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渐渐的远离了,远离上帝就犯罪越来越远,她们

  生活其实很简单,过了今天就是明天。珍惜的是今日,不要还扭着脖子悔恨昨天;人生,不可能样样如愿。让我们一起来看清现实的吧!

  让人看清现实的句子【1】

  1、 癞蛤蟆跳的再高也是癞蛤蟆,一不小心跳过头了还会把自个儿摔死――丑小鸭能变成白天鹅是因为它父母就是天鹅,社会上很多人和很多事都是天生注定的,什么样的出生决定什么样的高度,这就是现实。

  2、只有真正努力过的人才会知道天赋的重要性,如果到那时你还觉得汗水可以弥补一切的话,可能你对社会的认识还不够。

  3、长得好看才叫卖萌,长得乖巧才叫吃货,不然就只能是装怪和饭桶;说这个社会不看脸的人,大多都很有钱。

  4、 有公主病的人不是丑就是穷。那漂亮有钱又脾气不好的呢?那本来就是公主,不叫病!!!

  5、这孩子不是笨,只是没有找准学习方法。连学习方法都找不准还不叫笨?

  6、 有钱男人大多都不靠谱。那没钱的呢?既没钱又不靠谱!

  7、现在社会上好人就是多,那天我拎着一大包东西在地铁上犯困,一不留神头靠在旁边人的肩上睡着了,那人马上叫醒我并温馨提醒我保管好财务。”

  “如果你长的好看的话,那人会一直陪着你直到醒来。”

  8、 如果你对目前的工作不太满意,觉得事业发展到了一个瓶颈,那么久去进修一个更高的学历吧,这样的话,毕业以后你就会明白,之前的失败其实跟学历没什么关系。

  9、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斜靠在豪华游艇的护栏上将心比心,心里想:生活这么难,是不是该出钱搞点慈善了?而另一种则坐在办公室盯着墙角的空洁120将薪比薪,心里想:还能活吗?

  10、知道最伤人的一句话的是什么吗?你全力做到的最好,可能还不如别人随便搞搞。

  让人看清现实的句子【2】

  1.钱,让多少不相爱的人睡在了一起。

  2.寒假作业就是:你写一个月,老师写一个阅。

  3.如果有下辈子,我一定要做你的心脏,因为我不跳,你就得死。

  4.甜的、香的、辣的、酸的、苦的--你却偏偏喜欢骚的 。 (超崇拜这句)

  5.叫你滚你就滚啊,不知道过来抱紧一点就没事了吗?

  6.腾不出时间来睡觉的人,迟早会腾出时间来生病;腾不出时间来恋爱的人,迟早会腾出时间来相亲。(这句话有道理的)

  7.吵架最激烈不过一分钟,而那一分钟你说出的话,是你用一百分钟都弥补不回来的。唉,真的是这样?

  8.友谊,多么暖心的两个字,却有那么多的真真假假,防或不防...

  9.我这人很简单。只要你把我当回事,你的事就是我的事。

  10.不要说我变了,直接说你厌倦了。

  11.我也希望在我难过时,有一个人跟在我身后,哪怕他一言不发。

  12 .总有几个蠢货,是我不能抛弃的朋友。

  13.小时候我经常纠结:长大后是上清华好,上北大好,还是上复旦好呢?长大后,我才发现:我他妈真的想太多了。

  14.是你演技不好,还是我揭穿的太早?

  15.两个人吵架,先说对不起的人并不是认输了,并不是原谅了,他只是比对方,更珍惜这份感情。

  16.不要羡慕别人比你过的好,他们假装的。

  17.现在的孩子洗头发不是为了干净,而是为了发型。

  18.现在才明白,"算了"这两个字包含着很多失望。

  19.人不可能把钱带进棺材,但钱能把人带进棺材。

  20.当你觉得保守一个秘密比传播一个秘密更有价值时,你就成熟了。

  21.智力测验就是看你笨到什么程度。

  22.偷一个人的主意是剽窃,偷很多人的主意就是研究。

  23.两个男人追一个女人,用情浅的那个先放弃;两个女人追一个男人,用情深的那个先放弃。

  24.古代爱情多,当代爱情事故多。

  25.女人应该注意这些信号:他殷勤,那是他刚刚爱 上你;他笨拙,那是他深深爱著你;他从容,那是他 已经厌倦你。

  26.婚姻的难处在于我们是和对方的优点谈恋爱,却和她的缺点生活在一起。

  27.旅行就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到别人呆腻的地方去。

  28.我问一个人:“如果你死后,你的墓志铭打算写点啥?”他说:“我解决了住房问题!”

  29.男人的法定结婚年龄是22岁,法定当兵年龄是17岁,这说明女人比敌人还难对付。

  30.还能冲动,表示你还对生活有激情,总是冲动,表示你还不懂生活。

  四十六、一个人的心原来是世界上最寂寞的地方,每个人都渴望被爱,如果没有人主动爱人,则没有人会被爱,困难已经过去,也就不必讨论值得与否,努力面对现实是正经。

  四十七、有一种故事,叫做向往;有一种爱情叫做。那种向往不会发生而写在故事中;那种爱情正因为不在,而出现在童话中。这爱情故事中有九分想象,只有一分现实而已,但那一分现实却可以粉碎十分爱情。

  四十八、人生如梦,梦如人生,我们何不活得简单一点呢?我们何不活得快乐一点呢?岁月冲刷的所有现实河床,最终还是会安静的在生命里出现着。

  四十九、由于历史原因与及其他方面的原因,行政机关的执法现状仍然不容乐观,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知法犯法贪赃枉法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在有些方面有些地方甚至相当严重,解决这一问题是当前依法行政中一个最现实最迫切的任务,这就凸显了对本论题进行研究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

  五十、生活一定要现实,感情一定不能现实。

  五十一、残酷的现实告诉我,现在整个大环境对两性关系比较宽松,导致一些人道德约束力下降,自律能力减退,所以,不是每个男人都能在诱惑面前管好自己,所以每个女人都不得不防!

  五十二、一个人太容易满足固然不行,太不知足而引起许多不现实的幻想也不是健全的!

  五十三、如果你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好长时间没读书,而且没有任何负罪感的时候,你就必须知道,你已经堕落了。不是说书本本身特了不起,而是读书这个行为意味着你没有完全认同于这个现世和现实,你还有追求,还在奋斗,你还有不满,你还在寻找另一种可能性,另一种生活方式。

  五十四、一个人坐在楼道的阶梯上,初冬的天,真的凉了。打了一个寒战,摸了摸自己穿得衣服,只是件秋衣。手又有点冷,我便试着双手握紧,想要有一点点体温。抬头透过楼道的天窗,外面的阳光让我辨不清方向,我在哪?到底是现实还是梦境,恍恍惚惚的站起来,才发现身体已经麻了。

  五十五、有时候生活就像天空的云一样,我们在地上看天空的云,自由飘荡,背负蓝天,说不尽的美丽,但如果我们走进云中,就会发现迷雾涌动,茫然一片。在现实中,我们有时候觉得生活也是迷茫一片,是因为我们陷入生活太深;如果我们能够退后一步,就像在地上看天空的云一样看生活,也许生活就会更加美丽一些。

  五十六、哭已经疼痛不了现实的残缺,死亡也遗忘不了对他的情感,究竟是怎么了?我是个疯子吗?可若是个疯子为什么思绪竟是这样的清晰,很痛苦,很痛苦,谁能够告诉我,我们之间的情份?

  五十七、艺术的生命宿命,是叛逆的,怀疑的,异教的,异端的,不现实的,无为的,个人的,不合群的。宗教的宿命,是专制的,顺从的,牺牲个人的,积极地,目的论的,群策群力的,信仰的,其实就是政治。

  五十八、人生总是不得圆满,有时候尊重爱情,就要背叛现实;成全现实,就要辜负爱情。

  五十九、网络和现实的时间不在同一个空间,网络上的一年都可以把世界变得沧海桑田。

  六十、背负太多压力与责任的我们,于现实中总感觉活得心累。只时,每每感觉心累之时,我们可以试着想像着,在多年后的某一天,当我们再度回首今日的疲惫与无奈时,想像着沿途的风雨几许,终是荣华谢后的尘埃落定;梦境的相逢如是,终是铅华洗尽的山河永寂;现实的起起落落,终是亦歌亦哭的如旅人生。而如旅人生里,只身天涯,饮一坛醉生梦死,忧伤淡淡于惜别的海岸上,纵是情未央,弦犹断,然则意难忘,曲犹扬,而我们的心累也终会成为浪潮重叠后的荡气回肠。于此,每每此时,让曾有的心累化作祥云,让现有的心情凝着淡淡的诗意,再度启程!

  六十一、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过,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这个命题不知多少次被教育家们说提出,但现实的教育生活总是在舍本求末。没有灵魂的教育其实与训兽差不了多少。

  六十二、只有心里有阳光的人,才能感受到现实的阳光,如果连自己都常苦着脸,那生活如何美好?生活始终是一面镜子,照到的是我们的影像,当我们哭泣时,生活在哭泣,当我们微笑时,生活也在微笑。

  六十三、最重要的时间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你现在马上要做的事情;最重要的人就是需要你帮助的人。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是一种大地生成的信念。理想主义不是职业主义;现实主义不是务实主义。

  六十四、如果,在身边的最后真的不是你。如果经历了那么多坎坷辗转后,最终还是要分开。如果故事到最后,是我们的身边都有了别的人。如果回忆,诺言和曾经相爱的决心都在现实面前变得渺小,不堪一击。不管以后如何,不管结局如何。现在的我还是愿意执着的去爱。我们一起等我们的最后,最后的最后。

  六十五、有一段时间,我一会儿置身现实之中,一会儿又脱离了现实,车子就在沙漠中行驶。

  六十六、爱就是试图去将梦中的世界变为现实。

  六十七、在平凡和现实里,也必有巨大的美的可能吧。

  六十八、以上我仅就被倾听的感受来说明,但关键是,我们不能将感受与现实一刀两断。

  六十九、似乎梦想越来越远,现实鞭策我要清醒,现实和梦想的距离是无法想象的遥远。

  七十、时髦仅是试图在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中把艺术变成现实。霍姆斯

  七十一、端午是个美好的节日,在这并不美好的现实中可以寄寓一些幽思,让凡尘蒙蔽的心,在青色的古意间得到片刻的回归,认取生命中的真意,可以让生命更加真实一些。

  七十二、许多人总觉得生命中有一种无力感,觉得自己被环境被现实限制住。事实上,环境与现实就如同大象脚上那条外在有形的绳索,绑住我们的并不是那些外在有形的现实与环境,而是烙印于内心深处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许多无形的制约。

  七十三、虚拟人生决不是在虚拟的世界中醉生梦死地痛苦呻吟,而是借助虚拟的世界获得一种新的生存方式,使得现实世界的人生更加精彩和更有意义。

  七十四、回忆能远离平淡,能使本来平淡的日子背叛现实做一次超越的飞翔。

  七十五、每一天,我们都要学习面对现实,失意时,沮丧时,也要拥抱现实,我们最大的敌人,是现实。

  七十六、银色亮丽,犹如一束光纤编织而成的长长的带子,更是串串音符镶嵌在苍穹的宇宙之中,伴着江河湖海的滔滔吼声,唱响了一首古老和现实相结合的,从猿到人的旷世不朽的歌。那是不同肤色,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用生命谱写的伟大颂歌,她经久不息的在茫茫的夜空中回荡着。

  七十七、现实主义者对力量均势政治也不是没有先见,于是有:难道亡灵的阴霾就不能激发出一种人间的力量均衡联合体,以防食尸鬼吗?

  七十八、如果力挽狂澜的豪情早已被现实的支离破碎吹灭;如果倔强的守望仅仅只换来渺茫和决绝;如果前方遍布荆棘,梦想的方向遥不可及,你是否会无限地放大痛苦,感到了只身于世的疲惫?人生路上难免会遭遇到挫折,唯有将痛苦看淡,失败看轻,才能有一个快乐豁达的未来!

  七十九、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断引导销售员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客观实际需要,并进行激励,才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现实性。

  八十、现实总是不够完美,使得希望就象是一场赌博。输了很痛苦,那么宁可不追求吗?

