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年龄最小红军战士怎么画:7岁参军 舅舅还是开

4岁学开枪,7岁参加革命,舅舅是开国元帅,还是年龄最小的红军|红军|向轩|贺龙_新浪网
4岁学开枪,7岁参加革命,舅舅是开国元帅,还是年龄最小的红军
4岁学开枪,7岁参加革命,舅舅是开国元帅,还是年龄最小的红军
4岁学开枪,7岁参加革命,舅舅是开国元帅,还是年龄最小的红军向轩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知道他的也只是知道他是年龄最小的红军。但是向轩这个人是的人生经历是十分的传奇的,他是贺龙的外甥,四岁的时候就会开枪了。向轩出生在一个革命的家庭,他的母亲是贺龙元帅的亲妹妹,父亲也是我军游击队的成员,丧生在一次作战任务中。在贺龙元帅参加革命之后,他的家人基本上都参加了游击队,在他的母亲怀他的时候,自就满山的打游击,和敌人周旋。向轩就是在这种情形下降生的,在其4岁的时候,就会打枪了,当时的他,甚至还没有步枪高。向轩的幼年是十分惨痛的,在其7岁那一年,因为判徒的出卖,他所在的游击队被敌人给包围了,是他的小姨冒着生命危险,将他给背了出来,在那次战役中,向轩所有的亲人基本上都丧生了,向轩没有地方去,只好去投奔了贺龙,当时贺龙也在忙着打仗,就将他安排在了军队中,因此向轩7岁的时候就参军了,经过考证,他是年龄最小的一个红军。在其9岁那年,向轩还随军队参加了长征。向轩的年纪小,肯定不会上战场,就在队伍里担任通讯员等职务。后来的时候,年龄稍微大了一点,贺龙就将他带到了自己的身边,亲自教导他。在贺龙的教导下,向轩成长的很快,在战场上敢打敢拼,有过多次负伤的经历。在1955年授衔的时候,他被授予了中校军衔。在建国之后,向轩一直负责我军的后勤装备方面,曾经担任过武汉军区的装备科长。向轩在1982年退休,晚年的他一直关心着家乡的发展,还曾经为家乡的桑植行业提出过建议。现在向轩已经93岁了,身体依旧不错,让我们祝福这位老红军。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年龄最小的红军,他七岁参军九岁走长征,公开身份后更让人钦佩年龄最小的红军,他七岁参军九岁走长征,公开身份后更让人钦佩她说历史百家号俗话说“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少年英雄辈出的过度,比如甘罗12岁能做丞相令人佩服,曹冲5岁能称象才智超群,骆宾王7岁能作诗流传后世,司马光8岁能砸缸救同伴性命,其实中国近代史上也有很多少年英雄,向轩就是其中一位。向轩是湖南省桑植县人,于1926年3月,当他七岁时便加入了红军,九岁就开始走长征,按理说那么小的年纪是不符合组织规定,为什么他能够加入红军呢?原来他的母亲是贺满姑,当时贺满姑是红军游击战士,甚至可以这样说,向轩还在娘胎里就开始干革命了。向轩两岁时,母亲贺满姑在家乡桑植县被叛徒出卖,结果一家老小都买歹徒抓走了,包括贺满姑的哥哥妹妹,还有老母亲,当然还有两岁大的向轩,幸亏后来贺英把一家人解救出来,贺英是贺满姑的姐姐,也是一名女游击队员。贺英在营救妹妹一家事,向轩等人被就出来,然而妹妹贺满姑却不幸遇害了,从此向轩成为故而,说到贺英与贺满姑,不得不再提起贺戊妹,这三人是亲姐妹,在革命道路上,她们被称为“贺家三姐妹”,其中贺英的故事还被拍成电影《洪湖赤卫队》,她就是电影中女主角的原型。或许大家对这三姐妹的名字不太熟悉,但她们还有个共同的弟弟,就是大名鼎鼎的贺龙,后来成为开国元帅,所以向轩是贺龙的亲侄子,贺龙是向轩的舅舅,当七岁的向轩参军时,贺龙已经当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中共湘鄂西前敌委员会书记、湘鄂川黔军区司令员等职位了。在革命过程中,向轩从来没跟人提起他的身份,身边的人只知道他的母亲为了革命而牺牲,他是一个意志坚强的小孩,但没人知道他的舅舅是贺龙,后来的革命过程中,向轩一直跟着贺龙,他在战斗中非常勇敢,并多次负伤,右眼还被敌人打瞎,脖子、背、腰、屁股、膝盖、右脚等多处受伤,身体内至今还有弹片残留。