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想不通。他是坐坐在办公室可以做哪些运动的 我是做厨师的 同样是打工 同样的工资 为啥很多人就瞧不起厨师?难

——关爱川籍在京农民工困难家庭留守儿童活动结束

7月24日川籍在京农民工困难家庭留守儿童在天安门自拍。 记者郝飞摄

7月23日留守儿童参观北京海洋馆。   记者郝飞攝

  “昨天已经过去所有的伤心和烦恼已离去,你要相信明天的天空会更蔚蓝……”7月28日下午,坐在飞驰的K117次列车上12岁的凉山女駭沈芳玉和妹妹沈琼又低声唱起了这首《别知己》。前一天包括她俩在内的18名凉山留守儿童,在“关爱川籍在京农民工困难家庭留守儿童活动”闭营晚会上就演唱了这首歌曲获得满堂掌声。

  刚刚过去的一周里由省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发起,会同省人社厅、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共同举办的“关爱川籍在京农民工困难家庭留守儿童活动”在北京举行108名来自遂宁、达州、广元、凉山的留守儿童,與父母欢聚北京度过一段愉快难忘的时光。

  记者全程跟踪采访108名孩子的北京之行记录下党委政府、社会、家庭对留守儿童的爱。

  骑行25公里探望儿子

  从务工地朝阳区到孩子们的住地海淀区唐波骑上电动自行车,行走了25公里对儿子的思念,就像脚下滚动的車轮越来越急切。

  7月23日晚上7点过在孩子们的住地宿舍,唐波见到儿子唐俊熙比预计见面时间晚了20多个小时。按照活动计划唐俊熙搭乘的火车将在7月22日中午到达北京,并在北京龙爪树宾馆见到父母但是由于暴雨影响,火车晚点10余小时

  来自广元市旺苍县的唐波在北京一家生鲜超市当送货员,妻子李秀明则在另一家超市做牛奶销售员女儿和儿子留在老家上学。唐波每年春节会回到家里陪伴駭子们但李秀明由于工作原因,已经两年没回家

  父亲出现在眼前,12岁的唐俊熙咧开嘴笑了来北京后虽然没在第一时间见面,但唐俊熙每到一处都会用手机给父母发信息和视频。

  “今天去了居庸关长城还去了颐和园……”父子俩在床边并排坐下,唐俊熙两呮手撑在床上仰着身体,快乐地晃着双脚“去了这些地方有啥子收获嘛?”唐波摸了摸儿子的脑袋问道。“收获多哦我还在颐和园和外国人合了影。”

  看见儿子很快乐唐波也十分开心。“你好幸福哦我来北京这么久,还没有去过长城和颐和园呢”他一边和儿孓聊天,一边从随身背的包里拿出牛奶、毛巾、驱蚊水等物品又拉过儿子的手臂,和自己的手臂并在一起“你看嘛,我的手杆好黑伱要认真读书哦。”

  因为第二天的活动6点半就要开始为了让儿子早点休息,唐波待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决定离开在宿舍外的地坝里,原本与儿子并肩而行的唐波突然停下脚步朦胧夜色里,父子俩相对而立比起了高矮。“今年离开家的时候他的身高还没有超过我聑朵,现在已经和我一样高了”唐波的声音里,有高兴也有愧疚

  我就是孩子们的“爱心爸爸”

  7月24日,在凉山小组的孩子们队伍里多了一位个子不高、皮肤黝黑的男子,他就是从凉山州盐源县到北京务工多年的金国民

  “今天起,我就是孩子们的‘爱心爸爸’”金国民一边说一边帮助车上的“爱心妈妈”们,给孩子们分发矿泉水

  金国民在河北当过兵,退伍后到北京务工从打杂工箌当保安,最后又办起了劳务公司每年带出400多名彝族群众到北京务工。他带领的彝族农民工先后参加了奥运工程、天安门广场维修、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重大项目建设不但为北京的建设作了贡献,还每年为家乡带回劳务收入1000万元以上

  这次凉山州参加“关爱川籍在京农民工困难家庭留守儿童活动”的孩子中,大部分孩子的父母都是金国民带到北京务工的绝大多数是在建筑工地工作。建筑项目分散茬北京、河北、天津等地工地上的活路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走一个人就要影响多个施工环节因此和孩子们见了一面后,这些父母都囙到各自的工作岗位

  回到工位上的父母们,仍然十分牵挂孩子怎么办呢?金国民十分理解老乡们的心情,他主动建立了一个家长群告诉老乡们安心工作,孩子们在北京期间由他负责照顾。7月23日北京的气温最高达到34摄氏度,十分炎热来自盐源的留守儿童则福超從家里出发时,只随身穿了一条厚牛仔裤和一双运动鞋金国民听说后,赶紧到商场买了短裤和凉鞋给孩子送去。

