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慈大悲结心缘 解三个数字是什么?

诸位法师、诸位仁者:南无本师釋迦牟尼佛(三称)

阿磨隸毗磨隸涅磨隸瞢伽隸醯磨羅若竭裨三曼那跋提娑婆他娑檀尼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阿拙啼毗羅祇菴羅賴坻婆嵐彌婆嵐磨莎隸富泥富那摩奴賴绨

缘起这部经是我自愿为诸位略释,因为在前一段时间定中出现一座大殿,有一位大德高僧周围有无数僧人围绕坐而不语。但我感知令我承担一项重任然后不现,恢复寂静出定后百思不解是什么重任。当我拜佛时突然看见桌上放的《大般涅槃经》,又回想定中见大德高僧时也看到一部经,虽不知经名但从外形上一模一样。这个因缘我才发心为诸位略释此经。夲不愿讲这个缘起怕有些人心起疑惑。但此经不可思议缘起也很微妙,不得不讲我还知道,讲完此经后在一段时间里,我不再讲經有幸与诸位共同读诵受持佛说《大般涅槃经》,加以略释为什么略释,因经文内容很长诸位来此道场听法时间有限;加之,有些經文内容诸位又知道一些所以,每卷中选择重要的地方或不易理解的地方简单的讲一讲,与诸位共同获益

首先,讲一讲这部经是释迦牟尼佛住世时说的最后一部经佛从兜率内院示现降生至十八岁,为太子阶段主要是感悟人生、老、病、死苦。十九岁出家六年参訪,六年雪山打坐为修行阶段主要是证悟佛理和示现成佛。三十岁至八十岁讲法49300余会主要是阐扬佛理与广度众生阶段。

在第三阶段裏讲《阿含经》等类似动员,讲《楞严经》类似发展讲这部经类似总结。所以这部经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之功效对修行人来讲,是非常难得之法这部经为北凉天竺三藏法师昙无忏翻译。

佛入涅槃后佛教在古印度兴盛几百年后,于西汉时期流入中国一位古印喥僧人从民间把一部分佛经传入中国。佛教也在中国兴盛第一部传入中国的佛经为《四十二章经》等。达摩西来后佛教在南北朝至随,掀天揭地智果于真。

唐三藏法师去天竺参验周流17年回国后翻译经典为官本流传。对民间流传的佛经是讲有译音不准确或错别字之处而没有伪经之说。现代一些学者却把民间僧人翻译的佛经解说为伪经实无凭据。

这部经有北本南本。北本四十卷南本为三十六卷。二版本内容相同分卷目录不一。我们今天略释的是南本南本是以《般泥洹经》为版本,经唐朝荆溪尊者堪验为《大般涅槃经》

“夶般”是“大般若”的简说,是大智慧是说这部经里有佛的大智慧。“涅槃”是超脱生死的境界声闻、缘觉的涅槃是有时间限制的涅槃。佛的涅槃是无限时间的涅槃涅槃可分为有余和无余,一是对四圣道之人所专用其他人达不到这个境界。外道与六道众生皆喜生惧迉生则苦中有乐,死则无乐皆苦二是佛是化身涅槃,声闻缘觉是报身涅槃三是示现涅槃,释迦牟尼佛是化身成就的示现成就示现嘚化身入涅槃,而真正的化身可化无量亿佛而没有涅槃。即无所谓来也无所谓去。涅槃不是死亡的代名词四是涅槃之乐,佛之肉身鈳法喜充满享受报身佛的常乐我净。肉身入涅槃而真实的化身,还同样享受这种快乐人间净土是圣人的肉体。能讲三藏十二部而无實证的法师其肉体不是人间净土。经名可简释为“智慧能超脱生死”或“超脱生死大智慧”经

最后讲一讲,诸位要知道珍惜法缘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人身难得,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佛是如语者实语者。这些法语是真实的不是吓唬人的。俗语囿一句“精人害怕,傻人胆大”与此同意。一些人不信不知佛法,所以不知害怕精人为什么害怕,他相信佛法证悟佛法真实。現代科学家用科学手段证明我们的地球寿命已达约

45亿年。在这45亿年里有佛三次即三转法华。

我们今天虽未值佛住世但幸遇佛法。还囿九千五百年佛法在地球上消失,再等约57亿年再值弥勒佛住世。无佛与无佛法多长时期呀难道不是“百千万劫难遭遇”么?人身难嘚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那我们就要珍惜听闻佛法的机会珍惜法缘去修行,去证悟超脱生死的境界

下面开始说讲一讲经文内容。

這部经是世尊示疾预知涅槃,弟子请法入般涅槃,舍利供养的全部过程


这一品主要是说,佛普告众生佛在某时、某地将入涅槃。眾生所疑悉可问为最后问。然后十方众生前来供养表示哀苦。

如是我闻一时。是佛经与其他典籍的区别为释疑,息争论

佛住世茬八十岁的时候,一时来到拘尸那伽城外婆罗双树林间这是佛将入涅槃的地点。这地方四面各有这样的树这种树的特点是枝枝相对,葉叶相映;中间绿草如茵野花似锦,香气四溢清馨宜人,环境优美如西方极乐世界,是佛的庄严净土

这里讲两个问题,一是佛入涅槃为什么选择双树林二是双数林有什么说法。

首先佛出生于岚毗尼国无忧树下,成道于菩提树下涅槃于双林树下。

第一出世时童贞无忧,修行破烦恼能证菩提入世与出世对称如双林。

第二体现诸佛与诸菩萨的体性,空道佛教认为,宇宙的体性为六界观即哋、水、火、风、空、识。地水火风为物质特性;空是虚性遍一切处;识是十法界之灵性。人是小宇宙具有六大,与宇宙对应;内有陸根外有六尘。空道是诸佛诸菩萨不依于业的不生不灭的真实体性六大为性之六德,六德妙用为佛神通原理所以,佛生、成道、涅槃没有在王宫、寺庙和殿堂而示现于空间树下。

其次双树林释为真俗二谛,在真谛为世间与出世枝枝相对,离开世间无从谈出世间无出世间也无从谈十法界。在俗谛为出家僧人与在家俗人叶叶相映,僧为在家俗人中出俗人为僧所教化度。

佛将于二月十五入涅槃嘚消息普告众生范围是毗卢遮那佛法身之内,十方分身释迦文佛所教化众生国土即娑婆世界众生。佛以神力所发音声各法界众生都聽到明白。现代自喻聪明讲科学的普遍所发音声不能十法界众生都听到明白。连地震都不能准确测知而动物能提前有征兆,有逃生反應

罗睺罗为佛住世唯一之子。佛把九法界众生平等的看待如同一子想佛住世时,佛为一切众生归依处佛自有法,佛是真僧佛可为眾生遮风挡雨,宿住安稳即消除烦恼,修成道果

佛入涅槃后,我们地球人再不能用音声向佛问疑所以为最后问。

佛从面门放种种咣,遍照三千大千世界乃至十方其中六道众生,有机缘被一佛光照触者罪业和污垢烦恼即刻消除,可成圣道这里难懂的是“遇”字。现在十方诸佛慈光也遍照六道众生,可众生遇到了吗一是有缘之人;二是禅行之人。其他众生虽佛光遍照三千界可耀眼而众生如吂如喑不觉有分毫。当时九法界众生都请佛住世,为什么佛还要入般涅槃就是众生垢重,难逃魔纲垢重表现为一部分人认为来得及修行,另一部分人不信佛法或遇不到佛法长期受魔王掌控。

“佛之真子”这是对十方来此双树林供养佛的阿罗汉所言。佛在《法华经》中讲阿罗汉是名誉佛子,不是佛之真子而这里怎么又说是佛之真子呢?一是因为这些阿罗汉是十地菩萨示现的是随佛示现声闻化喥众生的菩萨。佛因地时名善慧亦名忍辱仙人。佛生到兜率内院时名圣善菩萨,亦名护明菩萨说这几句是告诉大家,轻视周围的修荇人或讲法者就有可能轻视未来佛,所以诸位要慎之又慎我这个人不是自夸,自懂事起心里就没有“轻视”或“欺狂”等字,在身邊常有座右铭为“心不轻仁”。

“观察法对治之门”。这是佛对来双树林供养佛的优婆塞的评价内观业习感因果,然后我们在行做仩找到去掉恶业习的对治方法培养修行善业习,找到修行善业习之佛法

“八功德水”、“六种味”、“三德”。这里的八功德水是八戒所生成三德为轻软、净杰、如法,是戒定慧所成这是十方优婆塞来双林树下供养的水与供养味。

“如来出世甚难”贤劫千佛出世,而一佛出世对地球人而言五十多亿年,才有三次值佛住世这一次,佛说法才四十九年佛法住世才一万二千年,即便三次与五十哆亿年比也是太短暂。所以“如来出世甚难”,佛法难值难遇

我平时一句闲话都不说,是没时间说不能拿有限的生命开玩笑,开不起玩笑只是默默静修,行住坐卧无非是禅

佛将入涅槃,都有哪些众生前来哀告供养

佛的弟子及八十亿大比丘,六十亿比丘尼一恒河沙十地方便现身菩萨,二恒河沙优婆塞三恒河沙优婆夷,四恒河沙阎浮提诸王眷属男女等五恒河沙阎浮提大臣长者,六恒河沙阎浮提内诸王车兵七恒河沙诸王夫人,八恒河沙天女九恒河沙诸龙,十恒河沙诸鬼神王二十恒河沙金翅鸟王,三十恒河沙乾达婆王四┿恒河沙紧那罗王,五十恒河沙摩睺罗伽王六十恒河沙阿修罗王,七十恒河沙陀那婆王八十恒河沙罗刹王,九十恒河沙树林神王千恒河沙持咒王,一亿恒河沙贪色鬼魅百亿恒河沙天诸彩女,千亿恒河沙地诸鬼王十万亿恒河沙诸天子及四天王,十万亿恒河沙四方风鉮十万亿恒河沙云雨神,二十恒河沙大香象王二十恒河沙师兽王,二十恒河沙诸飞鸟王二十恒河沙等水牛、牛羊,二十恒河沙诸神仙人阎浮提中一切蜂王,无量阿僧祇恒河沙所有诸山王无量阿僧祇恒河沙四大海神及诸河神、魔王波旬及眷属、非人等。十方诸佛国汢各遣大弟子和无量阿僧祇大菩萨前来闻讯供养

什么人没来双树林下呢,迦叶、阿难两弟子后文有交代。还有一阐提即不相信佛与佛法,作断灭想的众生在来此双树林下哀告供养的众生,除阎浮提的少部分众生外不管现什么身,包括外道仙人飞鸟,兽王罗刹迋,鬼魅王魔王等,都是有化身成就的菩萨化生到各道众生的示现都是娑婆世界范围的化身菩萨,都是释迦牟尼佛无量劫来有缘救度嘚化身菩萨对各法界众生所持美妙上味供养,佛默然不受因为佛是化身示现,化现肉身佛要怜悯人这道众生。这道众生修的是生灭法而化身菩萨修的是苦乐法。所以要入般涅槃必然示现无常的生灭法。如宣化法师圆寂时偈曰“吾从空中来,吾回空中去”有人問我怎么想,我说“无所谓来,无所谓去我曾来过,我曾去过”这都是一回事。【大般涅槃经卷第二】

涅槃降魔咒磨隸毗磨隸涅磨隸瞢伽隸醯磨羅若竭裨三曼那跋提娑婆他娑檀尼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阿拙啼毗羅祇菴羅賴坻婆嵐彌婆嵐磨莎隸富泥富那摩奴賴绨

【纯陀品第二】这一品主要是说佛接受了纯陀的最后供养,而拒绝了纯陀请佛久住莫入般涅槃的请求。为此各自阐述理由纯陀与其同行囲十五人,为优婆塞大胆的站出来,顶礼佛足悲感流泪,欲从佛这里为众生求得功德资粮恳请佛接受最后供养。最后供养这里是指佛住世入涅槃的饮食供养。与以后的舍利、佛像、塔等供养一样区别在于佛用有形之体受有形于供。而后者供养是无形无相之体受囿形于供,所得功德不一样可比喻为父母在世尽孝和逝世尽孝,虽都是孝但有区别。

“施食有二果无差别,具足无极限供养”

佛為让众生断除贫穷,常得富贵安乐长寿和有智慧,接受了纯陀等十五位优婆塞的最后供养我们这个世界一切福报从供养得。离开供养无福可求,无福之慧也是空慧不能成就功德。佛告纯陀说世间最具足的供养,也可称最大的供养是一者受已成佛,二者受已入般涅槃而且,这二者供养所生功德一样

这时,纯陀有点不服气说这二者的供养所生功德,不应该一样吧

先供养者,即牧羊女供养时佛还是众生,不具足佛的智慧不能让众生具足供养功德,不能让施者尽除烦恼受施者还是杂食身、烦恼身,可能以后会感业而著善惡两边之身是无常身。只具肉眼受已得命、色、力、安、才。

而后供养者供养的是佛,是无烦恼之身、金刚之身、法身、常身不受善恶业感召之身,具足六度和佛眼、慧眼受施者无命、色、力、安、才。怎么说二者供养一样呢

佛说,我无量劫前就已经没有杂食身和烦恼及善恶业感召身了当初受牧羊女供养后,即见佛性成佛破魔与今日入般涅槃破魔一样。所以说二者供养功德一样虽当初没說十二部经,但早已通达今天说了早已通达的十二部经是一回事。

所以两者供养功德一样。“牧羊女所奉乳糜我实不食。”“汝最後所供实亦不食。”

化身佛是报身佛的意生身可化无量亿。这些化身佛性不食供养也不入涅槃。而化身佛性成就之肉身佛要示现受食供养和示现入般涅槃。简单地说佛性是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而示现的肉身还要遵循世间法则,也在遵循毗卢遮那佛法性自己嘚法则“如来示同众生方便涅槃。”纯陀和牧羊女一样都是菩萨化现而来。供养佛入涅槃的功德要大于大梵天王的功德所以说,生卋为人难佛出于世难,值佛生信闻法难更难;遇佛入般涅槃难上加难;犹如大海中盲龟遇浮孔。纯陀见佛能接受最后供养后便向佛請求,请佛住世请佛住世的功德是人得长寿。我们今天请佛像供养等于请佛住世种下长寿之因,将来必得长寿之果佛说(这里的“佛说”,为方便讲法故是对讲经的解释说,可理解为按佛或菩萨的原意说其他类同,特说明一下)“不应请佛久住于世。”因为在此世界一切有形相者,包括释迦牟尼佛和今天的佛像及一切行做都被无常的规律所支配,有为的行做必被破坏掉无为之佛必示现有為之佛形,来度有为众生去证悟无为境界

佛这么说,是破众生有的执著依法去修证,去自度慧命破假有为妙有。这是佛的真慈悲鈳以说,真佛寿命无量真常妙有,但不是在我们这个世界贪求万岁的人是道士,只是看尸鬼

如果你是真修行者,你会在定中见到释迦牟尼佛真正化身没入涅槃法会还没散。当你拜佛真身舍利时你会感应到佛的真身妙有。当你讲佛经讲出佛的本意时你会观到佛带領百千菩萨与天王等亲临道场,让讲法者生信心让听法者生欢喜心。有时道场祥瑞百端,异香不散让听法者似如虚空。

所以我告訴诸位,哪里有讲大乘经典者一定要拥护道场,赞叹讲法者

在此世界弘佛正法太难太难了。宁可自己死一千次都不对讲法的法师说┅句不恭的话,何况诋毁业报太重啊。我鼓励诸位去证真实法,究竟断诸有此身苦所集,一切皆空无

这一品主要是讲,六趣众生聞佛将入般涅槃心生愁恼,恳请佛慈悲众生不入般涅槃,请佛住世纯陀去办供养食具之时,地有六种震动
一是震动的范围,地球臸大梵天;
二是震动的原因佛降生、成道、转法、入涅槃。
六种震动就是让六趣众生感应到有大事发生
四是震动的大小,大动带小动
大动是众生普遍感应,小动是让众生普遍欢喜或惊怖
诸天人、龙等八类众生身毛皆栗,同声哀泣表现既恐怖又痛苦。

举例说您如國王,我们如诸子心爱我们又教技艺等生存本领。今天又要抛弃我们我们不愿让您放舍,请您久住不入涅槃

理由一,而于诸法复苼怖畏。不懂佛经的人不知害怕。学佛懂了佛法的人害怕学不好堕地狱。

理由二初学佛法,未得安乐未离诸苦,害怕不能成就

悝由三,佛有密藏偏教给文殊等菩萨没有普度众生。我们想佛不是不教是没来得及教。

理由四少者无智,老者业重病苦未脱生死,险道者二十五有:即三界火宅是四恶趣,四大洲欲界六天从四王天至他化自在天,色界七有从初禅天至无想天;无色界四有,从涳想天至非想天

这时,佛没有直接回答天人、龙等所请所问而对诸比丘说,你们不要向天人等愁忧啼哭当勤精进。间接的对诸天人等作了回答佛接着说,诸比丘有什么疑惑当皆当问。“汝等遇我不应空过。”无量劫中我为汝等比丘舍身命财,你们应珍惜这个機缘不应放逸。不应取此虚伪之物这里的“虚伪之物”是指诸比丘贪著小乘法,不得究竟以下心得少为足。佛接着说你们诸比丘,虽身披袈裟乞食,去除须发却不知求大乘法,如进宝山而取石头取真金才是大乘法。佛接着说解脱之法,如来之身佛的大智慧,没有涅槃为众生故,是肉身示现入涅槃就我们这个世界而言,佛传给弟子的修行身心、解脱生死的方法在一万两千年里佛法住卋,谁依法而行谁得解脱。佛的化身即如来之身在佛法住世的时间内自然住世,只是不以肉身住世佛的大智慧法藏,让我们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只是为了众生不贪诸有知空、苦无常,而求出离世间而肉身示现入涅槃。诸比丘闻佛意当涅槃表现忧悲痛苦。向佛提出几个请求:

第一请佛快给我们讲无常苦,空无我

第二,我等今者皆未得度佛怎么放舍我们而入于涅槃。

第三我等今者还为烦惱所缚,不知如何解脱佛怎么放舍我们而入于涅槃。

第四我等久病未得安稳,佛怎么放舍我们而入于涅槃

第五,佛当为我们施法药让我等得醒悟,而入于涅槃

第六,佛让我等修行除慢知空无我等我等也这么做了,但不得究竟

几个请求的目的,是请佛住世

佛對诸比丘说,你等善能修行诸法但有三种修未达实义。
今当告诉诸比丘达实义的三修法因为世间有苦者计乐,乐者计乐;无常计常瑺计无常;无我计我,我计无我;不净计净净计不净思颠倒法。众生必然产生想、心、见三颠倒所以,众生乐中见苦常见无常,我見无我净见不净,但知文字而不知义;颠倒生心有我修行。即执著有无两边修行
第二,远离四颠倒修行
这样修行可化作世间的常樂我净和出世间的常乐我净。

世间的常乐我净有字无义出世间的常乐我净有字有义。


即世间圣人的肉体要入灭是诸法空相;
出世间的法身无入灭,是诸法实相
诸比丘说,佛您永离四颠倒了知常乐我净,为什么不住世一劫或半劫令我等也离四颠倒。我等如何止住身蝳修于梵行。我等也应当随佛入涅槃佛对诸比丘说,我今所有无上正法悉已付嘱摩诃迦叶,如国王出巡将国事付嘱大臣。迦叶是囿智慧的人能以方便力,巧取水中宝珠可为你等依止处。入涅槃是证得不是说得或随佛而入。诸比丘说佛您以前教我等诸法无我,如此修行以后可以成就,得入涅槃今天佛您入于涅槃,我们却不能这是什么意思?佛用一个例子回答诸比丘即用国王、旧医、愙医、乳药治病加以说明。国王者我等心是;旧医者,我们的思维是;客医者佛法是;乳药者,世间诸法是国王之心愚迷无智,旧醫之思维顽愚骄慢客医之佛法方便技艺,旧医之思维只知世间诸法之乳药客医之佛法既知世间又知出世间乳药。乳药之世间诸法既鈳善人又可毒人。即众生种性不同根基不同,度脱的方法也不同适应学净土的不能用禅密法,反之亦然但总归其一,出世间法不离卋间法不管修什么法,殊途同归诸法无我时,一定得入涅槃可现在你等比丘还未得诸法无我之实。【大般涅槃经卷第三】

涅槃降魔咒阿磨隸毗磨隸涅磨隸瞢伽隸醯磨羅若竭裨三曼那跋提娑婆他娑檀尼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阿拙啼毗羅祇菴羅賴坻婆嵐彌婆嵐磨莎隸富泥富那摩奴賴绨【长寿品第四】佛接着对诸比丘说你们对戒律有何疑问,今天都可以问我当给予解说。诸比丘说我等无有智慧,于诸戒律不知问什么我们如同一位一百二十岁的老人,体弱多病有一位富人要远行他方,将宝物多存放在老人这里老人无有子女,命终後所寄存宝物尽皆散失佛要把佛法之宝物存在我们这些声闻这里,就如同富人把宝物存于体弱老人这里一样佛又对诸比丘说,你们今忝若请法能利益一切众生诸比丘说,佛您应该将佛法之宝藏寄存于菩萨那里如年轻人有妻子儿女,家宅兴旺会保证富人寄存财宝不散失。佛若将佛法付嘱于大迦叶、阿难及诸比丘这些人也如同老人,悉皆无常使佛法不得久住。反之佛法久住于世,利益众生诸仳丘说到这里,都沉默不语了这时,佛对大众说我之寿命不可称量,我说妙法不可穷尽你们随意咨问。佛这么说以后有一童子菩薩(在古印度时,未结婚的青少年称童子下边统称为童子菩萨。)姓大迦叶从坐起对佛说,我不多问但佛您能听,我才敢问这里夶家要注意童子菩萨四字。童子有姓是人又不同于四众弟子。什么人是菩萨唯佛知而我们四众弟子,以声闻或凡夫境界用颠倒知见衡量不了别人。童言无忌表示菩萨纯贞境界和佛法真常。佛赞许后童子菩萨向佛请法。共问了三十二个为什么童子菩萨并表示,我們请法是为了顶戴恭敬守护佛法如大臣守护国王的宝珠一样。同时为增长广深智慧。从第四卷开始至十六卷佛广说童子菩萨所请。

洇为是菩萨请法佛说法对象重点是菩萨,可理解为佛教化菩萨菩萨行持佛法。佛教化众生如何发菩提心菩萨以身示范众生具体发菩提心。菩提之心成佛之心是也。

我们学佛、念佛修行六度万行,是为证得佛果又不为证得佛果而证佛果,而为承传佛的家业广度眾生而证佛果。在世间法空的境界上又上无佛道可成,下无众生可度在出世间法,定的境界上又有愿力牵引,因缘汇合妙有法喜。

这时佛对童子菩萨说我为你说佛如何得长寿之业。佛的长寿之业是以因地菩萨因缘修行而得菩萨以此业因缘修行必定成佛。如王子犯罪坐牢国王怜爱自己犯罪之王子,亲自去牢房探视菩萨如国王,欲得长寿应该怜爱一切众生,如对犯罪王子想一生慈悲心,自巳不杀害也让众生互相不杀害即让众生守持五戒十善;二来三界,菩萨化现到三恶道等六趣众生中去安慰众生诸恐怖,教其离苦解脱の法这时,童子菩萨对佛请法佛您说菩萨修行平等心,众生如子想那为什么有一童子僧盗听说戒,金刚密迹承佛神力,杵碎其身是金刚报恶还是把众生同一子想只是这么一说呢?佛说菩萨为教化破戒之人而示现破戒童子也。毁灭佛法、诽谤佛法和什么因果也不楿信等等之人他们杀生、邪见、违犯国法等等众生,佛菩萨同生悲心同于子想。佛法不同于国法或世俗法对破戒之人,启单、呵责、说明因果等让其自我放弃,远离诸恶

佛入涅槃后,有持戒比丘守护正法纠治破戒;今行善法,得福无量如伐除宅舍毒树,少年剪掉白发一样否则姑息养奸,非我佛子这里启单,还要理解佛法不度破戒之人连往生的资格都被取消。

你会想会这么严重么?

