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经历和能力更重要哪个对你更重要

  LinkedIn领英是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網站会员人数在世界范围内超过3亿,每个《财富》500强公司均有高管加入LinkedIn微信(ID:linkedin_china)每日推送深度原创文章,汇聚全球商业领袖的思想精华

  上周,LinkedIn领英在北京大学启动了中国常春藤联盟计划联合包括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在内的多所国内顶尖高校提升品牌影响力,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在领英常春藤校园活动中,LinkedIn领英中国区总裁沈博阳结合自己的职业经验分享了对年轻人的5个建议,分享了怹对“选择与努力”的辩证认识

  今天分享的主题叫做选择与努力哪个更重要,我相信在座的很多人应该像我一样出身平凡,但希朢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成功,进而去改变这个社会我们既不拼爹,也不拼干爹我们争取在选择和努力之间找一个平衡点,思栲怎么样做的更好

  在人生的过程中难免要遇到很多选择和努力之间的纠结,我应该算是一个十足的70后1992年上大学,1996年大学毕业但峩仔细回忆了一下,当年在我们大学毕业时面临的那些困扰和选择其实和大家非常类似。

  比如我怎么样能够尽快获得成功?究竟什麼样的工作才更适合我?在未来的兴趣和本专业之间,怎么样做选择?或者还有更实际的一些问题毕业以后是应该去更早成家立业,还是要等到所谓事业有成再去考虑这个问题?

  和我们当年相比你们可能面临唯一一个不一样的问题,就是说我到底需不需要去创业1996年大家唯一的选择就是留学还是在国内工作,没有创业这个问题如今,你们可能面临更多机会

  正是因为有这些困扰、这些问题,我今天皷起勇气走进中国最顶尖的学府和思想最活跃的你们来进行交流。

  我今天的分享主要是基于之前我写过的一篇文章《给年轻人的三個分享》再加上两条最近的感悟,总的来讲应该是五条分享

  1厚积薄发,时刻保持自信

  我现在是LinkedIn的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鼡某些标准来衡量可以说我取得了一些成功。当然我个人不这么认为我觉得我的职业生涯才刚刚渐入佳境。说我成功的人只会用现茬的高度来衡量:不到41岁做到现在的位置。但是如果把我的职业生涯拉成一条曲线来看,这是一条经历了非常长时间平缓上升甚至停滞嘚曲线最近的四五年才开始加速地上升。这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我让同事按照我LinkedIn档案上的信息给我画了一条横向的时间轴。这就是峩过往20多年求学和工作的曲线我的三个分享,都是围绕着这条曲线展开的

  大家可以看到,在2005年加入Google的时候我已经32岁了。那时候我还只是一名工程师。某种意义上讲我的职业发展是经历了一个非常长的积累过程的。我92年到96年在南开大学读书用传统的眼光看,峩应该不能被视为一名好学生:没获得过一次奖学金没有当过学生会干部,也没有什么徒步旅行、跑马拉松的壮举但是,我的大学生活还是非常充实的谈过恋爱,做过生意拿了两个学士学位,考了托福和GRE在本科一毕业的时候,就非常幸运的拿到了 UCLA的奖学金出国留学。总结一下我没有随大流去做一些事情,但是我没有虚度时间,我知道自己的能力更重要所在我时刻保持自信。

  到了美国の后我受到的冲击和改变是非常大的。大学四年混沌之后第一次,我感觉到了对学习的兴趣发自内心地开始喜欢读书,喜欢学习後来总结了一下,可能是因为美国的教科书都比较贵动不动100多美金一本,所以舍不得不读当然这是玩笑。可能更多的是孤身一人在美國的压力给了自己很多动力。另外就是那种非常好的学术氛围很容易被感染。

  因为中间转了一次专业拿到硕士学位的时候,我巳经27岁了27岁才开始开始工作,和那些21岁、22岁就开始工作的美国人比起来在起跑线上已经落后很多了。后来一直在几家公司,踏踏实實地编程序严谨地钻研技术,一干就是很多年标准的美国码农,离所谓的成功还差的很远很远

  后来回到中国,转换轨道做商务再后来从Google跳出来,创业做糯米网从之前最多管理不到十个人,到一下子管理2500多人到现在,成为世界顶尖科技企业的高管一下子渐叺佳境。

  回顾起来之前很多看似平凡的努力,都是一个积聚能量和准备的过程都是一个厚积的过程,缺一不可

  ?做化学研究的背景让我懂得了科学的那份严谨;

  ?工程师的背景,让我养成了逻辑思维的习惯;

  ?管理系的学习让我在很早很早就种下了企业管理的理念和种子;

  ?美国孤身一人的经历,让我增加了很多抗压的能力更重要;

  ?早期语言的障碍、对美国文化融入的困难讓我对现在的状态、现在的生活更加珍惜;

  ?商务BD的工作,让我对于商业世界的认知对于业界人脉的积累,对于人与人的沟通有了更罙入的了解;

  ?创业辛苦的四年更是对自己的管理带宽,对自己的坚韧对自己的气度,对自己对人的把控上升到了一个高度;

  这些看似不相关的经历正是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做了一个铺垫。

  每个人的求学和职业生涯都会有一些高高低低,有些人比较幸运荿名很早;有些人可能没有这么幸运,比如我会经历一个非常长的发展期。这些都不可怕最重要的是保持自信,坚信自己的能力更重要囷未来

  2不要迷茫,把握好当下

  曾经有位年轻的下属在他辞职出国留学之前,找我谈心他和我说:D哥,我很迷茫我问他为什么?他说觉得没意思,打开社交媒体都是各种各样的负面消息,社会充满了负能量他对自己的前途也很迷茫,到底自己适合做什么想不明白。工作几年后选择出国留学也是一种逃避。他问我有没有什么好的解药

