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和卖多多一起去香港赌王叶寿是怎么回事

拼多多拼单成功卖家只收到一个订单和地址是怎么回事,那另一个一起拼单的呢?_百度知道
拼多多拼单成功卖家只收到一个订单和地址是怎么回事,那另一个一起拼单的呢?
拼多多拼单成功卖家只收到一个订单和地址是怎么回事,那另一个一起拼单的呢?
我有更好的答案
如果卖家只收到一个地址,那他会发几个货到这个地址
你是卖家还是买家?
有一单 你就先发一单吧
好的!真心感谢!
买家用免拼卡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在香港读研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头条
我的图书馆
在香港读研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头条
特邀嘉宾:于露山东大学2011级新闻班本科生现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新闻学专业申请大二的时候,母上大人认为我应该开始考虑一下毕业之后的去向,并提供了香港这个参考选项,于是我才开始考虑到香港读研的事。中学的时候就想去香港读书,所以一直有这个愿望,再加上香港比起美国、英国,虽然也算境外,但离家比较近,学费比起欧美也比较低,再者香港的教育质量也很好,所以觉得香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于是我就在大二暑假开始着手,准备先过语言关。 到香港读研究生,雅思、托福成绩不是必须的,比如香港城市大学就接受大学英语六级成绩。但是对于申请好的学校,雅思、托福成绩就是必须的。以雅思成绩来说,就新闻专业而言,香港大学的要求是7分,但最好有7.5分;香港中文大学的要求是7分,但6.5分也不是不可以;香港浸会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的要求是6.5分。不过总体而言,当然语言成绩越高,越有利于申请。在雅思和托福之间,对于申请香港来说,比较推荐雅思,原因在于,在雅思和托福都承认的情况下,雅思,比较,容易。 香港的研究生主要分为两种,授课式研究生和研究式研究生,前者一般为一年毕业,只上课不做研究,比较好申请;后者一般两到三年,比较难申请,但可以申请到奖学金。港校的申请主要比较看重四个方面:一是院校背景,对于申请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来说,211、985大学会比较青睐,但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比较不在意;二是在校的绩点,一般来说85分以上竞争比较有力;三是英语语言成绩;四是经历,包括校园经历和实习经历。了解了这些之后,大三的时候确定了要申请授课式研究生,主要是因为觉得自己不喜欢做研究,而且新闻还是一个偏向实践的学科。然后确定了四所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以及申请的专业,大四开始申请。 大四上学期的十一月,一般港校开始开放网上申请,港校虽然没明说,但是还是“先到先得”,申请递的越早越好。在此之前,要准备好语言成绩单、在读证明、大学前三年成绩单、成绩排位证明、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个人简历以及两封导师推荐信,这些要在申请时一并提交,但语言成绩也可补交。大四的时候大家应该都在实习,因此也可以请实习单位的老师帮忙写推荐信。其中个人申请主要是谈一下为什么要来到香港、为什么选择这所学校的这个专业以及你在大学中校内校外主要的经历、收获等等;导师及推荐单位的推荐信主要是从推荐人的角度谈一下你在学校或在实习单位的表现。关于实习,当然是实习单位越牛越好,毕竟能到好的实习单位实习,一方面说明你很不错,另一方面能够学到更多,但是港校更看重的是你从实习经历中收获、总结了什么,主要是你实习的过程,而不是实习的单位。申请时递交的资料基本上可以涵盖所有港校申请时,比较看重的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我觉得是相互平衡的。如果语言成绩或者绩点不高,但校园经历和实习经历很出色,也会被录取。但当然总的原则就是,越好就有利于申请。