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企业预计未来五年年,你的企业不在了,原因是什么

如果一个老板问你未来5年的工作规划是什么你该如何回答呢?_百度知道
如果一个老板问你未来5年的工作规划是什么你该如何回答呢?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热心网友知道合伙人
入市回答喽。但千万别说没什么规划,那样老板会觉得你没思路。期望不要过小亦不可漫无边际。应结合你工作的性质,你的特长来回答就OK了
王鹏知道合伙人
来自知道合伙人认证行家
知道合伙人
烹饪类行家
采纳数:1745
获赞数:7425
28年的世界著名酒店的西餐工作经验,中国国家级西餐技师、世界厨联认证第十四届FHC国际烹饪艺术大赛铜牌。
在你老板的企业里当经理。他就会高兴了!第一,你不会跳槽,第二,显得你有上进心!有追求!第三。老板也会知道你们很看好他的企业。
西泠钓徒知道合伙人
采纳数:92
获赞数:1087
如实回答。如果你没有规划,我告诉你了,也不是你自己的。老板只要多问几个问题,你就穿帮了。如果你有规划(看起来你确实没有),那么就如实告诉他,并请求他的建议。亡羊补牢。没事的时候给自己规划规划,这样至少下一次被问的时候,你就有答案了。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如何回答“你未来五年有什么职业发展计划?”
我的图书馆
如何回答“你未来五年有什么职业发展计划?”
面试时,面试官除了问一些常规问题,还会问:“你未来五年有什么职业发展计划?”该怎么回答。错误回答“我计划在公司所在的城市买房定居”。这个答案太私人化了;考行业内的XXX证书。这个答案把职业发展计划和个人发展计划混淆了;我要当半年拿高薪,一年当总监...不实际;好好工作,努力工作。认真完成工作,实现自己的价值...正确规划五年计划的七个要点你的答案要让面试者相信,如果公司雇佣你,你会持续为公司工作,并且你已经仔细思考过,你在这家公司里面如何发展。解除面试者对你“投机面试”的顾虑。不要让他以为,你是海投了100家公司之后,中了一家,就随随便便来面试了你要让面试者相信你有计划留在公司,并和公司一起成长表达出你对公司的足够了解,找出公司可以带给你的职位升迁(纵向)和发展路线(横向)如果组织内部有多种升迁的方式,请指出发展道路,以及可供选择的职位,结合个人兴趣和公司发展需求,说出你设想的职业道路(比如你以前是marketing部门的专员,可是你经过研究发现,工作一年之后进入Branding部门也是可以的,请在面试中指出你的兴趣点说出你对进入公司是有目的的,有积极性的,你对如何做得比Job Description更多更好,有明确的计划避免提及一个具体的工作职位,因为第一年进公司不免部门调动或者轮岗不要提及个人的目标和计划,比如上述的“考证书“”买房“举例(一)我的计划是五年内,在管理培训生(可换职位)这个岗位发展。我把我未来在乔布堂的五年看做一个学习技能和行业知识的机会。我申请这个职位的原因是,这个公司是行业内的领头企业。如果我继续在这个部门工作,我希望在三年内升任部门/高级经理,负责技术发展策略的推广(显得你对这个职位很了解)。【纵向发展】另外一种可能是,转到区域的办公室,在那里我可能会接触到区域运营工作和商业拓展工作。最终以哪个方向发展取决于公司的各个因素,比如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我个人资质和能力,我在公司里面成长的情况,和公司战略发展的需要。【横向发展】在以往的实习中,我曾经在不同公司不同部门实习,我对任务的灵活性让我可以满足公司不同的职能。(附上一个小小的例子,比如曾经同时在市场部和人资部当实习生,可以协调工作时间和任务)我希望能在乔布堂得到更多锻炼的机会,希望在服务公司的同时和公司一起成长。(结尾表忠心)这里只是提供一个思路。上述答案中企业可换,专业可换,企业和部门的业务可换。一定要有实习或者项目经历支持你的说法!(二)在过去大学三年中,我试图在我的marketing(专业和技能可换)的专业领域不断精进我的技能。这也是为什么我申请乔布堂的工作。作为行业的一个领头企业,乔布堂的资源和发展策略在业界都是有口碑的。如果我被雇佣了,我计划不断在乔布堂未开创的领域做先锋开拓者,比如XX和XX领域。这样做我可以为企业的业务开拓创新并且打开企业的市场影响力。从长期的来看,我不仅仅是要培养我在XX业务上的能力,也要参与到企业的发展当中去。【站在企业影响力和企业的业务上,从长期来看。而不是从个人出发。】最后还是那句话,模板写出来还是我的模板,自己加入自己的细节,完善了背诵了,就是你的专属模板。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马云回应“五新”争议:必定是未来 思想落后将被淘汰|马云|宗庆后|董明珠_新浪科技_新浪网
马云回应“五新”争议:必定是未来 思想落后将被淘汰
  新浪科技讯 12月29日晚间消息,马云今日以浙商总会会长的身份出席了“江苏省浙江商会十周年大会”,在会上马云谈到了近日被热议的、董明珠等企业家质疑新经济的话题。他认为,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不是对立关系,企业家切不可活在昨天,抱怨明天。同时马云强调“五新”必定是未来,思想落后将被淘汰。
  近日宗庆后、董明珠等实业企业家在央视一档栏目中谈到了马云提出的新零售、新制造、新技术、新金融和新资源的“五新”的观点,宗庆后表示:我认为除了新技术以外,其他都是胡说八道。而董明珠也表示赞同宗庆后的观点,董明珠还认为,90后喜欢开网店是“国家隐患”。“90后不愿意去实体经济里工作,在家里开个网店,一个月赚一两千不用受约束,不用打考勤,这一代人对国家经济发展影响的是有隐患的,不仅仅是网店模式给实体经济带来冲击,它给整个社会都带来了冲击。”
  该节目经媒体报道后引发热议。集团市场公关委员会主席、淘宝大学校长王帅此前曾对此回应称,作为企业的一把手,就意味着必须承担拥抱未来的责任,而不是拥有了抱怨的权力。他提醒道,保持对未来的好奇,保持对趋势的尊重和把握,保持持久的学习能力,是企业家的本能和本事。
  而今日马云也在演讲中对此话题进行了回应。
  马云认为,企业没有实体虚拟之分,只有好企业坏企业之分,我们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但是要淘汰落后的生产力。他还表示,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也不是对立关系,企业家切不可活在昨天,抱怨明天。实体经济只有经历住新科技的挑战、转型和创新的洗礼,才能面对明天的太阳。
  “纯电商会越来越艰难,纯线下零售会越来越艰难,零售线上线下互补,必须结合起来。”而马云认为,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能源必定是未来,而如果抓不住这个趋势,那就“不是技术让你淘汰,而是落后思想让你淘汰,不是互联网冲击了你,是保守的思想、昨天的思想、不愿意学习的懒性淘汰了你,自以为是淘汰了你。”(张俊)
