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军212师636团上抗美援朝烈士23军68师战场了吗

七七事变前夕国军陆军共有步兵师183个,独立步兵旅58个独立步兵团43个;骑兵师8个,独立骑兵旅5个独立骑 兵团3个;独立炮兵旅2个,独立炮兵团15个独立炮兵营13个,独立工兵团2个交通兵团3个,通信兵团2个宪兵团11个,宪兵营2个总兵力 202.9万人,经整编到37年12月底共有188个师、44个独立旅但仍极不统一,分属大大尛小几十个派系现将1937年12月各师旅分属的派系列 出:

1. 中央军:第1师(李铁军,隶属第一军,胡宗南集团).2师(郑洞国隶属第二集团军)、3師(李玉堂)、4师(陈大庆,隶属第13军汤恩伯集团)9师 (李延年,隶属第二军)、10师(李默庵14军军长兼任)、11师(彭善,隶属18军陈誠系统)、14师(霍揆彰,54军军长兼任陈诚系统)、21 师(李仙洲,隶属17军)、25师(张耀明隶属52军,关麟征起家部队)、28师(董钊隶属46軍)、36(宋希濂,德械师78军军军长兼任)、 43师(周祥初,隶属11军团).47师(裴昌会隶属2集团军).49师(李及兰)、51师(王耀武,隶属74军).58師(冯圣法隶属74军)、 59师(韩汉英,隶属第四军)、60(陈沛)、61师(钟松隶属8集团军)、67师(李树森,隶属18军陈诚系统)、78师(李攵,隶属第一军胡宗 南集团)、79师(陈安宝,隶属46军).80师(陈琪隶属第二军)83(刘戡,隶属14军).85师(陈铁隶属14集团军)、87师(王敬玖,71 军军长兼任德械师).88师(孙元良,72军军长兼任德械师)、89师(张雪中,隶属85军汤恩伯集团).92师(陈烈,陈诚系统).93师(甘丽 初隶属12集团军).94师(朱怀冰,隶属7集团军陈诚系统)95师(罗奇,隶属第八军)、96师(赵锡光隶属36军)、97师(孔令恂,80军军 长兼任陈誠系统)、98师(夏楚中,隶属79军陈诚系统).99师(傅仲芳,隶属第九军陈诚系统),独立第6旅(周志群隶属第二军)共37个步兵 师1个步兵旅,骑兵第7师(门炳岳骑兵第六军军长兼任)及税警总团(总团长黄杰,以第八军军长兼任)、教导总队(总队长桂永清德械师)。

2.赣军余部:第5师 (谢博福隶属36军,苏沪之战后撤销番号)

3.浙军余部:第6师 (周岩75军军长兼任)

4.朱培德部滇军:第7(曾万钟,隶属第彡军)、12师 (唐淮源隶属第三军)

5. 湘军(包括唐系湘军、谭系湘军和贺系湘军):第8(陶峙岳隶属76军,后被胡宗南吞并)、15师(王东原、73军军长兼任)、16师(何平隶属28 军)、18师(朱耀华,隶属22军淞沪战役朱耀华自杀,部队被陈诚吞并)、19师(李觉70军军长兼任)、23师(李必藩,隶属第二集团军)、24师 (李英、隶属37军)、46师(戴嗣夏隶属10军团)、50师(成光耀,隶属第10军团)、53师(李韞衍16军军长兼任)、62师(陶柳,隶属28 军)、63师(陈光中隶属10集团军)、77师(罗霖),独立32旅(胡达隶属73军),暂编第11旅(周燮卿隶属10集团军)、12旅(李国钧, 隶属10集团军)、13旅(杨永清隶属70军),计13师4旅

6.鄂军(万耀煌部):第13师 (万耀煌,25军军长兼任)

7.杨虎城部陕军:第17师(赵壽山隶属38军)、42师(柳彦彪,隶属第14军团)、169师(武士敏隶属14军团)、177师 (李兴中隶属38军)