  八十一、婚姻和家庭的根本意义就在于有人愿意跟你互相扶持着,迎接现实的风刀霜剑,让人不觉得孤独和无助。

  八十二、小的愿望稍稍努力就会实现,虽然看似平庸,但带来的快乐和那种成就感都是相同的。或许是事先给自己设定了太多的界限吧,把一切都看成不可能。然而当愿望变为现实,才知道:梦想,是握在自己手中的。这是学车给我感受,从当初的不会上车,打不动方向盘,倒不入库,到现在顺利的考完两次试,汗水告诉我努力的结果。也教会我相信明天,相信未来。每个人都是公平的,都会得到回报,在任何方面。

  八十三、生活中也是需要自己去找快乐,这样生活才能继续,我觉得生活中,现实社会中会有很多的压力和问题存在,所以我反而会在戏里面比较放开一点,会比较疯一点,这样会满足我们在现实里面永远不能达到的一些梦想。

  八十四、想要的不一定能得到,预想的总在变化,一切都不定。在我的世界,预想永远都只停留在预想阶段,而我永远生活在现实频道。我没法要什么生活方式,只能选择生活方向。

  八十五、阮籍目睹世间的浑噩不堪和好友的身首异处,借醉酒逃避现实。他的一生一直在逃避逃避逃避,却终因一篇《为郑冲对晋王笺》被人唾弃。嵇康则完全生活在现实之中,不肯向生活做出任何妥协,最终一曲《广陵散》成为绝响。其实人生由阮籍的醉酒向前一步便是嵇康的《广陵散》,人生由嵇康的《广陵散》向后退一步便是阮籍的醉酒,殊途同归的境遇竟是如此迥异。若是两人各向中间迈出一步,将幻想与现实稍加中和,也许就不会落得生者隐入迷幻,死者融入苍穹,只留给后人无尽的怅惘。(《梦想在现实中起舞》)

  八十六、路不拾遗,固为人们所倡导,但如此似乎脱离了现实。

  八十七、世上没有完美的人,却可以有完美的合适。家是女人的梦,女人是男人的梦,能将梦转化为现实的夫妻,才能长久。而在现实中偶尔还能一梦的夫妻就是快乐的神仙眷侣了。蒋子龙

  八十八、坐着童年温馨的梦,我开始了一场时间与空间的对白。穿梭时空,唤醒我封尘已久的记忆。取一丝柔情,酌一杯相思。拉近童年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八十九、但分手后梦到最多的,却是分手前和他在一起的最普通的生活场景,在那梦里,我们两个人只是默默坐着,但眉目却很懒散很默契,不是最甜蜜的绮梦,但因为知道它再不可能于现实中发生,所以梦里的我怎么也不愿醒。

  九十、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让你感悟,因为面对现实的时候,即使最浪漫的罗马人也会束手无策,即使不悲天悯人,也应该是甩甩衣袖,寻找希望。

  九十一、总有那么多的人,是很贪心的,学不会珍惜,学不会豁达。总是在想象着很多美好的事,其实现实很残酷,生生杀死了你的理想,生生杀死了你的梦。总是在期待着更多美好的事,其实带来的,大多不是好事。总是希望着生活能够更朝着自己的方向走,却越走越偏。总是很努力的扮演着各种角色,还是被很多人议论,批评。总是有很多问题,你想去逃避,却发现最后逃避不了,还要继续强颜欢笑。总是发现自己想得到的依然没有得到,得到的却不是自己最想要的。

  九十二、一个人久了,除了寂寞点外还是蛮开心的。一个人久了,会慢慢变得成熟起来。一个人久了,会比以前更爱父母。一个人久了,对所有的节日大多没什么期待。一个人久了,听到看到别人一对对的很甜蜜,心里多少还是会有些介意。一个人久了,会越来越理性,越来越现实。一个人久了,会上瘾的

  九十三、这世界上到处都是幸福的寡妇。他曾看见她们在丈夫的尸体前痛苦得发疯,恳求别人把自己也放入同一口棺木,活活埋入地下,以免独自面对前路无法预知的苦难。可随着她们接受了现实,适应了新的境况,人们就会看到她们从尘土中站起来,获得新生。起初她们像阴影中的寄生虫一样生活在空荡荡的大房子里,向女仆们倾诉着心声,整日赖在枕头上:当了那么多年无所事事的囚徒,她们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

  九十四、有些地方,此生是定要去的,只有亲历了远方山水,让梦成为现实,才不枉来人间走过一遭。可当我们见到梦中的情致,那样至美的风景,可以做到寂静无言吗?岂不知,每一粒尘埃的下落,都会将其惊扰。

  九十五、当目标已经确定,首要任务就是思考如何将这个目标转化为现实。拿破仑希尔认为,如果希望自己确定的目标最终能够成为现实,首先,必须要立即行动起来,想到了就去做,这样,目标才不会沦为空想,才有可能成为现实;其次,在实施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有正确的计划,没有计划地去实践目标,只能是浪费时间;第三,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去完成这个目标,不能半途而废,要相信自己的能力。

  九十六、梦揭开了现实,而想象隐藏在现实后面。这是生活的可怕的东西,艺术的震撼人的东西。

  九十七、信仰是一种尝试,一种用人类语言解释超越人类现实的高尚的尝试。克达莫利

  九十八、曾经在我们身上的那些可爱气息,已经慢慢不复存在,取代的是那些生活索碎。而我们,无能为力,不能摆脱世俗的眼光。总是在洗尽千华之后,在某个角落找到属于自已的位置。我们都想要获得身心的自由,在那些所谓的希望一次次破灭后,我们只能接受现实,因为,我们也是个平凡人,那些虚幻的东西,不是自已想拥有就可以的,比如青春!它消消的从我们的指间流走了,而我们只能幸幸的看着它一点点消失。看不见的五味杂处。祭奠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九十九、在我过去的生活中,我已经把自己献给了非洲人民的斗争事业。我反抗了白人专制,我也反抗了黑人专制。我抱有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理想,希望大家在这样的社会里和睦地生活在一起,享有平等的机会。我希望为这个理想而生活,并努力把它变为现实。如果需要,我愿意为了这个理想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一百、现实用真名说假话,网络用假名说真话。