  以下为马云演讲实录:
  《不是技术让你淘汰,是落后思想让你淘汰》
  我就谈谈我的一些感想、一些感悟,谈谈我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特别在2016年经济相对来讲很困难,未来三年到五年依旧很困难,我前几天跟浙商很多朋友讲,告诉大家一个不好的消息,后面经济会很困难,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大家都很困难。但是年底这么忙的时候,江苏商会和浙江总商会合在一块儿,在一起讨论面向未来,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关键时刻,感谢江苏省政府对于我们这个合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
  一:未来经济崇尚经济体 江苏和浙江合起来就是“改革开放”
  江苏基础非常了不起,中国是世界经济的第二大经济体,而江苏是中国的第二大经济体,江苏省经济代表整个中国经济的好坏。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古代讲吴越之地,其实江苏和浙江,我们江苏知道浙江不是江苏,江苏不是浙江,外地人看我们是在一起的。我出去讲话,说你是江苏,其实是浙江,我们分得清楚,别人分不清楚的,苏商和浙商各有不同。我同事给我整理一下,我觉得还是蛮有意思的。
  说苏商和浙商的共性,大家都精明智慧、善于经营、敢拼善闯、包容开放。其实区别呢,我们两个商帮区别还是挺大的,江苏自然条件优越,苏商是“离土不离乡”,而我们浙江靠山沿海,土地有限,浙商喜欢走出去。苏商有一点“自顾自”,就是有一点单打独斗、闷声发大财,团队合作相对少一点,我们浙商,尤其是号称宁波帮、温州帮,善于抱团取暖,相互扶持增长。
  江苏企业稳健、不张扬、柔韧、低调,典型的水文化,而我们浙商比苏商高调,是一个自带“网红”体质的群体。说江苏企业会造,浙江企业会卖,我们浙江没有卖不出去的东西,其实会造不会卖,会造不会说,其实今天的世界,会说也是一种生产力。
  江苏企业注重制造业,利润虽然高,但是极其有限,我们浙商注重贸易,浙商从事投资、金融行业、房地产、互联网行业等格外多。所以江苏注重制造业,我们浙商注重现代服务业。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区别在哪儿呢,江苏企业注重权力,而我们浙商崇尚市场,苏商和浙商都注重权力和市场,但是先后次序不一样,苏商比较崇尚权力,但是懂得尊重市场,我们浙商崇尚市场,但懂得利用好政府。
  所以我们今天有区别、有共性。江苏和浙江各自有特色,但是改革开放,我个人觉得江苏代表开放,浙江代表改革。江苏擅长学习其它地方优秀的经验,所以江苏的外资都来了。而我们浙江善于创新、擅长改变,我们浙江擅长营销,所以我们浙江的“奇葩”企业比较多。
  这几年很多把我们浙江和江苏拿来作比较,其实我觉得两个地方也没有必要去比较,但是两个地方要合体。如果江苏和浙江合起来,那就是一个“改革开放”四个字。未来的经济是跨地域、跨空间,所以未来的经济更崇尚经济体,我们江浙沪一带称之为长江三角洲经济体,广东一带称之为珠江三角洲经济体,经济体必须联合、必须合作发展,才有未来。
  浙商在江苏有60万人在江苏,过去十年投资了一万亿,但我想我们对江苏实际上了解远远不够,江苏远远比这些想象得要大、想象得要好,浙商要学会“近水楼台先得月”。
  二:商人必须自重、自尊、自信
  我在这儿想讲一些其它的事情,我觉得商人一定要学会如何受人尊重,必须坚持理想,必须坚持乐观主义,必须坚持学习,我们必须自重、自尊、自信,商人一直被人看不起,以前大家觉得士农工商,商人一直排在最后面,我以前当老师,我也看不起商人,我觉得无奸不商,包括今天为止,我自己觉得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无论在纳税、在就业、在各方面做得很好,但是别人看来,阿里巴巴马云就是一个商人。
  但是做了企业以后,我才明白,其实一个企业家要做得久、做得好,真正做好、做大的企业家,他大部分考虑的事情一定是都跟钱无关的,重大的战略决策跟钱一定没有关系。真正的商人必须学会自强、必须学会尊重自己,所以商人只有自己尊重自己,只有看得起自己的价值,我们才能在社会上受到尊重。
  我最近跟很多浙商企业家讨论交流最多的,就是情商、智商、爱商,企业要做大,企业要做成功,你要看他的情商,情商强的人,一般容易做起来,但是情商强,没有智商,很容易失败,失败。智商就是要不断学习,你有智商以后,有知识、有结构,未来的速度会非常之快,但是企业家光有情商不够、光有智商不够,得有爱商,只有爱商是把天下人,把其他人的责任,把其他人的痛苦当作自己的痛苦。真正的企业家,不是在社会发展中寻找漏洞去发展,而是在社会发展中,去弥补这些漏洞,去创造这些价值,如果你真正有这些担当的时候,你真正有这个爱商。
  你不赚钱,是不会受人尊重,但是你真正要受人尊重,一定要有强大的爱商,所以说情商、智商和爱商都非常重要。
  三:企业必须坚持学习,不学习你永远活在昨天,抱怨明天,甚至害怕明天。
  另外我也想跟大家讲,商人只有两种,只有好商人和坏商人之分,企业只有好企业和坏企业之分。在我们眼里面,是没有国企民企之分,没有大企业小企业之分,更没有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分,我们没有必要把企业分成三六九等,别人本来就看不起我们,我们还把自己分为三六九等,没有什么实体和虚拟,只有好企业和坏企业之分,只有好商人和坏商人之分。
  中国经济现在相对来讲比较困难,这个困难也并非一时能够度过去的,如果我们真心觉得中国要进行转型,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转型升级就要付出代价,而代价最大的就是时间。所以如果我们坚持转型升级,未来五年到十年,我们的经济困难一定不可避免,我们的GDP数字一定会下降,我们很多行业一定会碰上困难。但是中国现在面临两个重大机会,一个是中国两千年来,没有碰上过巨大的变革机遇,第二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巨大的技术变革。
  我觉得中国社会巨大的变革,我刚才讲做企业的人讲理想主义,没有理想,我不知道如何面对明天,坚持乐观,不管多困难,今天的中国不是最困难的时候,不管你多抱怨这个环境、抱怨那个环境,告诉大家,十年以后,中国企业家一定比今天多,十年以后的有钱人一定比今天多,十年以后,有一个企业家,这么好的企业,一定会是从今天出来。
  我昨天参加了湖畔大学的招生,看着那些年轻的企业家,他们的创新,让我无比感叹,他们没有抱怨,他们追求着增长,他们不是5%、6%,而是30%、40%,30%、40%对他们来讲是非常稳健的增长,中国不是实体经济不行了,而是你的实体经济不行了。中国不是实体经济做不出来了,而是你的实体经济由于缺乏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而不行了。未来的三十年,我们看到会有更多新型的实体经济诞生出来。
