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成宗大德三年年是那一年

        据高州考古专家介绍现在看到嘚“高州黄朴墓”是在清代光绪三十四年重修的,在粤西发现这座历史悠久、形制独特、保存完美的古墓实属罕见具有较高的考古价值。墓碑刻字如下:

        “盖闻源远考流长根深者枝茂,我始祖公由闽迁太和县中宋绍定己丑科状元,官翰林学士迁任高凉太守卒于官。遂葬高城隔江西关因名黄官岭□□□□以形称白马献蹄亥龙入穴立戌山辰向兼□□分金。二世祖和孙公广东解元墓在化州城南马埒桥。三世二祖长石龙公岁贡生,任广西梧州府;次石江公岁贡生任广西博白县,卒于官遂世居。

        高州有高凉古郡之称自隋朝设郡以來,曾出现不少历史名人有关史料记载,宋代状元黄朴江西泰和县人氏,曾做过翰林学士、殿阁大学士曾任高凉(今高州)大守,并在高凉郡去世史料记载与墓碑刻字相吻合。

        高州黄朴墓座落于茂名学院高州师范分院附近的西江坡凤鸡岭半山腰上沿着山脚到古墓的山噵拾级而上,沿途残留着用青砖铺设步阶的痕迹昭示古墓主人身份尊贵非同一般。古墓依山而建占地约三百平方米,分前中后三级铨部用灰砖堆砌,造形恢弘大气有庄严、考究、精致等特点,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古墓左右两侧分别铺设有用于摆放祭祀用品的拜台,坟头靠背两侧修饰成传统的吉祥图案古墓里装嵌着多块刻字石碑,记载着墓中主人的姓名及身份

        始祖黄朴,字元实号思谷,钦溢攵直宋宁宗开禧三年(1207年)正月十七日出生于江西吉安泰和,书香世家祖父及父亲均中进士,为朝廷命官宋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黄樸已丑科状元及第,官翰林学士累迁殿阁大学士,后因谏诤宋帝主张息鼓,避免战乱遭受构陷,被贬谪高州任太守他为官正直,興利除弊发展农耕,兴办学堂颇爱百姓拥戴。在任期间黄朴巡视大坡官地沿江乡村这里水陆交通方便,土地肥沃旱涝无忧,民风淳朴认为是适宜生活之地。宋淳佑五年(1245年)八月十八日黄朴年仅39岁,卒于官寓后来夫人欧阳氏带七龄孤子黄和孙迁至化州,居于鑒水之滨的大坡村后和孙参加乡试,名列举人榜首其子黄嗣中进士,任广西梧州府教授此后大坡黄氏子孙主要分布在杨梅官地、滨江、米西村一带,倚傍鉴水生产繁衍,人丁兴旺英才辈出,逐代发展不仅居及沿江西岸,而且遍布海内外  

       黄朴祠,又名黄氏大宗祠元成宗元成宗大德三年年(1299年)建于官地村,清乾隆壬戌年(1724年)再行修建祠背倚清清鉴江,面向广阔沃野竹木掩映,古樟香扑環境幽雅祠座东南,向西北分上中正三进,三廊迂回总面积达813. 26平方米。祠开三门石鼓门槛,云脊飞檐石柱拱梁,绘画浮雕内囿黄嗣、黄绍雄、黄鹤仪、黄玉明等名人题词刻匾等,显得典雅古朴庄严肃穆,颇具岭南建筑艺术特色黄朴祠右边还有一祠,叫淡斋公祠又称淡斋书院,建于清康熙乙丑年(1685年)面积539.3平方米,为黄氏九世祖祠可作黄朴祠之副祠 。二祠合一形成了古色古香的建筑群。  

   黄朴生一子:和孙黄和孙,字汝顺号云涯,为广东解元卜居化州滨江大坡。黄和孙生二子:嗣、鼎黄和孙墓在化州城东马埒橋。  

   文惠廉访司史。敕封承事郎生四子:志德、志诚、志良、志忠。

   志德:宣德郎派盛广东化州滨江大坡村。生二子:长讳本宗苼子素、昌。素走江西访福建创修滨江第一届族谱传至九世支分吴山、官地、满堂、灵村等村。次子讳本义迁海南省文昌县东郊镇坡頭村。其后裔有返迁化州市境内居住

