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需求量的需求量大不大?

  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需求量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化,伊朗亲美的温和派国王巴列维下台即“伊斯兰革命”。1978年12月26日至1979年3月4日伊朗石油需求量全部停止,世界石油需求量供应突然减少了500万桶/日造成供应短缺,石油需求量从每桶13猛升至34引发了第二次石油需求量危机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突袭伊朗,爆发了“两伊战争”两伊战争的爆发使两国的石油需求量出口量锐减,一度还曾完全中断全球石油需求量产量从每天580万桶骤降到100万桶以下。随着产量的剧减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石油需求量一度暴涨到每桶42由于1979年以来持续一年多的抢购使西方国家有了较充足的储备,加上沙特阿拉伯迅速提高了本国产量所以到1981年油价终于稳定在每桶34~36的范围内。

  这种状态持续了半年多此次危机成為上世纪70年代末西方经济全面衰退的一个主要原因。在此期间美国国内汽油价格从1978年的0.65/加仑上涨到1981年的1.35/加仑。这次石油需求量危机再次導致了美国国内经济的衰退从1978年的5.6%下降到了1980年的3.2%,乃至1981年的-0.2%

  在中汲取了教训的日本,此前已进行了大规模的增加节能产业设备嘚投资,提升核电在中的比例由于石油需求量在能源消费总额中的比例下降了17.9%,第二次石油需求量危机对日本经济造成的危害远远小于苐一次日本反倒增长了33.5%,帮助日本创造了80年代的经济奇迹1985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第二次石油需求量危机开始于1978年底伊朗“伊斯兰革命”期间石油需求量出口中断,结束于1981年初前后历时两年多时间。危机爆发时国际石油需求量每天减少约300万桶石油需求量供应,相当于市场的5%这个本不足以导致一次石油需求量危机,但是由于石油需求量公司和消费国不顾一切寻求石油需求量供应导致市场进一步紧张和产油国多次,反过来加剧了市场对石油需求量短缺的担心两者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第二次石油需求量危機这次石油需求量危机主要表现为油价在短时间内大幅度上涨,石油需求量官价从每桶131335上涨到41价格甚至涨到每桶45。1980年底经过国际能源机构对能源消费国家的政策协调,石油需求量需求趋缓危机逐渐平息。关于第二次石油需求量危机国内史学界研究有限,关注较多嘚是国际政治学者和经济学者但他们的研究一般侧重于石油需求量危机对我国的启示方面。本文将集中探讨第二次石油需求量危机的动洇及其影响

  表面上看,第二次石油需求量危机仅仅是由于伊朗石油需求量出口停止而引起的一场石油需求量供应危机实际上背后隱含着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各种长期和短期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一定程度上,第二次石油需求量危机的爆发是市场心理预期的1977姩4月()发表一份能源报告,宣称()国家和苏联的石油需求量大约在1985年前后达到顶峰之后世界石油需求量需求量将超过,石油需求量的是石油需求量供应逐渐吃紧由于的特殊性质,这一报告对石油需求量业内人士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影响对石油需求量供应不足的心理预期使得各类石油需求量公司竭尽所能地购买能够购买到的一切石油需求量,极力增加石油需求量使油价保持着上升的压力。1978年能源专家发布了┅份类似的能源报告称“世界将逐渐经历石油需求量的长期紧张,或者甚至是严重的不足”这两个报告奠定了在近期再次爆发石油需求量危机的心理基础,在这样惶恐不安的心理预期之下一个偶然事件就足以使脆弱的迅速陷入混乱。伊朗石油需求量出口中断就是这样嘚偶然事件使人感到似乎是石油需求量短缺提前来临。在担心石油需求量能否稳定供应的心理支配下石油需求量消费国政府、石油需求量公司和个人都加入抢购石油需求量的行列,有意无意地成为石油需求量危机的制造者和推动者使得心理预期的石油需求量危机最终嘚以实现。

  西方国家推行的战略石油需求量储备计划加剧了石油需求量危机的烈度后,西方国家为了增加与产油国在能源市场上的博弈筹码加强消费国的地位,纷纷石油需求量储备计划但是在第二次石油需求量危机爆发前,各国的战略石油需求量储备计划一直进展缓慢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后,由于担心能否从局势动荡的波斯湾地区获取稳定的石油需求量供应西方国家加快了实施战略石油需求量储备计划的步伐。各大石油需求量公司则出于商业利益考虑而大量囤积使得石油需求量库存量超过了正常的标准。也加入到“抢油”行列更是加剧了石油需求量短缺和油价上涨。石油需求量公司和的抢购行为使得在供应减少约300万桶之外,每天另外增加了300万桶的“需求”也就是说,抢购、囤积使石油需求量的实际短缺数翻了一番因而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紧张气氛。1980年1月西方国家的石油需求量總储备达到53亿桶相当于1979年全年石油需求量产量的几乎一半,而其中的10亿多桶储备是在1979年一年之内增加的超过了小型石油需求量生产国鉲塔尔可开采的石油需求量总储量。从进口者来说油价的不断上涨使得购进的石油需求量不断增值,从而增加了购买和囤积的冲动推動着的上升。大规模实施战略石油需求量储备计划和伊朗石油需求量供应的中止两者的结合加剧了石油需求量的短缺和市场对缺油的担惢,人们对市场缺油的感觉越来越强烈石油需求量投机活动也迅速增加。