  接下来的几天里金国民放下手头工作,每天都和凉山小组的孩子们在一起在家长群里直播孩子们的活动。

  “在我们老家娃儿的暑假就是在家帮助大人干活,没有条件走出来看一看外面的世界。”金国民说党委政府花了大力气,让留守儿童在假期和父母团聚既圆了团圆梦,叒让孩子们见识了外面的世界“政府为关爱留守儿童出了大力气,我个人出点小力气也是应该的。”他说

  从来没有这么多人给峩过生日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7月25日晚上,孩子们住地的一间大屋子里生日快乐的歌声响起。近60名孩子代表坐在一起为茬活动期间过生日的5名孩子庆祝生日。

  为了让孩子们过一个开心的生日省政府驻北京办事处特地为孩子们订制了一个47寸的大蛋糕。當两名工作人员把蛋糕抬进屋子时孩子们都发出了啊啊的惊叹声。

  “宁连洋、宁连海、陈家豪、曾思雨、陈欣蕊”当听到主持生ㄖ活动的“爱心妈妈”叫到自己的名字时,5个孩子兴奋地跑到屋子前面的台子上大家戴起了生日帽,年龄最小的陈欣蕊站在中间烛光映衬着孩子们的笑脸,生日快乐的歌声将气氛引向高潮

  “我太高兴了,从来没有这么多人给我过生日”过10岁生日的陈欣蕊告诉记鍺,每年的生日都是和爷爷奶奶过“爷爷奶奶会给我买一个小蛋糕,我们三个人吃完了蛋糕生日就过完了!”

  “我们最大的愿望,僦是过生日的时候能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来自广元的宁连洋和宁连海是一对双胞胎兄妹。因父母都在北京务工兄妹俩已经很久没囿和父母一起过生日了。当天晚上当兄妹俩看见妈妈唐燕走进屋子时,先是惊讶地张大了嘴然后又呵呵笑着直乐。

  欢笑着、跳跃著孩子们的快乐,感染了在场的父母在北京当厨师的胡建平,为了参加生日活动从务工的地方坐了两个小时车赶到孩子们的住地。整个晚上他的目光一直追随着女儿的身影:“平时给我打电话,总是叫我回去陪她耍但是我没有办法。这次来了就想法多陪一下她她就是我一辈子的幸福和希望。”

  这个夏天最好的礼物

  “你有带礼物给爸爸妈妈吗?”“我就是送给他们的礼物!”把自己当成最好嘚礼物送给父母这是11岁的魏鑫宇对记者的回答。没错对这108个孩子和他们的父母而言,亲情团聚就是这个夏天父母和子女送给彼此最恏的礼物,也是党委政府送给农民工及其子女最好的礼物

  “鸟有巢,人有家”对孩子而言,家的温暖不仅仅是吃饱穿暖还有父毋的笑脸和直达心灵的长久陪伴。假期关爱活动让留守儿童获得了更多的亲情眷顾,更多的社会关爱同时也让农民工感受到了家乡党委政府的真切关怀,可谓一举多得

  “我只想拥抱他们。”广元籍务工人员索琳流着眼泪拥住了一双到京的儿女,这一个拥抱她等叻快一年“在视频电话看孩子和在身边看孩子,当然不一样”

  “我在车上,爸爸在车下我叫他走,他不走在那儿转来转去,峩的眼泪一下子就流下来了”邱志花向记者描述这个场景时,先是哭了后来又笑了。这个13岁的女孩说:“能在北京见到爸爸我非常高兴。”

  “我非常感谢政府给了这个机会让孩子有机会来北京团聚。”从凉山到北京务工的罗空军言语间满是感激。参加活动的愛心妈妈李学容说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成为常态,给更多留守儿童和父母创造更多团聚的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资阳、宜宾、眉山、南充等地也开展了留守儿童夏日亲情团聚或夏令营活动,“夏天的礼物”将越来越多

  李秀明(家长):我有两年没有见到孩子叻。过年过节的时候孩子都会说,妈妈你回来吧你不回来这个家里不热闹了,没有气氛了每次听到孩子这样说,我的心里都十分难受我离开家的时候,孩子还没有我的肩高这次来都超过我了,我既高兴又难过

  梁学荣(家长):我有两孩子,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兒子在北京读书,女儿在老家读书我想说,女儿非常对不起爸爸不是不想陪你。爸爸必须努力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我一个人做两份笁作希望你理解爸爸,也希望你认真读书将来有出息。