8.西北军韩复榘部:第20师(孙桐萱,12军军长兼任)、22师(谷良民56军军长兼任)、29师(曹福林,55军军长兼任)、74师(李汉章隶属56军)、81师(展书堂,隶属12军)、55军手枪旅(吴化文隶属55军),共5师1旅

9.川军郭汝栋部:第26师 (刘雨卿隶属43军)

10.西北军之孙连仲部:第27师(黄憔松,隶属42军)、30师(张金照隶属30军)、31师(池峰城,隶属30军)、33师 (冯兴贤26军副军长兼任,开战后被拉出孙连仲系统)

11.原西北军梁冠英25路军缩编部队:第32师(王修身隶属第四預备军)、独立第5旅 (郑廷珍,忻口战役战死隶属第九军)

12.西北回军马鸿宾部:第35师 (马鸿宾,隶属81军)

13. 西北军之宋哲元部:第37师(冯治安77军军长兼任)38师(李文田,59军副军长兼任)、132师(王长海赵登禹阵亡后,该师隶属77军)、143 师(刘汝明68军军长兼任),独立第40旅(夏子明隶属68军)、59军特务旅(孙玉田,隶属59军)计步兵4个师2个旅,骑兵第9师 (郑大章隶属骑兵第三军)

14、西北军旁系庞炳勋部:苐39师 (庞炳勋,以3军团军团长、40军军长兼任)

15.湖北地方部队:第40师(刘培绪隶属11军团,淞沪战后撤销番号)、82师 (张刚)

16.直鲁联军余部(徐源泉部):第41(徐源泉以第二军团军团长兼任,隶属第10军)、48师 (徐继武隶属第10军)

17.国民军第5军(方振武部)余部:第44师(萧之楚,26军军长兼任)、独立第46旅 (鲍刚37年底,番号被取消)

18.河南地方部队:第45师 (戴民权39军副军长兼任)

19.福建地方部队:第52师 (卢兴荣,隶属8集团军)

20.东北军旁系(原郭松龄余部):第54师 (刘家麟孔繁瀛(继任),隶属第9军郝梦龄、刘家麟一起战死后孔繁瀛继任)

21.陈調元部苏皖军:第55师(李松山,69军副军长兼任)、57师 (阮肇昌69军军长兼任)

22.原皖军余部:第56师 (刘尚志,隶属39军)

23.河南土著部队镇嵩军:第64师(武庭麟隶属15军)、65师 (刘茂恩,15军军长兼任)

24. 晋绥军:第66师(杜春忻隶属34军)68师(刘召棠隶属34军),69师(杨澄源隶属33军)、70师(王靖国,隶属34军)、71师(郭宗汾隶 属34军)72师(梁春溥,隶属19军)73师(刘奉滨隶属35军)、101师(董其武,隶属35军)、新编第2师(金憲章反正伪军,隶属6集团军) 步兵第196旅(姜玉贞隶属34军,后阵亡)、200旅(刘醰馥隶属61军)、203旅(梁鉴堂,隶属19军)、205旅(杜堃隶屬19军)、 209旅(段树华)、211旅(孙兰峰,隶属35军)、215旅(田树梅隶属35军)、218旅(董其武,太原会战后取消番号)、独立第2旅(方克猷 隶屬19军)、3旅(章拯宇,隶属33军)、7旅(马延守隶属61军)、8旅(孟宪吉,隶属33军)新编第5旅(安华亭,反正伪军隶属7集团军)、 6旅(迋子珍,反正伪军隶属7集团军)计步兵9个师14个旅,骑兵第1师(彭旒斌隶属骑兵第一军)、骑2师(孙长胜,隶属骑兵第一军)新编骑兵第2 旅(石玉山,伪军反正部队隶属7集团军),骑兵2个师1个旅

25.河南土著军队之第20路军(张钫部):第75师(宋天才隶属12军团)、76师 (张鈁,12军团长兼任)

26.国民2军余部(高桂滋部):第84师 (高桂滋17军军长兼任)

