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人总是以一种臭为啥天秤男脾气这么臭去向世界证明中国很伟大?

那些骂过你的人,怎么办?原来他们都是来助你修行的菩萨那些骂过你的人,怎么办?原来他们都是来助你修行的菩萨历史茶座百家号那些骂过你的人,怎么办?原来他们都是来助你修行的菩萨修道人,要时刻回光反照,也就是反省一天所行所作,是否合乎戒律?合则勉之,不合者改之。时时管着自己,不要令自己念念生愚痴,而是要念念生智慧。生智慧就不会发脾气。愚痴人才爱发脾气。有修养的人,绝对不发脾气。人有涵养的功夫,能令人肃然起敬,觉得他平易近人。学佛法,要一天比一天聪明,不要一天比一天愚痴。对于这一点,要切记!切记!时刻注意。能被人骂,而不骂人,这才是真正的忍辱功夫,也就是有定力。不但对待师兄弟要和气,就是对待晚辈的徒弟或徒侄,也要和睦,千万不能发脾气。古德说:「无明火,老虎神,这是前生罪孽根」。既然知道有罪孽根,应该连根拔去,否则,将演变成修道的大障碍,不能增长善根。宽智话禅修道人,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逆境,都要逆来顺受,不要动肝火,不要发脾气。在永嘉大师的证道歌上说:「观恶言,是功德,此则成吾善知识。不因讪谤起冤亲,何表无生慈忍力」。大意是这样:如有人骂你,便当作是功德。骂你的人,就是你的善知识。他能帮助你增长功德,他能帮助你修道,不要因为他的诽谤而起瞋恨心,应该生慈悲心。所谓「出家人,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怎能证明有慈悲心呢?有人来骂你,有人来打你,甚至有人来杀你,这是来试验你的定力够不够?有定力者不动于心,无定力者便动于心,即是发脾气。宽智话禅修道人被人骂,这是考验你的定力如何?有定力的人,被人赞叹也不欢喜,被人诽谤也不瞋恚。这就是八风吹不动的境界。把骂声当作歌声来欣赏,或者当作外国语听不懂,有这种功夫,自然化干戈为玉帛,有事变无事了!修道人,就是修忍不了也要忍,受不了也要受的功夫。能忍能受这是有定力。不能忍不能受,这是没有定力。定力怎样修呢?首先要持戒。持戒就是止恶防非,也就是「诸恶莫做,众善奉行」。持戒律,要常律己,检讨自己,要作善事,不要作恶事。对世界有功,不妨继续去做;对世界有过,即刻悔改。这样,就能生出定力。宽智话禅生出定力之后,还要经得起考验。如果有人来骂你,或者来打你,能如如不动,到无人无我之境界,才算是有定力。所谓「一切是考验,看尔怎么办,觌面若不识,须再从头炼」。修道人,不可障碍其他人发菩提心。尤其不可令其他人生退道心,如果有这种的思想,自己修道也不会有所成就,无论什么人要发菩提心,应该帮助他,成就他。不可破坏他,令他生退转心。要是这样,一定会堕地狱的。宽智话禅:感恩您的每次关注,评论,转发。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历史茶座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专注于有趣味、有思维的历史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发现信息价值
十年磨一賤
留学生谈真实的中国与世界:我一出国,更爱国!
