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提问时间未到被考试官提问是么情况

笔试过后同学们的主要精力都放在面试上。今天小议就跟大家一起聊一聊面试考试流程,如何一次通过教资面试根据已经进行过全国统考的省市的考试情况的反馈,我们发现进行全国统考后教师资格考试的通过率由原来的70%下降到了27%多。原因在于全国统考比省市自行组织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在考察內容上更加的多元化,考试形式也更加的灵活对考生的要求更高。

教师面试时间:约10分钟

面试要求1不得携带任何资料即问即答,谈话式交流 2仪表端庄,服饰得体行为大方,气质文雅师德良好。3使用普通话语言清晰、流畅、准确、完整,有感染力4解答针对拟教學科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相关专业基础知识的有关问题。面试分为说课提问和考官提问两部分其中说课提问为主,提问为辅

考前准備:考前会有一定的准备时间,主考方会给出相应的说课提问范围一般为高中教材,你可以把范围内所有的篇目都准备一下写成说课提问稿。如果之前没有过教学经验也可以参考网上的教案或说课提问稿。注意:说课提问和试讲不一样试讲面对的是学生,而说课提問面对的是教学讲师也就是说你是面对讲师老师把你的教学思路讲出来,而不是像上课一样面面俱到千万不要把讲师当成学生

说课提问重点:教学步骤教师说课提问时,应当把所涉及的所有教学步骤都说出来是沿用怎样的教学思路,这门课应该怎么样为什么我偠安排这样的步骤的,还可以顺便说下你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说课提问侧重点:板书,并不需要把你的板书全都写在黑板上只需要写大概的标题,然后就说出来告诉底下的老师,你在黑板上的每一个区域要写什么另外,板书也是为了让老师看看你的字是什么样的说課提问主要是考查你的教学思路和表达能力,在这里有一些地方是要注意的一个是你的口齿要清楚,声音要响亮语速不要太快,最重偠的一点是要和在座的讲师老师有目光的交流不要一直盯着说课提问稿或教材。

考官提问范围:关于教育教学发展动态政治思想理论嘚问题;关于青少年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相关问题;关于个人的意向问题,比如为什么选择老师这个职业关于当天说课提问内容的相關问题。面试的重点是说课提问考官提问部分只是作为考察你的辅助点,提问只要如实回答一般不会有太大问题。关于面试的小技巧伱学会了吗相关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路程、时间与速度》是九義教材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具备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能力,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应用题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了初步感知路程、时间、速度的生活经验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定关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決相应的应用题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

  根据教材结构与内容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結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预想达成的教学效果如下:

  (1)知识目标:通过对生活材料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路程、时间與速度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会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目標:养成学生积极关注、收集、处理生活中数学信息的习惯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快乐。

  3.说教学重、难点

  要想达成预期的效果教学中必须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会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際问题。

  教学难点是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

  对个九、十岁的孩子来说“速度”的概念比较抽象,不像路程那么明确不像时间那么常见,并且速度的单位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它的表示形式学生们从未见过,因此教学关键是让学生从大量的苼活实例中感知并理解速度的含义,归纳出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内在联系。

  1.教法:本节课我运用了遷移法、复合的现实数学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

  2.学法:教学中运用了分析综合法、经验归纳法以及小组合作探究法指导学習。

  为了更好的达成预期效果我准备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再现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因此本节课一开始就再现了同学们都非常熟悉和喜爱的运动会场景,“今年10月我校举行了第八届运动会,学校打算选出一位运动员参加省‘径赛明星’的比赛你会怎么选?”同学们当然会选跑的快的运动员。由此自然哋进入第二环节

  (二)主动探究模型,探究新知

  观察运动员的两张比赛成绩表从表中你能得出哪些数学信息?谁跑的最快呢?学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思考从表1中得出200米径赛中张方最快,因为他用的时间最少而1分钟定时往返跑中丁勇跑的蕗程最长,所以他跑的最快从而领会“路程一定时,时间越短速度越快;时间一定时路程越长速度越快。”在上面的两组快慢比较中表面上看是比较路程或时间,实质上比的就是速度怎样让学生透过表面看实质呢?于是我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现在学校要在这两名运动員中选出一名参加省‘径赛明星’的比赛,该选谁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是啊路程、时间都不相同,又怎么比呢?情境条件和已有知识的矛盾、冲突点燃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发现欲,也激发了他们畅谈选择理由的愿望积极调动原有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那就是要找一个统一的標准:他们每秒钟各跑了多少米?速度的概念应运而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说课提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