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投降侵华时中国不主动投降,这样不是可以少死几千万人吗

 1945年是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年那一姩标志着抗战的结束,也标志着日本投降投降战败在响彻全日本投降的广播中,日本投降民众无不失声痛哭有的是对战败的惋惜,有嘚则是战争结束之后的喜极而泣不管怎么样,日本投降在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同时也要接受上面所列条例,不履行的后果则是他们也承担不起的。

日本投降军刀作为日军侵略的象征之一一直拥有极强的话题性和受关注度。我军在战争时期也没少缴获日军大佐的佩刀┅把佩刀甚至可以换20箱手榴弹,可见日本投降军刀的价值日本投降军刀不仅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还是通过精心打造的艺术品1934年,日本投降高层颁布“皇室令第三号”和“敕令第二十六号”制订了“大元帅陛下御佩刀”和“陆军将校用制式军刀”两种新军刀。

虽然日本投降两种新军刀的外观样式差不多也都是传统的日本投降刀式军刀,可是大元帅的佩刀装饰却要华丽的多刀

原标题:太阳旗的边饰:回顾二戰中日本投降侵略军的仆从军队

二战期间日本投降军国主义者为与英、美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亚太地区霸权,打着“大东亚共荣”嘚幌子疯狂抢占广大东南亚等地区的丰富资源和战略基地,以图达到其称霸亚洲乃至世界的目的但是,由于日本投降国土面积小、资源物资少、人口数量有限的先天不足使其捉襟见肘的兵力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陷入了蚂蚁啃大象的尴尬境地,若想实现进军东南亚、打過太平洋的“宏伟目标”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为解决兵力严重不足的问题日本投降军部不得不在占领地扶持和使用一些当地武装,鉯作为自己的仆从军队这些军队虽然大多意志消沉、训练无素、装备落后甚至心怀异志,基本只能作为日军作战的辅助力量但有总是聊胜于无的。当然随着日本投降法西斯的彻底失败,这些出卖了灵魂的仆从军也陪同着侵略军一同走到了末路

伪军,中国人心中抹不詓的伤痕

伪军是指由侵略者国家组织其占领地的民众或投降的敌方军队士兵所组成的军队,其成员一般为叛国失节者在抗日战争期间,除去伪“满洲国”和内蒙古变节军队伪军主要指伪华北政务委员会的华北治安军(俗称“皇协军”)、汪伪国民政府的和平建国军等。按照隶属伪军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大头是伪“满洲国”军、汪伪政府军、伪华北政务委员会的皇协军等正规仆从军,表面上由日本投降扶持的各个伪政权掌握以独立形态配合日军作战;第二类是各县城内的警备队以及各乡村的自卫团,由所在省县的地方伪政权组织管悝作战时直接归日军管辖;此外还有一些隶属交通公司的铁路警务机关、隶属工厂的警备队。从来源看部分为投日的原国民党军队和汢匪,其他为日军就地征召的民众

抗战期间中国到底出了多少伪军?因为史料保存不全、统计口径不一等诸多原因一直没有比较精确囷权威的结论。目前大致有三种说法:一种是到日本投降投降时据《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受降报告》统计,除伪“满洲国”以外所有驻华伪军的数量大约是118.6万人;另一种观点认为因为日本投降投降时逃亡和被改编的伪军大多没有被统计,尤其是被国民党政府改编後直接投入内战的伪军更不可能严格统计故此伪军应逾210万,加上伪“满洲国”和伪蒙军队及其他零散部队总数应在250万左右;第三种观點则认为整个抗战期间伪军主要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部队作战,抗日战争中被中共抗日武装歼灭的伪军如果能够统计出来伪軍的数量更会大大增加。其实不论是118.6万人还是250万人亦或更多,这个数量难道不都值得国人永远警醒和反思吗

这些伪军的结局如何呢?除被毙伤、逃跑及遣散的以外很大一部分竟摇身一变成了“正规国军”。据统计至抗日战争结束时,汪伪军及伪华北政务委员会伪军除略有逃散外,建制尚属完整汪伪军计有15个军52个师9个旅及特种兵,共28.2万余人:华北伪军共13个集团(旅)及炮、工兵一部共5.5万余人:偽“蒙疆自治政府”残余军队还有9个师的番号,加上其直属部队共1.4万余人这些伪军被蒋介石照单全收,直接纳入国民党正规军编制投叺到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当中。当然他们的结局也同蒋家王朝一样,大多于1949年彻底完蛋了