  中国现在在做最了不起的,中国共产党,我自己这么认为,我们中国共产党这几年,十八大以后做了两件极具理想主义色彩的事情。
  第一反腐倡廉,全中国历史上能够把反腐倡廉做成今天这个格局、这种力量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正因为反腐倡廉,今天很痛,但是对于五年十年以后的经商环境,都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今天我们国家反腐倡廉、挂骨疗伤,在病床上一定会疼痛、一定需要付出代价,但是这些代价不付出,中国经济将来没有希望,我们在座的所有企业家,我们将会永远没有机会在真正市场上竞争。
  第二件事情,我认为中国共产党特别了不起,就是全面脱贫,脱贫这个工作我认为是很艰难的工作,我自己在公司内部也说,就让我解决一个居民区的贫穷问题也很难。我相信脱贫不是消灭穷人,而是消灭贫困。我们没办法消灭穷人,知识结构的问题、懒惰的问题,永远消灭不了穷人,但是我们可以消灭贫困。而消灭贫困,还有七千万的贫困人,该怎么办,这是极具理想主义的。只有坚持理想,这个国家才有理想,企业坚持理想,我们才有未来。
  第二个,我觉得我们碰上的是人类三次革命最了不起的革命,就是知识的革命,第一次技术革命释放了体力,第二次技术革命,释放了人的距离,这次技术革命,是打开脑袋,是真正的智慧革命。企业必须坚持理想主义色彩,企业必须坚持乐观主义,企业必须坚持学习,不学习是不会进步的,不学习你永远活在昨天,抱怨明天,甚至害怕明天。
  四:诚信是商人的担当,必须建立起强大的信用体系
  未来中国经济,还需要坚持的就是诚信是商人的担当,必须建立起强大的信用体系,中国人一直讲诚信,中国不缺信用,但是我们缺信用体系。习主席讲了,要让诚信的人一路畅通,要让不诚信的人寸步难行,我个人理解我们要建立一套信用体系,商会的职责、社会的职责、政府的职责,共同打造一个信用体系,只有让好的信用体系建立起来以后,商人经营成本会降低,社会才会进步。
  别人可以不诚信,你必须诚信,我必须诚信,只有坚持这样,社会才有进步。我自己觉得也很感动,前几天蚂蚁金服出了一个招财宝,有广东一家企业,什么原因付不出钱来,但是浙商财险采取率先赔付,尽管任何企业都很艰难,但是坚持赔付,这是捍卫诚信的力量,但是那些想利用诚信、信用漏洞钻空子的企业,我相信法律、社会都会饶不过它。
  五:企业没有实体和虚拟之分,只有好企业和坏企业之分
  大家都讲企业很艰难、实体经济很艰难,请问实体经济什么时候不艰难,企业很难,请问什么时候企业不难,实体经济不难吗,还是虚拟经济不难,虚拟经济也很难。大家讲BAT,中国有几十万家互联网公司在做,也就是诞生了这三四家企业,而这三四家企业也是每日如履薄冰、胆战心惊,今天是你,明天就不是你了。什么是实体经济,大家都讲实体经济非常艰难,实体经济真正的定义是什么,大家查过没有,实体经济的定义是人类通过思想、财富、工具,在地球上创造的生产和流通的商业,生产制造是实体的一部分,流通更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
  今天产能过剩、库存加大,就是因为我们流通不畅,如果流畅能够顺畅,我们的产能过剩,我希望大家不要统一把这些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对立起来,企业没有实体和虚拟之分,只有好企业和坏企业之分,实体经济中也有烂企业,我认为未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里面,所谓的战略里面,我们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大力发展未来的实体经济,大力发展有创新的实体经济。但是我们必须淘汰那些落后的生产力,如果没有这种定力,我们还会回到昨天,而且很有可能没有办法面对明天。
  为此我希望大家思考一些问题,未来五年会越来越痛苦,这个痛苦,开刀以后的疼痛一定存在,未来的五年到十年,我们国家和政府企业要经历几次洗礼,要经历新科技技术的洗礼,要经历转型升级的洗礼。如果你的企业不能经历过创新的洗礼、技术挑战的洗礼,不能经历过你自己身体的洗礼、转型的洗礼,我相信这样的企业一定会被淘汰,经历过这些洗礼的企业,才有能够面对明天的太阳。
  六:有人看三年,有人看三十年,不是技术让你淘汰,而是落后思想让你淘汰
  我想这里很多人并不一定看好,但是我还是要强调这一点,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能源必定是未来,有人看三年,有人看三十年,有人看中国,有人看世界,只是我希望提出的五个新,在座所有企业家们去思考一下,多花三分钟思考。
  纯电商会越来越艰难,纯线下零售会越来越艰难,零售线上线下互补,必须结合起来。为什么美国电商没有发展起来,不是美国不支持电商,而是美国原来的传统零售做得非常完善,他们懂得服务体系的建设,他们懂得去服务好客户。未来的零售不是要学会怎么卖,而是学会如何去服务。新零售将会在未来十年以内铺天盖地的对城市商务区、商业区进行全面的整改,全面的进行革新,各位如果你手头上有现有的零售体系,请注意必须加互联网,如果你现在的纯互联网公司,必须加实体,而且这些实体不是纯粹你在公司内部去简单的并购合并报表,而是真正思考通过技术、通过创新来改变自己。
  新制造,新制造的挑战会越来越大,智慧制造将会成为未来二十年内的一个主题,过去的二十年,人类把人变成了机器,但是未来的二十年,我们把机器变成人。刚才有一句呢,我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能用机器人的地方,尽量用机器,不用人,我认为未来二十年以后,一定是能用人的地方,一定要用人,因为如果纯粹是用机器去做的时候,我们创造出来的产品,将会缺乏真正的体验感,只有人,人是有文化、人是有情感的。
  以前讲的制造业是规模化、标准化,未来的制造业是智慧制造、按需定制,未来的制造业讲的是智慧、个性定制。
  新金融的变革也将推进整个中国金融改革,过去的金融是二八理论,20%的大企业、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外资企业能够获得金融支持,但是80%的中小企业、年轻人、创新企业得不到金融支持,而新金融解决的问题是八二理论,解决80%的年轻人、中小企业,只有这些企业的金融得到支持,我相信社会才会真正的进步,中国社会才会发展。
  新技术,IT时代的技术,势必是被数据时代的技术所取代,所有的技术都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座每个企业,也许今天是最好的机会。美国的IT非常强大,但是未必会接受数据时代,中国电商的高速发展, 因为原来中国商业基础设施太糟糕,使得我们在互联网时代迅速抓住了机遇,发展了起来。大家讲我们冲击电商、冲击实体经济,我向大家汇报,今年阿里巴巴平台加起来卖了3.7万亿人民币,这3.7万亿人民币是3.7万亿的实体经济的销售,只是原来实体经济通过传统商场和Mall,我们今天通过网络途径去转变。换句话说有无数的实体经济因为互联网,找到了方向。