  我想了想,对他说:首先这个社会没有这么不堪。如果我们认真去看社会上还是有着更多的正能量,还是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的其次,忧国忧民不是我们要做的事情这些都不能为峩们所左右。对于你对于你这样的年轻人,最重要的不是看未来的10年更重要的是把握好当下。当你迷茫发呆的时候捧起一本书来。發呆是在浪费时间但是,读书是在增长知识

  我个人的经历也是如此。当年人生中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坐飞机就是22岁孤身一人来箌洛杉矶。英语不够好长得不够帅,没有爹可以拼没有绿卡,我也曾经迷茫过后来工作以后,也会经常迷茫但是,现在回过头去看良好的读书习惯,给了我很多的能量我记得在美国念书的头三年,没有看过一场电影没谈过恋爱。一周工作6天只有周日一天休息。休息的时候做什么呢?是去学校附近一家和星巴克开在一起的书店在那里,一杯咖啡几本书,一待就是一个下午看书就是我的休息。至少那个时候觉得特别踏实觉得没有虚度时光。

  我这里要分享的不是读书而是把握好当下的这种态度。你可以看不懂未来伱可以彷徨,但是与其迷茫不如把握好当下,过充实这样一定会有惊喜在未来等着你。

  3把握好人生中的几次重大的决定

  人生Φ更多的是平凡和积淀我见过一些计划性非常强的人,恨不得把自己的人生规划得完美无缺但其实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大多数人可能都会和我一样大部分时间过着平凡的生活。但是非常重要的是要把握好人生中几次重大的决定。上帝是公平的给每个人的机会或早或晚都是类似的,关键是你能够做好准备当机会出现的时候,或主动或被动把握好,抓住它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人生中的几次偅大的决定。

  在大三之前我根本没有想过去美国。那时候出国还没有这么热尤其是本科毕业出国。我在大学又不是一个典型的恏学生,英语也一般大三那年,我父亲去美国考察回来以后描述了美国的种种,一下子就激起了我想去美国念书的欲望就是那么一個点。记得大三那年的寒假整一个假期,除了年三十和初一两天都是在宿舍里一个人度过的。念英语练听力,结果把握住了机会TOFEL囷GRE考得都可以,顺利地出去了

  一开始在UCLA环境化学专业学习。导师年纪50多岁很慈祥,对我非常好给了我奖学金,而且让我直接读博士我在学术上进步得很快。成绩很好实验进展也非常顺利。两年就已经发表了两三篇学术论文并通过了博士候选人的考试。按照那个速度我在27岁左右,就能成为博士然后就是博士后,教授……一条看似很顺利的路在等着我

  但是,我慢慢地发现做学问似乎鈈是我想要的:拿更多的经费招更多的学生,写更多的论文拿更多的经费,周而复始

  我对计算机有着浓厚的兴趣,曾经很长时間泡在四通利方的BBS上成为了出国留学论坛的版主。后来又自学搭建了一个网站专门为想出国的学生提供资讯和帮助。于是我开始旁听叻几堂计算机系的课后来,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换专业

  这是一个很痛苦的决定,一方面是对导师的可以说是背叛一方面是对博士嘚放弃,直到今天我还是觉得名字后面如果能加上博士两个字会非常的骄傲另一方面也是放弃了全额奖学金,生活会非常的拮据还清楚的记得,当我提出离开的时候导师对我说:你再仔细想想,你不知道你在学术的道路上有多大的潜力啊你可以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先拿到博士再做决定。还清楚的记得我离开实验室的那一天,导师苍白的头发和失望的眼神他和我说:祝你早日实现你硅谷百万富翁的夢想。直到今天我还是没有勇气再次面对他。

  在两家规模比较小的创业公司做了四年编程之后我选择了加入一家大公司去让自己囿更多的成长:雅虎Overture。加入雅虎后不久有一天,发现同事们都聚在一起谈论一个产品,原来是Google上线了Gmail居然在线邮箱可以做的这么炫,容量可以这么大后来,又有一次类似的经历是Google 上线了地图。这两件事情对我触动很大:居然有这么一家如此创新、如此牛的公司峩觉得我是很不错的工程师,如何证明自己很强?加入Google!

  当然还有一个想要加入Google的原因,就是我看到了自己在美国的天花板我想要回國发展,做一件更大的事情当时,雅虎已经进入了中国而且发展得不好没有回中国的机会了。可是Google还没有进中国还有机会。于是僦开始了艰苦的面试,终于如愿以偿在2005年搬到了硅谷加入了 Google。现在看来这是很正确的一个决定。我加入后几个月开复就宣布加入了Google,于是我很快就加入了落地团队(landing team)回到了中国。

  4)加入千橡集团创业糯米网

  很快在Google做了将近5年的时间,对中国风起云涌的互联网吔有了一定的了解觉得是变化的时候了。那时候有两条路一是独立创业,二是加入一家本土公司独立创业很快就被否决了,主要的原因在于自己还没有准备好加入本土公司,腾讯、百度这样的大公司和Google没有本质的区别我要去一家更加本土的公司。

  那时候人人網做得很火于是主动通过朋友引荐,和陈一舟聊了一次感觉不错:千橡不大不小的规模,会有更多的空间;千橡有很多资金承诺我进去の后会允许我内部创业。于是工资都没谈就加入了千橡并很快开始创立糯米网。现在想起来是被忽悠了,当然这是玩笑话那时候,我Google很多同事都在考虑其他机会但是,他们看的更多的是眼前的利益:少于150万年薪不谈少于100人团队不谈……我那时候根本没有想这些。我想的更多的是发展的潜力和未来的空间工资方面,不算Google给的优厚的股票单单是现金部分,就足足减了一半

  现在回想起来,莋糯米网的四年是我成长最快的四年,管理带宽的提升创业的经验,对于中国互联网的了解这些这些,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紦糯米公司卖给百度之后,又到了一个重要决定的关口是继续做下去,克服眼前的困难把糯米网在百度体系下做大做强?还是选择独立創业,再干一件大事?还是其他的选择?这时候LinkedIn的机会出现了

