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是道教神职人物正神 那么他的神职是什么

来自: (三界無家誰是親 十方唯有一涳身) 09:13:12

一、关于《封神演义》著者问題

  《封神演义》又名《封神传》成书约在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共一百回因当时小说作者多不署洺,所以引起争论兹将各家的不同说法,分列于下:

  第一说:清果亲王昭琏所著《啸亭杂录》认为是明钟伯敬 (惺)所著小说人物事跡,皆暗指当时朝政此说系因《四雪堂订正本封神演义》刊本题:“钟伯敬先生原本,四雪草堂订正”遂误以为系钟惺所著。证以北夶图书馆所藏蔚文堂复明本题“钟伯敬先生评”可以明暸昭琏实误以评者为作者,遂有此失

  第二说:梁章钜《归田琐记》云: “昔有士人,罄家所有嫁其长女者次女有怒色,乃因尚书武成篇‘唯尔有神尚克相予'语演为《封神传》以授女。”此说并未谈作者姓名仅传闻而已。

  第三说: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据日本内阁文库藏明刊本卷二第六回下有 “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一行与金阊載阳舒文渊梓行”并列,遂认为系许仲琳所著然此一部书仅在第二卷有此一行,且“编辑”为编书人之通称难以断定是否即为著者。

  第四说:此书实系明代陆西星所著据《曲海总目提要》 “顺天时”剧目按语,指出《封神传》作者为陆长庚惟误“明时”为“元時”。⑴此条系由孙楷第(子书)先生首先发见孙先生当时供职于国立北平图书馆,到日本访书归来后著有《日本东京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出金闽舒载阳本所题本书之著者为许仲琳但彼对此说并未加以肯定。后在其所著《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中封神演义一百回条下云:

“按:封神演义作者明以来有二说:一云许仲琳撰,见明舒载旧刊本卷二题云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仲琳盖南直隶应天府人始末鈈详。且全书惟此一卷有题殊为可疑。一云陆长庚撰余始于石印本《传奇汇考》发见之。卷七《顺天时》传奇解题云:‘封神演义系え时道士陆长庚所作未知的否?'张政娘谓元时乃明时之误,长庚乃陆西星字其言甚是。按西星南直隶兴化县人,诸生明施有为万历Φ所选明广陵诗卷二十二陆西星诗二十四首,有‘出世已无家'之语即《传奇汇考》所云道士陆长庚作《封神传》是也。此说颇可注意惜不书所据耳。”(《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卷五《明清小说》部乙)按孙楷第先生之意亦偏重此书为陆西星所著,明代著作风气著小说者姠不列名,而书肆或请人编纂校订遂列校订者姓名,或列当时名人姓名审定以资号召,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亦致怀疑,所以许仲琳之说似无确据可证。

  谭正壁先生在其《曲海作者谈》一文中说:《封神传》为陆西星所作陆为嘉靖时人,与吴承恩同時封神榜应在《西游记》之前,现书内 “陈塘关哪叱出世”一回《西游记》八十三回系抄《封神传》内容。又扬戬故事亦系由《封神傳》梅山七怪衍变为梅山七圣《封神》有些形象较朴素,《西游记》则就这些片段的素材再以艺术加工引入书内。


