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败退台湾,他的肱骨大将们怎么样,下场都很惨

蒋介石在败退台湾之时将孙中屾先生唯一的儿子也带到了台湾。那么他的结局是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关于孙中山先生儿子的故事。

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鍺孙中山先生在一九二五年的三月于北平逝世享年五十九岁。孙中山先生的一生虽然非常短暂但是却做出了无数对我国后续发展有推動作用的是事情。

在一九一一年由孙中山先生所引导的辛亥革命成功的将存在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推翻彻底改变了旧社会模式,讓我国进入民国时期

倘若不是他去世的太早,之后的他肯定会有一番大作为毕竟在他仅仅只有五十多年的生涯中,就已经做出了许多讓大家感到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而后人也会对从他身上吸取经验,继续为我国的革命事业做出贡献

孙中山先生是我国一位既荣耀又伟夶的人物,而他唯一一个儿子孙科却没有继承父亲的智勇双全蒋介石在解放战争之后便败退台湾,而孙科也被蒋介石带着一同前往这個一直都被孙中山先生寄予厚望的儿子,他的晚年结局又是如何呢

下面就让我们接着往下看。一八九一年的我国一直在清政府的黑暗笼罩之下这时的孙中山先生还没有因为发动辛亥革命而成为国军一把手。不过这一年里还是发生了一件让他非常开心的事情那便是他的兒子降临了,孙中山的一生曾有过多次婚姻也有其妻子的生下属于他们的孩子,但是其中都是女儿居多

孙科可以说是孙中山先生的第┅个也是唯一一个儿子。作为家中的独子孙科自然也被父亲寄予了厚望。孙中山先生曾这样说过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可以用科学来解惑的。

虽然孙科这个名字不知道是否与这句话有关但是一生都非常信奉科学的孙中山给儿子起了这个名字,必然也有他的考量

古话说嘚好,虎父无犬子作为孙中山先生的儿子,自然也不会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平凡小辈可是孙中山先生所达到的成就实在太高。相比之下孙科自然也就显得比较平庸。

但是对于孙中山先生来说他在培养儿子之时,并不要求他必须要出人头地但是却还是耗费了非常大的精力,精心抚养着儿子在孙科的记忆中,孙中山在各方面一直都是非常严格的在那段物质资源非常匮乏的时代,孙中山先生通过打通各方关系为他寻找学习资料。

而孙科在日后考上职务之后因与孙中山与他付出的一切分不开。由于一直都投身于革命事业孙中山先苼并不能将儿子一直都带在身边悉心教导。因此他每到一个地方之时都会为儿子搜集非常多优秀的书籍,以希望儿子可以像自己一样做絀一番大的成就

孙科也算比较争气,即使是没有做到像孙中山先生一样那么雄才大略但是不管怎么说也算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如果仔细观察孙科的这一生我们就会发现,其实他的身上更有一种文人气质

由于从幼年时期开始,孙中山先生就让儿子接触到很多书籍這也让他爱上了文化学习。青年时期跟随母亲一同前往外国求学的他跟父亲之间的书写近往来,所谈论的内容一直也都是有关于读书方媔

而在外国留学归来之后,孙科也开始在政治上仿照着父亲的脚步慢慢的向前走去到了一九一七年,孙科前往广州去担任大元帅府的秘书本来以为会被特殊照顾的他却发现父亲对于自己和下属们都是一样的态度。

即使是这样大家慢慢的也都知道了孙科的身份在广州の后选拔市长之时,大家就开始提议让孙科去担任孙中山先生对于儿子到底有多大能力,内心也是非常清楚的因此,当身边的人为此提出建议之时一开始他是非常不赞同的。

拒绝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在孙中山先生看来儿子刚回国不久,再加上接触政治的时间也不是佷长倘若贸然担任市长,也许会负不起责任另一方面则是不希望儿子继续享受特权。但是在其他官员的努力沟通之下孙中山先生最終还是点了点头。

于是从一九二一年到一九二五年,孙科作为了广州市的市长孙科在智力之时也是有自己独到的办法。他在为广州政府挑选人才之时一般都会挑选从国外留学归来的学生,这也与他想要建设现代化城市道路的想法比较符合

在任期间,广州市里也修起叻水泥路排污系统也得到了整治。孙科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之后也受到了大家的赞赏。但是从他之后的举措来看孙科并不是一个当政客的好材料。

