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墨尔本租房日报登广告怎么和报刊负责人联系!谢谢大家帮忙!

外国华文报纸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外国华文报纸
外国报纸:中国国外的、公民和非华裔公民创办的中文报纸。过去通称华侨。20世纪60年代以后,因这些报纸的性质绝大多数已从侨民的出版物转变为当地华裔公民或本国公民主办的中文传播媒介,遂被称为华文报纸。外国华文报纸同中国新闻界交往密切,各国华文报纸负责人及编辑、与中国新闻工作者之间的互访越来越多。
外国华文报纸外国华文报纸
国外的华侨、华裔公民和非华裔公民创办的中文报纸。过去通称华侨报纸。20世纪60年代以后,因这些报纸的性质绝大多数已从侨民的出版物转变为当地华裔公民或本国公民主办的中文传播媒介,遂被称为华文报纸。
 1854年在一度出现的 《金山日新录》,是世界上第 1份具有现代报纸各种特征的华侨报纸。地区最早出现的华侨报纸,是1880年在创刊的《叻报》。前后和之间,华侨报纸有两次大发展的高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部分停刊,战后又有一次大发展的高潮。除原有报纸纷纷复刊外, 还出现了《南侨日报》、《人民报》、《全民报》等一批新的华侨报纸。到20世纪50年代,有分布在25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报纸125种,其中70%以上集中在东南亚地区。  华侨报纸向华文报纸转变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一些国家明确规定非本国籍公民不得办报;又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50年代宣布了海外华侨不拥有的政策,因而在海外继续出版或创办的绝大多数中文报纸都成为由华裔公民出面注册的,华侨报纸遂转变为华文报纸。60~70年代,由于国际关系的变化,一些东南亚国家中华文报刊已经绝迹。北美洲等地因为华人新移民大量涌入,华文报纸则有明显增加。  分布 80年代华文报纸的地区分布同50年代已有不同,由东南亚地区占压倒优势变为集中在东南亚和两个地区。1986年,在、、、和的25个国家中共有华文报刊 350多种,其中日报68种,其余多为周报和期刊。
 据1986年12月底统计,80%华侨、华人聚集的东南亚地区共有华文报纸37种。其中20年代在新加坡分别由著名华侨领袖、创办的有影响的《南洋商报》、《》,在1983年合并成为《南洋·星洲联合早报》和《南洋·星洲联合晚报》。华文日报家数最多,日报共有19种,其中《》创刊于辛亥革命前夕的1910年。此外,华文报纸在泰国有6家,在菲律宾有 5家。  在美国有不少历史悠久的华侨报纸。如《》(1940)、《》(1941),《》(1910)、 《金山时报》 (1915),《中华新报》(1928)等,以及1970年以后创办的华文报纸如纽约《世界日报》、《》,《国际日报》等,至 1988年仍在出版。1988年美国有华文报纸 60种,其中日报 9种。在有1907年创刊的温哥华《》、1983年创刊的《加华日报》等 7种华文报纸。  华文报纸的发行量,一直缺乏精确的统计。根据比较保守的估计,日报、期刊日发行量合计在 100万份以上。其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两国超过70万份,在美国为10万份以上。  内容和编排形式 华文报纸大部分为对开,每天出4 ~50个版不等。大部分报纸有以下内容:所在国国内新闻、当地华人社区新闻、国际新闻、中国内地新闻和港澳新闻以及各类副刊和广告。80年代以来,华文日报多辟有报道中国新闻的专版,刊登中国消息的篇幅不断增加。
