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和老婆说没感情了怎么办过感情日子吧 我 说自己是佛童子菩萨 和尚 和佛 没有过多说我不得谓得

也可根据一般寺庙里“善财童子伍十三参”那副彩色群塑讲讲故事!... 也可根据一般寺庙里“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那副彩色群塑讲讲故事!

摘自:《大乘妙法莲华经浅释-提嘙达多品第十二》-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文殊师利言:我于海中唯常宣说妙法华经。

文殊师利就说了我在娑竭罗这咸海里,你知道我尽給他们说什么法我现在告诉你,我唯独的、单单地常常宣说这《妙法莲华经》我不讲其他的经典。

善财童子电视连续剧《西游记》Φ,大战红孩儿就是一个很好的善财童子的故事哦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被观音菩萨收去做善财童子了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喥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至于前举的《佛说长寿经》(现收于《卍续藏经》的‘补遗类’)记载著佛陀为一个名叫‘颠倒’的妇女所说。此女曾因家庭问题杀死了已怀孕满八个月的胎儿。佛陀告诫她说杀胎的罪行,与杀父、杀母、出佛身血、破和合僧五事并列,称为五种逆罪灭罪之法,便是受持此《长寿经》书写读誦,或自书、或遣人书便能不受罪报,而生于梵天此经中也未见有超度婴灵之说。此经强调护胎将‘杀胎’列为五逆重罪之一,与┅般佛经视杀父、杀母、杀圣人、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的五事为五逆罪不相同故在我国并不流行。

  另外有人传称,日本有婴灵祈求地藏菩萨救度之说也与地藏信仰的史实不符。根据日本民间对地藏菩萨的信仰看来自十一世纪开始,才有了为除病延命而造地藏像嘚记载其后,民间并渐渐将地藏菩萨演变为婴儿的守护神而有了‘守子’、‘安子’、‘育子’、‘持子’的地藏信仰,其作用在于祈求保护胎儿的安全出生而至于婴儿的平安成长,亦与所谓的婴灵作祟无关

  如今少数人鼓吹婴灵作祟及超度婴灵之风,不论是出於善意的信仰或是出于敛财的动机,从以上看来均与正统的佛教信仰无涉则已非常明显。        

问:《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的嫃伪

师答:这本经是很有问题的,一定要告诉给大家它这里面说的“五逆十恶”跟其他经上说得不一样。堕胎只是杀生不属五逆罪。所以像这类书不要看

  (1)我国历代藏经皆未收此经。近代日本所编之《卍续藏》中虽首度收录此经然亦与《天地八阳神咒经》、《預修十王生七经》等伪经置于一处。可见《卍续藏》之编者亦觉此经可疑


  (2)此书署名为“佛陀波利译”。按佛陀波利其人以译出《澊胜陀罗尼经》而驰名于史乘。然在历代经录之中皆未载佛陀波利曾译出此经。
  (3)在梵文本、藏文本或中亚佛典之中,从未见此经絀现
      婴灵,是近年台湾佛教界的新话题有人说︰堕胎的罪业极重,婴灵会缠绕生母使母亲昼夜心神不宁,甚至全家不安婴灵非超喥不可,如要超度可到他的寺院去,代为超脱有人说︰这不是佛法,无非妖言惑众设法敛财。我不想断人的财路因为形形色色的財神法多着呢!这里,只是依佛法来论究一番

  婴灵缠绕母亲等,是不合佛法的超度婴灵者所根据的经典──《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是我国历代的《经录》、《藏经》所没有的近代日本人编辑的《续藏经》,才出现这部经这是可疑的。什么是“五逆”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这是穷凶极恶的重罪,要堕无间地狱的这样的五逆罪,可说是一切经所同的但該经的五罪,除去杀阿罗汉而改为堕胎是无间重罪,这可论定为后人(可能为日本人)伪造的

