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太平洋战争日军飞机降落到美军航母,美军是如何对待日军俘虏的,这

“安纳吉姆”:为何反攻缅甸的作战被无限期推迟

  1943年7月5日至8月23日,苏德双方在库尔斯克进行了二战史上最大的战役——库尔斯克会战,双方投入总兵力高达400多万人,在这次战役中,德军损失了30个精锐师,50多万官兵,3000多门大炮,3500架飞机和1500辆坦克。正如斯大林所说:“如果说斯大林洛勒附近的会战,预告了德国法西斯军队的覆灭,那么,库尔斯克附近的会战,就使它已经处在覆灭的边缘。”[注:斯大林:《论苏联伟大卫国战争》。]库尔斯克战役结束后,苏军又发动了夏季攻势,解放了德军占领下苏联国土的三分之二。苏军在人数和装备上均已超过法西斯军队,士气高昂。从此以后,德军在苏联战场上最终完全地丧失了战略主动权。苏军的一系列胜利,加快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的步伐。


  在大西洋战场,1942年德军海军的战略优势开始逐渐丧失,英美海军摆脱了战争初期的不利方面,通过有效的联合作战,狠狠打击了德国海军的嚣张气焰。当年秋天,英美强大的生产能力开始显现出巨大的功能,军舰的月生产量开始超过被德国潜艇击沉的总吨位。英美海军击沉的德军赖以进行大西洋海战的主力——潜艇的数量,由1941年的36艘增加至70艘。1943年英美击沉德军潜艇达237艘,并迫使德军潜艇停航一月。经过双方的反复争夺,“主动权多次易手。”[注:小戴维·佐克等:《简明战争史》商书印书馆1982年版,第354页。]反法西斯同盟国才掌握了大西洋上从北美至英国和苏联的海上运输生命线。
  二 北非地中海战场的变化
  1942年10月,就在苏德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打响的时候,蒙哥马利统率的英国第八集团军发动了阿拉曼战役,到1943年2月,英军将隆美尔指挥的德意联军从埃及境内的阿拉曼一直赶回突尼斯。阿拉曼战役是英国在北非一系列失败之后的重要胜利。丘吉尔评价此战时说,“在阿拉曼战役以前我们是战无不败,在阿拉曼战役以后,我们是战无不胜。”[注: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伦敦1968年第4卷第541页。]
  1942年11月8日,艾森豪威尔率领的10万英美联军,在500多艘战舰和大量飞机掩护下,成功地登陆北非,完成了“火炬”计划,“它表明了意德同盟不久将崩溃的前景。”[注:斯大林:《论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此后,英美军队合围突尼斯,迫使25万德意军队于次年5月投降。接着盟军又发动了西西里岛战役,导致了墨索里尼的倒台和意大利退出战争,德国在欧洲大陆上从此陷入孤军作战的局面。这样,盟国最终完成了北非-地中海战场的战略转折。
  三 亚洲太平洋战场的变化
  从1941年12月7日至1942年5月上旬,日本先后占领了泰国、香港、马来亚、菲律宾、荷属东印度、缅甸和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达到了自发动太平洋战争以来的胜利顶峰。
  1942年5月7日,日美海军首次在西南太平洋的珊瑚海交锋。次日,两军激战,大战以来横行无阻的日本海军首次受挫,损失飞机80多架,轻型航空母舰一艘。[注:利德尔-哈特:《第二世界大战史》上册,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年版第486页。]日军被迫放弃了攻打新几内亚莫尔兹比港的战略目标。
  一个月以后,日美海军又在夏威夷洋面上展开了中途岛大海战,日本损失了4艘航空母舰和约330架飞机,“使帝国海军遭到了1592年以来第一次决定性失败。”[注:N·米勒:《海军空战1939…1945》海洋出版社1981年版第81页。]日本开始丧失在太平洋上的海空优势。1942年8月至1943年2月,日美军队展开了持续半年之久的瓜达尔卡纳尔岛之战。此战结果,日军损失了30多艘各类舰艇,600多架飞机及训练有素的飞行员,以惨败告终。至此,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1943年9月,日本制定了以退缩和防守为主的“国家绝对国防圈”,在太平洋上转入了全面战略防御态势。
  四 中国战场的变化
  1942年初,日本大本营和在华日军就对华政策进行了长时间研讨。3月19日,参谋总长杉山元向天皇提议,“在整个形势,尤其是对苏形势许可的情况下,利用大东亚战争的成果,断然向处理中国事变迈进,以图迅速解决之。”为此,必须对国民党军队进行较大规模的作战,歼灭其主力,使重庆政权进一步丧失统制力,导致军队崩溃,进一步清乡,肃正占领圈内的治安。[注: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战史丛书·昭和17、18年的中国派遣军》软云新闻社,东京1973年版第15…16页。]
  1942年4月18日,美国杜利特尔空军中校率领16架双引擎B-25轰炸机,从航空母舰“大黄蜂号”上起飞,冲破日军的空中防线,轰炸了东京、名古屋、神户,然后顺风向飞到中国,在衢州机场强迫着陆或跳伞降落。美机轰炸日本,把战争推向日本本土,鼓舞了美国和反法西斯各国人民的士气。
  美国空袭日本后,日本决定采取措施制止美国再来空袭,其中之一就是发动浙赣会战,确保浙江沿海地区,封锁浙赣路,消除美军利用浙江衢州机场轰炸日本本土的威胁。
