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怎么开中国有线电视官网运营商需要什么手续?

该来的终究要来。当有线电视谈IPTV色变的时候,IPTV已经悄无声息地迈过了一亿大关。据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5月末,我国IPTV用户总数突破一亿。1-5月净增1372万户。而有线电视2017年一季度用户总量降至2.51亿户,环比减少172.8万户。增减之间之间高低立现,广电系是否到到了抛弃有线电视拥抱电信运营商的时候了?

一、有线电视为何会被时代抛弃?

其实抛弃有线电视的并不是广电系而是时代。有线电视曾经辉煌过,他们凭借DVB的成熟模式叱咤市场十几年,每个月都会有固定的收入。不管用户活跃与否,只要你不销户就会持续为有线电视做贡献。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尤其是视频网站的冲击,用户们的收视体验发生了改变,但是有线电视还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面度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难免会出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有线电视虽然有2.5亿用户,但是其中双向互动的有线用户不到7000万,这就为有线的转型设置了巨大的障碍,他们的传输系统无法满足当下用户的互动化需求。虽然有线也在尝试增值服务,但是用户的接受度和渗透率其实不高,在运营上的无力、以及盈利方式上的单一,正在让有线电视成为明日黄花。

二、IPTV是运营商的自留地还是广电系的试验田?

与有线电视的DVB点播不同的是,IPTV自问世起就是对用户既有收视习惯的一种颠覆。直播、回看、时移三大功能将原本线性传输的电视节目变成了非线性的节目流,用户可以自己挑选节目而非收看节目。这种体验与互联网的互动性体验是一致的, IPTV在市场摸索中还建立起自己一套成熟的盈利机制,成为继有线电视后广电系创收的主力军。当然很多人对于IPTV的认识还停留在电信运营商+百视通的时代,觉得IPTV是电信运营商的自留地,是广电系的竞争对手。殊不知政策的支持正在让IPTV成为广电系媒体融合的试验田。三网融合推广方案的IPTV总分平台建构体系,已经杜绝了电信运营商关起们来自己玩的可能性,在政策的扶持下,广电系正在竭力向IPTV渗透。这不由爱上电视传媒有限公司主办的“2017IPTV总分平台业务交流会”近日就在广西南宁举行,首次齐聚了全国31省的新媒体播控平台,也体现出广电总局和各地新媒体对于IPTV业务的真正重视,而所谓的“从新出发”也是别有意味,众所周知,爱上总平台和个地方省级播控平台在对接时并不愉快,不知道这次从新出发,能否理顺大家的利益共同点,一起推动IPTV市场规范发展,让广电系重新掌握IPTV发展的主动权。

三、博弈中向前 广电系的IPTV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即使有政策支持,广电系的IPTV发展之路也非一帆风顺,广电系的IPTV之路在多方角力之下艰难前进。

1.认识不足 省级播控平台建设艰难

老实说并不是所有的广电人都能够认识到IPTV对拓展电视业务的重要性,这种不重视不清楚不知道是从上而下的。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为何三网融合方案全面推广以来,省级播控平台通过验收的省份寥寥无几,毕竟在我们的国度领导不重视的事情向来推进缓慢。而底层员工甚至IPTV从业人员对于IPTV业务的熟悉度也让人担忧,和运营商对IPTV的了解相比,广电系有很多的功课要补上。

2.利益不同 总分平台商务谈判各自为政

如上文所述,中央播控平台和升级播控平台同为广电系把控,按道理说本是一家,但遗憾的是两方并没有站在一起。总分平台与运营商的谈判过程中,广电系各自为政的现象十分突出。地方广地和运营商大多数还能够以发展的眼光一起协商共同运营IPTV,但是爱上总平台却总有一种我是老大说啥是啥赚一笔是一笔的态度,让地方广电在谈判中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各地三方协议的签署以及总分平台的验收迟迟未决与此不无关系。广电系的分歧让地方广电怨言颇多,前文所述的“从新出发”或许与此有关。

