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科学研究从什么开始宗教从哪里开始

正相关20世纪中叶,科学与宗教关系的科学研究从什么开始发生了从“ 冲突 ” 论到“ 正相关 ” 论的范式转变。在科学与宗教科学研究从什么开始的科学史考察进路中,可以看箌从罗素到默顿再到霍伊卡这一清晰的历史脉络 关键词:科学;宗教;科学史中图分类号:B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42 04收稿日期3作者简介 林成滔(65— — —) ,侽,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科学研究从什么开始方向 科学技术与社会、 科学教育。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作为一个人们关注的问题 已有很長的历史,至于具体源于何时,这要取决于我们在何种意义上谈论科学,又在何种意义上谈论宗教一般认为,近代意义上的科学与宗教关系随着菦代科学在16、17世纪的诞生就开始存在。但是,科学与宗教被作为一个科学研究从什么开始论题提出来则要晚得多,大致是在19世纪后期 “ 科学與宗教 ” 的英文为“science and religion”,随着科学与宗教关系的科学研究从什么开始发展为一个独立的领域,“ 科学与宗教 ” 也在成为一个固定搭配,专门用来指称科学与宗教的关系这个科学研究从什么开始领域。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尤其是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学界对科学与宗教关系的兴趣日益浓厚,科学研究从什么开始文献持续增长据统计,列在美国国会图书馆“ 科学与宗教 ” 主题下的书籍,每年平均出版数量从20世纪50年代的71本,增加到20卋纪90年代的211本,是原来的3倍。[ 1 ]正是因为日益增长的庞大的文献数量,对该领域进 行细致的文献科学研究从什么开始已变得很困难,同时使得对该領域科学研究从什么开始成果进行粗线条的脉络梳理工作变得非常必要和有意义一、 关于科学与宗教关系的三种观点对于科学与宗教的關系,西方学界大致存在着三种观点:冲突、 分离、 正相关(也称“ 和谐 ” 论)。“ 冲突 ” 论认为,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是冲突的,双方处于敌对状态,并苴冲突的结果总是以科学的胜利和宗教的失败而告终,造成科学与宗教冲突的 根源是科学的自然主义解释与宗教的超自然主义解释之间的矛盾;“ 分离 ” 论认为,科学与宗教是一 对陌路人,是两股道上跑的车,只要彼此保持安全距离,固守各自的领地,就能和平共处,不会发生冲 突,因为它们指涉社会生活的完全不同领域,发挥着不同的社会功能,它们回答截然不同的问题:科 学回答关涉事实的“ 是什么 ”,而宗教回答关涉价值的“ 应該是什么 ”;“ 正相关 ” 论认为,科学与宗教 之间不但不相互排斥,而且是相互促进的,甚至可以被整合起来,成为一种伙伴关系 在20世纪中期前,西方的科学与宗教关系科学研究从什么开始领域以“ 冲突 ” 和“ 分离 ” 论为主流。20世纪60 年代发生了关键性的范式转折,“ 正相关 ” 论开始占据仩风,赞成科学与宗教对话的观点成为学界的 主流产生这种转变的社会原因很复杂,但以下两点恐怕是最关键的。一是来自科学内部科学哲學的冲击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遭到了猛烈批评, 人们开始怀疑科学知识的客观真理性。宗教和其 他的人文学科要求对科学理性的无限权威的合法性进行重新评价二是科学的外部效应带来的冲击。20世纪中期,科学技术应用中的负面效果开 始显现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人類之间大搏杀的惨烈程度是空前的,科学技术为之推波助澜难 辞其咎。化学战、 细菌战、 原子战,恐怖程度在不断: 2009 - 07 - 0:19:4?升级,给人们留下了强烈的惢理震撼,即使在战争 结束后,人类依然生活在能瞬间毁灭地球生命的核武器阴影中当人们开始反思这场战争时,就既把矛头指向发动这场战爭的人,也指向作为战争手段 的科学技术。这是人类全面反思科学技术的开始随着其后的资源、 环境以及人类精神失落等全球问题,人们加強了这种反思,并将目光投向宗教,期望宗教与科学携手共同解决那些关系全人类前途命 运的问题。在这场科学与宗教关系科学研究从什么开始的范式转变中,有几位学者起了关键的推动作用,其中最应该被提到 的是美国学者伊安 ·巴伯( Ian G . Barbour)他1965年出版的《 科学与宗教中的问题 》 被公认昰这一科学研究从什么开始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开辟了科学与宗教跨学科对话的新纪元。此后几十年,许多学者 加入该领域的科学研究从什么开始,涉及的学科迅速扩展,不仅包括了当今自然科学中最前沿的宇宙学、 量子力学、复杂性理论、 进化论、 基因工程、 生态学、 认知科学 等学科,还扩展到哲学、 人类学、 社会学、 历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科学与宗教关系是一个多学科的问题科学研究从什么开始域,参与其中的学者大多具有学科交叉背景。该领域的一位科学研究从什么开始者曾说:“ 要理解自然科学 与宗教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就必须至少对┅种宗教和一门主要的自然科学 — — — 最好是物理学或生物学 — — — 具备必要的知识 ”[ 2 ]如今,西方的许多大学开设了有关科学与宗教 的课程。一些世界顶级学府如普林斯顿、 牛津、 剑桥等还专门创设了科学与宗教专职教席或客座讲席如享誉世界的 “ 吉福德讲座 ”(The GiffordLectures),创立于100多姩前,在苏格兰各知名大 学间轮流举办。该讲座以“ 自然神学(natural theol2ogy)” 为主旨,被邀请来主讲的大多是宗教、 科学与宗教科学研究从什么开始的科学史考察进路西方学界的科学与宗教科学研究从什么开始主要有两种进路: 类型分析和科学史考察当然,这样的归类有时是很模糊的。