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穿越到二战时期日军军服教日军使用手机这是什么电影

视频:一群新兵穿越回二战碰见德国兵,以为在拍电影,子弹袭来都蒙圈了
&gt花絮片段
视频介绍:
一群新兵穿越回二战碰见德国兵,以为在拍电影,子弹袭来都蒙圈了看过这20部片子,二战电影你不用再看了
看过这20部片子,二战电影你不用再看了
作者:葛澄
Ranker是一家著名的专门提供民意调查并且搞排名的美国网站,排名评选的主题五花八门,每月吸引了多达上千万人次的访客参与各种评选。
Ranker曾经发起“最伟大的100部二战电影”的评选活动。16万人投票,备受推崇的前20部最佳二战电影如下。
1. 拯救大兵瑞恩:两难的经典
排名第一几乎是必然的,除了Ranker,其他媒体的评选结果也是如此。
一部优秀的战争片,仅仅用多个机位、音响效果、特效和表演去真实地再现战场上的血肉横飞远远不够,《拯救大兵瑞恩》拍出了人性,它让人们真实地重返了战场上那种不知所措的两难境地中。
有人质疑拿一队人的命换一个人的命是否合理性,这就引申出一个重要的战场处境:这是合理不合理的问题,还是职责问题?
2. 大逃亡:并非那部《胜利大逃亡》
取材于真实事件,改编于一本写于1944年战争期间的同名书籍,拍摄于1963年,描写英国和英联邦战俘从德国战俘营中逃出,所有的角色都有原型。该片结局悲壮,不要与<> 混淆。
3.巴顿将军:为战争而生
巴顿将军说过:“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标志,不是看他到达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落谷底时的反弹力。”
乔治巴顿去世那天,他的爱犬威利忧伤地躺在他的私人物品旁。
4. 桂河大桥:难以超越的经典
有些电影,看的时候感觉冗长、啰嗦、乏味,但是看完之后却评价很高,《桂河大桥》就是这样一个类型。
大批英国、美国战俘被关押在位于泰国、缅甸交界处的日军战俘营中。影片讲述了他们被迫在桂河上修建一座桥的故事。影片对复杂的人性、战争的残酷与荒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充满了黑色幽默。
5. 兄弟连:混入前20的一部电视剧
美国101空降师506伞兵团第2营E连,出发时140人,据说经历诺曼底等战役到二战结束全连只剩下23个。
“我的孙子后来问我,爷爷,您在二战中是不是一个英雄?我回答他:不,我不是英雄,但我曾和英雄们一起服役。”——理查德温特斯少校
6. 最长的一天:最真实的D-Day
这是美国电影史上制作规模最大的战争电影之一,全明星阵容。
7. 十二金刚:重刑犯的战争
典型美国片,满足典型观众的口味。
8. 辛德勒的名单,这个不用说了
又是一部史诗,一部特别有气质的电影,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追求上都达到了难以超越的高度。
台湾导演杨德昌曾经说:“电影被发明之后,人类所获得的经验是电影发明之前的三倍”。按照这个指标,《辛德勒的名单》应该就是这样的电影。
9. 从海底出击:封闭空间中的战争
拍摄于1981年的德国史诗级战争电影,这部以德国人视角刻画的影片,风格更接近于纪录片。记录了几十人拥挤在狭窄、封闭、枯燥的潜艇内,跟随潜艇从启程到沉没的全程记录。
潜艇自带的幽闭空间恐惧感,艇仓内跟拍狂奔的长镜头,九死一生的情节设计,以及士兵们意志力的挣扎,影片自始至终弥漫着的压抑气息稳稳地浸入到观众的骨髓里,丝丝入扣。