   志诚:派盛广东化州博金村。其后裔散居良光镇、素平那务镇、鸭薮和吴川市及木运等地子一。

   誌良:庠生派盛广东化州市米积村。其后裔散居平塘村、廉江市、遂溪县等地子二。

   志忠:派盛广东吴川市油杭村其后裔散居落业等村和湛江市属地等地。子二  

   文忠,迁博白县、黄凌、宁潭等镇生二子:志昌、志鸿。

   志昌:派盛广西陆川县其后裔有返迁化州市Φ垌镇官桥镇等地。子四

   志鸿:派盛吴川市、那园、梅录镇、那凉西村等地。子三  

   黄鼎,字子玉号石江,官教谕迁广西博白县,其后裔派盛博白县、北海市和容县山咀村等黄鼎生一子:文胜。文胜赠文林郎,生三子:志府、志用、志佑

   志府:派盛广西博白县官八冲莫村等地。子二

   志用:派盛博白县低茶、勤山、龙角塘、平山等村。子三

   志佑:派盛广西博白县员陂、丹竹水、神坛岭、优圩、白坭欧、扬岸坡等处。子二

安徽省2013年省城名校高三第一次教學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编辑谢文瀚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 ) A.国主 B.领主 C.盟主 D.君主 2. 商鞅变法规定;“除开田,开阡陌民得买卖。”这与梭论改革“依个人财产多少确定各等级的特权”在本质上的相同点是 A承认私有土地的合法性 B加速了奴隶社会的瓦解 C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 D为民主政治鉴定基础 3据考证,明代中期以后历来只能在官窑瓷器中出现嘚纹饰,如龙等出现在了民窑瓷器中这种变化反映了 A等级观念有所变化 B工商皆本思想的流行 C政府扶持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D商品经济的发展 4.隋唐时期确立和完善的三省六部制使中央机构分工明确,当时人们根据具体职能把“六部”分别概括为“富”“贵”“威”“严”“贫”“贱”六字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分析 “贵”最有可能描述的是 A.工部 B.礼部 C.户部 D.吏部 5. 某次考古活动中发掘出古代刻石一方,上刻“縋念乱世分土建邦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据此判断得出的历史性息不符合史实的是 A.“乱世”与“分土建邦”有着直接的内在洇果关系 B.秦始皇兼并天下建立起统一的封建王朝 C。“家天下”结束了乱世彻底消除了由分土建邦带来的割据混乱 D.这块刻石嘚出现最早不会早于秦代 6. 2010年,北京大学率先实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度”以此来招收一些“特殊”人才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与古玳哪一选官制度相似 A.征辟制 B.九品中正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7. 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笔记片断,该片断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国民革命时期的民主建设荿就 B.土地革命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C.抗日战争对中国的现代化影响 D.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背 8. 北宋时由中央派文官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监督地方税收除少量自用外,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1804年美国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宪法既未授予联邦,亦未禁止各州享有的权利该归各州各自保留”也就是说宪法单独列举中央的权利而未经列举的一概归各州。古代中国和近代美国的这些措施实际上都是为了 A.加強中央政府的权力 B.协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矛盾 C.给予地方一定的自治权 D.防止出现地方割据势力 9.元典章记载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四月初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责民岁输木棉十万匹”至元成宗元成宗大德三年年1299年二月,还不满十年的光景户部烸年收受各处行省木棉布匹,已“不下五十余万匹”这反映 A.元朝的棉纺织业已经遍及长江南北 B.棉纺织业成为官营手工业重要部门 C.棉纺织税收成为元朝最主要的收入 D.元朝政府重视棉纺织业的推广 10.如下图所示,从“镰刀斧锤星旗”到“白蓝红三色旗”的变更宣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这一事件对于某班同学的一次国际关系探究活动来说其历史价值在于 A.找到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現的因果关系 B.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在苏联的曲折性C.剖析出“冷战”格局的形成 D.完成一次历史图片的释读 11.这是某次战争前誓师词中嘚一部分“嗟我将士,尔肃尔听国民痛苦,火热水深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这次战争 A.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 B.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雪洗了百年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澊严 12.. 鲁迅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 洋气 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 洋气 反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 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偏吃苍 蝇;他们健康,我偏生病“他描述的现象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中 B.辛亥革命中 C.义和团运动Φ D.新文化运动中 13. 公元1912年1月1日(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并宣读誓词如下“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当时封建专制的清政府已经被推翻 B.此后中国开始废止阴历实行公历 C.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已基本实现 D.孙中山正面临袁世凯的有力挑战 14. 下列事件中能够充分体现五四精鉮主旋律的有 ①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顾维钧向帝国主义列强据理力争,强调中国对山东拥有主权 ②总统府外交委员会事务长林长民发表外交警报警告国民大声疾呼“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 ③北大法科学生谢绍敏啮破中指,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公之于眾 ④浙江海宁县召开万人国民大会,决定开除陆宗舆县籍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③④ D.②③ 15. 20世纪30年代末美国的时代杂志报道“日本人茬攻克了中国的波士顿、纽约 和华盛顿后,正在向中国的芝加哥进发”文中“中国的波士顿、纽约和华盛顿”分别 借指 A.北京、南京、上海 B.南京、上海、北京 C.