在申请的过程中,因为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有多个专业可选,港中文一般会要求你填写你所报专业的志愿顺序,比如第一专业是新闻学,第二专业是国际传播等等,香港中文大学的惯例是,如果第一志愿录取了,就不会再看你的其他志愿,比如新闻专业发了offer,国际传播就不会考虑你啦。但香港浸会大学则是如果所选的每个专业是属于不同学院(电影学院和新闻学院)都足够录取,就会给你发每个专业的offer,但时间上有差别。 等待 十一月递交申请之后,就开始等待面试、笔试的通知。其中香港中文大学没有笔试和面试,看过资料之后如果决定录取就会直接发offer,于是我十二月中旬就接到了香港中文大学的offer。 同时十二月中旬也接到了香港浸会大学国际新闻的面试通知,用skype面试,面试的问题会涉及到你递交的材料中提到的经历,以及你对国际新闻的关注度,最短两个周之后通知是否录取。 我内心是属意浸会大学的国际新闻专业,因为浸会大学的综合排名虽然不高,但其新闻专业位居全港首位一点不夸张,在全亚洲也是数一数二。但存在一个问题是,香港研究生申请,如果要接受offer需要交留位费,一般是学费的一半,6-7万港币,在收到通知的半个月之内要交上,不然视为自动放弃。由于香港中文大学的offer来得出奇的早,交留位费的时间是在12月26日之前,但我12月18日才开始浸会大学的面试,也就是说在香港中文大学留位费截止日期之前,我并不能知道浸会是否录取我。于是当时我不敢放弃中大的offer,去交了留位费,实际上也就是放弃了浸会大学的机会。大概四五天之后,我收到了浸会的offer,差点想要跪着哭,如今也是呜呜呜。 香港大学的笔试、面试来得比较晚,二月份香港大学开网络宣讲会,二月中旬发邮件通知是否通过筛选可以参加笔试,并附带一份笔试样题,三月份根据笔试成绩通知是否可以参加面试。港大的笔试和面试,真不是随便考考的,不管对于语言还是专业性都要求非常高,可见港大真的是傲娇门槛高,能最终被录取的学生也可以想见质素都很棒。二月初接到了笔试的通知,高兴又担心,因为港大的面试很难,根据给的样题准备了半个多月,因为其中有些题型以前没有接触过,因此还自学了大学英语专业八级改错和GMAT,从网上买了几本全英的新闻教材重新学,总之还是收获很多的。 下面是我当时笔试、面试之后纪录的,可以感受一下。我面试完港大之后的收获就是,想想我曾面试过港大,就什么pre都不怕了。 笔试 2月28日北京,全英1. 题目有十四句话,是打乱顺序的,也就是说你并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故事。要求用倒金字塔结构重写新闻,并改正语法标点错误。新闻大概是关于打击高级恐怖分子的袭击,提供了死伤人数(不知道是哪一方的),目击者、新闻发言人等等,通篇都是MILF,BIFF以及ZulkifiAbdhir,并不知道是什么,这个新闻没看过的话重组还是挺难的。2. 第一题里的新闻需要挖掘更多的细节,你会去找那些信息源组成这个报道?如果第一题没有看懂,第二题也就答不出来了。3.
改错,除了有语法、标点之外,还有用词改错,是关于香港航空公司应对突发事件演练的新闻。4. 500字论述题,科技发展给新闻业带来了什么冲击,记者会面临哪些挑战? 面试3月22日,北京面试官是Thomas Abraham ,口音挺重,好几个问题我都要再问一遍…总是被打断…问的很细,但是人真的超级好,爱笑,特别和蔼亲切,一点也不会让人觉得特别严肃紧张。1.你现在还在实习吗,我说没有,那说一下最后一个实习吧,我就balabala说,他说那个实习你觉得怎么样,我说很棒,从前辈身上学到很多,他问学到什么,我说很受启发很受激励,觉得自己有很多东西要学,尤其他们讨论国际问题的时候,他说什么国际问题,我说ISIS,EBOLA美国大选这种,然后我也觉得世界很大,很多东西可以探索。我又说我每天参加选题会,他说你有题被选到吗,我说有两个,他说很好,你肯定特别高兴,我说对,很有成就感,然后这一趴完了。然后我说参与了一个研究课题,我主要是负责研究中国国际传播的问题,他说有什么问题,我说对不起这个课题是保密的,我不能告诉你太多细节,他就笑了然后说我觉得国际传播能力有点弱,我说对。2.看起来你对香港文化很了解,你很喜欢看TVB,我说对,特别喜欢,他说你现在还看吗,然后我说是,他说你需要翻墙看吗,我说不用,我看网上的视频,他说没封锁吗,我说没有,他又问了一遍,然后我说还看得到没有封锁。3.你未来的规划,我说想做一个调查栏目,先从记者编辑做起,然后我还没说那个我以后还要做编导制片人呢,就被打断了问你有什么喜欢的调查栏目吗,我说新闻调查,我受的影响很深,我说你知道这个节目吗,他说不知道,我说是央视的一个节目。他问,它做过什么调查你印象深刻的吗,我说是一个虐猫事件的,他问虐猫?我说是,有人用高跟鞋虐猫,他问怎么虐的,用踢的吗?