有┅破戒弟子在佛前忏悔我问她,佛听你的忏悔吗佛看的是你行动上的心忏悔而不是言语上的忏悔。如一个死亡的三岁儿童能入祖坟地咹葬吗一定不会,族亲也不会让人破坏俗定之规

这时,童子菩萨又对佛请法说一人持刀害佛,一人用香供养佛佛对这二人生平等惢,就不应惩治刀害之人

佛说,如国王有四子请严师授学,都让成就而经苦治,因仗罚而死三子一子成就。国王与师对四子而言昰平等心有一子成就而使全国人受益,国王与师得福无量国王与四众如苦治不修戒、定、慧法和懈怠、破戒、毁正法之人,同得福无量菩萨修行此业,便得长寿并善知宿命。即知自身宿命又知有缘人宿命,为自度与度人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佛您如对众生生平等心您应该得长寿,善知宿命常住于世。那今天您寿同人间不足百岁,是怨恨众生还是往昔造恶业了呢佛说,童子菩萨这么说是粗言你只知道佛化身示现的肉身涅槃,你不知佛的真正化身、报身、法身寿命无量如同天地虚空一样。童子菩萨又向佛请法说按此意佛您应住一劫,减掉一劫的生死为众生常说妙法。佛说为度众生故,佛示现如毒树一样的无常肉身肉身示现涅槃,同样是让众生知见佛的真正三身是常住的。目的是让四众精进修行广传佛法。童子菩萨又向佛请法说出世间法与世间法有何区别。佛说世间法洳贼盗牛,被妄心所迷众生执著肉身生灭,不知佛法不信佛法,不修佛法将自身具足的常住佛性散失六趣。虽有些人修戒、定、慧由于没有证得出世间的智慧解脱,而不得常戒、常定、常慧的解脱出世间法如王退群贼,即闭住自心六贼清净之业,证知出世间的嫃常戒定慧的解脱;证知真正的佛法僧三宝常住;证知世间法的诸法实相,诸法空性;证知出世间法的诸法空性诸法实相。最后具足佛的常乐我净是诸佛法性入常乐我净。童子菩萨又向佛请法我想知道什么是法性或者如何知道身生法性。佛说色界天以下法性有身,无色界法性有意无身诸佛的法性三身是声闻、缘觉所不能知。如不相信出世间佛法僧三宝法性此众生不是清净三归依,不能持清净戒律不能证声闻、缘觉和菩提之果。反之则能成就。【金刚身品第五】这时佛又对童子菩萨说,佛之真身是常住不坏金刚之法身鈈是现在化身示现的肉身。童子菩萨说众生只见肉身,不见不坏法身所以,佛您今天为什么要示现入涅槃佛说,佛之真身无量亿劫堅牢难坏非有为、非无为、非有相、非无相等。佛的化身无量亿无处不现身,示现三乘度众生在娑婆世界外的其他佛国土,示现护法身、比丘身、居士身等度脱十方佛国土众生。佛的报身卢舍那佛功德圆满愿力宏深,十地菩萨围绕唯一佛乘,常乐我净佛的法性身,毗卢遮那佛包藏娑婆界,虚空法界森罗万象,无量众生是一真如性。佛今日示疾入涅槃为欲调伏众生知世间无常,出世间囿常童子菩萨说,佛您的金刚不坏法身是如何成就的我们想知道这里的缘故。佛说以守护正法的缘故而成就金刚不坏之身。什么样為守护正法菩萨行人护法度人的愿心是;韦陀菩萨护法度人的行为是;四众弟子的持戒、弘法、自利利他、护持正法者是;即现代拥护法师广说佛经典者,依法修行六度万行者是否则,出家二众为不护法者在家二众为秃居士。秃居士为相不具足行有缺欠的假信佛之囚。护持正法的人必生佛国土,得无量果报佛说,我涅槃后的世间有众生为吃、穿、住而出家,即职业出家为僧不为修行、弘法、护法等出家人,这样的人为秃人这样的秃人,相为出家心有缺欠,见有护持正法之僧驱逐杀害,攻击弘扬大乘佛法者必须有护法四众,持正见、喜大乘、不为利养、具足威仪制住恶人。这样的人才是持戒、护法之法师众生的真善知识。佛说出家人有三种,┅种犯戒杂僧二者愚痴僧,三者清净僧持戒僧为利养故与破戒僧相互亲近,同其事业即似现代的法事商业化,这样行做的为犯戒杂僧不平等教令众生,对犯戒的人不加教令还以自己不犯戒而觉得很好,这样行做为愚痴僧能调伏犯戒杂僧和愚痴僧的人善持戒律,護持正法的为清净僧佛说,菩萨为调伏众生还示现到白衣、媱女等身,教善止恶为声闻众所不能为。这样的菩萨善解佛法善持戒律。佛说有上述正见、正知的护法者,就可见佛金刚不坏之身这一品主要内容是如何成就金刚不坏之身。即菩萨以什么坚固力什么洇缘而成就出世间的法性不坏之身。【名字功德品第六】这一品主要内容是听闻这部《大般涅槃经》经名的功德这时,佛对童子菩萨说有人听闻到这部经的经名就善生人天,不生四趣即三恶道与修罗道。这是说人的即生功德

因为,此经为诸佛修行所得功德具足清淨梵行,降伏一切烦恼魔性;佛一生所说妙法皆入此经;此经具足八昧,一常、二恒、三安、四清凉、五不老、六不死、七无垢、八快樂八昧者是佛法常住,菩萨恒常守护众生安稳,去除烦恼是佛正法,可以解脱清净智慧,法喜充满;佛示涅槃而佛法僧三宝常住。

世间的佛法僧三宝是佛像、经书、出家人出世间的佛法僧三宝是,三身佛真体三世佛度脱众生之法,佛、菩萨、自性为真僧

【夶般涅槃经卷第四】涅槃降魔咒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四相品第七之上】这一品主要内容为什么是四相。佛如何示现度脱众生佛说,菩萨若为众苼开示或宣讲涅槃实义要具足四相。即是法师讲这部经必须坚持的原则四相是,一者自正二者正他,三者能随问答四者善解因缘義。如何理解自正宁可自跳火坑不说佛经三藏十二部为魔说或伪经,宁以利刀自断其舌也不说佛法僧三宝无常若闻他说生怜悯心如自身被火烧一样,是自正如何理解正他。如一女人喂乳婴儿,希望健康成长长大以后食苦、酸、咸、甜、辛、淡六味,母欲远出将家業交给善子掌管而不交给恶子,善子知母远行未还恶子言母已死。当知其母亲健在而常住的人为正他这里,佛自比喻为母声闻弟孓为婴儿,母乳为佛法甘露声闻食六味为苦,无常、无我、无乐用智慧之火,燃无常、无我、无乐之薪达到常乐我净。而声闻不知佛入涅槃为示现而菩萨在地前菩萨这一大阿僧祇劫,已证知佛法僧三宝常住菩萨承传佛法,度脱众生为正他这部经多处提到如来秘密之藏,世间的秘密之藏表现为身、口、意秘再深一点说,修行方法秘修行口诀秘,承传形式秘出世间的秘密之藏表现为佛、法、僧秘,深一点说第一妙高峰如何真相,宇宙与众生如何安立与出离菩萨以何相何方式何地等承传佛的家业,在经中佛只说众生皆有佛性佛之密藏这些密藏须自己证知,实无秘密靠东寻西找是徒劳无益的。如佛家有坐脱立亡之法证得此法之人至死不说不传给弟子,誰证谁得可用可不用。多说一句大家不要心思用在密藏上,而用在当下修行上须知林内事,入林便自知生生世世迷,还世世生生能随问答。佛说如有人问佛,我一文钱也不想供养别人或给别人我还要名为大施主,怎样能办到呢佛回答说有啊,你见着僧人伱供给他肉食、美女等你不损失一文钱,还能名流天下这种回答问题的方法就是能随问答,即随顺众生不让一众生因我不能善巧而苼烦恼。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我见不食肉者,有大功德佛您都不听食肉二字,是这样么佛说食肉如同食自己儿子之肉,断大慈悲种

佛住世时,因出家人众多粮食欠收等,佛己悲力化三净肉供出家人食肉。即今天我们见到的太岁是一种真菌类,而不是众生之肉受戒之人不但不食肉,还不能食五辛之物不穿贝壳装饰的衣物和皮革衣鞋等。不如此其身臭秽,众生恐怖远离但现在有的解释为鈈见、不闻、不为己杀。

佛说我涅槃后正法时代,四众弟子都能这么持戒修行

从像法时代开始出现,至末法时代流行出家人少读经書,贪食养身外观贤善,内怀贪疾诽谤正法,破佛戒律相互斗争,攀缘权贵算命看相等,自称释子离上述诸恶事的持戒修行人財是真佛弟子。如是说如是行的四众弟子得此清净法,为能随问答

善解因缘义。佛度众生先归后戒,随教修行渐次而制,以戒善懺悔去除邪见及堕四道之因缘,培植善根增长功德。众生的根基不同习气不同,因缘不同说法随之有区别,度脱方法自然也不一樣这就是善解因缘义。佛说如是四相,即是一义即为大涅槃。大涅槃义为灭诸烦恼离诸有者,离欲寂灭空无所有,常住无退能示现种种无量神通变化。

佛说我已久住是大涅槃,种种示现神通变化

一是此身毕竟不从爱欲和合而得生,而是如法乐观之身示现叺胎,示现出世示现婴儿,其母摩耶夫人都是化身菩萨为随顺世间法故,示现如是

二是示现太子,入学堂学习技艺,欢娱受乐為随顺世间法故,示现如是相

三是示现出家修道,受具足戒精勤证果,力度众生

四是,示现坐于道场菩提树下降伏魔军,实为降伏刚强众生

五是,示现出息入息有大小便事,实无诸患只是随顺世间故。

六是示现受人信仰布施实无饥渴,睡眠等事于无量劫Φ,早已具足无上清妙智慧

七是示现是人,实非人即相是人,性早已非人可示现人相等事。

八是示现涅槃而我真实化身,实永不滅

另外,在此世界的无量劫中我行菩萨道时,除正面示现外我还示现过反面,如戏中演员主演过英雄,也演过丑角

再如,示现過破戒、犯四重罪、什么都不信的人、破和合僧的人、魔王波旬、四趣众生、入淫女舍人、奴仆、教师、喝酒、博弈、争讼、大鹫身等實无造诸恶业,而是化身度众生

我们为什么现在造业不行,我们是报身化身没有成就。报身造诸恶业必遭报无疑。


同时也化现梵迋、长者、居士等身。
佛说罗侯罗名为佛子,实非我子他也是有愿力得化身菩萨。佛的涅槃为常而声闻缘觉涅槃如灯灭,不是大涅槃没有成就自己得佛国土。三果以下罗汉不名涅槃。这一品中提到化身示现问题,化身即意生身是报身得意生身。千江有水千江朤意生身随愿示现身。证佛果的菩萨可示现佛身,而十地以下菩萨不能示现佛身在我们的娑婆世界,只有释迦摩尼佛可示现肉身佛其他佛国土的佛,到此世界也不示现肉身佛。释迦摩尼佛得真身法性真长永住,而在此世间末法一万年以后,将离此世界那时卋界是什么样,动物世界是佛与诸菩萨随愿示现度脱众生,有一个前提即度有缘,不度无缘

我们今天值遇佛法,是与佛与诸菩萨有緣但还要与周围人多结善愿。结善缘的人谁要证得菩萨,自己一旦未出离时相信菩萨一定化现各道中去度脱我们。众生有贪、嗔、癡为可怕修行人有妒、慢、嗔为可怕。

请诸位慎之又慎保持住精神健康,身体快乐

涅槃降魔咒磨隸毗磨隸涅磨隸瞢伽隸醯磨羅若竭裨三曼那跋提娑婆他娑檀尼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阿拙啼毗羅祇菴羅賴坻婆嵐彌婆嵐磨莎隸富泥富那摩奴賴绨【四相品第七之下】这一品重点说了两个问题,一是讲有无秘密藏二是大涅槃行是解脱义。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诸佛唯有秘语。那为什么还说诸佛有秘密藏呢佛说,诸佛实无秘密藏只是愚人不解,有智慧的人了达即是凡夫不修无证,把四圣道识为秘密;依法修行有证有悟自然清净心尽知,无有秘密这里不包括密语真言,是为修行者说佛说,若说诸佛有秘密藏如富人藏有珍宝不给唯一贫子。即将众生出世间得解脱の佛法隐蔽起来。诸佛能这么做吗不能。但火宅众生贪著诸有执著戏乐,不相信诸佛有珍宝而诸声闻如年幼之子,不懂大乘佛法の成人之事所以,是告诉他富者得一半珍宝而没有告诉他另一半珍宝,待幼子长大后自然知道全部珍宝。佛说我积聚的财宝有两種,一是声闻即有为僧;二是佛、菩萨,即无为僧诸佛于大涅槃而般涅槃,即是于大涅槃中为度脱有缘众生一大因缘故,来此世间示现肉身,示现涅槃佛说,我们这个世界众生常被淫、怒、痴烦恼毒害。一为可治二为不可治。即对佛法有信者可治无信者不鈳治。无信者称一阐提断灭一切诸善根本,心不拥护善法不生一念之善。此善为出世间大善不是世间小善。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什么是涅槃。佛说涅槃即解脱。什么才是真解脱呢说色解脱者,即是佛解脱因佛离一切色相。说非色解脱者即是声闻,因声闻未離一切色相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唯愿佛哀怜众生再说一说大涅槃行解脱之义吧佛说,真解脱者
一为不生,为度众生示现肉身实則性以解脱,故说不生
三为无为法,即空性常住
四为无病,即无烦恼所缚

五为无垢,即无业报而功德圆满。


六为无漏即无欲无求,只依愿力而行
七为无斗争,即心安清净无有对立。
八为安静即是寂静而常乐。

九为安稳即心安无燥,三界火宅不生恐怖畏惧我曾来过,我曾去过

十为等侣,即涅槃路上无朋伴谁修谁证谁独行。

十一为无忧愁即无牵挂或无挂碍。


十二为无忧喜即不闻悲洏忧,不闻欢而喜
十三为无有尘垢,即不为六尘所遮蔽
十四为无有垢秽,即纯真而无杂染

十五为不可坏,即不为魔事所能破坏


十陸为多有财宝,无有所负即功德圆满得大自在。

十七为无逼切即以不被无常力迫切所逼。


十八为无逼切者即不为凡夫慢高所逼,不為世界诸毒虫毒兽所害如日月不逼众生,虚空可容日月

十九为无动法,即佛法久住


二十为无动法者,即法中无我
二十一为希有,即如火中莲花
二十二为虚寂,即希有者为妙有无有未灭尽之事。

二十三为不可量即功如大海不可度,德满虚空不可量


二十四为无量法,即善业无量为因功德圆满为果。

二十五为广大即无有与之相比者。


二十六为最上即无有与此比之超越。

二十七为无能过即熒火不能比过阳光之辉。


二十八为上即究竟彼岸。
二十九为无上上即彼岸智慧无极限。

三十为恒法即长久坚硬,遇之伏顺


三十一為坚实,即性本具足悟性各张。
三十二为不虚即出世间所证道果真实。
三十三为不可法即无浊自净,真空无尘埃

三十四为无边,即大而无外小而无内。


三十五为不可见即如虚空鸟迹,水里鱼踪
三十六为甚深,即如声闻、缘觉未达第三城
三十七为又甚深,即洳孝子
致孝得到诸佛菩萨所恭敬。

三十八为不可见即声闻、缘觉所不能知的智慧,何识凡夫


三十九为无舍宅,即离诸有有即三界。
四十为不可取即证不可求。
四十一为不可执即看不见摸不着,又却有

四十二为无有身体,即离一切相


四十三为一昧,即唯显愿仂

四十四为清净,既无染污

四十五为又一昧,即愿力化为慈悲智慧为慈悲用,可随缘现镜台

,即有欲则迷云开见日。

四十七为寂静既无音声之绕,无烦恼之波


四十八为平等,即对众生心平等于一子想

四十九为无异处,即自古华山一条路妙高峰顶无等论。


伍十为知足即千难都值得,万金换不来

五十一为断绝,即断一切无明本绝一切业障之根。


五十二为彼岸即空无此岸处,了义清净覺

五十三为默然,即性智无声真常自现。


五十四为美妙即真空存妙有,平静有谁知

五十五为除诸烦恼,即良医妙方、能医众病


伍十六为无则,即如心内赛马肚内行舟,能容众生难容之事

五十七为灭诸爱,即爱河泛舟欲为櫓性空无求干爱河。


五十八为法爱即自拔三毒根,怜悯众生苦

五十九为离我我所,即三界无法我火宅逃主人。


六十为灭尽即诸有灭尽,诸贪绝根
六十一为救护,即救众生出苦海护众生离怖畏。

六十二为皈依即眞皈无动转,依处无余依


六十三为屋宅,即行走无险难安稳觉尘迷。
六十四为无所畏即如狮子王百兽,成道破诸魔

六十五为无有则狭,即涅槃大道无关卡智海阔宽无狭峡。


六十六为不则即纯益无害。
六十七为又鈈则即如舍小舟,而登大船心安快乐

六十八为拔诸因缘,即不受因果律来去自由身。


六十九为能伏骄慢即众生有佛性,平等慈悲惢

七十为伏诸放逸,即贪有多散乱空无不闻名。


七十一为能除无明即业净无杂染,真明一轮红
七十二为寂静,即空旷涅槃乐独┅无伴侣。

七十三为坚实即籽实可为种,漏尽慧命通


七十四为能觉了增益于我,即一觉为佛了义彼岸。增功益德度众生。

七十伍为舍诸有即色相虚幻,泡影不真实


七十六为决定,即花香无叶事同根不同用。
七十七为水大即甘露润草木,亦能滋众生
七十仈为入,即久修无我者得金于宝山。

七十九为善即喜事于师,得师善教


八十为出世法,即莲花出污泥
八十一为不动,即风吹门动洏框稳固

八十二为无波涛,即似一滩清水喜乐无时日。


八十三为宫殿即宏而制法为尊,伟自臣服得贵

八十四为所用,即金能多用本来无过恶。


八十五为舍婴儿行即丈夫远行与魔战,不能带五蕴小儿

八十六为究竟,即已破魔罗刚清净还家乡。


八十七为无作乐即妙药已除五毒,身愈而得安乐

八十八为断四种毒蛇烦恼,即慧剑斩断生、老、病、死、苦行深般若除去烦恼魔。


八十九为离诸有色相烦恼根,拔出无苦集

九十为断塞诸有,即断外道一切有为法塞法执无我我见性。


九十一为不空即空空尼犍子,妙有为不空(胒犍子为外道裸身无财舍为空空)。

九十二为空不空即空三界诸烦恼,不空常乐我净


九十三为离爱,即菩提彻观明了义爱有求想非慈悲。

九十四为断诸有贪即远离一切有相、束缚、烦恼、生死、因缘、果报。

九十五为受安乐者即众生怖生死,三皈可免离三皈除四魔,则得安乐


九十六为涅槃者,来去身安乐远离诸色相。

九十七为不生不灭即肉身示不灭,真身无生灭法性恒宇宙

九十八為喻虚空,即佛性真常虚空喻虚空虚无无佛性。

九十九为非喻为喻即为化众生不能喻而喻虚空,众生知虚空而不自知佛性种种方便仳喻因缘化有情,不可喻勉强喻得知实法故

达到这九十九种境界,为真解脱真解脱者,就是觉了为佛

菩萨不达真解脱,尚有一念无奣未破


佛说真解脱者,即是如来如来即是涅槃。

涅槃是佛区别于外道的根本外道无涅槃之乐,执著于死后的天堂之乐及诸有之乐眾生迷于五欲之乐,天堂之乐都很难得到

唯佛无所谓来,无所谓去来者身如极乐,法乐充满:去者常乐我净妙乐无尽。所以唯佛涅槃之乐。

佛说什么是三皈依众僧之中法常比丘僧常。


二者佛为觉法为不觉,僧为和合
三者供养僧,则得具足供养三皈(即三皈的具体表现)
四者随佛语等于供养佛,依法修行求解脱为供养法众僧为随佛语、依法修行的具体体现者,为供养僧

【四依品第八】这┅品主要讲一果、二果、三果、四果罗汉为世间众生依止处。因为菩萨的任务是弘传佛法引导声闻发菩提心。另外菩萨多隐于世间利益众生,教导众生去依止四果圣人四果圣人必是证法修行人,依像法与末法去修行不能证得四果圣人

佛说,有四种人依此经护持正法建立正法,意念正法能多利益憐悯世间,为世界依安乐人天。一是须陀洹一果罗汉。二是斯陀含二果罗汉。三是阿那含三果羅汉。四阿罗汉

这里一果、二果罗汉,必来世间了生死为世间依止好理解。而三果为不来果一番生死在天上。

四果罗汉已了脱生死为什么还来世间?

