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忏公师父教我们网上拜佛师父要生感恩心,庆幸心

拜佛时的礼仪-菩提树下
当前位置: >原文
拜佛时的礼仪
&& 菩提树下&&
拜佛具有忏悔罪过、修持禅定与感恩礼敬的意义,藉拜佛表达对佛法僧三宝的尊敬与感恩,并检讨自我、忏悔过去所造的业障,不但有助于人格的提升,也能让人的身心安定。每当到了寺院,感受到一份超尘的清净与安祥,生起了一份庄严与宁静的心,令人自然而然的想进入大殿,礼佛三拜,表达对诸佛菩萨的礼敬、感恩,而从柔软、徐缓而安详的弯腰礼佛动作里,感受到礼佛者的安定与谦卑。不解佛教的人,认为拜佛就是迷信、崇拜偶像。事实上,佛教是透过拜佛的动作,礼敬佛菩萨,表达对佛、法、僧三宝的尊敬与感恩;同时,拜佛也可同时忏悔自己所造的恶业。所以,拜佛是每一位佛教徒首先要学习的宗教仪式。拜佛的动作,是心诚意敬的将双手合掌,低头弯腰,五体投地-两肘两膝以及额头着地,完成头面接触佛足的最高敬礼,故又称为顶礼。弯腰低头表示谦虚,承认自己的福德智慧不足,而当五体投地,接触到大地时,则令人感动于大地孕育众生,负载众生,涵容一切的精神,所以,能怀着感恩心,以饮水思源的心,感谢大地,感谢一切众生。而从拜佛的动作,让人连想到,当人的内心充满了礼敬、感恩与忏悔时,也有如稻穗一样的,因成熟而下垂;而拜佛的意义,也就是如此了。如果再细分,拜佛含有四层意义:1.感应礼拜:为了求佛、菩萨保佑,赐给幸运,免除灾难,求佛接引超度,感谢恩德。2.恭敬礼拜:对三宝恭敬,或为了感恩、崇敬,这种礼拜是从内心至诚恳切的自发产生的。3.忏悔礼拜:也就是为忏悔而礼拜。能做忏悔礼拜的人,必定已是谦虚,或正 在学习谦虚的人,因此,忏悔礼拜可以提升人的人格,改变人的气质,使人变得诚实、温和、谦冲。4.无相礼拜:无相拜佛是一无所求而拜,其中又分三个层次。最初知道自己在拜,体验自己在拜的每一个动作,指挥着自己的身体在拜;进入第二个层次则是知道自己在拜,体验自己在拜,但是指挥的心已经没有了;最后达到第三个层次,既没有指挥,也没有体验,但是清清楚楚知道人在拜,不介意这个人是谁?反正「他」在拜。所以,拜佛时,应当要慢慢拜下,慢慢起立,一个动作、一个动作,非常清楚自然,动作缓慢一些、轻松一些、柔软一些,轻松缓慢地体验拜的每一个动作,以及动作的感觉,不要把拜佛的动作弄得急促、紧张。否则拜得太快,会慌、忙、急、乱,反而失去了宁静、安定。拜佛时,前额着地,背部保持平直,身体是柔软的,甚至接触的地面也是柔软的、清凉的。拜下去之后用自己的心体验自己的两只手掌,站起来之后,体验双手、双脚的动作和感觉。感觉自己的体验,体验自己的感觉,感觉每一细微的部分。如果拜佛的时候,只有动作而没有用心、缺乏惭愧心,那只是磕头如捣蒜的拜佛,对于人格的提升很难有作用。若是不便来寺院拜佛,也可以在家中佛堂或空旷明亮处,藉由礼拜来忏悔、感恩,或舒缓身心。特别是当您感到心浮气躁时,不妨透过拜佛的动作来安定烦乱的心思吧!动作解说:拜佛1、肃立合掌,两足成外八字形,脚跟相距约二寸,脚尖距离约八寸,目光注视两手中指尖。2、右手先下,左手仍作合掌状,腰徐徐下蹲,右臂向前下伸,右掌向下按于拜垫的中央(或右膝前方),左掌仍举着不动,两膝随即跪下。跪下后,左掌随着伸下,按在拜垫中央左方超过右手半掌处。礼佛时,两脚尖勿移动或翻转。3、右掌由拜垫中央右方(或右膝前方)向前移动半掌,与左掌齐,两掌相距约六寸,额头平贴于地面。4、两掌握虚拳,向上翻掌,手掌打开,掌心向上掌背平贴地面,此名为「头面接足礼」。当头着地时,系以「额头」接触地面,并非「头顶」去着地。5、起身时,两手握拳翻转,手掌打开,掌心向下贴地,头离地面或拜垫,右手移回拜垫中央(或右膝前方)。6、左掌举回胸前,右掌着地将身撑起,直腰起立,只手合掌立直。该篇内容就是由(ftsx.net)小编为各位整理 本文地址:https://m.ftsx.net/419197.html
点击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分类:
昵 称 必填
◎已有 0 人评论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邮箱:为什么忏公师父教我们拜佛要生感恩心、庆幸心?(道证法师)【陈大惠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61,224贴子:
为什么忏公师父教我们拜佛要生感恩心、庆幸心?(道证法师)收藏
有时候,学长可能会觉得,三更半夜就起来拜佛,好累喔!未学告诉您一件真实的故事,也许您能够体会,为什么忏公师父教我们拜佛要生感恩心、庆幸心。末学以前在医院,看了一位十七岁的男孩子,他是埔里高工的学生,患了横纹肌肉瘤,这也是一种癌病。他已经在台大医院开过刀,但是,后来又复发了。严重的时候,头上的肿瘤像馒头那么大,眼睛曾经肿得可以塞满一个杯子,全身活动都很困难,时常会痛得休克。埔里高工有位老师曾经告诉他佛法,临终前不久,他发心要到佛寺皈依。我们冒着他随时都会断气的危险,赶紧就近带他去净律寺皈依,满他的愿望。开车的何学长很慈悲,背着他上山到寺里。当时他勉力地趴抱在何学长的背上,整个身体、两条腿瘦到只剩下细细的骨头。寺里的师父们很慈悲的让他坐着,在大殿里接受三皈依。因为他已很难动弹,更不能够站起来,当皈依的仪式中需要顶礼的时候,就由末学起来代替他礼拜。当时,他似乎倾出整个肺腑、掏尽了心肝,朗声地唱念皈依文。他的声音让末学明白:什么是‘皈命’?皈命就是倾出全部的生命!回去以后,他曾打了一通电话到医院给末学,他说:‘我梦见我由净律寺的山下,三步一拜,拜到大殿的观音菩萨座前,就像您在旁边代我拜佛的那个动作,我三步一拜!’拿着电话筒,听到这些话,末学不禁热泪盈眶:一个已经瘫痪的孩子,梦寐中三步一拜,拜到菩萨的座前!在他的心中,多么希望像学长们现在这样灵活地拜佛!他这一些话,一直鼓励着末学突破重重难关。和他比起来,我们可以说是一点儿也不苦。也许学长们知道了他的愿望,会珍惜今天的日子、好好的锻练自己吧!
登录百度帐号催人泪下:忆病苦中的道证法师
我的图书馆
催人泪下:忆病苦中的道证法师
信愿坚固,勇猛精进。跨越忧恼,净心画佛在病苦中,师父总是精进勇猛,信愿坚固,求生西方。时常清晨两点就开始做早课,观想和一切众生一起礼拜,然后盘坐背诵净土五经。除了定课之外,其他时间拜佛、念佛、画佛,训练自己身语意尽量保持念念不离佛。师父依照经典的描述与义理,恭绘五幅八尺阿弥陀佛圣像,以慰娑婆游子“不胜怀慕”之心,也希望在漫漫长夜里,各角落病榻上苦痛难眠的病人,能和她一样,因信愿念佛而跨越忧恼,满心欢喜,故而应台中莲社前社长王炯如老居士的祈请,著述《画佛因缘》一书。自述道:一幅“外行”所绘的佛像,在专家大德看来,是没有意义的,这只能说是一个癌病病人突破身心疲苦的奋斗史;是许多慈悲的菩萨师友鼓励末学跨越生命辛酸考验的血泪历程;也是沉汩在五浊秽恶的心,回首望向净土的心路;是聆听弥陀召唤的甜蜜归途……。呕心沥血,清莲飘香——劝请大家“娑婆忧恼处请回首仰望灵山”师父虽然入山潜修,仍感念上忏下云法师长年护持青年学子学佛的热忱,所以当忏公师父慈谕拍摄录影带勉励斋戒学长时,正天天发烧呕吐的她,犹振奋精神响应此事。在佛前燃臂三颗,不眠不休,不顾自己腹痛、血崩、发烧,为摄影脚本录音,后来录制成《娑婆忧恼处请回首仰望灵山》的录影带。这里面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尽所有的生命力,恳恳切切地护念众生,劝发菩提心。当她心力交瘁之时,就再度燃臂,使已透支的精神又振作起来,并奋力地说:“我从无始生死以来,数数丧身未曾为法,让我为护众生、为护佛法而死,……只要能帮助苦难的心灵越过重重难关,就要尽力去做,有十分力,就要尽十分力,才算诚心。”劝她稍作养息,她却回答:“我遗憾的是,我只有一条命为佛法牺牲!”师父的这种作为、这种精神,不但让佛子们深受感动,也深刻体会到佛菩萨无尽的悲心。师父可以不顾自身的锥心病痛,不求安适,只为了要让斋戒学长们早日觉察生死苦,修心圣道。佛菩萨要救度我们的心不也正是如此吗?佛菩萨不顾自身性命,不论我们多么刚强难化,仍然要救度百千万劫流浪生死的我们啊!此卷录影带的讲词亦抄录成书,名《清莲飘香》。与肿瘤和平共处,法语墨宝,共结佛缘自从病发以来,师父总是与肿瘤“和平共处”,奉肿瘤为“善知识”,经历了无数大痛、小痛,从来没有用过任何止痛剂、镇定剂或安眠药,也不曾怨天尤人,只将痛苦化为千锤百炼的菩提悲愿:“但愿一切众生无痛、无苦、无病、无恼……。”“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这是师父在病中时常念诵的句子。病苦愈深,师父的悲愿愈切,一切痛苦病恼都化成无尽的悲愿,奔流入朝夕澎湃的弥陀愿海,吞尽融化一切苦痛,吞尽融化一切无奈。就这样,师父以“度众生出苦的悲心”和“信愿念佛”,作为她的止痛剂。病中的师父仍然说:“敞开胸怀让阿弥陀佛的欢喜光,充满心中。”师父本着“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精神,在病苦中一心信靠阿弥陀佛,以念佛转心,时有体悟;而每有体会,便利用画佛剩余的颜料,书画精美的法语和大家结缘,谦称是“幼稚园儿童画,供养极乐宝宝”。弟子们将其点点滴滴的彩绘、严严整整的翰墨,以及至至诚诚的法语,二百余幅汇集成册,取名为《金莲盛开水月清——西想集》。信愿念佛,资粮具足,唯说弥陀本愿海师父在修行上经历了许多转折,而这些转折与磨练也更坚定了她的信愿。师父初出家时,拼命念佛,她说:“……那时候在拼昼夜二十四小时念佛,一直'拼’的时候,……因为我病已经这么严重了,死在眉睫,真的会紧张。我很害怕不能往生,睡觉的时候,都不太敢睡。真的是睡觉都要提高警觉,比以前值班还要紧张。自己生死交关的时候,那种紧张,我也实在不会形容。对佛,愿力、信力要是不够,碰到那个节骨眼,实在很恐怖。”后来,师父在修行中渐渐体会出,念佛的心态要对,必须以感恩的心、有信愿的心来念佛,每一声佛号都是涌自感恩、信愿的心,而不是用多少句佛号来跟阿弥陀佛交换往生。师父的开示中说到:“有机会读经,要知道'佛’真正的意思。不可在读经时断章取义,取几个重点,在这几个重点上执著、领会,这很容易产生偏差。如'信愿行’,自己偏到'行’去,然后就在那里计较佛号到底要念几声、念几句,念得很紧张,一点法乐都没有。然后才又担心说:'糟糕!我都没有一心不乱,我是不是不会往生?’结果就是因为'行’不好,以至于连'信’都没有,这就是偏差。没有体会到佛真正的意思——佛要你去极乐世界做什么?你自己为什么要去极乐?佛为什么要你去极乐?'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佛的大慈悲是没有理由的,只是希望你安乐!只是一心一意要救度你!……同样是信愿念佛,如果观念对了,心态对了,就很轻松愉快;否则的话,连念佛这么舒服的事情都会变成压力。”师父仔细参究各种净土经典,发现玄奘大师翻译的《阿弥陀经》——《称赞净土佛摄受经》的一段经文,阐述了重要的义理,从经文中可见,是由于阿弥陀佛“慈悲加佑”,才“令”临终的人,心不颠倒昏乱,正念分明,随佛往生。《悲华经》的经文,对“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描述得更详细。这两段经文,师父曾一再强调,一再开示。师父亦常引用蕅益大师《弥陀要解》的话:“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与大家共勉。而师父的录音带《毛毛虫变蝴蝶》及此一系列的书,就是教导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检讨自己的“信愿”。师父在病中经历种种病苦和折磨,切身体会到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救度众生的伟大和亲切,所以她一生中最大的悲愿就是弘扬弥陀大愿,作阿弥陀佛的广告员——广告阿弥陀佛的各种好处,帮助众生念佛往生西方,永离众苦。师父曾在火车上大声念佛,只为了要让同车的人听闻到这句佛号,而能够“一经於耳,假使百千万劫后,毕竟因斯度脱。”有位居士曾说:“道证法师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这句话确确实实道出了师父的心声。来源于网络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上道下证法师事迹与往生纪实。