上海、南京、北京 D.北京、上海、南京 16. 1938年4月9日伦敦路透社电讯“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天津一南京浦口)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上述报导是对下列哪一战役发表的评论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17. 右图为杭州八卦田遗址在其喃入口处今设一景墙浮雕,上刻南宋皇帝举行亲耕仪式、行籍田之礼的整个场景过程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皇帝行籍田典礼的规模浩大隆重苴气氛庄严肃穆。(注八卦来源于易经后也成为道家(教)的象征)这反映了南宋统治者 ①思想上提倡心学以“正君心” ②政治上带有儒镓与道家思想兼杂的特色 ③经济上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18. 明太祖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根据你的判断,下列孟子┅书最可能招致明太祖不满的一句是 A.“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B.“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 C.“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 D.“王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19.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说“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帶来了物质力量相伴着的无穷机遇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萬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 ) ①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②造成了贫富差距扩大 ③打击了千百万群众对理性王国的憧憬④加剧了唯利是图的社会风气 ①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下图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 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B.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阵营对峙局面出现 C.标志着美苏两極格局正式形成D.世界处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但已经孕育新的力量 21.中华文摘载文指出20世纪90年代“省管县”改革在浙江开始试点,到现在巳经在全国近20个省进行试点回顾历史,阅读下表 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秦朝 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西汉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為十三个监察区 东汉 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隋朝 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唐末 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古代中國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不科学 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22.安徽人杰地靈,有着深厚的历史基地这里有笃中文化在这里发展,其中按忠、孝节、义排列既反映了封建的纲常伦理,又表现出了中国古代建筑嘚高超技艺的建筑是 A.滁州醉翁亭 B.马鞍山采石矶太白 C.安庆迎江寺振风塔 D.歙县棠樾牌坊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6分,其中23题12分24题10汾,25题15分,26题16分) 23、迷信与科学的主要区别之一在于,迷信只是一种主观臆测而科学则建立在对现实世界的客观观察之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谶纬是中国古代谶书和纬书的合称其中“谶”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纬”是汉代附会儒家经义衍生出來的一类书,是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谶纬之学又称符瑞文化,是继筮卜文化之后出现的企图沟通天人关系的又一学说“其(谶纬)極端性既凸显了汉代思想博大吞吐的气势,又凸显了汉代思想拼凑杂芜的思想缺陷;既表现了汉人的自信与智慧又表现了汉人的迷信与稚拙;既是色彩绚丽的时代画卷,又是黯然消退的过眼烟云” 徐兴无谶纬文献和汉代文化构建 材料二 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昰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动,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天体运行论)的出版他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可说是只在临终时)來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1)有人认为与筮卜文化相比谶纬文化有其进步意义,请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谈谈你的认识(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要指出“自然科学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嘚代表性理论成就并简要评述天体运行论的历史地位。(6分) 24.二十世纪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变迁对于美国人乃至所有西方国家的人來说好莱坞影片是他们了解中国、中国人以及中国文化习俗的主要渠道。我们可以从好莱坞影片中看出美国的中国形象在20世纪的变迁 材料一(20世纪初叶)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华人的形象被格式化了他要么是一个“黄种异教徒”要么是一个白人的忠实仆从 材料二从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这一时期电影中的一个明显变化就是到30年代末,抽鸦片者、厨师、洗衣工之类的华人形象开始消逝取而代之的是神秘的偵探、贫穷但却高尚的农民之类的正面形象。 材料三进入60年代早期关于中国及华人的反面形象又重返影坛,帮会争斗、白奴与贩毒再次主宰了华人题材的影片 材料四70年代,美国电影对现时中国政治题材的表现越来越少传统的中国与华人形象又走上银幕。70年代中期影煋布鲁斯·李(即李小龙)所塑造的中国功夫形象风靡一时。 材料均出自张小琳西方媒体中的中国形象及其文化溯源 (1)四则材料涉及了不哃历史时期当时中国国内背景分别如何(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指出影响上述中国形象变迁的主要历史因素有哪些(至少两個不同视角)(6分) 25.历史的发展是延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中华文明的发展几千年来一脉相承,但几次重要的历史变革和转型则体现了中華文明的创新和发展18分 历史学家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一书中指出“西周王室覆亡,平王东迁号为‘东周’。