  1942年5月,日本陆空配合,以两个师团的兵力,从浙赣路东段分三路进攻,连陷诸暨、义乌、新昌、金华、衢州、上饶、弋阳、横峰等地。这样一来,浙赣路就被敌人打通了。[注:李新等主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228页。]此后,由于日军在太平洋上的失利,1942年10月,日本大本营决定将作战重点放在南太平洋战场。同年11月,日军在瓜岛争夺战中败局已定,日本大本营决定停止重庆作战的准备,将主要精力用以对付美军在太平洋上的攻势。12月10日,杉山元指示:由于瓜岛战役对日本日益不利,需要从中国战场抽出兵力加强太平洋战场,为此,要极力避免在华进行消耗战,努力提高占领区的治安。
  1943年初,日本在瓜岛战役中失利,太平洋战争发生重大转折,日本从攻势转入守势。在这种形势下,日本对华政策的总目标是巩固占领区,以使从中国抽调兵力加强太平洋战场。日本参谋本部第二部部长有末精三指出:“中国问题的重点是粮食,物价和共产党三大问题。”[注: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战史丛书·昭和17、18年的中国派遣军》第406页。]具体地看,1943年日本对华政策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加强汪精卫政权,保持对国民党政府的压力和围剿解放区。
  1943年2月27日,日本大本营政府联席会议认为:“重庆抗战力低下”,但相信美英会取得胜利,因而在现在的形势下可能会进行消极抗战。”[注:《战史丛书66,大本营陆军部6》第233…234页。]因此,会议决定对国民党战场维持现状,只在安庆、信阳、岳阳、南昌之间发动作战,以确保岳阳以下的长江畅通。1943年9月,日本决定在太平洋战场退守“绝对国防圈”,在年底从中国战场抽调5个师团调住太平洋战场,另抽5个师团作为大本营预备队。这样,日军对国民党战场的作战次数进一步减少。因而1943年7月,国民党发动了第3次反共高潮,妄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抗日武装,维持国民党一党专制,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决揭露和斗争,以及全国人民的反对,国民党才被迫停止了反共高潮。国民党政府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全面好转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实力,抢夺胜利果实,继续消极抗战。此外,国民党政府还指使部分官兵投降日本,改编成伪军。在战时,协助日军对解放区进行“治安战”,战后则抢占胜利果实。至1943年8月,国民党政府一批高级官兵[cdhyy注:原书如此。]和58名高级将领,50万军队相继投敌。
  在1943年里,日军相继向武汉、岳阳、沙市三角地带发动了“江北歼灭作战”,向洞庭湖至宜昌间的长江南岸地区发动了“江南歼灭战”,广德会战、常德会战。在上述攻势中,中国军队都未能有效地阻止日军的进攻,日军主动进攻多,国民党军队主动进攻少,日军取胜多,国民党军队取胜少,说明这个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确实是消极被动的。
  1943年,日军在华作战的重点是解放区。1943年3月,日本华北方面军参谋长大城户三治中将指出:“中共军队不仅在华北,而且在全中国都妨碍日军的行动,因而要“加以铁锤般的打击。”[注:《战史丛书50,华北的治安战》第337页。]5月中旬,日参谋总长杉山元在视察华中日军时要求扩充特务机构,以加强对解放区进行“治安战”。8月28日,日本中国派遣军在作战大纲中规定:华北方面,要在今年秋季摧毁中共军队的根据地。于是,1943年日军继续对解放区进行残酷的“扫荡”作战。
  日军在1943年先后向解放区发动了“冀西作战”,“北岳扫荡作战”,“太行作战”,“沂蒙山区扫荡”。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内外线结合,展开了积极的反扫荡斗争,不仅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恢复了解放区,而且还使抗日根据地有所扩大,为1944年的局部反攻奠定了基础。
  五 缅甸沦陷后国内的政治经济
  日军占领缅甸后,1942年6月,日本驻缅甸占领军司令饭田祥二郎将军宣布在缅甸成立日本军政机构,各级行政机构的工作由日军司令部负责监督,建立起了军事殖民政权。饭田还宣布:在战争胜利结束以后,缅甸将获得自由,缅甸必须准备长期战争,并为战争动员一切资源,违者将由军事当局严加惩处。[注:R·佩恩:《亚洲的叛乱》纽约1947年版,第245…246页。]日本还制定了一个缅甸分阶段独立计划,建立了一个由缅甸主要政治领袖组成的筹备委员会,负责与日本合作并制定缅甸殖民地宪法。
  1942年,日本成立了大东亚省和隶属于日本银行的南方开发银行,负责制定对占领的东南亚各国的政策和掠夺各国的经济。缅甸由于在日本预定的计划中是入侵印度的桥头堡,受到日本的特别重视。
  占领缅甸的日军没收了英国的全部财产,将缅甸幸免于战火的技术设备和原料直接送往日本,发行既无黄金又无商品保证的占领区纸币。农业上,强行规定农民种植日本战争经济所需要的作物,征用牲畜和居民的其他财产,鼓励发展日军需要的家庭手工业,强制居民参加劳动。这样,日本达到了以战养战,维持日军的给养,并为日本战争经济运转输送原料的目的。
  日本确立了在缅甸的殖民统治后,以日本三井三菱为首的垄断组织开始操纵缅甸的经济资源,所有大城市都开设了横滨银行的支行。日本的殖民政策使缅甸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大批工人失业,人民群众的生活境况急剧恶化。从这年夏季开始,日本开始在缅甸推行强制劳动,缅甸80万工人和农民被强行征募到“劳动军”中[注:V·汤普森:《东南亚的基本问题》纽黑文1942年版第9页。],位居东南亚各国之首。为了减轻英美海上封锁的压力,日本强迫东南亚各国人民修筑缅甸-泰国-新加坡铁路,被刺刀驱使修筑铁路的5万缅甸人,很少生还,而各国战俘死去的大概有12000人以上,劳工死去的有25万人以上。[注:F·C·琼斯等:《1942…1946年的远东》,伦敦1955年第54…56页。]
