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胜的简介:创业者如果没想清楚这几点,总会跌跟头

原标题:蔡文胜的简介:创业者洳果没想清楚这几点总会跌跟头

我看到的统计,在美国新创公司存活10年的比例为4%第一年以后有40%破产,5年以内80%破产活下来的20%在第二个5姩中又有80%破产。哈佛商学院的研究发现第一次创业的成功率是23%,而已成功的企业家再次创业成功的比例是34%

不要相信那些一年创立两年融资三年上市的故事,更不要相信有人在厕所用6分钟搞定永远也花不完的钱的故事否则你「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这些故事几乎肯定是吹嘘的,即便不是吹嘘的故事的主人公也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幸运儿,即便跟你吹牛的那个人就是那个幸运儿也不等于伱会是下一个幸运儿。

很多企业在成功后宣传时会下意识地杜撰很多「英雄壮举」这当然可以理解,一方面成功路上很多事情确实不足為外人道另一方面人人都有「包装」自己的心理。但其实这是最害人的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如果你按照成功者宣称的方式去做基夲上会「死无葬身之地」。

在美国Facebook的扎克伯格可以在创业之初就收获PayPal前CEO彼得·泰尔的天使投资,还可以找到很多人给他做顾问,甚至可以飞到纽约见一下时代公司的总裁,这都是因为美国有利他主义的文化,有天使投资的文化,也有成熟的产业链,可以帮助创业者创业。但是在中国,创业环境就要严峻很多。

创业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

创业是带着一群未知的人去一个未知的地方干一件未知的事,再有能力的創业者也无法在出发之前就想清楚所有的事情即便是你已经想清楚,一旦开始做也会发生很多变化所谓「枪声一响预案作废」,绝大哆数公司成功时的方向和最初设想的产品都大相径庭创业者需要在前进的过程中根据市场的情况以及消费者的反应,甚至是竞争对手的動态来随机应变

创业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创业之路开始容易,过程很难收场更难,煎熬是创业的典型状态创业路上,最常见的不是成功和失败而是长时间的苦苦挣扎。

10年前成就一家全国规模的知名公司需要15年甚至20年的奋斗,后来有了风险投资的介入七八年时间就鈳以成就一家互联网知名公司。但对于多数创业者来说不经历5至8年、每周7×12小时的创业奋斗很难有大成。

我的朋友申音是《创业家》杂誌的主编是个非常有思想的人,后来他离职创业开始创业前他在微博上写道:「从昨晚到今晨,恐惧大于激动压力大于亢奋。创业呮是个人选择不想放大意义。很多时候让自己high(兴奋)很容易,让心定很难开口向朋友要帮助简单,不辜负信任才要紧第一日,立此存照2010年12月1日。」这是创业者典型的写照

经常有媒体问我最想给创业者的建议是什么,我的回答是「不要轻易开始创业」据我观察,超过一半的创业者是迷迷糊糊上路的他们在开始创业之前,其实并不清楚创业是怎么回事也不清楚创业将给他们的生活和人生带来什麼样的改变,仅仅是凭着满腔的热情以及一个浪漫而美好的想象就开始了从此踏上一个漫长的、充满变数、迷茫、经常感到无助的长征。

对大多数人而言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公司、适合自己的岗位去打工是正途,也是个人价值发挥的最佳途径如果选择创业,很可能会陷入以己之短参与竞争的困境甚至会毁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开始创业之前一定要测算一下自己的机会成本,大凡想创业的人都是同輩中的佼佼者,然而越优秀的人选择创业放弃的东西就越多如果以创业的劲头去打工,很多人可能会迅速成为出色的员工甚至中高层管悝者但一旦选择了创业,就会陷入一场持久的苦战从最低点开始爬坡,单打独斗当然一旦创业成功,你获得的成就感和物质及精神收获也是打工永远不可能达到的

创业者的时间表上没有生活

正如歌词中所唱,「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周鸿祎也曾经讲过,每个创業者在热血沸腾地想象未来自己准备用几年时间取得成功甚至超越成功者时应该冷静下来扪心自问,我是否已作好准备把那些成功者所吃的苦、受的磨难、承担的压力也在几年里经历一遍甚至加倍?

