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拳愿漫画中你最崇拜(佩服)谁

编者按 本文节选自贺麟先生《论英雄崇拜》,该文初发表于1941年《战国策》第17期,后结集于《民国丛书·文化与中国》,是对陈铨的同名文章进一步补充,推演和深化。崇拜与佩服、盲从不同,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最强烈的共鸣——只有潜在的英雄才能毫无芥蒂地崇拜真在的英雄。 文摘
贺麟(),四川省金堂县人,中国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黑格尔研究专家,亦为“新心学”的创建者,是当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一般人很容易误会,以为崇拜英雄,就是崇拜武力、崇拜霸主、崇拜侵略,其实两者风马牛不相及。卡莱尔是第一个大声疾呼地提出“英雄崇拜”的人,在他的书里面,英雄是诗人,是宗教家,是各式各样出类拔萃的人物。至于英雄的帝王,他只提出拿破仑一人作代表,然而卡莱尔并不崇拜他的武力,只崇拜他政治军事的天才。太史公对于项羽,推崇备至,特别破例替他写《本纪》,但是太史公对于这一位霸王所崇拜的,并不是他拔山扛鼎的气力,也不是他坑秦卒二十万的凶残,乃是他的勇敢豪爽和其他表示英雄气概的美德。有些人认为英雄崇拜和民主主义是相反的。其实英雄崇拜不但和民主不相反,而且是实行民主主义不可缺少的条件。在一个民主社会中间,人与人之间,必须互相尊重,互相钦佩。假如每一个人,都自己以为自已是英雄,不崇拜任何别的英雄,那么民主绝对不能推行。就事实方面来看,在民主发展的国家里面,如象英美,一般的人民,对于政治领袖、电影明星、打破纪录的飞行家,那一种狂热的崇拜,是远在许多半封建社会之上的。有些人认为崇拜英雄和理智活动根本冲突,所以他以为没有受过新式教育的人,还知道崇拜英雄,而知识阶级却反而心高气傲,仇恨嫉妒,好象智识愈发达,就愈不能够崇拜英雄。其实崇拜英雄,需要相当智识,必有智识,方能认识英雄,因此也方能够崇拜英雄。智识不仅不是崇拜英雄的障碍,反而是崇拜英雄所不可少的条件。提倡崇拜英雄,决不是反理智、反理性、反学术文化以回复原始时代的自然状态。英雄概括来说,就是伟大人格,确切点说,英雄就是永恒价值的代表者或实现者。永恒价值乃是指真美善的价值而言,能够代表或实现真美善的人就可以叫做英雄。真美善是人类文化最高的理想,所以英雄可以说是人类文化的创造者或贡献者,也可以说是使人类理想价值具体化的人。
19世纪德国人心目中的四位哲学英雄:康德,孔子,苏格拉底,佛陀(该画作于1893年)英雄不但指豪杰之士,而且包括圣贤在内。英雄这一个名词,含义比圣贤一名词较广,他包括文人、宗教家、道德家、政治家、科学家和预言家。英雄崇拜的名词比圣贤崇拜的名词好,因为英雄崇拜不仅崇拜上文庙吃冷猪肉的人,只要有本事进其他的庙的人,也一样地在崇拜之列。英雄崇拜比圣贤崇拜更积极,更有生气,更有战斗的精神。圣贤表示静穆圆满的图画,英雄却表示生活上的战斗性和奋斗性。譬如当我们说孔子是圣人,我们便想到他是大成至圣万世师表的圆满性。但当说孔子是一个英雄时,我们便想到他一生发奋忘食,自强不息,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所以我们认为与其提倡崇拜圣贤,不如提倡崇拜英雄,较能表示近代精神。崇拜和佩服有别。佩服是佩服一个人的绝技绝学,佩服他唯一无二的特长。