十年磨一賤
16:11 转帖发表在
导语:为什么有些中国人轻轻松松解决的事情,欧美人却视若登天?为什么有些中国人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欧美人却觉得不可思议?而这两天,飓风哈维重创美国的新闻席卷全球,很多人惊讶地说:“这是美国吗?为什么美国是这样子的?”但对于久居欧美的我来说,这一切都是意料之内的。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才导致了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救援效率低下、防灾能力差、救灾能力不足等“欠发达”的现实问题呢?对此,本期专刊我们将从制度问题、思想问题、效率问题、基建问题、房屋质量问题以及救灾体系问题这几个方面切入,向您展现一个我切身体会到的真实欧美。 当然,在看正文之前,你先记住一句话:你要感谢你的祖国,发展中的“超级中国”! 正文:1-制度具有随意性质,没有完善问责制度早前在国内,有无数公知和牧羊犬告诉我:西方的制度无比先进,是中国永远不能企及的。而当我来到欧美后,则有不少人问我:“怎么样,还是国外好吧?”对此,我想回答的是:“你知道什么叫’一出国,就爱国’吗?因为看见了西方真实的模样,所以更爱自己的国家”。 我在欧洲,先后见证了当地多次的民主选举。我问我身边的白人,你凭什么投下这神圣的一票,他们的回答是:“因为他说他会解决我们的问题,给我好处”,更为令我吃惊的是,有些人的回答是:“因为他长得好看,声音好听”。我想,应该不止我一个人觉得,这有点儿戏,但这样的“民主”游戏,在欧美总在反复上演。也就是说,与中国领导人经过数十年的历练,层层选拔才能领导社会的制度所不同的是,在欧美,一个领导人的诞生可以是靠一张巧嘴的忽悠,一张俊俏的脸,或者是巨大的财富与利益。但是,嘴巴会吹不代表会做事,长得好看不代表做事漂亮,家财万贯不代表会经营社会。所以说,欧美的政府或地区负责人,“治理”能力上有着极大的缺陷,简单地说就是:他们可能在玩游戏。因此,我们也可想而知,当这样的社会反生动荡或者面对灾难的时候,因为其领导人的管理能力、应变能力的不到位,所导致的“人为灾难”是多么的严重。所以,像本次飓风在美国登陆后,官员的救灾不力与不作为成为了民众抨击的槽点,但我想说:自己挖的坑,还是要自己填。
其次,是对事物处置的“决议”问题上。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也好,欧洲的议会制度也罢,在平日里显得安宁无事,但一旦发生重大事件或者特殊的紧急情况,这样的社会制度则会极大的制约处置的效率或者导致责任的推辞。我记得一个多月前,我曾经住过的小城发生了暴风灾害,有很多建筑和车辆受损,当地损失相当严重,按理说应当第一时间出现救援力量,并且清理城市的灾难现场,但事实却是:发生风暴灾害的时候是假期,政府官员度假去了,过了两天,也只是派来了警察拉起封锁线,警示“危险区”,但灾难遗留下来的残垣断壁的场面,一直保留了近一个月之久,直到我离开了也没用恢复妥当。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没有人愿意摊这滩浑水,地方政府肯定在开会商讨,但救援资金谁来出?谁去负责?要不要给灾民补助,补助的资金能否批下来······这些问题对他们来说都是大问题,因为他们的工作是“契约式”,他们没有绝对的义务对救灾负责,而即便是有人愿意当英雄,挺身而出,他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救灾资金凑不到,没有人愿意和他一起赴汤蹈火,手下助理表示“加班要加工资”。不要怀疑,这次美国的飓风救援效率低下,无疑是有着类似的现象出现。 再者,欧美社会没有形成像中国那样完善的救灾机制。从国家到省市,再到县里,镇上,村里,几乎形成了“一条龙”的救灾机制,从救援物资的储备、到救援力量的调度,都是有计划有安排的,而且中国的救灾,有责任落实,有问责制度,所以官员更负责,救援更积极。与此不同的是,在欧美,这些方面则是松散的。政客们平日里忙着耍嘴皮子,谈世界大道,却很讽刺性的,连基本的救援系统都是模糊的。面对巨大的灾难的时候,谁负责,怎么负责,怎么撤离等等,都成了现实的问题。
2-把利己作民主真谛,个人主义很不团结在相关的报道中,我们看见,在美国当地的灾难现场,美国人的利己主义凸显无疑,有灾民为了抢先得到救援而向救援人员开枪,而更多的人,则一起上演了“大难临头各自飞”的豪情壮志,你很难看到美国人能像中国人一样“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魄力,也很难找到“用自己生命去救更多人”的英雄事迹。导致这样现象出现的,是西方过渡强调的“自我”。回想一下,在过去的数百年的时间里,西方人的一贯作风是什么——自己没有财富,便去掠夺;别人过得比我好,就去破坏;利益胜过一切,反咬一口不是事。在过渡强调“利己”与“自我”的意识形态下,尽管乔装打扮成“文明先驱”,但人性的劣质依旧显露无疑:哪个领导人对我有好处我就选哪个;老子不满意就要罢工,影响了别人关我什么事······这样的思想充斥着西方社会,所以“舍生取义”、“无私奉献”这样的精神和事迹,在像美国哈维飓风灾难中,是很难出现的。
