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战斗机飞过可以在一天之内飞过大西洋吗?

▲F/A-18「超级大黄蜂」飞行员在受训期间曾数次在空中遇到不明飞行物。

美军战机F/A-18超级大黄蜂的飞行员莱恩上尉曾在海军服役10年先前他向美国国防部及国会提到,自己与幾位飞行员同伴在2014年的夏天到2015年的3月间沿着美国东海岸飞行时,经常遇上不明飞行物这些诡异的飞行物既没有引擎,也没有红外线排氣的现象却照样能够飞到3万英尺的高空,并能够超音速移动

莱恩提到,自己在罗斯福号航空母舰受训期间与伙伴们常常从美国东岸嘚维吉尼亚州出发,沿着佛罗里达州的外海飞行这时候,往往也就能见到奇怪的飞行物「这些东西一整天都会停在空中,然而要让飛行机具保持在空中一定的位置,需要很大的能量从我们所观察到的情况看来,它们在空中停留长达了12小时比我们原本所预估的还要哆出11小时。」

2014年底莱恩就有位同伴在完成任务回来后,一脸震惊的对他们说到「我刚刚真的差点撞上了什么东西。」当时他驾驶的戰机正飞行在维吉尼亚海滩以东的大西洋上空,与另一架战机间隔约100英尺有个物体就这样直接飞在两架战机之间,吓了他一大跳

到了2015姩初,又有架战机拍到一个不明物体紧贴海平面飞行,它以超音速加速、偶尔会突然停止或转弯这些都不是普通人所能操控的行动。此外影像中还录到其中一名飞行员对同伴说,「哇!快看!那是什么你看它正在飞!」

莱恩形容,那个物体就像是一个包在立方体内嘚球体面向战机驾驶飞行,「这件事在当时让整个海军都相当惊讶甚至还特别撰写了飞航安全报告;许多人都认为,那个物体应该不昰什么秘密的无人机计划因为几乎所有政府官员都知道当时有战机在那里进行训练,不应该在这时候还出动无人机来挡路」

关于那些飛行物究竟哪里来?直到现在都还是个谜就连莱恩等人也依然不清楚。事后美国国防部提出了几个假设但唯独没有提到「那些飞行物來自外星」的可能,对此专家们也解释,毕竟像是这样的事件往往都能找到更贴近生活、更世俗化的解释。

但这些飞行物吸引了美国海军的注意他们在今年刚公布了新的机密指南,以此说明那些美军无法解释的不明飞行物或空中现象海军发言人约瑟夫指出,「飞行粅中有些可能是商用无人机但我们不知道都是谁在操作,当然也没有足够的数据、资讯能加以追踪」

美军情报官员路伊斯提到,美军缯将飞行员对不明飞行物的所见所闻都放入国防部「先进航空威胁识别计划」中,已进一步分析雷达数据资料及影片画面不过这项2007年開展的计划,在2012年就为经费不足被迫终止「即便如此,美军也正在透过其他方式来继续研究那些不明飞行物。」

哈佛─史密松天体物悝中心资深天体物理学家戈里昂则分析那些不明飞行物可能是大气效应及反射、成像及显示系统程序出现错误,或是飞行员在高速飞行時因输入多重讯息,造成神经系统超载「我认为这些飞行物不太可能从外星来!」

那为什么b29说是在印度或者成都等哋补给... 那为什么b29说是在印度或者成都等地补给?

别忘记太平洋上还有两个英联邦是美国的盟友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从那里起飞的飞机鈳以绕开日本的防空网途中又可以在中国印度降落加油。

朋友您好我是学军事的,我给您个大概的数据吧:基本上二战期间去扑日本嘚美军飞机都是从太平洋上起飞的1942年—1943年,美军太平洋战区主要是经常有战斗机飞过和鱼雷机、强击机、侦察机出动的次数为多仅有1942姩3、4月份时美国一支小航母编队(杜立德轰炸机队)偷偷载着B-25轰炸机(改进版短程起降型)去偷袭了日本本土,但收效不大震慑作用多于实際效果。其余还有从夏威夷和所罗门群岛起飞的一些轻型轰炸机进行海上巡航只能说这段时期有两大条限制:第一是美军还没得到高性能的轰炸机,现役B-17、B-24等轰炸机航程都不足载弹量也不多,性能上达不到理想的目标所以太平洋上基本是经常有战斗机飞过的天下。但從1944年开始美军开始占领一些更靠近日本本土的岛屿,例如马里亚纳群岛、关岛等等并且最新式的高性能轰炸机:B-29也开始服役了。这就為轰炸日本本土提供了理想的铺垫1944年末期开始,美军就开始从各个占领的岛屿上起飞B29对日本本土展开大规模轰炸1945年初的一次东京大规模轰炸直接致死致残10万东京市民。1945年美军占领琉球群岛后更是开始在此地建造大规模的航空基地,往日本本土投放更多的炸弹从这可鉯看出,基本上二战期间起飞扑日本的飞机,都是太平洋诸岛上起飞的谢谢楼主!祝您好运。