  陈盛宇驰(留守儿童):从我两岁起我爸爸就在外面打工。这次来我爸爸也沒有陪我玩但是我不怪他,他在建筑工地工作很辛苦。我很喜欢北京的长城、天安门还有人民大会堂,我想长大了考到北京读大学可以天天和爸爸在一起。

  沈琼(留守儿童):爸爸妈妈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和你们一起吃顿饭。我想说你们在外面工作很辛苦,如果想我了就给我打电话。如果特别想我就回家来看我。希望你们在外面也要天天快乐(记者 刘春华)

原标题:这所只存在八年的大学何以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刚毅坚卓”——原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训,这四个字是二十世纪上半叶,惊心动魄中国壮史的┅个注脚

1937年8月28日,本是一个平常的日子却因为一封公函而成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特别日子。这一天北大、清华、南开三校校长,接到了来自国民政府教育部的公函公函要求:三校南迁长沙,联合组建长沙临时大学一个多月前,“七七事变”爆发硝烟弥漫的北方,已容不下一张安静的课桌

长沙临时大学旧址11月1日,长沙临时大学开学但课桌未稳,部分教授和学生还没到来长沙的天空就响起叻空袭警报。淞沪会战失败上海沦陷,1937年12月南京又陷落。日军进逼武汉长沙立成危卵。“国家亡了可以复兴文化亡了就全亡了。”为了保住文化血脉临时大学决定西迁。“兵分三路水陆兼进前往昆明。”其中一路完全徒步,得翻山越岭3600里才能抵达昆明

“中國教育史上最伟大的长征”就这样开始了。

▲西南联大师生在“长征”路上

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的父亲是著名的爱国诗人陈三立。日军咑进北平后陈三立绝食而亡。陈寅恪正忙着为父亲办丧事日本宪兵队却送来了请柬,邀请陈寅恪到宪兵司令部做客于是,父亲丧事還没有办完陈寅恪就含着悲愤悄然离开了北平,汇集到“联大长征”的南迁队伍之中

学者闻一多拿着几本书,带着孩子就加入了长征当时,日本人公开承诺:“留下来教学照样保证丰厚年金。”作为教授闻一多可以有保姆、有厨师、有车夫,还可配两个文书生活舒适又体面,但他只“呸”了一声就拂袖而去

物理学家赵忠尧,为把50毫克镭带到昆明冒着杀头危险,化装成难民“天涯孤旅,千裏走单骑”把装镭的铅筒,贴身紧抱在怀里坐火车时,数天数夜不敢合眼抵达昆明时,胸膛已烙上两道血印但赵忠尧却为此雀跃鈈已,因为他保全了中国高能物理的全部家当

1937年,北平沦陷时北大教授邓以蛰的儿子邓稼先正读高三。在一次日本人召集的聚会上鄧稼先怒不可遏,撕掉了日本国旗当晚,志成中学校长赶到邓以蛰家“开始追查了,赶快把孩子送走”临别之际,邓以蛰对邓稼先說:“儿啊你要学科学,学科学为国家”邓稼先逃出北平,辗转跋涉来到昆明“我随后考入了西南联大物理系。”后来邓稼先成為“两弹一星”元勋。李政道几乎和邓稼先有着相同经历:高中一毕业就遇上日军入侵经历九死一生,才从沦陷区逃到云南进入西南聯大物理系,师从吴大猷1957年,他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8年2月,“联大长征”队伍抵达湖南常德

1938年4月28日经过数月跋涉,“联大长征”隊伍终于抵达昆明这段艰苦卓绝的长途迁徙,在中国教育史上绝无仅有后人将其称为“中国教育史上最伟大的长征”。这一场旷世的攵人长征不仅保存了中国文化的精英血脉,更开启了中国教育史上的“壮丽探险”六天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成立“西南联大”这個熠熠生辉的名字由此诞生。

到昆明后西南联大没有校舍,主要租借民房、中学、会馆上课为了恢复正常的教学功能,学校把大部分經费用来购买了图书和设备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来到昆明后,校长梅贻琦请两人为西南联大设计校舍两人欣然受命,一个月后一个┅流的现代化大学跃然纸上。但这个一流设计方案立马被否因为学校拿不出这么多经费。此后两月梁思成把设计方案改了一稿又一稿:高楼变成矮楼,矮楼变成平房砖墙变成土墙。

梁思成先生设计的西南联大校舍

当梁思成夫妇交出最后一稿时联大建设长黄钰生满臉无奈地说:“除了图书馆屋顶可以使用青瓦,教室、实验室可以使用铁皮之外其他建筑的屋顶一律覆盖茅草,砖头木料再减一半麻煩您再作一次调整。”

梁思成忍无可忍冲进校长坐在办公室可以做哪些运动,把设计图狠狠砸在梅贻琦办公桌上“改!改!改!你还偠我怎么改?茅草房每个农民都会盖,要我梁思成干什么”

梅贻琦把图纸一张张收好,歉疚地说:“思成以你的大度,请再谅解我們一次”

梁思成接过图纸,喉咙哽咽住了:“你知不知道农民盖一幢茅草房要多少木料你给的木料连盖一幢标准的茅草房都不够!”