譬如一位拳师善于打拳或一位学生说满口流利的英语,我不会打拳,也不会说英语,我佩服他们。但是我未必崇拜他们。佩服是佩服别人所有自己所无的。太史公没有游侠的本事,他佩服游侠。许多的人,自己没有钱,佩服别人有钱,自己不会跳舞, 佩服别人会跳舞,自己没有学过逻辑,佩服别人会耍逻辑。这一切佩服的对象,同自己的精神生活,并不发生密切关系。崇拜却是崇拜别人和自己所共同有的。别人有,自己也有,不过别人所有或比我自己深切著明,足以代表启发我之所有。所以我之崇拜他,多少含有同声相应,惺惺惜惺惺之意,以勇崇拜勇,以仁崇拜仁,以智崇拜智,这完全是一种精神上互相吸引沟通的关系。所以黑格尔说:“崇拜是一种精神与精神的交契”。这个说法在中文里的意思也合得了。孔子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就是说:在崇拜神灵的行为里,我的精神与神的精神相交契。同样崇拜祖先就是自己的精神与祖先的精神交契。真正的崇拜,就是自己的精神与崇拜对象的精神相交契,因为这样,所以崇拜的对象,也就是自己精神上所寄托,为自己内心深处之所企望仰慕者,一旦得着崇拜的对象,自己的精神,也就因此而得着安息之所。所以崇拜的对象,就是意志的目标,也是追效的模范。所以必定要有精神生活和修养的人,方足以言崇拜,必定要求情志安顿的人,方足以言崇拜。现在我们进一步讨论,什么叫做崇拜英雄?崇拜英雄和服从领袖不同。服从领袖是实用行为。为着社会组织,法律纪纲,行政效率,我们不能不有领袖,我们不得不服从领袖。假如领袖是英雄,我们固然服从他。有时领袖虽不是英雄,但为实际方便计,亦须服从之,因为不服从领袖,就没有坚固的团体组织。团体涣散,国必乱亡。一个人服从领袖,他就是一个国家良善的公民,一个团体忠实的分子。至于崇拜英雄,乃所以修养高尚的人格,体验伟大的精神生活。简言之,英雄崇拜不是属于政治范围的实用行为,乃是增进学术文化和发展人格方面的事。谈到个人修养,古今中外的哲人,大都主张要先找一个模范人格来作追效的对象。程子提出:“志伊尹之所志,学颜子之所学”作为他努力的方向。西洋人讲修养,首先注意“基督的追效”(The imitation of Christ)。许多宗教能够成为宗教,就是因为里面有伟大的人格,值得一般人仿效。许多政党能够发起伟大的政治运动,就是因为里面有伟大的人格,可以作一般人的模范。希腊的斯多噶学派,道德理想甚高,宗教意味极浓,但不能够象基督教那样成为宗教,就是因为虽有主义,而缺乏人格可以与耶稣比拟的伟大人物。
中译为《师主篇》,1418年首次以匿名方式发表,是天主教神职人员的必读书目。现普遍认为其作者是德国隐修士多默耿裨思崇拜英雄基于认识英雄。没有思想学问智识眼光,就不能够认识英雄;因此也更说不上崇拜。因为认识英雄是很难的,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世界上的英雄甚多,然而真正能够认识英雄的人并不多,英雄本身已经不容易认识,他们又常常不愿意为人认识。如象韩信连胯下之辱都愿忍受,谁能够想象他是英雄呢?曹操和刘备杯酒论英雄,曹操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大惊失色,骇得把筷子都掉下来了;他连忙说他怕雷,使曹操不认识他。英雄在未得意的时候,都喜欢用烟幕弹来掩藏他本来的面目,这种特殊的“英雄心理”往往增加认识的困难。英雄素来不讨好群众,他更不怕群众误解。群众的误解,反而证明他的伟大。爱默生说:“作伟大的人,就是被误解的人”(To be great is to be misunderstood)。 