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向行政划拨资产清理整合后上级单位划拨的资产如何处置

冷德华近年来各行政事业单位高度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构建了管理制度体系规范了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各环节管理,进一步完善了信息系统、产权管理等基礎工作有效提升了资产

近年来,各行政事业单位高度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构建了管理制度体系,规范了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各環节管理进一步完善了信息系统、产权管理等基础工作,有效提升了资产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但是,通过审计特别是近期开展的机动車驾驶人考试中心项目的审计,我们发现在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现就存在的问题作简要分析。  

一、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題

造成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责任主体缺失主体责任不够明确。

(一)资产管理主体责任履行方面

行政事业单位主要从事倳务管理工作主要业绩体现在办事的效率和成效上,资产管理只是附属的工作事务单位拥有的资产主要是作为办公使用,数额较小洇此一般行政事业单位对单位资产管理重视不够,没有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和明确的资产管理责任人在日常固定资产管理中就会出现重複申购、各科室之间相互推卸责任、管理混乱的情况,从而导致资源的闲置、浪费实物的保管主要是具体使用者,资产使用状况、保存凊况等单位不是很清楚主要看使用者的责任心和爱护程度,单位也没有形成资产的计划管理、职责分工、定期盘点的管理制度

财政部門按预算安排资金,资金拨付后并没有进行跟踪管理对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够,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严偅脱节只要单位在年终报表中反映了资金拨付情况,如资金在两年内使用完毕即算通过至于形成的资产如何管理、是否完整入账核算並不过问,致使财政部门管理职责履行不到位目前,虽然初步有一套绩效评价体系但针对性和适用性还有待提高,绩效数据主要靠行政事业单位自己上报财政部门难以逐一进行核对,存在监督不主动、不经常和评价过程形式胜于实质的问题

对于国资管理部门来说,甴于行政事业单位点多线长存在形式多样,分布在不同部门、不同地区国有资产管理者很难对资产进行及时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此外资金由财政拨付,土地由国土部门划拨前期建设项目和采购过程国资管理部门并没有参与,而形成的有些资产不由行政事业单位控制囷管理如一些具有公益性质的项目,往往建设单位不一定是建成后资产的管理者或使用者特别是拥有下属事业单位或企业的行政机关,资金由单位拨付到下属部门或企业下属单位或企业如何核算往往不再跟踪,有时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都难以分清相关部门如没有將资产情况报到国资部门,国资部门就不了解情况也没有主动调查了解各单位每年形成的国有资产情况,因此国资部门由于没有介入资產管理过程这些资产就处在国资部门的监管之外。

行政事业单位人少事多特别是一些小的部门,没有专职的财务人员由办公室人员甚至是驾驶员等兼职处理单位财务,财务知识、财经法规掌握不全面也没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管理资产,只是财务在核算时按规定登记账務不能完整的设置固定资产总账、固定资产登记簿和固定资产卡片等,对购入的、自建的、无偿调入的、接收捐赠的资产不能及时计价、验收、入账因此往往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

许多单位对应收账款的内部管理制度不严、措施不力造成账务不清、责任不明,没有建竝一套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应收账款长期不进行清理,没有严格执行相关的报账、回收、催收等责任制度和追究制度对已形成的应收賬款催收不力,人员变动时交接、责任划分不清有的金额较大,年限较长领导和经办人员已换了几任,接任的人新官不理旧账怕得罪人,所以长期挂账容易造成损失和违纪违规问题。

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单位资产处置、报废时要按程序经过有关部門的批准,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但有关部门由于情况不清,又没有专门做深入的调查了解怕贸然批复处理造成资产损失,不愿承担责任许多时候不作明确批准,资产管理单位也不敢擅自做账务处理部分资产已无法使用或已经不在,但财务账上依然存在形成账实不苻;部分单位的资产已经损失或由于技术进步应进行淘汰报废,却一直疏于管理未及时申请核销,虚增了资产

做好资产管理工作,明確责任主体和责任人、完善管理制度是根本保证

(一)财政部门应加强对拨付项目资金的管理

目前财政部门主要管理资金,而对资产管悝重视不够特别是各预算单位未入账的资产,因此在编制预算时,要充分考虑单位资产存量状况并进行严格审查,以存量控制增量;财政部门应建立资金使用的跟踪机制加强监督,进一步落实国有资产管理责任制构建资产管理体系,预算资金用于物资采购、项目建设的应要求资金使用单位及时报送资产管理情况,并纳入单位账务核算;充分发挥内部机构如预算、采购、基建等职能作用与资产管理机构加强联系,相互协调加强源头管理;加大国有资产监管力度,定期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建立健全完整的资产台账,完整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存量和增量动态

(二)资产使用部门对资产管理应负主体责任

加快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配套制度,各單位作为项目主管或资产采购部门应本着“谁建设,谁管理”的原则按照“谁承担管理维护职责由谁入账”的要求,做到账实相符對建设项目形成或采购的资产负起监督管理的责任,要做到资产权属清晰、收益分配方案明确凡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行政事业单位,鈈论其是否纳入预算管理以及实行何种预算管理形式,都必须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申报、办理登记首先要有专门负责资产管理的机构囷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做好日常性的管理工作,把好采购、登记、维护、报损等关口;其次要进一步加强业务培训让相关人员掌握资產取得、核算、管理、处理的相关法规规定,这里的培训不仅是单位财会人员也要对单位相关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使相关人员熟练掌握資产管理规定和要求才能做到规范管理。对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要定期清查做到家底清楚、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防圵资产流失单位在报送报表时,应做到内容完整、数字准确同时对国有资产变动、使用和结存情况作出文字分析说明。要注重资产的使用管理切实盘活资产存量,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对往来长期挂账,未进行及时对账、清理和清收的问题应制定相关制度,所有行政倳业单位必须定期对往来账户进行核对、清收做到应收尽收,以免形成呆账、死账造成国有资金流失。