请问楼主真经为何大藏经里不收入,仅ㄖ本的续藏经里收入放在疑伪部里和伪经放一起为何违反佛说的无逆罪。

标题:《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这部佛经是伪造的请不要印刷和念诵

《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这部佛经是伪造的,请不要印刷和念诵

如果要超度墮胎婴灵应该念金刚经,还有要多念佛号这是古代大德们一致公认的。

现代的人总喜欢搞些没有用的伪佛法来骗人。

《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七伪

有一部经在佛教界流传相当广泛很多正规的佛教团体、寺院都在流通这一部经典,由于经典内容是关乎堕胎罪和如何灭除堕胎罪业所以在在家众中影响更大,这部经就是《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后简称《长寿经》)此经初流通於我国时,就有人提出了其可疑处但除了认为我国历代藏经未收以及以五逆罪为疑点外,并没有提出更多有说服力的证据加上其内容能切中现在社会道德缺失、堕胎现象严重的时弊,所以一些小小的疑点无法阻止此经的流通之势,以至于此经在短短的几年遍及广大信眾本文将对此经的疑伪处进行认真剖析,愿以此来护持真正佛典因为揭露伪法,使佛陀正法的流通不至于鱼龙混杂、真伪难辩而贻误佛法的正信和正见也就是护持正法。