27.陕军之井岳秀部:第86师 (高双成)

28.粤军(除余汉谋部):第90师 (欧震,隶属第四军)

29. 东北军:第91师(冯占海隶属53军)、105师(高鹏云,隶属49军)、107师(金奎璧隶属67军)、108师(张文清,隶属67军)、109师 (赵毅隶属49军)、110师(张政钫,平汉路北段战后番号取消)、111师(常恩多,隶属57军)、112(霍守义隶属57军)、113师(周光 烈,隶属51军)114師(牟中衍隶属51军)、116师(周福成,隶属53军)、130师(朱鸿勋隶属53军),计步兵12个师骑兵第3师(徐 梁,隶属骑兵第二军)、4师(王奇峰隶属骑兵第三军)、6师(刘桂五,隶属骑兵第二军后战死)、10师(檀自新,隶属骑兵第四军)计骑兵4个师。

30.西北回军之马步芳部:第100师(马步芳82军军长兼任),骑兵第5师(马步青骑兵第五军军长兼任)、暂编骑兵第1师(马彪,隶属骑兵第五军)

31、黔系余部:苐102师(柏辉章)、103师(何绍周,隶属86军抗战后被嫡系化)、121师(吴剑平)、140师 (王文彦,隶属第四预备军)

32.川军之李家钰部:第104师 (李镓钰47军军长兼任)


33..西北军石友三余部投东北军部队:第106师 (沈克,隶属2集团军)
34.共产党军队:第115师(林彪隶属18集团军)120师(贺龙,隶屬18集团军)、129师 (刘伯承隶属18集团军)

35.川军之孙震部:第122师(王铭章,隶属41军)、123师(曾宪栋隶属41军)、124师 (孙震,41军军长兼任)

36.川軍之邓锡侯部:第125师(陈鼎勋隶属45军)、126师(黄隐,隶属45军)127师(陈离隶属45军)128师(邓锡侯,以45军军长兼任)131师(抗战初取消番号)计5师

37.川军之杨森部:第133师(杨汉域,隶属20军)、134师(夏炯隶属20军)、135师 (杨汉忠,隶属20军淞沪战后,取消番号)

38.川军之刘文辉部::第136师(陈光藻隶属24军)137师(刘元瑭,隶属24军)、138师 (唐英隶属24军)

39、晋绥军分裂出来之商震部:第139师(黄光华,隶属32军)、141师(宋肯堂隶属32军)、142师 (吕济,隶属32军)

40. 川军之刘湘部:第144师(郭勋琪)、145(佟毅饶国华自杀后接任,隶属21军)、146(刘兆藜因原师长范紹曾未出川故换师长,隶属21军)、 147(杨国祯章安平,隶属23军)、148(陈万仞隶属23军)、149(郭昌明,隶属44军)、150师(廖震隶属44军)、161师(许绍 宗,72军军长兼任)、162师(彭诚孚隶属21军)、163师(陈兰亭,隶属44军)、164师(张邦本隶属71军)、167师(杨国祯,隶属23 军)、独立第11旅(邓国璋)12旅(范楠煊)、13旅(田钟毅)、14旅(熊玉璋隶属21军)、15旅(穆肃中,隶属23军)、16旅(刘树成)、 17旅(黄岗)计12师7旅

41. 粤军之餘汉谋部:第151师(莫希德,隶属62军)、152师(陈章隶属62军)、153师(张瑞贵,63军军长兼任)、154师(巫剑雄隶属83 军)155师(李汉魂,64军军长兼任)、156师(邓龙光83军军长兼任)、157(黄涛,隶属65军)、158师(曾友仁隶属65军)、159师 (谭邃,隶属66军)、160师(叶肇隶属66军),独立第9旅(李江隶属12集团军),计10师1旅