  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了根本的转折,德国法西斯在斯大林格勒遭到惨败,美英在北非登陆成功。日军在中途岛和瓜达尔卡纳尔群岛遭受挫败后,转入战略防御。同时,由于亚洲各国人民的抗日斗争空前高涨,牵制了大量日军,威胁着日本的殖民统治。日本为了驱使缅甸人民为日本的侵略战争付出更大的牺牲,与日本一道,对同盟国作战到底。于1943年8月,日给予缅甸“独立”。同时,缅甸向英国和美国正式宣战。此后,日缅签订同盟条约,规定两国在“军事、政治和经济上进行合作。”[注:《缅甸情报局·日本占领时期的缅甸》西拉姆1943年版第1卷第12页。]缅甸宣布“独立”后,德国及仆从国立即承认缅甸为独立国家。缅甸取得形式上独立后,日本顾问取代日本军官,控制了缅甸政治、经济等一切领域。
  日本的法西斯统治和横征暴敛,暴露了给予缅甸独立的真象,激起了缅甸各族人民的反抗。1943年初,缅甸共产党秘密举行了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了中央委员会,制定了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开辟群众性抗日斗争的决议。此后,缅共动员广大工农群众,开展游击战争,不断打击日寇。为了团结一切爱国力量,组成广泛的统一阵线,缅共同各派爱国政治力量进行了广泛的联系,使反法西斯的力量汇合成抗日洪流。缅甸爱国志士昂山将军和缅甸领导德钦丹成为了利用合法身份进行斗争,参加了政府,分别担任国防部长和农业部长。
  1944年8月,由缅甸共产党发起,反法西斯各派政治力量和武装力量成立了统一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通过了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反抗日本占领者的斗争的宣言。[注:德钦努:《日本统治下的缅甸》伦敦1954年第105页。]宣言以为,日本对缅甸的占领是专横、压迫和暴力掠夺制度的体现。号召爱国者起来和占领者作斗争,把日本侵略者赶出缅甸去,消灭法西斯主义,成立人民政府,和民主的盟国合作。[注:《缅甸争取自由的斗争·独立纪念册》仰光1948年版,第37…39页。]同年底,同盟已制定好全面武装起义的计划。随时准备以武装起义配合盟军的进攻,与此同时,中美英印等同盟国军队在缅甸抗击日军,也有力地支援了缅甸人民的抗日斗争。
  第二节 反攻缅甸的战略决策
  日本占领缅甸后,世界局势开始发生变化,美国在太平洋地区逐渐摆脱被动局面,英美联军胜利登陆北非。在二战形势开始发生转折的时候,作为盟军亚洲太平洋战场重要基地缅甸的丧失,对盟国的总体战略产生了巨大影响。滇缅路的截断,使进入艰苦抗战第6年的中国失去了取得盟国军援的唯一陆上通道。虽然驼峰航线空运仍在进行,但数量十分有限。日军占领缅甸,打开了进攻印度的门户,英印危在旦夕。缅甸的失陷,还加重了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军事压力和驼峰航线的空运负担。这一切,迫使盟国不得不考虑反攻缅甸的战略计划。中国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局和打通国际通道,获取援华物质以坚持抗日战争的目的出发,率先提出了反攻缅甸的战略计划,并就此计划同英美进行了多方的协商,最后形成了比较一致的反攻缅甸的战略决策。
  一 史迪威蒋介石反攻缅甸的计划
  1942年4月16日,缅甸战役尚未结束,史迪威就认识到失败的必然结局。首次指挥军队作战失利,使他心中异常痛苦和愤怒,他始终认为,缅甸是中国与外界联系的重要走廊,中国必将成为对日作战的最后战场,他相信最终有一天他能率领中国军队,在美国军队的参加下,收复缅甸。
  在战役失败的过程中,史迪威就制定了重新打回缅甸的作战计划,这一计划的目标是收复缅甸。史迪威计划把中国军队运往印度,由美国提供武器加以训练,使之成为从印度向缅甸进攻的主力部队。此外,再组织一支中国部队从云南出击,采取辅助行动。他一定要打败日本,向世界证明,中国军队只要有好的统帅,就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史迪威制定计划后,立刻派参谋送到重庆,请蒋介石批准。5月初,蒋介石向史迪威表示原则上同意。美国陆军部也批准了这一计划。因为它符合美国用当地人的军队在亚洲作战的原则。
  5月24日,史迪威到达新德里。次日,史迪威致电陆军部,要求史汀生和马歇尔派遣一个或更多的美国师给他指挥,以使盟军向南中国海发动军事行动。如果美国战斗部队到印度,加上重新训练装备的中国军队,他将收复缅甸。把日本军队逐出泰国,然后从中国境内攻打河内-海南-广州三角区。[注:《史迪威资料》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28…29页。]可以看出,这时史迪威反攻缅甸的计划中增加了派遣美军的要求。
  马歇尔把史迪威关于派遣美国部队的要求转达罗斯福,他认为人力和运输状况不可能满足史迪威这个要求,转而向总统建议采用陆军部作战司制定的“使中国继续呆在战争中”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基本点是要使中国继续抗战就必须运送足够的物资,但空中运输线不能达到这个目的,因此必须打通滇缅公路。罗斯福总统批准了马歇尔的建议。