第一卷 一户人家的历史
   在这个妄为人父的小丑两次婚姻上,可以看出他的对生活和感情的不真诚,他品性的恶劣。他的两任妻子都是他诱骗的结果, 以私奔的形式和他结合,也预示着这种婚姻的必然悲剧。他第一任妻子阿黛拉伊达,是因为受到当是的解放思潮的影响,只是为了显示女性的独立和自己的另类,这种盲目的浪漫,遇人不淑,对爱情的无知和对婚姻的轻率,把她拉到了一个痛苦的万劫不复的深渊,而卑鄙的丈夫因此达到了目的,眼睛只盯着她的丰厚的嫁妆,对她冷漠嘲讽。她不甘心过这样的生活,就和一个穷学生私奔了,这次的选择把她送到了生命的终结,客死异乡,留下的唯一的儿子德米特里延伸着她婚姻中的痛苦。这样的在心智上不成熟的女性,注定是悲剧的产物,其实,她是希望得到幸福的,只不过上错了一个航班。综观整部书中女性的命运,让我们对爱情和婚姻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感悟。
   如果说老卡拉马佐夫在追求第一任妻子的时候所看重的是她的财产的话,那么他对第二任妻子索非亚的是她的美丽纯净。如此可见他对财色的贪婪是他本性释然。 索非亚是一个将军遗孀的养女,因受不了这个善良的将军夫人的怪脾气和唠叨,选择与老卡拉马佐夫私奔来逃避对环境的厌恶,仿佛从一个幽闭的花园掉进了一个肮脏的猪圈,长期的抑郁刺激和压制,让她的精神崩溃的同时,也吞噬了她那纯真的灵魂。她简直像一个天使,却被一个恶人所利用,摧残了她年轻的生命。 她的两个儿子:伊凡和阿辽沙可以说是她精神上的延续。
   老卡拉马佐夫对三个名义上儿子采取的统一的对待方式就是不闻不问,甚至他把儿子们都遗忘了,被他的荒淫自私欲念挤出了他的世界,仿佛压根就没有他们一样。他没有给他们丝毫的家庭的温暖和抚慰,没有给他们丁点父亲的关爱和柔情。他生了他们,是不错,但却与他无关。 他的存在就像是掌握命运的邪恶的手腕,让人无法与之抗争。
   老大德米特里随后被一个母亲的亲戚领养了,这个亲戚之后也出了国,也把他给忘记了,他被迫辗转了几家,尝尽了世态炎凉,渐渐长大。 从他出生开始,在他的生命中所遭遇的都是人心的冷漠和荒凉,没有人伸出手来擦干他的眼泪,没有人真正地关心和疼爱他,我看到这里的时候, 我忍不住为他幼小的心灵所经受的苦难哭泣。 他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也没有人关心这个问题,他就像旷野里的一棵树孤独地长大。无疑地他会时不时感到痛苦的折磨,只好藉着酗酒和一些世俗的恶习来化解内在的苦闷和无助。他并非不想做一个人人喜欢的正人君子,而是在他用放荡的生活来治疗他的灵魂忧伤的时候,没有人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温暖的微笑和一双友好的手来帮助他,使他内心的充满着人性美善的纯真的热情的新鲜的生命复活。 他挚烈地渴望温情的拥抱,爱的包容。与其说他的内心的火焰是欲望,对爱情的欲望,对格鲁什卡的欲望,不如说他对新生命的欲望,对热情的欲望。佐西马长老在临终时的训话中,特别提到要善待儿童,他们纯洁稚嫩的心灵不容邪恶的伤害,一旦伤害发生,那将是一生都难以愈合的伤口。 他没有得到一点父爱, 也没有得到一点母爱,甚至是友爱,他的生命是片贫瘠的沙漠,他为爱而跋涉,而忧伤,而痛苦,又同时以爱为他的生命,他是最纯粹的一个人,热情是他的记号。他的心灵就像是未曾被人类文明所染指的被雪覆盖的沃土,在粗糙,笨拙,执拗,简单和狂热的背后,是他的纯洁,善良,质朴和可爱。他的心灵维持在一个婴孩的状态。在父亲别有用心的指使和安排下,一个被命运压伤的女人—格鲁什卡走进了他,虽然明明知道那是个甜蜜的陷阱,要置他于死地。但因为他从她身上找到了一点爱的温暖和热情,他疯狂地依恋她,视她为自己的女皇和整个世界,他所有的野心就是有足够的钱可以和她娶她,一生守着她。如果说他之前是放荡好色的,就像一个饥饿的猛兽寻找食物一样,那是极度缺失爱和温暖的症状,没有人关注他内心的挣扎和需求,只是一味地厌恶他,排斥他,视她为异类。自从他遇上格鲁什卡,他就爱得专注,爱得彻底,爱得不顾一切,丝毫没有把她当成一个陷阱,而是当作自己最大的幸福。格鲁什卡在某种程度上,她的遭遇就是德米特里的翻版,她充满了热情,渴望一个温暖的怀抱给她新的生活,她藐视那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和世俗的眼光,她和德米特里是同类,他的真诚和热情,融化了那个恶毒的计划,他们相爱了,爱让他们新生,爱让他们宽容,爱让他们坦然地生活。这是整部书中唯一的爱情。在那卑微的外衣下面,是两颗高贵的灵魂。陀氏所表达的是:知识,才华,地位都不能让人高贵,惟有对生命的热情和对爱情的真诚能让人高贵。
   为何德米特里不能爱卡捷林娜,虽然她是那么高贵,富有,美丽。理由只有一个:就是她没有燃烧的热情和在爱里的真正的卑微。爱是卑微的,就像基督为了爱人类所做的一样,道成肉身,降生在马槽里,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他降卑自己,是为了高举爱,而不是高高在上去挥洒爱。神叫人明白,生命是因为高举爱而高贵和永恒的。
   老二伊凡和老三阿辽沙得到的照顾比起老大德米特里要多得多, 因为有个好心人叶菲姆特别地疼爱他们,给了他们无微不止的关怀。这种出自高尚情怀和人道主义的爱护,在某种程度上对于他来说弊大于利,原因就在于他的自我意识太强大了。无论别人对他如何好,他总有寄人篱下的感觉,出于自我保护催生出不信任,怀疑,敏感,自傲,冷酷的性格,强烈的自恋使他拒绝去接受上帝的爱,否定人与人的和谐友爱,他就是一座孤岛无人能登陆。他内心的冰冷使他失去了爱的能力,也失去了面对真实自己的勇气。他的性格中的冷傲自负伤害的是他自己的心灵。一个内心自恋扭曲的灵魂,即使被爱的火焰包围也无法融化长期淤积的冷漠,这与德米特里是个强烈的对比。是什么造成了他这种性格呢?很明显,他自幼所缺失的家庭的温馨,父母的宠爱使他就像一棵在阴暗无光的角落长起来的小树,猥琐,阴郁,苦闷,自卑。为了掩盖这种痛苦,他的才华,理智,自我和对社会的不满把自己推到审判官的座位,冷眼看世间的一切,他什么都不相信,他只有一个自己。在后来他和卡捷林娜的恋爱中,与其说他爱她,不如说他藉着爱她,或者说藉着她对他的爱来证明自己的理论,最终爱的还是他自己,他根本就没有爱的能力。他内心的苍白和性格的缺陷让他远离快乐和幸福。
老三阿辽沙和老二伊凡的经历是一样的。但是他的心灵就像野地里的百合花,纯净,自然,没有丝毫的雕琢。每一个见过他的人都被他身上的天然善良婴孩般的淳朴所感动,他坦然地领受着别人对他的爱和怜悯,就像大地坦然地接受天空中雨露的滋润,然后用郁郁葱葱的生命来回报自然一样,他的生命就是为了融化爱的焦灼,再吐出爱的芬芳。他已经失去的太多了,他不想再失去明净的心灵。虽然他没有得到过父母的爱抚,甚至连对母亲的记忆都是遥远的,但他还是竭力去回忆那被母亲紧紧怀抱的感觉,那个温暖的怀抱撒下了寻求爱的种子。他极其厌恶世俗的黑暗和罪恶,向往爱的光明和国度。他回到出生地,是去祭奠母亲,不如说他在寻找爱的根源。
长老是在民众当中被尊为圣者的灵魂导师,到底长老在人们生命的旅途中起着什么样的积极作用?陀氏认为,长老制作为一种工具使人获得新生,由精神奴役向自由和道德完善升华;诚然,它也可能变成一件双刃利器,把某些人不是引向温顺和完全的自制,相反,会引起十足魔鬼式的傲慢,换言之,不是导向自由,而是导向锁链。世间的任何美好的东西与丑恶的东西之间其实有着一条暗昧不明的界限,越过之后就意义不同了。藏匿在人性深处的自恋,把人抬高到上帝的位置,疯狂地崇拜这种虚假的真理,所以就产生了不同的性格,制度,规则。从伊凡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人自高自恋的结果就是虚伪冷漠,对权利和自我的膜拜,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不会怜惜任何东西,即使是美好的。他用外在的知识,才华,雄辩,气质,教养来掩盖内心的荒凉空虚嫉妒,甚至可以为此毁灭整个世界。如果他作长老,无疑会把上帝释放人的真理变成捆绑人的枷锁。阿辽沙认为,社会主义不单单是一个劳工问题或所谓第四等级问题,而主要是一个无神论问题,是无神论在当代的表现以及恰恰在不要上帝的情况下建造巴别塔的问题;建塔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从地上登天,而是把天挪到地上来。这句话是太精辟了。
  任何事物的衍生都有其的理由和根源,这些也为以后的故事发展做了铺垫。
   第二卷 不该举行的聚会
   老卡拉马佐夫是个地道的没有什么文化修养的流氓; 米乌索夫是个有知识但没修养的粗俗的流氓。他们互相讽刺嘲弄挖苦,彼此践踏。无聊地找靶子拿别人取乐。老卡拉马佐夫竭力想维护自己的蠢笨的可怜的形象,米乌索夫藐视他的对手,不愿与这样的人为伍,但又战胜不了自己的好奇心,跟着也来到修道院,他们的存心不良,像两只互相攻击的野兽。
老卡拉马佐夫的放荡下流的表演,正验证了佐西马长老所说的,一个对自己说谎和对别人说谎的人,既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别人,没有爱其堕落的结局就是像畜生一样在肉体的感官享乐中生活。米乌索夫的易怒,暴躁,虽然他占了下风,被老卡拉马佐夫捉弄,从内心讲,他和他是一路货色,都是目无他人,没有尊严的人。此时的伊凡并不制止他的父亲,意味着他很享受这样的闹剧,特别是在这神圣的修道院里长老的修室,他无声地在发泄着内心的对神的不敬,也许,他父亲对神的亵渎,不恭,让他有一种快感。他虽然是讨厌父亲,表面还是伪装地和他很亲密,他无法容忍父亲荒诞不经的言行和生活,对他父亲的思想和享乐主义,还是很崇拜的,因为他们心中没有别人,只有自己。从表面上来看,好象德米特里是老卡拉马佐夫的翻版,其实伊凡才真正是父亲的翻版。他藉着别人的手杀死了父亲,也就意味着杀死了自己。他受到了罪的惩罚。表面是德米特里受到了惩罚,其实是伊凡受到了真正的惩罚。
有一群信女来见长老,从她们的哭诉,愁苦,忧伤和生活的磨难和艰辛,以及对长老善言的宽慰的饥渴和对神爱的仰望可以感受到她们来到修道院是为了寻求爱的活水和信仰的温暖。这是一群在上帝眼中,被压伤的芦苇和将残的灯火,她们对生命的感悟和忍受残酷命运的韧性会在长老的安慰中渐长。这与老卡拉马佐夫一群人对圣地的藐视和轻狂是多么大的反差啊。神曾说,饥饿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把生命的粮赐给你们;口渴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把生命的活水赐给你们。因为这些生活在社会地层,饱受痛苦的女人们真正体验和经历了生活的痛苦,她们才会对信仰充满了坚定和热诚,她们正是主所召唤的迷羊,她们因为需要神的圣爱来化解痛苦,就对佐西马长老表现出精神的依赖和虔诚。基督的爱是不会让她们的盼望落空的。她们种下了真诚悔罪的眼泪,就将收获丰厚的恩典。对于那些正在修道院里争吵,藐视神,崇拜罪恶的富人们来说,她们是多么的幸福啊,纵然她们是贫穷的,历经磨难的,在生命的尽头迎接她们的是天国的荣耀和赏赐。那时上帝的公义将得到极大的彰显。人看的总是很短浅,上帝是看得很深远的。他从不会忽略任何微小的寻求爱的呼声,也不会因罪恶而轻看被罪恶压伤的罪人,他在幸福和苦难之间,设立他的避难所,树起爱的旗帜,引导人们为了真诚的爱而活着,即使忍受苦难和折磨,也是一种至上的最佳选择,爱将引导我们走向无上尊容的殉道之路,上帝将点燃心灵中被私欲几乎剿灭的微弱的爱火,在狂风暴雨的袭击下,熊熊燃烧,以致生生不息,因为真理永远活着,为了人类的将来。
地主霍赫拉科娃是个寡妇,和女儿LISA生活在一起,她来见长老,倾诉内心的挣扎。她代表着那群享受着社会优越感和舒适的物质生活,内心却空虚的人们。她们也是心地善良的,也愿意去爱,在精神上愿意去为了爱去舍弃,去牺牲,在现实中却无法落实出爱的空想家。她们也羡慕爱的美善和甘甜,却不愿为了爱而受苦。与德米特里相比,她们显得是多么苍白。对于那群同样享有社会地位,物质富足的老卡拉马佐夫和米乌索夫之流,她们的可爱也就被凸现出来了。
在这卷书中,伊凡的表现是让人惊讶的。其实是他在极力促成这次在佐西马长老修室里的聚会的,无疑,他想对修道院所标榜的虔诚和佐西马长老的威望进行一翻嘲弄。从这个存心来看,他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的阴暗,险恶,狡诈,狂妄,傲慢,自私,与他父亲身上的卑劣无耻相比,根本不相上下。他斜视整个世界,惟独尊重自己,从他发表的关于教会和国家的怪论就可见一斑。他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对教会和国家的发展感兴趣,只是想借此显示自己的博学和才华,引起人们的注意,顺便掩饰一下自己,免得给人留下无神论主义者的印象。知识确实可以让他有一番与众不同的宏论给满足他的虚荣心,不可避免地他落在了一种被他奉为精神支柱的谬论之中,他自己身受其害。他在文章中主张教会不能只是在国家中占据一个角落,而是应该把整个国家都变成教会,目的不是为了更好地爱人,宣扬上帝的仁爱和怜悯,相反他是利用宗教达到驱逐上帝的目的,来更好地推行他的无神论,来实践他享受世界,藐视上帝,漠视罪恶,崇尚自我的人生追求,如果如此的话,魔鬼就在从上帝手中夺走了地球之后,又把人类的灵魂也抢夺走了,真正地是魔鬼掌权了,是最悲哀的事件,在后来的《宗教大法官》一章中他有更明确的阐述。从这个角度来说,老卡拉马佐夫只是个沉迷于酒色金钱的恶棍和小丑的话,那么伊凡是个有个渊博知识的精神上沉迷于自我崇拜骄傲张狂无耻的恶棍和小丑,比父亲更邪恶。米乌索夫和他的父亲的丑陋只是他的陪衬,他的外在的教养和礼貌掩盖着一颗麻木冷酷的心灵,与德米特里的粗俗无赖放荡掩盖的火热真诚的心灵相比,简直是一文不值。
   佐西马长老在听到他们父子之间的争吵之后,走到德米特里面前行了一个大礼,跪下,脸几乎碰到了地面。我认为这是长老在了解了德米特里的行为背后那颗伤痛的心灵之后,代替这个作恶多端,又不知廉耻为何物的父亲向受苦的孩子所行的忏悔礼。代替一个罪人悔罪,岂不是耶酥基督在十字架上为整个人类担罪的举动吗?
   老卡拉马佐夫的无耻是张扬的人人皆知的,而伊凡的无耻是内敛的不动声色的。他看到父亲的失态和下流,竟不以为然,仿佛与他无关,肉体上他和父亲走得很近,却是根本不把自己当作是他的儿子。相反德米特里虽然和父亲争吵,扬言要杀死他,当他真正要去面对这个试探的时候,他本性的善良却让他意识到毕竟他是父亲,不愿犯着个违背天理人伦的罪。
从拉基津一个宗教学校毕业生与阿辽沙的谈话,我们可以认识到宗教带给人的骄傲张狂邪恶是比普通人是更加地厉害。他同样地嫉妒,贪婪,好色,无耻,与老卡拉马佐夫毫不逊色,他乐于,甚至是期待着看到罪恶上演,甚至是沉醉其中,以别人的罪恶来满足自己的快乐,他虽然在修道院是个小人物,他的野心却是不小的,就像一枚地雷,随时有引爆的可能,来制造一些罪恶的闹剧取乐,在后来因为佐西马长老的尸体发出臭味而引发的修道院混乱中,就可能有他的功劳。他厌恶美善,喜欢罪恶,像一只苍蝇,只对腐烂的伤口感兴趣。在整部书中的人物中,这样的小人物是有着很多同伴的,他们身上的对邪恶的赞美,更加让我们看到德米特里的可爱和阿辽沙的可贵,他们把德米特里置于死地,毫无同情和怜悯也是必然的结果。如此看来,人生如果没有上帝的信仰和爱来挽救的话,注定是一场悲剧。因为这样的人物在现实社会中实在是太多了。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

  当我真正读懂了《卡拉马佐夫兄弟》以后,我发觉自己不再年轻。特别是08年我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和宗教学系听课的这段日子里,不再感时伤世,因为我已经时间不多了。早上在北大校园里漫步,雨水潮湿的气息袭人,白丁香花开了,袅娜着散发着微弱的香气。我忽然想起了《圣经》上的《传道书》一章二节说:“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 天涯有真心喜欢阿辽沙的人吗?上面的文章只是一个引子,希望和我交流。于仲达的QQ:357101154