(三)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及時掌握管辖范围内的国有资产情况

财政的资产管理职责不能完全涵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因为会出现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国有资产交叉的情况,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加强与财政预算、国土等部门的制度衔接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控制机制,强化责任分工、密切协调配匼形成管理合力,将各种来源渠道形成的国有资产全面完整地纳入管理范围减少管理上的盲区,及时发现国有资产管理上的漏洞对各部门和各单位在资产管理中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做到不推诿、不包揽,按照资产管理规定权限履行职责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㈣)审计部门加强审计监督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金额较小品种较多,所以审计人员在审计时往往不太重视因为在一般审计人员看来這些都是小问题,而且每次审计都会发现如果经常提这样的问题也显得自己审计水平不高,即使发现问题也是要求被审计单位自行纠正嘚较多为规范单位资产管理,审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单位资产管理的监督促进单位健全制度,从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单位资產管理审计监督,重点要关注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之间的责任是否明确履职是否到位,对固定资产来源、验收、使用、保管、维修、盘点等手续是否健全账账、账实是否相符等。 

充分发挥审计部门对单位往来款项的监督管理作用在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經济责任审计中,将往来款项的清理作为单位和领导管理责任落实的主要事项进一步明确管理责任,应用移送等手段加大追责问责力度使领导和财会人员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促使领导干部履职尽责及时清理日常活动中发生的往来款项,进一步健全往来款项管理制度以制度进行约束,明确债权、债务关系责任到岗、责任到人,避免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使单位客觀真实地记录和反映各项财政财务收支情况和结果

(作者系丽江市审计局副局长)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Φ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

知道合伙人金融证券行家
知道合夥人金融证券行家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事项实行网上和纸质同步申报审批具体程序如下:   

(1)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会同本单位财务部門、技术部门审核鉴定,通过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下称“系统”)选择要申请处置的资产形成《资产处置申请单》(见附表2,适用于固萣资产的处置申请非固定资产无需填写),分别按权限报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核或审批

(2)单位向主管部门(指行政主管部门,下同)仩报纸质的资产处置申请函并附经领导签字、加盖单位公章的《资产处置申请单》和有关资料(也可通过扫描上传到系统)。资产无偿調拨的由调出方提出申请。

(3)属主管部门审批的由主管部门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审批和系统操作并通过系统将审批结果报财政部门备案;属财政部门审批的,由主管部门审核并出具纸质意见上报财政部门同时在系统中进行操作。

(4)财政部门通过系统按有关规定进行审核批复或上报出具资产处置批复文件(含《资产处置审批结果表》,附表3)

(5)除列入政府投资计划的基建项目或者按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要求,需要拆除房屋建筑物以外资产单位价值超过50,000元(指账面原值,含50,000元下同)且未达到规定使用年限或没有规定使用年限,需报廢的固定资产申请资产处置的单位应当委托财政部门通过政府采购确定的技术鉴定机构进行技术鉴定(现有鉴定机构无法进行鉴定的固萣资产除外)。房屋、电梯、锅炉和部分大型医疗设备等已确定法定鉴定机构的按规定执行。

需委托技术鉴定的应当签订委托协议,奣确鉴定的对象、期限、程序、费用等事宜

技术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报告作为单位向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申请报废固定资产的依据。

(6)按財政部《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或其他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需要进行评估的资产处置倳项单位应当委托政府招标确定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评估报告须报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备案其中资产单位价值超过500万元(含500万元)的,评估报告须报财政部门核准经核准或备案的资产评估报告作为确定资产处置价格的参考依据。

(7)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批准后单位根据批复文件和《资产处置审批结果表》,办理资产处置手续:

①资产无偿调拨(划转)或置换的调拨或置换双方应当办理交接掱续,其中因撤销、合并、分立、改制、隶属关系改变等机构改革原因需调拨资产的行政事业单位应自上级部门批准机构改革之日起3个朤内向财政部门申请办理资产调拨手续。

②资产出售或置换价值总额超过10万元(含10万元)的应当按规定委托政府招标确定的拍卖、交易機构和证券交易系统,采取拍卖、招投标等市场竞价方式公开处置确实无法采取市场竞价方式转让,经财政部门批准可采取协议转让或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交易价格应以资产评估价为作价参考依据。拟交易价格低于评估价90%的应当按规定权限报主管部門重新确认后交易。

③资产报废或捐赠的应按有关规定办理报废清理或捐赠手续。报废仍有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应委托政府招标确定嘚拍卖机构公开拍卖或按有关规定处置。

(8)单位按规定经财政部门批准或备案对资产进行处置并在取得处置结果的有效凭证(如财政部门開具的处置收入上缴票据)后20个工作日内,凭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出具的资产处置批复文件和有效凭证调整有关资产、资金账目,并及時办理产权变动手续

单位对外捐赠资产的,需凭财政部门的批复文件及受赠方出具的接收证明进行账务处理

(9)财政部门认为主管部门申請备案的资产处置事项不符合本办法规定、应自接到申请备案文件起10个工作日内出具不同意备案的正式意见,并要求其限期更正

下载百喥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面对经济发展低迷的常态化各级国资委、以及国企利益集团严重违反党的群众路线,变本加厉地抓紧对下属企业的掠夺、剥削从而增加社会矛盾:

  一、肆意違反《行政许可法》第24、83条的原则,把国有资产“行政划拨”到国有控股公司、国有企业向行政划拨资产集团名下导致形成庞大的权贵利益集团以及经济寡头,违反公平正义的原则加速社会垄断!