  6月3日,史迪威到达重庆。第二天,他强忍正在发作的黄疸病的折磨,按时去见蒋介石,向蒋介石汇报了缅甸战役的情况,提出了改革和整编中国军队的方案和反攻缅甸的设想。此后,史迪威又仔细分析了中国战区的形势,认为重新打通仰光、昆明之间的交通线,是扭转中国战场形势的根本问题。
  6月29日,蒋介石约见史迪威,向他提出了维持中国战区的三项最低要求:(1)三个美国师应于八九月间到达印度,与中国军队合作,恢复通过缅甸的交通线。(2)从八月开始,中国战区的空军应有500架飞机连续在前线作战,并应有必要的补充来维持其实力,不得中断。(3)从八月开始,空中运输每月应为5千吨。史迪威立刻将此要求转告华盛顿。
  7月19日,史迪威将他长期以来一直思考的关于收复缅甸的军事行动的详细备忘录送交中国战区总司令官蒋介石,在这个备忘录中,史迪威计划由中国提供15至20个师,从云南向缅甸发动进攻,由美英出动5至10个师和空降部队从印度发动正面进攻,盟国提供3至4艘战列舰和6至8艘航空母舰,控制制空权和中国海及爪哇海的制海权,并进攻缅甸附近的安达曼群岛以掩护登陆仰光。[注:美国陆军部,军事史局长办公室查尔斯、F·罗马纳斯等:《史迪威在华使命》,《二次大战中的美国陆军,中缅印战区丛书》(Stilwell"sMissionToChina)(UnitedStatesArmyinWorldWarII)ChinaBurma-IndiaTheater)华盛顿1953年版第225…226页。]即南北夹击,两栖作战收复缅甸,代号“安纳吉姆”的作战计划。
  7月27日,蒋介石口头上同意了史迪威收复缅甸的计划,史迪威又立即向蒋介石递交了一份发动太平洋攻势的宏伟建议。这个建议中,收复缅甸是攻势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盟军在曼德勒会师后,成扇形展开,通过缅甸南部、泰国,到达印度支那的海岸。同时,中国在云南方面以9个师的兵力以河内、海防或广州香港为目标发动攻势。[注:《史迪威在华使命》第182页。]蒋介石接受了史迪威发动太平洋攻势的建议,并将此计划交给当时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特使劳克林·柯里,请他转交美国总统和联合参谋委员会。
  8月1日,蒋介石正式批准了史迪威收复缅甸、打通滇缅公路的计划。但是,蒋介石提出了中国参加缅甸战役的两个条件:英军必须全面参加海上和地面战役,并须掌握制空权并得到空军强有力的支援。[注:麦克米伦公司:《蒋介石的外国高级参谋长——史迪威》,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63页。]此后,这两个问题就成为影响中美英三国关于发动缅甸战役的战略决策的重要问题。蒋介石之所以批准史迪威的计划,是因为他知道要获得物资支援,必须要有所表示,而且他判断英国并没有全力以赴地保卫缅甸,那么将来也不会有很快夺取缅甸的意图,所以批准反攻缅甸并没有多大风险。史迪威对此的看法是,只要中美两国军队做好了进攻准备,英国不致于不采取行动,去夺取他们自己的领地。
  美国陆军部作战司权衡了蒋介石提出的三项要求后,向马歇尔建议应履行对中国许诺的飞机,迅速送交飞机的补充。敦促联合参谋长委员会考虑在雨季结束后收复缅甸,并极力主张采纳史迪威和美国驻华军事代表团团长约翰·马格鲁德中将的建议,即给予中国租借法案物资应以中国进行军事改革取得军事成就为基础。[注:《史迪威在华使命》第223页。]史汀生、马歇尔批准了作战司的建议,并将作战司以蒋介石、史迪威收复缅甸的计划基础上制定的方案提交参谋长联席会议和美英联合参谋委员会。
  美国在提出交给联合参谋长委员会的文件中强调:如果盟国不增加对华援助,中国就可能对日本讲和,使日本抽出一些部队南下,攻击澳大利亚或印度,有可能在中东与德国会师,目前美国通过空中运输向中国提供援助,但由于数量很少,不能令人相信足以使中国继续作战。由于美国对欧洲战场的承诺及运输船只的缺乏,派遣地面部队去中国是不现实的。因此,美国建议雨季之后,于1942年10月至1943年5月收复缅甸。美方估计联合参谋长委员会会采纳这个意见,故美参谋长联席会议于9月19日命令史迪威转告蒋介石,联合参谋长委员会正在研究收复缅甸和重新打通滇缅公路的军事行动,并集中力量解决所涉及的问题。
  1942年9月,为了向英美提出进攻缅甸的要求,打通中印交通,中国政府军令部提出“中美英联合反攻缅甸方案大纲”,主要内容如下:
  反攻缅甸的理由:(1)收复缅甸可以建立反攻日本的基地,便于盟国以后发动攻势作战。(2)可以巩固印度,彻底击破轴心国会师远东的企图。(3)打通中印交通,使美国援华物资大量输入,及早完成中国总反攻的准备。(4)牵制日本陆海空军,使之不能再行增辟战场(如对苏澳或袭击美国)。
  缅甸敌军兵力判断:(1)陆军现约为5个师团,将来最大限度增加到10个师团。(2)海军现新加坡以西到孟加拉湾,尚无主力舰,将来最大限度增加到全部舰队的1/4。(3)缅甸空军现约有飞机150架,将来最大限度增加到第4飞行师团全部约800架飞机协助作战。
  作战准备:(1)中国陆军以15至20个精锐师分两路从滇西、滇南出击,主力放在西路,英美陆军以5至7个师的兵力及部分伞兵与中国驻印部队联合,以主力从印度出击,另遣一军从仰光登陆攻击日军。(2)英美联合海军以主力舰3至4艘、航空母舰6至8艘为骨干,配以大量潜水艇,准备确实控制孟加拉湾,掩护陆军在仰光登陆。(3)英美联合空军须有打败日本1个空军师团的能力。(4)美国以设法加强中印空运力量,尽先输送中国出击部队所要的装备及其他必要物资。(5)美国应迅速准备开设印缅边境的交通线。
  作战指导:(1)英美联合空军先攻击敌空军根据地,夺取制空权,掩护陆海空作战。(2)英美联合海军先以有力的潜艇舰队截断中国海爪哇海敌之海上交通,然后以主力攻取安达曼群岛,挖制孟加拉湾,掩护陆军在仰光登陆。(3)中国陆军在盟国空军掩护下,主力由滇西,一部由滇南,向滇北之敌攻击。(4)中英美联合陆军以主力向斯威堡、曼德勒方向出击,另以一部在海军掩护下由仰光登陆攻击日军。