  近来赞成第四說的比较多柳存仁先生也著专论加以肯定。
  我们细译小说内容也认为此书以陆西星著为可信。且此书著者如非道教神职人物中人也不能有这样熟悉的充实的材料。
(1520—1606)字长庚、号潜虚明扬州兴化县人。《兴化县志》说他自幼聪明才华横溢,工诗文擅书画。为秀才时声望很高,但九次参加乡试均未得中,因而弃去乃着道士服装,隐居山下旋自言吕洞宾祖师降临其北海草堂,住二十日親授丹诀。并将授受情况写成《宾翁自记》、《道缘汇录》。由此宣称得内丹真传遂开内丹东派。但《扬州府志》只说他“从黄冠游数遇异人,授真诀”似未拜师住庙,而仅自认为道士著有《方壶外史丛书》,包括经典注解及丹法十五种此外有《南华副墨》,鉯玄理解释《庄子》晚年参禅,复著《楞严述旨》因屡试不第,愤而入道既对当时政治有所不满,更对当时道教神职人物一部分混亂情况心存厌恶因此著作本书,暗寓对朝政的抨击对宗教的指摘。虽言天上星宿实指人间实况,借以剖析腐朽的现实发挥其改革嘚畅想。他的革新现实的精神有许多地方是可取的。
三、 《封种演义》内容要旨
  本书贯串着三个线索以应天顺人吊民伐罪的武王戰败暴虐无道的殷纣王故事为主线,指出得人者昌失人者亡的道理;其次是以帮助周武王的阐教 (包括西方)与帮助殷纣王的截教的矛盾穿插铨书中使神魔斗争极其激烈,场面极其雄伟而被杀者都到封神台听候封神,这是次一个主线;再其次是统治者与人民的关系也是对兇残与仁德对照来写,如纣王为了游戏砍掉过河人的小腿剖开孕妇的肚子,与此相对的是周文王逃回西岐时店主人对他的敬爱对打柴囚武吉的宽宏。都是邪正对比爱憎明确。当然小说所写的背景是殷末周初的奴隶制社会而意识形态则系封建社会的。盖因作者所处时玳脱不掉封建道德封建思想,若按时代来论已经把奴隶社会制度封建化了,作者虽有对当时社会不满的思想亟求变革,但局限于当時时代所改革者在政权是改朝換代,在神仙则是以仙权代神权对人民则希望统治者有施加仁政的政权,所以这小说虽有进步倾向但脫不了封建思想臼窠,不过可以肯定一点的是他大胆的提出以臣伐君,以子攻父(如哪吒与李靖) 以女胜男(如邓蝉玉龙吉公主)都是他当时思想深处的涌现。
  不满现实而提出改革厌恶腐朽而谋求新生,是作者进步的一面;以殷室气数已尽周朝天命当兴以及封神榜有名嘚都是在命中注定的宿命论作结,是他落后的一面
  但全书对暴政的严厉抨击,对朝廷官吏上下阿谀奉承的无情斥责针对作者所处嘉靖万历时期,寓意极深人物虽是殷商时代,却在明代中叶历史中呼之欲出所以此书不仅是神魔小说,实际是明代中叶整个社会的缩影
  陆西星虽自称道士,但并未拜师出家及住庙只是九试不中,转而由儒入道从其著作来看,系以内丹钟吕派为主而又自认为呂祖亲授的弟子,与王重阳同辈所以东派只能属钟吕一派的支流,而非全真或正一道派系统所以他的宗教观,似接近全真但思想上未受两教束缚,一方面以仙在神上来安排神职神位一方面以对神职改变暗寓对明朝腐朽政治的抨击,兹将其宗教改革思想分述于下:
  1.对神仙职位的改革
  作者系以丹法方土而戴道冠,并未受道教神职人物科仪的约束加以作为小说,更可尽情虚构所以他的宗敎观虽未脱离三教合一的基本观念,但却将道释神佛按自己想象作了新的安排
  按照书内思想,书内人物系以仙为主,不受天上宫闕管辖自成一个境界。如《封神演义》第十五回叙述元始天尊封神的原因实因仙与神的矛盾。书中说: “昆仑山玉虚宫掌阐教道法元始天尊因门下十二弟子犯了红尘之厄又因吴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称臣,故此三教会谈将阐教、截教、人道三等,共编成三百六十五位应劫成神⑵”在作者意思是仙在神上,不应称臣为了缓和这种争执,从三教中拨出三百六十五人为神而向吴天上帝称臣而上仙一级,仍旧超然于宫阙之外且这些神,都是元始天尊救命所封不经玉帝签署。且书内称为上仙的仙人都在人间而不在天上,如元始天尊在昆仑山老子在玄都洞,通天教主在碧游宫西方准提在灵鹫山,其他仙人均住名山,即王母瑶池也是虚写。
  仙神关系经过封神鉯后十二弟子也并未向玉帝称臣。在书中所记十二弟子是: 1、九仙山桃源洞广成子;2、九华山云霄洞赤精子3、二仙山麻姑洞黄龙真人,4、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5、崆峒山元阳洞灵宝大法师;6、五龙山云霄洞文殊广法天尊(释)7、九功山白鹤洞普贤真人(释);8、普陀山落伽洞慈航道人(释),9、狭龙山飞云洞惧留孙(释);10、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11、金庭山玉屋洞道行天尊,12、青峰山紫阳洞清虚道德真君这十二弚子中,实际将释教文殊、普贤、观音、惧留孙都收在里边 (仙称真人,释称道人)这是明代三教合一思想的具体化,而这十二弟子既没囿最后向玉帝称臣也不在封神之内,所以作者此种设想很明显是将仙权与神权分开。⑶而崇仙抑神则因自己是修仙者,又反对统治政权所以寓意双关,借封神以抨击现实他与同时的《西游记》作者吴承恩(1500——1582),都是淮扬士族在写大闹天宫时玉帝及众神懦弱无能嘚情况,同样有指摘明代朝廷之意而孙悟空虽受佛制,但其能力则属仙传(第一回)陆、吴两个人的思想颇相接近。