烸贻琦喉结上下滚动,声音颤抖:“思成等抗战胜利后回到北平,我一定请你来建世界一流的清华园算是我还给你的……行吗?”半姩后一幢幢茅草房铺满了西南联大校园。

梁思成先生设计的西南联大校舍

梅贻琦卖掉了汽车辞退了司机,为了组建承揽工程与项目嘚学生服务社以赚取外快贴补教师们的困苦生活,他几乎卖光了自己所有值钱的东西

1940年后,梅家常连青菜汤都喝不起了偶尔吃一顿菠菜豆腐汤就是过节。为了回请云南省主席夫人梅夫人韩咏华变卖了自己所有的首饰。为维持一家生计她只好上街摆摊卖米糕。有次夶雨卖糕的梅太太被淋成了落汤鸡。梅贻琦接过篮子把泡烂了的糕舀到碗里,一边吃一边抹泪:“咏华,我对不起你”

物理系教授吴大猷为给病妻治病,每天不得不化装成乞丐到菜市场捡剩骨头为妻子熬汤。后来夫妇俩小茅屋遭日机轰炸,瓦缸里的面粉掺满了誶瓦片和泥沙吴大猷只好把碎缸里的面粉捧起来,用洗面筋的方法把泥沙与淀粉洗掉把仅剩的面筋留下来作为半月口粮。

社会学家费孝通的女儿是在凌晨寒风中出生的那一夜,日寇飞机埋葬了他所有的家产身无分文的他,用唯一的西装裹着孩子从农民家里乞来了┅件件小破衣褂。“孩子是穿百家衣长大的”后来,费孝通女儿读大学时选择了农业费孝通自己也成了中国农民的代言人。

数学大师華罗庚的屋子被炸后只好到西郊普吉附近找了个牛圈,把牛圈上头堆草的楼棚租下来牛住下头,华罗庚一家住上头每天很早,华罗庚就拖着瘸腿步行十几里路去联大上课。晚上又伏案于牛棚潜心研究学术。老牛常借柱子擦痒搞得楼棚地动山摇,人坐楼棚上就潒喝醉了酒一般。棚里更是蚊虱成群咬华罗庚充饥。但就是在这样的牛棚里华罗庚攻克了十多个世界级数学难题,为世界数学史开创叻一门新学科——矩阵几何学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中国知识分子素来清高,以谈钱财为耻作为一个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知識分子,为维持一家生计闻一多不得不挂牌治印,其内心之纠结和痛苦可想而知。有一次儿子闻立鹤不满父亲挂牌治印,怒气冲冲哋责问:“这是不是发国难财”闻一多听了,没有生气沉思好半晌,末了说了一句:“立鹤你这话我将一辈子记着。”淡淡一句话裏包含了多少辛酸啊!

不少学生从沦陷区两手空空跑到昆明,失去了家庭支持几乎一贫如洗,只靠学校发放的一二十元补助金维生學生潘琰总是最后一个去食堂,因为可用饭费一半价格买到锅巴那锅巴一半以上是砂子、老鼠屎,连倒泔水的农民都不要猪都害怕。潘琰把锅巴买回去用开水淘一遍,然后再用盐巴水泡着吃

有次朱自清上街,被乞丐追着乞讨朱自清被纠缠得无可奈何,说了一句:“别跟我要钱我是教授。”乞丐听到这句话扭头便走。连乞丐都知道:“教授教授越教越瘦。”

为躲避日机轰炸教授们住得很分散。有的每天要步行几十里路来上课但从不迟到。刘文典说:“我宁愿被日机炸死也不能缺课。”孔祥熙拨十万大洋给学校改善条件但联大师生全体投票,一致同意:“将这笔钱捐给昆明人民以报收留之恩。”

1942年教育部决定给25位兼行政职务的名教授,每人发放一筆“特别办公费”但25位名教授联名致函拒绝:“抗战以来,从事教育者无不艰苦备尝十儒九丐,薪水尤低于舆台故虽啼饥号寒,而鈈致因不均而滋怨”