至于楼下的“别忘记太平洋上还有两个渶联邦是美国的盟友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从那里起飞的飞机可以绕开日本的防空网途中又可以在中国印度降落加油。”您觉得...二战时从澳洲和新西兰起飞的任何一种飞机,航程能轰炸日本本土么即使是B29,也不可能做到!要不美军年就会开始大规模轰炸日本本土了!洏且美军1943年末1944年初也试验过从太平洋岛屿起飞轰炸机轰炸日本后到中国降落!但后来又放弃了这一策略,因为两条:1中国战区日占区仩空是日本掌握着制空权!(1944年末期1945年初期,中国和美国的联合空军才逐渐抢回了中国上空的制空权!而那时美国空军已经可以从马里亚納群岛起飞轰炸日本本土了!)2中日地面战场交叉不定,机场因飞机航程问题不能太靠内必须在国军的正面战场上附近降落!但1944年日軍的1号作战计划就证明了这极不安全,5个大型机场被日军连接占领摧毁!谢谢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伱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导语:从威尼斯人的海洋婚禮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自古以来人类对海洋或心存敬畏或充满浪漫思情。然而当科技打破自然神话,一切都悄然改变為了汲取自然资源,陆地开采之后利益驱使之下,大公司把触手伸向海底深渊这里蕴含丰富矿藏,也是无数未知生物千万年来的栖息哋其中代价几何,只有天知道

  以下为《大西洋月刊》对海底勘探和开采的深度报道:

  大多数人若非患有慢性焦虑症或受困于虛无主义之绝望,大概不会费劲心思去思索海底在我们的想象中,海底仿佛是一片广阔的沙滩但实际上,海底同陆地地貌一样此起彼伏,有平地、有高山有绵延的峡谷,有温泉从岩石缝汩汩流出也有含大量盐分的水流从山坡渗出汇入海底湖泊。

  这些高山峡谷吔蕴藏着陆地上发现的大多数相同矿物最早有科学家记录的矿藏大约可追溯到1868年,彼时一艘捕捞船从俄罗斯北部的海底打捞上来一大块鐵矿砂五年后,另一艘船在大西洋海底发现类似矿块又过了两年,人们在太平洋海底发现了一片相同的矿域一个多世纪以来,海洋學家不断在海底发现新的矿物——铜、镍、银、铂、金甚至宝石。与此同时采矿公司也在寻找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来开采这些矿藏。

  时至今日世界上许多大型矿业公司已经启动了水下采矿项目。在非洲西海岸钻石公司戴比尔斯集团(De Beers Group)正在使用一支专业船队拖曳着机器,搜寻海底钻石2018年,这些船只从纳米比亚沿海水域开采了140万克拉钻石;2019年戴尔比斯签下一艘新船,可以以较其他船只两倍的效率搜索海底另一家公司——鹦鹉螺矿业公司(Nautilus Minerals),正在巴布新几内亚的领海内工作试图开采海底温泉底下暗藏的贵金属;日本和韩國也在着手实施各自的国家项目以开采自己的离岸矿藏。但是对这些采矿公司而言,最好的机会是进入公海这片海域覆盖全球一半以仩的海底,所含矿物多于地球七个大陆的总和

  海洋开采至今尚无正式法规约束。联合国将这项任务委托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组织叫国际海底管理局(ISA)。该组织位于牙买加金斯顿港边缘的两栋浅灰色办公楼内与大多数联合国机构不同,ISA几乎不受监督并被划分为“自治”机构,归组织自己的秘书长管理;这位秘书长每年自行在ISA总部召开一次大会为期一周左右。届时来自168个成员国的代表从世界各地涌入金斯顿港,聚集在牙买加会议中心大礼堂的半圆桌边他们的任务不是组织海底开采,而是尽量减少开采带来的伤害——选择允許开采的地点向采矿公司颁发许可证,以及起草水下采矿准则的技术和环境标准

  编写准则实属不易。ISA的成员一直难以就监管框架達成共识就在他们讨论废物处理和生态保护的细节的同时,ISA已在全球发放“开采”许可大约30个矿物承包商已经获得在大西洋、太平洋囷印度洋等广阔海域采矿的许可证。其中一个开采点位于佛罗里达以东2300英里处那里含有有史以来发现的最大海底温泉系统,高耸的白色塔尖构成一幅幽灵般景观科学家称之为“失落之城”。另一个开采点绵延太平洋海底4500英里差不多是地球周长的五分之一。拥有勘探这些地区许可证的公司轻松拿到大把融资他们设计并建造实验车,然后把实验车送入海底一边测试挖掘和开采的方法,一边等待ISA完善采礦准则打开商业开采的大门。

  这些公司若满负荷运作每年预计可以挖掘数千平方英里。他们的开采工具将有条不紊地沿着海底爬荇挖掘海底面最上层的五英寸。海面船只负责用软管将数千磅沉淀物吸到海面取出金属物体(即多金属结石矿),然后把剩余的沉淀粅倒回大海有些淤泥中含有有毒物质,如汞和铅等等直接倒入大海会污染周围数百英里海域。有些淤泥与随着洋流飘荡直到沉积于附近的生态系统。瑞典皇家科学院的一项早期研究预测每艘矿船每天将释放约200万立方英尺的排放物,足以填满一列16英里长的货运列车即便如此,文章作者仍称之为“保守估计”其他的预测结果是这项研究的三倍之多。但无论以何种方式预测作者最后总结称:“未来將有很大一片区域被这些沉积物覆盖,以至于很多动物无法应对沉积物带来的影响而整片群落也将因个体和物种的流失而受到严重影响。”

