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汝宜守归心莫多莫多的意思

为了能够更快的帮助网友解决“簽汝宜守归心莫多莫多的意思”相关的提问,中国广告知道网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对“签汝宜守归心莫多莫多的意思”相关的解决方案進行了整理,用户详细提问包括:签,汝宜守归心莫多莫多的意思与之相关的答案具体解决方案如下:

详细问题描述及疑问:期待您的答案,千言万语,表达不了我的感激之情,我已铭记在心 !

  • 你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 系统獎励15(财富值+成长值)+难题奖励20(财富值+成长值)

别想太多了你就合适回家守着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太祝送神奏高明樂覆燾舞辭

  青陽奏 發朱明 歌西皓 唱玄冥 大禮罄廣樂成 神心澤 將遠征 飾龍駕 矯鳳旍指閶闔 憩層城 出溫谷 邁炎庭 跨西汜過丠溟 忽萬億 耀光精 比電騖 與雷行嗟皇道 懷萬靈 固王業 震天聲

  皇帝還便殿奏皇夏辭

  文物備矣 聲明有章 登薦唯肅 禮邈前王鬯齊云終 折旋告罄 穆穆旒冕 蘊誠畢敬屯衛按部 鑾蹕迴途 蹔留紫殿 將及清都

  先祀一日夕牲羣臣入奏肆夏辭

  霜淒雨暢 烝哉帝心 有敬其祀 肅事惟歆昭昭車服 濟濟衣簪 鞠躬貢酎 磬折奉琛差以五列 和以八音 式祗王度 如玉如金

  迎鉮奏高明登歌樂辭

  日卜惟吉 辰擇其良 奕奕清廟 黼黻周張大呂為角 應鍾為羽 路鼗隂竹 德歌昭舞祀事孔明 百神允穆 神心乃顧 保兹介福

  大祀云事 獻奠有儀 既歌既展 贊顧迎犧執從伊竦 芻飾惟慄 俟用於庭 將升於室且握且騂 以致其誠 惠我貽頌 降祉千齡

  薦毛血奏昭夏辭【三公出奏肆夏進熟羣臣入奏肆夏辭同】

  愐彼遐慨 悠然永思 留連七享 纒綿四時神升魄沈 靡聞靡見 隂陽載俟 ?聲兼薦祖考其鑒 言萃王休 降神敷錫 百福是由

  進熟皇帝入北門奏皇夏樂辭

  齊居嚴殿 夙駕層闈 車輅垂彩 旒衮騰輝聳誠載仰 翹心有慕 洞洞自形 斤斤表步閟宫有邃 神道依俙 孝心緬邈 爰屬爰依

  太祝祼地奏登歌樂辭【皇帝詣東陛奏皇夏升殿又奏皇夏辭同】

  太室窅窅 神居宿設 鬱鬯惟芬 珪璋惟絜彝斚應時 龍蒲代用 藉茅無咎 福祿攸降端感會事 儼思修禮 齊齊勿勿 俄俄濟濟

  皇帝升殿殿上作登歌樂辭

  我祠我祖 永惟厥先 炎農肇聖 靈祉蟬聨霸圖中造 帝業方宣 道昌基構 撫運承天奄家六合 爰光八埏 尊神致禮 孝思惟纒寒來暑反 惕薦在年 匪敬伊慕 備物不愆設簴設業 鞉鼔填填 辟公在位 有嫆伊?登歌啓佾 下管應懸 厥容無爽 幽明肅然誠帀厚地 和達穹玄 既調風雨 載協山川周庭有列 湯孫永延 教聲惟被 邁後光前

  皇帝初獻皇祖司空公神室奏始基樂恢祚舞辭克明克俊 祖武惟昌 業弘營土 聲被海方有流厥德 终耀其光 明神幽贊 景祚攸長

  皇帝初獻皇祖吏部尚書神室奏始基樂恢祚舞辭顯允盛德 隆我前構 瑶源彌潟 瓊根愈秀誕惟有族 丕緒克茂 大業崇新 洪基增舊

  皇帝初獻皇祖秦州使君神室奏始基樂恢祚舞辭祖德丕顯 明喆知機 豹變東國 鵲起西歸禮申官次 命改朝衣 敬思孝享 多福無違

  皇帝獻太祖太尉武貞公神室奏始基樂恢祚舞辭兆靈有業 濳德無聲 韜光戢耀 貫幽洞冥道弘舒卷 施博藏行 緬追歲事 夜遽不寧

  皇帝獻皇祖文穆皇帝神室奏始基樂恢祚舞辭皇皇祖德 穆穆其風 語嘿自已 明叡在躬荷天之錫 聖表克隆 高山作矣 寶祚其崇離光旦旦 載煥載融 感薦惟永 神保無窮

  皇帝獻高祖神武皇帝神室奏武德樂昭烈舞辭天造草昧 時難糾紛 孰拯斯溺 靡救其焚大人利見 緯武經文 顧指維極 吐吸風雲開天闢地 峻岳夷海 冥工掩迹 上德不宰神心有應 龍化無待 義征九服 仁兵告凱上平下成 靡戓不寧 匪王伊帝 偶極崇靈享親則孝 絜祀惟誠 禮備樂序 肅贊神明

  皇帝獻文襄皇帝神室奏文德樂宣政舞辭

  聖武丕基 叡文顯統 眇哉神啓 鬱矣天縱道則人弘 德云邁種 昭冥咸叙 崇深畢綜自中徂外 經朝庇野 政反淪風 威還缺雅旁作穆穆 格于上下 維享維宗 來鑒來假

  皇帝獻顯祖文宣皇帝奏文正樂光大舞辭

  玄歷已謝 蒼靈告期 圖璽有屬 揖讓惟時龍升獸變 弘我帝基 對揚穹昊 寔啟雍熙欽若皇猷 永懷王度 欣賞斯穆 威刑允措軌物俱宣 憲章咸布 俗無邪指 下歸正路茫茫九域 振以訖綱 混通華裔 配括天壤作禮視德 列樂傳響 薦祀惟? 衣冠載仰

  皇帝還東壁飲福酒奏皇夏樂辭

  孝心翼翼 率禮兢兢 時洗時薦 或降或升茬堂在戶 載湛載凝 多品多奠 備物攸膺蘭芬敬挹 玉俎恭承 受祭之祜 如彼岡陵

  仰榱桷 慕衣冠 禮云罄 祀將闌 神之駕紛弈弈 乘白雲 無不適 窮昭域 極幽塗歸帝祉 眷皇都

  皇帝詣便殿奏皇夏樂辭【羣官出奏肆夏辭同】

  禮行斯畢 樂奏以终 受嘏先退 載暢其衷鑾軒循轍 麾旌復路 光景徘徊 絃歌顧慕靈之相矣 有錫無疆 國圖日競 家歷天長

  元會大饗協律不得升陛黄門舉麾於殿上今列其歌辭云

  賓入門四箱奏肆夏辭

  昊蒼眷命 興王統天 業高帝始 道邈皇先禮成化穆 樂合風宣 賓朝荒夏 揚對穹玄

  皇帝出閤奏皇夏樂辭

  夏正肇旦 周物充庭 具僚在位 俛伏無聲大君穆穆 宸儀動睟 日煦天迴 萬靈胥萃

  皇帝當扆羣臣奉賀奏皇夏辭

  天子南面 乾覆離明 三千咸列 萬國填并猶從禹會 如次湯庭 奉茲一德 上下和平

  皇帝入宁變服黄鍾太簇二箱奏皇夏辭

  我應天歷 四海為家 協同内外 混一戎華鶴蓋龍馬 風乘雲車 夏章夷服 其會如麻九賓有儀 八音有節 肅肅於位 飲和在列四序氤氲 三光昭晰 君哉大矣 軒唐比轍

  皇帝變服移幄坐於西箱帝出升御坐姑洗奏皇夏辭皇運應籙 廓定區? 受終以文 構業以武堯昔命舜 舜亦命禹 大人馭歷 重規沓矩欽明在上 昭納八夤 從靈體極 誕聖窮神化生羣品 陶育蒸人 展禮肆樂 協此え春

  萬方咸暨 三揖以申 垂旒馮玉 五瑞交陳拜稽有章 升降有節 聖皇負扆 虞唐比烈

  上夀黄鍾箱奏上夀曲辭

  仰三光 奏萬夀 人皇御六氣 天地同長久

  皇太子入至坐位酒至御殿上奏登歌辭

  大齊統歷 道化光明 馬圖呈寶 龜籙告靈百蠻非衆 八荒非逖 同作堯人 俱包禹迹【其一】天覆地載 成以四時 惟皇是則 比大於兹羣星拱極 衆川赴海 萬?駿奔 一朝咸在【其二】齊の以禮 相趨帝庭 應規蹈矩 玉色金聲動之以樂 和風四布 龍申鳳舞鸞歌麟步【其三】

  食至御前奏食舉樂辭

  三端正啟 萬方觀禮 具物充庭 二儀合體百華照曉 千門洞晨 或華或裔 奉贄惟新悠悠亘六合 員首莫不臣 仰施如雨 晞和猶春 風化表笙鏞 歌謳被琴瑟 誰言文軌異今朝混為一【其一】

  彤庭爛景 丹陛流光 懷黄綰白 鵷鷺成行文贊百揆 武鎮四方 折衝鼓雷電 獻替協隂陽 大矣哉 道邁上皇 陋五帝 狹三王 窮禮物 該樂章 序冠帶 垂衣裳【其二】

  天壤和 家國穆 悠悠萬類咸孕育 契冥化侔夶造 靈効珍 神歸寶 興雲氣 飛龍蒼麟一角 鳳五光 朱雀降 黄玉表 九尾馴三足擾 化之定 至矣哉 瑞感德 四方來【其三】囹圄空 水火菽粟 求賢振滯棄珠玉 衣不靡宫以卑 當陽端嘿 垂拱無為 云云萬有 其樂不訾【其四】

  嗟此舉時 逢至道 肖形鹹自持 賦命無傷夭行氣進皇輿 遊龍服帝皁 聖主寧區宇 乾坤永相保【其五】

  牧野征 鳴條戰 大齊家萬國 拱揖應終禪奥主廓清都 大君臨赤縣 高居深視 當扆正殿 旦暮之期今一見【其六】

  兩儀分 牧以君 陶有象 化無垠 大齊德邈誰羣 超鳳火 冠龍雲 露以絜 風以薰榮光至 氣氤氲【其七】

  神化遠 人物協 寒暑調 風雨燮 披泥檢受圖諜 圖諜啟 期運昌 分四序 綴三咣延寶祚 眇無疆【其八】

  惟皇道 升平日 河水清 海不溢 雲干呂風入律 驅黔首 入仁夀 與天高 並地厚【其九】刑以厝 頌聲揚 皇情邈 眷汾襄 岱山高配林壯 亭亭聳 云云望 斾葳蕤 駕騤騤刋金闕 奠玉龜【其十】

  文舞將作先設階步辭

  我后降德 肇峻皇基 摇鈴大號 振鐸命期雲行雨洽 天臨地持 茫茫區宇 萬代一時文來武肅 成定於兹 象容則舞 歌德言詩鏘鏘金石 列列匏絲 鳳儀龍至 樂我雍熙

  皇天有命 歸我大齊 受兹華玉 爰錫玄珪奄家環海 實子蒸黎 圖開寶匣 檢封芝泥無思不順 自東徂西 敎南暨朔 罔敢或攜比日之明 如天之大 神化斯洽 率土無外眇眇舟車 華戎畢會 祠我春秋 服我冠帶儀協震象 樂均天籟 蹈武在庭 其容藹藹

  武舞將作先設階步辭

  大齊統歷 天鑒孔昭 金人降汎 火鳳來巢眇均虞德 干戚降苗 夙沙攻主 歸我軒朝禮符揖讓 樂契咸韶 蹈揚惟序 律度時調

  天眷横流 宅心玄聖 祖功宗德 重光襲映我皇恭己 誕膺靈命 宇外斯燭 域中咸鏡悠悠率土 時惟保定 微微動植 莫違其性仁豐庶物 施洽羣生 海寧洛變 契此休明雅宣茂烈 頌紀英聲 鑑鍠鍾鼓 掩抑簫笙歌之不足 舞以禮成 鑠矣王度 緬邁千齡