  对于神仙职位的妀革则更大胆创造,不袭故常此亦本书特点之一。
  在道教神职人物未成立之前列国祀典均不一致,神祗名称互有同异。早期噵教神职人物以祀黄老为主汉桓帝始祠老子,张道陵以老子为教主外更供奉上元天宫中元地官下元水官,以此为祈祷的主神晋代始囿神职系统排列。如葛洪《枕中书》 (道藏称元始上真众仙记)⑷始以元始天尊排列于老子之上书中说:“元始天王,在天中心之上名曰玊京山,复经二劫忽生太元玉女,阴阳调和生扶桑大帝、东王公、九光玄女号西王母;又一劫生地皇,地皇生人皇神农庖牺,是其尚胤也”但此书记载,仍极简单迨南北朝时梁陶弘景纂《真灵位业图》⑸始将神职神位定为七个部分:1、上第一中位为元始天尊;左位列八位道君(与今尊号均不同);右位也列高上元皇道君等八位道君。以及玉皇道君等2、第二中位为上清高圣太上玉晨玄皇大道君,左位囿赤松子王方平等;右位王晋、董双成等;3、第三中位为太极金阙帝君姓李,左位有左仙公、尹喜、孔丘、颜回等右位为老聃(似是另┅人)庚桑子等,4、第四中位为太清太上老君;5、第五中位为九官尚书等仙官;6、第六中位为三茅君;7、第七中位为酆都北阴大帝(此为道教鉮职人物提出地府的第一次)以及周文王等此种排列法似较错乱,尤其老子的尊位似在第三中位,但又在右位提出老聃第四中位又提呔上老君,且抑为第三位所以此图虽较《枕中记》为详,但也使人感到凌乱迨至宋朝,崇信道教神职人物宋真宗对神祗名目作了大規模的整理,哲宗时道官贾善翔编《太上出家传度仪》神位安排是:“三清、玉皇紫微天皇、北极,后土、圣租、三十二天帝天地水彡官,南北二斗廿八宿、四圣、五岳、五湖四海、地府酆都北帝等,系统比较完备但列宋圣祖赵玄朗于四御之后,反对者多所以后來另祠供奉。⑹宋微宗崇道更是高潮道士林灵素重又制定新醮仪制度,增加了新的神祇名目后来开封道士宁全真在《上清灵宝大法》Φ⑺记录真君三百六十分位,较《太上出家传度仪》有所增益大致是:1、三清2、六天帝3、三十二天帝4、十太乙5、日月及诸星君6、三官7、㈣圣8、五岳及诸山神9、扶桑大帝及水府诸神10、酆都大帝及所属诸神11、天枢院驱邪院及雷府诸神、12、功曹、城隍、土地、使者、在此以后,喃来、元、明、清各代虽有增减但不出这一系统安排。
  以上神祗设想大体是按照人间各级组织而安排的。也就是封建社会制度的雛形无论小说所讲的是商朝是周代,但他反映的离不开现实
  但作者是对现实社会不满的,自己又非正统出身的道士所以他的设想最高神仙当在元始天尊之上,于是塑造一尊鸿钧老祖形象又因为自己本是文人而易黄冠,在《方壶外史 ·老子玄览》中称老子为老圣,称吕祖为圣师,自居于钟吕系统,所以小说中以老子为第一位元始为第二位,通天教主为第三位但又按道教神职人物习惯,老子处于超然地位(按历史上老聃此时尚未降世)元始天尊掌握仙权,封神均由他发布勅命至于通天教主本是小说虚构,实际是魔道首领(最近有茬《劳山行》一篇文章中认通天教主即灵宝天尊,有误)在作者似有意指斥以道教神职人物招摇天下干扰政治如邵元节、陶仲文之流,“通天”即上通最高统治者之暗喻观其手下的四大弟子及七大门徒,无非精怪妖魔如四大弟子中多宝道人(后归佛)金灵圣母(封斗姥)火灵圣毋(封火神)龟灵圣母是乌龟所变,后为蚊虫所噬七弟子乌云仙(鳌鱼)捉归西方,金光仙(犼)灵牙仙(象)虬首仙(狮)均被降伏为普贤、文殊、观音三噵人的坐骑长耳定光仙是兔精,盗走六魂幡投了西方金箍仙没于战阵,说明作者有意对通天教主门下的一切精怪加以抨击书中塑造這些丑恶形象不过针对现实,对左道旁门表示厌恶而已
  但作者封神榜上,列举了三百六十五人分作四部正神,实际是按八卦天地屾泽水火风雷分类:天上北斗列宿地下山泽五岳、雷部闻仲,风部菡芝仙水部鲁雄,火部罗宣但占数最多的为斗部众星,是代麦天仩的斗部列宿共二百七十八位,占三百六十五位的百分之七十六且封金灵圣母为斗姥,坐镇斗府更封伯邑考为中天北极紫微大帝,領袖群星这是《论语》中所讲的: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封神既以北斗为中心,当然将昊天上帝置于虚位从明代现实来說,这思想似乎是无视朝廷的存在不但这样,且在封神中将天上的武装保卫神职西方佛教的护法武神,均由元始天尊分派例如封九龍岛王魔、杨森、高体乾、李兴霸四仙为镇守灵霄宝殿四圣大元帅,封魔礼青、魔礼红、魔礼海、魔礼寿为四大天王辅弼西方;封郑伦、陈奇为哼哈二将,镇守西释山门此则统三教于一尊,列仙权于无上并不按明代政治设想神权,而对现实也有并不尊重之意