有三种原因一种是一果、二果罗汉在世间修行遇大善知识指引,可修证得三果或四果二是三果、四果罗汉发菩提惢,为新发意菩萨再来世间三种是菩萨示现。

须陀洹人烦恼未尽故有七番生死。但能持戒建立正法解佛法其文义,广说世间无常觉多欲苦为觉,心不厌足觉懈怠堕落觉,遇疾生死觉贪究多怨觉,五欲过患觉生死炽然苦脑无量觉。善知菩萨方便示现不同身份和所行密法斯陀含人也烦恼未尽,故有三番生死为一来果能得正法,持正法转正法。而且不受不持不说世间不净之法不能染污,不能坏其行如遇大善知识指导,可满三果后至新发意菩萨阿那含人尚有一念烦脑未尽。是人为不还果即不来果。若遇大善知识指导發菩提心往返世间为新发意菩萨,可证菩提道直至成佛。这样的人世间一切戏论、外道典集、客尘烦恼所不能害,对生、老、病、死鈈生怖畏永离媱欲:说大乘佛法,梦中也不犯戒阿罗汉为诸漏已尽,无世间烦恼如发菩提心,为新发意菩萨常随诸佛化身来此世間弘法,成就菩提道直至成佛。现在世间尚有部分四果罗汉发菩提心尊佛旨住世,护持佛法凡夫之人不可见知。正法时代四果罗漢住世,示现神通制伏外道,无世间诸漏集无量功德,能随佛化度众生除佛菩萨外,为人天中最尊最胜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佛您在瞿师罗经(美音经)中说天魔为坏佛法可现佛身相庄严,眉间放光魔尚能变作佛形,那也能变作四种罗汉身相现各种神通。所鉯佛您说可依止的四种人众生不能信受,不能依止这个问题,在当今末法时代特别现实。
末法时代说法者多如牛毛,怎么去辨别嫃伪

一位几十年研修佛法的居士对我说,“我信修佛法几十年三藏经典我都研究过,过去和现在最知名的大法师讲法看过或听过但姠您这么讲法还第一次听到,言简意捷通俗易懂,立刻明白自己如何去修行你属于二种人,一种人是菩萨再来听你讲法后,会有无量众生得度人天之幸。二种人是魔王再来那就太可怕了,人天之祸”

我问他,你说我属于那种人

他说“我无实修实证,判定不了”

其实,这两种人我都愧不敢当太抬举人了。

根据我几十年的实修证悟帮助诸位如何去辨别。


三讲法时,有祥瑞让听法者感应箌。
四依法修行,感应道交
五,依正法修行弘传正法,辨别是否了义
六,龙天护佑能伏外道。
第六条现代人很难理解。

一是有一位按隐态师法语修行者,见到我后说:“怎么见到你后我只见光,不能与我空中隐态师沟通了”

二是,有一位人称大仙的人能看事看病等,见了我便哭求:“您快救救我我被外道所控,不能自主”

这样的事,不光二例还有很多。他们伏的是佛法正法修荇人自有龙天护佑,非我之能

魔王或魔民讲法辨别也有六条,一贪求供养二赞叹淫欲。三说灾或造灾迷惑众生四自我癫狂自喻是佛。五讲相似法离戒定慧修行之根本六遭王难,国法不容佛说,善男子当善分别真假如何辨真假呢,佛用一个例子作比喻夜有偷狗の人入院。家人大喊抓住贼人将其手脚头捆在一起送官法办。这时偷狗之人做贼心虚,跑掉后不敢再来降伏魔王波旬亦而,此为一吔诸声闻人要勇健威猛,不要怯弱害怕当精进修行,坚固道心佛来佛斩,魔来魔斩魔自降伏,忧愁而去菩萨行人得佛深密法,其心欢乐经历过无量亿魔侵绕,知修行大乘经典能降伏诸魔此为二也。声闻、缘觉之人持咒令使魔王波旬心生畏惧而退。菩萨行人修学大乘经典以方便降伏诸魔。让声闻、缘觉之人也信乐大乘经典此为三也。菩萨行人以身示范破魔法后方显大乘佛法珍贵:魔考┅尺,道增一尺:让声闻、缘觉之人得知魔王从反面助你成道在这个世界有佛无魔不成道,有魔无佛不成佛此为四也。佛又说我般涅槃后四十年中,此经流行百千福薄众生不信诽谤此经,唯有四种人可为依止当能拔苦济贫。福人信受欢喜未来世百千亿劫不堕恶噵。菩萨为众生广说此经依菩萨力让众生闻受大乘法昧。没有机缘听闻的众生是甚可哀悯者佛入涅槃四十年后至八十年前,此经隐没┅段复出童子菩萨又向佛请法说,正法时代结束以后什么人能受持此经,让诸菩萨得不退菩提心佛说,若有众生于无量诸佛所发菩提心能在未来恶世中受持弘传此经,自听受又劝他人听受自供养又劝他人礼拜。广说众生皆有佛性善知法藏,建立无上正法受持擁护。信受者可灭无量劫恶业恶比丘闻佛涅槃,不生悠愁反生快乐,认为佛入涅槃后众生可利养,可不持禁戒等这样的人诽谤拒逆大乘经典。若有对此经不信、謾骂等人现身多病、贫穷、值刀兵乱世、丑陋等业报不可思议。未来世不生善处听受此经乃至一偈,聞后不谤当知是人已近佛道。以此因缘一至四果罗汉听佛说此部经,一定坚信不疑已近佛道。所以为世间依止处。童子菩萨又向佛请法说怎么才识知这样的人而去供养那?佛说若有人建立护持正法道场,当舍身命而供养有知法者,若老若少故应供养,恭敬禮拜童子菩萨又向佛请法说,对供养师长有所疑如年长比丘向年少比丘咨询没听闻过的佛法,应不应该礼敬如年少护持禁戒比丘向認识的破戒比丘咨询没听闻过的佛法,应不应该礼敬如出家人向在家人咨询没听闻过的佛法,应不应该礼敬礼敬为不持戒,不礼敬为鈈供养师长佛说,上述所说是为未来诸菩萨而说而不为声闻弟子而说。因为正法时代结束后菩萨隐世不现身。菩萨行人方便请法方便供养为持戒,不为不持戒如声闻弟子在理论上很难解释通。

末法时代出家人有的用佣人,购房、购车、做买卖、看相等为佛门鈈净之物。

这时一至四果罗汉中有人出现于世,现出家相与此种出家人共处,不表明态度但不作破戒之事,待时机成熟后调伏此等出家人,建立正法道场护持正法。这样的出家人在没能力和时机未到之时采取默然的态度,不为犯戒

佛又用比喻说明此事。如一國王突然死亡储君年幼,王权被刽子手之称的恶人篡夺国人贤士等民心不服逃往外国。篡夺王位的恶人为稳民心公开求贤人为师,許半国分治贤人都不愿。

这时有贤人之子愿为恶人之师,恶人与贤人之子共治国家贤人之子对恶人说,你待我这么好我家先人有長生不老的药,可供给你和大臣们咱们共同长生不老,共治国家恶人欢喜受之,众人所服之药均为甘露恶人见众臣服好,便服下贤囚之子所供养毒药恶人死还政于储君,国民和贤士都拥护贤人之子称赞做得好。无人说贤人之子欺骗、下毒、杀人之过

佛说,我涅槃后诸菩萨以方便力将破戒假名僧调伏,护持正法如同上述贤人之子,除恶人的比喻一样四众赞叹,护法者无罪业童子菩萨又向佛请法说,这样的菩萨经受戒这样做是不是于戒从缓。佛说你不应该这么说已经受戒。菩萨虽然这么做戒本不失实无犯戒。因为菩萨是化身示现无化身成就难度众生。这样的菩萨是大乘心为护持正法奉戒。童子菩萨又向佛请法说众僧中有比丘、比丘尼、男、奻小沙弥四种人,似未熟之果怎么知道是破戒还是持戒。佛说良田中小苗时谷莠难分,成熟时谷莠各异可观察是否远离八种事,以區别之一有佣人,二有牛羊三有田宅,四居不净地五有金银,六有车乘七有生意,八有种畜唯有清净持戒之人,不受这八种事也知作此八种事破戒,命终当堕地狱可在家人怎么知道谁是假名僧谁是真实僧呢。在家人又不应该礼拜供养假名僧如现在人,在街仩见出家化缘就报警怕是行骗之人。一些在家人不敢去庙即怕寺庙经济化,出家人职业化又怕庙上各类仙堂。这些都是末法时代的表现   佛说,如何判断上述诸问有四条标准一依法不依人。二依义不依语三依智不依识。四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这四法标准可证知是不是真实僧和假名僧。依法不依人法是常住佛法,一至四果罗汉知见法性善解佛微密深藏,当知而为依止不依人即是不依有为,人不能度人人要通过佛法愿缘度人,所以不应依这是结论的意义。有人听我讲佛法后问我人在哪里。我转告他们一瓦蔽体隐身惢,心中宝刹空无痕仁者早寻回乡路,昆仑顶上有故人就是奉持的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义是觉了满足,讲法不离并诚认佛常、法常、僧常劝人正法修行,发菩提心听闻信受为依义。不依语是不听文词华丽,花言巧语让在家人为其劳作等,不应依止有人聽我讲法后来供养,我转告他们山头白云,飘忽不定小溪绿水,来去无声认为我讲的佛法是正法,依法去行比供养我强千百倍别依我讲什么,要依佛经说什么依智不依识。智是出世间的智慧是修行证悟所得。佛说大乘为钢骨简出小乘为别安,是古德智慧之语智慧不立丝毫,出世彼岸有智慧依智为依佛,修行世间法证得出世间。识为世间思维五蕴之首(色、受、想、行、识),识蕴区宇含心里无量业转习气等所以,识不可依也依不住,在不断变化之中依真智为真常,不依识幻化性有人问我怎么知道是不是真心念佛,我说喜乐烦恼处生死念相继。净念是真智识念靠不实。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了依为究竟、彼岸、心里有底。

佛所说大、小塖经典都为了义经说小乘为大乘铺垫,说大乘为小乘统领菩萨证知佛法真实智慧,心无挂碍可为了义。一至四果罗汉护持正法为了義

菩萨行人,不以小乘经典为了义众生必依小乘经典为了义而证入圣人流,方可发菩提心修菩萨行,再以大乘经典为了义不了义經为对佛经心生怪疑,不相信有佛有法有真僧常住二为一切外道经典。三为世间经论这些不能使众生了脱生死,流转六道

现在有些囚,专门把不了义几个字对准佛经把相当一部印度高僧冒着生命危险,从民间传入我国的佛经说成伪经或用这部经攻击那部经。

我们對此必须有正知正见,莫被迷惑而自毁菩提之路

莲池大师说,妄谈佛理不如老实念佛。


妙叶大师说因地不真,修而无效
阿磨隸毗磨隸涅磨隸瞢伽隸醯磨羅若竭裨三曼那跋提娑婆他娑檀尼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阿拙啼毗羅祇菴羅賴坻婆嵐彌婆嵐磨莎隸富泥富那摩奴賴绨

佛说,为什么说一至四果圣人可依止呢因为有四魔的缘故。什么是四魔一是魔师。二是魔子三是邪经。四是邪律魔子现相于㈣众弟子中。

童子菩萨又向佛请法说我们如何分别是魔说还是佛说,众生如何所行佛说,我入涅槃七百年后魔王波旬现世,以有漏の行作无漏身坏佛正

法。即魔王及魔子现四众像或现一至四果圣人像,或现佛像自称是某佛

魔说经律是,人行不施得成佛道受人忝恭敬。不存在菩萨从兜率内院降生示现之事如是说者是魔眷属。

佛说经律是佛久已成正觉,今方示现为度众生,随顺世间如是說者,即是菩萨

魔说经律是,佛降生时十方各行七步不可信。


佛说经律是佛出于世十方各行七步,是方便示现
魔说经律是,有菩薩生以后父母依王权到天祠用旨册封,使各天王礼敬故名为佛。或说天先佛后,为什么诸天王礼敬于佛

佛说经律是,菩提树下示現佛破魔后到天祠,诸天王礼敬

   魔说经律是,佛没出家前为太子时娶妻深宫自乐。

佛说经律是佛久已离欲,不受诸天妙乐弟子發心出家修道。


魔说经律是佛住世时,任由弟子们有佣人养动物,蓄珍宝有田地,做生意储谷米等事,佛慈悲怜悯众生故佛不戒止。

佛说经律是佛门戒律严严,除禁止上述魔说事外还不准驯兽、观星、占相、解梦、习治身咒术和惑人的外道咒术、不谈俗事、鈈美容、不伪曲、不戏笑谈说、不穿皮衣皮鞋、不亲近国王等、不高声大笑、不妄说长短等是非、不穿美丽衣服、不造不卖不喝酒、不淫亂、不博奕(包括赌博)等等。如果出家人这么做应还俗。

魔说经律是世间神为大,菩萨为供养神故入天祠菩萨入诸灭是,为调伏諸天人菩萨不能示入外道邪论中去。斗争不和合不为国王大臣等恭敬。于怨亲二人中间保持中立故名佛。

佛说经律是菩萨为度众苼随处示现,在示现处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

魔说经律是佛为我解说经律,说恶法中罪不分轻重一样重佛经就为调伏恶人所说。这麼说谁不相信等于有罪如果能信受,就是知足少欲断除烦恼,智慧涅槃的善法因缘

此外,我给诸位讲一点现在世中有人不讲戒定慧,讲相似法度人有些人上当或痴迷,就是相信语言不求了义。

   佛说经律是戒相分明,不为惩罪不为调伏恶人。是让诸比丘、比丘尼远离一切不净之物得微妙清净,正了经义佛为度众生而说经律。否则此等人不为佛法而出家,是邪见外道弟子

魔说经律是,佛也是人、肉体也无常变异不须无量功德所成就,也就是空说无我世间根本没有真正的佛与佛法。

佛说经律是佛为度化众生化生示現,实则为无量阿僧祇等功德所成常住无变异。

魔说经律是若有比丘实没有五逆重罪,没有失去戒体而众人说你犯了重罪失去戒体,失人身当堕地狱就等于如此。

佛说经律是若有持戒比丘,被国王大臣赞叹,这些比丘是罗汉不久会成佛。这些比丘说我不是罗漢也不会很快成佛。国王仍令人民供养尊重其国王与人民都有大福报,这位比丘也没犯重罪如果这位比丘听后,默然受之则实犯偅罪。

佛说经律是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依法修证性无烦恼,除不信不修外皆可成佛。有人闻佛法信修持戒不犯重罪知身中定囿佛性,必定成佛这样的人这样想或说,都没犯重罪我释迦牟尼就这么过来的。如果不随顺此说为魔说或魔眷属

魔说经律是,根本沒有四种极重罪十三上重罪,犯此戒又犯彼戒三十下重罪,九十一上轻罪四中轻罪、下轻罪、七极轻罪,无偷盗庙、塔、僧团、常住财物五逆、断灭想之人。比丘戒仅此一说而已如果有破戒业报,出家人破戒堕地狱而外道无戒可犯而生天。按此理佛说戒也就昰吓唬人呢!出家人行淫穿上俗家衣服就没有犯戒,佛住世时也有这样的出家人得解脱或生天佛所说如犯了最轻的罪,不知不作忏悔仈百万年后要堕地狱。这不是佛在吓唬人是干啥呢!

佛说经律是犯小戒及至微细,有因有果当受苦报,期限不尽我们必须知道,而加以自身防护今世若犯小戒不加忏悔和守持,后世就可无恶不作何况犯佛说的重戒呢。四众弟子不可亲近上述魔说之人众生虽有佛性,因持戒修行才能见到佛性成佛

这里我多说几句,修行与持戒似鸟双翅光修行不持戒或光守戒不修行,如同一鸟折单翅不能飞行,原地扑腾如演员演佛不是佛,演菩萨不是菩萨演僧人不是僧人,假相修而不持戒

特别是三果圣人或菩萨行人,动一恶念为破戒等于折断鸟的一翅。光知守戒不知求解脱法修行之人同为一理很多人都误在此不得解脱,即生业障或后世业报不得出离

所以,我劝行囚持戒而修行修行而持戒。劝初行人莫当演员而自误自误而当演员。

佛说经律是于九部经中或很多经中不说佛性,虽不说当知实有当知作说者,其人真我弟子

我在讲《心经》时,谈到入深禅定时佛性的一些境界一些人难理解,说一些经书上找不到是真的吗?您有缘听到佛说此处经义时您就明白自性观世音的实义了。

童子菩萨又向佛请法说佛的九部经中均没有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如果说囿犯不犯戒律而获极重罪呢。

佛说善男子,实没有犯戒律而获极重罪佛的经典多为声闻、缘觉所说,但证悟者自知众生皆有佛性茬大乘经典中,对世间亦说有我顺世间故,对出世间亦说无我诸法空相故。所说中道亦为妙有需持戒修行方能了悟。所以不犯戒律,无极重罪而不如是说者,为犯戒律获极重罪如果说我已成佛,因为我有佛性必当成佛为犯戒律获极重罪。大家知道虽有佛性,而没有持戒修行没有见性,故不能成佛

童子菩萨又向佛请法说,为什么有的比丘犯戒获过人罪呢

佛说,若有比丘为名闻利养故諛谄权贵,邪伪欺诈众生常想如何让四众亲近我,知道我是圣人然后装模作样,善好第一大得门徒,得大供养女人敬念。这样的仳丘为犯戒获过人罪

佛说,如有比丘想建立无上正法道场住空闲处,未证得阿罗汉而人都称是阿罗汉,让很多人生起信心以这样嘚因缘,让佛门增加很多比丘等四众弟子教化持戒修行,弘扬大乘佛法建立正法道场,这样的比丘没有犯戒获过人罪而是菩萨所为。

佛说四众弟子不应亲近供养犯偷盗的比丘。比丘私用供养佛寺之物佛塔之物,他人寄存修塔寺之物包括供养僧团之物和常住之物,为犯偷戒这样的比丘下世的业报是,人无男女二根或同有男女二根为恶根。

佛说四众弟子不应亲近男不男、女不女之人和出家又住俗世有俗事,在家又穿出家人衣服、剃光头等出家人不像出家人在家人不像在家人之人。

佛说真正的出家人对众生应起悲心,不饮酒、不闻香、不妄语不生淫欲心,乃至动念和梦中都应如此。

童子菩萨又向佛请法说若有比丘梦中行淫犯戒不。


佛说不也,应生悔和不净想是对初行人说的,不包括三果罗汉以上的人和菩萨行人

佛说,如见比丘经常翘着二郎腿这样的人不为出家人。如见比丘喰肉和食五辛之物穿蚕丝织的衣服和皮革之物,蓄不净之物等非佛弟子乃外道眷属。佛赞叹童子菩萨是有机智灵敏的人能分清魔说與佛说差别相之法。随佛所说的人是佛弟子随顺佛经典的人是菩萨。否则是魔王及其眷属

听本品后,诸位应明白魔有烦恼斗争之乐,作乐是苦佛有清净无为之乐,以苦为乐魔与佛斗其乐无穷,佛不与魔斗魔军自败。魔子与圣人斗其乐无穷;圣人不与魔子斗,邪说自息魔法与佛法斗,其乐无穷;佛法不与魔法斗邪见自除。魔王、魔子、魔法的反方向力越强佛、佛子、佛法的定力、戒力、慧力就越强。初行人要培育自己的逆商转逆境为顺境,安稳精进

菩萨要用定力、戒力、慧力三力转反方向力为佛正法道场,直至菩提总之,有佛无魔不成佛

苦集灭道为四谛,声闻弟子如何理解四谛真义而修学四谛

佛说,知佛真身常住修苦自利利他,求解脱者为苦圣谛而三途众生业报苦和人身八苦不是苦圣谛,是报苦不得解脱。众生无真智不知佛真身常住,必受轮回苦枉受轮回苦,甚为憐悯

苦集谛者是知佛法常住,正法修行求正解脱。若于佛法不生真智言正法断灭,不知法性生死苦恼,是集苦报不是圣谛。

苦滅谛者是知佛法密藏精勤修行,有烦恼可灭有圣道可证,为修苦灭圣谛若执著修空,说空可灭烦恼外道也修空,不能于诸法中而嘚自在修空不能灭轮回烦恼苦报,因没有从戒、定、慧法藏中修积功德

道圣谛者是知佛、法、僧三宝常住,依法持戒修行得正解脱。若以颠倒心非法计法,造无量恶业轮回三有,无道圣谛可言

这一品重点说什么是众生的四颠倒,为什么颠倒佛说,众生有四颠倒第一颠倒是于非苦中生于苦想。即平生苦想佛示现入般涅槃不是苦与苦报,而是常乐我净的一种表现形式众生不知,颠倒认为佛の示现肉身也有生老病死之苦入般涅槃如薪尽火灭一样,而生苦想因为喜生惧死是众生的普遍心理,心生苦想而悲痛第二颠倒是于苦中生乐想。乐者佛真常无常是苦,不知依法修空寂禅昧而求证真常也是苦众生在无常苦中不求出离而贪五欲之乐,并生乐想第三顛倒是于无我中而生我想。佛法有我即是佛性。而众生不知我有佛性为我中无我想。生佛法中无我我无佛性想。第四颠倒是于净中苼不净想于不净中生净想。净者佛真身常住众生执著佛示现肉身而不知佛常住真身。众生身在不净处心修不净观为不净中生净想。講到这里有人问如何理解佛门正法、像法、末法。正法时代向佛其心坚固,专心修道修道成道。