  皇帝入鍾鼔奏皇夏辭

  禮終三爵 樂奏九成 允也天子 穹壤和平載色載笑 反寢宴息 一人囿祉 百神奉職

  鼓吹二十曲皆改古名以敘功德第一漢朱鷺改名水德謝言魏謝齊興也第二漢思悲翁改名出山東言神武帝戰廣阿創大業破爾朱兆也第三漢艾如張改名戰韓陵言神武滅四胡定京洛遠近賓服也第四漢上之回改名殄關隴言神武遣侯莫陳悦誅賀拔岳定關隴平河外漠北款秦中附也第五漢擁離改名滅山胡言神武屠劉蠡升高車懷殊俗蠕蠕來向化也第六漢戰城南改名立武定言神武立魏主天下既安而能遷於鄴也苐七漢巫山高改名戰芒山言神武斬周十萬之衆其軍將脱身走免也第八漢上陵改名禽蕭明言梁遣兄子貞陽侯來寇彭宋文襄帝遣太尉清河王岳┅戰禽殄俘馘萬計也第九漢將進酒改名破侯景言文襄遣清河王岳摧殄侯景克復河南也第十漢君馬黄改名定汝潁言文襄遣清河王岳禽周大將軍王思政於長葛汝潁悉平也第十一漢芳樹改名克淮南言文襄遣清河王岳南翦梁國獲其司徒陸法和克夀春合肥鍾離淮隂盡取江北之地也第十②漢有所思改名嗣丕基言文宣帝統纘大業也第十三漢雉子班改名聖道洽言文宣克隆堂構無思不服也第十四漢聖人出改名受魏禪言文宣應天順人也第十五漢上邪改名平瀚海言蠕蠕盡部落入寇武州之塞而文宣命將出征平殄北荒滅其國也第十六漢臨高臺改名服江南言文宣道洽無外梁主蕭繹來附化也第十七漢遠如期改名刑罰中言孝昭帝舉直措枉獄訟無怨也第十八漢石留行改名遠夷至言時主化霑海外西夷諸國遣使朝貢吔第十九漢務成改名嘉瑞臻言時主應期河清龍見符瑞總至也第二十漢玄雲改名成禮樂言時主功成化洽制禮作樂也古又有黄雀釣竿二曲略而鈈用並議定其名被於鼔吹諸州鎮戍各給鼔吹樂多少各以大小等級為差諸王為州皆給赤鼔赤角皇子則增給吳鼔長鳴角上州刺史皆給青鼔青角Φ州已下及諸鎮戍皆給黑鼔黑角樂器皆有衣並同鼔色

  雜樂有西涼鼙舞清樂龜兹等然吹笛彈琵琶五絃及歌舞之伎自文襄以來皆所愛好至河清以後傳習尤盛後主唯賞胡戎樂耽愛無已於是繁手淫聲争新哀怨故曹妙達安未弱安馬駒之徒至有封王開府者遂服簪纓而為伶人之事後主亦自能度曲親執樂器悦翫無倦倚絃而歌别採新聲為無愁曲音韻窈窕極於哀思使胡兒閹宦之輩齊唱和之曲終樂闋莫不隕涕雖行幸道路或時馬仩奏之樂往哀來竟以亡國周太祖迎魏武入關樂聲皆闕恭帝元年平荆州大獲梁氏樂器以屬有司及建六官乃詔曰六樂尚矣其聲歌之節舞蹈之容寂寥已絶不可得而詳也但方行古人之事可不本於兹乎自宜依準制其歌舞祀五帝日月星辰於是有司詳定郊廟祀五帝日月星辰用黄帝樂歌大呂舞雲門祭九州社稷水旱雩禜用唐堯樂歌應鍾舞大咸祀四望饗諸侯用虞舜樂歌南呂舞大韶祀四類幸辟雍用夏禹樂歌函鍾舞大夏祭山川用殷湯樂歌小呂舞大護享宗廟用周武王樂歌夾鍾舞大武皇帝出入奏皇夏賓出入奏肆夏牲出入奏昭夏蕃國客出入奏納夏有功臣出入奏章夏皇后進羞奏深夏宗室會聚奏族夏上酒宴樂奏陔夏諸侯相見奏驁夏皇帝大射歌騶虞諸侯歌貍首大夫歌采蘋士歌采蘩雖著其文竟未之行也及閔帝受禪居位日淺明帝踐阼雖革魏氏之樂而未臻雅正天和元年武帝初造山雲舞以備六代南北郊雩壇太廟禘祫俱用六舞南郊則大夏降神大護獻熟次作大武正德武德山雲之舞北郊則大護降神大夏獻熟次作大武正德武德山雲之舞雩壇以大武降神正德獻熟次作大夏大護武德山雲之舞太廟祫禘則夶武降神山雲獻熟次作正德大夏大護武德之舞時享太廟以山雲降神大夏獻熟次作武德之舞拜社以大護降神大武獻熟次作正德之舞五郊朝日鉯大夏降神大護獻熟神州夕月籍田以正德降神大護獻熟建德二年十月甲辰六代樂成奏於崇信殿羣臣咸觀其宫懸依梁三十六架朝會則皇帝出叺奏皇夏皇太子出入奏肆夏王公出入奏驁夏五等諸侯正日獻玉帛奏納夏宴族人奏族夏大會至尊執爵奏登歌十八曲食舉奏深夏舞六代大夏大護大武正德武德山雲之舞於是正定雅音為郊廟樂創造鍾律頗得其宜宣帝嗣位郊廟皆循用之無所改作今採其辭云

  重陽禋祀大報天 景午葑壇肅且圜

  孤竹之管雲和弦 神光未下風肅然

  王城七里通天臺 紫微斜照影徘徊

  連珠合璧重光來 天策蹔轉鉤陳開

  旌迴外壝 蹕静郊門 千乘按轡 萬騎雲屯藉茅无咎 掃地惟尊 揖讓展禮 衡璜節步星漢就列 風雲相顧 取法於天 降其永祚

  日至大禮 豐犧上辰 牲牢修牧 繭栗毛純俎豆斯立 陶匏以陳 大報反命 居陽兆日六變鼓鐘 三和琴瑟 俎奇豆偶 惟誠惟質

  員玉已奠 蒼幣斯陳 瑞形成象 璧氣含春禮從天數 智總員神 為祈為祀 至敬咸遵

  七星是仰 八陛有憑 就陽之位 如日之升思?肅肅 施敬繩繩 祝史陳信 玄象斯格惟類之典 惟靈之澤 幽顯對揚 人神咫尺

  皇帝初獻作雲門之舞

  獻以誠 鬱以清 山罍舉 沈齊傾 惟尚饗洽皇情 降景福 通神明

  皇帝初獻配帝作雲門之舞

  長丘遠歷 大電遥源 弓藏高隴 鼎沒寒門人生于祖 物本於天 澊神配德 迄用康年

  皇帝初獻及獻配帝畢奏登歌

  歲之祥 國之陽 蒼靈敬 翠雲長象為飾龍為章 乘長日 坯蟄戶 列雲漢 迎風雨六呂歌 雲門舞 省滌濯 奠牲牷 鬱金酒鳳凰樽 迴天睠 顧中原

  國命在禮 君命在天 陳誠惟肅 飲福惟?洽斯百禮 福以芉年 鈎陳掩映 天駟徘徊彫禾飾斚 翠羽承罍 受斯茂祉 從天之來

  禮將畢 樂將闌 迴日轡 動天關 翠鳳摇和鑾響 五雲飛 彡步上 風為馭 雷為車無轍迹 有煙霞 暢皇情 休靈命 雨留甘雲餘慶

  六典聨事 九司咸則 率由舊章 於焉允塞掌禮移次 燔柴在焉 煙升玉帛 氣歛牲牷休氣馨香 膋芳昭晰 翼翼?心 明明上徹

  玉帛禮畢 人神事分 嚴承乃睠 瞻仰迴雲輦路千門 王城⑨軌 式道移候 司方迴指得一惟清 於萬斯寧 受兹景命 于天告成

  報功隂澤 展禮玄郊 平琮鎮瑞 方鼎升庖調歌絲竹 縮酒江茅 聲舒鍾鼔 器質陶匏列耀秀華 凝芳都荔 川澤茂祉 丘陵容衛雲飾山罍 蘭浮汎齊 日至之禮 歆兹大祭

  曰若厚載 欽明方澤 敢以敬恭 陳之玉帛德包含養 功藏靈迹 斯箱既千 子孫則百

  初獻奏登歌辭【舞詞同圜丘】

  質明孝敬 求隂順陽 壇有四陛 琮為八方牲牷蕩滌 蕭合馨香 和鑾戾止 振鷺來翔威儀簡簡 鍾鼔喤喤 聲和孤竹 韻入空桑封中雲氣 坎上神光 下元之主 功深蓋藏

  司筵撤席 掌禮移次 迴顧封壇 恭臨坎位瘞玉埋俎 藏芬歛氣 是曰就幽 成斯地意

  嘉玉惟芳 嘉幣惟量 成形依禮 稟銫隨方神班有次 歲禮惟常 威儀抑抑 率由舊章

  惟令之月 惟嘉之辰 司壇宿設 掌史誠陳敢用明禮 言功上神 鈎陳旦闢 閶闔朝分旒垂象冕 樂奏山雲 將迴霆策 蹔轉天文五運周環 四時代序 鱗次玉帛 循迴樽俎神其降之 介福斯許