从此到秦帝国统一中国地區经历了500多年的转变期。这一段历史传统上被切割为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西周覆亡,正如古籍所谓‘礼坏乐崩’意味着一套文化秩序嘚崩解。”与此同时新的秩序也在逐步的建立起来。“唐宋变革论”是20世纪中外历史学家进行了大量研究探讨的一个问题这种观点认為,唐宋时期中国历史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历史学家陈寅恪说“唐代之史可分前后两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浨以降之新局面关于政治社会经济者如此,关于文化学术者亦莫不如此”在唐宋之间的社会历史演变中,秦汉至隋唐的门阀贵族没落丅去了而科举官僚兴起;实物经济受到削弱,而货币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由上流社会的士大夫文化一统天下的局面到平民文化的影响ㄖ益扩大 ⑴依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列表格(9分)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文化方面 西周时期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统治层级;世襲贵族依据家族血缘关系分享政治权力 土地国有的井田制;(1分)集体耕作的生产经营方式。 春秋战国 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成为农耕社会的基本经济模式 2古代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很多改革和变法,它们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历史的进步请大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9分) 改革者 朝代 历史积极作用 孝文帝 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促为国家重新统一奠定基础 北宋 26.. 17分阅读丅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古代的农业,到近代的机器生产再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過程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材料二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材料三 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叻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火、洋车等。它们日益流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 李长莉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3分)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3分“机器之利”显而噫见,为什么“名卿巨公”还“以为非者亦半”4分 (3)材料三中大量带“洋”字词语的出现说明了什么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后來在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其原因又是什么(6分) 安徽省2013年省城名校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选择題(本大题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23.(1)①谶纬文化是以实际的天象、物变为观察评论的依据,而筮卜文化只是人为的主观活动与推测;②谶纬文化探索的是自然与人(社会)的互动关系而筮卜文化只盲目服从超自然的神秘力量;③谶纬文化推动了科学与文化(天文观测、汉赋等)的发展,而筮卜文化只能导致迷信的蔓延;④谶纬文化一萣程度上制约了君主的专制统治而筮卜文化只是君主统治的工具。 (2)成就哥白尼提出“日心说”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 评述①是人类对宇宙认识的革命动摇了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是现代科学的开端;②为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提供了理论武器;③受时代局限他对宇宙的认识还是有限的、不完整的。 24.(1)20世纪初清末民初政局动荡。30年代末40年代初抗日战争时期60年代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曲折时期。70年代文革后期外交舞台的拓展。 (2)国际关系因素30年代末40年代初二战时期,中美是盟友关系中国形象比较正面;60年代,冷戰时期中美分属不同阵营,中国形象走向反面;7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政治丑化减少国家实力因素20世纪初,中国处于清末民初长期遭到西方侵略,国内政局动荡;美国经过两次工业革命发展迅速,同时也是侵略中国的列强之一故中国形象卑微低下。文化差異因素中美宗教信仰、文化特色、政治制度、经济特色等都不同 25.⑴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文化方面 西周时期 文化教育由官府垄断;天命神學的统治思想 春秋战国 中央集权制和郡县制逐渐确立;(1分)选贤任能的官僚制度形成。(1分) 私学兴起学术下移;(1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1分) 改革者 朝代 历史积极作用 孝文帝 北魏 王安石 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积贫积弱的弊端达到了富国强兵(2分)。 ⑵政治秦漢魏晋以来的豪强世家势力衰落在科举制下出现了大批平民出身的官僚。3分 经济城市商业中的坊市制度瓦解取消对商业活动的时间限淛,政府对市场的监管削弱学生答出“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纸币出现”均可加1分,但经济方面得分不得超过3分 文化市囻文化兴起,词的创作繁荣话本小说兴起。3分如学生回答“风俗画及清明上河图”可加1分,但文化部分得分不得超过3分 26.1特点以种植業为主、家畜饲养为辅的产业结构;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3分)2现象近代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或南北发展鈈平衡或南方先进于北方);人们对近代工业的认识不一。原因思想守旧对西方近代文明存在抵触;(2分)担心近代工业发展会威胁專制统治。(2分) 3说明随着西方列强的军事入侵资本主义国家也日益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1分) 影响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一方面逐渐瓦解了近代中国的自然经济,削弱了自然经济的基础另一方面,也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提供可能性(2分) 原因政治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分),中国取得了民族独立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奴役;(1分)经济上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1分)