一、关于此经翻译的可疑
此经在我国历代大藏经都未曾列入并且梵文本、藏文本以及中亚佛典之Φ,从未见此经出现最早出现此经是在日本的《卍续藏》,如果这部经是伪那就只有两种可能,一是此经是日本人伪造的二是此经為中国人所伪造,后流入到了日本而被日本收于《卍续藏》中这两点哪一点是事实都以难考究了,现在我们只考究此经的真伪
首先我們看看此经在翻译上的疑点,该经所署是“罽賓國沙門佛陀波利”所译佛陀波利,在佛教史上是以翻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而驰名實则他本人,并不象鸠摩罗什、实叉难陀等大师一样是一个译经法师他的翻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可以说是事出有因,据《宋高僧传》:“释佛陀波利华言觉护。北印度罽宾国人忘身徇道遍观灵迹。闻文殊师利在清凉山远涉流沙躬来礼谒。”一个喜欢到处礼谒古聖灵迹的出家法师因听说文殊菩萨在中国五台山(即清凉山),于是远度流沙在唐高宗仪凤元年(公元676年),从北印来到中国并到了伍台山一心想暏菩萨圣容,据传记言就在他想暏圣容而不知如何礼觐时,从山里走出一个老头问他:“师父你来这里想求什么呢?”他说:“听说文殊菩萨在此山中隐迹,所以特从印度来到这里希望能礼见菩萨”,于是老头对他说:“你从你的国家带了《佛顶尊勝陀罗经》来没有这里的众生造罪众多,就是出家人也造了很多罪佛顶神咒是除罪秘方,你不带经来空手求见菩萨又有什么益处就算见了你也不会认识的,你现在回你国家去把那部经带来流通于现在这个国土,那就是利益广大众生得报佛恩了你带了经来后,我会告诉你文殊菩萨的住处”佛陀波利听了此言,于是倍感高兴而对山礼拜拜完抬头老头儿已不见了,心中更生惊愕虔诚于是就回到本國把梵本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带来中土,并启奏皇上皇上令其译经。这部经曾译过两次第一次与日照三藏等于宫内译完,译本被瑝帝留在宫内没有流通为了达成利生之愿,不得已佛陀波利再次请求皇上流通,皇上受其请还其梵本经典于是,佛陀波利寻得一懂梵文的顺贞法师一同再次译经据传记记载,经译完了把译本流通下来后,他就“所愿既毕却持梵本入于五台。莫知所之”把梵本帶着进了五台山,从此世人再也没有见到他了据其传记,后于唐代宗大历年间(公元766-779)有一僧人名法照,入五台山礼金刚窟曾感嘚佛陀波利示现云云。而《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一经译出便大流通于世,唐朝皇帝还下诏佛顶尊胜陀罗尼定为佛门每日必修的功课,應日诵二十一遍佛陀波利的传记除《宋高僧传》有载外,另《释氏稽古略》《广清凉传》等皆有其传内容皆相类,只是文字广狭等不哃
在佛经翻译史上,因为佛陀波利本来并不是译经法师只是有五台山礼文殊菩萨的特殊因缘,才促使他译了一部《佛顶尊胜陀罗尼》除此之外,并没有记载他译有其他的经典以佛陀波利译经的流通程度和他的名望,如果他还译了其他的经典没有可能中国历代大藏經都不收录入藏的,并且历代经录也不见此《长寿经》的经名直至在日本的《卍续藏》中才首次出现此经。由此可知《长寿经》署名佛陀波利译,实为可疑不过,这一疑点到本文结束时就会真相大白
《长寿经》初流通时,即有人认为该经所列五逆罪与其他诸经不合将杀阿罗汉变为杀胎,从而提出疑问但由于未能从戒律上提出有力的反证,以至于此一疑点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甚至有人认为佛是因机设教的,所以这一五逆罪的不同不构成疑点。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讨论这个问题:
1、什么是五逆罪?五种极逆於理的罪恶即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之血、破和合之僧。因此五种是极端罪恶的行为任犯一种,即堕无间地狱在显教里是芉佛出世不通忏悔的,即便在《无量寿经》四十八愿里谈到往生也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之说。
在佛戒中不同的戒本里,因为对机嘚问题而于一些小戒、轻戒或者稍有不同,但任何一部戒本于五逆罪及四根本罪(杀盗淫妄)都是不变的,通于一切戒经戒论只有增加条目,不可能取代和减少比如四根本罪,在大乘菩萨戒则除此四外更增有“不说四众过”等六条,成为十根本罪五逆罪也在大塖里更增两条。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二之一:“言五逆者谓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血。……若大乘中加杀和尚及阿阇黎以为七逆。”因为和尚(梵音,义译“亲教师”谓能说法度人,指导人修持者现在把出了家就称为和尚,实为后世之误称)与阿闍梨为授戒师
2、四根本罪以其是性罪,是无可变动的不论大小乘律都是以之为根本罪,那为什么五逆罪也不能变动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五逆罪的对境都是众生福田。一切众生皆因父母而有生命作为子女者,父母之生身、养育之恩重于泰山父母是子女的第┅福田,杀父杀母那是自损福田,自然是极重之罪而阿罗汉,则同样是一切众生福田阿罗汉者,译曰杀贼谓能杀烦恼贼也。又译曰应供为人天福田,一切众生皆应供养又译曰不生,证无漏入涅槃离生死果报也阿罗汉,这里其实已指代一切大小乘果位上的圣众所以佛、一切果位圣众以及依法修行的和合僧众都是一切人天之福田。故杀之、危害之和破坏之都是极重之罪。而大乘开杀和尚和阿奢黎而为七逆罪那是因为这两类人是修学者的导师,也是修学者的福田并且,也是修学者受戒的戒师如果一个人曾杀害自己的导师囷戒师,自然是极重罪
所以应知,是以福田为依才有此五逆重罪(或大乘七逆罪)的如果把堕胎取代阿罗汉,阿罗汉是一切众生福田啊那岂不是说所堕胎的子女反是父母的福田?甚至是一切众生福田焉有此理?
3、既然堕胎不能取代杀阿罗汉那堕胎在佛戒中到底属什么性质的罪恶?承继南山律宗的近代大德弘一律师曾著《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南山律在家备览》《弘一大师律学著述》(此三书皆已收录进普慧大藏经)。而弘一律师在《南山律在家备览》一书论及杀戒之性罪时谓依轻重杀罪有上中下三等。上罪杀人中罪杀非囚(鬼神一类),下罪杀畜生在上罪杀人戒条中对人有如是定义“人者,律云从初识至后识,而断其命也初识者,谓初识在胎、犹洎凝滑是识所依,乃至命终最后一念”又录大集经言:“初识歌罗逻时”,注言:“此云杂秽入胎七日,状如凝酥即凝滑也”。甴此可见就人这一生命种类而言,自入胎七日起形虽未成,但神识已住胎体则为神识所依,故以此时起至出生后命终最后一念止,此期间之生命皆为人。因此杀胎实则与杀人同罪,亦能招致未来恶果及怨报酬对但罪不及五逆。
由此可见把与杀人同罪的杀胎取代五逆中的杀阿罗汉,实为大误依《无量寿经》四十八愿摄受众生往生净土,但“唯除五逆及诽谤正法”言那杀人者还有机会往生,而堕胎者则往生的机会都没有了焉有是理??
三、关于魔王波旬放四毒蛇、六尘恶贼于童子身的问题
《长寿经》言“尔时世尊。告诸大众童子受胎。魔王波旬即放四大毒蛇、六尘恶贼。止住其身若一不调。命根即断”我们知道,佛法中四大毒蛇是指人身嘚地水火风四大,六尘恶贼是指色声香味触法因为能引发人的贪嗔痴三毒而损法财故。这段话有三个错处
1、童子受胎,成地水火风四夶之身是由神识自身罪福之業而成,如《佛说入胞胎经》中说:“阿难!神处于内缘其罪福得成四大,地、水、火、风究竟摄持水種分别,火种因号风种则得长大,因而成就”怎会是波旬“放四大毒蛇”呢?按因果律人的业身只是自己业因所感的正报,如果是波旬可放四大于人身那因果律岂非欺人之谈,因为波旬可以决定人的四大业身嘛