  伊朗的“伊斯兰革命”打乱了国际石油需求量财团根据合哃获取伊朗石油需求量供应的依靠合同获取稳定的石油需求量供应的趋于瓦解。在条件下大石油需求量公司通过与产油国签订长期供應合同而获得稳定的石油需求量供应,它们除了向自己的厂和分配网络提供石油需求量外还可以将自己控制的多余向第三方出售。伊朗革命爆发后伊朗取消了与国际石油需求量的长期购油合同。与此同时尼日利亚等一些产油国政府在对石油需求量工业实行国有化或提湔接管了本国石油需求量工业的经营权后,优先供应本国的国营石油需求量公司使得西方石油需求量公司的石油需求量来源大大减少。伊朗国际石油需求量中遭受重创的英国石油需求量公司和就引用“”的法律条款削减了向第三方(大多是日本的独立商)提供的石油需求量量这些丧失了稳定石油需求量供应的商为了满足需要,就到以竞争购买有限的使得的石油需求量剧增,并推动石油需求量现货价格不断仩涨由于油价与官价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石油需求量现货价格的上涨增加了产油国提高官价的理由另外,由于担心伊朗未来政治局势嘚稳定及其外交政策可能进一步影响石油需求量供应石油需求量进口商开始抢购,充足的石油需求量供应而不是是他们考虑的首要因素他们用各种方法拼命获取石油需求量,因而不断推高油价市场上出现典型的。一些渴望从市场波动中获利的石油需求量投机商也开始參与进来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投机行为,许多投机活动实际上发生在根本没有转手的货物上其结果是对石油需求量的需求和油价双雙急剧上涨。

  危机爆发前石油需求量交易仅占总的8%,它起着市场平衡机制的作用买主可以通过买到定额供应之外的廉价石油需求量,而不是以合同作保证的比较昂贵的期货是边际市场,对价格信号非常敏感当大量买主涌向时,油价会立即上涨而且一涨再涨。1979姩2月下旬价涨到官价的一倍。业界把巨大的石油需求量港口现货市场称为“鹿特丹市场”但实际上,它是一个由繁忙的电话和电传网絡联结而成的全球市场没有及时跟上结束后和石油需求量产品供需结构的变化,也是这次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之后,石油需求量工业結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石油需求量消费国家实行的节约措施和燃料替代工程,使得市场对重油产品的需求锐减而对汽油、柴油等轻油产品的需求并没有受到油价大涨的影响。国家新增加的石油需求量供应多半是重油新增轻油产量小,而企业并没有从过去以满足对重油的高需求方面发生转变这样也造成市场紧张。伊朗石油需求量供应中断意味着大量轻油消失(占其产品的一半)这更加剧了市场的紧张。此外一些短期因素也使一些长期因素浮出表面。伊朗革命后的石油需求量市场状况使世界认识到的石油需求量生产能力并不像以前所想潒的那样是没有限制的,国际石油需求量贸易中存在着供需不平衡的现实可能性伊朗停止石油需求量出口后,一些产油国如沙特、科威特一度增加了石油需求量产量石油需求量缺口已经并不大了,只要国际上协调一致一场严重的石油需求量危机是可以避免的。但是市場紧张情绪的出现反映了一个新的事实:国家短期石油需求量生产增长能力是有限的虽然一些国家已经根据能力增加了石油需求量生产,但是却不可能迅速超越生产极限扩大意味着需要大多数国家,如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利比亚、委内瑞拉等花费较长时间进行大量投资,要在短期内迅速增加仍然存在技术障碍和投入额外成本的问题也就是说,的增产并非不耗费成本就能轻而易举地实现的其结果是,一旦爆发石油需求量危机欧佩克地区的产能限制难以保证市场的。除了的限制外石油需求量危机的爆发还有经济因素的作用。歐佩克国家在期间掌握了生产和定价的权力后几乎所有欧佩克国家都倾向于提高油价和减少石油需求量生产,把石油需求量作为未来的財政储备当油价大涨、减少石油需求量开采量仍然能够获取足够多的时,产油国扩大生产的动力就降低了于是欧佩克国家纷纷减少石油需求量开采以减缓石油需求量枯竭速度,把石油需求量留作未来发展之用因为如果没有发现新的油田,储藏量与产油量之间的比率下降将进一步缩短油田寿命而那些能够增加石油需求量产量的国家,如科威特、卡塔尔等一方面受其和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它们吸收新增加的石油需求量收入的能力也很有限;另一方面对它们来说,增加超过发展所需的石油需求量收入意味着增加冗余资金而这些临着洇为世界性和波动带来的巨大风险,因此它们也不愿过多地增加石油需求量收入石油需求量市场的紧张为产油国提高油价提供了机会。茬两年多的石油需求量危机期间石油需求量输出国组织曾七次召开石油需求量部长会议,绝大多数国家(除沙特外)都竭力把会议作为提高石油需求量价格的有利时机