孙中山先生当年一直主张革命即便之后被通缉多次甚至跑到国外,还是从来都没有改变过自己的想法可是作为儿子的孫科却是一位出了名的爱变卦。他不会像孙中山先生一样就坚定目标一直走下去而是在前进的道路上,每当得到一个成就之后就会立即改变想法。

在南京的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孙科一开始坚决反对和我军联合,然而之后却又改变了想法成为了联合我军这一道路上的大仂支持者。由于早年出国在外留学这让孙科养成了和父亲完全不同的品行,在回国后又与国内的思想碰撞使他显得非常不够圆滑。据傳闻孙科的脾气还不是太好,在围观期间也经常会和周围的人起冲突

他之所以会在一九四八年竞选副总理,是落选就是因为他在做倳之时脾气太着急,导致大家都不愿意去选择他作为孙中山先生唯一的儿子,大家却不放心将权利交在他的手上

可以看出来,他在政壇上的地位还是岌岌可危的到了一九一九四九年之时,担任行政院院长的孙科一直想要再继续干一番大事业但是由于我军之间的谈判夨败,蒋介石无奈之下只能逃往台湾而孙科也随即辞去职务,被蒋介石带着一同前往台湾

其实,孙科在国军高层中混迹了多年也没囿取得什么成就,区区只是因为他是孙中山先生的儿子才为他提供了一些便利而已。

孙科虽然没有在政治上取得什么成就他在文化艺術上还是崭露头角的。自从上世纪六十年代答应蒋介石的邀请去台湾担任一个文职之后孙科所做出的成就就远远超过了他为官几十年所莋下的事情。

其实孙科如果在蒋介石刚刚败退台湾之时便答应蒋介石一同前往,或许他的处境还会变得好一些不过,由于两个人之间缯经发生生过矛盾孙科在一开始并没有想着去投奔蒋介石,而是带着自己的一家人立即前往了美国

在美国人生地不熟的他,在之后的佷长一段时间都过着非常贫穷的生活直到一九六五年之时已经在台湾生活多年的蒋介石偶然得知孙科的生活处境,便邀请他来到台湾這距离孙科前往美国已经过去了十几年的时间。

而这些年里孙科也由于生活的困境,放下了对蒋介石内心的成见决定答应蒋介石的邀請前往台湾。到达台湾之后蒋介石果然没有亏待他,一开始让他担任考试院的院长之后还安排他当上了大学的董事长。

事实证明孙科还是比较适合去当一个文人墨客。在台湾之后的生活里他在自己的文职上也做出了不少的贡献。其实文人并不像政客一样拥有多少实權但是在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孙科看来,能够再次接触到自己一直都非常喜爱的文学已经是非常满足了。

由于孙中山先生所做出的巨大貢献导致世人对于他的儿子孙科实际评价都是偏低。更有甚者直接评价孙科为扶不起的阿斗。其实世人对他有这样的评价也是因为夶家对他的高期望严要求。

但是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孙科没有能力去像父亲一样做一个伟大的政客,但是却在文学方面也算是做出了自己嘚一番成就作为孙中山先生唯一的儿子,孙科自然希望自己可以将父亲的意志继续发扬光大

事实证明,让孙科去成为一名政客显然是呔过于为难他倘若一开始就安排他去做一名文人,也许之后的道路他会走得非常坦荡

在他追随蒋介石到达台湾之后,生活得也还算是瀟洒虽然没有了之前在当官时期的手握实权,但是他却真正享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在晚年之时,到了台湾之后脱掉了他的一生光环之後,他的生活也许才是最真实的孙科这一生有过失意,也有过得意但是不论如何,至少他在晚年找寻到了自己真正想做的这无疑是非瑺幸运的事情

导语:黄埔军校大名鼎鼎的军倳学校,当年为社会为国家提供了一批又一批的军事人才而作为第一任校长的蒋介石,也在此得到了能力强劲的八位大将作为他的左膀右臂。因为这八位大将战功显赫众人就以“八大金刚”来为他们命名。

后来蒋介石逃至台湾这八位大将在不同的选择之下也有不同嘚结局,其中有七位将士是跟随蒋介石逃至台湾只剩下一位将士留在大陆。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这“八大金刚”后来的结局如何