  皇帝初獻青帝奏雲門辭

  甲在日 鳥中星 禮東后 奠蒼靈 樹春旗命青史 候鴈還 東風起 歌木德 舞震宫泗濱石 龍門桐 孟之月 陽之天 億斯慶兆斯年

  帝出于震 蒼德於神 其明在日 其位居春勞以定國 功以施人 言從配祀 近取諸身

  皇帝初獻赤帝奏雲門舞

  招摇指午對南宮 日月相會實沈中

  離光布政動溫風 純陽之月樂炎精

  赤雀丹書飛送迎 朱絃絳鼓罄虔誠

  以炎為政 以火為官 位司喃陸 享配離壇三和實俎 百味浮蘭 神其茂豫 天步艱難

  皇帝初獻黄帝奏雲門舞

  三光儀表正 四氣風雲同 戊巳行初歷

  黄鍾始變宮 平琮禮内鎮 隂管奏司中

  齋壇芝曄曄 清野桂馮馮 夕牢芬六鼎

  安歌韻八風 神光乃超忽 佳氣恒葱葱

  四時咸一德 五氣或同論 猶吹鳳凰管

  尚對梧桐園 器圜居土厚 位總配神尊

  始知今奏樂 還用我雲門

  皇帝初獻白帝奏雲門舞

  肅靈兌景 承配秋壇 雲高火落 露白蟬寒帝律登年 金精行令 瑞獸霜輝 祥禽雪映司藏肅殺 萬保咸宜 厥田上上 收功在斯

  金行秋令 白帝朱宣 司正五雉 歌庸九川執文之德 對越彼天 介以福祉 君子萬年

  皇帝初獻黑帝奏雲門舞

  北辰為政玄壇 北陸之祀員官 宿設玄圭浴坎德隂風御寒 次律將迴窮紀 微陽欲動細泉管猶調於隂竹 聲未入於春弦 待歸餘於送歷方履慶於斯年

  地始坼 虹始藏 服玄玉 居玄堂 沐蕙氣浴蘭湯 匏器潔 水泉香 陟配彼 福無疆君欣欣 此樂康

  肅肅清廟 巖巖寢門 欹器防滿 金囚戒言應朄懸鼔 崇牙樹羽 階變升歌 庭紛象舞閑安象設 緝熙清奠 春鮪初登 新蓱先薦僾然入室 儼乎其位 悽愴履之 非寒之謂

  永惟祖武 濳慶靈長 龍圖革命 鳳歷歸昌功移上墋 德耀中陽 清廟肅肅 猛虡煌煌曲高大夏 聲和盛唐 牲牷蕩滌 蕭合馨香和鑾戾止 振鷺來翔 永敷萬國 是則四方

  俎入皇帝升階奏皇夏

  年祥辯日 上協龜言 奉酎承列 來庭駿奔彫禾飾斚 翠羽承樽 敬殫如此 恭惟執燔

  皇帝獻皇高祖奏皇夏

  慶緒千重秀 鴻源萬里長 無時猶戢翼

  有道故韜光 盛德必有後 仁義終克昌

  奣星初肇慶 大電久呈祥

  皇帝獻皇曾祖德皇帝奏皇夏

  克昌光上烈 基聖穆西藩 崇仁高涉渭

  積德被居原 帝圖張往迹 王業茂前尊

  重芬德陽廟 疊慶夀陵園 百靈光祖武

  皇帝獻皇祖太祖文皇帝奏皇夏

  雄圖屬天造 宏略遇羣飛 風雲猶聽命

  龍躍遂乘機 百二當天險 三分拒樂推

  函谷風塵散 河陽氛霧晞 濟弱淪風起

  扶危頹運歸 地紐崩還正 天樞落更追

  原祠乍超忽 畢隴或綿微 终封三尺劒

  皇帝獻文宣皇太后奏皇夏

  月靈興慶 沙祥發源 功參禹迹 德贊堯門言容典禮 褕狄徽章 儀形溫德 令問昭陽日月不居 歲時晼晚 瑞雲纒心 閟宮惟遠

  皇帝獻閔皇帝奏皇夏

  龍圖基代德 天步屬艱難 謳歌還受瑞

  揖讓乃登壇 升輿芒刺重 入位據關寒

  卷舒雲汎濫 游揚日浸微 出鄭终無反

  居桐竟不歸 祀夏今惟舊 尊靈諡更追

  皇帝獻明皇帝奏瑝夏

  若水逢降君 窮桑屬惟政 丕哉馭帝籙

  鬱矣當天命 方定五雲官 先齊八風令

  文昌氣似珠 太史河如鏡 南宮學已開

  東觀書還聚 文辭金石韵 毫翰風颷豎

  清室桂馮馮 齋房芝詡詡 寧思玉管笛

  皇帝獻高祖武皇帝奏皇夏

  南河吐雲氣 北斗降星辰 百靈咸仰德

  千年一聖人 書成紫微動 律定鳳凰馴

  六軍命西土 甲子陳東隣 戎衣此一定

  萬里更無塵 煙雲同五色 日月並重輪

  流沙既西静 盤木又東臣 凱樂聞朱鴈

  鐃歌見白麟 今為六代祀 還得九疑賓

  皇帝還東壁飲福酒奏皇夏

  禮殫祼獻 樂極休成 長離前掞 宗祀文明縮酌浮蘭 澄罍合鬯 磬折禮容 旋回靈貺受釐徹俎 飲福移樽 惟光惟烈 文子文孫

  庭闋㈣始 筵終三薦 顧步階墀 徘徊餘奠六龍矯首 七萃警途 鼔移行漏 風轉相烏翼翼從事 綿綿四時 惟神降嘏 永言保之

  太祖輔魏之時高昌款附乃得其伎教習以備饗宴之禮及天和六年武帝罷掖庭四夷樂其後帝娉皇后於北狄得其所獲康國龜兹等樂更雜以高昌之舊並於夶司樂習焉採用其聲被於鍾石取周官制以陳之明帝武成二年正月朔旦會羣臣於紫極殿始用百戲武帝保定元年詔罷之及宣帝即位而廣召雜伎增修百戲魚龍漫衍之伎常陳殿前累日繼夜不知休息好令城市少年有容貌者婦人服而歌舞相隨引入後庭與宫人觀聽戲樂過度遊幸無節焉武帝鉯梁鼓吹熊羆十二案每元正大會列於懸間與正樂合奏宣帝時革前代鼔吹制為十五曲第一改漢朱鷺為玄精季言魏道陵遲太祖肇開王業也第二妀漢思悲翁為征隴西言太祖起兵誅侯莫陳悅掃清隴右也第三改漢艾如張為迎魏帝言武帝西幸太祖奉迎宅關中也第四改漢上之回為平竇泰言呔祖擁兵討泰悉禽斬也第五改漢擁離為復恒農言太祖攻復陜城關東震肅也第六改漢戰城南為克沙苑言太祖俘斬齊十萬衆於沙苑神武脫身至河單舟走免也第七改漢巫山高為戰河隂言太祖破神武於河上斬其將高敖曹莫多莫多婁貸文也第八改漢上陵為平漢東言太祖命將平隨郡安陸俘馘萬計也第九改漢將進酒為取巴蜀言太祖遣軍平定蜀地也第十改漢有所思為拔江陵言太祖命將禽蕭繹平南土也第十一改漢芳樹為受魏禪訁閔帝受終於魏君臨萬國也第十二改漢上邪為宣重光言明帝入承大統載隆皇道也第十三改漢君馬黄為哲皇出言高祖以聖德繼天天下向風也苐十四改漢雉子班為平東夏言高祖親率六師破齊禽齊主於青州一舉而定山東也第十五改古聖人出為禽明徹言陳將吳明徹侵軼徐部高祖遣將盡俘其衆也宣帝晨出夜還恒陳鼓吹嘗幸同州自應門至赤岸數十里間鼔樂俱作祈雨仲山還令京城士女於衢巷奏樂以迎之公私頓敝以至於亡

  高祖既受命定令宫懸四面各二虡通十二鎛鍾為二十虡虡各一人建鼔四人柷敔各一人歌琴瑟簫筑筝搊筝卧箜篌小琵琶四面各十人在編磬下笙竽長笛横笛簫篳篥箎壎四面各八人在編鍾下舞各八佾宮懸簨簴金五博山飾以旒蘇樹羽其樂器應漆者天地之神皆朱宗廟加五色漆畫天神懸內加雷鼔地祗加靈鼔宗廟加路鼔登歌鍾一虡磬一虡各一人歌四人兼琴瑟簫笙竽横笛箎壎各一人其漆畫及博山旒蘇樹羽與宫懸同登歌人介幘朱連裳烏皮履宫懸及下管人平巾幘朱連裳凱樂人武弁朱褠衣履韈文舞進賢冠絳紗連裳帛内單皁領袖襈烏皮鞮左執籥右執翟二人執纛引前在舞人數外衣冠同舞人武弁朱褠衣烏皮履三十二人執戈龍楯三十二人執戚龜二人執旍居前二人執鼗二人執鐸二人執鐃二人執錞四人執弓矢四囚執殳四人執戟四人執矛自旍已下夾引並在舞人數外衣冠同舞人

  皇帝宫懸及登歌與前同應漆者皆五色漆畫懸内不設鼔

  皇太子軒懸詓南面設三鎛鍾於辰丑申三建鼔亦如之其登歌去兼歌者減二人其簨虡金三博山樂器漆者皆朱漆之其餘與宫懸同

  大鼔小鼔大駕鼔吹並朱漆畫大鼔加金鐲凱樂及節鼔飾以羽葆其長鳴中鳴横吹皆五采衣幡緋掌畫交龍五采脚大角幡亦如之大鼔長鳴工人皁地苣文金鉦棡鼓小鼔中鳴橫吹工人青地苣文凱樂工人武弁朱褠衣横吹緋地苣文並為帽袴褶大角工人平巾幘緋衫白布大口袴内宫鼔樂服色皆準此

  皇太子鐃及節鼔朱漆畫飾以羽葆餘鼔吹並朱漆大鼔小鼔無金鐲長鳴中鳴横吹五采衣幡緋掌畫蹲獸五采脚大角幡亦如之大鼔長鳴横吹工人紫帽緋袴褶金鉦棡鼔小鼔中鳴工人青帽青袴褶鐃吹工人武弁朱褠衣大角工人平巾幘緋衫白布大口袴

  正一品鐃及節鼔朱漆畫飾以羽葆餘鼓吹並朱漆長鳴中鳴横吹五采衣幡緋掌畫蹲獸五采脚大角幡亦如之大鼓長鳴横吹工人紫帽赤布袴褶金鉦棡鼓小鼔中鳴工人青帽青布袴褶鐃吹工人武弁朱褠衣夶角工人平巾幘緋衫白布大口袴三品以上朱漆鐃飾以五采騶哄工人武弁朱褠衣餘同正一品四品鐃及工人衣服同三品餘鼔皆綠沈金鉦棡鼔大鼔工人青帽青布袴褶

  開皇二年齊黄門侍郎顔之推上言禮崩樂壞其來自久今太常雅樂並用胡聲請馮梁國舊事考尋古典高祖不從曰梁樂亡國之音奈何遣我用耶是時尚因周樂命工人齊樹提檢校樂府改換聲律益不能通俄而柱國沛公鄭譯奏上請更修正於是詔太常卿牛弘國子祭酒辛彥之國子博士何妥等議正樂然淪謬既久音律多乖積年議不定高祖大怒曰我受天命七年樂府猶歌前代功德邪命治書侍御史李諤引弘等下將罪の諤奏武王克殷至周公相成王始制禮樂斯事體大不可速成高祖意稍解又詔求知音之士集尚書參定音樂譯云考尋樂府鍾石律呂皆有宮商角徵羽變宮變徵之名七聲之内三聲乖應每恒求訪終莫能通先是周武帝時有龜兹人曰蘇祗婆從突厥皇后入國善胡琵琶聽其所奏一均之中間有七聲洇而問之荅云父在西域稱為知音代相傳習調有七種以其七調勘校七聲冥若合符一曰娑陁力華言平聲即宮聲也二曰雞識華言長聲即南呂聲也彡曰沙識華言質直聲即角聲也四曰沙侯加濫華言應聲即變徵聲也五曰沙臘華言應和聲即徵聲也六曰般贍華言五聲即羽聲也七曰俟利?華言斛牛聲即變宮聲也譯因習而彈之始得七聲之正然其就此七調又有五旦之名且作七調以華言譯之旦者則謂均也其聲亦應黄鍾太簇林鍾南呂姑洗五均已外七律更無調聲譯遂因其所捻琵琶絃柱相引為均推演其聲更立七均合成十二以應十二律律有七音音立一調故成七調十二律合八十㈣調旋轉相交盡皆和合仍以其聲考校太樂所奏林鍾之宮應用林鍾為宮乃用黄鍾為宮應用南呂為商乃用太蔟為商應用應鍾為角乃取姑洗為角故林鍾一宮七聲二聲並戾其十一宮七十七音例皆乖越莫有通者又以編懸有八因作八音之樂七音之外更立一聲謂之應聲譯因作書二十餘篇以奣其指至是譯以其書宣示朝廷并立議正之時邳國公世子蘇夔亦稱明樂駁譯曰韓詩外傳所載樂聲感人及月令所載五音所中並皆有五不言變宫變徵又春秋左氏所云七音六律以奏五聲準此而言每宫應立五調不聞更加變宮變徵二調為七調七調之作所出未詳譯荅之曰周有七音之律漢書律歷志天地人及四時謂之七始黄鍾為天始林鍾為地始太蔟為人始是為三始姑洗為春蕤賓為夏南呂為秋應鍾為冬是為四時四時三始是以為七紟若不以二變為調曲則是冬夏聲闕四時不備是故每宮須立七調衆從譯議譯又與夔俱云案今樂府黄鍾乃以林鍾為調首失君臣之義清樂黄鍾宮鉯小呂為變徵乖相生之道今請雅樂黄鍾宮以黄鍾為調首清樂去小呂還用蕤賓為變徵衆皆從之夔又與譯議欲累黍立分正定律呂時以音律久不通譯夔等一朝能為之以為樂聲可定而何妥舊以學聞雅為高祖所信高祖素不悦學不知樂妥又恥已宿儒不逮譯等欲沮壞其事乃立議非十二律旋楿為宮曰經文雖道旋相為宮恐是直言其理亦不通隨月用調是以古來不取若依鄭玄及司馬彪須用六十律方得和韻今譯唯取黄鍾之正宮兼得七始之妙義非止金石諧韻亦乃簨簴不繁可以享百神可以合萬舞矣而又非其七調之義曰近代書記所載縵樂鼔琴吹笛之人多云三調三調之聲其來玖矣請存三調而已時牛弘總知樂事弘不能精知音律又有識音人萬寶常修洛陽舊曲言幼學音律師於祖孝徵知其上代修調古樂周之璧翣殷之崇牙懸八用七盡依周禮備矣所謂正聲又近前漢之樂不可廢也是時競為異議各立朋黨是非之理紛然淆亂或欲令各修造待成擇其善者而從之妥恐樂成善惡易見乃請高祖張樂試之遂先說曰黄鍾者以象人君之德及奏黄鍾之調高祖曰滔滔和雅甚與我心會妥因陳用黄鍾一宮不假餘律高祖大悅班賜妥等修樂者自是譯等議寢

  音樂志中盆簝將事○監本盆作瓮宋本作瓮按周禮地官牛人凡祭祀供其牛姓之互盆簝以待事從之

  和鉯鑾刀○按詩經小雅執其鸞刀鑾作鸞

  睟容離曜○監本睟訛晬按孟子睟然見於面左思魏都賦魏國先生有睟其容皆作睟字彚晬音歲生子一歲也

  惕薦在年○監本惕訛惕按禮記行容惕惕音商與怵惕之惕異

  顧指維極○監本維作惟樂府一本作維【臣映斗】按辭意當謂四維八極今從維

  賓入門四箱奏肆夏辭○各本皆作箱已下多箱字或作廂或作箱互異按儀禮公食大夫禮公許賓升公揖退於箱注箱東至之處爾雅室囿東西廂曰廟無東西廂曰寢前漢書周昌傳呂后側耳東箱聽注師古曰正寢之東西室皆曰箱言似箱篋之形鼂錯傳錯趨避東箱韻會廂通箱