新中国成立以后,1955年向轩被授予中校军衔,他的军衔都是在战场上获得战功升上来的,名副其实,1960年又晋升上校,担任成都军分区后勤部军副科长,后来升职为成都军分区人武部副部长,直到1982年12月正式退休。所谓英雄出少年,就是指像向轩这样的人,从小参加,为中国革命作出巨大贡献,如今向轩退休后在四川省成都安享晚年,享受副军职的待遇,每月退休金五千元左右。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她说历史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喜爱历史的她,每天给你说一段历史故事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长征故事:年龄最小的11岁女红军
长征故事:年龄最小的11岁女红军
【www.ruiwen.com - 故事】
  引导语:红军长征时期,因为抗日战争的逼迫,许多人为了保家卫国,都加入了红军长征的队伍,巾帼英雄也是有的,下面是一篇关于年龄最小的11岁女红军的长征,欢迎大家阅读。  长征故事:年龄最小的11岁女红军  在红军女战士队伍中,有一位年仅11岁的小姑娘,只见她身背一条线毯、腰别一把横笛,手拄一根木棍,一路歌唱、吹奏为大家鼓劲,她就是长征中年龄最小的女红军——王新兰。  王新兰,1924年出生于四川宣汉一个富裕家庭,她的叔叔舟是着名的中共早期党员。在叔叔的影响下,王新兰的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先后加入共产党。王新兰7岁时,因为人小,不易引起白匪注意,党组织常让她传递秘密文件。  1933年红四军入四川,王维舟领导的“川东游击军”改编为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他任军长。当时王新兰只有9岁,虽然年幼,但在家人的熏陶下,也领悟了不少革命道理。红军要长征了,家里只留下王新兰和多病的母亲。看到王新兰终日如坐针毡的样子,15岁的姐姐、红军女战士王新国看出了妹妹的心事,知道她希望跟着红军一起走。于是,在姐姐王新国的鼓励下,王新兰鼓足勇气报名参加红军。  深明大义的母亲对此感到特别欣慰,只是担心王新兰年龄太小,红军不收。  时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的徐立清接待了她们。当他见到王新兰扎着两个羊角辫、个头还没有步枪高时,便微笑着问:“你这么小能干什么?”  王新兰惟恐红军首长把自己看小了,便大着嗓门说:“我什么都能干!”  徐主任见她率真的样子,哈哈大笑:“哦?什么都能干?那就说说你能干些什么。”  “好!”听首长话有松口,王新兰的劲头更足了:“我会写字,会跳舞,会吹奏,还会唱歌!”说着她还用手在地下写了几个字让徐立清看。  这时,姐姐王新国也在旁边帮腔:“首长,您就收下我妹妹吧!您别看她年龄小,可她已经为党工作好几年了。”她如数家珍般把王新兰几年来为党传递情报的事讲给徐立清。徐立清一边听,一边连连点头:“嗯,不错,不错。”专心听王新国说完,徐立清转而对王新兰说:“小妹妹,不是红军不要你,只是你的年龄太小了……”  一听又没希望了,王新兰发起了小孩脾气:“小?小怎么了?哪个天生会打仗,还不是一点点学起来的。我虽然年龄小,可学东西还快呢!”  看王新兰参军的决心很大,徐立清最终同意了:“好吧,那你明天就过来吧!”王新兰当即兴奋得跳了起来。随着一声“是”,王新兰拉着姐姐就往外跑。徐立清突然想起了什么,对着她们喊:“你妈妈同意吗?”“早就同意啦!”一句愉快的回答从门外飘了进来。  几兄妹把母亲托付给地方苏维埃组织后,第二天一大早,王新兰就到红四军报到了。王新国被分配到红四军政治部宣传委员会工作,王新兰则安排在委员会下属的宣传队当宣传员。一到宣传队,姊妹俩就开始编演节目、书写标语。长征路上,王新兰和战友一起穿山越岭,爬冰卧雪,无论吃多少苦,受多大罪,从不叫苦叫累,也从不掉队。  不过,王新兰确实太小了,爬雪山,她是靠拉着马尾巴才攀上去的;过草地,她有些时候也不得不趴在红军大哥哥的肩膀上。尽管这样,王新兰只要有机会,就会立在风口、站在路边,为战友们送歌献舞,加油鼓劲。  