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佛法师讲经阿含经经里问发了誓愿,却不能坚持,佛回答了。 原文是怎么说的?

最近在诸位仁友的争论中才得知,随佛法师根据印顺法师的研究判定,《杂阿含》中的“七事修多罗”是最早集成的部分。


在印顺法师的研究中,发现《杂阿含经》及《相应部》当中的“七事修多罗”——‘因缘相应’、‘食相应’、‘圣谛相应’、‘界相应’、‘五阴(蕴)相应’、‘六处相应’、‘四念处等道品相应’,根源于说一切有部的传说,是杂阿含经当中最早成立的部份。他承袭日本原始佛教学者的说法,将佛灭百年间的佛教,定位为“原始佛教”,再另外将佛陀时代的佛教称为“根本佛教”。他主张,现存的《杂阿含经》及《相应部》都是来自部派的诵本,经由经典对照,将可探求出原始佛法的样貌,但是不能说这些经典即是原始佛法。

请问熟悉随佛法师的仁友,随佛法师是否也是如此判定?

如果答案是肯定,则有两个问题:

(1)印顺法师的《杂阿含经论会编》中,目录里没有“食相应”:


一 阴相应(一七八经)
六入处诵第二(一相应)
二 入处相应(二八五经) 上册竟
三 因缘相应(七八经)
四 谛相应(一五0经)
道品诵第四(一0相应)
七 念处相应(五四经)
一0 根相应(二七经)
一一 力相应(六0经)
一二 觉支相应(六七经)
一三 圣道分相应(一一四经)
一四 安那般那念相应(二二经)
一五 学相应(三二经)
一六 不坏净相应(二九经) 中册竟

请问“食相应”是哪一部分?

(2)请看以下两处是印顺法师《杂阿含经论会编》一书中所列,《杂阿含》中五阴诵、六入处诵、杂因诵、道品诵里解释小部《经集》的部分。


左边第一个数字是印顺法师排列的顺序,第二个数字是整理前《杂阿含经》的编号,右边是《经集》对应的经文:

六入处诵 入处相应 三八二(一一六四)——『经集』五品·三经


杂因诵 因缘相应 四八七( 三四五)——『经集』「五品」二经七偈

那么,问题就在这里,既然《杂阿含》中的这些部分,是解释《经集》的第五品《彼岸道品》的,那么,至少这两篇经文,就不可能比《彼岸道品》更古老。


而且,《彼岸道品》全经在《杂阿含》里是看不到的。
那么,“七事修多罗是最早集成的经典”一说是否就存在了问题呢?
1 现存《经集》里的《彼岸道品》也是最古老的经文,但没被放入《杂阿含经》里。
因为学术界的研究发现,《经集》的集成是较晚的,但其中有不少经文的产生时间是很早的。
2 现存的“七事修多罗”里面并非全是最古老的部分,有后来添入的成分。
即,“七事修多罗”包含了最古老的部分,后来有的《彼岸道品》,再后来《彼岸道品》的解释经文也被编入了现存的“七事修多罗”中。

不知熟悉随佛法师的仁友对这一问题怎么看?

诸位法师、诸位仁者: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涅槃降魔咒阿磨隸毗磨隸涅磨隸瞢伽隸醯磨羅若竭裨三曼那跋提娑婆他娑檀尼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阿拙啼毗羅祇菴羅賴坻婆嵐彌婆嵐磨莎隸富泥富那摩奴賴绨缘起,这部经是我自愿为诸位略释,因为在前一段时间,定中出现一座大殿,有一位大德高僧周围有无数僧人围绕,坐而不语。但我感知令我承担一项重任,然后不现,恢复寂静。出定后百思不解是什么重任。当我拜佛时,突然看见桌上放的《大般涅槃经》,又回想定中见大德高僧时,也看到一部经,虽不知经名,但从外形上一模一样。这个因缘,我才发心为诸位略释此经。本不愿讲这个缘起,怕有些人心起疑惑。但此经不可思议,缘起也很微妙,不得不讲。我还知道,讲完此经后,在一段时间里,我不再讲经。有幸与诸位共同读诵受持佛说《大般涅槃经》,加以略释。为什么略释,因经文内容很长,诸位来此道场听法时间有限;加之,有些经文内容诸位又知道一些。所以,每卷中选择重要的地方或不易理解的地方,简单的讲一讲,与诸位共同获益。首先,讲一讲这部经是释迦牟尼佛住世时说的最后一部经。佛从兜率内院示现降生至十八岁,为太子阶段,主要是感悟人生、老、病、死苦。十九岁出家,六年参访,六年雪山打坐为修行阶段,主要是证悟佛理和示现成佛。三十岁至八十岁讲法49300余会,主要是阐扬佛理与广度众生阶段。

在第三阶段里,讲《阿含经》等类似动员,讲《楞严经》类似发展,讲这部经类似总结。所以,这部经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之功效。对修行人来讲,是非常难得之法。这部经为北凉天竺三藏法师昙无忏翻译。

佛入涅槃后,佛教在古印度兴盛几百年后,于西汉时期流入中国。一位古印度僧人从民间把一部分佛经传入中国。佛教也在中国兴盛。第一部传入中国的佛经为《四十二章经》等。达摩西来后,佛教在南北朝至随,掀天揭地,智果于真。

唐三藏法师去天竺参验周流17年,回国后翻译经典为官本流传。对民间流传的佛经是讲有译音不准确或错别字之处,而没有伪经之说。现代一些学者却把民间僧人翻译的佛经解说为伪经,实无凭据。

这部经有北本,南本。北本四十卷,南本为三十六卷。二版本内容相同,分卷目录不一。我们今天略释的是南本。南本是以《般泥洹经》为版本,经唐朝荆溪尊者堪验为《大般涅槃经》。然后,讲一讲经名
“大般”是“大般若”的简说,是大智慧。是说这部经里有佛的大智慧。“涅槃”是超脱生死的境界。声闻、缘觉的涅槃是有时间限制的涅槃。佛的涅槃是无限时间的涅槃。涅槃可分为有余和无余,一是对四圣道之人所专用。其他人达不到这个境界。外道与六道众生皆喜生惧死。生则苦中有乐,死则无乐皆苦。二是佛是化身涅槃,声闻缘觉是报身涅槃。三是示现涅槃,释迦牟尼佛是化身成就的示现,成就示现的化身入涅槃,而真正的化身可化无量亿佛,而没有涅槃。即无所谓来,也无所谓去。涅槃不是死亡的代名词。四是涅槃之乐,佛之肉身可法喜充满。享受报身佛的常乐我净。肉身入涅槃,而真实的化身,还同样享受这种快乐。人间净土是圣人的肉体。能讲三藏十二部而无实证的法师,其肉体不是人间净土。经名可简释为“智慧能超脱生死”或“超脱生死大智慧”经。
最后讲一讲,诸位要知道珍惜法缘。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人身难得,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佛是如语者,实语者。这些法语是真实的,不是吓唬人的。俗语有一句,“精人害怕,傻人胆大”,与此同意。一些人不信,不知佛法,所以不知害怕。精人为什么害怕,他相信佛法,证悟佛法真实。现代科学家用科学手段证明。我们的地球寿命已达约

45亿年。在这45亿年里有佛三次,即三转法华。

我们今天虽未值佛住世,但幸遇佛法。还有九千五百年,佛法在地球上消失,再等约57亿年,再值弥勒佛住世。无佛与无佛法多长时期呀。难道不是“百千万劫难遭遇”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那我们就要珍惜听闻佛法的机会,珍惜法缘去修行,去证悟超脱生死的境界。

下面开始说讲一讲经文内容。这部经是世尊示疾,预知涅槃,弟子请法,入般涅槃,舍利供养的全部过程。【大般涅槃经卷第一】【序品第一】这一品主要是说,佛普告众生,佛在某时、某地将入涅槃。众生所疑悉可问,为最后问。然后十方众生前来供养,表示哀苦。如是我闻。一时。是佛经与其他典籍的区别,为释疑,息争论。佛住世在八十岁的时候,一时来到拘尸那伽城外婆罗双树林间。这是佛将入涅槃的地点。这地方四面各有这样的树。这种树的特点是枝枝相对,叶叶相映;中间绿草如茵,野花似锦,香气四溢,清馨宜人,环境优美。如西方极乐世界,是佛的庄严净土。

这里讲两个问题,一是佛入涅槃为什么选择双树林。二是双数林有什么说法。

首先,佛出生于岚毗尼国无忧树下,成道于菩提树下,涅槃于双林树下。

第一,出世时童贞无忧,修行破烦恼能证菩提,入世与出世对称如双林。

第二,体现诸佛与诸菩萨的体性,空道。佛教认为,宇宙的体性为六界观,即地、水、火、风、空、识。地水火风为物质特性;空是虚性,遍一切处;识是十法界之灵性。人是小宇宙,具有六大,与宇宙对应;内有六根,外有六尘。空道是诸佛诸菩萨不依于业的不生不灭的真实体性。六大为性之六德,六德妙用为佛神通原理。所以,佛生、成道、涅槃没有在王宫、寺庙和殿堂,而示现于空间树下。

其次,双树林释为真俗二谛,在真谛为世间与出世,枝枝相对,离开世间无从谈出世间,无出世间也无从谈十法界。在俗谛为出家僧人与在家俗人,叶叶相映,僧为在家俗人中出,俗人为僧所教化度。

