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去日本研修的欢乐中国人2018有多少,现在去日本研修挣钱吗

日本人发明了二维码,可是赚大钱的却是中国人_网易科技
日本人发明了二维码,可是赚大钱的却是中国人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你每天扫的二维码竟是日本人发明的,但赚大钱的却是中国人…)
曾几何时,当人们说起“扫码”的时候,想到的更多是超市购物结账时,收银员扫描的商品条形码(linear barcode,即“一维码”)。那时候的一维码扫码反应速度慢,信息容量小,并且只能用实体的扫描枪进行物理扫描,无法像二维码图片那样由手机进行数码扫描。▲图片来源:摄图网 (图文无关)而如今在中国,人们每天打开手机扫一扫方便快捷的二维码,成了像呼吸一样自然的本能动作。付款、购物、点餐、订票、广告、浏览网页都能用上二维码。每经小编(nbdnews)注意到,凌空网创始人徐蔚早在2011年就开始申请“二维码扫一扫专利”,并先后拿下了中国、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区域的二维码扫码技术专利权。2017年9月,徐蔚担任董事局主席的中国发码行公司,光是依靠海外专利授权就赚了至少7亿元。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二维码(QR code,也称“快速反应码”)其实早在1994年就被日本人发明了。▲二维码发明者腾弘原 图片来源:欧洲专利局可惜日本人当时虽然手握二维码专利权,但仅仅将狭窄的目光放在特定的收费项目上,完全没能预料到二维码在未来社会的广泛应用。每经小编(nbdnews)注意到,根据日本发明二维码的Denso Wave公司网站资料,该公司已在事实上放弃了对日常使用的二维码的专利费用索求,只针对企业用户量身定制的二维码洽谈收费。从1994年发明二维码,到2011年徐蔚申请注册“二维码扫一扫专利”,日本人总共“领跑”了18年,却终因自己的短视,白白放弃了这只亲手养大的下金蛋的母鸡。丰田供应商发明二维码除了业内人士,很少有人知道,二维码的发明者腾弘原(Masahiro Hara)来自日本Denso Wave公司,这家公司是日本电装株式会社(Denso Corporation)旗下的子公司。▲图片来源:摄图网 (图文无关)日本电装于1949年从丰田汽车公司独立出来,但主要业务仍然是给丰田供应汽车零配件。日本电装如今还保持着全球第二大汽车零件供应商的地位,全球雇员数量超过15万。由于高精度的汽车零配件需要匹配很多信息(原料来源、产地等),而传统的条形码信息容量很有限。如何在零件标签上存储更多的产品信息,成了日本电装需要攻克的难题。DensoWave作为日本电装旗下负责信息技术的子公司,承接了这项攻关任务。腾弘原带领团队进行了两年的研究,终于将标签上的一维码升级成二维码,信息储量一下增加了250倍!▲腾弘原团队最早做出的二维码雏形和条形码相比,最初的二维码由不同颜色的色块承担不同的记录功能,大幅提高了信息容量。过去条形码只能存储20个日文字符,很难满足库存管理的需要,而新的二维码可以存储5000个日文字符,足够将好几页说明书浓缩在零件标签页上。在此基础上,Denso Wave公司做出了今天常见的黑白二维码。如今的二维码可以转换为数字、图像、二进制字节和汉字(日文Kanji)等形式,由智能手机的传感器扫描后进行解读。创始人错失巨大商机每经小编(nbdnews)注意到,二维码自发明以来,受到了全球范围内信息专业人士的广泛认可。News& Tech网站作者感慨道,“二维码这样简单的形式里,竟然蕴含了无数的可能性。如果商业推广得当,这本该是一只不断会下金蛋的母鸡。”而在二维码发明20周年之际,欧洲专利局甚至将2014“欧洲发明大奖”隆重颁发给腾弘原。