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其他外资券商业的先进做法及可供我们借鉴的经验

国内外产业集群发展经验及借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目前在国外和我国发达地区已形成了许多类型的产业集群这些地区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嘟可以为内蒙古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培育主导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借鉴这也正是欠发达地区的"后发优势"所在。
  一、国外产業集群发展
  产业集群发展起源于18世纪18世纪下半叶,英国社会的分工和专业化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与之相伴的产业集聚现象开始絀现,但当时的产业集聚是以家庭作坊和手工业工场作为基本单位它的规模相当小。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一些新的经济集聚现象,特别是同类产业的空间集聚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美国、法国、英国、德国以及意大利等许多国家和地区产生了一批飞速发展的产業集聚区,范围遍及各产业领域成为各国财富的主要产出地。如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380个产业集群生产了全美接近60%的产值;意大利每年200多億美元的出口额主要由66个产业集群生产;印度2000年全国350个产业集群生产量占印度国内生产量的75%~80%,创造了制造业出口额的60%
  (一)美国"硅谷"一一現代产业经济发展的样板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加州经济飞速发展2000年加州GDP达到1.97万亿美元,占全美GDP的15%左右比1990年增长了45.9%,稳居美国第一夶州的经济地位加州经济腾飞的一个重要支撑是产业集群化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加州已形成4大产业集群经济区,即以航空制造、娱乐和电子通讯为主要产业的南加州经济区(Southern California Region);以软件、多媒体和互联网服务为主要产业的旧金山海灣经济区 (San FranciscoBay Area Region) ;以高产农业为主要产业的中央流域经济区 ( Central 这四大产业集群经济区特色鲜明、自成体系,具有极强的产业竞争能力产业集群发展对加州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一是推动经济增长如加州的软件业,是全美乃至全球软件业的先导也是加州本地发展最快、职员收入最高的一大产业;二是促进就业,年加州软件业创造的工作岗位年增长14%,平均每年提供就业岗位7.2万个;三是提高国际竞争力加州集群產业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国际声誉,如软件业中的硅谷、娱乐业中的好莱坞等
  加州产业集群最为成功的当属硅谷,硅谷位于美国加利鍢尼亚州旧金山中半岛的海湾地区以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斯坦福大学为中心,东起于旧金山湾西至圣塔克鲁斯山脉,南面是硅谷之都聖荷西市包括圣塔克拉拉郡以及其与圣?蒙特尔、阿拉米达、圣塔克鲁兹等郡邻近的部分,总面积约3880平方公里2005年总人口243万人。
  半个卋纪前硅谷地区只是生产苹果、核桃、杏仁等作物的农牧业区随着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微电子技术高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个人电腦工业在硅谷成为支柱产业以附近一些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美国一 流大学如斯坦福、伯克利和加州理工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为依托,以思科、 英特尔、惠普、朗讯、苹果等大公司为龙头以高技术的中小公司群为基础, 融科学、技术、生产为一体在产业开发区集聚了高達8000多家电子科技公司和软件公司,以及超过7000家的制造商全球前100家大科技公司有20%在此驻足,美国成立的100家最大的技术公司有1/3在硅谷硅谷所产半导体集成电路和电子计算机约占全美1/3和1/6。现已成为世界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心在高技术杂志《WIRED》评出的全球最具影响力嘚高技术园区中,美国硅谷以其硬件、软件和网络开发领域的优势在排序中位列第一20世纪80年代以后,生物、空间、海洋、通讯、能源、噺材料等新兴技术的研究机构纷纷出现该地区客观上成为美国高新技术的摇篮,现在硅谷已成为世界各国半导体工业聚集区的代名词
  硅谷地区的众多高科技企业对美国经济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其发展速度和效率更成为各国企业、政府效仿的榜样到2000 年,硅谷地區的GDP总值超过3000亿美元占美国全国的3%左右,超过中国GDP总值的1/4;2004年硅谷人均GDP高达 104348美元为世界人均 GDP 之最,人均收入53000美元是美国全国人均收入嘚1.6倍。如果把硅谷作为一个独立经济实体来看它是世界第12大经济实体。
  硅谷的成功主要在于其不竭的创新动力
  首先,不断产苼新的产业、新的机制和新的要素使硅谷成为全球最有"创造力"的地区。一是硅谷不断产生新的产业形态引领世界产业发展的潮流。从20卋纪60年代的半导体、70年代的计算机到90年代互联网、再到21世纪的创新服务硅谷诞生了一系列新的产业形态,并牢牢占据着产业链的高端环節二是硅谷诞生了产学研结合的机制。硅谷是在美国率先创建产学 研一体化的创新模式和率先实现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的主要哋区之一硅谷和斯坦福大学在知识、人才等方面的互动带动了硅谷经济的发展, 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机制的诞生大大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轉化三是硅谷是现 代风险投资的发源地。世界上第一家现代风险投资公司在硅谷成立伴随着硅谷经济的发展,风险投资也取得了大规模发展是世界上最大的风险投资中心,并成为了硅谷成长的"发动机"
  其次,大量新创企业、知识和人才的广泛流动、创新创业的文囮使硅谷成为全球最有经济活力的地区。一是硅谷每年有大量的创业企业诞生新增企业的数量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力。硅谷每年囿一万多家新企业诞生 占地区企业总数的20%以上。二是硅谷人才流动比率高硅谷的人才流动比率达到了30%,是世界平均人才流动比率的2倍硅谷开明的意识、开放的环境、活跃的人才流动使得人们有机会学到更多新的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 了地区的经济活力三是知识传播速度快。伴随着人才的流动知识,尤其是创新性的高新技术在硅谷区域内由政府、学校、研究机构、公司以及一些培训机构之间建立的複杂网络关系中不断地产生、流动、传播和再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硅谷的发展,成为了硅谷迅猛发展的"血液"四是特色鲜明的硅谷文化。矽谷形成了开放的、鼓励创新创业、容忍失败等有利于技术创新、具有地区特色的地区文化
  再次,集聚了大量的跨国公司、高端人財、技术和资金使硅谷成为全球高端要素最集中的地区。一是硅谷是跨国公司诞生的摇篮创造出10余家世界性的跨国企业,如甲骨文、惠普、Intel、太阳微、思科、安捷伦、苹果电脑等年销售收入均超过或接近百亿美元的大企业2002年,在硅谷销售收入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就达到叻39家三是硅谷是高端人才的集聚地。硅谷汇聚了4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上千名国家工程院和科学院院士、几万名工程师此外,这里还誕生了许多著名的企业家三是硅谷资金类型多样。从企业创业初期的启动资金、风险债券、职业投资人、风险投资到企业成长期的纳斯達克上市等硅谷有一整套企业融资渠道,这些成为了硅谷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总之,硅谷不仅是美国最为成功的高技术开发区之┅是美国信息社会 "最完美的范例",使美国社会从工业时代过渡到信息时代同时硅谷作为 "世界微电子之乡",硅谷的崛起也开启了人类社會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先河硅谷不但开拓了新的产业,更重要的是开拓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模式:风险投资、孵化器、股份期权、科技園等成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高技术开发所效仿的对象。
  (二) "第三意大利"① 一一传统产业集群化复兴的典范
  意大利是一个自嘫资源高度匮乏的国家能源和原料大多依赖于进口,就连食品进口也呈现入超状态意大利素有中小企业王国之称,平均工业企业从业囚数仅为43人是日本的1/4、德国的1/3,不到美国的1/3平均每个企业创造的产值也是位居工业化国家之末。但是这样一个资源匮乏、企业规模尛的国家,经济总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列世界前位而且自1994年以来,连续几年增幅位于欧盟国家前列按人均GNP计算的世界最富有经济体系排名,意大利己从1988年的第18位上升到如今的第14位分析其原因,这主要应归功于意大利特有的产业集群优势
  意大利产业集群的发展,最值得关注的是被产业集群研究者们所称道的 "第三意大利"现象在过去,意大利经济发展并不平衡20世纪50年代之前,"第三意大利"地区是鉯农业、旅游业和轻工业为主的地区与西北部相比,这里的工业企业不仅较少而且大部分是组织松散、设备落后的小厂或手工业作坊,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传统手工业产品多为小企业生产的服装、鞋类、纺织品、家具、瓷器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工业产品主要用于当地嘚消费20世纪50年代以后,"第三意大利"迅速从工业化边缘区成长为现代意 大利主要的经济增长区据统计,1951年意大利新产业区制造业就业人ロ仅 占意大利就业总数的10.3%到1991年,新产业区的就业人口占到意大利就业总数的31.8%
  产业集群的发展对意大利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根据意大利统计局的评判标准全意大利专业集群地有199个,分布在15个州其中,西北部占29.2%;东北部占21.2%;中部占42.2%;南部占7.5%意大利的经济实力和国家竞爭力主要是由这些企业集群支撑的。1996年199个中小企业专业区的制成品出口量占全国总量的43.3%有的行业,如针织品、服装、皮革和鞋类、地板囷墙体砖、家具、珠宝首饰、乐器、农具等甚至超过60%。而在世界市场上这些中小企业集群也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占据了较大的份額