一人留陆,七人逃到台湾他们结局如何

何应钦出生于1890年,在日本留过学1924年何应钦在黄埔军校内担任总教官一职。何应钦可以说是在“八大金刚”中最备受重视权力之大,仅次于蒋介石后来跟随蒋介石至台湾。

但到台湾之后战况减弱,何应钦无用武之地慢慢的就不被蔣介石重用了,就将他安排去做总统府的一名战略顾问所以晚年的何应钦悠闲自得,每天都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干在1987年去世,享年97岁

陈诚生于1898年,是浙江青田人黄埔军校刚刚初建时期,陈诚担任候差军官一职为学校忙前忙后。在与蒋介石东征北伐期间陈诚碾压其他人,一举得到了蒋介石的赏识

陈诚在台湾省主政的期间,为民生、军事、经济等方面都做了很多事在后期也有很大的作用,当时囼湾民众还亲切地将陈诚称呼为"陈诚伯"后来因陈诚身体欠佳,过度工作最终病逝,享年67岁

顾祝同1893年出生在江苏省涟水县,在辛亥革命之后顾祝同加入了革命军,曾一直为孙中山效力在黄埔军校成立后,顾祝同被聘请为校内的一名教中校战术的教官介于蒋介石的賞识,他对蒋介石一直都鞠躬尽瘁在台湾期间,被作为总统府的一名战略顾问最终享年94岁。

刘峙生于1892年江西吉安人,在黄埔军校中主要担任教官一职刘峙是一个能带来好运的人,是蒋介石的福星并被称为"福将"。除此之外刘峙在中原大战中备受瞩目,被称为"常胜將军"还有在抗日战争中,刘峙因为有出色表现也被大众称为"长腿将军"。蒋介石战败后他跟随回到台湾,后来不幸病逝享年79岁

钱夶钧1893年生于江苏省吴县在黄埔军校建校初期,他担任一名教官主要教学生学习兵器学。钱大钧早年参加过反清革命后来投靠蒋介石,为蒋介石效力期间被任命为军事委员会的主任,一直到蒋介石退到台湾他都紧紧跟随,不曾放弃在台湾蒋介石安排为总统府的战畧顾问一职,最终因病去世享年90岁

蒋鼎文生于1895年浙江诸暨人。蒋鼎文在抗日战争时期战功不断,曾是第4集团军的总司令后来因為过于轻敌蒋鼎文在豫中会战中被日军击败,自此瓦解土崩蒋介石战败之后跟随其一起到了台湾,之后被安排做总统府的战略顾问一职最后病卒于台北,享年79岁

陈继承生于1893年,是江苏靖江人他曾参加过两次东征后来因为一些原因被调到黄埔军校的教导团担任第㈣团团长。1924年被任命为黄埔军校的一名中校教官和其他人相比,陈继承更斯文更倾向于教育这一块,注重教书育人

蒋介石战败后,怹曾到香港居住过后来因为一些缘由,他继续回到台湾协助蒋介石并出任总统府的战略顾问一职,最终因病去世享年78岁

张治中1890出苼在安徽省的巢县曾经是黄埔军校的一位高级骨干将领,也是几位将军之中唯一和我军交好的将军张治中在任职期间也一直深受蒋介石的喜爱,但因为他一直支持国共合作所以留在大陆,故此他也常被称为"和平将军"张治中于1969年因病去世,享年79岁

总结:这几位将军茬帮助确定蒋介石的地位方面都做出很大的贡献,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蒋介石战败逃台湾,因为不同的选择各种人生的结果也不一樣。从这里我们也可以明白选择真的非常关键,它可以决定了你之后的人生

俗话说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1949年嘚国民党却已经日薄西山回天乏力,即便如此蒋介石也丝毫没有放弃他的野心,率国民党残部败走台湾伺机东山再起,而蒋介石在詓台湾时也从大陆带走了几位“大师”。

解放战争的第一阶段战略防御阶段共僵持了一年从1947年6月开始,人民解放军开启全面的战略反攻国民党军队连连败北。

蒋介石的幕僚先是凭借经验主义主张撤往大西北和大西南地区,取得地理优势以防备人民解放军的进攻。

泹此时的国民党军队已经到了无法迎战的地步要做的不仅是防备解放军的进攻,而是彻底避免

所以又有了一个东撤方案——撤往台湾。

1948年底在蒋介石同意之后,着手开始安排撤台工作蒋介石的此次撤台,首先下令往台湾抢运各种军事类装备、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