在颁奖致辞中,欧洲专利局代表提出,“二维码的社会价值和科技意义都同等伟大。”尽管如此,创始人腾弘原从发明之初就一直不看好二维码能够被社会广泛应用。Denso Wave公司尽管拥有二维码技术的专利权,但并没有考虑过向全社会收费或出售专利。DensoWave想做的,仅仅是向企业用户推广日本电装内部的二维码管理体系,以此收取一些费用。甚至在2014年,腾弘原在领取欧洲专利局的大奖时还语出惊人,认为“二维码最多还有10年寿命”。同时,在欧美国家,也似乎没有人意识到二维码隐藏的巨大商机。一位帮人免费生成二维码的美国网站主甚至向科技杂志Gizmodo表示,“这个技术其实用谷歌工具就能实现,这么简单的东西我就不打算收费了。”此外,二维码技术带来的恶意链接和盗取个人信息等安全问题,也让一些人不看好它被广泛使用的前景。如今,二维码官方网站(QR code.com)还是由Denso Wave公司运营,设有中、英、日、韩四个语言版本。根据该网站介绍,Denso Wave公司依然有帮企业客户定制二维码的收费服务,但对普通人日常扫码使用的二维码技术不收取专利费。中国移动应用场景领先全球2011年,凌空网创始人徐蔚申请注册了“二维码扫一扫专利”,几年时间内徐蔚相继拥有了中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的“采用条形码影像进行通信的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专利权。据中国网报道,日,中国发码行公司(徐蔚担任董事局主席)在上海总部举行了授权签约仪式。发码行有限公司授权美国发码行、中国台湾地区发码行使用二维码扫一扫技术专利,独家授权费用约7亿元人民币,且同时发码行公司享有美国、中国台湾地区被授权方20%股权。那么,为什么二维码的全球专利权会被中国人逐渐收入囊中呢?每经小编(nbdnews)注意到,根据市场调查公司Comscore的统计,就在徐蔚最早申请专利的2011年,美国只有20%的智能手机用户曾经扫过二维码,而这个比例在加拿大则只有16%,在英国和西班牙更只有12%左右。在西方民众普遍对二维码和移动支付感到陌生的时候,中国的移动支付应用场景出现了爆发式的普及,甚至被称为“新四大发明”之一。
据艾瑞咨询报告,截至2016年底,中国的第三方移动支付规模达到38万亿人民币(约合5.5万亿美元),是美国的50倍。新加坡总理李显龙、韩国总统文在寅都曾对移动支付在中国的普及感到吃惊,扫一扫二维码就能在路边买栗子或者在餐馆买单,让外国政要都赞叹不已。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2016年中国人平均每天使用微信扫码就达10亿人次,使用支付宝扫码达到5亿人次。照此计算,每年中国人使用二维码的次数至少达5000亿次左右。假设当初腾弘原规定对每次扫码收取一分钱专利费,那么现在他每年光在中国就能赚上50亿元了。每经编辑 郑直
本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王凤枝_NT254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18年的薄野街风俗店是否坚持禁止中国人进店?可以把日本女孩叫到酒店上面服务吗?
哈哈哈,你猜!
哈哈哈,你猜!&
哈哈哈,你猜!
同事去说是不接待不会说日语的外国人
同事去说是不接待不会说日语的外国人&
同事去说是不接待不会说日语的外国人
去过歌舞姬町,关键你会说日语吗?
去过歌舞姬町,关键你会说日语吗?&
去过歌舞姬町,关键你会说日语吗?
: 简单词汇
嘿嘿嘿 你猜?
嘿嘿嘿 你猜?&
嘿嘿嘿 你猜?
: 理论上基本不行
每次旅行都拍照,回家照片...
领取成功!扫描领取180元新人红包
打开app在[我的]-[我的优惠券]查看并使用大风号出品
都2018年了,这些中国人为何争先恐后要当“精神日本人”?