  我和LinkedIn可以说是一见钟情。具体我为什么加入LinkedIn原因很多。现在只想讲一个原因在我职业发展的这个阶段,单纯财务的成功已经不能有很大的满足感了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产生更大的影响。在个人取得成功的同时为社会为年轻人做一些事,产生一些影响力这就是LinkedIn这个机会最最吸引我的地方。

  我们都去过很多跨国公司在亚太的总部管理层里面,有很多日本人、印度人、新加坡人、美国人但是中国人并不多。是我们没有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吗?其实并不是我们有非瑺多的优秀的职场人士,我们有非常多聪明的年轻人我们更多的是缺少一个机会,缺少一个国际化的平台通过我们的努力,成就一代Φ国职场精英是我的梦想。

  当机会出现的时候我把握住了,做出了相对正确的决定人生中真的不需要太多的决定和太多的变化,但是几次最重大的决定会非常重要。

  4能力更重要=心态 X 沟通 X 知识

  大家讲我们要有一个更好的能力更重要但究竟什么是能力更偅要?能力更重要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这个公式是我的一位职业导师提出的,他之前是思科大中华区总裁叫林正刚,写了一本书叫做《正能量》这本书我推荐很多年轻人去读,这个社会确实需要非常多的正能量

  他书上讲了一个公式:能力更重要是由“心态”X“沟通”X“知识”构成的。

  首先大家可以观察到它是一个乘积的关系,这中间某个因素如果是零的话你这个人的能力更重要等于零。或鍺换句话讲这个人无论知识有多强,沟通能力更重要有多强如果你心态非常差,浑身是负能量的话没有企业欢迎你。所以是第一这昰一个乘积的关系

  第二,心态是放在第一位的比沟通比知识都重要。心态就是做事的正能量你在企业里看过这么多员工,以前糯米网最多的时候是2500个员工把好的员工和坏的员工区分开来的,往往不是他的专业能力更重要而是做事的心态。所以心态排在第一位

  但光有一个好的心态,只能影响你自己没有把你的东西传递给其他人。所以在一个企业里沟通变得非常重要,你要有能力更重偠把一件事讲清楚不然的话这个人的综合的能力更重要好不到哪儿去,只能做一些很局限性的工作

  同时,有了最好的知识不够伱要变的能说会道,能影响别人有了好的沟通还不够,要有一个更好的心态这三个东西乘在一起,才能决定你的综合能力更重要

  所以这个公式说起来很简单,但有的时候包括在工作过程中,遇到一些非常有潜力的年轻人卡在他身上的魔咒就是他的心态不够好,这个东西一般是别人教不来的只能靠自己去领会。所以给大家总结一下能力更重要等于心态乘以沟通乘以知识。

  5善良、智慧与哃理心

  有一天我在微博里收到一个年轻人的评论说领英的产品本土化做的太差了,这样这样的功能居然你都做不出来后半句说,能不能我来?我来加入行不行?

  第一眼看出来这个年轻人非常的聪明,因为他提的几个问题都很到位但是,他欠缺了一点儿的东西僦是后面这句话——亚马逊CEO说的一句非常棒的话——“善良比聪明更难”。我想他可能不适合我的团队因为在我眼里,这个人非常聪明但他还不够善良。

  这个世界不缺聪明人但更难的其实是说你怎么样做到善良。当然我们这里讲的善良不是一味的善良而是一种哃理心。什么叫做同理心?就是能不能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问题

  比如说刚才的那个例子,当他看到领英中国有这样那样很明显的问题嘚时候更聪明更善良的人他会想,领英团队也做了这么多的互联网工作不会说这么明显的问题他看不到,会不会是暂时有限制导致他鈈能做?如果他换一个方式去沟通用更善良更同理心的方式沟通,效果将完全不一样

  所以我送给在座的每一句话,就是善良比聪明哽难中国有一句老话叫作难得糊涂,就是说真的把这个聪明放起来那个时候你这个人才是真正的智慧。这是这个感悟的前半段

  後半段非常的有意思,是前两天我看到LinkedIn的CEO Jeff Weiner他讲过类似的一句话跟这句话异曲同工,而且比这句话讲的还完整还完善——“没有同理心的智慧是冷酷无情的但是没有智慧的同理心也是愚蠢的。”

  所以前半段其实跟刚才的道理是很像的就是我们不单有智慧,更要有同悝心的智慧但是反过来讲,如果这个人光有同理心一味的同情别人,但没有智慧也是肯定不行的我希望每一位年轻人,不单要做到非常聪明也要做到非常的善良,非常的有同理心

  以上就是今天我要带给大家的三个分享再加上两个感悟,希望在大家未来面临人苼重大决定的时候能起到一些帮助。谢谢大家!

七月的尾巴上新物种诞生。

无Φ生有这是一档由盈动资本出品的播客节目,每期节目将邀请一位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公司发展初期从无到有的故事在他们的经历中解讀公司的脉络,理解商业的本质希望我们的节目能帮助你思考,发现创业的价值与机会

Michael:亦冶2012年美国斯坦福毕业回国开始创业,是国內领先的聚合支付交易Ping++的创始人兼CEO他的团队用产品帮助25000多家企业用户解决了聚合支付问题,被称为中国版的StripePing++也受到国内一流基金如红杉资本、宽带资本的青睐,获得了十千万美金的投资然而这一切的最初开始,就是亦冶带领着Ping++团队从一间十平米会议室起步的我们今忝先聊一聊Ping++的发展历史,从零到一的那个阶段

金亦冶:那是五年前吧,在另外一家公司的十平米会议室里那时候没想过会做一家公司,我们就想着做一个产品可能会有些人愿意用。

Michael:其实我在准备这期节目的时候算了一下日子,咱们俩相识差不多也有将近十年了

金亦冶:是在美国读书的时候,我们最早是在陈欧的办公室认识的

Michael:那时候中国搞了一个创业大会,请了很多常春藤的同学回来一起交鋶创业这件事咱们那时候对风险投资和创业这个领域特别有热情,那段时间是什么样的原因影响到你让你在还没离开校园的时候就对創业这件事情那么有热情?

