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呼玉米成都零售商协会,想找几家玉米批发商怎么才能找到

昨天买了几个小玉米,看上去很嫩,想煮来吃。
呃,我不常自己做东西吃,没煮过玉米。手里有一个松下电磁炉,火力从高档到低档一共是5档,好像是1500瓦。
请问一下煮玉米要多长时间呢?
煮好还是蒸好呢?
嫩玉米最好带一层皮煮,水大约淹没一半即可,大火煮开中小火煮十五分钟即可;蒸着吃更香!
其他答案(共1个回答)
开锅后15分钟就可以。水不要过于多,为防止水分蒸发过快,可以调的温度低一点,保持正常开锅就可以,半蒸半煮的味道更好。
水开后蒸20分钟就OK了,蒸玉米会比较甜的.不妨试试
就是把淘好的米放进冰箱冷冻,等到米都冻起来后,拿出来用开水煮,大火煮开后五分钟.改中火十五--至二十分钟就好了,煮出来的粥很稠哦
五分钟快速煮粥
只要在晚上睡觉...
我也喜欢吃煮玉米,不会像烤玉米那么干.但直接在水里煮熟的玉米通常不甜,除非加糖.我个人喜欢把嫩玉米蒸着吃,如果是煤气或天然气,没有蒸锅的话,在普通锅里放点水在锅...
你在给宝宝煮粥的时候可以放一些小米,小米虽然营养丰富,但小米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并不理想,所以不要单独做小米粥给宝宝吃,要大米小米一起煮,最好再放点燕麦片,燕麦片...
答: 您具体的可以问专业的胶水厂家,常州的话可以试着问下双达,都是专业的。
答: 为了吃而奔波这就是生活。
答: 五款失眠食疗方
中医认为失眠主要是由于脏腑阴阳失调,气血不和引起的。因此,对失眠患者应着重调治脏腑及气血阴阳,如补益心肺、滋阴降火、疏肝养血、益气镇惊、化痰清热...
餐饮业厨房产生的油烟,顾名思义,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为油烟,一般采用静电除油。
液化气属较清洁能源,废气污染程度不高,主要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吧。
柴油属石油类,废气含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碱液喷淋即可去除,氮氧化物主要以一氧化氮为主,要催化氧化成二氧化氮才能被碱吸收,造价成本非常高,一般的柴油发电机尾气难以治理,除非大型发电厂。
煤炭废气含二氧化硫多,一般常用的脱硫工艺即可。
海鸟的种类约350种,其中大洋性海鸟约150种。比较著名的海鸟有信天翁、海燕、海鸥、鹈鹕、鸬鹚、鲣鸟、军舰鸟等。海鸟终日生活在海洋上,饥餐鱼虾,渴饮海水。海鸟食量大,一只海鸥一天要吃6000只磷虾,一只鹈鹕一天能吃(2~2.5)kg鱼。在秘鲁海域,上千万只海鸟每年要消耗?鱼400×104t,它们对渔业有一定的危害,但鸟粪是极好的天然肥料。中国南海著名的金丝燕,用唾液等作成的巢被称为燕窝,是上等的营养补品。
根本就没有正式的国际驾照,如果到国外开车,正式的程序:
1、到公证处办理驾照的公证书,可以要求英文或者法文译本(看看到哪个国家而定);
2、拿公证书到外交部的领事司指定的地点办理“领事认证”,可以登录外交部网站查询,北京有4、5家代办的,在外交部南街的京华豪园2楼或者中旅都可以。
3、认证后在公证书上面贴一个大标志;
4、有的国家还要到大使馆或者领事馆盖章一下。
偶前几天刚刚办过。
铝属于两性金属,遇到酸性或碱性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腐蚀,尤其是铝合金铸件的孔隙较多,成分中还含有硅和几种重金属,其防腐蚀性能比其他铝合金更差,没有进行防护处理的铝铸件只要遇到稍带碱性或稍带酸性的水,甚至淋雨、水气、露水等就会受到腐蚀,产生白锈。
解决的办法。
铝铸件完成铸造后,在机械加工前,先要进行表面预处理,如预先对铸件进行喷砂,涂上一道底漆(如锌铬黄底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机械加工,以避免铸铝件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放久了被腐蚀。
都可以到。 随着网上购物越来越火,国内快递行业也相应的越做越火,网点越来越全面,现在很多普通的快递都能到县城了。先看自己所在的县城有没快递网点,只需要直接在百度上输入快递官网即可查询是否有网点和属于派送区域,
一些偏僻的县城和乡镇,如果没有快递网点,也就是普通快递不到的地区,可以用邮政的EMS快递,是直接把货送到家的(非平邮)。邮政系统的EMS特快或EMS经济快递,这两个快递走的都是邮政系统,偏远地区和乡村都能到,号称是:国内有人的地方就能送到。 EMS 速度快一点,运费比较高。
致电快递公司(快递单上有联系方式),转人工服务询问客服你所在区域的网点电话号码(需要你的地址),致电当地网点告诉他们你收件有问题希望联系到派件给你的快递员本人,他们可能会询问你的详细地址以确认具体人员,一般会直接查到,如果你住在商圈等繁华地段,也会给你找到负责该区域的两或三人,你只要再自己确认就好。
看你什么规模了,我是公司是65人,花了6000多。
看你什么规模了,我是公司是65人,花了6000多。
定制衣柜根据您选择的款式、功能、门板材质不同,价格也会不同。这种工艺节约了木材,也降低了成本。一套普通实木家具价格应在1.6万元左右,而全实木家具起码要3万元以上。现实当中家具的具体价格还要根据所用的材料和工艺决定。红木红木家具,也是实木家具的一种,但红木家具在家具业内单独是一种风格的家具系列,不同于其他实木家具,因此在这里也特殊说明一下。红木家具始于明代。其外观形体简朴对称,天然材色和纹理宜人。
员工人数在126-275人,初审最低限价为21000元 文件控制无程序书;.文件核发控制未bao括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文件及资料;无文件审核程序或由相关权责人员审核的规定;已发行文件的审查或核准人员不符规定要求;5.已发行文件上的编写、审核、核准或发行日期栏空白;两份文件的名称或编号重复.文件fen发对象没有登记控制.使用单位所持有文件与fen发单位登记不符;使用单位仍然使用或持有作废文件;.作业场所使用非经正式发行的文件或表单;作废文件仍保留在工作档案中,且没有任何识别;受控文件上未依规定盖发行章;。
一般的1500左右,贵的几千,几万,几十万 一些年代久远、颇具收藏价值的老家具是古玩爱好者的“眼热之物”。不过,在这些藏品中,不乏赝品。为防止“打眼”以下5种鉴别古老家具赝品的方法不妨一试。1、看包浆是否自然:一般的老家具在使用者手经常抚摸的位置,会出现自然形成的包浆,新仿品中的包浆要么不自然,要么在家具上不常抚摸的地方也有包浆。2、看家具的底板和抽屉板:老桌子的底板和抽屉板有一股仿不像的旧气。
正在加载...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请问哪里有玉米粒批发商?_百度知道
请问哪里有玉米粒批发商?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系统奖励15(财富值+成长值)+难题奖励20(财富值+成长值)
我有更好的答案
建议去农村,饲料厂淀粉厂去找。有的粮食批发市场有
一顿两千四要吗?
八里街有个饲料批发市场,老北站那里有个粮食批发市场,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当前位置: >>
玉米产业现状及问题浅析
玉米产业现状及问题浅析玉米产业:围绕玉米生产形成的产业链,包括玉米生产前的种子、及产出后在产品消费过程 中涉及的饲料工业、食品工业、化工工业、医药工业、生物燃料等。 一、玉米产业概况 1.玉米生产概况 在世界谷物总产量中,玉米居第 2 位,仅次于小麦。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拉美、非洲把玉 米生产放在首位;而亚洲则放在水稻、小麦后的第 3 位。玉米是种植最广泛的谷类作物, 全世界有 70 多个国家,包括 53 个发展中国家种植玉米。未来 10~20 年,世界玉米种植 面积基本稳定, 平均产量持续提高, 总产量不断增长; 玉米的用途将更加广泛, 加工更精细; 饲用玉米的数量将占有更大的比例;玉米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 目前,美国、中国、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玉米生产国,这五国的产量之 和达到世界玉米总产量的 70%以上。从数据来看,五国的总产量仍在不断的上升当中。 2010/11 年度(7 月到次年 6 月)全球玉米产量预计为 8.253 亿吨。其中,美国玉米产量 为 3.302 亿吨, 相比之下, 早先的预测为 3.363 亿吨, 上年为 3.33 亿吨。 预计中国 2010 年玉米产量为 1.68 亿吨,较上年增长 2.5%或 403 万吨。欧盟 27 国玉米产量可能达到 5560 万吨,低于早先预测的 5770 万吨,上年为 5580 万吨。美国和中国的玉米产量占世 界玉米总产的 60%以上。 预计到
年度,世界玉米种植面积将稳定在 1.38 亿至 1.39 亿公顷之间,单产 将由 4.56 吨/公顷稳定增加到 5.12 公顷。因单产的增加,总产量也稳定增加到 8.2 亿吨。 年平均增长 1.34%。 2009 年我国玉米的种植面积达到 2898 万公顷, 较 2008 年增加 18 万公顷。预计 2010 年中国玉米播种面积为 3,056 万公顷,较上年增加 10 万公顷,增幅 为 0.3%。 2.玉米消费情况 自 1999 年起全球玉米总需求一直保持在 6 亿吨以上,并且呈刚性增长态势。世界玉米消 费主要有三个方面。即使用消费、饲用消费、工业消费。由于全球人口仍在不断增长当中, 世界食用玉米消费量处于自然增长的过程中,稳定在 1 亿吨以上。饲用消费是玉米最为主 要的消费途径,占总消费比例的 70%。目前,全球饲用玉米的数量呈刚性增长。工业玉米 消费比例以每年 0.5 个百分点的速度迅速增长。 玉米深加工的产品,由 19 世纪的淀粉、葡萄糖、饲料、玉米油,到 20 世纪的变性淀粉、 淀粉糖和燃料酒精,尤其是目前作为玉米深加工的两大主导产品淀粉糖和燃料酒精。 二、当前玉米产业的现状及问题浅析 1.种子产业 中国的种子产业不是一个普通的产业, 它应该为下游的中国的农业生产提供最先进的技术和 产品,积极推广先进的技术和提供技术服务,为中国的农业生产发展作贡献,为中国农民的 增产增收作贡献,为全社会的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作贡献。1960 年代以来单产的持续递 增。1960 年代以来我国玉米单产变化的资料,如果以 10 年为一阶段计算每 10 年全国单 产的平均值, 20 世纪 60 年代 (1960 年至 1969 年) 平均亩产 99.3 公斤, 70 年代为 161.9 公斤,80 年代为 241.6 公斤,90 年代为 322.2 公斤,70、80、90 年代分别比上个 10 年每年每亩增产 6.26 公斤,7.97 公斤和 8.06 公斤,增产数值与美国 70 年代(7.97 公 斤)、80 年代(6.6 公斤)、90 年代(7.52 公斤)相近,而相对增产率分别为每年 6.3%、 4.9%和 3.3%, 美国同期的相对增产率 70 年代每年 2.7%、 80 年代 1.8%、 90 年代 1.7%。 单产的递增正是由于新品种的推广与不断更新。 在当今化肥和农药的供应基本满足大田生产 需要的前提下, 作物产量的增长主要靠品种的遗传改良, 单产的相对增长率反映了育种研发 所产生的遗传增益的大小。美国几十年来单产的相对增长率终始维持在每年 1.7%以上, 21 世纪以来美国单产的相对增长率为 2.0%,我国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杂交玉米新品种的 选育和推广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先后选育推广了以中单 2 号、丹玉 13 号、掖单 13 号、 农大 108 和郑单 958 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良玉米新品种,促进了玉米单交种的 5 次更新换 代,为我国玉米生产乃至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新品种的在产量、 抗逆性等方面的不断突破对玉米产量的提高起到了关键作用, 而这些突破 正是得益于育种技术的不断改进。 