受教弟子 ――台湾大学资讯管理学系副教授谢清佳博士敬辑
上道下证法师事迹与往生纪实
出生和双亲
民国四十五年(公元一九五六年)二月二十七日(农历丙申年元月十六日),一个风雨交加的清晨,上道下证法师诞生於台湾文化古都台南市。
师父俗姓郭,名惠珍。父亲郭瑞福医师,自幼苦读,於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毕业後,开业专治当时难以医治的肺结核,活人无数。行医之余,经常优游於绘画与音乐,深得其中旨趣,无形中给予师父相当的艺术薰陶。他总是在生活中启发师父人生的哲思与人格的养成(请参阅毛毛虫变蝴蝶:《献给慈父的感恩与忏悔》一书)。郭医师顾虑病人的感受,往往不顾及自身被感染的危险,总是亲切地看诊;这种悲心救苦的风范,使师父日後立下行医救人的悲愿。
母亲郭魏瑞云女士,毕业於日据时代台南第二高等女学校。身怀师父时,仍照常帮忙看护病人,甚至曾经倒痰盂,清理病人咯出的血。这期间只要一闻到荤腥葱蒜的味道即莫名地作呕,而且变得喜欢素食。母亲身教给予师父很大的影响。亲近过师父的人,都能感受到她待人非常恭敬有礼。记得师父拿东西给别人,都用双手。後来,发现师父的母亲拿东西给晚辈也是一样。她老人家快八十岁了,每天拜佛念佛,所以坐姿站姿都很端正;待人处事很替别人设想,和蔼可亲。这些生活言行举止的细节,常又於师父身影中出现。
童年和求学时代
从永福国小到中山国中,师父都在台南市就学。在老师心目中,她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常被选为班长;在同学眼里,她能言善道,活泼合群,又热心助人,是大家的好模范。师父在国中三年级以前,一切堪称顺利,身体健康、品学兼优、家境富裕、人人称羡。
然好景不常,就在那年发生车祸,受伤後,身体渐渐出现毛病。国中毕业後,她如愿考上北一女,离家北上就读。就在高一下学期的某天,正弹著钢琴的当儿,右手突然麻痹了,就连一支笔也拿不动,无法上学,只好休学,南南北北四处求医。为便於照顾只好回台南老家,她也以高分插班考上台南女中。但还是因病无法按时上学,高中念了四年没能毕业,只好在家进修,以同等学历考上中兴大学食品科学系。
因病苦而立志行医
这场病对师父来说,影响很大;使她深深体会到人生无常及病人的痛苦与无奈。後来,一位双目失明的针灸医师治好了师父的病,这也促使她想进一步探讨中医的奥妙,立志成为悬壶济世的良医。大一暑假,参加转学考,考取了中国医药学院中医学系。医学院繁琐艰深的课业,丝毫没让她退失医病救人的志愿,反而增长行医的知识与智慧,也锻链出百折不挠的毅力和无比的耐心。这段时间也是她学佛很重要的关键时刻。
师父在国小六年级,初见弘一大师法像时,心中就受到极大的震撼;之後再读《弘一大师传》,便生起向佛的心,开启学佛之门。国中一年级时,在某天看到螃蟹被杀,竹筷活生生穿插胸肚当下的痛苦与挣扎惨状,师父哭著说:「原来我以前吃的螃蟹是这样来的!」从此就不吃荤食。
高中休学时,师父经常研读佛经、背诵《心经》等。大学时,曾参加中兴大学智海学社,转学後则加入中国医药学院医王学社。其实,初上大学,师父学佛的心行并不像後来那么热切。
她曾忏悔说,刚进医学院,参加医王学社的活动,觉得学佛的人很严肃、很呆板,就不常参加,而宁愿去看电影。後来,大学六年级在台中省立医院见习,七年级在高雄阮综合医院当实习医师,於临床上见到许多病苦与无奈,才升起了热切而强烈的求法心。
毕业後当医师更亲身感受生老病死的逼迫,才积极学佛;参加上忏下云法师举办的斋戒学会,并亲近当代弘扬净土法门的李炳南老居士创办的台中莲社。这期间,她正式受三皈五戒和菩萨戒,并且奠定了佛法义理的基础,以及念佛的信愿。
以病苦为师
师父那饱受病苦折磨的身体,表面上看来虽是她求学的障碍,其实却是一所真正的「医学院」
她在病中,亲身体会为病苦所缠的感受,而以同理心领悟到病人生理和心理上种种的需要,进而知道如何医治和照护病人,关心和体贴病人,以减轻他们身心的痛苦,终使她日後成为一位人人爱戴的医师。
病苦的折磨,也使她觉悟:
  &&&&&&&&& 「世间无常,国土危脆,
   &&&&&&&&& 四大苦空,五阴无我,
&&&&&&&&&&&&&&&
生灭变异,虚伪无主。」
她深知要彻底解除病苦与生死的折磨,得到究竟的快乐,唯有接受佛陀的教诲,精进修行;因此她日後更是穷其一生不遗余力地弘传佛法,成为众所钦敬的法师。
行医学佛--医院当道场,实践普贤愿
民国七十一年(公元一九八二年)六月,师父以第二名毕业于中国医药学院,先後考取了中医和西医执照。七十二年起任职於高雄阮综合医院内科,其後再转任台中顺天医院肿瘤科。在这段医师生涯里,她尽心行医,精进学佛,早晚课不断,且在医院里推行佛法。她把医院当成道场,行医即是修行,发愿要让每位病患都愿意称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
在医院中,师父尽心尽力做到对所有的病人:
&&&&&& 「种种承事,种种供养,
   &&&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
&&&&&&&& 乃至如来,等无有异。
&&&&&&&& 於诸病苦、为作良医。
&&&&&&&& 於失道者、示其正路。
&&&&&&&& 於夜中、为作光明。
&&&&&&&&&於贫穷者、令得伏藏。」
在往返病床的空档,她会背诵普贤十大愿王,提醒自己以普贤菩萨的精神来照顾病人。师父曾说,她进病房前,都会在房外先静静地观想病人就是文殊菩萨,以对待菩萨的恭敬心去照顾他们。她深入体会病人的痛苦如同身受,彻底了解他们的需要,尽全力解除其痛苦,也让病人得到心灵上的安乐;因是郭惠珍医师的「善行」也就深深烙印在许多人的心中。
为了安慰痛苦而彻夜难眠的病人,她就把握下班时间录制「佛教小故事」,以佛法的甘露滋润他们忧苦的心灵,而暂时舒缓病痛。後来更号召医王学社的学长和室友及朋友们一起发心讲故事,录制录音带,劝大家学佛念佛。这一则则莲音小故事,就是後来流通海内外「毛毛虫变蝴蝶」的前身。
在她慈悲尽心的照顾下,凡是得遇她的病人莫不生起感恩的心,甚至有人临终却不想回家,只因医院里有郭医师。有的病人和家属,即使在她出家多年後,仍念念不忘旧恩,四处找寻她……。
拯救「病」「死」── 推动「临终关怀」与「往生助念」。
倘若病人已走到医疗的极限,无法救治,师父在医院里恳请护士及莲友为病人助念,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为生死关头的病人做最後最温暖的提携。
师父的作为使得病人的家属及医护人员逐渐了解「临终关怀」和「往生助念」的意涵和重要。知道即使患者已经断气,仍要善待他们的遗体,在神识尚未离开身体的八小时内不要移动,不要马上送去殡仪馆冷冻或火化,而要助念八小时以上,帮助亡者往生极乐世界。後来,渐渐地全省各地的医院也陆续响应,设立了助念室、助祷室、安宁病房等相关设施,使无数临终和刚断气的人,能得到慈悲的护佑而安详往生。
在医院里给亡者助念,本来是件很不容易的事,要实践难免遭遇冷嘲热讽与反对声浪,更何况是广为推动。师父克服种种困难,勇於坚持与实践理想,拯救「病」「死」,并助其往生的慈悲精神,堪称「菩萨医师」的表率。
师父不论在家出家,甚至抱病在身,只要有缘遇到的人,她都竭尽心力,做到最周全的「临终关怀」。师父对助念前後过程大小细节与人情世故的种种变化,总能以善巧智慧「顺情而化」,根据众生不同的根性作适切的开导,依据当时的状况及时作出准确的判断。师父总其一生为人助念的心得,为了让大家了解临终助念的要点,建立大家正确的助念心态,於往生前不久编著完成了《佛要救你》一书,流传很广。
生死炽然,苦恼无量
师父行医之余,也经常应邀到各大专佛学社团、斋戒学会演讲,与大家共勉。透过这么一位仁心仁术、热诚尽责又悲天悯人的医师侃侃道来,句句肺腑,字字血泪,刻骨铭心,不但警惕世人,也激发了无数佛子的菩提心。
师父当医生时,演说佛法纪录下来的三部书 ──
  《学医与学佛》
  《朝圣之旅》
  《倾听恒河的歌唱》
流通数以万计,震撼了广大佛子的心灵。李坤海教授曾说:「在《学医与学佛》、《朝圣之旅》、《倾听恒河的歌唱》三本书中,道证法师(编者注:师父出家後的法号)的慈悲和虔诚,跃然纸上,读来感人肺腑。凡读过这三本书者,即使铁石心肠,也一定为之动容,这三本书说是一字一泪缀成的,绝非夸大之词。」
出家修行 ── 不畏病苦,志在「证道」的上道下证法师
师父在医院里尽心尽力照顾病患,直到她罹患「卵巢癌」,肿瘤大到直径三十公分,脚肿到无法穿鞋子,实在无法支糯侨ヒ绞χ拔瘢⒆灾比瘴薅唷3扇旱牧逊追桌刺酵返梅孔铀共煌ǎ蠹仪椴蛔越乜蕹梢煌拧4笞ㄑ喾⑵鸪侥罘穑砬牍绞ψ∈馈
上广下钦老和尚的两位弟子上传下缘法师和上传下净法师亦前来慈悲慰问。当两位法师进门的那一刹那,老和尚的慈容顿时呈现在师父眼前,使她想起多年前老和尚要她出家的往事,遂决心放下一切,出家修行。
即於民国七十六年(公元一九八七年)农历四月初八佛诞日依止两位法师剃度,法名道证,时年三十一岁。出家後入山潜修,仍病苦缠身,幸赖两位恩师及常住大众法师护持,师父潜心念佛、拜佛、诵经、画佛,病情奇迹似的好转。
信愿坚固,勇猛精进,跨越忧恼,净心画佛
在病苦中,师父总是精进勇猛,信愿坚固,求生西方。时常清晨两点就开始做早课,观想和一切众生一起礼拜,然後盘坐背诵净土五经。除了定课之外,其他时间拜佛、念佛、画佛,训练自己身语意尽量保持念念不离佛。
师父依照经典的描述与义理,恭绘五幅八尺阿弥陀佛圣像,以慰娑婆游子「不胜怀慕」之心,也希望在漫漫长夜里,各角落病榻上苦痛难眠的病人,能和她一样,因信愿念佛而跨越忧恼,满心欢喜;故而应台中莲社前社长王炯如老居士的祈请,著述《画佛因缘》一书。自述道:
  一幅「外行」所绘的佛像,
  在专家大德看来,是没有意义的,
  这只能说是一个癌病病人突破身心疲苦的奋斗史;
  是许多慈悲的菩萨师友
  鼓励末学跨越生命辛酸考验的血泪历程;
  也是沈汨在五浊秽恶的心,回首望向净土的心路;
  是聆听弥陀召唤的甜蜜归途……。
呕心沥血,清莲飘香
──劝请大家「娑婆忧恼处请回首仰望灵山」
师父虽然入山潜修,仍感念上忏下云法师长年护持青年学子学佛的热忱,所以当忏公师父慈谕拍摄录影带勉励斋戒学长时,正天天发烧呕吐的她,犹振奋精神响应此事。在佛前燃臂三颗,不眠不休,不顾自己腹痛、血崩、发烧,为摄影脚本录音,後来录制成「娑婆忧恼处请回首仰望灵山」的录影带。这里面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尽所有的生命力,恳恳切切地护念众生,劝发菩提心。
当她心力交瘁之时,就再度燃臂,使已透支的精神又振作起来,并奋力说:「我从无始生死以来,数数丧身未曾为法,让我为护众生,为护佛法而死,……只要能帮助苦难的心灵越过重重难关,就要尽力去做,有十分力,就要尽十分力,才算诚心。」劝她稍作养息,她却回答:「我遗憾的是,我只有一条命为佛法牺牲!」
师父的这种作为、这种精神,不但让佛子们深受感动,也深刻体会到佛菩萨无尽的悲心。师父可以不顾自身的锥心病痛,不求安适,只为了要让斋戒学长们早日觉察生死苦,修心圣道。佛菩萨要救度我们的心,不也正是如此吗?佛菩萨不顾自身性命,不论我们多么刚强难化,仍然要救度百千万劫流浪生死的我们啊!