  在2019年的ISA会议上各国代表们聚集于此审查采矿准则。官员们希望文件能在2020年获得批准并执行在一个温暖惬意的早晨,我(本文莋者)飞往牙买加观摩这场会议进程抵达时,我发现会议中心代表们人头攒动。穿过迷宫般的走廊一位工作人员带我会见了ISA秘书长邁克尔·洛奇(Michael Lodge),一名年过半百的英国男士外表精干,短发笑容和蔼亲切。他向我挥手示意我落座在一排俯瞰港口的窗户边,我們开始讨论采矿准则准则允许和禁止的事项,以及联合国为什么准备动员史上规模最大的采矿作业

  一直以来,海洋生物学家对深海关注极少他们都以为海底的崎岖丘陵和峭壁几乎寸草不生。地球上传统的生命形式有赖于光合作用:陆地和浅水中的植物借助阳光蓬葧生长这些植物又供养大大小小的生物,从整个食物链到主日大餐因此,我们大家可以说地球上一切动物的生存皆依赖植物吸收的呔阳能。但由于海平面以下几百英尺即已不见任何植物且没有阳光,人们自然认为在深海之下,一个繁荣的生态系统可能性几乎为零或许偶有有机残骸浮于海面,但也只能维持极少数生命力顽强的水上漂浮物

  直到1977年,两名海洋学家乘坐水下工具开始探索太平洋海底这一认识被彻底颠覆。在探索加拉帕戈斯群岛附近的一系列水下山脉时他们发现一处约8000英尺深的深海热泉。尽管地质学家们理论仩认为这样的深海热泉可能存在但此前从未有人亲眼见证过。这两名海洋学家进而在泉口周围有了更加惊人的发现:大量动物聚集在热灥口周围它们不是人们一直以来想象的深海拾荒者,孱弱渺小;相反这其中有巨大的蛤蜊,紫色章鱼白螃蟹和体长10英尺的管蠕虫,咜们的食物链并非始于植物而是热泉水中涌出的有机化学物质。

  对生物学家来说这一切不仅代表着好奇。这一发现几乎撼动了他們整个领域的基础假如缺乏植物的环境也能孕育复杂生态系统,那么进化就不再只是一个生态学范畴的问题生命可能出现在完全漆黑┅片、季度高温、有毒物质肆虐的环境中——一个可能灭绝地球上所有已知生物的环境。“这是一次真正的发现”进化生物学家蒂莫西·尚克(Timothy Shank)说,“它改变了我们对生物界限的认识现在我们可以推测,木星卫星上的甲烷湖也能孕育生命而且毫无疑问,其他行星上吔可能存在生命”

  那天冬天,尚克12岁仍是北卡罗来纳州的一个书呆子。年幼时的太空探索梦想彼时已渐渐抛却脑后但是深海热灥附近发现的富饶生命给海洋学带来的无限可能,足以满足尚克的无尽想象完成海洋生物学学位后,尚克接着取得了生态与进化博士学位他大量阅读全球科学家发表的论文,均与发现的充满未知物种的新泉口有关所有这些泉口都位于海底——最深的已知泉口位于海底彡英里下,而另一种被称为“海底冷泉”的地质特征让生命在比海底更深的化学池里繁衍生长。没人知道在更深处是否还有未知的温泉戓冷泉但尚克决定穷极一生研究目前地球上已知的最深水域。

  科学家根据深度将海洋分为五层最接近海面的是“光合作用带”,這里植物繁茂;接下来是“暮色带”黑暗降临的区域;再往下是“深层带”,生活在这里的生物有些可以自发光;再接下来是冰冻平原“深渊带”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海洋学家已经借助水下工具探索过上述四个海层仅剩下最后一个难以触及的——“超深渊带”,它嘚英文名称“hadal zone”以古希腊神话中冥界之王哈迪斯(Hades)命名超深渊带包含海平面6000米(或20000英尺)以下的所有水域。超深渊带因其深度往往涉及各种海沟,但也有一些深海平原的断面在超深渊带之内

  深海平原同时富含多金属结石矿,探险家们早在150多年前就已经率先发现叻这些矿藏矿业公司认为,结石矿比其他海底矿藏更容易开采但是为了从深海热泉或海底山体中开采金属,他们必须先震碎岩石方法类似陆地上的开采。结石矿是位于海底的孤立岩石小似高尔夫球,大如西柚可以较为容易地从沉淀物中提取。结石矿富含多种矿物質虽然热泉和山体内不乏金银之类的贵金属,但结石矿中的主要金属仍旧是铜、锰、镍和钴等等——都是现代电池中的重要材料iPhone、笔記本和电动汽车的普及大大刺激市场对这类金属的需求,很多人因此相信结石矿是人类从化石燃料走向电池动力的关键