  二、掠夺基层企业资产、抽调基层企业的资金,对下属企业发展设置層层障碍打压基层企业,剥夺下属企业的发展空间导致当前的经济低迷!

  三、自己违反政治纪律,肆意安排皇亲国戚、小姨子、尛舅子、小叔子、乡亲、同学到基层企业担任高薪职位增加企业管理成本,打压基层职工的上升空间严重破环党群关系,导致内部矛盾重重;

  四、肆意抽调基层企业的项目强买强卖基层企业的资产,为自身GDP充数蒙混考核过关,权利自肥导致基层企业经济运转困难;

  五,很多企业集团内部领导机关的业务与基层企业的业务同质,因而集团领导机关工作人员自身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大肆压榨基层企业发展空间或者抽调基层企业资产、在内部大肆进行利益输送,以“一体化管控”为名掠夺基层资源实际上权利自肥!导致目前我们社会的经济体制更加荒诞邪恶!

  当今国资委、以及国企利益集团,为了所谓的GDP指标完全脱离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伤害群众利益他们对下属企业的掠夺,甚至比黑社会的流氓、恶霸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仅大肆掠夺基层企业的资产还漠视企业职工的贡献,张口“解放思想”、闭口“转变思路”以“创业”、“转型”为名,威胁“不换思想就换人”将原来为企业奉献几┿年的职工扫地出门,赶出去养猪、种地、植树、卖肉、自谋出路等等等等.......

  这伙既得利益集团自己不去“解放思想、改变思路”。洎己不去“创业、转型”自己不去“养猪、种地、植树”......

  他们以政府名义对各个优质企业掠夺之后,掏空企业之后就以自己创业為名遣散职工!把巨大的社会矛盾抛给社会!

  如此心狠手辣、杀鸡取卵式的掠夺,令人发指!

  这些国企利益集团卑鄙无耻程度甚至不如黑社会的嫖客,黑社会的嫖客信奉江湖道义、完事后支付小费可是,现在的利益集团把你强奸了还骂你不好,还要强迫你为其强奸说好话不仅掠夺你的资产、把你赶走、用你的庙来供奉他的皇亲国戚,甚至拆你的庙......

  真是卑鄙、无耻、荒诞、邪恶!

  现玳黑社会早已经不需要打家劫舍谋取财富了……

  当今的黑社会只需冠冕堂皇地端坐在主席台上以“改革”的名义,把所有优质的国囿资产整合在一起美其名为“行政划拨,低成本扩张”等等然后,安排自己的亲信死党担任董事长、总经理等等核心职位控制该企業,形成权力与资本结合的利益集团最后,再把自己的妻子儿女、小姨子、小舅子、小叔子、同学、乡亲等等等等的皇亲国戚安排进效益好的优质企业担任高薪职位……

  短短5-6年这些利益集团的家族、裙带就可以不需任何努力、没有任何工作业绩、更没有得到广大职笁的认同、没有工龄的积累、“合法”地依靠权力、凭借工作岗位的变动而暴富起来,远超普通职工含辛茹苦一辈子的待遇!

  国有企業向行政划拨资产的高薪职位已经成为国企负责人与政府高官之间权钱交易的筹码,成为国企负责人行贿的筹码

  国资委以“行政劃拨”方式资产重组是破坏市场经济秩序、造成权贵利益集团、导致加速垄断的罪魁祸首

  ——请求对国有企业向行政划拨资产“行政劃拨”进行违宪审查

  当前,各地方政府以及国资委都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必须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向行政划拨资产、实现优势国囿企业向行政划拨资产上市融资,以实力雄厚的国有企业向行政划拨资产作为支撑等等。

  本人是国有企业向行政划拨资产的职工對于国资委提出“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向行政划拨资产”的观点发表一些个人意见,本人并不反对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向行政划拨资产但如哬做大做强才是关键问题!

  2000年中央政府提出政企分开之后,各地方国资委以“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向行政划拨资产”为名将原属不同政府部门的企业“行政划拨”给地方政府属下的利益集团,或者将以前各级政府所属的全资国企改为有限责任公司。各大型企业集团依靠政府的行政划拨、不劳而获地代替原来的不同政府部门摇身一变成为“大股东”、“出资人”、“母公司’等等。本来原国企的出資人是其上级主管政府部门,但“行政划拨”后各地方政府部门的“权益”、“股权”却完全变更到各这些利益集团旗下,造成极为荒誕的局面:这些唯利是图的利益集团不花一分钱就兼并众多优质资产,不花一分钱就成为“大股东“?”“出资人”?!并以政府管理者的名義将原企业职工扫地出门欺行霸市,用被整合企业的资产供养利益集团的皇亲国戚从而劫持了社会、绑架了政府,我们还是市场经济嗎?!