  如果说关掉,意味着这样的规模,中大型规模的商场,中国将关闭3.7万家这样的大型连锁超市和Mall,这是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
  所以我想告诉大家,我们必须思考,美国电商的发展是因为原来的传统零售发展得很好,所以它很难发展,传统零售在美国是主流,而互联网不是主流,我想告诉大家,IT发展时代越强,数据时代阻力越大,在数据时代碰上最大的阻力,不是那些贫困的地区,而是上海、江苏、浙江、广东那些IT技术设施越好的省份,越不愿意接受数据时代的技术,而那些贵州、云南贫困地区,原来IT不够好的地区,一下子把握机会,面对未来创新。
  昨天巨大的技术革命,昨天的最强就是今天的最弱,昨天的优势变成了今天的历史,这方面请注意,新技术的冲击远远超过大家的想象,绝大部分昨天认为白领的工作将会失去,绝大部分昨天认为理所当然做得最好的行业和公司都会倒下。不是技术让你淘汰,而是落后思想让你淘汰,不是互联网冲击了你,是保守的思想、昨天的思想、不愿意学习的懒性淘汰了你,自以为是淘汰了你。所以我希望我们江苏的企业家和浙江的企业家共同面对未来,把握新的机遇。
  最后我也相信新能源,第一次技术革命诞生了能源,主要以煤为主,第二次技术革命,诞生的能源以石油为主,未来的技术革命诞生的将是数据,各企业要高度注重自己的数据,数据必须流通,政府、企业、各行各业让数据流通起来,让数据注重隐私,让数据注重安全,一切业务必须数据化,一切数据必须业务化,这个才是真正的未来。
  所以不管你信与不信,就像二十年前,2002年、2003年,我在广东做过不下一百场演讲,互联网电子商务将会冲击很多行业,没人当回事情,但是我不是说2001年、2002年就冲击,但是十五年过后确实形成冲击。我想告诉大家,在未来的十年、十五年,会对在座所有行业的基础形成强大的冲击,这不是我们去冲击,而是这是一场技术革命的到来,这是人类社会,你可以把它当作机会,也可以把它当作挑战。
  七:不要让红旗法案的历史重演
  最后我也想,未来的三十年,我在很多场合讲过,任何一场技术革命都是五十年,前二十年都是技术公司的变革,未来三十年才是真正的应用市场的开发,电不是美国人发明的,那是欧洲人发明的,但是美国充分利用电。汽车不是美国发明的,最早英国发明了汽车,恨汽车的人,都是马车夫,那个时候马车夫是白领工作,汽车出来以后,最恨最讨厌,鼓动政府要把汽车砸掉,就是这些传统保守势力,英国出了一个很愚蠢的方案叫做红旗法案,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没有,每个车里面必须有两个人,车前面有个红旗,车不能超过红旗的速度,汽车如果超过马车的速度,汽车的牌照将会吊销,为此保护传统势力的利益,保护马车夫势力的利益。结果德国汽车工业超过了英国,法国超过了英国,美国在汽车工业迅速把自己的国家变成车轮上的国家,因为汽车的发展,使美国成为了能源大国。
  今天红旗法案到处都有,不管是国家政策层面、政府层面还是企业内部层面,条条红旗法案到处都是,历史告诉我们,历史不会重演。我告诉所有企业,用自己的脑子去判断未来、把握未来,用好年轻人、用好创新的精神,跟在座绝大部分企业没有多大关系,纯粹是互联网公司死掐。二十年过去了,形成了今天这样的格局,互联网公司要活下来,未来三十年,必须把自己的技术应用到社会方方面面,未来三十年是传统行业的时代,未来的三十年是改革自己、把握新的技术,过去的二十年,这些技术的应用已经被证明。你是否有勇气淘汰自己昨天的技术、昨天的思想、昨天的组织架构、昨天的人才架构,来重新打造自己的未来。
  我想我们过去工业时代把一切都标准的东西,似乎把它标准化了,以后我们要把标准的东西个性化。这一切的基础就是数据,所以以前我们常常说人算不如天算,其实这个天算的天就是云计算,就是大数据。人算不如大数据算,信息时代也许还能算一下,大数据时代根本不可能,所以我希望大家把握好这个技术,把握好这个时代,把握好这个机会,这个机会是给每一个人的。
  我希望在2017年、2018年、2019年,这三年可是中国经济相对困难,但是这个困难是转型的疼痛,是手术台上的疼痛,只要你熬得过去,只要你改变自己,只要你面向未来,有信心,别人能过,你凭什么过不了。我一直这么觉得,经济,如果浙商过不了,如果苏商过不了,天下还有什么商人过不了。
  谢谢大家,祝大家2017年一切顺利!
如何做一款清真手机?其实最擅长做清真手机,并且已经在伊斯兰市...
小米如今还是应该把注意力回归到手机业务上,毕竟公司估值一直在...
未来印尼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一定也会相应提升,国产手机厂商或许...吴晓波:未来五年,成功的人一定有这三个特点(深度长文)
我的图书馆
吴晓波:未来五年,成功的人一定有这三个特点(深度长文)
昨天 15:50
[ 亿欧导读 ]
读史明智,只有了解中国经济的过去,再对照全球,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的趋势。电商的出现,让“实体”和“电商”一直成为创业者和媒体关注的焦点,从厮杀到融合,过山车式的发展趋势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图片来自“123RF图库”
编者按:读史明智,只有了解中国经济的过去,再对照全球,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的趋势。电商的出现,让“实体”和“电商”一直成为者和媒体关注的焦点,从厮杀到融合,过山车式的发展趋势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周晓波从6大板块(历史—现在—新机会—大公司—消费升级—未来五年),结合中外企业状况和国家政策,判断未来五年的趋势。
本文首发于正和岛,作者;由亿欧编写,供业内人士参考。
未来五年,中国的产业经济是面临总崩溃的悲惨命运?还是完成脱胎换骨的转型,所有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上。
一、历史:四次转型 最苦
我们国家的制造业最辛苦,从1978年到今天,我们经历了4次大的转型。第一次转型从197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元年。78年中国的制造业非常落后,当年中国的经济总量是日本的1/3,我们在一个非常低的起点上开始第一次转型,年,当时完成了中国第一次转型的主力军,不是我们的国有企业,而是乡镇企业。我们现在不谈乡镇企业,而是谈民营企业。
那一段时间,中国有4年的时间是乡镇企业的转型,特别是轻小集加,轻工业,小企业,集体经济,加工业。在军工重化的体系以外,这些基本上是做钮扣,编制袋,做衬衫,做电缆,做铁锅,自行车,印染等等。这些企业慢慢的崛起,然后把国有企业的工程师挖走,把国有企业的设备也挖走。