原标题:都2018年了,这些中国人为何争先恐后要当“精神日本人”?2月23日,南京警方发布通告,对日前在南京抗日碉堡遗址前身穿仿制二战日本军服拍照的两名男子,予以行政拘留15日处罚。当晚,最初爆料这两名男子行为的网友在微博上表示自己被“人肉”,评论中,有人惊呼“‘精日’反扑了!”记者 | 范凌志“精日”,是“精神日本人”的简称,指精神上把自己视同为日本人。它并非官方词汇,而是互联网上一部分人给予某个特殊群体的称谓,并因类似前述作秀事件而流行。人们犹记得:去年8月,四名男子身着二战日军军装,在著名抗日遗址上海四行仓库合影;前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两名青年在大屠杀发生地扮日本武士拍照……令国人感到耻辱,不怕触犯众怒,这些“精日”分子究竟是怎样的一撮人?记者近日通过调查采访,得以一窥这个极端群体的概况。日前在南京抗日碉堡遗址前身穿仿制二战日本军服拍照的两名男子。1QQ中竟隐匿一批“精日”群在百度百科中,“精日”一词的解释很短,仅列出字面意思。在主流媒体报道中,除了几例事件,关于该群体的资料少之又少。可以说,除了极少数热点,“精日”群体长期游离在公众视线之外,若隐若现。在QQ群查找功能里,输入“武运长久”“东亚共荣”等关键词,能搜出数十个相关结果。除去一些“人烟稀少”的“荒群”,有些群介绍之翔实令人吃惊。一个名为“大日本军事交流基地”的群赤裸裸地注明:“热爱日本文化,日本历史,以及日本军队以及领导人都可以加入,欢迎一切亲日人士的加盟!”(原文如此)然而,当记者尝试提交入群申请,却被提示“该群群主拒绝添加任何新成员”。通过qq群查找功能搜出的疑似“精日”群该群主的昵称也很有“特色”:“樱花的决绝无人能懂”。记者点击其个人资料,发现封面有一张日本甲级战犯寺内寿一和畑俊六在徐州的合影。在另一个名为“武运长久”的群标签里,赫然有“忠诚于天皇”“大东亚共荣”之类的字句。同样,记者发出的入群申请如石沉大海。在网络上,人们容易把“精日”跟喜欢日本文化、科技的“哈日”群体相混淆。“我给出的判断标准是‘崇拜日本达到仇视中国人民,仇视中华民族,以身为中国人为耻’的群体”——这是知乎上关于“为什么会出现精日这个群体”的一则高票回答。这名答主还进一步作说明:一张侵华日军用刺刀挑起中国孩童的历史照片,一名“精日”分子百般“洗地”,一会儿说被害儿童是“干尸”,一会儿说两个士兵“不像是日本人”。某“精日”分子在网上为侵华日军“洗地”的言论在国内绝大多数语境中,“精日”都是一个带有贬义的称谓,或许是这个群体相对封闭,或许是其群体太小,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精日”并非易事。不过也有例外,因为有些“精日”只是热衷于现今的日本文化,在他们心目中“精日”也许是褒义或中性的。“我曾有个朋友,日语流利到能在东京街头冒充日本人。有一天我们几个人讨论‘精日’这个词时,他竟然说‘精日就是精神日本人啊!那我就是’。”军服收藏爱好者钟爱华对记者讲述道:“当时我们都沉默了。虽然我知道他与那些美化日本侵华战争、向往军国主义的人绝非同类,但感情上还是有些难以接受。”2曝光人揭秘三类“精日”圈“他们开始人肉我,威胁我的家人了。”两天前,福建的孟先生给记者发来微信。他的微博账号名为“上帝之鹰_5zn”,是去年“四行仓库日军军服合影事件”和本次“紫金山日军军服合影事件”的爆料人。对普通人而言,“精日”难以触及,而孟先生则身处曝光“精日军服迷”的第一线。孟先生最初曝光此次紫金山军服事件的微博“精日分为有组织和无组织,无组织的大多是一些‘中二’(日语对‘初中二年级’的称呼,网络上常用‘中二病’形容青春期的少年过于自以为是、言行特别)的小孩,他们对历史的认识非常片面,又处于叛逆期,所以会有出格举动。”孟先生对记者说:“但我们这两次曝光的‘精日’都是有组织的。”为什么如此肯定?孟先生表示,首先这些人的衣着非常“专业”。“仔细看他们的照片就知道,他们的衣着装备比国内抗日电视剧专业得多。