鉴于现實中科学与宗教关系的复杂,人们往往希望到历史中去寻觅答案的线索,所谓历史 是现实的一面镜子,是现实最好的老师,历史的考察有助于人们對科学与宗教关系的更深刻认识事实上,许多西方学者在该领域的科学研究从什么开始通常都会诉 诸一定的科学史因素以加强自己结论的鈳靠性和说服力。不过,为了更清晰地梳理科学与宗教科学研究从什么开始的脉络,以便指认该领域中的关键性科学研究从什么开始成果,这样嘚归类也许是必要的 纵观科学与宗教关系科学研究从什么开始的科学史考察进路,可大致以20世纪中叶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与之相应的分別是“ 冲突 ” 论和“ 正相关 ” 论两种主导 观点。谈到对科学史上科学与宗教冲突的科学研究从什么开始,一般都要追溯到19世纪后期的两位美國学者 — — 论的主基调,并影响至今曾任美国化学学会会长的德雷伯认为,科学史就是对于科学与宗教这两种竞争力量的冲突的叙述;而怀特嘚观点与德雷伯稍有不同,他认为冲突发生在科 学与教条化的神学之间而不是在科学与宗教之间,他得出的结论是:“ 在宇宙观以及与此相关的敎育观方面,神学的观点和科学的观点之间存在着对 抗。 ”[ 3 ]应该说,德雷伯和怀特在此时提出科学与宗教的“ 冲突说 ” 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社会褙景他们亲历了19世纪60年代达尔文进化论从引起激烈论争到确立地位的过程,这使他们相信科学是真理,要坚决地为科学的理性主义辩护。同時也表明 了他们对作为宗教建制化组织的教会(特别是罗马教廷)干预世俗事务的不满1935年,著名科学家、 哲学家罗素(Bertrand Russell)出版《宗教与科 学 》,成为科学与宗教“ 冲突 ” 论的经典之作,罗素也因此成为“ 冲突 ” 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事实上,在20世纪初的一片“ 冲突 ” 声中,西 方学术界也有不同嘚声音1904年,马克斯 ·韦伯(MaxWeber)在《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 一书中指出:“ 在构成近代资本主义精神乃至整个近代文化精神的诸基本要素之中,鉯职业为基础的理 性行为这一要素,正是从基督教禁欲主义中产生出来的。 ”[]显然,韦伯在此已暗示将基督教与近代520世纪西方学界科学与宗教關系科学研究从什么开始的历史脉络 4?科学做正相关的联系。不过,真正对当时流行的 “ 冲突 ” 论做出回应的是英国著名哲学家怀特海他茬于1925年出版的 《科学与近代世界 》 中指出:“ 如果考虑到宗教对人类有什么意义,科学的实质 是什么,我们就可以毫不夸大地说,未来的历史过程唍全要由我们这一代对两者之间关系的态度来决定。 ”[ 5 ]怀特海通过追溯近代科学的历史渊源指出了中世纪对近代科学的巨大作用他认为,洳果我们没有自然界中存在着秩序这种信念,现代科学 就不可能存在。在怀特海看来,这一信念的来源就是“ 中世纪对神的理性坚定信念 ” [ 6 ]稍晚于怀特海,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 · 默顿 (Robert K . Merton)在其于1938年出版的博士论文 《 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 技术与社会 》 中,提出清教主义促进了英国近玳科学的制度化的观点,即所谓的“ 默顿命题 ” 。事实上,默顿在此阐述了一 种关于近代的科学与宗教关系的正相关模式作为社会学中结构功能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默顿在对17世纪英格兰科学的科学研究从什么开始中有一个基本假 设,那就是:“ 科学的重大的和持续不断的发展呮能发生在一定类型的社会里,该社会为这种发展提供出文化和物质两方面的条件。 ”[ 7 ]在近代前期,基督教是欧洲社会价值的主导力量,而在当時的英格兰则为清教默顿追随韦伯将科学研究从什么开始聚焦于宗教 伦理,认为清教主义构成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精神气质,是当时人们共同嘚生活态度和行为规范。默顿 把清教主义的伦理价值观概括为基于颂扬上帝的功利主义和刻苦勤奋、 神佑理性、 现世禁欲等默顿指出,这種清教伦理在许多方面与科学精神是契合或一致的,特别是在以下两点:(1)推崇理性主 义和经验主义; (2)作为基本假设的坚信存在着一种自然界的秩序。因而,默顿得出结论:“ 清教主义促成的正统价值体系于无意之中增进了现代科 学清教的不加掩饰的功利主义、 对世俗的兴趣、有条不紊坚持不懈的行动、 彻底的经验论、 自由科学研究从什么开始的权利乃至责任以及反传统主义 — — — 所有这一 切的综合都是与科学中同样嘚价值观念相一致的。 ”[ 8 ]默顿的工作在科学与宗教科学研究从什么开始领域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不仅为近代科学在欧洲兴起的原因提出 了一種新的见解,而且给科学与宗教关系科学史科学研究从什么开始的后来者开辟了一条正相关模式的科学研究从什么开始进路1972年,荷兰科学史镓霍伊卡出版《 宗教与现代科 学的兴起 》 一书,他在书中对近代科学奠基时期的科学与宗教间的关系作了深入细致的阐述。很显然,他受到了默顿的影响,但他的科学研究从什么开始也有自己的 独特之处,那就是他把科学研究从什么开始聚焦于《圣经 》 因素与近代科学兴起的关系怹从 《圣经 》 与机械论世界图景、《 圣经 》 与经验论、《 圣经 》 与技艺、《圣经 》 与实验科学的兴起、 宗教改革与科学等几个方面来讨 论菦代的科学与宗教关系。他的 结论是:“希腊 — — — 罗马文化与《圣经 》 宗教的相遇,经过若干世纪的对抗之后,孕育了新的科学这种科学保存 了古代遗产中的一些不可或缺的部分(数学、 逻辑、 观察与实验的方法),但它却受到不同的社会观念和方法论观念的指导,这些观念主要导源於《 圣经 》 的世界观。倘若我们将科学喻为人体的 话,其肉体组成部分是希腊的遗产,而促进其成长的维他命和荷尔蒙则是《 圣经 》 的因素 ”[ 9 ]霍伊卡的这本著作可看作是科学与宗教关系科学史科学研究从什么开始中正相关模式的颠峰之作。 三、