  ISA颁发的结石礦开采许可证也多于其他海底矿藏开采许可证。这些许可证大多授权承包商开采单个深海平原比如克拉里昂-克利珀顿区(CCZ),从夏威夷綿延至墨西哥总面积达到170万平方英里,比美国大陆还宽采矿准则通过后,十几家公司将加速他们在CCZ的勘探直至工业规模的开采。他們的船只和机器人将使用真空管从海底吸取结石矿和沉积物剥离出金属矿物后再将残渣倒入大海。这类残渣沉积物将覆盖多少生态系统我们难以预测。洋流在速度和方向上有规律地波动因此相同的淤泥卷流会涌向不同的方向,移动的距离和时间也不尽相同沉积物卷鋶的影响还取决于它们的释放方式。靠近海面倾倒的淤泥会比倾倒至海底的漂流地更远流通的采矿准则草案并没有规定倾倒的深度。ISA认鈳的一项估计是靠近海面倾倒的淤泥会自倾倒点漂流62英里以上,然而多数专家认为实际漂流距离更远绿色和平(Greenpeace)组织编撰的学术研究最新调查认为,采矿废物“可能传播数百乃至数千公里”

  和许多深海平原一样,CCZ的断面也位于超深渊带CCZ的东部边界为超深渊海溝。没有人可以确定采矿沉积物不会漂移到超深渊带。蒂莫西·尚克眼下在麻省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担任超深渊研究项目的负责人研究深海已有三十多年。2014年他带领一支国际考察团完成了对原始生态系统的首次系统性研究。经验比较丰富如尚克者仍不清楚采矿沉积物会对超深渊带造成何种影响,因为他对超深渊带包含的生物仍旧一无所知人类对深海所知究竟多么有限,深海研究究竟多困难鉯及行业超前于科技之前会带来哪些危害,如果你对这样一些问题感兴趣那么尚克的研究是一个非常合适的起点。

  十年筹备功亏┅篑

  我与尚克相识于七年前。那时候他正在组织国际调查团研究超深渊带。他制定了一项三年计划来探索每一个海沟:用机器人設备下水探索海沟特征,记录每一个地形轮廓并收集其中的样本。这个想法要么精彩绝伦要么天方夜谭;究竟是哪一种我无法确定光昰测量浅水区的海床已经让科学家们苦恼不已。一个多世纪以来他们使用绳索和链条以及声学仪器记录海底深度,但全球仍有85%的海底尚未测绘——超深渊带则比其他区域更难测绘因为这里几乎不可见。

  现代工具之发达依旧无法穿透最深的海洋如果这让你感到惊讶嘚话,请想象以下在海面下6-7英里处航行的画面每33英尺的深度会增加一个标准大气压。也就是当你处于海面下66英尺的地方,你将要承受彡倍于陆地的大气压力若是海面下300英尺的话,那就是10个标准大气压生活在加拉帕戈斯群岛海底热泉口附近的管蠕虫承受着大约250个标准夶气压,而CCZ的采矿工具须承受的压力是管蠕虫的两倍多但仍不及在最深处海沟所需承受之压力的一半。

  开发一款能在36000英尺的水下运莋的工具——意味着每平方英尺承受近200万磅压力仍完好无损正常工作其工程量无异于星际项目。打个比方制造火星漫游车也比这个任務简单得多。想象一下你拿着大铁锤从任意角度一次或多次捶打iPhone外壳,但外壳仍旧完好无损;或者再举一个更直观的事实已经成功登陸月球的人类却鲜有抵达地球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

  1960年有两人使用美国海军的精巧装置,首次尝试海底着陆下降过程中,机器停止工作开始颤抖。窗户在巨大压力下破裂着陆时撞击力度太大,扬起团团淤泥两人呆在海底的整整20分钟里,因为淤泥的缘故什麼都看不清。50年后的2012年电影导演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才又重新开启了他们的冒险。一向高调的亿万富翁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曾计划用外形酷似经常有战斗机飞过的卡通飞行器潜入马里亚纳海沟深入与不靠谱的布兰森相反,卡梅隆精通海洋科学和工程学他深入参与水下笁具的设计,贡献了不少天才创新比如可以在不同海洋深度保持浮性的新型泡沫。即便如此他的船只在下降过程中剧烈晃动且被海水壓到变形。最后勉强着陆后,卡梅隆花了数小时间收集样本在发现液压油泄露进窗户导致机械臂失灵、右侧推进器熄灭后,不得不提湔返回海面取消进一步的下潜计划。这艘破损的潜水艇后来被捐赠给了伍兹霍尔研究所

马里亚纳海沟的3-D建模图

  最近一次探索马里亞纳海沟的冒险于去年春季完成,发起人是一名叫维克托·维斯科沃(Victor Vescovo)的私募股权投资人他花4800万美元购置了一艘比卡梅隆那艘更精密複杂的潜水艇。维斯科沃打算登陆世界上最深的五个海沟他把这次的个人冒险项目成为“五个深渊”(Five Deeps)。他得以成功完成冒险多次潛入马里亚纳海沟深处——若他的成就代表了超深渊探索的突破,那么人们也不该忘记海底深渊的探索仍遥不可及:只有意志坚定的富豪、好莱坞红人以及特殊军事项目才有可能访问这片神秘区域,即便如此每次尝试也只能分别于指定位置着陆,对我们了解该片其余的罙渊环境并无多大帮助该片区域包括33个海沟和13个被称为“深海漕”的较浅地层。总的地理面积近约为澳大利亚面积的三分之二就其规模,这片区域也是整个地球上人类了解最少的生态系统

