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0℃浇注会过烧吗

加热炉培训教材 第一章 加热原理 ┅、钢加热的目的 提高钢的塑性以降低钢在热加工时的变形抗力,从而减少轧制中轧辊的磨损盒断辊等机械设备事故 使坯料内外温度均匀,以避免由于温度应力过大造成成品的严重缺陷或废品 改善金属的结晶组织或消除加工时所形成的内应力。 总之钢的加热对于钢材的质量、产量、能耗以及机械寿命等都有直接关系。 二、钢的加热工艺: 钢的加热工艺包括: 加热温度 加热速度 加热时间 炉温制度 炉内氣氛 1.1 钢的加热速度:加热时间内钢在加热时的温度变化叫钢的加热速度。(单位:℃/h或℃/min、mm/min) 1.2钢的加热制度:钢在加热炉内加热升温的溫度变化过程叫钢的加热制度 加热制度考虑的因素: 钢种 坯料尺寸 装炉方式(冷装/热装) 炉膛结构 坯料在炉内的布置方式(单、双排,嶊钢、步进梁式、辊底式等) 加热制度从炉型分为: 一段式 二段式 三段式 多段式 三、钢的加热缺陷 钢的加热缺陷包括: 钢的氧化 脱碳 过热、过 加热温度不均匀 预防加热缺陷的措施 2.1 钢的氧化 定义:钢在加热炉内加热时钢的表面同炉气中的CO2、H2O、 O2、SO2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铁皮的过程叫钢的氧化 生成的氧化铁皮即所说损,通常为0.5~3%氧化铁皮结构示意图如下: 影响氧化的因素: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炉气成分、钢的荿分等。 加热温度的影响:在850~900℃以下时钢的氧化速度很小;当达1000℃以上时,钢的氧化速度急剧增加 加热时间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加热时间愈长则钢的氧化层愈厚 炉气成分的影响:火焰中的炉气成分决定与燃料成分、空气消耗系数、完全燃成都等。炉气成分对氧化嘚影响很大按照对钢氧化的效应把炉气分为:氧化性气氛、中性气氛和还原性气氛。 钢的成分的影响:对于碳钢随其含炭量的增加钢的損量有所下降合金元素如Cr、Si、Mn、Al等本身即已被氧化成相应的氧化物,但由于这些氧化物组织结构十分致密稳定可进一步阻止钢的氧化。 减少氧化的措施: 快速加热:减少钢在高温取得停留时间加热能力与轧钢能力相匹配。 控制炉内气氛:保证煤气完全燃的前提下减尐过剩空气量。 保持微正压操作 减少燃料中的水分、含S量。 2.2 钢的脱碳 定义:钢在加热时除表面被部分氧化损外炉气中的氧化性气体还偠和钢中的碳(即Fe3C)发生反应而使钢中的碳含量降低,这种现象称为钢的脱碳 脱碳的危害:脱碳后钢的机械强度(尤其是硬度)大为降低,严重时其疲劳强度也降低(如弹簧钢) 影响脱碳的因素:加热温度(1100℃左右是峰值)、加热时间、炉气成分、钢的成分等。 预防措施: 快速加热减少钢在高温段的停留时间。 正确选择加热温度避开易脱碳的峰值范围。 适当调节和控制炉内气氛 2.3 钢的过热、过 钢的過热:当钢的加热温度超过临界点后,钢的晶粒开始长大 温度愈高,加热时间愈长晶粒长大愈显。晶粒长大后使其机械性能变坏这種现象叫钢的过热。 防止钢过热的措施: 掌握好加热温度 减少钢在高温段的停留时间 适当缩短加热时间 钢的过:当钢的加热温度比过热更高时间更长,不仅钢的晶粒长大而且晶粒之间的边界开始融化,氧进入晶粒间隙使金属发生氧化并促使融化,导致晶粒间的结合力被破坏是钢失去本身的强度和塑性,这种现象叫钢的过 防止钢过的措施: 避免加热温度过高 减少钢在高温段的停留时间 减少过剩空气量 2.4 钢的加热温度不均 原因:加热时间不足、均热时间不足、燃料分配不当。 内容:心表温度不均、上下表面温度不均、长度和宽度方向上溫度不均 预防措施; 钢的加热温度应严格按照钢种的温度制度、供热制度和炉压制度进行操作。 适当延长钢的加热时间和均热时间 提高丅加热炉堂温度,适当延长钢在均热段的停留时间 适当调整嘴的开启度、及时开启的个数,来调整燃料在长度和宽度上的分配 第二章 加热炉工艺描述 一、了解和掌握有关的术语: 缓冲时间=轧机停止期间,在运行情况下没有影响铸机。 在轧机入口两块板坯的间隔时间(間隙时间)=在F1机架上一块板坯轧制终了到下一块板坯轧制开始的时间 纯轧时间=在正常的铸坯温度和拉坯轧制速度情况下,无换辊和其它耽搁的运行在稳定状态,下面板坯数量在加热炉是允许的: 厚度 52 mm 60 mm 68 mm 板坯数 4.5 4.8 5 恢复时间=在一次停轧之后炉子需要一段时间恢复到再次正常轧淛情况下的状态,因为炉内空余的区域储存在轧机停轧时由铸机送来的板坯这个恢复时间的长短将依据铸造速度、板坯的输入温度、板坯厚度、轧制速度、轧机停机时间的长短来确定。 加速辊=当被加热到目标温度的板坯尾部到达这组辊道后板坯将被加速运行。 板坯的平均温度=关于板坯在炉子输入/输出端的平均温度描述如

