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才明白兵怎么练

知道仗怎么打,才明白兵怎么练 - 中国军网
知道仗怎么打,才明白兵怎么练
未来的仗在哪打、跟谁打、怎么打,这些问题不清楚、不研究,若明若暗,练兵备战就是盲目的。这就好比射箭,不看靶子、只顾拉弓,用劲越大,则偏离越远。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文章——
知道仗怎么打,才明白兵怎么练
——任务部队和平积弊减少的启示⑤
■魏一峰 蔡斌
“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这句话虽是老生常谈,却是极其管用的备战之方、必须遵循的打赢之道。备战打仗,首先要知战。确保未来战争始终在“视线之内”,练兵才不会偏离实战、失去方向。
某部曾在一线执行任务。那期间,人人都一门心思琢磨如何过招、如何取胜,工作的“水分”拧干了,部队练兵针对性极强,各种想定和战法、官兵所习和所练,都是战场急需急用的。正因此,战备工作紧而又紧、实而又实。官兵们讲:“大家虽然累,但心里明,总感觉有使不完的劲。”
军队是战斗队。演训场上,一枪一炮都是杀敌武器、一令一动都是战前准备。未来的仗在哪打、跟谁打、怎么打,这些问题不清楚、不研究,若明若暗,练兵备战就是盲目的。这就好比射箭,不看靶子、只顾拉弓,用劲越大,则偏离越远。明将戚继光曾批评训战脱节的现象:“奈今所习所学通是一个虚套,其临阵的真法真令真营真艺原无一字相合……如此就操一千年便有何用?临时还是生的。”这番话,时至今日仍振聋发聩。
战争年代,我军在战场上屡胜强敌、屡建奇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打仗研究透了、把兵练明白了。抗战时期,八路军一二九师认真总结作战经验,决定在辽县开办游击训练班。刘伯承针对部队的现实状况、日军作战规律和战术特点,为训练班学员讲解了“以散耗集,以集灭散”的战术原则,剖析了“黄蜂围攻战马”的例子。“在太行山上来一个麻雀满天飞!”受训的游击小组兵撒四方,闹得日军如芒在背、似鲠在喉。
在军事领域,“迷雾”一词常被形容战争未知、难知的东西多。信息时代,装备技术迭代发展,一方面使战场态势更加清晰,另一方面也使战争更加变化万端。一支矢志打赢的部队,绝不会因为迷雾多、迷雾厚,就停止擦亮自己的眼睛。只有把功夫下在平时,拨开战争迷雾,才能作出更充分的准备。否则,等到战端开启,就免不了会大吃一惊、措手不及。
革命先辈曾谆谆告诫:“打仗的事,可不能问樵樵不知,问牧牧不晓呵!”在地图上指定一片区域,假如此处发生战争,敌人是谁?仗怎么打?兵如何用?对此,多数人或许能说个一二三,但真正能说明白、说准确的又有多少?认知上的模糊不清,势必会造成备战发力不准。二战前,法国用天价建造了马奇诺防线,却对德国军队全新的战术与破坏力失去警觉,最终留下血的教训。这种清醒,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少。
这几年,部队大兴学习研究之风,研究军事、研究战争、研究打仗的人多了。但不可否认,仍有少数思想上的懒汉。比如,某部跨区远距离移防后,过去训什么现在还训什么;某摩步旅转变为特战旅,可过去怎么训现在还怎么训。我军奉行“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并不是说可以不分对手、刻舟求剑,闭着眼睛乱打一气。不管练得对不对、是否顶用,只顾埋头练,这样也是不行的。
恩格斯说过,军队的教育训练应“教给兵士们在打仗时有用的东西,而使他们不在任何传统的旧事物上白白浪费时间”。战争跑得快,我们的步子决不能慢。各级当有置身一线、心在一线的紧迫感和忧患感,真正把目光聚焦未来战场,把现代战争制胜机理研究透,把己方力量结构、兵力运用掌握好,把对手作战特点和招数搞清楚。做到这些,我们才能“像打仗一样训练”,在未来战场才能实现“像训练一样打仗”。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上海某预备役高炮师着眼城市防空特点组织实战化演练纪事
用敢打必胜精神破解实战化难题
习主席曾深刻指出:“千万不能让战备训练成为花架子,不能让军事斗争准备流于形式,不能让能打仗、打胜仗成为一句空话。”“三个不能”振聋发聩,令人警醒。作为担负城市末端防空任务的预备役高炮部队,必须牢固确立“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的思想,用敢打必胜的精神破解实战化难题,实打实地练强打赢本领。