佛将于二月十五入涅槃的消息普告众生。范围是毗卢遮那佛法身之内,十方分身释迦文佛所教化众生国土,即娑婆世界众生。佛以神力所发音声,各法界众生都听到明白。现代自喻聪明讲科学的普遍,所发音声不能十法界众生都听到明白。连地震都不能准确测知,而动物能提前有征兆,有逃生反应。罗睺罗为佛住世唯一之子。佛把九法界众生平等的看待如同一子想。佛住世时,佛为一切众生归依处。佛自有法,佛是真僧。佛可为众生遮风挡雨,宿住安稳,即消除烦恼,修成道果。佛入涅槃后,我们地球人再不能用音声向佛问疑,所以为最后问。佛从面门,放种种光,遍照三千大千世界乃至十方。其中六道众生,有机缘被一佛光照触者,罪业和污垢烦恼即刻消除,可成圣道。这里难懂的是“遇”字。现在,十方诸佛慈光也遍照六道众生,可众生遇到了吗?一是有缘之人;二是禅行之人。其他众生虽佛光遍照三千界可耀眼,而众生如盲如喑不觉有分毫。当时,九法界众生都请佛住世,为什么佛还要入般涅槃,就是众生垢重,难逃魔纲。垢重表现为一部分人认为来得及修行,另一部分人不信佛法或遇不到佛法,长期受魔王掌控。“佛之真子”。这是对十方来此双树林供养佛的阿罗汉所言。佛在《法华经》中讲,阿罗汉是名誉佛子,不是佛之真子。而这里怎么又说是佛之真子呢?一是因为这些阿罗汉是十地菩萨示现的,是随佛示现声闻化度众生的菩萨。佛因地时名善慧,亦名忍辱仙人。佛生到兜率内院时,名圣善菩萨,亦名护明菩萨。说这几句是告诉大家,轻视周围的修行人或讲法者,就有可能轻视未来佛,所以诸位要慎之又慎。我这个人不是自夸,自懂事起,心里就没有“轻视”或“欺狂”等字,在身边常有座右铭,为“心不轻仁”。“观察法,对治之门”。这是佛对来双树林供养佛的优婆塞的评价。内观业习感因果,然后我们在行做上找到去掉恶业习的对治方法,培养修行善业习,找到修行善业习之佛法。“八功德水”、“六种味”、“三德”。这里的八功德水是八戒所生成,三德为轻软、净杰、如法,是戒定慧所成。这是十方优婆塞来双林树下供养的水与供养味。“如来出世甚难”。贤劫千佛出世,而一佛出世对地球人而言,五十多亿年,才有三次值佛住世。这一次,佛说法才四十九年,佛法住世才一万二千年,即便三次,与五十多亿年比也是太短暂。所以,“如来出世甚难”,佛法难值难遇。

我平时一句闲话都不说,是没时间说,不能拿有限的生命开玩笑,开不起玩笑,只是默默静修,行住坐卧无非是禅。

佛将入涅槃,都有哪些众生前来哀告供养?

佛的弟子及八十亿大比丘,六十亿比丘尼。一恒河沙十地方便现身菩萨,二恒河沙优婆塞,三恒河沙优婆夷,四恒河沙阎浮提诸王眷属男女等,五恒河沙阎浮提大臣长者,六恒河沙阎浮提内诸王车兵,七恒河沙诸王夫人,八恒河沙天女,九恒河沙诸龙,十恒河沙诸鬼神王,二十恒河沙金翅鸟王,三十恒河沙乾达婆王,四十恒河沙紧那罗王,五十恒河沙摩睺罗伽王,六十恒河沙阿修罗王,七十恒河沙陀那婆王,八十恒河沙罗刹王,九十恒河沙树林神王,千恒河沙持咒王,一亿恒河沙贪色鬼魅,百亿恒河沙天诸彩女,千亿恒河沙地诸鬼王,十万亿恒河沙诸天子及四天王,十万亿恒河沙四方风神,十万亿恒河沙云雨神,二十恒河沙大香象王,二十恒河沙师兽王,二十恒河沙诸飞鸟王,二十恒河沙等水牛、牛羊,二十恒河沙诸神仙人。阎浮提中一切蜂王,无量阿僧祇恒河沙所有诸山王,无量阿僧祇恒河沙四大海神及诸河神、魔王波旬及眷属、非人等。十方诸佛国土各遣大弟子和无量阿僧祇大菩萨前来闻讯供养。

什么人没来双树林下呢,迦叶、阿难两弟子,后文有交代。还有一阐提。即不相信佛与佛法,作断灭想的众生。在来此双树林下哀告供养的众生,除阎浮提的少部分众生外,不管现什么身,包括外道仙人,飞鸟,兽王,罗刹王,鬼魅王,魔王等,都是有化身成就的菩萨化生到各道众生的示现。都是娑婆世界范围的化身菩萨,都是释迦牟尼佛无量劫来有缘救度的化身菩萨。对各法界众生所持美妙上味供养,佛默然不受。因为佛是化身示现,化现肉身,佛要怜悯人这道众生。这道众生修的是生灭法,而化身菩萨修的是苦乐法。所以,要入般涅槃必然示现无常的生灭法。如宣化法师圆寂时偈曰,“吾从空中来,吾回空中去。”有人问我怎么想,我说,“无所谓来,无所谓去。我曾来过,我曾去过。”这都是一回事。【大般涅槃经卷第二】

涅槃降魔咒磨隸毗磨隸涅磨隸瞢伽隸醯磨羅若竭裨三曼那跋提娑婆他娑檀尼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阿拙啼毗羅祇菴羅賴坻婆嵐彌婆嵐磨莎隸富泥富那摩奴賴绨

【纯陀品第二】这一品主要是说,佛接受了纯陀的最后供养,而拒绝了纯陀请佛久住,莫入般涅槃的请求。为此各自阐述理由。纯陀与其同行共十五人,为优婆塞。大胆的站出来,顶礼佛足,悲感流泪,欲从佛这里为众生求得功德资粮,恳请佛接受最后供养。最后供养。这里是指佛住世入涅槃的饮食供养。与以后的舍利、佛像、塔等供养一样。区别在于佛用有形之体受有形于供。而后者供养是无形无相之体,受有形于供,所得功德不一样。可比喻为父母在世尽孝和逝世尽孝,虽都是孝,但有区别。

“施食有二,果无差别,具足无极限供养。”

佛为让众生断除贫穷,常得富贵安乐,长寿和有智慧,接受了纯陀等十五位优婆塞的最后供养。我们这个世界一切福报从供养得。离开供养,无福可求,无福之慧也是空慧,不能成就功德。佛告纯陀说,世间最具足的供养,也可称最大的供养是,一者受已成佛,二者受已入般涅槃。而且,这二者供养所生功德一样。

这时,纯陀有点不服气说,这二者的供养所生功德,不应该一样吧?

先供养者,即牧羊女供养时,佛还是众生,不具足佛的智慧,不能让众生具足供养功德,不能让施者尽除烦恼。受施者还是杂食身、烦恼身,可能以后会感业而著善恶两边之身,是无常身。只具肉眼,受已得命、色、力、安、才。

而后供养者,供养的是佛,是无烦恼之身、金刚之身、法身、常身,不受善恶业感召之身,具足六度和佛眼、慧眼,受施者无命、色、力、安、才。怎么说二者供养一样呢。

佛说,我无量劫前就已经没有杂食身和烦恼及善恶业感召身了。当初受牧羊女供养后,即见佛性,成佛破魔与今日入般涅槃破魔一样。所以说二者供养功德一样。虽当初没说十二部经,但早已通达,今天说了早已通达的十二部经是一回事。

所以,两者供养功德一样。“牧羊女所奉乳糜,我实不食。”“汝最后所供,实亦不食。”

化身佛是报身佛的意生身,可化无量亿。这些化身佛性不食供养,也不入涅槃。而化身佛性成就之肉身佛,要示现受食供养和示现入般涅槃。简单地说,佛性是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而示现的肉身还要遵循世间法则,也在遵循毗卢遮那佛法性自己的法则,“如来示同众生方便涅槃。”纯陀和牧羊女一样,都是菩萨化现而来。供养佛入涅槃的功德要大于大梵天王的功德。所以说,生世为人难,佛出于世难,值佛生信闻法难更难;遇佛入般涅槃难上加难;犹如大海中,盲龟遇浮孔。纯陀见佛能接受最后供养后,便向佛请求,请佛住世。请佛住世的功德是人得长寿。我们今天请佛像供养等于请佛住世,种下长寿之因,将来必得长寿之果。佛说(这里的“佛说”,为方便讲法故,是对讲经的解释说,可理解为按佛或菩萨的原意说,其他类同,特说明一下。)“不应请佛久住于世。”因为在此世界,一切有形相者,包括释迦牟尼佛和今天的佛像及一切行做,都被无常的规律所支配,有为的行做必被破坏掉。无为之佛必示现有为之佛形,来度有为众生去证悟无为境界。

佛这么说,是破众生有的执著,依法去修证,去自度慧命。破假有为妙有。这是佛的真慈悲。可以说,真佛寿命无量,真常妙有,但不是在我们这个世界。贪求万岁的人是道士,只是看尸鬼。

如果你是真修行者,你会在定中见到释迦牟尼佛真正化身没入涅槃,法会还没散。当你拜佛真身舍利时,你会感应到佛的真身妙有。当你讲佛经讲出佛的本意时,你会观到佛带领百千菩萨与天王等亲临道场,让讲法者生信心,让听法者生欢喜心。有时,道场祥瑞百端,异香不散。让听法者似如虚空。