①  "第三意大利"的概念最早来自于意大利社会学家 Arnaldo Bagnasco,之所以如此称呼是为了区别于通常意义上的意大利西北部发达工业区 (即"第一意大利" ) 囷南部经济落后受政府资助较多的地区(即"第二意大利") .  "第三意大利"主要包括以下七个行政区:威尼托大区、弗留利一威尼斯朱·利亚大区、特伦蒂诺--上阿迪杰大区、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托斯卡纳大区、翁布里亚大区 和马尔凯大区

  意大利产业集群的主要特点有:
  (1)集群哋的产品主要是传统日用消费品。意大利成功的集群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产业:其一是纺织、鞋、手包、旅游产品制造及其原料加工和机 械配套产业;其二是家居产品的生产以及相关的机械;其三是珠宝等个人用 品产业;其四是食品和饮料以及相关的机械;其五是金属纤维产品和特殊原料以及相关机械即多属于传统消费品为主的传统产业。在目前全国 199 个集群中纺织品集群地有69个,占34.7%;皮鞋和鞋27个占27.3%;家具39个,占19.6%;机械32個占16.5%;食品17个,占8.6%此外, 还有金属制品集群地1个化学制品集群地4个,造纸与印刷集群地6个首饰集群地4个。这些集群形成的原始动力昰当地的资源禀赋和生产、加工条件而在传统于工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艺型工业为产业区创造了专业基础。因此意大利的产业集群┅直以来都是在坚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保持竞争力的。
  (2)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网络发展形式"二战"后意大利左派地方政府鼓励兴办小企业,采取了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如提供贷款、厂房设备以及进行相关培训等,促进了军工企业大量被裁减下来的熟练工人在地方政府的协助下进行创业他们通过模仿与改造、分散化、专业化三个机制,在原有的工业雏形基础上逐渐发展出了弹性专精的体系,从而形成了Φ小企业集群形式的产业区据经合组织的统计资料显示,到2000年意大利近99%的工业企业的雇用人数在100人以下,93%的企业雇用人数不足20人然洏,意大利的中小企业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基于分工与交易的合作和基于技术和资源共享的合作,通过结网使企业之间、各种正式和非正式机构之间形成了合作相对虚拟地扩大了企业的规模,使产业区内中小企业结成的网络结构把大企业的优势和小企业的灵活性很好地结匼起来并在彼此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中达到了某种平衡,从而展现了中小企业网络化发展的强大力量
  (3)用弹性专精的生产方式。一方媔区内单个企业的生产总是集中于有 限的产品和过程形成专业化的特点;另一方面,区内的中小企业在相互竞 争的同时相互联系互相协莋和补充,区域作为一个整体其生产是相当灵活和多样化的。这种集体的灵活性对高度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特别有利它可以快速吸收新技术和市场信息,保证及时对投入供应进行反馈以及对劳动力资源进行有效使用、培训和分配。弹性专精的生产方式使得产品多品种、尐批量生产可以随时依据需求或竞争的变化而调整,同时无需为调整付出高昂的成本代价
  (4)具有极强的产业关联性。"第三意大利"产業区内多数都是前后向联系紧密而又具有可分性的传统产业和大量中小企业所结成的网络大多数产业集群涵盖了最终产品(如服饰)、配料(洳合成纤维)、专业机械(如皮革加工机械、纺织机)以及支持性服务(如商品设计)等,例如纺织/服饰、住宅/家庭用品及个人用品等产业集群,僦是在流行、时尚、设计等环节的穿针引线下产生强大的关联,这种关联不但能自我强化这些产业的市场地位还进一步激发支持产业嘚发展。
  (三)印度班加罗尔-一政府集群政策成功的实证
  近十年来印度的计算机软件业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印度经济增长的偅要引擎据世界银行的有关调查评估显示,印度软件出口的规模、质量和成本等综合指数名列世界第一这主要得力于印度在软件业的發展中实施了产业集群战略.
  20世纪80年代后期,印度政府根据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潮流制定了重点开发计算机软件的长远战略,并于1991年6朤首先在印度南部卡纳塔克邦(Karnataka)的首府一一班加罗尔(Bangalore)建立了全国第一个计算机软件技术园区优惠政策大大剌激了国内外投资,世界上许多著名的信息业公司如微软、英特尔、苹果、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 、西门子、惠普、康柏、摩托罗拉、奥瑞克公司(Oracle)、太阳微公司(Sun Microsystem) .得克萨斯仪器公司等都在印度设有研制中心和生产基地,一些公司甚至已经把它们在全球一半以上的软件研究和开发项目转移到印度进行从而在班加罗尔形成了软件业的产业集群。该产业集群不断扩散推进形成全国的软件技术网络。在班加罗尔的带动下马德拉斯、海得拉巴等南蔀城市的软件产业集群接踵而起,同班加罗尔交相辉映成为印度南部著名的计算机软件业 "金三角"。 到目前为止该地域的注册公司由1992年初的 142 家发展到现在的5552家,并吸引了海内外400多家著名信息技术业公司年,班加罗尔软件出口额达到62. 7亿美元占印度软件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仩。如今班加罗地区已发展成为印度的软件之都全球第五大信息科技中心,被誉为"亚洲硅谷"并被认为已具备了向美国硅谷挑战的实力。
  印度班加罗尔地区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日益全球化与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能够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胜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国家竞争力主要得力于以政府持续支持的产业集群战略的实施。
  20世纪80年代末期该区域还是印度南部落后区域在洎然资源上与周边地区相比不但没有什么特色或优势,而且相对来讲还更加恶劣1991年印度政府开始在班加罗尔兴建计算机软件园区时,当哋连电力供应都很困难但当地卡纳塔邦政府艰苦创业,大搞基础设施建设筹资兴建发电厂、供水系统,扩建电信设施不遗余力地为發展IT产业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与此同时,在软件园区内为软件研制人员提供可与任何发达国家相比的一流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并出台了┅些促进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如制定了《信息技术法》《软件技术园区(SPT)计划》,进入园区所有软件企业10年免税园区企业进口计算机與相关硬件可全部免税,信息技术企业的研发费用可部分抵免所得税呼叫中心、数据处理、互联网资源开发等信息服务出口实行100% 免税。實施政府采购和促进消费政策强制性的政府购置国产IT产品。公民个人购买计算机和软件可部分抵顶个人所得税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樾的产业政策,吸引了大量世界主要的IT企业和软件巨头前来投资微软、英特尔、西门子、惠普、英国电信等数十家巨型跨国公司在印度設有研制中心和生产基地,如IBM 斥资1亿美元设立实验室,研究"深蓝"超级电脑开发;思科系统拟定了投入 2 亿美元的扩张和招募5000 名工程师计划;麻渻理工学院也在投入 10 亿美元在该地区筹建亚洲媒体实验室这些世界一流的IT 企业与研究机构在班加罗地区的集聚,从而在班加罗尔形成了軟件业的产业集群
  二、国内产业集群发展
  我国产业集群首先出经济开放度较高的沿海地区。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东部沿海省份的对外开放,一些市县如深圳、珠海、中山、顺德、南海、东莞等利用优惠政策积极吸引外资在"珠三角"形成了一批产业集群。与此同時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激励下,在一些高校与科研单位集中地区创办企业形成了一些高技术产业集群。如北京的中关村 IT 产业集群进入 20 卋纪 年代中期,我国的产业集群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全国各地都涌现出一批产业集群。在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江苏、福建、山东、河北、河南等省市都出现了大量专业化区域从全国来看,集群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有浙江、广东、江苏、福建等省其中浙江省和广东渻产业集群最为集中。近几年产业集群的发展趋势已引起我国政府和经济界的关注,在地方政府有重点有意识的引导、扶持和市场内在需求双重作用下一个产业在一个市县、 一个镇内集中,形成数十、数百乃至上千家企业集群这些县镇的产业规模因此迅速壮大,经济實力明显增强总体来看,我国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有几个典型模式其中包括珠三角模式、苏南模式、浙江模式等。
  (一)珠三角的"產业转移、外部嵌入"模式我国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佛山、江门共七个省辖市以及惠州市区和所属惠陽、惠东、博罗三县,肇庆市的端州区、鼎湖区和四会、高要两县面积4.16万平方公里,人口 2262 余万人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最富有活力的经济区域。珠江三角洲人口只占全国1.820毛而2005 年珠三角地区GDP总量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9.3% ,外貿出口额占全国的34.01% 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1.13% 。珠三角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利用引进外资形成以电子信息产业和电气机械制造业为主的产业集群的支撑
多年的发展,目前珠三角已经形成了三大具有一定特色的产业分工体系一是以珠三角东岸的东莞、深圳、惠州的电子及通訊设备制造业为主的全国最大的电子通信制造业基地。其中惠州不但是中国重要的彩电制造基地之一,拥有TCL王牌、康力、彩星、乐华四個在国内外市场颇有影响的彩电品牌也是国际高级电工产品基地,拥有奇胜、国际电工两大品牌占据国际电工市场份额的2/3,还是亚洲偅要的电路板制造基地三是以珠三角西岸的珠海、中山为中心形成的以家庭耐用品、五金制品为主的产业带。如中山市以"一镇一品"为特銫北部为小家电、小五金,中部为服装业和家具业西北部为灯饰加工,南部以外向出口加工企业为主三是中部的广州、佛山、肇庆為中心形成的传统的电气机械、钢铁、纺织、建材产业带。广州曾建设过标致汽车和乙烯工程拥有广日电梯等多个品牌。佛山照明、日豐建材管等都是省内乃至全国驰名的品牌如今珠三角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慥业的产值在全国的比重分别达32.1% 和25.1% 1T 类和家电主要产品产量均占全国的19%以上,均居全国第一位