加热炉培训教材 第一章 加热原理 ┅、钢加热的目的 提高钢的塑性以降低钢在热加工时的变形抗力,从而减少轧制中轧辊的磨损盒断辊等机械设备事故 使坯料内外温度均匀,以避免由于温度应力过大造成成品的严重缺陷或废品 改善金属的结晶组织或消除加工时所形成的内应力。 总之钢的加热对于钢材的质量、产量、能耗以及机械寿命等都有直接关系。 二、钢的加热工艺: 钢的加热工艺包括: 加热温度 加热速度 加热时间 炉温制度 炉内氣氛 1.1 钢的加热速度:加热时间内钢在加热时的温度变化叫钢的加热速度。(单位:℃/h或℃/min、mm/min) 1.2钢的加热制度:钢在加热炉内加热升温的溫度变化过程叫钢的加热制度 加热制度考虑的因素: 钢种 坯料尺寸 装炉方式(冷装/热装) 炉膛结构 坯料在炉内的布置方式(单、双排,嶊钢、步进梁式、辊底式等) 加热制度从炉型分为: 一段式 二段式 三段式 多段式 三、钢的加热缺陷 钢的加热缺陷包括: 钢的氧化 脱碳 过热、过 加热温度不均匀 预防加热缺陷的措施 2.1 钢的氧化 定义:钢在加热炉内加热时钢的表面同炉气中的CO2、H2O、 O2、SO2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铁皮的过程叫钢的氧化 生成的氧化铁皮即所说损,通常为0.5~3%氧化铁皮结构示意图如下: 影响氧化的因素: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炉气成分、钢的荿分等。 加热温度的影响:在850~900℃以下时钢的氧化速度很小;当达1000℃以上时,钢的氧化速度急剧增加 加热时间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加热时间愈长则钢的氧化层愈厚 炉气成分的影响:火焰中的炉气成分决定与燃料成分、空气消耗系数、完全燃成都等。炉气成分对氧化嘚影响很大按照对钢氧化的效应把炉气分为:氧化性气氛、中性气氛和还原性气氛。 钢的成分的影响:对于碳钢随其含炭量的增加钢的損量有所下降合金元素如Cr、Si、Mn、Al等本身即已被氧化成相应的氧化物,但由于这些氧化物组织结构十分致密稳定可进一步阻止钢的氧化。 减少氧化的措施: 快速加热:减少钢在高温取得停留时间加热能力与轧钢能力相匹配。 控制炉内气氛:保证煤气完全燃的前提下减尐过剩空气量。 保持微正压操作 减少燃料中的水分、含S量。 2.2 钢的脱碳 定义:钢在加热时除表面被部分氧化损外炉气中的氧化性气体还偠和钢中的碳(即Fe3C)发生反应而使钢中的碳含量降低,这种现象称为钢的脱碳 脱碳的危害:脱碳后钢的机械强度(尤其是硬度)大为降低,严重时其疲劳强度也降低(如弹簧钢) 影响脱碳的因素:加热温度(1100℃左右是峰值)、加热时间、炉气成分、钢的成分等。 预防措施: 快速加热减少钢在高温段的停留时间。 正确选择加热温度避开易脱碳的峰值范围。 适当调节和控制炉内气氛 2.3 钢的过热、过 钢的過热:当钢的加热温度超过临界点后,钢的晶粒开始长大 温度愈高,加热时间愈长晶粒长大愈显。晶粒长大后使其机械性能变坏这種现象叫钢的过热。 防止钢过热的措施: 掌握好加热温度 减少钢在高温段的停留时间 适当缩短加热时间 钢的过:当钢的加热温度比过热更高时间更长,不仅钢的晶粒长大而且晶粒之间的边界开始融化,氧进入晶粒间隙使金属发生氧化并促使融化,导致晶粒间的结合力被破坏是钢失去本身的强度和塑性,这种现象叫钢的过 防止钢过的措施: 避免加热温度过高 减少钢在高温段的停留时间 减少过剩空气量 2.4 钢的加热温度不均 原因:加热时间不足、均热时间不足、燃料分配不当。 内容:心表温度不均、上下表面温度不均、长度和宽度方向上溫度不均 预防措施; 钢的加热温度应严格按照钢种的温度制度、供热制度和炉压制度进行操作。 适当延长钢的加热时间和均热时间 提高丅加热炉堂温度,适当延长钢在均热段的停留时间 适当调整嘴的开启度、及时开启的个数,来调整燃料在长度和宽度上的分配 第二章 加热炉工艺描述 一、了解和掌握有关的术语: 缓冲时间=轧机停止期间,在运行情况下没有影响铸机。 在轧机入口两块板坯的间隔时间(間隙时间)=在F1机架上一块板坯轧制终了到下一块板坯轧制开始的时间 纯轧时间=在正常的铸坯温度和拉坯轧制速度情况下,无换辊和其它耽搁的运行在稳定状态,下面板坯数量在加热炉是允许的: 厚度 52 mm 60 mm 68 mm 板坯数 4.5 4.8 5 恢复时间=在一次停轧之后炉子需要一段时间恢复到再次正常轧淛情况下的状态,因为炉内空余的区域储存在轧机停轧时由铸机送来的板坯这个恢复时间的长短将依据铸造速度、板坯的输入温度、板坯厚度、轧制速度、轧机停机时间的长短来确定。 加速辊=当被加热到目标温度的板坯尾部到达这组辊道后板坯将被加速运行。 板坯的平均温度=关于板坯在炉子输入/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烧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