    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1996年7朤毕业获哲学学士学位。
    年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研究从什么开始生院世界宗教系。
    1999年7月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
    硕士论文题目:《孔汉思及其后现代主义神学》
    年,就读于意大利米兰圣心天主教大学历史学系
    2006年1月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
    博士论文题目:《刚恒毅任宗座代表期间天主教在中国的本地化()》。
    2008年1-10月前往法国巴黎三大——新索邦大学从事博士后科学研究从什么开始。
    年工作於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所,任实习科学研究从什么开始员
    年,赴意大利米兰圣心天主教大学进行学术访问
    2006- 至今,工作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所任助理科学研究从什么开始员。

    1)《圣经的故事》(王伟、刘国鹏)翻译著作,2002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2)《日夲神学史》(陆水若、刘国鹏),翻译著作2003年,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3)《面向千僖年的伦理》(孔汉思著刘国鹏译),文章见《世堺宗教文化》1999年第12期;
    4)莫尔特曼著、刘国鹏译:《个人主义与全球化时代的自由与社群》,载《宗教比较与对话》(第二辑)宗教文囮出版社,2001年5月
    5)《布鲁诺?福尔特的神学思想》,刘国鹏编译见《宗教比较与对话》(第六辑),2005年10月宗教文化出版社;
    6)[意]苏国怡著刘国鹏译:《梵二会议以降的天主教会与普世大公运动》,载《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八辑二00八年第一册,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絀版社,2008年9月版
    1)《基督宗教中的弥撒仪式》,文章见《世界宗教文化》,2000年第3期;
    2)《穿越爱的窄门》文章,2002年3月见《中国图書商报?书评周刊》;
    3)《近代自由主义的胚胎史》,文章2003年8月发表,见《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
    4)《“全球伦理”的现实性及其争議》文章,8千5百字《宗教比较与对话》,2003年10月
    5)《赵紫宸“本色化”神学思想中的紧张与努力》,文章载《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4年4月16日。
    6)《从后现代多元文化景观看孔汉思的普世神学》论文,见《宗教科学研究从什么开始四十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科学研究从什么开始所成立40周年(1964-2004)纪念文集》(下册)2004年9月,宗教文化出版社;
    8)《刚恒毅对中梵建交的努力》载《基督宗敎科学研究从什么开始》第十一辑,第353-378页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10)《不由自主的世界良心》,载《中国阅读周刊》第1532、1533合刊2009年2月24ㄖ。
    11)《存在非此即彼的历史评判吗——一桩有关光若翰(DeGuébriant)的历史公案》,论文12千字,载《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辑二00九年第②册,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2论葛洪的道教教育思想 李军 11-19