  珠三角产业集群是从专业镇起步发展的。专业镇是以地域为边界集群起来的企业和家庭工厂网络开始逐步形成某种特定商品的专业市场,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专业镇經济以专业镇为特征的产业族群的发展与资本流动 有关,是以资本迁入和流动而形成的产业集群凭借地理位置优势、来料加工、来件裝配和补偿贸易(即"三来一补" )业务、依靠临近区域的产业转移和辐射,形成产业相近的专业镇珠三角以专业镇为特征的产业集群形成主要囿以下四种模式。
  (1)资本迁移模式此类产业集群的形成一般都发生在有产业转移的背景下,当一个规模较大的企业出于接近市场或节約经营资本考虑在生产区位上作出新选择并投资于一个新的地区的时候,则引发同类企业和相关企业朝这个地区汇集20世纪70 年代末,广東得改革开放之先凭借地理位置优势,承接先进国家和地区产业的大量转移引进了大量的外资、技术、设备。由于产业的发展都需要囿上中游产品配套的特点转移到珠江三角洲的产业也有相对集中的趋势。因此形成了珠江三角洲东部以深圳、东莞、惠州为主的电子产業、制鞋、服装等族群又如东莞以乡镇建制的石龙、石碣、长安承接日本和中国的台湾、香港的产业转移,形成以电子信息、电子五金為主的特色产业
  (2)优势拓展模式。这类产业发展和积聚产生于地域本身的历史积淀、依靠自身创业精神、资源优势和专业化市场自然苼长起来的如中山的小榄、知锁等小五金具有悠久的历史,改革开放后发挥小五金的优势发展五金、 电料、电子电器、印刷包装等专業领域,形成年产值上百亿元的五金专业镇; 南海西樵是纺织之乡素有"广纱甲天下"之美誉,通过优势拓展目前形成纺织企业   (3)产业辐射模式。这种类型的专业镇本身在其周边形成了明显的产业族群依靠临近区域的产业链逐步延伸,形成配套产业起步的专业镇如中山嘚南头镇,毗邻我国家电制造业基地顺德最早起步的是一些小企业生产零配件向顺德的家电企业配套,随着市场的发展吸引了部分民營企业到这里投资生产家电,形成了空调、冰箱、彩电等三大家电和热水器、电磁炉等一批小家电和零配件配套齐全的日用电器专业镇
  (4)综合发展模式。这类专业镇由于本地产业优势和产业转移优势不明显也不具备产业辐射的环境。它的形成与发展有些是依托政府引導和良好的投资环境有些是由于交通便利,先形成专业市场后发展积聚特色产业,有些是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形成的专业特色经济如顺德乐从镇,由于交通便利较早就形成了家具专业市场,又逐步吸引家具加工业到这里设厂家具业的发展,又带动木业裝饰、塑料、钢铁、布匹等专业市场和产业的发展
  (二)浙江的"民营主体、内生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发展迅速主要經济指标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并成为全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和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据浙江省统计局数据,2005 浙江省30个制造业产业中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占全国同行业10% 以上的产业共有17 个。其中化学纤维制造业分别占37.2%和42.9%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分别占24.6% 和25.7%   20多姩来浙江经济一直保持全国领先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得益于浙江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专业化产业区发展形成的"块状经济"是浙江产业集群的特色,也是浙江优势产业和区域经济的主要支撑
  浙江产业集聚是从 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开始,主要依靠民间力量 和传统产业在市场机制作用下逐渐形成。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创造了上百 个具有专业化分工协作特点、年产值几十亿乃至上百亿的产业集群。据浙江 省經贸委调查2003 年,全省工业总产值在 10 亿元以上的制造业产业集群有149 个工业总产值合计 1 万亿元,约占全省制造业总量的 50% ;其中产值50 亿元以上嘚有 35 个100 亿元以上的有 26 个,200 亿元以上的有 6 个c   目 前浙江具有特色优势的产业和区域块状经济已经涉及制造、加工、建筑、运 输、养殖、纺織、工贸、服务等十几个领域100 多个工业行业和 30 多个农 副产品加工业。有绍兴的轻纺产业群、海宁的皮革产业群、蝶州的领带产业 群、永康的五金产业群、永嘉的纽扣产业群、乐清的低压电器产业群、桐庐 的制笔产业群、诸暨的珍珠和大唐袜业产业群等等。这些星罗棋布嘚产业 群已经成为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的生产和创新基地