此卷录影带的讲词亦抄录成书,名《清莲飘香》。
与肿瘤和平共处,法语墨宝,共结佛缘!
自从病发以来,师父总是与肿瘤「和平共处」,奉肿瘤为「善知识」,经历了无数大痛、小痛,从来没有用过任何止痛剂、镇定剂或安眠药,也不曾怨天尤人,只将痛苦化为千锤百链的菩提悲愿:
  「但愿一切众生无痛、无苦、无病、无恼……。」
  「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这是师父在病中时常念诵的句子。病苦愈深,师父的悲愿愈切,一切痛苦病恼都化成无尽的悲愿,奔流入朝夕澎湃的弥陀愿海,吞尽融化一切苦痛,吞尽融化一切无奈。就这样,师父以「度众生出苦的悲心」和「信愿念佛」,作为她的止痛剂。病中的师父仍然说:「敞开胸怀让阿弥陀佛的欢喜光,充满心中。」
师父本著「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精神,在病苦中一心信靠阿弥陀佛,以念佛转心,时有体悟,而每有体会,便利用画佛剩余的颜料,书画精美的法语和大家结缘,谦称是「幼稚园儿童画,供养极乐宝宝。」弟子们将其点点滴滴的彩绘,严严整整的翰墨,以及至至诚诚的法语,二百余幅汇集成册,取名为《金莲盛开水月清-西想集》。
信愿念佛,资粮具足,唯说弥陀本愿海!
师父在修行上经历了许多转折,而这些转折与磨练也更坚定了她的信愿。师父初出家时,拼命念佛,她说:「……那时候在拼昼夜二十四小时念佛,一直『拼』的时候,……因为我病已经这么严重了,死在眉睫,真的会紧张。我很害怕不能往生,睡觉的时候,都不太敢睡。真的是睡觉都要提高警觉,比以前值班还要紧张。自己生死交关的时候,那种紧张,我也实在不会形容。对佛,愿力、信力要是不够,碰到那个节骨眼,实在很恐怖。」
後来,师父在修行中渐渐体会出,念佛的心态要对,必须以感恩的心,有信愿的心来念佛,每一声佛号都是涌自感恩、信愿的心,而不是用多少句佛号来跟阿弥陀佛交换往生。师父的开示中说到:
「有机会读经,要知道『佛』真正的意思。不可在读经时断章取义,取几个重点,在这几个重点上执著、领会,这很容易产生偏差。如『信愿行』,自己偏到『行』去,然後就在那里计较佛号到底要念几声、念几句,念得很紧张,一点法乐都没有。然後才又担心说:『糟糕!我都没有一心不乱,我是不是不会往生?』结果就是因为『行』不好,以至於连『信』都没有,这就是偏差。
没有体会到佛真正的意思──佛要你去极乐世界做什么?你自己为什么要去极乐?佛为什么要你去极乐?『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佛的大慈悲是没有理由的,只是希望你安乐!只是一心一意要救度你!……同样是信愿念佛,如果观念对了,心态对了,就很轻松愉快;否则的话,连念佛这么舒服的事情都会变成压力。」
师父仔细参究各种净土经典,发现玄奘大师翻译的《阿弥陀经》──《称赞净土佛摄受经》的一段经文,阐述了重要的义理,从经文中可见,是由於阿弥陀佛「慈悲加佑」,才「令」临终的人,心不颠倒昏乱,正念分明,随佛往生。《悲华经》的经文,对「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描述得更详细。这两段经文师父曾一再强调,一再开示。师父亦常引用q益大师《弥陀要解》的话:
  &&&& 「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
   &&&& 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与大家共勉。而师父的录音带「毛毛虫变蝴蝶」及此一系列的书,就是教导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检讨自己的「信愿」。
师父在病中,经历种种病苦和折磨,切身体会到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救度众生的伟大和亲切,所以她一生中最大的悲愿就是弘扬弥陀大愿,作阿弥陀佛的广告员──广告阿弥陀佛的各种好处,帮助众生念佛往生西方,永离众苦。
师父曾在火车上大声念佛,只为了要让同车的人听闻到这句佛号,而能够「一经於耳,假使千万劫後,毕竟因斯度脱。」有位居士曾说:「道证法师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这句话确确实实道出了师父的心声。
效法李炳南老居士,度化一方
民国八十五年(公元一九九六年),师父在埔里结夏安居,律己甚严,除了背诵净土五经、《往生论》、亦详读《弥陀疏钞》、《弥陀要解》、《式叉摩那尼戒本》、《观经四帖疏》、《三时系念》等。
师父来到埔里以後,有感於李炳南老居士之行谊──老居士每到一处,就要利益这个地方,如果有因缘就讲说佛法,或随缘义诊,看病施药。若无这些因缘,就去菜市场买些即将被宰杀的生物放生,将放生功德回向当地。师父秉持这个精神,度化一方,利益埔里。她真诚慈悲的言行,使许多邻居从此戒杀、吃素、念佛。师父弘法的录音带,如:
    &&&“ 欢喜菩萨真人真事
    &&&&& 欢喜念佛
    &&&&& 笑著进入七宝池
&&&&&&&&&&&&&
毛毛虫变蝴蝶系列
&&&&&&&&&&&&&
行住坐卧四威仪与医学原理录影带 ”
都是在埔里期间著手录制的。
活在「当下」── 隐居山中,录音著书,法音遍世界 !
民国八十七年(公元一九九八年)九月,师父到嘉义隐居,秉承师教,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的精神,全力录制:
    《愿您消灾免难   阿弥陀经要解读诵》
    《自然念佛     菩萨戒白话浅要复习》
    《信心扎根     放生感应奇迹记》
    《发菩提心     忆上圆下因老法师》
    《画佛因缘     佛要救你》(出版於师父往生之後)
    《净土五经有声书》 (出版於师父往生之後)
&&&&&&&&《菩萨戒本经白话浅述 ── 地持菩萨戒 》(出版於师父往生之後)
录音带流通之後,就有莲友发心誊写成文稿,呈给师父审定,如此一部一部的书,就开始流通,这期间出版的有:
  &&&&& 《欢喜菩萨真人真事》
  &&&&& 《笑著进入七宝池》
&&&&&&&&&《毛毛虫变蝴蝶之一:献给慈父的感恩与忏悔》
  &&&& 《毛毛虫变蝴蝶之二、三:考古变今用.枉死变往生》
  &&&& 《毛毛虫变蝴蝶之四:缺陷变宝莲》
  &&&& 《毛毛虫变蝴蝶之五:癌细胞变快乐佛细胞》
  &&&& 《毛毛虫变蝴蝶之六:黑社会变莲池海会》
  &&&& 《毛毛虫变蝴蝶之七:从乐入乐》(出版於师父往生之後)
&&&&&&&& 《拜佛与医学》
&&&&&&&&&《发菩提心》(正排印中)
这些书和录音带流通海内外,甚至远至南非、莫斯科、纽西兰。这一则则感动人心的故事,是佛子实践佛法的真实事迹;透过师父流畅的文笔及亲切安定的音声流传开来;影响所及,改变了很多人的心念,也改变了许许多多的家庭。师父教法的特色,可以分「言教」和「身教」两方面来说明:
师父说法的特殊之处在於著重「实际修行」,开示的内容落实在具体的行为上,透过许许多多生活上的实例和简明易解的譬喻,让听闻者自自然然领悟了高深奥妙的佛理,而又能知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并对修行生起向往之心。这种贴近一般人日常经验的说法方式,是师父独具心思的智慧选择,目的就是要「将佛法的修行带回大众日常生活之中。」
学佛人在领悟佛理之後,要能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这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关键,那就是──「有一颗和佛一样的心」,唯有在内心转化之後,才能真正实践佛法。师父曾一再教导:「体会佛的慈悲,是每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师父以一己之力,带著示现病痛的身躯,无私忘我而又「将心比心」,时常像是能看透对方心意一般,适时而温暖地给予人们最需要的帮助和切身的指导。
她点点滴滴以身语意对众生无怨无悔的奉献,最能让人体会到「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这句经文的涵意。她的作为和精神深刻地触动了许多学佛人的内心,既而转化,趋向佛心;於是,也就能把佛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出来。
可能是由於师父的教法具此特色,所以法宝流通很广,影响甚大。
拜佛与医学
师父的著作中,很特殊的是《拜佛与医学》,师父的拜佛方法,初步上能符合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物理学之原则,进而,再由拜佛之「事」,契入实相之「理」。透过这套拜佛方法,「唯摄一精明,而六根都摄住。」
师父告诉弟子:「现在我把这些心得无条件送给你们,你们能够用心学习,拿得去,才是你们的!」许多莲友学习这套拜佛方法之後,身心舒畅,拜完数百拜,还像第一拜一样,才体会出师父所说「拜佛是人生至高的享受」这句话诚然不虚。
不少佛子因拜佛而得利益,可是谁又知道这本书的背後,有多少师父的心血呢?除了写稿,收集示范图片之外,最困难的是绘制医学解剖图,山上没有图桌,师父一本克难的精神,用有圆洞的塑胶板凳,下面打灯光,半蹲半坐地在小板凳上绘制,这个姿势往往会挤压到腹部的肿瘤,师父不顾自身病苦,尽心尽力完成此书,若以「为法忘身」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极乐童子聚会一处 ── 弥陀要解学习班。
民国九十年(公元二○○一年),台湾大学晨曦学社念佛组的师生们发心礼佛十万拜求见师父,师父为大家的诚心所感,遂以电话答问或录音的方式慈悲教化。这些「极乐童子们」(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故称童子)录下上课学习的录影带,请师父指正。偶尔师父也会北上指导,或是极乐童子们南下请益。从此以後,除了这些台大师生之外,不失赤子之心,愿意追随师父同归弥陀慈父极乐家园的「极乐童子」日渐增多。
师父给晨曦社极乐童子的教导,其中最核心的,莫过於学习《弥陀要解》。其缘起是,童子们曾经听师父说:「时常遇到一些学佛的朋友,问起有关净土法门的很多问题,大家的问题,大同小异,而答案其实都已经明明白白写在q益大师的《阿弥陀经要解》当中。如果大家能拨出时间,用些功夫,把《要解》读熟,那么,很多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师父又说:「我自己生病之後,面对生死考验而念佛,得到《要解》的帮助实在很大,内心感恩莫名。因为q祖的开示,使我们能够确立正知见,才能生起信心;对佛力和智慧能够深信,才能深信佛名号的功德;对名号的功德能深信、深入体会,才能发起大愿来持名;每念一声佛才都具足信心愿力。由信愿发出的佛号,力量自然不同,自然强大。」
童子们体会到熟读《要解》和领悟《要解》的奥秘,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大事,遂向师父祈请,而成立了「弥陀要解学习班」。这其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法宝,都是师父针对童子们的疑问,对净土法门的关键问题所作的开示。
放生──「放」下娑婆,同「生」极乐!