  1979年初油价大约为13134美元P桶,到2月产油国已先后将油价提高了6%到15%不等;3月现货价格上涨了30%约每桶10美元;6月歐佩克决定将油价从每桶18美元提到23150美元;12月,沙特将油价从每桶18美元提高到24美元;为维持与沙特石油需求量的差价其它国家又4美元,达箌每桶30美元;1980年初沙特将油价提高到每桶28美元,其它国家则提高到34美元现货市场为每桶34—45美元不等;年底沙特将油价提高到每桶41美元,而现货市场价格已经达到45美元油价达到顶峰。产油国对石油需求量市场盲目乐观认为市场能够满足一切价格要求。它们放弃了通过獲取稳定的市场和对石油需求量官价的安排采取“”追求石油需求量最大化的手段,这样也从方面增加了石油需求量短缺的假象一些產油国减少石油需求量供应的做法更是加剧了市场的恐慌。在1979年上半年石油需求量危机初期科威特和沙特等国都曾经因为各自不同的原洇削减了石油需求量产量,这对于当时已经相当紧张的石油需求量市场无异于火上浇油

  第二次石油需求量危机历时约两年,它主要體现为石油需求量的急剧上涨油价暴涨对发达体和依赖石油需求量进口的发展中体都产生了不利影响,加剧了世界石油需求量危机对發达工业化国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石油需求量危机使得油价大幅上涨,增加了石油需求量进口国的能源支出加大了的压仂,同时使这些国家的迅速膨胀加剧了。以美国为例1970年美国石油需求量进口费用为30亿美元,1978年为420亿美元1979年为600亿美元,1980年达到800亿美元每天进口石油需求量的开支为215亿美元。石油需求量进口开支的剧增推动着西方国家内部已经出现的迅速升高。1977年美国的为6%1979年为10%,此後两年仍然维持两位数卡特总统指出,欧佩克的石油需求量将给美国带来2—215%的和增加80万失业人数70年代末,除英国、挪威因拥有北海石油需求量而较低外其他西欧国家和日本的平均都在5%以上。1981年第一季度意大利、英国、日本的上涨了25%,就连几十年来一直特别重视抑制嘚西德也上涨了13%。

  油价暴涨不仅对已经出现的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也增加了工业化石油需求量进口国的,使得刚刚取代美元黄金嘚浮动汇率制出台不久就面临巨大的冲击。美国对世界经济的特殊影响以及美元在中的特殊地位使得美国无需向国外借债,只需借助於在世界范围内输出美元就可以使其收支赤字有所缓解。但是此时美国的收支赤字仍然在增加而且还促成了世界性的。1978至1980年美国增加叻250亿美元的美国的赤字越大,美元就越弱势国际金融市场也就因此而陷入更混乱和更严重的不确定性状态。后陷入“”的西方经济在苐二次危机爆发前已经有了复苏的征兆但是随着新一轮的石油需求量危机爆发,工业再次陷入

  的衰退导致失业率上升,促使发达國家抬头推迟了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发展。石油需求量危机使各国的石油需求量进口开支剧增随之出现对外贸易赤字急剧扩大。美国在1971姩首次出现以后数额逐年增加,1977年赤字达265亿美元1973年国家的尚有30亿美元,1974年就变成了350亿美元的赤字西方不断膨胀的石油需求量开支以忣美国创纪录的收支赤字,加快了西方与失业人数的增加第二次石油需求量危机爆发后,美国和欧洲有3500万人失业占有劳动能力人口的11%,美国、比利时和丹麦1P8的工人必须接受“自30年代以来,西方还不曾遭受过如此深重的经济苦难”为了扭转,刺激一些严重依赖石油需求量进口的国家试图增加商品,以此来减少油价暴涨带来的损失日本等国趁机扩大了对其他国家的。但是当日本廉价的进口商品威脅到美国和西欧等进口国的相关产业时,这些国家就开始设置一些将日本商品挡在国门之外。各国普遍采取的鼓励商品、限制外国商品進口、保持收支平衡的措施最终导致了的普遍建立。普遍的对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也殃及到为发展中国家赚取外汇的劳动密集型和低技术产业商品的。

  发达国家推行“”政策使战后世界普遍推崇并且为之受益的“自由贸易原则”遭遇严峻挑战,导致缩小囷增多美、欧、日三大经济体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首先西欧和日本加强了针对美国传统的拉美市场的渗透,而美国则竭力扩大它在覀欧传统的非洲市场的份额;美国和西欧又竭力打开日本在东亚的市场尤其是中国的市场。三大经济体在中东同样竞争激烈因为西欧對东欧和第三世界贫油国拥有,而与美国、日本和欧佩克产油国之间存在此外,贸易冲突还发生在美国与西欧分享“缓和”的成果上茬美国看来,是由于美国向苏联施加了压力才推动了东西方“缓和”,而西欧是坐享“缓和”的果实因而美国政府在80年代初,以西欧與苏联之间的天然气管道和天然气易货贸易将强化西欧对苏联的依赖进而对盟国安全有害为借口,向西欧施加压力要求取消这项交易鉯及重新调整东欧集团的债务偿还安排。不仅减少了发达国家间的贸易机会也减少了发展中国家的商品向这些地区的出口,使它们的经濟雪上加霜南北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尽管发达国家政府认识到能促进经济的增长但是它们无论如何也不希望因为别国产品的泛滥而使国内工业遭殃,从而削弱自己的政治基础油价暴涨以及随后出现的和的危险前景,促使97个国家于1979年齐聚日内瓦开始了旨在减少各国進口关税和实行更自由贸易的谈判。

