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增资扩股不增加注册资本,如何确定新增注册资本,新股

一个公司原注册资本600万甲乙现金出资比例为51%,49%该公司当前的净资产为1800万,如果丙想增资将注册资本提高到2000万,持股25%,其他的持股分别为26%和49%这样丙应出资多少钱,具體如何计算的

专业擅长: 继承、离婚、公司法

协商签订股权分配协议。详谈电话联系

第四十四条 股东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除本法有规定的外由公司章程规定。


  股东会会议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哽公司形式的决议,必须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

第三十五条 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公司新增资本时,股東有权优先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认缴出资但是,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或者不按照出资比例优先认缴出资的除外


专业擅长: 离婚、合同法、公司法

专业擅长: 债权债务、合同法、劳动争议

注册资本2000万,持股25%丙需要出资500万。

专业擅长: 公司法、公司重组改制、股权转让

你好需要出资500万。

专业擅长: 损害赔偿、诉讼、债权债务

专业擅长: 离婚、继承、合同法

协商签订股权分配协议

首先明确,法律沒有规定出资达51%就必定是法定代表人要明了,两个股东一方出资达到51%以上,法律上取得了控股地位在股东会开会表决事项上将具有必然优势地位,除非公司章程约定按股东每人一票的方式而非按出资但大多公司是按出资比例取得相应表决权,以决定公司经营、投资、人事等重大事项也就是法定代表人是股东间协议确定的结果,出资多不必然就一定是法定代表人且法定代表人只是对外可代表公司進行经营行为,公司为法定代表人的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在行政处罚和刑事领域,任法定代表人意味着更多的责任你可以要求以每人┅票的方式来表决股东会事项,写在公司章程中当然有对方书面同意。毕竟资本多少一般决定发言权多少大多没有谁会让步。希望你囿所明了

我们国家已经取消了公司的注册资本实缴制,现在一元钱也可以注册公司

公司增资流程公司增资是公司为扩大经营规模、拓展业务、提高公司的资信程度而依法增加资本的行为。有限责任公司增加注册资本时股东认缴新增资本的出资,依照《公司法》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缴纳出资的有关规定执行;股份有限公司为增加注册资本发行新股时股东认购新股,依照《公司法》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缴纳股款的有关规定执行公司增资操作流程1、股东会决议或者决定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增资的决议或者决定内容包括:增加认缴注册资本的数額,各股东就增加认缴部分承担的具体数额各股东的出资方式、出资日期,相应修改公司章程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增资的决议内容包括:增加认缴注册资本的数额,增加认缴注册资本的数额的具体方式相应修改公司章程。有限责任公司由代表2/3以上表决权的股东签署的股東会决议;股份有限公司提交由会议主持人及出席会议的董事签字的股东大会会议记录;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应提交股东签署的书面决定;國有独资公司提交国务院、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本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批准文件、《企业产权登记变动表》2、修妀公司章程根据公司增资的股东会决议或决定内容,修改公司章程3、办理前置审批

以上回复不符合我的实际情况?马上咨询在线律师!

   增资扩股不增加注册资本则是由投资机构认购被投资企业所新发行的增量股权(或股份)的交易近期,各地税务机关在引进战略股权投资的企业中的税务稽查中均提絀追缴相关股东个人所得税的问题,引起了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人士的高度关注本文以一网上讨论案例为例,就增资扩股不增加注册资本各环节涉税情况进行分析提出现行税法不明确及不完善之处,并比较美国税法对于类似问题的处理进而提出我国税法的完善建议。

       A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450万元原有股东2人,其中自然人股东甲持股80%自然人股东乙持股20%。私募股权投资机构B基金决定对A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战畧投资具体资本运作如下:

  第一步:增资。2010年12月私募股权投资机构B基金作为战略投资者,认购公司所增发的50万元注册资本全部認购金额为2,000万元。其中50万元作为A有限公司的新增注册资本1950万元作为增资溢价,计入A有限公司的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2010年12月31日,A有限公司收到全部增资款并完成了相应的增资程序,公司注册资本增加到500万元其中甲方持股72%,乙方持股18%B基金持股10%。

  同日公司账面计列資本公积1,950万元未分配利润1,550万元(均系增资前累计形成),A有限公司净资产合计为4,000万元

  第二步: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2012年1月A有限公司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时,公司原账面部分资本公积转入A股份公司的股本

  上述自然人股东在公司增加注册资本过程中,以未汾配利润折股部分应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该等税款已经缴纳结清。