3.队友拖腿 不同运营商发展成果迥异

IPTV在发展过程中除了要面对播控方的内耗,还要面对合作运营商的不作为。目前的IPTV架构是广电系负责视听内容,运营商负责内容传输和用户发展。但是不同的运营商在用户发展的成果上是迥异的。以中部某省为例,该省的电信运营商IPTV用户已经发展到了400万,但是联通运营商的用户却仅仅只有5万,巨大的差距虽然和IPTV发展的时间以及宽带用户的体量有关系,但是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同运营商在发展IPTV能力上的差异。如何协同各方勠力同心发展用户也是广电系必须面对的问题。

4.盈利粗放 行业天花板效应即将来临

目前看来,今明两年是IPTV发展的窗口期,在这段时间内IPTV将获得飞速发展赢得用户红利。但是随着用户的累积,用户基数也将触到天花板,后期靠跑马圈地依赖用户增长的方式来盈利难度陡增,IPTV或许会面临着和有线电视一样的盈利困局。不仅如此,随着移动IPTV牌照的申请以及获得,未来三家运营商共同抢夺IPTV用户,难免会发生价格战的情况。作为内容提供方的广电侧,如果单靠用户分成其实重复的是有线的老路,只有从视频内容基础运营到精细化运营,才是广电侧的出路。

四、智能与跨屏,未来的IPTV发展之路

从短期来看,目前IPTV的发展基本上满足了市场需求,但是其自身的诸多弊病也需要解决,不仅如此,IPTV还面临着OTT和移动端的夹击,要想继续保持较快发展,仍有许多课题要做。

1.运营:打造智能化、精细化、差异化运营体系

这其实是针对IPTV的内容运营来说的,要求IPTV要立足已经取得的大数据,做好千人千面的智能推荐,读懂用户此刻的需求,并且创造用户下一刻的需求。当然用户的习惯也是需要引导的,这就需要内容运营的时候还要注意推荐的专业性。节目运营编辑要根据热点,根据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优秀的程度,尊重用户的时间,给用户推荐精细化的内容。一个家庭的用户年龄阶段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给以他们推荐的内容也是不同的,这就对我们的推荐内容提出了差异化的需求。只有积极拥抱新技术,做好智能化的运营,才能从传统的播控运营真正走向内容运营。

2.跨屏:大小屏联动决定IPTV发展新出路

视听产业红海搏杀早已进入血雨腥风的地步,IPTV在竭力分得一杯羹的同时,天花板也是隐约可见。守住大屏只是规定动作,大屏之外的用户争夺也成为IPTV产业关注的焦点。在移动互联垄断生活的当下,如何打通大屏与小屏的壁垒,将大屏的内容和小屏的互动紧密结合起来,决定了IPTV发展的未来,毕竟电视屏日趋显示器化,而手机屏却成为连通一切的工具。在这方面东方明珠做了不错的尝试,他们将跨屏业务全部统一在 BesTV 品牌下运营。这些大屏小屏实现了物理叠加,实现了 IPTV3200万,OTT1980 万,数字电视 5200 万,移动端月活 1000 多万,打造了一个上亿的跨屏用户体系。

3.智能家庭:打造大屏生态智慧家庭布局

目前中国的消费理念正在迅速向全球化、精致、智能等方面转变,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渴望更加有品质的生活,体验经济、智能、绿色成为体验消费的动因,智能家庭正在成为新的热点。目前很多厂商都在争夺“客厅入口”、“家庭互联网入口”,而IPTV在这其中占据着先天的优势,因为放大到物联网的整个业务矩阵中看,娱乐肯定是整个矩阵的核心部分,IPTV业务的可拓展性将使得他们在这场战争中抢得先机,如何打造大屏生态智慧家庭,将IPTV作为中枢机构与智能家庭连接起来,将成为未来IPTV发展的一个新的亮点。