我说是,他又问用踢的还是什么,我说是用踢的,他就表示很吃惊,他问一个人虐的吗,我说是,然后有人拍下来这个过程,放到了网上,他又表示很吃惊,我说大家看了之后对这个行为特别的愤恨,就开始人肉这个虐猫的人和拍的人,我又说到我觉得这个节目重点不在于讨论这个虐猫事件本身,而在于对于人肉搜索的讨论,他就没听清他问Internet what?我就一字一顿地跟他说Internet masshunting,他恍然大悟状,说这个问题在中国是个大问题,我说是,他说如果我放了一个短片上网,你怎么找到我,我说我可以通过影片里的地点,可能是个楼,可能是个景点,他说这真的很难找,我说对啊,所以那个节目里的人他们用了很多方法才找到,然后我又说,可以通过找那个放影片上网的人,通过网络地址找,他说哎呀这个人肉搜索真是很可怕啊很普遍啊之类的大概是这样,我说对啊,尤其是科技发展之后…4.你想在JMSC学到什么,我说我想学到这个不同的观点,国际的视野,老师们都是很有经验的,会带来很多观点,他说你觉得这个很重要吗,我说是,我说而且教授们不仅会教这个传统的新闻理念,也会训练同学们用科技和工具,然后又被打断了,问我你觉得你可以给JMSC带来什么,我说可能是多元化的视角,他问比如说,我说我曾经发过辩论的原因,我习惯看待问题从不同的平衡的角度,而不是老套的片面的角度,然后我知道那个观点,立场都有它的合理性,我觉得这对记者很重要,因为你要理解不同的人,不同的问题。除此之外,我有一些相关的经验,可以从学生的角度跟同学们分享,他说我也希望这样。5.问的问题,我说我对纪录片制作很感兴趣,能不能介绍一下,她说了一个老师是杨教授刚去了奥斯卡,我说我读到那条新闻了,然后又一个老师谁谁的。然后就是reporting china那个课都会研究什么,他说不是研究,是报道已经出现的事,我说那可以参与调查吗,他说你要是喜欢你可以啊,然后就没有问题了,说7—10天通知。 这次结果出的非常快,然而非常不幸的就是自己并没有被录取,虽然收到的是waiting list,但也知道希望渺茫。之后问了几个当时在交流群里认识的一起参加面试的朋友,发现港大比较青睐有工作经验的申请者,有的还在面试的时候被问到,为什么中国的申请者没有什么工作经验就来申请港大?我默默在心里说,不是中国的申请者都没有经验就来申请,而是大部分有经验的都没来申请。但是也有不少非常优秀的应届毕业生被录取,希望你们中也有人可以这么棒。除了工作经验之外,语言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一位同学曾经发邮件给港大问到为什么没有被录取,主考官认真地回复,其中一个原因是认为英语水平还不足以应付港大的课程和研究,所以英语真的很重要,至少对于港大来说。之后也收到了城市大学的offer,然而也并没有什么用了。 到港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就到了中文大学来学习,第一志愿是新闻学。其他学校的学习不太了解,只知道他们真的很忙,但也很充实。比如浸会国际新闻的同学有期中考试,考试的内容是美联社的手册(AP Style Book)内容,闭卷,全英;还要出去采访,拍片子,可见浸会的课程理论和实践都非常充实,十分能学到东西。港大的同学就更忙,在我们还在悠哉上课的时候,港大的同学就已经发了第一篇采访,而且港大的资源丰富,比如有林夕、林奕华每周的通识课。但是对于他们的情况,也只了解到这些,所以对于在香港的学习,我就以我自己在中文大学的生活做例子吧。 中文大学的新闻课程两学期要求修八门课程。如果是新闻专业毕业或有相关的从业经验,那么可以修四门必修课程和四门选修课程。如果不是,则需要修五门必修课程,只能选三门选修课程。课程可以选普通话、粤语、英语,但并不是每一门课程都有这三种语言可选,比如有些必修课只有英语和粤语,有些选修课只有粤语,所以由于语言的限制,很多课都没办法选。必修的课程十分基础,和大学学过的课程区别不大,两个学期的必修课分别有新闻理论与分析、应用调查研究、初级/高级新闻写作及新闻伦理与法律,其中应用调查研究可以申请免修。因为课程与大学学的相似,所以一开始并不喜欢这些“炒冷饭”的课程,但是上课之后发现与大学的时候学的并不相同,因为教授们有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经验,从这学期的两门必修来看,也学到了很多之前没有学过的理论,听到了很多以前未曾了解的观点,接触到了世界各地的学者对于某一个问题的争论。虽然我也不知道学了这些理论干吗,但总算也是打开了新知,也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选修课的课程很多,种类丰富。