民国九十一年(公元二○○二年),上圆下因老法师往生前,希望把带领莲子放生团的事务交给师父推动。为了让老法师安心,一心念佛,成办往生大事,师父才不顾自己的病情承诺下来,自勉说:「将此一命,布施众生。假如舍我一条命,能够救一个众生,都尚且应该做,何况是为了救千千万万的众生!」
师父接下大放生後,「把鱼经当佛经念」,日夜辛劳,南北奔波,亲自拜访养殖场和鱼e,请教鱼类的生活习性和安全运送的方法,并把一句「阿弥陀佛」万德洪名送给养殖业者,种一颗慈悲放生的种子在他们的心田里。
师父一心要把鱼儿平安送回大海,而制作了《活鱼袋放生心得分享》的影音光碟。此外,师父心心念念不忘的就是要把有缘众生送回极乐世界的家。她常说道:「放生并不是用很多的钞票,去换很多的鱼,再把鱼放到海里去,而是藉著『放生』引发我们的慈悲心,『放』我们的慈悲心『生』,希望一切众生『放』下娑婆,同『生』极乐!」所以放生後,师父都会在现场开示,导归净土。许多人参加放生後,生起了素食、念佛之心。
宣讲四十八愿。
师父在带领莲子放生团之後,亦应弟子和莲友的祈请,在水里念佛堂宣讲四十八愿。
师父对第十八愿「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有特别的体悟,她说:「阿弥陀佛以其『至心』救度我们….阿弥陀佛有『至心』,希望我们往生,….所以『至心』、『信乐』、『欲生』,都是起自於佛力的召唤,都是起自於佛力的加被,我们只是『欢喜信受』。佛『至心』帮助我,我就至心接受。」
又说:「当众生可以体会佛心的时候,心一转向,回转趋向,把凡夫的心转成像佛的心、跟佛一样的心、接受佛的好意,就这样,所有的善根不是来自於自己,而是来自於佛的回向。….念佛可不是跟佛条件交换,念佛是情不自禁报佛恩,领受佛的力量,就是佛的愿力回向给我们,作我们的愿力;佛的力量回向给我们,作我们的力量。这就是真正与佛合而为一的『南无阿弥陀佛』!……佛入我心,我入佛心,这叫心心回向。」
尽形寿,严持戒律 !
师父於民国七十二年(公元一九八三年)在台北临济寺受菩萨戒,後来上广下化老法师曾为师父讲授菩萨戒。出家时受沙弥尼戒及式叉摩那尼六法。师父终其一生,尽形寿地执持。
师父执持不捉金银戒,因此身上没有任何一分钱,也不接受任何信众或弟子的金钱供养。本来师父有病在身,「不非时食」戒原可开缘,但是师父执持过午不食,以天文台每日午时为准,只要过午,即使才过一秒钟也不继续用斋。师父常说:「一位和尚一份斋,和尚不到斋不来,无论一个人或一处庙,有修行,有道德,自然也有感应,不怕无人供养。」师父对佛有深切信心,认为佛是全知全能,早就预料到三千年後今日的情况,所制定的戒律一定是恒久可以执持的。师父的心念是出家披上袈裟,就要处处为佛教著想。
在师父身边,可以感受到她那一份戒行清净又内外莹彻的道气,与念念不忘拔苦与乐的慈悲。
此生使命 ── 录制净土五经有声书。
修行人在世间,多半会知道自己此生使命,而竭尽心力去完成。师父是一位修行人,自然也不例外。然而到底什么是师父此生使命呢?师父给一位弟子的信中曾提及:「多年前,末学就开始『五经』之录制工作,而病牛破车进度甚慢,近日自知躯壳无常,只能抢时间续作完成,以免辜负此生使命。」
由此可知,师父此生使命就是出版净土五经的读诵带,以利大众读诵受持,好让念佛人生起欣慕极乐之心,体会「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佛就是要救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也没有任何条件!十四片净土五经的语音光碟(包含《无量寿经》五种原译本和玄奘大师翻译的《阿弥陀经》──经名为《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可以说是师父倾其一生之修学,体会了再体会,查考了再查考,祈求了再祈求,读诵了再读诵,辛勤累积的智慧结晶。
预知时至,回归弥陀愿海。    
最後遗言──「是佛在念我,不是我在念佛」
民国九十二年(公元二○○三年)七月十八日(农历六月十九日,观音菩萨成道日)凌晨,师父还是一如往常,正念分明地念佛,她问一旁陪著念佛的人:「这个时候,谁能来帮忙?」她回答:「谁都没办法,只有阿弥陀佛!」师父坚定地说:「对!只有阿弥陀佛!」就继续静静地念佛……。
隔了一会儿,师父又说:「念佛不要著事相,重形式……。我现在要讲的话很重要,你要记住!我现在是用尽全身的力气讲这些话……,念佛的心态很重要,你知不知道念佛的真义?念佛的心态是『佛在念我』,不是『我在念佛』。……我已经完全明白、了解了!」师父这时候看起来仍是信愿坚固、沈稳安详,意识非常清楚。
就跟平常一样,师父一边念佛,一边开示旁人念佛法要。然而,这一次,她开示这一段话後,右侧卧,小声念了几声佛号就往生了,时间是凌晨两点四十分。
师父往生时,吉祥卧,安详舍报生西,享年四十八岁,僧腊十七,助念廿三小时後,由剃度恩师及常住大众师合力净身入殓,遗体柔软异常,剃度恩师不禁说出:「上品上生!」在大众师及莲友热诚的助念八日八夜日夜不断,连同三时系念法会、追思会估计参加者超过上万人次。
七月廿五日,假嘉义V水国小举行三时系念法会,恭请上真下华长老主持。七月廿六日上午举行追思法会,恭请上真下华长老、上慧下天长老、上果下清长老主持。於中午时移灵,往水里慈德寺火化,灵车经过时,静候道旁的大众,就地顶礼相送,十分感人。
移灵的路上,火化的现场,庄严肃穆的佛号连绵不断,响彻云霄。火化後约在下午七时许,夜空中,一次又一次的频频放光,光色不同,粉红色、浅紫色、白色、金色等,放光有点像闪电,却又没有雷声,倒是莲友们的喝采声和掌声此起彼落,整个现场的气氛由极度的悲恸转为欢喜。
这样的光,持续约两个多小时,直到大众赋归,天空仍一阵一阵地放光照亮著归途,北返或南下的莲友说:一直到清晨一时许,仍见天空阵阵地放光。
火化後有许多舍利,金色、银色、……犹如极乐七宝,清净庄严,尚有一尊舍利像极了垂首慈悲悯念众生的观世音菩萨,还有,二十余颗一式一样小木鱼形状的舍利。师父自度度他地走完人生旅程,回归极乐大学留学。虔盼她能不违本誓,换得金刚那罗延身後,早日乘愿再来娑婆,广种西方九品莲。关於追思会、移灵、荼毗、放光,恭奉舍利的实况,请参看《上道下证法师追思赞颂法会纪念专辑》之影音光碟。
师父一生的菩萨行谊,对阿弥陀佛有无比的信心,对一切众生有无尽的悲悯,究竟由何而来?师父曾语重心长地告诉弟子:「我一生所学就靠一句『阿弥陀佛』!」――(上道下证法师之事迹详细情形,请参阅《菩萨走过人间》一书。)
本书是上道下证法师所著《毛毛虫变蝴蝶》一系列书籍之第七本,也是其中最後一部。
本书由林美瑛、李曜安二位莲友,发殊胜的菩提心,逐字笔录录音带的内容,敬呈上道下证法师审定。经法师亲自审看、修改,并分段落,加标题。此外,更增写了本书第一部份(一念变无限美好──从乐入乐)。完稿之後,请和裕出版社打字排版。
法师在世时,曾亲自看过一校稿,准备出版发行。未料法师遽然西去,本应尽快校对出版,敬奉大众,以满法师心愿;但因诸多因缘,拖延历二年之久,在此谨向大众致歉,并请慈悲见谅。
法师往生後,各方人士缅怀之情,分外浓厚;许多莲友想要了解法师一生的行持,作为修行的指南。因此特将法师事迹及往生纪实一文X录於本书之後,以满众人心愿。并收录法师手书之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恭敬供养大众。
本书由郑淑婷、陈惠珍、王雅琳三位打字排版,魏瑞云、蔡碧秀、王敏华、王为`、卓敏枝、黄端k、谢清佳、陈凤尾校对,特此谨致谢意。又,莲友谢采玲暨三军总医院六楼佛堂信众亦发心誊稿,约在一年前,提供了一份逐字稿,一并参用,特此谨致谢意。并承蒙慈光图书馆、莲子放生团、台湾大学晨曦学社及三宝弟子出资流通,功德无量。最後,感谢协助此书出版的一切有缘人士。
释道祥 谨志
民国九十四年(乙酉年)五月於竹林精舍
(共五个音频文件,点击播放)&
可进入这里恭听:&& 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ayindex.do?lid=8114339
(道证法师亲笔)
在末学自己看来,画佛是永远没有成功之时的,只不过限于纸张和颜料的耐度,无法一直画下去,于是停笔了。久来一直不敢呈给许多殷殷关怀的师友,在屡屡垂问下才只好硬着头皮敬奉。惟愿见闻欢喜念佛,同登净域,从来未曾想到要叙述此中因缘,及过程种种。突然社长菩萨慈言问起,对著录音机含泪敬答,实在难以言述点点滴滴。因为合力的菩萨们不愿彰扬自己的辛劳,末学亦深恐因自己恶业罹病,使人退失念佛信愿,故在社长菩萨及一二旧识学长听后,就已收回了此录音带。不料时过一年,竟收到莲心菩萨由其自拷背中逐字誊出的稿,令末学惭愧不已。这一些琐碎的言语,实在汗颜于供养大聚,故接其誊稿后实良久不敢交卷。经几度殷切致问,只得斗胆呈出,只想―在漫漫长夜里,各角落病榻上,也许会有些苦痛不眠的人,能和末学一样因信愿念佛而跨越忧恼,满心欢喜吧!