这就是第一次转型,乡镇企业在国营的流通体系以外建立了自己的流通体系。
92年中国开始搞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入到一个新的方向,这个转型的变化怎么带来的呢?我们通过年14年的发展,出现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88年的时候中国乡镇企业在中国制造业的用户跟国有企业是一样的。1988年的时候中国乡镇企业的利润总额超过了国有企业。
1988年邓小平讲了一句话,中国改革十年,最大的意外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乡镇企业已经撑起了中国的半壁江山。
我们通过15年的发展,中国的产业规模开始扩大,突然间有一个短缺经济慢慢进入到满足经济,92年只要生产出来就卖的掉。现在品牌要有定位,要有自己的品牌,自己的市场。企业的竞争力开始由生产能力变成了市场能力,中国经济到市场经济。
92年以后中国商品开始发展,老百姓手里有点钱,所以我们要改善他们的生活。怎么办呢?让他们吃好穿好,所以服装、饮料行业开始起来,还有保健品。当我们吃好穿好以后怎么办?我们家里夏天的时候最好有一个空调、大冰箱,89年以后开始有电视机,家电企业起来了。
中国的服装品牌,中国的饮料品牌,中国的家电,你想的起来的,这三各行业的品牌,90%以上成名在年之间,这就是中国的第二次转型。
到了98年以后,我们又面临了一次转型。98年发生了一次经济危机,亚洲地区发生了一个货币的大泡沫。
1998年2月份的时候全国开两会,朱镕基总理说,中国70%的工业制成品产能要提升,中国的制造企业要转型升级,带着国家往前走。即使万丈深渊,也要鞠躬尽瘁。保健品每天在喝,冰箱、洗衣机都有,朱镕基说买汽车,98年中国开放房地产行业,1998年中国取消了租赁分房,开始学香港,按揭置房。
中国房地产的元年是1998年,当大家开始买房子,买汽车的时候,中国的整个产业经济由服装、饮料、家电为主的轻工业模型向重工业发展,城市化也好,房子也好,需要大量的钢铁、铝、电、煤,所有的能源大规模生产,整个产业进入到第四个阶梯。
1998年中国政府开放了中国进出口市场,98年以前所有的企业做外贸,需要进出口公司,服装进出口公司,机械进出口公司,坐在中国民营企业和老外之间,98年以后,民营企业不再需要进出口公司,中国的民营企业把法国、意大利冲垮了,买回来的东西基本都上(Made in China)。
今天中国有一个长得很好看的—马云,什么时候创办的?1999年,他创办阿里巴巴半年时间,阿里巴巴的排名在全球C2B电子商务第一,他成为了中国第一个上福布斯封面的中国企业家。
什么叫C2B,一百个乡镇企业家里面,99个不懂英文。老外要到中国来采购商品,他们比中国的乡镇企业还惨,100个老外都不懂中文,语音不同,信息不对称,做一个商品交易平台。
阿里巴巴,网上最大的交易市场,摆一个摊,上来交易就可以。1999年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的阿里巴巴,不是今天的淘宝、天猫的阿里巴巴,是跟中国制造有关的阿里巴巴。
这就是1978年以来我们已经经历过了四次的转型。其中经历了两次的消费转型。在座的,什么时候开上汽车,什么时候住上商品房,全国都是在年。一个产业经济在发展,我们走到今天,不是突然间这样的。中国产业发展,也不是浩浩荡荡冲到现在的。
78年以前的很多的军工企业,很多国有企业,还有吗?78年以前全世界最大的工农居住区,几十万住在那里,现在还有吗?78年-92年之间很多乡镇企业都不见了。
1984年的时候,北京有一个卖电脑的地方,中关村,知道为什么叫中关村吗?中央机关所在地方,皇宫里的太监,太监死了以后抬到北京郊外埋掉,叫中关,埋太监的死人堆叫中关村,北京郊区非常偏远的地方。
1984年很多人在那里卖电脑,做经贸市场,然后出现非常优秀的企业,联想是84年开始。1988年的时候,中关村已经蛮发达了,中关村最大的十家企业,到2008年,十年以后,再看1988年排在前一百位的中关村企业,剩下3家。
到了92年以后,我们很多服装企业,饮料企业,家电企业,只有极少数的品牌活到了今天,活到了第四个产业周期。如果有兴趣的话,把2015年中国排在前一百位的民营企业名单排出来,60%面临崩溃。
江山代有人才出,到2015年的时候,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整个流程是一代一代企业家不断转型的结果。
二、现在:今天我们为什么赚不到钱?&
我们今天为什么很困难?第一,我们在制造业,78年以来的历史上,第四次转型结束了,当第四次转型结束以后,36年来我们所具有的三大优势,成本优势、规模优势、制度优势,基本上丧失了。
不是我们不聪明,中国越来越有钱,中国消费还敢于消费,人民币也没有崩溃,行业还能保持10%-20%的增长,为什么赚不到钱呢?不是你变笨了,而是你原来的竞争优势丧失了。
当今世界最可怕的是能力丧失,核心竞争能力突然间丧失了。在另外一个地方拿走了你本来的优势。我们说转型,我们今天坐在这里,我们要获得新的能力,获得新的工具,获得新的商业模式。这个是我们今天所面临的问题。
我去年去国务院参加总理组织的经济座谈会,我是第三个发言的,排在我后面的都是企业家,在我前面发言的全是中国最好的宏观经济学家,分别来自于财政部、社科院、汇丰银行,北大清华,有一个经济学家从宏观经济分析来讲,今天中国处在通货紧缩时期,供给大于需求,满街都是东西。
然后克强总理说,他们认为中国未来五年内是黄金期,中国都会处在通货紧缩时期,在这个时候大家不要有任何的幻想,在未来的五年仍然是供给大于需求。
同时,这个宏观经济学家说,不仅中国处在通货紧缩,全球处在通货紧缩。在过去的两年里面,全世界各个中央政府都在干同一件事,加速印钞票,货币的量化宽松。
过去两年是1945年以后最激烈的货币竞赛,人民币还算好。现在去日本,日本的东西好便宜,过去两年日本贬值25%,到欧洲去很便宜,过去两年贬值48%。我今年2月份去了一趟南极,三年前去南极一美元换阿根廷币是1:1.6,下了飞机我去换,1:4.7,这国家能过日子不?三年的时间。
互联网冲击。我们做制造业,过去几年,房地产,制造业做的不好,做房地产,买块地造房地产;第二是炒股票,第三是互联网。大家很愤愤不平,天天上班,早上八点上班,晚上六点下班,工作十多个小时,我的净利润只有3%,5%,做外贸的话连3%都没有。然后有一些企业,每年的净利润有20%-30%,百度净利润35%,阿里36%,深圳的腾讯28%,互联网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第三,供需错配。买东西,为什么到香港去买奶粉?为什么到日本去买眼药水,到日本买电饭煲、马桶盖。大家去过巴黎老佛爷没有?我去到那里不喜欢购物,我坐在那里看,一堆中国人,太有钱了,门口站着两个黑人,拉着一个绳子,放十个人进去,出来再放十个进去。到迪拜,迪拜有一个山泉酒店,有将近五百间房间,去年的圣诞节,五百间房间里面490间是中国人。
三、新机会:黄金五年 三个战略新起点
中国制造业现在有三个战略新起点。哪三个新起点?