小红军王新兰愣是用稚嫩的双脚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随同大部队胜利到达陕北。  【知识延伸】  揭密:红军长征后到底还剩多少人?  三万还是八万? 长征之后还有多少红军  红一方面军经过一年的长征转战,自1934年10月中央苏区出发时8.6万人,到1935年10月进入陕北时部队只剩6000人。当时,由师长改任由原三军团第十三团编成的第十三大队大队长的陈赓回忆说:“我当大队长,骑着马在前面走,不敢回头看,因为一看就把整个大队看完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时,周恩来面对部队严重的减员,心情沉重地说:“我们红军像经过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留下树身和树根。”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都会师陕甘宁,经历了长征的红军还剩多少人呢?  长征出发一个半月,人员损失大半  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的长征队伍是中共中央的所在,也是蒋xx集中重兵“追剿”的头号目标,加上长征初期的错误指挥,部队减员最为严重。  1934年10月中旬,在夜色掩护下,中央红军从赣南的于都县突破敌军包围圈开始长征。出发前夕的10月8日,中革军委做了一个《野战军人员武器子弹枪药供给统计表》,里面分别统计了红军一、三、五、八、九军团和军委纵队、中央纵队共计86789人。上述人员中除了红军部队外,还有中央纵队中的少量政府机关人员和几千名临时召集来搬运物资的民夫。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的武器子弹枪药十分缺乏,全军共有枪4万支、子弹80万发,平均每支步枪只有十几发子弹,轻机枪才有百余发子弹。中央机关的许多人手里只有刀矛,长征队伍中年纪最大的徐特立(出发时58岁)为自卫,手里拿着一支红缨枪,有时还当拐棍用。  突围西进之初,由于领导人过分强调保密,事先没有做好动员,广大干部战士都不知道要到哪里去。对于久经战斗考验的老战士来说,坚决服从命令已成习惯。刚动员参军的一些新战士和民夫看到越走越远,却出现思想波动,加上行军疲惫,陆续出现一些掉队落伍。  在赣南、粤北突破第一、第二道封锁线时战斗并不激烈,却减员1.3万人。通过第三道封锁线即湘粤交界的郴县至宜章一线时,发生了激烈战斗,减员8600余人。由于红军在经过粤汉铁路时动员了部分工人入伍,部队略有补充,接近湘江前还有近7万人。  11月下旬中央红军进至位于湘江附近的第四道封锁线,经九天血战才杀出一条通道,减员高达3万多人。特别是多由新兵组成的八军团下属两个师基本被打散,全军团仅剩1000余人。许多领导人后来感慨,长征前匆忙组建这种新部队,虽名义上增加了番号却缺乏战斗力,还不如把这些新成分用来充实久经战斗锻炼的老部队。  6000中央红军到陕北,迅速恢复发展  与张国焘南下错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红一方面军在北方却获得了新的发展。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会合了在当地的红军7000余人,恢复了红一方面军番号。当时陕北人少地贫,发展红军困难,于是1936年春红一方面军东征山西,扩大了红军8000人。  据彭德怀回忆,新参军的大都是由河南、山东流落到山西的人。此前部队经过长征大都成了空架子,一个团不过几百人,打仗缴获了枪还要请老百姓帮助扛。这时部队充实起来,红一军团就有1万余人,加上红十五军团,野战部队发展到1.7万人。此外,毛泽东还将中央红军的许多干部派到陕甘地区发展地方武装,地方红军也发展到近万人。至同年秋,在陕甘宁地区的中央 军 委 直属队、红一方面军和地方红军相加,总数发展到3万余人。有了根据地依托之后,红军又走上了发展壮大之路。  留在川康地区的红四方面军指战员得知红一方面军在北方的发展后,纷纷议论说:“还是中央的北上方针是对的!”