敬爱的学长们,阿弥陀佛。社长菩萨慈悲的问起末学画佛的因缘,希望末学把这因缘记下来。他这一问,末学突然哽咽,不知从何说起。
请原谅,以末学没有受过美术的训练,也没有修持的功夫,这样幼稚的笔,是没有资格画佛的,甚至连人像都还没有资格画。而所以敢斗胆的画‘阿弥陀佛’,是因为佛恩浩荡,佛慈无涯,佛心清净无比,即使是一个小孩于,诚恳供养手里玩耍的一把沙子;或是一个一贫如洗的老公公,撕下破敝的衣角,来供养佛,佛都会平等的接受它,微笑的接受它,一如王侯的七宝。也就因此,末学才斗胆的在画纸上,以‘不胜怀慕’的心情,画下了第一笔。不是我画佛,是佛的慈悲让我忍不住,不会画也画。
在大藏经里,有一部佛说造像量度经,记载着当释迦牟尼佛将升到忉利天为母说法时,舍利弗向佛敬礼,而作是言:‘世尊不住斯间,若有善人不胜怀慕,思睹世尊,愿造容像者,则其法如何为之’?自古至今,佛子们就是如此充满著「不胜怀慕’的心。
一幅‘外行’所绘的佛像,在专家大德看来,是没有意义的,这只能说是一个癌病病人突破身心疲苦的奋斗史;是许多慈悲的菩萨师友鼓励末学跨越生命辛酸考验的血泪历程;也是沈汩在五浊秽恶的心,回首望向净土的心路;是聆听弥陀召唤的甜蜜归途……
看得见的,是画纸表面的色彩;看不见的是背后许多慈悲菩萨的提携支持,挥汗流泪,念佛回向。背后不疲不厌的奉献者,是真正实践佛陀教义的画佛者,末学只是被慈悲的光明牵引着登上‘椅子叠凳子’的画台罢了,也只是做最表面的工作罢了,真正辛苦吃力的事,都是别人代劳的,我们共同的心愿是想将此献给生命道上一切痛苦的心灵,荆棘路上即使忍不住眼泪,也要望向清净光明的西方!此心,离开了阿弥陀佛,便是纷扰的妄想尘劳;离开了慈悲,将只有哭泣……。世上没有一个人能经常体健又如意,每一个人在生命里都会尝到衰疲不支的滋味,在体力不支时,就得不断鼓起愿力,阿弥陀佛的大愿,点燃我们心中的愿火,而末学―一个忍力没有成就的凡夫,即使每晨诵念著「纵使身上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也会有忍不住眼泪的时刻;然而即使是忍不住眼泪,我心中仍要诵念:‘假使身上诸苦毒中,我行精进,忍终不悔’,敞开胸怀让阿弥陀佛的欢喜光,充满心中。想到无边无际同受苦楚的众生,诚愿大家都回首仰望弥陀慈眸,将痛苦转为一朵朵供养佛陀也普供众生的莲华,把忧恼变成馥郁适意的曼陀罗。体会佛的慈悲,实是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小的时候,第一次堂姊托堂兄从台大晨曦社请了第一幅西方三圣像给我,那时就常常独自站在像前合掌瞻仰。十多年前,第一次在堂姊的家里,看见忏公师父恭绘的西方三圣,当时还只是黑白的照片,但是那无限清净慈悲的佛眼,就深深的扣住了小小的心灵。偶然走在黑暗的路上,心里恐怖了,那一对佛眼,就浮现在心中,默默的念着阿弥陀佛,想着那慈祥的容貌,黑暗恐怖就消失了。以后参加斋戒学会和打佛七,有几次正好被安排在佛像前的位置,在礼佛中偶然仰头望见佛的慈眸,就仿佛听见那十劫不断的呼唤:‘归来吧!孩子,归来吧!孩子……’,一次又一次,忍不住落下娑婆游子的眼泪。应是佛慈重,使我悲不任……。
忏公师父常常教我们观想‘阿弥陀佛,八尺金身放金光’,末学总是笨笨的观不清楚,很想亲眼能够看见,很想供一幅八尺金身的佛像,能够瞻仰清清楚楚。当在行医的时候,血淋淋的一幕又一幕,病患们深夜里苦痛的哀号,凄厉的一声又一声,切割着我的心。常常不白自主的在病床边,合掌呼唤慈悲的阿弥陀佛,垂手抚摸这一切痛苦的伤痕,安慰一颗颗破碎的心。
由于医院里面,没有一个能够让病患能向佛倾诉忧怖的佛堂,让他们得以佛法安定身心,以念佛修心转化逆境;医院中也没有能让一个人安详结束今生的地方,台湾又有一种回家去断气的习俗,不记得有多少笼罩着悲愁的深夜,我推着送弥留患者的推车,不论他已昏迷了多久,仍在他耳边最后诵念着阿弥陀佛,叮咛他放下一切万缘,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帮忙抬起病患担架,抬上送回家的救护车,每每再三拜托司机先生,在车上播放念佛的录音带,让临终的患者,聆听阿弥陀佛慈悲的呼唤,请司机先生慢慢的开车,不要震动着这太痛苦的身体,司机先生总是慈悲的答应了下来,到现在末学还是非常的感激。当车子开动后,末学独自呆呆的站在医院门口,合掌念佛,目送着救护车上一闪一闪的红灯,慢慢远去。每每流着眼泪向佛说:‘我所能做的只是如此,求佛慈悲摄受这一切轮回苦海中,痛苦无量的灵魂。’当末学值班,无法分身时,很感谢许多老师莲友慈悲发心,义务去为这些临终患者助念阿弥陀佛,作生死关最温暖提携。
历经太多次这样子的生离死别,每发现上当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妈妈,为她六十岁的儿子去世时,她趴在末学的怀中,哭得像一个无助的孩子,颤抖又冰冷。然而即使哭尽了四大海水,即也唤不回孩于再一次睁开眼睛,这种无奈的痛苦,只有阿弥陀佛最深深的了解,而发无尽大愿慈悲救度。
每当下班的时候,回到房子里,看见供奉着的佛像,常忍不住就跪在佛前,求佛加被病患,凝望着佛的慈眸念佛,觉悟者大雄大力大慈大悲无言的开导,就像甘露涤尽了辛酸,就这样‘不胜怀慕’的心,与日俱增。
当末学还是住院医师第一年的时候,有一天就异想天开的邀了家母去寻找一张八尺的大纸张,希望恭绘一尊大佛像,两人去寻找很久,没有找到适合的纸张,后来只好去买了一卷纸质比较好的壁纸,用壁纸背面的空白来画,才够长够大。说真的末学连画人像的基础都没有,绘画的训练可以说是幼稚园的小班,顶多只是观摩家父行医之余的绘画而已。
第一次斗胆的执笔,摹仿着忏公师父恭绘的佛像来画,只不过是一种‘童子供沙’的心情。末学总想贫穷的老婆婆割下头发,买来的一些灯油,佛都会欢喜的接受,大慈大悲的佛,会包容我的幼稚与笨拙。儿童笔下‘我的爸爸’,无论如何荒唐,慈祥的爸爸都会笑咪咪看的。
当时在家中,一张一尺多宽,只有二个手长的桌子上,恭绘了第一幅的佛像,因为是卷起来画的,每次只看到一点点大,没有办法知道全貌,等到供立起来的时候,才发现了许多问题。行医的时候很忙,只有几天假来画,也没有因缘再继续的完成它。
在肿瘤科的时候,照顾着病患,令末学在感受上,倍觉生命的苦楚。每一位行将辞别世间的患者,末学都希望能够依照佛法,让他们生命结束时,都能够美如秋夜的满月,安详的在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的接引中,回到极乐世界清净庄严的故乡,然而却很少能够如愿以偿。最令末学痛苦的就是病患和家属已经能够接受净土法门,然而在医院中却很难实现温馨的临终关怀,安详为他念佛,病患总免不了痛苦的搬动,扰乱了念佛的正念。假如您曾细心体会重病衰疲疼痛的滋味,就知道临终搬动扰乱,是很难安忍的。现代的公寓家庭,更是无法令人寿终正寝,逼得只有往殡仪馆的冰库里送。末学常常到殡仪馆为已故的病患做最后的念佛相送,希望他们参加莲池海会。但是那冰库的凄冷,纸灰飞扬,朔风野大的祭坛,阴暗的停尸间,常使末学十分的辛酸。夜里独自去殡仪馆,探望已故的病患,即使是炎热的夏日,也笼罩着深沉的阴寒。假如人人能够易地设想,相信没有人希望在那种被丢弃的黑暗气氛中,结束生命。在停尸间念着阿弥陀佛,慢慢了解到阿弥陀佛为什么名为‘无量光明、无量寿命’,在这名号里含藏着多少慈悲的甘美,和体贴的智慧。
行医时,便希望医院中能设一间念佛堂,供养一尊大大的阿弥陀佛,缭绕着飘渺的钐聪悖ǔO剩鸬瞥C鳎鹕蒲铮谀抢;可以让病患沐浴在慈光中,解脱忧布;让佛声与说法音,唤醒自心的觉悟,而不迷失在多变的境界中,让礼佛的律动,调和身心,促进自然疗能;离院后也能当忆佛慈,念佛带给世间甘泉。也愿医院加护病房中,能增设一‘慈佑加护病房’,在医疗设施中付与佛堂光明、温暖、和雅的气氛,和医护人员,发心适时的佛法宣流,增强信心和愿力,帮助危急的病人度过生命的难关,解除患者在生死交关中的孤独怖畏,加速病愈,并且在痊愈后能有新的觉悟生命,(因病有许多是烦恼死、吓死、气死的)对于医疗已到极限,而肉身―这暂住的屋子,已无能修复的病患们,也但愿能有机动性‘助念室’以便让因缘已经成熟的人,欢喜的结束五浊恶性的长劫轮回,在庄严、温馨的助念声中到极乐世界的国土去留学深造,乘愿再来,广度众生。《“注:”慈佑加护病房,原有二意,一则医疗加护之外,加祈佛力慈佑,佛法疗心,令病早愈。二则,若处于医疗极限,则‘愿圣众现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取意自玄奘大师译的阿弥陀经)令病人念佛安然蒙佛接引,得生极乐净国》。但,画未完成,心愿也还没有眉目,自己就已经患癌病,变成了一个迫切需要‘助念室’的人。人生无常,谁会先进去‘助念室’,实在真难预料。
脚肿已穿不下鞋,才不便再看诊。病下来,真像拉着一部破车,很吃力地在活动,请原谅像末学这样故障的机器,已经很难再像以前一样,一床一床的去安慰病患。然而却曾经在深夜里,听到遥远传来熟悉的救护车的声音,虽然是在睡眠中,却还是会如往昔习惯,反射似地大声的呼唤阿弥陀佛,奋力的起身,跌跌撞撞的开始跑,口里不断的念著「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当要打开房门出去的时候,才问自己说:‘到底要去那里?到底要救谁?’