第一,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普惠性工程,它是我们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的特点是什么?两个特点,无所不在,非常便宜。如果你问BAT三个老板说什么叫互联网,他们告诉你一个标准答案是,互联网是连接一切。
我们在座的企业,我们现在跟互联网公司打交道,最头痛的事情是需要向他们买流量,百度竞价排名,我们去淘宝开店,天猫开店,有直通车,有竞价排名。都是流量。为什么能够通过流量来赚我们的钱呢?因为连接是他们完成的。
但今天的BAT全部面临一个新的挑战,是因为流量为王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如果未来我们做互联网,我们卖东西,如果你的生意仍然要借助于流量分发的话,你的成本会比地还要高。
今天为什么出现很多,为什么出现直播模式,为什么出现社群经济,都是对流量为王的反驳,在这个时候,我们说要告别马云,过去几年来所形成的一些互联网经济,流量为王的互联网,这些我们非常耳熟能详的,将会烟消云散,互联网启蒙时代已经结束了,已经变成了我们的基础设施。
未来最主要的能力,就是怎么样跑步跑的快一点,怎么样把水变成饮料、酒,我们把它变成工具,是一个我们可以用的工具,不是我们的根本。我们的根本是什么呢?我们的根本还是做好一双鞋子,做好我们的卫浴,这是我们的根本。
我们不能因为这些互联网的企业家而丧失信心,我们也不要把我们的命运寄托在BAT的身上,马云也好,马化腾也好,李彦宏也好,他们全部都是我们的工具提供者而已。
这是一个新的起点,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工具革命已经结束。在虚拟竞技上,未来五年内不再发生任何意义上的工具革命。
第二,全球的第四次。
怎么能提高我的劳动生产效率,怎么能迭代我的产品,全球的制造业都在想这个问题,都在想怎么样重振制造业,这个话题为什么以前不谈,为什么今天开始谈。
到美国去,奥巴马对制造业非常重视,提出美国制造业再造计划,日本叫日本工业复兴计划,德国叫工业4.0,中国叫中国制造2025。为什么德国、美国、日本、中国,重新把国家战略放到制造业上?是因为信息化革命已经结束,互联网已经变成了普惠性工具。
我们在全球制造业,1978年我们和美国人、日本人要差30年的话,如果到1998年还差五米,今天我们会跟他们差半个身位。
在未来的工业复兴计划中,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美国人和德国人的路径是不一样的,中国是夹在中间。美国人认为,我的战略计划是要很多硬件,比如说要搞航天飞机,要搞无人汽车,要搞VR系统,美国人会把它过去20年所主导的信息革命的成果继续放大。美国汽车行业的复兴,现在的领头人叫马斯克。
德国人,隐性冠军。他们从来不会产生像乔布斯、马斯克这样的企业家。但在汉诺威,我们看到很多生产革命。德国一个生产线,全世界工业4.0的标准工程。
民营企业家跑到汉诺威,去到那里以后回来有人问去汉诺威有什么体会?三个体会,盯住德国人,学他们的生产线革命,学他们的车间革命。学习美国人,买卖全世界。
在未来的几年内,买全世界制造业中间产业的部分,可以极大的取胜。我们用人民币去买它,人民币是全世界最大的货币泡沫,房地产泡沫是人民币泡沫的投影,中国的货币超过了美国。我们用全世界最大的泡沫买全世界最好的武器,我们等于帮助了总理把泡沫输送到全世界。
未来几年内,我们不但要把产品卖到全世界去,我们要把人民币的泡沫输送到全世界去,买他们的车间,工厂,买他们的机器,这个很重要。
第三,诱发。
供给侧改革这个词是去年11月中央在三改小组会上第一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改革。我认为这个词是未来五年十三五规划期间中国制造业改革的一个核心战略。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中央政府对制造业产能的落后淘汰的决心已经下定了。
中央政府已经清晰的认识到供给侧改革,通货紧缩,供给侧改革。供给错配,错配会产生势能,这个势能叫适配势能,只要把它配起来,就有机会。欧洲有供给侧配吗?日本有供给侧配吗?没有。供给侧改革,是不能满足现在的消费需求,中国产生新的消费人群,这些消费人群是谁呢?跑到日本买马桶盖的,他们是中国的中产阶级。这是供给侧改革真正的意义所在,中产阶级。
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09年的时候我曾经主持过一个课题调研,一家美国的公司帮中国的企业家做数字模型。找二十个知名度高的企业家,一个企业家访谈20个小时,把这些访谈的结果形成一个结论,把这些结论在别的国家对照,提出你这个企业家数字模型是什么。
当时模型的结果是,比如说你们这一代中国的企业家重以进攻,输以防守,呼啸天下,粮草没跟上。第二,中国大多数的企业家都是狮子性,就是统治欲望很强,团队建构能力不强,一只狮子带着一群绵羊。第三,东方企业家的传统性,讲天下,拯救这个,拯救那个。
其中有一条,我当时看到大吃一惊,他说,你们中国企业家面对本土市场的创新不足,当时有四五个专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吃一惊。这一代中国的企业家面对全球最大的本土市场,竟然创新不足。
产品从哪里来的?从别的地方抄来的。到今天,大家有没有看到一个外国公司在中国,在过去30年里面起诉中国的企业侵犯知识产权是申诉成功的?没有,中国的知识产权就是保护中国的企业。
山地车的品牌要么是法国,要么是台湾人,今天在中国买到几千块的山地车,所有的指标,比如说它的刹车,比如说凳子,那个高度,全部是欧洲人的。我们亚洲人身体,他们卖那么贵的车给我们,从来不研究我们中国人的身形。
后来很多年在想一个问题,他们为什么面对中国本土市场创新不足?为什么中国各代企业家面对本土市场创新不足。不是这帮企业家不聪明,这些企业家是最精明的。为什么?
因为中国没有消费者愿意为你的创新买单。因为中国的消费者相信四个字“价廉物美”,能够很便宜的买到全世界最好的商品。因为没有人能为你的基础研发买单,所以你根本不会投钱在基础研发上,会把所有的经历放在两个地方上,第一,降低成本,第二,扩大规模。
这是中国企业家的毛病吗?不是,全球企业家都是,美国也是这样。
美国建国以后,干的第一件事是抄袭英国人,全面抄袭英国人。美国到1894年的时候美国成为第一制造业大国,还在抄袭英国,英国人很愤怒,愤怒到什么地步呢?只要在美国纺织工厂工作的工程师,申请到英国来旅行的话,拒签。申请英国国籍,绝对不可以,为什么?你就是来当间谍的。
美国人什么时候开始研究美国本土的企业,要摆脱对英国的抄袭呢?1920年代,1920年代是美国中产阶级崛起的年代,美国变成一个车轮上的国家,美国人开始愿意为美国精神,为美国文化,为美国价值观,为美国审美开始买单。
后来就出了一大堆的美国牛仔裤,美国的可口可乐,美国的好莱坞,美国的迪斯尼,美国的麦当劳,美国的星巴克,出现一堆具有美国文化标志的品牌,所有这些品牌是1920年开始的。
我们说日本是工匠精神,日本在很长时间里面,年代,日本主要抄袭美国,当年made in日本,是廉价品的代名词,日本什么时候开始关心要为日本消费者服务,1970年,就是1920年的美国,也是今天的中国,开始产生中产阶级。
今天的中国,出现了1920年代的美国,1970年代的日本。有1.5亿的中产消费。