  这个三国联合反攻缅甸方案大纲是蒋介石批准的史迪威反攻缅甸计划的深入和具体化,突出了三国协作,海陆空三军配合作战的要旨,体现了反法西斯同盟国之间团结战斗的精神[注:国民政府军令部《中英美联合反攻缅甸方案大纲》,国家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现代政治史资料汇编》第3辑第41册。]。方案制定后,蒋介石曾同威尔基商谈此方案,并请转告罗斯福总统。
  10月,罗斯福正式通知蒋介石,就他的三项要求做出答复。罗斯福同意从1943年起,将派出100架运输机,每月经驼峰空运5000吨物资。
  另外还将向中国战区调拨265架作战飞机。罗斯福还对不能以美国战斗部队来支援中国、缅甸、印度战区表示遗憾。总的来看,罗斯福表现出积极的对华租借态度。罗斯福还告诉蒋介石,美国正在为中国成立一支美国空军,重新组建装备中国在印度的陆军参加反攻缅甸的战争而尽其所能。
  自从缅甸战役失败后,通往中国的国际交通线被完全切断,一切战争所需重要物资,完全依靠从印度阿萨姆经喜马拉雅山到昆明的“驼峰”航线,由于飞行条件恶劣,使援华物资数量大大减少。罗斯福以前允诺给中国的465架轰炸机和运输机,到6月中旬,运交中国的只有5架。空运的物资,5月份只有80吨,6月份106吨,7月份73吨。[注:梁敬淳:《史迪威事件》,台湾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第66页。]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维持中国作战的战略目标,收复缅甸,重新打通滇缅公路以增加对华援助。成为美国远东战略的重要考虑。因此10月10日,罗斯福致电蒋介石,力促其同意反攻缅甸。他指出,“必须重新占领缅甸以建立一条通往中国的可行的供应线,空中运输线将永远不能运给你我们希望你能得到的数量充足的装备。”“滇缅路的重开将为美国提供完成装备30个师计划的机会。[注:《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档案》(TheKecofedoftheJointhcielsofstaff)第二卷第134页。]”蒋介石接受了罗斯福的建议,同意进行缅甸战役,但提出两个条件:一是美国至少要派陆军一个师和足够的空军部队提供有效的支援,一是英国必须以足够的海军控制孟加拉湾,以陆战队从仰光登陆。
  史迪威反攻缅甸的计划被蒋介石批准后,他就积极争取美英两国政府的支持。10月17日、18日、19日三天,史迪威接连会见英国驻印度总司令阿奇博尔德·P·韦唯尔陆军元帅,协商反攻缅甸问题。但后者表示:任何缅甸的军事行动只应是最小规模的。[注:《史迪威在华使命》第226…227页。]在10月17日的日记里,史迪威写道:“他们(英国人)不想要中国人参与收复缅甸。”次日,史迪威又记下:“韦唯尔说得很明白,不欢迎中国人。"[注:西奥多·H·怀特整理编辑:《史迪威文件》(TheStilwell"sPapers)纽约威廉·斯隆公司1948年版第163页。]第三天,由于马歇尔的干预,韦唯尔的态度有了明显变化。他同意以收复整个缅甸的“安纳吉姆”方案为制订盟国反攻方案的基础。
  史迪威与韦唯尔初步商定:史迪威的任务是指挥中国驻兰姆伽的部队,沿胡康河谷地进入缅甸北部,攻克密支那,夺取密支那机场,与云南部队汇合。韦唯尔之所以同意史迪威的计划,是因为他相信,史迪威绝对不可能通过胡康河谷。为了达到上述目标,中印缅战区成立了一个联合计划参谋部,史迪威派梅里尔作他的代表。按照计算,要把中国部队经利多运进北缅,并保证作战物资的要求,必须在一条长350英里的运输线上每天使用800辆卡车,运送200吨物资,英方同意提供500辆卡车和驮运大炮的畜力车。当时印度100万劳工正在为盟军修建机场,双方把近期可望竣工的机场的运力也计算在内,史迪威还与韦唯尔达成协议,由美国修筑一条从利多穿过胡康谷地的公路,以使在发起进攻后向前推进时提供物资支援,这条公路最终与滇缅公路接通。[注:《史迪威在华使命》第228…229页。]
  11月3日,史迪威向蒋介石汇报与韦唯尔会晤的情况,与会的还有宋美龄、宋子文、商震。蒋介石对史韦会谈的结果表示满意,指示史迪威可以命令长官部做任何事情为反攻做准备。蒋介石还答应在云南方面布置15个师,2月15日即可投入反攻,并同意由史迪威指挥兰姆伽的部队。但蒋介石强调,必须预先获得制海权和制空权,否则他就按兵不动。[注: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战争时期》第二编《作战经过》第3册,中国国民党党史委员会民国70年,第356…357页。]11月10日,蒋介石命令军令部次长林蔚、刘斐就对泰国、越南、马来亚、缅甸的日本海陆空三军力量的估计和中英美联合反攻的目标同史迪威进行会商。结果一致同意对泰越取守势,对缅甸取攻势,并初步决定了中国方面拟使用的兵力及准备选用的部队、补给、交通、卫生等方面的准备。会议纪要送交蒋介石后,蒋介石批示可照商议结果积极准备进行。[注:中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八辑,中华书局1960年第57页。]
  12月28日,国民政府军令部颁布了“部署联合英美反攻缅甸作战计划”训令,主要内容如下: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日俄战争,日德青岛,都是日本赢了,二战主要是和中国拼拼刺还是日本比较厉害中国基本是10=1的计量,苏德讲究装备质量,诺门罕战役中,日和苏拼过但是是自杀,苏联步坦协同作战相当成熟了,当时苏联士兵还配有冲锋枪,日本心理打出阴影,因为根本是送死,人怎么拼的过T34 和冲锋枪,所以以后与苏交战歼灭关东军没出现白刃战了,美太平洋很少发生白刃战,美士兵当时配勃朗宁,7发子弹一枪一个,而且美军都是3个一组相互掩护,日军也吃亏,大部分是万岁自杀攻击时候才会。