看完三小时版本的观众会情不自禁地代入水手们的情感去感受战争的冷酷无情。什么都是假的,只有死亡是真实的。也不免心生感慨,潜艇是人类的一大残忍发明,生活和战斗在这种移动棺材里的官兵们,吃得多好都是应该的。
这部影片在豆瓣上的评分也高达9.0分,可以说这是迄今为止德国人拍得最好的二战电影了。
10. 虎!虎!虎:良心巨作
这部电影分成两个部分分别在美国和日本独立制作,日本方面最初由黑泽明执导,两周后就被别人取代。
后来几部涉及太平洋战场的影视作品都使用了该片中的镜头,比如《中途岛之战》等作品中有关珍珠港的战斗场面,就是来自于《虎虎虎》。
11. 遥远的桥:明星阵容太耀眼
该片讲述的是二战期间西线战场中的市场花园行动,场面巨大,明星云集。最令人钦佩的,还是他们敢于拍这种彻头彻尾的失败战役,在失败底色下将士们的勇敢无畏更具悲情。
12. 纳瓦隆大炮:两个半小时的大片
德军在希腊的一个海岛上安装了两门大炮,格里高利派克和大卫尼文等6名突击队员奉命去摧毁炮台。队伍里还是出了内奸,还是悬念丛生。人物性格各异,非常生动。
能入选前20,可以说派克和大卫尼文等主演为这部电影大大加了分,派克的个人形象就具备了自带粉丝的效果。
13. 兵临城下:两个人之间的战争
兵临城下妙在把有关两国战争的一切都浓缩到两个狙击手身上,让个体承担一切荣辱悲欢。
主人公瓦西里的原型是苏军狙击英雄瓦西里扎伊采夫。什么叫“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去比较一下裘帅哥和扎伊采夫的颜值就知道了。
艾德哈里斯扮演的德军上校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将精准、冷酷、残忍刻画得淋漓尽致。
14. 战地军魂:小场面大悬疑
中国观众对于这部电影恐怕了解不多,这部拍摄于1953年的战争片讲述了二战期间一群美国飞行员在德军战俘营的故事。
战俘们怀疑他们中间出了一个叛徒,悬疑加喜剧,这是非常典型的大导演比利怀尔德的风格,他最擅长在幽闭狭小的环境中制造冲突效果。故事情节随着疑念层层推进,那种悬疑效果非常完美。
15. 硫磺岛来信:失败者讲的故事
美国人对这场美军占尽绝对优势、但伤亡超过日军的战役念念不忘。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作为导演,于2006年完成了这部杰作。影片的切入点新颖,它不同于传统的主旋律战争片,而是从日本人的角度看待战争。
战地家书这一线索将粟林忠道和普通士兵的形象丰满起来,使他们的残忍、情感、梦想和恐惧都变得可信。
16. 硫磺岛浴血战:忠实的史料记录
还是硫磺岛,1950年的这部影片有两大看点,一是大量的真实史料,二是主演约翰韦恩,他在影片中塑造了一个身穿军装的传统美国英雄形象,迅速成为战后那个时代的文化偶像之一。
17. 中途岛之战:史诗般的对决
这是一部于1976年拍摄的巨制,详细而准确地描述了整个战役经过。在决定命运的重大关头,运气到底占多大成分?运气是不是就是“天注定”?
18. 血染雪山堡
伊斯特伍德主演的这部电影描写英国军官率领一支突击队去营救被德军俘虏的美国将军,他们的目的地是关押着将军的地势险要的高山城堡。
6名突击队员穿着德军制服穿越重重关卡,但其中一名队员突然神秘死亡,揭示出队伍里有内奸。于是队长策划了一个危险的计划来除掉内奸,救出将军。
这种英雄主义影片涵盖了美国观众喜闻乐见的各种元素,入选不算意外。
19. 卡萨布兰卡:你记得哪句台词?