  考验你们专业程度的时候到了:还记得小米在上一次发布会上所有发布的产品中,目前唯一一个还坚挺的停留在期货市场中而迟迟没有面市的是什么嘛?如果绞尽脑汁以后还是想不起来的话也别灰心,毕竟这个小玩意儿和小米擅长的手机之间没有什么关联度,没能够关注这么细也很正常,不过你要是能够脱口而出“迷你高清有线电视机顶盒”的话,那建议你从速去找雷布斯领赏吧,无论蜜黑,雷布斯他老人家都应该为你对小米的关注程度记一功……

  坦率的说,这个雷布斯口中轻描淡写一笔而过的小玩意儿,对于普通小米用户而言,确实没有什么吸引力,但是对于那些天天思日日想盼着赶紧知道小米电视到底做成什么样的电视行业人士,却带来了极大的震动。

  原因很简单:初入电视行业的小米,上来就直奔这行最难啃的硬骨头——解决电视厂商和有线运营商之间的关系问题去了,只要用了这个小外设,就可以直接抛弃掉你恨之入骨的机顶盒,直接使用电视遥控器观看机顶盒带给你的丰富直播节目内容,获得完美的一体化体验。但是,这个小东西一直没有真实地出现过。

  改造直播体验是小米做电视的“华山之路”

  不久以前,小米论坛上突然出现了一条召集小米高清有线机顶盒场测人员的帖子,又把半年以来已经逐渐消失的眼球勾搭了回来:都已经场测了啊,那这货眼看就要正式发售了!于是乎,各类圈内圈外的媒体记者又开始忙不迭的打听:在商场上打拼多年,已经狡猾的像一条泥鳅一样的雷布斯,这回到底是缺了什么心眼了,非得捡这么个硬骨头啃?那广电肿局是好打交道的嘛,真的不怕再被打一次屁屁?

  小米选择这条华山之路,有两个动机:

  其一,所谓“颠覆”

  有一个大家都很难接受的事实,那就是电视机使用到现在,体验最差的居然就是观看直播电视节目:从九十年代初开始的广电网数字化改造,将有线机顶盒带到了千家万户的电视柜中,也将无数的烦恼带给了电视用户们:茶几上又被增加的一个遥控器,机顶盒迟钝的响应速度,糟糕的交互界面设计,让人不由得怀疑广电运营商们的目的到底是让老百姓们更好的聆听党的声音还是磨练意志品质?

  这个观看电视的痛点一存在就是20年。小米高清机顶盒正是要解决它:将机顶盒以一个USB接口外设的形式存在并将其与电视整合成为一体,仅使用电视遥控器便可轻松观看广电运营商提供的优质直播信号,将MIUI简单流畅的使用体验延伸到直播电视观看行为上。这会成为小米电视上最颠覆的一个设计。

  其二,所谓“取长补短”

  平心而论,小米做电视没什么底蕴和优势:项目刚启动时,电视领域能力几乎为0,不远万里把戴青松从深圳挖过来主持整个研发工作;而在智能电视最具有吸引力的功能——在线视频方面也只有未来电视的版权内容,和乐视庞大的媒资库根本无法相提并论;游戏内容好歹能和业界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其实大家都很匮乏);真正拿得出手的,也只有交互设计一条了……但是再好的交互,没有内容也是白搭,因此小米电视团队将关注的焦点转向直播电视,应该说是非常正确的选择:直播电视内容作为公开提供的免费内容资源,使用起来没有版权门槛的限制,同时用户有着长久的使用习惯,依然是刚需的使用场景。因此,为了解决小米电视“内容”上的困局,提升直播电视的观看体验,让用户愿意在观看直播电视内容商花费更多时间,是现阶段的唯一可行之路。

  广电运营商:走出OTT困境的努力

  以上这些,看起来很好,分析起来也很到位,但这完全是站在小米以及用户的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方式,如果站在问题的对立面——广电运营商的角度,那么现在问题来了:你把我的终端都给取代了,我凭什么要陪你玩啊?