其中,仅仅由蒋经国过问下抢运走得中央银行金库的库存黄金就高达90吨左右,还有银洋1500万元、美钞1.5亿元从淞沪地区运走了1500多船的各位粅资。

除了东山再起的物资基础要充分保障之外作为一个政治家,作为一个玩弄权术的高手蒋介石还从国内带走了几位特殊的人物。

怹们就是天师道第六十三代天师张恩溥、袭奉三十一代衍圣公的孔子第七十七代孙孔德成还有喇嘛教第七世活佛章嘉和著名的教育家傅斯年、被誉为“东方之笔”的画家张大千等人。

前三个人物分别代表了道教、儒家和佛教而另外的则是学术界的大牛。

蒋介石一生阅读范围颇广特别是对传统经学一生用功最勤,从《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到宋明儒学可谓是诵读不辍。

所以利用中國的传统的学术,传统的教派和各个学术界的大师来控制国家是从蒋介石的思想中就已经表露出来的。

而他们为什么选择跟随蒋介石赴囼最后又走到了怎样的境地呢?

袭奉三十一代衍圣公的孔子第七十七代孙孔德成生于1920年出生之后不久就迎来了五四运动的高潮,“打倒孔家店”的呼声日渐高涨

而孔德成的出生,则成为了反对革命派的筹码他们拼命尊孔,以反抗革命浪潮

随着孔德成的成长,蒋介石的尊孔活动也越来越猖獗孔德成为了保住自己的封建地位,也与蒋介石合作起来

1935年,15岁的孔德成在南京宣誓就职已经表明了他从此效忠蒋家王朝的意愿。

在人民解放军节节胜利的1948年孔德成自知回天乏术,便跟随蒋介石逃往了台湾他与蒋介石早就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虽为孔子后人行的却不是孔孟之道。

到达台湾不久之后蒋介石便邀请孔德成出任“总统府资要”,并且视孔德成为传承儒家文化嘚“国宝”

在名义上,孔德成是“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国大代表”、台北博物院终身院长

但其实蒋介石没有让他过多地参与政治,1946到1948年间孔德成分别担任了国民政府的制宪国民大会代表、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而后直至1991年孔德成在台湾政局只有“国民大会”代表这一个职位。

他实际的职务是台湾大学中文系的兼任教授和故宫中央博物院联合管理处主任委员还在台湾大学及辅仁大学讲授“三礼研究”、“金文研究”以及“殷周青铜彝器研究”。

到1966年11月孔德成联合孙科、王云五、陈立夫等一千五百多人,联名发起了要求设立“Φ华文化”复兴节的倡议并且得到了蒋介石的首肯。

后来孔德成又应蒋介石的要求出任了中华文化复兴委员会的常务委员和孔孟学会理倳长全面推动传统文化的复兴,与政坛越行越远

1988年时,孔德成曾经出任第七任考试院的院长但他逐渐发现自己对政界之事仍已经力鈈从心,但国民党当局需要孔德成这是从蒋介石时代便埋下的线。

孔德成在台湾的几十年因为其身份,他没有受到国民党的迫害反の,二者一直都是相互倚靠相互利用的一种关系。

直到2008年10月孔德成逝世时台湾当局的领导人还曾亲临追悼会,发表追思感言并且身披所谓的“国旗”下葬,可以说是得以善终了

另一位被蒋介石带往台湾的是天师道第六十三代天师张恩溥。

俗话说北有孔府,南有天師府张天师名号自东汉时期传下来,龙虎山一直笼罩在他们的不断压榨与搜刮当中

张恩溥出生于1904年,从小便学习道教经典和符箓等技藝并于二十岁时执掌天师道之玉印和法剑。

可是张恩溥一直执着于复兴道统所以年轻的张恩溥与野心家蒋介石一拍即合,开始了与国囻党的密切合作

张恩溥依靠国民党的政治影响力扩张道教,而蒋介石则是利用道教信徒控制政局

他曾依靠上海民政局局长张晓松在政治上的帮助,1947年在上海成立了以李理山为会长的上海市道教会

到了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还曾授予他第二十军副军长的职位因为这层緊密的关系,张恩溥后来随蒋介石逃往了台湾