所以只有英雄才能够认识英雄,只有英雄才能够崇拜英雄,所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群众虽然起初常常误解英雄,但是经过相当时间,或者英雄死后,群众仍然会认识他、拥护他、崇拜他。然而真正的英雄,却能倔强独立,决不因为急于要人认识而哗众取宠,失其素守。英国有句名言,说:“没有一个人在他仆人眼里是英雄的”。依照黑格尔的解释:“这并不是因为英雄不是英雄,乃是由于仆人只是仆人。”仆人所以不能认识英雄,正因为他自己不是英雄。由是足见皆英雄当走狗作奴隶的人,不能算是崇拜英雄的人。他们自己的人格中,没有英雄的成分。他们不能认识英雄。他们和英雄没有精神和精神的交契。
1806年法国于耶拿大破普鲁士军队,黑格尔遇到率军进城的拿破仑,惊呼其为“马背上的世界精神”。那是人王与法王的会面,科耶夫认为:那一刻正是历史终结的一刻,也是哲学走向终点的一刻。凡是根本反对英雄,抱定主张绝对不崇拜英雄的人,就是“英雄盲”。这和生理学上所谓“色盲”是一样的。害“色盲”的人,睁起眼睛,看不见某一种颜色。害“英雄盲”的人,睁起眼睛,看不见英雄。英雄是人类理想价值具体化,“英雄盲”就是“价值盲”。价值盲是一种精神病态。反之,凡能够崇拜英雄的人,就是不害“价值盲”的人,他不但能够认识英雄,而且能借崇拜英雄,扩充自己的人格,实现自己潜伏的价值意识,发挥他自己固有的“英雄本性”(Heroism)。一般反对英雄崇拜的人,大概基于两种错误的心理。第一,他们以为崇拜英雄,就是作英雄的奴隶。他们不愿意当奴隶,所以不愿意崇拜英雄。第二,他们自己想当英雄,故亦不愿承认别人是英雄,不愿崇拜其他英雄。他们误以为凡是英雄都是目空一切、唯我独尊的。但是照上文所说,崇拜英雄绝对不是当奴隶,奴隶根本不能崇拜英雄。只有自己是英雄,才能够认识英雄,才能够在崇拜中和英雄发生精神上的交契。明白这种道理,这两种错误的心理,或许可以纠正过来了。进一步,我们还可以说,英雄崇拜是极自然的,同时也是不可逃避的心理事实,因为每一个人内心都有崇拜英雄的驱迫力,都有其英雄本性或价值意识,都多少具有认识英雄的能力。假如一个人笑骂一切人,鄙视一切人,绝对不崇拜英雄,那就违反了他的本性,他心理上一定有一种病态,他精神上一定感觉到一种空虚和痛苦。就另一方面说,英雄本身也有一种魔力、引力,使得凡接近他的人,不能不崇拜他。张良会见刘邦,就说:“此天授,非人力也!”清末许多革命党员,和孙中山先生一见面,立刻就抛弃一切,投身革命。这可以说是英雄本身的力量,不崇拜他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在这个地方,英雄有点象美人,崇拜颇近乎爱慕。一个感情热烈的人遇见了真正的美人,不爱慕是不可能的,一个有英雄性的人,遇见了真正的英雄,不崇拜也是不可能的。崇拜英雄既然是普遍的、必然的心理事实,所以最要紧的问题,倒不是应不应崇拜英雄,乃是怎么样引导人类崇拜英雄的普遍心理,使大家崇拜真正的英雄,不要盲目地崇拜虚伪的英雄。孔子说:“非其鬼而祭之,谄也”。我们也可以同样说:“非其英雄而崇拜之,奴也!”愿意崇拜英雄,是事理的必然;由学养,由认识而崇拜所应崇拜的英雄,且依理性的指导,崇拜之得其正道,才是真正的理想。通常人总觉得崇拜与批评,正相反对,崇拜的对象即不是批评的对象。假如对于英雄一味崇拜,不加批评,思想学问怎样能进步呢?但是事实上崇拜不仅不能消灭批评,而且可以产生批评,只有从崇拜中产生的批评,才是真正的、积极的、同情的、辩证的批评。费希特崇拜康德,朱子崇拜程子,尼采崇拜叔本华,他们对于所崇拜者的学说都曾由同情的批评,而促其发展与进步,所以凡是青出于蓝的批评,都是基于崇拜的批评,也就是同情的批评,内在的批评,亦可以说是自我的批评。