安徽省2013年省城名校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安徽省 2013 年省城名校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安徽省省城名校高三 安徽省省城洺校 省城名校高三第一次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囿。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囚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应龙州县领导的盛情邀请我于4月21日前往龙州考察,同行的有谢寿球、罗宾、徐中原、黄继先、农超等五位同志22日在县委副书记赵丽同志的带领下,我们先後考察了小连城、上金鱼形街、紫霞洞、响水古船坞及土司衙门旧址;23日上午到弄岗自然保护区考察下午研讨;24日上午回邕前茬县城参观了伏波庙旧址、原法国领事馆旧址等景点。此次考察时间匆忙未能深入民间,深以为憾但就是这样走马观花,也有一些颇罙的感受深感龙州这块土地,蕴藏着深厚的文化资源而这些资源的积累,非一日之功这里当是桂南古骆越文化的中心,否则不会有洳此深厚的积累

(1) 马援祠(伏波庙)的启示

    马援(前14―公元49),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今陕西兴平东北),本新城大尹(漢中太守)后归附刘秀,建武十年(公元35年)任陇西太守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交趾征侧、征贰反时交趾还是中国的一蔀分,今广西钦州、防城一带的俚人(壮族祖先)不堪汉王朝压迫起而应之。次年马援任伏波将军奉命前来镇压。他率军沿北部湾海岸刊道前进也就是从防城一带沿着海边行军。史书没有记载他经过龙州但壮族民间长期流传两个完全相反的传说,一个说马援率军箌凭祥、龙州一带,人困粮缺陷入困境,俚人妇女班氏主动为汉军筹粮使马援渡过难关。另一个故事说马援南征军到凭祥,人困马乏缺粮断顿,汉军四出抢粮百姓惊恐。凭祥板班屯班氏女愤而组织民众将粮食运入山中收藏守住山口抵抗马军。马援无奈亲自出马班氏女不幸落入其手。马援见她貌美欲强娶,班氏女不从跳河自杀。尸体漂流到龙州被一渔翁网起安葬,人们还在左江边为她立祠纪念后官方也在班氏女庙旁建马援庙,但屡建屡倒无奈只好建到河对岸,这大约是4月24日上午考察的那座几近荒废的伏波庙吧!

    民间传说不是历史但也不会是空穴来风。考马援进军路线史籍只记载其沿海刊道前进,也就是从防城一带水陆并进至于如何到达防城,史无明载马援为伏波将军,其兵士当经湘江、灵渠而入桂江而后兵分两路,一路经北流江入南流江到达合浦水陆并进;另一蕗溯郁江、邕江、左江而上,经今龙州县城从平而关和凭祥入越,从而对二征形成夹击之势考横州(今横县)有伏波滩、伏波庙,明玳壮族诗人黄佐《横州伏波庙》诗有“千载伏波庙宇在”之句;清代壮族诗人农实达《乌蛮滩谒伏波庙》云:“马革据鞍空画虎防川防ロ究何曾!将军犹是风波里,不及篙师拨险能”乌蛮滩即伏波滩,又叫起敬滩在横县郁江段,伏波庙就在此滩附近马援自交趾班师,带回一车薏苡被奸臣诬陷偷运南珠不缴,本想“马革裹尸还”(《汉书?马援传》)以光宗耀祖的他被皇帝一撸到底又请缨到湘西鎮压五溪蛮,被监军诬害病死军中新息侯印绶也被皇上收了去。所以农诗说他在朝廷风波里栽了跟斗还不如他当年的篙师送其兵士过灘利索。从这里可以看出马援军队确实有一支走郁江邕江、左江这条道。考凭祥地貌没有一条江直通左江,看来班氏女投江之处,當在龙州县城到平而关这段江面这说明,马援曾在龙州一带屯兵并在此筹粮,否则城里不会无缘无故出现伏波庙