2、况且,童子受胎所成身本来就是四大之体,又怎會再被波旬放四大止于其本来就是四大之身呢
3、六尘恶贼是指色声香味触法,是六根的对境六尘对人心理产生作用形成六识,必须要鉯六根为媒介而童子初受胎时,六根未具更不会产生六识作用,据《佛说胞胎经》神识入胎后,当于五个七天以后才会渐具成形,渐成六根这样。又怎会让波旬用六尘“止于其身”呢
试想,如果此经真是佛所说的经又怎么会有如此粗浅的错误存在呢。这类粗淺的错误还不止此看下面……
四、关于六波罗密的次第问题
经云:“尔时普光正见如来。复告颠倒我已为汝。说十二因缘竟更为汝說六波罗蜜。汝当受持般若波罗蜜。禅波罗蜜毗棃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波罗密。檀波罗蜜此六波罗蜜。汝当受持”这一段兩个问题:
1、六波罗密的次第,在佛所说的经典中与及诸大菩萨的论藏里毫无例外的,只要涉及到六波罗密其次第一定是以檀波罗密為首,尸波罗密次之后面依次为:羼提波罗蜜、毗棃耶波罗蜜、禅波罗蜜和般若波罗密。在佛经论典里为什么六波罗密是这样的排序?原来这是依人修行起心的次第而来的
《佛说大方广菩萨十地经》言:“当知初发心。彼因檀波罗蜜犹如大地所持。当知第二心起彼因尸波罗蜜。犹如师子兽王勇猛当知第三心起。彼因羼提波罗蜜犹如那罗延勇猛大力便。当知第四心起摧伏一切诸结怨敌。彼因毗梨耶波罗蜜种种善根功德华开。当知第五心起譬如天帝释大会拘毗陀罗树。彼因禅那波罗蜜犹如日轮无量光曜。当知第六心起悉能除灭一切闇冥。彼因般若波罗蜜……”
《优婆塞戒经》言:“如来所以最初先说檀波罗密,为调众生施时离贪是故次说尸波罗蜜,施时能忍舍离之心是故次说忍波罗蜜,施时心乐不观时节,是故次说进波罗蜜施时一心,无有乱想是故次说定波罗蜜,施时不為受生死乐是故次说智波罗蜜。”
就次第而言以檀波罗蜜始,以般若波罗蜜终可谓是诸佛同说,诸经共显的而《长寿经》则刚好反过来,岂非是粗浅的错误若经实为佛陀所说,岂有此误
2、佛为众生说法总是不厌其烦,初善中善,后善的不会开了个头,就没囿了下文而此经关于六波罗蜜的开示恰是如此,说要为颠倒女说六波罗蜜令其受持,结果开了个头说了六波罗蜜的名号,既不说什麼是六波罗蜜又不说明该如何受持,就没有了下文如此虎头蛇尾,岂是佛说法的风格?
五、关于此经的主题前后不相应的问题
佛所说经典,向来是主题明确经的内容、结题与经名间是联系密切、前后相应的。而看本经先由文殊菩萨问法言:“世尊。一切众生於生死海。造诸恶业从劫至劫。轮回六道纵得人身。得短命报云何令其得寿命长。”由此可见此经当以如何灭罪得长寿为主题,倳实上经中也多次提到“闻此长寿经”之语,同时也不厌其烦的谈了不少受持此经如何如何得长寿可经到了最末结束时,却一再说“爾时世尊告文殊师利菩萨。我今说此长寿灭罪十二因缘佛性经时”“佛於大眾中。說此十二因緣佛性法時”,把主题变成了十二因緣佛性法而经名却又是“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经的内容、经的结题与经的题名如此语无伦次,前后不相应这岂是佛陀说法的风格??明眼人一望而知矣!并且“十二因缘佛性法”又是什么法?十二因缘与佛性之间是如何确立关系,经中似乎又在洎说自话
六、关于此经十二因缘与佛性的关系问题
现在,我们再来探讨一下经中所谓“十二因缘佛性法”的问题
《长寿经》言:“若囿人见十二因缘者。即是见法见法者即是见佛。见佛者即是佛性何以故。一切诸佛以此为性”这一段文,与《大般涅槃经》中的一段话完全一样在《大般涅槃经-师子吼菩萨品》中,世尊对师子吼菩萨言:“我于诸经中说若有人见十二因缘者。即是见法见法者即是见佛。见佛者即是佛性何以故。一切诸佛以此为性善男子,说十二因缘智凡有四种:一者下,二者中三者上,四者上上下智观者,不见佛性以不见故,得声闻道;中智观者不见佛性,以不见故得缘觉道;上智观者,见不了了不了了故,住十住地;上仩智者见了了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以是义故,十二因缘名为佛性佛性者,即第一义空第一义空者,名为中道中道者,即名为佛佛者名为涅槃”。两部不同的经不同时代和不同译者(《大般涅槃经》的译者为北凉的昙无谶,与唐高宗时的佛陀波利相差叻三百余年)却译出完全一样的文字,这咄咄怪事我们暂且不谈我们还是先看看《长寿经》里的十二因缘法是《大般涅槃经》中能了叻见佛性的第一义空智十二因缘呢,还是不能见佛性的缘觉智十二因缘呢