在20部电影中,只有卡萨布兰卡拍摄于二战期间(1942年)。这是一部关于“选择”的电影,对于每一个学习剧本分析的人来说,这部电影都是一个绝佳标本。比如如何确定故事结构、人物线索,矛盾冲突如何确立、展开和转化。
亨弗莱鲍嘉是好莱坞电影史上最富有魅力的男演员,他对男主内心戏的把握十分精彩,在影片中贡献的经典台词也一直为人津津乐道——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城镇,城镇中有那么的酒馆,她却偏偏走进了我的。
本片荣获1944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改编剧本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二战期间奥斯卡颁奖典礼上颁发的小金人并不是金属制成,更没有在表面镀金,而全部改由石膏像涂上油漆替代。美国当然有足够的金属制造这些“小金人”,石膏奥斯卡是战时宣传运动的一部分。
20. 凯利的英雄们:戏谑离奇的另类经典
1970年美国和南斯拉夫合拍了这部电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主演,讲的是5名大兵组织私人突击队冲入德军敌后抢黄金,厌倦了战争的士兵们为了分金条一呼百应,最后干脆说服德国兵一起抢,多么另类的美国风!
该片情节离奇,对白诙谐,结局完美,能进前20说明美国影迷并没有那么主旋律。
位列于榜单上的著名二战影片还有(括号内是排名):
细细的红线(34)
斯大林格勒(37)
U571 (39)
钢琴家(44)
东京上空30秒(45)
国王的演讲(76)
模仿游戏 (99)
细细的红线
好莱坞不少战争片也有百试不爽的情节设定套路:接受任务——遇到挫折——内奸悬疑——跌到谷底——绝地逆袭——浴火重生——完美结局,偏偏美国观众也很受用这一套。
虽然其他国家拍摄的大量优秀二战影片没能入选这个榜单,但是名单上的这些电影还是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风格,有史诗风格的鸿篇巨制,也有抵抗者的个人故事,当然还有战争时期平民的精彩传奇。
这些影片中,人们被命运无情碾压和人性在命运中的苦苦挣扎,留下无数具有冲突效果的精彩记忆。电影这一人类的伟大发明,也用情感共鸣的方式将价值观潜移默化到人们的头脑中。
如果中国观众也搞一个类似的影评,大片《血战台儿庄》、影响一代人的《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等可能都会入选。1980年上映的电影《碧血长空》 尼米兹号航空母舰穿越到二战时期-搞笑视频-搜狐视频
1980年上映的电影《碧血长空》 尼米兹号航空母舰穿越到二战时期
推荐出品人苏俄 美国 日本二战电影:事实胜于雄辩的影像记忆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时间最长、伤亡最惨的战争。今年正值这场战争两大部分&&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电影作为二十世纪最主要的艺术之一,不论在二战时或二战后都拍有不计其数的纪录片和故事片,把二战的方方面面都记载下来。但基于交战国不同的立场、历史观和政治语境,银幕上的战争呈现又都不同。有正视历史的,也有无视历史的;有忠于史实的,也有扭曲史实的。
案头有好几本专门或部分论述二战电影的书籍,如乔治&萨杜尔的《电影通史》《电影艺术史》和《牛津电影指南》、谢尔盖&尤特凯维奇(前苏联著名导演兼理论家)的《电影百科辞典》、柳译博一(日本影评人)的《战争电影名作选》等。笔者尝试将这些书籍介绍的相关影片加以梳理和归纳,以有助于了解二战的真实历史面貌以及交战各国的政治企图。
依据对战争的基本态度,战争片可以分为这样四种类型:1.宣传鼓动性的主战战争片;2.宣扬&战争即地狱&的反战战争片;3.逃避主义的战争片;4.搞笑性的战争片。苏俄、美国、日本三国的二战片亦兼而有之。
前苏联和俄罗斯