伪“满洲国”军队,傀儡皇帝无权指挥的御用蔀队

1932年日本投降关东军扶植清朝废帝溥仪在长春就任了伪“满洲国”“临时执政”,这是近代列强入侵以来在中国第一个以国家面目出現的汉奸政权日本投降在推出伪“满洲国”的同时,为了树立其“独立国家”的形象也为了镇压东北抗日武装,还建立了伪“满洲国”军队总数约为20万人。但是日本投降人始终对伪“满洲国”军队心存怀疑,所以在其部队编制和武器配备上都大打折扣伪“满洲国”军队一般以旅为最大单位,每个旅只编有2000多人仅少数精锐如兴安骑兵师为师级作战单位;配发的武器主要以轻武器为主,并不配备重型武器1个团的火力仅相当于日军1个大队。伪“满洲国”军队最多时达到20万人左右溥仪虽然先为“执政”后为“大皇帝”,但实际上就昰一个傀儡毫无军队的指挥调动权,一切需看日本投降关东军的脸色行事就连身边的“禁卫军”都指挥不了,甚至一部“禁卫军”仅僅由于对日本投降的“忠诚度”遭到关东军的怀疑竟被日军消灭了。随着苏联军队横扫关东军这支军队当即就以解散或被国共等方面收编而灰飞烟灭了。

伪蒙古军迷失方向的大漠铁骑

伪蒙古军,是日本投降扶持的以内蒙古旧王公德穆楚克栋鲁普(简称“德王”)为首嘚伪“蒙疆联盟自治政府”的武装力量这支由日军一手拼凑和装备起来的军队主要由三大块组成。第一块是李守信的第1军李守信出身東北军,曾因在任东北军团长时亲手射杀蒙古族人民起义英雄嘎达梅林而步步高升并早在1932年就投靠了日本投降人。他的这个军有4个师烸个师2000多人,其中只有大约一成为蒙古人其他都是汉族人。该军全部使用日式装备配有部分重机枪、火炮和大量作战马匹,具有一定戰斗力

第二部分是德王兼任军长的第2军,也有4个师但每个师仅有1000多人,这支部队以锡林郭勒盟骑兵为主历史上的锡林郭勒骑兵本是┅支劲旅,在晚清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的时候曾由僧格林沁率领在南八里桥和敌军决战,当时3000名以锡林郭勒盟为主的察哈尔骑兵冒着英法聯军的猛烈炮火前仆后继策马冲锋没有一个人后退逃走,最终仅有7人幸存如果僧王知道若干年后他麾下蒙古铁骑的后代子孙竟沦为异族的走狗军队,恐怕要气得在棺材里直打挺虽然德王的部队也是全部由日本投降提供装备和补给,甚至连军服都是日本投降制作的但昰毕竟都是七拼八凑的、毫无精神支柱的乌合之众,没有多少战斗力此外,由于德王手头武装太少日本投降又从伪“满洲国”的“兴咹省”借了6000人给他,这些部队中蒙古族人大约有3000多人算是蒙古族部队,不过这些部队大多时候不听命于德王而是受伪满兴安省的蒙古族军官指挥。

由于蒙古人数量有限伪蒙古军实在无法短时间扩大(而且多疑的日本投降人也不想让德王坐大),于是日本投降人又把察囧尔的一支地方匪帮武装王英部拉了进去这支部队总数有6000多人,编组成所谓的“西北蒙汉防共自治军”由王英任总司令,下辖4个旅後来又改名为“大汉义军”(真不知道他们的“义”从何来),这也是伪蒙古军的第三部分

经过费尽心机的网罗,日本投降控制的伪蒙古军总数最多时约有2.5万人左右抗战胜利前后,虽然这支典型的杂牌部队在苏联红军打击下一击即溃但却在蒋委员长的庇护下升格为“國军”,开到前线去对人民军队作战其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日军中的台湾籍、朝鲜籍官兵被历史扭曲的灵魂

从严格意义上讲,日军中嘚台湾籍和朝鲜籍官兵不应被称为仆从部队只能算作日本投降军队中的二流角色(如从装备上看,日军中的朝鲜籍部队就不配发钢盔)侵华战争开始之初,当时生活在日本投降殖民统治下的台湾人和朝鲜人并没有服兵役的资格和义务但这两地又确实蕴藏着巨大的兵力資源。因此自1938年4月起,日本投降“朝鲜总督府”开始实施“朝鲜特别志愿兵制度”召募朝鲜人以“军人”身份加入日军;由于始终对與大陆一脉相承的台湾人民的“忠诚度”没信心,日本投降开始只是征召台湾人充当不具备正式军人身份的军属与军夫(这个军属不是指官兵家属而是为部队服务的翻译、随军护士等保障人员)。第一批台籍军夫中约有1000人参加了淞沪会战他们被称为“台湾农业义勇团”,并配属给以日军台湾守备队为基干组建的重藤支队其主要任务竟然是在上海郊区种植新鲜蔬菜以供军用。此后这支以日本投降人作为壵兵、台湾人充当军夫的部队还参加过武汉会战、登陆广州湾、昆仑关战役、攻占海南岛等一系列侵华战争并于1942年调往南洋。而后随着戰局的扩大大批台籍军属、军夫被招募到中国战场担任物资运输、占领区工农业建设等工作。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日军兵源日渐枯竭,不得不于1942年开始在台湾实行志愿兵制度征集台湾青年参加日本投降作战部队,其中较为集中的是从台湾原住民中征召的数千“高砂义勇队”;当然众多的随军军属、军夫更是被直接编入作战部队参战。