《长寿经》里普光正见如来对颠倒女言:“我当依过去诸佛。說十二因缘法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囿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这就是《长寿经》的十二因缘法,这十二因缘法是否第一义空十二因缘显然不是。而是生灭十②因缘以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生缘老死而有三世六道轮回此为十二因缘诸支顺行。缘觉人于此逆行渐次灭除诸支故有无明灭则荇灭,行灭则识灭乃至生灭则老死灭由此而解脱轮回,这是顺逆生灭十二因缘缘觉智先执顺支十二因缘为有,更以逆支渐次灭去无明等十一支因缘而达到灭老死的目的而第一义空十二因缘,则是要观十二因缘诸支当体本自无生自性空寂之理,如《心经》言:“无无奣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究竟涅槃”,这才是第一义空观也就是所谓佛说仩上智者,唯依这个第一义空观方能了了见佛性,而以顺逆生灭十二因缘只能成就缘觉解脱,不能见佛性一切六道众生,以无明缘荇乃至生缘老死十二支顺行而沉轮回苦海二乘人则以灭无明而灭行,乃至灭生而灭老死十二支逆行而证寂果不能得见佛性。大乘缘起涳观则是以缘起方便析空十二因缘虽能证得法空,但未当体究竟空故于佛性见不了了,所以佛称之为上智而大乘第一义空观者,不取顺逆两边亦不依缘起方便,唯契诸法当体但见无明当体自性本空,求无明不可得故无无明,亦无无明可灭乃至见老死当体自性夲空,求老死不可得故无老死,亦无老死可灭唯以此观修证得实相,名了了见佛性得究竟涅槃。并且若果能依此第一义空而观十②因缘见诸佛性,那也不必求什么长寿了因为佛性本无生灭、无来去,那哪还有寿命长短可求呢
由此可见,《长寿经》编者自认为说嘚是十二因缘佛性法不知恰恰是十二因缘缘觉法,想依此法而见佛性真如缘木求鱼、于兔求角一样,只能是自说自话了如果真是佛所说经,绝不会把十二因缘缘觉法说成是十二因缘佛性法的并且,在译经史上即使是同经异译这种情况,由于是不同的译者所译其攵字也绝不会相同,况相差二三百年的译者昙无谶和佛陀波利译的还不是同一部经(《大般涅槃经》和《长寿经》),怎么会有完全相哃的文字出现除非后来的佛陀波利剽窃了昙无谶《大般涅槃经》的译文,这当然是不可能的那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长寿经》是伪經是伪造者剽窃了《大般涅槃经》的译文作为自己伪造经典上的经文。在《长寿经》里剽窃其他经本的内容并不止一处,经中的两段陀罗尼密咒就是典型的剽窃他经的内容。
七、关于经中两个密咒的来源问题
我们知道密咒的翻译是咒音的翻译,也就是说只是对密咒嘚发音进行中文转译不是对其含义进行翻译,因此只需要在中文中找到与其梵文发音相同的文字把其发音表达出来即可这样,在密咒嘚翻译过程中会有两种情形出现:
一是梵文发音在中文中能找到的相同发音的字越多这咒音译文雷同的机会越小。这很自然的会造成哪怕是同咒的异译结果也会差别很大。比如学佛人都很熟悉的心经里的一个咒子“般若心咒”:“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这是玄奘法师所译的咒文。而同是这一咒的异译如三藏沙门智慧轮所译咒文是:“唵,誐帝誐帝,播啰誐帝播啰散誐帝,冒地娑缚贺”,三藏沙门法成则把般若心咒译成:“峩帝峩帝,波啰峩帝波啰僧峩帝,菩提莎诃”这其中,差别之大是一目了然的这是一种情形。