  石油需求量危机对第三世界石油需求量进口国(贫油国)经济的重创尤为严重

  首先,油价的暴漲使第三世界石油需求量进口国家的石油需求量支出急剧增加导致高额的和债务,挤压了国内经济建设所需要的资金加重了国内财政負担。第三世界国家除了石油需求量输出国组织成员国外基本上都是贫油国家,而在它们的各类能源消耗中石油需求量又占主导地位洇此这些国家对进口石油需求量的依赖性很大。虽然总的来看它们在世界石油需求量贸易总量中所占比重不高,仅消耗世界能源的12%1973年咜们用于能源进口的资金仅占其出口总收入的8%,在油价暴涨之前这些国家还是能勉强支付石油需求量进口开支的但是,这些国家的在石油需求量危机爆发后陡然变得非常严峻1980年贫油国石油需求量开支比例上涨了5倍,达到占其出口总收入的40%这种不利情况又因西方的而雪仩加霜。由于发达国家盛行,对发展中国家的进口需求减少等原材料价格下降,贫油国的更加恶化1978年底发展中国家的为200亿美元,到1979姩底已经达到330亿美元

  作为基础性商品,石油需求量的短期非常小甚至趋于零价格对需求的调节功能很迟钝。也就是说短期内市場对石油需求量的需求是刚性的,并不会因为价格的上涨而减少因而,即便油价大幅度上扬石油需求量消费国家仍然需要继续进口石油需求量以满足其所必需的能源动力,这样就不得不被迫压缩国内其他部门建设的资金以保证昂贵而必需的石油需求量进口。有些发展Φ国家甚至为此不惜大举其结果,一方面使得贫油国家的一些经济部门几乎陷入瘫痪状态另一方面又使它们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鉯印度为例印度国内的石油需求量产量不到其总消费量的30%,其余全都依赖进口石油需求量;印度政府在第一次石油需求量危机前制定了雄心勃勃的五年计划(1973年—1978年)该计划的实现以能源的大规模消费为基础,石油需求量计划将从1973—1974年度的2150万吨增加到1978—1979年度的3460万吨仅1974年的石油需求量进口量就达1700万吨,其中有955万吨来自伊朗280万吨来自伊拉克,389万吨来自沙特阿拉伯;油价上涨后印度面临着要么压缩经济建设規模,要么举债以高价进口同样数量的石油需求量的两难窘境

  其次,国际出口市场的缩小和贫油国出口创汇能力的下降触发了。油价暴涨、世界和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导致的萎缩,发展中国家的商品出口形势恶化获取外汇的能力削弱,债务负担加重到期债务无法偿还。1974到1980年发展中国家的达到2800美元,其中大约三分之二发生在与石油需求量输出国组织成员国之间1980年后,石油需求量开支占贫油国能源开支的60%贫油国为高债务和高能源开支所困扰,然而为了经济的发展和必要的能源开支它们不得不在借债的基础上每年继續花费500亿美元进口石油需求量,这种旧债未还又添新债的状况使得它们的迅速增加据估计,油价的上涨使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增加了1000亿美え而美英两国在第二次石油需求量危机的高潮阶段,实行货币紧缩政策大幅度提高利率,美国一度将利率提高到20%英国也将利率提高箌17%。高油价和高利率将贫油国主要以美元计价的债务推高到令人惊恐的水平使已经债台高筑、不堪重负的贫油国经济再遭重创。1973年贫油國债务仅1300亿美元1981年高达5500亿,1982年增加到6120亿美元债务已经占到贫油国的20-25%,而它们的人均收入却极低许多国家的人均收入远低于每年1000美元。为了偿债这些国家只能将不多的收入用于普遍高利率的债务偿还,以求获取新的贷款和放宽还贷条件如此巨大的规模而偿还希望又洳此之小,这种状况是不可能持续太久的最终酿成了80年代初世界范围的。由于失去还债能力墨西哥爆发,并于1982年宣布不能履行到期还債义务随后拉美许多国家和亚洲的土耳其等国纷纷要求延期还债或减免债务。许多国际商业大银行面临破产的危险国际社会一片恐慌,担心威胁到的稳定甚至导致世界经济崩溃。

  1. ↑ 徐孝明.第二次石油需求量危机的动因及其影响新探.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世界历史研究,2009年第4期.

本文作者:牛犁、王柏苍、闫敏、靳烨  摘自流程工业

为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加快替代能源发展成为能源结构调整优化的必然选择,这将对以石油需求量为代表的传统能源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我国替代能源发展迅速开发总量、新增容量、新增投资、消费占比等多个指标位居卋界前列甚至第一。

本文跟踪研究了非常规油气勘探开采技术、建筑节能环保技术、储能技术、小型核裂变技术、能源互联网 + 技术的最新進展研判展望了国内外替代能源关键前沿技术中长期发展趋势, 具体分析了车用燃气、新能源汽车、生物质燃料、煤基液体燃料等替代能源的发展阶段以及对石油需求量需求的影响并定量测算了这些主要品种在 2020年、2030年、2050 年对石油需求量的替代率。

建议我国石油需求量企業应围绕能源革命积极调整公司发展战略优化业务板块和布局,增强创新能力构建“互联网 + 能源”发展框架,积极参与国际能源合作以实现公司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能源行业前沿技术发展趋势

近年来主要能源大国均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战略计划和政策措施,采取行动加快能源科技创新:

(1)美国发布了《全面能源战略》等战略计划将“科学与能源”确立为第一战略主题,提出形成从基础研究到最终市场解决方案的完整能源科技创新链条强调加快发展低碳技术,已陆续出台了提高能效、发展太阳能、四代和小型模块化核能等清洁电力新计划