为什么说制造业到了黄金五年的开始,过往成功的优势都丧失了,我们可以清零。我们现在站在新的起点上,互联网已经成为普惠工具,我们不需要再对互联网恐惧;第二,在硬件革命上,中国跟全球制造业大国一样,我们处在新的工业4.0的基础上;第三,本国消费者出现革命性的变化。未来五年成功的人,就是建立在这三个起点上。
四、大公司:未来要重视两大革命性的推动力
中国大公司未来五年,有这几个特点:
第一,失去成长对标。我去年去海尔、美的、苏宁调研,企业家老板都跟我讲一句话,到2016年以后,对中国大公司来讲,竞争时代已经结束了。所有大公司已经失去对标,挑战是什么?我们要联合资源。当我领导全世界的时候,我就在想,我有没有创新一种全世界没有的管理模式,有没有创新一种全世界没有的商品模式,有没有可能?不是没有可能,要变成必须。
我非常有信心的告诉大家,未来5-10年内一定会出现中国式的管理思想。商业模式有了,很多中国公司的商业模式,在互联网里面,很多已经创新了,接下来就是服务行业,在文化产业,在制造业里面,会出现一批成为标杆性的公司的。
美的也好,海尔也好,开始到全国去买制造业,买院线,买保险公司,中国公司未来的全球化特征会越来越明显。到今年为止,中国在世界五百强的公司是216个。我们算了一下,大概2017年,最晚2018年,中国在世界五百强的数量会超过美国,成为最多的国家。
第二,管理开始模式变革。我去海尔带了三次,看到还是那个园区,还是穿的那些衣服的人。但今天的海尔,整个组织结构变了,张瑞敏说,科层管理已经结束了,原来从总裁到下面有12级,管理层4级,下面员工8级,今天的海尔是分三级。
管理彻底扁平化,管理扁平化以后造成的特点是什么?特点是公司会出现无数的突击队,未来公司不再是金字塔,都是突击队模式,一个一个突击队,突击队去打一个行业,是什么样呢?是经典爆品,突击队模型+经典爆品模型,未来的企业是这样。
大规模的集团作战面对不确定性的市场创新,大公司的组织能力已经瓦解。在这个创新意义上,大规模的组织已经丧失了,首先组织结构上要分化,未来的组织创新非常重要。
第三,我们将参与全球的技术创新。
上个月刚刚公布了2015年全世界申请专利最多的企业,第一名是华为;第二名高通,第三名中兴,华为已经连续两年第一。去年华为申请专利2600多项,这些企业值得大家尊重和学习。
中国的中小企业也一样,积极的参与全球的技术创新。未来五年中国大型企业数量还会增加,但是,它的成长方式将跟过去完全不一样,不再基础,在成本、规模优势上,而是在创新、整合,而是管理模式变革,技术创新上。
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革命性驱动力,对所有的企业,这两条是最关键的。第一,信息领域,互联网革命。互联网革命现在带来什么?所有的制造业,如果你认为,我原来是做电商的,通过苏宁、国美来卖,现在组建两个团队,把电商拖到网上去卖,到天猫、淘宝、京东去卖,我给的部下设的KPI,今年网上的销售到15%,明年到30%,后年到50%,错。
互联网变革一定不是产业效果,营销要的是结果。首先是观念,领导人的老化是观念老化+能力老化,然后是工具,你会用互联网的信息工具,大数据、云计算,重新再造企业的基因,最终变革出现三个东西。
第一,重新定义渠道。
我之前写过一本书是《非常营销》写的是中国最大最好的营销公司,这个人称呼为营销之父,哇哈哈,最大的能力就是在全国建立庞大的营销体系,在杭州生产一瓶矿泉水一块钱,卖到兰州、拉萨还是一块钱,中间所有的渠道商,省代、零售商全部都不赚钱,但这些老板跟着赚了大钱。车间的商品和消费者之间,最多只有一道。
未来,如果你利用大数据的话,会出现什么结果呢?真正极致的模型是车间和消费者之间没有任何的渠道,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我们在中国寻找这样的企业,最终是工厂生产出来直接到达消费者,中间没有任何的渠道商,因为不需要任何的渠道商,我和消费者之间所有的信息都是互动的。哪怕你买了我的鲜花,买完以后,我就知道你有多少能力买鲜花,你是一个月买一次鲜花?还是两个月买一次鲜花。
我们家吃米,买了五常大米,大数据告诉我说,你们家有几口人,你们家一个月吃多少斤米,什么时候需要再买米,哪怕买一张床,大数据可以告诉你,最近好象买新房子了,对你的消费产生了传感。
最终的革命就是所有的渠道都会不见,所有渠道都不见的话,能力掌握在谁的手上?在各位的手上,制造业的利润会成倍增加,如果所有的中介全部去除,库存成本、渠道成本不见了,拿20%来做电商都可以了,这是重新定义渠道。
第二,重新定义技术创新,我们有很多技术创新平台,未来会开放。
我前两天去了北京的一家公司,他们的老板,最近带一个团队做一个平台,把全中国所有的工业设计师赶到一个平台上,所有的工业设计的制造企业说,要设计一个马桶盖的形象,要设计一个电饭煲的形象,放到这个平台上。
未来的竞争,彻底的平台化,企业的能力会被重新定义,特别是零配件这些,彻底平台化。当能力被平台化以后,会出现一件事情,这是现在中国科技界正在谈的话题,结构式创新。
大家玩过乐高游戏没有?买回来乐高游戏,每一个孩子拼装出来的乐高玩具是不一样的,可以拼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乐高玩具。也就是说,做任何产品的时候,可以通过结构式创新,都有,剩下的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呢?
我们请了松下的,做卫浴的,明天听完以后,你会问自己,如果今天2016年的6月份,我要进入到马桶盖行业,有可能吗?完全有可能,你连车间都不用建,连渠道建设都不需要,只需要记住,他做的那么好,凭什么我还可以做?你只需要1%的能力就可以。对技术创业的部分,在互联网里面要重新定义。
第三,重新定义消费者。
以前,生产完东西,通过广告,渠道,卖给消费者,消费者的第一次,产品好的话持续消费,再来买我的东西。但今天,大部分已经被结构化了,未来真正的消费者将三位一体,第一,他是你这个产品的购买者;第二,他是你这个产品的参与生产者,这张床,哪怕这个电视机,它长什么样,消费者是参与设计的。现在有没有可能实现?通过互联网完全可以实现,定制,参与设计;第三,你是我的投资者,因为今天的世界,任何一个商品,有可能被证券化。一部电影证券化,一件西装证券化,一次旅游能不能证券化。未来的消费者将不是单向B2C的,而消费者掌握了主权,掌握了购买的主权,掌握了产品设计的主权,甚至掌握了产品投资的主权,现在是消费者全时代的到来,这是互联网带来的结果。
互联网第二个革命是什么呢?硬件革命。
重要的不是成为第二个雷军,而是要超越雷军。运用互联网工具的同时,要了解这些东西,柔性生产线,机器人,传感器,认知技术,VR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我们去工业4.0看的是什么?就是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将成为我们的标配,我们所有的成为线将要得到全面的改造,如果没有柔性生产线的话,消费者关系的改造将是一个概念。
如果没有机器人的话,定制化生产,劳动效率的提高,仅仅是一个概念。如果没有传感器的话,没有芯片的话,没有微处理器,无法挖掘数据,所谓的大数据也仅仅是一个概念。这些东西是我们在德国看到的,美国也在改。
我为什么说很多企业会被淘汰掉呢?我这次去德国,德国有一批非常厉害的隐性冠军,隐性冠军这个词是德国的学者赫尔曼西门提出来的,德国为什么在欧洲很厉害,因为是隐性冠军。什么是隐性冠军,三个特点,在一个细分行业中全球第一。销售额一年大概一至两个亿美元左右。第三,它不为人所知,没有人知道它。这个概念到今天,世界第一没有变,不为人所知没有变,第二条可能变了,当年是亿美金,现在是三亿,五亿的样子。
