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HR工资:你以为只要不迟到就行了吗

外企HR:你以为我就是让你自我介绍一下?呵呵,你太天真了!
相信很多人都有面试的经历,面试的第一个步骤几乎都是从自我介绍开始,很多面试者以为介绍自己的就业经历,能力、业绩,工作态度这些就好了,但这真的是最重要的吗?
我的朋友峰哥,在外企HR圈子混迹七年多之久的老麻雀,他告诉我坐在你们对面的HR,是怎么思考各位的回答的,这里我分享给大家:
听面试者讲就业经历、工作能力这些从来就不是最就主要的,因为简历里已经有说明了,最主要的原因有三点:
面试时自我介绍
一、考察面试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观察面试者的表情变化、肢体动作,HR可以判断出面试者是否具有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能力。也就可以有效地分析其是否符合岗位要求以及该岗位是否适合其个人的发展。
自我介绍是考察你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测试面试者的情绪控制能力
有些面试者自我介绍时容易紧张,结巴,说明心理素质比较差,在社会磨砺得并不多,有些岗位可能就并不合适。
出现这种情况,最好是主动给HR:对不起,我有些紧张,这样的话HR可能还会认为你很坦诚,给你加一些印象分。
自我介绍是在测试面试者的情绪控制能力
三、看看你的简历是否有水分
HR在面试者进行自我介绍的时候,有时会刻意地打断一下,让他重复一个之前面讲过的经历,然后再继续,或者在他自我介绍完了之后,让面试者的对他讲过的某个经历再确认一次,这样就很容易判断他的简历是否有水分了。
打断话题来判断简历是否有水分
所以说面试官对你之前的经历其实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看重,他所看重的是你以前的经历能给现在的公司带来什么好处和利益,这才是面试官真正想知道的。
如果有收获或意见,小编欢迎点评交流哦!谢谢!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外企hr口头offer之后多久才能拿到正式的offer呀?_百度宝宝知道怎样能去外企做HR,希望能有外企的HR回答~_百度知道
怎样能去外企做HR,希望能有外企的HR回答~
小女英语专业大四应届生~未来想做人力资源的工作,并在外企。虽有两份不同企业人事部的实习,但偏行政更多,对HR方面还需要更多了解和实际操作。现准备两条职业道路,最终目标都是在外...
小女英语专业大四应届生~未来想做人力资源的工作,并在外企。虽有两份不同企业人事部的实习,但偏行政更多,对HR方面还需要更多了解和实际操作。现准备两条职业道路,最终目标都是在外企里做HR1. 先去大的民营企业或上市公司做HR,积累一些经验后再去外企求职HR2. 由于上面说的HR实际操作还是不太多的问题,可能去外企最先开始要做行政,之后再由内部转岗至HR或跳至其它外企求职HR希望能有外企的HR帮忙回答,这两种规划哪个最能达到目标呢?谢谢!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采纳数:56
获赞数:514
我觉得找工作还是要看机遇,HR有好多分支,在外企分的会比较细,比如培训,比如招聘,比如薪酬等等,每个分支都可以做长做专,所以楼主要先想好自己的兴趣所在,另外,行政和HR虽然都是与support的部门,但是分开的两个部门,是两条线,要想从行政到HR会有点难度,所以建议楼主如果没有合适的外企机会,至少要先选对职业。 个人认为,在外企工作,经验和语言是最重要的,楼主英语专业自不多说,HR的工作说难不难但是想得到一个机会着实不易,即使现在没有合适的机会,那么坚持从事这个行业,积攒经验,将来有机会再跳也是可以的。 如果楼主想选择HR里面招聘这方面的工作,要是外企没有机会,可以先去猎头试试,虽然猎头压力大,但是之前的磨练很有用,而且做好了收入不菲。 祝愿楼主找到如意工作。