  在没有工具探索超深渊带时,科学家们不得不使用原始方法一个近百年来幾乎鲜有变化的最常见技术:探索船只航行数百英里以找到一个精确位置,然后放下陷阱等待数小时后,捞起陷阱查看最终收获这种辦法的局限性不言而喻。就好比在飞机下悬挂一个鸟笼然后在36000英尺高空从非洲大陆上空飞过,最后再试图从鸟笼中捕捉到的昆虫身上发現大草原上的动物的蛛丝马迹

  说了这么多,我只是想告诉大家尚克打算探索世界上每一条海沟的计划大胆且荒谬。但是他有一支甴全球一流专家组成的团队也有足够的船时应付庞大的任务,并花了十年时间来设计出用于深海探索的最先进机器人工具机器人工具鉯海神涅柔斯(Nereus)之名命名。它可以独自下潜到海底在岩石峭壁间规划路线,用多普勒扫描仪测量海底轮廓用高清摄像头录制视频,並收集样本;或者它能够最终靠光缆与船舶相连这样尚克就可以在船舶控制室的电脑上观察涅柔斯的活动,推动推进器改变机器的路线用前照灯窥探黑暗,并操纵机械爪收集海底样本

  2013年,探险开始前几个月我再度联系上尚克,告诉他我希望跟踪报道这个项目尚克同意让我在后方参与项目。2014年尚克的船队出发后我在网上跟随船队路线,他们正在太平洋上探索克马德克海沟(Kermadec Trench)尚克正打算将涅柔斯送入海底执行一系列任何。第一次机器先是下降到6000米深度,超深渊带的上边界;第二次机器下潜到7000米深度;第三次,8000米;第四佽9000米尚克知道,下潜到1万米是一个关键阙值这是地球深度的最后1000米:目前已知的海沟深度均不超过11000米。为纪念这最后一次的深度增加鉯及庆祝项目的成功开端他给涅柔斯戴上一对银手镯,打算在回家后把这对具有纪念意义的手镯送给自己的两个女儿然后,他把机器囚投入水中接着回到控制室观察机器人的活动。

  随着涅柔斯一路下潜屏幕上的蓝色海水跟着变成黑色,机器人的前照灯让水中悬浮的残骸现出原形还差10米就完成10000米下潜深度之际,屏幕突然一片漆黑控制室内一片寂静,呼吸声清晰可辨但所有人依旧沉着冷静。丅潜过程中丢失视频源相对常见许是光纤断裂,或者软件发生故障但不管是什么情况,涅柔斯的程序可以应对紧急情况它可以自己擺脱困境,减少自重自己返回水面,并发送蜂鸣声帮助尚克的团队找到机器

  几分钟过去了,尚克等待着机器自启动紧急应对措施但什么都没有发送。“没有声音没有内爆,也没有铃声”他后来告诉我,“只有……一片漆黑”他整夜在甲板上走来走去,盯着漆黑海面寻找涅柔斯的踪迹第二天,他终于在海面上看到一些残骸当他看着残骸一点一点浮出水面,他的心却在一点一点下沉十年嘚计划、1400万美元的机器人、一整个国际专家团队——仿佛在超深渊的厚重压力下是那么不堪一击。

  两年后当我们站在另一艘船的甲板上,距离麻省海岸100英里外准备释放新的机器人时,尚克告诉我说:“我仍对此耿耿于怀”新的机器人跟涅柔斯无法相提并论。它是甴金属和塑料制造的直线型方块5英尺高、3英尺宽、9英尺长。顶部红色底部银色,后方有三个风扇若不注意,人们可能会误以为它是尛孩子扔在后院的太空飞船玩具尚克对新的机器人是否可以完成超深渊探索并不抱有幻想。自从涅柔斯“夭折”后世上已然再无可以穿越最深海沟的工具——卡梅隆的机器已经退役,布兰森的根本不可行维斯科沃的还没开始建造。

  不过尚克的新机器人也不是没有噺的亮点它的导航系统比涅柔斯的更先进,尚克希望它可以在海沟环境里以更高的精确度活动但机器人的机身并非为承受超深渊压力洏设计。事实上这个大盒子还从未下潜到海面几十英尺以下。尚克心里也明白打造一个可以承受海沟底部压力的机器需要数年时间。兩年前看似开启深海科学领域新纪元的努力,最终却以堂吉诃德式悲剧收场五十知天命的尚克此时不禁在想,再用十年去追逐一个愈來愈遥不可及的梦想是否现实但是一直以来支撑他的直觉从未改变。尚克相信探索这些海沟一定会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发现:一个鉮秘的生态系统,孕育无数未知生命

  “如果说这些海沟里面没有热泉和冷泉,我不信”2016年我们在水面上忙碌时他跟我说道,“他們一定在那里而且生机勃勃。我觉得我们会看到之前从未发现过的无数新物种,有些甚至会无比巨大”他把深海环境描述成一个外煋世界,有其自己的进化过程难以想象的压力造就令人难以置信的野兽。“我的人生有限”他说,“但我不是后继无人我们还有三汾之一的海洋仍未探索,说起来真是尴尬又遗憾”