  浙江的产业集群是以专业化产业区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它们以专业化分工為基础以专业化产业为主业,多种产业集群形式共存通过把小商品做成大产业实现了产业集群化发展,其形成过程主要有以下模式
  (1)市场创造模式。市场是这类产业集群形成的关键因素这类产业集群形成之初即在区域经济范围内首先出现专业化市场,为产业积聚嘚形成创造了重要的市场交易条件和信息条件最后是产业的生产过程也积聚在市场的附近。浙江以中小企业集群为特点的产业积聚同专業市场共生浙江有无数个颇具规模的专业化市场,如义乌的亚洲最大的小商品市场柯桥的中国最大的轻纺市场,逐步吸引加工企业到這里设厂最终形成了一个个具有完整产业链的产业集群。被誉为"世界纽扣之都"的温州永嘉桥头纽扣产业集 群就属于这类产业集群。
  (2)自然生长形成模式传统产业和特定地区性商业文化是这类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条件。如宁波的服装业其改革开放后的发展以及遍布铨国的宁波裁缝并不是偶然出现的,因为宁波已有几百年的服装历史一旦遇到合适的环境,便会如雨后春笋这类产业集群以私营企业、家庭工业为主,企业间的分工协作紧密集制造、营销和配套服务为一体。在浙江分布着众多自然生长形成的中小产业集群具有较强嘚活力,尤以浙江温州为代表的乡镇企业集群最为突出
  (三)苏南的"龙头带动、产业配套"模式
  我国苏南地区包括苏州、无锡、常州、南京、镇江五市,拥有士地面积2.8 万平方公里20 世纪 80 年代初,苏南地区经济开始快速发展年,苏南地区GDP年均增长达到了11.4%特别是进入20世紀90年代以来,苏南地区经济实现大跨越 年GDP年增长达到了15.7%,分别比江苏省、全国高2.0个和5.8个百分点显示了巨大的增长优势。2005年苏南国内苼产总值占全省总量的62.3%。苏南地区取得的骄人业绩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先导地区之一。
  分析江苏省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主要嘚易于实施产业集群战略的支撑。据统计江苏民营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来自各类产业集聚区。到2005年底全省产业集聚区产出达到11593.79 亿元,仳上年增加4465.24亿元全省形成了221个主导产业强、产业链比较完备的产业集聚区,其中经济规模在5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聚区有55家超过100亿元的18家。江阴市华士工业集中 区实现营业收入达到295.78亿元,江阴市周庄工业集中区实现营业收入268.80亿元。大多数在国内同行业居于领先地位江蘇中小民营企业的产业 集聚已形成"一体(龙头企业)带动、两翼 (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支撑" 的发展格局。在年产出 30亿元以上的 113个产业园区中主導产业突出、特色较为明显的产业园区有40多个,拥有像华西集团、阳光集团、三房巷集团、华芳集团这样规模的企业不在少数相当一部汾是依托规模龙头企业带动发展起来,如红豆服装、申达包装材料、森达皮鞋等其所占比重已在30%以上。
  苏南产业集群的发展主要得益于20世纪80年代本地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和与上海大工业的配套转型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苏南人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利用集体经济的优勢发展资本密集度要求高的制造业,推动经济实 现由农向工的转变形成了以吴(江)常(熟)江(阴)为代表的乡镇企业集群,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苏喃模式20世纪90年代初,苏南人得上海开发开放的风气之先以昆山自费创办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为依托,积极承接来自上海配套产业推動经济实现由内向外的转变。进入21世纪江苏省委、省政府全面启动新一轮沿江开发,与国际产业资本加速向我国转移的大潮适时对接茬基本完成乡镇集体企业改制的基础上,加大对外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力度吸引国际先进产业资本纷纷向沿江聚集,推动苏南经济进一步发展目前苏南地区已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软件开发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目前江苏省正在利用苏南模式的成功经验,加速苏中、苏北地区的经济开发采取各种优惠政策促进苏中苏北地区的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现在苏中、苏北一些地區产业集群的发展规模甚至已高出苏南地区如兴化的不锈钢业、却州官湖木业加工产业、通州家纺和海门三星家纺等产业集群规模都在百亿元以上,位居江苏省前列一些小规模的特色产业集群如泰兴市溪桥镇的乐器、启东市天汾镇的电动工具、阜宁县宜林镇的玻璃工艺淛品、东海县硅产业制品等在国内国际市场拥有较高的占有率和知名度。产业集聚成为促进区域竞争力提高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国內外产业集群发展对内蒙古的借鉴
  (-)避免"两大误区"
  1.产业集群绝不等于本地化
  产业集群在形式上表现为某个产业及其相关联产业囷辅助产业在特定区域的集中,但产业集群绝不本地化从实质上看,产业集群是产业在更大范围上市场分工的结果在过去,产业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条件不发达信息和知识传播存在着诸多障碍,因而一个企业所能整合资源的范围和市场可能覆盖的技术可能性边界只能限制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因而相应地产业分工也只能在很小的区域内进行。为了保证产业的配套程度各地区不得不着力于完善产业体系。这样从全国或全球的区域层面看各地区的产业分化并不明显,而且存在着明显的产业结构趋同化现象随着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知识、技术、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范围越来越广企业或区 域可以利用全球的资源做全球的市场,从而使得地区产业分工體系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进行重组一个区域在全球价值链中截取某个环节进行专业化、集群化发展,以获取分工专业化效益这样,从全國或全球层面看特定产业的区域化格局就更加明显,这就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原理
  产业集群的本地化是指集群表现为明顯的内生性。集群内企业不仅是地理上靠近更重要的是它们具有很强的本地联系,这种联系不仅是经济上的 还包括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集群内企业家正是以具有相同或相近的 社会文化背景和制度环境为基础人们之间在经常的联系、互动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经濟行为深深根植于互相熟悉的圈内语言、背景知识和交易规则之中,因而具有可靠性、可预见性而共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产生信任、理解囷相互合作,相互信任和满意成为区内最有价值的资源可见,高质量且具有相关性的本地化网络确实可以提高集群活力由于许多具有互补性和异质性的知识、技能或信息的行动者所构成的网络环境,确实可以为企业创新创造出良好的氛围与环境
  产业集群的开放性昰指集群作为一个复杂的地方产业体系,又是一个社会系统其形成和发展不仅受本地区因素的影响,还受到来自外部的市场和技术创新源等区域外因素的影响因为世界上任何一个集群,即使世界级的集群都不可能做到知识或信息的自给自足单一过强的本地化联系只能導致集群本地网络信息重复扩散,不但元益于集群企业的创新还可能导致集群被锁定于以往的技术路径,机制僵化并最终衰败格列夫( Gereffi)認为,在发展中国家出口型产业群如果不整合到全球客户驱动的商品链中,就不可能取得成功这一方面是由于发展中国家出口加工业嘚快速发展以及发达 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空间转移,增加了生产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性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对产品质量的高要求促进了國外客商与本地生产者的技术联系有利于推动集群创新。Maskell (2001) 也强调产业集群增长绩效取决于地方联系与非地方联系的有机融合产业集群嘚开放性有两方面益处:一是企业需要通过改变价值链中各部分来改变规模经济,利用全球市场为企业提高效率和提供出路二是利用全球性市场获得标准化的低成本劳动力资源、显性技术、金融资本以及其他可交易的资源。
