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将多少亿农业补贴贷款?

8月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土耳其铝钢关税调高至20%和50%,土耳其里拉对美元汇率暴跌17%;8月13日,里拉对美元汇率继续暴跌约7%。有统计显示,今年以来,里拉跌幅已达45%。8月17日,标准普尔和穆迪两大国际评级机构相继宣布,将土耳其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下调至“垃圾级”。

鉴于欧洲银行业对土耳其有着较大风险敞口,里拉暴跌以及由此可能出现的债务危机或给欧洲银行业带来巨大损失。这导致8月13日欧洲股市全面下跌,同时欧元对美元汇率跌至一年来最低点。土耳其里拉暴跌,还冲击了全球投资者对新兴市场的信心,导致不少新兴市场面临本币被抛售和资本流出压力,南非兰特、巴西雷亚尔、阿根廷比索等新兴经济体货币均出现大幅下跌。

可以说,土美关系恶化、美国对土提高钢铝关税是里拉暴跌的直接导火索。但分析人士认为,土耳其经济过度依赖外需,造成严重结构性失衡,也是里拉暴跌的主要原因。 8月15日,土耳其发布公告称,将提高一些自美国进口商品的关税,对乘用车关税提高120%,酒精饮料关税提高140%,烟草提高了60%,此外,对化妆品、大米和煤炭等商品的关税也有所提高。

美国公布第二批160亿美元输美产品的对华关税

最终清单,中国商务部回应

自7月6日起美国对中国340亿美元输美产品加征25%关税之后, 8月7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公布了第二批对华关税最终清单,涉及价值约160亿美元、279条关税细目的中国产品。这份10页的清单,是USTR对价值约50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加征关税的第二批。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将于8月23日开始征收。对此,中国商务部表示,美方决定自8月23日起对160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加征25%的关税,又一次将美国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之上,是十分无理的做法。中方为维护自身正当权益和多边贸易体制,不得不做出必要反制,决定对160亿美元自美进口产品加征25%的关税,并与美方同步實施。

美国7月农产品出口价格创近七年来最大跌幅

美国劳工部8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美国农产品出口价格指数环比下跌5.3%,创2011年10月以来最大跌幅。美国劳工部表示,当月农产品出口价格下降主要受到大豆出口价格大幅下降14.1%的影响,同时玉米、小麦、水果和干果出口价格也均出现不同程度下跌。与去年同期相比,7月美国农产品出口价格指数下降2%,为过去一年来首次出现同比下跌。分析人士指出,作为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回应,其他经济体对美国农产品采取反制措施,造成美国农产品出口价格下滑。

美国农业部日前公布的世界油料作物市场报告显示,7月美国墨西哥湾出口的大豆平均离岸价为每吨335美元,较前一个月下跌29美元。相比之下,当月巴西巴拉那瓜港口出口的大豆平均离岸价为每吨393美元,较前一个月上涨7美元。

美国农产品出口价格下滑将令美国农场主收入减少。为了减少损失,美国政府宣布将为在贸易争端中受损的美国农场主提供高达120亿美元的补贴,但遭到许多国会议员、农业协会代表和农场主们的反对。他们表示“要市场不要补贴”,敦促政府尽快结束与其他经济体的贸易争端。

加拿大拟首度动用“紧急措施”保护其钢铁产业

加拿大联邦政府8月14日表示,准备采取所谓“紧急保护措施”,限制外国钢材产品进口,以保护其本国钢铁产业。根据加拿大关税法,在遵从国际贸易规则的同时,当局有权在“特殊情况下”动用“紧急保护措施”,即先开征附加关税或设立进口限额,再进行相关调查。此番加拿大政府瞄准的目标是七类进口钢材产品。加拿大政府过去从未动用过“紧急保护措施”的条款。加拿大联邦政府宣布,从当地时间8月14日开始展开为期15天的公众咨询。与此同时,加拿大还宣布启动促进外国投资和保护协议的公众咨询,为期两个半月。

今年5月底,加拿大宣布针对进口钢铝产品加强实施原产地标记制度,以便与美国的标识制度保持一致。但这并未让加拿大获得美方钢铝关税壁垒的持续豁免。在美国正式开征钢铝关税后,加拿大政府亦从今年7月1日开始对包括钢铝在内的总值166亿加元的美国产品征收报复性关税。加拿大财长莫诺称,美方的做法已造成“特殊情况”,令加拿大面临外国廉价钢材涌入的“威胁”。加方拟采取的保护措施并非针对特定国家,而是针对特定产品类别,以确保市场稳定。