由于红四方面军广大干部要求北上,红二方面军领导也坚决主张北上同中央会合,这就促成了三大主力的会师。  过草地,红一方面军5000人编入红四方面军  突破湘江后,中央红军只剩3万多人,不过大都是意志坚强的骨干力量。通过惨痛损失的教训,全军认识到错误指挥的危害,在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上推举毛泽东领导红军。随后,中央红军在云贵川三省转战途中虽陆续动员了近万人参军,然而这些新成分没有经过远途行军锻炼,在急行军中大都很快掉队。  1935年4月,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时减至2.4万人左右,6月间同红四方面军会师时减至约1.8万人,重新改称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刚同红一方面军会师时,因刚刚离开根据地,又在川北开辟新区得到补充,部队有8万多人,显得兵强马壮。8月下旬,红一、四方面军混合编组通过水草地。当时红一方面军因远征疲惫,指战员多体质衰弱,加上草地环境恶劣,减员很大。通过草地后,中央纵队和红一方面军的主力一、三军团只剩8000人,在左路的五、九军团(此时改称三十二军)约5000人。  9月因张国焘分裂红军,中央纵队和一、三军团单独北上,到达陕北只剩6000人,而左路军约5000人的原红一方面军部队编入红四方面军系列,随同再过草地南下。  红四方面军南下的8万部队在川西遭到国x党中央军、川军的联合进攻,经血战后仍站不住脚,被迫于1936年初翻越雪山进入西康藏区。红四方面军在川康边补充粮食极为困难,因战斗、病饿和逃亡减员一半,到1936年夏天只剩4万人。  长征后人数“3万”和“8万”两说是由不同统计方法造成的  “铁流两万五千里,直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苦斗十年,终锻炼成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抗战初期创作的《八路军军歌》前四句,概括了红军长征体现的坚定性和无敌无畏精神。红军经历过万里长征,虽然有严重减员,保存下来的人却是党和红军最宝贵的财富。毛泽东认为长征后红军人数虽然减少,力量却比过去更强,这既是指党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已由错误转为正确,也是指红军的质量大为提高。  对于长征结束后红军还有多少人,过去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如果从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师时的全体人数统计看,西北红军超过8万人。军 委对下属各部人员的统计是:  红一方面军和军 委 直属队共2.2万人(包括红军大学800人);  陕甘宁地方红军8000人(另外在陕南有2000人);  红二方面军1.1万人;  红四方面军及总司令部直属队3.8万人。  三大主力会师结束长征后,红四方面军主力2万多人渡过黄河组成西路军,结果于1937年春基本失败,只剩千余人到达新疆或潜回陕甘根据地。这一时期,红军在陕甘地区又扩大了一些兵员。至1937年夏,军委统计在陕甘宁地区的红军主力部队、地方部队和后方机关总计为7.4万人,其中总部为4000人,野战部队为4.2万人。同年8月红军改编时,野战部队编为八路军三个师,编制4.5万人。  经历过长征的一些领导人讲话,又常说长征后红军只剩下3万人。这一数字也有其依据,讲的只是经过万里长征到达陕甘宁的人员,而不计算陕北红军及长征后扩大的人员,以及长征结束后西路军损失的人数。经历过长征而剩余的3万多红军指战员包括: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6000人;  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3000人;  红二方面军到达陕甘宁1.1万人;  红四方面军在陕甘宁剩余人员1.4万人。  对长征后剩下的人数从不同角度统计,才出现这两种不同说法。