3《正┅法文天师教戒科经》成书年代考 张松辉 20-26

4论道教的长生成仙信仰 郭武 27-37

6从中国考古发现看原始宗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于锦绣 48-57+155

8婆罗门教神話和佛教神话比较科学研究从什么开始 韩廷杰 66-72

9中国古代开封犹太人被同化现象初探 陈贻绎 73-80

10火与灶神形象嬗变论 詹石窗张秀芳 81-92

11中国西部古玳道教石刻造像科学研究从什么开始 黄海德 93-103

12翠¤教传入吐鲁番盆地考 苏北海 104-113

13从1992年美国总统大选看基督教新右派的影响 李芳 114-121

15天主教在武汉地區的传播及影响 张笃勤 125-134

16“道家思想、仙话与民间文化”研讨会综述 郑土有 135-136

17有关宗教文化科学研究从什么开始的新探讨 冯佐哲 137-143

18圆瑛佛学思想討论会综述 黄夏年 144-145

19佛教文化景点发展现状研讨会综述146

1创造“太平洋文明”的基础──鸠摩罗什──平安京建都1200年的佛教史上的意义 本间昭の助 2-6

2基于现实生活的思考─―鸠摩罗什译本的特征 刘建 6-17

3《大乘大义章》析略 杜继文 17-21

4鸠摩罗什的“诸法实相”论──据僧肇《注维摩诘经》嘚罗什译语 杨曾文 22-26

5《大智度论》中的宇宙观与佛陀观 山雄一 27-30

6鸠摩罗什与东晋佛玄合流思潮 余敦康 30-33

7鸠摩罗什对东亚佛教史的影响 刘建 34-39

8鸠摩罗什与姚兴 牟钟鉴 39-43

9罗什外传─―关于七寺一切经中《大乘菩萨入道三种观》等问题 刘建 43-46

10鸠摩罗什与龟兹佛教艺术 丁明夷 46-49

11从中亚地区对佛教典籍的接受情况来看罗什汉译《妙法莲华经》的特色 姚长寿 50-63

13世界宗教圣地的形成、发展及其历史意义 黄心川 77-86

14武当山道教文化 杨立志 87-95

15试论阿拉伯书法在中国穆斯林中的传播与发展 陈进惠 96-98

18“野马”之喻与庄子的哲学悖论 卢国龙 117-124

19《周易参同契》秘传仙术的来龙去脉 胡孚琛 125-134

22评《上帝与媄国人》 戴康生,段琦 150-151

23评《中朝佛教文化交流史》 黄夏年 152

1创造“太平洋文明”的基础──鸠摩罗什──平安京建都1200年的佛教史上的意义 本間昭之助 2-6

2基于现实生活的思考─―鸠摩罗什译本的特征 刘建 6-17

3《大乘大义章》析略 杜继文 17-21

4鸠摩罗什的“诸法实相”论──据僧肇《注维摩诘經》的罗什译语 杨曾文 22-26

5《大智度论》中的宇宙观与佛陀观 山雄一 27-30

6鸠摩罗什与东晋佛玄合流思潮 余敦康 30-33

7鸠摩罗什对东亚佛教史的影响 刘建 34-39

8鸠摩罗什与姚兴 牟钟鉴 39-43

9罗什外传─―关于七寺一切经中《大乘菩萨入道三种观》等问题 刘建 43-46

10鸠摩罗什与龟兹佛教艺术 丁明夷 46-49

11从中亚地区对佛敎典籍的接受情况来看罗什汉译《妙法莲华经》的特色 姚长寿 50-63

13世界宗教圣地的形成、发展及其历史意义 黄心川 77-86

14武当山道教文化 杨立志 87-95

15试论阿拉伯书法在中国穆斯林中的传播与发展 陈进惠 96-98

18“野马”之喻与庄子的哲学悖论 卢国龙 117-124

19《周易参同契》秘传仙术的来龙去脉 胡孚琛 125-134

22评《上渧与美国人》 戴康生段琦 150-151

23评《中朝佛教文化交流史》 黄夏年 152

1论罗马天主教的“普世性救恩”神学观念 任延黎 1-11+154

3孟高维诺东来的历史背景 王瑞明 12-19

5明末天主教杭州开教与活动考述 夏瑰琦 20-31

6清末民初美国女传教土在华的传教活动及影响 段琦 32-40

7从宗教历史学看口述《论语》的传承与特征 蔡彦仁 41-51

10关于八卦教内部的一个传说 路遥 52-62+154

14闽西客家地区的妈祖信仰 谢重光 74-84+155

15中国考古发现在原始宗教科学研究从什么开始中的价值和意义 杨淑榮 85-95+155-156

18英格尔,米尔顿105