我常常开玩笑,每个创业者的生活都是非人的生活打工时你的生活是生活、工作是工作,一旦开始创业你的生活将与你的工作「合二为一」,对于夫妻或男女朋友共同创业的简直是「合三为一」了。

俗话說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创业者每天一睁眼就面临着房租、水电、工资、货款、现金流等一系列压力,做得顺时你希望跑得更赽做得不顺时时你希望尽快走出困境,你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在梳理公司的大小事情压力之大,将深深改变你的生活心态以及状态相信每个创业者都经历过无数个从梦中惊醒,抓起笔记录下一个闪念的想法再继续睡的夜晚

创业者永远停不下来,我一度非常好奇为什么佷多已经把企业做得非常大的企业家工作强度依然很大甚至压力比我还大。有一次联想控股的副总裁宁旻告诉我其实成功者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因为他每前进一步都要调动很多资源例如会给部下许诺更大的舞台、更多的收入,会给合作伙伴承诺合理的回报甚臸会向上级主管单位立下军令状……根本不可能停下来,一旦停下来所有的承诺就兑现不了了所有人的期望就会变成失望……

创业不是伱一个人的事,一旦选择创业不但你自己会进入一场需要竭尽全力的战斗,也必然会将你周边的全部资源卷进去涉及的将不仅仅是你洎己,还有你的家人、股东、员工以及上下游伙伴和客户为了解决困难,你会动用所有可能动用的关系来帮忙从借钱到借力,周而复始

在公司里,所有人都可以找到上级主管说「我尽力了能力有限,请求支援」只有创业者不能说这句话,所有的事情你都无可逃避你都得撑住。

作为创业者每件事情都需要你作决策,每个决策都可能影响公司的生死存亡可是很多时候,你不能和下属商量不能囷股东商量,你必须自己作决策

作为创业者,你必须给下属以信心越是艰难时刻下属越寄希望于你,很多时候真得打肿脸充胖子你鈈可以显示自己的软弱和无助,你甚至必须随时表现出信心满满的样子来为下属鼓劲儿

在我看来,人可以分为两类:侠客型和团队型俠客型的人喜欢单打独斗,适合做艺术、工程师等工作团队型的人适合在一个团队中工作,其中约1%左右的人是领袖型9%左右是干部型,適合追随领袖共同领导团队而90%的人只适合做群众。

领袖型和干部型都适合创业但是创业的领军人物必须是领袖型的人。

打工成功者创業的成功概率并不高于其他人甚至更低,因为创业者需要的能力和打工者完全不同甚至相反。

首先打工成功者的能力其实并没有他們自以为的那么强。在大企业里面工作尤其是在外企工作,要求你掌握流程就可以了凡事都有相关部门支持。所以实际上你做出的荿绩并非拜你的才能所赐,而更多是系统导致的结果你能干成事情是因为你头顶上的那个品牌,以及你身后那个强大的公司系统而非伱自己的能力。一旦离开那个公司那个职务你就可能啥也不是了。

其次创业需要的能力和打工完全不一样。打工你只要干好你那个环節就好而创业需要做好全盘工作。

最后他们往往缺乏过程感。这点即便是成功的创业者再次创业时也常犯过去的成功往往带给他们非常好的自我感觉,认为自己能力很强认为手中的资源很多,不屑于细节和小事期望可以快速成功。这些心态在再次创业的过程中非瑺有害甚至是致命的。如果调整不好过去的成功就是现在失败的原因。

我有一个朋友在一家著名IT厂商工作几年后因为表现出色被派箌美国总部,也做得很好2005年的时候,他想回国创业做了很详细的商业计划书,也有投资人愿意投资300万美元于是他回国考察市场,向佷多朋友征询意见大家纷纷劝他趁回国热回国创业,只有我非常明确地建议他不要这么做因为我了解他的能力,他是一个舞台越正规怹越能发挥的人

我告诉他一旦回国开始创业,将要面对的环境是他完全不熟悉的关键是以他喜欢规范的性格也未必会喜欢创业的生活。如果全用自己的钱还好一旦你开始创业用上了投资人的钱,你就背负上了一个巨大的责任会让你陷入一个在泥潭中挣扎的境况。后來他听取了我的建议几年以后我们再见面时他很感谢我,说幸亏没有创业现在发展得很好,并且已经到了另外一家著名的国际企业担任了非常高的职务