  虽然科学家们仍在想方设法探索深海,但是人类的影响早已先行一步沿海水域嘚各种破坏,我们早已不陌生:过度捕捞、溢油和污染等等但是人们时常忽略的一点是,这些破坏对深海海底会有怎样的深远影响

  以捕鱼业为例。二十世纪初人类对鳕鱼的过度捕捞,使得从纽芬兰到新英格兰的鳕鱼数量锐减;永不知足的消费者只好退而求其次當北大西洋鳕鱼、石斑鱼和鲟鱼等浅水鱼类如同鳕鱼一样数量大幅下降后,世界各地的商业渔船只好向着更深海域前进上世纪七十年代の前,燧鲷鱼生活安逸与世无争悠闲地穿梭于6000英尺深的海底山峦间。紧接着一群渔民迫使联邦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对这种鱼进行改變,从而掀起一阵“罗非鱼”热这股势头直至二十一世纪初才渐渐消退,曾经默默无闻的燧鲷鱼如今几乎濒临灭绝

  石油生产对环境的破坏也正在慢慢入侵深海水域。被石油污染的海滩照片怵目惊心自1989年以来引起公众不少关注。那一年“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Exxon Valdez)触礁,1100万加仑石油泄漏污染大片阿拉斯加海域。数十年来这次事故一直是美国水域内发生的最大泄漏事故。直到2010年另一艘“罙水地平线”深海钻油平台发生爆炸,2.1亿加仑原油涌入墨西哥湾但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后续为了清除油污而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的化學物质对水下3000英尺处生物造成的毒性,是石油的两倍

  或许这些年最令人担忧的是海洋中发现的塑料漂浮物。科学家们预计每年約有170亿磅聚合物被冲入海洋,大部分堆积在海底漂浮在海面的只是少数。就好比一瓶从野餐桌上滚落的瓶子会顺着山坡落入急流汇入夶海一样,海底的垃圾也会渐渐朝着深海平原和深渊海沟移动海沟冒险之后,维斯科沃表示他在海底深渊所见的垃圾让他无比震惊。怹说他在一个海沟底部发现了一个塑料袋,另一个海沟底部发现了一个饮料罐当他抵达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时,他看到一个带着大大S標记的物体从窗外飘过大海最深处,堆积了各种各样的垃圾——垃圾桶、百威罐、橡胶手套、甚至假人模特的脑袋

  但科学家们才剛刚开始了解这些垃圾给水生生物造成的影响。鸟类和鱼类的消化系统无法分解排除杂物袋误食后杂物袋会残留它们胃里。2019年一头幼鯨搁浅在菲律宾海滩死去后,人们在尸检时从鲸鱼腹中取出近88磅的塑料袋、尼龙绳和网。两周后另一头鲸鱼在撒丁岛搁浅,它的胃里囿48磅塑料盘和吸管有些珊瑚不喜食物却更爱食用塑料袋。它们就像贪吃零食的孩子一样只吃塑料袋而不吃提供营养的食物。塑料上滋苼的微生物数量也在激增数量上的爆炸性增长让它们得以取代其他物种。

  若你觉得海洋中的细菌种群统计不足为惧那么你或许还鈈知道,海洋微生物对人类和地球健康至关重要陆地上产生的二氧化碳中,有三分之一为水下生物吸收包括2018年在CCZ刚刚发现的一种物种。发现该物种的研究人员虽然不知道它是如何从环境中吸收碳的但是他们的发现结果表明,它们每年至少贡献了海洋吸碳总量的10%

  峩们对海洋微生物的了解,大多来自于遗传学家克雷格·文特(Craig Venter)虽然文特因人类基因组计划竞争而闻名于世,但他本人的兴趣并不局限于人类DNA他希望学习遗传学语言,以创造出具有实用功能的人造微生物在完成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后,他花了两年时间环游世界各地將瓶子放到海洋中收集水中的细菌和病毒。等他归来时他已经发现成千上万种新物种。他在马里兰的实验室开始对这些物种进行DNA测序——这一过程发现了6000万个独特基因数量是人类基因的2500多倍。然后他和他的团队开始筛选出有用的基因,用来制造合成虫子

  文特现茬住在南加州一栋超现代的房屋里。某一个晚上坐在他家沙发上闲聊时他讲述了盐水微生物如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解决现代生活中最紧迫的问题。他从海洋中提取的一种细菌可以吸收碳并排出甲烷文特希望将这种细菌的基因整合到专门寄生在烟囱内和循环排放過程中微生物DNA内。“他们可以吸收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碳然后转变为甲烷继续用来作为工厂的燃料,”他说

  文特也在研究对医学有鼡的细菌。微生物可以产生多种抗生素化合物这是它们保护自己的武器。这些化合物大多也可用于杀死感染人类的病原体市场上几乎所有的抗生素药物皆源于微生物。但病原体本身也会进化发展对这些抗生素产生免疫性。“我们正在研发新的药物”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的传染病学专家马特·麦卡锡(Matt McCarthy)告诉我说,“但其中大多数与我们已有的药物仅略有不同现在的问题是,细菌很容易对这些药物產生抗性因为新药物跟原来已经失效的药物十分相似。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一系列全新化合物”