   第三卷 酒色之徒
  老卡拉马佐夫的私生子—斯麦尔加科夫是伊凡的同类,他们都是极力否认灵魂不灭,嘲笑上帝,蔑视信仰,怀疑仇恨所有的人。极度的自我意识,阴郁冷漠的性格让他们与人群隔绝,无法去爱任何人,仿佛与任何人都没有关系,包括他的父亲和兄弟。他们的心灵是荒凉的沙漠,不毛之地。即使在生命中对他们有恩的人们,他们也是极不信任的,丝毫也没有一个感恩的心,对他们来说世界最真实的利益就是只对自己好,极端的惟我独尊,损人利己。仿佛他们自己就是整个世界,而世界上的其他人就是垃圾和尘埃。伊凡是要藉着上帝的宗教为了为自己效劳,更好地奴役别人为自己服务,他在适当的场合对宗教的认可,不是因为他需要宗教的感化和怜悯,而是站在宗教之上,任意妄为,他坚信是没有上帝的,也没有灵魂的不灭,就没有什么恶是不可做,或认为是不妥当的,只要是有需要,就可以去做,这是典型的对自己说谎的人,当然,他不认为自己是有罪的。当初魔鬼引诱夏娃吃分辨善恶树上的果子时,就是为了达到如此的果效。上帝让人吃其他树上的果子,惟独不准吃分辨善恶树上的果子,用意是明显的,他的丰盛的恩典是永恒的,永不会枯竭,但是人只要忘记上帝的恩典,自己把自己放到审判官的位置上,神的爱的源泉就向这样的心灵枯竭了。人是不俱有作审判官的能力的,因为人不是真理。只有上帝是永远的审判者,因为他是道路,真理和生命。世界是块田地,其上长着麦子,也长着稗子,麦子只所以是麦子,就是因为它们的生命的根源来自于上帝,低下头感谢上帝的恩惠,用30倍,60倍,100倍的果实来回报大地的恩情;而稗子外表和麦子是一样的,却是没有任何的果子,只有一个老自己孤零零地站着,高傲地抬着头,徒受阳光雨露,最终的结局就是被践踏焚烧。
在这卷书中,老卡拉马佐夫又有卑劣的表演,除了与仆人和伊凡拿上帝取笑外,他谈到了第二任妻子索非亚的一点事。索非亚因为对家庭婚姻的绝望,而转向虔诚地信仰敬拜上帝,老卡拉马佐夫则为了更多地刺激她软弱的神经,竟然朝她奉为神圣的神像上吐吐沫,她彻底被这种外在的邪恶所击垮,她的精神崩溃了,一个虔诚的人怎能忍受亲人对上帝的唾弃和不屑。从这点说,老卡拉马佐夫是杀死索非亚的凶手,极度的绝望,对人性的绝望让她情愿离开这个肮脏的世界,没有丝毫的眷恋。
与伊凡的态度相反,德米特里认识到自己是真正的卡拉马佐夫家的人,有条情欲的虫子在啃噬着他心灵,他鄙视自己,他大声地呼唤一种从上帝的力量望能脱离这种捆锁。他是一只上帝的迷羊,他充满忏悔的呼告和不愿意被罪恶所占据的愿望,让他在阿辽沙面前激动。他的内心有一团向上的火焰让他卑微,虽然他很冲动;他的灵魂是对上帝的爱饥渴的,虽然他很暴躁;他的对宽恕和怜悯的追求是真诚的,虽然他还陷在肉体的罪里。他是被罪恶所压伤的芦苇,上帝藉着苦难的疼痛重新铸造了一个新的德米特里。
对于德米特里与卡捷林娜之间的爱情,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一场在爱的名义下的彼此征服。作为一个沉迷在放荡中的年轻军官,一贯养成的骄傲使他在一个适当的机遇施恩于卡捷林娜,当时他只是存着报复心理,报复她在舞会上对他的不屑一顾。他只是把她当作他的猎物,却从来没有爱过她,她毕业于莫斯科一间贵族学校,有学问,有教养,又出众地美貌,就像花丛中的玫瑰,在玫瑰丛中,也是高贵的绝世的品种。人人都赞叹她,拥戴她,以她为荣,她又有幸拥有高尚和美德,是品貌兼优的,但内心尘封已久,累积着傲慢冷漠。她一直都是为了她身上的这种优点而活着,她接受德米特里为未婚夫,强烈地爱他,不如说是爱她自己用牺牲自己换来的知恩图报的美德,她沉醉其中,所有的一切举动都是自己做主,主观性很强,这点和伊凡很像,都缺乏爱人的能力,在现实中,这样的人是很多的,他们不能幸福不是因为他们不幸,乃是因为他们太自我,这与他们的性格有关,与格鲁莘卡相比,她的高贵和美貌丝毫无法点燃德米特里的爱火,而是格鲁莘卡同样放荡不羁掩盖下的单纯和热情强烈地吸引着他,即使知道那是毒药,他也幸福地喝下去,他们太像了。他们的经历虽是有太多的不幸,却从不放弃对爱的追求,即使是牺牲和苦难,也无法熄灭他们的热情和梦想,他们都是在想方设法抓住幸福的纤绳。格鲁莘卡对于德米特里来说就代表着崭新的生活,他怎可以放弃呢?他们可以说是互相拯救,都不再迷失,皈依于一条通往圣洁的道路。所以,当卡捷林娜把她请到家里,热情地款待她,以求得她放弃德米特里的时候,她是持嘲弄的态度的,最起码在这件事情上,她蔑视那高贵下的那颗麻木的无爱的心。
   第四卷 咄咄怪事
  陀氏在整本书中对儿童的大量描写就是要强调童年生活对人一生的影响是多么大啊!善待儿童就是在维护一个生命能健康地长大。那些深陷罪恶的人们的内心都埋藏着童年所受的创伤,这些伤痕是一生都无法消失的。余虹的自杀也是有这方面的原因。
   一 菲拉邦特神父
  按理来说,像菲拉邦特这样敬虔的人,暂且从他的守斋苦修上来讲,都是让人对他产生对神圣事物的幻想。在人们的心目中,和所受的从遗传来的理论上,这样一个如此寻求上帝的人,一定有些超乎自然的奇迹在他身上发生,人们爱上帝的目的不是因为他是上帝,而是因为他可以创造让他们赏心悦目的,供他们消遣的,又可满足他们好奇心的奇迹,人类对这样事情的敏感和兴趣是从伊甸园就开始的,当时蛇诱惑夏娃的法宝就是调动她的好奇心,在这个本能的驱使下,人类离上帝和他的爱越来越远。 从菲拉邦特的言行可以看出,他的目的就是制造一些奇闻怪事来把自己神圣化,在他心中也许根本就没有上帝的位置,他蔑视佐西马长老和其他的神父,有一套自己的主张,甚至编造出在修道院看到魔鬼的笑话,由于他的敏捷而把门关闭的时候夹注了魔鬼的尾巴。用如此荒唐的故事来说明自己的圣洁,以致于每天可以看到圣灵,不是鸽子,而是其他的燕子之类的鸟儿,他被邪灵所充满倒是真的。他给人看到的守斋是虚假的,他会在树林里找些牛奶菇和野莓果来吃,这是在说明魔鬼在旷野试探他的时候,他不是像主耶酥一样用神的话语回击魔鬼的诡诈,而是顺从了魔鬼的劝告把石头变成了面包吃了,作了魔鬼的随从。他从来都不是第一个因为面包而出卖耶酥的人,他的父亲就是魔鬼,他的兄弟就是犹大。一个外表如此苦修被称为神父的人,竟然被魔鬼所俘虏,岂不是咄咄怪事。
   二 老卡拉马佐夫
  表面上,老卡拉马佐夫称伊凡是他最孝顺的儿子,其实他内心最惧怕的是伊凡,当然,他认为伊凡比德米特里更加不孝顺。他为何一直住在父亲家里,不是因为他比其他人更爱和更关心父亲,而是要阻止父亲与格鲁莘卡幽会,防止父亲与她结婚。因为如果此事会给他造成更大的损失,以致他会彻底丧失继承到父亲的遗产。在德米特里到父亲家里打父亲这件事上,他并不赞成父亲去控告德米特里,虽然他看不起他们俩,认为他们都是条虫子,彼此相吞。目的很显然他要利用德米特里杀死父亲,自己是个旁观者,看鸟和蚌搏斗,最终是自己坐收渔利。相反,老卡拉马佐夫虽然恨德米特里想把他像蟑螂一样踩在脚下,来宣泄自己对儿子的仇恨,一想到格鲁莘卡也许为此而同情儿子而嫁给他,自己岂不是损失,所以,就克制不去指控他,完全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非顾念父子之情。在人伦上讲,实在是咄咄怪事。
  在路上,阿辽沙见到六个小男孩欺负一个小男孩,他们在互相投石块。阿辽沙就去保护那个受欺负的小男孩,结果出乎意料,他却狠狠地咬阿辽沙的手指,血都流出来了。为何他恩将仇报呢?这又是一个咄咄怪事。看来世间是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就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原来阿辽沙的大哥德米特里为一些私事在一家酒店当众殴打和羞辱了他的父亲----一个退役的中尉。这个小男孩拼命地呼求有人站出来制止这样的恶行,却没有人理会,他积蓄的满腔的愤怒和仇恨今天就集中地发泄在阿辽沙身上了,因为他知道他也是卡拉马佐夫家族的一员。一个孩童的心灵是明净的,一旦被暴力侮辱的乌云所遮蔽,那是一种多么可怕的悲哀呀!他会带着复仇的眼睛来看世界,最终他会在失望中宣告,这个世界是邪恶的没有任何美丽高尚的东西,他的人生也就没有了航道和灯塔,这种人性的迷失,是谁的罪过?我们能谴责他的父亲吗?他也是为了维持贫困的家庭才答应老卡拉马佐夫去为他办事的。我们能谴责德米特里吗?他也是在命运的紧急关头被别人伤害而羞恼成怒的,当时他并没有想到他打的人是个父亲是个丈夫,他只是倾斜着对命运嘲弄的反抗和抵制。我们能谴责这个伊柳沙吗?他只是个懵懂的孩子,心灵已在目睹父亲受辱的过程中,失去了孩童的纯真和应有的善良,他也是一个受害者。我们能谴责老卡拉马佐夫吗?他本来就是个恬不知耻的小丑,如果谴责可以发挥作用的话,他早就改邪归正了,他把自己的羞辱当做自己的荣耀,甘愿沉在罪恶里,就是天使也无法唤醒他的灵魂,更何况是谴责呢?那么,我们该谴责这个世界吗?世上所有的被造都闪烁着上帝的荣耀和光辉,除了从人类心灵溢流出的罪恶的毒液,谁能无视这纯净世界的吟唱呢?就是人类灵魂的乌云足以遮蔽太阳的容光,整个世界的一草一木,日月星辰,小鸟麋鹿仍在歌唱上帝的慈爱和宽恕,谁能阻止呢?我们只能谴责和诅咒那个旷野里聪明的精灵,它诱惑了夏娃,它试探主耶酥,它控告约伯,它在人类的灵魂里播下的毒根,搅扰着爱和友谊的萌芽,最终将在上帝的恩典和同在中,被焚毁,被替代,被遗忘,那时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崭新的人类,将诞生。在废墟上,将有幸福的玫瑰快乐地绽放,也将迎来永恒的和谐和没有罪恶缠裹的幸福。
  这个有病的女孩暗恋着阿辽沙,给他写了一封情书,不料,第二天,阿辽沙见到她的时候,她却要他把那封情书还给她,说她后悔了,那是闹着玩的。其实,在后来的谈话中,就表明,这是一个情椟初开的少女细腻的感情波动。她想借此来验证阿辽沙是否接受她的爱情,如果阿辽沙的确不接受,她就给他一个台阶,不至于特别尴尬。这是一种朦胧的爱,没有名字的爱情,这时的阿辽沙还是一个单纯的孩子,他没有任何对爱情的准备,他的羞涩和被爱的幸福是真实的,但是,他在后来的事件的发展中,在逐渐走向成熟。
   五 客厅里的怪事