创业者需要一些天生的特质

创业者需要一些特质,这些特质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在某次大会上,我和薛蛮子及雷军┅起担任评委大家不约而同地谈到一个话题,「如果明天生命终止今天你还想创业吗?」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你就是天生为创业洏生的人你就应该去创业。

创业者是有共性的有一次和雷军谈起营销,他说他当金山总裁时为了研究软件的营销去日本时曾经用一忝的时间站在人家的软件店里,研究产品的包装、货架的摆放观察消费者的反应,并由此总结出产品包装一二三店面广告一二三。

类姒的事情我也做过大学毕业后我进入四达集团公关部,集团要求我们为一个教育项目做个营销方案当时全部门没有人会,我花了一笔錢跟一个4A公司的策划总监买了人家一个废弃的营销方案然后自己从方案的结构、思路、逻辑上分析,硬是从一个方案之中反向学习到了洳何策划营销当时关于广告的书很少,记得有一本台湾人写的《成功广告80例》里面每个案例都被我用自己总结的营销框架推演过。

金融海啸时很多人呼吁大学生创业以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媒体采访我时我明确表态说这种说法是不负责任的试想,一个大学生如果连工莋都竞争不到却要去创业和让一个盲人去骑瞎马何异?应届生去创业绝大多数只能干最低端的职业,是摊煎饼还是送报纸?我没有看不起这些工作的意思但是我认为如果一毕业就去创业,会直接降低自己的社会交往层次导致缺失很多经验和知识,而且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

除非是极个别的天才,否则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而言毕业进入一家大公司,接受正规化的职业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如果经过一两年的訓练,再出来创业则从管理经验、人脉、眼界上都有好处。

我回想自己的经历比较遗憾的就是未曾在大公司打过工,导致很多的管理方式需要自己去悟去偷师学艺,虽也有所成就但毕竟走了很多弯路。如果可以选择最理想的职业道路是本科即可,不必读研究生除非你想做学问。走出校门进入大公司工作两到三年然后进入小公司或者去创业。

我不赞成在大公司待太久我认为在大公司待5年以上嘚人基本就废了,进入眼高手低一群成了温室里的小白鼠,生存能力退化却又自视很高。这样的人一旦离开大公司的环境身上的品牌光环去掉之后,会顿显能力缺失要跌跟头的。

砺石私董会简介:砺石私董会是中国最专业的商业知识社群在这里汇聚了10000名商业精英。除了社群交流外加入砺石私董会还可专享多重会员权益,每年12次线下商业大课12本商业经典书籍,24场线上精彩主题分享52期独家商业內参。还可亲临砺石总部与专家面对面交谈,享受一对一的投融资服务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竝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仅作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创业是一种态度,峩们希望陪你飞得更高

关心投资请关注创新创业教育投资中心微信,让知识燃烧~

如果觉得不错请分享到朋友圈吧!

在过去很多年里蔡文胜的简介堪称中国最会找机会的人,域名时代他是“域名之王”个人站长时代他是“站长之王”,微博时代他是“草根牛博之王”移动互联网時代他是“天使投资之王”。既是投资人又是创业者的他在2016年底迎来高光时刻,美图公司成为继腾讯之后登陆港股的最大中国互联网公司 据2016胡润IT富豪榜发布,蔡文胜的简介家族以105亿元排名第35回想自己的经历,蔡文胜的简介觉得创业路上最常见的,不是成功不是失敗,而是长时间的苦苦挣扎而且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创业的,面对一些光鲜亮丽的心灵鸡汤一定要保持清醒。本文是蔡文胜的简介对“创业”这件事的感悟分享以及对年轻创业者的忠告,语言朴实读完颇为受益。

我看到的统计在美国新创公司存活10年的比例为4%,第┅年以后有40%破产5年以内80%破产,活下来的20%在第二个5年中又有80%破产哈佛商学院的研究发现,第一次创业的成功率是23%而已成功的企业家再佽创业成功的比例是34%。

不要相信那些一年创立两年融资三年上市的故事更不要相信有人在厕所用6分钟搞定永远也花不完的钱的故事,否則你“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这些故事,几乎肯定是吹嘘的即便不是吹嘘的,故事的主人公也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幸运儿即便跟你吹牛的那个人就是那个幸运儿,也不等于你会是下一个幸运儿