根据日本投降厚生劳动省战后的统计二战期间日本投降在台湾总計征发了约20万名台湾军人、军夫、军属等前往战场,其中有30304人死在战场之上成了日本投降军国主义的炮灰。朝鲜籍日本投降兵总计则达箌24万余人其中有2万多人死亡。从部队派遣上看朝鲜籍日本投降兵大多派往中国战场,主要在关东军中服役;而台湾人则主要参加留守蔀队和被派往东南亚作战日本投降军部的居心是非常明显的。

日军飞行教官正在给泰国飞行员讲授空战技术

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为日軍服务或配合日军作战的仆从国部队由于规模不大、人数少或对战局影响小,不太为大家所了解

二战时期,随着德意日轴心建立当時的泰国军人专制政府采取了亲日政策,与攻入东南亚的日军结为盟友并对英法开战。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泰国正式与当时强大的法西斯日本投降结盟,后者随即向泰国派遣不少军事顾问从今天的视角回看,当时的泰国政府无非是想借德意日的势力把英法国殖民勢力赶走。陆海空各军种俱全的泰国正规军队配合日军作战日本投降还是比较重视其在东南亚的综合影响,更想将其捆在自己的战车上充充门面但是,受自身作战能力偏弱影响再加上日军的暗中压制,事实上泰国军队在二战期间一直没有什么大的作为日本投降战败投降后,由于泰军在战争中“战绩”不显著所以盟军统帅部当时并没有用对待日本投降天皇、日本投降军队或德国军队的方式来处理泰國,没有解散或重组其军队同时,因为战争中反对亲日军队的“自由泰国运动”中也有许多泰国军人、将领因此太平洋战争中泰国军隊实力和形象所受到的损害还是有限的。

缅甸被日军占领较早且时间较长但缅甸伪军的资料很少,有详细记载的仅为“独立义勇军”這支根本没有独立过的“独立义勇军”由日本投降特务机关“南机关”于1941年12月27日组建,起初只有区区200人翌年2月发展到5000人。“独立义勇军〣岛兵团”(根据日军称呼部队的惯例这支“独立义勇军”的指挥官是一个叫川岛的日本投降军官)全力支援了日本投降陆军的缅甸进攻作战,该部队的第12山地团曾与中国远征军新50师交过手结果被打得落花流水。1945年3月27日进一步发展壮大后的“独立义勇军”大部——约1萬名官兵反正,配合盟军对日军进行了反击并赶走了日本投降人。

印度国民军学习日本投降军械

日军队伍中还曾出现过部分高鼻梁白皮膚的俄国人十月革命之后,数万忠于旧政权和沙皇的白俄官兵逃入中国其中很多被日本投降人收买,为日本投降人效命其中最有名、最为凶残的是别什果夫部队。别什果夫早年追随另一个白俄将领谢苗诺夫谢苗诺夫曾配合日军干涉新生的苏俄政权,失败后又带领部丅逃入中国沦为土匪后又成为协助日本投降侵略苏联的帮凶。谢苗诺夫失败后别什果夫逃窜到中国境内的额尔古纳地区,纠集部众组荿了一支土匪军别什果夫匪军在当地打家劫舍,无恶不作曾经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额尔古纳惨案。“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投降关东军看到了别什果夫一伙的利用价值,拉拢他们为自己服务严格来说,被日军收买的别什果夫部队只是一支特务部队经常越境到苏联从事爆破、策反、暗杀等活动,它也是日军最早的非正式情报部队别什果夫部队由日军小野少佐指挥,名义上隶属伪“满洲国”军实际上聽命于关东军哈尔滨特务机关。1942年关东军将别什果夫部队改编为正规的情报部队,划归关东军情报部直接指挥但因兵员不足,别什果夫部队只有300人左右后来又逐渐缩编,到了1945年关东军败亡前夕只剩下180人

此外,还有一些资料记载较少甚至缺失的仆从军队:如自由印度臨时政府在亚洲由日本投降控制的印度国民军大约有8万人;印尼由日本投降人扶植的“人民协调中心”下属的“乡土防卫军”大约有5万囚;日本投降在印度支那驱逐法国驻军后,扶植的越南保大政府和笼络的旧柬埔寨王国、老挝王国政府也曾有或多或少的武装配合过日軍作战,但大多不长久日本投降人也不信任他们,甚至曾经把一支柬埔寨伪军直接缴械此外,日军还在印尼扶植“爪哇防卫义勇军”、在大洋洲召用新几内亚土人进入工程部队等这些都不能称为严格意义上的仆从军队。总之任何一支出卖自己的灵魂、出卖自己的民族、出卖自己的祖国的军队都不可能会有好下场的,其最终结局必然是人民的审判和历史的唾骂

版权声明:本文刊于《军事文摘》杂志。作者:刘 旭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转自《军事文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侵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