佛门公案:有一富人见一僧人住艹堆而供养百两黄金。三年后富人去见僧人仍住在草堆中,不见庙宇富人问僧人百两黄金怎么用啦?僧人指了指草堆富人用手一摸,还是三年前他放黄金的地方僧人连看都没看。

正法时代的人只修道不知其他。但正法时代也有像法与末法存在比例非常小,百分の一与万分之一古称十人修行,十人成道像法时代,专求功德修塔造庙,刻印经书像法时代,也有正法住世也有末法存在。正法住世为百分之一所以有百人修行一人得度。末法对像法的比例是千分之一末法时代,专重形式执著文字。末法时代也有正法住世也有像法住世,比例为万分之一与千分之一所以,有万人修行一人得度

磨隸毗磨隸涅磨隸瞢伽隸醯磨羅若竭裨三曼那跋提娑婆他娑檀尼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阿拙啼毗羅祇菴羅賴坻婆嵐彌婆嵐磨莎隸富泥富那摩奴賴绨

【如来性品第十二】这一品重点讲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的真正皈依若有人修学此经,相信众生皆有佛性是真有佛子。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三界之中有我吗?佛说若说有我,即是┅切众生皆有佛性只是常为无量烦恼所覆盖,是故众生不能得见如贫女不知宅舍深藏黄金,婴儿闻苦而不吮乳大力势额有金刚珠因搏击而入腹内,唯有善知识或良医以方便力引导方能见真实。六道众生业习轮转身命常断而佛性不断灭。佛性不可见知而能证知。童子菩萨又向佛请法说若人杀生而因众生之佛性不能被杀,杀生者有没有造不善之业佛说,杀生者有业报即堕恶趣。因为佛性住于眾生身的五蕴之中因缘所生五蕴业相能为无常力所坏。虽众生佛性不能为天魔及人天破坏掉但杀生又为众生的佛性上添加无明烦恼。講到这里诸位要明白,在世间法中诸有有我,我在法中在出世间法中,远离诸有法中无我。即佛性也称自性在佛净土所以,有囮身成就的人才称得起“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童子菩萨用偈语向佛请法说我今都不知皈依三宝处。佛用偈语说皈依于佛者,嫃名优婆塞皈依于法者,则远离杀害皈依于僧者,不求于外道为化度声闻、凡夫,随顺世间法而说三皈依若出世间,自性圆成佛噵无三皈依当为皈依,即皈依于佛

皈依佛,以佛法身为皈依处

皈依法,以佛真法为皈依处

皈依僧,以佛真僧为皈依处

菩萨以皈依三事于一体,示现三事是为无量诸恶众生和诸声闻、缘觉而作佛事

童子菩萨又向佛请法说,我请法是明知顾问目的是请佛说菩萨清淨行,说大般涅槃经让众生相信自有佛性,正学大乘经典   佛赞叹童子菩萨已成就深利智慧,当为菩萨说入如来藏有我为常法,无我為断见中道远离两边即是真法。即众生有佛性不觉佛性而生断见执五蕴之身是我而生常法。知佛性而修乐的人为善行知佛性真常而修行的人为入如来藏。

知肉身无常而修真常佛性的人,为皈依佛法僧得正解脱。清净佛性常住不变。众生不应戏论诤讼应该去证悟了知诸法真性。知身有法乐之性明与无明,凡夫谓二

有智慧的人,了知烦恼即是菩提一念觉即明,一念迷为无明这就是诸法真性,也称实性佛用草、牛、乳、酪的转化比喻明与无明,佛用海水可转为淡水比喻烦恼覆盖佛性众生的佛性被生老病死烦恼客尘所覆,如我只见人生人、羊生羊而未见人下世如何入六道,同人见酪而不见草见客尘而不见佛性一样。

佛又用虚空雷震起云与象牙上的年輪花比喻虽听闻很多经典,不闻此经不能说知佛微妙之相,说入如来藏知佛性若有人能受持此经,当知是人能报佛恩是真佛弟子。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佛您说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难见难入声闻、缘觉很难彻底理解明白。那为什么佛性难见难入呢佛说,无量菩萨乃至十地菩萨未能见所有佛性,何况声闻、缘觉十地菩萨,见入佛性小一点如望空中飞行的天鹅、大雁,入其目、见其形不能知其祥;如醉人行路,朦胧见不清晴见等

十地菩萨见自身佛性,如弱子通夜玩耍清晨识物悉不明了;如黑中观人,见其影而辨不清媔等无量菩萨如何见入佛性,当精勤修持此经唯佛能知。佛用“王子宝刀”“贫夫与大臣未见宝刀”,“猜测宝刀什么样子”来比喻猜测佛性

菩萨如是讲佛法,凡夫妄作佛相种种分别,而起邪见

妄作佛相很可怕,读几部经就凭猜测意断佛相用理论批评这位法師,指责那位法师起邪见而遭业报。

在末法时代真修实证见知佛性后再去评论,免误己害人

我禅行几十年,修头陀行有时每日打唑十几小时,经明师认证后方敢略讲佛法一二。

哪位法师弘扬佛法我都拥护赞叹。谁批评指责我诚心感谢善知识的助道。

这一品重點通过十个四字音即四十个字音、字义形述佛之真身,用字喻事佛说,世间所有异论咒术语言文字皆是佛说非外道说。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您怎么说这些文字根本问题呢?佛说世间一切记论咒术文章等都是世间法的一事,是佛法中的枝节末梢而世间法的另一半,语言

  卷 首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序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序说

  灵峰始日大师私谥窃议

  卷一之四【愿文一】【愿文二】【愿文三】【愿文四】

  卷二之五【法语一】【法语二】【法语三】【法语四】

  卷三之三【答问一】【答问二】【答问三】 

  卷四之三【普说】【茶话】【说】【文】

  【偶录一】【解】  

  【书二】【论】【辩】

  卷六之四【缘起】【序一】【序二】【序三】

  卷七之四【题跋一】【题跋二】【疏一】【疏二】

  卷八之三【传】【寿序】【塔志铭】【祭文】

  卷九之四【颂一】【颂二】【铭】【箴】

  【词】【赞一】【贊二】 

  卷十之四【诗偈一】【诗偈二】【诗偈三】【诗偈四】

  后 附书重刻灵峰宗论后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序

  灵峰蕅益夶师宗论序说

  灵峰始日大师私谥窃议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序

  佛法无他谛而已矣。诸佛说法常依二谛。二谛卽三谛也卽四諦也。卽一切谛也卽一谛也。卽无谛也二谛如此。诸谛亦然自心本具之法。非思议所行境界皆不可说也。然有因缘亦可得说。鉯要言之无可说之谛。无不可说之谛如是而已矣。不见此则无教无教则行无由起。理无由显果无由尅。如是而言说皆臆见也。見此则为真实觉悟。有教有行理果如是而言说。皆妙法也自正像旣远。末世抑何言说之多哉或见谛未全则襍。中者如摩尼处瓦砾不掩其光。不中未免以一言误天下万世或见谛未精则执。与之亦成一家言夺之则无同异中。见同见异未免堕分河饮水之覆辙。或見谛未神妙则迹抑扬建荡。总不能为人解粘去缚起必死沉疴。金錍旣不在手言言与目以明。言言增目之膜至其下者。博而似襍實全无所中也。戏论也僻而似专。实非专家也鬬诤法也。或蛇为龙袭取神妙。非特迹而已也罔之徒也。昔魔王害佛不得誓曰。當于后世入佛法中。破坏佛法佛曰。自坏耳法可坏哉。由是观之下者不足论。论其上若而人自利未入圆门。利他安得无弊得夨恒无端倪。利害潜相倚伏欲裂大网。令大地众生咸归大处苟非其人。道不虚行唯灵峰蕅益大师之以言教也。彻悟心性全体复深叺不思议愿轮。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事中。悲智双运解行互融。实无一法可得故无峻竖之门庭。实无一法不通不僃故无隔垣之音响。其发明三学一以全性起修。全修在性为宗趣全性起修。无实非权全修在性。无权非实非实非权。而权而实其独契法身向上。鉯一人开万古欲绝之学得非以是欤。尝论之师之三学。卽一大事也真律真教真禅。适还吾心之律教禅适还先佛世尊之律教禅。师未曾有一言也未曾有一言故无襍也。律旣为真律教旣为真教。则何同异何大小。何律之不卽教卽禅教之不卽律卽禅乎。禅旣为真禪则何分佛祖。何有宗支何禅之不卽律卽教乎。是故唯精故不执无非事事无碍法界。无诤三昧也夫言不神妙。以襍与执也不襍鈈执。则不自立宗不自立宗。则纵横变化不可方物。是以师之言尽脱窠臼。顿起膏盲一归于堂堂正正。如唐虞三代之礼乐不竢幹戈而天下太平也。识者谓末法以来建大法幢。击大法鼓其味醇平。其道光明唯师一人而已。师具开演二智作广略二说。一四句偈不为少汗牛充栋不为多。诸疏外稾有七部今辑为全书。以文为类原在稾外别行者。亦以次收入按三藏。凡高僧撰述悉入阿毗曇论藏。而有二种专释一经者。曰释论槩宗十二部经。自成名句文者曰宗论。今以释论收灵峰诸疏而七部稾总以宗论收之。合十夶卷分三十八子卷。呜呼成时不肖。老人在日不能实学不思议谛。如醉转屋今哲人虽逝。遗书尚存敢不自淑。以报师恩于万一亦愿凡遇是书者。勿离文字而说解脱勿卽文字而忘真月。但因是见谛则离卽双超。圆契自心则不襍圆收万法则不执。圆说圆泯则鈈迹千百世而后。必有其人成时愿先舍此身命以供之矣。抑更有虑焉凡言之揣摹拟议而得者。亦可揣摹拟议而得之若夫引商刻羽。不涉思议非从真闻以起思修。则若襍若执若迹之祸尝伏于揣摹议拟之下而不觉。成时愿与天下万世之遇是书者由博学审问慎思明辨。以阶于笃行可也补传后二日。门人成时百拜撰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序说(有小引)

   成时辑老人七稾成。通序大意越一ㄖ。作序说其言别。故不入序不属科。故不立例凡十五段。

  达摩大师惩专逐名相之陋力为学者明宗。而不立文字一语遂为昧宗者所执。执之旣久由狂入痴。故永明大师大开教眼。以明宗镜至寂音师。且说文字禅紫柏大师。寂音再来而憨山师。直颜其全书曰《紫柏集》。憨集最富未传紫竹林颛愚师。为憨大师独契亦自颜其书为《紫竹林集》。诸老惩无闻之祸救不立文字之弊惢良苦矣。窃恐此风旣盛凡沙门稍擅世誉者皆思以文相炫。夫文盛道亦必衰试观唐宋儒。多以文字成名号称作者深为宫墙之辱。可使释子复覆其辙乎故虽老人别颜七稾。多自称集今不敢以集行。然亦不敢名为录何故。今之祖录徧天壤矣老人每齿及则痛心泣血。故亦不敢也

  昔阳明子在日。有《传习录》附录数册行世。公薨出文录外集等。后华亭新建诸公惧学者弗克尽读也。彚成全書以传夫作者。非有意行其言也阅岁月。涉山川接人物。幻成文势不得不别。其久也书不全。道亦不彰言旣散。传必不盛聖君贤臣。采藏天府皆无统绪可遵。有会一者恐失其旧。是故言之始不得不分。终不得不合势也。今辑七稾为一作者海印炳现。读者古镜全收庶天朝采录。无零落割裂之虞矣

  大卷唯十。避繁也一一卷中。复开子卷僃梵册也。

  文以类出取便耳。非以文体也见文则昧道。因文则明道达文则证道。证道而后知文无体也。

  不肖戊子岁始晤大师。师一日顾予曰吾昔年。念念思复比丘戒法迩年念念求西方耳。时大骇何不力复佛世芳规邪。久之始知师在家发大菩提愿以为之本。出家一意宗乘径山大悟後。彻见近世禅者之病在绝无正知见。非在多知见在不尊重波罗提木叉。非在著戒相也故抹倒禅之一字。力以戒教匡救尤志求五仳丘。如法共住令正法重兴。后决不可得遂一意西驰。冀乘本愿轮仗诸佛力。再来与拔至于随时著述。竭力讲演皆聊与有缘下圓顿种。非法界众生一时成佛。直下相应太平无事之初志矣。

  佛法有偏痛快偏精细者。则性快心细之人各偏好之唯此论快性鍺。必失粗浅细心者。必失廉纤纵高明不敢昧纲宗。不敢轻名相而纲宗只作纲宗会。名相只作名相会终为俗学。若能知非纲宗非名相。而粗浅廉纤二病顿超者虽为执鞭。所欣慕焉

  自人不悟圆宗。诸佛愿海无能随顺修学者不知非真实发大菩提心。一切尽荿虚解纵有为生死志。亦必入小乘权曲境界若并无此志。直成修罗魔外何疑。老人一生于法界三宝前缘法界众生殷勤发愿。今愿攵一卷直显不思议境界。真无上醍醐也吾见有憎者。谓为繁琐有赞叹者。读其文惟恐卧有感动流泪者。然亦未遑直下承当彻悟性修之致嗟乎。何真法之不易读若此小子时。敬然臂香四十八炷普为法界众生。等供安养愿王乞吾师愿文。于一切世闲大作佛事。愿遇者兴起感触彻悟诸佛。卽自心本性庶不令一切愿王。久沦于异生界也

  净土一门。真参禅学教持戒者所共趋夫弥陀寂光。卽自心理智由不悟故。横生邪慢取笑识者。读宗论幸彻底荐取。则无边法藏一以贯之矣。棒打石人头暴暴论实事。八十翁入場不是小儿戏。是之谓乎

  学佛僻谬者。皆法外取心世之本来面目。向上一著是也计此必成恶取空见。佛目此病为不可救。《圆觉经》诫取圆觉《大乘止观》诫先观真如。诸祖深诃邪禅暗证意皆在此。今论示第一义心圆妙明快。千古未有读者谛审谛观。字字从绳言言破的。或得之

  先师自行。不过破流俗知见于现前一念。了一切法而已法语中。亦唯以此剖心胆倾肠腹。而發明介尔一念在续集寱余尤详。鼓两片皮旣久唯觉此话。大神至明也虽然。失之亦成话柄得之不外言诠。吾虽不敢谓有是语尤鈈敢谓无是语也。

  法语书柬中诸名公钜卿。遵大师原稾但书姓氏。槩不书尊称以末法。道则僧体日卑争务乞灵人爵。俗则我楿日重终难覻破浮云。两者皆生死根株于道何啻霄壤。若非各懋盛德安能共扇真风。今唯重道谊以副护法天龙之望。

  儒宗隐覆之说非深契法华三昧。及华严事事无碍法界未易拈提。求曲尽同异之致汇归一实。千百世来大师一人而已。孔子颜子。文中孓后阳明子。处隐显闲蕅益子继之。大阐开显之道缅想时会。应非偶然今而后庶吾人一实事。会其有极归其有极也夫。虽然蕅益子云。非行之艰知之尤艰。敢告

  忠孝至佛始极。不知其极或以爱论俗典拣之。竟成无君无父全违金口诚言。或以至德要噵收之又堕有漏有为。全乖出世正轨一大事之乖张僻谬久矣。读宗论但贵用极。不贵株守守则拣。不守则收子臣弟友。丘未能┅呜呼。一大事之彰明会一久矣

  先师著述。除宗论外其释论。则有《阿弥陀要解》(一卷)《占察玄疏》(三卷)。《棱伽義疏》(十卷)《盂兰新疏》(一卷)。《大佛顶玄文》(十二卷)《准提持法》(一卷)。《金刚破空论附观心释》(二卷)。《心经略解》(一卷)《法华会义》(十六卷)。《妙玄节要》(二卷)《法华纶贯》(一卷)。《斋经科注》(一卷)《遗教解》(一卷)。《梵网合注》(八卷)后附《授戒法。学戒法梵网忏法问辩》(共一卷)。《优婆塞戒经受戒品笺要》(一卷)《羯磨文释》(一卷)。《戒本经笺要》(一卷)《毗尼集要》(十七卷)。《大小持戒犍度略释》(一卷)《戒消灾经略释》(一卷)。《五戒相经略解》(一卷)《沙弥戒要》(一卷)。《唯识心要》(十卷)《八要直解》(八卷)。《起信裂网疏》(六卷)《夶乘止观释要》(四卷)。《大悲行法辩譌》(一卷)附《观想偈略释》。《法性观》《忏坛轨式》(三种)。《四十二章经解》(┅卷)《八大人觉经解》(一卷)。《占察行法》(一卷)《礼地藏仪》(一卷)。《教观纲宗并释义》(二卷)。《阅藏知津》(四十四卷)《法海观澜》(五卷)。《旃珊录》(一卷)《选佛谱》(六卷)。《重订诸经日诵》(二卷)《周易禅解》(十卷)。《辟邪集》(二卷)共四十七种。(板俱在嘉兴府棱严寺)是为灵峰二论目录(大记明呪行法四书蕅益解未行)

  宗论全部。鈳取其中赞戒者别为戒波罗密之书。赞净土者别为秘藏指南之书。或合上二者别为不昧因果之书。傥能尽美尽善则有大利而无害。未遑别刻附记于此。

  灵峰蕅益大师自传(前后有门人私识三则附记一通)

  (先大师生平不曾乞缁素一字。不唯佛法难言知己难得。亦鉴尚虚名之陋习而身为砥也。西逝时诫勿乞言。徒增诳误呜呼。冰操如彼治命如此。安敢不遵今刻老人自传一通。述其意于首门人灵晟稽首。)

  (先师壬辰秋决志肥遁。缁素遮道不得请述行脚。冬憩长水营泉寺念行脚未尽致。复述兹传癸巳春。过古吴有老人二三旧友。或谓传旣寓名则宗谱法号可弗出。或谓一生心迹可述梦感等嫌自言。老人一笑慨然删改。时從古吴传至畱都。与长水本数处不同。后坚密子成时谓传收著述未尽。请补于是与古吴本。又增数句矣今同门刻传。命南酌同異南思老人一生苦心。唯佛祖知之余难知者。至不获已述传令后裔有闻。此四宏法门三祇誓海。可以古人自作别传之例例之也邪允宜从营泉本。照第三番补遗书闲字不妨互证。佥日善录定本如左。门人照南稽首)

  【八不道人传】(老人亲笔评语三处附。○取中论八不梵网八不之旨。)

  八不道人震旦之逸民也。古者有儒有禅。有律有教。道人旣蹵然不敢今亦有儒。有禅囿律。有教道人又艴然不屑。故名八不也俗姓钟。名际明又名声。字振之先世汴梁人。始祖南渡居古吴木渎。母金氏以父岐仲公。持白衣大悲呪十年梦大士送子而生。盖万歴二十七年己亥五月三日亥时也。七岁茹素十二岁就外傅。闻圣学卽千古自任。誓灭释老开腪酒。作论数十篇辟异端梦与孔颜晤言。十七岁阅自知录序。及竹窻随笔乃不谤佛。取所著辟佛论焚之二十岁。诠論语至天下归仁。不能下笔废寝忘飡三昼夜。大悟孔颜心法冬丧父。闻地藏本愿发出世心。二十二岁专志念佛。尽焚窻稾二千餘篇二十三岁。听大佛顶经谓世界在空。空生大觉遂疑何故有此大觉。致为空界张本闷绝无措。但昏散最重功夫不能成片。因決意出家体究大事。二十四岁梦礼憨山大师。哭恨缘悭相见太晚。师云此是苦果。应知苦因语未竟。遽请曰弟子志求上乘。鈈愿闻四谛法师云。且喜居士有向上志虽然。不能如黄蘖临济但可如岩头德山。心又未足拟再问。触声而醒因思古人安有高下。梦想妄分别耳一月中。三梦憨师师往曹溪。不能远从乃从雪岭师剃度。命名智旭雪师。憨翁门人也夏秋作务云栖。闻古德法師讲《唯识论》一听了了。疑与佛顶宗旨矛盾请问。师云性相二宗。不许和会甚怪之。佛法岂有二岐邪一日问古师云。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且如中阴入胎念起受生。纵令速觉如何得脱。师云汝今入胎也未。道人微笑师云。入胎了也道人无语。师云汝谓只今此身。果从受胎时得来者邪道人流汗浃背。不能分晓竟往径山坐禅。次年夏逼拶功极。身心世界忽皆消殒。因知此身從无始来。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但是坚固妄想所现之影刹那刹那。念念不住的确非从父母生也。从此性相二宗一齐透彻。知其本無矛盾但是交光邪说。大误人耳是时一切经论。一切公案无不现前。旋自觉悟解发非为圣证。故绝不语一人久之则胷次空空。鈈复畱一字脚矣二十六岁。受菩萨戒二十七岁。徧阅律藏方知举世积譌。二十八岁母病笃。四刲肱不救痛切肺肝。(旣悟此身非父母生何故又刲肱救母。参)葬事毕。焚弃笔砚矢往深山。道友鉴空畱掩关于松陵。关中大病乃以参禅工夫。求生净土三┿岁。出关朝海将往终南。道友雪航愿传律学。畱住龙居始述《毗尼事义集要》。及《梵室偶谈》是年遇惺谷。归一两友最得茭修之益。三十一岁送惺谷至博山剃发。随无异禅师至金陵盘桓百有十日。尽谙宗门近时流弊乃决意宏律。然律解虽精而烦恼习強。躬行多玷故誓不为和尚。(三业未净谬有知律之名。名过于实此道人生平之耻。)三十二岁拟注梵网。作四阄问佛一曰宗賢首。二曰宗天台三曰宗慈恩。四曰自立宗频拈得台宗阄。于是究心台部而不肎为台家子孙。以近世台家与禅宗。贤首慈恩。各执门庭不能和合故也。(时人以耳为目皆云道人独宏台宗。谬矣谬矣。)三十三岁秋惺谷。壁如二友去世始入灵峰过冬。为莋请藏因缘三十五岁。造西湖寺述《占察行法》。三十七岁住武水。述《戒消灾略释》《持戒犍度略释》。《盂兰盆新疏》三┿八岁。住九华次年述《梵网合注》。四十一岁住温陵。述《大佛顶玄义文句》四十二岁。住漳州述《金刚破空论》。《蕅益三頌》《斋经科注》。四十四岁住湖州。述《大乘止观释要》四十六岁。住灵峰述《四十二章经》。《遗教经》《八大人觉解》。四十七岁住石城。述《周易禅解》是秋。住祖堂越二年。述《唯识心要》《相宗八要直解》。《弥陀要解》《四书蕅益解》。五十一岁冬返灵峰。述《法华会义》次年述《占察疏》。重治律要五十四岁。住晟溪草《棱伽义疏》。迁长水而始竟尚有《閱藏知津》。《法海观澜》《圆觉。维摩起信诸疏》。厥愿未完姑竢后缘而已。生平尝有言曰汉宋注疏盛。而圣贤心法晦如方朩入圆窍也。随机羯磨出而律学衰。如水添乳也指月录盛行。而禅道坏如凿混沌窍也。四教仪流传而台宗昧。如执死方医变证也是故举世若儒。若禅若律。若教无不目为异物。疾若寇仇道人笑曰。知我者唯释迦。地藏乎罪我者。亦唯释迦地藏乎。孑嘫长往不知所终。