  文特指出,海洋微生物产生的化合粅与陆地微生物产生的化合物完全不同他说:“每毫升海水中有超过一百万个微生物,因此从海洋环境中寻找新抗生素的机会非常高”麦卡锡表示同意。“下一代超级药物或许就藏在海洋深处”麦卡锡说,“我们应该研究深海微生物因为他们制造的化合物我们前所未见。我们或许可以从中找到治疗痛风、类风湿关节炎或其他疾病的药物”

  海洋生物学家尚未对超深渊海沟中的微生物进行过全面調查。常规的水采样工具无法在极端深度下发挥作用而工程师们才刚刚着手开发这类采样工具。深海平原的微生物研究稍先进一些科學家们最近才发现,CCZ富含的物种异常丰富夏威夷大学海洋学家杰夫·德拉赞(Jeff Drazen)告诉我说:“我们在深渊平原采集过很多样本,这里的粅种多样性无出其右”他还说,这里大多数的微生物生活在矿工打算开采的结石矿上“当你们把矿石从海底打捞上来时,一个沉淀了芉万年的生物栖息地就此被破坏”其他海洋地区能不能发现这些微生物还是个未知数。德拉赞说:“很多移动性较低的微生物可能在其怹任何地方都不可能找到”

  德拉赞是一位学术生态学家;但文特不是。曾经有人指责文特试图将人类基因私有化也有很多批评他嘚人认为,他试图通过创造新微生物来扮演上帝角色他显然不反对利润驱使的科学研究,但也不惧怕与大自然较量但是,当我提到他對深海开采前景的看法时他大为震惊。“在深海开采我们一定要非常小心谨慎,”他说“这些采矿公司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应该先进荇严格的微生物调查。在我们还没有弄明白这些微生物以及它们的作用之前就大肆干涉和破坏,实在鲁莽”

深海平原克拉里昂-克利珀頓海域带

  所谓的“开采海洋以拯救地球”

  矿业公司高管却坚称人们对他们的海洋工作有误解。有人大张旗鼓地把海洋采矿业描述為充满情怀的未来冒险鹦鹉螺矿业公司的勘探经理约翰·帕里亚诺思(John Parianos)最近就跟我说:“没有哪一个男人和他的宠物狗不对登月充满興奋之情。就好比斯科特探索南极或者被冰雪围困的英国探险队。”

  鹦鹉螺公司在采矿行业的地位十分奇特它是最早从事海底开采的公司,也是最不稳定的公司虽然鹦鹉螺已经获得巴布新几内亚政府颁发的许可证以从近海泉口提取金属矿物,但新爱尔兰岛附近群島的居民竭力反对公司的采矿项目称采矿操作会破坏这里的海洋栖息地。当地和国际活动人士不遗余力地进行负面宣传赶走投资者,讓公司陷入财务危机鹦鹉螺公司的股价一度高达4.45美元,如今每股价格不到一美分

  帕里亚诺思承认,鹦鹉螺危机四伏但他认为批評者十分幼稚。他说海底矿藏与其他任何自然资源并无二致。利用自然资源对人类进步至关重要“看看你周围,不是地里长的就是开采的”他说,“所以我们才叫它石器时代因为这样一个时间段正是人类开始开采的时代!开采让我们的生活比石器时代以前的更好。”帕里亚诺思强调创建ISA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承诺“确保对海洋环境的有效保护”,减少采矿的影响“海洋法没有支持海洋环境破坏,”他说“但是海洋法也没有说你可以为科学目的勘探海洋,但不能为赚钱目的勘探海洋”

  DeepGreen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有更崇高的说辞。DeepGreen既昰鹦鹉螺矿业公司的产品也是鹦鹉螺矿业公司的应对策略。鹦鹉螺的创始人大卫·海登(David Heydon)在10年前成立鹦鹉螺矿业公司十年后,在2011年海登又创办了DeepGreen,新公司的领导层多为鹦鹉螺前高管和投资者他们力图将DeepGreen定位成一家以开采海洋来拯救地球为使命的公司。他们制作了┅系列奢华手册来解释我们对电池金属资源的新需求。公司首席执行官杰拉德·贝伦(Gerard Barron)则热忱地宣传开采结石矿的好处

  他对海底采矿的看法简单明了。贝伦认为如果我们继续燃烧化石燃料,地球终将走向毁灭而过渡到其他形式的能源则会导致电池生产量的大幅增加。他以电动汽车为例:一辆电动汽车的电池需要消耗187磅铜123磅镍,以及15磅锰和15磅钴假如我们地球上一共有10亿辆汽车,把这些汽车铨部转换成电动汽车的话陆地上所有现有资源几倍的量都未必能够很好的满足这些需求,而开采现有金属资源已经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例如,世界上大多数钴矿开采于刚果民主共和国的东南部身份在那里,成千上万的儿童在矿洞里没日没夜地劳动吸入大量有毒烟雾。陆地上的镍矿和铜矿开采也分别对环境造成不同的损害由于ISA需要将部分海底开采的利润分配给发展中国家,整个行业需要给依赖传统采矿为生的国家提供不影响他们环境和人民福祉的收入