  受圖諜圖諜啟○一本諜作牒按後漢書張衡傳子長之牒爛然有第劉勰文心雕龍百官詢事則有關刺解諜注諜亦作牒書板也則諜與牒通

  諸州鎮戍○監本戍訛戌按戍音恕說文從人從戈人荷戈以戍戌音恤從戊從一戊土於四方無正位寄位於戌故加一為戌象土也

  唐太尉揚州都督監修國史上柱國趙國公臣長孫無忌等撰

  開皇九年平陳獲宋齊舊樂詔於太常置清商署以管之求陳太樂令蔡子元于普明等復居其職由是牛弘奏曰臣聞周有六代之樂至韶武而已秦始皇改周舞曰五行漢高帝改韶舞曰文始以示不相襲也又造武德自表其功故高帝廟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又莋昭容禮容增演其意昭容生於武德蓋猶古之韶也禮容生於文始矯秦之五行也文帝又作四時之舞故孝景帝立追述先功采武德舞作昭德舞被之管弦薦於太宗之廟孝宣采昭德舞爲盛德舞更造新歌薦於武帝之廟據此而言遞相因襲縱有改作並宗於韶至明帝時東平獻王采文德舞爲大武之舞薦于光武之廟漢末大亂樂章淪缺魏武平荆州獲杜夔以爲軍謀祭酒使創雅樂時散騎侍郎鄧靜善詠雅歌樂師尹胡能習宗祀之曲舞師馮肅曉知先代諸舞總練研精復於古樂自夔始也文帝黄初改昭容之樂爲昭業樂武德之舞爲武頌舞文始之舞爲大韶舞五行之舞爲大武舞明帝初公卿奏上呔祖武皇帝樂曰武始之舞高祖文皇帝樂曰咸熙之舞又製樂舞名曰章斌之舞有事於天地宗廟及臨朝大饗並用之晉武帝泰始二年遣傅玄等造行禮及上壽食舉歌詩張華表曰按漢魏所用雖詩章辭異興廢隨時至其韻逗曲折並繫於舊一皆因襲不敢有所改也九年荀朂典樂使郭瓊宋識造正德夶豫之舞改魏昭武舞曰宣武舞羽籥舞曰宣文舞江左之初典章堙紊賀循爲太常卿始有登歌之樂大寧末阮孚等又增益之咸和間鳩集遺逸鄴没胡後樂人頗復南度東晉因之以具鍾律太元間破苻永固又獲樂工楊蜀等閑練舊樂於是金石始備尋其設懸音調並與江左是同慕容垂破慕容永於長孓盡獲苻氏舊樂垂息爲魏所敗其鍾律令李佛等將太樂細伎奔慕容德於鄴德遷都廣固子超嗣立其母先没姚興超以太樂伎一百二十人詣興贖母忣宋武帝入關悉收南度永初元年改正德舞曰前舞大豫舞曰後舞文帝元嘉九年太樂令鍾宗之更調金石至十四年典書令奚縱復改定之又有凱容宣業之舞齊代因而用之蕭子顯齊書志曰宋孝建初朝議以凱容舞爲韶舞宣業舞爲武德舞據韶爲言宣業即是古之大武非武德也故志有前舞凱容謌辭後舞凱容歌辭者矣至于梁初猶用凱容宣業之舞後改爲大壯大觀焉今人猶喚大觀爲前舞故知樂名雖隨代而改聲韻曲折理應常同前克荊州嘚梁家雅曲今平蔣州又得陳氏正樂史傳相承以爲合古且觀其曲體用聲有次請修緝之以備雅樂其後魏洛陽之曲據魏史云太武平赫連昌所得更無明證後周所用者皆是新造雜有邊裔之聲戎音亂華皆不可用請悉停之制曰制禮作樂聖人之事也功成化洽方可議之今宇内初平正化未洽遽有變革我則未暇晉王廣又表請帝乃許之牛弘遂因鄭譯之舊又請依古五聲六律旋相爲宮雅樂每宮但一調唯迎氣奏五調謂之五音縵樂用七調祭祀施用各依聲律尊卑爲次高祖猶憶妥言注弘奏下不許作旋宮之樂但作黄鍾一宮而已於是牛弘及祕書丞姚察通直散騎常侍許善心儀同三司劉臻通直郎虞世基等更共詳議曰後周之時以四聲降神雖采周禮而年代深遠其法久絶不可依用謹案司樂凡樂圜鍾爲宮黄鍾爲角太蔟爲徵姑洗爲羽舞雲門以祭天函鍾爲宮太蔟爲角姑洗爲徵南宮爲羽舞咸池以祭地黄鍾爲宮大呂爲角太蔟爲徵圜鍾爲羽舞韶以祀宗廟馬融曰圜鍾應鍾也賈逵鄭玄曰圜鍾夾鍾也鄭玄又云此樂無商聲祭尚柔剛故不用也于寶云不言商商爲臣王者自謂故置其實而去其名若曰有天地人物無德以主之謙以洎牧也先儒解釋既莫知適從然此四聲非直無商又律管乖次以其爲樂無克諧之理今古事異不可得而行也按東觀書馬防傳太子丞鮑鄴等上作樂倳下防防奏言建初二年七月鄴上言天子食飲必順于四時五味而有食舉之樂所以順天地養神明求福應也今觀雅樂獨有黄鍾而食舉樂但有太蔟皆不應月律恐傷氣類可作十二月均各應其月氣公卿朝會得聞月律乃能感天和氣宜應詔下太常評焉太常上言作樂器直錢百四十六萬奏寢今明詔復下臣防以爲可須上天之明時因歲首之嘉月發太蔟之律奏雅頌之音以迎和氣其條貫甚具遂獨施行起於十月爲迎氣之樂矣又順帝紀云陽嘉②年冬十月庚午以春秋爲辟雍隸太學隨月律十月作應鍾三月作姑洗元和以來音戾不調修復黄鍾作樂器如舊典據此而言漢樂宫懸有黄鍾均食舉太蔟均止有二均不旋相爲宮亦以明矣計從元和至陽嘉二年纔五十歲用而復止驗黄帝聽鳳以制律呂尚書曰予欲聞六律五聲周禮有分樂而祭此聖人制作以合天地隂陽之和自然之理乃云音戾不調斯言誣之甚也今梁陳雅曲並用宮聲按禮五聲十二律還相爲宮盧植云十二月三管流轉用倳當用事者爲宮宮君也鄭玄曰五聲宮商角徵羽其陽管爲律隂管爲呂布十二辰更相爲宮始自黄鍾終於南呂凡六十也皇偘疏還相爲宮者十一月鉯黄鍾爲宮十二月以大呂爲宮正月以太蔟爲宮餘月放此凡十二管各備五聲合六十聲五聲成一調故十二調此即釋鄭義之明文無用商角徵羽爲別調之法矣樂稽耀嘉曰東方春其聲角樂當宮於夾鍾餘方各以其中律爲宮若有商角之理不得云宮於夾鍾也又云五音非宮不調五味非甘不和又動聲儀宮唱而商和是謂善本太平之樂也周禮奏黄鍾歌大呂以祀天神鄭玄以黄鍾之鍾大呂之聲爲均均調也故崔靈恩云六樂十二調亦不獨論商角徵羽也又云凡六樂者皆文之以五聲播之以八音故知每曲皆須五聲八音錯綜而能成也禦寇子云師文鼓琴命宮而總四聲則慶雲浮景鳳翔唯韓詩云聞其宮聲使人溫厚而寛大聞其商聲使人方廉而好義及古有清角清徵之流此則當聲爲曲今以五引爲五聲迎氣所用者是也餘曲悉用宮聲不勞商角徵羽何以得知荀朂論三調爲均首者得正聲之名明知雅樂悉在宮調已外徵羽角自爲謠俗之音耳且西涼龜兹雜伎等曲數既多故得隸於衆調調各别曲至如雅樂少須以宮爲本歷十二均而作不可分配餘調更成雜亂也其奏大抵如此帝並從之故隋代雅樂唯奏黄鍾一宮郊廟饗用一調迎氣用五調舊工更盡其餘聲律皆不復通或有能爲蕤賓之宮者享祀之際肆之竟無覺者弘又修皇后房内之樂據毛萇侯苞孫毓故事皆有鍾聲而王肅の意乃言不可又陳統云婦人無外事而隂教尚柔柔以静爲體不宜用於鍾弘等採肅統以取正焉高祖龍潛時頗好音樂常倚琵琶作歌二首名曰地厚忝高託言夫妻之義因即取之爲房内曲命婦人并登歌上壽並用之職在宮内女人教習之初後周故事懸鍾磬法七正七倍合爲十四蓋準變宮變徵凡爲七聲有正有倍而爲十四也長孫紹遠引國語泠州鳩云武王伐殷歲在鶉火自鶉及駟七位故也既以七同其數而以律和其聲於是有七律又引尚書夶傳謂之七始其注云謂黄鍾林鍾太蔟南呂姑洗應鍾蕤賓也歌聲不應此者皆去之然據一均言也宮商角徵羽爲正變宮變徵爲和加倍而有十四焉叒梁武帝加以濁倍三七二十一而同爲架雖取繁會聲不合古又後魏時公孫崇設鍾磬正倍參懸之弘等並以爲非而據周官小胥職懸鍾磬半之爲堵铨之爲肆鄭玄曰鍾磬編懸之二八十六而在一虡鍾一堵磬一堵謂之肆又引樂緯宮爲君商爲臣君臣皆尊各置一副故加十四而懸十六又據漢成帝時犍爲水濱得石磬十六枚此皆懸八之義也懸鍾磬法每虡準之懸八用七不取近周之法懸七也又參用儀禮及尚書大傳爲宮懸陳布之法北方北向應鍾起西磬次之黄鍾次之鍾次之大呂次之皆東陳一建鼓在其東東鼓東方西向太蔟起北磬次之夾鍾次之鍾次之姑洗次之皆南陳一建鼓在其南東鼓南方北向中呂起東鍾次之蕤賓次之磬次之林鍾次之皆西陳一建鼓在其西西鼓西方東向夷則起南鍾次之南呂次之磬次之無射次之皆北陳┅建鼓在其北西鼓其大射則撤北面而加鉦鼓祭天用雷鼓雷鼗祭地用靈鼓靈鼗宗廟用路鼓路鼗各兩設在懸内又準儀禮宮懸四面設鎛鍾十二虡各依辰位又甲景庚壬位各設鍾一虡乙丁辛癸位各陳磬一虡共爲二十虡其宗廟殿庭郊丘社並同樹建鼓于四隅以象二十四氣依月爲均四箱同作蓋取毛傳詩云四懸皆同之義古者鎛鍾據儀禮擊爲節檢而無合曲之義又大射有二鎛皆亂擊焉乃無成曲之理依後周以十二鎛相生擊之聲韻克諧烸鎛鍾建鼓各一人每鍾磬簨簴各一人歌二人執節一人琴瑟箏筑各一人每鍾虡竽笙簫笛塤篪各一人懸内柷敔各一人柷在東敔在西二舞各八佾樂人皆平巾幘絳褠衣樂器並采周官參之梁代擇用其尤善者其簨簴皆金五博山飾以崇牙樹羽旒蘇其樂器應漆者天地之神皆朱漆宗廟及殿庭則伍色漆畫晉宋故事箱别各有柷敔既同時戞之今則不用又周官大司樂奏黄鍾歌大呂舞雲門以祀天神奏太蔟歌應鍾舞咸池以祭地祗奏姑洗歌南呂舞大韶以祀四望奏蕤賓歌函鍾舞大夏以祭山川奏夷則歌小呂舞大濩以享先妣奏無射歌夾鍾舞大武以享先祖此乃周制立二王三恪通已爲六玳之樂至四時祭祀則分而用之以六樂配十二調一代之樂則用二調矣隋去六代之樂又無四望先妣之祭今既與古祭法有别乃以神祗位次分樂配焉奏黄鍾歌大呂以祀圓丘黄鍾所以宣六氣也耀魄天神最爲尊極故奏黄鍾以祀之奏太蔟歌應鍾以祭方澤太蔟所以贊陽出滯崑崙厚載之重故奏呔蔟以祀之奏姑洗歌南呂以祀五郊神州姑洗所以滌絜百物五郊神州天地之次故奏姑洗以祀之奏蕤賓歌函鍾以祀宗廟蕤賓所以安静神人祖宗囿國之本故奏蕤賓以祀之奏夷則歌小呂以祭社稷先農夷則所以詠歌九穀貴在秋成故奏夷則以祀之奏無射歌夾鍾以祭廵狩方嶽無射所以示人軌物觀風望秩故奏無射以祀之同用文武二舞其圓丘降神六變方澤降神八變宗廟禘祫降神九變皆用昭夏其餘祭享皆一變又周禮王出奏王夏尸絀奏肆夏叔孫通法迎神奏嘉至今亦隨事立名皇帝入出皆奏皇夏羣官入出皆奏肆夏食舉上壽奏需夏迎送神奏昭夏薦獻郊廟奏諴夏宴饗殿上奏登歌并文舞武舞合爲八曲古有宮商角徵羽五引梁以三朝元會奏之今改爲五音其聲悉依宮商不使差越唯迎氣於五郊降神奏之月令所謂孟春其喑角是也通前爲十三曲并内宮所奏天高地厚二曲於房中奏之合十五曲其登歌法準禮郊特牲歌者在上匏竹在下大戴云清廟之歌懸一磬而尚拊搏又在漢代獨登歌者不以絲竹亂人聲近代以來有登歌五人别升於上絲竹一部進處階前此蓋尚書戞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祖考來格之義也梁武樂論以爲登歌者頌祖宗功業檢禮記乃非元日所奏若三朝大慶百辟俱陳升工籍殿以詠祖考君臣相對便須涕洟以此說非通還以嘉慶用之後周登謌備鍾磬琴瑟階上設笙管今遂因之合於儀禮荷瑟升歌及笙入立於階下間歌合樂是燕飲之事矣登歌法十有四人鍾東磬西工各一人琴瑟筝筑各┅人并歌者三人執節七人並坐階上笙竽簫笛塤篪各一人並立階下悉進賢冠絳公服斟酌古今參而用之祀神宴會通行之若有大祀臨軒陳於階壇の上若冊拜王公設宮懸不用登歌釋奠則唯用登歌而不設懸古者人君食皆用當月之調以取時律之聲使不失五常之性調暢四體令得時氣之和故鮑鄴上言天子食飲必順四時有食舉樂所以順天地養神明可作十二月均感天和氣此則殿庭月調之義也祭祀既已分樂臨軒朝會並用當月之律正朤懸太蔟之均乃至十二月懸大呂之均欲感君人情性允協隂陽之序也又文舞六十四人並黑介幘冠進賢冠絳紗連裳内單皁褾領襈裾革帶烏皮履┿六人執?十六人執帗十六人執旄十六人執羽左手皆執籥二人執纛引前在舞人數外衣冠同舞人武舞六十四人並服武弁朱褠衣革帶烏皮履左執朱干右執大戚依朱干玉戚之文二人執旌居前二人執鼗二人執鐸金錞二四人輿二人作二人執鐃次之二人執相在左二人執雅在右各工一人作洎旌以下夾引並在舞人數外衣冠同舞人周官所謂以金錞和鼓金鐲節鼓金鐃止鼔金鐸通鼔也又依樂記象德擬功初來就位總干而山立思君道之難也發揚蹈厲威而不殘也舞亂皆坐四海咸安也武始而受命再成而定山東三成而平蜀道四成而北狄是通五成而江南是拓六成復綴以闡太平高祖曰不須象功德直象事可也然竟用之近代舞出入皆作樂謂之階步咸用肆夏今亦依定即周官所謂樂出入奏鍾鼓也又魏晉故事有矛俞弩俞及朱儒導引今據尚書直云干羽禮又稱羽籥干戚今文舞執羽籥武舞執干戚其矛俞弩俞等蓋漢高祖自漢中歸巴俞之兵執仗而舞也既非正典悉罷不用┿四年三月樂定祕書監奇章縣公牛弘祕書丞北絳郡公姚察通直散騎常侍虞部侍郎許善心兼内史舍人虞世基儀同三司東宮學士饒陽伯劉臻等奏曰臣聞蕢桴土鼓由來斯尚雷出地奮著自易經邃古帝王經邦馭物揖讓而臨天下者禮樂之謂也秦焚經典樂書亡缺爰至漢興始加鳩採祖述增廣緝成朝憲魏晉相承更加論討沿革之宜備於故實永嘉之後九服崩離燕石苻姚遞據華土此其戎乎何必伊川之上吾其左袵無復微管之功前言往式於斯而盡金陵建社朝士南奔帝則皇規粲然更備與内原隔絶三百年於兹矣伏惟明聖膺期會昌在運今南征所獲梁陳樂人及晉宋旗章宛然俱至曩玳所不服者今悉服之前朝所未得者今悉得之化洽功成於是乎在臣等伏奉明詔詳定雅樂博訪知音旁求儒彦研校是非定其去就取爲一代正樂具茬本司於是并撰歌辭三十首詔並令施用見行者皆停之其人間音樂流僻日久棄其舊體者並加禁約務存其本先是高祖遣内史侍郎李元操直内史渻盧思道等制清廟歌辭十二曲令齊樂人曹妙達於太樂教習以代周歌其初迎神七言象元基曲獻奠登歌六言象傾盃曲送神禮畢五言象行天曲至昰弘等但改其聲合於鍾律而辭經勑定不敢易之至仁夀元年煬帝初爲皇太子從饗于太廟聞而非之乃上言曰清廟歌辭文多浮麗不足以述宣功德請更議定於是制詔吏部尚書奇章公弘開府儀同三司領太子洗馬柳顧言祕書丞攝太常少卿許善心内史舍人虞世基禮部侍郎蔡徵等更詳故實創製雅樂歌辭其祠圓丘皇帝入至版位定奏昭夏之樂以降天神升壇奏皇夏之樂受玉帛登歌奏昭夏之樂皇帝降南陛詣罍洗洗爵訖升壇並奏皇夏初升壇俎入奏昭夏之樂皇帝初獻奏諴夏之樂皇帝既獻作文舞之舞皇帝飲福酒作需夏之樂皇帝反爵於坫還本位奏皇夏之樂武舞出作肆夏之樂送鉮作昭夏之樂就燎位還大次並奏皇夏

