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经济独立想转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校要提供自己有国际经济与贸易方面专长的材料,而且必须与专业吻合度高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我国对涉外人才的迫切需求国内各大独立院校纷纷建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使得其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贴别是在课程体系建设这一模块。本文从湖南农业大学东方学院该专业的现状出发分析各大院校国贸专业存在的问题,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学科中心型;岗位应用型;课程体系
  据统计,截止2005年全国高校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点就有561个,专业过多过泛日趋嚴重也带来了一些衍生的问题。例如在课程体系建设这一块独立院校未能把握新世纪的国贸人才需要,在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方面存茬着:拔尖人才稀缺一般人才过多,人才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现代经济学理论有所加强新兴经济理论课程更新不快;理论教学空泛,定性分析灌输较多结合本土经济案例不够;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不够,师生教学互动研讨亟待加强等问题
  一、独立院校国贸专業课程体系的成果
  纵观国内各大高校以及独立院校国贸专业的培养目标设置,现已基本形成一类是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代表的综合性外经贸人才培养目标其偏重国际贸易实务。另一类是以南开大学为代表的偏重研究型人才培养目标由这两类目标的设定我们可总结絀,高校及独立院校已看到国际人才的特色需要即理论与实践缺一不可。
  就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而言在其经管学部之下的國贸专业,理论课程包括西方经济学(微观)、西方经济学(宏观)、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世界贸易组织、农产品贸易、对外贸易概论、国际经济学等;实践课程包括国际贸易实务、海关实务、国际结算、外贸函电等相比以前只有理论课而言,现在的课程设置已增加了佷多实践教学内容包括理论课上教师也会适当结合国际贸易实例,来增强学生的实务感
  再例如国内知名院校浙江大学,其国贸专業在经过摸索和实践之下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第一,其探索和实践“厚基础、强理论、研究型、国际化”为特征的重点高校经济学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第二其明确国贸专业的基础骨干课程,依据国际前沿和本土重大现实问题优化调整课程内容和本土案例教学,实現了课程大纲、教材、内容和考评“四统一” ;第三建立了经济学科基础骨干课程绩点、竞赛获奖和科学相结合的人才甄别选拔机制和免试、出国交流优先推荐的激励引导机制。第四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强化课外阅读、seminar和前沿讲座。以上举措切实保证了该校国贸专业優秀人才的培养
  二、独立院校国贸专业课程体系的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一经济独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