委内瑞拉政府宣布石油币为国际记账单位

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8月17日晚在电视讲话中宣布,石油币今后将作为该国的国际记账单位,以及国内工资和商品、服务定价的基准。马杜罗同时表示,待货币改革完成后,一个石油币将等于3600主权玻利瓦尔。社会最低工资将提高到月薪1800主权玻利瓦尔,即半个石油币。马杜罗还说,自8月20日起将通过一揽子经济措施在两年内实现委内瑞拉经济复苏的目标。由于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严重,委内瑞拉政府宣布于8月20日起实施货币改革。新货币主权玻利瓦尔将完全替代现有货币强势玻利瓦尔,两者兑换比率为1∶10万。

为了应对美国实施的经济和金融封锁,委内瑞拉于2017年12月宣布将发行加密数字货币石油币,发行量为1亿个。目前石油币已完成预售阶段,政府公布的参考售价为1石油币60美元。但由于美国对石油币交易的禁令,目前石油币还未在国际主流虚拟货币交易所正式挂牌。

农业是一种经济效益低、风险性大的弱质产业。根据国际贸易中的比较利益理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是很难得到资金支持和保护的。但是农业同时又是一个特殊产业,各国为了保证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地位,都不同程度地对农业进行支持和保护。农业补贴长期以来是大多数国家稳定农业,缩小城乡差距,调节国民经济结构的重要措施。其目的是保证本国粮食安全、维护农产品价格稳定和保障农民收入。

美国作为世界农业大国,也许人们很难想像,占全国人口不到2%的美国农民,不仅养活了近3亿美国人,而且还使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美国农民之所以有这样大的“本事”,除了与美国农业体制、科技进步等因素有关外,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美国政府长期以来实施的农业补贴政策。通过财政直接付款的方式来填补政府对农户所保证的价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既保证了农户的收入又能够向消费者廉价提供农产品,并确保了国际竞争力。

美国对农产品的补贴可谓源远流长,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了。自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政府制定临时农业法案(“农业调整法”)开始,美国政府为维护农业生产者的收入,制定了一系列的农业支持政策,相继出台了数十个有关农业补贴的法律,对农业进行了长期高强度的补贴,形成富有特色的综合性农业补贴体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制定目标价格,对农产品进行差额补贴。也就是在农产品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农场主可以根据农产品的销售量,获得市场价格与目标价格之间的差价补贴。其主要运作方式是,农场主以尚未收获的农产品作抵押,从政府的农产品信贷公司取得一笔维持农业正常生产的贷款;当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时,农场主可按市价出售农产品,用现款还本付息,如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农场主可把农产品交给农产品信贷公司,政府按目标价格与市场之差给予差额补贴。为此,每年美国政府大约要支出120亿美元的价格补贴款。另外,为控制农产品价格的下跌,美国政府还对种植面积进行限制,实行休耕补贴。这一政策一直延续到1996年。

1996年美国对原农业法案进行了调整。在这次调整中,对保护农业资源环境、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农产品市场信息等方面的国家财政投入政策变化不大,但改变了过去对农产品价格支持的政策、将政府对农业的部分国内价格支持改为对农民收入的支持,并计划在新法案实施的7年期间,给农户约356亿美元的收入补贴。政府取消了目标价格和市场差价补贴,只保留最低保护价。农户可以依据种植面积(减去15%另有补贴的休耕面积)和常产及最低保护价,计算好预期收入,农户收入如果低于预期收入就可以获得政府的补贴。

1996年的农业法案使美国政府不再完全保护农产品价格,使农业逐步走上自由发展的道路,政府的补贴有所减少。但执行两年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从1998年起,由于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普遍下降,再加上美国农业政策刺激了农业的增长,农产品过剩加剧,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的收入有所下降,原计划的补贴额不够。为此,美国政府又推出两项保障农民收入的政策。一项是“作物收入保险计划”,另一项是“市场损失补助”,帮助农民克服市场经营风险和自然风险。1999年,政府又增加 60亿美元的农业支出,用于补偿农民的市场损失和农作物歉收损失。到2000年,政府的农业支持支出又在1999年的基础上继续增加,政府用于农业的补贴高达280亿美元。

2002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新的农业法案,对1996年农业法案进行调整,决定进一步增加政府对农业的拨款。该法案规定在今后6年内,政府用于农业的拨款将达到1900亿美元,比原来的农业法案所确定的拨款增加了近80%。法案主要内容包括:对原来享受巨额补贴的谷物和棉花种植者增加补贴;对近年来已取消补贴的羊毛和蜂蜜等生产者重新给予补贴;对历来基本上不予补贴的奶牛养殖者、花生种植者也开始提供补贴。法案还将用于土地保护的开支增加80%,这将使过去很少得到政府拨款支持的畜牧业以及水果和蔬菜生产者明显受益。