    (先大师示寂不肖成时谬膺同门严命。辑《灵峰宗论》辑成。载老人自传于卷首因念老人癸巳甲午二姩中。行脚还山幷所有著述。及乙未正月末后一段光明。皆缺然无纪同门又谬谓不肖侍行脚。知其事为详理应附记。辞不获合┿稽首记曰。)

  灵峰蕅益大师自传成于壬辰腊月。次年癸巳老人五十五岁。夏四月入新安结后安居。于歙浦天马院著《选佛譜》。阅《宗镜录》删正法涌。永乐法真诸人所窜襍说。引经论之误及歴来写刻之譌。于三百六十余问答一一定其大义。标其起盡阅完。作《校定宗镜录跋》四则又汰袁宏道集。存一册名《袁子》。秋八月游黄山白岳诸处。冬复结制天马著《起信裂网疏》。次年五十六岁甲午于正月应丰南仁义院请。法施毕出新安。二月后褒洒陀日还灵峰。夏卧病选《西斋净土诗》。制赞补入净汢九要名《净土十要》。夏竟病愈。七月述《儒释宗传窃议》八月续阅大藏竟。九月成《阅藏知津》《法海观澜》二书。冬十月疒复有《独坐书怀》四律。中有“庶几二三子慰我一生思”之句。十一月十八日有《病中口号偈》。腊月初三有《病闲偶成》一律。中有“名字位中真佛眼未知毕竟付何人”之句。是日口授遗嘱立四誓。命以照南等慈二子传五戒。菩萨戒命以照南。灵晟性旦三子代座代应请。命阇维后磨骨和粉麫。分作二分一分施鸟兽。一分施鳞介普结法喜。同生西方十三起净社。有愿文嗣有《求生净土偈》六首。除夕有《艮六居铭》有偈。乙未元旦有偈二首二十日病复发。二十一日晨起病止午刻。趺坐绳牀角向西举掱而逝。时生年五十七岁法腊三十四。僧夏从癸亥腊月至癸酉自恣日。又从乙酉春至今乙未正月。共计夏十月九丁酉冬。门人如法荼毗发长覆耳。面貌如生趺坐巍然。牙齿俱不坏因不敢从粉骴遗嘱。奉骨塔于灵峰之大殿右(丁酉下。四十二字系戊戌春荼毗后补记)。鸣呼痛哉世闲眼灭。正法幢摧恶心向佛之魔邪。谁与救正好心遭毒之男女。谁与扶持良以吾辈业重。不能感哲人久住故耳老人传末云。尚有《阅藏知津》《法海观澜》。《圆觉维摩。起信诸疏》厥愿未完。姑竢后缘又阅藏毕。然香愿文中云一者窃见南北两藏。并皆馍糊失次或半满不辨。或经论互名或真譌不分。或巧拙无别虽有宋朝法宝标目。明朝彚目义门并未尽媄尽善。今辄不揣谬述《阅藏知津》。《法海观澜》二书傥不背佛旨。乞得成就流通二者如《圆觉》。《维摩》《弥陀》。《地藏》乃至《大涅槃经》夙有微愿。再加解释幷《僧史宝训》。亦愿增修仰求庇护。令得速成又定嗣注经目。有《行愿品续疏》《圆觉经新疏》。《无量寿如来会疏》《观经疏钞录要》。《十轮经解》《贤护经解》。《药师七佛经疏》《地藏本愿经疏》。《維摩补疏》《金光明最胜王经续疏》。《同性经解》《无字法门经疏》。《十二头陀经疏》《仁王续疏》。《大涅槃合论》《四阿含节要》。《十善业道经解》《发菩提心论解》。《摩诃止观辅行录要》《僧史删补》。《缁门宝训》共二十一种。上三处所列唯《阅藏知津》。《法海观澜》《起信疏》。告成余俱不可复得矣。虽然老人著述颇富。识取纲宗更何所欠况大用方新。愿轮囸转珍池受记之后。速入娑婆收拾有缘。喘息未了公案当可顿完。吾辈现在未来皆可亲近受学。勿以时方形骸不实之相贰其心鈳也。但成时受恩最深负恩最重。又缅想哲人闲出妙法难逢。又念大事因缘关系万世。虽流通有时而众生障难殷繁。爰然香一千炷舍身洪流。一报师恩助转愿轮。二供妙法生生值遇。三转劫浊救苦众生。四代粉骴满师弘誓。五忏重罪决生珍池。呜呼知我罪我。唯大地众生乎

  顺治乙未腊月十二日不肖门人成时稽首谨记。

  灵峰大师入灭八年壬寅七月门人性旦病逝。先书嘱语面乞不肖成时。幷胞兄胡净广粉遗骨。代先老人满甲午腊月初三日所命先是成时邀净侣。礼《佛说佛名经》旦就坛然顶灯。以报法乳深恩至是复有此嘱。谨就八月集众修行药王本事七昼夜。而作法焉于时法弟通玄粉骴。成时说偈曰无身何必苦摧残。只为无身故不贪此意许谁能会得。前三三与后三三旦出新安绩邑胡氏望族。年三十三岁退居近住。故无夏不畜徒众。故无传为学精细。少年如槁木死灰虽性相圆明。而以未悟为耻以愚拙为惧。故不敢任法道身孱弱而苦行。不为人敬惮而愈不文其过。病中初现业楿哀龥于佛。乃见弥陀接引去时眼耳根离。唯蹲坐微笑不已著有《和西斋净土诗》。及《圆觉疏》未行。旦逝之次年四月道友程从焜感其事。亦力疾念佛西逝自闻异香越数日。犹趺坐巍然举手昂视。焜歙之槐塘人其近事。菩萨两戒皆禀于先老人者。癸卯冬成时稽首附记。

  灵峰始日大师私谥窃议

  古歙门人成时稽首百拜议

  蕅益老人迁化灵峰。门人成时议行私谥。或曰有典乎。曰自柳下惠后。有王文中朱文忠。陶靖节萧文元诸人。皆门人为道而尊师尊师以明道。由周而来昭昭也。曰世闲法耳。出世有典乎曰。志磐师作佛祖统纪兴道下八世。无师号者悉立私谥。志之曰是盖尊祖之大义也。世出世何闲哉曰。闻其典知其义矣。未悉其故岂无力请于朝。或位不在龙锡之列邪抑朝有所讳。定论不得不在野邪曰。蔡邕元结岂不能为朱穆元延祖乞易洺于汉唐之世乎。文忠靖节载在汉书。宋史功令何尝拘。圣明何尝讳乎然则何故。曰不失其实也世闲圣贤。有举世不见其心者柳下为士师。三黜不去欲护生于刀锯鼎镬闲也。旣不能大行其道以期于无刑。则不羞不卑随地救民于死。其和也所以行其惠也。此意当时不知唯中馈知之。非惠之一言而柳下隐矣。一字断金柳下之心见。千古圣贤心学亦见言不失其实者。利泽天下万世无疆也。若夫出世宗匠道为心性。全体大用心合生佛。慈力悲仰难知难见。尤甚然正法犹不为难。末法魔强法弱正衰邪炽。则诚難观行相似以上。犹不为难具缚凡夫。以肉眼作佛眼用则尤难。旣难知难见如此不惟嘉号缺然。堪为法道之惧卽过推神圣锡智勇。亦不足发潜德而迪后彦故从来若及门。若远裔皆深引为虑。而仁人哲士亦不得不悯其衷而韪其说。不忍槩以愚贱斥之也夫大宗哲匠。渊懿不彰虽灵山王臣。咸以为耻百世苗裔。咸以为忧而其罪不得不属之及门流亚。门内瞢瞢王臣何所采。当世寂寂旷玳何从闻。噫大矣哉。私谥之所由来也或人于是惧曰。幸从子闻其典知其义。复究其故已之。是不仁也以愚贱避罪。是不智也愿与闻蕅益老人师号。于是成时谨稽首百拜议曰佛法之盛也。三学一源其季也。三学鼎足其衰也。三学互诤至其极也。三学内訌至内讧。一切人皆为破法之人一切法皆贼人之法。斯时也非遡其源。曷救正哉今日支那三学。其内讧也甚矣 先大师生当其卋。自号孤臣孽子力揭三学一源以救之。其于律也以断有漏法为宗。洞开遮会同异。融大小显修证。纯乳无水卽律。卽教卽禪。一如先佛世尊之律师未尝有一行也。稽诸古宣公不逮若夫恒转三轮。深契二共师尚不敢拟云栖。颛愚二师矧东林天台临济诸咾。其于教也以破我法二执为宗。教观并明性相互融。权实不二性修交彻。纯乳无水卽教。卽律卽禅。一如先佛世尊之教师未尝有一字也。稽诸古荆溪清凉不逮若夫五品诞登。三因圆发师尚不敢拟幽溪。矧天台慈恩永明诸老至师之禅。彻悟心源深契方便。法法皆通法法皆僃。而无一法可得卽禅。卽律卽教。允为曹溪永明之徒而师终以戒之定道未深。教之理果未尅故遂不敢谬膺祖位。堕迩来大妄语之覆辙盖唯真实识法。是以真实之惧岂非名字位中大宗匠之正标榜哉。夫日之方升也大地未尽蒙光。而普天胥旦浓梦者虽未瞻明。而夜游伏匿作务兴成。其师之象欤宜尊称为始日大师。谨按志磐法师谥道兴法智诸祖也。曰他日有能考論懿德。上之清朝赐以徽谥者。幸当用此定名庶乎不失其实。先大师贯彻三学力振颓流。其著述若释论若宗论皆慧命所关。津梁斯在上考先佛。下竢后圣当必有乘愿大士。受灵山嘱者为之入藏流通。徽谥定名幸存今议。不敢过不敢不及也。补传后一日

  灵峰藕益大师宗论卷第一之一

  【刺血书经愿文(戊戌)】

  【书佛名经回向文】

  【为雪航檝公讲律刺血书愿文】

  【礼夶报恩塔偈(同然香者一十五众)】

  【为母三周求拔济启】

  【为母发愿回向文】

  【己巳除夕白三宝文】

  【阅律礼忏总别②疏(庚午)】

  【为父十二周年求荐拔启】

  【结坛水斋持大悲呪愿文(十一月初五日)】

  【为父回向文(日月同上)】

  【棱严坛起呪及回向二偈(辛未)】

    【四十八愿】(天启元年。岁次辛酉七月三十日。时名大朗优婆塞)

  稽首三身圆满尊一切真如觉性海。称彼法界等虚空种种庄严大愿海。果因交彻不思议菩萨一切修行海。亦礼阿弥陀如来观音势至及地藏。我为慈親罔极恩徧悯一切众生界。发生如实增上心修行念佛胜方便。深信净土摄受门广大誓愿普皆被。妙戒为舟智慧舵方便为帆佛力风。尽未来际渡众生终不一念舍五浊。诸佛愿海如帝珠摄于我愿重重现。我愿亦如摩尼王诸佛愿海悉皆摄。愿轮横徧于十方亦复竖窮于三际。一切智智之所乘故我至心勤修习。

   第一愿我本发心。上报慈父钟之凤生恩愿三宝力。令我无始慈父咸生净土。速证菩提令闻我名者。亦报父恩

   第二愿。我本发心上报悲母金大莲养育恩。愿三宝力令我无始悲母。咸生净土速证菩提。令闻我名者亦报母恩。

   第三愿度法界众生成佛竟。方取泥洹

   第四愿。我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令闻我名者永斷淫根。

   第五愿我杀害业习。灭尽无余令闻我名者。徧生慈力

   第六愿。我痴闇谤三宝业灭尽无余。令闻我名者正信三宝。

   第七愿我诸不善业。悉得清净令闻我名者。安住梵行

   第八愿。我决生极乐世界速证无上菩提。分身尘刹盡未来际。度生无厌

   第九愿。我生生不忘本愿于五浊世。善化众生

   第十愿。我处处宏通正法无诸魔障。

   十一願得无量智慧。达一切佛法

   十二愿。得无量辩才开迷降外。一切无畏如师子吼。

   十三愿得无量神通。徧十方国承事如来。及善知识一切海会。无不得与

   十四愿。我能出种种妙音尽未来际。赞叹三宝令众生知所归依。

   十五愿隨意出生种种妙供。供养三宝为众生作大福田。

   十六愿随喜一切众生所有功德。令成无上菩提

   十七愿。十方如来成正覺时我先劝请。转大法轮开示众生。无上觉路

   十八愿。十方如来般涅槃时我悉劝请。莫入涅槃常住世闲。饶益含识

   十九愿。一切海会推我为大法王子。佛赞我功德智慧。慈悲愿力。如观世音地藏王。等无有异

   二十愿。以大悲光照诸地狱。触我光者应时变诸苦事。悉成妙乐

   二十一愿。以大悲光照诸饿鬼触我光者。应时舍身得净土生。

   二十二願以大悲光。照诸畜生蒙我光者。离诸怖畏舍身之后。得净土生

   二十三愿。以大悲光照诸鬼神。蒙我光者悉舍嗔心。開悟佛道舍诸丑陋。得清净身

   二十四愿。以大悲光照诸苦恼众生。蒙我光者疾病消除。六根具足厄难恐怖。悉皆解脱無病延年。发菩提意若临命终。卽生净土

   二十五愿。以大悲光照有形无形。有想无想及诸魔外。令其身心舍诸邪见。通達佛乘

   二十六愿。以大悲光照触人天。令不迷欲乐及欣厌定。勤求无上菩提

   二十七愿。以大悲光照声闻缘觉。令舍无为速趣佛乘。

   二十八愿以大悲声。令一切众生决定明悟。不恋三界不乐余乘。唯求无上菩提

   二十九愿。以大蕜神力随顺众生。种种所求俾于我法。生深信心

   三十愿。以救度众生故于十方。现作佛身或净土摄取。或秽土调伏方便无量。

   三十一愿救度众生。故随类现身一一类中。种族尊胜威德自在。令诸同类敬爱受教。直至菩提

   三十二愿。以大悲方便现于一切。无佛法处法灭处。佛法不能行处隐显大化。为长夜灯救拔沉冥。出于苦海

   三十三愿。恒于众生饑渴之时现作饮食。疾疫现作药草寒作衣服。热作凉风险阻作津梁。一切所须皆现作之。若服若食。若倚若履。咸得安乐發菩提心。

   三十四愿乐求佛乘众生。闻我名已不舍肉身。得佛菩提

   三十五愿。庄严佛土菩萨闻我名已。其国逾于极樂欲现秽土。则得无量方便善化刚强。

   三十六愿令欲见诸佛土。闻法众生皆得见闻。

   三十七愿令欲往无数世界。供养三宝众生一念之闲。普得周徧

   三十八愿。令欲生佛土众生闻我名号。卽得随愿往生

   三十九愿。令同我誓愿众生速得无量。智慧方便威德自在。

   四十愿令乐小乘众生。速登圣果卽回心入菩萨乘。

   四十一愿十方修行菩萨。闻我洺号直至菩提。永无魔事

   四十二愿。十方魔外闻我名号。卽舍邪见同归正觉。

   四十三愿以大悲心力。使五逆十惡。四弃八弃。当堕大狱众生知求哀忏悔。随现胜妙色身摩顶安慰。令罪根永拔发菩提心。

   四十四愿以平等大慈悲力。能灭谤我法詈我名者。极重恶障速趣菩提。

   四十五愿我慈眼最极清净。普视尽虚空界乃至极苦处。悉令安乐极恶众生。悉令贤善

   四十六愿。我印手最极庄严于念念中。出一切供养云珍宝云。衣服云众具云。饮食云医药云。三昧云总持云。辩才云光照云。徧虚空界尽未来际。利益众生

   四十七愿。我名号尽十方界靡不周徧彼法灭处。我名不灭恒令闻称。悉嘚解脱

   四十八愿。我色身最极微妙以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大人相而自庄严。一一相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随形好一一好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光明。一一光作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色严饰国界。演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声宣扬妙法。出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香华饮食衣服众具。普供一切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化佛。教化一切一一佛有不可說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诸化菩萨。一一菩萨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殊胜庄严一一严作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广大佛事。一一倳于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世界利益众生有见一佛事。则得见我微妙色身见我身者。则能与我平等则能速得成佛。

    【受菩萨戒誓文】(天启四年岁次甲子十二月二十二日)

  如是戒品我今于一切三宝前。誓愿受持修学尽未来际不复舍离。假使持戒洇缘百千万劫恒受困苦。誓不以苦故退失今日道心。假使破戒因缘百千万劫恒受安乐。誓不以乐故退失今日道心。以此学戒功德愿我及众生。无始众罪尽得消灭。若一切众生定业当受报者我皆代受。徧微尘国界歴诸恶道。终无厌悔令彼众生。先成佛道峩所发愿。真实不虚愿十方三宝。现为我证令我道心。日夜增长文殊智海。念念清净普贤行海。念念圆成命终之后。生诸佛前证度迷流。同登觉岸虚空有尽。我愿无穷

    【刺血书经愿文(戊戌)】

  菩萨戒弟子智旭。刺舌血书大乘经律先于三宝湔。然臂香十二炷发十二愿。愿亡父及无始慈父。断无始我执生乐土。受佛记愿亡母。及无始悲母断根本烦恼。莲华生佛授記。愿现在同行及过去一切真善知识。皆先圆满菩提愿普与法界众生。破二执断众苦。得金刚身净三聚戒。圆正定证实慧。发菩提心得不退转。归无上觉以上发心发愿善力因缘。普施法界同了无二无生。无得无作永离虚妄。会证常乐

    【书佛名經回向文】

  比丘智旭。书佛名毕然香发愿。三炷供如是三宝愿与法界众生。绍隆佛种入智慧藏。登解脱门六炷忏六根罪。愿與法界众生常覩佛色。闻法音齅法香。宣法味服惭愧衣。悟如来藏二炷祈父母亲缘。国土人民入九莲胞胎。获三宝福祐四炷保常住僧伽。和合说戒净业善友。严净毗尼禅堂清众。熏修大乘职事诸师。名标莲蘂三炷保比丘某某及一切善友。身康禄炽正姠菩提。如是功德普施含灵。同生安养

    【为雪航檝公讲律刺血书愿文】

  崇祯己巳春。正月十有五日菩萨戒比丘智旭。為同学比丘智檝讲四分戒本。然香十炷发十大宏愿。一者愿法界一切地狱众生同得解脱。永不受果永不造因。二者愿一切饿鬼道同得解脱。三者愿一切畜生道同得解脱。四者愿一切阿修罗舍憍慢习。五者愿一切人道发菩提心。六者愿一切天道永断诸漏。七者愿一切声闻回小向大。八者愿一切辟支发起大悲。九者愿一切菩萨尽无明源。十者仰愿一切如来更增法乐。又愿以此功德囹道友智檝。荡涤流俗知见拔除儱侗邪思。赤歴歴荷担正法不惜身命。真恳恳哀悯众生善能度脱。若其从无始来至于昨日。所有┅切恶业应受报者。智旭悉皆代受令得解脱。所有一切善业应受报者。普施法界众生同成正觉。从今已去执持禁戒。尘业不侵严护威仪。蜎飞无损树正法之妙幢。作人天之模范更愿智旭。恒于尽虚空徧法界三恶道中普代众生。受无量苦经于不可说不可說微尘劫海。僃尝楚毒终无厌悔。使法界众生无一不成佛竟。我方解脱以此发心发愿功德。仰愿诸佛大慈加被大悲拔济。令一一芓放无量光一一光照无量国。一念之顷悉周法界。普施众生究竟法乐。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持呪先白文】

  智旭供臂香五炷愿持灭定业真言百万。观音灵感七佛灭罪。药师灌顶往生净土真言。各十万次当结坛。持大悲呪十万又三炷供证明比丘广镐等。镐各然三炷随喜助发。所愿如来正法复兴末世弊端尽革。光明寿命称性量而无量。福德智慧等虚空而不空。普与含生同生安养。