种子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 优良品种对农作物增加产 量和改善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控制种子,就掌握了农业竞争的主动权。因此,在当今 世界, 各国政府都把加强种子科技研究, 推动种子产业发展, 列为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1.1 玉米育种现状及问题 1.1.1 玉米育种现状 (1)育种投入加大 农业和工业不同,新品种培育和种子生产是高度本土化的产业,严格受制于地域、环境、土 壤、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且周期较长,需要较多的投入。种子从投资研发开始、到培育出 产品,然后生产、推广、营销及售后服务,最终获得利润,至少要经过 10 年左右的漫长周 期 C 如果足够幸运的话。近几年来,美国联邦政府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约为 20 亿美元 左右的水平,约占联邦政府研发总投入的 2%。先锋公司始终将研发领域的投入作为企业的 核心优势,每年投入销售额 8-12%的资金用于玉米育种研发,经费达 2 亿多美元。先锋种 子公司进入中国,从设办事处,建立公司,开展研究,培育品种,瞬间已经过去了十几年。 经过坚持和努力,终于培育出先玉 335 系列玉米杂交种,获得了农民的认同。这就需要有 足够的耐心毅力和扬弃功利主义。 (2)育种细化,根据不同需求和不同地区生产条件进行 抗逆性育种-资源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围绕生产成本的竞争越来越激 烈,耐旱和耐贫瘠种质改良深受重视。十年前,国外曾针对发展中国家玉米生产的抗逆需求 提出D超级玉米‖的概念。这本身是个自我边缘化的概念,但我们要重视它的积极内涵,即强 调耐旱、耐瘠、耐高温、低温、耐盐碱和酸性土壤,以及抗病虫草害等特性,实质上就是挖 掘玉米的遗传潜力,提高品种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可持续农业生产和研发体系。 耐旱、 耐贫瘠育种干旱是影响产量的首要限制因素, 更是发展中国家玉米科学研究的第一优 先领域。常规选择方法能够逐渐提高种质的耐旱性。CIMMYT 利用旱季在亚热带试验站开 展耐旱育种, 施行密植和严酷的选择压力, 选出耐旱、 耐瘠和抗倒伏的玉米群体, 如 Tuxpeo Sequia、La Posta Sequia、DTP-1 和 DTP-2 等。 我国用美国 2.3 倍的化肥,生产了相当于美国 50%-60%的粮食,肥料利用效率低,还造 成产品中氮残留超标。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就等于增加了农民的实际收入。CIMMYT 较早 开展玉米耐低氮的遗传改良,通过轮回选择提高群体的氮利用效率。WKS 公司选育的氮高 效品种可在产量持平的情况下减少 30%氮肥用量。国内也初步比较了我国玉米种质的氮利 用效率,发掘出一些氮利用效率较高的种质,并应用于育种。Agrama(1999)和 Gallais 等(2004)在玉米 1、6、7、9 染色体和第 5 染色体上还发现了与氮利用效率相关的基因。 抗病虫育种。 植物病原菌经常变异, 研究人员应掌握足够的抗病育种资源和多基因遗传系统。 美国 GEM 计划、Iowa 州立大学(ISU)和 CIMMYT 等培育并发放了大量抗病虫资源。如 GEM 计划发放了抗灰斑病材料 DKXL212:N11a-365 等;抗炭疽茎腐病(Anthracnose stalk rot,ASR)材料 FS8B(T):N 和 GOQUEEN: N;抗穗 腐病材料 NC244、Mp313E、C2011-01_SE32_S17_F2S4 等。虫害除直接影响玉米品 质外,还通过倒伏严重影响产量。CIMMYT 发放了亚热带抗虫自交系 CML330~338;热 带抗虫耐旱自交系 CML339~348;ISU 发放了抗玉米螟自交系 C.I.31A、B90、B91、 B94、B102、B105、B110、B111 等,GEM 计划发放了抗螟种质 GEMS-0001 等,抗 玉米西部食根虫(WCR)的 AR1 和 CUBA117:S1520 等以及抗穗部食心 虫种质 CUBA164:S-B-B 等。 已经对多种玉米病害的抗病基因进行分子标记。 通过比较,发现抗性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聚集现象相当明显,除染色体 7 和 9 外,抗性基因 在其他染色体上呈簇分布(如 3.04 和 6.01)。 优质专用型育种 - 提高产业效率和市场竞争力随着贸易自由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农产品 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包括商品品质、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和卫生品质(食物安全性)。美 国提出高营养(或高附加值)玉米的新概念,目标是增加子粒中的赖氨酸、色氨酸、 蛋氨酸、 含油量和有效磷含量 (或低植酸) , 均衡提高饲料玉米的营养价值, 充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减少畜牧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 高赖氨酸玉米 Mertz 等(1964)发现基因以后,美国和 CIMMYT 在此基础上培育了硬质 胚乳的高赖氨酸玉米,称为优质蛋白玉米(QPM)。CIMMYT 育成并发放了 10 个 QPM 群 体、20 个基因库和 58 个自交系。美国 Texas A&M 大学(TAMU)、Crow 种子公司,以 及南非的 Natal 大学都培育了 QPM 自交系。 美国 TAMU 的 QPM 材料具有早熟、 植株较矮、 后期脱水快等特点。最近,鉴定了 3 个白粒和 1 个黄粒杂交种。危地马拉、巴西、玻利维 亚、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加纳、塞内加尔等国家重视选育和推广 QPM。印度、越南、菲 律宾、印度尼西亚引进 CIMMYT 种质,培育适应当地的 QPM。CIMMYT、中国、印度等 在 QPM 育种中采用标记辅助选择,取得显著进展。普通玉米胚乳蛋白中 60%为醇溶蛋白, 营养价值比较低。Huang 等(2004)通过反义 RNA 沉默(RNAi silencing)技术,减少 醇溶蛋白积累,改变氨基酸的组成,提高了籽粒的营养品质,这是改良玉米品质的新途径。 高油玉米含油量高,富含亚油酸(4%以上),对软化血管,防止血管硬化等有良好作用, 而且籽粒中赖氨酸含量略高于普通玉米,能改善配合饲料的品质。Alexho、Syn D. O 群 体及其衍生的高油玉米自交系, 是高油玉米育种所依靠的主要种质资源。 我国的北农大高油 (BHO)、亚一伊高油(AIHO)和硬秆高配抗病高油(KYGHO),并把引进的 Syn D. O 和 RYD 高油的含油量成倍提高,成为高油玉米育种的宝贵资源。 青贮玉米是反刍动物的优质饲料来源。美国 Wisconsin 大学是青贮玉米研究中心,培育了 一批高能量(高消化率)、低纤维素、高蛋白的青贮专用育种材料,如 Wisconsin Quality Synthetic(WQS)、WFISIHI 和 WFOSIL0,其品质不亚于基因的作用。 先锋公司培育的低植酸饲用玉米, 比普通玉米降低 33%-66%, 有效磷含量从 28%增加到 85%,提高了磷的利用率,用作饲料可使磷的损失减少 25%~40%,降低了粪便中磷的 排出量。 我国范云六实验室分离出多个植酸酶基因, 利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生产植酸酶生物 技术产品(专利号:1184156)。国内外还通过转基因途径培育低植酸玉米,提高畜禽对 磷和其他微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利用效率。 针对发展中国家铁、锌、维生素 A 等微营养缺乏的状况,在比尔和梅林达? 盖茨基金会、美 国国际开发署、世界银行和丹麦外交部国际发展署资助下,在世界范围内启动了 HarvestPlus 项目,通过筛选种质资源和遗传改良途径,结合营养学研究,培育和推广富 含微营养元素的作物新品种, 克服植物性食物中微营养元素不足的缺陷, 提高膳食营养水平。 针对某些地区,加强了对品种酒精转化率的改良。美国现有玉米酒精加工厂 150 余家,每 个工厂年产 1 亿加仑,需要很多酒精转化率高的玉米;针对玉米的饲料需求,先锋公司在 距总部 40 公里的地方建立了专门的畜禽饲养试验站, 开展玉米饲喂价值的研究及高饲用价 值品种的选育和筛选。 (3)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玉米育种中 与我国目前热完全热衷于转基因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不同, 虽然美国转基因育种和分子 标记辅助育种已实现工程化应用, 在抗虫、 抗除草剂、 抗倒伏等性状改良方面取得巨大成功, 提高了选择效率,创造育种新材料。但现代生物技术是常规育种技术的升级工具和补充,无 论转基因还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都是性状改良或选择的新手段。 通过农杆菌介导方法获得 极早熟转基因材料,须经过回交、自交等常规育种手段才能导入优良杂交种的亲本。分子标 记技术只是辅助常规育种提高性状的选择效率,这两种新的育种工具均离不开常规育种框 架。美国各公司均重视常规育种技术研究,注重拓宽种质基础;重视常规育种技术积累和人 才结构,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结合是玉米育种的发展趋势。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已成为提高育种效率的重要手段。 孟山都公司拥有世界上最先进、 最 快速的分子标记测试系统, 包括自主研发的不破坏种子发芽率的全自动玉米、 大豆籽粒切割 机(seed chipper)、全自动 DNA 提取和 PCR 检测仪等。最多 2~3 周即可完成每粒种 子的产量因子、耐旱性、抗病性、抗倒伏等多个性状的标记检测,供育种家选择后种植,明 显提升了育种效率。 普遍采用双单倍体育种技术。先锋公司在单倍体诱导系中加入标记基因,用于单倍体筛选, 建立了加倍前的分子标记(如抗病、抗逆性状)选择技术,极大地减少了加倍工作量,使单 倍体技术成为选育自交系的重要手段。在抗虫、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育种过程中,用分子标 记在杂交和回交分离群体中对外源基因进行鉴定与筛选。 双单倍体育种是选育自交系的重要 手段,推动热带种质快速改良。无论先锋还是孟山都公司,都将单倍体诱导技术作为创造育 种材料的重要手段。 在依阿华州立大学也重点研究单倍体育种技术。 其核心是单倍体诱导系 的优化和加倍前目标性状的辅助选择。 在美国农部衣阿华引种中心已将单倍体诱导与热带种 质改良紧密结合,正在创造一批早熟热带改良种质,值得我国育种家借鉴。 自交系分子识别。 美国玉米自交系均有详细的系谱记载,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分子标记指纹图 谱,因此我国育种者应慎用美国保护期内的玉米自交系。 