(2) 日本出台了《面向 2030 年能源环境创新战略》等战略计划,提出了能源保障、环境、经济效益和安全并举的方针繼续支持发展核能,推进节能和可再生能源 发展新储能技术,发展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循环等先进煤炭利用技术

(3) 欧盟制订了《2050能源技术路线图》等战略计划,突出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主体地位提出了智能电网、碳捕集与封存、核聚变及能源效率等方向的发展思路,启动了欧洲核聚变联合研究计划

纵观全球能源技术发展动态和主要大国推动能源科技创新的举措,鈳以得到以下启示:

  • 一是能源技术创新进入高度活跃期新兴能源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迭代,对世界能源格局和经济发展将产生偅大而深远的影响

  • 二是绿色低碳是能源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集中在传统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核能安全利鼡、能源互联网和大规模储能以及先进能源装备及关键材料等重点领域

  • 三是世界主要国家均把能源技术视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嘚突破口,制定各种政策措施抢占发展制高点增强国家竞争力和保持领先地位。

所谓能源行业前沿技术这里主要指的是用于替代能源開发利用的技术。当前影响能源行业格局并已经崭露头角的关键前沿技术主要有非常规油气勘探开采技术、建筑节能环保技术、储能技术、小型核裂变技术、能源互联网+ 技术本文将从上述这5项技术维度出发, 跟踪研究国内外能源行业前沿技术发展趋势

1.1.1非常规油气勘探开采技术

经过 40 多年的探索发展,以水平钻井和水力压裂技术为代表的先进技术突破了常规开采技术中的传统地质理念推动了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采。新技术的运用使得全球油气工业发展由陆地向超深水、由中浅层向超深层、由常规向非常规超致密油气延伸

目前,非常規油气勘探开采获得的突破主要源自“三大科技创新”它们分别是地质理论创新(纳米孔喉系统“连续型”油气聚集)、核心技术创新(水平井体积压裂“人造渗透率”)、开发模式创新(多井平台式“工厂化”低成本开采)。

美洲是发展煤层气、致密油气、页岩油气等非常规油气的代表其中又以美国的先进勘探开采技术独步全球。美国通过长期的技术攻关和大量的勘探开发工作首先突破了传统资源哋质和成藏理论,先后成功开发了致密油气、煤层气、页岩油气

目前页岩气开采技术主要包括水平井技术和多层压裂技术、清水压裂技術、重复压裂技术及最新的同步压裂技术,这些技术正不断提高页岩气井的产量促进了美国页岩气开发的快速发展。

加拿大是目前世界仩唯一实现油砂商业化开采的国家并且是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对页岩气进行勘探与商业开发的国家。究其原因接壤美国的地缘优勢使成熟技术可以快速转移到加拿大。

1.1.2建筑节能环保技术

在工业、建筑、交通三大传统高能耗领域建筑能耗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建筑节能已成为节能研究和实践领域的核心课题

建筑节能强调在建筑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用有限的资源和最小的能源消费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濟和社会效应因受到新材料的研发、经济性、人们对房屋建筑功能的观念转变缓慢等制约, 建筑节能情况改善的空间不会太大但是建築节能环保技术将更加成熟,处在蓄势待发状态前沿技术具体涵盖发电建筑技术、节能住宅技术等。

建筑的主体部件包括墙体、屋面、門窗因此常用的建筑节能途径也集中在这 3 个部位:

  • (1)墙体节能主要是指在墙体中增加保温隔热层,通过减少墙体内外热能传递而达到室内冬暖夏凉的效果主要有外墙自保温、外墙内保温、外墙外保温 3 种形式。

  • (2)屋面节能主要是通过对屋面结构的保温隔热处理达到降低室内建筑能耗的目的其技术手段针对不同地区也有所区别,主要有架空平屋面、倒置式屋面、平改坡、种植屋面、蓄水屋面等

  • (3)門窗节能主要是加强门窗的保温隔热性能,注重窗户的遮阳措施提高门窗的气密性。

目前欧、美、日等地的建筑节能环保项目技术领先具代表性的有德国建成全球首座藻类发电建筑,日本首创利用室内环境振动发电节能新技术、大和房建公司第二代节能住宅美国纳米塗层“智能窗”,瑞典的“吸管摩天大楼”等

1.1.3储能前沿技术

随着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智能电网的迅速崛起,储能技术成为万众矚目的焦点大规模储能技术被认为是支撑可再生能源普及的战略性技术,得到各国政府和企业界的高度关注

储能技术按照储存介质进荇分类,可以分为机械类储能、电气类储能、电化学类储能、热储能和化学类储能根据目前储能技术应用的成熟度,可以将储能技术从 3級到 0级分为 4 个不同层次3 级为已经商业化的技术,如抽水蓄能、铅酸电池储能等2 级为进入示范阶段或已部分商业化的技术,包括压缩空氣储能、锂离子电池、钠基电池、铅碳电池、全钒液流电池、锌溴液流电池、超导储能、飞轮储能、超级电容器、储热和(或)储冷、熔融盐储热等这些技术均已完成研发并开始产业示范。

对于能量密度较低但功率密度较高的超导储能、飞轮储能、超级电容器在电网用先进大容量储能方面可以起到辅助作用,配合其他能量型储能技术使用1 级为技术原理通过验证但尚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的技术,如锂液鋶电池、锂浆料电池、金属基电池等新型储能电池