英雄崇拜者和被崇拜者间的关系如何,是我们现在须要进而讨论的问题。根据事实可以分为四种不同的关系来陈述:第一种是生者崇拜死者。如象孔子崇拜周公,盂子崇拜孔子,朱子崇拜周程,子孙崇拜祖先,这都是在古人中间,找出追效模范,同他们发生精神和精神的交契。这叫做“尚友千古”,也可以说是“抗志希古”。第二种是下崇拜上。如象臣崇拜君,地位低的人崇拜地位高的人,学生崇拜先生,费希特崇拜康德,鲍斯威尔崇拜约翰生,李白崇拜韩荆州。李白总可算得睥睨一世,笑傲王侯,超出尘俗的大诗人了,然而他《上韩荆州书》说:“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活画出他这一种崇拜英雄的心理。
第三种是同辈的崇拜,这一种崇拜多半是朋友的关系。鲍叔崇拜管仲,徐庶崇拜诸葛亮,杜甫崇拜李白,尼采崇拜瓦格勒,他们自身都有高尚人格,对朋友发生高尚崇拜的情操。真正的友谊,必须有崇拜,才能够“久而敬”,不然就会流入狎暱。最有趣最重要,但又最为人所忽视的,乃是最后一种,就是上崇拜下。如象刘备崇拜诸葛亮,三顾茅庐,成为千古的美谈。又如左光斗和史可法两人的关系,也足供上崇拜下的例证。当时史可法还是考试的童生,左光斗却是名高望重的提学使。有一天左光斗微服出游,看见一位青年在古庙中酣睡,桌上摆得有他自己作的一篇文章,左光斗读完以后,不胜惊佩。怕青年受了凉,把自己的貂裘解下,亲自给他盖上。到考试交卷的时候,他认出这一位青年,就是史可法。他当面发史可法第一,请他到家里吃饭,与他家里的人相见。他说他的儿子不行,国家大事,将来只有托付史可法。这是老师崇拜学生。君子有三乐,其中有一乐,就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假如一个处于教师地位的人,不能在学生中发现英杰之士而尊重培养之,认为所有学生都毫无希望,那么他就有亏师道,不能琢育出任何人材,他的教育生涯就是一个大失败。生者崇拜死者是“古道”,下崇拜上是“忠道”,同等崇拜是“友道”,上崇拜下是“师道”或“君道”,亦可称领袖之道(Leadership)。真正的领袖,无论古今中外,并不是全知全能的超人,乃是虚怀若谷,认识英雄,崇拜英雄,而能以至诚结纳贤豪,得其死力之人。用旧话来说,领袖乃是礼贤下士,知人善任,宏奖人材之人,据我们看来,实即最能身体力行崇拜英雄之理的人。英雄崇拜就包含中国人名言所谓“以身教从”的以身作则的“身教”。假如抹煞英雄崇拜,就无异于抹煞人格教育,不注重身教,一切教育的学术工作,就会成为机械化、工场化、商业化,教员和学生、教员和教员,都没有精神交契、人格感召的关系。这一种非人格(Depersonalization)的趋势,使得学校生活枯燥苦闷,无意趣,无生命,实是中国近代教育最大危机。一种学问的继长增进,并不是由于机械式的自然演化,其有赖于负荷此门学问之人的精神感召,实非浅鲜。西洋大学中,各种学术能有悠久的传统、良好的风尚,老教授们人格的感化鼓励,实是最大推动的力量。所以我们认为精神与精神的交契,人格与人格的感召,是英雄崇拜的真义所在,亦是推动并促进学术文化使之活跃而有生气的主要条件。
左 梨 频 道◤学院里的野兽派◢ 微信ID:zuoli-carya
转载请注明出处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重大事件及时推送 阅读更流畅
http://crawl.nosdn.127.net/img/50e4ebef0793.jpg?八极拳师杀人无数!日本人最崇拜的中国武术!