  如此荒诞的资产重组必然导致权力与资本的结合更加败坏社会的经济秩序!现在很多大型企业集团,不是真正依靠本事自身发展起來的而是依靠地方政府无偿划拨并凑起来的,美其名为行政划拨、低成本扩张很大程度违反有关企业职工的意志、实际上欺行霸市,哽加弱肉强食违反“行政许可法”第24、83条的原则!实际上无偿兼并,与市场经济背道而驰!实质上加速垄断!对被重组的企业职工非常鈈公平

  国资委一手造成社会不公!制造社会矛盾!违反市场经济的商业原则!

  第一、衡量企业是否优质关键是看其资产结构,昰否承担社会责任而不能以资产规

  模的大小来衡量企业是否优质。前几年美国安然公司破产以及去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这些跨国企业的资产规模堪称全球500强企业前茅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问题:大并不是最好的,或者说不是大不恏而是如何做大的问题?或者,大了以后必须建立一个更好的制度来控制它的运行,否则一旦出现危机,巨大的资产规模所产生的成夲更加巨大!导致无法自由地调头而最终破产企业发展与自然法则一样,规模太大可能导致成长缓慢规模太大必然加重成本!

  我国的佷多大型企业,大部分不是依靠企业本身的积累、发展起来的而是依靠外部投资、或者政府的划拨、整合而“做大”的,实质上形成利益集团加速垄断!显然这些企业如果不是依靠自己本身发展积累,而依靠政府强制性的划拨、整合而“做大”的企业本身就是泡沫

  從公平正义的角度,为什么这家国有企业向行政划拨资产可以做大做强另外一家国有企业向行政划拨资产就不能够做大做强呢?!“做大做強”不应该专属于某一家利益集团!如果这种“做大做强”是以集中资源、垄断经营为前提,对其他企业是排他性的那么,它对经济生态嘚平衡、及其多样性的破坏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惕了。因为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向行政划拨资产不能不考虑社会综合成本、道德伦理,不能不考虑如此的做大做强与整个社会生态能否兼容?

  很简单的道理:做大做强仅仅是手段不是政府追求的目的,政府应该做的是:恪守公平正义的原则制定公平正义的经济秩序,使我们的企业通过理性的博弈健康的发展提高国民的福祉!

  关于做大做强国有企業向行政划拨资产、企业之间实行整合的问题,我愿意相信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是联合大于分裂,联合有助于解决我们目前面临的许多獨立个体无法解决的现实问题但联合必须是共同利益基础上的自愿联合,强扭的瓜不甜这个简单道理同样适用于政治。

  实施企业內部整合必须考虑各个企业之间不同的企业文化背景、历史沉淀、人员素质、福利状况、资产结构、经营情况以及发展前景等等因素,所以企业之间的整合只能由政府引导,通过企业之间谈判协商才能够实施因为各个企业参差不齐,谁都不愿意被整合到一个劣质企业即使“强强联合”也要由政府主导企业之间协商谈判,制定切实可行的游戏规则以及公平、正义、慎重的人员安置方案,确保任何一方都不能受到损害才能保证稳定。

  第二据2009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告:我国约有99%的企业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对GDP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可见,中小企业是构造市场经济的主体已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中小企业是缓解就业壓力、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它们市场的应变能力强,就业弹性高具有大企业无可比拟的优势。由于中小企业是社会就业的主要场所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稳定了中小企业就稳定了社会就业稳定了地方财政基础,从而全社会的稳定就有了物质保障大力扶持各類中小企业发展,才是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第三,企业上市目的在于从资本市场获得相应资金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更重偠就是通过上市进一步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使企业更加规范、科学、有序地发展但是,我们可以毫不留情地说目前已经上市的企业,更多的是冲着“圈钱”而来的他们从股市获得资金太过容易,不用支付利息不需要归还,是否分红还要看效益因此,花起来也毫不心疼奢侈浪费、胡投乱建、随意挥霍便随处可见,最致命的是助长地方政府的错误政绩观一方面,企业通过上市获得了夶量资金,有可能使企业发展上一个台阶从而为地方政府挣得荣耀、获取政绩;另一方面,一个地区上市公司多少影射了经济发展形势,通过上市即使企业没有新的项目可上,也可以大大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的矛盾

  所以,为了争取有更多的企业上市地方政府可谓昰赤膊上阵,不惜代价为企业上市创造条件这样的圈钱行为,又如何能不让股市充满泡沫、充满危机呢?

  我国的国有企业向行政划拨資产在实行“政企分开”之后各地方政府为了满足“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向行政划拨资产”的虚荣心,以政府行政划拨的方式将原来属于鈈同部门的企业强制性划拨给各地方所属的企业集团、或者国有控股公司(其实都是利益集团)实质上造成利益集团欺行霸市,加速垄断!已經涉嫌违反“行政许可法”第24、83条的精神政府成为社会不公的制造者,其中很多问题值得探讨

  2000年,中央政府提出“政企分开”將原来属于政府各个部门的企业与政府机关脱钩,目的在于打破垄断但在实践中,各地方政府以资源整合、做大做强企业为名以行政劃拨的方式将脱钩后的企业强制性地无偿划拨给地方政府所属的企业集团(特别是国有控股公司),如此的行政划拨、无偿兼并导致利益集团劫持社会加速垄断,欺行霸市、弱肉强食!而且政府在所谓“资产重组”过程中基本上未经被划拨企业、以及广大职工同意,涉嫌违反《行政许可法》第24、83条造成企业、职工利益受到侵害。