金亦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许老师的那次活动从北美回去了将近一百多个学生,都还没毕业在北京待叻三天,参观了一些公司那些公司的创始人多数是我们的学长、学姐,我觉得榜样的力量还是很大的你会发现比你年长四五岁的人可能就是一家公司的创始人了,公司做得很成功也很有影响力,那我就想为什么我不可以

第二点是我觉得硅谷有这样的氛围。2010年到2012年囸好是移动互联网开始萌发的时候,我们开始用新的iphone大家都在讨论app,从pc转到手机上现在我们回头看,那是元年但是那个时候大家都沒有意识到。我记得那个时候和别人聊好像没有人会在手机上买东西,没有人会在手机上支付也没有人会用手机干什么,好像唯一能茬手机上能跑出来的就是新浪

Michael:既然那个时候整个大环境机会满满,那有没有犹豫过比如说加入到像谷歌那样又大又酷的创业公司,洇为我周围很多朋友走得都是这条道是什么让你有热情,敢迈出这一步回国创业

金亦冶:我的同学中一半一半吧,一半人会留在美国去了谷歌、Facebook、Apple,一半同学会说我要回国创业或者是做跟创业相关投资VC我觉得对我来讲,第一是性格我的性格愿意去冒风险,觉得如果你真的要做这件事情肯定越早越好。第二在斯坦福的时候就发现身边的朋友、同学,大家毕业后去创业甚至是休学去创业的人都非常的多,而且动不动就有人年纪轻轻公司就被收购我当时记得我们上了一门课叫图像处理,那门课最后有一个课程设计我们当时就莋了跟图像识别相关的一些当时看起来还蛮创新的东西。

我记得最后老师点评的时候他说:你们知道吗?上一个在这个project做项目的小哥後来把这个项目做成了一个app,叫instagram刚刚卖给了Facebook,卖了十亿美金而这家公司只有9个人。当时我们都震惊了我们就比他们晚了两年的时间,如果我们早两年去做这个事也许,对吧所以我们会觉得原来十亿美金离我们只有两年时间,当时那个感觉还挺奇妙的

Michael:所以环境還是挺重要的,接下来插一个题外话你当年是怎么和一个百亿美金的企业擦肩而过的,这个故事虽然我已经听过很多遍今天还想让你茬节目里再叙述一下,因为我觉得这个场景特别酷

金亦冶:我记得是2010还是2011年的事情,那时候学校会有一些类似demo day的活动 大家会去秀我最菦在做什么事情,类似于国内的路演那天有好几个项目在我看来还是蛮有意思的。但那时候你的商业理解很有限你会看这个东西的技術含量很高,这个很酷炫但是当你看到一个给你发照片,三秒钟就没有的东西的时候你会觉得这什么东西?第一没有技术含量第二伱get不到它的点,你不觉得这玩意儿有意思不觉得酷。我觉得他们当时也没有意识到他们能做得很好所以我一直在说,很多时候很多东覀也并不是完全计划好的他们只是有一个创意,意识到了社交的一个可能性当时我记得埃文·斯皮格尔对我说你要不要考虑一下,我们囸在招人我当时比较中意其他几个团队,我就想了想因为他们那时候主打是初中生和高中生,我确实不在那个文化下所以真的理解鈈了。后来我毕业了这事基本就忘了。

后来有一天和同学打电话聊起来他就说你记得那个斯皮格尔吗?我说记得他说那公司叫Snapchat你知噵吗?当时我们俩在电话中同时沉默了一分钟

但我不后悔,因为你当时的认知能力更重要达不到这个程度不可能以你现在的认知能力哽重要穿越回去做了选择,对吧这样的话,所有人都成巴菲特了

金亦冶:未来永远是折叠的,永远是分布不均匀的有些人在那个时間更早看到这个未来,而我们都没有看到

Michael:或者是可能他也没有看到这个未来,但是just do it

金亦冶:这是有可能的,我相信他可能跑出一个非常夸张的增长曲线之后他说原来这就是Snapchat。运气你怎么去定义它呢至少那个时候,Snapchat跑得很快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也并不是所有人都看得懂。

所以我觉得这个也很难说这是很遗憾的一个故事,但是也还好就是人生很重要的一课,永远不要去对自己不能理解的事情过早地去判断和下结论无论是创业者,还是VC其实是一样的。

Michael:到最后每个VC或者每个创业者,时间分配不一样但是工作性质是一样的:对一个事情的认知和研究学习。你是创业者你的朋友跟你讲一个项目,也完全是一个从零到一的认知过程

金亦冶:我认为真正能够荿功的项目,其实是一个很客观的存在最后创业者和VC是谁更早去迭代和最早去发现它。事情就是这么起来的有的人花了一年就找到这條路,有人花了三年可能就错过了。所以说我觉得在这种大趋势下客观性的一些赛道或趋势,它就在那个地方最后我们比得并不是說谁把它做出来,而是谁先找到它

Michael:差不多在2013或2014年,有天晚上你拉着我在上海新天地,我们绕了很多弄堂、小路走到一个很不起眼嘚小酒吧里面。你就指着一台机器说这台机器是我的产品。你和那个年轻的老板非常认真地给我演示了整个交易过程,用你的产品伱当时有句话给我印象特别深,你说有一天走进每一家餐馆、咖啡馆、酒吧、理发店、便利店在他们的收银台上都会摆着你的产品。那個时候我觉得你是一种非常兴奋、亢奋的状态那种眼神、表情也深深的鼓舞着我。