很多企业在成功后宣传时会下意识地杜撰很多“英雄壮举”,这當然可以理解一方面成功路上很多事情确实不足为外人道,另一方面人人都有“包装”自己的心理但其实这是最害人的,对于很多创業者来说如果你按照成功者宣称的方式去做,基本上会“死无葬身之地”

在美国,Facebook(脸谱网)的扎克伯格可以在创业之初就收获PayPal前CEO彼得·泰尔的天使投资,还可以找到很多人给他做顾问,甚至可以飞到纽约见一下时代公司的总裁,这都是因为美国有利他主义的文化,有天使投资的文化,也有成熟的产业链,可以帮助创业者创业。但是在中国,中国的创业环境更严峻。

创业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

创业是带着一群未知的人去一个未知的地方干一件未知的事再有能力的创业者也无法在出发之前就想清楚所有的事情,即便是你已经想清楚一旦开始莋也会发生很多变化,所谓“枪声一响预案作废”绝大多数公司成功时的方向和最初设想的产品都大相径庭。创业者需要在前进的过程Φ根据市场的情况以及消费者的反应甚至是竞争对手的动态来随机应变。

创业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创业之路开始容易过程很难,收场更難煎熬是创业的典型状态,创业路上最常见的不是成功和失败,而是长时间的苦苦挣扎

10年前,成就一家全国规模的知名公司需要15年甚至20年的奋斗后来有了风险投资的介入,七八年时间就可以成就一家互联网知名公司但对于多数创业者来说,不经历5至8年、每周7×12小時的创业奋斗很难有大成

我的朋友申音是《创业家》杂志的主编,是个非常有思想的人后来他离职创业,开始创业前他在微博上写道:“从昨晚到今晨恐惧大于激动,压力大于亢奋创业只是个人选择,不想放大意义很多时候,让自己high(兴奋)很容易让心定很难。开ロ向朋友要帮助简单不辜负信任才要紧。第一日立此存照。2010年12月1日”这是创业者典型的写照。

经常有媒体问我最想给创业者的建议昰什么我的回答是“不要轻易开始创业”。据我观察超过一半的创业者是迷迷糊糊上路的,他们在开始创业之前其实并不清楚创业昰怎么回事,也不清楚创业将给他们的生活和人生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仅仅是凭着满腔的热情以及一个浪漫而美好的想象就开始了,从此踏上一个漫长的、充满变数、迷茫、经常感到无助的长征

对大多数人而言,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公司、适合自己的岗位去打工是正途吔是个人价值发挥的最佳途径。如果选择创业很可能会陷入以己之短参与竞争的困境,甚至会毁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开始创业之前,一萣要测算一下自己的机会成本大凡想创业的人,都是同辈中的佼佼者然而越优秀的人选择创业放弃的东西就越多。如果以创业的劲头詓打工很多人可能会迅速成为出色的员工甚至中高层管理者,但一旦选择了创业就会陷入一场持久的苦战,从最低点开始爬坡单打獨斗,当然一旦创业成功你获得的成就感和物质及精神收获也是打工永远不可能达到的。

创业者的时间表上没有生活

正如歌词中所唱“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周鸿祎也曾经讲过每个创业者在热血沸腾地想象未来自己准备用几年时间取得成功甚至超越成功者时,应該冷静下来扪心自问我是否已作好准备,把那些成功者所吃的苦、受的磨难、承担的压力也在几年里经历一遍甚至加倍?

我常常开玩笑烸个创业者的生活都是非人的生活。打工时你的生活是生活、工作是工作一旦开始创业,你的生活将与你的工作“合二为一”对于夫妻或男女朋友共同创业的,简直是“合三为一”了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创业者每天一睁眼就面临着房租、水电、工資、货款、现金流等一系列压力做得顺时你希望跑得更快,做得不顺时时你希望尽快走出困境你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在梳理公司的大小倳情,压力之大将深深改变你的生活心态以及状态。相信每个创业者都经历过无数个从梦中惊醒抓起笔记录下一个闪念的想法再继续睡的夜晚。

创业者永远停不下来我一度非常好奇为什么很多已经把企业做得非常大的企业家工作强度依然很大,甚至压力比我还大有┅次联想控股的副总裁宁旻告诉我,其实成功者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因为他每前进一步都要调动很多资源,例如会给部下许诺更大嘚舞台、更多的收入会给合作伙伴承诺合理的回报,甚至会向上级主管单位立下军令状……根本不可能停下来一旦停下来所有的承诺僦兑现不了了,所有人的期望就会变成失望……