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有欧美人愿意伸手援救,其初衷是和中国人不同的——欧美人的援救是建立在人道主义和宗教思维上的,而中国人的自发性援救是建立在“家国情怀”上的。不论是“以身殉国”,还是为了同胞“赴汤蹈火”,中国人在集体事物上的英勇和积极,都是源自“家国情怀”,这是一种精神文化,事发自内心的情感感召,而不是像欧美人一样,是“教化”的定向思维,是宗教的束缚“洗礼”。 所以,不论是美国飓风的灾难现场,还是欧洲的地震灾难现场,你都很难看见,像中国人那样的“一涌而上”的磅礴大气,因为他们还不明白中国人的一句话——我们都是一家人。而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是,即便政府的救援不力,他们也要等待政府的救援,最后等不到了,再痛骂几句,我一直很不明白:难道等死比自救舒坦?(我的意思是,欧美民众过于依赖政府,这也是西方政府“美化鼓吹”的结果) 3-效率早已成为硬伤,慵懒正在腐蚀根基当然,如果只是不团结、个人主义问题突出也就罢了,欧美最致命的硬伤是组织能力和社会效率极度低下。由于凭借曾经的掠夺财富,长期过着相对饱满的生活,导致了欧美人都极度慵懒,办事效率低下,这直接导致了其经济一蹶不振,社会活力缺失。
我的亲身经历是,在欧洲,办银行卡要提前一到两周预约,而到现场办卡则办了三天时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新学年的的入学注册。8月16号的时候,我所在地区刚刚结束了假期,按理说是要恢复工作的,可当我到了大学的秘书处的时候,上面虽然写着工作,但是我却被告知工作人员度假还没回来,五天后(21号)再来办理手续;于是,我强忍心头不快,五天后到了办公室,在漫长的排队之后,办公室的一个白人小姐接待了我,她一边喝着咖啡,一边对我说:”您必须预约,否则我不会帮你做“,我问她:”可你不是喝咖啡吗,就一会儿的事情“,她则说:“我们这的习惯是要预约”。于是,按照约定,我三天后再次来到办公室,但考虑到欧洲人办事效率低,并且迟到半小时都是不算迟到的社会氛围,于是我选择性地迟到了两分钟,结果进到办公室后,工作人员以“迟到”为由拒绝了工作,并且悠闲地喝着咖啡,可预约的服务时间是一个小时(也就是说,我的服务时间还有58分钟);无奈,我只能向相关负责人反映了这样的问题,最后,又过了两天,仅仅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便解决了所有问题。这并不是个例,类似的事情还出现在邮局、警察局等重要场所。
由于过于强调个人利益,在他们的心中,自己就是神圣的。我前一年的大学宿舍里,有一个宿舍扫地的大妈,用一年的时间,证明了“全世界都是本宫奴婢”的真谛。平日里,她认为自己的工作神圣无比,于是不允许宿舍里有垃圾,但我们诘问她:“我们交了钱,这是你的工作”。可谁知,她大发雷霆,说:“我是个有尊严的人,你们要尊重我的工作”。但是大家心知肚明,以他们的习性,这无非是因为“懒”,加上欧美的“工会”极度发达,才给了她这样“不要脸”的底气。后来,有一个意大利学生投诉了她,结果第二天,这个学生被赶出了宿舍,之后除了我们几个中国人不配合外,大多数的学生都唯命是从,也就是说,这个打扫卫生的阿姨,形同摆设,还拿工资。 这样“懒出的理直气壮”的结局是,这个更年期大妈,气跑了宿舍里来自各国的30多位学生,以至于最后只剩下了我们几个中国人。由于我们四个中国人在,所以她每天都要照常工作,于是她恨极了我们,用各种低劣的态度来服务,但我们都不予理会。直到我们要搬走的前一天,她把我们的房门一个个敲开,其他三个中国人分别不做理会,“哐当”砸了她一鼻子灰,我则很有兴趣地听这“懒婆娘”的发飙。 她敲开我的门,以骄傲的姿态训斥我,除了言语恶毒外,表情还十分丰富,我也是第一次见到一个人,能给自己的”懒“找足了借口,还说得理直气壮的,最终,我竖了中指,哐当把门关上了。此后,这个宿舍虽有人来,但旧人都避而远之。我本以为这个别情况,后来,我从很多同学口中得知,他们多多少少都是遇到过类似情况的。 不管是哪个职业,哪怕是政府部门,都已经被慵懒和所谓的”工会保护“给扼杀得没了”人样“,这该是悲哀的。而回到美国飓风的问题上,大量的地方官员没有积极参与救援,其背后的原因,也无疑是类似的——你凭什么让我投身到 一线?你凭什么让我负责?你凭什么让我加班?