这种日本军服知识是一般人所不具备的,这样的军服也非常昂贵,一套几千元甚至上万并不稀奇。”孟先生认定这些“精日”有组织的另一个理由是,选择的拍照地目的性明确。“你自己私下爱穿日军军装是一回事,但跑到抗日遗址去留影,性质就非常恶劣了”,孟先生说。孟先生向记者提供了一份网友“经略幽燕我童贯”整理的起底资料,上面显示,这次南京事件与去年四行仓库事件中的参与者,都是一个圈子的人,大多互相认识,有些人关系相当密切。他们曾前往侵华日军华北驻屯军总司令部旧址(原段祺瑞执政府所在地)、侵华日军华东地区海军特别陆战队司令部旧址(对面即为日军海军医院旧址和日本海军军官俱乐部“慰安所”)、上海日租界“小东京”旧址等地,多次做出扮演侵华日军的行为。2017年8月发生的“精日”军服迷在上海四行仓库门前合影事件2017年8月“精日”军服迷在上海四行仓库门前合影事件后,参与者在网上“分享感受”记者注意到,此次南京紫金山事件中的“精日”唐某曾在2015年成都CD展(成都地区较有影响力的大型动漫展会)穿日军军服出现过,他和同伴在现场的展板上涂鸦,口呼“大东亚共荣”等军国主义口号,造成极坏影响。成都CD展险些因此被取缔。2015年成都漫展上,几名“精日”军服迷身着旧日军军服入场,右起第一人疑似为唐某2015年成都漫展上,几名“精日”军服迷身着旧日军军服入场“玩其他国家军服的爱好者只是单纯对军服的鉴赏,但这一撮‘精日’军服圈的人其实是以扮演侵华日军的角色来寻求快感,他们从心底认同日军侵华。”接受记者采访时,研究“精日”群体多年的网友“经略幽燕我童贯”说:“除了‘军服圈’,我们还把这些‘精日’分子分为‘键政圈’(经常在网上发表政治观点)、‘恶俗圈’等。以‘键政圈’为例,他们在网络上‘带节奏’(影响舆论)不会超过三个话题:首先是‘日本实力很强’,无外乎夸赞日本经济发达、日本人素质高,谈到自己国家动辄以‘贵国’‘你国’相称;第二个是‘日本军事很强’;最后一种论调是‘日本的人种优越’。”记者向他提到曾想打入疑似“精日”群而无下文,“经略幽燕我童贯”表示这很正常,因为这个圈子成员虽然遍布全国,但相对封闭,平时圈里人会主动去各大动漫展物色和发展成员,“圈外的人要进这个圈子,得有熟人带。另外,他们是有‘切口’(暗号)的,如果答得不对,肯定不行。”3谁在网上倒腾日军军服根据微博账号名为“上帝之鹰_5zn”的孟先生提供的起底资料,他曝光的这几名“精日”军服迷从网络上的所谓“商家”等处,添置、购买了大量伪装成所谓“北洋军服”、带有日本军国主义符号的服装道具。按照资深军服收藏者钟爱华的话,这些人对军服的考据确实下了很多功夫,“比国内绝大多数影视剧强百倍,仅从服装角度来看,如果把他们拍摄的照片做旧,冒充历史照片问题不大”。“精日”圈内人士淘宝店里带日本军国主义符号的服装、道具“精日”圈内人士淘宝店里的旧日本军服记者在淘宝网上输入“日军军服”,搜索结果基本全是几十到上百元的廉价戏装,没有孟先生所说的那种昂贵服装。“这些都是卖给影视公司的”,钟爱华说,“不妨换个关键词,比如‘北洋军服’‘将校服’。”果然,在买卖二手商品的“闲鱼”App上,记者搜到有卖家卖二战日军的原品军服,一套军帽、大衣、上衣、马裤、马靴标价2.6万元。有意思的是,从商品名到介绍,竟没出现“日军”“日本”等词。“其实,‘精日’圈最高档次的服装都来自日本,也就是他们所称的‘原品’。”“经略幽燕我童贯”说,所谓“原品”其实也多为高仿,因为真正的原品在那些经常在靖国神社搞表演的右翼势力手里,国内“精日”搞到的最多是“复刻版”。当然,能在日本制作这些衣服的人,还能是谁呢?“经略幽燕我童贯”告诉记者,国内生产的军服面料和颜色跟原品很接近,但细节需要圈里有点艺术天分的人来处理,“比如这次被抓的唐某,他的画画功底很好,上次四行仓库事件中没有露面的刘某也一样,他在某大学读艺术,画工很不错,同时具备一些服装剪裁设计的知识,他们设计好后就到一些地方去下单,然后做一些加工,伪装成其他军服如‘北洋军服’销往各地”。