在此,真想奉劝每一位学医的学长们,以及担任医护工作的菩萨,珍惜您有力气能够为病患奉献的时光,有一天当我们也走到和他们一样,疲惫又痛苦的时候,那时定会忏悔自己所没有做好的一切。在‘生、老、病、死’面前,人人平等。就和昔日深夜里去查房所见―眼睛瞪着天花板,苦痛呻吟的病患一样,末学在深夜里也会被故障的躯壳唤醒,然而所幸末学不必呻吟,不必哀叫,只静静的望着弥陀的慈容,聆听弥陀的声音,感觉痛苦的时候,就大声的念佛,慢慢的才体会到佛的大慈大悲,已经把解脱痛苦的奥秘,融摄在他的名号音声中,只要凝神谛听,摄耳谛听,字字分明,循着这一条口念、耳听、心忆着阿弥陀佛的道路,真的能驱散痛感,通到觉悟的无忧国土。
今天末学侥幸能够在病中,体会着弥陀果汁约甘美,这一切一切都是大家慈悲的赐予。这一幅呈现在您眼前的佛像,表面上的颜色,虽然是末学画上去的,但是它的背后,却是许多念佛人的辛劳和血泪,却学所拿的只是最轻最小的一支笔,其他沉重辛苦的工作,都是师父、大众师和莲友们替末学做的。末学的生命本来早该结束,但是大家都不断的在这‘生命之灯’中,倾注灯油。末学仅剩的灯油,除了注入阿弥陀佛无尽的慈灯,让更多人也一样能够感受弥陀宝贵的大慈大悲之外,实在没有什么更好的用途。末学只有将内心无限的感谢,化为一声声的阿弥陀佛,一笔一句阿弥陀佛,尽心尽力的试着画在画纸上。
打从画第一笔开始,就没有期待它的完成,因为这幻躯生命随时都会结束,很可能会在画纸上,留下一片的空白,会留下些乱七八糟的笔触,但这也没有什么妨碍,画纸、颜料本都幻化,正如普贤的大愿是永无穷尽的,画佛也是没有完成的时候,我只要支持到最后一口气依然歌咏弥陀;只要凝聚最后一滴彩入弥陀慈眸,永远关注一切苦难;只要奋最后一卡力画接引金手,愿苦难众生握之,同跃莲邦,无量寿经上不是开示我们:‘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满足诸妙愿,必成如是刹’吗?能画到何时并不重要,能否完整呈现也不重要,只要在过程中每一笔都尽心尽力,注入‘让自己觉醒’的佛号,但愿‘一笔一画,咸作净土资粮,一见一闻,同登莲池海会,信者疑者皆植道种,或赞或谤等归解脱。’
由于不会画,只有祈佛哀佑,画佛期间,每天尽力夜半两点奋起―‘睡眠始寤,当愿众生一切智觉,周顾十方’,踉踉跄跄一步一喘去盥洗,迈向净土,初,体力差时,肿瘤又使腹部胀痛,拜三拜就昏跌四次,很喘,眼冒金星,站直都难,想到简学长发愿捍劳忍苦,拜‘十万拜’为末学回向:想到因骨癌而锯去一条腿的王学长,每天仍珍惜仅剩的一只脚勉力拜佛;想到深夜此刻世上有多少人因苦恼而不眠,我绝不能因畏苦懈怠!想到一位学长说:‘但叫一念悲心起,生命色身皆无碍。’于是,便一次次由跌坐喘促中站起来,在佛悲智气息的吸引下,渐渐加多礼佛次数和时间,最初觉得在黑夜里独自和病躯奋斗,实在比昔日行医连夜不眠值班更难更难,然而由跌倒中也让末学体会到阿弥陀佛实在最了解众生跌倒之苦,而以柔软光莹的七宝地,来作极乐世界的大地,还有飘华成聚!真是柔软金地慈恤我,严净光丽为了我,一切苦心皆为我,尝到了寒冬夜半跌撞的滋味,就格外感恩柔软宝地里的细腻悲怀,不必苦于‘乌青、骨折、脑震荡’,也许您笑末学这些妄想词儿但假如在您生命中,曾有过苦不堪言的感受后,再思净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时也会像末学感恩落泪,又泪水中绽出微笑。夜半里,观想和一切众生一起礼拜佛,然后盘坐起来作完早课,把净土五部经由头念到尾,再渐渐由头背诵到尾,这是最欢悦的滋味,和极乐世界里赫奕欢喜又雄猛无畏的菩萨干一杯甘美的弥陀果汁,全身的细胞就充了电似地欢喜起来,欢喜念佛。若天天聆听弥陀昔日修行时每一感动天地的心愿,再颓唐也会振作起来!天天念极乐国民的真实功德,再衰弱也得披弘誓铠!在愿力的世界里,困难虽有,却不能阻挠行动,越念越加感受四十八愿壮丽伟大的浪潮,真是吞尽融化一切苦痛,吞尽融化一切无奈!画佛期间,通常都如此从夜半奋起,五经诵好才用早斋,上午依体力调节姿势念佛,或者礼佛,恩师告诉末学,上广下钦老和尚的开示:‘身虽不自由,可以念佛,给心自由。’真庆幸在身体不灵光的时候,能体会这一开示。下午,才于斗室洒净,和佛亲切面对面,学习动笔。实在不是末学画佛,而是佛慈摄受末学忘即身苦,是弥陀和诸位活生生的菩萨提着末学的衣领,飞度生命幽谷难关。
从几年前末学的肿瘤就已经压迫到膀胱和肠子,大小便都相当的困难,即使坐在马桶上,也是一种生命的奋斗,曾在其中想起雪公老恩师,九十多岁高龄已承受大小便难禁之苦,为了星期三晚上的讲经,从早上,下午就开始减食、禁水,以免讲经中途打岔,当自己尝到了其中的滋味,才了解老恩师是以何等超凡的慈悲忍力,把佛法的甘露送给我们,不由得感恩而辍泣。佛教我们‘大小便时,当愿众生弃贪嗔痴,蠲除罪法’,末学正因贪嗔痴深重,不易蠲弃,解大小便才如此困难,想起无量寿经(会集本)描述极乐国民的自在:‘若饮食时,七宝钵器自然在前,百味饮食自然盈满,虽有此食,实无食者,但见色闻香,以意为食,色力增长而无便秽,身心柔顿,无所味着……’昔日诵此,只是欢喜溜口而过,如今即深深触动,若不是弥陀深深体会其中的痛苦,怎么会发愿让众生免除此苦―安享‘色力增长而无便秽,身心柔蠕’的自在呢?这些字句里又涵融了多少亲切的了解啊!原来阿弥陀佛早已深深的了解生命的无奈和辛酸,故在名号光明中融入了解脱的奥秘,独自坐在马桶上念佛,情不自禁会涌出感恩的热泪。弥陀有愿:‘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就因此才使末学忘却稚陋,身历折腾而动笔时,不禁愿众生同沐佛光,免受众苦,心得清凉。
第一次有十七个小时,完全解不出一滴小便,学长们可以想看看,当您觉得尿急的时候?若找不到厕所,憋着它,能够憋多久?在那种颤抖感受当中,称念着一声声的阿弥陀佛,其中的滋味,只有亲身体验的人,才能够了解。恩师扶着坐在马桶上颤抖的末学,她情不自禁的就跪在马桶旁,流着眼泪大声的称念‘阿弥陀佛’。在那一刹那,末学明白到,即使我堕入粪尿地狱,弥陀虽是满身的缨络,满身的光明,他也会奋不顾身的到地狱里去救拔我,就是这种无尽的慈悲,彻头彻尾的拯救了苦海中的我。
末学深深的明白,即使您是美国医学院的院长,有一天,将也会走到‘医药所无法挽救’的地步,这时候面临的就是个生死的问题,也是一个返回极乐故乡的问题。末学有幸能够闻到净土法门,知道当生可以了生死,所以只是感恩、庆幸得领先回极乐的家乡(末学对同患癌病的友伴,都亲蜜称作‘领先得救班’。)然而师父们、老师们和莲友们即竭尽心力的想免除末学这色身的痛苦,只要听说有什么办法会让末学病情好转,不论是做得到或做不到的,他们都竭尽心力的去做。曾有人为末学感慨,‘这么年轻,就得这种病’,而末学身历其境,却常庆幸感恩幸好年轻时就生病,假如又老又衰弱才又患病,那才真是苦上加苦呢!
五年前,当末学病情恶化的时候,据母校王老师提及,社长菩萨打了一通电话给她,建议是否试试小麦草。于是她们就去听美国安博士的演讲,大家做了一番研究,因为小麦草不易买到新鲜的,师父和大众师,王老师还有以前的室友江、庄学长们就开始在山上为末学种小麦草。一个个种小麦草的盘子,是老师从山下用摩托车载到山上来的;小麦的种子,从泡水、催芽、到播种、松土,其中的过程都是非常辛苦。恩师深夜十二点起来持诵大悲咒,来灌溉小麦草,末学远远看到大家辛勤忙碌的背影,眼泪总是充满着眼眶。恩师慈嘱:‘播种灌溉不能‘散心杂话’,要虔诚的念佛’。太阳下、风雨中,她们都这样虔诚的耕耘着。尚有一粒粒念佛孵育的绿豆芽、萝卜芽、苜蓿芽。她们为我剪小麦草,光是拿着剪刀剪小麦草,手指都起泡了,但是她们总是给我慈悲的微笑。当末学感受到她们在那里搬运着沙土,搬运着小麦盘,一定会腰酸背痛;压着小麦汁,双手一定会疼痛的时候,她们即告诉末学:‘做什么都很欢喜’。她们说:‘我们只不过是在履行梵网经里,佛所开示的―“见一切疾病人,常应供养,如佛无异”’,教我不用窒碍,好好念佛。末学除了念佛,除了把这颗心投入清净的海中,又怎能报答她们的深思厚德?只能当她们是弥陀变化所作!
末学并未去研究小麦草是否有特别疗效,她们说:‘小麦草,要翠绿的,不下垂的、向上的、茁壮的才好’。末学只反问着自己:内心的菩提芽是否翠绿?是否像一棵向上、茁壮的小麦草呢?垂头丧气的小麦草,疗效不好,末学不能让自己垂头丧气!承受了这么多的恩惠,只能够发愿,身虽有病也要作个喜悦的念佛人,欢喜念佛来报答四重恩。末学把每一杯大悲水’,蓦地里顶礼佛陀,也顶礼这来自大悲的绿色大悲水,它给末学的疗效,与其说是小麦草的成份,不如说是其中无限的悲心,和许多佛子实践佛陀教育的诚恳,这一些推着末学,走过许许多多困顿的路途。直到有一天看见智师在剪小麦草之前,为了避免伤害草上的小虫,先细心移去一只只小虫,而且一一为它们皈依念佛,末学实在感动也为这样劳师动众惭愧不已。如此困难的培植,别的患者又有谁能获得?于是由那时起就再也不忍心用小麦草汁了。
因肿瘤早已占据了大半腹腔,不得已时须灌肠,恩师教导末学要在灌肠时锻炼‘生死功’,所以末学就练习在灌肠时忍憋二十分钟,肚肠翻绞全身颤抖中念慢板佛号,想到忏公师父开示‘拜佛念佛要学佛面安详微笑’,此刻不学,更待何时?虽不能轻易而至,然心向往之!尽心想一很大微笑的佛颜在眼前,一切似乎易忍得多,生命无多,不欢喜念佛又待何时?末学宿性恶业可能应堕地狱受抽肠挫斩之苦,身虽折腾,蒙佛加被重报轻受,又能于其中闻佛法,却有法喜滋润着内心。宁可受苦而闻佛名,也不愿享福而不闻佛声。学长可以自己去买一个100cc大型的灌肠球,自己试灌看看,就知道其中的滋味了。世人多喜吃香肠,谁曾细思猪儿肚肠翻绞的苦楚呢?初上山时,一切尚多克难从简,房子亦无纱窗,所以蚊子常成群来‘注射’,功夫好的师父们都是安之若素,欢喜布施,但她们悯念末学疾苦,有一次灌肠前,见量师一手执蚊香,一手执槟榔叶作的扇子,事先到厕所中,去拜托蚊子菩萨慈悲暂时离开,看她诚挚认真的面孔,喃喃和蚊子沟通,真忍不住感动,其实她自己满脚都是包包,还是笑嘻嘻。智师每逢末学灌肠,就慈悲发心代末学拜八十八佛大忏悔文回向,……这些难以尽书,古朴诚劲的行者是背后的画佛人。
恩师很慈悲的,总在疾苦考验的时候,告诉末学一些上广下钦老和尚的开示:她说:过去在承天寺建筑的时候,大家都合力帮忙建筑,在泥土里忙到夜里疲惫不堪的时候,老和尚竟然自己去把一大盒原已分类好的铁钉全都搅混,然后说:‘你们把这一盒铁钉分大小拣好’,恩师描述本来当时她涌起的念头是―‘唉!老和尚:您为什么偏偏选这种大家都疲惫不堪的时候,叫我们来拣铁钉呢?’然而老和尚把面孔板起来说:‘难道临命终的时候,还让你们选时间吗?’恩师当时马上跪下来,懂得老和尚的意思回答说:‘弟子现就去拣’,然后抖掷精神把铁钉分一寸、三寸,分大小拣到半夜,才把铁钉都分好,然后报告老和尚说:‘弟子已经把铁钉分好了’,老和尚却回答说:‘要拣也是你们的事,不拣也是你们的事!’