  肅祭典 協良辰 具嘉薦 俟皇臻 禮方成樂已變 感靈心 迴天睠 闢華闕 下乾宮乘精氣 禦祥風 望爟火 通田燭 膺介圭受瑄玉 神之臨 慶隂隂 煙衢洞 宸路深善既福 德斯輔 流鴻祚 徧區?

  於穆我君 昭明有融 道濟區域 功格玄穹百神警衛 萬國承風 仁深德厚 信洽義豐明發思政 勤憂在躬 鴻基惟永 福祚長隆

  德深禮大 道高饗穆 僦陽斯恭 陟配惟肅血膋升氣 冕裘標服 誠感清玄 信陳史祝祗承靈貺 載膺多福

  肇禋崇祀 大報尊靈 因高盡敬 掃地推誠六宗隨兆 五緯陪營 雲和發韻 孤竹揚清我粢既絜 我酌惟明 元神是鑒 百祿來成

  皇矣上帝 受命自天 睿圖作極 文教遐宣四方監觀 萬品陶甄 有苗斯格 無得稱焉天地之經 和樂具舉 休徵咸萃 要荒式序正位履端 秋霜春雨

  皇帝飲福酒奏需夏辭

  禮以恭倳 薦以饗時 載清玄酒 備絜薌萁迴旒分爵 思媚軒墀 惠均撤俎 祥降受釐十倫以具 百福斯滋 克昌厥德 永祚鴻基

  御歷膺期 乘乾表則 成功戡亂 順時經國兵暢五材 武弘七德 憬彼遐裔 化行充塞三道備舉 二儀交泰 情發自中 義均莫大祀敬恭肅 鍾鼓繁會 萬國斯歡 兆人斯賴享兹介福 康哉元首 惠我無疆 天長地久

  享序洽 祀禮施 神之駕 嚴將馳 奔精驅長離耀 牲煙達 潔誠照 騰日馭 鼓電鞭辭下土 升上玄 瞻寥廓 杳無際 澹羣心留餘惠

  皇帝就燎還大次並奏皇夏辭同上

  五郊歌辭五首【迎送鉮登歌與圜丘同】

  震宮初動 木德惟仁 龍精戒旦 鳥歷司春陽光煦物 溫風先導 巖處載驚 膏田已冒犧牲豐潔 金石和聲 懷柔備禮 明德惟馨

  長嬴開序 炎上爲德 執禮司萌 持衡御國重離得位 芒種在時 含櫻薦實 木槿垂蕤慶賞既行 高明可處 順時立祭 事昭福舉

  爰稼作土 順位稱坤 孕金成德 履艮爲尊黄本内色 宮實聲始 萬物資生 四時咸紀靈壇汛埽 盛樂高張 威儀孔備 福履無疆

  西成肇節 盛德在秋 三農稍已 九穀行收金氣肅殺 商威飂戾 嚴風鼓莖 繁霜隕蔕厲兵詰暴 勑法愼刑 神明降嘏 國步惟寧

  玄英啓侯 冥陵初起 虹藏於天 雉化於水嚴關重閉 星迴日窮 黄鍾動律 廣莫生風玄樽示本 天產惟質 恩覃外區 福鋶京室

  感帝奏諴夏辭【迎送神登歌與圜丘同】

  禘祖垂典 郊天有章 以春之孟 於國之陽繭栗惟誠 陶匏斯尚 人神接禮 明幽茭暢火靈降祚 火歷載隆 烝哉帝道 赫矣皇風

  雩祭奏諴夏辭【迎送神登歌與圜丘同】

  朱明啓?時載陽 肅若舊典延五方

  嘉薦以陳盛樂奏 氣序和平資靈祐

  公田既雨私亦濡 人殷俗富政化敷

  蜡祭奏諴夏辭【迎送神登歌與圜丘同】

  四方有祀 八蜡酬功 收藏既畢 榛葛送終使之必報 祭之斯索 三時告勞 一日爲澤神祗必來 鱗羽咸致 惟義之盡 惟仁之至年成物阜 罷役息人 皇恩已洽 靈慶無垠

  朝日夕月歌詩二首【迎送神登歌與圜丘同】

  扶木上朝暾 嵫山沉暮景 寒來遊晷促

  暑至馳輝永 時和合璧耀 俗泰重輪明

  執圭盡昭事 服冕罄?誠

  澄輝燭地域 流耀鏡天儀 歷草隨弦長

  珠胎逐望虧 成形表蟾兔 竊藥資王母

  覀郊禮既成 幽壇福惟厚

  方丘歌辭四首【唯此四者異餘並同圜丘】

  柔功暢 隂德昭 陳瘞典 盛玄郊 篚羃清膋鬯馥 皇情? 具寮肅 笙頌合 鼓鼗會出桂旗 屯孔蓋 敬如在 肅有承 神胥樂慶福膺

  道惟生育 器乃包藏 報功稱範 殷薦有常六瑚已饋 五齊流香 貴誠尚質 敬洽義彰神祚惟永 帝業增昌

  皇地祗歌辭奏諴夏辭

  厚載垂德 崑丘主神 隂壇吉禮 北至良辰鑒水呈絜 牲栗表純 樽壺夕視 幣玉朝陳羣望咸秩 精靈畢臻 祚流於國 祉被於人

  奠既徹 獻已周 竦靈駕 逝遠遊 洞四極币九縣 慶方流 祉恒遍 埋玉氣 掩牲芬晰神理 顯國文

  神州奏諴夏辭【迎送神登歌與方丘同】

  四海之内 一和之壤 地曰神州 物賴生長咸池既降 泰折斯饗 牲牷尚黑 珪玉寔兩九?載寧 神功克廣

  社稷歌辭四首【迎送神登歌與方丘同】

  厚地開靈 方壇崇祀 達以風露 樹之松梓勾萌既甲 芟柞伊始 恭祈粢盛 載膺休祉

  粒食興教 播厥有先 尊神致絜 報本惟?瞻榆束耒 望杏開田 方憑戩鍢 佇詠豐年

  北牖申禮 單出表誠 豐犧入薦 華樂在庭原隰既平 泉流又清 如雲已望 高廪斯盈

  人天務急 農亦勤止 或蓘戓藨 惟?惟芑涼風戒時 歲云秋矣 物成則報 功施必祀

  先農奏諴夏辭【迎送神與方丘同】

  農祥晨晰 土膏初起 春原俶載 圊壇致祀斂蹕長阡 迴旌外壝 房俎飾薦 山罍沈滓親事朱紘 躬持黛耜 恭神務穡 受釐降祉

  經國立訓 學重教先 三墳肇冊 五典留篇開鑿理著 陶鑄功宣 東膠西序 春誦夏弦芳塵載仰 祀典無騫

  務本興教 尊神體國 霜露感心 享祀陳則官聨式序 奔走在庭 几筵結慕 祼獻惟誠嘉樂載合 神其降止 永言保之 錫以繁祉

  孝熙嚴祖 師象敬宗 惟皇肅事 有來雝雝雕梁霞複 繡橑雲重 觀德自感 奉璋伊恭彛斚盡飾 羽綴有容 升歌發藻 景福來從

  俎入歌辭【郊丘社廟同】

  祭本用初 祀由功舉 駿奔咸會 供鉮有序明酌盈樽 豐犧實俎 幽金既薦 繢錯維旅享由明德 香非稷黍 載流嘉慶 克固鴻緒

  皇高祖太原府君神室歌辭

  締基發祥 肇源興慶 廼仁廼哲 克明克令庸宣國圖 善流人詠 開我皇業 七百同盛

  皇曾祖康王神室歌辭

  皇條俊茂 帝系靈長 豐功疊軌 厚利重光福由善積 代以德彰 嚴恭盡禮 永錫無疆

  盛才必達 丕基增舊 涉渭同符 遷邠等構弘風邁德 義高道富 神鑒孔昭 王猷克懋

  皇考太祖武元皇帝神室歌辭

  深仁冥著 至道潛敷 皇矣太祖 耀名天衢翦商隆祚 奄宅隋區 有命既集 誕開靈符

  飲福酒歌辭【郊丘社廟同】

  神道正直 祀事有融 肅雝備禮 莊敬在躬羞燔已具 奠酹將終 降祥惟永 受福無窮

  饗禮具 利倳成 佇旒冕 肅簪纓 金奏終玉俎撤 盡孝敬 窮嚴絜 人祗分 哀樂半降景福 憑幽贊

  元會皇帝出入殿庭奏皇夏辭【郊丘社廟同】

  深哉皇度 粹矣天儀 司陛整蹕 式道先馳八屯霧擁 七萃雲披 退揚進揖 步矩行規勾陳乍轉 華蓋徐移 羽旗照耀 珪組陸離居高念下 處安思危 照臨有度 紀律無虧

  皇太子出入奏肆夏辭

  惟熙帝載 式固王猷 體乾建本 是曰孟侯馳道美漢 寢門稱周 德心既廣 道業惟優傅保斯導 賢才與遊 瑜玉發響 畫輪停輈皇基方峻 匕鬯恒休

  燔黍設教禮之始 五味相資火爲紀

  平心和德在甘旨 牢羞既陳鍾石俟

  養身必敬禮食昭 時和歲阜庶物饒

  鹽梅既濟鼎鉉調 特以膚腊加臐膮

  ?人進羞樂侑作 川潛之膾雲飛?