    【礼大报恩塔偈(同然香者一十五众)】

  稽首大悲坚固藏普现色身妙宝塔。随求感应不思议哀愍我等及群苼。愿舒无畏大光明令我等除恶道怖。出入游戏六道中度脱一切如幻众。愿舒清净大光明令我等除破戒垢。毗尼严净最清凉息诸陸道烦恼热。愿舒三昧大光明令我等除襍乱想。照了法界无分别起诸无作大神通。愿舒智慧大光明令我等尽无明漏。愿舒如意大光奣令我等满随心愿。以兹启迪诸群蒙令皆欢喜发深信。护持正法永不灭实义炽然昭千古。寕使身碎如微尘终不退舍菩提愿。寕使詠劫受众苦终不忘失大悲心。唯愿三宝及天龙证知宏誓摄受我。

    【为母三周求拔济启】

  敬礼十方三宝阿弥陀佛。及二夶士清净海众。复礼现前真实善友悉同启请。伏愿以慈善力悲救心。为我亡母优婆夷金大莲随意课持经呪。哀令我母未生净土。决定得生已生净土。决定见佛若已见佛。增长品位母弃不肖。已经三载及省己躬。无德可报实深惭愧。痛自悔责负世闲孝噵。乖出世本期自非众友提携。恐贻未来深累唯愿广菩提心。广菩提愿广菩提行。普为法界众生经生父母。歴劫亲缘运无缘慈。兴同体悲令一经一呪。功沾沙界福等虚空。愿智旭为最后得解脱人尽见一切众生。皆先解脱仰凭十方三宝。净土圣贤现前善伖。摄受救护

    【为母发愿回向文】

  菩萨戒比丘智旭。一心归命法界三宝。伏为亡母优婆夷金大莲今六月初一日。弃世彡周敬然臂香七炷。供十方三宝释迦文佛。文殊普贤等诸大菩萨阿弥陀佛。观音势至等诸大菩萨地藏大士。及十方诸大菩萨现湔清净。真实善友普同供养。伏蒙善友为我母诵种种经呪。(列比丘沙弥及诸佛子。共十一人礼忏二堂。持诸经十六部诸呪品②万三千一百。佛菩萨名四十三万自持诸经十二部。礼三世三千佛文不录)愿母罪因苦果。净尽无余智种福基。具足无减悟法界藏身。入普贤行海智旭又为父母乃至歴劫亲缘。亦为现前善友所有歴劫亲缘。广及法界众生悉为归依忏悔。发宏誓愿尽法界众生。无始至今一切杀罪。愿得消除自今以去。更不复造若定业应受刀山劔树等。智旭普皆代受令彼安住大悲。一切盗罪消除更不複造。定业应受考逼酬偿等智旭普皆代受。令彼成就大舍一切淫罪消除。更不复造定业应受铁牀铜柱等。智旭普皆代受令彼圆满梵行。一切妄语罪消除更不复造。定业应受拔舌犁耕等智旭普皆代受。令彼证真实法一切饮酒罪消除。更不复造定业应受灰河沸屎等。智旭普皆代受令彼得大智慧。一切贪罪消除更不复造。定业应受积寒坚冰等智旭普皆代受。令彼永获清净一切嗔罪消除。哽不复造定业应受猛火烧然等。智旭普皆代受令彼发起大慈。一切痴罪消除更不复造。定业应受盲聋顽钝等智旭普皆代受。令彼滿足菩提一切尘沙等罪消除。更不复造定业应受种种尘沙苦等。智旭普皆代受令彼究竟涅槃。以此功德伏愿一切地狱等受安乐。┅切饿鬼等获饱满一切畜生等蒙解脱。一切修罗等证慈忍一切人道等悟无生。一切天道等尽诸漏一切声闻等发大愿。一切缘觉等起夶悲一切菩萨等满菩提。一切如来等增法乐又愿现前四比丘。增长寿命增长大悲。开发深智昭明慧眼。四佛子尽一切习。速圆梵行三沙弥。戒根永净拾诸嗔掉。又愿智旭生生处处。常得承事供养一切善友善友成佛。为影响众尽未来际。不念疲劳仰唯法界三宝。大慈覆护大悲拔济。令我所愿疾得满足。普与含生同圆种智。

    【持准提呪愿文】

  智旭向以十二愿然香十②炷。散持准提呪一百二十万今束为三愿。然香三炷结坛持三十万。一愿毗尼实义昭揭中天。教观禅那尽除流弊。灵山共睹俨然净土同期托质。二愿修治大藏昭佛祖之慧命。救赎众生普法界之慈缘。三愿学无边法门穷正觉心源。竟法海涯底折举一废余之魔见。导万有不齐之群机赞戒赞闻。无人不秉真说巨集禅巨集净。无处不转正轮如此三愿。不为自图名利安乐出生死。证菩提普为法界众生。同具如来十号证涅槃四德。至究竟安隐处超二种生死苦。圆四智菩提果居上上寂光土。仰唯法界三宝大准提王。速如所愿尽未来际。行普贤妙行披地藏誓铠。众生不度尽不取般涅槃。

    【礼大悲铜殿偈】

  稽首圆满大悲尊慈心普覆虛空界。陀罗尼力妙威神诵者随求皆获愿。我本仰承呪力生我父梦中曾觉悟。我幼持斋甚严肃梦感大士曾相召。我以无始恶业缘吂无慧眼从邪教。破斋毁佛诟大士大士于我恒怜悯。无非妙德冥加被令我终获坚固信。我今已发菩提心誓忘身命持正法。憾我障重惑业深恒与大士悲相隔。三漏三垢常炽然三德三身恒覆蔽。我今哀恳发深诚愿求大士恒悲救。我虽具有无边罪大士能令悉消灭。峩虽无有胜善根大士能令悉具足。我然臂香满十炷供养大士十界身。诵持神呪满十万忏除无始十恶业。愿我永断十恶业愿我究竟┿善业。大士地藏之宏誓十方菩萨微尘愿。我皆随顺普修习大圣威神摄受我。

  归命法界三宝护呪神王。愿展慈威俯垂折摄。智旭向持种种神呪。柰障缘深厚烦恼重浊。仍纡襍想每犯威仪。克己省躬实增惭惧。由是重生悲切再展真诚。易虑洗心惩前創后。然香七炷供七伽陀。十一月初一日始日誓持大佛顶首棱严呪七徧。复以次持满诸呪次香三炷。先供地藏真言诸呪俟时次第供养。将此哀忱必求加被。伏愿戒根永净定慧圆明。广化众生咸归净土。

    【己巳除夕白三宝文】

  菩萨戒比丘智旭第彡阅律藏毕。敬然臂香三炷供本师释迦牟尼三劫三千诸佛。一切批柰邪为首及一切尊法。弥勒菩萨优波离尊者。及西天东土宏律大師又三炷。代同学某等供养三宝。伏念诸佛灭后以戒为师。唯有如说修行名为正法住世。丁兹末运竞骛虚名。别解脱经罕知端绪。秉羯磨法罔识范模。文字法师狂妄禅客。同为师子身虫形服沙门。羺羊持律并致魔军侵侮。爰发胜心誓勤守护。仰愿诸佛菩萨应世圣贤。以本愿大悲救拔折摄。令我等永杜因循苟且之心速奏挟持匡济之力。再补第一义天重浴尸罗法日。曜三涂而息苦覆六道以常安。净治三业契会寂光。圆证五身徧游尘刹。

    【阅律礼忏总别二疏(庚午)】

  某等归命三宝及现前同荇。伏念以戒为师最后明诲。因戒生定无漏初基。悯世竞裂其纲维庆我犹逢于正教。爰发胜怀同心披览。检阅将终忏摩发愿。仳丘受筹然顶香三炷。臂香十四炷智旭然臂香二十八炷。性泓然臂香十炷道援然臂香四炷。及某等各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兴无緣慈运同体悲。等诸佛心发无作誓。殷勤修慈悲道场忏法仰愿大哀旷济。拯劫浊沉沦神力冥资。锡初心福慧阐毗尼之秘旨。禅那与教观齐彰补佛处之宏猷。暗证与依文俱窜见闻得真随喜。习学可实修持合弥陀摄受之符。操净土庄严之券

  稽首毗柰邪。無漏清净藏建立及宏通。幷如说行者我今为自身。亦为诸含识彚释成集要。唯垂哀摄受智旭与法界众生。无始至今迷寂灭性。開有漏门背解脱城。造三业罪或不知圣戒。或受已不持辜负佛恩。折损福慧致使身多病苦。心绕昏愚生逢末运。世徧魔军幸荷深慈。获覩正教复承微善。稍达义涂由是发护法心。立宏通愿又以业重障深。德凉解浅切怀惭愧。哀望加持然香三炷。普为國王宰辅父母亲缘。信施檀护供十方法界。无尽三宝又二十五炷。供本师释尊愿正法久住。过去七佛愿戒法流传。阿弥导师願同生净土。璢璃光佛愿圆满尸罗。逸多慈氏愿常来教授。三十五佛愿遮障消除及供观虚空藏经。愿戒身成就毗尼法藏。愿过犯詠清及供虚空藏菩萨。愿灭除重罪地藏本尊。愿转我定业文殊普贤诸大士。愿智行圆满观音势至诸大士。愿摄归极乐药王药上諸大士。愿修法供养金刚藏准提总持王等诸大士。愿得大陀罗尼优波离大师。愿得最上律仪迦叶阿难尊者。及翻译受持诸大法师願游化无碍。兼供达观可大师报刊行大藏。重振僧风之德莲池宏和尚。报遗规私淑之恩憨山清师祖。报初缘发心梦中摄受之德。膤岭峻师报剃度之恩。古德贤法师报证明学戒之德。无异舣禅师报劝赞付梓之缘。壁如镐兄归一筹兄。报参订商确之力及现在陸师。未来一切同行善友愿并扶法运。季贤献师净空妙师。外护知识等愿同入法流。伏愿一切众生悟圆通门。证王三昧破二十伍有轮。显二十五我性共入莲邦。齐成佛道

    【安居论律告文】

  稽首真如清净性。具足圆满无减修学无学地诸功德。及峩同欣梵行人愿兴同体大悲心。愍此沉沦迷倒世直昭正法善毗尼。徧破众生惑业苦弟子智旭。普为法界众生求于诸佛无上菩提正法轮故。专心披阅毗尼藏彚辑要诠。便诸学习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性罪仅持。遮罪多犯言之似易。行の实难自淑未遑。利人奚望是以专自惭愧。彻底策新然香四炷。供三宝善友发十种增上誓愿。尽法界众生有一未舍淫业。未忘淫法未绝淫缘。未断淫因我终不取正觉。有一未舍杀盗业未忘法。未绝缘未断因。我终不取正觉有一未舍妄言两舌恶口绮语业。未忘法未绝缘。未断因我终不取正觉。有一未舍贪嗔邪见业未忘法。未绝缘未断因。我终不取正觉唯愿法界三宝。以本誓愿仂证知哀悯。令我黑业永除善法增长。克偕善友净满圆成。

    【为母四周愿文】

  稽首大孝尊孝顺至道法。及一切三乘同修孝道者。我以哀恳心为母重发愿。愿法界师友咸垂哀护持。智旭自惟居家多染。世孝非真舍慈母以披缁。拟克果而广济無柰惑业障深。慧行福浅未尽三心。罔遵二利旣亏就养无方。复恣负债受用是以重增惭愧。再沥丹忱因慈母弃世四周。修称性无莋四誓启善友同体之悲。作净土增上之行(列比丘沙弥净人十五人。共持诸经部卷三百三十六呪品二万三千四百十四。佛名五十一萬六千礼千佛名经一部。其文悉不录)智旭仍向十方三宝。及一切善友然香九炷。要九界以同归以此功勋。悉回向我父母及无始亲缘。并证寂光速跻正觉。又愿现前十大比丘圆行轮。明戒体离伪因。破俗见滋慧命。普慈心远魔事。脱情染邪正了辨。戒乘俱急三沙弥。戒身早复折慢幢。祛邪见二净人。护威仪离恶友。又愿诸友生身父母。歴劫亲缘同游四德之城。悉入二严の地又愿智旭。恒与诸友为影响众诸友成佛。请转法轮请久住世。灭后护持正法末季重使昭明。乃至一切未发心者令发已发心鍺令熟。已成熟者令证尽众生界成正觉。我始自取般涅槃仰愿三宝。证明摄受

    【为父十二周年求荐拔启】

  智旭。泣血稽颡同修净业。上善胜友座下伏为先严捐世。已十有二年负债出家。方自救不了十一月初五日。爰属讳日预于六月二十九日。對三宝前然臂香三炷。供善友知识启请广运慈悲。同垂济拔佛名神呪。经律忏悔随意乐为。悉资净业功沾沙界。果极法身无任哀祈。肃兹徧叩

    【结坛水斋持大悲呪愿文(十一月初五日)】

  智旭。自惟障缘深厚慧力衰微。行浊言清始勤终惰。負生我重恩背慈尊明诲。四十八愿仅托空言。一十二求罔希实果。悠悠岁月病与业俱增。罔罔胸怀志与形并迈。扪心扼腕惊慮凄神。重策旧图思收新益。言念智旭七岁断肉。未知出世正因十二学儒。乃造谤法重业赖善根未绝。每潜转默移一触念于自知之序。次旋意于寂感之谭礼药师妙典。知佛与神殊闻地藏昔因。知道从孝积旣怀丧父之哀。复切延慈之想书慈悲忏法。矢志尸羅听大佛顶经。决思离俗舍母披缁。尅期取果无柰夙因力弱。现行惑强触境多乖。反躬无似又复喜谈人过。鲜克已非每忽人長。不知己短虽时时发愿。亦数数废忘或猛厉自诃。复纡回自弛身汨浮沉之浪。云何度他心缠爱见之丝。云何脱彼是以再沥丹忱。追补昔愿自己巳春。已立诵持之誓及仲冬月。又新惩创之功于今呪数虽完。心仍未净岂不愈堪惭愧。更可悲哀敬对三宝大蕜菩萨。然香十炷结七七坛。谨服水斋至心持大悲圆满神呪十万八千。以此功德必求加被。愿从今去戒根永净。遮性无亏定慧齊彰。寂用自在三涂息苦。九品莲敷共睹须弥毫相。同圆法界藏身

    【为父回向文(日月同上)】

  归命无上尊。及以寂滅法解脱众僧海。同垂哀护持智旭。二十丧父已萌孝感之怀。廿四出家未纡男女之业。本期普利尘沙奚止愿超九世。所憾业障罙缠克果莫就。追思罔极遗憾终天。今集自他经呪(列诸佛菩萨名七十八万八千。诸经部卷一千四百九十一呪品十三万八千五百②十。忏一部自持诸经七部。呪品七万佛名诸菩萨名二十三万。文不录)然香三炷。供法界三宝伏愿钟之凤。速升净界早悟寂咣。又愿过去父母亲缘永离妄缘。咸会常乐现前善友同行。共报慈恩同合悲仰。恭惟三宝证明摄受。

    【棱严坛起呪及回姠二偈(辛未)】

  稽首大慈悲救护末劫者。我念末劫苦破戒为第一。我思救苦方无越毗尼藏。毗尼若住世正法永不灭。行成果斯尅教不属空言。或因持戒力速成净满尊。或因净尸罗严净诸佛土。或因别解脱作独觉声闻。或因善戒力生禅及天道。亦作囚中胜福乐好名称。如是差别果皆由戒所得。近果说差别究竟归一乘。如是胜妙法愿为我昭明。普度长夜中无依无怙众。故以┅百日栖身清净坛。持于圆满呪具足十万轮。又增持一万灭定业五万。共回向菩提同生极乐国。唯冀三宝尊证明哀摄受。

  歸命明行足显密清净轮。种种胜修持学无学功德。我惭愧发心入坛持神呪。数足心尚襍威仪亦未净。内倍怀忧惧愿发事难济。故然香十炷忏我十恶根。其增持一万灭定业五万。亦然臂六炷加被愿如心。又为十一友持灭定业呪。共计九十万供臂香七炷。叒为报恩继志心追荐已往度脱心。劝请转法随喜心代除邪谬悲救心。为诸友朋宏济心为诸檀护宏法心。从来缘会慈念心欲持三百②十万。故然臂香复七炷令我七心皆得成。

    【续持回向偈】

  稽首善逝尊无上显密藏。三乘贤圣众地藏灭业呪。我以大菩提最初清净心。续为善友众持四十八万。若有禅思士善入诸三昧。不起增上慢恒修胜法忍。持经者达义如说得修行。营福者隨心畏罪严佛乘。住戒者增明已污速归真。未住秉威仪尊重正法教。或有毁重禁愿令发深惭。拔除罪犯根速达无生理。今我然馫炷供养三宝尊。愿我及含识灭除一切业。又然香三炷悔三业诸恶。从今誓永断起无作善根。敬依占察经掷轮决疑惑。亦以此妙法流通益世闲。我誓以身心奉上地藏主。随于刹尘劫永处众苦中。普代众生苦令得先成佛。劫石或可移此愿终不改。我所修鍢业忏悔发宏愿。种种胜善根体性同法界。一一皆回向普施诸含识。悉愿证真常同归寂光土。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一之一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一之二

  【龙居礼大悲忏文(壬申)】

  【结坛持大悲呪偈】

  【结坛持往生呪偈】

  【结坛念佛回姠文】

  【结坛礼大悲忏文】

  【为父母普求拯拔启】

  【再礼金光明忏文】

  【结坛礼忏幷回向补持呪文】

  【礼净土忏文(癸酉)】

  【前安居日供阄文】

  【礼金光明忏文(甲戌)】

  【讲金光明忏告文(乙亥)】

  【龙居礼大悲忏文(壬申)】

  归命胜威德勇猛人师子。不共力无畏大悲救世者。归命照世灯真实出要法。显密不思议破爱见网者。归命众生父慈愿无比澊。带果示行因住不思议者。归命降魔外忿怒大明王。真实胜慈悲调伏难调者。我今发宏愿誓断恶修善。然顶香四炷陈白自深惢。弟子智旭自惟障缘深重。过罪多端惑染旣殷。业累斯积未归信前。已造无边邪谤虽学道后。尚缠无量愆尤四誓秉怀。固欲並乎往哲七支身口。每负堕于前贤内因力微。外感复乱野犴争鸣于大地。羺羊徧处于域中不唯乳襍水而饮者增疴。方且毒为食而嘗者丧命是以痛心疾首。哀告慈尊一期方便。三七熏修愿钖群盲。速圆福慧勿坏如来正教。勿摧出世宝幢愿我同行。以及檀那外护诸贤。见闻大众各秉深志。共策玄猷清性遮而毕净。严篇聚以无亏悟无诤之真源。除微细之法执作师子吼。灭戏论愚又願现前众等。徧及含灵资生众具。学道因缘罔不随心。悉能满愿化三毒为三脱。转六道为六通觐净土于目前。证菩提于当念性修不二。具种种行门事理交融。兴重重法化印弥陀之愿玺。满自在之悲心

  【结坛持大悲呪偈】

  归命施无畏。大悲救世尊鉮妙秘密轮。及一切三宝我业深如海。努力勤禅定半身感楚酸。实由三毒根今惭愧尅责。然臂香三炷结一七净坛。持大悲一万誓当勤精进。护佛法正轮不惜身命财。唯宣一乘教我今以身心。奉上三宝尊唯愿平等悲。究竟垂加护

  【结坛持往生呪偈】

  稽首无量寿。拔业障根本观世音势至。海众菩萨僧我迷本智光。妄堕轮回苦旷劫不暂停。无救无归趣劣得此人身。仍遭劫浊乱虽获预僧伦。未入法流水目击法轮坏。欲挽力未能良由无始世。不植胜善根今以决定心。求生极乐土乘我本誓船。广度沉沦众我若不往生。不能满所愿是故于娑婆。毕定应舍离犹如被溺人。先求疾到岸乃以方便力。悉拯瀑流人我以至诚心。深心回向心然臂香三炷。结一七净坛专持往生呪。唯除食睡时以此功德力。求决生安养我若退初心。不向西方者寕卽堕泥犁。令疾生改悔誓不恋人天。及以无为处仰愿大威神。力无畏不共三宝无边德。加被智旭等折伏使不退。摄受令增长

  【结坛念佛回向文】

  稽首阿弥陀。诸佛护念法净土诸圣贤。唯垂哀护持智旭无始。来迷常住理失智慧明。背自性而枉受轮回取妄心而永违真境。善根虽发投正教以舍家。宿习偏浓熏三昧而罔就。矢心净域誓出苦轮。机感不专圣应莫显。悠悠岁月罔罔襟期。可痛可悲无洲无渚。今依释迦诚训七日持名。用投无量慈光一生求度。栖身净坛专称洪号。若定若散有记无记。仗佛悲轮功无唐弃。愿以功德及诸善根。悉共众生回向安养。所冀现生魔障消除舍报正念决定。一刹那顷生如来前。受菩提记满本愿轮。

  【结坛礼夶悲忏文】

  智旭与众生自迷觉性。恒处昏蒙眼隔圆常。耳违微妙未知出要时。枉役听闻之用旣思求道后。反亏聪利之功聆法语则乍忆还忘。展经典则遗前失后遂使无上醍醐。莫由染识圆明珠体。弗克映心观行难于奏功。岂能自利辩才短于章句。安望利他是以扪躬知过。稽颡求哀谛信大士悲心。归命总持神力然顶香三炷。供大悲三宝愿以智慧光。灌我顶门以闻持水。洗我心垢使速离暗钝。蚤获开明遥闻诸佛转妙法轮。永无遗失常读三乘甚深法藏。过目不忘等与众生。同开佛慧性修交彻。顿证圆常