根据孟先生提供的线索,记者在一个名为“轴心国画室吧”的贴吧里,发现了疑似唐某的ID“隆美尔的兔子”。记者注意到,该账号在贴吧上传了一些萌化二战侵华日军的作品,比如日军被画成持枪的日系少女,看上去可爱又无辜。在另一幅作品中,一名日本海军士官的形象同样非常正面。 疑似唐某所作的萌化侵华日军的动漫形象 疑似唐某画的日本海军士官肖像据“经略幽燕我童贯”估计,“精日军服圈”不会超过千人。“我的估计是有依据的。我们曾关注过他们的一个据点,是个贴吧,这个吧有2700关注者,除去一些打酱油的,成员不超过千人应该是可信的。”4这个边缘群体不容放任“‘精日’并不是国家认证的概念,它是对一种现象并不精准的概括或总结。”复旦大学网络空间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沈逸对记者说,猎奇心理、寻求刺激又缺乏正确的三观让这些“精日”分子走入误区,他们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外围的好奇者,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只是基于从众心理,单纯觉得酷炫、好玩;再往里一层是情绪发泄者,想要流量、名声,至于是好名声还是骂名并不在意,这跟网络空间价值观缺失及教育缺失有关。当然,也不能排除少数人产生扭曲的国家认同,自我认知错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提醒说,要把极少数“精日”和广大喜欢日本文化的群体区分开。“有些‘精日’追求标新立异,但政治意识欠缺,浑浑噩噩,不知道尺度在哪儿。于是就把日本文化中一些比较有吸引力的东西投射到整个族群中,对其产生认同感,最后做出触及民族底线的行为。”在此次舆论风波中,一些正常的军服爱好者也被殃及。对此,钟爱华有些无奈:“很多男孩子从小就有个参军梦,对军装感兴趣。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支付能力有限,我们只能收藏一些国内的军装。后来,对外军军服感兴趣的人渐渐多起来。”“军品爱好者们应主动站出来和那些垃圾划清界限”,钟爱华说,“错误的不是收藏军服本身,甚至收藏日军军服也不一定是错误的,真正错误的是少数人的思想、目的以及表现出的行为。对这些人,军品收藏爱好者们也在努力与他们切割。”对于“精日”群体从日本动漫和游戏爱好者中发展成员,沈逸认为,网络空间治理和青少年教育切忌在无动于衷和“一棒子打死”之间摇摆。“这类事件的存在不是一天两天,我们现在看到他们浮出水面,说明他们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同样,也要反思我们的抗日故事为什么不能做得跟日本漫画一样有吸引力。(著名军事题材漫画)《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的成功,说明一部好作品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扭转舆论态势。”“总的来说,精日是极其边缘的群体,很长时间都是在自娱自乐,只不过‘军服事件’让他们浮出水面了。”张颐武表示,“用这种方式触碰中国人的伤痛极其不当,也不能放任其在公众平台上流行,否则会形成坏的示范,这是很危险的。”总监制:吴亮监制:夏宇责编:戴丽丽 李逸博编务:谢芳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朋友圈
凤凰争鸣微信号
来点暖心的!扫这里(大脸喵猫小姐)
(反手一把消嘤器)
(一颗冷漠的心)
第三方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有多少人口2018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