战时,作为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部分,卫国战争是最应时且最重要的题材。战争初期,由于制片厂遭到破坏,摄制量仅几十部,而战役纪录片作为战斗性的新样式拍得较多,例如二百四十名摄影师在各战场拍摄而汇集的《在苏联的二十四小时战斗》;故事片则有《她在保卫祖国》《丹孃》《伟大的转折》等。
战后,为纪念苏联电影诞生三十周年,许多名导拍摄了一系列高水准的二战片,例如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青年近卫军》、纪实风格的史诗片《斯大林格勒大血战》、&纪念碑式&的《宣誓》和被誉为&战后全球最重要的&彩色巨制《攻克柏林》等。这些二战片充满昂扬的爱国主义激情,人物刻画细腻,场面气势恢宏,具有较高的道德和美学价值。
斯大林格勒大血战
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卫国战争仍然被电影传承着历史记忆。不过普通人取代将军、领袖而成为银幕上的主人公,像《雁南飞》《士兵之歌》《伊凡的童年》等都是表现姑娘、小伙子、儿童在战火纷飞年代的遭遇和命运,战争的残酷被凸现出来,卫国战争被抹上悲怆的色彩。这些间接描写的二战片手法极其丰富多样,有诗意电影式、公路电影式、主观电影式等。它们接连捧得金棕榈、金狮奖等。
女性是苏俄二战片必不可少的元素。获列宁奖金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正是八十万苏联妇女参战的文化意象:五位豆蔻年华的女兵为保卫战略要地而光荣牺牲,加之她们的温柔形象透过彩色的回忆场景同几近黑白的现实场景之强烈对比,让人们亲身体验到战争的残酷与对和平的渴望。卫国战争文化是苏俄人民强大的精神动力,所以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二战片仍然火热。例如《解放》《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组成的&卫国战争三部曲&。其中《解放》含四集,以东线战场的库尔斯克坦克大战为起点,至攻克柏林结束,全长四百七十五分钟,为突出史诗性和纪实性,剧本摘取了二战名将朱可夫等人的回忆录,片中穿插了大量历史文献镜头,斯大林、朱可夫、罗斯福、丘吉尔、希特勒等二战名人悉数登场。此片是为纪念战胜德国法西斯二十周年,从1965年就开始摄制,1972年完成。出场人数逾三万,主要演员除苏联外,还有德、英、波兰等十三国。摄制组有五百人,拍摄时动用战车一万辆,战斗机三千架,共耗去四万英尺长胶片(可放映六百小时)。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针对西方竭力抹杀苏联对二战的巨大贡献的事实,现在的俄罗斯仍不忘拍摄卫国战争影片。近年较引人注目的有《斯大林格勒》《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布列斯特要塞》等。像《斯》拍成该国第一部3D-IMAX,但非全景式描写,而是聚焦于人,即几名苏军官兵及女主人公的命运;《布》是与白俄罗斯合拍的;《塞》则与乌克兰合拍,它以塞城持续二百五十天的保卫战为背景,着力刻画传奇女狙击手柳德米拉的命运和心路,她有傲人的战绩(击毙三百零九个敌人),有甜蜜的爱情,还有对失去爱人的恐惧。
战时,对美国来说,二战是胜利和骄傲,由此成为雄霸世界的超级大国。美国人对二战沾沾自喜,津津乐道,难怪好莱坞也百拍不厌。&珍珠港事件&后,大批导演和明星投笔(影)从戎,拍摄了众多的纪录片和故事片(仅1943年就达三百九十九部)。例如七集《我们为何而战》《中途岛之战》《空军》《长空天使》《东京上空三十秒》等。它们都具有明显的宣传倾向,但在主题、人物和场景设计上仍然体现出简单的二元对立性,即文明与野蛮、美好与邪恶;仍然是白人精英至上,很少表现黑人士兵。