此类新型储能技术在研发之初就立足于低成本、长寿命、大容量的技术要求,起点较高发展十分迅速,具有较大的商业潜力0 级为新概念储能技术。未来会出现的一些新型储能技术其技术原理尚未得到验证,属于原创技术应该予以高度关注。储能前沿技术目前大部分研发资源集中投入在电化学储能特别是电动汽车电池 等领域。

1.1.4 小型核裂变前沿技术

經过 60 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世界核能利用技术日臻成熟,已经与火电、水电一起构成世界电力供应的三大支柱目前的核电站大多为装机容量较大的反应堆,有些甚至达到了 175×104kW 的单机容量大型堆核电站一次性投入成本高、建造周期长,且难以适应小型电网的需求而小型反應堆恰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全球掀起了模块式小型核电机组的开发热潮其最大特点是一体化、模块化、安全性能高及多用途。

小型核裂变技术前沿主要是第四代核电技术和小型核裂变堆技术前者正在由美国牵头研究,后者主要是指小型先进模块化多用途反应堆已经開始商业化应用,美、俄、中、韩位于小堆研发前列

1.1.5能源互联网 + 前沿技术

能源互联网是一种互联网与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以及能源市场深度融合的能源产业发展新形态,具有设备智能、多能协同、信息对称、供需分散、系统扁平、交易开放等主要特征在全球新┅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互联网理念、先进信息技术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正在推动能源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的兴起。

能源互联网 + 前沿技术涉及输电、变电、配电、用电领域及电网调度具体而言,涵盖新型直流输电、无线输电、光纤输电、电力电子器件的應用、智能机器人巡检系统、配电网柔性输电技术、用电监控技术、物联网、大电网智能运行控制技术、大型可再生能源及分布式能源接叺控制技术等能源互联网 + 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依赖于能源供应端的清洁能源替代和能源消费端的电能替代。

1.2能源行业前沿技术中长期发展趨势研判

预计 2030 年以前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一是非常规油气技术开发利用技术将得到普及应用,可极大补充常规油气资源量

二是小型核裂变技术的安全性、经济性、环境相容性不断提高技术将更加成熟,会成为分布式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建筑节能环保技术有望快速积累更多的建筑节能项目将得到开发使用;

四是能源互联网+ 技术仍将处在前期布局阶段; 

五是储能技术还难以在商业应用上实现大规模推广。

展望 2050年上述五大前沿技术将实现较大突破,成为技术成熟、理论充分、投资可行的应用技术并继续向更高精尖的技术领域探索迈进。非常规油气技术将基本成熟小型核裂变技术将普及利用,储能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建筑节能环保技术快速铺开,能源互联网 + 技術广泛使用

1.3.1 我国能源科技发展形势

近年来,我国能源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显著提升建设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夶能源技术示范工程。

一是初步掌握了页岩气、致密油等勘探开发关键装备技术煤层气实现规模化勘探开发,3000m深水半潜式钻井船等装备實现自主化 复杂地形和难采地区油气勘探开发部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千万吨炼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型天然气液化、长输管道电驱压缩机组等成套设备实现自主化。

二是煤矿绿色安全开采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 大型煤炭气化、液化、热解等煤炭深加工技术已實现产业化,低阶煤分级分质利用正在进行工业化示范

三是超超临界火电技术广泛应用,投运机组数量位居世界首位大型 IGCC、CO2 封存工程礻范和 700 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攻关顺利推进,大型水电、1000kV特高压交流和 ±800kV特高压直流技术及成套设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智能电网和多种儲能技术快速发展。

四是基本掌握了 AP1000 核岛设计技术和关键设备材料制造技术采用“华龙一号”自主三代技术的首堆示范项目开工建设,艏座高温气冷堆技术商业化核电站示范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核级数字化仪控系统实现自主化。

五是陆上风电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海上風电技术攻关及示范有序推进,光伏发电实现规模化发展光热发电技术示范进展顺利,纤维素乙醇关键技术取得重要突破

1.3.2 我国能源技術发展重点方向

一是能源安全技术。通过技术创新加快化石能源勘探开发和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构建多元化能源技术体系。

二是清洁能源技术大幅减少能源生产过程污染排放,提供更清洁的能源产品加强能源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构建清洁、循环嘚能源技术体系

三是低碳能源技术。在可再生领域重点发展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更灵活的风能、太阳能利用技术, 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利用技术可再生能源制氢、供热等技术。在核能领域重点发展三代、四代核电,先进核燃料及循环利用小型堆等技术,探索研发可控核聚变技术在二氧化碳封存利用领域,重点发展驱油驱气、微藻制油等技术

四是智慧能源技术。重点发展分布式能源、電力储能、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节能、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等技术

五是能源技术装备。重点发展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構材料、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先进复合材料、高温超导材料、石墨烯等关键材料以及非常规油气开采装备、海上能源开发利用平台、夶型原油和液化天然气船舶、核能关键设备、燃气轮机、智能电网用输变电及用户端设备、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大型空分、大型压缩机、特种用途的泵、阀等关键装备。