感谢您的回答,大家说的都有道理。我确实是对招聘最有兴趣,一直以为猎头就是与人有关的销售,看来要去了解一下了。职来职往里的郑妈妈就是从做猎头被公司挖走做HR高管的。目前看来,像杜拉拉一样在外企里从行政转向人事,我还没有这种八面玲珑的能力。自己的性格偏内向,该交流的时候虽交流,但一般时候就懒惰哈~看到不少成功HR在刚工作时就能快速记住几百个人名和长相,迅速调动气氛组织活动,就觉得鸭梨颇大~~~
猎头说白了就是给企业找人,一般都是比较有难度或者量比较大的,收服务费挣钱,所以压力会比较大,你的工资和你的绩效是联系在一起的,往往开始的时候比较难,而且猎头也有好坏,乡土气息浓厚的猎头就建议楼主不要考虑了,去一个好的有实力的猎头也会有很多系统的培训,有的还是很有用的。
获赞数:14
我的路径是第一条,经历了一家台企,一家披着美资外衣的台企,现在进入一家比较正统的外企,历时三年;但是根据朋友的经验,如果有办法走第二条还是走第二条更好吧,如果能进去,即使做行政也可以,毕竟没有什么工作经验,好多外企一招人就是三年、五年工作经验以上的,而且都算工龄的,即使N+1也是划算的。。。开玩笑。。。不过如果是第三方就要考虑一下了,福利待遇不同,而且目前大环境不好,好多外企都不转正,或者有裁员打算的。。。有点啰嗦了哈~
dyy7788991
dyy7788991
采纳数:1914
获赞数:22296
还有一个,先去中小型外企,做人事,我还是支持第二个,转岗是有机会,重要的是拥有外资的背景,企业文化,管理风格,很强的沟通能力,虽然第一个有些曲折,但是都是民营性质的一些东西,外资不是很喜欢,在进入的话有点难度,有其他人竞争的话,你就没有优势。还要有好的口语,在民营是没有英语环境的,你直接在外资的话有一定语言环境,对你来说还是第二个不错
rainyhu2010
rainyhu2010
获赞数:16
建议你走第一条路!做专业的HR,不在于是否去外企!更重要的是自身专业知识要扎实。
其他1条回答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将应届生论坛分享给朋友:
关注应届生:
查看: 35241|回复: 51
中层管理, 积分 28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2 积分
【转】比较长,但很受用,大家耐心看完~& &&&
& &&&自从杜拉拉火爆之后,外企HR的神秘面纱被一层层慢慢揭开。这个标题貌似已经out了,但每个人对HR,尤其对外企HR的理解都不同。作为在外企HR圈子混迹五年多的小女子,茶余饭后喜欢八一八我所了解的外企HR。希望能对想进入外企但一直徘徊在外的人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首先从外企说起,外企这个名头近些年已经多如牛毛烂大街了,当初闪耀的光环似乎已经慢慢退却。也难怪,本人这几年阅简历无数,N多应聘者都会在简历中重申自己所工作的企业是外商独资。开始我还惊讶于自己的浅薄。怎么那么多行业内的外企都不知道呢?后来才发现那些所谓的外企大多是某个X籍华人在中国注册的local公司,只因为老板有个外籍身份,于是“晋升”为外企行列。言归正传,我所指的外企是那些在行业内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具有深厚的企业文化积淀和完整规范流程化管理的优秀企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500强。
  本人比较幸运,进入外企的路径比较顺利。大四的时候就在一家500强公司HR部门实习,那段短暂的实习经验奠定了我良好的职业发展开端。因此,作为应届毕业生,如果你想进外企,那么做外企的Intern是最好的捷径。要知道Intern毕业后能够转正的几率很高,比海投简历要好很多。而且你还可以在实习期建立人脉,借助别人的帮助快速融入外企圈子。即使在实习的公司留不下,也不排除某个贵人会把你推荐给其他公司。总之中标率很高!