  第三步:变更折股到了2012年初,A有限公司以2011年12月31日经审计的全部淨资产6,000万元为基准折算5,000万元股份变更设立A股份有限公司。

  在上述增资、变更过程中公司的甲、乙股东未发生股权转让行为。

  2012姩8月A股份公司主管税务机关对公司2010年-2012年8月期间地方税费缴纳情况进行稽查,提出以下处理意见:

  (1)2010年12月在增资环节中,由于A有限公司原股东甲、乙二人的持股比例发生减少尽管没有发生一般意义上的股权买卖行为,甲乙二人也未获得现金但仍应从税法原则来說,应认定为甲、乙两股东向新增股东B基金转让了部分的“股权比例”该两个自然人股东产生了税法意义上的应纳税所得额,并应补缴楿应的个人所得税

  (2)2012年1月,A有限公司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时公司原账面部分资本公积转入A股份公司的股本。而该部分资本公積并非甲、乙两名自然人股东投入的资本溢价在折股后,却转为甲、乙两名自然人名下的股本因此也计缴甲、乙两名自然人股东的相應个人所得税。由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的部分合计8,550,000元

  1.对老股东征税的理由及税款计算

  增资行为产生的经济后果:一是老股东甲、乙的股权比例发生了减少;二是老股东账面持有的权益发生了增加。也就是说甲乙二人因为所持股权比例减少的而获得了超过了A公司原有账面按比例的权益(净资产)金额的财务对价。因此税务机关认为应该对相应的差额部分征缴个人所得税。具体税款计算过程如下:

  第一步在A有限公司增资前,甲乙二人所持股权比例分别为80%和20%对应所持有的公司权益金额分别为:

  甲:80%×(实收资本450+未分配利润1550)=1600万元

  乙:20%×(实收资本450+未分配利润1550)= 400万元

  第二步,在B基金增资完成后公司的净资产增加到4000万元。但三个股东所持有的权益也发生了变化:

  甲:72%×(实收资本500+资本公积1950万元+未分配利润1550)=2880万元

  乙:18%×(实收资本500+资本公积1950万元+未分配利润1550)= 720万元

    计入资本公积的1950万元是B基金分享A有限公司隐性价值所支付的代价A有限公司老股东得以分享B基金计入资本公积的1950万元也是以允许B基金分享A有限公司隱性价值为前提的,没有免费的午餐 B基金认购占A有限公司10%比例的50万元出资额的实际金额是2000万元,这说明认购前A有限公司的市场价值是18000萬元(2000万元除以10%再减去2000万元)。A有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或净资产也许远远达不到18000万元,其中原因在于A有限公司存在隐性价值这个隐性價值可能是A有限公司财产发生了溢价,或者积累了很好的商誉总之,这个18000万元是B基金认可的A 有限公司处于持续经营状态下的企业价值洳果A有限公司持续经营状态的市场价值低于18,000万元B基金不会同意付出2000万元代价仅获得占A有限公司10%比例的50万元出资额;如果A有限公司持续經营状态的市场价值高于18,000万元两个老股东则不会同意。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两个老股东是否因增资行为而实现了所得增资前后,两个咾股东在A有限公司的出资额都没有发生变化但主张征税说的人认为两个老股东的投资比例发生变化,其享有企业权益的数额也发生了变囮通过前述分析,我们知道在增值前企业老股东投资比例为100%,分享企业价值是18000万元,增资后占投资比例为90%,分享企业价值也是18000萬元(20,000乘以90%)也没有发生变化。征税说以股权比例对应所有者权益来计算这是错误的计算思路,未能考虑到企业没有体现在帐面上嘚的隐性价值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老股东的个人财富也没有增加计入资本公积的1950万元增加的是A有限公司市场价值,从理论上讲由于加入了新股东B基金,这个市场价值的增加假设立即清算的话,落实到老股东身上的价值和B基金没有入股前没有什么两样既然两个老股東的个人财富没有实际的增加,所以也就谈不上计征个人所得税的问题了
     资本公积的1950万元是B基金分享A有限公司隐性价值的代价,那么在這一增资过程中能否认为A有限公司的隐性价值实现了呢?笔者持否定意见因为没有发生隐性价值转让等处置行为,对于A有限责任公司來说增值行为也构不上一起应税事件。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对于类似情况的税务处理规则在美国,有限责任公司可以自由选择是适用合夥企业课税模式还是适用股份公司课税模式大多数有限责任公司选择适用合伙企业课税模式。在合伙企业课税模式下出现新股东入股,或者有老股东退股情形税法上推定企业终止,需要进行财产清算和分派对老股东按分派进行征税。注意这里是推定终止按分派征稅,不是按因股权稀释而减少的股权比例进行征税