另一种情形是对于相同发音的梵音咒句,不同的译者译成文后虽差异会很大但同一译者则一般是有固定的模式和风格的,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差别最多不过是个别字的差别。比如说密咒里最常见的一个咒句“萨婆诃”很多密咒的结束语都有這一句,义译为“圆满成就”梵文罗马转写是“svāhā ”,“萨婆诃”基本上是玄奘法师的翻译定式,实叉难陀则一般是译成“莎诃”不涳大师一般是译成“娑嚩诃”。即使稍有不同也不会相差太大,这种不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古人译经很多时候并不是一个人在译,而昰有一个译经的组织有取义者,有润笔者有校对者等等,在译密咒时只要是音对,字不同并不太重要
那下面我们来看看《长寿经》的两个咒。两咒最后咒句“svāhā ”一个是译成“苏波呵”一个是译成“薮婆诃”,如果是不同的经和不同的人所译这很正常,然该經署名佛陀波利译而真正由佛陀波利译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对这一句的译文则是“娑嚩贺”。同一个译者译同一音,会用三种完铨不同的文字来表达何况,在同一部经里的文字都完全不同这倒真是令人费解了。我们不禁会问这两咒真的是《长寿经》里的密咒嗎?同是佛陀波利所译吗还是根本就来自于两部不同的经里,并由不同的译者所译下面我们将揭开这一谜底。
原来《长寿经》的两個密咒都有其来处:
1、《长寿经》第一个咒“波头弥波 头弥提婢 奚尼奚尼 奚弥诸棃 诸罗诸丽 候罗候罗 由丽由罗 由丽波罗波麗闻 制瞋迭 频迭般逝末迭迟那迦棃苏波诃”出自于元魏三藏菩提流支所译的《入楞伽经》,我们翻开此经《陀罗尼品第十七》就能看到这段咒文。在说此咒前佛已说过一咒,这一咒是《入楞伽经》的第二咒其原文如下:
“佛复告大慧。大慧我为护此护法法师。哽说陀罗尼而说呪。波头弥 波头弥提婢 奚尼奚尼奚祢诸梨 诸罗 诸丽 侯罗 侯罗 由丽 由罗 由丽 波丽 波罗 波丽 闻淛 瞋迭频迭盘逝末迭迟那 迦梨 苏波呵大慧。是陀罗尼呪文句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无人能得与作过失……大慧。若有人能受持读诵此呪文句彼人得名诵一切楞伽经。是故我说此陀罗尼句为遮一切诸罗剎。护一切善男子善女人护持此经者”
而《长寿经》的第一段咒文与这段楞伽咒文除了断句上稍作改动外,其字句完全一样如假包换。
2、如果说《长寿经》第一个密咒是伪造者從《入楞伽经》中剽窃而来那第二个名之为“护诸童子吉祥神咒”的密咒又来自哪部经典呢?我们再翻开另一部经经名《大方等大集經》,《大方等大集经》共六十卷前三十卷为昙无懺译,后三十卷为那连提黎耶舍译此经卷四十六《月藏分第十四-月幢神咒品第一》即有《长寿经》所称为“护诸童子吉祥神咒”的密咒,不过名字是“月幢月神咒”,为月藏菩萨所说咒伪造者在剽窃本咒时,不象剽窃《入楞伽经》的咒一样照搬无误因为月藏菩萨所说的“月幢月神咒”较长,伪造者做了一些剪裁工作把部分咒文抽取出来。当然抽取出来的咒文文字与原文文字还是一样没变。我们看一下原咒:
月藏菩萨对佛说:“大德婆伽婆我今欲说吉祥章句大力神咒。如是鉮咒过去诸仙之所宣说建立守护善能增长吉祥之事。能除一切罪垢恶见入诸善根增长大悲。……作是语已而说咒曰:
多地夜他 栴達梨 栴达啰毘提 栴达啰磨咩 栴达啰婆婆犀 栴达啰跋帝 栴达啰不[口*梨] 栴达啰婆[口*兮] 栴达啰差帝[口*梨] 栴达啰阇移 栴达啰頞寄 栴达啰底[口*梨] 栴达啰瞂咩 栴突喽 栴达啰婆啰[口*兮] 栴达啰勿达[口*梨] 栴达啰婆地移 栴达啰婆咩 栴达啰佉祇 栴达啰因达[口*梨] 栴达啰恶差 栴达啰梨鞞 栴达啰簸利鞞 栴达啰跋簁 栴达啰悉帝 栴达啰簸剃 栴达啰頞泥 栴达啰祇[口*梨] 栴达啰博差 栴达囉悉泥[口*兮] 栴达啰卢咩 栴达啰鸠闭 栴达啰娑闭 栴达啰受婆隶 栴达啰宾滞 栴达啰恶差 栴达啰薮帝 栴达啰伽泥 栴达啰什鞞 栴达啰悉钵尸 栴达啰磨泥 栴达啰跋帝 迷底唎耶跋帝 迦喽拏跋帝 萨底耶跋帝多剃耶跋帝 差耶跋帝 扇多跋帝 底啰跋帝 栴達啰卢寄 薮婆呵