所以,我告诉诸位,哪里有讲大乘经典者,一定要拥护道场,赞叹讲法者。

在此世界弘佛正法太难太难了。宁可自己死一千次,都不对讲法的法师说一句不恭的话,何况诋毁。业报太重啊。我鼓励诸位,去证真实法,究竟断诸有。此身苦所集,一切皆空无。

这一品主要是讲,六趣众生闻佛将入般涅槃,心生愁恼,恳请佛慈悲众生,不入般涅槃,请佛住世。纯陀去办供养食具之时,地有六种震动。
一是震动的范围,地球至大梵天;
二是震动的原因,佛降生、成道、转法、入涅槃。
六种震动就是让六趣众生感应到有大事发生。
四是震动的大小,大动带小动。
大动是众生普遍感应,小动是让众生普遍欢喜或惊怖。
诸天人、龙等八类众生身毛皆栗,同声哀泣,表现既恐怖又痛苦。

举例说,您如国王,我们如诸子,心爱我们又教技艺等生存本领。今天又要抛弃我们。我们不愿让您放舍,请您久住不入涅槃。

理由一,而于诸法,复生怖畏。不懂佛经的人,不知害怕。学佛懂了佛法的人,害怕学不好堕地狱。

理由二,初学佛法,未得安乐,未离诸苦,害怕不能成就。

理由三,佛有密藏偏教给文殊等菩萨,没有普度众生。我们想佛不是不教,是没来得及教。

理由四,少者无智,老者业重,病苦未脱生死,险道者二十五有:即三界火宅是,四恶趣,四大洲,欲界六天从四王天至他化自在天,色界七有,从初禅天至无想天;无色界四有,从空想天至非想天。

这时,佛没有直接回答天人、龙等所请所问,而对诸比丘说,你们不要向天人等愁忧啼哭,当勤精进。间接的对诸天人等作了回答。佛接着说,诸比丘有什么疑惑,当皆当问。“汝等遇我,不应空过。”无量劫中,我为汝等比丘舍身命财,你们应珍惜这个机缘,不应放逸。不应取此虚伪之物。这里的“虚伪之物”是指诸比丘贪著小乘法,不得究竟,以下心得少为足。佛接着说,你们诸比丘,虽身披袈裟,乞食,去除须发,却不知求大乘法,如进宝山而取石头,取真金才是大乘法。佛接着说,解脱之法,如来之身,佛的大智慧,没有涅槃。为众生故,是肉身示现入涅槃。就我们这个世界而言,佛传给弟子的修行身心、解脱生死的方法,在一万两千年里佛法住世,谁依法而行,谁得解脱。佛的化身即如来之身,在佛法住世的时间内自然住世,只是不以肉身住世。佛的大智慧法藏,让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是为了众生不贪诸有,知空、苦无常,而求出离世间,而肉身示现入涅槃。诸比丘闻佛意当涅槃,表现忧悲痛苦。向佛提出几个请求:

第一,请佛快给我们讲无常苦,空无我。

第二,我等今者皆未得度,佛怎么放舍我们而入于涅槃。

第三,我等今者还为烦恼所缚,不知如何解脱,佛怎么放舍我们而入于涅槃。

第四,我等久病未得安稳,佛怎么放舍我们而入于涅槃。

第五,佛当为我们施法药,让我等得醒悟,而入于涅槃。

第六,佛让我等修行除慢知空无我等,我等也这么做了,但不得究竟。

几个请求的目的,是请佛住世。

佛对诸比丘说,你等善能修行诸法,但有三种修未达实义。
今当告诉诸比丘达实义的三修法。因为世间有苦者计乐,乐者计乐;无常计常,常计无常;无我计我,我计无我;不净计净,净计不净思颠倒法。众生必然产生想、心、见三颠倒。所以,众生乐中见苦,常见无常,我见无我,净见不净,但知文字而不知义;颠倒生心,有我修行。即执著有无两边修行。
第二,远离四颠倒修行。
这样修行可化作世间的常乐我净和出世间的常乐我净。

世间的常乐我净有字无义,出世间的常乐我净有字有义。


即世间圣人的肉体要入灭,是诸法空相;
出世间的法身无入灭,是诸法实相。
诸比丘说,佛您永离四颠倒,了知常乐我净,为什么不住世一劫或半劫,令我等也离四颠倒。我等如何止住身毒,修于梵行。我等也应当随佛入涅槃。佛对诸比丘说,我今所有无上正法,悉已付嘱摩诃迦叶,如国王出巡,将国事付嘱大臣。迦叶是有智慧的人,能以方便力,巧取水中宝珠,可为你等依止处。入涅槃是证得,不是说得或随佛而入。诸比丘说,佛您以前教我等诸法无我,如此修行以后,可以成就,得入涅槃。今天佛您入于涅槃,我们却不能,这是什么意思?佛用一个例子回答诸比丘,即用国王、旧医、客医、乳药治病加以说明。国王者,我等心是;旧医者,我们的思维是;客医者,佛法是;乳药者,世间诸法是。国王之心愚迷无智,旧医之思维顽愚骄慢,客医之佛法方便技艺,旧医之思维只知世间诸法之乳药。客医之佛法既知世间又知出世间乳药。乳药之世间诸法,既可善人又可毒人。即众生种性不同,根基不同,度脱的方法也不同,适应学净土的不能用禅密法,反之亦然。但总归其一,出世间法不离世间法,不管修什么法,殊途同归,诸法无我时,一定得入涅槃。可现在你等比丘还未得诸法无我之实。【大般涅槃经卷第三】

涅槃降魔咒阿磨隸毗磨隸涅磨隸瞢伽隸醯磨羅若竭裨三曼那跋提娑婆他娑檀尼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阿拙啼毗羅祇菴羅賴坻婆嵐彌婆嵐磨莎隸富泥富那摩奴賴绨【长寿品第四】佛接着对诸比丘说,你们对戒律有何疑问,今天都可以问,我当给予解说。诸比丘说,我等无有智慧,于诸戒律不知问什么。我们如同一位一百二十岁的老人,体弱多病。有一位富人要远行他方,将宝物多存放在老人这里,老人无有子女,命终后所寄存宝物尽皆散失。佛要把佛法之宝物存在我们这些声闻这里,就如同富人把宝物存于体弱老人这里一样。佛又对诸比丘说,你们今天若请法能利益一切众生。诸比丘说,佛您应该将佛法之宝藏寄存于菩萨那里。如年轻人有妻子儿女,家宅兴旺,会保证富人寄存财宝不散失。佛若将佛法付嘱于大迦叶、阿难及诸比丘,这些人也如同老人,悉皆无常,使佛法不得久住。反之,佛法久住于世,利益众生。诸比丘说到这里,都沉默不语了。这时,佛对大众说,我之寿命不可称量,我说妙法不可穷尽。你们随意咨问。佛这么说以后,有一童子菩萨(在古印度时,未结婚的青少年称童子,下边统称为童子菩萨。)姓大迦叶,从坐起对佛说,我不多问,但佛您能听,我才敢问。这里大家要注意童子菩萨四字。童子有姓是人,又不同于四众弟子。什么人是菩萨唯佛知,而我们四众弟子,以声闻或凡夫境界,用颠倒知见衡量不了别人。童言无忌,表示菩萨纯贞境界和佛法真常。佛赞许后,童子菩萨向佛请法。共问了三十二个为什么。童子菩萨并表示,我们请法是为了顶戴恭敬守护佛法,如大臣守护国王的宝珠一样。同时,为增长广深智慧。从第四卷开始至十六卷,佛广说童子菩萨所请。

因为是菩萨请法,佛说法对象重点是菩萨,可理解为佛教化菩萨,菩萨行持佛法。佛教化众生如何发菩提心,菩萨以身示范众生具体发菩提心。菩提之心,成佛之心是也。

我们学佛、念佛,修行六度万行,是为证得佛果。又不为证得佛果而证佛果,而为承传佛的家业,广度众生而证佛果。在世间法空的境界上,又上无佛道可成,下无众生可度。在出世间法,定的境界上,又有愿力牵引,因缘汇合,妙有法喜。

这时佛对童子菩萨说,我为你说佛如何得长寿之业。佛的长寿之业是以因地菩萨因缘修行而得,菩萨以此业因缘修行必定成佛。如王子犯罪坐牢,国王怜爱自己犯罪之王子,亲自去牢房探视。菩萨如国王,欲得长寿,应该怜爱一切众生,如对犯罪王子想。一生慈悲心,自己不杀害也让众生互相不杀害,即让众生守持五戒十善;二来三界,菩萨化现到三恶道等六趣众生中去,安慰众生诸恐怖,教其离苦解脱之法。这时,童子菩萨对佛请法,佛您说菩萨修行平等心,众生如子想,那为什么有一童子僧盗听说戒,金刚密迹,承佛神力,杵碎其身。是金刚报恶还是把众生同一子想只是这么一说呢?佛说,菩萨为教化破戒之人而示现破戒童子也。毁灭佛法、诽谤佛法和什么因果也不相信等等之人,他们杀生、邪见、违犯国法等等众生,佛菩萨同生悲心,同于子想。佛法不同于国法或世俗法,对破戒之人,启单、呵责、说明因果等,让其自我放弃,远离诸恶。

佛入涅槃后,有持戒比丘守护正法,纠治破戒;今行善法,得福无量。如伐除宅舍毒树,少年剪掉白发一样。否则姑息养奸,非我佛子。这里启单,还要理解佛法不度破戒之人,连往生的资格都被取消。

你会想,会这么严重么?