因为中文大学的新闻学院开设的课程既有新闻学、也有新媒体、国际传播等专业,所以选修课不仅有新闻专业的课程,比如“网络与流动新闻”、“电台播音制作”等课程,同时其他专业的部分课程也会提供给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比如有新媒体专业的“基本互动多媒体设计”、“新媒体内容制作”课程,也有国际传播专业的“跨文化传播”课程,不过一般要等到该专业的学生选完了,才能轮到其他专业的学生,所以一般很难选得到。比如,新媒体专业的“基本互动多媒体”设计已经被新媒体专业的学生选完,就没有余额留给其他专业。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前面提到的语言,一些课程只有粤语,所以对于听不懂粤语的大陆学生来说,可能就会错失上这门课的机会。不过粤语是越听越懂,旁听一门粤语课,既能学到东西,也能锻炼自己的粤语听力,也很好。 香港中文大学的师资力量也很强大,新闻学院的老师们大多都具备强大的学术背景和实践经验,大多都达到欧美国家知名大学的博士学位。他们来自世界各地,不仅有香港本地的学者,也有来自台湾、欧美地区的教授。比如,新闻学专业项目负责人、李立峰教授来自香港,毕业于斯坦福大学;新闻理论与分析课程教授罗文辉,来自台湾原为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主任;中文初级新闻写作的讲师陈贝琼来自香港,是《明报》资深调查报道记者;应用传播研究课程的教授Willnat Lars,来自美国,是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传播研究中心的负责人(好像这个titile是这样的),还是某位我忘记了的大众传播研究知名学者的知名弟子。老师们都很好,高智商高情商,有的还高颜值,而且老师们人都很有趣,对待学生也十分热心,很乐于帮忙,与同学交流,有的时候还会收到老师的一些小惊喜,比如Lars会在课上给我们分好贵好贵的饼干吃,比如网络与流动新闻的美女教授会在最后一周给我们发凤梨酥慰劳我们,以及新闻理论与分析的罗教授还在跟同学谈完期末论文的Proposal之后带几个同学去吃面。 除此之外,香港的课堂比较讲求互动,老师们经常会提一些问题希望大家参与其中来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总之,和老师们的相处很愉快,到了学期末也都很不舍,很多同学都跟老师拍照留念,或者在最后一堂课上偷拍老师留念,比如我。 在港中文读新闻,课业压力也不轻松。首先,每周每门课大约有三至四篇阅读材料,需要在课前阅读,很多都是英文文献。再者,十二周中,每门都有三个以上的任务,熬夜是很经常的事情。比如新闻理论与分析有根据指定主题的Presentation,期末闭卷考试以及期末论文;应用传播研究则在连续四个周,每周需要完成练习,同时还要提交根据SPSS分析的问卷结果以及期末应用调查研究的Research P网络与流动新闻,除了自定主题的Presentation之外,还要用代码编写网页,做应用软件的分享,自定主题完成Slideshow作业,以及最终期末自定主题进行采访,并制作成网站;修新闻写作课的同学则需要在一个学期内提交多次采访的新闻稿。总之,作业任务十分细致,有的很有趣,比如制作网站;有的就很头疼了,比如完成一篇关于香港公共事务分析的论文。老师要求也比较严格,尤其是对于论文写作,需要按照正规论文的格式,能想象期末一个月,要写两篇本科毕业论文的感受?并且,还有一点十分重要的是,香港十分注重学术诚信,对于抄袭行为是绝不留情的。此外,团队合作完成的任务也比较多,个人与团队合作的任务差不多各占一半,所以找对团队合作的伙伴很重要。除了在本校上课之外,还可以去其他学校蹭课,如果你有时间的话。香港中文大学的校园非常大,分为山脚、山中和山顶,基本上上课都要坐校车上山,但校车非常方便。校园的环境也很好,像天然的森林公园,很多树和小动物。另,中文大学有很多的食堂,以及很多好吃的。图书馆也非常多,不仅有大学图书馆,还有钱穆图书馆、崇基学院牟路思怡图书馆、建筑系图书馆等等。图书馆不仅馆藏丰富,而且设施齐全。以大学图书馆为例,一共六个楼层,每个楼层都有共学生自习和讨论的地方,根本不会有没有座位的时候。有的是开放的小圆桌或长桌,有的是可以躺下休息的台阶还自带垫子,有的则是半开放的小空间、学习桌,还配备台灯。我最喜欢的二层和四层的学习桌,旁边是窗,下午阳光照进来,非常的舒服,让人学起来也心情很好。几个人小组研讨的时候可以到图书馆的UG层进学院讨论区,也可以在图书馆UG层、G层、1层以及4层的研讨室里。