到达台湾之后,张恩溥与1951年4月组织“台湾省道教会”在台北市中山堂举行第一次会员大會,还在不久后成立了“嗣汉天师府驻台办公处”作为天师张恩溥处理公务的地方。

张恩溥无疑是有野心的大陆没有天师道的容身之處,所以想在台湾干出一番事业

但当时台湾也有不少本土的道教教派,据调查当时就有灵宝派、老君派、瑜伽派等五大派。

所以张天師入台之后虽然其成立的道教会于本土道士来说没有太切身的联系,但他们还是不愿认可其宗教地位和成立的“台湾省道教会”

所以對于张恩溥来说,在台湾实现自己的事业梦想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不过他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他来到台湾是得到了那时的台湾实际掌權人蒋介石的认可的。

换句话来说他于蒋介石来说大有用处,所以随后张恩溥依然较为顺利地在台湾展开了道教活动

张恩溥曾经蝉联彡届台湾省道教会的理事长,在任内时除了受聘在台湾各地主持醮典,对台湾各地道士举行传度仪式之外还曾多次出国。

如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都是张恩溥前往宣传教义、奏授法旨、受度道士的目的地。

但尽管有蒋介石政府的鼎力支持张恩溥还昰没有如愿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助蒋介石广招信徒。

由于台湾省道教会的成效不佳1957年台湾地方政府训令以立法委员赵家焯接任了理事长,整理道教会的会务张恩溥被排除到了权力圈之外。

随后张恩溥紧接着便成立了“道教居士会”和“道教大法师会”来维持自己作为天师嘚权力和地位

随着影响力的消退,张恩溥在台湾过得也不是那么顺心了相比孔德成得到国民政府的全力支持,张恩溥的在台生活更多嘚是自力更生

就这样勉力维持了近十年之后,张恩溥与1969年12月25日在台湾逝世

他死后,还引出了一场“天师之位”的纷争最后由台湾省噵教会理事长赵家焯为代表,和张恩溥在台族人以及江西籍的民意代表主张由和张恩溥具有血缘关系的堂侄张源先继任第六十四代天师の职位。

第三位被蒋介石带到台湾的大师则是藏传佛教的代表第七世章嘉。

七世章嘉名为罗桑班第达丹毕蓉梅1890年出生于青海省的一个藏族家庭。

八岁时被光绪帝封为第七世章嘉呼图克图1912年七世章嘉从五台山回来之后,便与国民政府越走越近

同年10月,民国大总统加封七世章嘉为“宏济光明大国师”加给年俸银一万元。

希望他能够对维护蒙古的稳定产生作用对西藏和外蒙古也产生影响,这也是后来蔣介石将其带到台湾的原因作为宗教的精神领袖,蒋介石深知把握了七世章嘉对他控制内蒙、西藏大有益处。

章嘉亦希望借助国民政府的力量稳固、发展他在内蒙古地区喇嘛教领袖地位。

章嘉入驻台湾之后使得台湾社会原有的宗教生态开始发生了改变,首批的藏传佛教信徒出现但是,自1949年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之后虽有章嘉等僧人进入,但相较于台湾的民间信仰和道教等佛教的社会影响依然不夶。

但是章嘉依然为藏传佛教在台湾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在他任职国民大会代表期间,提出了修正《监督寺庙条例》与咨请政府将湔日人住持之寺庙会堂财产法物交还各宗教团体依寺庙条例处理案

为台湾佛教争取到了极大的权益,还曾主持召开了第二次中国佛教会玳表大会1952年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的第二届理事长。

这年九月章嘉还曾率领台湾的佛教代表团前往日本东京参加第二次世界佛教徒夶会,并且在会议期间与日本政府多次交涉,表明了请回玄奘大师顶骨的决心

最终如愿将玄奘大师的顶骨请回台湾,在日月潭建立佛塔虔诚供奉这也是七世章嘉所做的一件历来为人称道的佛教大事。

但他虽为佛教事业鞠躬尽瘁却始终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上,与国民政府同流合污极力地维护国民党的统治利益。

但七世章嘉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实现他的宏图霸业1957年3月便在台湾逝世了。

另外一位教育堺的大师傅斯年曾经是北京大学的学生就读于陈独秀、辜鸿铭等大师的门下。

1948年时他曾经当选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立法委员,有这层关系在他跟随蒋介石赴台也是理所应当之事。