 在编排形式上,新加坡报纸和马来西亚部分报纸采用当地通用的横排,其余国家绝大多数采用直排。美国《东西报》、《》、马尼拉《联合日报》等出版了中、英两种文字的双语版, 马来西亚一些报纸也有中文和马来文的双语版。  信息传递和排印技术 大部分报纸为照排胶印,其中有的为彩色胶印,有的实行卫星传送版面。但也有不少仍为铅印,还有打字油印或手抄影印的日报。  与中国新闻媒介的关系 外国华文报纸同中国新闻界交往密切,1986年底抄收电讯稿的已有10个国家的 40多家华文报纸 ,另有约 100家接收航寄稿。于1981年起增加了对外中文供稿业务,开辟了泰国、菲律宾、美国、加拿大等专线。《人民日报》于1985年 7月出版了海外版,通过卫星传送版面,在纽约、旧金山、、等地印刷发行。各国华文报纸负责人及编辑、记者与中国新闻工作者之间的互访越来越多。  是海外华文新闻事业的一个联络中心和信息来源地,、采风通讯社、四海通讯社向海外华文报纸供稿。从70年代起,香港一些报纸陆续发行海外版。《星岛日报》在纽约、 旧金山、 、、、等地设有办事处并在当地出版,《文汇报》出有伦敦版, 《大公报》、 《文汇报》、《新报》、《成报》等出有美国版。这些报纸大部分版面由香港通过卫星或快邮传送,然后加上当地新闻和广告,可以和香港报纸同一天出版。在一些地方香港报纸海外版的销数超过了当地办的华文报纸。
外国华文报纸海外报纸名录
世界论坛(WORLDTRIBUNE0)
(MIN SHENG DAILY)
《TVBS无线卫星电视台》
《》(CHINA TIMES)
中国评论通讯社
紫荆(BAUHINIA MAGAZINE)
(YAZHOU ZHOUKAN)
(TA KUNG PAO)
香港商报(HONG KONG COMMERCIAL DAILY)
控股有限公司
〈扬时代〉杂志(Young Times)
《联合早报》(Lianhe Zaobao)
星暹日报》(SING SIAN YIT PAO
世界日报(THE UNIVEAL DAILY NEWS)
《星暹日报》(SING SIAN YIT PAO)
《京华中原联合日报》
亚洲日报(ASIA NEWS TIME)
中华日报(TONG HUA DAILY NEWS)
《新西兰境报》
《中华电视网》
新西兰中文先驱报
《新西兰信报》
《葡华报》
《华商纵横Horizon》杂志
(WORLD NEWS)
商 报(MACAO DAILY NEWS)
砂劳越晚报
《呼声》月刊
《》(INTERNATIONAL TIMES)
《》(UNITED DAILY NEWS)
( SIN CHEW JIT POH)
《委国侨报》
《委华报》
《南非华人报》(China News SA)
《华侨新闻报》(China Express)
《华商报》
《华人报》
《中欧华报》
《呼声》月刊
《印度尼西亚商报》
《千岛日报》(HARIAN NUSANTARA)
《印度尼西亚国际日报》
《之声广播电台华语部》
新导报(XINDAOBAO)
《欧洲商报》
20 周报(BUDAPEST HETILAP)
欧洲华报(CHINEZII DIN EUROPA)
《欧洲侨报》
同乡报(Tong Xiang Bao)
《欧华报》(OUHUA NEWS)
(TRAVEL AND TRADE IN EUROPE)
(NEW WORLD VERLAG)
欧洲商报(CORRIERE DELLA CINA)
《》(LA NOUVA CINA
20 《欧华时报》
华侨新天地(WAH KIU ASIAN NEWS)
《新欧侨报》
〈日本侨报〉
留学生新闻
〈华人周报〉
《关西华文时报》
《中日新报》
《关西华文时报》
〈CCTV大富〉
〈乐乐中国电视台〉
《华商报》
《欧洲时报》
〈澳华时报〉
2ac澳洲华人电台
〈东方邮报〉
《澳洲新快报》
大华时代(Australian Chinese News)
〈澳洲广播电台中文部
大洋时报THE(PACIFIC TIMES)
墨尔本日报(SING TAO NEWSPAPE)
(澳洲版)(SING TAO NEWSPAPE)
〈健康时报〉(HEALTH TIMES)
海外华文报纸
大华商报〉(DAWA BUSINESS PRESS
〈时报〉(CHINA JOURNAL)
〈大中报〉(CHINESE NEWS)
〈中华时报〉
〈今日中国文汇报〉
汇声广播华侨之声Channel M多元文化电视台
《华侨时报》
〈加拿大中文电台(多伦多)〉
〈北美时报〉
新时代传媒集团
〈加华新闻〉
《加华侨报》
星岛日报(加东版)(SING TAO DAILY)
星星生活周刊〉(NEWS STAR WEEKLY)
〈明报〉(MING BAO DAILY NEWS)
环球华报》
世界日报(加东版)(WORLD JOURNAL)
亚省时报(ARIZONA CHINESE NEWS, USA)
伊利华报(ERIE CHINESE JOURNAL)
美国网络电视
美国网络电视