  比较有意思的是,我作为实习生进入这家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公司工作,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居然是叠工资单。这在其他企业是很少见的。要知道薪资是HR部门最最核心的机密,一般只有C&B团队的HR才能接触到。由于薪资的敏感性,因此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像Intern和Temp这种非正式员工是根本接触不到的。也许是她们实在是太忙了,没有功夫做这种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体力活。于是,我有幸在上班第一天就了解到了公司所有人的薪水情况。这也更坚定了我要在外企继续发展的决心。
& && & 我在这家外企的实习期只有3个月,但却让我见识了真正的外企是什么样的。也让我对外企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作为一个职场新人,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是至关重要的。我所学会的第一个工作习惯就是列to do list。就是每天把要做的事情都逐条记录在本子上,并排列出priority,重要的事情,紧急的事情要格外标注清楚。每天下班前要review一下to do list,以确保凡事不超过deadline,同时回顾一下其它没有做完的事情,把明天要做的事情列好。这个看似笨的办法却是一个很好的时间管理工具。这个习惯我一直沿用至今。一方面,它保证了我不会忽略掉任何事情,哪怕只是一件琐事。另一方面,我所做的所有工作都有清晰的记录,等到年终preference review的时候,我可以很容易总结出自己的achievement。有些人也有记小条的习惯,只是贴在自己看得见的地方用于提醒自己,做完了就扔掉了。等到年底考核的时候,发现自己一年忙忙碌碌的,却又一时想不起到底在忙些什么,做了些什么。
& && & 作为HR,认识你所需要服务的每一个员工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连你所负责的员工都不认识不了解,你怎么能够帮助他们并提供优质专业的服务呢?于是,我用半个月的时间认全了公司里的所有人。再加上之前叠工资单的经历,我终于能把每张单子上那让人乍舌的薪资和它们的拥有者联系到一起了。要知道,能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这家公司销售人员居多,基本上在公司都不露面,而且公司处于扩张期,每个月都有近30人入职。因此能清楚地记得每个人的中英文姓名,所属部门,团队,职位还有相貌是个考验记忆力的事情。我当然也有自己的诀窍,每个人的座位都是有中英文名牌的,我每次路过的时候都会把坐在里面的人和名字对上号。这样记起来就快多了。
& && & 进入外企最开始让人晕头转向的是各种各样的英文缩写。例如每个部门有自己的缩写,每个团队有自己的缩写,每个职位有自己的缩写,每个项目有自己的缩写,每个系统有自己的缩写,甚至英文邮件中还有些常用词的缩写。例如FYI(for your information),BTW(by the way)……。而同事间在沟通的时候都会用这些缩写来代替那一串串冗长的单词,如果你搞不懂它们的意思就完全不懂对方在说些什么。例如:MRA派ONC的MA和MKT的PM一起去做POA了。要想在短时间内完全搞清楚这些稀奇古怪的“黑话”,除了不耻下问之外,就要倚靠系统了。
& && & 系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东西。系统是企业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产物。一方面,好的系统能够节约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但另一方面,不完善的系统就只有让人抓狂的份儿了。(我曾经深受其害啊!呜呜……)
  外企为了体现高效的管理,一般都倡导无纸化办公,也就是走网上审批流程。这是系统一大优势的体现——环保,省时,不受地域限制。但这里要说的帮助你识别各种缩写的系统,不是审批流程系统,而是一种人事管理系统。现在大多被外企广泛应用的HR系统,有以昂贵著称的Oracle,Peoplesoft等。一般国内一些大公司比较喜欢用相对便宜的用友,铂金等。