分子育种,对于群体水平的提高,分子水平育种将会对传统育种(非转基因)方法产生深远 的影响,大大提高传统育种的速度,降低传统育种的成本。比如,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可以在回交育种中,节省很多资源,快速达到目标。在最近的分子育种研究中,植物育种从 动物育种借鉴了一种基于基因组的选择方式(Genomic Selection),已经被证明很有效, 这种技术可以大大加速育种的反应速度,节省大田实验所需的资源,减少育种人员的田间工 作量。 技术优化和多基因叠加转基因玉米已在生产上应用。 第一代抗除草剂、 抗虫转基因玉米产品 由于外源基因插入引起的非预期效应,一定程度上降低产量。目前,孟山都公司进一步优化 了载体构建和遗传转化体系,实现基因定向转移,创造出新型抗虫、抗除草剂转基因产品, 不再影响产量等性状表现。新型抗除草剂、抗虫转基因玉米品种可增产 11%左右。同时, 拥有 8 个基因(2 个抗除草剂基因和 6 个抗虫基因)的转基因产品即将上市。该产品的上 市可以尽量规避杂草对除草剂的抗性风险,预防D超级杂草‖,也可以抗多种病虫害。 孟山都公司开发的耐旱转基因(CSPB,蛋白调节基因)玉米即将商业化。该玉米在干旱胁 迫下产量显著增加,但在非胁迫条件下产量增益不大,干旱地区种植效果明显。该转基因产 品正在等待 FDA 和 EPA 批准,并已在适宜区域进行较大规模测试,预计 2012 年上市。 孟山都公司开发出D农达‖杀雄制种技术。 其原理是在花粉形成期喷施D农达‖除草剂杀死母本 的花粉,植株生长正常,且不含新的转基因成分。该技术可提高制种纯度,降低去雄工作量 和生产成本。该基因与抗D农达‖除草剂的基因相同,只是启动子不同。据称,先锋公司已经 获得控制雄性不育的基因,该基因控制花粉细胞质中的蛋白质合成,造成花粉败育,所转基 因不遗传给杂交种后代,即商品玉米中不含转基因成分;容易获得保持系和恢复系。 玉米高产基因已进入大规模研究阶段, N 高效利用和控制茎秆弹性基因克隆得到重视。 孟山 都公司正在大规模研究高产基因,据称这是一种调控基因,可增加产量 6%~10%;其作 用途径是增强光合作用和细胞功能,表现为增加粒数。在功能基因组分析基础上的 N 高效 利用基因及控制茎秆弹性基因的研发也得到广泛重视。 第四代抗除草剂转基因产品的主要特点是:抗 3~4 种除草剂,喷施任何一种除草剂均会起 到同样效果,可避免诱导产生超级杂草。第四代抗虫转基因产品的主要特点是继续开发、使 用新型和叠加多个抗虫基因,同时辅助以基因组学技术(如 RNAi 基因),增强基因的抗性 强度。 信息技术,在全球化的育种项目中,如果信息不能集中并统一科学管理,实验系统中的误差 积累会使科学实验变得没有任何意义。 整个工作流程必须通过合理的分工, 合作有机的协调 统一,才能实现数据化育种。大型的育种数据库,整合谱系信息,育种流程信息,实验数据 信息,育种人员信息,实验站操作信息是数据化育种的基础,没有这些,育种人员得到的, 只是积累了海量误差的一堆 excel 表格。不是所有的数据都对决策有帮助的,给予错误的 数据的 pipeline 育种,可能还不如基于经验的有效。pipeline 的精髓在于,分工,精确, 高效。缺一不可。即便是对于经典育种, 利用信息技术升级提高育种效率也是势在必行的。 1.1.2 我国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 (1)新品种选育技术滞后,条件设施不配套 我国玉米杂种优势利用技术比较先进, 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支撑种子产业发展的能力还 有较大差距。在发达国家,数量遗传学原理和现代统计学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品种基 因型与环境互作及气候环境分类、杂种优势预测、双单倍体育种、转基因育种等方面都已经 在跨国种子企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我国在这些技术领域相对较封闭,缺乏国际合作与交流,育种的数量遗传学基础薄弱,统计 学技术应用不普遍不深入,与国外差距呈扩大趋势,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目标基因,尚 未建立规模化转基因操作技术平台,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进展缓慢。 现有设施和科技项目 投入分散,低水平重复较多、未能形成引领产业发展的现代育种技术平台;布局有待优化, 装备水平急需提升。 (2)种质资源研究滞后、共享率低 种质资源是育种的基础。 发达国家拥有庞大的公益性研究机构从事大规模、 程序化、 数据化、 永久性的种质改良、创新和利用平台,支撑种子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创新研发。企业在重视种 质资源收集、改良与创新的同时能够实现企业内部全球各试验站之间即时交流和共享。 我国从事玉米种质资源基础研究的单位很少, 育种家在种质资源改良、 创新和利用方面比较 重视玉米的抗病性和丰产性,忽视抗逆性的深入研究。育种科研单位很多,包括企业在内, 我国玉米育种者的数量远远多于美国,但规模小,互相重复且高度分散,研究水平低,同一 单位各课题组之间都难以实现资源交流和共享, 在整体上降低了育种效率, 形成不了核心竞 争力。目前我国保存的种质资源利用率不足 5%,并缺乏有效、深入和规范的评价数据。缺 乏前育种研究,对育种研究的支撑作用很微弱。 (3)育种体系及方法差异、限制规模发展 在育种目标方面,国外的优良品种除具有常规的优质、高产、抗病、抗逆特性外,还具备种 子耐加工损伤,栽培管理简约、适宜高速精量机械播种、机械去雄和产品适宜机械收获的优 点。 跨国企业的育种家以配合力和产量测试数据为主要依据选育自交系和杂交种。 该方法是 建立在长期多点、大规模测试和计算机数据管理的基础上,具有高效率和持续稳定等优点。 先锋公司在全世界设立 1000 多个测试基地, 每年测试上百万组合。 不同气候和土壤类型条 件下所有数据采集、分析均通过机械和电子设备程序化作业完成。经统计分析和多轮淘汰, 筛选出优秀的杂交组合进入商业推广。每个杂交种在商业化之前至少在 150 多个试验点和 200 多个农民地块进行测试。程序化和标准化是规模化商业育种的管理基础。 我国育种家多采用以表型鉴定为主的经验育种法培育自交系。 首先根据经验对目标性状做出 预期,在田间根据预期进行人工选择,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较多的不确定性。过分依赖育种 家的经验限制了育种规模的扩大。 由于科研单位育种规模小、 设施条件不足和缺少经费等限 制,多数只在育种本部设点测试,少数较大的单位也仅设 3~5 个测试点,每个试验点土地 规模小且管理粗放。 1.2 种子生产、加工、销售行业现状及问题 新育种技术的应用使大量优良品种不断出现, 也需要对育种行业大量的投入, 国家对农业的 投入远远不能解决这种需要, 美国玉米育种取得成功也得益于其领先世界的种子行业, 杜邦 先锋、 孟山都、 先正达等一批先进的大型跨国种子公司更是在世界种子行业中获取丰厚利润。 他们在多年的发展中也累积了大量优势, 在种业的激烈竞争中游刃有余。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 国,常年农业用种量在 125 亿公斤左右,巨大的种子需求量使得我国种子市场日趋成为国 际种业竞争的焦点。2002 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这既给我国种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 机遇,也使我国种业面临着具备资金、技术和经营优势的国际跨国种业集团的挑战。如何使 我国种业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加快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立足国内市场,着眼于国际市场, 把我国种业做大、做强,是我国种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1.2.1 种业现状 (1)行业高度集中,企业规模越来越大 在发达国家, 由于长期的竞争, 企业不断的并购重组, 种子行业已经形成了寡头垄断的格局, 少数几家大的种子集团垄断了世界种子行业的大部分市场。 行业的集中一方面有利于实现资 源优化配置、 产品优势互补和提高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有利于充分发挥种业集团公司的规模 优势。 根据国际种子贸易联合会 1998 年统计, 1998 年世界种子年营业额超过 1 亿美元的 企业有 22 家,其中美国有 8 家,法国有 5 家;这 22 家企业当年的营业总额达到了 75 亿 美元,约占世界种子市场份额的 50%左右。在美国的玉米种子市场上,共有 190 多家经营 机构, 其中营业额排在前十位的十家企业占据了市场份额的 80%, 其中先锋公司占了 40%, 迪卡占了 10%。墨西哥的圣尼斯公司则拥有世界蔬菜种子市场份额的 26%。种种迹象表 明, 未来世界种业的集中程度会越来越高, 将逐渐形成少数几家跨国公司垄断经营世界种业 的格局。2010 年世界玉米种子市场份额如下:孟山都,33%;先锋,30%;先正达,9%; Agreliant, 7%;陶氏益农,4%;其他,17%。(2)高新科技和人才成为未来种业竞争的焦点 种业竞争的焦点之一――生物技术 目前, 世界种业研究已从传统的常规育种技术进入依靠生物技术育种阶段。 科学家已从单个 基因的测序转到有计划、大规模地测绘水稻等重要生物体的基因图谱,全世界已有 6000 多项农作物方面的生物技术研究成果进入田间试验。 所以这些都表明, 未来世界种子产业竞 争的焦点主要是生物技术, 尤其是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 生物技术向人类展示了种业的巨大 发展潜力, 创造着农业革命的未来。 许多发达国家已明确提出了D向生物技术要产量‖的口号, 如美国先锋公司利用转基因技术, 已开发并推广了转基因抗虫玉米、 抗除草剂玉米和转基因 大豆, 效益显着。 生物技术的产业化发展也推动了种子产业的并购重级, 加速了行业的集中。 如美国孟山都公司在收购迪卡公司以后,又以 17 亿美元收购了德尔塔与松地种子公司,进 入了农业生物技术育种的领域。 种业竞争的焦点之二――人才 人才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在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正取代资本成为企业经营的重要因素, 企业的竞争最根本的是知识的竞争, 而知识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掌握知识的人才的竞争, 种子 企业也不例外。一方面,企业需要大批科研人才,即育种专业技术人才,这是把科技物化为 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是提高种子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发展后劲的关键。另一方面,还需 要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种业企业家, 即具有企业创新管理理念、 能够根据企业内外环境 适时整合企业资源、积极推动企业经营管理、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的创新、有效实现企业经 营管理目标的企业管理人才。 (3)兼并重组成为企业发展方向,种子公司向规模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 不断的并购重组,向规模化、集团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种子企业的发展方 向。 由于种子产业本身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其对农业发展的特殊战略意义, 世界各国都把种子 产业放在突出的位置,以种子产业的发展推动农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各大跨国公司也纷纷 调整战略,大肆兼并种子公司,向种子产业进军。如美国化工巨头杜邦公司兼并了世界最大 的玉米种子公司――先锋种子公司; 总部在瑞士的汽巴加基化公司兼并了山度士公司、 美国 NK 公司、罗克斯公司和汉城种苗公司,成为欧洲的种业巨头;法国最大的种子公司――利 玛格兰公司先后并购重组了蔬菜、花卉、甜菜等五家种子公司,成为欧洲最大的种子公司之 一。 1.2.2 我国种业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个产业, 中国的种子生产的过程基本上D靠天吃饭‖, 人为的干预和掌控能力非常有限; 产业的质量标准很低下,三分之二的种子最终因质量问题而被D间苗‖剔除,造成大量的产业 的D无用功‖和社会资源的浪费;技术推广体系虽然原本已经建立,但运作效率低,行政成本 高,近些年在大多地区更近乎名存实亡;售后服务体系基本没有建立,整个产业还停留在对 其概念的讨论阶段;产业进入门槛低,技术含量有限,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产业形态原 始,产业分布极为分散;产业链和价值链并没有有效形成…。 (1)行业过于分散,缺乏竞争力 美国是世界农业的大国和强国,美国的种子产业也是世界上产值最高、实力最强的。美国 目前有大大小小种子公司仅仅 300 多家。美国玉米种子市场形成了以先锋,孟山都和先正 达为龙头,其他 200 多家地方企业为辅的产业格局。相比较而言,种业发展落后得多的中 国目前拥有种子公司 8,000 多家,仅在玉米作物上拥就有种子公司 2,000 多家。在这 种极度分散的产业格局下, 要想追求产业的现代化, 生产效率的提升, 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 并且在竞争环境中能够与跨国公司全面抗衡,无疑只是一个D超现实主义‖的美好愿望。一个 产业在没有经过最基本的市场化的洗礼, 没有经过产业化的整合, 没有按照产业自身的发展 规律进行过改造的D原生态‖状态要想与产业化发展十分成熟的公司进行抗衡, 并且希望获得 优势,这实在是一个D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C 不管这个公司是来自国外的还是国内的。 不完成自身的并购和整合,产业就无法实现研发、生产、营销和服务环节的规模效益,无 法达到集约化; 没有集约化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 达到生产效率的提升和综合 竞争力的飞跃; 没有现代化就不可能从根本意义上完成产业链的贯通, 无法实现行业产业化 的改造, 推动整个产业链的技术升级和功效的放大, 也就无法达成从传统种子产业向现代种 子产业的蜕变。在这里,他们之间的逐层递进,逐级影响的逻辑关系。所有这些都必须以产 业的整合、集约为起点。 (2)种子企业运行机制僵化,缺乏先进的经营管理手段 我国多数的种子企业运行机制不灵活,资金规模小,盈利水平低,经营管理手段落后。许多 企业自身没有科研人员和育种条件,主要经营科研单位育成的品种,企业依附性强,专业化 协作水平低,一方面经营品种小而全,另一方面经营领域专而窄,企业生产要素配置极不合 理,缺乏躲避市场风险的能力。另外,我国种子企业还缺乏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 型人才,这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运营。 在并入中化集团之前,中种集团曾拥有 70 多家分公司、总资产数十亿元,在 2007 年及其 以前的历届种业评强活动中均位居榜首,是集种子及优质农副产品的科研开发、生产、经营 于一体的行业龙头企业;然而到如今,约有 2/3 的分公司负债经营,已经变得风光不再。 中种集团属下的长城公司在中国种业发展史上曾经名声显赫, 号称高新技术企业、 重点龙头 企业,自诩要建成中国式的D先锋‖公司,一度被誉为种业界的D黑马‖,但也变得沉疴难愈, 2008 年悄然隐去。 长城公司已两年没有生产种子, 造价 3000 多万元的D种子工程‖项目―― 长期闲置的现代化种子加工厂已拆除。国资委曾以 6400 万元挂牌出售,却因烂账、坏账、 欠账问题而鲜有人问津。 德农的鲁氏家族从汽车零配件转入种业, 隆平的伍氏家族从房地产和金融转入种业, 并购亚 华和屯玉的的种子资产可谓妙笔。 中国种业十年, 九家企业就从外部融资近 60 亿, 其中国际投资者贡献了 20 多亿,但这些以 亿为单位计算资源的企业似乎并没有为中国农民研发出多少新品种。 对那些心怀上市梦想的老板,可谓华年已逝。华澳、秦丰和亚华的D巨亏门‖恐怕已将其他兄 弟的国际和国内的上市融资之门堵死。屯玉、塔河和荃银折戟上市融资便是例证。 种业发展有自然成长、并购成长和跨界成长,对今天众多的种业创业家而言,管理好自己的 冲动,自己的研发和产品,自己的资金运用,自己的团队等等是比上市憧憬更重要的要务, 该如何发展要看清楚再去做。 (3)种子生产、加工、储藏技术和设备落后,产品质量差 国外的种子生产已实现专业化、区域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支撑条件完善。大多依托现代化 农场实现大规模繁种。 亲本的扩繁和防杂保纯严格采用四级重复繁殖体系, 而我国仍在使用 落后的亲本提纯复壮技术。国外杂交种生产不育化制种的比例高、去雄也全部为机械作业、 隔离区划合理,播种、收获、烘干、加工全程机械化。 我国主要是以村屯为基层单位,千家万户分散制种的模式,不育化制种罕见,为降低成本多 以山地、村庄等自然隔离为主,生产过程基本上靠人工作业,质量经常不能保证。种子收获 技术落后,自然日晒降水,使用粮食设备加工种子,种子收获、加工和分级设备与工艺急需 改造和升级。 (4)对自身品牌和种子质量重视不够 种子品牌的弱势决定了种子产品运营, 特别是品种运营的根子属性。 每一个品种都有成长期, 成熟期和衰败期,品种在不同的时期需要不同的资源投入和管理,更重要的是,一个企业不 能只看自家品种, 别家的品种已将自家的品种置于衰败期, 还自认为自家的品种处在成长期, 大跃进,吃大亏。 2009 年在黄淮海地区山东省登海种业D超级玉米‖ D登海 662‖的严重减产事故,表现出的 是小穗、秃尖、粗缩病、青枯病。在一次座谈会上,经销商抱怨登海种业采取D诱骗式‖暴利 营销,每袋(单粒播种 1 亩)种子售价 50~60 元,返利 20~30 元,经销商看到有利可 图,花大力气促销D超级玉米‖,声称抗各种病害,亩产 1400 多公斤。农民为获取高产出高 价购种上当受骗。一位农民气愤地说,我是冲着中央电视台宣传的D登海‖品牌去买的,太坑 人也太寒心了。这辈子再也不种登海玉米了。一位经销商叹息说,D超级玉米‖完了,我连本 都赔进去了。一位基层官员说,登海种业老板是全国人大代表,要是别的企业,早就抓起来 了。 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秦丰、亚华、丰乐、奥瑞金、登海、中种长城。。。许多许多,因为 品种转商,一次计提损失或是上千万,或是上亿,或是拖累几年,或是拖垮。因此一个企业 的品种运营管理,比育种本身更重要,品种运管管理应该纵观整个行业的最新发展和演变, 而不是只围着育种打 (5)投入不足,缺乏科技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 我国种子的科研、 生产、 推广和销售是相互分离的, 科研经费完全依靠国家投入, 科研水平低,成果转化速度慢,很难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同时,由于行业分散,单个种子企 业规模小,资金有限,大都不具备科技创新能力,虽然有少数企业自身也从事科研育种,但 其农业科研条件、 科研人员数量和科研成果推广都因资金不足而落后于其他产业, 这使我国 种业科技创新严重不足, 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科研育种是种子企业的生命, 没有新品种, 企业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根本。国外的种子公司都非常重视科研育种,对其投入巨资,如美国 先锋公司 1998 年的育种科研投入就达到了 2 亿美元,到现在仍坚持每年销售收入的 10%~12%用于科研投入。由于投入大,育种技术高,所以其新品种更新速度快,市场占 有率必然就高,从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可以说,育种科研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一个 种子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成败。 2.玉米栽培技术现状 2.1 玉米栽培技术现状 玉米产量的提高除得益于优良品种的推广还采用了实用性强的种植技术: 播种和施肥:普遍施行秸秆还田。次年采用两种方式播种,一是机械在秸秆中间播种,二 是切割秸秆后播种。无论哪种方式仅采用平播。秋季或春季一次性施肥,一般不追肥,主要 是节约成本。 种植密度:美国玉米种植密度在不同区域有所不同。在降雨量较多的依阿华州、伊利诺州 玉米种植密度
株/亩;在高温干燥、降雨稀少和土壤贫瘠的西部种植密度
株/亩。 种植方式:免耕播种,与大豆轮作,即玉米―大豆轮作模式;行距 75cm,株距则随种植 密度而变化。 机械收获,秸秆还田:9 月中旬至 10 月上旬,玉米进入完熟期,采用机械收获籽粒,同时 秸秆还田。 在降雨量较为丰富的依阿华州玉米秸秆还田后直接覆盖在地表, 而在较干旱的州 秸秆还田后翻进土壤 10~15cm 以下。(种子生产仍收获果穗) 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土地集约化生产,每个农户土地规模大,机械化、信息化程度高, 有利于采用先进技术,实现节本增效。 2.2 我国玉米生产存在的栽培技术问题 栽培管理技术落后于生产需求, 技术集成度和推广到位率低。 随着越来越多的高素质劳动力 外出务工,留守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以老年、妇女为主,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对新型 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一些地方存在一把火(烧秸秆)、一把肥(少施肥)的粗放生产方式。国 家和地方对栽培技术的资源投入较少, 有的省级以下研究所基本没有栽培人员和经费, 玉米 生产缺乏简单易行的种植技术,现有栽培技术应用滞后于生产发展。同时,基层农技推广队 伍工作经费匮乏,农业生产技术到位率低的问题十分突出。 种植密度低。多数地区农民习惯高秆稀植大穗的种植方式,3 大主产区平均种植密度不足 45 000 株/hm 。由于缺少耐密型品种,东北和黄淮海因品种与栽培技术不配套,倒伏减 产时有发生,影响农民对密植增产的认知。 播种质量差。究其原因是整地质量较差和播种技术粗放,具体表现为播种密度偏低、深度不 一致、覆土与镇压质量差、种肥隔离程度差、种子分布不均匀。由于上述原因,玉米田的出 苗率和保苗率较低、D3 类苗‖现象明显,导致收获密度较低和小穗比例较大,一般生产田的 收获密度平均仅为 37 500~42 000 株/hm 。 施肥技术存在盲目性。