美中晚报(SINO-US EVENING NEWS)
美中信使报USA-Sino News)
(Chinese American Times)
(CHINESE DAILY)
辰报/中国之星电视台
(CHINESE AMERICAN POST)
美国神州时报 (China Joual)
(CHINESE RADIO NETWORK)
华盛顿新闻
美华商报(A&C BUSINESS NEWS)
新世界时报(NEW WORLD TIMES)
(INTERNATIONAL DAILY NEWS)
(美东版、美西版)
明报(美东版)(MLNG PAODAILY NEWS)
侨 报(THE CHINA PRESS)
外国华文报纸挑战与机遇
国家作为历来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区域,也是重要的海外华文报刊集中地之一。自1881年新加坡闽籍华侨创办华文报刊《》,一百余年以来,华文报刊陆续在东南亚各国扎根发展。随着中国经济实力提升和对外开放的加强,华人新移民不断增加,华文教育在东南亚各国也蓬勃发展,华文报刊呈现出稳定发展的趋势。
东南亚国家中华文报刊发展最为兴盛的当属新加坡和马来西亚。 一般而言,海外华文媒体相对于当地强势媒体来说仍属于弱小媒体。 但在这两个国家,华文媒体已成为当地主流媒体的一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报业出版的《》,它不但是新加坡的主流华文报,更通过电子媒体的协助,成长为东南亚地区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华文大报,也是唯一获得中国官方批准在中国公开销售的外国中文报纸。此外,报业控股公司还出版 《联合晚报》、《新明日报》和《星期五周报》等3份华文报纸,日新创刊《大拇指》周刊以及其他3份华文期刊。
马来西亚现有华文报共18家,华文期刊63种,是海外拥有华文日报最多的国家。马来西亚华人约占总人口28%,但18家华文报的日销售量超过报和报。其中南洋报业集团属下的《南洋商报》和朝日报业集团的《》、《》是主要的华文报。
相对而言,其它东南亚国家华文报刊则处于复苏发展期。印尼是全球华人最多的国家,但在1966年至1998年统治期间,政府禁止兴办以及禁止出版、发行华文报刊。近几年随着政府放松对华文出版业的管制,华文报业得到复苏。世纪之交,印尼诞生了11家华文报纸,具有代表性的有《世界日报》、《印度尼西亚商报》、《》、《新生日报》和《国际日报》。
另外,菲律宾的《商报》、《世界日报》,《菲华日报》,泰国 的《世界日报》、《新中原报》等都具有很高水准。现有华文报纸《解放日报》、《越南经济新闻》。从1999年开始复办华文报纸,现有《华商日报》、《柬华日报》和《柬埔寨星洲日报》等华文日报。1998年《华报》创刊,是缅甸唯一的华文报纸。
东南亚国家华文报刊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继续承载其传扬中华文化,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功能。
纵观华人东南亚移民史,多以劳工和商贸为目的,在迥异的社会环境和当地族群把政的情况下,海外华文报刊是其维系民族文化的重要纽带,是为身处异质文化环境中的华人提供身份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的有效工具。由于华人移民和新一代华裔越来越多使用当地社会主流语言,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华文水平普遍下降,东南亚中文报都面临读者减少的困境。
据先生《海外华文报刊的量化分析》中统计数据显示,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末,东南亚十国华文报刊由1082家锐减到655家。究其原因,东南亚国家摆脱殖民统治后大多引进西方自由经济发展模式,向西方国家开放国门,导致西方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的涌入,从而对中华文化造成冲击和削弱。