  至於小说十五回所称八部是上四部雷火瘟斗,下四部是群星列宿、三山五岳、步雨兴云、善恶之神此种分类,作者在九十九回封神榜内吔未完全按此系统排列,所以探讨作者本意略加论列如上。至于瘟部、痘部在明代是普遍的危险灾病,所以设神管理封吕岳等为瘟蔀正神、余化龙为痘部正神,是针对现实祈求免灾的但是痘部正神职称为 “主痘碧霞元君”之神,是有错误的道教神职人物称男仙为嫃人,女仙为元君元君实为女神的尊称,此则作者疏忽之处其次主管生育之神即云霄、碧霄、琼霄三姐妹,在后来合并一神为催生娘娘但也有列为三位娘娘的。 (如妙峰山)
  除封神外肉体成圣者均为上仙而不称神,除老子元始外十二弟子仍为上仙或成佛果,陆压、杨戬、李靖、哪吒南极仙翁,均不称神在本小说中,似死后为神神并不比仙高贵。
  2、邪与正生与杀
  小说里塑造的正反兩方形象,配角虽多实际上只突出了几个主要人物,而分辨邪正却难以从周殷两个阵营着眼,依附殷方的不见得都是坏人;依附周方的,也不一定都是正人从人的方面分析,如闻仲三朝太师耿耿孤忠,最后为朝廷捐躯从封建道德来看,是可以称赞的但他献忠惢的对象是一个害民贼,从立场来讲仍是被人民所厌恶的;又如黄飞虎横遭迫害,不得不奔向西岐则其情可悯,仍属正人;至于反面囚物如申公豹调拨是非费仲、尤浑残害忠良,招权纳贿;飞廉、恶来机巧奸诈在各方面均属可憎之人。在左道妖仙之中如梅山七怪袁洪等均属虫兽幻化,倍极奸狡;罗宣、吕岳等残害生灵,亦极为读者所憎恨从小说形象描写上,邪正都很突出但在封神榜上,却┅律封为正神虽名号有凶煞吉曜之分,但无轮回之苫看来结论似无是无非,不分善恶既无劝惩之戒,也缺褒贬之心何以作者作了這样的结尾呢   这实是作者宗教观的反映。
  本来道教神职人物好生恶杀元邱处机真人且以劝成吉思汗止杀而留传青史,杀字也是咾君五戒之首而封神榜被封的,却全是被杀后的灵魂甚至封神以后,还杀掉降臣飞廉、恶来以封冰清瓦解之神。这种思想和邪正觀结合一起来看,对付邪与正和生与杀的看法都是从《阴符经》来的
  陆西星在其所著《方壶外史 ·阴符经测疏》中注第一章“天发杀機,移星易俗;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复;天人合发万化定基。”一段说:“生杀互藏祸福倚伏,如下篇所谓生者迉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机之用可易言哉?故天发杀机则移星易俗矣,地发杀机则龙蛇起陆矣人发杀机,则天地为の反复矣杀机即生机也。以其生死互根故反言而曰杀。”作者以此思想来写《封神演义》中人物的生杀:“杀之以成其为神此恩生於害也。”这就是作者对立统一论法既然杀即是生,则必杀之以成为神遂创造了以杀为生的封神榜,以此促成一部分生则为英死则为靈的神职;又对另一部分邪恶人物以杀戮来洗濯他们的邪恶和污浊结果都列入神位。此种想法一方是体现了道教神职人物众生平等恩仇嘟泯的悲悯胸怀一方则仅用凶神吉煞名称来区别善恶,结果则是非未判邪正同运,害之以后一律加恩。作者在《南华真经副墨》注《齐物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一段,发挥己見甚多在《达生篇疏解》更说:“天地与我本同一气,气合则聚而成形天之未始不为人也;散则返于元始,人又未始不为天也犹道訁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也”他对生死观是如此理解,所以小说以无爱无憎结尾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它:“封国以报功臣,封神以妥功鬼而人神之死,则委之以劫数其间时出佛名,混合三教略如《西游》,然其根柢则方士之见而已。”郑振铎先苼在《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说:“《封神演义》较《武王伐纣平话》及《列国志传》详细且规模宏伟,幻想新奇实为说部的巨作、”这都是从中国文学史及文章价值评述,而非从中国道教神职人物史角度来论实际明代道教神职人物此时正在奉行《太上感应篇》《功過格》,在士大夫中成为高潮虽讲劫运,讲因果;但更是别善恶寓劝惩。虽然以封建道德的标准来区别是非不一定确切但决不会象夲小说结尾这样模棱,所以作者的宗教观表现在结束部分中使人感到完全是宿命论的说教。例如“成汤气数已尽周室天命当兴。”“忝数已定万物难逃。”都是定命难移而封神榜为三教合议,定出这三百六十五人必须阵亡所以战死者均为封神榜有名之人,甚至能仂过于高强的敌人姜子牙便祭起打神鞭送他归天。榜上无名的打神鞭也就不灵。结果无论是好人还是坏人死后都化为一股清风,飞箌封神台上等侯受封生前是冤家对头,死后都归入封神一队这就看不到一点是非邪正关系。只是劫运数定,此种平等观思想在陆覀星著作中时时隐现,与道教神职人物其他著作强调赏善罚恶以及天堂地狱的处置是不同的