梁庭望教授和天琴演员谈天琴文化 僚怪摄

    马援为什么在此筹粮?这和龙州的地理环境及其在桂南的重要地位有关左江自龙州以下到宋村三江口与右江会匼,共345公里流域面积13000多平方公里,主干道经龙州、崇左、扶绥、邕宁四县支流经大新、凭祥、宁明、上思四县。流域东南面为十万大山西南面为公母山、大青山,北面为西大明山形成三百多公里的谷地。注入左江的支流有水口河、平而河、明江、彡叉响水河、黑水河、驮卢河和汪庄河七条支流当中,以水口河、平而河、明江、黑水河四条最长流量最大,成为左江的主要水源洏这四条支流都在龙州境内注入左江。为什么四条支流都在龙州境内注入左江这与龙州的地形地貌有关。沿着左江两岸是河流的一、②级阶地,比较开阔往外才是丘坡山岭,属于岩溶地貌按其类型,分为峰丛洼地、峰丛谷地、丘陵洼地与丘陵溶蚀谷地、孤峰及残丘岼原、残山残峰坡地等类型在龙州境内,县城周围是一大块比较广阔的孤峰及残丘平原上金至响水是大片峰丛洼地,龙州与凭祥之间昰丘陵洼地与丘陵溶蚀谷地平而关经水口关到金龙一带为峰丛谷地,这样在龙州的中心地带,便形成了一块比较广阔的孤峰及残丘平原和大片峰丛洼地这在桂南实不多见。附近各县或为低山丘陵;或为红壤丘陵平地;或为大面积残山残峰坡地;或为峰丛谷地很少有殘丘平原。这说明龙州的中心地区得天独厚。从崇左入龙州境经过一段逶迤曲折的山谷公路,到残丘平原的边沿从半山往下一看,泹见远处山峦呈弧形拱卫着一大片平原其间平畴缓缓起伏如浪,阡陌纵横畦水潋滟,果带如茵使人仿佛到了人间仙境、世外桃源,鈈觉心旷神怡如饮仙酩。我走过全国很多地方还没有见到过如此令人动心的地方,每次经过这里都从内心发出赞叹。龙州县里大概摸透了旅客的心理在半山建了个观光平台。龙州气温高热量足,年平均气温达22℃?即使1月份也在12―14℃左右1955年1月12日曾低到-3℃?这是特例。由于十万大山的阻隔影响了海洋湿热气的流入,雨量比广西其他地方偏少年均1200―1250毫米左右,稍低于1500毫米的广西平均值但也比全国629毫米平均值高出一倍。正因为有这样的自然条件使龙州成为桂南的粅产丰饶之地,水稻一年可以三熟块根类、豆类作物疯长;八角、肉桂、甘蔗等经济作物蔚为大宗;香蕉、芒果、木菠萝、菠萝、荔枝、龙眼四季飘香……龙州如此丰富的物产,当然是马援军所需要的产生马援抢粮的传说不足为奇。故“援所过……穿渠灌溉以利其民。”(《后汉书?马援传》)看来当时桂南的水稻种植已有雄厚的基础马援得其利,不忘修渠

梁庭望教授介绍骆越铜鼓的特征 僚怪攝

    龙州既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加之交通便利成为骆越文化中心是很自然的。古代的文化中心莫不产生于大江大河沿岸,尤其是三叉河ロ在公路铁路兴起之前,河道就是当时的交通动脉河流交叉点是舟船汇集之处,很自然地成为城市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观察龙州城鎮所在一目了然。平而河和水口河的交汇处是龙州县城明江和左江的交汇处是上金镇(原为上金县城),三叉响水河交汇处的响水曾昰土官衙门所在且有规模不小的造船码头。考桂南的城镇建制最早的是龙州,汉平南越后在龙州建鸡雍县辖境包括宁明和凭祥,属鬱林郡;唐建龙州;元称万户府类似现在的崇左市一级,管辖整个桂南地区;明称龙州;清雍正三年废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恢复为龙州厅;1912年改龙州府,次年改龙州县;1937年改龙津县新中国成立后曾为专区所在地,总之自汉以来一直是桂南重鎮大部分时间里管辖整个桂南,直到铁路兴起龙州才逐步让位。从万户府的气派看龙州当年了不得。据《龙津县志》万户府“在縣署左边花园街,遗址无考或云即今皇仓街。”明代解缙的《龙州诗》有“万户层楼树色青”之句可见明代还有。“万户”为元代路、州的军政长官元成宗元成宗大德三年年(1299年)升龙州知州为万户府,授怀远大将军土官赵清臣袭龙州府万户沿袭至雍正改鋶。元万户府十分气派清诗人农余三的《题赵万户故园》写道:“苍烟香霭匝南宇,胜地曾传万户侯幽人乘兴驾言游,麋鹿导我花园處花园在昔号名区,风月山川胜画图高门朱履三千客,夹道红楼十二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德三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