以新加坡为例,新加坡是一个以华人为主的多民族社会,华人约占其定居人口的77%(约为250万人)。虽然有4种官方语,却独尊英文,以之作为团结和沟通各族的中立语,以及、和的主要媒介语。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政府为了引进外资、促进种族和谐,在本地中小学和大学推行英文教育。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一代受英文教育者开始进入阅报年龄,中文报和英文报之间的差距便从发行量上体现出来,而且越来越大。接受全英文教育成长起来的年轻人阅读中文报的能力每况愈下,对华文也缺乏感情。
同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倾向于选择英文报纸。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下,华文报面对着强势英文报的竞争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根据新加坡传播学院郝晓鸣博士的调查显示,新加坡受英文教育者倾向于阅读英文报纸,受中文教育者倾向于阅读中文报。而在29岁以下年轻人中,受英语教育者大大超过受中文教育者。照此趋势,中文报纸的读者基础将在未来10年至20年受到严重挑战。由于英文强势不可逆转,到下个世纪,新加坡的中文报和英文报纸之间的差距将继续加大。
机遇与展望
多元文化的冲突给华文报刊带来了严重的冲击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必须看到,华文报刊的传统优势依旧存在,这是由两方面因素决定的。
首先,中华文化在东南亚的影响根深蒂固,这是华文媒体奋起的文化因素。很多世纪以来,在东南亚打下深深的印记——“和为贵”的中华文化传统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深受东南亚国家推崇。在多元文化的社会中,华文报刊因应形势,坚持独特的文化特色,不仅是华人世界的宝贵财富,也是东南亚国家的力量源泉。华文报刊立足于华人群体的沟通,维护权益,反映华族心声,致力于华人融入主流社会,也使自身成为多元民族多元文化构成的一部分。
华文报刊在稳定既有读者群的同时,还不断在内容形式诸方面积极探索,以吸引新的受众群,培养其对华文报刊及中华文化的兴趣热爱和忠诚。正如《联合早报》总编辑在推出重大版面改革时指出,“(联合早报)要用年轻人的语言和年轻人说话,要以他们关心的课题和内容吸引他们,希望引起他们阅读华文报的兴趣,从而将他们渐渐引入早报及其它丰富多彩的华文宝库中。” 同时,华文报刊也开辟了许多文艺专栏、副刊推介中华文化。如新加坡《联合早报》、《联合晚报》的“根”文艺专版,马来西亚《南洋商报》的“艺海”文艺版,泰国《新中原报》的“艺术快报”、“集萃”、“神州新姿彩”,菲律宾《世界日报》的“寻根”版,印尼《呼声》、《千岛日报》的学习汉语专栏,都有着浓郁的中华文化色彩。
21世纪东南亚华文报刊面临的一个共同机遇,就是中国在东南亚地区影响力的与日俱增。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互动文化交流带动新移民和华文教育的发展,为华文传媒的发展提供契机。中国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为海外华文媒体提供更丰富的新闻内容,“报道中国”成为海外华文传媒热点。如菲律宾华文传媒广泛采用中国新闻社、新华社的稿件,《世界日报》与《》经常将中国重大新闻刊在头版。新加坡《联合早报》在2003年也进行了改革,从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多层次增加了对中国的报道。
其次,东南亚华文报刊初步实现媒体与科技的融合,这是华文媒体发展的科技保证。电子传媒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冲刷着全球的传媒格局,东南亚也不例外。但是,丰厚的财力和灵活的理念使东南亚各国华文报刊根据各自的市场环境审视自身的市场定位,迅速实现媒体与科技的融合,从而扭转了颓势。