只大学图书馆就有18个研讨室可以预定,隔音效果好,不会被其他声音干扰,也不会干扰到其他人的讨论。研讨室中还有电脑连接墙上的电视,可以几个人共同在墙上的电视上看到电脑中正在操作的内容,因此几个人讨论起来非常方便,不需要围着电脑一起看。总之在图书馆的生活非常享受。建议 其实看似申港校很容易,我之前也这么想的,但是到了大四的时候才觉得自己以前太年轻。大四的九月份学校推免保研,而港校十一月份才开始开放申请,这段时间自己的心里可能会有些动摇,有的人可能会想到底是接受保研啊,还是考研啊,还是去香港,还是英国美国?我想不管选了那条路就一直走下去,一心一意地准备,不要被任何事所动摇。申请港校一直等到最后确定,也是一段很煎熬的过程,九月份看到保研的同学都尘埃落定,找工作的同学也很顺利,来年考研的同学也都成功了,而那时候你可能还在准备某一所学校,比如说傲娇的港大的笔试,每天练习、看新闻、背书,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这个过程中,希望确定自己方向的人可以坚定自己,同时也要调整心情。大家走的是不同的路,所以不要被其他人所影响。 在香港读书,很羡慕那些从广东来的,英语很好的同学们,因为他们普通话、粤语、英语都很好,选择的机会更多,无论是选课还是实习。因此对于在香港生活、读书的建议,我想最重要的是语言,而语言中最重要的是粤语,哪怕不会讲去全部的粤语,也至少也听懂粤语,并且会一些日常的生活表达。 在香港生活,很多人虽然你同他用普通话对话,但他还是会用粤语回复,因为他的普通话不好,甚至不会说,或者用粤语才能流畅地表达。如果你听不懂粤语,那么在生活上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听不懂地铁客服人员的指示;在学习上,尤其对于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经常需要到街上采访,有时用普通话,未必会有人回应;如果对方肯回应,你听不懂他说的话,也没办法完成采访;再者,在香港有许多课程、讲座、论坛、实习等等,都是粤语,如果听不懂,那就失去了很多机会;所以想来港学习的同学,要多多提前练习粤语,尤其是那些将来想要留在香港生活、工作的人。 同时,英语也有要求,这主要是对于专业学习来讲,因为很多课程是用英语授课的,作业也需要用英语完成。很多大陆的学生虽然通过了雅思、托福考试,但是英语水平还是停留在应试水平,无法流畅地用英语进行交流或者写作,因此在准备申请以及录取之后,也要多练习英语,这样才能在课上课下与老师进行良好的互动,完成作业也比较容易。再者,在香港读书,抗压能力要过硬,因为时间少,任务重,而且老师的要求严格,因此一定要学会抗压,同时也要学会减压,越是节奏快的城市,越要学会给自己放松。 来到香港,会看到很多不一样的事,比如你可以看到香港的每年一次的同志游行,以及立法会选举和区议会选举,看到选举人在街上宣传,选民在投票站投票。也可以了解到很多不同的观点、模式,比如香港人的身份认同,香港的民主政治思想等等。有时见到一些事,听到一些观点,可能会不舒服,因为和我们之前固有的观念思想相悖,比如在地铁站看到很多人聚集挥舞港英政府的旗帜,又或者听到有人说“中国人滚回中国去”这之类的话,或者看到反水货客的活动,因为这种种,有时作为一个大陆人,不会讲粤语,分分钟会暴露自己的属性,所以有时会觉得生活没有那么多安全感。在这样一个中港矛盾比较敏感的时期,可能这些现象和感受是难免的,但是面对这些还是不要自己去刻意放大,面对不同的观点,有时候也不一定分对错,但要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告诉自己我来这里是来看看不同的事,听听的不同的观点,这样才能在一个不同的社会里学到最多。对很多大陆学生,尤其是不会粤语的大陆学生来说,在香港生活、学习确实有许多的不易,文化、语言、环境、学习方式都有很多的差异,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时期,就像我有一位同学说;“有些话一定要反复告诉自己,我的经历和体验都是值得的。”如果你也希望有这样的经历和体验,一定要做好准备再来。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游玩地带]ZZ你去香港干什么?—— 失败的旅游,此片,献给没去过的MM(转载)
_百度宝宝知道
[游玩地带]ZZ你去香港干什么?—— 失败的旅游,此片,献给没去过的MM(转载)
松栗奶味的宅宝
宝宝1岁9个月LV.11
转贴噢 !最近跟MM计划去香港转一遭!于是到各论坛疯狂看关于香港的贴子获点经难!不错的文章跟大家一起分享下!