钾肥施用不足,氮肥多采取一次性施用(D一炮轰‖),损失严重,造成 玉米后期脱肥早衰,化肥利用率低,平均为 35%左右。 普遍存在早收获现象。农民习惯从苞叶变白就开始收获,但此时玉米尚未完全成熟,造成 5%~10%的产量损失。 3.国家政策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信息化被淘汰。农业是立国之本,在本次世界金融危机 之初,温总理就屡次强调,D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农业可耕地面积减少不可逆,人口增 长不可逆,畜牧、工业对粮食需求增长不可逆。世界各国粮食安全问题仍然面临着重大的挑 战。中共中央连续五个《中央一号文件》是关于农业的,D以工补农‖政策的实施,取消农业 税,加大农业补贴,提高保护性粮食收购价格等多项惠农政策,增加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虽然农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不大, 但是美国政府一直对农业实施强有力的保护政策, 无论 是与欧盟的贸易谈判,还是与中国加人 WTO 的双边谈判,美国政府都把农产品贸易摆在突 出的位置,寸土必争,寸步不让。同时,在保护农业生产、鼓励农产品出口上,不断提高补 贴额度.不断强化各项政策措施 坚持实施补贴政策美国政府对生产玉米的农民提供直接补贴。 补贴措施取决于玉米的市场价 格和销售量两个因素。当玉米的市场价格低于 1.8 美元/蒲式耳(1 蒲式耳=25.4kg)时, 政府就启动补贴措施,销售量越大,农民得到的补贴额度就越大。美国生产玉米农民的收入 约有 45%来自政府直接补贴。政府对种植玉米农民的直接补贴措施降低了企业收购玉米的 价格,减少了玉米加工企业的成本.间接地支持了玉米加工企业的发展。 坚持实施法律保护 1933 年罗斯福D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就颁布了《农业调整法》,开始 对农业实行保护政策。此后,美国政府分别于 1936 年、1949 年、1954 年和 1973 年相 继颁布了一系列农业立法,对农业进行生产控制和价格支持。1996 年,美国实施《联邦农 业完善和改革法》。2002 年出台了(2002 年农业安全及农村投资法》,宣布大幅度提高农 业补贴。除此之外,美国政府还通过健全通用法律体系建设,为农业的创新发展创造了一个 较好的法律环境。此外,还制定了许多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保证市场创新、促进科技进步的 法规。 明尼苏达和夏威夷等美国部分州有一项法案, 即在汽油燃油中必须添加 10%的酒精。 伊利诺伊州也在考虑实施该法案。明尼苏达州正在计划将这一比例上升至 2O%。这样做, 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大气环境, 另一方面是为了保护酒精生产商(玉米加工商)和种植玉米农民 的利益。为了保证这项政策措施能够得到很好的执行。政府对汽油燃油中 10%的酒精给予 免税 5l%的政策优惠。 坚持金融扶持美国有农业合作发展服务机构可以给玉米加工厂和农民提供贷款服务。 明尼苏 达州现在有 12 家玉米加工厂,其中 10 家是农业合作社的组织形式。这 1O 家玉米加工厂 的建厂资金 50%是由农业合作社的社员集资的, 另外的 50%是由商业银行给予贷款的。 集 资部分的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银行贷款主要用于营运,一般为期 10 年左右。商业 银行给予玉米加工厂的贷款条件是厂家的资金必须达到建设资金的一半。 为帮助玉米加工厂 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当时政府还给予农业合作社无息贷款,最高达 50 万美元。另外,政 府还提供低息贷款给农民。 美国联邦和部分州政府还设有一些基金资助大专院校、 科研院所 等机构用于研究玉米加工成可再生能源以及其他有关环境方面的研究项目。 美国政府还有小 企业管理局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等金融服务。 坚持实施贸易保护美国政府采取的对外贸易措施主要有: 首先, 通过向农产品出口商提供出 口补贴或对外赠予等办法.降低出口价格,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其次,通过向 进口国提供各种形式的贷款和贷款保证.或以易货等方式开拓海外市场。最后,通过双边或 多边谈判和协议,促使贸易伙伴国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疏通扩大农产品出口的渠道.并 利用进口配额、检疫制度等非关税壁垒直接限制进口,保护本国农业。 4.玉米深加工现状 美国玉米深加工产业现状 美国是世界上玉米产量和深加工大国,玉米是美国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在淀粉深加工上,主 要以玉米为原料, 其产品伴随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地丰富, 由过去单纯的淀粉产品发展到淀粉 糖、各种发酵产品、变性淀粉、玉米油和蛋白饲料等多门类的产品体系。2003 年深加工消 耗玉米总量为 5143 万吨。美国玉米深加工的产品,由 19 世纪的淀粉、葡萄糖、饲料、玉 米油,到 20 世纪的变性淀粉、淀粉糖和燃料酒精,尤其是目前作为玉米深加工的两大主导 产品淀粉糖和燃料酒精,成为推动美国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在美国,较大的玉米深加工企业有 6 家,从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发展趋势看,其规模将继续 扩大,技术更加先进,产品更加多样化,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生物技术的发展将促成新的 玉米深加工领域。呈现出稳步增长,竞争激烈,生产趋于集中,逐步形成大企业集团化经营 的趋势。 我国玉米深加工产业现状 我国是世界玉米第二生产大国,近年来,玉米产量已在 1.2 亿吨以上,占世界玉米产量的 20%左右。这 1 亿多吨的玉米大体消费领域是:饲料约 9000 万吨;口粮约 1500 万吨; 种子约 120 万吨;工业消耗约 1100 万吨;储运消耗约 500 万吨。目前,淀粉的产量已经 超过 600 万吨。以淀粉为原料进一步深加工的产品主要有味精和酶制剂等。燃料乙醇都是 国家投资兴建的项目,目前,全国有黑龙江华润、吉林燃料乙醇、安徽丰原、河南天冠四个 工厂,年转化玉米 332 万吨。目前全国已经有黑龙江、吉林、辽宁、安徽和河南五个省在 推广乙醇汽油,未来几年,北京、河北、山东等省有可能使用乙醇汽油,乙醇汽油对玉米的 需求量将继续扩大。 一、玉米深加工的发展 1、淀粉应用多样,导致国内玉米深加工业发展 近年,国内玉米淀粉业发展较快,主要归功于淀粉应用的多样性。利用淀粉可以生产淀粉糖 甜味剂、柠檬酸、味精、肌苷酸、葡萄糖、VC、VE 及其他药物使用的青霉素和抗菌素等。 2005 年我国玉米淀粉产量为 900 万吨,消耗玉米 1400 万吨,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消 费淀粉只有 7.2 公斤,仅仅是美国人均消费淀粉的 8%,欧盟的 32%。预计 2006 年我国 年产玉米淀粉量大约 1050 万吨,消耗玉米 1600 万吨,增幅在 16%以上。其中变性淀粉 及淀粉糖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淀粉深加工产业,主要体现在我国淀粉糖产量由 2000 年 67 万吨,已经发展到 2005 年的 450 万吨以上,增长 6.7 倍。据农业部预计.2006 年淀粉 糖产量将超过 520 万吨,同比涨幅高达 15.5%。 因此,国内玉米淀粉加工业仍将保持较高增长趋势。 2、酒精及燃料乙醇需求加大,进一步引领玉米深加工业 2005 年以来,随着我国燃料乙醇项目的高利益驱使,乙醇加工项目企业纷纷上马,加工能 力不断提高。2005 年我国加工酒精(含燃料乙醇)290 万吨,消耗玉米 890 万吨,占玉 米工业消费的 44.5%。国家定点的燃料乙醇生产厂家为中粮集团生化(肇东)事业部(愿黑 龙江华润)、河南天冠、吉林燃料乙醇、安徽丰原。2005 年,共生产燃料乙醇 102 万吨。 到 2006 年底产能已经达到 134 万吨。目前每吨燃料乙醇定向收购价接近 5000 元,国家 财政补贴每吨 1373 元。按照 3.3 吨玉米生产 1 吨乙醇,每吨玉米均价 1400 元,再扣除 燃料、环保设施等费用,仍有 5%的盈利。 截至目前,添加物燃料乙醇试点已扩大到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安徽 5 省及湖北、 山东、河北、江苏四省的 27 个市。 据悉,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完成《生物燃料乙醇及车用乙醇汽油D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的制 定工作。有专家透露,D十一五‖期间,试点范围将扩大到除西藏等西部省区外的 20 个省市 自治区,期间,还将在山东、湖北、河北、江苏四省各新批准一个试点企业。除现在的 102 万吨指标以外,将新增 420 万吨以木薯、甜高粱和秸秆等非粮作物为原料乙醇加工项目。 基本上按照 4 亩地出 1 吨乙醇的标准定,在国内大概要建设 1650 万亩的木薯、甘薯、甜 高粱种植基地。 三、我国玉米产业发展的对策探讨 1.玉米育种 要有D新观念、新思路‖才有D新出路‖,要在育种理论、方法、技术和材料上有所创新 按照 FAO 的概念,提高一个国家(含企业)的育种能力,涉及 5 个领域:①产业政策导向, ②前育种研究(即我国的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③技术创新。目前人们重视生物技术, 却普遍忽视数量遗传学为基础的常规育种技术, ④人才培训。 现在全世界研究生物技术的人 才严重过剩,仅美国就有 7000 华人生物技术博士尚未谋到职业,可是另一方面,全球性极 度缺少数量遗传学为基础的常规育种技术人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基础,⑤信息服务。 要提高企业的育种创新能力,农业部应代表国家提供这 5 个方面的条件。首先要明确制定 扶持大企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剩下的②,③,④,⑤则属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应该 做的事情。一些平台项目和科研单位忽视了这 5 个应该由政府部门提供的社会服务和基础 条件。于是种子产业发展缓慢,而这些平台项目被自我边缘化也是必然的后果。 内江农科院院玉米育种开展时间短,但在玉米育种D新观念、新思路‖的方向下,有了D新出 路‖。近年来克服育种材料基础薄,资金不足等足多不利因素,玉米育种取得了一些进展, 新组合D内玉 06-1‖经过进入历时三年的四川省品种审定试验,已完成最后的生产试验及技 术鉴定,可望在明年通过审定。 2.种业发展对策 2.1 针对行业分散,竞争力不足的问题 种子的生产由粗放型向集约化大生产转变 长期以来, 中国的种子生产单位采取粗放的方法进行种子生产, 对种子的生产过程缺乏必要的监督与指导, 种子生产的关键环节基 本上完全由千家万户来完成,种子部门仅对其进行简单的筛选和包装,就对外出售。这种生 产方式导致了中国商品种子质量问题严重,合格率较低,对农业生产构成了严重的危害。为 此必须改变种子的粗放型生产状态, 变一家一户的分散繁殖为集中大面积繁殖, 加强对播种、 去杂、收获等种子生产关键环节的管理。 