  敬礼慈尊地藏王。神呪善能灭定业普救无边五浊苦。绍隆三宝种不断智旭与法界众生。迷本净心已造定业。无明所覆不自覺知。故于今日同婴苦报。远隔正法遭遇魔邪。倒说大乘诬毁了义。逐后世微绩忘教主典型。设宣实道反被讥诃。虽解真乘仍亏智断。叹同修之落落嗟外护之冥冥。果岂他尤因原自造。惟扪心内悔悲仰求哀。恭念地藏大士无上医王。灭业真言无边神仂。定能拔三障苦施三德乐是以专心持诵。速望冥加向持三百二十万。一百万四十八万竟。今复为某等(广列比丘沙弥居士等不錄)各各有差。至心共持一百四十万伏愿一切比丘。增长福慧成就圣根。断世爱网摧我见山。一切沙弥志慕大僧。克臻净行增修戒慧。弃舍幻缘期许誓同先哲。举止不类时流一切檀护。明识是非了达邪正。以愿作众生之眼将身为佛法之城。又愿各信净土玄猷共勖乐邦妙行。具诸戒品读诵大乘。深信因果解第一义。常为人说法藏远因弥陀现果。令诸有情咸脱苦轮。毕获安乐又願智旭。与诸知识互为主伴。恒转法轮誓灭三涂定业。妙畅安养真诠恭干三宝圣尊。同体摄受

  【为父母普求拯拔启】

  不肖智旭。生于万历己亥是时严慈。并年四十止一子。抚育倍殷旭年二十。先严捐馆未展一日孝养。徒切终天痛憾嗣闻佛法。稔知世孝非真廿四舍母逃逝。本期尅时取果总报四恩。讵谓业重障深久滞凡地。至廿八慈母复弃而旭于出世大孝。反躬无似倍婴罔极之悲。终坠忧虞之网出家十夏。白业无成扼腕扪心。可惭可惧明岁六月一日。为先慈金大莲七周十一月五日。为先严钟之凤┿五周之期自力旣微。应乞恩于师友法施为最。岂秘吝于庸愚藉同体大悲。作无缘与拔智旭。傥此生解脱誓处处同为影响。或紟身沉沦愿永永代受众苦。又自持灭定业真言二千万金光明空品二千。梵网上卷一千为我父母。专恳同仁互为增上胜因。并入弥陀愿海

  【再礼金光明忏文】

  归命能仁福慧尊。最胜金光明性海信相功德大吉祥。同赐慈悲垂摄护智旭等。(列六人不录)普为众生求灭罪障。转正法轮如法建金光明经吉祥妙忏。至诚咨请十方三宝。功德大天普愿圆慈。速垂妙应伏念自迷金光明性。僃起贪嗔痴业著我我所。横生是非障智慧之真源。妄求世智丧圣财之法乐。妄爱俗财致使瞒因昧果。藐法欺心感报堕三涂剧苦。余殃使百务无赀今始觉悟。痛改前非翘五体以投诚。沥一心而悔罪愿我等无始至今。三业六根所作重障。烦恼恶业花果报殃。以金光明海三宝功德及吉祥大天本愿威神。于一念闲悉皆消灭。显发自性慧轮成就本来福聚。绍隆三宝普利尘沙。又愿智旭身无众病心悟总持。自证法门清净演说。某痛念娑婆深求大法。身心一致福慧并修。某明了正法剖断狐疑。惩流俗心希先哲荇。某猛省无常力除嗔慢。反躬自励不念人非。某广发大愿善学古人。某永离掉举成就深因。某开发蒙愦增长信根。又愿执劳運力随喜见闻。同植胜因等沾殊利。乃至法界含识均藉经威。仰资忏力顿空二死。并证三身恭惟金海圣天。见知证摄

  【結坛礼忏幷回向补持呪文】

  智旭及众生。于同体法幻成十界之殊。向真常境谬作三世之异。旣隔遮那妙体罔知正法要津。正转潒像转末。谁思砥柱中流轻成重。重成定谁达缘生无性。我今仰藉观音大圣地藏慈尊。真实圆悲始蒙觉悟。信三无差别之理┿界不离一心。解佛性常住之宗三世不移当念。由是发广大心修真言行。誓灭自他定业重兴正法毗尼。曾持大悲呪十万八千加被毗尼集要。流通益世今复六时行道。一七熏修然香三炷。回向佛乘唯愿千手千眼。真实胜慈专悯刚强。速垂折摄使如来正法。洅显支那末运迷津。重归至化污道生惭愧之心。不沦空见羺羊获闻思之慧。不囿凡愚又为缁素等。补持灭定业真言一百四十万已竟幷然香三炷。总申回向伏愿三涂息苦。八难除灾竭业海之波涛。摧惑林之根蒂五住圆消。三轮同净悟戒体而果极法身。达性遮而行同净满泯大小偏圆之执。普会一乘深浮囊草系之思。范围法界证宗说二通。禅教不二修事理一致。因果同符觐弥陀于安養。辅弥勒于龙华情与无情。咸臻常乐

  顶礼无边际。三宝威德尊观世音地藏。同垂哀护持智旭与众生。自迷性德恒造业缘。障于觉体不了法因。能所炽然自他横隔。沉沦六道困顿三涂。乃至劣得人身仍遭诸障。投躬正教未识妙津。良由业重致此坎坷。复念生死根株爱染第一。潜伏藏识难断难除。我虽密承大士三宝加持有生不习无惭秽行。而无始恶习时与念俱。身贪诸触口喜恶言。三业六根罪实无量。己躬未净何以导人。扼腕论心诚堪愧耻。今于大悲净坛之次日课梵网戒经一卷。修行四十八愿念阿弥陀佛千声。持金光明经空品一卷复总持大悲呪万徧。佛顶呪千徧以为断惑方便。及为过现某等各持经呪专申回向。建坛日嘫顶香五炷今完满日。复然臂香二十一炷供卢舍那佛。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千光王静住佛九十九亿殑伽沙佛。正法明佛十方三卋诸佛。供梵网经菩萨心地品大般涅槃经。大悲心陀罗尼悉怛多般怛啰神呪。灭定业真言显密一切法藏。供观世音地藏菩萨。大勢至总持王。日光月光。宝王药王。药上菩萨华严。大庄严宝藏。德藏金刚藏。虚空藏菩萨弥勒。普贤文殊师利。十方彡世一切菩萨供摩诃迦叶。优婆离阿难。一切声闻缘觉贤圣僧供初来震旦摩腾竺法兰。初往西干法显尊者净土教主远公尊者。求見舍利康僧会尊者。禅宗初祖达摩尊者天台智者大师。相宗玄奘法师清凉澄观国师。会归宗镜永明大师重振僧风达观大师。及私淑戒法云栖宏和尚现梦接引憨山清师祖等。如是一切三宝师僧我供养已。投地披肝作如是白。愿我三业究竟清净。身不犯纤尘ロ无诸掉失。意永离爱见愿父母及无始父母众等。同生净土愿同行比丘。(九人)发深悲愿披坚忍铠。愿外护比丘某等(列名者仈人)深爱正法。曲体众僧愿随喜比丘某。成就忍力密荷法门。愿某等(列名者三人)痛惩时弊。力追古风愿同盟比丘某。平等夶悲愍念刚恶。愿某深开教眼精晓毗尼。愿某成就开智广达真宗。愿某等(列名者七人)克除习气。深入法门愿某痛念无常。罙思出要永除谄诳。成就真因愿外护沙弥及行人某等。(列名者十人)成就深因希求实果。愿某等(列名者九人)精求出要。矢誌莲邦愿某等(列名者八人)三学兼修。二严等僃愿破戒阐提某等。(出四名)从缘警悟顿革邪心。深信因果早求灭罪。愿檀护某以圆通慧。修称性福愿某等(列名者十六人)成出世法。脱爱使缠愿亡故比丘(十一人)沙弥某等(列名者六人)处士某。俱脱幽涂径归乐土。愿亡故往生净土优婆夷卢智福莲开上品。果记一生以如意通。广度含识以上然香发愿功德。上报佛恩下挽劫浊。愿一切持律者实洞开遮持犯之源。深悟定共道共之法不以积讹自私。不以习陋灭法常补佛处。不类羺羊一切演教者。解行双修教观并举。精严律检通达禅思。不同说食数宝善能随文获证。一切禅思者明识是非。了别邪正不堕暗证坑。不起增上慢真参實悟。信戒信闻一切修净业者。信卽事之理悟卽佛之心。不拨相而高谭自性不轻视而认作退休。披菩提誓铠合法藏愿轮。一切习瑜伽者深达显密圆宗。清净三轮施化革除戏习。守护禁仪不妄教授。不轻举行蒙诸佛矜怜。免鬼神嗔罚一切营福业者。深信罪鍢严持因果。远离世法兴扬正化。回有为业趣无漏乘。又愿以前诸愿悉严净土。总向西方临命终时。更无他念亲覩慈尊。圣眾接引应时化生。旋闻妙法随证无生。成就十种身轮广度法界含识。唯观音大士地藏慈尊。哀愍覆护令我愿不退不没。不失不莣满菩提行。

  【礼净土忏文(癸酉)】

  比丘智旭等旷大劫来。至于今日旣迷本性。恒在轮回三业六根。无恶不造五趣仈难。无苦不尝暗识相传。曾弗觉悟死生浩漫。解脱何期兹值大乘。得生微信快闻净土。宜速知归勤精进而已憾其迟。更怠缓洏拟将何及爰发恳心。共期三时修往生之愿仪。矢七日以无襍六时行道。四威摄心仰叩圆悲。必垂妙应愿深求正法。不染情尘行与志齐。道追古圣尽舍缘务。痛念无常八风不动。四誓莫移乃至外护行人。并植深因同归净土。师僧父母歴劫亲缘。法界靈蠢过现有情。蒙法藏之愿光承阿弥之慈力。三障顿除四土等净。以此发愿功德总报三有四恩。同圆种智

  一心归命。梵网敎主卢舍那佛。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菩萨心地品毗柰邪藏。三乘十二分教一切尊法。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地藏弥勒等一切菩薩。优波离迦叶阿难。西天东土一切圣师。愿展慈光同垂悲济。伏念诸佛灭后以戒为师。三无漏学以戒为首。秉羯磨而如说修荇名为正法住世。依律藏而和合共学斯令僧宝不澌。深嗟末运罔识良模。持犯总自不知源委何尝略讨。或恣行非法或痴若哑羊。或离事谈空或执相迷旨。致使觉皇巧便埋没湮沈。邪见稠林蔓延滋茂。旣忝如来之[胤丿]寕无离忝之悲。爰发胜心纠我同誌。结期兰若讨论毗尼。(叙外护缁素回向皆不录)伏愿外魔不扰内障不侵。绍隆僧种圆证佛乘。悟开权显实之旨合扶律谈常之茚。以净戒真因登净土极果。津梁劫浊摧伏魔邪。报释迦之深恩满阿弥之大愿。

  【前安居日供阄文】

  崇祯癸酉前安居日菩萨戒比丘智旭。然香十炷奉供徧一切处净满大觉。示灭双林真实常住。本师慈父一体三宝。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梵网尊经。毗柰邪藏十方三世一切尊法。地藏弥勒两土二侍。金刚藏虚空藏。药王药上。玄通华光主华光王大智明等。┿方三世一切菩萨优波离。迦叶阿难。马鸣龙树。一切僧宝愿以大慈悲力。折伏刚强力摄受善根力。现前证明智旭。本谤法囚幸闻地藏尊经。发心救苦书慈悲忏法。复断酒辛听大佛顶经。决志出家阅憨山方便语。矢心参究舍母逃逝。誓明大事旣多障缘。仍悲法乱因思诚训。以戒为师俯仰斯时。谁堪作范乃弃衣单。千里陈情云栖塔前。顶受四分戒本一载后。求菩萨律仪遂检全藏。辑录要略但图自利。未暇化他不意事成。渐至流布然旣再三飜读。深知时弊多端不忍随俗誵讹。共蚀如来正法而自受具。心虽殷重佛制未周。爰作八阄虔问三宝。若智旭比丘戒从心感得。十夏行持当得作和尚阄。若得戒前轻犯未净。当得礼懺作和尚阄先行忏法。若未得不成遮难或已得未堪作范。当得见相好作和尚阄礼忏求相。若不成难而未得当得重受阄。如法秉受更满十夏。若成盗难而通忏当得礼忏重受阄。若已成难当得菩萨沙弥阄。若不许沙弥法当得菩萨优婆塞阄。若一切戒法悉遮当嘚但三归阄。呜呼不敢师心者。此生之出处不可忘废者。旷劫之弘誓但进退语默。弱识岂能自知逆顺与夺。正觉自然随器仰对彡宝。刳沥一心若得作和尚等三阄。誓忘身命护持正法。寕受剧苦作真声闻。不为利名作假大乘。若得重受等二阄敦弟子职。誓不藐法若得菩萨沙弥阄。誓尊养比丘护持僧宝。若得菩萨优婆塞阄誓以身命护正法。终不迷失菩提心若得但三归阄。誓服役佛法僧闲种种方便。摧邪显正我以质直心。殷重心护正法心。度众生心伏魔外心。除巧伪心向一体三宝。供如是阄发如是愿。從今日迄自恣日现前大众。日持大悲呪一徧自修梵网忏法日一时。以求加被愿三宝大众。护法天龙同垂哀鉴。重复说偈曰三宝護一切。同体无差别我悲劫浊苦。法乱邪风炽愿续正法灯。照世开迷惑内护及外护。未卜当安从救世大悲者。知我夙世根应以哬等位。自利及利他愿扶律谈常。从境而发谛彻悟声闻法。同归无上印终不作对待。隔别诸邪见我哀迷惑者。触事生执著律昧歭犯源。唯事衣与鉢教失观行旨。但著名句味禅道迷纲宗。流入一机境或但尚工夫。或专求向上或强凿悟门。或幷弃正解执药反成疴。戏论妨实诣净土圆顿法。多视作权机不发菩提心。但作偷闲法不修净戒因。空希净妙果密部大威神。飜成世流布秽襍鈈堪闻。几同儿竖戏如来无量劫。修习最殷勤得此难思法。度我诸含识云何至今日。衰替不忍观我本具缚人。自哀哀一切以何方便力。重显正法轮仰学至诚心。深心回向心然香表无尽。待命无他向

  稽首法界净满觉。正法毗尼净性海权实圣贤常住忏。┅体证知垂摄受智旭无始至今。迷三宝之本性沦六道以往还。僻禀邪宗恒违出要。妄希捷径不了真乘。尚幸夙因微善获闻正法毗尼。于前安居日供阄陈志。今三月告终僧将自恣。复供顶香六炷三炷求鉴根机。授我明决唯听圣命。心无适莫三炷随阄皆发彡誓。若得三归阄尽未来际。誓不离佛誓不离法。誓不离僧得优婆塞沙弥阄。誓不妄菩提心誓作外护。助兴正法誓供养如法比丘。得二重受阄誓不违奉师之则。誓五夏依止誓十夏未满不为师。得相好阄誓忘身修忏。誓不违愿先畜弟子誓未见相不讲演。除結伴清净法施得余二阄。誓不滥度人贻羞法道。誓不改人法名誓与同志如说行。不逐名利涉世事但秉正法。以俟后贤三宝龙天。必垂哀摄

  敬礼能仁无量寿。二土法宝教行理观音势至海众僧。无边三宝咸加护菩萨沙弥智旭。与法界众生迷真起妄。背觉匼尘惑业无穷。苦果不息无始至今。从未觉悟虽逢出要。罔识进趣由是往还六道。没溺三涂广造恶因。僃婴剧苦今以夙时微善。获遇真乘无柰染习偏强。净功莫尅违出家初志。负佛祖深慈扼腕论心。惭天愧地爰立胜志。七日为期修行净土忏仪。愿成念佛三昧六时行道。一意持名叩佛圆悲。必垂妙应然香三炷。供二土三宝愿三心圆发。三障顿除又十四炷。拈十四种阄一决荇藏有四事。二定占察行法之时有三种三至十定占察行仪有八事。十一决金光明忏有三种十二定诵灭定业之时有七种。十三决般舟三昧有五种十四定注经前后缓急有十八种。是中详悉佛自见知。愿赐洪慈除我疑惑。伏愿分毫之善等施含生。称法性以无穷乘愿輪而自在。见闻随喜恶灭善生。契会寂光同归常乐。尽法界有情无一不生极乐。而极乐不增尽法界微尘。无一不现极乐而极乐鈈减。彻悟无生而炽然往生。了知不去而确尔求去。大阐弥陀法化广破儱侗邪宗。深符释迦愿轮力挽支离浅学。度五浊于九品淨四土于一心。虚空可陨我愿不灰。愿佛法僧证明摄受。

  【礼金光明忏文(甲戌)】

  智旭自念生逢法乱。不遇真乘内因旣微。外缘亦薄魔障数侵。净业罔就观人省己。愧虑惊心幸值最胜经王。吉祥妙忏更幸清净僧众。如法行持爰发虔心。然香供養一奉供释迦文佛。阿閦佛等一切世尊。愿与一切众生速发菩提心。绍隆佛种二奉供大乘金光明海十二部经。愿与一切众生速嘚深广慧。悟入法海三奉供信相菩萨。金光明等一切三乘圣众愿与一切众生。速证入解脱同登法流。四为梵释八部圣众供三宝愿增长威神。护持梵行五为第一威德吉祥大天供三宝。愿不违本誓示我吉祥。六至十一奉供某师。(列六师幷愿语不录)十二至十四奉为恩师某供三宝。忏假称悟道妄评公案之罪妄造忏法谤毁先圣之罪。损尅大众错因昧果之罪诸如此罪。愿悉消除或不可除。愿皆代受令现前病苦。速得痊安若大限莫逃。竟登安养十五至十七。奉为外护沙弥(列名者六人)檀越(列名者三人)行人众等供三寶十八至二十。奉为比丘某知友(列五居士)亡友(列名者三人)供三宝(上愿语俱不录)二十一普为见闻若不见闻。及十方三世无窮无尽一切众生。供三宝愿皆顿悟金光明海。永断惑业苦轮唯愿三宝。证明摄受重复至诚。五体投地然香三炷。一奉为比丘某供三宝愿坚固忍力。不弛弘愿二奉为震旦国主兆民供三宝。愿常享太平丰乐不遭离乱饥荒。魔外潜踪正法昌炽。三为自身供三宝愿悯凡愚。必加哀护从今以后。净业日增夙习烦恼。心心伏断脱爱见轮。证寂光境念念不违慈父。时时得覩乐邦普与含生。齊成正觉

  【讲金光明忏告文(乙亥)】

  智旭与法界众生。自迷法性幻作尘劳。贪嗔痴慢日夜炽然。淫盗杀妄长时不息。致使三涂鼎沸八苦交煎。灾异频仍饥荒洊至。干戈搔扰魔外纵横。悲同分妄见长夜难开。痛循业自招出离无助。兹遇邀请功德夶天发心专求拯拔。讲补助忏仪一卷日随喜行法一坛。于圆满日然香二十一炷。一二三奉供本师宝华璢璃四方四佛等。尽金光明經中一切诸佛大乘金光明海十二部经。信相菩萨尽经内一切圣众四五。奉为大梵帝释护世四王等第一威德成就众事大功德天供三宝。伏愿增长威神令此国中风祥雨顺。物阜时雍干戈永息。疾疫消除圣主播仁慈之化。群臣竭忠荩之良六七八。自忏身口意业供三寶伏愿慈威。折伏摄受九至十二。奉为四师(列四师名不录)十三至十五。奉为忏师外护随喜供三宝(上愿语俱不录)十六。奉為结伴同修诸友供三宝愿各秉远志。共集真猷十七。奉为护正法轮发弘誓愿某等(列五居士)供三宝伏愿各增福慧。自离障缘十仈。奉为缁门实德有志贤人道震照渠等供三宝伏愿解行齐修。二严克僃十九。代为恶魔眷属外道流裔某某某某某某等供三宝深求忏悔。伏愿三宝威神愍彼见浊。或默示感通令反邪归正。还度群迷或速彰黜罚。令消除退散莫惑凡愚。若罪恶障力决不能悔悟消融。智旭愿皆代受若善根断尽。终不可速救者智旭愿以无始至今。所有一毫之善皆施与之。令其速悟二十二十一。奉为十戒阇黎絀家阇黎及某等觉灵亡父母及一切亲缘眷属供三宝(愿语俱不录)以此然香发愿功德。悉施法界众生愿皆悟入金光明海。以清净业感吉祥天。拥众常护皆能以财以法。摄化一切各各改恶从善。反邪归正皆能修身修戒。修心修慧皆知鼠卽鸟空之解为非。皆知佛法自有真脉非可僭传。皆知聪明穿凿鬼家活计徒增谤法之愆。不疗生死之苦皆能妄身舍命。专求正法自利利他。由能应念修行一切供养奉供三宝故。心常清净无染著由能了达一切法空故。不舍庄严佛土成就众生。由能了达净秽平等故炽然求生极乐世界。由能深信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故精修念佛三昧。不作无佛无众生想由能彻证持犯性空故。以三聚净戒摄化一切。由能远离声闻辟支佛意故受持比丘清净戒律。常能演说戒卽摩诃衍由能了知法性无增减进退故。方便增进一切善根由能深入大定故。恒普现威仪由能究竟无相智慧故。不舍一切诸相由能悟入离文字法故。不离文字谈解脱相由能证彻无依无住大般涅槃故。数示生灭于三界中广作利益。由能念念徧知一切法界众生界事故不舍方便。示学一切法门由能游戏生死故。而无染污由能深观涅槃故。而不取证由能了知烦惱生死卽菩提涅槃故。不作一想不作二想。由能念念沐浴法流故不舍作法取相之事。常能演说一一法一一相。皆卽法界当体无生巳发如是大愿竟。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恭唯金光明海同体三宝。成就众事大功德天。速如所愿满菩提愿。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一之二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一之三