4-基础建设早已落后,已经难与中国比肩公知和牧羊犬会告诉你,西方的基础建设很先进,甩开中国一条马路。这在之前,我没见过,所以是信了八九分的。但当我见证了真实的欧美之后,那破败不堪、年久失修的落魄景象,真的让人”难以置信“。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基础建设,甩开欧美至少二十年,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其基础建设都远不及中国。我一路从南欧穿行到北欧边界,又从东欧走到西欧,这里西方人口中的”世界最先进的土地“,展现给我的是中国九十年代的模样,破败的火车站,肮脏的城市,混乱的治安等等,都让人大跌眼镜。 社会基础建设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警察的支配和日常维护上。但我的一个来自美国华盛顿东北部城市巴尔迪莫的同学,却跟我分享了这样的美国:在巴尔迪莫,几乎天天都有枪战,警察形同摆设,我们曾经组织约定过,在特定的日期里停止使用枪支,但是警察不作为,根本无法管控。现在的巴尔迪莫,真的很乱。而此后,我还在世界十大最危险城市中,找到了包括美国圣路易斯在内的多个欧美城市,这无疑是”先进的基础建设“的代名词。 其次,欧美在硬件上的基础建设也远不及中国。还记得以前,在国内的语文阅读课上,有一篇被大量推广的文章,是赞美德国人在青岛建设的下水道如何先进,考虑得如何长远。于是,无数公知和牧羊犬喃喃:“西方都是百年基业,中国不行!”我多么庆幸,自己走出国门,看见了真实的模样: 第一:德国人在青岛修下水道,不是为了服务,而是为了侵略; 第二:德国就在青岛修了一小段,青岛如今不内涝,那是因为青岛人的治理和智慧; 第三:青岛地形本就适合排水。 第四点,我要单独列出一段,因为这段很重要:欧美并不是传说中的百年基业,绝大多数城市规划得混乱不堪,排水系统也多半是鼓吹出来的。由于大多数城市古老,政府没钱改造,所以欧美排水先进一说总体上不成立(当然有个别城市不错,但是中国也有个别城市做得很好,所以不要百分之一,胡乱揣测)。而欧美真的不会内涝吗?恰恰大脸的是,就在前几个月前,传说中的下水道王国德国部分地区降下大暴雨,导致了内涝,于是当地采用了一种挡板,结果以失败告终。无同有偶,后来我在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也先后看见了雨后的积水,这让我很惶恐,因为坚信了多年的欧洲的百年基业,都成了炮灰。
而必须注意到的是,欧洲还是相对于中国比较少出现内涝的,我知道有人会以此来宣扬,所以不得不提一提气候问题,欧洲主要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以及大陆性气候,降水量都远不及中国的季风气候,换一句话说就是:“中国的瓢泼大雨,岂能是欧洲人能够想象的”。 视线在回到美国,哈维飓风之后,再现了当年卡特琳娜飓风的“惨状”——内涝成海,这已经不是和欧洲一脉相承的美国第一次出现如此情况了。当然,小编不是说“可爱的美国”太落后,而是想说——西方神话不存在,雨够大了,到哪都是一片海。 当然,不是说咱们不用改了,咱们中国人要做得更好,以后让世界来“朝拜”。 5-一分价钱一分的货,房屋质量没有保障“你知道吗,国外房子可便宜了”。我曾被这样的动人描素感动得不知所措。可事实呢?告知你出来,媒体你出来,牧羊犬你出来,我会把你们的嘴缝上哦!