事实证明,经过长征考验的指战员不仅在实际斗争中表现出坚定的革命意志,又有了丰富的战争,多数战士都可以带兵当干部。红军人数虽减少,革命力量却增强,并终将发展成一支赢得全国胜利的大军。  点评:军队有“根” 损失才少  红军长征中出现数量减员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要发展壮大,离不开革命根据地。  红军离开根据地远征陷入无后方依托作战,除牺牲外,会经受缺粮和病饿的折磨,伤病员难以随军和妥善安置,这都会造成较大损失,而且难以有效补充。  红二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在长征中减员较少,主要是采取了走一段路休整一段,并在途中建立根据地进行补充的方式。中央红军长征在毛泽东领导下到达陕北后获得大发展,更是显示出正确路线的威力。  红军长征十大历史事件  长征,生命写就的英雄史诗;长征,人类精神坚定无畏的象征。十个历史事件,十段永恒传奇。  历史事件之一:湘江之战  这是红军长征路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战。  蒋xx凭借湘江天险设下第四道封锁线,总数25个师超过30万人的国x党军队,在桂北越城岭和都庞岭之间的湘江两岸布下绝杀之阵,等待着一个多月中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的中央红军。  日,红军先头部队突破湘江界首防线,拉开了湘江血战的序幕。  至12月1日,中央红军苦战5昼夜,终于渡过湘江,粉碎了蒋xx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然而,掩护主力的红5军团34师、红3军团18团被敌人阻断,官兵大部分阵亡……是役后,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  历史事件之二:遵义会议  湘江血战后,在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的努力下,中央红军最终放弃了到湘西与红2、6军团会合的计划,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日至17日,在遵义原黔军师长柏辉章公馆的二层小楼里,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等4项决定。会后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军事行动,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的核心地位。  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4年来,首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  历史事件之三:四渡赤水  3万∶40万。红军与国x党军队在赤水流域的兵力对比,达到了长征以来之最。  重重困难中,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上演了我军军史上的精彩一幕:一渡赤水,作势北渡长江却回师黔北;二渡赤水,红军回师向东,利用敌人判断红军将要北渡长江的错觉,5天之内,取桐梓、夺娄山关、重占遵义城;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待蒋xx向川南调集重兵之时,红军已从敌军间隙穿过;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兵锋直指贵阳,趁坐镇贵阳的蒋xx急调滇军入黔之际,红军又入云南……  在100多天的四渡赤水作战中,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1960年,当来访的二战名将蒙哥马利赞誉毛泽东指挥的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时,毛泽东说,四渡赤水才是他自己的得意之笔。  