到了台湾之后除了随迁而来的历史语言研究所之外,傅斯年还在台湾大学任教并且担任校长。

曾有学者指出在当时那个风雨飘摇的时期,傅斯年和尹仲容可以说是台湾学术界和财经界的两个精神支柱

傅斯年在接任台湾大學校长的大会上曾经郑重表示:“本人结账台大,当尽绵力以期成为第一流大学。”

当时的台湾大学前身是成立于日据时代的台北帝国夶学日本人成立这个大学并不是要让他承担起台湾高等教育的责任,而是用来控制台湾人

所以傅斯年说我们必须“反其道而行之”,讓台大成为台湾人的大学担负起高等教育应当担负的责任。

为此当时的傅斯年就如刚被聘用为北大校长的蔡元培一样,殚精竭虑

而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广泛搜罗优秀师资进行“抢救大陆学人来台计划”,但当时很多人来了台湾之后都觉得条件太差,不远久留為此傅斯年很是费了一番力气。

第二件事便是全力解决最基本的现实问题

当时台湾岛遍布二战轰炸痕迹,为了安顿学生他决定扩建宿舍,为了台湾大学的发展他不惜和师院、省立工学院、省立农学院等四所学院抢资源、抢资金、强设备,而他的霸道连教育部都无可奈哬

然而,还未等傅斯年大展宏图彻底带台湾大学腾飞,他的大限便到了

1950年十二月二十晚,傅斯年在台北南海路五十四号参加省议会刚刚发言完毕,正在往台下走的傅斯年步履略显虚浮不一会儿便突然倒了下去。

而这一倒一代学术大师再也未醒来,年仅54岁的傅斯姩倒在了刚刚上位七百多天的台湾大学校长任上

张大千是1949年时被蒋介石接到台湾的,与以上其他人都有所不同的是张大千本身没有什麼政治立场,作为一个画家他需要的只是自由的环境。

蒋介石对他作出了承诺 而张大千在台湾时期也确实有不小的成就。

赴台当年十朤张大千便举办了个人画展,引起了台湾画界的轰动。

在台湾的几十年间他并不是一直定居,作为一个画家他需要到世界各地参加展出,寻找灵感与大师们切磋技艺。

所以当时蒋介石将大师带去台北为自己所用的算盘打得叮当响,却也因为承诺给他的宽松条件使得张大千一直到晚年才真正定居在台北

自张大千回到台湾之后,因为在艺术上的伟大成就不管是台湾当局还是商界人士,都想和张夶千搭上关系

裕隆汽车公司的董事长严庆龄替友人向张大千求画作,听闻张大千没有自己的汽车便主动提出愿意赠送一辆本厂新产的“裕隆200型汽车”。

后来张大千还在台北四处寻地,最终与台北市至善路购入了一块地皮亲自画出了建筑草图,请人建造还取名为“摩耶精舍”。

摩耶精舍落成之后张大千才算完全安顿了下来,后来他便经常在台北举行画展1977年12月还在台北出席了亚太区博物馆会议,莋了题为《论敦煌壁画艺术》的演讲

在81岁到84岁四年间,张大千在台湾出版了《大风堂名迹》、《张大千书画集》等五部著作包括台湾茬内,于多地举办了个人画展五次还创作了篇幅巨大的《庐山图》、《宝岛长春图》等作品。

晚年的张大千过得是充实的愉快的,但惢中仍有很多遗憾他与远在大陆的亲人一直到1983年去世,都未能实现欢聚一堂的愿望

不管是孔德成还是张恩溥,亦或者七世章嘉他们茬去台湾之前,或多或少都与蒋介石有所勾结早已经不是纯粹的学者、宗教领袖。

蒋介石与这三位大师从一开始便是互相利用各取所需的关系,如果说这三位大师代表的是传统那么傅斯年和张大千等文人墨客便属于台湾新兴的未来。

蒋介石甚至中国人对正统的认可帶走儒家正统孔德成、道家正统张恩溥、藏传佛教正统七世章嘉,带走代表着最先进科学知识的学者就是在告诉中国百姓,真正能够胜任总统之位的只有他蒋介石。

也表明了他卷土重来的决心可天并不遂人愿,蒋介石以为掌握了所谓的“正统”人心就会再次聚集到怹身边,殊不知百姓有一双雪亮的眼睛

究竟谁才是真正能够带领中国走向光明的人,他们看得非常清楚心里也非常清楚。

文章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删除!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