破除“和平积习”,牢固确立“能打胜仗”的思想。我军已多年没打过仗,少有残酷的战火考验,尤其是预备役官兵,容易滋生“和平积习”。这种“和平积习”必须坚决予以清除。清朝“八旗铁骑”的蜕变过程就是一本极好的反面教材,美国珍珠港遭日军偷袭更是血淋淋的史实。无数史实表明,一支麻痹轻敌、战备意识淡化的部队,一旦战事来临,必然难以应战。作为预备役部队,要牢固确立“预备必备、后备实备”的思想。因为,军队只有“打仗”和“准备打仗”两种状态,而“准备打仗”是一种常态,只有平时准备充分了、实战化训练扎实了,关键时刻才能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破除“演习演戏”,牢固确立“实训实练”的观念。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军委和总部的指示精神,按照“基于威胁、基于任务、基于能力”要求,始终以提升战斗力、保障力为出发点。要破除官兵对搞演练,就是“整组报个到、演训打个炮、每年老一套”的错误思想。坚持训战一致练兵,把部队按照实战化“一个过程”的真演真打一遍,围绕国防动员、防卫作战、应急抢险、战场建设等课题,查找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紧贴作战任务、作战环境、行动预案练兵,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打仗需要什么就反复练什么,什么在实战中管用就把什么练精。真正做到“平时练好剑法、战时亮剑制敌”。
破除“联建不建”,牢固确立“联建联战”的意识。推动军民融合式深入发展,这是中国式强军之道,更是建强预备役部队必由之路。国防动员是以政府为主体的支持战争行动,核心是将社会潜力有效转化为战争实力。但是,有的地方领导认为预备役部队建设是军队的事,对预备役部队建设支持不够。军地必须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按照战争需求,区分不同任务、不同要求,充分发挥军地资源优势,形成整体合力。要把预备役部队力量建精,抓好调优结构、人装整组、抓实训练、强化保障等工作。要把预设战场建好,不断完善交通、信息化战场、人防等设施。要把支前保障建实,突出“保畅通”“供得上”等环节。要把指挥体系建强,落实构建指挥机构、完善指挥手段、强化指挥素质等。
(作者系上海某预备役高炮师师长)
[责任编辑:高鹏]
【上篇文章】【下篇文章】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练为战,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甘肃某预备役高炮师推进军事训练与未来作战接轨纪事
甘肃某预备役高炮师在戈壁大漠组织防空作战演练。王永香摄
  隆冬时节,西北大漠寒风刺骨,滴水成冰。凌晨6点,阵地四周一片静谧。突然,两架“敌机”借助夜幕掩护向“红军”阵地袭来。拉响警报,研读警戒雷达测报的数据,指挥员果断下令:“集中火力,歼灭来犯敌机!”顿时,百炮齐鸣,“敌机”应声而落。这是甘肃某预备役高炮师进行防空作战演练的场景。
  对此,有人说“演练没必要放在凌晨”。该师师长郑黎说:“现代战争常在拂晓和黄昏打响,训练必须和实战接轨!”近年来,该师围绕强军目标,着眼能打仗、打胜仗,扎实推进训练与实战一体化实践,有效提高了部队战斗力。1月上旬,该师受到甘肃省军区表彰。
  摸索防空作战战法,着力提高各级指挥员随机应变能力
  日晚8点,西北大漠深处,一场信息化条件下首长机关作战演练在帐篷搭建的该师野战指挥所展开。“敌”轰炸机群分3批向“红军”阵地扑来:侦察参谋迅速标绘空情,测算各批次“敌”机方位距离;作战参谋运用数据链将射击诸元传输到炮群火控计算机;各营连指挥员判定搜索方位、装定火炮射击诸元、选择时机开火。
  “中军帐充满野战味,训练场才有硝烟味。”这是该师党委在训练实践中形成的共识。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演练突出“四练”:练筹划,围绕作战任务规范“搜集情报信息、分析判断情况、确定行动构想、下达作战命令、组织协同作战”等10多个环节的决策机制流程;练指挥,强化一体化指挥平台训练运用,加强作战指挥、侦察情报、通信保障等各要素集成融合,优化指挥流程,提高指挥效能;练战法,他们进入情况演练、退出情况研究,先后总结摸索出20多个防空作战战法,有效提高了师团营连四级指挥员的随机应变能力;练保障,根据部队行动计划、力量需求和装备损耗情况,探索后装综合保障新模式。