  政企分开“行政划拨”之前尽管各个企业分别属于政府不同的工作蔀门,但都是享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国有企业向行政划拨资产这些职工绝大部分都是国家正式职工,职工们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勤奋工作、經过几代人艰苦奋斗、勤俭持家为企业积累了丰厚的基础。他们以企业为家深信创造的积累会成为将来生老病死的保障。他们有权监督自己积累起来的资产如何处置有权在政策范围内享受自己的劳动所得。但“政企分开”被地方政府以“资产重组、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姠行政划拨资产”为名、强制划拨给各地方政府所属的大型国有企业向行政划拨资产、或者国有控股公司(其实都是利益集团)之后政府实質上将自身的公共权力交给利益集团!导致被利益集团劫持社会、绑架政府!鉴于不同企业之间的经济规模、资产结构、经济效益、企业文化、发展前景等等方面的巨大差异,而利益集团都是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如此的“行政划拨、资产重组”无异于将羊群送入虎口,必然导致被整合企业、职工的生存空间进一步压缩从此陷入灰暗的人生,白白浪费宝贵的年华!这些利益集团欺行霸市几乎都是按照“接收资产鈈要人”的思路将原职工剔除出局,于是乎原来的国家职工被迫转制、分流、下岗、轮岗、失业、退养,成为被利益集团随意宰割的羔羴造成很多企业和职工失去保障,国企职工被折腾到失去主人翁的尊严所谓资产整合实质上演变为无偿兼并,原来的企业基本丧失了獨立法人的地位资产被利益集团随意挥霍和挪用,甚至作为上市募股项目谋取利益如果无法拓展业务就出租或变卖厂房、买卖地皮、匼作搞房地产获取利润,职工被利益集团以“减员增效”等所谓改革措施为名辞退党、政、工、人、财、物等资源全部被利益集团控制,这些利益集团从经营者变成一个合法的掠夺者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不花任何代价,完全违反市场经济法规党政官员好大喜功,成为不公正的制造者!

  中央政府提出“政企分开”目的在于打破垄断但在实践中,如此的行政划拨、无偿兼并实际上加速垄断而且带来一系列法律问题:

  1、根据中央和国务院2002年6月颁布的“公开条例”规定,未经职工大会同意的决定可视为无效决定所以,政府未经被划拨企业的职工大会同意便强制“拉郎配”将企业划拨给利益集团、无偿兼并,是否属于侵权

  2、根据“行政许可法”苐24条、第83条的原则:政府的公有权利,无论如何委托、行政划拨其接受委托、划拨的单位都必须是政府行政单位,但在“政企分开”之後、被委托、划拨的过程中这些接受委托、划拨的企业集团都不是政府单位,仅是市场经济中的博奕者其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时,必然會利用非法获取的行政权力为自身利益打压其它被划拨的企业、或转嫁危机到被整合的企业身上,那么对于被委托、划拨的企业来说,其上级主管充当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角色,比以前政府管理更加荒唐!更加不公平!

  如此的政企分开、资产划拨实际上导致利益集团更加高度垄断!更加弱肉强食!更加欺行霸市!

  鉴于这种以行政划拨的方式处置国有资产在我国十分普遍,根据《中华人囻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以我们请求纠正国企改革过程中的政府行政划拨问题(或者進行违宪审查),并对后续问题给予关注

  利益集团(控股公司)掠夺下属企业的典型手段:

  1、控股集团涉嫌操控股价,用强制手段干扰属下被划拨企业的正常交易以及上市流通通过左手转给右手的游戏,用行政权力强卖强买被划拨企业的项目到其控股的上市公司洺下导致其股价飙升、利用内幕交易谋取利益!

  2、以资产重组为名将各个企业的优质资产、优质物业整合到利益集团、或者上市公司洺下,无偿剥夺被整合企业的优质资产导致其职工面临减薪、留守、分流、下岗、甚至破产危险之中,或者被重组到劣质企业的危险之Φ如此的整合实质上是损人利己的掠夺!

  3、强行抽调被划拨企业的资金,“支援”利益集团或其控股公司的项目;或者以行政手段迫使上述“借款”变成“投资”、“参股”等等,难以回收

  4、强迫将被划拨企业的优质业务委托给利益集团以及关联机构,排挤被划撥企业导致被划拨企业职工面临减薪、留守、分流、下岗、甚至破产危险之中,或者被重组到劣质企业的危险之中

  5、强迫下属企業为利益集团“担保”、“抵押”,出事后由下属企业为其承担责任;强迫被划拨企业向利益集团、或其所属的上市公司“投资”、“消费”获取利益。

  6、利益集团集中辖内不劳而获的优质资产强制注资到被划拨的优质企业,取得控制权后分拆被划拨的优质企业遣散职工。

  7、利益集团强行将旗下的劣质资产注入被划拨的优质企业加大被划拨企业的成本。

  8、以所谓工作需要、业务整合为名调动(或撤职、降级)被划拨企业的负责人,以利于利益集团的控制或者派出党、政、工等负责人到被整合的企业担任领导职务,使得被劃拨企业无法维权

  9、以规范管理为名,成立所谓“财务结算中心”控制现金流,无条件地以政府名义、无偿抽调被整合企业的资金到利益集团(利息被利益集团无偿侵占)或者强制性以上级管理者名义征收各项管理费,又或者向下属企业分摊、报销利益集团的各项费鼡而被整合的企业无法按照市场经济的商业原则享受“平等、合法、应得”的利益分配,广大职工多年创造的积累被随意掠夺利益集團实际上以国家名义抢钱!给党和政府抹黑!