又到了每周「青春问答」的时间
我就是带你们从拳脚中认识世界,在拳台上感悟人生的青春
从青春开始写中国传统武术的文章到现在,有不下50位粉丝留言让青春评价一下八极拳。今天我们就从一段八极拳VS空手道的视频中讲起。
这段视频拍摄于日本,内容是中国传统武术八极拳(黑裤)与日本空手道(白裤)对抗的过程。虽然视频只有短短的20多秒中,但我们可以看出,空手道选手的水平远远不敌八极拳选手。
但遗憾的是,视频中这两位都是日本人。
八极拳在国内和少林、武当这种门派相比,知名度并不算高,但是在日本却是推广的最好的中国传统武术。不仅在YouTube上随便一搜就能找到很多讲解八极拳的日本大师,而且在日本的游戏、动画中出镜率非常之高,《街霸》、《铁拳》、《VR战士》等等都有以八极拳为流派的人物出现。而反观在中国比较“主流”的少林、武当、峨眉等门派却并不很受待见。
日本游戏《街霸》中人物阴的流派就是八极拳
VR战士的主角结城晶是八极高手
《铁拳》中里奥的流派也是八极拳
而让八极拳在日本走红的最直接的原因其实是一部漫画——《拳儿》。
由日本武术高手松田隆智编剧的《拳儿》当年在日本的影响力与知名度可谓非常之大,类似于《灌篮高手》之于日本篮球,至今仍是动作漫画的巅峰经典之作。漫画不错的剧情以及写实又精彩的动作场景,令一代日本人对八极拳充满了幻想,随着越来越多的动画、游戏作品中加入八极拳元素,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去练习八极拳,并且真的去与其他流派实战,所以让日本八极拳的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也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
漫画《拳儿》第一集封面,图为中文翻译版
《拳儿》中有一位真实的人物——八极拳宗师李书文。在漫画中,李书文就是拳神一样的存在:一拳把人打的七窍流血,一掌把对方的头拍进了胸腔里,没有拍中脑袋就直接把肩膀拍碎……而且作者还专门画了李书文的外传,可见他对李书文这个人的崇拜。
漫画《拳儿》中的李书文,图为中文翻译版
在日本的不少格斗游戏中,也有李书文这个人物出现,李文书在日本的地位几乎相当于李小龙在美国的地位。
日本游戏中的李书文形象
漫画中的描述当然是极大的夸张了李书文的能力,更是夸大了八极拳的威力。但是,据传李书文确实也是一代武林高手。据说他喜欢与各种人比武,而且出手极为狠辣,被他打死打伤的武林人士不计其数,所以江湖之人对他是又怕又恨云云。
真实的李书文
当然,关于李书文这种传奇般的经历,我们无法考证真假。而且,在交通并不便利的清末明初,李书文别说挑战全国,就是打遍河北省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所以关于这段记载青春还是持怀疑态度。
不过,李书文的两个个弟子可都是有证可考的名人。
其中就包括伪满洲国皇帝溥仪的武术教师和警卫官霍殿阁、台湾总统府侍卫室安全顾问刘云樵。
左为霍殿阁,右为刘云樵
另外,据传说李书文还有一个徒弟叫李健吾,曾给毛泽东做过贴身警卫,但在公开的毛主席警卫中没有此人的名字,并不能确定此消息的真实性。
好了,回过头来说说八极拳的实战能力。
首先,先不说传奇经历无法考证的李书文大师,单说他这两位有证可考的徒弟,就至少可以推断出在当初的年代,八极拳的实战能力是在很多中国传统拳种之上的。
而且八极拳讲究的发力于脚跟,行于腰际,贯手指尖,而这点和现代格斗出拳方式是相通的,所以我认为八极拳是有实战能力与科学性的中国传统拳种。
拳击出拳发力原理与八极拳相通
其次,在国内我并没有见过八极拳的实战视频,至于CCTV4的《体验真功夫》关于包括八极拳在内的各种传统武术打服老外拳王、黑带,我完全不信,无法做出参考。
最后,八极拳在日本不说发展的非常好,至少日本人在研究八极拳的实战,而且也用于了实战。
所以,青春最终的结论是:八极拳应该是中国传统拳种中,比较突出的一种,而且是具备比较强的实战能力的。然而,国内目前并没有广泛的将八极拳用于实战,目前知名度其实也并不高。反倒是因为日本人自己的夸张宣传让八极拳在日本走红,而且日本人更多的将八极拳用于实战,所以发展的还算凑合。青春也希望,能够向吴连枝等当代八极拳名家请教,给大家展示更直观,更具体的八极拳。
写在后面:
突然想起来中国一句话叫“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看起来应该是说以太极的哲学思想治国,以八极拳的武力来平定天下。
但也有人考证说文有太极安天下中的太极是指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而八极实际上原是满清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八旗”。那么原文也就是“文有(皇)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旗定乾坤”。
当然,这都是后人的推断,无法去找到确切的资料来考证这句话的本意到底如何,但不得不说的是,这句话确实对推广八极拳做出了不小的功劳。
关注“格斗迷”「青春问答」,我们一起从拳脚中认识世界,在拳台上感悟人生,大家晚安。
每天点一个
支持小编加5毛钱工资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三国演义里你最崇拜谁?