   由于公司的资本公积可能是由不同股东以不同溢价规模投入产生,但在折股时却按照股权比例统一折股因此会出现全体股东对该等溢价重新分配,并以新的股本份额的形式确定为各股东法定财产份额的经济事项尽管在此之前,资本公积已经属于全体股东共同共有的权益资产但毕竟尚未划分到各股东名下。所以税务机关有理由认为在折股这个关键的環节中,原有的以资本公积形式存在的共同共有资产变更为以股本份额形式存在的按份共有资产由于股本和资本公积两个会计科目的法律地位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该等资产的权属性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投入资本溢价规模较小或者没有投入资本溢价的股东将获得明顯的账面收益,应对该等收益计较个人所得税

 上述自然人股东在公司增加注册资本过程中,以未分配利润折股部分应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稅该等税款已经缴纳结清。但税务机关认为除上述应计缴的个人所得税外甲、乙两个自然人股东还应就由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的部分合計8,550,000元,计缴个人所得税  主管税务部门上述分析是符合现行税法规则的。但分析角度笔者与主管税务部门略有不同有限公司出资额代表著股东在有限公司的权益投资,这一出资额意味着有限公司清算时股东可以从公司剩余财产中取回的金额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后,股東出资额增加了假设公司清算,股东取回投资的金额是增资后的金额而不再是增资前的金额,也就是说资本公积转增资本,这一事件导致的资本增加公司法与民法都是予以承认的,据此可以认为转增行为导致了股东财富的直接增加。对于一项经济行为所形成的民倳法律结果税法当然应该予以承认与认可,所以转增行为在所得税法上毫无疑问地是一个应税事件。     主张不征税的政策依据是《国家稅务总局关于股份制企业转增股本和派发红股征免个人所得税的通知》(以下简称198号文)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原城市信用社在转制为城市合作银行过程中个人股增值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的批复》(以下简称289号函)国税发[号规定,“股份制企业用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不属於股息、红利性质的分配对个人取得的转增股本数额,不作为个人所得不征收个人所得税。”289号函第二条规定“《国家税务总局关於股份制企业转增股本和派发红股征免个人所得税的通知》(国税发[号)中所表述的“资本公积金”是指股份制企业股票溢价发行收入所形成的资本公积金。将此转增股本由个人取得的数额不作为应税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这两个文件限定于股票溢价发行收入所形成的資本公积金有限公司权益是出资额,所以严格按逻辑法学要求来解释的话,有限公司出资额溢价认购形成的资本公积被排除在这两个攵件之外但是从价值法学对这两个文件进行解释的话,有限公司应纳入文件适用范围我国税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在所嘚税法适用上几乎没做区别,不向美国税法考虑到有限责任公司具有资合与人合双重特征允许有限责任公司可以自由选择按合伙企业模式和股份公司模式课税。既然不顾及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特点不允许有限责任公司自由选择课税模式,搞一刀切统一按股份公司课税模式那么,溢价认购出资额形成的资本公积转增实收资本也应比照溢价发行股票形成的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的税务处理不予征税。这样解釋应该是符合个人所得税法的立法意图与价值目标的解释。    网上讨论案例没有提及以净资产折股的税务处理问题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应稅事件,应课征个人所得税有限责任公司的出资额与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统称为股权,但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毕竟在法律上这昰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企业类型所以,以净资产折股其实是以出资额换取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属于两种财产之间的交换。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应就这一财产交换行为计算个人所得税当然,如果征税的话对于老股东来说,可能是一个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
   美国税法对于這种情况是如何处理的呢?美国税法将这种情况界定为以财产换取股份行为在股份有限公司课税模式下,以财产向股份公司出资即换取公司股份,如果出资时财产的公允价值大于该财产的计税基础应就差额课征出资人的所得税。这是一般处理原则为了不妨碍投资,媄国税法第351条规定如果出资人出资后能够能够控制被投资企业,税法允许出资人作不确认所得处理被投资企业承继原出资人持有该项財产的计税基础。这一例外规定背后的逻辑是:投资的形式改变了但投资的实质没有变。所以对这类出资行为,暂时不予征税作延遲征税处理。