在美国的飓风中,我们已经看到了,美国人的便宜的屋舍,被吹得漫天飞舞,这印证了一句话:一分价钱一分货。当然会有牧羊犬反驳我,说:“那人家市中心的高楼大厦都没什么事情啊”。那么,亲爱的,你以为美国普通人也住得起那样的房子吗?如果有意见,您可以在纽约市区租一间房子,再来下定论也不迟。 视线回到欧洲,在我所在的地区,其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在欧洲相对先进了,大约一百多万人民币就能在这里买到一套房子,而且还是市中心,附近商铺云集,地段特别好。你是否已经眼红了?可现实是:没有地铁,公交车很少,几乎没有出租车,交通极其不方便,网络不好,物价又高······自然,还会有人提议说:那米兰,罗马这些一线城市就好了啊!那么,古老的房子和你姥姥家有的一比,治安还比不上东南亚城市,地铁老旧(新的还多半产自中国),基础设施相当于中国九十年代,人口相当于中国三线城市,你觉得多少价位合适?作者没有什么别的意思,就是不喜欢某些人天天舔西方的脚气。 当然,这个小编有脾气,所以你若不信,自己来看看便是了。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文章很赞,分享给好友
文章很赞,分享给好友
十年磨一賤
大家都在看
十年磨一賤的其他帖文
更多好看内容
不过瘾?!打开凯迪看更多精彩内容这10种不健康的中国家庭,你是其中一种吗?
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有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中国人普遍把家庭观念看得很重。但是却由于过分重视,而导致大部分家庭都存在着“界限不清”的问题。界限不清的养育方式会导致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也使家庭变得不健康。
今天分享一篇心理学家曾奇峰的讲文字稿,他谈到了中国家庭中的十种不健康现象,并生动通俗地解释了这些现象背后的渴望和恐惧。也希望各位家长们看后,能够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健康的家庭,分化的好,相互独立,不需要对方也能够活的下去。而不健康的家庭,就是彼此之间的关系没有分化,在象征层面的相互吞噬,没有界限。
以下是10种中国家庭典型的界限不清的情况:
家庭中有一个过度严厉的父亲
中国人常说,严父慈母,这实在是对父亲功能的限制,因为父亲也可以很温柔的。
我理想化的一个父亲,是这样一个状态,他跟他人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边界,但是他也有温柔的能力。
很多父亲,他的人格没有真正成长到一个男人的状态,所以他需要用过度严厉来伪装得像一个男人。实际上,是在拼命掩盖自己没有长大的这一部分。
如果大家想像一下,青春期的男孩,在他喜欢的女孩儿面前如何的装模作样,你就可以理解已经有了儿女的男人,在孩子们面前那么严肃,是在干什么。
家庭中有一个过度唠叨的妈妈
妈妈对家庭的事过分控制,有可能指责,有可能唠叨,总是对孩子说很多话,这样实际上就是在通过她的嘴巴满足她的幸福。
——简单说,这个妈妈还停留在“口欲期”。
一个到了妈妈级别的人,那么多的攻击性和情绪都是通过嘴巴说出来,这就说明她正在用她的嘴巴对她的老公和孩子施虐,这样的现象在中国的家庭其实非常常见。
如果以上两点画面化一下,可以想象,一个家庭,爸爸是在装模作样地严肃,妈妈在唠叨,孩子就在那备受虐待。
家庭话题被限制
在中国的家庭里,最容易被谈起,也最容易掩盖事实真相的,就是孩子的学习。
爸爸妈妈跟孩子没有任何的话题,只能够谈学习,这是被中国家庭被谈论最多的事。
大家都躲在学习的后面,感觉比较安全。当父母开口谈学习时,就是他们掩盖他们内心的恐惧和不安,而他们自己也没有能力处理,所以就拿学习这块遮羞布来挡住。
还有家庭里不能够谈什么,比如说性,这个是话题被高度限定的一个。
如果爸妈,把自己内心修通好了,就不会有那么多恐惧来限定孩子。
当父母在孩子说到某个话题时感到不安,不让孩子讨论,就需要先看看自己的那份不安,有可能那里就是自己无意识在着急,有个需要解开的心结。
如果父母在此时,能够不断的清理自己的结,那么孩子将获得家族方式的解放,因为这个结,有可能是在自己童年被父母无意识地给植入的,
当然,我们毕竟是社会人,有时会有意识地回避一些问题,这是可以的,但前提是做父母的要清楚,这个限制不是因为自己的某个情绪,是为孩子,是为了维持家庭之间必要的界限。这就需要两个人,或,一家人共同约好的回避。