历史事件之四:巧渡金沙江  日,中央红军直逼贵阳,坐镇贵阳督战的蒋xx急调滇军入黔。而正当云南孙渡纵队急忙入黔救驾时,红军却反向穿插,乘虚进军云南。  昆明告急,蒋xx从金沙江防线回撤3个团。滇西北金沙江沿线成了几乎不设防的地带。4月29日,红军虚晃一枪绕过昆明,兵分三路,直扑金沙江。  5月3日,红军夺取皎平渡,靠着找到的7条小木船和当地36名各族船工顺利渡江,跳出了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包围圈。  历史事件之五: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日至29日,中央红军两次上演长征路上最为精彩的经典之战: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  5月24日夜,红军先头部队1团突然出现在大渡河安顺场渡口,并夺取1条木船。翌日9时,营长孙继先率领17勇士奇迹般强渡成功。  然而,水急船少,红军无法迅速渡过。  安顺场北320里外的泸定桥成了唯一通道。  红2师4团于5月29日6时赶到泸定桥。  此刻,泸定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16时整,由连长廖大珠等22人组成的突击队,踩着摇晃的索链向对岸冲去,一个队员倒下了,后面的仍奋勇向前……至19时,红4团击溃川军,一举占领泸定城。  历史事件之六:突破腊子口  腊子口,是中央红军长征路上跨越的最后天险,周围群山耸立,峡道宽仅8米。腊子河从峡口奔涌而出,只有一座1米多宽的木桥可通行。山后,敌人3个团纵深部署,企图堵死红军北上之路。  日下午,红军先锋红4团向天险发起冲锋。由于峡口太窄,兵力无法展开,从下午攻到半夜,连续十几次冲锋都告失败。  关键时刻,一个外号叫“云贵川”的苗族战士毛遂自荐,第一个攀上绝壁,把突击队员悄悄带到敌人背后……  拂晓,红色的战旗插上腊子口,北上通道打开了。  历史事件之七:直罗镇大捷  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蒋xx企图以3倍于红军的兵力,将中央红军、陕北红军以及先期到达的红25军一起消灭。  如何站稳脚跟?党中央和毛泽东经过认真分析,决定在陕北富县县城西北方向45公里的直罗镇布下口袋阵。  日,国x党东北军先头部队第109师在飞机掩护下,进入直罗镇。同时,第106师、111师也进入了直罗镇西北地区。  21日拂晓,战斗打响。红1军团自北、西北、东北方向,红15军团自南、西南、东南方向,同时发起攻击。至24日上午,红军歼敌一个师又一个团,击毙第109师师长牛元峰,彻底粉碎了国x党军队对西北苏区的第三次“围剿”,为党中央把中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奠基礼。  历史事件之八:血战独树镇  日,孤军远征10天后,不足3000人的红25军在河南方城独树镇突然遭到国x党步兵和骑兵4000多人的猛烈攻击。  当时风雨交加,能见度极低,衣服单薄、手脚冻僵的红军战士立时陷入被动。大多数战士的枪都没能打响―――寒冷的天气,早已把枪栓冻结。  危急时刻,军政治委员吴焕先手持大刀带头冲入敌阵……直至副军长徐海东带领后梯队跑步赶到,才击退强敌突出重围。  历史事件之九:激战嘉陵江  1935年初,为了向四川、甘肃边界发展,配合中央红军在云、贵、川的作战,红四方面军发起了强渡嘉陵江战役。  3月28日晚,担任渡江主攻部队的30军在四川苍溪县塔山湾主渡口强渡,撕开了四川军阀的西岸防守。与此同时,31军、9军也分别在鸳溪口和阆中以北渡口直插嘉陵江西岸。  历时24天的渡江作战,红四方面军控制了东起嘉陵江,西达北川,南起梓潼,北抵川甘边界纵横各二三百里的广大地区,歼敌1万余人。  历史事件之十:转战乌蒙山  日,红2、6军团近1.7万人从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1936年2月下旬,红2、6军团向安顺地区转移,因敌人已在前方布下重兵,遂改向乌蒙山北麓前进。  3月2日至29日,红2、6军团在威宁、镇雄、昭通、彝良一带的乌蒙山区进行了千里大迂回,与10倍于己的敌人展开回旋战,并在以则河、得章坝等战斗中,给围追堵截之敌以沉重打击。  之后,红2、6军团迅速移师云南,于4月下旬顺利渡过金沙江北上。