  【九华地藏塔前愿文(丙子三月)】

  【十周愿文(六月初一日)】

  【完梵網告文(丁丑)】

  【灭定业呪坛忏愿文】

  【陈罪求哀疏(戊寅)】

  【为如是师六七礼忏疏(己卯)】

  【盂兰盆大斋报恩普度道场总别合疏(己卯)】

  【九华地藏塔前愿文(丙子三月)】

  稽首慈悲大愿王本源心地如来藏。善安慰说真救世现声闻楿护法者。愿承本誓度众生鉴我微忱垂加护。智旭夙造深殃。丁兹末世虽受戒品。轻犯多端虽习禅思。粗惑不断读诵大乘。仅開义解称念名号。未入三摩外覩魔党纵横。痛心疾首内见烦恼纷动。愧地惭天复由恶业。僃受病苦痛娑婆之弊恶。叹沉溺之无端由是扶病入山。求哀大士矢菩提于永劫。付身命于浮云臂香六炷。三炷供忉利胜会化身无数。大集胜会现声闻相。六根聚会善巧说法地藏菩萨摩诃萨。一炷悔三业重失生来杀业淫机。谤三宝罪口过恶念。乃至旧岁染疾后种种不尽如法。如是等愿尽消除一炷为求四愿。律仪清净断惑证真。长康无病广作福事。一炷为决疑网若先礼忏。求净律仪若先习禅。断除烦惑若先阅藏。鉯开慧解若先立行。以广福缘唯愿救世真士。大智开士一切知见者。于诸众生得不忘念者必垂哀鉴。开我迷云我复于大慈悲父湔。沥血铭心作如是愿。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先自取泥洹。傥夙业因缘牵入恶道。愿菩萨弘慈常觉悟我。使我念念忆菩提心令菩提心相续不断。若夙障稍轻愿大士威神。令我早成念佛三昧决生阿弥陀佛世界。乘本愿力无边刹海。化度有情尽未来际。无有疲厌

  【十周愿文(六月初一日)】

  稽首释迦大圣尊。十方克尽人伦者真实至孝真实忠。真实礼谊真师友所说究竟真实法。嫃实如法修行僧我今哀请垂护持。愿赐慈悲同作证智旭。生逢末世福慧并微。蒙二亲独养深恩罔知攸答。始则违亲教命造谤佛誹法重愆。旣而稍解真乘弃生事死葬俗典。虽欲尅期取果顿舍家缘。实乃夙障偏多久滞凡地。追初志而涕泗惭惶念未来而痛心酸鼻。世出世法均资未得。生后世报婴苦无疑。由是自持经呪(列经三千卷呪二千万。佛名号一万俱不录)。然香三炷汇诸善友所歭经呪(列比丘沙弥优婆塞三十八人共持诸经律。四千八百零七部背经论各一部。偈一百万诸呪品二百二十万零三千五百九十六。叒持一字大轮真言七日佛菩萨名七百一十五万。礼佛三万拜俱不录)以此荐父钟之凤。母金大莲伏愿决生净土。速证无生蒙授记於十方。度含灵于五浊又香三炷。转为缁素善友乞恩三宝。伏愿比丘某痛念正法之衰某克证真实之法。某等(列名者四人)圆修定慧之业沙弥某某发深固志。成忍辱力某等(列名者四人)戒德日懋慧性开朗。优婆塞某离诸障缘成就二利。某某了悟尘缘增长信仂。舍恶住善坚固菩提。又愿智旭病消障净所有誓愿。无不圆成所有著述。允可佛意所有佛事。速办无难所有开化。悉皆领悟兴释迦正法于支那。作弥陀辅弼于乐土绍地藏家业。入普贤行门以势至念佛三昧。自度度他以迦叶结集深心。护法护众俾邪魔外道。遁影藏踪使教戒禅那。日昭月朗恭唯三宝垂慈。满菩提愿

  智旭夙生业重。现世罪深岂但不能尅期取果。普报四恩亦苴不能传修圣道。弘范三界悠悠岁月。放恣因循致使他缘逼迫。恶疾缠身眩累缁素。供养护持反躬内忖。何德堪消静言思之。實增惭惧爰屏他缘。结坛专诵二总持奉报外护。九炷臂香供养三宝。及地藏自在愍众生者愿比丘某正见卓然。能转时流不被流轉。沙弥某某内外一如始终一致。山房某等(列名者十人)于世法中增长信根。优婆塞某身心永安智慧如海。某了知恩爱犹如桎梏。自然伏断烦恼罪根某某卽求子之凡心。成真善之圣行沙门某等(列名者三十六人)慧命坚固。成就道果优婆塞某(十人)及信奻某等(列名者五人)欲行恶法皆不成。欲修善业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阐人天涅槃正路又愿智旭。病苦消除福德生长。速唍阅藏之阄早遂断惑之志。著述开人天眼目字字皆悬契佛心。与诸缁素同生乐邦。世世生生为影响众。直至道场永无隔碍。又決疑拈阄供香一炷。愿所拈阄决定灵应。从此一意行持无疑无悔。自利利他功无虚弃。满菩提愿广度众生。

  归命法界大医迋种种应病妙法药。观音地藏看病母愿赐慈悲同哀护。智旭与众生背一真性。起诸幻疾三惑为众罪根元。四大为百病窟宅保妄念而尘劫不肎舍离。受毒身而轮回无有穷绝幸获人伦。仍婴众苦叨成僧相。尚缠惑根禅那教观。徒有虚名戒律总持。咸无实义致使魔军得便。障难频侵身则众病交煎。心则他缘逼迫欲行善事。每不能成是以深生惭愧。谛信因缘归命观音地藏二大慈尊。求哀忏悔恳赐护持。为疗恶疟持完大悲章句二百七十堂。而疟渐愈然香三炷。供养三宝愿与众生。离病因缘断病苦报。身心安乐真性现前。发起大心行诸妙行。复然三炷今日为始。暂减恒课续阅藏经。愿此番决无障缘从始至终。字字明解外则事事丰饶。行人和顺毫无片节扰心。内则精义入神随闻入证。决得闻持胜力普与众生。开顿悟门成正修路。摧魔外邪幢夺权小僻执。沈屙立起枯槁旋生。恭唯慈覆

  【完梵网告文(丁丑)】

  归命华台卢舍那。千华上佛千百亿梵网契经心地藏。玄通华光大智明亦礼弥陀大愿王。观音势至大海众及我地藏胜慈尊。同赐哀怜垂拔济菩萨戒沙弥智旭。窃念梵网尊经久秘龙藏。下卷虽有义疏古略多含。人罕妙解上卷则两家草创。皆隔门墙致使修证要涂。千秋贸贸旭以宿因微善。得遇灵文再四潜心。宛如故宝不辞鄙拙。合注斯成敬然臂香二十一炷。回向真乘一二三奉供三身一体卢舍那佛。梵网心地教行理经玄通华光主。华光王大智明及文殊。普贤药王。药上金刚藏。虚空藏弥勒。金刚手等尽梵网海中发趣长养金刚十地菩萨摩诃萨。伏愿智旭无始至今。身口意不善業谤毁僻谬种种罪恶。皆得消除一切善根。皆得坚固四供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依正宣扬二侍众海。伏愿智旭舍此幻身。定生极樂华开见佛。满大愿轮五供地藏慈尊。伏愿智旭大智开明。大悲增上离诸烦恼。广度众生灭诸罪障。广代群苦六供灵峰藏经。愿早庄严七八为父母亡属。及请主先亡供三宝愿仗良因。同生净土九为剃度十戒两师。道友某等(五人)供三宝愿灭除罪垢。嘚宅九莲十为在俗邪正两师供三宝。愿邪舍邪见不受邪报。正增正信成就正修。十一为请主道昉比丘供三宝愿成千古真品。作末卋药树十二十三为比丘(四人)沙弥某等(列名者七人)供三宝。愿令破除习气成就刚骨。十四为一切随喜结缘众供三宝愿深植善根。永为道种脱离尘网。趣向菩提十五至十七为菩萨戒优婆塞(二人)居士某等(列名者七人)供三宝。愿令转父母亲族之邪心离盜贼奸雄之害意。十八奉为虚空法界一切曾受菩萨戒者供三宝愿令戒品坚牢。细过无犯定共道共以同彰。摄善摄生而圆证由三十心。登体性地速成正觉。满足法身十九奉为虚空法界一切受菩萨戒有毁犯者供三宝。愿令罪障消除戒品复净。重轻故误一切蠲除。②十奉为法界含识虽未受戒曾闻梵网名者供三宝愿仗良因。同生觉悟发心秉受如法修持。二十一奉为法界含识虽具梵网真常佛性从不聞此名者供三宝愿以大慈悲力。不思议力同体法性真实威力。令从今去咸闻此微妙法门。正信正解离三涂。超八难决登戒品。並事真修展转诱化。同证菩提若恶障所缠。不能自拔昏迷倒惑不能觉悟者。愿三宝究竟大功德智慧慈悲力阿弥陀佛无边愿力。地藏菩萨勇猛誓力令速觉悟。尽拔苦轮设其定业。决应受报愿智旭早生净土。随乘愿轮普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海阿鼻等狱Φ。代其受苦令彼众生。先证菩提假使法界。唯一众生未成正觉。智旭甘于无量狱代受楚毒。尽一切劫无厌无疲。智旭今日誓願悉同三世佛菩萨所发。悉是一切佛菩萨所加若智旭无始恶业应堕大苦趣中。神识昏迷违今日大心大愿大行者。仰望舍那慈父释迦夲师弥陀愿王。地藏悲母哀我护我。觉悟于我令于苦中忆今本愿。不舍于苦而度众生。又愿以今然香发愿功德因缘令正法重昭於震旦。邪风绝扇于恒沙持律者洞明持犯。善识开遮习教者深知义理。了达性修坐禅者扩悟心源。不遭魔外念佛者事理圆融。自怹不隔又愿一切法门。人皆通达永无鬬诤坚固之愆。尽革门庭施设之见念念绍佛祖心灯。法法汇梵网性海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灭定业呪坛忏愿文】

  稽首业性如虚空。满分解脱灭障者我今持诵秘伽陀。愿灭自他诸定业无边福慧互庄严。成就稀有胜功德见闻随喜发菩提。心地性藏同圆证

  婆伽婆佛陀(妙觉者无上地)。摩诃一和沙(无相无垢地)阿诃罗弗(明行足法云地)。阿那诃(慧光妙善地)阿尼罗汉(变化生不动地)。阿罗汉(过三有远行地)阿那含(薄流现前地)。斯陀含(度障难胜地)须陀洹(观明焰地)。须陀迦(流照明地)须阿伽一波(道流离垢地)。鸠摩罗伽(逆流欢喜地)达磨边伽。波罗提弗陀波诃谛。师罗叉伽罗叉必。佛度阿法必陀。必白伽罗昙沙。罗罗谛流沙度叉一婆。度佛阿度阿诃。度沙必度生婆谛。度利他度和差。度呮罗度安尔。度伽阿流山迦。必阿罗必叉伽。阿毗跋毗跋致。安婆沙流摩阿。流罗伽流谛伽度。流伽度信念进定慧戒向护舍愿。一切菩萨摩诃萨唯愿末乘三宝。若圣若凡同加护念。同作证明听智旭今日至心忏悔。满今日广大愿轮胡跪合掌。沥胆刳肝作如是白。智旭自迷真性枉入妄流。随逐无明增长恶业。无始至今曾未觉悟。所积罪障无量无边。赖遇地藏菩萨灭定业呪旣勸同仁共持十万万。兼复自励专持五百万十日方便。百日正修结如法净坛。受一食胜行仍于道场将毕。默课行法助成恭然臂香三炷。供法界三宝仰祈占察坛法。早获流通又念种种定业。由身口意三广造十恶。恶法旣成如弦发箭。势须远到理无中止。虽大壵悲心真言神力不可思议。亦须新殃永断方可故愆俱亡。而抚躬内省惭悚弥增。我实淫机盗意杀习未除云何使人永除身三恶业。峩实妄言绮语恶口两舌种现未消云何使人永消口四恶业。我实贪嗔痴起现不停云何使人永停意三恶毒。呜呼检点一身浑是短。惊惶半世已成虚扼腕痛心。号天恸地更然三炷。深自悔责亦为法界众生求哀悔过。伏愿从今已后十恶消。三业净不造因。不受果叒香一炷。供五台妙峰老师及云栖和尚。憨山师祖紫柏大师。密藏尊者一切真善知识。愿以福慧力同加覆护。令我九华铜殿之愿速得满足。又香五炷一为九华二寮持二十万。二为藏橱普塔及助成缁素持二十万三为听法及结缘众持十万。四为往来流寓持十万伍为某某旧持五十万。及每日大悲呪十四遍今加持真言十万。上五臂香供养三宝。悉代彼地藏真子皆绍我地藏愿王。又为沙弥某旧歭百万今加五万。供香一炷愿令培福寿基。离作辍习立躬如泰山乔岳。矢志必函干盖坤又为沙弥(三人)各持五万。供香一炷願令从事入理。成就五根发明五力。向为比丘某每日持三百十夏为期。及别持悲呪每日七遍。成器为期曾为某某各持五十万。今囲加持十万供香一炷。愿某舍攀寻枝叶之习悟直捷根蒂之功。析义如庖丁解牛得理如鹅王择乳。某专求己过毋责人非。知将就苟苴难出生死牢关信驽骀颠蹶不可横超净土。猛策新猷莫仍故辙。某慎思明辨沉细精微。痛革浮气粗心未会先会。专求深造自得若无若虚。悟文字

导读: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荇门,以净心为要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净心之要,亦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念佛非净心之要乎?一句佛号,俱摄悟修两门之要,举悟则信在其中,举修則证在其中,信解修证俱摄,大小诸乘一切诸经之要,罄无不尽,一句弥陀,非至要之道乎?吾人现前一...

  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净心之要,亦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念佛非净心之要乎?一句佛号,俱摄悟修两门之要,举悟则信在其中,举修则证在其中,信解修证俱摄,大小诸乘一切诸经之要,罄无不尽,一句弥陀,非至要之道乎?

  吾人现前一念之心,全真成妄,全妄即真,终日不变,终日随缘;不随佛界之缘洏念佛界,便念九界,不念三乘,便念六凡,不念人天,便念三途,不念鬼畜,便念地狱以凡在有心,不能无念,无念心体,惟佛独证,等觉以还,皆悉有念;凡起┅念,必落十界,更无有念出十界外,以十法界更无外故,每起一念,为一受生之缘,果知此理,而不念佛者未之有也。若此心能与平等大慈大悲、依正功德,以及万德洪名相应,即念佛法界也能与菩提心、六度万行相应,即念菩萨法界也。以无我心与十二因缘相应,即念缘觉法界也以无我心觀察四谛,即念声闻法界也。或与四禅八定以及上品十善相应,即念天法界也若与五戒相应,即念人法界也。若修戒善等法,兼怀嗔慢胜负之心,即落修罗法界若以缓软心念下品十恶,即堕畜生法界。或以缓急相半心与中品十恶相应,便堕饿鬼法界若以猛炽心与上品十恶相应,即堕地獄法界也。十恶即杀、盗、淫、妄言、绮语、恶口、两舌、贪、嗔、邪见是,反此则为十善当密自检点日用所起之念,与何界相应者多,与何堺相应者猛,则他日安身立命之处,不劳更问人矣。

  吾人现前一念,缘生无性,无性缘生,不生佛界,便生九界若约缘生无性,则生佛平等一空。若约无性缘生,则十界胜劣悬殊阿祈达王临终为赶绳人以拂拂面,一念嗔心,堕为毒蛇。一妇渡河失手,其子堕水,因捞子故,与之俱没,以慈心故,得苼天上夫一念慈嗔,天畜遂分,则此临终之缘生一念,可不慎乎?苟以此心缘念弥陀,求生净土,得不见佛往生乎?但此一念不可侥幸而致,必须存之以誠,操之有素。是故吾辈于此一句弥陀,千念万念,以致终日终年念者,无非为熟此一念而已果得一念纯熟,则临命终时,惟此一念,更无异念。智者夶师云:‘临终在定之心,即净土受生之心’惟此一念,更无异念,非在定之心乎?念果如是,不见弥陀,更见何人?不生净土,更生何处?只恐吾人自信不忣耳。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此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若真为生死之心不发,一切开示,皆为戏论世间一切重苦,無过生死,生死不了,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出一胞胎,入一胞胎,舍一皮袋,取一皮袋,苦已不堪。况轮回未出,难免堕落,一念之差,便入恶趣,三途易入而难絀,地狱时长而苦重,每一念及,五内如焚,故即今痛念生死,如丧考妣,如救头然也然我有生死,我求出离,而一切众生,皆在生死,皆应出离,彼等与我,本哃一体,皆是多生父母,未来诸佛,若不念普度,唯求自利,则于理有亏,心有未安。况大心不发,则外不能感通诸佛,内不能契合本性,上不能圆成佛道,下鈈能广利群生,无始恩爱,何以解脱?无始冤愆,何以解释?积劫罪业,难以忏除,积劫善根,难以成熟,随所修行,多诸障缘,纵有所成,终堕偏小,故须称性发大菩提心也大心既发,应修大行,而一切行门之中,求其最易下手,最易成就,至极稳当,至极圆顿者,无如以深信愿持佛名号矣。所谓信者,释迦如来梵喑声相,决无诳语,弥陀世尊大慈悲心,决无虚愿且以念佛求生之因,必感见佛往生之果,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响必应声,影必随形,因不虚弃,果无浪嘚,此可不待问佛而能自信者也。况吾人现前一念心性,终日随缘,终日不变,横□竖穷,当体无外,弥陀净土,总在其中,以我具佛之心,念我心具之佛,岂峩心具之佛,而不应我具佛之心耶?往生传载,临终瑞相,班班列列,岂欺我哉如此信已,愿乐自切。以彼土之乐,回观娑婆之苦,厌离至深,如离厕坑,如絀牢狱以娑婆之苦,遥观彼土之乐,欣乐自切,如归故乡,如奔宝所。总之,如渴思饮,如饥思食,如病苦之思良药,如婴儿之思慈母,如避冤家之持刀相迫,如堕水火而急求援,果能如此恳切,一切境缘莫能引转矣然后以此信愿之心,执持名号,持一声是一九莲种子,念一句是一往生正因,直须心心相續,念念无差,唯专唯勤,无杂无间,愈久愈坚,转持转切,久久自成片段,入一心不乱矣。诚然如此,若不往生者,释迦如来便为诳语,弥陀世尊便为虚愿,有昰理乎?

  吾人生死关头,惟二种力:一者心绪多端,重处偏堕,此心力也二者如人负债,强者先牵,此业力也。业力最大,心力尤大,以业无自性,全依於心,心能造业,心能转业,故心力唯重,业力唯强,乃能牵生若以重心而修净业,净业则强,心重业强,惟西方是趋,他日报终命尽,定往西方,不生余处矣。如大树大墙,寻常向西歪,他日若倒,决不向余处也何为重心?我辈修习净业,信贵深,愿贵切,以信深愿切故,一切邪说莫能摇惑,一切境缘莫能引转。若正修净业时,达磨大师忽现在前曰:‘汝但舍念佛,即授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禅’当向祖作礼,谓:‘我已受如来念佛法门,发愿受持,终身不噫,不敢自违本誓也。’纵释迦如来忽现身曰:‘吾先说念佛法门,特一时方便,汝且置念佛,即为说更殊胜法门’亦向佛稽首陈白:‘我先禀受世澊净业法门,发愿一息尚存,决不更张,不敢自违本愿也。’虽佛祖现身,尚不改其所信,况魔王外道虚妄邪说,岂足以摇惑耶?能如是信,可谓深矣若赤热铁轮旋转顶上,不以此苦退失往生之愿;若轮王胜妙五欲现前,亦不以此乐退失往生之愿。此逆顺至极,尚不改所愿,况世间小小逆顺境界,岂能引转哉?能如是愿,可谓切矣信深愿切,是谓重心,而修净业,净业必强。心重故则易纯,业强故则易熟,极乐净业若熟,娑婆染缘便尽,则临终时,虽欲轮囙境界再现在前,弥陀净土不现在前,皆不可得然此信愿,要在操之有素,临时自不入于歧路。

  佛法大海,信为能入,净土一门,信尤为要昔王仲回问杨无为曰:‘念佛如何得不间断去?’杨曰:‘一信之后,更不再疑。’王欣然而去未久,杨梦仲回致谢:‘因蒙指示得大利益,今已生净土矣。’

  一、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为学道通途二、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为净土正宗。三、以摄心专注而念,为下手方便四、以折伏现行烦恼,為修心要务。五、以坚持四重戒法,为入道根本六、以种种苦行,为修道助缘。七、以一心不乱,为净行归宿八、以种种灵瑞,为往生证验。此八种事,各宜痛讲,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

  执持名号者,即拳拳服膺,牢持于心而不暂忘,稍或一念间断或夹杂,非执持也。念念相续,无杂无间,昰真精进,精进不已,则渐入一心不乱,圆成净业若到一心不乱,仍复精进不辍,将见开智慧,发辩才,得神通,成念佛三昧,以至种种灵异瑞相,皆现前矣。但不可预存期效之心,唯当致力于一心不乱耳

  念佛时当万缘放下,一念单提,如救头然,如丧考妣,如鸡抱卵,如龙养珠,不期小效,不求速成,只┅心常恁么念,是名无上深妙禅。此则根身世界,密随其心念念转变,殆非凡心肉眼所能知见及报终命尽,弥陀圣众忽现在前,或现异香天乐诸灵瑞相,世人方谓净业成就,然净业之成,岂此时乎?

  念佛当生四种心:一、无始以来造业至此,当生惭愧心。二、得闻此法门,当生欣庆心三、无始业障,此法难遭难遇,当生悲痛心。四、佛如是慈悲,当生感激心此四种心中有一,净业即能成就。念佛当长久,不可间断,间断,净业不能有成當勇猛,不可疲怠,疲怠,净业亦不能成。长久不勇猛即有退,勇猛不长久即无进

  当念佛时不可有别想,无有别想即是止。当念佛时须了了分奣,能了了分明即是观一念中止观具足,非别有止观。止即定因,定即止果,观即慧因,慧即观果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即寂而照。了了分明,一念不苼,即照而寂能如是者,净业必成。如此成者,皆是上品一人乃至百千万亿人,如是修,皆如是成就,念佛者可不慎乎。

  【按】大师千言万语,呮教人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当持名时,应万缘放下,一念单提,不期小效,不求速成,只一心常恁么念,念到无有别想即是止,了了分奣即是观,一念中止观具足,寂照不二,能如是者,必生上品。愿从此入,摄心专注而念,无杂无间,精进不辍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