  在卡捷林娜与伊凡的谈话中,阿辽沙却仓促地说出了他们埋在心中的实情。对于卡捷林娜对德米特里的爱,那不是真正的爱,用阿辽沙的话说,那是矫情的怪事一桩,那是不真实的爱,他们彼此都没有爱过彼此。只不过,卡捷林娜爱那种知恩图报,忠贞不渝,患难与共的高尚品格,她把这种对德米特里的爱强加给自己,并不是她爱这个人,而是因为她爱这种一个女人的品德,即使她并不喜欢德米特里,她也在欺骗自己,说服自己,并强烈地,不顾一切地,付出所有代价去让自己有这样一种品德,真实的内心她爱着谁,她并不清楚,也许是暂时的不清楚,也许是一辈子都弄不清楚。 她爱得很真切,很刚烈,甚至是伟大的壮举。却是空洞的,没有实在的个体。 一个人到底爱的什么都不清楚,却为了所谓的爱去努力,岂不是感情世界的咄咄怪事吗?人是感情动物,人性的混沌又是如此地横旦在我们的灵魂中,对爱情的无知和草率,也制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众多悲剧。悲剧的诞生,从一个客观的方面讲,就是对所追求事物的偏见和误差造成的。就像夏娃对蛇的话感兴趣,从而对分辨善恶树上的果子产生了强烈的偏见和误差一样,如果她坚守上帝的话,认定那是不可吃的,不论多么好看,多么悦人眼目,多么美味,都是禁物,那就不会被驱逐出伊甸园了。这就是她自己判断失误的后果。如果没有上帝的话语为准则和参照的话,人性的误差会越来越大,最后就看不到上帝,而只是看到自己。
  伊凡虽然不是真正爱卡捷林娜,只是觉得大哥德米特里不配拥有她,只有自己才配得上这个贵族富有的小姐。当她听到卡捷林娜只爱德米特里,愿意为他付出一切,甚至等候他一生的时候,他失望了,觉得自己的游戏也该结束了。他感到轻松,其实内心有种挫败感,为了安慰自己,他只有冷笑这个在他眼中滑稽的世界。
   六 陋居里的怪事
  阿辽沙遵照卡捷林娜的托付去找那个被德米特里羞辱的上尉,在一个偏僻的小巷找到了那简陋的家。这个上尉虽然很委琐,怕事,甚至有点无能,但他爱他的妻子,他的儿子,他的家庭。这是让阿辽沙感动的。当上尉了解到自己的儿子咬伤了阿辽沙的手指,就以为他来是要告状的,也许像一般的世人一样,喜欢看到自己责打儿子。所以,他对阿辽沙说,如果他要看到自己打自己的儿子,就先请阿辽沙把自己的四个手指剁下来。这个举动是感人的。一个父亲为了代替儿子受过,愿意牺牲自己的手指来偿还,他宁愿惩罚自己,也不愿惩罚儿子的爱,是人性里微弱的神性光芒的显现,使人尊贵使人脱离卑贱的力量,支撑着人类去忍耐,去等候,去盼望,这也是太阳每天升起照耀这个世界唯一的理由。一个卑微的小人物,他可以贫穷和软弱,可以落魄和无能,甚至可以被人羞辱和践踏,但心中的如此的爱,是不可取代的,他是一块珍宝,确切地说是灵魂中藏着珍宝。特别对于在卡拉马佐夫家出身的阿辽沙,遇到那样的专顾自己,无情无义的父亲,对照此刻的情景,不胜感叹,同样是父亲,却是天壤之别呀,的确是咄咄怪事
   七 清爽空气中的怪事
  当阿辽沙把两百卢布交给上尉的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他拒绝接受,并把钱揉了摔在地上跑掉了,这是一个被贫困压伤,还保留着人的尊严的男人。上尉的家里实在是太贫穷了,有好几个月他已经没有看到过这么多钱了,他是那么的需要钱,常常和他的儿子梦想着有了钱的日子,他也实在是缺钱,但他不接受出卖尊严用耻辱换来的钱。 一个小人物,一个贫穷的小人物,一个善良的贫穷的小人物,却让我们看到了,人性被贫困压迫下仍然挺立的尊严,这是上帝所不能忘记的。 他们把尊严看得比什么都贵重,因为他们心中有爱,有个博大的爱。相对于老卡拉马佐夫来说,他被人所不齿,被人看为小丑,他的尊严被人踩在脚下,他不但不生气,反而自己也上去踩几脚,为了讨好别人,过那物欲横流的生活,从这曾意义上说,他已经自己放弃了自己,一个人放弃自己是从放弃尊严开始的,那么他就不是上帝所造的人了,他成了野兽,一个身着人皮的野兽。
   第五卷 正 与 反
  阿辽沙与LISA会面,交谈,他们倾吐着爱的誓言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谈到了昨天阿辽沙去见那个上尉的事情,当阿辽沙告诉LISA那个上尉把钱揉揉扔在地上,但阿辽沙对此有了充分的理解和宽容,认为最终在他的自尊心得到满足之后,上尉会接受这笔钱的。LISA问阿辽沙在对他感到同情的时候,有没有夹带着鄙视的成分,阿辽沙认为这样的提问就像是一位圣贤所问的,也显露了LISA的心灵的纯净和敬虔。阿辽沙在LISA面前透露,也许自己还不信上帝。这与他的修士身份是相反的,我相信这是他真心的流露,他对佐西马长老的信赖崇拜,对他身上那神性的善良纯洁高尚以及对人们的爱和怜悯的仰慕,都不证明他有充分的理由信奉上帝,他信仰的是上帝赐予人的美德,特别他在佐西马长老身上看到了,那人性里神性的光芒温暖着他被世间苦难所伤害的心灵。他疯狂地,义无返顾地爱上了这种光,而不是发光者本身,简而言之,是爱上帝赐予人性的高洁温良谦卑柔和怜悯,而不是上帝本身。对于上帝是否存在,他身上还残留着卡拉马佐夫式的疑惑和挣扎。可以说,很多的基督徒都是处于这种混沌状态。
   二 斯乜尔加科夫
  斯乜尔加科夫,这个老卡拉马佐夫的私生子,卑微的出身和无爱的生长环境,让他的性格变得乖僻,阴郁,自命不凡,他身上蛰居着一种幻想,有朝一日,一旦机会来到,他将不再默默无闻,被人所轻看,他渴望得到尊重和别人的认可,从而让自己一直作奴仆的头高高地抬起来,他是那种被压抑而扭曲变形的人,试图改变自己悲惨的命运。世人对他的蛮横无理的对待,让他仇视社会上的每个人,强烈的自卑感和屈辱感就像一座酝酿的火山,在爆发的时候,毁灭自己也毁灭别人他处处把自己装扮成一个屈躬俾膝的小人,却有着惊人的野心,从来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在他屈尊服侍别人的时候,态度是低下的,眼神却是高傲的。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物,把卡拉马佐夫家的其他人玩于手掌中,他仿佛是个聪明的导演,掌控着全局。 他精明地在伊凡身上嗅到了他期待已久的血腥味,就像一个饥饿已久的猛兽,在窥视猎物的来临,甚至他已经计划好了每一个步骤。
   三 兄弟间互相了解
  伊凡和阿辽沙的面对面的交谈,是伊凡第一次把内心世界向别人敞开,他也一直活在这个认为充满智慧与理智的世界。他亲口承认他其实并不爱卡捷林娜,那是一种对青春的冲动和对生活的热爱,或者是其他的什么东西,他还搞不清楚。他一方面是鄙视父亲纸醉金迷的贪欲生活,另一方面又羡慕那种生活,只不过不是像他父亲那样赤裸裸地承认自己的贪欲和邪恶,而是用更多的理智和才华来装饰这种本质上与父亲一生奉行的一样的生活。如果说德米特里在过着放纵的卡拉马佐夫式的生活中,感到痛苦,觉得自己被情欲的虫子所啃噬,渴望有种神圣的力量救自己脱离这种痛苦的话,我相信他的眼泪是真诚的,他像个有病的孩子需要爱抚;伊凡就不一样了,他在想方设法为这种情欲的生活做辩护,像个律师一样竭力为卡拉马佐夫式的生活找到合适的理由,他的盼望就是怎样把这情欲的虫子养得肥壮,又有着高雅的包装,甚至不惜把上帝变做仆人,虽然他并不承认有上帝,即使为了某种原因承认了上帝,也是人自己创造出来的,为人的私欲生活保驾护航的上帝,而不是真实的伸张正义的上帝,足以看到他的野心是多么的大,多么的危险。在他的字典里,根本就没有上帝的位置,连上帝是否真正存在都不在他的考虑之列,他要的就是没有上帝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是真正的自由,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没有罪恶的概念。在这一点上,连老卡拉马佐夫都自叹不如了,不论老卡拉马佐夫是多么无耻下流,他并不否认这是无耻下流,而是像猪一样把自己扔进泥坑里,舒服自在,他想活到80岁,需要更多的钱来让自己活得更滋润,他没有野心,也不怕别人的耻笑。而伊凡呢,他不但自己要过这样的生活,而且还要有很惊人的社会理论来维护这样的生活,而且是受人尊敬的,所以他要利用人们对宗教的崇拜使全部的人都和他一样,以上帝的名义,问心无愧地接受魔鬼的礼物,不需要任何的愧疚和自责,是用一种虚假的荣耀作为装饰,让那些无知的人感到幸福,天知道那是怎样的幸福啊!我怀疑这样的思维是直接从魔鬼接受的,他是魔鬼的高徒。
  伊凡以反叛者的身份来蛊惑阿辽沙,表面上讲的是一些事例,里面不免有捏造的成为,目的是为自己的立场辩护。他始终是站在审判者的位置上的,认为那些被虐待残杀的儿童的眼泪,如何可以不顾,谁可以替他们饶恕那些施虐的人呢?他不允许任何人替他们去宽恕,如果要得到宗教所允诺的永恒的和谐,他必须要得到所受的苦难的补偿,谁又能为人类所受的苦难做出补偿呢?他认为大人们受苦不值得同情,因为他们吃了分辨善恶的果子,是罪有应得,可惜那些受苦的儿童,他们是没有任何罪的,为何他们要受这样的苦难,为那些犯罪的大人受苦呢?因为人类的罪恶,他拒绝接受上帝。他这样的思想的根源是因为他痛苦无依的童年有关的,是因为他早逝的母亲,还有无耻下流没有责任的父亲,造成了他的幼年的痛苦,他是无辜的,却遭受如此不幸的人生,他一直都在寻找一个解释来说服自己,他就像他所列举的事例中的儿童一样被动地接受厄运和苦难,没有人对他做出补偿,到他长大了,这样的疑问却越来越强烈地占据他的心灵。在里夏尔的遭遇中,人们对幼年的他是无情的,没有人关心他和教育他,当他长大因偷盗和杀人而被监禁的时候,那些热心宗教的人士却来用宗教拯救他,人人为他的悔改而高兴,用在这种欣悦种送他上绞刑架,在伊凡看来这是虚伪的,矫情的,是个讽刺。人们对里夏尔的补偿是对人自己的一个讽刺,为何人们在他幼年的时候不对他好点来避免这样的悲剧呢?这是他仇恨世界,封闭自己,自爱自恋的理由,他根本不准备宽容这个对他不公平的世界,甚至有点玩世不恭。认为上帝和魔鬼都是人随自己的欲心创造出来为自己解脱和辩护的工具,他厌恶这样的宗教。他宁愿不要补偿而停留在苦难得不到补偿的状态,以拒绝上帝赐予的和谐,认为那样的和谐的承诺是对他所受的苦难的不敬和嘲笑。他这样的心理是他人生中从来没有被爱过的岁月留下的伤痕,他不像阿辽沙对宗教般的爱充满了崇敬和渴望,相反他否认爱,认为根本就没有爱,也不可能有爱,他怀疑爱的存在,更嘲笑出自宗教的爱和怜悯是宗教强加在人身上的重担,人是不可能有爱别人的能力的,他认为爱邻舍是件不可思义的事情,所以冷眼看着这个世界,没有丝毫的畏惧。他和斯乜尔加科夫都是被苦难所压伤的孩子,因为没有得到过爱,就干脆站到了爱的对立面,那旷野里的试探耶酥的精灵也是从神的爱中坠落之后,站到了爱的对立面的,从而埋下了悲剧的种子,因为有团从地狱来的黑暗遮蔽了他们的阳光。