有一破戒弟子在佛前忏悔,我问她,佛听你的忏悔吗?佛看的是你行动上的心忏悔而不是言语上的忏悔。如一个死亡的三岁儿童能入祖坟地安葬吗?一定不会,族亲也不会让人破坏俗定之规。

这时,童子菩萨又对佛请法说,一人持刀害佛,一人用香供养佛。佛对这二人生平等心,就不应惩治刀害之人。

佛说,如国王有四子,请严师授学,都让成就。而经苦治,因仗罚而死三子,一子成就。国王与师对四子而言是平等心。有一子成就而使全国人受益,国王与师得福无量。国王与四众如苦治不修戒、定、慧法和懈怠、破戒、毁正法之人,同得福无量。菩萨修行此业,便得长寿,并善知宿命。即知自身宿命,又知有缘人宿命,为自度与度人。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佛您如对众生生平等心,您应该得长寿,善知宿命,常住于世。那今天您寿同人间,不足百岁,是怨恨众生还是往昔造恶业了呢?佛说,童子菩萨这么说是粗言,你只知道佛化身示现的肉身涅槃,你不知佛的真正化身、报身、法身寿命无量,如同天地虚空一样。童子菩萨又向佛请法说,按此意佛您应住一劫,减掉一劫的生死,为众生常说妙法。佛说,为度众生故,佛示现如毒树一样的无常肉身。肉身示现涅槃,同样是让众生知见,佛的真正三身是常住的。目的是让四众精进修行,广传佛法。童子菩萨又向佛请法说,出世间法与世间法有何区别。佛说,世间法如贼盗牛,被妄心所迷,众生执著肉身生灭,不知佛法,不信佛法,不修佛法,将自身具足的常住佛性散失六趣。虽有些人修戒、定、慧,由于没有证得出世间的智慧解脱,而不得常戒、常定、常慧的解脱。出世间法如王退群贼,即闭住自心六贼。清净之业,证知出世间的真常,戒定慧的解脱;证知真正的佛法僧三宝常住;证知世间法的诸法实相,诸法空性;证知出世间法的诸法空性,诸法实相。最后具足佛的常乐我净。是诸佛法性入常乐我净。童子菩萨又向佛请法,我想知道什么是法性或者如何知道身生法性。佛说,色界天以下法性有身,无色界法性有意无身。诸佛的法性三身是声闻、缘觉所不能知。如不相信出世间佛法僧三宝法性,此众生不是清净三归依,不能持清净戒律,不能证声闻、缘觉和菩提之果。反之,则能成就。【金刚身品第五】这时,佛又对童子菩萨说,佛之真身是常住不坏金刚之法身,不是现在化身示现的肉身。童子菩萨说,众生只见肉身,不见不坏法身。所以,佛您今天为什么要示现入涅槃。佛说,佛之真身无量亿劫坚牢难坏,非有为、非无为、非有相、非无相等。佛的化身无量亿,无处不现身,示现三乘度众生。在娑婆世界外的其他佛国土,示现护法身、比丘身、居士身等,度脱十方佛国土众生。佛的报身卢舍那佛功德圆满,愿力宏深,十地菩萨围绕,唯一佛乘,常乐我净。佛的法性身,毗卢遮那佛,包藏娑婆界,虚空法界,森罗万象,无量众生,是一真如性。佛今日示疾入涅槃,为欲调伏众生知世间无常,出世间有常。童子菩萨说,佛您的金刚不坏法身是如何成就的?我们想知道这里的缘故。佛说,以守护正法的缘故而成就金刚不坏之身。什么样为守护正法,菩萨行人护法度人的愿心是;韦陀菩萨护法度人的行为是;四众弟子的持戒、弘法、自利利他、护持正法者是;即现代拥护法师广说佛经典者,依法修行六度万行者是。否则,出家二众为不护法者,在家二众为秃居士。秃居士为相不具足,行有缺欠的假信佛之人。护持正法的人,必生佛国土,得无量果报。佛说,我涅槃后的世间,有众生为吃、穿、住而出家,即职业出家为僧,不为修行、弘法、护法等出家人,这样的人为秃人。这样的秃人,相为出家,心有缺欠,见有护持正法之僧,驱逐杀害,攻击弘扬大乘佛法者。必须有护法四众,持正见、喜大乘、不为利养、具足威仪,制住恶人。这样的人才是持戒、护法之法师,众生的真善知识。佛说,出家人有三种,一种犯戒杂僧,二者愚痴僧,三者清净僧。持戒僧为利养故与破戒僧相互亲近,同其事业,即似现代的法事商业化,这样行做的为犯戒杂僧。不平等教令众生,对犯戒的人不加教令,还以自己不犯戒而觉得很好,这样行做为愚痴僧。能调伏犯戒杂僧和愚痴僧的人善持戒律,护持正法的为清净僧。佛说,菩萨为调伏众生,还示现到白衣、媱女等身,教善止恶,为声闻众所不能为。这样的菩萨善解佛法,善持戒律。佛说,有上述正见、正知的护法者,就可见佛金刚不坏之身。这一品主要内容是如何成就金刚不坏之身。即菩萨以什么坚固力,什么因缘而成就出世间的法性不坏之身。【名字功德品第六】这一品主要内容是听闻这部《大般涅槃经》经名的功德。这时,佛对童子菩萨说,有人听闻到这部经的经名就善生人天,不生四趣,即三恶道与修罗道。这是说人的即生功德。

因为,此经为诸佛修行所得功德,具足清净梵行,降伏一切烦恼魔性;佛一生所说妙法,皆入此经;此经具足八昧,一常、二恒、三安、四清凉、五不老、六不死、七无垢、八快乐。八昧者是佛法常住,菩萨恒常守护,众生安稳,去除烦恼,是佛正法,可以解脱,清净智慧,法喜充满;佛示涅槃,而佛法僧三宝常住。

世间的佛法僧三宝是佛像、经书、出家人。出世间的佛法僧三宝是,三身佛真体,三世佛度脱众生之法,佛、菩萨、自性为真僧。

【大般涅槃经卷第四】涅槃降魔咒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四相品第七之上】这一品主要内容为什么是四相。佛如何示现度脱众生。佛说,菩萨若为众生开示或宣讲涅槃实义,要具足四相。即是法师讲这部经必须坚持的原则。四相是,一者自正,二者正他,三者能随问答,四者善解因缘义。如何理解自正。宁可自跳火坑不说佛经三藏十二部为魔说或伪经,宁以利刀自断其舌也不说佛法僧三宝无常,若闻他说生怜悯心如自身被火烧一样,是自正。如何理解正他。如一女人,喂乳婴儿,希望健康成长,长大以后食苦、酸、咸、甜、辛、淡六味,母欲远出将家业交给善子掌管,而不交给恶子,善子知母远行未还,恶子言母已死。当知其母亲健在而常住的人为正他。这里,佛自比喻为母,声闻弟子为婴儿,母乳为佛法甘露。声闻食六味为苦,无常、无我、无乐。用智慧之火,燃无常、无我、无乐之薪,达到常乐我净。而声闻不知佛入涅槃为示现,而菩萨在地前菩萨这一大阿僧祇劫,已证知佛法僧三宝常住,菩萨承传佛法,度脱众生为正他。这部经多处提到如来秘密之藏,世间的秘密之藏表现为身、口、意秘,再深一点说,修行方法秘,修行口诀秘,承传形式秘。出世间的秘密之藏表现为佛、法、僧秘,深一点说,第一妙高峰如何真相,宇宙与众生如何安立与出离,菩萨以何相何方式何地等承传佛的家业,在经中佛只说众生皆有佛性佛之密藏。这些密藏须自己证知,实无秘密,靠东寻西找是徒劳无益的。如佛家有坐脱立亡之法,证得此法之人至死不说不传给弟子,谁证谁得,可用可不用。多说一句,大家不要心思用在密藏上,而用在当下修行上。须知林内事,入林便自知。生生世世迷,还世世生生。能随问答。佛说,如有人问佛,我一文钱也不想供养别人或给别人,我还要名为大施主,怎样能办到呢?佛回答说有啊,你见着僧人你供给他肉食、美女等,你不损失一文钱,还能名流天下。这种回答问题的方法就是能随问答,即随顺众生,不让一众生因我不能善巧而生烦恼。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我见不食肉者,有大功德。佛您都不听食肉二字,是这样么?佛说食肉如同食自己儿子之肉,断大慈悲种。

佛住世时,因出家人众多,粮食欠收等,佛己悲力化三净肉,供出家人食肉。即今天我们见到的太岁,是一种真菌类,而不是众生之肉。受戒之人不但不食肉,还不能食五辛之物。不穿贝壳装饰的衣物和皮革衣鞋等。不如此,其身臭秽,众生恐怖远离。但现在有的解释为不见、不闻、不为己杀。

佛说,我涅槃后正法时代,四众弟子都能这么持戒修行。

从像法时代开始出现,至末法时代流行,出家人少读经书,贪食养身,外观贤善,内怀贪疾,诽谤正法,破佛戒律,相互斗争,攀缘权贵,算命看相等,自称释子。离上述诸恶事的持戒修行人才是真佛弟子。如是说,如是行的四众弟子得此清净法,为能随问答。

善解因缘义。佛度众生,先归后戒,随教修行,渐次而制,以戒善忏悔,去除邪见及堕四道之因缘,培植善根,增长功德。众生的根基不同,习气不同,因缘不同,说法随之有区别,度脱方法自然也不一样,这就是善解因缘义。佛说,如是四相,即是一义,即为大涅槃。大涅槃义为灭诸烦恼,离诸有者,离欲寂灭,空无所有,常住无退,能示现种种无量神通变化。