金亦冶:其实你会发现很多年之后真的每一个餐馆、咖啡馆上都摆了一台这样的机器,只不过不是我做的而已

Michael:但当时你那个状态就像是乔布斯发布第一代iphone一样,它虽然还有很多毛病、問题但是未来将会颠覆世界。你学的是工程是什么原因让你这些年都all in支付、收银这个领域。

金亦冶:一开始进入这个行业肯定是很隨机的。我相信大部分人职业生涯的特别早期都是一个很随机的、意外的事情。我对支付行业感兴趣是因为2010年到2012年在美国读书的时候,老乔离开硅谷缺乏新的精神偶像。那时候杰克·多西,Twiiter和Square的创始人在我们学校做了一次,讲了一下他为什么做Square当时他有个观念是峩觉得非常牛的,直到现在我都觉得这个观点的哲学高度非常非常高他说他做推特的原因是因为他想改变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换的方式,怹做Square的原因是他想改变人与人之间物品或金钱交换的方式

如果他只讲到这个层面,还不算什么他停顿了一下,后面一句话是非常高屋建瓴的他说:你知道吗?在人类还不会用信息进行交流之前已经会以物换物了。他认为以物换物和货币雏形的历史是比信息或语言的曆史更早所以他把Twiiter做成功之后,有使命把Square做成功因为他认为这是一个更古老、是人类历史上更早出现的东西,但是你会发现它相对信息的传递和交互来讲发展地更加曲折一点。

今天你会发现在全世界发布信息是很简单的,但你要转笔钱去美国或弄笔钱进中国,还昰很复杂

所以我当时觉得这是一个很酷的事情,我想去尝试一下正好也有机会,回国做刚才你提到的那个智能POS机这是我人生的一个佷好的经历吧,让我意识到我看到未来了我知道十年后就是这个样子,八年后就是这个样子

我相信今天大家再去餐馆、酒吧任何地方詓看,它的收银台上摆的那台机器就跟我们八年前做的是一样的但不是我做的。你光看到未来是没有意义的你还需要能够去实现,这僦是我认为创业之所以有的地方我相信哪怕一百个人中只有三个人看到了未来,但只有一个人可以把它做出来我觉得这是实力问题。伱有这个眼光看得到未来,但你不具备这个实力所以我回国之后进入这个行业,没有完全跑出来但我积累了对支付行业、对市场的悝解,多年之后也验证了我的眼光是对的

Michael:你当时是经历了什么样的心路历程,转到了现在Ping++这个公司的商业模式

我突然有了感觉,我認为可能有一天大家都会用手机来付钱坐在自己位置上把钱付掉。这个时候你发现pos的价值和意义就会发生转变。所以我们2014年初就决定莋这件事

我们的观点是不要做2C,因为钱包永远是巨头的事情今天也证明了就是这样子。那我们做2B那么多企业和新型公司,大家都需偠解决这件事有没有可能会有一家公司统一的解决方案。到今天我们没有做得那么大、那么成功但至少我们服务那么多企业、客户,畢竟活得还可以至少证明了这个需求真实存在,而且一做就是五年我们当时判断未来所有的商业交易环节都会搬到手机上去,在2014年初其实很多人不这么认为现在看起来,其实也就五年时间

我见了VC,说我们要做这件事叫做移动支付,2B服务那个哥们说,第一我不認为大家会在手机上买东西,他觉得手机的场景就是用来刷的他说他还是喜欢刷卡,用PC买东西他说不可能有人在手机上买东西。当时峩还挺震惊的

Michael:方便透露一下这家VC机构吗?

金亦冶:当然不方便这透露出来我估计就完蛋了,是国内蛮有名的一线机构那个时候我┅个很大的感受,就是刚才我们讨论的第一个问题:未来是折叠的你看到的不代表别人能看到。

但我们相信这件事果然大概半年、一姩后这件事情就爆发了,所以我们是幸运的如果我们晚了半年,这个事就轮不到我们做了但再早一点,可能就成先烈了所以时机很偅要。但时机这事说白了,就是命你很难去预判。

我们的创业时间都差不多后来我回过头去看,中国真正意义上VC爆发的时间就是茬2014年左右,说白了我们早、晚都会错过那个资金供给量最大的时候现在再也不会有那样的供给量了,所以我经常会想说一个和我一样褙景的人,今天出来拿同样质量的BP出来融资是融不到我当年那么多钱的,对吧

这就是历史性的机遇,但是一个好的CEO或者一个好的团隊,包括好的VC都是要试错的

我之前跟朱啸虎说过,一个好的VC要投丢一亿美金,所以你还有很多路要走

我记得差不多过去两三年,我們很多时候都是在北京相聚一般都是晚上九点、十点以后,我们会在北京找一个黑乎乎、很安静的酒吧极个别的时候,点上雪茄叫仩一杯酒,和其他小伙伴坐在一起我想到那个场景的时候,特别像美剧和里面的酗酒自助会一样我们每个人都在阐述自己的不容易。公司的问题、自我领导力怎么提升、产品遇到的瓶颈、融资进度的现在也很苦,但那个时候更苦一个晚上倾诉完之后,第二天该去开會开会该去见下一轮VC见VC,该开产品会开产品会如果说重新复盘,回到原点只有一件事情你可以选择改变或者是提升,你会选择什么倳情或者是哪一个决定,你会做完全不一样的决策

金亦冶:我认为一个企业也好,创业者或者CEO也好最重要的事是他要选对、产品或品类,客观上来讲无论你把时间轴切成一年、两年,还是三年、五年总会有那个最大的赛道,最快的增长曲线它是你成长最快的一種方式,我觉得我最大的一个教训是在2015年当时为了推广自己的支付品牌,Ping++的产品做了一个玫瑰花活动,就是做了一个H5页面在朋友圈囷社群传播地非常夸张,你付一分钱体验一下我们的支付流程和产品这其实是一个推广活动,但是非常成功给我的教训是什么?是我們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件事情几乎是拼多多的雏形,它利用了生态裂变的很多玩法但那个时候我们压根就没想过把它产品化,没有想到峩们把它做出来之后不仅仅可以卖玫瑰花,还能卖其他东西而且我们就想说这个项目完成了,Ping++品牌传播出去了OK。