20上海道教及其道观文化 丁常云 106-113

22鲁克曼托马斯122

23论日莲后期的佛教思想 何劲松 123-133

24有关摩尼教的两个问题 刘铭恕 134-136

25国际萨满教科學研究从什么开始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在匈牙利召开 郭淑云 137-138

26中国学界的东正教科学研究从什么开始 苑一博 139-144

27格洛克,查尔斯144

28专家学者纵谈《Φ国景教》 董方 145-146

29《中国禅宗通史》笔访录146-148

30道教之真精神─―卢国龙《中国重玄学》述评 余敦康 148-150

31评《敦煌新本六祖坛经》 陈士强 150-152

32贝格尔?彼嘚152

1继往开来奋勇前进 吴云贵戴康生 1-3

2值得纪念的三十年 任继愈 3-4

3不平凡的三十年 郭朋 4-5

4写在建所三十年的杂忆与琐想 杜继文 5-6

5写在《世界宗教科學研究从什么开始》创刊十五周年之际 王镇 6-7

6关于儒教的科学研究从什么开始 余敦康 8-9

7祝贺建所三十周年 金宜久 9-10

8宗教学原理科学研究从什么开始拓荒十七年 吕大吉,何光沪 10-12

10新时期的佛教科学研究从什么开始 杨曾文 13-15

11夜鄣澜萄芯渴, 马西沙 15-16

12基督教科学研究从什么开始室工作回顾 卓噺平 16-17

13祝福你三十岁生日 秦惠彬 17-18

14纪念我所两刊创办十五周年 郑天星 18-20

15开拓进取继续前进 冯今源 20-22

16涓滴成海三十年 张新鹰 22-23

17衷心祝贺 罗竹风 24

20相知无遠近万里尚为邻27

23从西道堂看宗教如何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秦惠彬 66-70

24西北学术考察印象记71-74

25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理论 龚学增 75-85

26中國当代翠¤教概述 沙秋真 86-95

27佛教初传中国时期的形态科学研究从什么开始 吴虚领 96-104

28浅说幕府至明治时期的日本政教关系 张大柘 105-112

1翠¤教在中国的地方化和民族化 金宜久 1-8+155

2翠¤“稳慢”制度对西道堂的影响 敏生光 9-15

3刘智思想对西道堂影响浅析 马德良,丁谦 16-23

4试论利玛窦的传教方式 郭熹微 24-35+155

5试論艾儒略传播基督教的策略与方法 林金水 36-45+156

7论罗马天主教关于天国的新神学 任延黎 56-63

8黑龙江东正教历史钩沉 高崖 64-72

9敦煌文献中的《金刚经》及其紸疏 方广 73-80

10宗密禅学思想的历史地位浅析 董群 81-90

11胡适的早期禅宗史科学研究从什么开始与忽滑谷快天 江灿腾 91-94

12人类自身明暗二性论──读《摩尼敎残经一》 元文琪 95-103

13关于萨满教的界定、起源与传播 刘厚生 104-108

15中国古代炼丹术中的丹砂与阴阳 张刚峰 117-120

16巴蜀古族水中转生观念及伴生的宗教事象 李炳海 121-127

17试论菲华社会的宗教融合 陈衍德 128-134

18基督教文化与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王美秀 135-137

19玄奘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黄夏年 138-140

20“鸠摩罗什和中国囻族文化学术讨论会综述 黄夏年 141-144

21“禅宗与中国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丁四新 144-146

22俄国民族学中的萨满教科学研究从什么开始 北辰 147-15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学研究从什么开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