德军和苏军很少发生白刃战,大部分是装甲集群,和用冲锋枪对攻,比的是质量数量冷兵器都落伍了。波波沙和MP38/40冲锋枪在手,这些枪贯穿力弱点,射速快,基本淘汰了白刃战。来50个也是自杀

就是日本侵华战争用过的,你知道的日本是信奉武士道的,而中国是有侠客和儒家思想在的。所以一般只有这两个国家战争才有的,其他的吧,估计都是炮弹打过去的,人家军事水平高,并且有钱啊!

日俄战争中 白刃战比较多 所以对日军有一定影响 38大盖的38 就是明治38年日俄战争时期的 因为中国军队武器不佳 所以拼刺也多 但美军火力强 军力强 很少拼刺了

我觉得俄国人是拼刺冠军 因为在1758年 曹恩道夫战役中 普鲁士腓特烈大帝的军队就吃了不少苦头 所以俄国人强一点吧

原标题:二战海战十大明星兵器系列之二——美国依阿华级战列舰的终极传奇

本文为大漠单骑原创首发,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如需转载请务必取得本人同意,或得到本人投稿授权再使用。

17世纪中叶风帆战列舰横空出世到20世纪中叶钢甲战列舰迅速衰落这三百多年间,有一型设计最佳、命运最好的战列舰——就是美国的依阿华级战列舰,堪称战列舰时代的明星偶像。美国海军学院院长马汉是“海权论”和“巨舰大炮主义”的鼻祖,依阿华级战列舰正是这一体系的产物,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海军吨位最大的战舰、世界第二大战舰(仅次于日本大和级战列舰)。依阿华级战列舰伟岸高大的钢铁身躯,是工业帝国美利坚的象征,也是美国海军官兵的精神符号,因此在二战中数度充当美国海军各舰队的旗舰,发挥着海战指挥核心作用;战斗中依阿华级战列舰上的巨炮将小日本轰得七荤八素,为美军登陆作战提供了强大火力支援;胜利之日依阿华级战列舰齐聚日本东京湾,在“密苏里”号战列舰高昂的炮筒下,日本军政要员乖乖低下曾经桀骜的头颅,老老实实签字投降。战列舰三百年的海洋霸主地位在二战中被航空母舰所取代,二战可以说是战列舰惨烈的终极之战,各国参战战列舰几乎非沉即伤,而唯有美国依阿华级4艘战列舰全部笑到最后,身经百战仍是全须全尾,实乃二战“福将”。依阿华级战列舰直到1990年代才退役,是世界各国退役最晚的战列舰,也是唯一可以发射导弹的战列舰;更难得的是退役后的依阿华级战列舰均未被拆解,全部作为博物馆舰得到保留,以另一种方式继续其传奇生涯,你说这货的命好不好?。

阿华级战列舰基本参数:舰体主尺度长宽为270.4米×32.92米,标准排水量44560吨,满载排水量55710吨,舰员编制1851人,动力为4台蒸汽轮机,主机功率21.2万轴马力,四轴四桨,最大航速33节,续航力20150海里/14节,3座三联装406毫米/50倍径主炮9门,10座双联装127毫米高平两用炮20门,15座—20座四联装40毫米高射炮60门—80门,单管20毫米高射炮50门—60门,水上侦察机3架。美国的战列舰一般是以美国的州名命名,依阿华州位于美国中西部(也译为爱荷华、艾奥瓦等),首府得梅因市。

二战时期战列舰的吨位远大于航空母舰,美国建造依阿华这一级战列舰的动因无非是要当世界老大,具体就是要力压日本、德国、意大利战列舰的吨位。1930年代后期随着华盛顿海军条约到期、伦敦海军条约废弃,眼见着野心膨胀的德、意、日越走远近,什么狗屁条约根本管束不了这哥仨疯狂扩充军备。此时根据美国的情报,意大利建造的维多利奥·维内托级战列舰满载排水量是45000多吨,德国建造的俾斯麦级战列舰满载排水量达到50000吨。此时日本在役最大战列舰是36000多吨的金刚级,但日本正在秘密建造世界最大的战列舰大和级,满载排水量达到惊人的72000多吨,主炮口径更是世界最大的460毫米。狡猾的小日本一方面实施严格的保密,另一方面又私下透风这艘在建舰是46000吨,主炮是400毫米,美国情报机构也果然上当,美国觉着自己建个55000吨、406毫米主炮的战列舰必定老子天下第一了。美国佬想破脑袋也想不到日本狂建巨舰就是为了蹍压并灭掉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进而称霸太平洋及亚洲。1940年6月首舰“依阿华”号在纽约海军造船厂铺设龙骨,后续“新泽西”号、“密苏里”号、“威斯康星”号三舰也相继开建,原计划是建6艘,实际就建成4艘。

在这一期间,太平洋战争骤然爆发,幸好之前美国在情报战中歪打正着没有与日本大和级战列舰力拼吨位,要是美国也铺开摊子建造多艘7万吨以上的战列舰,势必会更加跑偏并分散备战资源。因为在珍珠港事件中,日本6艘航空母舰就几乎打残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美军36500吨的“亚利桑那”号战列舰及其它7艘战列舰被日军航母舰载机击沉或重创,此战证明,即使战列舰吨位再大,与航空母舰对决也只有挨打的份。这一“国耻日”算是给美国醍醐灌顶,赶紧修正海军发展重点,大力建造航空母舰,之前的战列舰计划被消减,后又取消了建造蒙大拿级战列舰。因此,依阿华级战列舰成为美国建造的最后一型战列舰,二战后世界各国也都未再建造战列舰。