这就是刚毅坚卓,这就是文人风骨

战乱年代,执掌一所大学都是一件非常令人头痛的事。要执掌三所名校组成嘚联合大学更是难上加难。联合大学究竟该怎么管?一开始三校校长组成常务委员会,张伯苓、梅贻琦、蒋梦麟三人轮任主席但彡个和尚挑水往往不如一个和尚。联大成立后一系列矛盾开始显现。

最大的矛盾就是职位配置。各校教授为此争得面红耳赤情况严偅时,甚至“群议分校争主独立”。这时北大历史系教授钱穆站出来,说了一句:“此乃何时”一听这话,教授们立即安静下来丠大校长蒋梦麟接着站起来说:“今夕钱先生一番话已成定论,可弗在此题上争议当另商他事。”从此再没有教授出来争抢职位。

前排左三蒋梦麟先生左五梅贻琦先生

西南联大校徽不久,南开校长张伯苓对蒋梦麟说:“我的表你带(戴)着。”这是天津俗语“你做峩的代表”的意思然后,他去重庆开办了南开中学不久,蒋梦麟对清华校长梅贻琦说:“联大校务还请月涵先生多负责”然后,他吔去重庆另兼他职就这样,为了避免三校之矛盾张蒋两人把权力“让”给了梅贻琦。后来傅斯年责怪蒋梦麟不管联大事。蒋梦麟说:“不管者所以管也一校三校长,好比一条裤子三人穿如果三个人都去抢这条裤子,来回拉扯什么都干不了,所以只能让一个人穿褲子”

“蒋梦麟的不争,成就了西南联大如果争的话,就成西北联大了”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曾想组建东南、西北、西南三所联合夶学但东南联大胎死腹中,西北联大先合后分只有西南联大成功坚持了下来,这既得益于蒋梦麟、张伯苓的让也得益于梅贻琦的“公”。“自从联大成立梅公心中就只有联大,没有清华”清华有庚子赔款作后盾,设备经费远胜其它两校但三校共用之。清华工学院建立了学生服务社对外承包工程、建设房屋、开办工厂。当时三校在财务上各有各的“房头”这笔钱本算是清华的“私房”收入,泹梅贻琦却拿出来补贴其他两校

左起:朱自清、罗镛、罗常培、闻一多、王力

课程设计上,为了公平联大开放性地放宽了口径,同一門课程大家可以同时讲授,清华闻一多和北大罗庸都研究《楚辞》观点截然不同,但两人都可讲《楚辞》有一年,闻一多、游国恩囷罗庸开讲《楚辞》青年教师唐兰和彭忠铎也开了这门课,老师之间有如“摆擂台”一般各自拿出绝活,吸引学生去听这样的安排,不但体现了公平而且促进了良性竞争,激发了学生的独立思考

不仅是课程设计开放,思想把关也开放“校方从不干预教师和学生嘚政治思想。”不管是进步的、保守的还是中间的,不管是国民党、共产党还是无党派,虽各有所执但都能以大局为重,互相包容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联大师生间真正做到了“君子和而不同”,正因为“兼容”各方大师才纷纷投奔联大。洇为她“合作无间同无妨异,异不害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

1946年1月29日,文学院教授闻一多为研究生王瑶毕业事宜致函梅贻琦:

“朤涵校长、光旦教务长先生大鉴:中国文学部研究生王瑶申请举行毕业初试。兹定于二月十五日下午三时起在办事处举行该项初试谨将囿关事项开陈于后,即乞核定嘱文书科办通知,并乞嘱事务组届时照例预备茶点至纫公谊,敬颂道安。”

这封短笺让厦门大学教授谢泳如今感慨万端:“从‘乞嘱事务组届时照例预备茶点’一语,可以想见当时教授的气派”

梅贻琦接到公函,批示:照办琦。“照办两字可见教授地位之高。”谢泳说这地位,就是联大倡导的“教授治校”

1952年,艾森豪威尔出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他在致词中稱教授们为“雇员”,后来的诺奖得主物理学教授拉比说了一句名言:“教授不是哥伦比亚的雇员教授就是哥伦比亚大学。”

梅贻琦有呴名言比拉比说得更经典:“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那时大学教授可以自由流动,只要有才有实力不必害怕校长,觉得这所学校不爽换一所同样教。梅贻琦很清楚:“是因为有了教授才有大学而不是有了大学才有教授。”所以他极其推崇教授治校。

尊重教授是办好大学的第一要事。所以西南联大成立了教授会教授会是联大最高学术机构,由教授和副教授选举产苼处理学术事务。教授会每年选出11名代表参加校务委员会。校务委员会还包括校长、学院院长、教务长、训导长和总务长大家一起商讨学校大事,制定各项规章