我国虽然在替代能源的研发上起步比较晚但是成长十分迅速,替代能源的开发总量、新增容量、新增投资、消费占比等多个指标位居世界前列甚至世界第一超越美国、德国等传统替代能源生产、消费大国。以车用燃气(CNG、LNG)、生物质能燃料(燃料乙醇、 生物柴油等)、煤基液体燃料(煤制油、燃料甲醇等)、电动力及核能等为代表的替代能源已经进入不同发展阶段呈現出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我国替代能源供给能力增长迅速截至 2015 年底,发电容量、风能发电容量、太阳能热水器容量等指标位居世界第┅我国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已达t  油当量,占世界比重达17.2%;核能消费总量达 t 油当量占世界核能消费总量的 6.6%。

在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和風能的消费总量世界占比分别达 15.5% 和 22%,地热能、潮汐能等消费总量的世界占比也达 10.2%新增投资占世界比重明显扩大,2005—2015 年我国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燃料利用领域的新增投资从 83 亿美元快速增长到 1029 亿美元, 年均增速达 28.6%(表 1、表 2)

总体来说,作为新型可再生能源风能和太阳能增长在最近 10 年来成长最快,在可再生能源中占比迅速提高;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总体平稳增长占比提升相对略缓。

我国替代能源主要品種发展现状是:

(1)车用燃气全国目前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天然气主干管网,车用天然气已经在 2014 年成为仅次于工业用气和居民用气的第三夶用气方CNG 汽车和 LNG 汽车的发展都十分迅猛。

(2)生物质替代燃料我国生物质燃料发展迅速, 燃料乙醇产量位居世界第三但受原料供应、销售市场、政策扶持的限制,国内生物柴油的产能利用率仅为 25% 左右用于交通行业的生物柴油规模较小,占柴油消费总量的比重较低

(3)电动车。原材料方面新能源汽车发展所需的锂金属、镍金属、稀土等资源储量丰富;电池系统方面,镍氢电池面临淘汰铅酸电池憑借保有量还有一定市场,锂电池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电池主流石墨烯电池仍处于探索阶段;整车产品方面,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已经初具规模;配套设施方面新能源充电站、充电桩规模有待提高。

(4)煤基替代燃料我国煤制油项目技术和经济性逐渐得箌验证,产品进入零售终端主要煤制油项目实现盈利。燃料甲醇生产能力突破 t/a甲醇汽油年消费量为 t 左右,但加注甲醇汽油的站点数量較少影响了使用推广。

(5)核能我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的通用核安全审评,国内首堆和国外艏堆相继开工标志着该技术的先进性、成熟性、经济性已得到广泛认同。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型压水堆 CAP1400 和小型多功能堆 ACP100 等核电技术研发进展顺利具备工程实施条件。

我国替代能源对石油需求量需求的影响

1、我国替代能源中长期发展趋势

我国替代能源对石油需求量的替代量將呈上升趋势分阶段看,2020 年前能源替代主要以煤化工替代石油需求量为主。由于电动汽车技术尚未成熟电池寿命、续航里程、充电便利性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天然气汽车和电动汽车发展相对较慢

我国对以粮食为主的燃料乙醇不再给予补贴,导致生物质液体燃料发展缓慢2020—2030 年间,随着天然气汽车的推广、电动汽车技术取得突破、生物质液体燃料的规模化生产以及煤化工行业的激烈竞争我国替代能源对石油需求量的替代量将呈进一步上升态势。

2030—2050 年由于天然气管网建设日趋完善,天然气汽车不断普及但受到电动汽车竞争,所占比重将有所下降电能在 2035 年左右将超过天然气成为主要的车用替代燃料;纤维素制燃料乙醇技术和工程微藻技术或将取得技术性突破, 生产成本明显降低生物质液体燃料占替代能源比重将显著提升。随着我国对环境要求的日益提高煤化工占总替代能源的比重将有所下降(图 1、图

2、“十三五”及中长期我国石油需求量需求测算

考虑影响我国石油需求量需求变化的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率、产业结构變化、人口因素、汽车保有量、非石油需求量能源发展、节能技术应用以及国家政策、能源价格机制等关键因素,预测我国石油需求量消費规模将在 2029 年前后达到峰值约为7.05×108t。

在达到峰值阶段之前我国石油需求量需求的增加主要受到汽车保有量快速增加以及对烯烃产品需求强劲的影响,此阶段内替代能源的发展并没有抵消石油需求量需求增长的势头在达到峰值后,石油需求量消费将处于下降态势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饱和状态,对石油需求量的需求已趋于稳定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替代能源的快速发展导致大部分石油需求量需求被替代。

3、替代能源发展对石油需求量需求的影响

3.1 车用燃气发展对石油需求量需求的影响

电动汽车充电问题一直困扰着行业快速发展电动汽车充电站大多局限于电动公交汽车或内部集团用车,还没有建成真正面向不同用户的充电站服务网络因此,车用替代燃料在短期内仍以天然气为主中长期看,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不断突破使成本逐渐下降 充电便利性不断提高,智能电网建设也将进一步促进电动汽车发展电力将取代天然气成为车用替代燃料的主要能源。利用 Bass模型测算我国天然气汽车保有量2020 年、2030 年和 2050 年天然气汽车对石油需求量的替代率分别为 2.5%、4% 和 6.5% 左右(图 3)。

3.2 新能源汽车发展对石油需求量需求的影响

从短期看我国已经进入汽车社会,大城市的增购換购潮、三四线城市潜力的激活会释放巨大的消费需求;各大城市陆续实施限牌限行政策也将刺激新能源车消费;政府推动新能源客车對传统客车的替代以及新能源出租车和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等因素将导致我国新能源汽车迎来一轮快速发展期。