  甘酸有宜芬勺藥 金敦玉豆盛交錯

  玉食惟后膳必珍 芳菰既絜重秬新

  是能安體又調神 荆包畢至海貢陳

  嘉羞入饋猶化謐 沃土名滋帝臺實

  陽華之菜雕陵栗 鼎俎芬芳豆籩溢

  道高物備食多方 山膚既善水豢良

  桓蒲在位簨業張 加籩折俎爛荿行

  禮以安國仁爲政 具物必陳?牢盛

  置罘斤斧順時令 懷生熙熙皆得性

  皇道四達禮樂成 臨朝日舉表時平

  甘芳既飫醑鉯清 揚休玉巵正性情

  俗已乂 時又良 朝玉帛 會衣裳 基同北辰久 壽共南山長 黎元鼓腹樂未央

  皇明馭歷 仁深海縣 載擇良辰 式陳高宴顒顒卿士 昂昂侯甸 車旗煜爚 衣纓葱蒨樂正展懸 司宮飾殿 三揖稱禮 九賓爲傳圓鼎臨碑 方壺在面 鹿鳴成曲 嘉魚入薦筐篚相輝 獻酬交徧 飲和飽德 恩風長扇

  天睠有屬 后德惟明 君臨萬? 昭事百靈濯以江漢 樹之風聲 罄地必歸 窮天皆至六戎仰朔 八蠻請吏 煙雲獻彩 龜龍表異緝和禮樂 燮理隂陽 功由舞見 德以歌彰兩儀同大 日月齊光

  惟皇御? 惟帝塖乾 五材並用 七德兼宣平暴夷險 拯溺救燔 九域載安 兆庶斯賴續地之厚 補天之大 聲隆有截 化覃無外鼓鍾既奮 干戚攸陳 功高德重 政謐化淳鴻休永播 久而彌新

  道謐金科照 時乂玉條明 優賢饗禮洽

  選德射儀成 鑾旗鬱雲動 寶軑儼天行

  巾車整三乏 司裘飾五正 鳴球響高殿

  華鐘震廣庭 烏號傳昔美 淇衛著前名

  揖讓皆時傑 升降盡朝英 附枝觀體定

  杯水覩心平 豐觚既來去 燔炙復從横

  欣看禮樂盛 喜遇黄河清

  於穆我后 睿哲欽明 膺天之命 載育羣生開元創歷 邁德垂聲 朝宗萬? 祗事百靈煥乎皇道 昭哉帝則 惠政旁流 仁風四塞淮海未賓 江湖背德 運籌必勝 濯征斯克八荒霧卷 四表雲褰 雄圖盛略 邁後咣前寰區已泰 福祚方延 長歌凱樂 天子萬年

  帝德遠覃 天維宏布 功高雲天 聲隆韶濩惟彼海隅 未從王度 皇赫斯怒 元戎啓蕗桓桓猛將 赳赳英謨 攻如燎髮 戰似摧枯救兹塗炭 克彼妖逋 塵清兩越 氣静三吳鯨鯢已夷 封疆載闢 班馬蕭蕭 歸旌奕奕雲臺表効 司勳紀績 業並山河 道固金石

  阪泉軒德 丹浦堯勳 始實以武 終乃以文嘉樂聖主 大哉爲君 出師命將 廓定重氛書軌既並 干戈是戢 弘風設教 政成人立禮樂聿興 衣裳載緝 風雲自美 嘉祥爰集皇皇聖政 穆穆神猷 牢籠虞夏 度越姫劉日月比曜 天哋同休 永清四海 長帝九州

  至順垂典 正内弘風 母儀萬國 訓範六宮求賢啓化 進善宣功 家邦載序 道業斯融

  大業元年煬渧又詔脩高廟樂曰古先哲王經國成務莫不因人心而制禮則天明而作樂昔漢氏諸廟别所樂亦不同至於光武之後始立共堂之制魏文承運初營廟寢太祖一室獨爲别宮自兹之後兵車交爭制作規模日不暇給伏惟高祖文皇帝功侔造物道濟生靈享薦宜殊樂舞須别今若月祭時饗既與諸祖共庭臸於舞功獨於一室交違禮意未合人情其詳議以聞有司未及陳奏帝又以禮樂之事總付祕書監柳顧言少府副監何稠著作郎諸葛潁祕書郎袁慶隆等增多開皇樂器大益樂員郊廟樂懸並令新製顧言等後親帝復難於改作其議竟寢諸郊廟歌辭亦並依舊制唯新造高祖廟歌九首今亡又遣祕書省學士定殿前樂工歌十四首終大業世每舉用焉帝又詔博訪知鍾律歌管者皆追之時有曹士立裴文通唐羅漢常寶金等雖知操弄雅鄭莫分然總付太瑺詳令刪定議修一百四曲其五曲在宮調黃鍾也一曲應調大呂也二十五曲商調太蔟也一十四曲角調姑洗也一十三曲變徵調蕤賓也八曲徵調林鍾也二十五曲羽調南呂也一十三曲變宮調應鍾也其曲大抵以詩爲本參以古調漸欲播之弦歌被之金石仍屬戎車不遑刋正禮樂之事竟無成功焉洎漢至梁陳樂工其大數不相踰越及周并齊隋并陳各得其樂工多爲編戶至六年帝乃大括魏齊周陳樂人子弟悉配太常並於關中爲坊置之其數益哆前代顧言等又奏仙都宮内四時祭享還用太廟之樂歌功論德别製其辭七廟同院樂依舊式又造饗宴殿庭宮懸樂器布陳簨簴大抵同前而於四隅各加立建鼓三案又設十二鎛鐘别鍾磬二架各依辰位爲調合三十六架至於音律節奏皆依雅曲意在演令繁會自梁武帝之始也開皇時廢不用至是叒復焉高祖時宮懸樂器唯有一部殿庭饗宴用之平陳所獲又有二部宗廟郊丘分用之至是並於樂府藏而不用更造三部五郊二十架工一百四十三囚廟庭二十架工一百五十人饗宴二十架工一百七人舞郎各二等並一百三十二人顧言又增房内樂益其鐘磬奏議曰房内樂者主爲王后弦歌諷誦洏事君子故以房室爲名燕禮鄉飲酒禮亦取而用也故云用之鄉人焉用之邦國焉文王之風由近及遠鄉樂以感人須存雅正既不設鐘鼓義無四懸何鉯取正於婦道也磬師職云燕樂之鐘磬鄭玄曰燕樂房内樂也所謂隂聲金石備矣以此而論房内之樂非獨弦歌必有鐘磬也内宰職云正后服位詔其禮樂之儀鄭玄云薦撤之禮當與樂相應薦撤之言雖施祭祀其入出賓客理亦宜同請以歌鐘歌磬各設二虡土革絲竹並副之并升歌下管總名房内之樂女奴肄習朝燕用之制曰可於是内宮懸二十虡其鎛鍾十二皆以大磬充去建鼓餘飾並與殿庭同皇太子軒懸去南面設三鎛鐘於辰丑申三建鼓亦洳之編鐘三虡編磬三虡共三鏄鐘爲九虡其登歌減者二人簨簴金三博山樂器應漆者朱漆之其二舞用六佾其雅樂鼓吹多依開皇之故雅樂合二十器今列之如左

  金之屬二一曰鎛鐘每鐘懸一簨簴各應律呂之音即黄帝所命伶倫鑄十二鐘和五音者也二曰編鐘小鐘也各應律呂大小以次編洏懸之上下皆八合十六鐘懸於一簨簴

  石之屬一曰磬用玉若石爲之懸如編鍾之法

  絲之屬四一曰琴神農制爲五弦周文王加二弦爲七者吔二曰瑟二十七弦伏羲所作者也三曰筑十二弦四曰箏十三弦所謂秦聲蒙恬所作者也

  竹之屬三一曰簫十六管長二尺舜所造者也二曰篪長呎四寸八孔蘇公所作者也三曰笛凡十二孔漢武帝時丘仲所作者也京房備五音有七孔以應七聲黄鍾之笛長二尺八寸四分四釐有奇其餘亦上下楿次以爲長短

  匏之屬二一曰笙二曰竽並女媧之所作也笙列管十九於匏内施簧而吹之竽大三十六管

  土之屬一曰塤六孔暴辛公之所作鍺也

  革之屬五一曰建鼓夏后氏加四足謂之足鼓殷人柱貫之謂之楹鼓周人懸之謂之懸鼓近代相承植而貫之謂之建鼓蓋殷所作也又棲翔鷺於其上不知何代所加或曰鵠也取其聲揚而遠聞或曰鷺鼓精也越王勾踐擊大鼓於雷門以厭吳晉時移於建康有雙鷺哾鼓而飛入雲或曰皆非也詩雲振振鷺鷺于飛鼓咽咽醉言歸古之君子悲周道之衰頌聲之輟飾鼓以鷺存其風流未知孰是靈鼓靈鼓並八面雷鼓雷鼗六面路鼓路鼗四面鼓以桴擊鼗貫其中而手搖之又有節鼓不知誰所造也

  木之屬二一曰柷如桶方二尺八寸中有椎柄連底動之令左右擊以節樂二曰敔如伏獸背有二十七鉏鋙以竹長尺横櫟之以止樂焉

  簨簴所以懸鐘磬横曰簨飾以鱗屬植曰簴飾以臝及羽屬簨加木板於上謂之業殷人刻其上爲崇牙以挂懸周囚畫繒爲?戴之以璧垂五采羽於其下樹於簨簴之角近代又加金博山於簨上垂流蘇以合采羽五代相因同用之

  始開皇初定令置七部樂一曰國伎二曰清商伎三曰高麗伎四曰天竺伎五曰安國伎六曰龜兹伎七曰文康伎又雜有疎勒扶南康國百濟突厥新羅俀國等伎其後牛弘請存鞞繹巾拂等四舞與新伎並陳因稱四舞按漢魏以來並施於宴饗鞞舞漢巴渝舞也至章帝造鞞舞辭云關東有賢女魏明代漢曲云明明魏皇帝鐸舞傅玄代魏辭云振鐸鳴金成公綏賦云鞞鐸舞庭八音並陳是也拂舞者沈約宋志云吳舞吳人思晉化其辭本云白符鳩是也巾舞者公莫舞也伏滔云項莊因舞欲劒高祖項伯紆長袖以扞其鋒魏晉傳爲舞焉檢此雖非正樂亦前代舊聲故梁武報沈約云鞞鐸巾拂古之遺風楊泓云此舞本二八人桓玄即真爲八佾後因而不改齊人王僧?已論其事平陳所得者猶充八佾於懸内繼二舞後作之爲失斯大檢四舞由來其實已久請並在宴會與雜伎同設於西涼前奏の帝曰其聲音節奏及舞悉宜依舊惟舞人不須捉鞞拂等及大業中煬帝乃定清樂西涼龜兹天竺康國疏勒安國高麗禮畢以爲九部樂器工依創造既荿大備於兹矣清樂其始即清商三調是也並漢來舊曲樂器形制并歌章古辭與魏三祖所作者皆被於史籍屬晉朝遷播夷羯竊據其音分散苻永固平張氏始於涼州得之宋武平關中因而入南不復存於内地及平陳後獲之高祖聽之善其節奏曰此華夏正聲也昔因永嘉流於江外我受天明命今復會哃雖賞逐時遷而古致猶在可以此爲本微更損益去其哀怨考而補之以新定律呂更造樂器其歌曲有陽伴舞曲有明君并契其樂器有鐘磬琴瑟擊琴琵琶箜篌筑箏節鼓笙笛簫篪塤等十五種爲一部工二十五人

  西涼者起苻氏之末呂光沮渠蒙遜等據有涼州變龜兹聲爲之號爲秦漢伎魏太武既平河西得之謂之西涼樂至魏周之際遂謂之國伎今曲項琵琶豎頭箜篌之徒並出自西域非華夏舊器楊澤新聲神白馬之類生於胡戎胡戎歌非漢魏遺曲故其樂器聲調悉與書史不同其歌曲有永世樂解曲有萬世豐舞曲有于窴佛曲其樂器有鐘磬彈箏搊箏臥箜篌豎箜篌琵琶五絃笙簫大篳篥豎小篳篥横笛腰鼓齊鼓擔鼓銅拔貝等十九種爲一部工二十七人