  在人事系统中,HR会把每个员工的基本信息都输入进去,强大的系统可以根据这些信息生成各种报告,(当然run报告的功能是有权限设置的。)还能在公司内网上生成时时更新的directory。可不要小看这个东东,它的强大出乎你的想象。你可以通过它查找到全球任何一个服务于该公司的员工的基本信息,包括他/她的员工编号,姓名,职位,汇报线,所属部门,部门编号,成本中心,所在办公室地点,电话,邮件地址,甚至包括员工本人相片。它还可以帮助你捋顺公司的组织架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Org-Chart图。因此,那些对你来说如同“黑话”的缩写完全可以在强大的系统中找到答案。
  这里出现两个新名词,员工编号和成本中心。一个代表人,另一个代表钱。为什么这么说呢?为了统一管理,每一个进入外企这个庞大帝国的新员工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终身不变的唯一编号。即使你有一天离开了公司,N年后又rehire了,强大的系统还是可以搜索到你当年的信息,并重新启用你曾经的员工编号。因此,有时候员工编号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因为编号越靠前越是资历老服务企业时间长的体现。有的时候你不需要问对方何时加入公司,只需要看看编号就知道对你而言人家是前辈还是晚辈了。
  当然,员工编号除了有论资排辈的嫌疑之外,还有一个用途,就是它是搜索员工的唯一识别码,就如同企业中的身份证。不论是中文名还是英文名,都避免不了重名的尴尬,只有员工编号是唯一的。但这也有一点对于员工来说不利的地方,那就是一旦你是因为业绩不好或违反公司规定等原因被公司干掉了,用个时髦词叫“被辞职”,那么N年后,你如果再申请该公司,千万不要以为已经换了当时的老板和HR,没人知道你当年的历史了。通过员工编号的搜索,你的历史档案就浮出水面了。不用多言,你也就再也别想二进宫了。
  下面表一表另一个很重要的东东——成本中心,小名cost center。在外企,每一笔费用都要有所出处,因此搞清楚每笔费用由哪个部门出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它会直接关系到财务报表的准确性,也会关系到各部门年初制定的财务预算到了年底是结余还是超支的问题。当然,在外企有很严格的internal audit系统,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超支的情况发生的。因此,要想保证每一笔费用都通过正确的途径由正确的部门承担,成本中心功不可没。
& && & 职业发展这个词看似很大,其实说白了就是找到一份你既喜欢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想达到这个目标,顾名思义有两点需要满足。一是你要喜欢你所从事的工作,喜欢的前提就是它贴近你的兴趣爱好,或者说它能发挥你的特长。二是这份工作要具有可持续性发展,也就是HR们嘴里常说的职业发展路径。既然是路径那就是一条线而不是一个点。满足了这两点,我觉得职业发展也就八九不离十了。
  其实职业发展不是等你大四择业的时候或者就业后再考虑的问题,那时候已经晚了。说不定你已经浪费了四年宝贵的时间在学习一个你既不喜欢又没有发展前途的专业,等到就业的时候你就只剩下迷茫了。从事你不喜欢的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你肯定不会开心。放弃专业转行做别的,跟其它专业的应届生相比又没啥特长能够脱颖而出,难度之大可想而知。除非你运气好,被哪个贵人相中了。但这种概率太低了,与吃饭要发票刮奖有一拼。(本人迄今为止只中过二次。)
& && & 在说Intern时代之前,我再啰嗦两句关于大学期间选择什么样的实习的问题。我收到过很多学生的简历,上面列举的实习经历无外乎家教、促销员等等。说实在的,这对我毫无吸引力,完全可以忽略为零。对于学生而言,最最欠缺的就是在真正的企业中工作的经历,说白了就是不懂得职场的游戏规则,学生气十足。这样的人被招进来就会花费用人部门很多时间进行培训,还不一定能用的得心应手。说白了,你可以没有工作经验工作技能,但你不能没有一点职业sense。你要知道自己的角色是什么,你要知道你将向哪个方向转型。而这一点只有在真正的企业中你才能观察到感受到。因此我觉得大学期间还是在企业实习更有含金量,也更为用人单位所喜欢。
  有些人觉得企业实习很难找到机会,其实你可以很好地利用学校的资源。举个例子,我们系有个女生课余时间经常跑到系办公室帮老师打打文件,整理整理资料。时间长了老师们都习以为常了,她一天不来反倒觉得不习惯了。可以说,这个实习机会是她自己争取来的。最后毕业的时候她顺理成章地留校任教了。我也曾经在系办公室帮过几次忙,于是这也成了我简历中的实习内容。毕竟那也是办公室啊,虽然不是企业的,就看你会不会present yourself了。
& && & 我的实习期虽然只有三个月,但却让我收获颇丰,看清了很多事情。
  首先,我的人缘很好,公司里的员工都很喜欢我,在我后来走的时候都很舍不得我,还有的同事直到现在还保持着联系。