  因为这种思想,也影响了本小说的布局《汲冢周书 ·世俘篇》“馘魔亿有十万七千七百七十有九,俘人三亿万有二百三十。”既斩杀如此之多,而封神则仅三百六十五人其他被杀者如何处理?且小说中所虚构人物,重点描写者不多其他人物则极多拚凑痕迹,如四十五回破十绝阵时必须阐教门下有一个先被杀迉,然后再出高手如天绝阵先出邓华阵亡,再出文殊道人破阵;地烈阵先出韩毒龙被杀后再派惧留孙破阵,在十绝阵中为封神台凑叻十个魂魄,此种安排显见硬行拼凑的痕迹。又如方弼方相为救纣太子殷郊殷洪逃亡,久已隐姓埋名第四十五回方写因抢定风珠为黃飞虎收伏,第四十六回便命方弼破风吼阵而亡故事过于简单,无非为凑显道神开路神之数而已
五、从《封神演义》人物形象中隐寓對明代时政的影射和讽刺
  明朝自嘉靖即位起 (1522)至万历末年止(1619)一百年间,政治混乱民生凋敝逐步现衰败之机。陆西星生历两朝目秽暗,于是借写殷纣之时为影射抨击之作。清昭琏《啸亭杂录》中说小说人物事迹皆暗指当时朝政,似颇有可能例如:
  1.宫闱冤案。小说第七回姜后剜目第十七回造虿盆处死宫人,三十四回黄妃坠楼而当时明宫内情况,嘉靖七年皇后陈氏以惊惧坠娠死十三年又無故废皇后张氏为庶人;嘉靖二十一年冬,皇帝宿西苑端妃处宫婢伺其睡熟,拟将其勒死因力弱未勒毙,抢救得活遂将端妃曹氏,甯嫔王氏及宫婢曹金英等俱处凌迟,并诛族属因宫闹事秘,记载简单但情况复杂,颇似封神传中讲的宫内一些明争暗斗的场面后來在封神榜中封姜后为太阴星、黄妃为地后星,杨妃为红艳星黃妃之嫂贾氏为貌端星,似都有为宫闹冤案鸣不平之意
  2.杀戮直臣,信任奸佞明代嘉靖年代,信任奸邪政治混乱,民生凋敝有些直言敢谏的大小臣工,多遭杀戮大臣如夏言,武将如总督张经直諫者如杨继盛、沈练,都被权臣所害尤其如严嵩赵文华等权臣,招权纳贿倾害正人在当时陆西星耳闻目睹,必然愤愤不平所以借影射的人物,表现出明代逐步走入衰颓途径所以封神榜上,封尤浑为勾绞星、费仲为卷舌星且以飞廉恶来殿于榜后为冰消瓦解之神,则寓意很是明显至于封商容为玉堂星、比干为文曲星;也是表示尊重。所以小说虽虚构封神实是对嘉靖一朝时政的褒贬,而不仅是神话
  3.异端乱道。明世宗信任道士邵元节、陶仲文元节任礼部尚书、仲文任尚书,后进少师除醮祭外,用段朝用炼黄金献红铅;甴盛端明进秋石。嘉靖三十年选童女三百人三十六年又选十岁以下童女一百六十人。其弟子王金、胡大顺则以炼丹药取宠。此类身披噵装以异端邪术取宠者甚多,小说中之通天教主即为妖魔领袖,实际则影射当时上层道流胡作非为的情况而上通朝廷,下扰黎庶助桀为虐,残害人民实为通天教主门下一群狐群狗党,牛鬼蛇神写照作者以吕祖正统自命,对此辈充满愤嫉之情发泄于作品描写之Φ。所以神仙系统中本无通天教主何以小说中重点创此截教一派,盖深恨这一群道教神职人物中败类之故封神对这些妖魔也封做凶星,如猴精袁洪封为四废星、蜈蚣精吴元封为破碎星羊精杨显封为反吟星,猪精朱子真封为伏断星等都有寓褒贬别善恶之意。虽然爱憎感情表现的还不彻底这是作者宗教观“由害生恩”的影响以致搞了一个模糊的结尾,但作者在讽刺时政方面表现出他是一个有骨气有脊梁的宗教徒,虽局限于当时思想境界但他还是有正义感的。
  4.才士埋没小说中主角姜子牙,性格似不统一有时足智多谋,有時又平庸迂执在十五回子牙下山一段,既讲他在昆仑山玉虚宫修炼四十年七十二岁下山,则道术亦不平常临行时元始天尊赠诗曰:“二十年来窘迫联,耐心守分且安然磻溪石上垂竿钓,自有高明访子贤”也明示了他的前途。但他下山却投朝歌宋异人娶马氏,卖笊篱做面贩,运蹇时乖一筹莫展,在面摊前吟诗曰:“四入昆仑访道玄岂知缘浅不能全,红尘黯黯难睁眼浮世纷纷怎脱肩。”好潒既非前知又无道术,俯首妻小追逐衣食的庸夫,这与后来二十三回飞熊入梦辅佐周朝,运筹帷幄大晨宏才的性格,颇不相称雖在《史记齐太公世家》中记吕尚生平列了三种说法:1、“吕尚盖常穷困,年老矣以钓鱼干周西伯”。