德国这样的企业将近有三千家。我们做了一个调研,我们认为未来五年内,将近三千家隐性冠军中的40%会消失。德国人跟我们讲,德国最好的三千家,未来五年内40%会消失。是硬件革命,硬件革命把你这些隐性冠军的制造优势瓦解了,基础路径不是原来的,是对制造流程的理解,不再是现前的变革,而是把你绕开。
原来形成的能力,所形成的模具,所形成的机床,不太需要了。这个是两个大的革命性的驱动力。
五、消费升级:圈层化+性能比+人格体+……
消费升级有这些特点。
第一,圈层化:我们讲中国出现1.5亿的消费人群,他们和大部分的市场在哪里呢?圈层。大家看这些品牌,有没有买过这些手表?(PPT)斯沃琪、欧米茄、浪琴,这些品牌有什么关系?他们是同一家企业,是斯沃琪集团,这里面最便宜的是一千元人民币,最贵的是一百万人民币,他们属于不同的消费者。
一个企业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品牌?因为消费者是被圈层的,不同的消费者是有不同的需求。一对刚刚结婚的小夫妻,他们对手表的诉求和对一张床垫的诉求,和中产阶级者,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品牌集群战略?这是因为所有的商品都会在圈层中存在,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没有大众品牌,没有大众导向,没有大众消费,所有都是小众的。
为什么前面会说企业会需要一个突击队模型,需要一个精准的模型,在这个意义上,未来的大型企业也好,小型企业也好,一个经典的模式是蜂窝式组织,一个蜂窝掉下来有没有问题?另外的蜂窝会长出来,一个蜂窝的底板是三个东西,第一,我是做什么的?我是做床垫的,做服装的,做卫浴的,专业能力。为什么这些蜂窝会在一起呢?把我们粘在一起的唯一理由是,我们是资本家。每一个蜂窝都是一个组。
我们这次会请小米生态链的老总刘德讲小米的生态链。从路由器做起做到无人机,为什么你能干?他会来跟我们讲小米在组织结构怎么样形成蜂窝的模式,他可能不叫蜂窝,可能是另外一个名词,但道理是一样的。专业能力+突击队+资本,这是给我们带来重大的变化。
第二,性能比:我们去年讲马桶盖事件,中产阶级消费者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他愿意为好的服务买单。愿意为好的性能买单,愿意为好的技术买单。
第三,人格体:今年最热的两个词,网红直播。这个姑娘叫张大奕,外号叫大姨妈,去年在新浪微博卖服装卖了三个亿,现在中国、美国、日本都流行这样的模型,我前面讲的,互联网工具,连接,剩下来是商品过剩,为什么要买这条裙子呢?为什么?是我需要穿裙子呢?为什么买这条裙子?为什么?是因为我喜欢。
中产阶级消费在未来,“喜欢”这件事情,“审美”这件事情将超过必须,软的将超过硬的。审美的背后是价值观,是人格。淘宝发展到今天,那么流弊的企业,他的发展面对瓶颈。每一个品牌背后都有一个人格体。
第四,定制化:红领是去年给我们讲过课的人,是中国最早做定制化工厂的,整个生产线柔性化,中国未来这样的生产车间,柔性化的生产车间,基本上所有的领域都会出现。定制是去渠道的根本化。
第五,直销型:名创优品,是一个70后的企业家,是过去两年最大胆的人,现在还会租一个档口开杂货铺吗?他做到了。他告诉我怎么样在沿海地区整合最好的制造能力,怎么样在北京、上海、深圳选择最好的黄金地段,把这些商品放到里面去,怎么样让我的商品在七天时间里面产生反应,好的、马上运过来,不好的马上撤掉。两年多发展非常快,直销模型。
中国的西装、家具、服装业,这些行业都发生了种种的转型变革。我们面向未来,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但是我们已经形成了新的战略起点,已经有一些公司在我们前面探索出了新的商业模式,供给配,未来不是黄脸婆的五年,不是让我们沮丧的五年,而是一个黄金五年。
六、未来五年:要活,你必须要具备这样的能力
但未来的五年,一定是大淘汰,德国的未来五年,最好的三千家会淘汰到40%。五年后,如果我们再有机会,如果我们所有一千个朋友还能够坐在这里的话,我们将会是最后的幸福者。我们要在五年后还能够聚在一起,还能够在这里,我们一定要形成这样的能力。
第一,在生产上我们要形成柔性能力;在研发上要实现单点突破的爆品能力,在营销上我们要学会运用大数据,在价格上摆脱成本定价模式,把人民币这个泡沫牢牢的吃到自己的肚子里面,我们要成为泡沫的一部分。
必须要让自己的企业尽快的证券化,未来这个世界就是证券化的世界。一个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来自于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来自于产业部分,卖了多少冰箱,卖了多少空调,卖了多少的服装,卖了多少的机械。
另外一个能力来自资本化的能力,通过卖这些东西形成了一个产业预期,怎么样把这个产业预期通过证券化,市盈率,通过市盈率变成资本能力,通过资本能力变成产业化扩大的驱动力。
如果没有这个过程的话,你只是在做概念,我们叫题材。如果中国制造业企业在资本市场是一个题材的操作者,你是可耻的。
但如果你能把证券的能力变成你制造业的驱动能力,你的市盈率,20倍,100倍,这些能力变成你的驱动力的话,你是中国制造的推动者和先进者。我们一定不能把屁股留给资本,我们要去拥抱资本。
今天的中国,让自己的企业证券化的渠道已经非常广泛了。在过去的三年里面,中国所有的产业变化最大的不是互联网行业,而是中国的金融行业。如果在三年前、五年前说要资本化,要上市,深沪有一千多家民营企业,要排队,要求人。
今天,北京有一个新三板,八千多家企业,可以发债,可以发基金,可以直接,可以并购。你有无数多的方式,让自己的企业证券化。让自己在制造业形成势力,尽快的拿到现金,把这个现金变成制造业的另外一部分能力,不断往前走。
如果这样做的话,是帮了中国一个大忙,帮了自己一个大忙。到德国去,拿自己的钱?不是傻子吗。拿谁的钱?那并购基金的钱,那投资人的钱。
今天中国的制造业,我们的资本运作能力是我们两个翅膀,千万不能变化单翅。如果说中国制造,等于什么呢?我认为中国制造从成本优势、规模优势,制度优势,36年来的这个公式到今天变成三个新的优势。
第一,互联网工具。互联网是一次基因再造,改造我们所有跟消费者的关系,改造我们的生产线,改造我们几乎所有的能力。
第二,工匠精神。如果你只具有互联网的能力,只用互联网改造的企业的话,其实只是完成了改造的一段,对于制造业来讲,制造一双皮鞋,我为什么穿这双皮鞋?不是因为你营销做的好。是因为我穿这双皮鞋很舒服,德鲁克讲一句话,商业的本质是你做一双皮鞋卖给那个消费者,这个消费者穿这个鞋子在脚上很舒服。
第三,我们要改变我们的创新能力,要积木式创新,我们要开放我们的创新平台,我们要成为全球产业变革中的一部分。什么叫新中国制造,中国制造,我们把它改变命运,我们还是要回到产业本身,还是制造。但无非是变成了一些新的因素。
尼采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哲学家,他是一个疯子,他讲过一句话,他说“上帝死了”,他讲“上帝死了”以后,这个世界原有的结构体系,哲学体系,瞬间瓦解。当上帝死了以后,世界重新产生,一切坚硬的都将烟消云散,我们过往所有的成绩,过往所有的优势都将烟消云散。那些即将消灭我们的东西,在未来将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预计未来五年年收益均为120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