在华文新闻事业较为发达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华文报刊采取了融合之路。这种融合起初是体现在报刊所办的电子版上面,即实现与网络媒体的融合。如马来西亚的《》和《》相继进入,拥有大量的读者。新加坡《》于1995年在全球华文报章中首推网络版。凭借母报的新闻资源和品牌优势,《》迅速得到了全球网友的欢迎,优质的新闻和评论助其成为知名全球华文新闻网站。2001年,报业控股公司又进军电视领域,开播的华语电视“优频道”大受欢迎,多媒体融合更上一层楼。
.中国百科网[引用日期]
.江苏侨网[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现代金报数字报刊平台
第A16版:天下国内
&&&&日 星期五
“中国大妈”海外登头版寻子:不逼婚了 回家过年吧
&&&&1月14日,澳大利亚墨尔本当地最具影响力的华文报纸《墨尔本日报》以罕见方式在头版刊出整版广告,一位中国妈妈以不逼婚为条件,劝儿子回家过年。这则广告以“给儿书”为标题,全文仅几句话:“鹏:打了好多次电话你也不接,或许在这里才能让你看到。爸妈再也不逼你结婚了,今年回家过年吧!爱你的妈妈。”这一匪夷所思事件瞬间引发当地热议,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据《现代快报》&&&&事件&儿子被逼婚太紧躲在澳洲&&&&记者就大妈逼婚一事,联系到澳大利亚《墨尔本日报》相关负责人,她向记者透露:“1月初,有朋友介绍过有这么件事情。一位在中国大陆生活的母亲,因对儿子逼婚逼得太紧,儿子一气之下躲在了澳洲,不与家人联系。无奈之下,母亲才想通过我们的报纸寻找儿子。”&&&&据了解,刊登广告的是一位姓苗的先生。他也是受委托处理此事。他称,这位中国大妈一家住在广州,儿子在墨尔本留学毕业后留在当地继续工作。这几年,家里一直催着他回国找女友结婚,但他迟迟不肯。到了今年,这个话题再度被反复提起,儿子备感焦虑,到后来甚至就不再接电话。住在广州的家人一度无法联系到他。无奈之下,只好托人寻找在澳洲的朋友,在墨尔本当地最有影响力的华人报纸上刊发广告,只希望儿子能看到,能感知父母的心思。&&&&“他们已经想通,不再逼婚了,就是希望儿子能平平安安,过年时回家,家人一起团聚最重要。这些关乎人生的大事,也不能一味相逼。”&&&&记者希望与这位中国大妈取得联系,但最终还是被婉拒了。她只希望能让儿子及早看到,回心转意,并不想接受采访。&&&&热议&晚婚折射年轻人社会压力&&&&14日当天,墨尔本当地华人注意到了该头版广告,并迅速上传到微博上和网友分享。中国大妈逼婚逼到国外,话题一传开,迅速在网络上炸开了锅。&&&&当天晚上,微博上较有影响力的账号“Happy张江”也转发了这则新闻,并感慨说:“中国大妈澳洲整版登报称不再逼婚,真情唤儿回家过年。”&&&&@CC有颗很强大的内心活在这个世上说:“我也要玩消失,逼婚太可怕了。”&&&&15日,话题持续在网上发酵。除新浪微博大量被转载之外,天涯、猫扑等国内多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论坛上,网友也纷纷发帖讨论,跟进吐槽者众多。甚至有网友跟帖:“土豪大妈,您还招儿子吗?”&&&&事实上,中国大妈逼婚已经是一个全社会都关注的话题。“每逢佳节被逼婚”,从20出头到30来岁的年轻人都在默默承受着这一压力。每到过年,被亲友问“有没有男(女)朋友”“什么时候结婚”,成为很多年轻人不得不面对的话题。更有甚者,过年时被密集安排相亲。&&&&如今,就业压力不断加大、房价攀升、CPI涨幅比工资还快等压在青年人头上的诸多压力“大山”,伴随人均受教育年数的延长,高学历增多,谈恋爱时间变少,也让结婚年龄“一推再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思想也加剧了单身青年的精神压力。这种矛盾冲突在社会上不断引起热议。“90后也成晚婚族”“过年租个女友回家”等不时成为媒体焦点。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现代金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录或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墨尔本是哪个国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