  看的太多的帖子,都是心花怒放的写着自己去香港有多么的快乐,也看了太多姐妹,一次又一次的,晒着自己心爱的香港战利品。
  我,带着对香港的憧憬,初次,傻傻的去了那里。
  自认为,做足了功课的我,在团友看来,很羡慕我们。初次去,就对香港
  就有了很多的了解。
  哪里有好吃的、购物那条街,都能顺利找到的路。
  但,我感受到的香港,就绝非如此!!!
  (建议不喜欢听 香港 缺点 的人,可以换台,不用往下看了。)
  也可能是我对香港,这个历史悠久的特殊地区期望值太高了,致使我现在的心里落差是那么的大!履行一共5日,(其中包括澳门,我先抛开不说),我就说说,我这香港3天,是怎么过的。我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给姐妹借鉴借鉴,也给没去过的姐妹,泼泼水。
  很多MM都选择的自由人,去了就直奔SASA、卓越、龙城&&,我没有那么做,原因是:1、要买的东西,很明确,找到地方,大概有半天时间,就够了。2、希望自己省心,因为,初次去香港,免不了去看看景点吧~,就算我自己去,也得自己搭车,自己找路,很麻烦。而且,有导游给讲解景点的含义,我认为,还是有必要听一听的,我对每一个去过的地方,都喜欢听导游介绍她们的&地盘&,肯定,跟你自己去,傻傻的看,是不一样的,了解的会更多一些。
  我也不是挑剔的人,旅行社能把我玩的时间安排好、住的不错,我就会很满意。吃的不好,没关系,我可以自己去吃,我不会挑剔旅行社什么,毕竟人家要赚钱的。
  第一天:飞机刚落地,机场乌恙乌恙的人,让人更加迫切的想融入这个花花世界,购物的天堂。以最快的速度,弄完所有的东西,就跟导游出了机场,机场设施就那么回事,没什么特别的,而且我感觉不如北京的,接待我们的地陪是一个非常时尚的香港美女,我先开始还有所怀疑,为什么这样的时尚女,会干导游?不是应该坐在电脑前,噼噼啪啪敲键盘的OL吗?她一身的名牌,大到包包、风衣,小到眼镜、手表&&
  无一例外。没来之前,有所听说,这里的香港人,各个儿都是LV,来到这里,看到的,确实也是这样的,咱先不说真假,反正,人手一个,据导游自己讲,如果你拿假包,会让香港人很瞧不起,香港人,很爱很爱面子,所以坚决不会买假货,会支持正版。咱别质疑,就说说她们的这个风气~~
  香港人,给你是一个什么样的感觉?
  高贵吗??时尚吗?还是现在
  热拨的
  《珠光宝气》那样的吗?
  在我看来都是狗屁,
  为什么呢?
  她一身的名牌,并不能让我对她
  有尊重的感觉,反而她给我的感觉是低.贱.的,势力的,俗到家的感觉。而她们香港人正好跟我感觉恰恰相反,给大家举个例子~
  我会问导游一些问题,
  我会问:&&导,我晚上想去SASA,请问,哪里的SASA离我住的地方近一些呢?&(当然,我只是听听意见,大概去哪儿,我心里有数)
  她用一种很很很不屑的口吻对我说:&噢~~SA~~~SA~~~啊~!。。呃&&&谁去那里啊~~~~~!都是过期货!我们香港人,才不去呐~!&&
  呆会,我会带你去DFS啊~~!去那里买啊~~!放心好啦~~~&
  我不想再接什么话,难道,我不知道DFS吗?我没出过国吗?别的国家没有DFS吗?!另外,根据我们跑了几个地方比较之后,还是觉得,品质+价格,最最划算的,还是北京的机场&日上免税店&!那些香港的什么SASA、卓越、金英&&价格是便宜,但是当我们跑了一家又一家之后,越买,心越嘘&&,不敢买了,举个例子,现在55上热拨的&雅顿&面部、眼部的,价格相差的实在太多了&&
  日上:约690RMB(面部90粒)
  SASA:635 RMB(面部90粒)
  卓越:有的跟SASA差不多,
  金英:很离谱,一瓶30粒的100块港币!&3瓶的话,也就400多吧!