  其次,我又陷入了上学时期的怪圈,那就是老板不太待见我。究其原因,还是性格比较直,没学会职场生存法则。我的老板是销售出身,后来由于组织架构调整,她所负责的产品线取消了,而她作为销售经理就被安排到HR部门当老大了。我去的时候她也刚刚转过来不到几个月,可以说也是个新手。也许是她的背景决定了她所喜欢的类型注定不是我这样的。记得有一次她交代给我一件事情,但没有人教过我怎么做。而那时候我对公司又不了解,于是做的过程 ** 现了一些小纰漏。她很不高兴地质问我,我当时的语气也比较硬,重申了没有人告诉我该怎么做。她的脸一下子就黑了,我知道我算是彻底把她得罪了,想留下来没戏了。后来同部门的另一个人告诉我,老板永远都是对的,不要和老板争对错。做事情要反复check,确认无误了再给老板。这也是初出茅庐的我学到的职场生存法则第一课。
  后来实习期将满,我开始申请其他部门的职位空缺。但很遗憾,又被内部推荐的关系户顶替了。从内心深处讲,我也不想放弃自己的专业转行做其他的。俗话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于是我又开始了求职之路。
  事实证明我离开那家公司还是很明智的。首先,对HR而言我的老板是一个门外汉,我想从她身上学到HR的专业技能太难了。其次,她是这个公司的元老级员工,说白了就是在这混退休的。我有多少青春岁月可以跟她耗啊。第三,她的销售背景决定了她的做事风格,利益导向,不择手段,有时显得太过冷血。而这正是我所不能认同的。我曾经申请过的那个部门,在一年之后又因为组织结构调整解散了,幸亏我没有去啊!
  我的老板后来招了一个八面玲珑颇有心计的女孩。她在公司的口碑非常不好,但只有老板很喜欢她。由于她进去的时候只是个Temp,后来有个HR同事怀孕了,休完产假回来上班之后居然被老板逼着辞职了,给她腾出位置转正了。(可见老板又用玩销售的那些手段来玩HR了。)再后来的几年据说她连连升职加薪,非常风光得意。
  虽然我的实习经历不算成功,没有以此为跳板进入这家企业,但我却并不后悔。因为我知道那里不适合我,即使留下了也会很痛苦的。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我在上大学第一课的时候,我们学院的院长就告诉过我们,不要觉得HR有多风光多了不起,HR就是个support部门,公司所有的员工都是你的客户,你就是要服务好你的客户。因此,千万不要觉得做了HR就高人一等,相反,你要放低身段,放得越低越好。也许正是这一理念,让我今后看到在员工面前趾高气昂的HR都觉得很好笑。
& && &也许我这个人运气不错,很快就找到了毕业后的第一家公司。这是一家非常知名的港资公司,里面有很多三高人群(即高学历、高素质、高工资)。我在HR部门做助理,主要负责招聘和培训两个模块。
  这是一家让我短期内迅速成长的公司。由于公司成立时间不长,HR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刚来的时候很不适应,毕竟我的第一家公司是个成熟的外企,各方面都很健全。来到这家公司发现两眼一摸黑,什么都没有。最要命的是我也是个职场新人,没有工作经验。这就好比上战场杀敌,还不会射击呢,就直接端着枪硬往上冲了。
  那段时间,我利用自己的知识、智慧还有各种关系,解决着一个个棘手的问题,建立着一个个流程和制度。真有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很遗憾,我的老板又是一个没有丰富HR经验的人,她只能给我树立目标,但却不能帮我指明方向,并在关键时刻给予指导。于是,我只好孤军奋战努力达成目标。
  这家企业最让我受不了的就是企业文化,派系斗争很厉害。一般来讲,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外企也难于免俗。只不过大家还都保持着表面的和谐,没有撕破脸罢了。而且争斗大都集中在中高层,不会影响和波及到底层员工。如果你不想卷入种种纷争,那就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情就OK了。可是在这家企业不行,每个人都必须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非黑即白,不允许出现中间地带。这就让想置身事外的我很难受了。此外,港资公司的老板们从骨子里透出一种傲慢,这一点和欧美公司的老板很不一样。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你在欧美公司迎面遇到大老板,即使他不认识你,也会在和你目光相对的时候冲你微笑,有时还会摆摆手say个hello,给人感觉非常nice。在港资公司就不太一样了,同样是迎面遇到老板,还不见得是最大的那个,你微笑着和他打招呼,他都不正眼看你,当你空气一样直接忽略掉。这种对员工的不尊重让我非常不爽。如果从上到下都是这种风气,怎么能做好HR呢?HR成了彻头彻尾的摆设,只是服务于老板的意志,而不顾员工的感受。这种HR不是真正的HR,我不要做。