深化种子行业的体制改革。 现在条块分割严重, 政企仍然常常不分的体制不利于集约化的形 成。强化以所有制,决策制度和分配机制为核心的体制改革,才能够促进真正意义上的、以 市场为导向的龙头企业的成长和壮大,加速集约化的形成; 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和政府的D家长情结‖。可以想见,集约化的过程将是相当痛苦的,因为 它必将引发一些与各级政府具有D裙带关系‖企业的D关、停、并、转‖,也会引发很多D哭爹 喊娘‖。地方上的种子公司不是孩子,各级政府官员也不是父母,这是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 的,D溺爱‖最终会害了这些企业; 去年,媒体上曾出现过D麻雀与老鹰对抗‖的讨论,我十分认同作者的忧虑。小舢板连不成 航空母舰。 中国这样分散的产业格局这也是我们十分不愿意见到的。 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中国 种子产业的成长和全大, 老鹰与老鹰的竞争的格局能够出现, 毕竟这对于中国农业的发展和 农民的增产增收都是好事。 完成了整合和蜕变的中国种子产业将更加有活力和竞争力,将以全新的面貌面对农业发展 的需求和挑战,也将更强有力地迎接外公司的竞争。 2.2 由科研、生产、经营脱节向育繁推、产加销一体化发展。 国外种业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种子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必须走一体化经营,使 科研、生产、销售成为一个系统的整体。科研、生产、经营脱节是中国种子产业存在的重要 弊病之一,《种子法》的颁布、《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实施,以及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 深入,企业投资种子产业热情将高涨,脱节状况将得到迅速的转变,通过科研成果转让、知 识产权入股、企业资助科研、资产捆绑重组等方式,将使中国种业的科研、生产、经营迅速 走向联合。 2.3 强化管理机制创新 目前,我国国有种子企业经营不力、活力不强,与企业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 制有关。因此,当今我国种子企业要想发展,必须更新观念,强化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体制创新指在企业中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手段, 按照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进 行资源重组和资本运营,实现种子企业的强强联合,促进种子产业的规模化、集团化发展。 机制创新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管理机制创新,主要指企业经营思路、组织结构、管理方 式及基本制度建设等方面要有所创新;二是经营机制创新,主要是改变现有政企不分、权责 不明的企业运行机制, 改革种业的产权制度, 推行现代企业的经营机制; 三是监督机制创新, 有效的监督机制有利于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实现人尽其能, 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创 造性。 2.4 重视科技创新和投入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和潜力之所在, 种子企业应当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 走育种、 繁育、推销一体化的道路。国外种子公司非常重视科技创新,不惜投入巨资,如美国诺华公 司平均年投入的科研经费达 3.7 亿美元,占其种子销售额的 6%;而先锋公司平均年投入 科研经费则高达 1.8 亿美元,占其销售总额的 10%。因此,我国种子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国 际竞争中站稳脚根,必须重视科技创新。一方面,增强技术储备,利用各种手段引进国外先 进的技术和仪器设备;另一方面,重视引进掌握高新技术的人才,把人才做为企业科技创新 的主导因素,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 2.5 积极推行种子认证制度提高种子质量 种子认证是指依据程序通过品种合格性认可、系谱繁殖、过程控制、验证等方式来确认种子 的遗传质量 (品种真实性和品种纯度) 以及通过认可种子检验室确认种子的物理质量符合种 子认证方案的要求而给予的书面保证(种子认证证书和认证标签)。 我国种子行业起步较晚,规模小,经营分散,种子营销行为非常不规范;而现有的种子质量 管理体系始终是以种子检验为主线,难以保证种子质量。借鉴国际经验,实行种子认证制度 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既有利于规范种子行业主体的行为、加强宏观管理、促进种子贸易的健 康发展,又有利于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的开展,有效保护育种者的合法权益。 2.6 树立品牌意识,完善营销策略 一个种子企业,要想有竞争实力,必须制定完善的营销策略,树立自己的品牌,并让广大客 户接受,得到社会的认可。目前我国种子企业普遍缺乏品牌意识,目光短浅,不考虑长远发 展,没有一套完善的营销体系,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改变的话,将无法对抗跨国种子集团的 竞争。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树立品牌、完善营销策略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抓起:一是建 立完善的营销网络和营销队伍,加强对自己产品的宣传;二是严格把关,保证企业经营种子 的质量,以质取胜,树立品牌;三是要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包括技术指导和跟踪服 务等,以此来占领市场,赢得客户。 3.推广栽培新技术 针对劳动力不足、土地费力下降、水利设施不完善、有机肥源减少等问题,可推广保护性耕 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是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 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 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 子发芽即可, 用农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地表, 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 技术基本资料 但是人类和自然的矛盾也愈来愈突出。 比如耕翻作业除掉地面残茬、 杂草固 然有利于播种,但同时也破坏了对地面的保护,导致土壤风蚀、水蚀加剧;旋耕切碎土壤, 创造了松软细碎的种床,但同时又消灭了土壤中的蚯蚓与生物,使土壤慢慢失去活性。耕作 强度愈大,土壤偏离自然状态愈远,自然本身的保护功能、营养恢复功能就丧失愈多,要维 持这种状态的代价就愈大。近几十年来,我国机械耕作活动增强,农信息产量大幅度上升, 但河流泛滥、沙尘暴猖獗、土壤退化、作业成本上升也是不争的事实。保护性耕作取消铧式 犁翻耕,在保留地表覆盖物的前提下免耕播种,以保留土壤自我保护机能和营造机能,是机 械化耕作由单纯改造自然到利用自然、进而与自然协调发展农业生产的革命性变化。 保护性耕作主要包括四项技术内容: 一是改革铧式犁翻耕土壤的传统耕作方式, 实行免耕或 少耕。免耕就是除播种之外不进行任何耕作。少耕包括深松与表土耕作,深松即疏松深层土 壤,基本上不破坏土壤结构和地面植被,可提高天然降雨入渗率,增加土壤含水量;二是将 30%以上的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在培肥地力的同时,用秸秆盖土,根茬固土,保护 土壤,减少风蚀、水蚀和水分无效蒸发,提高天然降雨利用率;三是采用免耕播种,在有残 茬覆盖的地表实现开沟、播种、施肥、施药、覆土镇压复式作业,简化工序,减少机械进地 次数,降低成本;四是改翻耕控制杂草为喷洒除草剂或机械表土作业控制杂草。 4.在政策上我国应加大对种子行业的投资力度 虽然加入 WTO 之后,我国将取消农副产品的出口直接补贴,但是我们可以抓紧时机,利用 WTO 的绿箱政策,加大对种子行业的投资力度,以这种方式对种子产业提供支持。加大投 入力度主要包括增加对种子基础科研、 高新技术研究和种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我国育种 基础研究比较薄弱,品种资源搜集和利用不足,而这些方面的研究周期长,投入大,企业无 力负担,这项工作就应当由政府来承担。同时,我们还应当利用绿箱政策,增加对种子生产 基地设施、仓储等基础性设施的投入,增强我国种子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防范种业危机 提示:四个征兆预示着中国种业正面临一场新的危机。中国种业即将亮起黄灯,有关部门应 提前预警,使企业从容应对。面对潜在的危机,管理部门要遵循市场经济原则,正确引导产 业发展方向。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中国老百姓揣足了在国内不值钱的美元、欧元跑到国外去疯狂消费, 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只在国外才找到钞票的畸形价值。在这种对中国经济发展很不 利的情况下,种业却能够吸引大量投资,但我们要居安思危,警惕畸形投资和市场泡沫化所 隐含的危机。 国际金融危机在冲击国内制造业的时候,唯独对种业的影响微弱;国务院 8 号文件以后, 政府方面增加了对种业研发和基础设施投入, 吸引国内外热钱流向种业市场。 在我国种子产 业迅速膨胀的势头下,没有人怀疑种业的美好前景,特别是绝大多数企业都还弱小,大家都 在期待崛起, 几乎没有人意识到巨大风险摆在面前; 人们很少注意中国种业市场正处于分裂 过程。市场分裂不是国际因素造成的,而是内在经济规律使然。 四个征兆:畸形投资、产品积压、审定制度压抑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不力 要观察中国种业暗藏的危机, 最好去处是甘肃。 那里正在积累将要覆盖全国玉米种业的巨大 泡沫, 而泡沫的背后则是种业不理智的畸形投资和盲目扩大生产。 急躁的热钱基本上只是流 向最能够快速赢利的环节,而创新能力和改革被忽视。现在需要向企业和投资人发出预警, 制止盲目投资,防止泡沫式膨胀。 总体来说,中国种业的投入规模和强度都远远不足,至今尚未改变多、小、散、弱、乱的局 面。 中国种业迫切需要资本注入, 使产业快速发展起来。 至今, 由于非市场因素的强势介入, 造成企业的资源整合度仍然很低,资本积累缓慢。最近几年,国家政策有利于吸引投资,但 要找准切入点,防止不理智行为和落入陷阱。 如果不能改变无序状态, 两三年以后, 泡沫破灭, 热钱会流出种业, 将有一批企业陷入困境。 对种业发展来说, 这本是好事, 有利于按照市场规律整合资源和调整结构, 但随着泡沫破灭, 一批原本不错的企业将走向破产或濒临破产。 种子企业要正确评估产业现状, 正确评估自己 的状况和地位, 合理使用投资。 一些企业已经对自己的未来有所谋划, 积极寻求更好的未来。 