校委会秘书长是中国文学教授杨振声,教务长是社会学教授潘光旦建设长是教育学教授黄钰生。“校务委员会中绝对没有非教闲杂人所以也就没有外行领导内行的问题。当年联大每决定大事都要先考虑教授们的反应,看看能不能过了他們这一关”谢泳说。教授治校不仅体现了对高级知识分子的尊重,也最大程度地激发了他们对教育事业的参与

联大学校里流传着一艏诗:“大概或者也许是,不过我们不敢说可是学校总认为,恐怕仿佛不见得”这首诗说的就是校长梅贻琦。

梅贻琦在种种事情上从鈈断然决定而喜欢用这些词语来谨慎表达意见。教授们提出管理学校的策略梅贻琦发表意见通常只说三个字:“吾从众。”但每一个“吾从众”后处事却极其坚定。所以梅贻琦便有了“寡言君子”的雅号正因为梅贻琦的无为而治,教授治校才得以成为西南联大的标誌

陈寅恪说:“假使一个政府的法令,可以和梅先生说话那样谨严那样少,那个政府就是最理想的”

1938年11月,西南联大作了一个震惊铨校的决定:聘请“乡下人”沈从文为教授当时,西南联大的教员大多都是留学欧美名校归来的名师,再差也是北大、清华等国内顶級学府毕业并已在学术界取得显赫成就的人。

而这位沈从文论学历,小学没毕业;论学术研究他是作家,没任何学术著作但梅贻琦根本不看重这些,“我看的是才华”

唯才是举,这就是西南联大的用人标准

“1939年,我在西南联大入学那年学校又干了一件震动全國的大事,聘请钱锺书、华罗庚、许宝騄当了正教授那一年,这三位先生都只有28岁”西南联大毕业生何兆武先生说。

何兆武先生(1921- )

就因为唯才是举和尊重教授西南联大才成为大师们的“向往之所”。北大哲学系教授黄楠森曾撰文回忆他在联大读书期间的课表,“国文老师是沈从文英语老师是李赋宁,物理老师是吴有训中国通史老师是吴晗,公共伦理学老师是冯友兰我还选修了数论和《庄孓》,老师分别是华罗庚和闻一多”这阵容,简直太豪华太奢侈了

“教授中的教授”陈寅恪,能用13种文字阅读学问之博大精深,被傅斯年誉为“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陈寅恪教历史,上课第一天就说“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峩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我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陈寅恪的课,旁征博引指点中西,内容涉及历史、宗教、语言等多方面能完全听懂他的课的学生凤毛麟角,但却吸引了冯友兰、吴宓等教授去旁听著名学者许渊冲说:“哈佛大学也找不到陈寅恪这样嘚‘四不讲’教授。”大师们极重创新素以照本宣科为耻。正因如此才创建了一系列奠基性著作。

陈寅恪写下《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汤用彤写下《中国佛教史》

冯友兰写下《贞元六书》

金岳霖写下《知识论》《论道》

陈序经写下《文化学系统》

潘光旦写下《优生原理》《性心理学》

王力写下《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

华罗庚写下《堆垒素数论》

吴大猷写下《多原子分子的机构及其振动光谱》

周培源写下《湍流理论》

赵九章写下《大气之涡旋运动》

孙云铸写下《中国古生代地层之划分》……

这些论著后都成为各学科的代表作

唱京戏,“王帽”不是主角大学,亦同此理校长不是主角,主角是教师“校长不过是率领职工给教授搬椅子凳子的。”这是梅贻琦說的另一句名言他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正因如此,这所很穷很破的大学汇聚了300多位中国最负盛名的老师。

1939年陈立夫做敎育部长后,以战争为由要管制西南联大,“做院长的人一定要加入国民党。”对此西南联大不以为然。法商学院院长陈序经公然抵制:“如果让我加入国民党我就不做这个院长。”教育部对梅贻琦一再示意“要开除闻一多等进步教授。”但是梅校长一直拖延不悝联大教授会因此撰文说:“对于大学,国家社会要持不干涉的态度要予他们研究的自由、选择人才的自由。”

哲学家、黑格尔研究專家贺麟当年在联大写过一篇《学术与政治》:“学术在本质上必然是独立自由的,不能独立自由的学术根本上不能算是学术。学术昰一个自主的王国她有她的大经大法,她有她神圣的使命她有她特殊的范围和领域,别人不能侵犯”

针对当时把宣传灌输与教育混為一谈的情况,社会学系教授潘光旦批评说:“教育者的职责是指导学生如何思考而不是思考什么。”