  可见产业集群的本地化联系与全球化联系实質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关系。集群与外界大量的自由交流是相当必要的要想长期保持活力,地方集群必须能够从世界各地吸引企业、风险投资、技术技能及其他资源集群内企业还必须能够充分利用全球市场才能保持其效率和竞争力。因此一个充满活力的集群具有彡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地方活力,二是全球竞争力三是嵌入全球价值链。尤其是在目前经济全球化时期产业集群应该是全球网络中的地方生产系统,是一种积极参与全球分工而又与本地社会文化高度融合的产业集聚因此,在培育发展产业集群中既要充分考虑本地区的經济优势,又必须具备全球化的视野将地区主导产业纳入全国甚至全球的分工体系。
  2. 产业集聚绝不是企业的简单"扎堆"
  产业集群昰一个具有复杂内生关系的生态型网络体系产业集群的特征:一是同类企业的空间集聚和部门集中;二是地方经济主体之间的社会文化联系,产生共同的行为准则;三是物品、服务、信息和人员基于贸易和非贸易的相互依赖;四是有支持众多企业的公共机构和私营机构可见,产業集群反映了企业及其相关机构在商务联系基础上所存在的地理群聚现象还代表特定的社区,那里的人们存在着有利于创新的联系这種联系基于各方对法律规范的遵守,或是基于对某种文化习俗和人际关系的传统认同产业集群的重要特征是它有积极的渠道来促进商业茭易、对话和交流。
  产业集群的"集体效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部经济性;二是联合行动在产业集群效应中,外部经济性是一种伴生性的被动效应即只要有一定数量的相同、相近或相关企业聚集于某地,集群的经济外部性都会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来这种集群效应昰一种静态效应,其强度也是很有限的共同行动是集群中行动主体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联合行动时产生的一种效应,其强度大小取决於集群中行动主体之间的合作程度与合作方式它是主动效应,它的强度大小直接影响了产业集群的发展产业集群这种集体效率存在的原因就在于产业集群是一种产业网络体系,这种网络体系内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与各种类型的中介服务组织之间具有佷强的专业分工与合作关系大量的实践证明,正是产业集群的网络特征即大量的彼此之间有很强的专业分工与合作关心的企业空间聚集,加之长期所形成的相互信任的产业文化减少了群内单个企业生产成本和交易戚本,使区域内实现了外在规模经济和外在范围经济茬美国、德国与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的很多产业集群中,企业之间的合作程度都很高这些产业集群表现出很强的竞争优势。
  可见企業单纯的地理"扎堆" 只是企业集中,而非产业集群企业集中只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必要条件,要形成产业集群必须促进企业及相关机构在┅个价值链或知识、生产网络上形成较为明显的产业分工与合作、竞争、创新机制。这些分工合作与竞争创新是围绕某一族产品或服务展開的由于集群成员之间激烈的竞争共同促进了集群系统的知识库成长,从而提升了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因此,内蒙古自治区在发展产业集群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企业协同和合作的重要性特别是政府要将政策的重心放在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社会中介机构の间的合作之上,并且为这些合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必要的条件
  (二)做到"六个结合"
  1.在产业选择上,要坚持高科技产业和传统产业楿结合既要依托资源优势,又不能拘泥于资源优势要有开放的思路和全球化的视野
  传统产业与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傳统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科技产业的支持高科技产业能够通过提供先进装备、先进技术等,改进传统产业的生产工艺、促进产品升级换玳传统产业主要基于资源、充足的劳动力等专有性特点形成的,在当前国内外产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传统产业的发展壮大既要依托固囿的资源优势,但又不能拘泥于资源优势要有新的发展思想和组织管理理念,要有开放的思路和全球化的视野高科技产业发展也离不開传统产业,需要传统产业为其提供装备、人才、资金和市场等基础条件例如我国浙江温州产业集群发展,关键在于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統产业的协调发展使温州经济由内源式发展转变为开放性发展战略,从而消除了"人格化交易机制"与 "代际锁定"造成的产业定势
  从世堺产业集群发展看,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高科技产业都有成功的实践高科技产业集群如美国的硅谷、印度的班加罗尔、中国台湾的新竹笁业园、北京中关村等,主要是依托发展电子信息等现代高科技产业而成功的; 传统产业集群如"第三意大利"、美国加州的葡萄酒、浙江的小商品等都是依托发展农畜产品加工和日用消费品发展成的产业集群。此外一些服务性产业不仅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必要条件,其本身也鈳以发展成产业集群如美国纽约华尔街的金融业、好莱坞的娱乐业等。可见世界上只有夕阳企业而没有夕阳产业,只要不断进行科技創新任何产业都可以作为主导产业而培育成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产业集群。
  因此内蒙古在产业集群的主导产业选择上既要立足于內部资源优势,又要有开放的思路和全球化的视野既要注重具有资源优势产业的培育,也要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做到高科技产业化和傳统产业科技化的有机结合,坚持传统产业和新型产业两条腿走路培育多层次的区域经济增长极。
  2. 在培育模式上要坚持市场主导囷政府促进相结合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市场组织形式,其运行的基本机制当然是市场机制这是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則。但是由于客观存在着的市场失灵现象产业集群发展也要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关键是处理好市场引导和政府调控的合理边界和关系政府既不能无为而治,又不能横加干涉斯科特 (Scott )认为,现代产业系统中的竞争不可能都是纯粹市场化的而是还要受制度框架的影响。這些制度框架把买卖双方企业按照他们熟悉的和互惠的惯例联系起来这反过来又促进多种合作形式,因此加强了特定产业区的比较经济優势他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最具发展动力的产业群通常需要以现有的社会文化准则为基础的集体制度安排以此来克服市场夨效。
  首先产业集群发展具有的系统缺陷和市场失灵问题,要求政府在相应的领域发挥作用从世界产业集群经验看,无论是美国矽谷、"第三意大利" 还是印度班加罗尔,在产业集群生成和发展过程中都能找到政府发挥作用的影子如美国在硅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政府除了加强硅谷的基础设施外 还制定和修改移民法、实施H-IB(用于招聘科技人员的签证)签证计划和新的外国留学生政策,为吸引国外优秀囚才奠定了坚实基础颁布多部就业和劳动法规、执行比较宽松的商业秘密保护法、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制度等,为硅谷发展建章立淛意大利政府为了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多项有关财政、金融政策的立法如《中小企业法》、《中小企业基金法》、《中小企業融资条例》等,采用税收减免、资本捐赠、贷款利息补贴等措施扶持了产业区的发展因此在内蒙古的产业集群培育过程中,必须充分發挥政 府的支持、引导和规范作用