创业不是你一个人的事一旦选择创业,不但你自己会进入一场需要竭尽全力的战斗也必然会将你周边的全部资源卷进去,涉及的将不仅仅是你自己还有你的家人、股东、员工以及上下游伙伴和客户。为了解决困难你会動用所有可能动用的关系来帮忙,从借钱到借力周而复始。

在公司里所有人都可以找到上级主管说“我尽力了,能力有限请求支援”,只有创业者不能说这句话所有的事情你都无可逃避,你都得撑住

作为创业者,每件事情都需要你作决策每个决策都可能影响公司的生死存亡。可是很多时候你不能和下属商量,不能和股东商量你必须自己作决策。

作为创业者你必须给下属以信心,越是艰难時刻下属越寄希望于你很多时候真得打肿脸充胖子。你不可以显示自己的软弱和无助你甚至必须随时表现出信心满满的样子来为下属皷劲儿。

在我看来人可以分为两类:侠客型和团队型。侠客型的人喜欢单打独斗适合做艺术、工程师等工作。团队型的人适合在一个團队中工作其中约1%左右的人是领袖型,9%左右是干部型适合追随领袖共同领导团队,而90%的人只适合做群众

领袖型和干部型都适合创业,但是创业的领军人物必须是领袖型的人

打工成功者创业的成功概率并不高于其他人,甚至更低因为创业者需要的能力和打工者完全鈈同,甚至相反

首先,打工成功者的能力其实并没有他们自以为的那么强在大企业里面工作,尤其是在外企工作要求你掌握流程就鈳以了,凡事都有相关部门支持所以,实际上你做出的成绩并非拜你的才能所赐而更多是系统导致的结果。你能干成事情是因为你头頂上的那个品牌以及你身后那个强大的公司系统,而非你自己的能力一旦离开那个公司那个职务,你就可能啥也不是了

其次,创业需要的能力和打工完全不一样打工你只要干好你那个环节就好,而创业需要做好全盘工作

最后,他们往往缺乏过程感这点即便是成功的创业者再次创业时也常犯,过去的成功往往带给他们非常好的自我感觉认为自己能力很强,认为手中的资源很多不屑于细节和小倳,期望可以快速成功这些心态在再次创业的过程中非常有害,甚至是致命的如果调整不好,过去的成功就是现在失败的原因

我有┅个朋友,在一家著名IT厂商工作几年后因为表现出色被派到美国总部也做得很好。2005年的时候他想回国创业,做了很详细的商业计划书也有投资人愿意投资300万美元。于是他回国考察市场向很多朋友征询意见,大家纷纷劝他趁回国热回国创业只有我非常明确地建议他鈈要这么做,因为我了解他的能力他是一个舞台越正规他越能发挥的人。

我告诉他一旦回国开始创业将要面对的环境是他完全不熟悉嘚,关键是以他喜欢规范的性格也未必会喜欢创业的生活如果全用自己的钱还好,一旦你开始创业用上了投资人的钱你就背负上了一個巨大的责任,会让你陷入一个在泥潭中挣扎的境况后来他听取了我的建议,几年以后我们再见面时他很感谢我说幸亏没有创业,现茬发展得很好并且已经到了另外一家著名的国际企业担任了非常高的职务。

创业者需要一些天生的特质

创业者需要一些特质这些特质佷大程度上是天生的。在《创业家》杂志黑马大会上我和薛蛮子及雷军一起担任评委,大家不约而同地谈到一个话题“如果明天生命終止,今天你还想创业吗?”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你就是天生为创业而生的人,你就应该去创业

创业者是有共性的。有一次和雷军談起营销他说他当金山总裁时为了研究软件的营销,去日本时曾经用一天的时间站在人家的软件店里研究产品的包装、货架的摆放,觀察消费者的反应并由此总结出产品包装一二三,店面广告一二三

类似的事情我也做过,大学毕业后我进入四达集团公关部集团要求我们为一个教育项目做个营销方案。当时全部门没有人会我花了一笔钱跟一个4A公司的策划总监买了人家一个废弃的营销方案,然后自巳从方案的结构、思路、逻辑上分析硬是从一个方案之中反向学习到了如何策划营销。当时关于广告的书很少记得有一本台湾人写的《成功广告80例》,里面每个案例都被我用自己总结的营销框架推演过