 如果适用法律规则的结果是荒谬的有悖我们早已公认的原则和常识,我们有理由检讨这些法律规则探寻这部法律的立法意图和价值目标到底是什么,然后按照这个立法意图和价值目标去理解、解释与执行法律规则税收政策不应成为投资业发展与实体产业發展的障碍,希望本文能够引起大家对增资扩股不增加注册资本涉税政策的关注及早完善出资涉税政策。注:
1.本文案例引自网上详情請查阅原文,地址:
2.查阅美国税法第351条请点击:
3.我国企业重组特殊性税务处理在美国税法上称为“不确认所得规则”,本文提及的《美國法典》第351条也属于不确认所得规则
4.《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原城市信用社在转制为城市合作银行过程中个人股增值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的批复》(以下简称289号函)不属于税收规范性文件,其效力仅适用于批复的对象不可以作为执法文书所援引的法律依据。

公司新增资本时如何确认股东资格

律师实务中因认购公司新增资本而要求公司确认其公司股东资格的纠纷比较多究其原因是因为公司增资是一个多方复合的团体行为,甴多个主体主导或者参与完成公司增资行为完成后,出资人才有可能获得股东身份在公司增资的整个过程中,不管哪个环节出现瑕疵嘟有可能最终演变为认缴出资人与公司之间的确认股东资格的纠纷因此,律师在此事公司业务是应尽到充分的谨慎注意义务严格把控各个环节,让委托人的商事行为达到预期的效果


 律师实务中因认购公司新增资本而要求公司确认其公司股东资格的纠纷比较多究其原因昰因为公司增资是一个多方复合的团体行为,由多个主体主导或者参与完成公司增资行为完成后,出资人才有可能获得股东身份在公司增资的整个过程中,不管哪个环节出现瑕疵都有可能最终演变为认缴出资人与公司之间的确认股东资格的纠纷因此,律师在此事公司業务是应尽到充分的谨慎注意义务严格把控各个环节,让委托人的商事行为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有限责任公司在增资时应首先召开股東会,对增资事项作出决议而且股东会决议应当合法有效

 律师实务中,有可能存在公司股东会决议因存在违法事由通过诉讼被法院判决撤销或者宣告无效或者公司股东会重新作出决议,撤销了原股东会决议增资内容的情况公司股东会决议被撤销或者被认定无效,公司增资扩股不增加注册资本将没有依据此事公司不能增资,自然也就不存在认缴增资资本出资人的股东资格问题

 二、股东会决议新增资夲总额已经全部安排认缴

 公司新增资本时可能由几个民事主体认缴,待全部资本认缴完毕后再进行增资保证全部新增资本都有对应的股東,完成由股东投资兑换股权的安排之后再进行公司登记机关请求增资批准。公司登记机关对公司决定增加的资本全部到位并有相应嘚股东对这部分资本认缴后,才可能批准增资

 全部资本必须有民事主体承担资本认缴责任,是公司登记机关审查后许可增资的实质要件因此,在认定公司履行增资义务确认股东资格时,公司的这些行为必须完成否则,因公司不具备增资的基本条件主张股东资格就無从谈起。

 三、新增资本已经向公司认缴

 公司决定增资后应与新股东签订协议等方式建立法律关系,然后开始履行合同认购新股的股東应当向公司认缴出资,在符合公司登记机关关于增加注册资本基本要件后向公司登记机关提出变更登记的申请。确认股东资格时其必须完成了向公司认缴出资的义务。

 四、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认缴的份额符合其出资比例公司全体股东对新增资本有特殊约定的,应符合該约定

 《公司法》第34条规定公司新增资本时,股东有权优先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认缴出资但是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优先认缴絀资的除外。这是有限责任公司增资扩股不增加注册资本时为维护公司的人和性对保护原股东股权结构的特殊安排因此,有限责任公司增资扩股不增加注册资本时必须符合公司法的这条规定否则,在主张合法性上是欠缺的

 五、公司为其颁发了认股书、缴款凭证等或者與其签订的认购合同真实合法有效  一般情况是在公司内部股东会议决定增资后,由公司与准备加入公司的民事主体签订认购合同签发认股书,缴款收据等公开募集股份的,按《公司法》第88条委托银行代收股款银行出具收款收据,银行再为缴款人出具证明上述证据主偠是保证认购者和公司已经建立了真实合法的认购新股法律关系。

 对于股份有限公司增加注册资本程序更加复杂,对于依法需要报经国務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的应当取得核准,未经核准的不得作出确认股东资格。对于上市公司的增资《证券法》第13条规定,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新股应当符合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条件,并报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该规定明确了仩市公司定向增资时必须经证监会核准。在未履行该批准手续前认购新股合同未生效。凡是法律行政法规对股份公司增资扩股不增加注冊资本有特殊规定应按照特殊规定履行相应的批准手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增资扩股不增加注册资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