但是供电能力偏弱导致較短的续航里程,制约了纯电动车发展;电动汽车生产成本较高缺乏市场竞争优势。从长期看 随着电动汽车电池技术和储电性能的提升、配套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及汽车分享技术的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迈上新台阶(图 4)

3.3 生物质液体燃料发展对石油需求量需求的影響

预计在 2030 年之前,得益于边际土地利用、本木油料资源运用、非粮作物和纤维素制乙醇发展我国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产量将以每年 10% 的速喥增长。

2030—2050 年由于天然气汽车和电动汽车的发展, 工程微藻尚未实现商业化的发展以及边际土地利用的有限性我国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产量增速将有所放缓,预计年均增长 5% 左右

通过测算,我国生物质液体燃料在 2020 年、2030 年和 2050 年对石油需求量的替代率分别为 1%、1.8% 和 4.7% 左右(图 6)

3.4 煤基液体燃料发展对石油需求量需求的影响

近期来看,以煤变油和煤代油为代表的煤化工将出现突破性进展考虑到其对环境影响较大,对水资源要求较高国家一贯采取积极谨慎的态度。

因此“十三五”及 2030年前我国煤制油将稳步增长(图 7)。远期来看随着对水资源消耗减少以及碳捕捉封存技术应用,煤制油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将得到快速发展。经测算我国煤化工在 2020 年、2030年和 2050年对石油需求量的替玳率分别为 6.8%、8.2% 和

我国石油需求量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替代能源发展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未来能源供应与需求格局,给石油需求量公司生产经营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展望未来,石油需求量公司在国内外油气格局产生实质性转变的背景下需进一步落实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牢牢掌握未来替代能源发展趋势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战略布局加强技术创新,实现企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1、围绕能源革命积极调整公司发展战略

一是树立新型能源消费理念。贯彻落实“低碳、绿色、节约”消费理念重视替代能源生产体系的培育与建设。

二是完善能源供应战略着力规划非煤能源,形成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战略框架

三是重视能源技术创新。把科技创新置于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将“核心技术全面领先”作为公司科技发展战略。

四是推进能源体制改革大力推進混合所有制,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构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2、优化业务板块与布局

一是拓展替代能源业务规模加强传统业务与替玳能源业务的统筹结合;有选择、有重点进军新能源业务领域;积极发展交通燃油替代;提高替代能源技术开发能力。

二是做精做强油气核心业务积极推进页岩气项目,加强国际合作探索与民营企业合作路径;开展成品油质量升级行动计划,推动炼油板块加快升级等

彡是推进化解过剩产能。压缩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生产规模淘汰落后工艺设备与生产线,实施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改造

一是重视常规技术开发利用。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变革趋势按照创新链、产业链加强系统整合布局,建设国家能源科技研发重点实验室;形成若幹功能完备、相互衔接的科技创新基地

二是推进科技研发关键项目攻关。寻求重点突破的领域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全面布局、前瞻部署,提出并牵头组织国内外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等重大科技研发计划和工程力争在更多能源发展战略性领域实现率先突破。

三是提升能源偅大装备制造能力加快新能源汽车设备、海洋油气开采设备等高端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进程;注重智能制造,加大装备制造信息化建设囷推广应用力度;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油气装备制造业进行改造

4、构建“互联网+ 能源”发展框架

┅是加强能源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空间设施能力联合国内通信、导航、遥感等领军企业,建设一体化能源信息网络;加快能源互聯网大规模部署 加强未来网络长期演进的战略布局和技术储备,构建集团公司乃至国家层面统一试验平台

二是实施流程“互联网”化管理。尽快实现传统业务管理网络化运行加强能源网络的优化建设与协同运营;实现化石能源的智能化生产与清洁化利用、互联网化交噫、智慧用能及增值服务等业务。

三是利用大数据分析开发新能源将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与能源开发相结合,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忣时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替代能源品种;推动绿色能源的灵活自主微平衡交易实现与个人、家庭及各类微小用能主体间的点对点实时自主交易;将能源大数据、信息通讯与工业制造技术结合,开发节能环保产品

5、积极参与国际能源合作

稳步开拓国际能源市场,重视国际替代能源发展动向谋求与资源国和国际大石油需求量公司开展替代能源领域的务实合作,提高国际能源合作掌控能力以更加开放的视角,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人才

「导读」 石油需求量套管的使用量是与钻井的深度有关的一口井有深有浅,这个具体确定需要工程师提前计算的。 石油需求量套管在石油需求量工业中占很重要的地位: 1、石油需求量管用量大、花钱多节约开支、降

  石油需求量套管的使用量是与钻井的深度有关的,一口井有深有浅这个具体确定,需要工程师提前计算的

  石油需求量套管在石油需求量工业中占很重要的地位:

  1、石油需求量管用量大、花钱多,节约开支、降低成本的潜力巨大油井管的消耗量可按每年钻井尺量推算。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大体上每钻进1m需要油井管62kg,其中套管48kg油管10kg。钻杆3kg钻鋌0.5kg;

  2、石油需求量管的力学和环境行为对石油需求量工业采用先进工艺和增产增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3、石油需求量管失效损失巨大,其安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对石油需求量工业关系重大

  石油需求量套管的使用在各个油田气田,都是很广泛的所以石油需求量套管嘚使用造福了千千万万的居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石油需求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