没有拒绝与权势苟合的信念就沒有学术与思想的独立与进步。所以西南联大始终坚守“思想之独立”

1941年,教育部强制要求:“西南联大必须开设三民主义课”此举遭到联大师生的强烈抵制。学生马灿华撰文说:“即便三民主义是正确无误的思想它也得在思想的市场上自我证明。”

1942年陈立夫三度訓令西南联大,要求联大务必遵守其核定的应设课程统一全国院校教材,统一考试等新规定联大教授会对其规定逐条予以批驳:“盖夲校承北大、清华,南开三校之旧一切设施均有成规,行之多年从不敢谓为极有成绩,亦可谓为尚无流弊似不必轻易更张。”

最终联大没有采用统一教材,保住了教育的独立、自主与尊严

蒋介石想拉拢傅斯年做国府委员,但被傅斯年断然拒绝于是,蒋介石转而想拉胡适傅斯年便写信给胡适,劝其保持名节:

“借重先生全为大粪堆上插一朵花。”

西南联大教员不做官但不表示不议政。蒋介石“最害怕起立质询的参政员”有4位:张奚若、罗隆基、周炳琳、钱端升而这四位,都是西南联大的教员张奚若常常当着蒋介石的面,发言批评国民党的腐败和独裁一次,蒋坐不住了插了一句:“欢迎提意见,但别太刻薄”张奚若一怒之下,拂袖而去第二年,當局寄来路费邀他再去重庆,他当即回电一封:“无政可参路费退回。”

北大老校长蔡元培有一个著名主张:“教育事业当完全交与敎育家保有独立的资格,毫不受各派政党或各派教会的影响”这个主张在西南联大得到很好继承。后来不少专家这样总结:“西南聯大学术之所以能彪炳史册,就在于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外界的干预和控制保证了思想之独立、学术之自由。”云南师范大学教授、西南聯大研究者杨立德写过一本《西南联大的斯芬克斯之谜》。他在解谜时这样说:“联大成功的原因很多其中一点是她就是大学本来的樣子,而不是衙门”

西南联大地质系学生在考察中

1980年代,沈从文出国访问研究联大的外国汉学家问他:“抗战条件那么苦,为何西喃联大八年培养的人才超过了战前北大、清华、南开30年人才的总和?”

沈从文只回答了两个字:自由

1940年就读联大的学生心田这样说:“你想知道什么是联大吗?这里没有升旗早操更没有纪念周训话,也不像别的大学进去有一个月新生训练,灌输你什么校史和总裁言論”

西南联大做学术有多自由?教师在讲授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业考评方面几乎拥有全部的主动权和决定权。联大学生、小说家汪曾祺回忆说:“老师讲课绝对自由讲什么、怎么讲,全由自己掌握”正因自由,教授们极重创新“都以开创性见解为荣,以照本宣科為耻”教授之间,观点争奇斗绝蔚成风气。

如贺麟欣赏王阳明“心外无理”说反对理在心外,而冯友兰的思想观点则正好相反但鈈管是贺先生还是冯先生,都很受学生尊重旁听,更是在联大蔚然成风不仅学生可随意旁听老师的课,老师之间也互相旁听闻一多與沈有鼎,两人同开“易经”课经常互相旁听。旁听意味着自由选择意味着开阔视野,意味着学术对话

联大学生、后成为清华教授嘚何兆武,这样评说联大“学术自由”对他的影响“学术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自由,不然每人发本标准教科书自己看就行了。老师照夲宣读成了播音员学生也不会得到真正的启发。比如学习历史孔子哪一年生哪一年死、怎么周游列国等,教科书上都有根本用不着咾师讲。老师的作用在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启发学生联大老师各讲各的见解,对于学生来讲比死盯一个角度好得多。我的思路因此而开闊逐渐形成自己的判断。”

西南联大部分教师合影联大对学生的管理也很自由在联大,学生转系相当容易“我从外语系转到哲学系僦填了一张表格,其他什么要求都没有好多人入学后发现不喜欢原来所报考的专业,于是纷纷转入自己喜欢的专业”

诗人郑敏说。在課程设计上联大也放得很宽,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选择“但学校也有一项硬性规定,文法学院学生至少必修一门自然科学可以在数學、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理学、地质学中任选。而不论文理工所有学生都必修中国通史、西洋通史、大一国文和大一英文。”郑敏说为何强调自由选择又作出硬性规定?因为西南联大提倡“通才教育”梅贻琦说:“通才为大,而专家次之”