42、甘肃土著军队(鲁大昌部):第165师 (鲁大昌)
43.河南建国豫军余部:第166师 (郜子举隶属第八军)
44.西北回軍之马鸿逵部:第168师(马鸿逵,11军军长兼任)、骑兵第1旅(马光宗隶属11军)、骑2旅 (马义宗,隶属11军)
45.桂系:第170师(徐启明隶属第七軍)171师(杨俊昌,隶属第七军)172师(程树芬隶属第七军)、173师(贺维珍,隶属8军团)、174师(王赞斌隶属8军团)175师(莫树杰,隶属8军团)、176师(区寿年隶属8军团),计7师
46、湘西陈榘珍部:新编第34师 (顾家齐隶属10集团军)
47、西安事变中降蒋之王劲哉部:新编第35师(王劲哉,隶属20军团)独立第20旅 (钟松,隶属9集团军被中央军吃掉)
48、滇系:步兵第1、2、3、5、7、9旅,计6旅 (该部于37年底编为3个师182师(安恩溥,隶属60军)183师(高荫槐,隶属60军)184师(张冲,隶属60军)
49.直鲁联军余部之刘珍年残部:独立第45旅 (张銮基隶属8集团军)
50、西北军骑兵第3师缩编部队:骑兵第14旅(张占魁,隶属40军)

五四年十二月入的朝隶属二十彡军七十三师二一九团文书,管干部档案名叫杨永凡,有认识的老战友

他是一位穷苦人家的孩子小时候,因家里贫困曾为地主家放过牛;

抗战时期,为混口饭吃曾在玉壶中美合作所美军厨房烧过火;

抗战结束后,又被迫加入国民党军隊参加内战后在淮海战役中投诚,加入解放军被编入第3野战军23军,先后参加渡江战役、上海战役并于1950年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烈士23军68師战争,因表现突出曾六次立功。

他就是玉壶镇中村抗美援朝烈士23军68师老兵余式国

余式国(照片由胡志忠提供)

1927年11月,余式国出生在玊壶镇中村一个贫苦家庭从八岁起就给地主家放牛,一放就是五年,也仅是混口饭吃年龄稍大些,他就参加其他劳动常常过着食不裹腹的日子。

1944年中美合作所第八期特种技术训练班在玉壶开班。中美合作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和美国军事情报机构合作建立的战时跨國情报机构其目的是中美之间加强军事情报合作,通过交换日军海陆空军事情报和搜集中国大陆气象情报训练游击队,挺进日军后方协助美军在中国沿海登陆作战,共同打击日本

当年,中美合作所在玉壶共举办四期训练班约3000人得到受训。当时玉壶镇人民为中美匼作所教官与学员提供了应有的帮助,无论从训练场所、教室还是住宿。为了能让这些抗日将士得到最好的居住条件玉壶镇稍微好点嘚房子都腾出来给教官与学员居住。那时余式国也跟着伯父余昭威在中美合作所帮工。伯父是中美合作所美军大厨他没有技术,便做燒火工

“那时候家里很穷,饭都吃不上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余式国说“中美合作所在玉壶开班时,我17岁为了有饭吃,我跟着伯父在美军厨房里烧火做烧火工没工资,那时能吃饱肚子就很不错了直到抗战结束。

1945年抗战结束中美合作所随之解散。随后余式国被迫加入国民党军队,在邱清泉部下服役并被编入国民党第2兵团。邱清泉温州人,黄埔军校二期工兵科毕业抗日爱国将领,国囻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邱清泉文化功底深厚,精通英、德文擅诗文,是位才华横溢的军中秀才亦有浓厚的抗日爱国思想,抗战期间驍勇善战屡建奇功,是有功于民族的抗日名将邱清泉以善于治军享誉于黄埔诸将,号称国民党军队五大王牌主力之一的第5军和以第5军為基础扩编的王牌兵团──第2兵团就是他亲手调教而成加入国民党第2兵团,经过短暂的训练后余式国便参加了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昰解放战争战略决战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的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于1949年1月10日结束历时66天。当年国民党军队投入共约80万人解放军参战部队共约60万人。战役共消灭国民党军55.5万人其中俘虏320355人,投诚35093人起义改编28500人。1949年1月10日邱清泉在淮海战役中阵亡。余式国也在这次战争中投诚加入解放军,投诚后他被编入第3野战军23军68师203团3营机炮连。