美国现行农业补贴的方式

美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具体方式和方法发生过很多变化,但基本原理没有超出三种类型。一是支持性收购,与我国的粮食保护价收购类似,只不过在具体操作方式上有一些变化。例如,农民在按支持性价格将粮食卖给国家后,如果市场价格发生了上升,农民还可以把粮食再要回来,拿到市场上去卖,而把原来支持价格的钱加上适当的利息还给国家。二是差价补贴,原理是事先确定一个目标价格,然后按照目标价格与实际的平均市场价格之差对农民进行补贴。三是脱钩补贴,这是1996年以来新实行的办法。补贴数额只与基期(1991年—1995年)的产品种类、面积和单产有关,而与现在的种植产品种类、产量和价格均没有直接关系。

现行农业补贴政策的产品补贴在实质上,也是由上述三个部分构成的,只是在称法上有些不同。

1、贷款差额补贴。可以说是美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基石,具体的实施办法是政府预定某种农作物的销售价格(实际上是最低保护价),农民在播种季节前,可用未来的农作物产量作为抵押品,并根据按最低保护价计算出的金额向政府申领贷款。农作物收获后,当市场价格高于最低保护价时,农民可按市场价格销售农产品,偿还所借贷款,多出部分就是利润,归农民自己所有;当市场价格低于最低保护价时,农民按市价出售农产品后,在偿还政府贷款时,就可以从中扣除实际出售收入与保护价之间的差额,不需要全额偿还所借贷款。市场价格与最低保护价之间的差额就是政府向农民提供的直接补贴。

2、“直接支付”,即所谓的“不挂钩补贴”,也是延续原来农业法的做法。直接支付额为“支付率”与该产品的支付面积和支付单产之乘积。各种产品的支付率已经在新农业法中明确确定。支付面积是农场基期种植面积的85%。现行农业补贴政策确定的基期面积是1998年一2001年四年的平均值。支付单产是指1995年确定的水平;新增加的大豆和其它油料的支付单产根据1998年—2001年四年平均值乘以一个系数,该系数是全国大豆和其它油料作物1980年—1985年平均单产与1998年—2001年平均单产之积。支付面积和支付单产一经确定,便保持不变,与以后每年的生产情况无关,也与市场价格无关。这也就是“不挂钩”的含义。这项政策是1996年实行的政策的延续,但是,由于基期面积由以前的1991年—1995年平均值更新为1998年—2001年平均值,因此,对生产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农民可以预期基期面积的定期调整,从而不再是完全不挂钩的了。当然,这种影响比起直接的价格补贴,要远远为小。

3、“反周期支付”。反周期应当是反周期性价格波动之意。单位产品的反周期支付由两个价格之差决定的:一是目标价格,现行农业补贴政策中对各种产品的目标价格水平做出了明确规定;在理论上,这个价格被认为是较为理想合理的价格。二是有效价格。现行农业补贴政策中对有效价格的界定是:当市场价格高于贷款率时,有效价格等于全国平均市场价格与直接支付之和;当市场价格低于贷款率时,有效价格等于贷款率与直接支付之和。全国平均市场价格与直接支付之和等于或大于目标价格的情况时,不进行反周期支付,因为这时农民的收益己经达到或超过了目标价格。反周期支付的存在,在理论上使得农民的实际所得之和为目标价格,只不过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收入的组成部分有所不同。一个农民可以获得的总反周期支付等于单位产品反周期支付额与支付面积和支付单产之乘积。在补贴方法上,与原有的“直接支付”相同,并捆绑在一起发放。这实际上相当于提高了直接支付的强度,大体上相当于提高了一倍,每年增加

美国现行农业补贴政策的特点

1、农业补贴的数额巨大。作为一个工业发达国家,美国政府并没有为工业而牺牲广大农民的利益,而是长期对农业提供稳定、可靠的保护和扶持。据经合组织估计,2002年,美国政府对农民的补贴约为400亿美元,平均每100美元的农业产值中,有20~30美元来自政府补贴。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政府对农业的直接补贴,平均每个农场补贴1万美元以上。

2、公务员的工资可以不发,但对农民的补贴却不能不给。美国农业部下属的农产品信贷公司是实施联邦政府农业补贴政策的执行部门,在提供农业补贴和保护农民利益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该机构约有1亿美元的日常流动资金,按规定每年可以在300亿美元的限额内,直接向财政部借贷周转资金,作为补贴款发放给农民。农产品信贷公司每年支用款项,不论数字大小,经核实后均可在下年度国会审议通过的拨款法案中冲销。美国联邦预算将农业补贴支出列为强制性支出,而农业部公务员的工资则属于灵活性支出。这就是说,美国政府若遇财政困难,公务员的工资可以不发,但对农民的补贴却不能不给。农产品信贷公司的职员是联邦公务员,他们的足迹遍布美国各地农村,采取“一竿子插到底”的方式向农民直接发放各种补贴,这样就有效地防止了贪污、挪用现象,确保各种补贴落到实处。多年来,美国农业部很少收到农民关于补贴操作不当的投诉。

