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西路军全军覆没到新疆的400人,最后回延安了没有?

您的位置: >
来源:  作者:范银忠;万吉刚;
徐向前历尽艰险回延安  日,惨败后的西路军召开最后一次军政委员会会议,陈昌浩在会上宣布,现有部队分散游击,坚持斗争;徐向前、陈昌浩返回陕北向党中央汇报。最后一次军政委员会会议1937年3月,已经在河西走廊苦战近五个月的西路军,屡遭重创,伤亡惨重。3月12日,西路军接中央电示:为保存现有力量,西路军一是冲向蒙古边境,一是就地分散游击。此时,西路军总指挥徐向前一直指挥在战斗第一线。他带着仅剩的部队,边打边撤,于13日进入祁连山的(本文共计2页)          
相关文章推荐
看看这些杂志对你有没有帮助...
单期定价:4.40元/期全年定价:3.52元/期 共42.20元
      推荐马步芳阅读
热门西路军阅读
同类文章推荐耿飚忍泪接徐向前回延安
我的图书馆
耿飚忍泪接徐向前回延安
在红军的战争史上,有一支几万人的部队,突然间,灰飞烟灭了。众所都知,湘江战役是红军战争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中央红军八万人,被打的只剩下3万。故,我们均把这次战役称为血洗湘江。而这支几万人的部队,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兵败祁连山,真正的化整为零了,而且被俘的上万红军受尽了敌军屈辱,这支在历史的时空中真正“化整为零”了的部队,在红军战争史上被称为西路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西路军的形成& & &&&
据相关史料记载:&很长一个时期,关于西路军是党史和军史研究的一个'禁区'。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该事件的参与者陈云、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同志的直接干预,并得到中央坚定的支持,使得研究这段历史的环境逐渐改善,西路军的历史真相逐步走向公众的视野。主要原因是西路军的失败是在张国涛路线造成的,还是其他中央领导指挥上的失误?而《毛泽东选集》1991年人版的第一卷,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对西路军失败的注释中写道,1936 年10 月下旬,“四方面军一部奉中央军委指示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十一月上旬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定,过河部队称西路军。他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孤军奋战四个月,歼敌二万余人,终因敌众我寡,于一九三七年三月失败”。&&
1935年红一、四方面军第一次会师之后,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第二次会师。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而张国焘另立了第二中央,而中共中央有个既定战略方针是指挥红军北上,与苏联取得联系,获取苏联军事援助。& & & & &&
1935年11月,斯大林关于不反对中共红军主力从外蒙古或新疆靠近苏联的意见,由从莫斯科归国的张浩传达给陕北中共中央。日,张浩、张闻天将此意电告转战在川陕的朱德、张国焘。至此中共党内军内均无异议。6月6日,张国涛取消另立的中央,同意北上。9月11日,苏联决定:'在中国工农红军攻占宁夏后,提供1.5万至2万支步枪、8门火炮、12门迫击炮和相应数量的外国制式的弹药。武器将于1935年12月集中在当时中国政府还未承认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南部边境。”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之后组成了中革军委主席团,其成员有毛泽东、彭德怀、朱德、张国涛等人。朱德、张国焘以红军总司令、总政委名义,依照中央与军委的决定,对全军作战进行组织指挥。为打通苏联国际援助路线,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把宁夏战役作为政治上、军事上打开新局面的决定的一环,抓紧进行部署,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在十月十一日发布《十月份作战纲领》,要求全军争取用一个月时间进行休整,决定红四方面军主力,作好渡过黄河的各种准备,12 月渡河夺取宁夏南部,由此引出了西路军的组建。& & & &&
西路军由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副总指挥王树声,参谋长李特,政治部主任李卓然,政治保卫局局长曾传六。下辖三个军:五军军长董振堂,政委黄超,参谋长李屏仁,政治部主任杨克明,辖2师4个团,3000余人,九军军长孙玉清,政委陈海松,参谋长陈伯稚,政治部主任曾日三,辖2师6个团,6500余人,三十军军长程世才,政委李先念,参谋长黄鹄显,政治部主任李天焕,辖2师6个团,7000余人,另有骑兵师、妇女独立团等,全军计21800人。