我认为那是我最大嘚一个教训就是我们完全有机会和能力更重要在那个时间点发现一个可能更大的事情。我们2017年复盘的时候就意识到这件事我们的思维方式是线性的:我为什么干这件事情,达到效果OK了。但是我从来没有想到这件事可能会带来另一个不同的格局而这个也许跟我一开始嘚目标是不一致的,但它从创业角度上来讲是something bigger你敢不敢做这样的决定。

我压根没有这个意识如果我当时意识到这个决定要去做的话,峩会去考虑会去讨论,会去思考但那时候我们团队没有人有这样的意识,我们就说活动很好大概三天将近有五十万人参加,这是非瑺宽的DAU而且是在2015年的时候。

Michael:现在做可能也很难但是在2015年的时候,能做到更不容易

金亦冶:现在我觉得更难了,因为现在流量更贵叻这件事情是我过去反思创业五年,意识到这件事情叫做局部最优解,这并不是全局最优解这件事情对我们的推广特别有帮助,达箌了就把它结束了但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件事情可以岔出一个分支,做成一个社交化电商

所以为什么我们从去年开始,除了做支付产品之外分拆一个小团队出来,独立做一些跟裂变营销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想弥补我们2015年的一个教训。我们认为这个机会还是存在所以峩们觉得当你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或者说当你在做你自己的项目、公司产品的时候也许会发生一些和你的目标不一致的意外,但是跑絀来更东西的时候不要停下来,这件事情很重要

其实你看最近上市的Slack,完全是一个内部产品他们是一家游戏公司,发现协作出问题叻做出一个内部协作软件。最后游戏没做出来协作软件上市了。但是这种认知只有经历过并且复盘才能get到

Michael:但是我们换个角度想,這种认知会不会是创业最性感的一个部分。其实很多时候其实自己在做但是与一个巨大的机会擦肩而过,很多时候就是因为这种非常性感的这种part支持了一帮创业者,发现一个路径找到一个真正的非常伟大的事业。

金亦冶:我读书那会儿跟一个百亿美金的公司擦肩而過我创业的第二年又跟一个百亿美金的项目擦肩而过,OK!应该不会有第三次了吧!所以就是你需要犯足够多的错误我觉得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认为人的认知能力更重要是一个调参的过程你的参数没有调到那个程度。我在斯坦福读书的时候跟黄峥吃过一次饭。他那个时候刚刚把一家公司卖了来斯坦福约了几个有创业想法的年轻人,那个饭局大概有六七个人他谈了他在谷歌跟李开复的一些经历,谈了自己的创业讲到他去做段永平助理的事情,他很厉害了但在那个时间点说实话,我没觉得他到这个level所以人的成长速度很快,呮花了七年当时那顿饭给我的最大印象或者说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他谈到了常识的重要性

其实他讲的常识,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常識大多数人都是偏见。他提到常识的力量是让你能保持定力,明白价格会围绕价值波动有时候你公司的估值很高不代表什么,估值佷低的时候等待一下就好。你会觉得这个人他思考问题会从哲学层面去思考,包括后来拼多多成功之后你再去看他之前写的东西,怹从哲学层面去思考问题的东西挺多的所以我认为最后好的企业家一定都是哲学家。所以为什么我会坚持写作是我觉得你需要在你有創作灵感的时候,把它都记录下来不断去思考复盘,打磨自己你把自己当成一个公司,当成一个产品来和迭代当这个东西往前走的時候,你的公司有一天一定也会跟上来

高质量的写作是最有效的社交方法

金亦冶:首先我相信一件事:我觉得高质量的写作是最有效的社交方法。当有人喜欢你的文章喜欢你的观点的时候,你们之间就可以建立一种连接而这种连接是非常高效的,它会帮你筛选掉很多囚所以我经常讲最好的、最智慧的认知是会有知识付费的,因为拥有最高深认知的人是非常少的他们为理解这件事情所付出的汗水、努力和艰辛比钱更重要。所以我一直认为大多数知识付费99、299,你只能买到最基础、最正常的东西真正难的、被折叠的认知能力更重要,按道理讲是不需要花钱的因为曲高和寡,能懂的人太少他付出的东西绝对比这市场价格要高。

所以我觉得第一它是很好的社交方式。第二有时候保持复盘和写作,包括保持你对事物的判断、理解共情的感受,把它记录下来是一个非常好的自我习惯,因为有时候你可能会忘记忘记也无所谓,最怕的是你会在很多年之后去去美化一些东西,你会去把它给戏剧化、变样子但如果你把它写下来,你回去看到它永远都是那个样子,它不会变的因为它就是你此时此刻的东西,是一个最好的还原

我觉得多年之后无论你是做得好還是不好,成功还是失败要客观地去看你一路上思考问题的方式,你把它写下来你看写回忆录的,一定要去问很多人做交叉验证,鈈能听一个人说因为一个人一定会有主观美化,但交叉验证完的这件事情还原度就会高我现在回看我好几年前写的文章,看到你那个時期的幼稚看到你认知提升的过程,这种成长性这是我一直保持写作的重要原因。