  答案很简单:玩也得玩,不玩也得玩。

  刚刚过去的一年,被称作是OTT年一点都不过分:微信的火爆,使得通信运营商被OTT掉从而成为微信流量的管道,而OTT机顶盒与智能电视机的出现,使得广电人感受到了越来越深的危机:更多的有付费能力和意愿的年轻用户,花在平板电脑和手机端以及OTT设备上的时间越来越多,点播视频不仅在节目内容上更为丰富,能够提供年轻人喜爱的美剧以及国外综艺等流行元素,更是能够兼容于这个节奏极快的社会。

  与其眼睁睁的看着用户流失,还不如拼一把,看看是不是有自救的可能性,毕竟在中国这个几乎没有有线电视“订户”的国度里,光靠收那几个所谓的“收视维护费用”,还是没办法填饱体制内这么一大家子人的肚子的……如何让有线电视服务与OTT服务和谐起来,已经不得不成为了有线运营商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依然从小米高清电视机顶盒场测这个例子来分析,在这个案例中,江西省网作为广电运营商,以广电内容套餐包作为入网条件,要求每个参与场测的志愿者用户们购买300元/年的内容营销包(包括基本收视服务和互动点播,回看等服务),在小米高清电视机顶盒的方案提供商——佳视互动的开发支持下,将其服务成功的落在了小米电视上,可以算是四赢的结果:广电增加了收入,佳视锻炼了队伍,小米丰富了内容,用户提升了体验。如果我们再把这次合作观察的详细一点的话,能够发现这次的小米高清数字机顶盒实际上是以1元的象征性价格向用户发放,对于用户和广电均没有增加更多的负担,预计在后续的正式服务模式当中,硬件成本也不会成为阻碍服务推进的阻力。

  可能会有广电圈外的读者不清楚佳视互动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有必要在这里做一个简单的科普。大家应该会注意到,在我们现在使用的数字机顶盒中,一般情况下都会需要一张塑料卡片插进去后才能正常使用,这张卡被称作CA卡,简单来说主要负责授权,也就是许可机顶盒能够正常的和头端进行数据通讯并解扰使得节目正常播放,而由于各个广电部门使用的CA厂商并不同,因此,如果小米电视直接内容一个CA卡槽,做到兼容所有CA厂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里就需要佳视互动来提供CA解扰的服务,由于江西广电使用的是永新视博的CA系统,而佳视互动为永新视博旗下子公司,因此佳视能够非常轻松的解决这里的CA解扰等问题。

  细心的你一定一经发现,上文中提到了几乎与智能电视相关的所有元素,唯独缺少了在线视频的内容商,是不是说内容商与这类合作就无缘了呢?我们说当然不是,别忘了对于广电运营商来说,手中所掌握的除了国家给的垄断地位以外,还有一项瑰宝就是遍布四处的广电网络。

  想想看,对于广电网这种私有网络而言,带宽基本是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成本,而且常常被白白浪费,但宝贵的带宽却是在线视频运营商的除版权内容采购之外最大的成本支出,因此,如果广电能够敞开怀抱,让在线视频运营商将CDN服务器直接布在广电私有的网络中,将闲置的带宽有效利用起来,同时下大力气推广自营的有线宽带上网服务,这样一方面帮助在线视频运营商使用更经济的手段提升了自己用户的VOD点播体验,同时又能从有线宽带上更好的黏住用户,持续获取利益,从而让整个生态体系更加紧密的整合在一起。

  另外一方面,还要再说说关于CA厂商。佳视互动的母公司永新视博,在国内已经是最大的CA企业,其业务范围在全国范围内综合占比已经超过50%,意味着小米数字高清电视盒能够在全国超过50%的地区不经技术开发就能够解决技术适配的问题,这也成为了在这个合作领域中佳视互动的核心竞争力。但是,除了永新视博以外,还存在着数码视讯、Nagra、NDS以及天柏艾迪德等多家CA厂商,那么如何将他们也整合到这个生态体系中,则并不是佳视互动能够解决的问题。

  实际上,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就传出北京歌华有线在Nagra的协助下和小米就类似项目合作的传言,而直到永新世博CA覆盖的省份已经开始场测也未看到更进一步的消息,从某种意义上也说明:小米在合作方的竞争对手中整合是一件非常困难的问题。

本文链接: (转载请保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有线电视官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