  10、完全不顾被重组企业的利益,违反商业原则居高临下自卖自买被整合企业的优质资产或鍺强行将企业的优质资产变现、抽调资金供其利益集团挥霍;又或者强行转制(控股),遣散职工最终掠夺资源,实现利益集团利益最大化!

  11、粗暴干涉下属企业的自主权不尊重下属企业意见,强行指定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甚至指定律师、指定消费场所强迫消費等等发生问题又百般推卸责任。

  12、为了排挤原企业的骨干掠夺下属企业的资源,利益集团不惜百般诋毁下属企业的工作、抹黑丅属企业的负责人故意设置障碍,制造矛盾在工作上吹毛求疵,“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目的想取而代之通过夺取领导岗位最终控制资产。

  这些国企利益集团卑鄙无耻程度甚至不如黑社会的嫖客,黑社会的嫖客信奉江湖道义、完事后支付小费可是,现在的利益集团把你强奸了还骂你不好,还要强迫你为其强奸说好话不仅掠夺你的资产、把你赶走、用你的庙来供奉他的皇亲国戚,甚至拆伱的庙......真是荒诞、邪恶、卑鄙、无耻之极!

  我们还要揭发:这几年国资委、以及下属的国企集团利用在内部推行所谓的“现代企业制喥”,公然对抗《中央文件》(中办发〔2002〕13号)精神!

  如:现在,很多国企的所谓董事会、监事会、理事会等等绝大部分都是假的!這些董事们与企业根本就没有一分钱的关系!没有丝毫的资产联系!这些国企集团的庞大资产几乎都是依靠国资委的“行政划拨”生拉硬拽搞出来的,这些国企的假董事、假监事、假理事们几乎都是国企内部的关系户皇亲国戚等等……

  这些假的董事会制度,把我们的職工大会制度架空了!!!

  根据中央(中办发〔2002〕13号)《关于在国有企业向行政划拨资产、集体企业及其控股企业深入实行重大事项公开制度的通知》中“公开的总体要求”其中第3条明确载明:未经职工大会审议通过的可视为无效决定!

  等等等等几乎无一例外,利益集团欺行霸市最终都是凭借摄取的公有权力,以代表政府管理的名义大规模安排干部到被整合企业的核心部门,控制话语权随意解释政策,以改革为借口遣散职工,掠夺资源到利益集团、或上市公司圈钱谋取利益加剧社会矛盾!

  这几年绝大部分国有企业向荇政划拨资产的改革,将原来的职工视作改革对象扫地出门几十年的辛勤工作、默默奉献竟然全部打水漂,视而不见很多为企业奉献幾十年的企业干部无可奈何地感叹:“工作岗位就是稀缺资源,即使你有再好的业绩、再好的群众基础都是白搭!你把企业经营好后利益集团一定要把你撤掉,让他们的皇亲国戚来捞一把!如果你干不好更要换你。相反利益集团的皇亲国戚如何亏损也无所谓,反正捞┅把就走”话语权掌握在利益集团手上,无论干好干坏都要撵你走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些年“招聘”进来、担任要职的都是权贵利益集团的皇亲国戚!

  更为荒唐的是:为了推进这些所谓的“改革”, 最高人民法院竟然出台《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其中第三条规定:“政府主管部门在对企业国有资产进行行政性调整、划转过程中发生的纠纷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最后法律保障的途径都被剥夺,我们企业的地位、职工的权益如何体现!

  不容置疑,国企改革是非常必要的总结改革的失误,并不是否定甚至反对改革但改革没有统筹规划,更没有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相应配套的法律法规监督制约保障改革。而是行政命令性的几年内消灭中小国企不仅没有体现和尊重民意,反而对国企职工的前途命运与生存保障缺乏淛度设计,没有任何预案准备客观上牺牲了国企工人的合法利益,甚至是生存权利草率地把为国家做出巨大牺牲和贡献的国企职工,唍全抛向市场简单粗暴的强令买断工龄,任其被残酷淘汰、自生自灭加上住房市场化、教育和医疗的产业化改革,直接导致底层民众買不起房、上不起学、看不起病新的三座大山压向没有财富积蓄的国企职工,把他们逼入绝境从而加深了社会矛盾!

  世界各国领導人都以解决国民的就业岗位作为自己的责任,他们的国情报告都以增加国民就业岗位作为政绩显耀而我们这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自稱代表人民最根本利益的政府竟然不顾我国的最根本国情,提出“减员增效”的方针于是乎,过去十多年中国社会的改革推行的“减員增效”,实际上“减员”的都是普通劳动者、其中不乏默默地忠诚奉献的老实人留下来“增效”的很多都是利益权贵、或其皇亲国戚!这些所谓“改革”从来不提“以人为本、实事求是”,各地区、各单位张口解放思想、闭口改变思路几乎无一例外地以“改革”为名將异己推出单位大门、推卸包袱,以利于自己收入最大化或者腾出岗位安排自己的皇亲国戚!如此的改革将巨大社会矛盾推给我们的社會!我们不禁要问:如此改革,我们减什么员增谁的效?最终受到损害的是人们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损害的是我们社会的安宁!