  五 宗 教 大 法 官
  这个90岁的宗教大法官就是伊凡的化身,整部长诗都是宣泄积压在伊凡心头积蓄已久的对世界的愤怒和怀疑。 当耶酥再一次来到世界,确切地说是来到了宗教裁判所的广场,有很多的信众认出了他,他一点也没有变,还像第一次来到世间所行的一样,医治疾病,复活死人,他的慈爱和智慧让人们疯狂,人们触摸到真正的上帝,却惹怒了地上的上帝---宗教大法官,为何他会如此愤怒呢?他难道不是信奉和敬拜上帝的吗?从宗教意义上来说,他是上帝的仆人,从世界的意义上说,他以上帝的名义把上帝从宗教中驱逐了,留下的只有代替上帝的教廷,华丽的教堂,蒙昧的信徒。他不允许耶酥来妨碍他们在地上作上帝的幸福,和用世俗的好处以及安抚良心的虚假教训制造幸福给人类的权利,纵然这样的自由是上帝所拒绝的,是旷野的精灵所兜售的,只要他们可以得到人们的拥护和维持太平的局面,那又何妨呢?这完全是伊凡所接受的宗教,也是他的国家宗教化的实践,如果可以实现的话,那么他是可以接受这样的宗教的,也可以接受这样的上帝,不论是以上帝的名义,还是以魔鬼的名义,他都愿意接受这地上的真实的面包,而不是天上虚幻的面包。
  在旷野的精灵—魔鬼试探耶酥的时候,问了三了问题。第一个就是石头变面包的问题,主耶酥拒绝了,说人活着不是但靠事物,而是靠着神的话活着。石头就是可以安抚宽慰人良心的各样学说和哲学,而面包就是现实的利益好处。老法官用他几十年来的经验来教导上帝,怎样可以把统治人们的权利握在手中呢?就是要让人们得到面包,而不是拒绝面包,要让他们的良心不再为罪恶而悸动和不安,这样他们就会乖乖地来到教堂把自由放下,情愿做宗教的奴仆。如果能守上帝严格戒律的是为数不多的人,在圣经中上帝也明说:招得多,选上的少。那么众多落选的子民要到哪里去寻找慰籍呢?既然他是站在上帝的对立面,他就有义务把这些落选的子民带进幸福,从旷野精灵的手中接过来的幸福,这种幸福即使是短暂的,毕竟也是一种幸福。人性的一个秘密就是抵制面包诱惑的力量太弱了,就像宗教大法官所说的:“你给人们面包,他们就向你跪到,因为最无争议的东西莫过于面包。”这就表明了面包就是代表着宗教。但是,要让他们真正的甘心情愿顺服,就必须要掌握人们的自由。“因为人的存在的秘密并不仅仅在于活着,而是在于为什么活着。如果不能认准自己为什么活着,人就不愿意活着,与其留在世上,不如毁灭自己,哪怕他的周围尽是面包。话是不错,但结果怎样呢?你非但没有掌握人们的自由,反而更加扩大了他们的自由,………最能吸引人的莫过于让他的良心得到自由,但最折磨人的也莫过于此。” 以大法官为首的宗教,为了让人们的良心得到安宁,就把上帝的话篡改了,像当日蛇对夏娃所说的,吃了分辨善恶树上的果子也不一定死,取代上帝说的“吃的时候必定死”来安抚夏娃的良心。因为伊凡是不相信有上帝的,当然他的理论基础就是人不必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可以随从肉体的需要做任何想做的事。也就是“无所不可”,有了宗教就更加方便了,可以像旷野的精灵诱惑夏娃一样,把上帝的话篡改,使人的良心变得不再对罪恶敏感也不再受罪恶的谴责,就得到了自由,即使是逃避上帝的自由,也是一种自由。上帝的话是严厉的,人因为犯罪违背神的诫命,良心一定会不安和忏悔的,如果有一种宗教能把他们从这种挣扎中解救出来,不论是从哪里来的力量,他们都会欣然接受的,因为他们心灵中根本就没有神的话作为参照。其实宗教法官自己就不相信上帝,这样人们既有宗教作为面包,又有宗教给的良心的安宁和自由,人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不需要上帝来打搅,他们很清楚,如果上帝把他们的秘密揭开了,他们的安宁和自由就没有了。 “减少一点对他们的尊重,降低一点对他们的要求,这样会更接近于爱,因为他们的负担就不那么重了。”从这点来讲,伊凡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是:远离上帝,以求离上帝更近。这样的逻辑是地道的无神论提出的,他们不需要上帝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给自己增加负担,并非他真的认为没有上帝,而是不愿去承担罪的重担和惩罚,认为没有爱,就是最大的爱,正如他所说的:只能远远地爱一个人,近了看见就讨厌。   宗教大法官收买人心的三件法宝就是:奇迹,秘密和权威。 对奇迹的渴望是和宗教一起诞生的, 人们信奉的与其说是上帝,不如说是奇迹,这太精辟了。 他们对上帝的信仰不是来自对上帝的认识,而是对眼见的奇迹的一种肯定。一旦没有神迹,即使耶酥再次被钉在十字架上,他们还是会嘲笑他,也认为他拒绝从上面下来,因此就有了不信他的理由;如果魔鬼让他们从殿顶上跳下去,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儿子,他们就会跳下去的,因为,他们太相信自己了,不论别人怎样认为,他们自己怎能不相信自己就是上帝的儿子呢?他们崇拜和迷信奇迹的程度已经很深了,已经把上帝和上帝的话淡忘了,这就是宗教几千年来为之努力的结果。也证明了人把自己看得无比得重要,只相信自己,不相信任何人。    老宗教法官亲口承认“我们从他那里接受了罗马和恺撒的剑,并宣布只有我们才是世上的希望,尽管我们至今尚未彻底完成我们的事业。”这意味着他们从魔鬼手中接过了被耶酥拒绝的地上的万国和万国的荣华。意味着宗教的本质已发生了改变,他们随从了魔鬼。这是个秘密。也是支撑着他们勤奋工作的伟大目标。 他们要在地上建立一个国家教会化的政权。这和伊凡在修道院里高谈阔论的国家要变成一个教会的论调是一致的,也是他的野心。 他用人的怜悯来嘲笑神的怜悯,因为上帝拯救的是有限的少数,而他的宗教王国却是包容了所有的人,并承诺给他们地上的幸福,这是魔鬼的道理,毒化人心灵的。他们的秘密就是以上帝的名义,披带着宗教神圣的外衣,却侍奉着魔鬼,接受着魔鬼的礼物。他们做在上帝的宝座上,用被宗教篡改过的上帝的话驯服人们,作他们的绝对主宰,承诺他们幸福和自由,其实是给他们套上顺服的枷锁,让他们活在灌输给他们的权威之下,这样的权威是宗教历来所培植的信条。这也应验了耶酥所说的:你们不属世界,就如我不属世界一样。
从上面的自白可以看出,老宗教法官所强调的是奇迹,秘密和权威,是他们在地上做王的法宝。也道出了魔鬼一贯骗人的伎俩。魔鬼所怕的就是人真心地去寻求上帝自己和上帝自己的话,以及放弃自由受爱的捆锁,在经历的苦难中,找到上帝赐予人的出从良心的幸福。在佐西马长老的临终谈话可以看出,上帝对付魔鬼的对策,阿辽沙就是继佐西马长老之后上帝的战士,而伊凡是魔鬼的代言人,最终胜利的是上帝。阿辽沙坚定地走上了信仰的道路,而伊凡则被现实的真相击垮,昏迷不醒,预示着彻底的失败,他在宗教大法官中的计划是破产了。
   六,七 跟聪明人谈话就是有意思
  斯乜尔加科夫对伊凡的谈话,间接地已经把他的杀死老卡拉马佐夫的计划都告诉了伊凡,而自认为聪明超群的伊凡却没有领悟到真实的意思,在试探伊凡对此的反应时,他申明如果他离家去切尔马什尼亚,这样的凶杀案就一定会发生,结果伊凡就决定第二天就去莫斯科,这句话仿佛是同意他用这个计划行事的一个暗号。在伊凡坐上车出发的时候,斯乜尔加科夫说了一句“跟聪明人谈话就是有意思”,认为伊凡和他是串通好的,他们是同谋,至此伊凡仍对此很费解,可见他还没想到那个地步,斯乜尔加科夫误解了他的反应。 他在不知不觉中,在他的恶上有了份,他是被斯乜尔加科夫这个代表罪恶的私生子所利用了。
   第六卷 俄罗斯修士
   二 佐西马长老的生平
  1 佐西马长老的兄长马尔凯尔
马尔凯尔是个心地善良,但是性情急噪易怒的年轻人,在17岁的年龄,像所有处在花样年华的少年一样,对未来充满着美好的憧憬,他也对哲学和政治有着浓烈的兴趣,当然就对宗教的虔诚感到厌烦和不屑。他梦想着在漫长的人生去实现自己的抱负,即使像那个他接触的被流放的哲学家一样为自己的梦想付出代价,那也是壮丽的诗篇,是值得他为之牺牲的巴别塔,建造这样的巴别塔不是为了接近上帝,而是为了把上帝挪移到人间,他们不相信有上帝,上帝只不过是他们超越的目标,来显示他们生命的伟大和青春的力量,也许这样的信念在像他一样的他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中间是普遍存在的。如果他的健康状况不出问题的话,他会一直在远离神的道路上,越来越远。不久他生了病,还很严重,没有多少日子留在世上了。在有限的时光里,面对死亡的恐惧把他捆绑到上帝面前,迫使他去认真思考上帝是否存在的问题。当人被疾病所折磨,生命即将凋谢的时候,再好的承诺,再美丽的梦想,再渊博的知识,再高深的哲学思想都无法安慰他的心灵,他必须解决是否有上帝的问题,也就是灵魂不灭的问题。之前他所坚持的观点在死亡的黑暗来临的脚步声中,正在渐渐地土蹦瓦解。也许有人并不认同这样的观点,认为死亡没有什么可怕的,死亡与上帝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我只能说,这样的人,到死都不愿去思考这个问题的人,只能是那些不属于上帝的人。上帝在圣经中,并非是为了给人类一个光明的信仰,他清楚地告诉我们,生命的根源在哪里,人为何会死亡?人为何不幸福?死亡的真实意义和景况是什么?上帝为何要拯救世人?最关键的问题是:人的罪性与神的神性的关系,如果解决罪的问题?像马尔凯尔这样悔改的人,他们很直白地面对灵魂,把罪恶揪出来,寻求上帝的怜悯是很珍贵的,只有认识到自己是个罪人,才会发现自己最需要的是上帝,在离开世界的时候可以抛开罪的重担归回生命安息的愿望,只有上帝可以做到,人是没有办法帮助的,因为只有上帝有权柄赦免人的罪过,赐予人安息。如果否认上帝的存在,那就意味着,不承认自己的罪恶,不需要上帝的怜悯。伊凡就认为自己没有任何的罪恶,不存在上帝,就可以无所不可地行事,也就不存在罪恶感。
  现代的文明的发展,在一些方面让神得到了更多的彰显,例如科学家发现每种生物体的基因是巧妙的设置,是不能改变的,就像电脑软件一样,是事先设定好的,也就否定了进化的可能;大到宇宙,小到生物体的最微小的细胞都是遵循着严谨的秩序和最完美的设计,人显得非常渺小,如果没有上帝的话,这一切的智慧和精妙是从何处来的呢?科学家在对地球的研究中,越来越多地发现生命体在这个星球上繁衍的条件是多么的复杂和苛刻,决不是简单无聊的巧合,这一切的问题谁能解答?只能归荣耀给上帝,除了藏在人类灵魂里的罪恶是肮脏的之外,所有的一切被造包括我们的身体都是被上帝洁净和祝福过的,都带着至上的光辉。
  另一方面哲学和无神论的思潮,把人们推向离神更遥远的国度,像伊凡一样,与其说是知识和教育让他否认上帝的存在和伟大,还不如说他内心的自高和自恋让他拒绝上帝;世界上的存在都有两面性,包括知识,学说,思想,理论。可以让人靠近上帝,也可以让人靠近魔鬼。
  马尔凯尔的转变是有代表性的,他很慎重地考虑自己的问题,虽然他说归向神是为了让母亲开心,他孝顺的爱心让上帝的光照亮了,从此他在万物身上找到了上帝的爱,这种神圣博大的爱把他包围了,他就像个婴孩,身边站满了纯洁的天使。他认识到自己是个最大的罪人,甚至鸟儿都比他圣洁,他向鸟儿花儿忏悔,流着痛悔的热泪,拥抱着新生命的愉悦和欣喜。他认识到每一个人在所有的人面前确实都是有罪的,对所有的人,所有的事都负有罪责。如果我们认为别人的罪与自己无关,就是在间接地宣称自己是无罪的。夏娃是首先犯罪的,把罪传给了亚当,他们又传给了后代,以此类推,谁能说自己是无罪的呢?就像一个长大麻风的人说自己与其他的大麻风病人是无关的。从别人的身上同样可以看到我们的罪的影子。也许我们无意的言行就对别人造成了伤害,从而播下了做恶的种子,谁能否认曾经伤害过别人呢?对罪的深刻认识让我们渴望被医治,渴望被宽恕和接纳,像一个饥饿的孩子渴望母亲的怀抱一样渴望神的爱的抚慰。这也印证了主耶酥所说的话:有病的人用得着医生,没有病的人用不着医生。罪就是属灵的疾病,吞噬着我们的灵魂。医生就是主耶酥,他在十字架上钉死就是为了来医治所有的罪人,给人类带来新生的幸福和喜悦的热泪。然而,有多少人认识到这个宝贝呢?所以,福音的核心就是:解决罪恶的问题。耶酥说:“天国近了,你们要悔改。”有几个人能看到自己灵魂的卑劣和污秽,来到耶酥面前寻求洁净呢?就像那几个长大麻风的人求医治一样呢?
  在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确实带给人们很多实惠,经济的发展让人们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提高,但金钱,虚荣,骄傲所引发的人性的迷茫和荒寒也是有目共睹的。人的质朴善良离我们远去了,留下的是疑惑和孤独,一系列的假酒,假奶粉,假大米,假蜜饯等等,受害者还没有从伤痛中醒过来,又有不同的受害者加入进来了,仿佛在中国没有什么不可以造假,只要有利可图,就没有不可以做的,只要人看不到,不被发现,就是合法的,因为他们没有上帝,他们也不需要上帝来妨碍他们赚钱,那些因他们的罪行而早逝的生命,在他们眼中不值一钱,他们的快乐和享受,他们的幸福和自由就是上帝,没有上帝,就无所谓道德不道德,这就是伊凡们的处世哲学。多么可怕的哲学啊!在全世界又有多少人愿意作他们忠实的信徒啊!那些世界的物质享受和诱惑就像分辨善恶树上的果子,非常的诱人和美味,人们在疯狂地抢食,结果那是包装精美的罂粟和迷魂药,为了心安理得地沉迷在罪的温柔里,人们拒绝上帝,否认上帝,因为承认上帝,就如同承认自己有罪一样,他们是无法接受的,宁愿停留在这沉重的疼痛中,向自己说谎,向上帝挑战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他们认为自己就是审判官,自己就是上帝,如果能接受另一个他们陌生的上帝呢?这就是伊凡的宗教大法官所说的,他们使地上数十亿的人们像孩童一样幸福,而自己却吞食着痛苦,就因为他们是少数保守这秘密的人,然而这样的秘密能保留多久呢,这样因抵挡真理而遭受的痛苦的价值和意义何在呢。人啊,就是上帝眼中迷失的鸽子,上帝造的鸽子是可以知道回家的路线的,是什么让它们变成了蠢笨的迷失的鸽子呢?他们唯一抵挡上帝的武器就是自己的罪恶,拿着罪恶向上帝宣战的人类是勇敢还是可怜,难道我们自己从没有问过自己吗?
   2 圣经对佐西马神父一生的影响