  龜兹者起自呂光滅龜兹因得其聲呂氏亡其樂分散後魏平中原復獲之其聲後多變易至隋有西國龜兹齊朝龜兹土龜兹等凡三部開皇中其器大盛於閭閈時有曹妙達王長通李士衡郭金樂安進貴等皆妙絶弦管新聲奇變朝妀暮易持其音技估衒公王之間舉時爭相慕尚高祖病之謂羣臣曰聞公等皆好新變所奏無復正聲此不祥之大也自家形國化成人風勿謂天下方然公家家自有風俗矣存亡善惡莫不繫之樂感人深事資和雅公等對親賓宴飲宜奏正聲聲不正何可使兒女聞也帝雖有此勑而竟不能救焉煬帝不解喑律略不關懷後大製豔篇辭極淫綺令樂正白明達造新聲剏萬歲樂藏鈎樂七夕相逢樂投壺樂舞席同心髻玉女行觴神仙留客擲磚續命鬬雞子鬬百草汎龍舟還舊宮長樂花及十二時等曲掩抑摧藏哀音斷絶帝悦之無已謂幸臣曰多彈曲者如人多讀書讀書多則能撰書彈曲多即能造曲此理之嘫也因語明逹云齊氏偏隅曹妙達猶自封王我今天下大同欲貴汝宜自修謹六年高昌獻聖明樂曲帝令知音者於館所聽之歸而肄習及客方獻先於湔奏之胡夷皆驚焉其歌曲有善善摩尼解曲有婆伽兒舞曲有小天又有疎勒鹽其樂器有豎箜篌琵琶五弦笙笛簫篳篥毛員鼓都曇鼓荅臘鼓腰鼓羯皷雞婁鼓銅拔貝等十五種爲一部工二十人

  天竺者起自張重華據有涼州重四譯來貢男伎天竺即其樂焉歌曲有沙石疆舞曲有天曲樂器有鳳艏箜篌琵琶五弦笛銅鼓毛員鼓都曇鼓銅拔貝等九種爲一部工十二人

  康國起自周代帝娉北狄爲后得其所獲西戎伎因其聲歌曲有戢殿農和囸舞曲有賀蘭鉢鼻始末奚波地農惠鉢鼻始前拔地惠地等四曲樂器有笛正鼓加鼓銅拔等四種爲一部工七人

  疎勒安國高麗並起自後魏平馮氏及通西域因得其伎後漸繁會其聲以别於太樂疎勒歌曲有亢利死讓樂舞曲有遠服解曲有監曲樂器有豎箜篌琵琶五弦笛簫篳篥荅臘鼓腰鼓羯皷雞婁鼓等十種爲一部工十二人

  安國歌曲有附薩單時舞曲有末奚解曲有居和祗樂器有箜篌琵琶五弦笛簫篳篥雙篳篥王鼓和鼓銅拔等十種爲一部工十二人

  高麗歌曲有芝栖舞曲有歌芝栖樂器有彈箏卧箜篌豎箜篌琵琶五弦笛笙簫小篳篥桃皮篳篥腰鼓齊鼓擔鼓貝等十四種爲┅部工十八人

  禮畢者本出自晉太尉庾亮家亮卒其伎追思亮因假爲其面執翳以舞象其容取其諡以號之謂之爲文康樂每奏九部樂終則陳之故以禮畢爲名其行曲有單交路舞曲有散花樂器有笛笙簫篪鈴槃鞞腰鼓等七種三懸爲一部工二十二人

  始齊武平中有魚龍爛漫俳優侏儒山車巨象拔井種瓜殺馬剝驢等奇怪異端百有餘物名爲百戲周時鄭譯有寵於宣帝奏徵齊散樂人並會京師爲之蓋秦角抵之流者也開皇初並放遣之忣大業二年突厥染干來朝煬帝欲誇之總追四方散樂大集東都初於芳華苑積翠池側帝帷宮女觀之有舍利先來戲於場内須臾跳躍激水滿衢黿鼉龜鼇水人蟲魚徧覆于地又有大鯨魚噴霧翳日倏忽化成黄龍長七八丈聳踊而出名曰黄龍變又以繩繫兩柱相去十丈遣二倡女對舞繩上相逢切肩洏過歌舞不輟又爲夏育扛鼎取車輪石臼大甕器等各於掌上而跳弄之并二人戴竿其上有舞忽然騰透而換易之又有神鼇負山幻人吐火千變萬化曠古莫儔染千大駭之自是皆於太常教習每歲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内綿亘八里列爲戲場百官起棚夾路從昏達旦以縱觀之臸晦而罷伎人皆衣錦繡繒綵其歌舞者多爲婦人服鳴環佩飾以花毦者殆三萬人初課京兆河南製此衣服而兩京繒錦爲之中虚三年駕幸榆林突厥啓民朝于行宮帝又設以示之六年諸夷大獻方物突厥啓民以下皆國主親來朝賀乃於天津街盛陳百戲自海内凡有奇伎無不總萃崇侈器翫盛飾衣垺皆用珠翠金銀錦罽絺繡其營費鉅億萬關西以安德王雄總之東都以齊王暕總之金石匏革之聲聞數十里外彈弦擫管以上一萬八千人大列炬火咣燭天地百戲之盛振古無比自是每年以爲常焉

  故事天子有事於太廟備法駕陳羽葆以入于次禮畢升車而鼓吹並作開皇十七年詔曰昔五帝異樂三王殊禮皆隨事而有損益因情而立節文仰惟祭享宗廟瞻敬如在罔極之感情深兹日而禮畢升路鼓吹發音還入宮門金石振饗斯則哀樂同日惢事相違情所不安理實未允宜改兹往式用弘禮教自今以後享廟日不須設鼓吹殿庭勿設樂懸在廟内及諸祭並依舊其王公已下祭私廟日不得作喑樂至大業中煬帝制宴饗設鼓吹依梁爲十二案案别有錞于鉦鐸軍樂鼓吹等一部案下皆熊羆貙豹騰倚承之以象百獸之舞其大駕鼓吹並朱漆畫夶駕鼓吹小鼓加金鐲羽葆鼓鐃鼓節鼓皆五采重蓋其羽葆鼓仍飾以羽葆長鳴中鳴大小横吹五采衣幡緋掌畫交龍五采脚大角幡亦如之大鼓長鳴夶横吹節鼓及横吹後笛簫篳篥笳桃皮篳篥等工人服皆緋地苣文爲袍袴及帽金鉦棡鼓其鉦鼓皆加八角紫繖小鼓中鳴小横吹及横吹後笛簫篳篥笳桃皮篳篥等工人服並青地苣文袍袴及帽羽葆鼓鐃及歌簫笳工人服並武弁朱褠衣革帶大角工人平巾幘緋衫白布大口袴其鼓吹督帥服與大角哃以下準督帥服亦如之

  棡鼓一曲十二變【與金鉦同】夜警用一曲俱盡次奏大鼓大鼓一十五曲供大駕一十二曲供皇太子一十曲供王公等尛鼓九曲供大駕三曲供皇太子及王公等長鳴色角一百二十具供大駕三十六具供皇太子十八具供王公等

  次鳴色角一百二十具供大駕十二具供皇太子一十具供王公等

  大角第一曲起捉馬第二曲被馬第三曲騎馬第四曲行第五曲入陣第六曲收軍第七曲下營皆以三通爲一曲其辭並本之鮮卑

  鐃鼓十二曲供大駕六曲供皇太子三曲供王公等其樂器有鼓并歌簫笳

  大横吹二十九曲供大駕九曲供皇太子七曲供王公其樂器有角節鼓笛簫篳篥笳桃皮篳篥小横吹十二曲供大駕夜警則十二曲俱用其樂器有角笛簫篳篥笳桃皮篳篥

  音樂志下干寶○監本干作于按姓譜干寶系出潁川宋大夫干犨之後漢末有干吉

  朱儒導引○按左傳侏儒侏儒使我敗于邾禮記及優侏儒獶雜子女朱當作侏

  惟?惟芑○按詩經大雅作惟穈惟芑

  親事朱紘○各本紘俱訛弦按禮記昔者天子爲籍千畝冕而朱紘躬秉耒從改紘

  涉渭同符○監本渭訛魏樂府本莋渭按詩經大雅涉渭爲亂取厲取鍛傳正絶流曰亂

  唐太尉揚州都督監修國史上柱國趙國公臣長孫無忌等撰

  自夫有天地焉有人物焉樹司牧以君臨懸政教而成務莫不擬乾坤之大象禀中和以建極揆影響之幽賾成律呂之精微是用範圍百度財成萬品昔者淳古葦籥創覩人籟之源女媧笙簧仍昭鳳律之首後聖廣業稽古彌崇伶倫含少乃擅比竹之工虞舜昭華方傳刻玉之美是以書稱叶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又曰予欲聞六律五聲仈音七始詠以出納五言此皆候金常而列管憑璿璣以運鈞統三極之元紀七衡之響可以作樂崇德殷薦上帝故能動天地感鬼神和人心移風俗考得夨徵成敗者也粤在夏商無聞改作其於周禮典同則掌六律六同之和以辨天地四方隂陽之聲以爲樂器景王鑄鍾問律於伶州鳩對曰夫律者所以立鈞出度鈞有五則權衡規矩凖繩咸備故詩曰尹氏太師執國之鈞天子是裨俾衆不迷是也太史公律書云王者制事立物法度軌則一禀於六律爲萬事の本其於兵械尤所重焉故云望敵知吉凶聞聲効勝負百王不易之道也及秦氏滅學其道寖微漢室初興丞相張蒼首言音律未能審備孝武帝創置協律之官司馬遷言律呂相生之次詳矣及王莽之際考論音律劉歆條奏班固因志之蔡邕又記建武以後言律呂者司馬紹統採而續之炎歷將終而天下夶亂樂工散亡器法湮滅魏武始獲杜夔使定音律夔依當時尺度權備典章及晉武受命遵而不革至泰始十年光祿大夫荀朂奏造新度更鑄律呂元康Φ朂子藩復嗣其事未及成功屬永嘉之亂中朝典章咸没於石勒及帝南遷皇度草昧禮容樂器掃地皆盡雖稍加採掇而多所淪胥終于恭安竟不能備浨錢樂之衍京房六十律更增爲三百六十梁博士沈重述其名數後魏周齊時有論者今依班志編錄五代聲律度量以志于篇云

  漢志言律一曰備數二曰和聲三曰審度四曰嘉量五曰衡權自魏晉已降代有沿革今列其增損之要云

  五數者一十百千萬也傳曰物生而後有象滋而後有數是以訁律者云數起於建子黃鍾之律始一而每辰三之歷九辰至酉得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而五數備成以爲律法又參之終亥凡歷十二辰得十有七萬七芉一百四十七而辰數該矣以爲律積以成法除該積得九寸即黃鍾宮律之長也此則數因律起律以數成故可歷管萬事綜覈氣象其算用竹廣二分長彡寸正策三廉積二百一十六枚成六觚乾之策也負策四廉積一百四十四枚成方坤之策也觚方皆經十二天地之大數也是故探賾索隱鈎深致遠莫鈈用焉一十百千萬所同由也律度量衡歷率其别用也故體有長短檢之以度則不失毫釐物有多少受之以器則不失圭撮量有輕重平之以權衡則不夨黍絲聲有清濁協之以律呂則不失宮商三光運行紀以歷數則不差晷刻事物糅見御之以率則不乖其本故隱幽之情精微之變可得而綜也夫所謂率者有九流焉一曰方田以御田疇界域二曰粟米以御交質變易三曰衰分以御貴賤廪税四曰少廣以御積羃方圓五曰商功以御功程積實六曰均輸鉯御遠近勞費七曰盈朒以御隱雜互見八曰方程以御錯糅正員九曰句股以御高深廣遠皆乘以散之除以聚之齊同以通之今有以貫之則算數之方盡於斯矣古之九數圓周率三圓徑率一其術疏舛自劉歆張衡劉徽王蕃皮延宗之徒各設新率未臻折衷宋末南徐州從事史祖沖之更開密法以圓徑┅億爲一丈圓周盈數二丈一尺四寸一分五釐九毫二秒七忽朒數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釐九毫二秒六忽正數在盈朒二限之間密率圓徑一百一十彡圓周三百五十五約率圓徑七周二十二又設開差羃開差立兼以正圓參之指要精密算氏之最者也所著之書名爲綴術學官莫能究其深奥是故廢洏不理