3、1/4的美国农民免缴所得税,农用车不缴燃油税。在美国,纳税观念深入人心,而且税收种类繁多,但农民所缴纳的税明显要少,额度相对较低,主要有所得税和地产税等,也没有专门针对农民的税种。农民要缴纳的税中,所得税是最大的一块。所得税是根据收入多少累进计算,收入越高,税也缴得越多。美国农场主每年约有1/4的人由于其农场属于资源有限农场而免缴所得税,还有一半的人只需按15%的最低税率缴税。只有5%的大农场主需要按较高税率纳税,这些人缴的税占农业税收总额的约50%。

美国农业补贴引起的争论

美国政府向农民提供的巨额农业补贴,犹如给农民吃了“定心丸”,并促使美国农业稳定发展。但美国的巨额农业补贴对其他无力提供补贴的发展中国家极为不公,从而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不满,就是美国国内也是众说纷纭。

2006年7月3 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在第一版显著位置刊登文章,批评美国的农业补贴政策,题目是《好年景时农场主仍从补贴中受益》,文章以马里兰州的一个农场主Roger Richardson为例,说他2005年种植的1500英亩玉米获得丰收,出售玉米收入达50万美元,但联邦政府仍支付了75000美元的补贴。这笔钱来自于美国农业部的贷款差额支付项目。尽管该项目已经实施了20多年,但农业以外的人们对它还是很少了解。事实上,1998年以来,这一补贴已经花去了美国纳税人290亿美元。它既不是贷款,也不是差额支付,而是当粮食价格低于政府设定的最低价格时支付给农场主的现金。文章说,每到秋天,农场主就希望粮价下跌,以期得到政府补贴,甚至到了不自然的程度。2005年美国玉米、小麦和大豆等谷物的收成创历史最高记录,但农场主玉米播种面积的90%仍然得到“差额支付贷款”的补贴。

2002年5月2日,欧盟委员会强烈批评美国参众两院谈判代表近日同意的在今后5年对本国农业进行大幅补贴的计划,认为这个计划违背了其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和多哈会议上作出的减少农业补贴的承诺,是一种“出尔反尔”的做法。

2005年12月3日,法国总统希拉克在马里首都巴马科开幕的第二十三届法非首脑会议上批评美国对其农业实行高额补贴政策,指出这种做法损害了许多非洲普通农民的利益,造成非洲国家数百万人贫困化。马里总统图雷在本届法非首脑会议开幕式上也呼吁西方大国“摒弃损人利己的农业补贴政策”。由于发达国家实行农业补贴政策,辛辛苦苦种棉的非洲农民越来越穷,而大国棉农却享受着巨额补贴,坐享其成。

世界各国对美国现行农业补贴政策不满根本原因在于,现行农业补贴政策增加了对农产品的补贴,将直接增强美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使得美国农产品能够以更低的价格向世界市场出售,从而既对主要农产品出口国造成威胁,减少这些国家产品的市场份额,也对农产品的进口国造成压力,不利于这些国家本国农业的发展。

美国农业补贴的借鉴意义

从美国的农业补贴政策来看,农业补贴是国家稳定农业,缩小城乡差距,调节国民经济结构的重要措施,也是保证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基础地位的重要手段。我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特别是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形成了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的格局,贫富差距较大,特别是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较大,并且有逐渐加大的趋势。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能否脱贫致富,农村经济的能否快速发展,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瓶颈。在现阶段,借鉴美国农业补贴政策经验,适度增加农业补贴,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战略意义。

1、加强农业补贴的立法。我国有关农业支持与补贴的规定很少,有规定也是原则性的,更谈不上专门的法律。但是,美国通过立法,向农业提供了大量的投入、补贴,而我国不仅对农业的投入不足,相反通过“剪刀差”使农业的利益大量流失,削弱了农业的积累能力,农业的发展后劲乏力。因此,要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提高农业的竞争力。

2、加大农业补贴的力度。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投入严重不足,资金投入偏重大江大河治理,直接用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的投资比例偏小,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相适应,农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软肋”,造成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根本性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农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且难度不断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仍然步履艰难。因此,要学习美国的做法,加大对农业补贴的投入。

3、采取有效的补贴方式。从我国财政对农业补贴的特点看,重点不突出、手段不得力、效果不明显。而美国的农业补贴政策,如免税、贷款差额补贴,针对性强,在补贴方式上,不挂钩补贴、反周期支付,科学会理,效果显著,在我过农业补贴的政策制定中,要考虑补贴的针对性和方式方法。

4、提高对农业补贴的重视。我国的农业补贴,随意性很大,农业补贴款经常被挤占挪用,而在美国,公务员的工资可以不发,但对农民的补贴却不能不给,如果我国对农业补贴的重视程度提高到美国一样,那农村经济的发展一定可以大大加速。(中经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业补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