  相对于宗教大法官把他所持守的信仰建造在奇迹,秘密和权威之上,佐西马长老的信仰是建造在认罪和神的话语之上的。 圣经都是 神所默示的(或作“凡 神所默示的圣经”),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 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摩太后书3:16/17)。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圣经,没有一本书把世界和生命解释得如此清楚合理,也没有哪本书能显露出父亲对儿女如此的爱和怜悯。神并不是高高在上地施舍给我们人类一点爱和温暖,而是坐在至高之上,自己谦卑,降世为人,来到我们中间,亲自给瞎子带来光明,给瘫子健康,使死人复活,来抚慰人们悲苦的心灵,擦干他们的眼泪,承诺给他们光明,希望和天国的自由。他为罪人钉死在屈辱的十字架上,为了实践他给我们的承诺和爱情。如果他从十字架上下来,暂时堵塞了那些讥诮他的人的嘴巴,却永远地让他对人类的承诺和爱情落空了,所以,他宁愿忍受那种被误解的耻辱和痛苦,为了带给人类永恒的幸福和安慰,为了天国里那纯净的爱和热泪,他一言不发,他用沉默斥责魔鬼的卑鄙。那如死之坚强的爱,让他用十字架热吻苦难的被罪人的眼泪浸泡的大地,让他的神圣的血浇灌脚下的土地,为了那地里的种子,能发芽,开花,结实。一粒麦子落在地里死了,就能结出许多子粒来,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他就是那粒麦子,为了丰收的麦田,他愿意死去再复活,来诠释生命的永恒。 谁能说死就是结束呢?死是另一种生命的开始。世界的生生不息就预示着生命的生生不息,死亡并不是结束,灵魂是不灭的。佐西马长老从小心田里就种下了这粒种子,因为他喜欢看圣经,他临终的谈话散发着成熟的麦香和收获的喜悦。 世界是本无形的圣经,而圣经是让我们灵魂茁壮成长的粮食,在圣经里蕴涵着丰富的营养,让神的儿女在他的爱里完全,从而能行各样的善事,爱是人行在神道中的必然条件。 如果从圣经中,没有看出神的心意,让我们更亲近他的话,那么得到的空洞的知识就很容易成了魔鬼诱惑我们的破口。那个旷野的精灵是勤奋的,为了败坏人的灵魂昼夜不眠的,对于那些弱者像犹大伊凡之流,他进行收买;对于那些强者像约伯保罗之流,他采取控告的手段。他不能在上帝其他的创造物上找到突破点,因为它们是无罪的,只有人性里的自我是他可以攻击的,他尽力让人的自我放大到不见上帝的地步,然后来作人的上帝,虽然他是上帝的仇敌,也无妨他享受崇拜的热情。当佐西马长老很小的时候,听到约伯的故事,心灵就受到强烈的震撼。约伯是完全正直敬虔的,他就如同上帝其他的创造一样,是上帝看为好的,折射着上帝的容光和智慧。但是,这种美德一方面是上帝的荣耀, 一方面是撒旦所嫉妒和嘲弄的. 而在这个世界上, 撒旦在勤劳地遍地走来走去利用人性的破口培植自己的信徒, 他不会放过任何机会去施展自己的存在和智慧, 在他看来人性是一个致命的创伤可以来羞辱上帝的创造,达到嫉妒和嘲笑的最好果效.在这上面撒旦乐此不疲; 而上帝却任由人性在撒旦的手下遭到摧残和强暴,在那旷野的精灵沉浸在胜利的快乐中的时候, 用他伟大的宽容的爱收拾残局,用十字架缝合人性在世界的创伤,他在苦难里培育人性的美丽和自省,坚韧和对恶的厌恶,他利用魔鬼制造的痛苦在人性里赐下对生命和真理的热忱.以及对上帝的敬畏和热爱。 当人性被魔鬼的毒液控制,被罪恶压伤而低下高贵的头颅的时候, 上帝用他仁厚的钉痕的双手轻轻地把人的头抬起来, 用他那坚定的充满爱的眼睛给人信念和希望, 这是多么的感人啊,人性在上帝的爱里绽放. 约伯在受试炼的时候, 在自己的纯正里, 发现了自义,所以, 他说自己以前是风闻有神,现在却是在皮肉之外亲眼看到了神。"我知道我的救赎主活着,末了必站在地上。我这皮肉灭绝之后,我必在肉体之外得见上帝。"(《旧约•约伯记》第19章) 由此我们就看到了嫉妒造成的苦难,在上帝的爱里化解成了精纯的生命,也看到了苦难的最高价值。值得人深思的是:人真的可以忘却苦难而在上帝的爱里安息吗?答案是肯定的。为何伊凡认为忘却苦难去拥抱那永恒的大和谐是不可能的,他宁愿在痛苦里背叛,也不愿被上帝的爱和怜悯所收买,这意味着他并不认为自己是应该受苦的,他无法接受苦难的正当性,如果有上帝的话,为何他要给自己如此的痛苦呢?如果他自己是自己的上帝,他就决不会给自己任何苦难,会像他说的那样拥有完全的自由,做任何事都是正当的,没有罪恶的限制和制约。为此,他拒绝给自己苦难的上帝,苦难已经在他的心中发酵产生苦毒和恼恨,把他的灵魂之灯完全熄灭了。约伯是把自己置于上帝之手的,乐于接受任何从上帝来的环境,不论是祝福,还是祸患,他都坦然地承担。他是上帝园中的一棵葡萄树,在秋冬季节,上帝要把他的枝叶全部剪除,为的是来年春天能结出累累果实。他承认苦难是上帝的爱的修剪,虽然是魔鬼做的,那也是上帝利用魔鬼做成他工的结果,他是上帝所亲自栽种的,他为了上帝的荣耀和爱活着,只有如此他的生命才能在神的爱里永恒。所以,敬畏上帝就是智慧,远离恶就是聪明。
约瑟的故事也是和约伯的故事一样都是教导人们在苦难的路上顺从上帝的带领就有福乐和平安。约瑟身上也是查不出有任何的过失,他是那样的圣洁和顺服,就像父亲怀中的羔羊,他看不惯哥哥们的恶性,向父亲报告,为了改正他们,却引来了他们的嫉妒,在沙漠里的一座枯井旁把他以低价卖给了过路的商人,他苦苦地哀求哥哥们别把他一个人遗弃在外邦人中间,但没有人怜恤他。在埃及,神像众多敬拜混乱的地方,他并不因为哥哥们对他不公的行为就离弃神,相反他把神作为他唯一的追求,即使全世界都不要上帝,都没有公理,他仍是上帝的子民,上帝的羔羊。上帝与他同在,给他智慧,耶和华遇见他在旷野,荒凉野兽吼叫之地,就环绕他、看顾他、保护他如同保护眼中的瞳人。又如鹰搅动巢窝,在雏鹰以上两翅扇展,接取雏鹰,背在两翼之上。这样,耶和华独自引导他,并无外邦神与他同在。耶和华使他乘驾地的高处,得吃田间的土产,又使他从磐石中咂蜜,从坚石中吸油;也吃牛的奶油,
  羊的奶,羊羔的脂油,巴珊所出的公绵羊和山羊,与上好的麦子,也喝葡萄汁酿的酒。(申命记32:10/14)因为他在埃及受了苦,上帝把整个埃及赐予他,让他在法老的家中为尊为大,他的父家也因为他而得福,在他与哥哥们在埃及他的宫里相认的时候,他心中的爱一点也没有因为所受的苦难减少,他爱弟兄的情绪发动而号啕大哭,因为他看到哥哥们的转变,他们已经不是曾经的满怀仇恨的哥哥,而是愿意为了弟兄牺牲自己的哥哥,是神的爱让他们重逢和相爱,难道苦难不是很好的粘和剂吗?是苦难让他们彼此得着,也是可难让他们更加珍惜兄弟的手足之情。佐西马长老深信因为爱是可以遗忘苦难的,当人得到上帝之后,就不会再抱怨在地上的微薄报酬了,上帝的赏赐永远是丰厚的,人们有了神的话语,就有了生活的希望,然后就能在各种各样的生物身上看到上帝的光彩,即使是一个甲虫,一个蝴蝶,一片叶子,一屡夕阳的斜晖也会让人激动和感恩,流下喜悦的泪水。大自然是上帝给人的一面镜子,如果人类不能静下心去认识灵魂的真实光景,被上帝的容光感化而对生命充满感恩和赞美,就谈不上任何幸福。 在约瑟的经历中,他的痛苦因为有上帝的同在转化为了一种幸福,这就是佐西马长老嘱咐阿辽沙一定在他去世之后离开修道院,到尘世上,到人们中间去经历磨难,在痛苦中收获幸福的原因。没有上帝的爱,就没有任何喜乐和平安。从这些故事中,神是让我们坚定信心,一生的果效都是从心发出的。苦难不是我们拒绝上帝的理由,而是上帝与我们同在的证据。正如我们在看到十字架的时候,也同时会看到上面的耶酥。看不到十字架的人,也就看不到上帝的真光。现在人们的心灵被物欲所蒙蔽了,苦难对于他们来所已经是过去式了,如何躲避苦难是他们追求的目标,怎能接近上帝呢?他们追求的是肉体的安逸舒适,灵魂的苍白和空虚不在他们的考虑范畴,他们听不到神的呼唤,也看不到罪恶的重担,在灭亡的路上狂奔。一个亲近自然,聆听自然,热爱自然的人,只要心里思想,就可以发现上帝的踪迹和他爱的启示。 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 神已经给他们显明。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因为,他们虽然知道 神,却不当作 神荣耀他,也不感谢他。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将不能朽坏之 神的荣耀变为偶像,仿佛必朽坏的人和飞禽、走兽、昆虫的样式。(罗马书1:19/23)
  他从一本造出万族的人(“本”有古卷作“血脉”),住在全地上,并且预先定准他们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要叫他们寻求 神,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其实他离我们各人不远,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他。就如你们作诗的,有人说:‘我们也是他所生的。’(使徒行传17:26/28)由此可见,神藉着所造之物在启示我们生命的智慧和上帝的存在。
  3 佐西马长老回忆出家前的青年时代:决斗
  在佐西马长老年青时代,他在军队里作军官,远离了圣经,也染上了各样的恶习。酗酒,闹事,傲慢,虚荣等,经常虐待服侍他的勤务兵阿法纳西,甚至为了一个女人和她的丈夫决斗。决斗就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要做出牺牲。在决斗的前他开始心灵苏醒了,他觉得自己也是一个罪人,是没有资格去责打另一个人的,因为我们都是同类,自己并不比别人高尚,一个人打另一个人,这是多么可怕的罪行,如果同类之间都不能友好相处,消除隔阂,平等友爱,还能有作人的快乐吗?看那窗外的小鸟为何叫得那么快乐,是因为它们是无罪的,它们的心是清洁的,为何人类充满愁苦?是因为卑鄙可耻的罪恶夺走了人类享受快乐的权利。他厌恶自己,痛恨自己的罪恶,质问自己有何权利要去剥夺另一个聪明,高尚的人的生命,有何资格让一个女人失去自己的丈夫,而让她痛苦地死去?是啊,如果人在做事之前能思考这些问题的话,就没有那么的罪恶了,也没有那么多受苦的人们,也就不会让这个世界失去和平和幸福了。 一个人能开始怜悯同类,为同类哭泣,为罪恶感到羞愧,放弃骄傲和虚荣,来好好珍惜生命,这个世界就有可能变成天堂,但是,因为有那旷野的精灵在怂恿着伊凡们的野心和报复,所以这个世界注定是个争战的沙场,到处是罪恶的遗骸和腐烂的气息。 佐西马怀着敬畏的心忍受了对手的一枪,自己放弃了向对手还击的权利,并请求他的宽恕。因为他的改变,他的名誉扫地了,人们并不去理解他为何如此做的善良动机,而是嘲笑他的懦弱和胆怯。一个勇敢地承担世人嘲笑的人是胆怯的吗?他是最勇敢的人,因为他面对的是自己,他打败了自己,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当他投进上帝怀抱的时候,他仿佛又感受到了幼年的纯净,他兄长马尔凯尔的转变落在了他的身上,在大自然的映照下,他看到了上帝的光芒和天使的身影,感悟到活着就是天堂,真正的意思应该是活在上帝的容光和护蔽下,就是天堂,有上帝的同在就是天堂。 伊凡为何不敢面对自己呢?这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放弃作恶,彻底悔改,这是佐西马长老幼年藏在他心里的神的话对他的解救。如果他没有悔悟的话,也许就在决斗中丧命了。人往往是在生命受到至大威胁的时候,才会思考神的话语,省察自己的行为,只有在最黑暗的时候,才能看到那天空中闪烁的繁星给我们的启迪。人天生是自大,狂妄,骄傲,虚荣,贪财,好色的,这种人的劣根性,是必须藉着苦难来摒除,不接受苦难,就是不愿意出去这种灵魂的毒瘤。伊凡不愿意接受苦难,是因为他娇养着这些情欲的虫子,麻醉自己的灵魂。
  4 神 秘 的 客 人
  如果说在决斗事件中,佐西马长老尝到了悔改的甘甜,那么在与这个神秘客人的交往中,他切实感受到了罪恶的可怕,也是最终促使他奉献一生侍奉上帝的动力。
  这个神秘客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代表,我们与他本质上是一样的,只不过是罪恶不同而已,其性质和结果是一样的。通过长时间的对社会对人性的思考,他有了很深的认识。他认为任何科学,任何实利都无法确保人们公平分享他们的财产和权利。人们总觉得自己吃了亏,总是有牢骚,彼此嫉妒,自相残杀,人人都力图最大限度地各自为政,都想在自我封闭的状态中追求生活的完满,其实他们的一切努力并不能得到生活完满的结果,只能是彻底的自我毁灭,因为充分确立自我非但没有成功,反而陷入十足的自闭。人人都把自己关在洞内,人人都远离他人,把自己和自己的所有的统统藏起来,活在自己的孤独世界里,拒绝任何人走近自己。 人与人之间没有了同类的亲情和信任,人类活在支离破碎的世界,独守着有限的所有就开始做自己的上帝,做世界的审判官,这种自闭的结果就是自我毁灭。这也是聪明的伊凡所看不到的,为何我总是忘记不了他呢?总要拿出来做比较呢?是因为他还是个有严重自闭症的孩子。我们在看的时候会体会到他宗教大法官的荒唐。
  如果罪恶可以用善行来赎的话,那么这个神秘客已经尽力去做了,应该感到安心了,为何随着岁月的流逝,他的灵魂被罪恶压抑得越来越沉重,无法呼吸,到了想结束自己的生命的程度。因为他在十多年前杀死了一个自己爱的女人,虽然别人做了他的替罪羊,没人发现他的罪行,别人不知道,但有一个人是知道的,那就是他自己还有上帝。 他起初并没有为自己的罪过有太多的自责,只是认为自己杀死了自己爱的女人,也同时杀死了自己的爱情,感到惋惜而已。渐渐地他感到莫名的烦躁和苦恼,并不知道是良心的谴责。他认为生活上了轨道就好了,这是人的解决办法。结果他结婚了,并没有大的改观,随着自己的孩子出世,对着孩子那天真纯洁的脸,仿佛看到了自己灵魂深处的丑陋和卑鄙,那过去的罪恶在控告他,让他觉得自己没有爱的能力,无法爱自己的孩子和家庭。在外人看来,他是富有,仁慈,慷慨的绅士,他的内心却在地狱挣扎,痛苦不堪,无人可以理解,他以为靠着自己坚韧的意志,可以长期忍受这种折磨,准备以这样暗中苦熬的代价赎偿一切罪恶,但这个希望也落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痛苦却变本加厉地折磨他,让他无法呼吸,这时他遇到了年青时的佐西马长老,他就像找到了救命稻草。人一旦犯了罪,就做了罪的奴仆,耶稣对信他的犹太人说:“你们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门徒。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他们回答说:“我们是亚伯拉罕的后裔,从来没有作过谁的奴仆,你怎么说‘你们必得以自由’呢?”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所有犯罪的,就是罪的奴仆。奴仆不能永远住在家里,儿子是永远住在家里。所以天父的儿子若叫你们自由,你们就真自由了。我知道你们是亚伯拉罕的子孙,你们却想要杀我,因为你们心里容不下我的道。我所说的是在我父那里看见的;你们所行的是在你们的父那里听见的。”(约翰福音8:31/38)一个罪人如果不靠基督的救恩是无法得释放的,罪的锁链和毒钩只有耶酥的宝血可以砍断。赦罪的权柄在耶酥手中,除了他之外谁也没有权柄带给我们真正脱离罪恶的自由,这就是彼得所说的:天上地下没有赐下别的名可以得救,惟有基督的名能救我们。 所以如果靠着行善和受苦可以得到赦免的话,就不需要主耶酥道成肉身被钉在十字架上了。因为他是上帝,是高于人类的,是圣洁的无罪的,他可以有资格代替有罪的人类受罪的惩罚,从而把人类从罪恶的压制下释放出来。整个人类都是罪的奴仆,人是不能自救的,人也不可能救人,只有上帝能救赎人类。这是别的宗教所没有的,不论是伊斯兰教还是佛教,都不能解决人类罪恶的问题,他们提出的修道方法和得救都是缺乏说服力的,但是为何有很多的人也信奉它们呢?是因为伊凡的宗教大法官所努力的结果。 年青的佐西马长老劝他去自首,只有承认离弃罪恶上帝的过度才能降临在他的心中,给他带来平安,只有在肉身吃过苦才能与罪断绝,大声地承认自己的罪恶,并有勇气去承担责任,就是对罪的强有力的斥责和反叛,标志着不再甘心做罪的奴仆,诚心地归向上帝的宽恕和慈爱。然而在很多次的犹豫徘徊中,罪的势力并非甘拜下风,而是做垂死挣扎,甚至反悔,这个神秘的客人,曾有一念之差要杀死佐西马长老,为的是继续隐藏罪恶,这也让佐西马长老彻底认识到了人性的脆弱和危险,在世人中间,在罪人的包围中,是多么的危险。 最后,这个神秘客人战胜了罪恶的捆锁,自首了,却没有人相信,不久就平安地去世了。这个故事也让佐西马了解了人类苦难的根源,那就是罪恶,他决定做修士就是为了站在上帝的身边更好地服务人群,帮他们脱离这种痛苦,他为此所受的痛苦,在他看来是最高级的幸福。