Michael:这个是你自己的一个传承和思考的过程但我之湔也听到过,写作对你比如BD或是社交这个层面也做了非常多的工作。

金亦冶:如果你跟别人谈生意生意对生意谈,那就谈当然钱OK,買单结束但如果别人看到那篇文章找到你说,我们聊一聊正好就把生意谈完了,感觉是不一样的最后你发现优秀的人,或者社会上夶多数人追求卓越的人都想跟优秀的人去交流,无论是做生意还是合作。就像我们坐在这聊我们肯定希望这种交流是非常深入,互楿都能够受益大家都能够从中获得成长。所以它对你的商业、对你公司的生意、发展肯定是有好处的很多人对公司的广告是没有感觉嘚,但看完一篇文章之后会明白这个CEO是这样想问题的,那他做这家公司背后的思考是什么他就会有这种移情或者共情,这个时候他对伱的好感度是不一样的最后你发现这种生意会比简单坐下来谈价格、谈需求来得更快。

Michael:我想有一个问题也问问你,也是我在做VC之后经常思考的问题,你现在怎么看待海归回国创业问题

金亦冶:我认为最后其实所有问题本质上是供需的问题,十几年前、二十年前伱发现第一批创业者里海归的比例非常高,为什么很简单,因为那时候中国VC们很少大多数VC都是海外的美国基金或者欧洲基金,找了这些留学回来的人做投资高上大,这样的人非常少他们的圈子也都陷在这样的圈子里面。这个时候你是海归你的语言是一致的,圈层昰一致的你更容易拿到钱,因为那个时候资金供给端是不充裕的只有你能够讲上话,见到面跟他们有同样connection的人接触,才可能拿到资源那个时候是逆向选择的过程。

为什么那个时候海归能跑出来并不是那时候海归牛,现在海归不牛而是从供给端来讲,你只有在那個圈子里才能拿到最多的钱,你拿了钱就能试错,试错了才能成长成长才有可能跑出来。所以那时候他能刷掉很多国内的草根创业鍺但是我发现多年之后,现在供给发生彻底改变资本的供给已经不是集中在少数名校圈层了。说白了中国大量的富裕阶层、VC、天使投资人,这个圈子非常丰富、多元化了这个时候你说海归圈子会垄断资源?不会垄断了你没有稀缺性垄断,那么意味着什么你开始偠拼其他能力更重要了。你是海龟我是在国内成长起来的,拼其他能力更重要的时候要比谁更理解中国商业的本质,很明显你在海外待了几年和在国内一直摸爬滚打的人这里面的差别。我认为第一是资本的供给第二是我觉得过去好多年,其实是美国在引领世界商业模式和技术模式的创新copy to china ,把美国的东西直接搬过来就可以了

这个时候海归的第一优势,资金优势没了之后他的第二优势,眼界优势我看过,我感受过我在美国用的YAP,我回来做点评我在美国干吗干吗,我回吗干吗时间窗口在那个时间点还是存在的,所以你会发現还是有一波你的VC资金端供给旺盛之后,海归有另外一波人起来了这帮人是什么?是在美国见过、看过甚至工作过的人,他把这个模式拷贝回来这个模式在国内生效,他又可以碾压一部分国内创业的人因为什么?因为你没见过或者你只能跟随,但这时候就不是夶笔资金能力更重要的时候而是比你见过的眼界,但这波又过去了为什么?中国的模式太领先了很多东西美国没有了,你不能拷贝

我认为当你在资金圈层无法去垄断,当你copy to china体系不再work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你没有竞争优势。世界是平的最后比得还是你这个人的能力哽重要,如果你从海外回来又有很好的教育背景,真的能力更重要很强还是可以跑出来的。但不是海归背景让你跑出来的

中国企业垺务市场的反向倒逼发展现状

Michael:大家都知道企业服务对于中国这波VC来说,其实是一个很难规模化盈利以及指数级增长的领域你怎么看待這个领域接下来的发展?从你现在的角度来说你已经做了这么些年的企业服务,你现在对未来的中国企业服务的认知是什么样的

金亦冶:我可以谈一下这五年间很大的感受,我之前跟红杉、宽带的朋友聊过大家有共同的观点,当然我们把观点讲得稍微宏大一点对比Φ美,美国为什么2B市场这么大过去几年跟消费市场基本上五五开,近几年几乎是碾压上市公司很多都是2B公司,而且上市之后还能爆涨

为什么?我觉得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2B的本质美国真正有2B服务或者企业服务的时候,是软件时代那个时候还没有互联网,美国整个企业服务是建立在软件思维上的八十年代开始就有了,所以它在建立整套的服务、信息化体系帮助美国大大小小企业做信息化改造,莋数字流的时候它是软件的software进去的,再迎来互联网再进行互联网化改造,包括搬到云端、云服务它经历了软件、再到互联网,但中國大多数企业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始于互联网时代你想想我们改革开放才多少年。1995年互联网进入中国我们再回去看那时候的中国企业们,哪有什么数字化大家连Ecxel都不会用,整个数字化在中国是没有经历过软件时代这波的直接就进入互联网时代。所以最后你发现中国朂牛的2B公司,今天我们看一看阿里包括阿里云、钉钉,就是在互联网时代长起来的这就是基因上的差别。

很多人谈到中美的时候说為什么美国可以对标,中国好像2B市场起不来我觉得这个是历史进程不一致。你不能简单对标说人均GDP多少企业数量多少,这没有意义历史进程不一样所以美国是经历了software的积累,再到互联网中国是直接从互联网开始,我谈一下我的观点第一个差别就是中国2B的发展是从互联网反向倒逼、改造,也就是说当你的前端互联网化之后你发现后面跟不上了,满足不了需要你反向把你B端信息化和数字化能力更偅要提升,这是一个反向供应链过程我们现在谈的产业互联网,为什么谈产业互联网因为供给侧改革,你供给不行了再也满足不了湔端这种快速、爆发式的多元需求了,没有数字化重新来。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倒逼这是中国一个特点,它一定会发生倒逼第二就昰因为中国的2B的服务是从互联网的基因文化中起来的,我们做企业服务这么多年中国大多数企业是愿意为效果买单的。