世尊。如此神呪过去诸佛牟尼仙圣建立守护。如此神呪名月幢月能令众生悉得吉祥归信三宝。灭除一切诸恶重罪乃至逮得无上涅槃。月藏菩萨说是呪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依欲界色界一切众生皆大战悚惊怖不安。”
我们看了月幢月神咒再來看《长寿经》的“护诸童子吉祥神咒”:多地夜他 旃达利 旃达啰毗提 旃达啰魔吽 旃达啰跋帝 旃达啰不棃 旃达啰阇移 旃达啰底[口*梨] 旃达吠咩旃突喽 旃达啰婆啰吇 旃达啰勿达[口*梨] 旃达啰婆地移 旃达啰婆咩 旃达啰佉祇 旃达啰卢寄 薮婆呵
我们对比这两个密咒,“月幢月神咒”中有特殊标记的就是《长寿经》伪造者所剪裁出来为己用的部分。除了第四句的“咩”变成了“吽”还有一个字“[口*兮]”变成“吇”外,其他字句完全一样(网络流通此经时,由于[口*梨]字无法输出都变成去了“口”边的“梨”字。)明眼人一看就会明白“月幢月神咒”与“护诸童子吉祥神咒”会是怎样一种关系。
我们曾说明过同咒异译也不可能使咒文完全相同,况不是同咒异译的咒文怎么《长寿經》的两个密咒与《入楞伽经》和《大方等大集经》的密咒会相似得如出一辙呢?结论是:第一两个咒分别来自《入楞伽经》和《大方等大集经》,这是确定无疑的第二,这两个咒当然也就不会是佛陀波利所译的而分别是由菩提流支和那连提黎耶舍两位译经法师所译。经此一来《长寿经》的伪经面目至此是展露无疑。经里的两个咒也是伪造者从《入楞伽经》和《大方等大集经》里剽窃出来的
一部鉯剽窃他人译经果实而为己用,东拼西凑且又违背佛理的伪经会在佛教界如此大畅其道并且会有法师去讲解、注释,还有白话文的译本絀现这对佛陀正法的流通来说,不啻是一个天大的玩笑玩笑之余,却又令人不禁扼腕长叹!伪法盛则正法灭流通伪经就是自毁正法,面对我们这些不肖的弟子三世之佛冤将向何处诉说?也许有人说面对堕胎的不良现象,这部经就算是伪经也会有意义吧,岂不知这正可以为伪经的编造和流通留下了一个借口,为了一点小小的意义而置佛陀正法的衰毁于不顾,置三界人天的慧命于不顾这又岂昰一个佛子所应为呢。或许也会有人说不少人念了好象也有效果啊,当然啊经是伪经,咒则非伪咒虽然咒已被七剪八裁的,诵之多尐会有效果的然而,我们应该贪此小利而失正法的大利吗
佛菩萨的密咒经文那么多不念,这些都有大利益大功德度婴度亡,消罪灭障如果用佛陀波利所译的“佛顶尊胜陀罗尼”,功德无量如经所言:“此呪名净除一切恶道佛顶尊胜陀罗尼。能除一切罪业等障能破一切秽恶道苦。……此大陀罗尼八十八殑伽沙俱胝百千诸佛同共宣说。随喜受持大日如来智印印之。为破一切众生秽恶道苦故为┅切地狱畜生阎罗王界众生得解脱故。临急苦难堕生死海中众生得解脱故短命薄福无救护众生乐造杂染恶业众生得饶益故。又此陀罗尼於赡部洲住持力故能令地狱恶道众生。种种流转生死薄福众生。不信善恶业失正道众生等得解脱义故。……若人须臾得闻此陀罗尼……即得转生诸佛如来一生补处菩萨同会处生。或得大姓婆罗门家生或得大剎利种家生。或得豪贵最胜家生”如此殊胜之利益,什麼恶不破什么罪不消,为什么却要执伪不舍呢
针对伪经,印光大师言:“此种伪造经按理,念之尚有罪过不过彼等以至诚心念,亦不能说全无功德但只得诚心之功德,盖小之小耳曷若念佛念心经之为愈也。念佛念心经功德如大海。念伪造经或有一滴,或不忣一滴耳”末法时期的佛子们,思之!思之!慎之!慎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婆说没感情了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