这一时期最为成功的二战故事片有两部:《忠勇之家》,描述英国米妮佛一家在前线和后方英勇抗敌的故事,罗斯福总统看后认为&很适时&,可以鼓舞士气和民心,下令全美公映,在宣传和商业上都大获成功,并捧得奥斯卡奖最佳影片等六项大奖;《北非谍影》描述几名爱国人士机智挫败盖世太保而投入抵抗运动的故事,演出阵容强大,它趁盟军登陆北非之前发行,放映给登陆部队看,在第十六届奥斯卡奖竞逐中荣获最佳影片等三项大奖。奉行&政治正确&的小金人还连续第十四到十七届给一些二战纪录片颁以特别奖或最佳纪录片奖,其中有苏联拍摄的《莫斯科反击战》和&在十分艰苦危险情况下用十六毫米摄影机拍摄的中国抗战实况&(奥斯卡奖评语;该片由雷伊&斯科特和华裔女导演李灵爱共同拍摄)的《苦干》。
战后,二战让美国俨然成为世界秩序的维护者(世界警察),二战电影作为这一理念的宣传工具自然要大拍特拍下去。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到八十年代,二战时期的传奇故事和人物以及二战后的社会问题、冷战交锋等纷纷上了银幕,类型、叙事和拍摄方式均更加多样化,例如获第十九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的《黄金时代》触及大批军人复员的家庭问题,第二十六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永垂不朽》揭露美军内部的丑恶现象。还有全景式描写、全明星阵容的战争大片如《最长的一天》描述诺曼底登陆战,《遥远的桥》描写盟军与德军争夺战略桥梁。《虎!虎!虎!》则是美日合拍的,描写珍珠港偷袭始末,尽管美军遭受沉重打击,但片尾借山本五十六的台词&我们的行动让沉睡中的狮子警醒,它今后一定会奋起应战的&,暗示美国依然十分强大。
但载入美国战争电影史册的,一部是史诗片《桂河大桥》,获七项奥斯卡大奖,根据反战小说改编,全片围绕英、美、日三国军官就造桥的纠葛和对立展开,守桥、炸桥和造桥的要求中体现出三方各自的骑士精神、英雄精神和武士道精神,最后大桥被炸,一名战俘却喊道&真是疯狂!疯狂!&点出了美国二战片的基本理念&战争是荒谬的&。另一部是传记片《巴顿将军》,成功再现出&暴戾军神&的活生生形象和他二战时毁誉参半的经历,同样获得七项奥斯卡大奖。该片本是美国军方为了给越战将士们打气而要求好莱坞多拍的颂扬战争、黩武主义和杰出将领的影片之一。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好莱坞所拍的二战片多为商业大片。像《珍珠港》又取材于那一惨痛事件,並借鉴六十年代《危险之地》手法,但添加了爱情元素,并大量运用视觉特效。代表作当推《拯救大兵雷恩》,其主题是&勇气与荣光&,叙述则是人道主义的:为了救出一名&传种&的士兵而不惜投入大量兵力。片首海滩登陆戏拍摄得让观众如同身临其境。近来,好莱坞又在寻找新的突破点。获2009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黎巴嫩》以及去年获好评的《狂怒》都是从坦克兵的角度,从坦克里看战场,透过小小的瞄准镜观察战争。
拯救大兵瑞恩
战时,诞生于1900年的日本电影,在日本军国主义者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后,所有&描写日常生活的社会倾向影片就完全消失,当时银幕上专门宣扬战争,放映一些充满凄惨而又残酷气氛的影片&。知名导演山中贞雄应征入伍,战死在中国战场,小津安二郎也被派往东南亚,原想拍部影片却被英军俘虏。在军部的支持下,日活、东宝、松竹等大公司自1939年起相继拍摄了多部描写日军在中国军事行动的故事片,例如:《上海陆战队》以半纪实的手法呈现日、中两军海陆空激烈交战;《燃烧的天空》借助陆军航空兵支持,运用特殊摄影技术呈现日机袭击西安机场;《西行装甲车队长传奇》改编自同名小说,呈现日军在山西的大包围战等等。这些影片都表现日军在各个战役中的胜利,颂扬他们的英勇,在日本国内放映,旨在鼓舞士气。另一部《夏威夷大海战》在欧洲占领区放映,也是彰显军功。
夏威夷大海战
战后,日本电影制作路线开始转向,具有明显军国主义色彩的战争片被社会片、时代剧、生活片等取代。但那场战争仍是挥之不去的阴影。有个叫五味川纯平的作家曾在南满钢铁厂就职,后当兵守卫满洲东北部,苏军反攻时被擒,回国后写了部畅销小说《人间的条件》,名导小林正树花了三年时间拍成六集同名影片,再现原作者的经历。五味的另一部巨作《战争与人》也被名导山本萨夫改编拍成三集影片,揭露新兴财阀对满洲的野心。