佛说,我已久住是大涅槃,种种示现神通变化。

一是此身毕竟不从爱欲和合而得生,而是如法乐观之身,示现入胎,示现出世,示现婴儿,其母摩耶夫人都是化身菩萨。为随顺世间法故,示现如是。

二是示现太子,入学堂,学习技艺,欢娱受乐。为随顺世间法故,示现如是相。

三是示现出家修道,受具足戒,精勤证果,力度众生。

四是,示现坐于道场菩提树下,降伏魔军,实为降伏刚强众生。

五是,示现出息入息,有大小便事,实无诸患,只是随顺世间故。

六是示现受人信仰布施,实无饥渴,睡眠等事。于无量劫中,早已具足无上清妙智慧。

七是示现是人,实非人,即相是人,性早已非人,可示现人相等事。

八是示现涅槃,而我真实化身,实永不灭。

另外,在此世界的无量劫中,我行菩萨道时,除正面示现外,我还示现过反面,如戏中演员,主演过英雄,也演过丑角。

再如,示现过破戒、犯四重罪、什么都不信的人、破和合僧的人、魔王波旬、四趣众生、入淫女舍人、奴仆、教师、喝酒、博弈、争讼、大鹫身等,实无造诸恶业,而是化身度众生。

我们为什么现在造业不行,我们是报身,化身没有成就。报身造诸恶业,必遭报无疑。


同时,也化现梵王、长者、居士等身。
佛说,罗侯罗名为佛子,实非我子,他也是有愿力得化身菩萨。佛的涅槃为常,而声闻缘觉涅槃如灯灭,不是大涅槃,没有成就自己得佛国土。三果以下罗汉,不名涅槃。这一品中,提到化身示现问题,化身即意生身,是报身得意生身。千江有水千江月,意生身随愿示现身。证佛果的菩萨,可示现佛身,而十地以下菩萨不能示现佛身。在我们的娑婆世界,只有释迦摩尼佛可示现肉身佛,其他佛国土的佛,到此世界,也不示现肉身佛。释迦摩尼佛得真身法性,真长永住,而在此世间,末法一万年以后,将离此世界。那时世界是什么样,动物世界是。佛与诸菩萨随愿示现度脱众生,有一个前提,即度有缘,不度无缘。

我们今天值遇佛法,是与佛与诸菩萨有缘,但还要与周围人多结善愿。结善缘的人,谁要证得菩萨,自己一旦未出离时,相信菩萨一定化现各道中去度脱我们。众生有贪、嗔、痴为可怕,修行人有妒、慢、嗔为可怕。

请诸位慎之又慎,保持住精神健康,身体快乐。

涅槃降魔咒磨隸毗磨隸涅磨隸瞢伽隸醯磨羅若竭裨三曼那跋提娑婆他娑檀尼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阿拙啼毗羅祇菴羅賴坻婆嵐彌婆嵐磨莎隸富泥富那摩奴賴绨【四相品第七之下】这一品重点说了两个问题,一是讲有无秘密藏,二是大涅槃行是解脱义。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诸佛唯有秘语。那为什么还说诸佛有秘密藏呢?佛说,诸佛实无秘密藏,只是愚人不解,有智慧的人了达。即是凡夫不修无证,把四圣道识为秘密;依法修行有证有悟,自然清净心尽知,无有秘密。这里不包括密语真言,是为修行者说。佛说,若说诸佛有秘密藏,如富人藏有珍宝不给唯一贫子。即将众生出世间得解脱之佛法,隐蔽起来。诸佛能这么做吗?不能。但火宅众生贪著诸有,执著戏乐,不相信诸佛有珍宝。而诸声闻如年幼之子,不懂大乘佛法之成人之事。所以,是告诉他富者得一半珍宝,而没有告诉他另一半珍宝,待幼子长大后,自然知道全部珍宝。佛说,我积聚的财宝有两种,一是声闻,即有为僧;二是佛、菩萨,即无为僧。诸佛于大涅槃而般涅槃,即是于大涅槃中,为度脱有缘众生一大因缘故,来此世间,示现肉身,示现涅槃。佛说,我们这个世界众生,常被淫、怒、痴烦恼毒害。一为可治,二为不可治。即对佛法有信者可治,无信者不可治。无信者称一阐提,断灭一切诸善根本,心不拥护善法,不生一念之善。此善为出世间大善,不是世间小善。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什么是涅槃。佛说,涅槃即解脱。什么才是真解脱呢?说色解脱者,即是佛解脱,因佛离一切色相。说非色解脱者,即是声闻,因声闻未离一切色相。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唯愿佛哀怜众生再说一说大涅槃行解脱之义吧。佛说,真解脱者,
一为不生,为度众生示现肉身,实则性以解脱,故说不生。
三为无为法,即空性常住。
四为无病,即无烦恼所缚。