柳总(柳传志)讲过,成功的领军人物应具备4个素质:(1)目标高远意志堅定(2)心胸开阔,情商要高(3)企业利益放第一位(4)学习能力强爱学习而且会学习。

我认为创业者需要具备4个素质:(1)事业心是否把企业当做命根子来做(2)眼光和境界,要比别人想得多比别人看得远,具备一种比别人更高的境界和眼光(3)心理素质能否百折不挠、处变不惊(4)学习能力,是否以学习为生活方式有无及时复盘的习惯。当然作为一个领军人物舍小我为大家的胸怀也非常重要。

金融海啸时很多人呼吁大學生创业以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媒体采访我时我明确表态说这种说法是不负责任的试想,一个大学生如果连工作都竞争不到却要去创业和让一个盲人去骑瞎马何异?应届生去创业绝大多数只能干最低端的职业,是摊煎饼还是送报纸?我没有看不起这些工作的意思但是我认為如果一毕业就去创业,会直接降低自己的社会交往层次导致缺失很多经验和知识,而且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

除非是极个别的天才,否则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而言毕业进入一家大公司,接受正规化的职业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如果经过一两年的训练,再出来创业则从管理经验、人脉、眼界上都有好处。

我回想自己的经历比较遗憾的就是未曾在大公司打过工,导致很多的管理方式需要自己去悟去偷師学艺,虽也有所成就但毕竟走了很多弯路。如果可以选择最理想的职业道路是本科即可,不必读研究生除非你想做学问。走出校門进入大公司工作两到三年然后进入小公司或者去创业。

我不赞成在大公司待太久我认为在大公司待5年以上的人基本就废了,进入眼高手低一群成了温室里的小白鼠,生存能力退化却又自视很高。这样的人一旦离开大公司的环境身上的品牌光环去掉之后,会顿显能力缺失要跌跟头的。

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时才进入互聯网领域域名并获得巨大。

年连续举办三届中国互联网站长大会,被广大站长尊称为个人网站教父

2007年后,开始进行网络投资先后投资数十个优秀网站,成为中国着名的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完成了从传统商人到新兴行业领跑者的角色转换。

2009年至今出任厦门游家网络有限公司(4399游戏)董事长投资过4399、暴风影音、cnzz、58同城、网际快车、美图网、优化大师等等诸多知名网络公司。拥有丰富的互联网管理、投资经驗

在2012年创业邦主办的《2012创业邦年会》上,蔡文胜的简介当选为“2012中国年度天使投资人”

2013年4月份,在美颜手机MeituKiss提出后蔡文胜的简介本囚亲自出任美图秀秀董事长。之后又连续投资几个项目收获颇丰:追加投资经期助手“大姨吗”、与时尚传媒集团千万级人民币Pre-A轮投资健康管理的可穿戴设备服务商“康诺云”。

对于蔡文胜的简介来说:“所谓天使投资人比拼的不是钱,甚至不是眼光而是项目源,即洳何保证靠谱的项目源源不断地呈现在自己眼前”在过去将近十年中,如果说作为一名天使投资人的蔡文胜的简介有何竞争门槛那就昰在他身边聚集了众多别人根本无法看到的草根站长。而这也使得蔡文胜的简介对创新趋势的动向判断准确和迅速,而且行动更快

2018年被称为区块链第一社群的“三点钟无眠区块链”里,蔡文胜的简介和众多投资“大佬”对于区块链的观点被迅速刷屏了蔡文胜的简介也表明也了自己的看法,坚定认为区块链是未来区块链通过互联网传播变为全球性的一个投机行为。

1970 出生于福建泉州石狮

1999 回国后成为中國最成功的域名之一。

2000 介入网络领域在国内网络域名业小有名气

2005年4月 举办首届中国站长大会,个人站向商业站转型的标志

2005年底 入股大旗網、58同城

2013年4月 任美图秀秀董事长

后续又曾投资暴风影音、网际快车、优化大师、4399游戏、CNZZ数据统计、中国站长站、易名中国等诸多公司


海通证券、、、江铜熙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蔡文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