过度象征化
现在很多国家对中国的一个印象是,全世界华人的孩子都在学钢琴:钢琴是一个高度象征化的代表,中国人给它赋予了很多的意义,比如,高贵,优雅,阶层等等。家长希望靠钢琴,来满足自己的一些需要。
另一方面,学钢琴也隐含着一些攻击性的需要。比如,家长带着孩子去考级,看自己的孩子把别人打败了。
现在孩子参加很多艺术、其他的培训班,这是我们那时候都没有的,反过来想,他们应该羡慕我们,因为我们那时候玩的是更加原始的东西。比如说,象征化低的东西,如泥巴、棍子,或一些小动物。
大家知道,现在的孩子没有机会如此的亲近大自然,这也是现在孩子们比较悲哀的一面。
过度象征化会导致虚伪,导致一个人实际的生活能力的降低,还会导致过度的情感隔离。
在可以直接对一个人说我爱你时,他不说,反而说,我给你弹一首曲子。这也可以看到,心与心之间遥远的距离。这里面包含着害怕,害怕跟另一个人亲近。
过度背景化
现在社会上,很常见的一个词“拼爹”,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学。入学前,老师先要调查,孩子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孩子们之间,谈论的也是,我爹是做什么的,我妈是做什么的。
这种言论的心理动机是什么,一个人的背景把这个人本身给掩盖,对于父母来说,过度在孩子面前证明自己的社会背景,说明他心里很虚。
父母害怕自己在孩子心中不是一个好父母,所以需要这些背景来挡住前面,来隔离孩子跟真实的自己靠近。说到底,就是父母自己心里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父母,而他们又害怕孩子们看到这一点,所以,就努力地编制了一副宏伟的背景,来挡住孩子的视线。
很遗憾,孩子天生就是父母的读心器,孩子心中非常清楚,他们的父母在做什么。
每个大人都当过孩子,仔细回味一下,应该不难体会到这点。
只是孩子们很善良,所以,也就配合父母做了一个好观众,为了显得逼真,一开始,他们往往也会复制父母的言行,在学校或社会上来宣传父母的社会背景。代价是,孩子会在这个过程中失去真实的自我价值,因为在虚假中呆得太久了,就忘记了原本的真实。
同时,社会中,老师和某些同学,会迎合这样一种行为,被华丽的背景所吸引,而忽视真实的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内在潜能和特点是什么。
在表面上的社会迎合和赞叹下,孩子就会慢慢地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回应式地对父母的背景为荣为傲。
相反,家庭背景也成为另一些家庭发展自卑的土壤。
孩子们在父母过度的遮掩中,听到父母心中认为自己不好的声音。善良的孩子也会呼应父母的心声,将自卑的种子种在自己心里,在学校羞于谈及父母。
大家常常看见在学校中,有这样一些可怜的人被欺负,而这种羞愧,是一种在人群中非常注目的攻击靶,它弥散着一种信息,解码出来就是,我是一个不够好的人,不值得别人尊重。
周围的孩子敏感地捕捉到了这个信息,就回应式地来欺负他,让他重复体验到,我不够好,从而加深这样一种畸形的心理动力。
这样的孩子以后在社会上常常会不平凡,要么成人后,愤怒地来力争更大的社会背景(汪峰的一首歌中所唱,保持愤怒);或者破坏社会背景(极端的例子是恐怖分子);要么自怨自恨,来吸取周围人的能量,他会无意识地制造出很多事件,让身边的人卷入悲伤的大海,或者带入愤怒的火山。所以,在他身边的人,常常会被动感受到一种无能的感觉。就如当年,体验到父母背景来压低自己,不让真实的自己得到发育。
在家庭中弥漫着中药的味道,父母觉得孩子永远需要吃药,比如吃一些维生素之类的,这就暗示着孩子,你有病。
还有就是,家庭里有一个严重的躯体疾病、或心生疾病,比如高血压、牛皮癣、眩晕症、偏头痛,而他本身是没有器官性病变的。
这种情况,往往揭示的是这个家庭有被掩盖的问题,要么是跟上一代,要么是跟下一代,而这个人有很敏锐的感觉,他发现了,但同时很真实的表现出来时,被集体指责,所以,他往往悲哀地选择了牺牲自己,来维系家庭的表面平衡。
我想呼唤每个家庭成员,承担起本应自己承担的责任,用心去感受备受指责的人,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借由他们的勇敢来看看自己的可能回避的问题。这些问题里面往往是被压抑的真实自我,有的时候,人们会很恐惧看到这一点,这常常涉及到一个人自我价值感和自尊,是真实的强大,还是虚张的强大。
过度工作化
我遇到很多的家庭,父母都在拼命的工作,把孩子忽略了。
他们为什么要拼命地工作呢?