  还有现在55每人必败的玉兰油的什么7日那个,北京卖170?因为我不用那个,我不知道具体多少钱,我SASA看到,有卖79、69的,63的,我遇到一个套装,一瓶7日+一瓶潘婷洗发水200ML,才69!我当时一冲动,就买了2套。是,也没多少钱,但是,我现在想想,jia 货 的嫌疑很大,因为,在我看来,SASA,卓越、金英这些店铺
  都是一个风格的,货价怎么会差这么多呢?尤其是雅顿。差的不是一点点,而且,包装各异,MADE IN &&&,有2个地方。SORRY,我对雅顿不熟悉,我也分辨不清楚,虽然,我买了很多,但是,当我买了之后就后悔了,你会觉得,一个个的店,价格悬殊,越来越不太考普,
  我买雪肌精,我一直用雪肌精,很多年了,大雪水,SASA卖448,金英,进去一看!吓S你!一瓶200多!敢买吗你!?北京卖700多的水,是有水份,咱就跟本地的比较,这差价也太邪乎了吧~~~,我们几个MM,一边买,一边就含糊了&&
  ,很庆幸,来的时候,就在日上买了2000块的DD,虽然贵了一点点,但是心里很踏实。去那里,就是看看市场,补补货&&
  仁者见仁吧~,买的MM也没必要跟我计较。这只是我的个人观点,我也是在SASA、金英买了东西,就是心里很不踏实。尤其那个玉兰油那个套装的,我当晚就用了潘婷洗发水,跟国内的味道不一样,跟香港屈尘士的潘婷也不一样。同去的MM,买的欧莱雅的面霜,她一直用那个,她也说味道不一样。(个人论点,仅供参考)
  二、我说说香港的建筑。
  众所周知,都说那里是钢筋水泥的世界,也给予&寸土寸钻&的美誉!按导游所指的楼房,都是富豪的家,什么地价都是12万/平米的,&&,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外表平平的普通楼房,另外,除了12万/平米的,其他的7万8万一平的,外里面就是个贫民窟一样的房子,都老旧的掉渣儿!
  那美女导游,还用超级羡慕的话语去赞美它,我真联想不到一起!!!她还说,这里香港人,最羡慕的就是能住上大房子,什么是大房子?在她看来100平米的就是大房子,超级大的就是150、200平的。一个普通家庭就是住4、50的!!我走在香港破旧的大街,仰头是破烂的楼房,下看是坑坑洼洼的街道,人流穿梭中,我一点也没体会到那里的繁华,给我,给我们同去所有人,就是一个感受:压抑的要S!!!!!楼房一座挨一座,就像70年代北京的筒子楼,给拔高了,又破又旧,黑黑的楼道,狭小昏暗,她们为了巴掌大的一个地方,要不断的打拼,一个人要打几份工,生活质量却没有提高,她们大多都不做饭,因为家里小,没有地方做饭,只能外面吃快餐!所以香港的快餐很多,贵的,她们也吃不起几家。
  所谓好的饭,我看,也就咱们北京这里的中上等的餐馆吧。我就心想了,人这一辈子,你图的是什么呢?她风衣BUBERRY、手拿LV,眼镜GUCCI,裤子不知道,高跟鞋是&&&(哪个导游穿高跟鞋呢?她就穿!)&&
  能扒下裤子看看裤衩吗?~,~,香港人,不就是这样的吗?大家一起比吗?~我就想起了80年代初的我们,那时候还是小学生,你有一根儿新铅笔,我有一块新橡皮!!!看谁的铅笔盒功能最多~!抱歉,我是70后的,我联想的只有这么多,北京人,也有很多买名牌的,我都能接受,但,绝非是她们的想法,她们的想法是把自己包的跟名牌粽子一样,披金戴银,就是为了一句别人的赞美,和高贵的待遇!
  北京人买大牌是这样吗?是这样的心里吗?也不完全是吧?~更多的,还是女人自己喜欢,穿给喜欢的人看,男人根据身份去包装自己,能让自己品位凸显,不就是这个吗?香港人,包的跟粽子一样,但是吃的确是快餐!!