问题描述:
三国演义里你最崇拜谁?
问题解答:
  曹操.  第一:非凡的个人魅力,荀彧是从袁绍地方跑来投靠曹操的,程昱弃官不做,但一听到曹操陈留起兵就赶来相助.  第二:有正义感,当时十常侍把持朝政,十常侍之一的蹇硕,他的叔父犯了法,曹操毫不留情,用五色杖杀之.诸侯联军讨伐董卓,没有人敢和董卓对抗,只有孙坚带兵攻打汜水关,还有就是曹操,董卓火烧洛阳后,带兵追击,虽然遇到伏击兵败,但不能不说曹操没有正义感.(前期曹操是非常有正义感的,但后来势力越来越大,野心逐渐膨胀,变得不再以匡扶汉室为己任.)  第三:有远见,当时诸侯都觉得汉室衰微,天子已经没有价值了,但曹操不觉得,听从谋士的建议,迎奉天子,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树立无懈可击的旗帜.  第四:有军事才能,曹操自陈留起兵,身经百战,官渡之战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能指挥这样的战役没有过硬军事才怎么行?  第五:有容人之量,宛城之战,曹操失去了自己的长子和爱将典韦,但张绣来投靠曹操时,曹操也没杀他还继续让他管理宛城,官渡之战后,从袁绍府里搜出了曹操的官员私通敌军的书信,曹操看都没看就烧了,说连我都没想到回应袁绍,更不用说是他们了.陈琳的讨贼檄文把曹操及他的祖宗都骂遍了,但他还是饶了陈琳,让他当了自己的笔杆子.  第六:有情义,典韦一生救了曹操两次,第二次典韦也牺牲了,曹操回营后哭祭典韦.郭嘉建议曹操兵贵神速,直攻乌丸而病逝,曹操非常难过,一直都不能释怀.(但曹操也非常冷酷无情,嗜杀残忍.他杀了为他出谋划策的荀彧,杀了刚正不阿的崔琰,还有孔融,杨修,边让.用现在的话讲他患有精神分裂.)  第七:有才情,曹操还是一位出色的诗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为后世留下了《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传世名作.  你说这种有魅力,有正义感,有才能,有远见,有胸怀,有才情,有情义的人怎能不让人佩服.
我来回答:
剩余:2000字
比较喜欢陆逊吧,就是因为他的智谋最终让孔明的心血付之东流~~
我最崇拜刘备,因为:刘备1 有志气:虽然身份卑微,没有强大的支援,但是当初贩履之人最后也成就霸业,这不得不说刘备的报国之心拳拳 . 2待人真诚:尽管好哭,但是对待手下确实也很不错,赵子龙救阿斗回来那场面,可以让那些亲刘的人得到安慰, 毕竟子龙还是刘备的一员虎将阿. 3遵法守礼:在当时下克上的年代,人人尔虞我诈,唯独刘备
  只有刘备这有五虎上将的称号.  关羽  位列五虎之首,文韬武略兼而有之.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良人(今山西省临猗西南)人.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水淹七军,单刀赴会足见其胆色过人,但其人待人过于孤高,傲慢有时让他失去理智,最终败走麦城,死与小人之手.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
蜺,读作ní
诸侯 董卓 演义第5回(罗本,下同),大将军何进召四路诸侯进京剪除宦官:“第四路,身长八尺,腰大十围,肌肥肉重,面阔口方,手绰飞燕,走及笨马……姓董,名卓.” “面阔口方”,本来多少也能和相貌堂堂粘上边,可惜董太师是一个超级大胖子.“身长八尺,腰大十围”,和许褚一样,但人家那是肌肉,董太师则是肥膘.按说,董卓也是靠着“
《三国演义》篇首词(临江仙--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赞叹曹操诗: 曹操奸雄世所夸,曾将吕氏杀全家.如今阖户逢人杀,天理循环报不差. 十万貔貅十万心,一人号令众难禁.拔刀割发权为首,方见
如入无人之境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过五关,斩六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望梅止渴 桃园结义 一手包办 一举两得 一臂之力 一亲芳泽 七步成诗 三顾茅庐 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 不由分说 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 乘虚而入 五内如焚 人生如寄 仰人鼻息 伯仲之间 位极人臣 作奸犯科 偃旗息鼓 出言不逊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庐 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危急存亡之秋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虚传 同符
赵云:1、龙胆枪:这是文章原话:典韦立于操帐前,见赵云便上前道;“子龙将军所来何事?”云曰:“方才丞相命人唤我.”典韦道:“怎地吾不知有此事?”然见赵云手持龙胆枪,腰佩青缸剑,惊曰;“既是见丞相,何故带兵刃?”《三国演义》《三国志》2、亮银枪:三国时期的赵云使用的是枪(亮银枪),在野史里记载,他的枪不是普通的,是家传的