在这过程里, 由于市场混乱, 特别是品种审定制度所掩盖的潜规则和权利寻租及知识产权保 护不力所庇护的山寨或流寇式大军会游刃有余, 而把某些大企业搞得进退两难, 束缚了手脚 难以应对, 终将面临再次出现类似长城倒塌的危局。 如果说十年前那一轮危机的导火索是豫 玉 22 为代表的高杆、大穗、晚熟、稀植型品种的技术原因,或者从积极意义来说,上一次 危机宣告了计划经济下错误育种方向和技术路线及高风险型品种的终结, 而即将发生的新一 轮种业危机的诱因不在技术层面,在于管理体制! 在复杂局势面前,科技人员,管理者或企业,都要顺应市场经济规律,而不可与之对抗。 在中国种业迅猛发展背后掩盖着市场上正在积聚的负面力量, 企业有较大市场, 却没有足够 的利润空间,中国种业长期无法实现资源整合与资本积累。面对潜在的危机,管理部门要及 早预警。 科技人员已经从技术层面扭转了上一次危机的根源, 企业从十年前那次痛苦经历中 学会了较理智地调整生产规模和控制市场。但好景不长,近几年又在酝酿新泡沫。虽然这一 次危机还没有爆发, 但发出预警和采取防范措施的机会已经不多。 某些骨干品种的市场是多 家捆绑在一起,而整个市场趋势却是分裂的,这使部分企业陷入困境。问题不在于种业危机 会不会发生,而在于如何使正规大企业提前采取应对措施,防止发生逆向淘汰。 从制种和加工基地已经看到可能导致种业危机的隐患, 即连续几年, 玉米种子生产超过市场 需求! 一年几乎生产两年的用种量, 仅甘肃和新疆两个省区生产的种子已经超过全国需种量, 四川西昌、宁夏、内蒙古、辽宁、黑龙江等……再加上一些曾经萎缩的老基地近几年也在设 法恢复种子生产…… 连续几年种子过量积压, 我们不担心一些产品技术落后、 市场不对路或投资不理智的企业陷 入绝境而被淘汰出局。我们担忧市场乱象可能引发逆向淘汰,某些企业创新能力不足,育种 方向失误和技术路线转型困难,这部分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稍有不慎,就会陷入被动。长城 和屯玉是前车之鉴,但重蹈覆辙的企业大量涌来。这次危机的征兆,不仅出现在企业,也体 现在科研单位和管理层面,切不可盲目乐观。 中国种业面临危机的第三个征兆是利益集团胁迫品种审定制度把玉米育种推向绝境, 审定制 度自身也走向绝路。育种者都明白创新才有希望与跨国公司抗衡。但创新是死路一条,而且 立马就死,被我们自己的品种审定制度所扼杀。不创新也是死路,被市场机制淘汰,属于缓 慢的永久死亡。中国企业进退两难。如果不改革,不创新,我们便只能沿着双重利益集团所 规范的育种方向,依靠落后的育种思路、技术路线和落后的种质基础,竞争不过跨国公司, 必然被市场机制所淘汰。 中国大企业长期发展不起来的另一个致命克星是知识产权保护不利, 山寨遍野, 育繁推一体 化的创新型企业无法积累资本, 这将是迫使资本外流的致命因素, 显然这才是需要政府部门 干预的领域。管理部门应停止对种业研发、生产、加工和经营环节的行政干预,而集中力量 做好市场监管和知识产权保护。 从历史经验看,一个好的品种理应托起一个大企业;先玉 335 至少保住了两个上市企业免 予崩溃,可是郑单 958 这么好的品种却一直没有把任何企业做大做强。纵观最近两年审定 和转让的新品种都难以扶持企业发展。 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 管理部门要敢于改革落后的管 理体制,特别要改革品种审定制度,鼓励企业增加常规育种研发投入,激励创新,才能释放 出先进生产力,把企业做大做强。 正确评估十年前那场危机 危机不都是坏事。 十年前的危机原本是一次按照市场规律调整种业结构的极好机会, 却由于 行政干预和集团利益而挽救了一大批本该破产或已经破产的不规范企业。 其中许多就是官商 勾结的低层次利益集团。那次危机狙击了具有创新能力的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而即将发生的新一轮种业危机则是双重利益集团相互纠缠所致。其危害性就在于逆向淘汰。 这是中国种业总也不能快速发展的内因。 现在,一些企业的市场情况良好,财务状况却不能令人满意,有大市场而没有足够的利润空 间, 缺乏后续产品储备, 资本积累缓慢甚至下滑, 生产经营稍有疏忽, 就可能陷入危险局面。 这种情况将发生在以先玉 335 和郑单 958 为主打产品的较大企业。 他们的赢利水平将大幅 度下滑,虽然一时还不会陷入绝境,但已经很麻烦。这类企业应主动约束和控制投资点,以 渡过难关为第一要务。管理部门应意识到,即使这些企业能够自控,却无法躲避漫山遍野的 山寨和贩夫走卒违法生产经营带来的致命冲击。 政府要干预知识产权保护, 才能制止逆向淘 汰。 个别企业靠合资途径躲过了十年前的种业危机, 但合资十年并没有带来育繁推一体化的预期 构想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个别企业信心满满,却沦为跨国企业的代工。这类企业暂时不会垮 掉,但也活不舒服,命运系在跨国公司的一个品种,实在是很危险的事。对知识产权保护不 力,直接影响了这些国内代工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前途命运。 目前只有极个别企业的状况比较好, 今后要控制市场和约束膨胀, 更要趁目前市场状况好的 有利时机,加大研发投入,高起点提升能力建设。这些企业自控能力较强,但知识产权流失 却是他们不能控制的致命因素, 遍地山寨和贩夫走卒不受约束地超量制种和肆无忌惮地冲击 合法市场,足以致正牌企业于死地,这就是逆向淘汰,迫切需要政府出手相救。不然的话, 正牌企业很难生存下去。 常规育种能力建设是投资重点 中国企业应重点加强育种研发的基础能力建设, 奠定稳固的产业基础。 中国企业过早地投入 生物技术,只会本末倒置,降低效率,甚至加速死亡。而这种不理智发生在企业,也发生在 科研机构和管理部门,成为流行趋势。要汲取D超级‖育种拖累企业发展的教训,对来自投资 方的热钱和政府部门的项目都要保持冷静心态! 面对即将发生的种业危机,相关企业要及时调整方向,集中有限的资源优先发展常规育种。 健全的常规育种研发体系是生物技术的受体和载体。皮之不存,毛将附焉!脆弱的中国企业 尚不具备承接简单生物技术的能力。当种业危机来临时,由于科企脱节,生物技术再先进, 也无法挽救企业于水深火热, 只能给压死的骆驼添上最后一根草。 企业在建立产业技术链时, 必须明白当前中国种业的限制因素绝非生物技术,而是基本的常规育种和市场经营管理能 力。 生物技术是烧钱游戏。对中国企业来说,先使自己健全地生存下去,摆脱资本积累的长期困 扰, 然后才是生物技术! 活都活不下去, 哪里有搞生物技术的本钱! 主线都还没有建立起来, 常规育种的核心地位都还不巩固, 能搞出什么支线?登海种业至今未投入生物技术研发, 是 明智的选择,假如过早投入生物技术研究,恐怕早就被拖垮了。 个别不算大的企业投入大笔资金用于生物技术, 只是为了上市而作秀给外行人观赏, 以便从 股市圈钱。一旦上市成功,必然设法金蝉脱壳!受损害的只是中国种业的基本素质。 投资种业要理智,切不可冲着生物技术、D超级‖和强优势这些虚假概念而去。这些概念既挽 救不了弱势的中国企业, 也挽救不了某些科研机构被边缘化的命运, 只能加速拖垮中国种业。 生物技术是强者的游戏,它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热钱投资种业要实事求是,切不可打肿 脸充胖子。 中国企业越是把大量资金投入空虚而没有根基的生物技术领域, 就越是有利于跨 国公司挤垮中国企业!到那时候,不要怪外企太强大,只能怪自己的投资战略本末倒置,自 己削弱自己的实力,给跨国公司创造了狙击中国企业的机会! 市场需求是种业投资与制度安排的依据 修订种子质量标准迫在眉睫。五年过去了,质量标准仍然向落后生产力看齐!现在,中国有 将近一半的种子加工能力达到机械精量点播的质量要求, 即全国一年的需种量能够达到较高 质量,却继续迁就落后生产力,这就置先进生产力于进退维谷,打压先进生产力,阻止了市 场的分裂过程,也阻止了资源整合,迫使中国种业长期不能完成资本积累过程。 管理部门以期把重点放在扩张甘肃制种加工基地建设, 不如加强种子质量监管。 基地建设是 企业行为,质量管理是政府职责。面对分裂的市场,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种子积压,使 有创新能力的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减轻他们面对落后生产力的逆向压力, 更坚定地朝着先进生 产力投资和发展。 面对分裂的市场,企业和社会上的热钱都要冷静地对待种业投资,不妨想一想,你今天是在 给谁投资?是给自己创造效益还是给别人创造机会?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想要投资生产加 工基地建设的企业和热钱,应先去甘肃实地调研,不要使自己成为别人口里的螳螂,而要使 自己成为明天的黄雀。 不理智的投资将使企业陷入困境, 过多的加工生产线将有一部分成为 废铁,或者成为别人口里的螳螂。防止泡沫化,要实事求是地引导投资,停止那些刺激畸形 投资的产业政策,允许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借助外力求发展,帮助企业挤压泡沫,提高运转效 率。 现在,中国种业研发和生产加工能力均在低水平重复和过剩,受政策制约,却不能到海外去 投资,必然加剧内部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投资更要谨慎。在政策安排上,当务之急是 取消品种审定制度,激励创新,抑制恶性竞争,同时,企业要防止盲目投资,规避风险。 在政策指导方面,要防止利益牵制和误导,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要加重企业话语权,给 企业松绑,鼓励创新,抑制消极因素。 这一切要依靠市场的力量。减少行政干预,就是对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的最大支持。面对市场 化改革,若以强化行政管理来减缓市场化趋势,最终只能使中国企业陷入更大的困境。只有 坚持市场化原则,中国种业才有希望。 即将来临的种业危机将淘汰一大批不适应市场需求的落后品种, 这将断了企业和育种者的后 路,更坚定地调整育种方向和目标,使一部分企业和育种者走上创新之路。所以,种业危机 也有积极的一面。中国种业发展需要泡沫崩溃,然后才能使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发展起来。本 文目的不是要挽救所有的种子企业于危难,只是提醒各方面及早采取措施,变不利为有利, 当风险来临时充分利用潜在的危机,为企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本文发表在D种业科技‖杂志 2013 年第 5 期)谁来种地,怎么种地(三问“三夏”(2)) ――来自产粮大县山东省平原县的调查 刘成友 金吉鑫 《 人民日报 》 ( 2013 年 06 月 16 日 09 版) 层层麦浪,阵阵麦香,山东省平原县“三夏”大忙正酣。 作为连续两年受到国务院表彰的产粮大县,今年全县小麦比去年净增 2.8 万亩,平均亩 产超过去年的 538 公斤,夏粮“11 连增”已成定局。 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和许多农村一样,平原县农村也遇到农业兼业化、人口老龄 化问题。今后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哪些挑战?“三夏”时节,记者走 进生产一线进行调查。 1.土地流转 种粮大户规模经营,亩纯收入达 2100 元 6 月 11 日中午, 桃园街道办事处西杨村村民杨忠豹站在麦田里, 搓着麦穗高兴地说: “种 麦之前用深松机深松过土地,今年一亩地至少能打 1200 斤。” 西杨村 358 口人、 687 亩耕地, 年轻人多数外出务工, 留守老人成了庄稼地里的顶梁柱。 人均不到两亩地,土地零散,“种地基本上是为了解决口粮,挣不到多少钱”。 