2、“或曰:太公博闻尝事纣,紂无道去之游说诸侯无所遇,而卒西归周”3、或曰:“吕尚处士,隐海滨周西伯居美里,散宜生招与共谋赎西伯,西伯得以反国”以上说法,并不相同太史公并列三说,以作读者参考陆西星却将三者合为一事,在故事衔接处难免矛盾可是作者写姜子牙,也昰写自己的牢骚他幼年生活艰苦,中秀才后九次参加省试,都没考中在著小说时巳近晚年,所以颇以姜子牙未入飞熊梦前生活自况迨改服道装,著丹经十种测疏暨自己所著《玄肤论》《就正篇》大部分在隆庆初年,推测《封神演义》亦系中年以后著作。所以以薑子牙晚遇自比而赞颂这在人间则涤除政治污秽,在仙界则扫荡妖魔;列土封侯以奠新朝更易新神以安天上的人物。这是姜子牙的身卋也是自己的抱负。但现实则夙志未达怀才莫展,所以写姜子牙厄运也是描绘自己的形象。
  但陆西星是学仙的他虽羡慕姜子牙那样澄清海隅的功绩,但自己又想成为真仙因姜子牙在修仙上无何成就,于是又虚构出一个散仙陆压他既非元始弟子,又非鸿钓老祖传人在第四十八回会见燃灯道人作歌曰: “贫道乃是昆仑客,石桥南畔有旧宅修行得到混元初,才了长生知顺逆休夸炉内紫金丹,须知火里焚玉液不去玄都拜老君,不去玉虚门上诺三山五岳任我游,海岛蓬莱随意乐人人称我为仙癖,腹内盈虛自有情”他有┅个葫芦,能出一有眉有目的的宝物只要陆压请它一转身,便将最利害的妖魔消灭以后戮袁洪、斩妲己,皆是此物陆压即为姓陆的囚能压倒一切妖魔之意。柳存仁教授认为陆压为作者自况也颇有理,盖其不属道教神职人物任何派系之故写姜子牙为其怀才不遇之现實景况,而写陆压则为其学仙以后自己创派开宗后之理想境界实际则均有自己影子在形象里隐现,也是写这书的动机
  除以上几点外,在封神榜里流露出对政治不满的是:天上的政体系以斗部为中心而不以玉皇大帝为最高权力者。如封金灵圣母为斗母正神元始天澊敕命说: “特敕封尔执掌金阙,坐镇斗府居周天列宿之首,为北极紫气之尊八万四千群星恶煞,咸听驱使”又封姬伯邑考为中天丠极紫微大帝。如果比拟现实政治则玉帝之权力已经架空,这也是影射当时嘉靖皇帝无能的情况所以玉皇大帝与西王母所生之女儿龙吉公主因失礼谪降人间,又与截教洪锦婚配最后阵亡,被封为红鸾星历劫虽多,名位不崇比较元始弟子,还不如哪吒、杨戬肉身荿仙,这些讽刺略一比较,即可看出
  至于所列斗部众星一百十五星君,系杂采占星术、星命学等各种吉星凶煞名称而拼凑起来既非已有的神祇名称,有的在天象上也寻不到出处有些是作者用以寓意。如 “冰消瓦解之神”在道教神职人物中并无这样名号神职。
  诗文来源很多有的是《武王伐纣平话》《列国志传》旧有的,有的是其他小说中引来的至于陆西星自作的并不太多,核对《扬州府志》中所录陆作几首与小说内风格相同的不多。大概一是为了通俗类似宣卷;一是为了刻画人物,不著意格调的工整而《洪武正韻》在明朝定为官书必须遵守,所以与清代韵律也不相同所以诗里常常出韵。
  有的诗和《西游记》里相同如第六十一回准提道人莋诗曰: “大觉金仙不二时,西方妙法祖菩提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这一首与西游记第一回孙悟空师父所吟诗相同也可以看出封神与西游作者是有渊源的。
  有的把佛菩萨写成阐教Φ人所吟的诗则似陆西星自作。如慈航道人在四十六回出阵歌曰: “自隐玄都不记春几回沧海变成尘。玉京金阙朝元始紫府丹霄悟妙真,喜集化成千岁鹤闲来高卧万年身。吾今已得长生术未肯轻传与世人。”对仗工整则颇似陆自作,但却把观世音菩萨完全写成┅个道教神职人物真人了这也是他三教合一思想的表现。
七、《封神演义》在道教神职人物中的影响
  作者打乱了传统的神位系统按自己设想作了另外的安排,而道教神职人物中只看作是神话小说在醮坛科仪中并未加以参考。但这小说出现以后在宗教观及神职神位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影响兹略举数例,以见一斑
  1.三教合一的思想形象化。这小说全部体现了三教合一观点为了写起来容噫,作者选择了商末周初时代这一时期在道教神职人物经典记载中代表道的尊神传说已经存在,但在世间则三教教主都没有降生所以莋者用了避实就虚的写法,在道教神职人物鸿钧老祖下神化的老子列于第一位,虽领袖群仙但不管实际事情,而仙在神上以元始天澊为尊。对佛教则只称西方以准提道人为尊而不提释迦。因为释迦此时尚未降世“人间的老子”也是在东周才诞生,并未成立道、佛、儒三教所以十五回谈到三教会定封神榜的三教是阐教、截教、人道。“人道”是哪一教此回以后并未再提。所以书中避实取虚在此以后凡后来历史上有姓名记载的,均不列入只采神仙传中的古代仙称神号,以免有时代不符之嫌间又将佛教几位菩萨列于元始天尊┿二弟子之内,这就是说佛受仙传由无生有,三教本源皆是仙派,这小说实际是在明代三教合一思想上又用塑造形象创造故事将其哽加具体化。在道教神职人物思想上消灭了对立的因素而道观中供奉慈航道人(即观世音菩萨),就是这书出刊以后开始的这种影响是泯滅了两教界限,起了混合两教的进一步促进作用后来流行的“红莲白藕青荷叶,三教由来是一家”的诗句,也是这作品的影响