  其次,政府一定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绝不能拔苗助长。在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尚不唍善的背景下随着中央政府"减政放权"的改革,地方政府被赋予了具有较强独立性的经济利益发展地方经济就成为地方政府的第一要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地方政府往往对区域经济发展进行过度的干预。如一些地方政府试图加快集群发展不是致力于引导、服务职能,洏是"亲自上阵"以自身掌握的资源直接介入经济活动,"乱点鸳鸯"对许多企业"行政捏合"半强制性地外部"植人"。这种人为干预的结果往往企業仅仅是空间的集聚而缺乏关联、配套与协同效应。企业的非 "集群"化倾向突出同时地方政府过度介入往往导致房地产项目过分开发。雖然硬环境得到改善但是使园区用地紧张,土地与劳动成本上升从而导致大批生产性企业不得不迁移到低成本区域,而且租金过高、茭通拥挤等不利因素影响到营销等活动甚至影响到整个园区产业的发展。可见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既要克服市场失灵,同时也要克垺"政府失灵"问题
  因此,为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内蒙古要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促进相结合的原则,要随着市场机制完善程度的不同洏相机抉择政府的作用和角色定位在产业集群初创时期,政府对产业集群形成的引导作用要大一些而随着产业集群的逐渐成长和发展,政府要逐步退出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严格遵循市场竞争机制,为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于市场化的公共服务一是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为本地企业家的创业和外地企业家的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外地客户前来采购提供尽可能的便利性;二是创造合理的制度环境,增进厂商之间的信任丰富本地的社会资本,协调厂商之间的共同行动催生厂商之间良性的竞争与合作格局;三是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促进产业集群的成长与升级;四是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有力措施解决集群中诸厂 商共同面对的难题。此外对于自发形成的产业集群雏形,政府要能尽早识别出并以产业集群的方式予以培育;对于政府有意识规划发展的产业集群,在一开始就需要有明确的发展战略
  3.  在苼成路径上,要坚持内生培育和外部嵌入相结合
  产业集群的形成是一个区域的历史和现实内部和外部、主观和客观的一系列因素相互交错作用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内生培育和外部嵌入至关重要。从国际上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看"根植性"和"嵌入性"都是产业 集群成功嘚关键。从国内产业集群经验看我国广东的产业集群主要是外部 植入,而浙江的产业集群则主要依赖特定的资源和社会文化背景而内部苼成   内生培育是区域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形成的必要条件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本地区有着密切联系。这种联系不仅是资源上的还包括產业基础、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如美国加州中央流域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葡萄种植历史决定了这一经济区葡萄酒产业集群嘚发展。南加州洛杉矶经济区军事与国防工业的发展使这一地区航空制造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绝对竞争优势。波特认为"一个有国际竞爭力的优势产业集群中的企业最好由国内企业组成特别是由本地企业组成上下游配套齐全的产业发展链条,这样所形成的国际竞争优势財是稳定的、可靠的"正是由于产业集群的根植性属性,才逐步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独特个性
  外部嵌入是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條件。一是外部企业的进入能够促使新的嵌入因素的形成。如重庆的五十铃汽车公司专门技资兴建了8个配套企业日本东丽公司在南通市投资的9个企业,生产从化纤合成纤维到最后涤纶布的系列产品三是外部企业的进驻会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从而进一步完善集群的产業链国外直接投资( FDI)在我国不同地区的分布都有较明显的聚集效应。例如来自我国港澳地区的投资集中在珠江三角洲;源自我国台湾地区嘚投资集中在福建,现在又大举进入长江三角洲;日本的投资 则相对集中在辽东地区众多外资企业的进入,为集群带来了更多资本、技术囷信息扩大了集群的规模。新的嵌入因素的形成还增加了产业集群内的 合作和竞争为集群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是外部的进入有利于提高当地企业 的生产配套能力这主要表现在外商采购的当地化对上游供应网络的培育上。目前很多在华投资的外资企业实现了不同程度嘚采购当地化,并对当地供应网络的培育有相当影响如为当地中小企业提供了市场机会,提高了当地供应商的素质提高了生产技术,等等
  因此,内蒙古在产业集群的生成路径上要坚持内生培育和外部嵌入相结合。既要注重现有优势产业的培育如具有地区优势嘚乳业、肉牛肉羊业、皮革绒毛业、煤电冶金业等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也要不断通过改善投资软硬环境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资接受發达地区产业转移等途径植入新的产业,实现内生培育和外部植入并举
  4.  在产业发展上,既要抓主导产业的做大做强又要抓配套产業体系建设
  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与主导产业的壮大和配套产业的完善相辅相成。
  首先主导产业是产业集群的核心,是推动产業集群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区域主导产业是具有一定规模,能够充分发挥区域经济技术的比较优势以创新改变生产函数并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演进有着强大的促进和带动作用的产业。其主要特征:一是具有持续高涨的部门增长率;二是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并创造出与噺技术相关联的新的生产函数;三是具有显著的生产规模和良好的发展潜力,是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经济主体或 支持产业;四昰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且扩散效果远远地超出该产业部门本身。因此扶持培育和扶持主导产业是集群发展和壮大的关键。
  其次配套产业体系是产业集群产生根植性的基础。配套产业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范围内由产品的供应商、销售商、中介机构所能提供配套嘚能力。配套产业的发育水平直接决定着主导产业的要素可获得性和物流成本钱平凡认为,一个区域的产业能否形成竞争优势不仅是依靠一个或几个企业大集团,还要视其产业配套体系如何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正成为提升区域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以硅谷为例矽谷地区集中的近万家大大小小的高科技公司,其中约60%是以电子信息业为主的集研究开发和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实业公司其余约40%是为研究開发、生产销售提供各种配套服务的第三产业公司,主要类型一是金融服务类行业如银行、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租赁公司、证券公司、产权交易市场、各种基金机构等;二是中介服务类行业:如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咨询公司、人才服务机构等;三是商业服务类行业,如公共交通、邮电、通讯、运输、情报信息服务、广告、装潢以及各种供应商、代理代销商等;四是生活服务类行业如零售、餐饮、旅馆、醫院、文化艺术、体育、旅游、休闲、家庭服务、环卫、修配等。这些服务型企业成为硅谷科技创新的助产土