& & & &&西路军兵败祁连山
1936年12月下旬,西路军撤离甘肃省山丹、永昌地区,向西挺进。国民党军西北“剿匪”第二防区司令马步芳集中兵力实施尾追,西路军边打边进。日拂晓,红5军军长董振堂率第13师第39、第45团和总指挥部骑兵师、特务团各一部共3000余人攻占高台,迫守军保安队、民团等1400余人投降,其中一部接受改编。随后红5军即位于高台,西路军总指挥部及红9、红30军则集中于临泽、沙和堡、倪家营子一带,待机歼敌。1月中旬,尾追西路军的马步芳部5个骑兵旅、2个步兵旅及炮兵团、民团共2万余人到达上述地区。12日,敌以一部兵力牵制倪家营子地区西路军主力,集中4个旅另3个团和民团一部,配以飞机、大炮,向孤立突出的高台红5军发起进攻。红5军依托城外工事抗击数日后,被迫退入城内坚守。& & & & &&
1937年1月下旬,红五军余部分别从高台、扶彝突围后,赶到位于扶彝县境南侧的倪家营子,与红九军、红三十军会合,分兵驻守在20多个村庄中。同时,马步芳、马步青火速调集五个骑兵旅、三个步兵旅、一个手枪团、一个宪兵团以及甘肃、青海民团总共七万多兵力,分成三路进军,企图将西路军消灭在倪家营子地区。这样,剩下的一万多红军与武器装备精良的七万多马家军,进行的第三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决战。1月23日拂晓,敌军两个旅的兵力发动第一次进攻,主攻方向是八十八师阵地。战幕拉开,敌机在空中助威,炮兵为其开路,步兵殿后。当敌军逼近时,红军战士从坍塌的工事、弹坑中跃出,痛击敌人,手榴弹不停地抛向敌群,敌军伤亡惨重,狼狈逃去。善于夜战的红军还不时出击、袭扰、打击敌军,使马家军一夜数惊,互相火并,死伤不少。西路军经侦察得知,马家军在倪家营子以南存放着大批军火。八十八师师长熊厚发挑选善于夜战的战士组成突击队,成功突袭该弹药库,并顺利返回,使敌军火力得到一定削弱。倪家营子鏖战数日,西路军将士抱着誓死的决心,击退了敌军的无数次进攻。但是,战局并不乐观,红军自身伤亡也十分惨重,弹药、粮食、医药无后方补给。在如此困境下,西路军硬是在倪家营子坚守多日,歼敌一万余人。激战中,西路军也伤亡4000多人,兵力仅剩8000多人了。随后,西路军余部从倪家营子突围,到达甘州西南的西洞堡、龙首堡地区,并在此歼灭马家军800多人,缴获一部分武器。1937年1月底,西路军重返倪家营子,马家军在第二日即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企图以主力对付主力,彻底消灭红军。西路军在倪家营子与马家军血战多日,几乎弹尽粮绝。3月初,西路军向西北转移到扶彝西南的三道沟,在此与马家军苦战五日,突围后于3月12日转移到梨园口。在梨园口又遭马家军重围,战斗异常惨烈,九军为掩护三十军几乎损失殆尽,九军政委陈海松、二十五师政委杨朝礼壮烈牺牲,至此,西路军的由出发时的两万多人减员到已不满三千人,而且被马家军重重包围。
据:&《红西路军史》记载:对于西路军下一步的行动方向,徐向前与陈昌浩在一个叫石窝山的地方开了一个军事会议,史称石窝会议,这次会议上意见不统一,有的人提出,沿东打游击,可以伺机打回陕北去。有的人认为,目前东面敌人重兵云集,正严密搜索,如果向东,易遇到敌人锋芒,难于突破堵截回到陕北,不如沿祁连山西行,摆脱敌人追击,寻地休养生息,再见机心事。因此,会议最终形成了分兵突围的意向,由于要乘夜色躲避敌人的追击,因时间紧迫,弹尽粮绝,会议并没有对分兵做出具体安排。3月14日午夜时分,部队开始分散转移。至此,西路军西进的战略行动以彻底失败而告终。耿飚抢救西路军& & &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耿飚曾在中国工农红军大学学习了一段时间。毛泽东找他谈话,要他去红四方面军,任红四军参谋长。并交代他“参谋长也要完成政治任务”,去完成反张国涛路线。关于怎么做?毛泽东要他:开始跟着走,然后赶上前去。关于西路军的失败原因,耿飚在回忆录中只用一句话概括: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耿飚来到红四方面军,任红四方面军参谋长后,不久,迎来了西安事变爆发。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红四军开始在西安布防。整个部队上下始终惦记着西路军,一种不祥的感觉始终笼罩在广大的红军指战员言谈之中。果然,刘伯承同志亲自在干部大会宣读了一封电报。西路军在古浪一仗,损失惨重,后,转战于永昌、山丹、高台等地,最后在倪家营子被敌人包围,苦战四十天,弹尽粮绝,最终失败,电报还没念完,会场就有一片了抽泣呜咽之声。刘伯承同志念到最后,也硬咽起来。有的红军指战员顿足大哭。
在祁连山,最终,徐向前孑然一身,踏着祁连山下的小路,在冷风中向东走着。这时候的徐总指挥成了地地道道的“光杆司令”。祁连山下,河西走廊的大小城镇,都是马家军的势力范围。骑兵、民团正四处捉拿离散的红军。据不完全统计,西路军战死者7000多人,被俘12000多人。被俘后惨遭杀害者6000多人,回到家乡者3000多人,经过营救回到延安者4500多人,流落西北各地者1000多人。 仅余400多人在李先念率领下撤入祁连山,后在陈云的接应下退到新疆。徐向前以他的刚毅、勇敢和机敏,昼夜兼程,不走大路走小道。几个月没刮胡子,又穿着件羊皮袄,毛朝里、皮朝外,头上戴着一顶狗皮帽子。这身打扮已看不出是个三十多岁年轻人,倒像是个五十出头的“老羊倌”。饥饿了找老乡要点吃的,渴了随便找口水喝。常常是夜宿野外,与世隔绝。& & & &&