随着国内右倾化思潮泛滥,臭名昭著的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又上了银幕,《山本五十六》《军阀》等六七部传记片将他描写成&有战略眼光的足智多谋的军神&。另外,有&马来亚虎&之称、在菲律宾实施大屠杀的山下奉文和死守冲绳的牛岛满等也都上了银幕,拍成美化他们的《悲剧的将军》《冲绳决战》等。《黑雨》则以广岛遭原子弹毁灭而渲染日本是&受害国&。至于日本投降,有部《日本最长的一日》杜撰了天皇和内阁作出接受波茨坦公告决议之前一批年轻军官发动政变加以阻挠的情节,其实是为日本高层开脱应担当的罪责。
零式飞机自杀攻击是日本军国主义绝望的杀手锏,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拍有这种零战电影。去年末又有一部《永远的零》公映,安倍晋三出于政治需要为其站台。它根据新右倾文化人的同名争议小说改编,拍成&民族历史大片&。剧情讲一对姐弟追寻还原曾是神风特攻队员的外公&以一己牺牲唤起和平的大义&事迹,累计票房破八十六亿日元,还获六项&学院奖&。对此宫崎骏等批评道:&根据一本瞎扯的战记改编,还在继续制造神话,让人们担心现在的形势有回归战前的苗头。&
附:日巴黎沦陷后,撤退到英国的戴高乐将军组建了&自由法兰西军&,同时号召法国民众坚决抗击德军。各地的抵抗运动风涌而起,有十五万人遭捕,三万人牺牲。这一史实在战时和战后拍摄的抵抗运动电影中都得到了反映。
当时法国电影界以拍摄神话、幻想、侦探的故事片作&消极抵抗&。不久他们中间就建立了抵抗运动组织,拍摄了多部巴黎巷战的纪录片。克莱蒙的《铁路的战斗》原计划拍成简单的纪事影片,可在摄制过程中成千上万抵抗运动战士的英勇事迹激励了编导而使其升华为史诗规模的杰作。剧情叙述盟军诺曼底登陆后,德军支援运送装甲车的列车被爱国的车站长及铁路员工炸毁,&人物幽默,色调真实,镜头处理达到稀有的艺术水准。&
战后,抵抗运动仍是法国电影的热门题材。克莱蒙在1952年拍了一部以战争孤儿为题材的《被禁止的游戏》,捧得当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大奖。这位在新浪潮运动兴起后地位屹然不动的名导,不断求新求进,佳作迭出。1965年推出巨制《巴黎战火》(原名《巴黎燃烧了吗?》)。该片长一百七十三分钟,剧情时间仅限巴黎光复前两星期:1944年8月,希特勒下令:如果盟军进攻巴黎,就将花都烧毁。当时在巴黎有戴高乐的幕僚坐镇,他们正苦心积虑地拟订一套防卫计划,但激进派主张武力夺回巴黎,两派意见尖锐对立&&25日,巴黎解放,德军司令部却还接到希特勒的电话,他以高亢的尖叫般的嗓音喊着:&巴黎是不是烧起来了?&整个故事有史实根据,演出阵容十分强大,由阿兰&德龙等多位法、美大明星担纲,在美国的协拍下,《巴黎战火》成为了抵抗运动电影的&纪念碑式作品&。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的《影子部队》也是法国抵抗运动电影的经典之作,但风格迥然不同。全片在冷酷而紧张的基调下展开:1942年10月,工学博士菲利普被德军抓获押到盖世太保本部,但他就在他们眼皮底下逃脱,后在里昂搭乘潜水艇逃到伦敦,成为戴高乐将军的联络官。他的好友也遭盖世太保逮捕,抵抗运动女战士玛蒂德冒充德军的卫生员潜入救他,可他已经频死&&回国后菲利普又被逮捕,玛蒂德冒死营救,自己却被叛徒射杀。1944年,菲利普等人均遭杀害。该片用近似黑白的影调呈现了一系列逮捕、拷打、逃亡、射杀,气氛极其肃杀而结局极其悲怆,让人深切体味到抵抗运动战士残酷的生与死。原作者约&凯塞勒是抵抗运动成员,在1943年也有类似经历。导演让&梅尔维尔更是战时的英雄人物,多次参加过抵抗运动的战斗。该片兼具黑色电影所涵指的&生存上的黑色&&&死亡主题,和&美学上的黑色&&&如暗调处理等&奇观&。
同苏俄卫国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电影一样,法国抵抗运动电影,也是世界影坛的奇葩,值得研究和推荐。