3 年前, 村支书杨春安找到村民邵成军、 杨忠豹等 4 人商量, 打算一起承包全村的耕地。 经全体村民大会同意,全村土地全部流转到了这 5 人手里。其中,杨忠豹承包了 170 亩。 近几年, 老杨麦季种的是供龙头企业加工食品用的特种麦, 秋季订单种植生产特种淀粉 的粘玉米,价格都比市场价高 1 毛钱。“今年每亩小麦能净赚 1200 元左右;玉米这几年亩产 1000 斤,能净赚 900 元。两季下来一亩纯收入 2100 元,170 亩能挣 35 万元左右。” 在平原县,像杨忠豹这样种粮面积超过 100 亩的大户共有 90 户。照理说,老杨 35 万元 的年收入该知足了,但他并不满足于此,明年他还想再承包两三千亩地。杨忠豹说:“原来 的土地就像布条一样,一块一块非常零碎,大型农机干活不方便、没效率。现在把地集中起 来,从播种到收获,各类农机具一应俱全,种地真的轻松得很。” 原来,大户之所以敢承包经营这么多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业机械大显身手。西杨村 里有个大院,停放着十几台大中型农机。杨春安走进去,像将军检阅士兵似的看着这些“大 家伙”。2011 年 8 月,由杨春安挑头,吸收全村 35 台农机入股,129 户村民入社,注册成立 了“宏发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眼下,社里大中型农机已达 87 台(套) ,年作业面积 3.8 万 亩,年经营收入达 340 多万元。合作社还被评为“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 我国目前有种粮大户 68.2 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 0.28%;经营耕地面积 1.34 亿亩, 占全国耕地面积的 7.3%;粮食产量 1492 亿斤,占全国粮食总产的 12.7%。 2.土地入托 合作社吸引四成农户,户均增收 1000 元 前曹镇崔寨村是个有 2000 口人、3500 亩粮田的大村,同时也是个外出人口多的“空心 村”,全村 800 多人在外创业、务工。村支书崔古船说,不少外出村民把粮田一包了事,村 里的粮食品质和产量逐年下滑。“原因在哪里?人手少、管理跟不上。” 今年初, 村里组建了“崔寨粮食种植专业托管合作社”, 当起了“田保姆”。 年底统一算账, 合作社发给社员一个活期存折,折上体现粮食种植、管理过程中的各项支出费用,以及最后 售粮所产生的效益。崔古船说,到明年全村将有 2000 亩耕地“入托”。 前曹镇党委书记邹曰亮说,崔寨村的那一套是从本镇益农土地托管合作社那里学来的, “益农”是山东省第一家。他们创新推出“菜单式”、“承租式”、“全程托管式”等多种服务方式 供农户灵活选择。3 年多时间,已签订托管合同 2400 份,托管土地 4 万多亩。 益农土地托管合作社理事长辛吉合算了一笔账: 传统一家一户耕种, 一季小麦加一季玉 米每亩成本要 1000 元左右,如果农户把粮田全程托管,每亩地每年能少投入 200 多元;单 项托管,每项农活每亩地大约少花 5 元钱,“费用省就省在了规模经营上。” 平原县农业局局长曲学文介绍,这样的托管合作社全县已有 4 家,托管面积 6 万亩;还 有 509 家粮食专业合作社,流转经营近 2 万亩粮田,两者相加,占全县 82 万亩粮田的近一 成。 曲学文说,目前平原县已培育起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 732 家,涵盖了全县种植业、养殖 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小型水利和农机服务等行业,入社农户占全县总户数的 41%,每户 年均增收 1000 余元。 我国目前粮食生产合作社有 5.59 万个,经营耕地 7218 万亩,占全国耕地总量的 4.0%; 粮食产量 971 亿斤,占全国粮食总产的 8.2%。 3.社会化服务 遭遇信息不对称、市场监管瓶颈 “合作组织提供的服务,较好满足了农民的需求。一些没有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对于社 会化服务的需求也更加迫切了。”曲学文说。 农机服务是典型的社会化服务。经过这些年的快速发展,目前急需突破信息服务、市场 监管等瓶颈。 西杨村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杨春安刚收到两条手机短信: 一条是某媒体手机报, 说河北某 地的小麦种植面积约 550 万亩,6 月 15 日左右开割;另一条是某农业信息网站发来的,说 山东泰安 150 万亩小麦现已开割,机收价格为 70―80 元/亩。 一条条信息,却引不起杨春安半点兴奋。他说:“信息是灵通了,但不敢轻易采纳,每 年小麦收获的这几天,也是农机作业市场最无序的几天。一旦采纳,如果大量收割机都涌向 一个地方怎么办?经常遇到几家机子抢收一块地,也不时遇到大片麦田找不到机子。” 县农机局工作人员张玉强多次带队跨区作业,他回忆农机跨区作业在 1995 年至 1998 年最红火的时候,一台机子一个麦季能纯收入 30 多万元。后来农机数量大幅增长,竞争日 趋激烈。现在农机作业少了“政府行为”,多了市场化运作,经营更加灵活了,却也带来了信 息不对称、市场不协调、管理监测不严等问题。 农机大户谭善武 8 年购买了 15 台农机具,但明显感觉近两年“市场饱和, 越来越不好干 了”。他建议建立统一的农机作业信息发布平台,有关部门要提前统一安排调配,避免“饱饿 不均”;同时,强化市场监管监控,预防和打击恶意竞争,让大家有序经营,在关键时刻都 能拉得出、用得上、干得好。 平原县农机局办公室主任肖家强说, 为了改变农机作业无序竞争的状况, 全县已登记注 册了 21 家农机作业合作社,他们作业不再像以前那样“单打独斗”,而是逐步走上了合作经 营的路子,政府牵头,大户带机入社,民主管理,信息共享,风险共担,利润按作业数量分 红。 4.政策建议 扶持新型农业主体,政府服务要更给力 作为新型农业主体,大户、合作社等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 一些突出问题。 曲学文以合作社为例介绍说, 问题主要表现在合作社经营初期资金不足, 对社员约束力 度不够,技术指导力量弱,专业、专职从事技术服务的人员不足等。 为破解这些问题, 平原县正在搭建向农村合作组织输送小额贷款的平台, 成立了小额贷 款公司和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发挥农村信用社的生力军作用,向合作社注入更多资金;县农 业经管、法院和司法部门,根据近几年土地流转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规范和修订 了合作社与农民之间的土地流转合同文本,减少了大量经营纠纷;分批、分层次培训合作社 的管理和技术人员。 对于新型经营主体,除了鼓励,指导和规范也很重要。在平原县,农机合作社发展很红 火。2012 年,就有 30 多户到县工商局注册登记,但多半没有通过。肖家强说,注册了不等 于能运行好,县里研究决定,既要鼓励建社,更要严把“入口”,搞好指导和服务。 在山东省关于加快农村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五有标准”,其中最 后一条要求合作社要有专门的维修车间或维修设备工具等。“维修跟不上,农机常趴窝,就 合作不起来。制定这样的标准是很有必要的。”肖家强说。 农机合作社是新生事物, 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给力。 平原县为此出台了专门的扶持办法, 为农机合作社培训管理农机手和机修人员, 帮助引进和更新改造农机具, 开通了专门的服务 热线,为合作社当好“政策顾问”和“技术保姆”。杨春安说:“我们有什么问题就打服务热线 请教,确实挺方便。”关于“三农”现代化的理论思考
信息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三农”现代化是指农业现代化、农民现代化及农村现代化。本文中的这一排序,显然不同于 目前习用的“农业―农村―农民”的排序。作这一更改,主要是考虑到在客观经济生活中,三 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农业”是一种产业,其从业者是“农民”,而“农业”、“农民”所在的地 区则为“农村”。其中,“农业”是产业上的核心,“农民”是经营产业的能动力量,而“农村”则 是以农业为主业、农民聚居的地区。从而,对三者的位序作相应调整,更符合三者的主次顺 序。 关于农业现代化 关于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可大体表述为:针对传统农业的严重缺陷,普遍实行品种 选育与作物栽培科学化,农田水利化,耕作适度机械化,肥料、农药适度化学化,生产管理 相应地科学化等。实行农业现代化是发展农业的必由之路。它意味着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 加农民收入、 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 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 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 最终建成产加销融为一体、 多功能并存的综合产业体系。这就是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广义的农业现代化。 本文所涉及的农业现代化问题,重点是其核心部分,包含农作物品种的日趋优化,农田 优质水利化(主要为及时、适度浇灌,迅速排涝) ,耕作适度机械化(翻耕次数、深度等等 适度,避免土壤团粒结构破坏,利于保水、保肥) ,肥料、农药施用的适度化(避免土壤板 结、农药残留超标、水源污染等等) 。 农业现代化具有势不可当的必然性, 从而形成一个客观规律。 落实这一规律的关键性举 措,主要包括:第一,政府的大力援助。这是由于,农业产业先天性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必须得到政府的多方面支持和援助方能持续正常运转。第二,实行农业规模经营。主要是指 扩大农机作业的微观、 中观和宏观面积, 以便充分发挥其效能。 其中微观是指在基层单位中, 同一种作物连片种植的面积要足够大, 以便使作业机组有用武之地而不致因面积过小、 频繁 转移而降低效率;中观方面是指在乡、县、地区的范围内形成同一种作物的足够规模的集中 生产区;宏观方面则是指在较大的范围内实行农机的跨地区协作等活动。第三,强化农业的 社会化服务。 由于基层农业经营单位的规模和实力有限, 而且遭受到农业的先天不足的困扰 而举步维艰,从而现代农业实际上就是“高服务需求产业”。包括种子培育、农作物耕作与栽 培、病虫害防治、旱涝灾害应对、作物抢收等等环节,无一不需要高水平的社会化服务,否 则农民是穷于应对的。 其中既包括政府提供的, 也包由农民建立的种种合作组织进行的种种 服务。在以上三方面中,政府的大力援助具有决定性意义,应贯穿于其他两方面。 关于农民现代化 在“三农”中,农民是农业的经营者和操作者,具有核心性意义。从而,在“三农”现代化 中,农民现代化是绝对不可忽视的。 从作为农业操作者的角度来看, “农民”应当主要是指其最基本部分, 即适龄的“整劳力”, 而未及龄者和超龄者则为其辅助部分。从而,在任何一个村庄中,“农民现代化”的问题,都 是指农民队伍是否能够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既要看数量上是否足够, 更要看质量上是 否合格。在以人力和畜力为主进行操作的阶段,农业对劳动力的要求,基本上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球零售商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