& && & 我在这家港资公司最大的收获就是如何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我刚进公司的时候公司没有猎头渠道,所有的招聘只通过网络。有一个职位已经空缺9个月了。我刚去的第一周老板就跟我讲这个职位务必2个月之内fill。而我的试用期正是2个月,言外之意不言自明。可是这个职位是个学术研究型职位,要求知名大学经济学博士专业,还要在全球知名的经济类杂质上发表过论文。这种职位通过网络招聘是不现实的,而猎头又不能用。怎么办呢?只能发动周围的人脉关系了。我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又有啥人脉可利用呢?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居然被我完成了。我冒昧地联系了一位当时教过我们一门专业课的大学老师,她当时在读博。经过她的友情介绍,她的一位师兄最终帮我fill了这个职位。可见,有时候人被逼到一定份儿上真的是潜能无限啊!
  我顺利地度过了试用期,还帮助公司与全球知名的猎头公司建立了业务联系。我没有任何资源,只能靠最基本的sourcing去和每一个公司谈,甄选出适合我们的公司。对一个应届毕业生而言,上来就和Korn Ferry, Heidrick & Struggles这些大牌公司谈,的确是一个挑战。
& && & 想做HR当然不一定要去外企。全中国外企有几家?外企中的HR职位又能有多少?每个正规的企业都需要HR,只不过有些人习惯外企的作风,而有些人喜欢国企或者私企,这只是个人的选择而已。
  但有一点我想说明的是,一般而言,开始在国企或者local企业工作的人,只要英语没有彻底扔掉,以后进外企会很容易适应。相反,在外企呆久的人,如果中途转去国企或者local企业,十有八九会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就是企业文化不match。习惯了自由、平等、尊重、人性化的外企人,很难适应国企的论资排辈、官僚主义,也很难适应local企业的家族管理和老板的一言堂。相反,如果你在那种环境都能生存下来,去外企只会觉得氛围更加宽松。当然,外企也并非一片净土,也存在着刀光剑影、血雨腥风,只不过游戏规则不同罢了。大家都在很professional的遵守着游戏规则,玩着一场绅士游戏。
  我曾经对一个离职的员工做exit interview。他说他要去一家国企工作。我婉转地表达了我的担心,提醒他要事先多了解一下该公司的实际情况。因为他之前一直都在外企做,从没有在国企工作的经验。当时他自信满满地说是他的朋友推荐的,那个人就在这家公司,对情况很了解。我只是笑笑,没再多说什么。两个月后,他的前任老板告诉我,他打电话说后悔辞职了,在新公司非常不适应,希望还能再回来工作。可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一切都已经覆水难收了。也许经过这次代价,他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个更理性的规划。
  另外,我不认为HR的资格证书有什么用。我大三的时候就考下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了,但在求职的时候没派上什么用场。现在我早就够资格报名人力资源管理师了,但我没再打算考。毕竟这不像会计证似的,是个上岗的资格证书。除非在国企,涉及到职称评定和职称工资。在外企,老板只重视你的能力,而不是所获证书。但对于初涉HR圈子的人来说,准备这个考试到不失为一个短期内迅速恶补HR知识的渠道。
& && & 有点犯懒了,不知道还要不要再继续写下去。我是个比较随意的人,说难听了就是不思进取,没有上进心,哈哈。也许正是这种随遇而安的心态让我能够以旁观者的身份看清楚很多事情。本想以此帖总结一下五年多的职场经验,但突然发觉有些东西是需要用心去体会的,不是只言片语能够概括总结的。所以有些犹疑。
  坦白说我不太喜欢杜拉拉。现在好像全民都看杜拉拉,女生都学杜拉拉。的确,杜拉拉的性格决定了她事业上的成功,但是这背后付出的艰辛和代价也是非常巨大的。比如健康、比如生活、比如爱情。杜拉拉的世界里已经没有了除工作之外的其他内容,这样的人生是乏味的。而她的每个重大决定也都是以是否损害职业发展为衡量标准的。在危机面前,她放弃了与王伟的地下情,选择继续在DB蛰伏。虽然要经受众人的嘲笑讥讽,但她还是要忍辱负重苟且偷生。在C&B经理和王伟之间,她再次选择了那个累死人不偿命的C&B经理,而没有选择来北京和王伟再续前缘。坦白讲,我很为王伟鸣不平。这样的女人有何魅力可言?只是个工作机器而已。只有在她脆弱的时候,她才需要一个肩膀去依靠。其他时间她都在扮演一个无比强大的圣斗士。