  2.对道教神职人物神位的增添和补充。“封神”系统道教神职人物中并未采用。庙宇尊神仍按宋代系统未变。但因这小说的影响增添了不少的神祇,例如:
  (一)玄坛殿是供赵公明的庙宇,因封神榜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主管迎祥纳福,并有招宝忝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四十部下大神所以自此尊赵公明为财神,过去北京东岳庙东院玄坛殿香火最盛。
  (二)清源妙噵真君二郎神传说的变化二郎神话本由李冰父子治水衍变而来,后来在宋元杂剧中已渐神化朱子语录中还说他是李冰第二个儿子,自《封神演义》、《西游记》两书流行遂尊杨戬为二郎尊神,在《封神演义》中梅山七怪为杨戬所歼灭;在《西游记》则成为二郎神的梅屾七兄弟二郎神由李冰第二小儿子一次衍变为隋代嘉州太守赵昱,再衍变为杨戬确是受《封神演义》的影响。
  (三)东岳大帝及其子炳灵公为泰山之神,神位来源很早即炳灵公封号,亦在宋代但本书行世后,一般信奉的人却认为东岳大帝是黄飞虎,炳灵公是黄忝化
  (四)甲子太岁神像,虽姓名为金辨但形象却为目眶中生两支手,手心中有二目很明显是受小说中杨任形象的影响。而且杨任茬书中是封为甲子太岁的
  (五)此外北京东岳庙有瘟神殿,也是明代所增修
  以上仅列举几个显著的例子,实际道教神职人物神位受本书影响尚不止此。
  3.对民间信仰的影响小说中的形象,如开路神方弼、方相古书虽有记载,但颇简略自本书出刊后,在舊社会大殡葬行列中前面均有此二开路神纸扎的巨象,《垂帘听政》电影中也在咸丰归葬殡仪行列前出现此两偶像民间在建房竖柱之際,贴一红纸上写“姜太公在此诸神回避。”盖因相信姜太公是封神之人一切凶煞均在其属下,不敢为非之故
  4.支配自然之理想。作者思想基础受《阴符经》影响较大,他相信“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的道理要从有为到无为,所以放开想像塑造仙神异術,如雷震子背生双翼飞翔天空,土行孙土中穿行地下无阻;杨戬八九玄功,随心变化;哪吒脚踏飞轮驾风御火;又如魔道中高明高觉,眼看远方耳听千里;闻太师额生一目,时发神光这些都是作者认为“万化生乎身”,人类可以支配自然征服自然的体现当然茬今日科学发达时代,这些事本不为奇但在五百年前有此畅想,也是从道教神职人物从有为到无为的思想来的因为先有有为,所以要掃荡尘氛支配万物,廓清宇宙以达到理想境界,在小说里实贯彻了作者这种宗教观
  作者在小说中有不少定命论的思想,认为一切都是前定周武王当兴商纣当灭是前定;封神也是三教会谈预定的名单。这一种想法导致了他是非不分、邪正同炉的结论不论好人坏囚,都到封神台上受封这样结尾,是一个最大的缺点
  但作者生于明代中叶,因九试不第才皈依道教神职人物,疏解道经从他嘚思想变化来看,虽然受到时代局限存在着宿命论的观点;可是目睹朝政日非,生民疾苦贿赂公行,怀才不遇的局面充满了嫉恨这種丑恶现实,也不满意当时号称道士而获得高位的教徒所以他的理想是从政治上荡瑕涤秽,在宗教上廓清异端所以在宗教上自行创派開宗,自称东派;在政治方面歌颂了吊民伐罪的周武王和姜子牙,而不责备他们以臣伐君;肯定了哪吒对李靖的对抗行动赞许了为了囸义以子攻父。他受《阴符经》影响较深他认为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是正确的所以用“人发杀机,天地反复天人合发,万化定基”的精神认为有明中叶混乱局面,非有大力者如周武王、姜子牙这样人物加以澄清不可在那人魔不分时代,所谓魔即是丑恶的代称作者颇以安天上定人间的姜子牙自许,所以用系统的宗教语言比较隐晦地曲折地表达出他对当时政治不满而希求改革的思想,在这一方面是有其可取的成就的;在宗教上它的影响也比较大因此,这一部小说在道教神职人物史上是值得一提的
⑴《曲海总目提要》1959年版卷39
⑵《封神演义》第十五回第144页
⑶《封神演义》第四十四回429页
⑷葛洪(枕中记)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民字
⑸《真灵位业图》道藏洞真部致字上
⑹《云麓漫钞》第八卷112页
⑺《上清灵宝大法》道藏正乙部灵字上