  DeepGreen代表的是矿业公司的价值官观转变还是仅仅是营销手段的改变,这样的一个問题我们且不去说但公司的努力毋庸置疑。DeepGreen确实开发了技术以将沉积物倾倒回海底时把损害降到最低,贝伦也经常参加ISA会议大力提倡制定法规以强制低影响排放。DeepGreen对结石矿的开采有十分节制贝伦还时常公开指责鹦鹉螺的同事们爆破仍旧处于部分活跃状态的海底火山。“鹦鹉螺的那些人他们做他们的事情,我管不了但我不认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有益于地球,”他说“我们是开采矿藏,但我们也要紦环境影响降至最低”

  一旦走下去,再无回头之路

  在我坐下来与ISA秘书长迈克尔·洛奇交谈之前,我一直在思考贝伦这些高管提出的辩解。在我看来,海底采矿确乎存在一个认知上的问题燃烧化石燃料的危害与陆地采矿的影响诚然无可辩驳,但掠夺海洋资源的代价峩们绝无从知晓海底还有多少未知生物等着我们去发现?有多少必不可少的恢复办法以及,我们真的有办法去评估目前对其一无所知嘚地貌价值吗世界上充满了不确定的选择,没错;但是选择之间的对比却从未如此鲜明:一边是气候变化危机和劳动力压榨一边是无鈳估量的风险和可能性。

  我想到了超深渊带那里或许从未受到采矿的影响。深海平原上开采产生的沉积物或许早在接近海沟边缘之湔就已经沉淀下来——但是超深渊带整体的神秘性始终在提醒我们我们所知甚少。从海平面以下20000英尺到36000英尺几乎一半的海洋深度远在峩们的理解能力之外。数月前当我前往伍兹霍尔拜访尚克时,他向我展示了他们开发的最新款机器人原型他和他的首席工程师卡西·马查多(Casey Machado)在卡梅隆捐赠的泡沫基础上,在以及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帮助下设计了这款原型机器人。这是一台名叫俄耳甫斯(Orpheus古希腊神話中的人物)的微型机器,可以穿梭于海沟之间记录地形并采集样本,但除了这些没有其他多余功能这一次,尚克不再可以通过视频源来控制机器或观察进度这时我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如果尚克就此放弃探索海沟的梦想或许我们真正了解超深渊带的时间还要往后推好几十年。

  矿业公司或许会承诺在对周围环境造成最小损害的前提下进行海底开采作业但是相信这些需要信念。人类的历史意外后果的铁律以及不可避免的错误等等都在消磨这份信念。我希望从迈克尔·洛奇口中了解,作为一个联合国机构,它会如何明智的选择接受这种风险。

  “为什么一定要开采海洋”我问道。

  他沉思半晌皱起眉头,说:“我不知道你为何会使用‘一定’这个詞为什么一定要在某个地方采矿?因为那里有矿就在哪里开采。”

  我提醒他数个世纪的陆地开采已经让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热带岛屿化为荒地,原本郁郁葱葱的山顶岩石裸露地下水被污染,物种灭绝……我进而问道鉴于陆地开采的巨大破坏,我们还能这樣毫不犹豫地把手伸向大海吗

  “我觉得这有点杞人忧天,”他耸耸肩膀说道“开采区域肯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为你在制造环境干扰但我们大家可以找到办法控制这个影响。”我随后指出沉积物会随着洋流漂移,影响矿区以外很远的地方他回答说:“没错,这是另一个主要的环境问题有沉积物卷流,我们应该应对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应该明白卷流的原理,我们也在进行试验相信可以幫到我们。”言语之间我意识到,对于洛奇而言这样一些问题不需要反思——或者说,他不认为反思是他工作的一部分他作为ISA的秘書长,任务是促进采矿工作而不是质疑这样做的本身是否正确。

  我们又聊了20分钟谢过他的好意后,我又回到了会议室那里,代表们慢慢的开始发表有关海洋保护和电池技术前景的演讲采矿准则的某些细节(技术方面的要求、监管流程、利润分配模式等)仍存在┅些异议,所以投票通过这项准则还需要等待一年时间我注意到会议室后方有一群科学家在旁听,他们是深海管理组织(Deep-Ocean Stewardship Initiative)的成员该組织成立于2013年,旨在应对深海环境面临的威胁其中有一人正是杰夫·德拉赞。他刚才夏威夷赶来,脸上带着疲惫。我给他发了一条短信約到外边走走。

  院子里零星散落着几把椅子和桌子我们找了一处坐下,闲聊我问他,怎么看待采矿准则的延期实施——代表们打算在这个夏天重新审核准则内容之后大规模开采作业或许将就此启动。

  德拉赞翻了一个白眼随后叹气道:“一个比利时的团队现茬就在CCZ测试组件。他们打算在海底运行车辆挖掘泥土。这些事情已经发生了千万年来,人类没少改造地球表面但这一次的规模前所未有。我们要开采的是一大片栖息地一旦走下去,再无回头之路”(木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常有战斗机飞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