  按照“强兵先强官、强部队先强机关”的思路,该师狠抓干部训练,他们依托师训练基地,分批组织师团两级机关干部进行集训,重点开展专业知识和指挥技能培训;安排78名营连长到现役部队进行挂钩联训,让其熟悉军兵种知识,增强营连长的协同作战意识和能力;借助信息化指挥平台,每季度组织师团首长机关进行一次网上对抗演练,围绕城市防空袭作战等课题着力提高摆兵布阵能力水平。
[责任编辑:孙力为]
【上篇文章】【下篇文章】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知道仗怎么打,才明白兵怎么练
日 14:22 | 作者:魏一峰 | 来源:
“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这句话虽是老生常谈,却是极其管用的备战之方、必须遵循的打赢之道。备战打仗,首先要知战。确保未来战争始终在“视线之内”,练兵才不会偏离实战、失去方向。某部曾在一线执行任务。那期间,人人都一门心思琢磨如何过招、如何取胜,工作的“水分”拧干了,部队练兵针对性极强,各种想定和战法、官兵所习和所练,都是战场急需急用的。正因此,战备工作紧而又紧、实而又实。官兵们讲:“大家虽然累,但心里明,总感觉有使不完的劲。”军队是战斗队。演训场上,一枪一炮都是杀敌武器、一令一动都是战前准备。未来的仗在哪打、跟谁打、怎么打,这些问题不清楚、不研究,若明若暗,练兵备战就是盲目的。这就好比射箭,不看靶子、只顾拉弓,用劲越大,则偏离越远。明将戚继光曾批评训战脱节的现象:“奈今所习所学通是一个虚套,其临阵的真法真令真营真艺原无一字相合……如此就操一千年便有何用?临时还是生的。”这番话,时至今日仍振聋发聩。战争年代,我军在战场上屡胜强敌、屡建奇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打仗研究透了、把兵练明白了。抗战时期,八路军一二九师认真总结作战经验,决定在辽县开办游击训练班。刘伯承针对部队的现实状况、日军作战规律和战术特点,为训练班学员讲解了“以散耗集,以集灭散”的战术原则,剖析了“黄蜂围攻战马”的例子。“在太行山上来一个麻雀满天飞!”受训的游击小组兵撒四方,闹得日军如芒在背、似鲠在喉。在军事领域,“迷雾”一词常被形容战争未知、难知的东西多。信息时代,装备技术迭代发展,一方面使战场态势更加清晰,另一方面也使战争更加变化万端。一支矢志打赢的部队,绝不会因为迷雾多、迷雾厚,就停止擦亮自己的眼睛。只有把功夫下在平时,拨开战争迷雾,才能作出更充分的准备。否则,等到战端开启,就免不了会大吃一惊、措手不及。革命先辈曾谆谆告诫:“打仗的事,可不能问樵樵不知,问牧牧不晓呵!”在地图上指定一片区域,假如此处发生战争,敌人是谁?仗怎么打?兵如何用?对此,多数人或许能说个一二三,但真正能说明白、说准确的又有多少?认知上的模糊不清,势必会造成备战发力不准。二战前,法国用天价建造了马奇诺防线,却对德国军队全新的战术与破坏力失去警觉,最终留下血的教训。这种清醒,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少。这几年,部队大兴学习研究之风,研究军事、研究战争、研究打仗的人多了。但不可否认,仍有少数思想上的懒汉。比如,某部跨区远距离移防后,过去训什么现在还训什么;某摩步旅转变为特战旅,可过去怎么训现在还怎么训。我军奉行“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并不是说可以不分对手、刻舟求剑,闭着眼睛乱打一气。不管练得对不对、是否顶用,只顾埋头练,这样也是不行的。恩格斯说过,军队的教育训练应“教给兵士们在打仗时有用的东西,而使他们不在任何传统的旧事物上白白浪费时间”。战争跑得快,我们的步子决不能慢。各级当有置身一线、心在一线的紧迫感和忧患感,真正把目光聚焦未来战场,把现代战争制胜机理研究透,把己方力量结构、兵力运用掌握好,把对手作战特点和招数搞清楚。做到这些,我们才能“像打仗一样训练”,在未来战场才能实现“像训练一样打仗”。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明白 战争 研究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_百度知道
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
我有更好的答案
非常正确。一切从实战出发,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样才能锻造出精兵和强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带兵打仗的游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