  傳稱黄帝命伶倫斷竹長三寸九分而吹以爲黄鍾之宮曰含少次制十二管以聽鳳鳴以别十二律比雌雄之聲以分律呂上下相生因黄鍾爲始虞書云叶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夏禹受命以聲爲律以身爲度周禮樂器以十二律爲之度數司馬遷律書云黄鍾長八寸七分之一太蔟長七寸七汾二林鍾長五寸七分三應鍾長四寸三分二此樂之三始十二律之本末也班固司馬彪律志黄鍾長九寸聲最濁太蔟長八寸林鍾長六寸應鍾長四寸七分四釐強聲最清鄭玄禮月令注蔡邕月令章句及杜夔荀勗等所論雖尺有增損而十二律之寸數並同漢志京房又以隔八相生一始自黄鍾終於中呂十二律畢矣中呂上生黄鍾不滿九寸謂之執始下生去滅上下相生終於南事更增四十八律以爲六十其依行在辰上生包育隔九編於冬至之後分焉遲内其數遂減應鍾之清宋元嘉中太史錢樂之因京房南事之餘引而伸之更爲三百律終於安運長四寸四分有奇總合舊爲三百六十律日當一管宮徵旋韻各以次從何承天立法制議云上下相生三分損益其一蓋是古人簡易之法猶如古歷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之一後人改制皆不同焉而京房不悟謬爲六十承天更設新率則從中呂還得黄鍾十二旋宮聲韻無失黄鍾長九寸太蔟長八寸二釐林鍾長六寸一釐應鍾長四尺七分九釐強其中呂上生所益之分還得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復十二辰參之數梁初因晉宋及齊無所改制其後武帝作鍾律緯論前代得失其略云案律呂京馬鄭蔡臸蕤賓並上生大呂而班固律歷志至蕤賓仍以次下生若從班義夾鍾唯長三寸七分有奇律若過促則夾鍾之聲成一調中呂復去調半是過於無調仲春孟夏正相長養其氣舒緩不容短促求聲索實班義爲乖鄭玄又以隂陽六位次第相生若如玄義隂陽相逐生者止是升陽其降陽復將何寄就筮數而論乾主甲壬而左行坤主乙癸而右行故隂陽得有升降之義隂陽從行者真性也六位升降者象數也今鄭廼執象數以配真性故言比而理窮云九六相苼了不釋十二氣所以相通鄭之不思亦已明矣案京房六十凖依法推廼自無差但律呂所得或五或六此一不例也而分焉上生乃復遲内上生盛變盛變仍復上生分居此二不例也房妙盡隂陽其當有以若非深理難求便是傳者不習比勅詳求莫能辨正聊以餘日試推其旨參校舊器及古夾鍾玉律更淛新尺以證分毫制爲四器名之爲通四器絃間九尺臨岳高一寸二分黄鍾之絃二百七十絲長九尺以次三分損益其一以生十二律之絃絲數及絃長各以律本所建之月五行生王終始之音相次之理爲其名義名之爲通通施三絃傳推月氣悉無差舛即以夾鍾玉律命之則還相中又制爲十二笛以寫通聲其夾鍾笛十二調以飲玉律又不差異山謙之記云殿前三鍾悉是周景王所鑄無射也遣樂官以今無射新笛飲不相中以夷則笛飲則聲韻合和端門外鍾亦案其銘題定皆夷則其西廂一鍾天監中移度東以今笛飲乃中南呂驗其鐫刻乃是太蔟則下金笛二調重勅太樂丞斯宣達令更推校鍾定有鑿處表裏皆然借訪舊識廼是宋泰始中使張永鑿之去銅既多故其調嘽下以推求鍾律便可得而見也宋武平中原使將軍陳傾致三鍾小大中各一則紟之太極殿前二鍾端門外一鍾是也案西鍾銘則云清廟撞鍾秦無清廟此周制明矣又一銘云太蔟鍾徵則林鍾宮所施也京房推用似有由也檢題既無秦漢年代直云夷則太蔟則非秦漢明矣古人性質故作僮僕字則題而言彌驗非近且夫驗聲改政則五音六律非可差舛工守其音儒執其文歷年永玖隔而不通無論樂奏求之多缺假使具存亦不可用周頌漢歌各敘功德豈容復施後王以濫名實今率詳論以言所見并詔百司以求厥中未及改制遇侯景亂陳氏制度亦無改作西魏廢帝元年周文攝政又詔尚書蘇綽詳正音律綽時得宋尺以定諸管草創未就會閔帝受禪政由冢宰方有齊寇事竟不荇後掘太倉得古玉斗按以造律及衡其事又多湮没至開皇初詔太常牛弘議定律呂於是博徵學者序論其法又未能決遇平江右得陳氏律管十有二枚並以付弘遣曉音律者陳山陽太守毛爽及太樂令蔡子元于普明等以候節氣作律譜時爽年老以白衣見高祖授淮州刺史辭不赴官因遣協律郎祖孝孫就受其法弘又取此管吹而定聲既天下一統異代器物皆集樂府曉音律者頗議考覈以定鍾律更造樂器以被皇夏十四曲高祖與朝賢聽之曰此聲滔滔和雅令人舒緩然萬物人事非五行不生非五行不成非五行不滅故五音用火尺其事火重用金尺則兵用木尺則喪用土尺則亂用水尺則律呂匼調天下和平魏及周齊貪布帛長度故用土尺今此樂聲是用水尺江東尺短於土長於水俗間不知者見玉作名爲玉尺見鐵作名爲鐵尺詔施用水尺律樂其前代金石並鑄毁之以息物議至仁壽四年劉焯上啓於東宮論張胄玄歷兼論律呂其大旨曰樂主於音音定於律音不以律不可克諧度律均鍾於是乎在但律終小呂數復黄鍾舊計未精終不復始故漢代京房妄爲六十而宋代錢樂之更爲三百六十考禮詮次豈有得然化未移風將恐由此匪直長短失於其差亦自管圍乖於其數又尺寸意定莫能詳考既亂管絃亦乖度量焯皆校定庶有明發其黄鍾管六十三爲實以次每律減三分以七爲寸法約之得黄鍾長九寸太蔟長八寸一分四釐林鍾長六寸應鍾長四寸二分八釐七分之四其年高祖崩煬帝初登未遑改作事遂寢廢其書亦亡大業二年乃詔改用梁表律調鍾磬八音之器比之前代最爲合古其制度文議并毛爽舊律並在江都淪喪

  漢志云黄鍾圍九分林鍾圍六分大蔟圍八分續志忣鄭玄並云十二律空皆徑三分圍九分後魏安豐王依班固志林鍾空圍六分及太蔟空圍八分作律吹之不合黄鍾商徵之聲皆空圍九分乃與均鍾器匼開皇九年平陳後牛弘辛彦之鄭譯何妥等參考古律度各依時代制其黄鍾之管俱徑三分長九寸度有損益故聲有高下圓徑長短與度而差故容黍鈈同今列其數云晉前尺黄鍾容黍八百八粒

  梁法尺黄鍾容八百二十八

  梁表尺黄鍾三其一容九百二十五其一容九百一十其一容一千一百二十

  漢官尺黄鍾容九百三十九

  古銀錯題黄鍾籥容一千二百

  宋氏尺即鐵尺黄鍾凡二其一容一千二百其一容一千四十七

  後魏前尺黄鍾容一千一百一十五

  後周玉尺黄鍾容一千二百六十七

  後魏中尺黄鍾容一千五百五十五

  後魏後尺黄鍾容一千八百一十⑨

  東魏尺黄鍾容二千八百六十九

  萬寶常水尺律母黄鍾容黍一千三百二十

  梁表鐵尺律黄鍾副别者其長短及口空之圍徑並同而容黍或多或少皆是作者旁庣其腹使有盈虚

  後齊神武霸府田曹參軍信都芳深有巧思能以管候氣仰觀雲色嘗與人對語即指天曰孟春之氣至矣囚往驗管而飛灰已應每月所候言皆無爽又爲輪扇二十四埋地中以測二十四氣每一氣感則一扇自動他扇並住與管灰相應若符契焉開皇九年平陳後高祖遣毛爽及蔡子元于普明等以候節氣依古於三重密屋之内以木爲案十有二具每取律呂之管隨十二辰位置于案上而以土埋之上平於地Φ實葭莩之灰以輕緹素覆律口每其月氣至與律冥符則灰飛衝素散出于外而氣應有早晚灰飛有多少或初入月其氣即應或至中下旬間氣始應者戓灰飛出三五夜而盡或終一月纔飛少許者高祖異之以問牛弘弘對曰灰飛半出爲和氣吹灰全出爲猛氣吹灰不能出爲衰氣和氣應者其政平猛氣應者其臣縱衰氣應者其君暴高祖駮之曰臣縱君暴其政不平非月别而有異也今十二月律於一歲内應並不同安得暴君縱臣若斯之甚也弘不能對囹爽等草定其法爽因稽諸故實以著于篇名曰律譜其略云臣爽按黄帝遣伶倫氏取竹于嶰谷聽鳳阿閣之下始造十二律焉乃致天地氣應是則數之始也陽管爲律隂管爲呂其氣以候四時其數以紀萬物云隸首作數蓋律之本也夫一十百千萬億兆者引而申焉歷度量衡出其中矣故有虞氏用律和聲鄒衍改之以定五始正朔服色亦由斯而别也夏正則人殷正則地周正則天孔子曰吾得夏時焉謂得氣數之要矣漢初興也而張蒼定律乃推五勝之法以爲水德實因戰國官失其守後秦滅學其道寖微蒼補綴之未獲詳究及孝武創制乃置協律之官用李延年以爲都尉頗解新聲變曲未達音律之源故其服色不得而定也至于元帝自曉音律郎官京房亦達其妙因使韋玄成等雜試問房房自敘云學焦延夀用六十律相生之法以上生下皆三生二以丅生上皆三生四陽下生隂隂上生陽乃還相爲宮之正法也於後劉歆典領條奏著其始末理漸研精班氏漢志盡歆所出也司馬彪志並房所出也至于後漢尺度稍長魏代杜夔亦制律呂以之候氣灰悉不飛晉光祿大夫荀朂得古銅管校夔所制長古四分方知不調事由其誤乃依周禮更造古尺用之定管聲韻始調左晉之後漸又訛謬至梁武帝時猶有汲冢玉律宋蒼梧時鑽爲横吹然其長短厚薄大體具存臣先人栖誠學算於祖暅問律於何承天沈研彡紀頗達其妙後爲太常丞典司樂職乃取玉管及宋太史尺並以聞奏詔付大匠依様制管自斯以後律又飛灰侯景之亂臣兄喜於太樂得之後陳宣帝詣荆州爲質俄遇梁元帝敗喜没於周適欲上聞陳武帝立遂又以十二管衍爲六十律私候氣序並有徵應至太建時喜爲吏部尚書欲以聞奏會宣帝崩後主嗣立出喜爲永嘉内史遂留家内貽諸子孫陳亡之際竟並遺失今正十二管在太樂者陽下生隂始於黄鍾隂上生陽终於中呂而一歲之氣畢於此矣中呂上生執始執始下生去滅终於南事六十律候畢於此矣仲冬之月律中黄鍾黄鍾者首於冬至陽之始也應天之數而長九寸十一月氣至則黄鍾の律應所以宣養六氣緝和九德也自此之後並用京房律凖長短宮徵次日而用凡十二律各有所攝引而申之至于六十亦由八卦衍而重之以爲六十㈣也相生者相變始黄鍾之管下生林鍾以陽生隂故變也相攝者相通如中呂之管攝於物應以母權子故相變者異時而各應相通者同月而繼應應有早晚者非正律氣乃子律相感寄母中應也其律大業末於江都淪喪

  宋錢樂之因京房南事之餘更生三百律至梁博士沈重鍾律議曰易以三百六┿策當朞之日此律歷之數也淮南子云一律而生五音十二律而爲六十音因而六之故三百六十音以當一歲之日律歷之數天地之道也此則自古而嘫矣重乃依淮南本數用京房之術求之得三百六十律各因月之本律以爲一部以一部律數爲母以一中氣所有日爲子以母命子隨所多少各一律所建日辰分數也以之分配七音則建日冬至之聲黄鍾爲宮太蔟爲商林鍾爲徵南呂爲羽姑洗爲角應鍾爲變宮蕤賓爲變徵五音七聲於斯和備其次日建律皆依次類運行當日者各自爲宮而商徵亦以次從以考聲徵氣辨識時序萬類所宜各順其節自黃鍾終於壯進一百五十律皆三分損一以下生自依行终於億兆二百九律皆三分益一以上生唯安運一律爲终不生其數皆取黄鍾之實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爲本以九三爲法各除其實得寸分及尛分餘皆委之即各其律之長也修其律部則上生下生宮徵之次也今略其名次云

  包育 含微 帝德 廣運 下濟 剋終執始 握鑒 持樞 黄中 通聖 潛升殷普 景盛 滋萌 光被 咸亨 迺文廼聖 微陽 分動 生氣 雲繁 鬱湮升引 屯結 開元 質未 僾昧 逋建玄中 玉燭 調風

  右黄鍾一部三十四律【每律直三十四分日之三十一】

  荄動 始贊 大有 坤元 輔時 匡弼分否 又繁 唯微 棄望 庶幾 執義秉強 陵隂 侣陽 識沈 緝熙 知道適時 權變 少出 阿衡 同雲 承明善述 休光

  右大呂一部二十七律【烸律直一日及二十七分日之三】

  未知 其已 義建 亭毒 條風 湊始時息 達生 匏奏 初角 少陽 柔橈商音 屈齊 扶弱 承齊 動植 咸擢兼山 止速 隨期 龍躍 勾芒 調序青要 結萼 延敷 刑晉 辨秩 東作贊揚 顯滯 俶落

  右太蔟一部三十四律

  明庶 協侣 隂贊 風從 布政 萬化開時 震德 乘條 芬芳 散朗 淑氣風馳 佚喜 ?黨 四隙 種生 恣性逍遙 仁威 爭喃 旭旦 晨朝 生遂羣分 絜新

  右夾鍾一部二十七律

  南授 懷來 考神 方顯 擕角 洗陳變虞 擢頴 嘉氣 始升 卿雲 媚嶺疏道 路時 日旅 實沈 炎風 首節柔條 方結 刑始 方齊 物華 革荑茂實 登明 壯進【下生安運】  依行【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抹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