临命终时,我们没有办法选择是在那一个舒服的时候,无论是三十岁,或八十岁,总是活这一生最老又最累那天,所以只能努力的练习不管在任何痛苦的时候,都要能够正念分明,因为师父这样子的教导末学,所以末学就试着练习,在每一个困顿的时候念佛,信佛语:‘假使大火满三千,乘佛威德悉能超’!一个‘忍’力没有成就的凡夫,历经了种种的折腾,虽知是应得的业报,也有难撑的时刻;也有不能安详微笑的时候,但是只要鼓起深深的信愿,一定能够回到极乐的净土。q益大师语意深远的强调说:‘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凭持名之深浅。’这一条路,就是一条不断地鼓起信愿的路,一条化苦痛为光华的路!
处在逼迫身心的苦苦中,假如不面向光明,加强信愿,随时放下内心忧恼―往生于净土,那么免不了要‘枉死于娑婆’!真的,好好反省自己内心,当不自觉地失去‘求生净土’的愿心时,便是偷偷在冒着一些‘求死于苦海’的烦恼妄想,让自己活在乌烟瘴气中,用患得患失、气恼,埋怨和不满来惩罚自己,催自己赶快枉死娑婆!有人以为天天求生净土实在太消极了,其实末学自己几年下来发现要念念求生净土,念念清净自在,实在须要很强大的内力,积极让佛力化空内心的垃圾,把一切恶业烦恼的破布烂纸都投入阿弥陀佛的‘改造机’里,变成一尊尊庄严慈悲的佛!有位念佛人很诚恳地描述他的心路―‘我的心总趋向三种恶,千方百计寻找借口,为的是往三恶道那方去,大悲的阿弥陀佛拦住了我,如斯低头拜托我:‘为什么要往地狱去?为什么不往净土走?’不说缘由便不让我扑进火里……’这也正是末学的写照,无始以来习惯往返于三恶道,现在一念不觉还是会‘求死娑婆’地往那里冲去,屡屡赖大悲的阿弥陀佛拦住我,低头拜托我远离火烧的地狱,牵着我生还净土。多年末谋面的老朋友每关怀托问起末学状况,末学总觉得有一首老妇人的心诗最能写出末学情形:‘我是鬼的女儿,鬼的母亲,惭愧地念佛;我是佛的女儿,佛的母亲,感恩欢喜地念佛!’这颗心可以生出许多小鬼(恶念头),岂不是鬼的母亲!?当觉到又成了佛的母亲时,赶紧惭愧地念佛,咦!这方才还生出小鬼的心,在佛慈加被下觉醒,竟又生出佛来,变成了佛的母亲,在感恩中欢喜念佛!不必等到临终才生净土,如今便可往生―‘在睁眼开眼的刹那,便是此土和彼土的界’末学很讶异一位不识多少字的才市翁,能写出这句话,确实,‘睁眼’―随境界团团转时,便是痛苦的‘此土’,开眼念佛回光返照心田,便是清净的‘彼土’。活着时便赫奕欢喜,往生净土的人,便是习惯极乐气氛的人,也是习惯接受佛慈接引的人,临终时也会自然地牵上佛的接引金手,由西方莲花里探头出来,歌咏圣境的美妙。佛慈早已安排好了殊胜的教学阵容,让我们由念佛巧入无念,由往生巧证无生无灭,证得佛果。明白了此理,信得过佛慈悲的愿力,即使勉强想忧愁,也编不出什么理由来,只好往生净土了!把心念由烦恼那里扭一下,跳到清净佛国,称念阿弥陀佛,便是握上了佛的接引金手!就像只一扭电视机的选台开关,便会出现完全不一样的电视节目,便有完全不同的景观。也许有人喜欢选‘枉死娑婆’的悲剧,而末学一双眼看过太多苦痛的悲剧,也吃不少苦头了,无论如何也要选‘往生净土’!现在往生净土,临终也往生净土!
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人都是把‘净土’当作天方夜谭般的神话,或当作是寄托理想的‘乌托邦’;自命时髦的现代人也常嘲笑求生净土的人,好像念佛求生净土是极为迂腐的,其实正好相反―一只小蚂蚁是很难了解人类的空间的,爱因斯坦的论文,对小蚂蚁而言,只是地面的图案,还不如一粒砂糖有滋味,假设存在于二度空间的生物,它们要了解二度空间是很难的,大陆有一位无线电工程学教授黄念祖居士,他是精研无量寿经的念佛人,他曾以研究‘相对论物理学’的心得来帮忙我们了解佛菩萨及极乐国人民的神通妙用等能力,和经典中所描述的种种不可思议的境界,他说到:‘人是三维空间(三度空间)的生物……人可在地面投射一个影子,地面可理想化为一几何平面(即是二维)假设此二维空间有生物,则此生物所能察觉者,只此影而已,绝不能知此影之源,亦无法估计此影将如何变化。至于弄影之人,则可随意变化影之形相,并预知此影将于某时可达某处,(此即俗称之预知未来;人对地面所有一览无余,即俗称之透视;可使影子忽有忽无,即俗称之搬运)由于以上之对比,人可稍测四维与三维空间之对比情况。……至于电磁波乃四维空间之波浪,每一电台发射之电磁波,皆可透过墙壁,遍布虚空。同时空间每一处,皆有各电台发射之电磁波存在。若转动接收机之旋钮,则东京、伦敦、巴黎皆在当下。由是推想,四维及更高维空间之生物,其神通妙用更远倍于是……现科学家已承认十一维空间,圆满究竟佛陀的维数,应为无限大,法身遍满种种空间,无有障碍。空间维数越高,其境界愈不可思议,由此‘复度多空间’之学说,可减少人类对于佛教不可思议,超情离见,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法界之疑惑。’日本有位松下真一先生著有‘法华经与核子物理学’他惊叹:‘这实在很奇怪,正是现代物理学(元质点论)的真理,并用实验加以证明,这和古代佛教思想的具体表现一样,不是令人惊叹吗?’松卡真一先生因其祖父念佛的因缘,得以接触佛法,又在德国汉堡国立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多年而有此感叹。又有一位著有物理学之道的F.卡普拉,他也惊叹:‘古老的宗教典籍华严经与现代物理学的理论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当前大科学家很多有此发现。真正深入科学的人是会虚心探讨自己未知的空间的,现代人看电视,用传真机已是平常小事,幼儿也知道开电视就可看新闻,但若是古人,那可要当作神话奇事了,假如我们回首来看弥陀大愿,就知道极乐人民老早老早就在他们灿烂芬芳的七宝树间,收看十方世界的种种景色,种种教学,和各式新闻了,而且明晰度还比目前电视更好,经上形容为‘如执明镜,自见面像’呢!佛菩萨突破了妄想执着的束缚,他们的智慧和高维数空间生活的自在,实在是超越我们凡情想像的,但我们和佛潜力是一致的,依佛指示的路,也可开发出潜力来。
以前看过一位患者,他的肝脏、肺脏都被癌侵蚀了,腹水涨得肚皮又鼓又亮,呼吸很困难,不得已要为他抽出腹水,当那粗大的针头刺入他的肚皮时,末学教他念佛,他死命的念著「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后来他告诉末学说:‘还好有阿弥陀佛可以念!否则这么痛苦,真不知道要怎么办?’不经历一番痛苦,往往将‘经’容易看,但,要是受尽了折腾的时候,就会明白‘阿弥陀佛’四个字真正是无尽的宝藏。这位病患本是位可爱的老先生,闲来没事也会唱戏,他从来没有听过佛法,也不知道西方三圣。在他已全身黄疤,喘胀苦不堪言才转给末学治疗,情况已急时并没有空暇说很多佛法,而他真信弥陀慈悲拚命念,临终弥留时,他若有所见,欢呼:‘阿弥陀佛,三尊金烁烁!’末学亲眼见观经描述的―临终念佛,佛来迎接,实现在他身上,感动与欢喜洋溢心中,也更确立了对弥陀大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信念,弥陀早已成佛,他的每一大愿都已经实现。这位患者他一句‘还好有阿弥陀佛可以念!’道出了无限庆幸和感恩,也道出了苦中不必哀叫,只须念佛、面向光明的智慧!难得他临终没有昏迷,难得他一听就至心信乐,拚着老命念佛求生净土,在这临终猛切的念佛里,突破了束缚终生的妄想、痛苦!经上描述阿弥陀佛光明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而一一光明偏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这摄取不舍,大有用慈光把我捆去极乐,永离众苦意味,佛热诚如此,只可惜我们老是自己挣脱,争取去三恶道!难怪夏莲居老居士,他曾在闻到净土念佛法门之后,一个人关在房间里笑了二天―‘总算有了出苦的机会’;也难怪法然上人,他在博览日译经典,又勤修种种法门之后,碰了壁,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再折回来研究净土法门,当他了解到阿弥陀佛慈悲的深旨时,他说:‘即使是深夜,四下无人时,我也想大声的喊叫:“原来像我这种根器的人,修行的方法,阿弥陀佛在法藏比丘因地修行时,就早已深深的了解!”我不禁感悦彻髓,落泪千行’。不论是说:‘还好,有阿弥陀佛可以念’、或是‘在房里笑了二天’、或是‘感悦彻髓、落泪千行’,这都同样是无限的感恩,在这无限的感恩里,涌起了一声声的‘阿弥陀佛’。一声声涌自本具佛性,也一声声流回本具佛性。
没有经历痛苦的人,即使对着他再三描述苦楚,他也很难体会一二。当末学度过了一年中有半年发烧的日子,在头昏眼涩,腹中熊熊如火燎之中,回头静静念着:‘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忽然火焰化成感动的泪水,带来一股透心的清凉,不晓得为什么阿弥陀佛这么了解我的热渴,这么了解浊世中的‘苦沸’,没有经过任何请求便给予了湛然香洁又具足了八种功德的水:澄净、清冷、甘美、润泽、安和、轻蠕、除饥渴、又长养诸根,发烧时念诵着这八功德才深深感受到佛心的细腻体恤,不须对他诉苦,他一切都明白。也深深感谢弥陀让我了解―每一个人心中原都有七宝池,充满着甘美的八功德水,然而迷惑嗔怒的人,常常干竭了宝池,再也涌不出澄净润泽的水!为了被火烧灼的众生,弥陀历劫勤苦救度的泪水倾注成了荡除心垢的八功德水,他一再再发愿―愿极乐国中无不善名,一切国民都同一心,住于定聚。佛恳切地修行成就,愿我们永离热恼,全得清凉。唯有历经了热恼的滋味,才会明白此愿的宝贵,感谢声声的阿弥陀佛,句句的经文,唤醒我―让内心的宝池,常流安和澄净的八功德水,让水波常奏着妙法音声。多么希望您共沐莲乡的清凉德水,同享无量寿经的智慧:‘调和冷暖,自然随意。开神悦体,荡除心垢。清明澄洁,净若无形。宝沙映彻,无深不照。微澜回流,转相灌注,安详徐逝,不迟不疾。波扬无量,自然妙声,随其所应,莫不闻者,或闻佛声,或闻法声,或闻僧声,或寂静声,空无我声,大慈悲声,波罗密声,或十力无畏、不共法声,诸通慧声,无所作声,不起灭声,无生忍声,乃至甘露灌顶,众妙法声。如是等声,称其所闻,欢喜无量。随顺清净离欲寂灭真实之义,随顺三宝力无所畏不共之法,随顺通慧菩萨、声闻、所行之道,无有三涂苦难之名,但有自然快乐之音,是故其国名曰安乐。’(魏译本)