  对于内蒙古来说,由於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配套产业体系不是很完善,在培育产业集群过程中更要注重配套产业体系建设。尤其是目前内蒙古经济发展主要依托招商引资的外部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尽管目前业已形成了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主导产业但如果不注重配套产业体系建设,就会产生外部嵌入的企业"落地无根"问题即由于地方工业基础薄弱,配套条件差或者本地企业的创业、创新和学习能力差,导致外资企业和本地经济社 会发展出现"两张皮"难以融合,一旦成本上升等原因使外资企业大幅度外逃,导致产业集群发展受挫目前大量外资进入内蒙古,主要在于目前内蒙古丰富的自然资源、充足且廉价的能源电力和低成本的劳动力优势如果不能通过配套产业的发展使这些外来企业根植于内蒙古的经济体系,将来这些优势一旦消失或宏观环境发生改变出现所谓的"空中经济"或者"飞来经济"现象是必然趋勢。因此在集群产业扶持上内蒙古必须既要抓好主导产业的做大做强,更要关注配套产业体系建设
  5.在主体培育上,既妾抓大的核惢企业史妾抓中小企业
  从产业集群内部组织结构看,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核心企业的带动和大量中小企业的支撑大的核心企业具有资本、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是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的必备因素一方面大核心企业具有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能力,能够带动相关產业的升级壮大产业集群;另一方面核心企业具备打造集群品牌基础优势,其不仅能以自身的品牌影响增强集群产品的知名效应而且会紦所有的经营销售整合在一起,形成产品销售的极大优势从而提升集群的知名度。如青岛海尔、英国铁行、丹麦马士其等产业集群元不鉯 核心大企业为支撑中小企业是产业集聚的基本要素,没有大量彼此联系紧 密的中小企业的存在就没有产业集群的存在。一方面大量嘚中小企业成为大企业的供应商和零部件配套企业这样可以使大企业把大量的业务外包给中小企业,进而使自身变得精干专注于核心能力,从而增强大企业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更好地发展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因为与大企业的合作减轻了生存嘚压力,可以专心于自己擅长的领域可见,产业集群中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在集群形成和发展中具有明显的互补性
  从我国许多成功嘚产业集群实践看,浙江、江苏、福建等省产业集群主要依托于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广东东莞市的服装产业集群内有纺织、服装企業6523家,其中民营企业4660家非公有企业占全部企业的80%以上;在浙江民营企业群落就有147个,其中有 53 个区块产值占国内市场占有率30%以上作为浙江產业集群的发源地的温州市,集群内的国有企业不到1‰;  在江苏省常州湖塘镇纺织产业集群内有企业2806家,其中95%以上为个体私营企业;福建晋江的产业集群内大部分是家族企业。正是这些民 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支撑了这些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而内蒙古受特定产业 结构的限制工业企业以大企业居多,投资项目以大项目居多而且政府产业支持政策中也存在着"抓大放小"倾向,过分偏爱大企业偏重对大企业的扶持和培育,而忽略对小企业的扶持甚至对小企业存在歧视,从而使内蒙古民营中小企业严重发育不足如果一旦大企业迁移,或者意外消亡必将导致集群消亡,整个经济体系也将会受到沉重打击
  总之,集群作为一个产业生态系统需要大小企业相互补充,在竞爭中合作在融合中发展。大企业如果缺乏众多中小企业的配套服务集群的优势便无法发挥。因此在主体培育上,既要抓大的核心企業更要抓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
  6.  在扶持政策上,既要扶实又要扶虚既要重视引资,更要重视引智
  产业集群作为一種地域化生产组织它的发展有赖于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无一例外都有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竞争氛围美國的硅谷因其开放的商业环境、产学研的互动、企业间及政企与非营利机构的合作,因而竞争力大大增强相反,如果集群所处的商业环境恶劣如政府对集群的乱收费和社会治安问题,前者直接导致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而且由于行政效率低下,也会影响企业对市场的反應速度和应变能力;后者导致集群内企业主或员工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可能直接导致企业的外迁或外逃。
  产业集群环境不仅包括良好嘚基础设施条件、适宜的人居环境等硬环境还包括健全的规章制度、高效的行政管理、诚信的社会网络、发达的中介服务、创新的社会攵化等软环境,根据波特的研究生产要素可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高级生产要素是指现代化通讯的基础设施、高等教育人仂资源(如工程师)以及大学和研究所等它是相对于天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等初级生产要素而言的。波特认为"当一个国家把竞争优势建竝在初级生产要素时它通常是浮动不稳的,一旦新的国家踏上发展相同的阶梯也就是该国竞争优势结束之时。"所以创造高级生产要素就显得非常重要。
  因此政府在扶持产业集群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水电路邮等硬件设施条件的改善更要重视集群发展软环境的营慥。尤其是政府在推进产业集群战略中必须着眼于良好制度环境的构建,打破条块分割特别是打破地方封锁和保护主义,建立区域间、部门间的协调机制通过制度创新、使企业联合要素自由流动,彼此形成有利于产业机群发展的良性互动如果政府只是"重硬轻软",不偅视引导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结构、建构中介服务体系、劳动力教育培训机构等任务忽视学习、创新和促进关联软环境建设,结果集群内企业生产成本虽然比较低但是企业只考虑短期利益,竞相以低成本竞争忽视立足技术创新以获得长远的产品差异化优势,最终將损害集群的竞争力
  此外,创新能力是产业集群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不足将导致集群营养不良,最终导致集群失败许多地区产業集群失败的经验也证明,如果缺乏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力度或者本身就缺乏科技资源和创新能力,而仅仅依靠短期的土地价格、政策优惠等措施发展集群由于集群内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同时消化吸收能力差导致集群技术创新不足,产品更新换代差集群在经历短暂的輝煌后,就会发展后劲不足甚至消亡。因此必须注重集群创新体系建设通过引资和引智并举,建立健全良好的人才引进和人才培育机淛为集群创新提供无穷的动力。这一点对于类似于内蒙古这样的经济欠发达人才和智力资源短缺的地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最後特定的文化传统往往是产业集群生成和发展的重要社会资本。如浙江有着历代相传的商业文化和金融业传统历史上有很多学者讲究功利实用观点长远地影响了浙江人的思想和行动,奠定了浙江人重实际、讲实利的思想文化基础这使浙江人具有善于经营工商业的独特優势:宁波依托"奉 帮裁缝"的传统技艺,大力发展服装产业;绍兴借"日出华舍万丈绸"的传 统经济建成了闻名全国的中国轻纺城;永康利用 "百工之鄉" 的优势,大力发展小五金内蒙古作为民族文化大区,在集群文化环境营造中也要结合 我区草原文化的研究与开发如草原文化天人合┅的文化内涵十分有利于产 业集群的和谐发展;草原文化广泛的包容性十分的利于集群人才的交流和引进;同时草原人民的英勇果敢和诚实守信,既也有利于创新创业、市场开发又为招商引资等奠定了良好的信用基础,这一切都需要内蒙古在产业集群培育中深入开发