美国的科技水平世界领先,建造依阿华级战列舰时集各种先进技术于一身,其整体性能在二战各国战列舰中出类拔萃,创造了战列舰数个世界纪录:如舰体最长,主机功率最大,航速最高等等。在蒸汽轮发动机方面,如是同样的体积美国可以做到输出功率最大,依阿华级战列舰拥有最强的动力。美国东西海岸之间海上最近航线须通过巴拿马运河,依阿华级战列舰的宽度受限33米,要上吨位只有拉长舰体。这输出功率大加上瘦长舰型,使依阿华级战列舰能跑出战列舰的最高航速,可以与埃塞克斯级航母保持同样速度。依阿华级战列舰的主炮制作十分精良,虽是406毫米,但倍径大、初速高,与日本大和级战列舰460毫米主炮的射程一样远(42公里),炮弹威力也相差无几,射速还更快,炮管寿命则更长。与同期各国战列舰相比,依阿华级战列舰最明显的优势是雷达、火控、指挥、通信等电子设备,尤其是MK8火控计算机十分先进,火炮射击精度非常高,是强大的火力支援舰。依阿华级战列舰不仅拥有世界最强的“千里眼”、“顺风耳”,还具备承担战役指挥舰任务的能力。美国佬打仗不忘享受,依阿华级战列舰生活设施齐全,咖啡馆、图书馆、小卖部、牙科等一应俱全,餐厅伙食花样繁多。1943年11月美国总统罗斯福乘坐“依阿华”号战列舰前往伊朗参加德黑兰会议,之前应罗斯福的要求舰上总统卧室舱还安装了一个浴缸,依阿华级战列舰不经意间又破了个世界纪录——最早拥有浴缸的战舰。其实也不能怪罗斯福耍大牌,他糟糕的身体确实站立都很困难,只是对外秘而不宣。

4艘依阿华级战列舰在1943年3月至1944年6月陆续加入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此时正是美军在太平洋战场展开战略反攻。由于依阿华级战列舰是极具视觉冲击效果的庞然大物,厚重的装甲又使其防护能力也极强。因此,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上将、第3舰队司令哈尔西上将、第5舰队司令斯普鲁恩斯中将、第7舰队司令金凯德中将、第58特遣舰队司令米切尔中将等著名海军将领,都曾将依阿华级战列舰各舰作为自己的旗舰,钢铁堡垒般的依阿华级战列舰不仅起到鼓舞美国海军士气、稳定军心的特殊作用,还以强大的通信保障能力承担起美军太平洋海战、登陆作战前线指挥中心的作用。因为美军在太平洋连续实施“蛙跳”夺岛,登陆作战的海军陆战队、陆军基本都是由美国海军将领统一指挥的。

可惜依阿华级战列舰生不逢时,不情愿也好,无可奈何也罢,二战中战列舰的风头被航空母舰彻底盖过,美国海军也基本摈弃了“巨舰大炮”直接对决的老套作战样式,而是充分发挥强大的航母舰载机编队攻击作战能力,依阿华级战列舰更多的是承担为航母舰队护航的任务。但依阿华级战列舰拥有航空母舰所没有的大口径舰炮,作为登陆作战的支援火力比使用舰载轰炸机更加灵活、准确和火力密集,一枚406毫米重1.2吨的弹丸爆炸足可以荡平一个足球场,9门主炮、20门副炮依次开火似天崩地裂极其恐怖。依阿华级战列舰的首次参战,即是“依阿华”号战列舰支援美国陆军第7步兵师登陆阿图岛和基斯卡岛作战,1943年5月—8月,“依阿华”号战列舰多次抵近两岛进行炮击,摧毁日军13个碉堡、炮台等防御工事,击沉3艘运输船,击落2架飞机,这算是小试牛刀。之后,依阿华级战列舰各舰先后参加了马绍尔群岛战役、新几内亚战役、马里亚纳群岛战役、帕劳群岛战役、莱特湾海战、硫磺岛战役、冲绳岛战役等诸多夺岛作战行动,充当登陆战火力支援舰,用舰炮轰击守岛日军的防御工事,有效支援了美军的登陆作战,这是二战中依阿华级战列舰的强项和主要战绩。1945年7月15日,“依阿华”号、“密苏里”号“威斯康星”号战列舰等组成的第8分舰队抵近日本北海道南部的室兰,炮轰日本最主要的钢铁生产工业区;17日南下东京近海,炮击了日产和日立军工生产工业区,这隆隆的炮声预示日本军国主义行将灭亡。

众人所期待的世界最大的两级战列舰正面对决始终未能上演,不是没有这种机会,美国将军也曾动过让依阿华级战列舰抗击日本大和级战列舰的念头,但毕竟代价风险太大,鹿死谁手真不好说,还是让以小制大、以量取胜的舰载机出击更为妥当。于是,世界最大的战列舰“武藏”号和“大和”号,在美军黑压压马蜂群一样舰载机的狂轰滥炸之下轰然爆毙。自1944年10月莱特湾海战,绝望的日军开启了有组织的“神风特攻”自杀式撞机战术,到冲绳岛海战达到高潮,日军有4000多架自杀飞机对美军舰队展开疯狂攻击,给美军造成较大伤亡和心理震慑。依阿华级战列舰作为航空母舰的“带刀护卫”,在防御外层用密集的防空火力拦截了大量的自杀飞机,但自身也未能幸免,1945年4月11日、16日,“密苏里”号战列舰就连续遭到两架日军自杀飞机撞击,好在战列舰皮糙肉厚仅受轻伤。11日撞机的日军飞行员叫石野节雄,据美军目击者称该机在撞舰之前石野节雄已经死亡或昏迷(见上图),其遗骸在舰上被找到,“密苏里”号舰长威廉·卡拉汉上校决定第二天为这个日本小青年举办一个简单的军葬礼。