相关资讯Related
在《007:幽灵党》中来自法国的Léa Seydoux最终俘获了这枚传奇浪子的“钻石心”,不难发现在Daniel Craig饰演邦德的系列影片中,法国女郎一直占据着特殊的位置。
仇情借笔作镆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馆藏关山月抗战主题作品展”自8月下旬起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展出, 共展出关山月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创作的作品40余件。
伦敦设计工作室 Duffy London 从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获得灵感,带来了名为「megalith」的一系列迷惑眼睛的「反重力」桌。
纽约下东区,一对父母把七个孩子“囚禁”在一套政府廉租的小公寓里,没有社交,没有上学,基本足不出户,家门钥匙掌握在父亲一人手中。四年半的时间,导演完成了这部纪录片《狼群》。
《bojack horseman》,我们能看到的各种性格缺陷这位马头先生身上都有,或许是因为,明明跟世界格格不入,他却从没想过追随大流,并且活得十分不错。他的三观无比端正。
他是甘道夫,是老年版万磁王。他是变态食人魔,也是古怪的希区柯克。两位加起来一百五十四岁的名角从影半个多世纪,却从未在荧幕上相遇。
海报的质量和电影本身的水平通常都是挂钩的,因为它直接体现了创作者的审美水平。我们能够透过画面,感知到电影所将呈现的气质。
张漾兮(),四川成都人,著名版画家,美术教育家,创作了上千幅抗战题材的漫画和版画作品,是抗战时期活跃在国统区和祖国大西南地区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位艺术家。
戏服设计师就像一名侦探,当我接到一个故事时,就要开始想象这种类型的角色还会经历怎样的故事,他们是什么人,来自何方,该给人物定下怎样的基调。
2015年,110岁的中国电影迎来了一个华彩时刻——截至12月3日,全国电影票房首次突破400亿元大关,相比去年同期,增长47.4%。其中,59.2%的票房由国产影片创造。
芬兰教育的核心是自由和创造。日军要猎杀中国龙, 特种兵穿越到二战, 与龙一起杀鬼子—电影—视频高清在线观看-优酷
同步各端记录
下载PC客户端,上传视频更轻松!
药品服务许可证(京)-经营-
请使用者仔细阅读优酷、、
Copyright(C)2017 优酷 youku.com 版权所有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日军要猎杀中国龙, 特种兵穿越到二战, 与龙一起杀鬼子
日军要猎杀中国龙, 特种兵穿越到二战, 与龙一起杀鬼子—在线播放—《日军要猎杀中国龙, 特种兵穿越到二战, 与龙一起杀鬼子》—电影—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微信/手机 扫码分享
点击一下 网页分享
<input id="link4" type="text" class="fn-share-input" value="" data-spm-anchor-id="0.0.0.i1" />
复制通用代码
<input type="text" class="fn-share-input" id="link3" value="" />
复制Html代码
复制Flash代码
将启用PC客户端下载视频
日军要猎杀中国龙, 特种兵穿越到二战, 与龙一起杀鬼子
用优酷移动APP扫码
或用微信扫码观看
二维码2小时有效
没有客户端?扫码马上安装
IPHONE / 安卓
日军要猎杀中国龙, 特种兵穿越到二战, 与龙一起杀鬼子
使用HTML5播放器
使用FLASH播放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时期日军装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