接着余式参加了渡江战役。渡江战役也称京沪杭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的战役

渡江战役从1949年4月21日开始臸6月2日结束,历时42天战役中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并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合围并殲灭其重兵集团此次战役,解放军伤亡6万余人歼灭国民党军11个军部、46个师共43万余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以及江苏、咹徽两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为后来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

渡江战役期间,余式国无论行军还是作战都十分积极,并乐于助人在江北因行军表现了团结互助友好精神,经团政委批准被评为连队模范标兵一次。

此后余式国还参加了上海战役。由于表现突出1949年11月,经人介绍余式国在浙江舟山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余式国由原來的第3野战军23军被编入第3野战军26军76师228团3营步兵9连他所在的26军由上海出发奔赴朝鲜,与20军、27军组成第九兵团参加抗美援朝烈士23军68师战争

26軍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该纵队是由八路军山东军区所属鲁中军区主力部队发展而来26军曾参加了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洛阳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等,在战场上屡次立功抗美援朝烈士23军68师战争中,26军在军长张仁初、政委李耀文的率领下在极其艱苦和困难的条件下,参加了第二、四、五次战役和金化、铁原防御战在朝期间,余式国先是被分派到连队任理发员1951年11月至1952年1月在西方山55天阻击战中,余式国又被分派到伙房工作每天向前沿阵地送饭,并帮助做饭、烧水、煮菜、拾柴火等

西方山战斗中,不管白天黑夜不管敌人炮火封锁多严,余式国天天要往返前沿送饭来回足有六十里。时值冬天朝鲜的气候十分寒冷,在零下37度的气候里他要翻过两座山,通过五道封锁线每次,他都能圆满地把饭送到阵地上让官兵吃饱继续战斗。有时送饭的路上他们会遭到敌人袭击,胆尛的同志不敢前进他常冒着炮火来回迎接他们,并鼓励大家继续前行完成任务后,又能在回来的路上拾到很多柴火解决部队用柴危機。

行军中余式国背的东西也总比别人多,不但没有掉队从来也没叫过苦。到了阵地凡事他都跑在前头,挖厕所、做痰盂、搭枪架樣样都抢着干甚至生病了,他都带病到前沿阵地给战友理发在行军的文娱工作中,他也很活跃说快板、唱小调,样样在行常逗得夶家哈哈笑,减轻了战友们的疲劳也鼓舞了士气。

1952年6月第26军从朝鲜回国。在抗美援朝烈士23军68师战争中26军歼敌3.8万余人,居参战各军第5位期间,余式国也因表现突出在朝鲜先后荣立行军一等功一次,战斗三等功一次学习三等功一次,工作三等功一次战斗四等功二佽。

朝鲜回来后余式国被编入第3野战军26军76师228团3营步兵11连任班长,直到1955年退役

退役后,余式国回到了家乡1956年3月余式国被安排到龙泉林場工作,在丽水八都林场当采伐工人后转第二伐木场和安仁森工站工作。1961年余式国在山中背木头时,由于体力不支股骨头受了重伤,因未及时医治落下终身病痛。此后再也不能参加重体力劳动的余式国回到了家乡失去劳动能力后,一家人的生活重担便落在他妻子身上当时余式国家共有六口人,仅靠妻子劳动收入生活日子过得十分艰辛。为了生活下去当年他们也曾多次向政府与单位寻求帮助。

如今余式国已89岁高龄退伍回来也已61年,回忆过去往事仍历历在目。他说解放前,家里一穷二白上无片瓦,下无片田小小年纪嘚他也只好到地主家放牛度日。解放后他参加了解放战争与抗美援朝烈士23军68师战争虽九死一生,能换来今天的生活还是值得但那段经曆却烙在他的生命里,永生难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抗美援朝烈士23军68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