本文来源:年龄最小的红军,他九岁走长征,公开身份更吓人
  俗话说“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少年英雄辈出的过度,比如甘罗12岁能做丞相令人佩服,曹冲5岁能称象才智超群,骆宾王7岁能作诗流传后世,司马光8岁能砸缸救同伴性命,其实中国近代史上也有很多少年英雄,向轩就是其中一位。
  向轩是湖南省桑植县人,于1926年3月,当他七岁时便加入了红军,九岁就开始走长征,按理说那么小的年纪是不符合组织规定,为什么他能够加入红军呢?原来他的母亲是贺满姑,当时贺满姑是红军游击战士,甚至可以这样说,向轩还在娘胎里就开始干革命了。
  向轩两岁时,母亲贺满姑在家乡桑植县被叛徒出卖,结果一家老小都买歹徒抓走了,包括贺满姑的哥哥妹妹,还有老母亲,当然还有两岁大的向轩,幸亏后来贺英把一家人解救出来,贺英是贺满姑的姐姐,也是一名女游击队员。
  贺英在营救妹妹一家事,向轩等人被就出来,然而妹妹贺满姑却不幸遇害了,从此向轩成为故而,说到贺英与贺满姑,不得不再提起贺戊妹,这三人是亲姐妹,在革命道路上,她们被称为“贺家三姐妹”,其中贺英的故事还被拍成电影《洪湖赤卫队》,她就是电影中女主角的原型。
  或许大家对这三姐妹的名字不太熟悉,但她们还有个共同的弟弟,就是大名鼎鼎的贺龙,后来成为开国元帅,所以向轩是贺龙的亲侄子,贺龙是向轩的舅舅,当七岁的向轩参军时,贺龙已经当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中共湘鄂西前敌委员会书记、湘鄂川黔军区司令员等职位了。
  在革命过程中,向轩从来没跟人提起他的身份,身边的人只知道他的母亲为了革命而牺牲,他是一个意志坚强的小孩,但没人知道他的舅舅是贺龙,后来的革命过程中,向轩一直跟着贺龙,他在战斗中非常勇敢,并多次负伤,右眼还被敌人打瞎,脖子、背、腰、屁股、膝盖、右脚等多处受伤,身体内至今还有弹片残留。
  新中国成立以后,1955年向轩被授予中校军衔,他的军衔都是在战场上获得战功升上来的,名副其实,1960年又晋升上校,担任成都军分区后勤部军副科长,后来升职为成都军分区人武部副部长,直到1982年12月正式退休。
  所谓英雄出少年,就是指像向轩这样的人,从小参加,为中国革命作出巨大贡献,如今向轩退休后在四川省成都安享晚年,享受副军职的待遇,每月退休金五千元左右。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红军时期,规定的参军年龄是多少岁?_百度知道
红军时期,规定的参军年龄是多少岁?
我有更好的答案
没有明确年龄限制,已知最小的红军年仅7岁。今年80岁的向轩,7岁参军,9岁长征,被解放军总政治部确定为中国年龄最小的红军。向轩是湖南桑植人,贺龙元帅是他的大舅。他还在娘胎里的时候,母亲就带着他上山打游击。两岁时,敌人抓住了向母,将其凌迟,向轩与哥哥、妹妹一同被关进大牢。大姨贺英设法买通了监狱看守,把他们救了出来。从此,向轩管贺英叫妈妈,自小跟着她习武,三四岁就能打手枪。日,因叛徒出卖,贺英牺牲,临死前把枪给向轩,让他去找大舅贺龙,后来他随贺龙参加长征。解放后,总政和成都军区商定,向轩的军龄就从日算起。因为那天向轩拿起贺英给他的枪参加了战斗,并且负了伤。向轩曾任成都市西城区人武部副部长(正师职)。目前,老人在成都一处幽静的干休所里安享晚年。
采纳率:82%
最小的有7岁的,红军时期没有硬性规定。
那时只要愿意参加红军,经审查合格就是了。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红军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军战士过雪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