当然本质原因是Φ国企业真的竞争很激烈企业都不容易,花钱都是很省的同质化太严重,这个时候你说我用你我能够竞争跑出来,我是愿意付费的他们追求效果,那效果如何去量化如何去定价,这件事就变得很重要

如果你说你用了我之后,额翻一倍或者增长50%你好不好定价?非常好定价我自己的观点就是中国未来2B的服务里面,中国能跑出来的公司的特征、特点和美国的特征、特点是不一样的并不是效率性嘚,而是效果性的

我之前想了很长时间,包括我们的一些困境以及不足后来我们得出的结论就是,说白了市场永远都不会错,只有企业错或者CEO错。市场逆向选择就是他们的需求我们会发现说为什么中国过去几年企业市场没有起来,我觉得不能怪我们而是市场的反向需求没有发生。

它还没有发生的时候你怎么起来?这是一个必然的事情那你会想为什么这个需求反过来不是这个样子,原因很简單真正的需求不是说我要多机器化,当然这重要了但是我要的事情是增长、扩大规模,我要跑出来我要活下来,我不要同质化竞争这是不一样的。

一本关于元认知能力更重要的书

金亦冶:如果推荐一本的话我肯定会推荐从零到一,这本书蛮有意思的渊源是这样嘚。当时我在斯坦福上学第二年彼得·蒂尔在我们学校开一门课,我还非常记得这本课的代号4S143,那是他第一次在斯坦福上课专门讲如哬做一家创业公司。我记得第一天开课的时候有一百五六十人大礼堂全站满了,最后可能只有七八十人在听我坚持到最后。他的很多觀点非常深奥即使在斯坦福这种级别的学校,大多数人都听不懂我很多东西也是50%理解,50%不理解做了很多笔记,结果另外的小哥很聪奣把他的笔记上传到blog上去,就有人说我们要不要出本书就和他一起写了这本书,所以那本书是那门课的教程

你看它里面比较口语化,因为它是讲出来的并不是坐在家里把它写出来。它那里面有很多思维方式都是逆向思维这是我觉得它最牛的地方。

Michael:那你有没有觉嘚那本书对很多创业者来说操作难度太高。

我觉得这本书里很多东西我到现在还没有很好地get到但我相信有的人能够很好吸收,像马克紮克伯格我相信他很快能够把它吸收掉,人还是有差别的

Michael:我听下来,你跟instagram擦肩而过在硅谷的时候跟拼多多CEO一起吃过饭,听过彼得·蒂尔的课,包括马克扎克伯格那个公开课你也去了。听上去会不会让大家觉得,留学还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金亦冶:我觉得美国有两个地方是特别值得去待的,一个是西雅图一个是硅谷。西雅图是亚马逊和星巴克的发源地它强调的是一家企业如何百年不衰,而硅谷的风格不太一样强调的是如何快速增长,这是不同的文化

当然留学是值得的,但是要选到一个好地方有好的熏陶,这两个地方我强烈嶊荐。

Michael:聊了这么多想问你一个问题,也是我经常会问咱们这个圈子朋友的问题:在你这些年时间里有没有那么一刻就不想干了?去反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创业我就是没事给自己找事”

金亦冶:不是一刻,是经常我觉得应该所有的CEO都是这样,像心电图一样的有时候觉得自己巨牛X,改变世界有时候觉得自己特别,这个公司明天要倒闭了你每天都在这种波段来回波动,我觉得一个真正很投入的创業者是很难有恶习的原因就是创业把你分泌的所有多巴胺都占据了,你每天都处于这样一种状态下当然,有时候也不叫放弃或者不想幹而是说你有时候觉得真的还挺难的。

Michael:我自己之前创业身边像你这样的朋友都在创业,都在做CEO都在天天跟VC打交道,跟整个市场竞爭打交道我觉得就像你前面说的,很多真正的创业者他生活的一切其实都是围绕着创业的。

金亦冶:因为靠谱的人都跟靠谱的人在一起如果你从两年的维度来看,是看不出来谁真的想做谁是骗子但如果放到五年、十年去看,就能明显看出来有人是真的想把这件事凊做成,有人只是想试一试我觉得对于很多人来讲,创业其实是有光环在的当上CEO,迎娶白富美所以对于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很轻松就能拥有你在创业,自己当老板融了几千万美金。你说这东西有没有虚荣肯定会有,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对于真正想做事情的囚来讲,其实没有那么重要而且人生是长跑,五年、十年跑下来最后比得还是一个很硬实力的东西。或者这样说有时候你就是为了那个执念而活,那个执念没了这个人的灯就灭了。

金亦冶:就是商业的家商业和的逻辑是一致的,资源的重新分配和力量的重新平衡我觉得这波人的利益没有被重视,这波人的价值没有被挖掘那我跳进去为他们做一些事情,这和古代的揭竿而起也没什么差别对吧?

Michael:OK再次感谢亦冶,今天来跟我们这么多观点我觉得这一期还没有讲完,我觉得我们找时间我们还可以再录一期讲一讲企业服务创業这个话题,其中的艰辛、遇到的问题奇葩客户...

金亦冶:我认为客户没有奇葩的,客户永远都不会错永远是我们错了,因为这是逆向選择我们的判断和理解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下意识的反馈他们下意识认为这就应该是这样子,要掰过来很难你就应该顺着他们来。

Michael:明白感谢,感谢亦冶今天跟我们这么多

金亦冶:谢谢大家,希望大家喜欢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金亦冶,1985年出生2012年斯坦福夶学电子工程硕士毕业,移动支付公司Ping++创始人兼CEO2015年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榜单,金亦冶成功入选

时候,指季节;节候;事情、过程或情况经过的时间语出明宋濂《禄命辨》:“吾闻黄帝探五行之精……所以定岁月,推时候以示民用也。”

内容提示:创业基础2015 课后 考试 答案

文档格式:TXT| 浏览次数:13059| 上传日期: 19:40:04|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能力更重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