五为无垢,即无业报,而功德圆满。


六为无漏,即无欲无求,只依愿力而行。
七为无斗争,即心安清净,无有对立。
八为安静,即是寂静而常乐。

九为安稳,即心安无燥,三界火宅不生恐怖畏惧,我曾来过,我曾去过。

十为等侣,即涅槃路上无朋伴,谁修谁证谁独行。

十一为无忧愁,即无牵挂或无挂碍。


十二为无忧喜,即不闻悲而忧,不闻欢而喜。
十三为无有尘垢,即不为六尘所遮蔽。
十四为无有垢秽,即纯真而无杂染。

十五为不可坏,即不为魔事所能破坏。


十六为多有财宝,无有所负,即功德圆满得大自在。

十七为无逼切,即以不被无常力迫切所逼。


十八为无逼切者,即不为凡夫慢高所逼,不为世界诸毒虫毒兽所害。如日月不逼众生,虚空可容日月。

十九为无动法,即佛法久住。


二十为无动法者,即法中无我。
二十一为希有,即如火中莲花。
二十二为虚寂,即希有者为妙有,无有未灭尽之事。

二十三为不可量,即功如大海不可度,德满虚空不可量。


二十四为无量法,即善业无量为因,功德圆满为果。

二十五为广大,即无有与之相比者。


二十六为最上,即无有与此比之超越。

二十七为无能过,即荧火不能比过阳光之辉。


二十八为上,即究竟彼岸。
二十九为无上上,即彼岸智慧无极限。

三十为恒法,即长久坚硬,遇之伏顺。


三十一为坚实,即性本具足,悟性各张。
三十二为不虚,即出世间所证道果真实。
三十三为不可法,即无浊自净,真空无尘埃。

三十四为无边,即大而无外,小而无内。


三十五为不可见,即如虚空鸟迹,水里鱼踪。
三十六为甚深,即如声闻、缘觉未达第三城。
三十七为又甚深,即如孝子
致孝,得到诸佛菩萨所恭敬。

三十八为不可见,即声闻、缘觉所不能知的智慧,何识凡夫。


三十九为无舍宅,即离诸有,有即三界。
四十为不可取,即证不可求。
四十一为不可执,即看不见摸不着,又却有。

四十二为无有身体,即离一切相。


四十三为一昧,即唯显愿力

四十四为清净,既无染污。

四十五为又一昧,即愿力化为慈悲。智慧为慈悲用,可随缘现镜台。

,即有欲则迷,云开见日。

四十七为寂静,既无音声之绕,无烦恼之波。


四十八为平等,即对众生心平等于一子想。

四十九为无异处,即自古华山一条路,妙高峰顶无等论。


五十为知足,即千难都值得,万金换不来。

五十一为断绝,即断一切无明本,绝一切业障之根。


五十二为彼岸,即空无此岸处,了义清净觉。

五十三为默然,即性智无声,真常自现。


五十四为美妙,即真空存妙有,平静有谁知。

五十五为除诸烦恼,即良医妙方、能医众病。


五十六为无则,即如心内赛马,肚内行舟,能容众生难容之事。

五十七为灭诸爱,即爱河泛舟欲为櫓,性空无求干爱河。


五十八为法爱,即自拔三毒根,怜悯众生苦。

五十九为离我我所,即三界无法我,火宅逃主人。


六十为灭尽,即诸有灭尽,诸贪绝根。
六十一为救护,即救众生出苦海,护众生离怖畏。

六十二为皈依,即眞皈无动转,依处无余依。


六十三为屋宅,即行走无险难,安稳觉尘迷。
六十四为无所畏,即如狮子王百兽,成道破诸魔。

六十五为无有则狭,即涅槃大道无关卡,智海阔宽无狭峡。


六十六为不则,即纯益无害。
六十七为又不则,即如舍小舟,而登大船心安快乐。

六十八为拔诸因缘,即不受因果律,来去自由身。


六十九为能伏骄慢,即众生有佛性,平等慈悲心。

七十为伏诸放逸,即贪有多散乱,空无不闻名。


七十一为能除无明,即业净无杂染,真明一轮红。
七十二为寂静,即空旷涅槃乐,独一无伴侣。

七十三为坚实,即籽实可为种,漏尽慧命通。


七十四为能觉了增益于我,即一觉为佛,了义彼岸。增功益德,度众生。

七十五为舍诸有,即色相虚幻,泡影不真实。


七十六为决定,即花香无叶事,同根不同用。
七十七为水大,即甘露润草木,亦能滋众生。
七十八为入,即久修无我者,得金于宝山。

七十九为善,即喜事于师,得师善教。


八十为出世法,即莲花出污泥。
八十一为不动,即风吹门动而框稳固。

八十二为无波涛,即似一滩清水,喜乐无时日。


八十三为宫殿,即宏而制法为尊,伟自臣服得贵。

八十四为所用,即金能多用,本来无过恶。


八十五为舍婴儿行,即丈夫远行与魔战,不能带五蕴小儿。

八十六为究竟,即已破魔罗刚,清净还家乡。


八十七为无作乐,即妙药已除五毒,身愈而得安乐。

八十八为断四种毒蛇烦恼,即慧剑斩断生、老、病、死、苦,行深般若除去烦恼魔。


八十九为离诸有,色相烦恼根,拔出无苦集。

九十为断塞诸有,即断外道一切有为法,塞法执无我我见性。


九十一为不空,即空空尼犍子,妙有为不空(尼犍子为外道,裸身无财舍为空空)。

九十二为空不空,即空三界诸烦恼,不空常乐我净。


九十三为离爱,即菩提彻观明了义,爱有求想非慈悲。

九十四为断诸有贪,即远离一切有相、束缚、烦恼、生死、因缘、果报。

九十五为受安乐者,即众生怖生死,三皈可免离,三皈除四魔,则得安乐。


九十六为涅槃者,来去身安乐,远离诸色相。

九十七为不生不灭,即肉身示不灭,真身无生灭,法性恒宇宙

九十八为喻虚空,即佛性真常虚空喻,虚空虚无无佛性。

九十九为非喻为喻,即为化众生不能喻而喻虚空,众生知虚空而不自知佛性。种种方便比喻因缘化有情,不可喻勉强喻得知实法故。

达到这九十九种境界,为真解脱,真解脱者,就是觉了为佛。

菩萨不达真解脱,尚有一念无明未破。


佛说真解脱者,即是如来,如来即是涅槃。

涅槃是佛区别于外道的根本,外道无涅槃之乐,执著于死后的天堂之乐及诸有之乐,众生迷于五欲之乐,天堂之乐都很难得到。

唯佛无所谓来,无所谓去,来者身如极乐,法乐充满:去者常乐我净,妙乐无尽。所以,唯佛涅槃之乐。

佛说什么是三皈依,众僧之中法常比丘僧常。


二者佛为觉,法为不觉,僧为和合。
三者供养僧,则得具足供养三皈(即三皈的具体表现)。
四者随佛语等于供养佛,依法修行求解脱为供养法,众僧为随佛语、依法修行的具体体现者,为供养僧。

【四依品第八】这一品主要讲一果、二果、三果、四果罗汉为世间众生依止处。因为菩萨的任务是弘传佛法,引导声闻发菩提心。另外菩萨多隐于世间,利益众生,教导众生去依止四果圣人。四果圣人必是证法修行人,依像法与末法去修行不能证得四果圣人。

佛说,有四种人依此经护持正法,建立正法,意念正法。能多利益憐悯世间,为世界依,安乐人天。一是须陀洹,一果罗汉。二是斯陀含,二果罗汉。三是阿那含,三果罗汉。四阿罗汉。

这里一果、二果罗汉,必来世间了生死,为世间依止好理解。而三果为不来果,一番生死在天上。

四果罗汉已了脱生死,为什么还来世间?

有三种原因,一种是一果、二果罗汉在世间修行遇大善知识指引,可修证得三果或四果。二是三果、四果罗汉发菩提心,为新发意菩萨再来世间。三种是菩萨示现。

须陀洹人烦恼未尽,故有七番生死。但能持戒,建立正法解佛法其文义,广说世间无常觉,多欲苦为觉,心不厌足觉,懈怠堕落觉,遇疾生死觉,贪究多怨觉,五欲过患觉,生死炽然苦脑无量觉。善知菩萨方便示现不同身份和所行密法。斯陀含人也烦恼未尽,故有三番生死为一来果。能得正法,持正法,转正法。而且不受不持不说,世间不净之法不能染污,不能坏其行。如遇大善知识指导,可满三果后至新发意菩萨。阿那含人尚有一念烦脑未尽。是人为不还果,即不来果。若遇大善知识指导,发菩提心往返世间为新发意菩萨,可证菩提道,直至成佛。这样的人,世间一切戏论、外道典集、客尘烦恼所不能害,对生、老、病、死不生怖畏,永离媱欲:说大乘佛法,梦中也不犯戒。阿罗汉为诸漏已尽,无世间烦恼,如发菩提心,为新发意菩萨,常随诸佛化身来此世间弘法,成就菩提道,直至成佛。现在世间尚有部分四果罗汉发菩提心,尊佛旨住世,护持佛法,凡夫之人不可见知。正法时代,四果罗汉住世,示现神通,制伏外道,无世间诸漏,集无量功德,能随佛化度众生,除佛菩萨外,为人天中最尊最胜。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佛您在瞿师罗经(美音经)中说,天魔为坏佛法可现佛身相庄严,眉间放光。魔尚能变作佛形,那也能变作四种罗汉身相,现各种神通。所以佛您说可依止的四种人,众生不能信受,不能依止。这个问题,在当今末法时代,特别现实。
末法时代,说法者多如牛毛,怎么去辨别真伪?

一位几十年研修佛法的居士对我说,“我信修佛法几十年,三藏经典我都研究过,过去和现在最知名的大法师讲法看过或听过。但向您这么讲法还第一次听到,言简意捷,通俗易懂,立刻明白自己如何去修行。你属于二种人,一种人是菩萨再来,听你讲法后,会有无量众生得度,人天之幸。二种人是魔王再来,那就太可怕了,人天之祸。”

我问他,你说我属于那种人?

他说“我无实修实证,判定不了。”

其实,这两种人我都愧不敢当,太抬举人了。

根据我几十年的实修证悟,帮助诸位如何去辨别。


三,讲法时,有祥瑞,让听法者感应到。
四,依法修行,感应道交。
五,依正法修行,弘传正法,辨别是否了义。
六,龙天护佑,能伏外道。
第六条,现代人很难理解。

一是,有一位按隐态师法语修行者,见到我后说:“怎么见到你后,我只见光,不能与我空中隐态师沟通了”。

二是,有一位人称大仙的人,能看事看病等,见了我便哭求:“您快救救我,我被外道所控,不能自主”。

这样的事,不光二例,还有很多。他们伏的是佛法,正法修行人自有龙天护佑,非我之能。

魔王或魔民讲法辨别也有六条,一贪求供养。二赞叹淫欲。三说灾或造灾迷惑众生。四自我癫狂自喻是佛。五讲相似法离戒定慧修行之根本。六遭王难,国法不容。佛说,善男子当善分别真假。如何辨真假呢,佛用一个例子作比喻,夜有偷狗之人入院。家人大喊,抓住贼人将其手脚头捆在一起送官法办。这时,偷狗之人做贼心虚,跑掉后不敢再来。降伏魔王波旬亦而,此为一也。诸声闻人要勇健威猛,不要怯弱害怕,当精进修行,坚固道心,佛来佛斩,魔来魔斩,魔自降伏,忧愁而去。菩萨行人得佛深密法,其心欢乐。经历过无量亿魔侵绕,知修行大乘经典能降伏诸魔,此为二也。声闻、缘觉之人持咒,令使魔王波旬心生畏惧而退。菩萨行人修学大乘经典,以方便降伏诸魔。让声闻、缘觉之人也信乐大乘经典,此为三也。菩萨行人以身示范,破魔法后方显大乘佛法珍贵:魔考一尺,道增一尺:让声闻、缘觉之人得知魔王从反面助你成道。在这个世界有佛无魔不成道,有魔无佛不成佛。此为四也。佛又说,我般涅槃后四十年中,此经流行。百千福薄众生不信诽谤此经,唯有四种人可为依止,当能拔苦济贫。福人信受欢喜,未来世百千亿劫不堕恶道。菩萨为众生广说此经,依菩萨力让众生闻受大乘法昧。没有机缘听闻的众生是甚可哀悯者。佛入涅槃四十年后至八十年前,此经隐没一段复出。童子菩萨又向佛请法说,正法时代结束以后,什么人能受持此经,让诸菩萨得不退菩提心。佛说,若有众生于无量诸佛所发菩提心,能在未来恶世中受持弘传此经,自听受又劝他人听受,自供养又劝他人礼拜。广说众生皆有佛性,善知法藏,建立无上正法,受持拥护。信受者可灭无量劫恶业。恶比丘闻佛涅槃,不生悠愁,反生快乐,认为佛入涅槃后,众生可利养,可不持禁戒等,这样的人诽谤拒逆大乘经典。若有对此经不信、謾骂等人,现身多病、贫穷、值刀兵乱世、丑陋等业报不可思议。未来世不生善处。听受此经乃至一偈,闻后不谤,当知是人已近佛道。以此因缘,一至四果罗汉听佛说此部经,一定坚信不疑,已近佛道。所以,为世间依止处。童子菩萨又向佛请法说,怎么才识知这样的人而去供养那?佛说,若有人建立护持正法道场,当舍身命而供养。有知法者,若老若少,故应供养,恭敬礼拜。童子菩萨又向佛请法说,对供养师长有所疑,如年长比丘向年少比丘咨询没听闻过的佛法,应不应该礼敬。如年少护持禁戒比丘向认识的破戒比丘咨询没听闻过的佛法,应不应该礼敬。如出家人向在家人咨询没听闻过的佛法,应不应该礼敬。礼敬为不持戒,不礼敬为不供养师长。佛说,上述所说是为未来诸菩萨而说,而不为声闻弟子而说。因为正法时代结束后,菩萨隐世不现身。菩萨行人方便请法,方便供养为持戒,不为不持戒。如声闻弟子在理论上很难解释通。

末法时代,出家人有的用佣人,购房、购车、做买卖、看相等,为佛门不净之物。

这时,一至四果罗汉中有人出现于世,现出家相,与此种出家人共处,不表明态度,但不作破戒之事,待时机成熟后,调伏此等出家人,建立正法道场,护持正法。这样的出家人,在没能力和时机未到之时采取默然的态度,不为犯戒。