中共中央为了接应西路军,感觉到西路军的失败,专门成立了以刘伯承为首的援西军,以四军、三十一军、三十二军、二十八军和骑兵团组成。西路军惨败祁连山,全军覆没,举军震惊,援西军停止了西援,在甘肃镇原待命。& & & & & &&
耿飚带领一部分人员,分散出去,寻找和接应西路军失散的战友们。还派出几百名侦察员,带上药品、粮食、衣服,向西搜索,又在沿途设立了几十个收容站,并向当地老乡逐村宣传,遇到找红军的人,告诉老乡应该怎么指引。耿飚自己亲自牵了几匹马,四处寻找。一个小点雨过后的日子,耿飚带了三个骑兵,在王家洼子一带侦察,发现了一个穿长袍的“商人”,腋下夹了一把伞,正在向当地老乡问路。走近一看,原来是徐总指挥。他呢,见到骑着马的军人,还以为是敌军,立即向小巷子里躲。耿飚赶紧:徐总指挥!徐总指挥!的大喊。徐向前先是一楞,慢慢回头,耿飚立马摘下帽子,让他看个清楚。徐向前认出来了,叫了声:“耿飚啊”,这时候,徐向前眼泪涌了出来。耿飚赶紧下马,忍着心底的疼痛与伤心,安慰徐向前。&&
徐向前在镇原休息了半个月,1937年5 月 16 日,同任弼时、杨奇清一起到了云阳,见到了彭德怀、左权等人。5 月 20 日,周恩来从西安专程赶到云阳看望徐向前。6月 18 日同周恩来一道飞向延安。毛泽东在延安窑洞里接见了徐向前,没有批评徐向前,而是肯定了西路军的功绩。众所都知,徐向前在后来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也是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了新中国的十大元帅之一。
(本公众号发布的文章属耿飚将军研究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谨慎转载,其内容不可复制,更不可用于任何商业用途,违者必究!)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当前位置: >
纪念八一建军节: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重要奠基者——陈云
来源: 千丝网
作者: 赵天元
《陈云碑传》碑载千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重要奠基者&&陈云
撰文:云栖居赵天元
镌石:云栖居张勇
碑存:沁阳市
& & & &(墨拓)碑文:天山风云录陈云
& & & &碑注:这方碑文是陈云日为空军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著的《天山风云录》所题写的书名。
& & & &该书用大量史实,记述了当年红军西路军余部在新疆的活动和中国共产党在新疆组建第一支航空队的历史。日,陈云在《悼念李先念同志》一文中写道:&我和先念同志相识,是在1937年4月。那时他率领西路军余部400多人,浴血奋战,历尽艰辛,到达甘肃、新疆交界的星星峡,我以中央代表名义从苏联回到迪化(今乌鲁木齐),然后去星星峡接应他们。这在当时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为党和红军保存了一部分力量,尤其是保存了一批干部。&
& & & &将西路军余部接到迪化后,陈云以战略家的眼光,高瞻远瞩,立足全局,从我军长远战略需要考虑,利用我党和新疆军阀盛世才的统战关系,利用当时新疆特殊的有利条件,提出:&我们也需要飞机、大炮、汽车、装甲车来打击敌人,现在没有这些武器,将来总会有的,等有了再去学就晚了。我们从现在起就要着手培养人才,如果我们这400多人,每人学会了摆弄一两件机械化武器,再回延安,一个人带会十个八个同志,这对建设我军的技术兵种,对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将是多大的贡献呀!&陈云就是运用这部分力量,克服重重困难,建成一所多兵种的机械化学校。由此培养出来的一批技术力量,后来在人民军队的空军、炮兵等机械化部队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骨干作用。他精心组织的一支43人学航空的学员队伍,为我军培养了第一批航空人才。
& & & &1939年8月和1940年2月,周恩来往返苏联途经迪化时,代表党中央、毛主席看望当时还在新疆航空队学习的同志们,每次都认真听取飞行班和机械班的情况汇报,并提出一些问题。最后,他高兴而坚定地说:&不管怎么样,我们党迟早要建设自己的空军,暂时没有飞机,就先培养技术人才嘛!你们40多名同志既有会飞行的,又有搞机械的。一旦有飞机就能形成战斗力,党中央对你们寄予很大希望。&&陈云同志做了件很好的事,将来建设我们自己的空军,有骨干、有种子了。&正如周恩来所言,这批&骨干&、&种子&在我空军发展初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重要奠基者陈云的一大功劳。
编辑:苏鑫
新闻排行榜
Copyright &
千丝网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西路军全军覆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