也许有人还不了解生命的苦痛,不了解生死挣扎的苦痛,然而阿弥陀佛即已经深深的了解,早为我们设想好了。这一切一切的美好体贴,都是未经请求而给予的,往生极乐世界,并不是我们拜托他,他才允许我们去的,而是他老早就了解到我们所要经历的苦痛,不忍心我们受苦,自愿为我们修成极乐国,他备受长劫之苦,精进无息,即免费奉送佛果中一切的殊胜庄严来给予浊恶的凡夫,只要我们肯回头、愿接受,故乡风月就呈现在其中,就喝到佛果中甘润的汁液。受难里才明白这其中的可贵,就好像在凝冻的冬日里,双手捧起一杯热汤,愈喝愈觉得可贵,愈喝愈觉得感谢。
曾有一位念佛的老妇人,她写下了这么一段话,她说:‘如今才知道,观无量寿经里的阿睹世王、频婆娑罗王,和韦提希夫人,原来都是我自己。’看到这老妇人的感受,末学会心地流泪了。静静地反省自己的内心,以及自己的一切言行念头,和五逆十恶的阿睹世王,又有什么不同呢?阿睹世王随顺了恶友调达(提婆达多)的教唆,将父王幽闭在七重室内,又险些怒杀母亲。我何尝不是常随顺内心恶念―提婆达多的教唆,来幽闭自己的智慧之父和慈悲之母呢!其臣耆婆和月光的劝谏,正是一向心内的正邪交战,善恶交争―我一向都是昏昧十恶的阿阎世王,而我也是那知错劝谏的臣子耆婆和月光。此心关闭在躯体之中,误受六根的束缚,又何尝不是幽闭在七重室内的频婆娑罗王呢!而有幸听闻了净土的妙法,知道了阿弥陀佛愿力的不可思议,和极乐国依正庄严,我们又何尝不是净土法门的当机者―韦提希夫人呢?韦提希夫人当初被逆子阿睹世闭置深宫不令复出,原本是愁忧憔悴,悲泣雨泪,号泣着不知宿世何罪,竟生此恶子!她本不敢祈求得见威重的佛,而佛即知道她的心念,慈悲地现在她的面前,让她聆听妙法,得见净土。韦提希由最初的号泣向佛,到闻法后得见极乐之妙,得见佛身及观音、势至二菩萨‘心生欢喜,叹末曾有,豁然大悟得无生忍’,身都没有离开幽闭的深宫。频婆娑罗王也是虽在幽闭,心眼无障,遥见世尊。当末学发现了这事时,内心是多么惭愧欢喜交加,上广下钦老和尚开示:‘心开就是华开,华开就是心开。’‘身虽不自由,念佛,给心自由!’也许您也有身不自由之苦,但请记得念佛给心自由,心开,华就开,佛会自动来到您的眼前。当处在逆境中时,人们常不由得哭泣自问:‘我到底造了什么罪,为什么有如此的遭遇!’当我们细细地念诵经典,会发现韦提希正是身处逆境的代表性人物,她原来贵为皇后,却因亲生子受恶人唆使夺王位,突然由天堂般的生活,落入黑暗的深渊,丈夫―老国王被逆子关在七重室内,计划活活饿死他,韦提希偷偷在璎珞中盛葡萄浆,去探望老王,却激怒了逆子,逆子当场拔剑要杀死她,经二大臣劝谏,逆子才放下了剑,但从此将她关在深宫,不准再出来,韦提希幽闭中见到佛时的号泣:‘我宿何罪,生此恶子!世尊复有何等因缘与提婆达多共为眷属。’也是千古逆境中人的号泣与疑问,只是每人的遭遇略有不同,有人的‘恶子’是怨家般的配偶;有人真的生了恶子;有的人所生的‘恶子’,可能是肿瘤,或其他恶病,有的人‘恶子’可能是坏朋友,末学感觉这‘恶子’两字真是绝妙,因为一切逆境,就像个恶子,都是自己生出来的,也是自己前因招来的,自己竟生五逆十恶的儿子,真是无可奈何到极点!但此时若再问‘世尊复有何等因缘与提婆达多共为眷属?’就可以释然了,提婆达多本来是佛的堂兄弟,因忌妒,一直要害佛,但是佛却把他当作老师,善知识,提婆达多成了促使佛成就的功臣。同样的,后来恶子也正是促使韦提希豁然大悟得无生忍的最佳因缘。您是否曾细思,当面对着一个‘自绝璎珞举身投地,号泣向佛’,又哭问著「我宿何罪,生此恶子’的韦提希时,佛竟然一语不发,也没有回答解释,到底是因何罪,才生恶子,也没回答自己是何因缘与提婆达多共为眷属,只是静默地‘放眉间光,其光金色,通照十方无量世界,还住佛顶化为金台如须弥山,十方诸佛净妙国土皆于中现’―换句话说,佛只静静把韦提希的眼引向十方清净佛国,让她选择愿往生的国土,韦提希选了最殊胜的阿弥陀佛国,当她在佛的妙法引导下,把眼光望向净土时,由整部经我们可以发现到阿睹世这恶子再也不成为她的痛苦与困扰,甚至不曾再出现在她心中来逼使她愁忧悲泣。原来的‘我宿何罪,生此恶子’,变成了一个不须再问,多余的问题!在清净心大欢喜中,一切都解决了,后来的韦提希一直都只问着要如何使未来世一切众生得见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这问题比前面的问题,不是美妙开阔多了吗?末学是宁可用这问题,代替一切痛苦的问题的!
从小唱着赞佛偈―‘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那时候只是喜欢梵唱的庄严,对于其中的含义,并没有什么深刻的领会,只不过随着大家哼唱而过,到如今才体会到这‘四十八愿度众生’是何等的伟大,这四十八个大悲愿,不只是来自阿弥陀佛在因地里―法藏比丘从二百一十亿个佛国中,参访得来的精华,它实是来自一颗受尽千辛万苦的心灵,若不是历经了太多的苦难,怎能了解众生受苦中的需要?就因为它是来自历尽沧桑的心灵,从这千辛万苦里,涌出了不可思议的慈悲与愿力。金身不是侥幸得来,金身来自千锤百炼;金体转作无我,碎骨粉身都无怨!金身含藏无限光辉,然而拍摄这金身佛像中即发现,金虽是已有,观者假如不自打光,却难了达金的辉煌!打小灯只见一点金光海虼蟮凭图鸸饷黛浚欢谝共淮虻萍词菇鹕砦词В匆踩患湟凰浯蛄说疲粲忠宰晕业挠白佑橙耄不岬沧〗鸸饷鳎谂纳愦私鹕矸鹣穸啻问О苤校写朔⑾郑灰哺写サ绞q益大师解释弥陀经‘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时所说的:‘无障碍―约人民言’佛光虽遍一切处,但人心有障碍就无法看见,犹如闭户关窗,拒绝了阳光般。
当我们肢体疼痛的时候,假如碰触到硬的东西,更感觉到疼痛无比,而佛经上描述佛陀的手‘平坦、充满、光滑’就像兜罗棉(最柔软的一种棉)。末学常想,这样柔较平坦的手,是来自如何柔蠕平等的心?这样的手,即使碰触到伤口,伤口也不会疼痛,也能够得到抚慰了。也许同在病苦中的朋友,都会有一种无奈,因为从小无论在家里、在学校,即使读很多书,都没有人教过我们:很痛的时候,不用止痛剂要如何安然度过?咬紧牙根的强忍实在是心上一把刀,末学也一样,曾有人问末学:‘你都不会痛吗?’末学又不是没有神经,岂有不痛之理,只是庆幸有‘佛经’可以胜过‘神经’,深信佛力必能胜过业力!发病后也曾痛到全身僵冷颤抖,穷平生忍力尚不知如何让自己能解脱片刻,末学立志不用止痛剂,而以加大信愿念佛的心波,强过痛觉的神经波。有一天因画佛手在量度经解读到对佛手的描述:‘不露骨节,而柔和如意,屈伸悠然,犹如象鼻之弯转焉’,这句话对末学在痛中念佛有很大的启示,又在无量寿经会集本上发现经中出现了好多次的‘身心柔软’,‘身意柔软’比如:描述阿弥陀佛光时,说到‘其有众生遇斯光者,垢灭善生,身意柔软’;介绍极乐国的菩萨修持时,别说‘调伏诸根,身心柔软’;形容极乐国民饮食受用自然,而食后‘身心柔软,无所味着。’这些经文里让末学反省到一向自己身心太僵硬了,常不自觉地有部分肌肉紧张,不柔软,大家假如回首观察自己在痛苦中的姿势,一定会发现至少有部分身体强硬卷缩或握拳挣扎,即使是口中念佛,心也会偷偷溜去抱住那痛苦的地方,越执着越痛,可是‘身见’没有破除的凡夫实在难以突破此点,末学也是病痛临头才开始练习,似乎太迟,可是佛经威力一定会强过痛神经的嚣张,不信您在痛苦中可以试试,如经言―让手足各关节都保持柔软如象鼻之弯转,在身心柔软中清楚念佛,就犹如浮在水上,飘浮划水前进,水有浮力,相信浮力,放松了就能上浮,就能游泳;假如害怕挣扎,信不过浮力,那么同是这个体重,也会下沉;念佛人体验佛力,就如游泳者体验水的浮力一样。末学承受大众深思,实在没有什么可以呈奉供养,只有说说自己病中屡屡失败的一些经验,也许有人在漫漫长夜独自流泪时会用得到吧?初病倒时,因为觉得不大声念佛实在心里听不明白,体力越差注意力越难集中,站着摇摇幌幌,走路跌跌撞撞,躺着昏昏沉沈,只有打坐比较可以支持,因为对末学病况而言,比起拜佛或走动,打坐还算是较容易的姿势,最初也只好流泪忍过腿骨的疼痛,猛力一直出声,念到嘴唇都肿起来再念到肿消下去,开始一小时顶多能念六千声佛号,每天尽量打坐十小时,持念六万声佛号,也难以做到雪公老师所教的‘百八心不乱’,说实在病痛里念佛的心情,都太急迫,静夜里听自己白天念佛的录音带,发现是一种身心逼迫的气氛,不能做到‘南无’。亦即‘皈命,把命交出去’的轻松自在,能皈命一分方能感到一分佛力,能全然皈命才能体会十分佛力,我们的‘交出去’好像都会在不自觉中又偷偷要回来,‘南无’虽然好唱,但是不易真正实行。有一天末学凝望佛颜念佛,突然感受到一启示,也忽然发现含藏在名号中的慈悲―无论是那一国人痛苦时几乎部喊出‘阿’的声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忏公拜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