佛又用比喻说明此事。如一国王突然死亡,储君年幼,王权被刽子手之称的恶人篡夺。国人贤士等民心不服逃往外国。篡夺王位的恶人为稳民心,公开求贤人为师,许半国分治。贤人都不愿。

这时有贤人之子,愿为恶人之师,恶人与贤人之子共治国家。贤人之子对恶人说,你待我这么好,我家先人有长生不老的药,可供给你和大臣们,咱们共同长生不老,共治国家。恶人欢喜受之,众人所服之药均为甘露,恶人见众臣服好,便服下贤人之子所供养毒药。恶人死还政于储君,国民和贤士都拥护贤人之子,称赞做得好。无人说贤人之子欺骗、下毒、杀人之过。

佛说,我涅槃后,诸菩萨以方便力将破戒假名僧调伏,护持正法。如同上述贤人之子,除恶人的比喻一样,四众赞叹,护法者无罪业。童子菩萨又向佛请法说,这样的菩萨经受戒,这样做是不是于戒从缓。佛说,你不应该这么说已经受戒。菩萨虽然这么做戒本不失,实无犯戒。因为菩萨是化身示现,无化身成就难度众生。这样的菩萨是大乘心,为护持正法奉戒。童子菩萨又向佛请法说,众僧中有比丘、比丘尼、男、女小沙弥四种人,似未熟之果,怎么知道是破戒还是持戒。佛说,良田中小苗时谷莠难分,成熟时谷莠各异。可观察是否远离八种事,以区别之。一有佣人,二有牛羊,三有田宅,四居不净地,五有金银,六有车乘,七有生意,八有种畜。唯有清净持戒之人,不受这八种事,也知作此八种事破戒,命终当堕地狱。可在家人怎么知道谁是假名僧谁是真实僧呢。在家人又不应该礼拜供养假名僧。如现在人,在街上见出家化缘就报警,怕是行骗之人。一些在家人不敢去庙,即怕寺庙经济化,出家人职业化,又怕庙上各类仙堂。这些都是末法时代的表现。   佛说,如何判断上述诸问有四条标准。一依法不依人。二依义不依语。三依智不依识。四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这四法标准可证知是不是真实僧和假名僧。依法不依人。法是常住佛法,一至四果罗汉知见法性,善解佛微密深藏,当知而为依止。不依人即是不依有为,人不能度人,人要通过佛法愿缘度人,所以不应依。这是结论的意义。有人听我讲佛法后,问我人在哪里。我转告他们,一瓦蔽体隐身心,心中宝刹空无痕,仁者早寻回乡路,昆仑顶上有故人。就是奉持的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义是觉了满足,讲法不离并诚认佛常、法常、僧常,劝人正法修行,发菩提心,听闻信受为依义。不依语是,不听文词华丽,花言巧语,让在家人为其劳作等,不应依止。有人听我讲法后来供养,我转告他们。山头白云,飘忽不定。小溪绿水,来去无声。认为我讲的佛法是正法,依法去行比供养我强千百倍。别依我讲什么,要依佛经说什么。依智不依识。智是出世间的智慧,是修行证悟所得。佛说大乘为钢骨,简出小乘为别安,是古德智慧之语,智慧不立丝毫,出世彼岸有智慧。依智为依佛,修行世间法,证得出世间。识为世间思维,五蕴之首(色、受、想、行、识),识蕴区宇含心里无量业转习气等。所以,识不可依,也依不住,在不断变化之中。依真智为真常,不依识幻化性。有人问我怎么知道是不是真心念佛,我说喜乐烦恼处,生死念相继。净念是真智,识念靠不实。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了依为究竟、彼岸、心里有底。

佛所说大、小乘经典都为了义经。说小乘为大乘铺垫,说大乘为小乘统领。菩萨证知佛法真实智慧,心无挂碍,可为了义。一至四果罗汉护持正法为了义。

菩萨行人,不以小乘经典为了义,众生必依小乘经典为了义而证入圣人流,方可发菩提心,修菩萨行,再以大乘经典为了义。不了义经为对佛经心生怪疑,不相信有佛有法有真僧常住。二为一切外道经典。三为世间经论。这些不能使众生了脱生死,流转六道。

现在有些人,专门把不了义几个字对准佛经,把相当一部印度高僧冒着生命危险,从民间传入我国的佛经说成伪经,或用这部经攻击那部经。

我们对此,必须有正知正见,莫被迷惑而自毁菩提之路。

莲池大师说,妄谈佛理,不如老实念佛。


妙叶大师说,因地不真,修而无效。
阿磨隸毗磨隸涅磨隸瞢伽隸醯磨羅若竭裨三曼那跋提娑婆他娑檀尼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阿拙啼毗羅祇菴羅賴坻婆嵐彌婆嵐磨莎隸富泥富那摩奴賴绨

【邪正品第九】佛说,为什么说一至四果圣人可依止呢,因为有四魔的缘故。什么是四魔,一是魔师。二是魔子。三是邪经。四是邪律。魔子现相于四众弟子中。童子菩萨又向佛请法说,我们如何分别是魔说还是佛说,众生如何所行。佛说,我入涅槃七百年后,魔王波旬现世,以有漏之行作无漏身,坏佛正法。即魔王及魔子现四众像,或现一至四果圣人像,或现佛像自称是某佛。魔说经律是,人行不施得成佛道,受人天恭敬。不存在菩萨从兜率内院降生示现之事,如是说者是魔眷属。佛说经律是,佛久已成正觉,今方示现,为度众生,随顺世间,如是说者,即是菩萨。魔说经律是,佛降生时十方各行七步,不可信。佛说经律是,佛出于世十方各行七步,是方便示现。魔说经律是,有菩萨生以后,父母依王权到天祠用旨册封,使各天王礼敬,故名为佛。或说,天先佛后,为什么诸天王礼敬于佛。佛说经律是,菩提树下示现佛破魔后,到天祠,诸天王礼敬。   魔说经律是,佛没出家前为太子时,娶妻深宫自乐。佛说经律是,佛久已离欲,不受诸天妙乐,弟子发心出家修道。魔说经律是,佛住世时,任由弟子们有佣人,养动物,蓄珍宝,有田地,做生意,储谷米等事,佛慈悲怜悯众生故,佛不戒止。佛说经律是,佛门戒律严严,除禁止上述魔说事外,还不准驯兽、观星、占相、解梦、习治身咒术和惑人的外道咒术、不谈俗事、不美容、不伪曲、不戏笑谈说、不穿皮衣皮鞋、不亲近国王等、不高声大笑、不妄说长短等是非、不穿美丽衣服、不造不卖不喝酒、不淫乱、不博奕(包括赌博)等等。如果出家人这么做,应还俗。魔说经律是,世间神为大,菩萨为供养神故入天祠。菩萨入诸灭是,为调伏诸天人。菩萨不能示入外道邪论中去。斗争不和合,不为国王大臣等恭敬。于怨亲二人中间保持中立,故名佛。佛说经律是,菩萨为度众生随处示现,在示现处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魔说经律是,佛为我解说经律,说恶法中罪不分轻重一样重。佛经就为调伏恶人所说。这么说谁不相信等于有罪。如果能信受,就是知足少欲,断除烦恼,智慧涅槃的善法因缘。此外,我给诸位讲一点,现在世中有人不讲戒定慧,讲相似法度人,有些人上当或痴迷,就是相信语言,不求了义。   佛说经律是,戒相分明,不为惩罪,不为调伏恶人。是让诸比丘、比丘尼远离一切不净之物,得微妙清净,正了经义。佛为度众生而说经律。否则,此等人不为佛法而出家,是邪见外道弟子,魔说经律是,佛也是人、肉体也无常变异,不须无量功德所成就,也就是空说无我,世间根本没有真正的佛与佛法。佛说经律是,佛为度化众生化生示现,实则为无量阿僧祇等功德所成,常住无变异。魔说经律是,若有比丘实没有五逆重罪,没有失去戒体而众人说你犯了重罪,失去戒体,失人身当堕地狱,就等于如此。佛说经律是,若有持戒比丘,被国王,大臣赞叹,这些比丘是罗汉,不久会成佛。这些比丘说我不是罗汉,也不会很快成佛。国王仍令人民供养尊重。其国王与人民都有大福报,这位比丘也没犯重罪。如果这位比丘听后,默然受之,则实犯重罪。佛说经律是,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依法修证,性无烦恼,除不信不修外,皆可成佛。有人闻佛法信修,持戒不犯重罪知身中定有佛性,必定成佛。这样的人这样想或说,都没犯重罪,我释迦牟尼就这么过来的。如果不随顺此说为魔说或魔眷属。魔说经律是,根本没有四种极重罪,十三上重罪,犯此戒又犯彼戒,三十下重罪,九十一上轻罪,四中轻罪、下轻罪、七极轻罪,无偷盗庙、塔、僧团、常住财物,五逆、断灭想之人。比丘戒仅此一说而已。如果有破戒业报,出家人破戒堕地狱,而外道无戒可犯而生天。按此理,佛说戒也就是吓唬人呢!出家人行淫穿上俗家衣服就没有犯戒,佛住世时也有这样的出家人得解脱或生天。佛所说如犯了最轻的罪,不知不作忏悔,八百万年后要堕地狱。这不是佛在吓唬人是干啥呢!佛说经律是,犯小戒及至微细,有因有果,当受苦报,期限不尽。我们必须知道,而加以自身防护,今世若犯小戒不加忏悔和守持,后世就可无恶不作,何况犯佛说的重戒呢。四众弟子不可亲近上述魔说之人。众生虽有佛性,因持戒修行才能见到佛性成佛。这里我多说几句,修行与持戒似鸟双翅,光修行不持戒或光守戒不修行,如同一鸟折单翅,不能飞行,原地扑腾。如演员演佛不是佛,演菩萨不是菩萨,演僧人不是僧人,假相修而不持戒。