  我认为女人此生最大的事业就是家庭。一个成功的女人不是单纯看她事业上有多辉煌,更重要的是她是否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我曾经跟随过事业型“剩女”老板,那种痛苦不言而喻,当然收获也很多。但最终我还是选择了离开,有点像电影《穿布拉达的女魔头》中女主角最后的选择。从杜拉拉3中可以看出,拉拉已经感觉到自己有些得不偿失了。我相信如果有杜拉拉4,她最终还是会回归正常人的生活,与王伟过上甜蜜的幸福生活。
<p id="rate_5631"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很给力!&应届生币 + 2 枚
" class="mtn mbn">
<p id="rate_1410"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应届生币 + 1 枚
" class="mtn mbn">
<p id="rate_9183"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很给力!&应届生币 + 1 枚
" class="mtn mbn">
职员, 积分 10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 积分
受教了,楼主讲的很实在啊
中层管理, 积分 3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46 积分
外企的文化是从国外移植过来的&&比较注重规则
我现在在一家国企实习&&老板也很注重能力&&但是似乎论资排辈现象也很重要 个人想获得较快的提升是比较困难的
职员, 积分 76, 距离下一级还需 44 积分
职员, 积分 10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 积分
感谢楼主分享自己的经验。
职员, 积分 11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 积分
看了lz的经验之谈,受益匪浅
我也是HR专业,目标也是500强外企
现在在一家名气挺响的港资企业实习,看到lz写的老板比较 真是热泪盈眶阿
我的香港老板但凡见我都是一幅趾高气昂的模样,真是难受
真正干了快一个月的HR,觉得受益良多
希望今年可以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职员, 积分 43, 距离下一级还需 77 积分
谢谢楼主的分享,希望我也能找到一份如意的HR工作~~~
项目经理, 积分 1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5 积分
准备去HR 部门做intern 但是很未知的的一切 让我觉得很有挑战呢
职员, 积分 9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 积分
中层管理, 积分 350, 距离下一级还需 50 积分
很真实!受教了!谢谢!
职员, 积分 90, 距离下一级还需 30 积分
感谢LZ分享,实习期内做得些事情,无论事大事小,总归是有收获,不求收获多少,至少是见识过~
我现在也在一家外企实习,也是3个月的实习期,之后就要迎来找工作大潮了~
职员, 积分 79, 距离下一级还需 41 积分
感谢楼主分享自己的经历,很有启发~~
项目经理, 积分 23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 积分
LZ的经验很实用,谢谢啦~
我最近也在找实习呢~
中层管理, 积分 27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2 积分
lz is sharp in mind...haha
求职中, 积分 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 积分
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
求职中, 积分 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 积分
辛苦楼主了
职员, 积分 43, 距离下一级还需 77 积分
写的非常实在啊!
项目经理, 积分 155, 距离下一级还需 95 积分
项目经理, 积分 195, 距离下一级还需 55 积分
LZ写得非常详实,很受用,多希望自己以后也能去外企HR呢,加油!
地区经理, 积分 90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7 积分
学习····谢谢··
站长推荐 /1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企HR谈薪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