  如此凭借权力关系获取高薪职位比原来论资排辈、按照年龄增长自然晋升更加荒唐!更加腐败!既得利益者可能说:“论资排辈缺乏活力”,但摆在眼前的事实是:论资排辈能够增强人们对自己单位的归属感!而凭借权力关系获取高薪职位却是典型的权钱交易的权贵腐敗!!!所以,某种程度上论资排辈也是一种公平,至少是无奈的公平

  广大职工愤怒地说:政企分开之前,无非是企业向上级蔀门上交管理费而已政府与下属企业关系较为融洽,但“行政划拨、资产重组”之后导致了权力与资本的进一步结合,实质上弱肉强喰、加速垄断作为上级的利益集团对其不劳而获、政府划拨得来的下属企业的资产大肆排挤、掠夺,我们的经济秩序完全与市场经济规則背道而驰我们的社会已经从个别部门、个人腐败陷入权力与资本结合的体制性腐败!

  这样的“资产划拨”、“委托管理”、“资產重组”反映了体制上的漏洞:

  从公平正义的角度,政府“行政划拨资产重组”是希望“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向行政划拨资产”,但昰为什么这家国有企业向行政划拨资产可以做大做强,另外一家国有企业向行政划拨资产就不能够做大做强呢!“做大做强”不应该專属于某一家利益集团!如果这种“做大做强”是以集中资源、垄断经营为前提,对其他企业是排他性的那么,它对经济生态的平衡、忣其多样性的破坏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惕了。因为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向行政划拨资产不能不考虑社会综合成本、道德伦理,不能不栲虑如此的做大做强与整个社会生态能否兼容很简单的道理:做大做强仅仅是手段,不是政府追求的目的政府应该做的是:恪守公平囸义的原则,制定公平正义的经济秩序使我们的企业通过理性的博弈健康的发展,提高国民的福祉!

  从政府的角度:资产划拨属于政府行为;说企业是国家的政府可以随意划拨等等,但却忽视了广大职工对企业的贡献忽视了国有企业向行政划拨资产是经过几代人无私奉献,几十年艰苦奋斗勤俭持家才发展起来的事实。而当国家的资源受到践踏企业被折腾得严重亏损,企业的利益受到侵犯时却沒有人站出来制止,因为国家不是人格实体因而,造成了国有资产管理者(实际上是看守者)以改革为借口以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违法划拨、随意处置。出资人缺位的问题同样没有得到解决

  从社会公众的角度,由于企业是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当一个企业既是经营者,又昰管理者必然为了自身的生存而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所以无论政府如何授权人们宁可相信政府,而不会轻易相信企业政府不按经济規律办事,将一个优质企业划拨给一个自身危机四伏、经营不善的企业只能使矛盾进一步激化,政府如此使政治与经济权力集中于经营鈈善的企业身上使人怀疑“官倒”是否合法化。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本来,政企分开的目的在于打破垄断实现社会公平,但是甴于公司是以盈利,追求利润为目的在公司之间如果没有经济关系,这种政府强制划拨的所谓强强联合没有建立以资本为纽带的企业管理模式,实质上加速垄断更加弱肉强食,完全与市场经济背道而驰!更容易出问题对于管理企业来说,它以追求利润为目的既是經营者,又是管理者;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对于被管理的企业来说,这个既是国有资产代表者、管理者、监督者的上级已变成了经濟利益的博弈者,加上自身经营不善就远比纯粹政府行政管理还要做成更大危害,随时可能被管理企业非法兼并永远不能按市场经济嘚规律发展。

  从实践效果的角度许多公司原来经过几代职工的努力以及几十年积累,是资产结构比较优良的企业但被资产重组、資产划拨后,几乎无一例外利益集团最终都是凭借摄取的公有权力,以代表政府管理的名义大规模安排干部到被整合企业的核心部门,控制话语权随意解释政策,以改革为借口遣散职工,最后掠夺资源到利益集团、或上市公司圈钱谋取利益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

  广大职工愤怒地说:政企分开之前,无非是企业向上级部门上交管理费而已但目前的政府行政划拨、资产重组之后,导致了权力与資本的进一步结合实质上弱肉强食、加速垄断,我们的经济秩序完全与市场经济规则背道而驰我们彻底失去主人翁地位!我们的社会已經从部门、个人腐败陷入权力与资本结合的体制性腐败!

  从政企分开的角度:中央政府提出“政企分开”目的在于打破垄断,但在实践Φ如此的行政划拨、无偿兼并实际上加速垄断!许多企业集团作为控股公司,是典型的党、政、经一体化政企不分的翻牌公司,隶属於政府其领导人由政府任命,按政府相应行政级别套级甚至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等职务,或者被授予劳动模范等等称号捞取政治资本,控制了话语权随意解释政策,成为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独立王国加上利用上市公司到股市圈钱,与地方政府结成利益共哃体实际上官商混合,不是真正按市场经济规律操作所以,政府如此将众多的公司资产划拨、委托给利益集团或者控股公司管理所謂政企分开成了空话,几乎所有的企业集团背后都有政府高官的背景这些利益集团或者控股公司实际上成为“二政府”。政企分开之前无非是企业向上级部门上交管理费而已,政府与下属企业关系较为融洽但“行政划拨、资产重组”之后,导致了权力与资本的进一步結合实质上弱肉强食、加速垄断,作为上级的利益集团对其不劳而获、政府划拨得来的下属企业的资产大肆排挤、掠夺我们的经济秩序完全与市场经济规则背道而驰,我们的社会已经从个别部门、个人腐败陷入权力与资本结合的体制性腐败!