特别是三果圣人或菩萨行人,动一恶念为破戒,等于折断鸟的一翅。光知守戒不知求解脱法修行之人同为一理。很多人都误在此不得解脱,即生业障或后世业报不得出离。

所以,我劝行人持戒而修行,修行而持戒。劝初行人莫当演员而自误,自误而当演员。

佛说经律是,于九部经中或很多经中不说佛性,虽不说当知实有,当知作说者,其人真我弟子。我在讲《心经》时,谈到入深禅定时佛性的一些境界。一些人难理解,说一些经书上找不到,是真的吗?您有缘听到佛说此处经义时,您就明白自性观世音的实义了。童子菩萨又向佛请法说,佛的九部经中均没有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如果说有,犯不犯戒律而获极重罪呢。佛说,善男子,实没有犯戒律而获极重罪。佛的经典多为声闻、缘觉所说,但证悟者自知众生皆有佛性。在大乘经典中,对世间亦说有我,顺世间故,对出世间亦说无我,诸法空相故。所说中道亦为妙有,需持戒修行方能了悟。所以,不犯戒律,无极重罪。而不如是说者,为犯戒律获极重罪。如果说我已成佛,因为我有佛性必当成佛,为犯戒律获极重罪。大家知道,虽有佛性,而没有持戒修行,没有见性,故不能成佛。童子菩萨又向佛请法说,为什么有的比丘犯戒获过人罪呢?佛说,若有比丘为名闻利养故,谀谄权贵,邪伪欺诈众生。常想如何让四众亲近我,知道我是圣人,然后装模作样,善好第一,大得门徒,得大供养,女人敬念。这样的比丘为犯戒获过人罪。佛说,如有比丘想建立无上正法道场,住空闲处,未证得阿罗汉,而人都称是阿罗汉,让很多人生起信心。以这样的因缘,让佛门增加很多比丘等四众弟子,教化持戒修行,弘扬大乘佛法,建立正法道场,这样的比丘没有犯戒获过人罪,而是菩萨所为。佛说,四众弟子不应亲近供养犯偷盗的比丘。比丘私用供养佛寺之物,佛塔之物,他人寄存修塔寺之物,包括供养僧团之物和常住之物,为犯偷戒。这样的比丘下世的业报是,人无男女二根或同有男女二根,为恶根。佛说,四众弟子不应亲近男不男、女不女之人和出家又住俗世有俗事,在家又穿出家人衣服、剃光头等出家人不像出家人,在家人不像在家人之人。佛说,真正的出家人对众生应起悲心,不饮酒、不闻香、不妄语,不生淫欲心,乃至动念和梦中,都应如此。童子菩萨又向佛请法说,若有比丘梦中行淫犯戒不。佛说,不也,应生悔和不净想。是对初行人说的,不包括三果罗汉以上的人和菩萨行人。佛说,如见比丘经常翘着二郎腿,这样的人不为出家人。如见比丘食肉和食五辛之物,穿蚕丝织的衣服和皮革之物,蓄不净之物等,非佛弟子乃外道眷属。佛赞叹童子菩萨是有机智灵敏的人,能分清魔说与佛说差别相之法。随佛所说的人是佛弟子,随顺佛经典的人是菩萨。否则是魔王及其眷属。听本品后,诸位应明白,魔有烦恼斗争之乐,作乐是苦。佛有清净无为之乐,以苦为乐。魔与佛斗其乐无穷,佛不与魔斗,魔军自败。魔子与圣人斗,其乐无穷;圣人不与魔子斗,邪说自息。魔法与佛法斗,其乐无穷;佛法不与魔法斗,邪见自除。魔王、魔子、魔法的反方向力越强,佛、佛子、佛法的定力、戒力、慧力就越强。初行人要培育自己的逆商,转逆境为顺境,安稳精进。菩萨要用定力、戒力、慧力三力转反方向力为佛正法道场,直至菩提。总之,有佛无魔不成佛。
【四谛品第十】苦集灭道为四谛,声闻弟子如何理解四谛真义而修学四谛。佛说,知佛真身常住,修苦自利利他,求解脱者为苦圣谛,而三途众生业报苦和人身八苦不是苦圣谛,是报苦,不得解脱。众生无真智,不知佛真身常住,必受轮回苦,枉受轮回苦,甚为怜悯。苦集谛者是知佛法常住,正法修行,求正解脱。若于佛法不生真智,言正法断灭,不知法性,生死苦恼,是集苦报,不是圣谛。苦灭谛者是知佛法密藏,精勤修行,有烦恼可灭,有圣道可证,为修苦灭圣谛。若执著修空,说空可灭烦恼,外道也修空,不能于诸法中而得自在。修空不能灭轮回烦恼苦报,因没有从戒、定、慧法藏中修积功德。道圣谛者是知佛、法、僧三宝常住,依法持戒修行,得正解脱。若以颠倒心,非法计法,造无量恶业,轮回三有,无道圣谛可言。

这一品重点说什么是众生的四颠倒,为什么颠倒。佛说,众生有四颠倒。第一颠倒是于非苦中生于苦想。即平生苦想。佛示现入般涅槃不是苦与苦报,而是常乐我净的一种表现形式。众生不知,颠倒认为佛之示现肉身也有生老病死之苦,入般涅槃如薪尽火灭一样,而生苦想。因为喜生惧死是众生的普遍心理,心生苦想而悲痛。第二颠倒是于苦中生乐想。乐者佛真常。无常是苦,不知依法修空寂禅昧而求证真常也是苦,众生在无常苦中不求出离而贪五欲之乐,并生乐想。第三颠倒是于无我中而生我想。佛法有我,即是佛性。而众生不知我有佛性,为我中无我想。生佛法中无我,我无佛性想。第四颠倒是于净中生不净想,于不净中生净想。净者佛真身常住,众生执著佛示现肉身而不知佛常住真身。众生身在不净处,心修不净观为不净中生净想。讲到这里有人问,如何理解佛门正法、像法、末法。正法时代,向佛其心坚固,专心修道,修道成道。

佛门公案:有一富人,见一僧人住草堆而供养百两黄金。三年后,富人去见僧人仍住在草堆中,不见庙宇。富人问僧人百两黄金怎么用啦?僧人指了指草堆,富人用手一摸,还是三年前他放黄金的地方,僧人连看都没看。

正法时代的人只修道,不知其他。但正法时代也有像法与末法存在,比例非常小,百分之一与万分之一。古称十人修行,十人成道。像法时代,专求功德,修塔造庙,刻印经书,像法时代,也有正法住世,也有末法存在。正法住世为百分之一,所以有百人修行一人得度。末法对像法的比例是千分之一。末法时代,专重形式,执著文字。末法时代也有正法住世,也有像法住世,比例为万分之一与千分之一。所以,有万人修行一人得度。

磨隸毗磨隸涅磨隸瞢伽隸醯磨羅若竭裨三曼那跋提娑婆他娑檀尼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阿拙啼毗羅祇菴羅賴坻婆嵐彌婆嵐磨莎隸富泥富那摩奴賴绨

【如来性品第十二】这一品重点讲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的真正皈依。若有人修学此经,相信众生皆有佛性。是真有佛子。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三界之中有我吗?佛说,若说有我,即是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是常为无量烦恼所覆盖,是故众生不能得见。如贫女不知宅舍深藏黄金,婴儿闻苦而不吮乳,大力势额有金刚珠因搏击而入腹内,唯有善知识或良医以方便力引导,方能见真实。六道众生业习轮转,身命常断而佛性不断灭。佛性不可见知,而能证知。童子菩萨又向佛请法说,若人杀生而因众生之佛性不能被杀,杀生者有没有造不善之业。佛说,杀生者有业报,即堕恶趣。因为佛性住于众生身的五蕴之中,因缘所生五蕴业相能为无常力所坏。虽众生佛性不能为天魔及人天破坏掉,但杀生又为众生的佛性上添加无明烦恼。讲到这里,诸位要明白,在世间法中,诸有有我,我在法中。在出世间法中,远离诸有,法中无我。即佛性也称自性在佛净土。所以,有化身成就的人才称得起“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童子菩萨用偈语向佛请法说,我今都不知皈依三宝处。佛用偈语说,皈依于佛者,真名优婆塞。皈依于法者,则远离杀害。皈依于僧者,不求于外道。为化度声闻、凡夫,随顺世间法而说三皈依,若出世间,自性圆成佛道无三皈依,当为皈依,即皈依于佛。

皈依佛,以佛法身为皈依处。

皈依法,以佛真法为皈依处。

皈依僧,以佛真僧为皈依处。

菩萨以皈依三事于一体,示现三事是为无量诸恶众生和诸声闻、缘觉而作佛事。

童子菩萨又向佛请法说,我请法是明知顾问,目的是请佛说菩萨清净行,说大般涅槃经,让众生相信自有佛性,正学大乘经典。   佛赞叹童子菩萨已成就深利智慧,当为菩萨说入如来藏。有我为常法,无我为断见,中道远离两边即是真法。即众生有佛性不觉佛性而生断见,执五蕴之身是我而生常法。知佛性而修乐的人为善行,知佛性真常而修行的人为入如来藏。

知肉身无常,而修真常佛性的人,为皈依佛法僧,得正解脱。清净佛性,常住不变。众生不应戏论诤讼,应该去证悟了知诸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随佛法师讲经阿含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