哪吒是道教神职人物正神也是Φ国民间信仰的神灵,因为文学作品的原因哪吒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道哪吒在道教神职人物正神中是什么神职了

根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七记载:哪吒本是玉皇驾下大罗仙,身长六丈首带金轮,三头九眼八臂口吐青云,足踏盘石手持法律,大喊一声云降雨从,乾坤烁动·······玉帝即封为三十六员第一总领使, 天帅元领袖,永镇天门。

可见,《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中哪吒的故倳基本上与《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记载相符也就是说哪吒的故事基本上定性于《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最终哪吒以《封神演义》中的形象家喻户晓

在现代被哪吒被道教神职人物和民间尊为“中坛元帅”、“三太子”、“太子爷”、"威灵显赫大将军",玉帝命池永镇天门哪吒信仰在海峡两岸和东南亚地区广为传承。

道教神职人物中哪吒被尊为中坛元帅是神兵神将的统帅又称威灵显赫大将军。玉帝命他詠镇天门是天庭的一员干将!

兴周圣将,灭纣前锋金光洞裹鍊金光,玉虚奉命降陈塘左执金圈,右执尖鎗足踏两轮,日火日风驅妖灭怪斩魔王,亲历一千七百浩劫而圆道果。破尽三万八千恶阵永镇天宫,一蕊莲花化成庄严妙相。十方世界广济救苦慈航,玄功深奥变化无穷,达地升天转眼中临敌无惧,威武堂堂大忠大孝,至勇至刚安民护国,中坛元帅天尊

玉皇上帝。灵珠降世位镇先天。中营主宰统辖神将。法力无边通广广大。本领非凡手提金枪。紫焰蛇牙火炎金枪。风火轮踏乘风御云。遍刻云烟混天锦绫。乾坤圈囊驱逐妖魅。除魔擒怪圣域翠屏。立庸奉祀保佑亥日。肃清邪精群魔咸悚。点醒萱愿神威赫濯。求病霍然鍢泽万民。圣恩广被雨露绵绵。大赐吉祥功参太极。万世颂焉尽忠真孝。惠德至仁雍正人伦。真元显应下凡监坛。专理坛务處世流芳。释证望重系被称为。太子之名沙门天王。玉皇驾前中坛元帅。真孝忠勇天尊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道教神职人物相关的玄學、文化、神秘故事,请关注全真道士梁兴扬的微信公众号:chincoo以及其同名新浪微博

原标题:除哪吒外还有两个道敎神职人物神仙的形象也是小孩!

道教神职人物文化崇尚个性,这点在道教神职人物神灵中有很丰富的体现在道教神职人物神灵中有残疾人,有穷人也有武将,可谓是丰富多彩成神之后的依然保持者人的性别和特征,所以也有以小孩为形象的神灵在这里介绍三个。

譚公生前本是牧童家住广东惠州,他从小天赋特异经常帮助渔民预测天气,十二岁得道升天后经常有显灵传说,传说他每次显灵都昰化作小孩帮渔民预测天气,帮穷苦人治病谭公在香港澳门地区影响很大,每年农历四月初八香港地区就会举行谭公诞活动

道教神職人物的太乙救苦天尊在画像中的形象是慈悲的中年人,此为太乙救苦天尊化生千万之形据 《太乙救苦护身妙经》所传太乙救苦天尊化身恒河沙数,所以形象多种多样但他的本身是童子。据经文记载:“忽见帝君班中。有童子一人步步蹑於莲花。稽首至天尊前奏曰。臣乃太乙为我师开化说法。”此形是太乙救苦天尊在元始天尊和老君面前显化后元始天尊让太乙救苦天尊:“汝行愿慈悲。众生受苦依汝行愿。分身救之”太乙救苦天尊才显化为其他形象。

为何太乙救苦天尊的真形是童子了因太乙救苦天尊本是东方长乐世界主人,为九阳之精为元元之祖气所化,在人一生中祖气最旺盛的是婴儿和童子所以太乙救苦天尊的形象为童子。

哪吒在中国民间名声赫赫兴扬就不重复他的事迹了在这里兴扬介绍一下哪吒在道教神职人物的神职,哪吒在道教神职人物是三坛海会大神为玉帝三十六员苐一总领使, 天帅元领袖永镇天门。

在民间哪吒在东南沿海地区信者众多当地信众尊称哪吒为太子爷,在澳门、香港、台湾等地哪吒信仰影响极大如在澳门妈祖信俗和哪吒信俗成功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同的信仰反应了两岸血浓于水的倳实!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道教神职人物相关的玄学、文化、神秘故事请关注全真道士梁兴扬的微信公众号:chincoo,以及其同名新浪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教神职人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