客观地说依阿华级战列舰对舰的战绩并不突出,只击沉一些中小型舰船,并不是这货没有种,而是与美军航母舰队太强大以及作战指导思想改变有关,众多的舰载机、潜艇、驱逐舰几乎就把脏活累活包了,没有必要再让依阿华级战列舰冲在最前面了;全部4艘依阿华级战列舰在战争结束时能够全身而退,也得益于航母舰队提供的强力空中保护、其他中小型战舰在周边的环伺护卫,舰队老大所在的旗舰更得上点心是吧。依阿华级战列舰并非无坚不摧,而是美军的作战体系为其撑起了保护伞。反观日军的战列舰就没那么幸运了,日军吃亏就吃在航母及舰载机不足。本来是日本先用航母在珍珠港狠狠教训了美国,可日本的实力与美国比必定后继乏力,后发优势的美国能上百艘地造航母,一开战是铺天盖地撒舰载机,到后期失去制空权的小日本只剩下被反复吊打的份。二战日军有13艘在役大型战列舰,被美军击沉11艘(其中7艘是被美军舰载机干掉的),剩下的2艘战列舰中1艘自爆沉没,1艘被美军缴获拉到比基尼岛喂了原子弹,日本的战列舰整整齐齐全军覆没,和依阿华级战列舰比这命运的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上面这个场景已广为人知,可背后还有许多隐情。这一天“密苏里”号战列舰抢了全世界的镜头,这是依阿华级战列舰的终极辉煌,但这并非既定程序,本来这个受降仪式由美军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驻日盟军司令麦克阿瑟在东京市主持,之所以改变——首先是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愤然发飙。尼米兹是一儒将,极少发火,但这次态度强硬地向上峰提出: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受降仪式必须体现海军的存在,否则自己将不会出席。其次是美国海军部长福雷斯特尔善和稀泥。为化解难题他特向美国总统杜鲁门建议:受降仪式还是由麦克阿瑟主持,并以盟军远东最高指挥官的身份代表同盟国签字,由尼米兹代表美国签字,受降仪式就在美国海军“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密苏里州是杜鲁门的家乡,杜鲁门夫妇和爱女玛格丽特曾主持过“密苏里”号战列舰的下水和命名仪式(那时杜鲁门还是参议员),这一提议自然深得总统赏识和赞同。三是麦克阿瑟的大度配合。麦克阿瑟与尼米兹虽同是五星上将,但这麦老头是个强势的老资格(比尼米兹大5岁,晋升少将比尼米兹早13年),又十分高调爱出风头,过往在作战方针上与尼米兹多有争执,美国陆军与海军也素有芥蒂,不过这次麦克阿瑟出奇地大度,欣然接受这一方案,看来与尼米兹还是英雄惺惺相惜。受降仪式当天在“密苏里”号战列舰主桅上飘扬的美国星条旗也大有来头——日本1941年12月7日偷袭珍珠港当天,这面美国国旗就飘扬在华盛顿国会大厦上,后曾随美军到过罗马、柏林,见证了法西斯德国、意大利的战败投降,这面星条旗又出现在日本投降仪式现场自然意义非凡。为一雪前耻老美还要再加料,“密苏里”号此时是哈尔西上将的旗舰,他又特意从美国海军学院博物馆请来镇馆之宝——一面31颗星的老国旗,展示在受降仪式现场的舰桥装甲墙上(镶在镜框中悬挂),这是1853年美国海军东印度舰队司令马休·佩里准将率“黑船”舰队打开日本国门时其旗舰“密西西比”号上的那面国旗。这是直接敲打日本人:你爷爷就打不过我,现在你还是打不过我,不服就还打你!总之,战败国小日本是尊严扫地,被美国佬反复搓揉羞辱了一溜够,直到美国将珍珠港事件主谋东条英机等一干战犯送上绞刑架,美国的这口恶气才算出了。

二战结束后,依阿华级战列舰继续服役,成为美国海军唯一保留的一级战列舰,先后参加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黎巴嫩战争和海湾战争等。这期间美军因经费等原因,依阿华级战列舰曾数度被封存或退役,又数度经改装再次服役,折腾有三四回,其中花费4亿美元的大改使依阿华级战列舰能够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和鱼叉式反舰导弹,世界各型战列舰中仅此一款。“密苏里”号与“威斯康星”号两舰参加了1991年1月海湾战争的“沙漠风暴”行动,不仅用巨炮轰击伊拉克军队,还向伊拉克目标发射多枚巡航导弹。战列舰在实战中发射导弹,全世界也仅此这一次。

时光进入1990年代,4艘依阿华级战列舰陆续迎来彻底退役的日子,到1992年3月31日美国也是世界最后一艘战列舰“密苏里”号退役,依阿华级战列舰成为战列舰发展史的收官之作,“巨舰大炮”时代也由此落下帷幕。但美国人留恋那个钢铁巨人时代,经多方努力4艘沧桑巨舰均变身博物馆舰向后人公开展示。相比较美国二战功勋最高、战绩最多的“华盛顿”号战列舰(北卡罗来纳级)被拆解,而二战幸存的英国最后一级乔治五世国王级4艘战列舰、法国的最后一级黎塞留级2艘战列舰全部被拆解,4艘依阿华级战列舰足够幸运。目前,“依阿华”号战列舰停泊在洛杉矶市,“新泽西”号战列舰停泊在新泽西州卡姆登市,“密苏里”号战列舰停泊在夏威夷珍珠港,“威斯康星”号战列舰停泊在弗吉尼亚州诺福克市。风光旖旎的夏威夷每年接待大量各地游客,参观珍珠港是必备行程,人们一进入珍珠港,隔着偌大的海湾就远远看到“密苏里”号战列舰那硕大的舰体和高昂的炮管,“密苏里”号战列舰紧挨着在珍珠港事件中被日军击沉的“亚利桑那”号战列舰残骸(上图右侧白色“亚利桑那”纪念馆建筑下方水中),后者见证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以及日本的无耻残暴,前者则见证了太平洋战争的胜利以及日本的屈膝投降。老舰如老兵,如今这对“老兵”比邻而居,共同向后人述说着那场残酷的战争和截然不同的命运,正应了那句“老兵永远不死,只会慢慢凋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平洋战争日军飞机降落到美军航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