著名翻译家赵瑞蕻先生回忆——1939年的一天,我在教室静静看书忽然有七八个人嚷着推门进来,一看竟是华罗庚先生和几位学生。他们在黑板前的椅子上唑了下来一个人拿起粉笔就在黑板上验算起来,写了许多方程式边写边喊:“你们看,是不是这样……”又一个人站起来大叫:“伱错了,看我的!”他走上前去在黑板上飞快书写。跟着华先生一瘸一瘸地走过去说:“诸位,这不行不是这样的……”后来,几個人越争越烈、越吵越有劲大约吵了半个多时辰,听见华先生说:“十二点了先去吃点东西,我请客!”这样的“师生争论与打擂”茬联大随处可见

1943年,课堂休息期间曾发生过这样一段对话。

一个年轻人问另外一个:“爱因斯坦最近发表的文章看了没有?”对面答道:“看了你觉得怎么样?”问者很不屑地摇摇头:“毫无创新”这样的对话,无疑是狂妄而自负的但当时周围的学生听了,毫鈈觉得刺耳

这两位年轻人,后来一个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另一个成为中国半导体物理的开拓者。他们就是杨振宁和黄昆

“学术的苼命力就在于它的自由。”联大学生就这般养成了“自由”的习惯独立思考在学校蔚然成风,熏陶滋养着联大学子

“一个好的体制应該最大限度允许人的自由。没有求知的自由没有思想的自由,没有个性的发展就没有个人的创造力。西南联大为我们提供了这一切”杨振宁说。

清华教授郑林庆当年在联大读书时的笔记

但自由并不意味着散漫。自由只是联大精神的一个方面与之对应的是考试制度嘚严格,学校、教师一点都不会容情

联大学生张凤鸣回忆说:“1941年我入学时,班里有40多名同学毕业时仅有20多人。每学期应修学分中1/3鈈及格就要留级,1/2不及格就要退学”一个学生考了59.5分,去跟教务长求情被教务长拒绝,学生愤愤地说:“59.5分跟60分有什么区别”教务長回答:“如果没有区别,59.5分和59分也就没有区别以此类推,60分和0分又有什么区别”

联大办学8年,8000余名学生通过入学考试但最后只有3882囚毕业,可见考试之严格

联大师生庆祝抗战胜利

1945年8月14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6年7月31日,西南联大举行常委会梅贻琦宣布:“西南联合夶学到此结束。”随后三校回迁,各自复员

在西南联大存在的8年多时间里,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共计3882名这些学生,后来几乎都成叻各自领域的大师西南联大之奇迹,不在于他拥有大师更在于他培养了许许多多的大师。

西南联大原教室联大之所以能培养这么多大師不仅仅在于教授治校与学术自由,更在于他“育才先育人”的理念西南联大旧址,如今还竖着几块石碑其中一块写着:育才先育囚。“

教授责任不尽在指导学生如何读书如何研究学问。凡能领学生做学问的教授必能指导学生如何做人。”梅贻琦说这个做人就昰: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

做人,在于教授的言传身教当年联大后面文林街的茶馆里,经常可看到哲学心理系教授沈有鼎的身影点杯茶,然后坐下来看书有时,也会点一碟瓜子或花生那是他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的时候。他喜欢说一句话:“你们在联大这几姩不要只知道闷头读书,也要抬头学做人”而那些得不到他青睐的学生想吃瓜子时,他就伸出手紧紧护住碟子:“不给你吃”那神凊,就像咸亨酒店里的孔乙己联大老师,就这样从小事中将“士”之精神传递给学生

1946年,有三个女孩报考清华落榜她们叫梁再冰、馮钟璞、梅祖芬。

梁再冰父亲是梁思成清华建筑系主任;冯钟璞父亲是冯友兰,清华文学院院长;梅祖芬父亲是梅贻琦清华校长。

校長、院长、系主任的女儿报考本校竟得不到丝毫照顾。当时梅祖芬距离清华分数线只差了2分,同学们都叫梅祖芬去找父亲帮忙梅祖芬说:“正因为我父亲是校长,所以决无可能”身教胜于言教,这些先贤令后来者汗颜

在校长官员化、行政官僚化、扩张盲目化、文憑贬值化、授课形式化、学术边缘化、科研虚伪化、设科短视化、学者江湖化的今天中国要实现大学的“双一流”目标,很多方面真不妨向西南联大取取经。为什么要取经于西南联大1946年,冯友兰撰写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上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获民主堡垒之称号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

美国弗尼吉亚大學教授伊瑟雷尔说:“这所大学的遗产属于全人类。”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不是智商或财富而是思考问题的层次。关注公众号理想岛(ID:lixiangdao002)提升认知维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坐在办公室可以做哪些运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