家庭里是一个少讲理、多用情的地方,是一个很容易接近真实自我的地方。如果家长有很多时间在家,他就没有办法控制自己,会在家庭情感里卷出自己的脆弱。
所以,在外面跟别人玩,要安全得多。
很多孩子被父母的过度勤奋工作给毁了,孩子被极大地忽略了。这样的父母对国家、民族的确做了很大的贡献,但实在是亏欠伴侣和孩子太多了。
限制孩子的某一个兴趣特长
比如说有的孩子人际关系好,但是学习一塌糊涂。孩子是想用成绩不好的方式来跟父母进行病理性的连接,意思是告诉父母,如果我有缺陷的话,你就可以乘虚而入靠近我。
这就是家庭成员之间没有界限的表现。
简单说,孩子如果有某项能力上的缺憾,就说明父母离他过近,是父母的攻击性行为把孩子给无能化了。
这种在中国家庭中也比较常见。
比如说,爸爸在家庭一直处于一种去势的状态,而妈妈拥有这个家庭过多的权力。
这个一方面是性别的认同感;一方面,也是用这种方式防止父亲在这个家庭中失控。
爸爸的攻击性和侵略性要强一些,而妈妈呢,就算它再凶悍,也是具有母性的,所以,对家庭的伤害就会少很多。
就是一个没有分化好的男人,跟一个没有分化好的女人结婚,然后有了一个孩子,这个家庭就有可能是一种很黏糊的关系。
因为他们怕这种黏糊的关系带来的错乱,所以他们有意无意的邀请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来进入家庭,这就是关系入侵。
这样子呢,就稀释家庭中父母跟孩子的关系,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家庭的特征,三代人像一锅粥那样的在煮着。
有一次,我问了刘丹博士一个问题,我说能不能一句话说明结构式家庭治疗和系统式家庭治疗有什么区别。
结构式家庭治疗非常强调,夫妻作为一个家庭的核心轴,不管怎么样,要把这个轴守稳、守清楚,只要是这个轴在,这个家庭的根基就没有问题。
在中国的家庭,有很多是将这个轴的权力,拱手出让给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这样就可能导致孩子的很多内心冲突。
解决中国家庭问题的一个核心就是,巩固夫妻联盟,一起抵御“外敌”。单从这个角度来做,一个家庭也不会出太大的问题。
我知道这样说,也会引起很多人的反感,因为很多老人退休后,他们的全部心思都砸在了孙子身上,如果我把他们这样做的潜意识用心给说破的话,我估计我会跟很多人形成不共戴天的关系,但是想一想,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我觉得还是值得的。
功利化的关系
无条件的爱是,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是谁,而是你拥有了什么。
功利化的爱,是你必须会弹钢琴我才爱你,或者说,你必须在社会上取得很多成就我才爱你。
这种有条件的爱,反映在亲情里,尤其变得悲哀。
如果家庭中的血缘之爱、亲情之爱被加入了这些功利性的东西的话,就很不知道生活还有什么意思。
笼统的说,我对某个人功利性的爱、有条件的爱,是为了隔离我对他无条件的爱。
人格没有成长好的人,在原生家庭没有分化好的人,这种无条件的爱会让他觉得恐慌,会让他觉得失去自己,所以,他需要用这种有条件的、可以外化的方式,来隔离跟另一个人亲密的关系。
分化好的家庭和分化不好的家庭,有什么区别?
举个例子,你住在集体宿舍里,你在凌晨两点钟时,突然想放肆地唱一首歌,结果是你快乐的程度,跟别人痛苦的程度成正比。也就是说,你有多快乐,别人就有多痛苦。
在没有分化的关系中,某一个人的快乐,就是另一个人的噩梦。
如果你住的是一个独立的房间,隔音效果还比较好,那就是你晚上随便想唱什么,就唱什么,你快乐的程度对他们没有什么影响。
这就喻指分化得比较好的。
在家庭中的关系,如果爸爸妈妈在人格上有依赖,没有分化和独立的能力,孩子的离开就注定损害了父母的利益,所以孩子就会生各种各样的身心疾病,最严重的就是精神分裂症,因为精神分裂症永远都无法走出家庭。
我相信,好的状态是相望于江湖。
(来源:中国教育研究 hantopedu)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臭脾气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