刘备(第一回)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张飞(第一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关羽(第一回)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曹操(第一回)身长七尺,细眼长
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拿着酒唱歌,这样能有几回呢?⑵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就像早晨的露水,过去的日子太多.⑶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应当慷慨高歌,心中的忧思难以忘怀.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只有杜康酒可以解除我的忧思.⑸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衿:衣领;悠悠:长貌,形容思念之深.表示对贤才的私思慕.⑹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但:只;君
  层城楼橹郁嵯峨,四战河山感慨多.积雪驱羊归井口,朔风挟雁下滹沱.一杯豆粥兴光武,三世松楸保尉佗.奇绝子龙一身胆,未歼国贼恨如何.  奇哉赵子龙,凛凛一心忠;先主败荆州,家族又不从.一生不顾死,再入虎狼丛;忠孝保弱子,敢当百万雄;春秋有伍相,汉世有子龙.在今千栽后,谁不仰高风?  三国演义赞马超——  西州马孟起,名
1、刘关张励志联:同心协力,救国扶危 上报国家,下安黎庶2、玉泉山关帝庙联: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
1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桃园三结义)2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评价曹操)3汝视我之剑不利否?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袁绍)4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曹操)5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袁绍)6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刘备)7父精母血,不可弃也(夏侯敦)8
曹操】1、长子曹昂与亲卫典韦死于张绣之手,张绣投降后却不杀而厚待.2、杨修数次揭曹操之短,后为曹操找到其动摇军心之借口杀了.3、荀彧进谏曹操不可称王,后因曹操“放逐之令“郁郁而死.4、华佗为治曹操中风言要”开颅“,操怀疑行刺便杀之.5、夜里侍卫为其盖被遮寒,为操疑而杀之.总结:为了雄图大业,儿子与亲卫的死竟然能一笑置之
刘备:桃园三结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青梅煮酒论英雄,三让徐州,三顾茅庐,隆中对,白帝城托孤关羽: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虎牢关三英战吕布,诛颜良斩文丑,千里走单骑无关斩六将,刮骨疗伤,水淹七军,大意失荆州,兵败麦城张飞:桃园三结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大闹长坂桥,智取瓦口关 陆路取西川赵云:血染长坂透甲红,唯有常山赵子龙
三英战吕布却说八路诸侯连输数阵,申报袁绍.曹操曰:“吕布英雄,天下无敌,可会十八路诸侯一齐商议,共擒吕布.若诛了吕布,董卓易哉.”正议之间,有人来报吕布搦战,绍令八路诸侯攻吕布,布径冲公孙瓒.瓒自挥铁槊,直迎吕布.布睁目大叫,挥戟来战.战两合,瓒拨回马,速慌而走,吕布纵赤兔马赶来.那马行千里,飞走如风.看看赶上公孙瓒,
三国演义》中的对联约有373副之多 (1)刘关张励志联:同心协力,救国扶危 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2)玉泉山关帝庙联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 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 (3)诸葛草庐中门联: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 (4)徐庶口占二副:①驽马并麟麟 寒鸦配鸾凤 ②经天纬地之才 出鬼入神之计
这是小说的一种艺术手法:反衬.也就是你说的为了烘托关羽的武艺高强.但这也是小说失误最多的地方,对于古人的作品,我们不便评价过多.给你看看这个,我觉得还不错~~~~~~~~~ ~~~~~~ 在看了楼主问题补充,我连夜排了下30名后的20名,前文中间也从新整理修改了,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想必楼主也是高手,若排列有什么奇异,
也许感兴趣的知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拳愿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