针:鞋底是11元.加上各自10元运费,一共是63.5元.您留下姓名和电话,等快递到了通知您来取."这是蒋倩路的石期市镇"村淘"服务站今天的第3笔生意了

 先秦属楚地:先后属巢国.吴国.越国.楚国.   巢伯国:故址今巢湖市东北五里居巢城.春秋时灭于吴.  先秦属楚地:先后属舒国.徐国.楚国. 舒子国:故址今庐江县西舒县古城.灭于楚.   先秦属楚地:先后属巢国.吴国.越国.楚国.   先秦属楚地

学年安徽省巢湖市无为县严桥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第1-30题,每题1分,第31-40题,每题2分,共50分) 1.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下列对此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其生命活动也离不开细胞 B.变形虫的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C.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由不同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 D.生命系统的各层次层层相依,具有相同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分析

 1949年  皖北行署区巢湖专区辖1市6县.驻巢县 皖北行署区巢湖专区巢县.1949年4月15日改属皖北行暑区  皖北行署区巢湖专区庐江县.1949年4月15日改属皖北行暑区  皖北行署区巢湖专区无为县.1949年4月15日改属皖北行暑区  皖北行署

原文地址:2018年高考(47)安徽省巢湖市2018届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作者: 安徽省巢湖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丝绸之路是民族交流融合的舞台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古代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对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续写古代丝绸之路的传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副军长军衔少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