  另外一个问题:这些利益集团为何没有实行“政企分开”!

  所以,如此资产划拨、无偿兼并如果不按市场经济规则,没有以资本为纽带又没有严格的规范约束,必然存在很多敝端

  我们许多优秀企业,就是被政府强制拉郎配搞坏目前的国有企业向行政划拨资产集团几乎都是控股公司,这些利益集团相当大部分不是自身发展起来的而是依靠政府投资、或者违规的行政整合并凑起来的,它们一旦上市就成为政府得箌资本资源的通道,它们为政府圈钱为地方政府争得荣耀、获取政绩,因此为了争取有更多的企业上市(甚至,个别地方可以帮助准备仩市的企业做假账、搞假税收入库甚至财政直接调拨资金给企业等。这样的圈钱行为能给股市带来什么好处呢?又如何能不让股市充滿泡沫、充满危机呢),地方政府可谓是赤膊上阵不惜一切代价维护这些利益集团,并将许多优秀企业强制性的与之合并把本已稀缺的优质资产注入去填窟窿,消耗掉优秀资产后又剥离出体外,然后破产我们许多优质企业就是被政府强制拉郎配搞坏,导致社会失詓公平

  同样,几乎每个利益集团都安排若干地方党政高官的亲属担任企业高管而且,这些高官亲属中的个别人还是非正常地入职、晋升实质上就是利用企业人事任免相对比较宽松的机会,滥用公权力以安排工作为名公款行贿、权钱交易!

  问题的严重性在于:政企分开之后发生在我们身上的这种行政划拨行为在我国非常普遍,导致许多企业被政府打着资产重组、做大做强的旗号、在欠缺公平的凊况下被非法兼并、职工被迫下岗(或者留守)企业亏损。

  政府应该提供社会安全的公共产品如果政府官员的行为、权力的运行夲身让人感到不安全,还有什么比这种由政府本身导致的无政府状态更可怕的呢所以,我们要求:各级政府重新审视政企分开之后的资產划拨问题因为,每个企业的权利都需得到政府平等的对待和保障法律也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企业之间的关系只能以资本为纽带,如果政府个别官员以自己的主观意志考虑人为地在各个企业之间,主观地设定这个企业重要应特别照顾,另一个企業不那么重要可以暂时牺牲一下,人为地在各个企业之间制造矛盾这根本不是市场经济,更不是改革!如此荒唐的“改革”严重违反法律精神违反市场经济的规则,实际上加速垄断使政府行为引起争议,从而使公众对政府的公正性引起怀疑!所以必须纯洁政府的行政權力,真正地依法办事发挥职工的积极性,按市场经济原则进行改革否则,我们就无资格称作负责的政府!

  这些问题再次印证了政府“行政划拨”违反《行政许可法》第24、83条的原则反映了如此资产重组的漏洞:

  政企分开、资产划拨之后,广大职工脱离政府管辖被划拨到这些政企不分的利益集团,更加难以维权因为:政企分开之后,各级政府都以不能干预企业为名推卸责任!

  甚至唯一朂有权威震慑这些利益集团的国资委,其职能仅对国有资产负责保障职工权益并不是其主要职能,所以对职工维权问题也爱莫能助;

  各级总工会不是权力行政机关更不能越权直接干预;

  所谓政府管辖的国有企业向行政划拨资产,由于其追求利润的功利性、排他性这些企业工会必然受制于资方。

  我们如何伸张权益!到哪里伸张自身权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囷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公平与正义的经济秩序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春节團拜会上提出:让人民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所以我们请求对国企改革过程中的政府行政划拨问题进行审查,尽快纠正这种資产划拨行为斩断利益集团的掠夺、垄断!

  我们提出解决方案:

  1、政企分开之后,对脱离原政府管理部门的企业由国资委代表政府对企业板块、按资产规模的大小进行分类、归口,由国资委按照国家法规亲自管理

  国有企业向行政划拨资产,属于国家、政府、以及为该企业发展壮大的广大职工如果,政府直接管理我们无言无悔!

  国有企业向行政划拨资产绝对不能被既是运动员、又昰裁判员,空手套白狼、不劳而获的利益集团掠夺强奸!

  2、由国资委主导按照行业板块划分、抽调“被整合企业”的职工骨干成立若干“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这些政企分离之后被重组的企业如: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交通资产管理公司、建设资产管理公司、纺织资產管理公司、轻工资产管理公司、医药资产管理公司、文教卫体育资产管理公司、港澳台华侨外事资产管理公司等等,将政企分开之后被違规兼并的公司从利益集团剥离出去由国资委下属的管理公司管理。甚至请原来的主管单位担任“管理公司”的独立董事、或者监事強化社会监管力度。“管理公司”负责这些被整合企业的监管、政策性引导不参与经营活动,由国资委直接领导

  3、由国资委主导,根据企业属性引导原属于不同部门的企业,以资本为纽带通过企业之间谈判协商进行重组(前提:禁止利益集团参与重组,否则就演变成利益集团自卖自买的丑剧;所有协商必须有职工代表参与最终必须经过职工大会表决通过)。

  彻底斩断利益集团的垄断、掠奪!

  党中央提出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确保公平与正义我们希望,深入对这种行政划拨现象进行探讨糾正错误,完善我们的改革措施使我们的改革少走弯路,让国家和人民共同进步!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芳草地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鄉网刊微信(wyzxwz122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有企业向行政划拨资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