  和谐吗?配套吗?她喜欢,她们正好吃饭很少很少,正好能保持身材,也可以省钱。
  看到那些势力的香港人,我一点也没有崇拜的意思,反而我会看轻&&
  以前,北京新光,也许,我也会羡慕过,里面的妞妞,随意刷着卡,买自己喜欢的包包,可我现在,没一点感觉,恩,我也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有的人,会拿她几个月的工资去买一个包。。。抱歉,我一直就很不明白。
  没关系,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自己开心就好。不用介意别人的感觉。
  三、吃
  我一直不认为香港能有什么高层次的美食,当然,去了一个地方,肯定是要体会体会当地的美食的,看看人家吃什么,咱也来一份儿,感受感受,大家都会去吃【许留山】吧?满大街的去找,现在想想真够傻的。它有什么特别之处?我认为没有,不就是忙果肉和冰混打,再加任意水果吗?这个,海南也有,也超级便宜,什么口味都有,现吃现做。既然到了香港,咱就得体会,我们叫了4碗、5碗?反正有没有别人,我都是叫这么多的,我一定要都尝尝。结帐100多,没觉得有多么的特色。随便吃吃均可。
  吃了街边的【富贵雪糕】,恩,这个还不错。7块一个。来俩。
  吃了【云吞面】【鱼丸】【烧烤串】【叉烧饭】【粥】&&能见到,能找到特色的都吃了一下,鲜虾云吞,可以推荐,叉烧还可以吧。我看香港人,都是一人一盘这个,就好比,咱们这边的【成都小吃】一人一个盖饭一样,比比皆是。所以,我见到的
  香港人,她们生活中,并不怎么重视吃,貌似饱了就哦了。反正,我是这么想,那些真真正正的大富大贵的富人,才有条件去挑剔什么什么燕窝、鲍鱼之类的东西。平常老百姓,不会吃的,我觉得还不如我们北京人,可以奢一把,吃吃这个,吃吃那个。她们没钱吃这个,有钱还不如去买衣服呢~,吃到肚子里,谁看得见啊?!!说她们一天会吃5顿饭,哼,貌似挺多的,人家说了&其实,我们这里的一顿饭,就是2片土司~
  一杯奶茶,也是一顿饭啊~~&那照她这么算,我一天得来个10顿8顿的!
  我不是对导游有成见,最先开始,我还挺喜欢她的,是跟别的导游不一样,穿的好,又会英语、日语、什么的,多才,这都值得我们学习,但后来,说话,越来越凸显她的个性,越来越,我就接受不了了,
  程序是:呀?不错 && 恩?嘶 && && 她怎么这样啊?!&& 真讨厌!!&& 恶心,真讨厌!!&& 甭理她!让她自己说去吧!
  这,就是我们团的北京人,对她
  从初,到后来的评价。
  四、购物
  前面,我也说了,购物,还是去大点的正规的比较有把握,心里有普,香港店
  几个免税店比较下来,还是我们北京T3离京的
  日上,最好了!希望要去的MM尽量采购那里的,质量,价格,都放心,不要怕背一路,不过,放在箱子里,也不觉得有多重了。又不是让你天天提箱子。
  回京的日上,东西少了很多,选择余地小。
  五、景点
  我用几句简单的话,概括一下吧,也不多多形容了。
  【海洋公园】好比北京的ZOO
  【香港夜景】恩,是有点特色,但我相信,北京的灯泡要比那里用的多,只不过,北京很大,她们都把灯泡攒在一起了,当然显得好看,但是,咱们北京白天的楼,也很漂亮啊,至少很光鲜,她们的楼,白天就是个贫民窟,没法看。
  【维多利亚港湾】蒙人的地方,老冒可以去一去,人多的,就剩下人头了,就像什么呢?不知道怎么形容,反正,维多利亚港湾的夜景平日开车经过,也可以看啊~~为什么要登那个破船看?!骗人呗~
  【迪斯尼】恩,平心而论,也就这个,还算像个景点,其他的都是蒙人的,迪斯尼绿化也就跟咱们的公园差不多,我认为,咱们北京的绿化,真的是不错,这东西,没法比,老是呆在家里,不出去吧,你就不觉得家里好,出去一比,真是&&&&诶。。。。
  迪斯尼,还是可以去的,推荐一下下吧~。
  六、感觉
  我喜欢旅游,喜欢旅游中所见到的一切新鲜的东西,希望每次旅游都会给自己带来没有的回忆,但,这次的旅游,已经是我的半拉恶梦了。自去香港的第三天,我就有种要回家的感觉了,因为太破了,真没什么好看的。
  是,都说香港是购物的天堂,你如果不买大牌的话,还真别去那儿了,你购物的
  价值总和,一定要超过你的机票,如果没超过,我认为就是亏了,我这回去光购物总价值才4000多,更别说超值的部分了,我是亏大发了,也没有什么美好回忆。
  对不住各位了。
  还是那句话,还是北京好。
扫码或保存
邀请好友扫一扫分享给TA或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赌王叶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