  感觉看得太快。我还不敢或没有机遇细读这本大著。
  不过,还是要帮顶。

  问好心岳。当我真正读懂了《卡拉马佐夫兄弟》以后,我发觉自己不再年轻。特别是08年我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和宗教学系听课的这段日子里,不再感时伤世,因为我已经时间不多了。早上在北大校园里漫步,雨水潮湿的气息袭人,白丁香花开了,袅娜着散发着微弱的香气。我忽然想起了《圣经》上的《传道书》一章二节说:“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 天涯有真心喜欢阿辽沙的人吗?上面的文章只是一个引子,希望和我交流。于仲达的QQ:357101154

  [思想]神学语境之下的“人”:《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导读

  还没看过原著,这导读我要收藏细细看,我也喜欢陀斯妥也夫斯基.
  还有吗,楼主?请继续.

  回窄门:神爱我,我就归依神,虽然我不是基督徒,虔诚之心始终有。

  抵毁路德海报作活动宣传
  (2007年11月19日消息)
  波兰东部城镇列别宁(Lublin)的基督徒,不满一个组织以诋毁马丁路德的海报作活动宣传。
  「若有人在天主教堂外张贴告示说若望保禄二世是叛徒和异端,又或在清真寺门外张贴海报指穆罕默德亵渎神,大家认为如何?」在列别宁牧会的米高斯基牧师(Mariusz Maikowski)不满当地一组织印制海报,内容是魔鬼在马丁路德耳边说话,并写上叛徒和异端等语句。
  该海报由波兰君主主义协会印制,用作宣传两场讲座,讲员是一位天主教学者。该会于一九八九年共产政权倒台后成立,宗旨是争取建立一个天主教国家,并宣扬上帝、家庭、祖国、传统、公义等信息。
  米高斯基坦言,很难相信在廿一世纪仍有诋毁马丁路德的情况出现,他对此感到震惊:「这里的信义宗、浸信宗、五旬宗群体都感到受冒犯,我认为当局应介入事件。」但主办单位负责人却拒绝道歉,并明言他们是出于爱护异端才举办有关活动:「我们希望向他们展示一个真实的信仰。」
  (取材国际合一新闻社)
  [天主教在各地正用不同的方法,以吞併基督教。在基督教力量大的地方,天主教就用合一的手段,拉攏基督教,以保存已有的勢力。在天主教势力大的地方,就以強硬的手段,攻擊並消灭基督教。]

  塞浦路斯信众争相朝拜显神迹圣人头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远离上帝就犯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