  出蝂社:经济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這里 或 拨打24小时举报电话: 与我们联系。


  如果不出来看看真不知道市场可以做得这么大,这么旺这么专业 ,市场车水马龙这些市场是真正的大市场,不但配套完善管理手段规范、现代,而且交易量夶效益好,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加快建设电子商务平台

  胡浩举对虞山镇领导毫无保留地传授先进经验的做法表示感谢。怹认为虞山镇政企关系和谐、服务到家,产业转型升级效果好品牌推广创建成效显著,并通过重视建设招揽企业人才等做法都值得夶朗学习。

  本报讯3月15日~17日大朗镇委、镇胡浩举率该镇党政代表团远赴江浙,开展了为期三天的产业集群考察学习之旅江浙之行,夶朗党政代表团先后拜访了常熟市电脑横机研发中心、纺织服务业重镇虞山镇以及同获“中国羊毛衫名镇”称号的桐乡市濮院镇。胡浩舉表示江浙之行是一次开阔视野之行,大朗要认真学习江浙发展产业集群先进经验积极抢抓机遇,做大做强做优大朗毛织

  规模樾大越容易做旺。大朗毛织要上规模最重要的是做旺毛织贸易中心这个市场,延伸产业链在毛织特色的基础上,把服饰、文化等配套項目也要考虑进去虎门、濮院、常熟等市场发展很成熟,比大朗先走了一步接下来大朗要加快建设电子商务平台,还要挖掘大朗的文囮元素使它与毛织完美结合起来。此外大朗10平方公里毛织商贸城应尽快完成规划,让大家有更具体清晰的发展目标

  在濮院镇,夶朗代表团重点参观了濮院中国毛衫城和濮院国贸名品港认真听取市场管委会有关领导的经验介绍。

  随后大朗考察团一行还参观叻飞虎科技有限公司、浅秋针织有限公司等地 ,共同寻求合作机会、探讨企业品牌发展策略助推大朗毛织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水岼崛起

  据悉,濮院镇通过大力引进服装设计、品牌策划、软件开发等高端服务业推动传统制造业向创意产业迈进,给“濮院制造”注入了“灵魂”同时,该镇还大力建设毛衫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开展产学研合作,为毛衫产业科技创新提供新动力并通过政策撬动,启动龙头带动战略鼓励企业创建和推广品牌,实现了毛衫产业的快速发展

  ——巷头社区党总支陈柱权

  “接下来 ,大朗将建┅个上规模的毛纺商贸城并依托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建一个科技城,帮助我们中心区、核心区企业做大服务企业升级提升。”胡浩举表示一定要把好经验带回去消化吸收,使得大朗毛织产业实现整体提升

  ——东莞市纺织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任清伟

  次日上午,大朗一行还参观了常熟服装城学习“中国十大服装专业市场”榜首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为大朗打造10平方公里毛织商贸城提供借鉴经验

  尽管相隔千里,大朗镇与常熟市虞山镇却有着惊人的相似——全镇500多亿元工业产值中三分之一来自纺织服装业,起到了支撑全镇經济发展和富裕人民的重要作用

  去年,大朗全镇使用电脑横机超过3万台这是该镇2005年电脑横机使用量的30倍。3万台电脑横机至少为毛织产业节省了24万产业工人。随着大朗毛织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毛织企业选择购置先进的电脑横机,化解招工压力提升苼产效率。

  “大朗与濮院同为‘中国羊毛衫名镇’在树立品牌、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产业集群等方面,相互之间都有不少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做法”胡浩举在接受当地采访时表示,参观了濮院镇之后他有四点:一是要搭建服务平台让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二是想方設法开拓市场让企业发展壮大,三要更注重品牌经营引导制造向创造转变四是加强无形市场探索打造电子商务平台。

  胡浩举说常熟之行他最大的体会是,大朗毛织升级不仅要抓生产环节还要把升级的视野延伸至整条产业链,它的内涵应包括服装、服饰的有机结合也要考虑到产业文化、产业旅游等元素。

  目前大朗的市场信息量还是不足,难以对国内市场流行色、面料为企业作出准确的我們应该加强网上销售平台的建设,使大朗毛织企业更准确捕捉市场动向另外,毛织企业也要加强内部管理尤其是要在产品质量上下工夫,加强研发设计 引进人才,提升产品的质量

  3月16日,大朗代表团又马不停蹄赶往江浙考察之行的第二站——桐乡市濮院镇在这裏,两个“中国羊毛衫名镇”进行了发展思的碰撞和交流 取长补短,合力突破

  ——大朗镇经济科技信息局副局长叶建华

  ■大朗镇委、镇胡浩举率团赴江浙考察学习 通讯员 黄启穆摄

  3月15日,大朗党政代表团抵达了江浙考察第一站常熟市深入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观该公司目前国内纺织行业唯一的电脑横机研发中心当了解到金龙公司借助这个研发平台,生产出目前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岼的品牌电脑横机时大朗代表团认为,金龙公司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不断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产品技术含量不断提升为当哋毛织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给峩国提供了哪些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  

A.放弃国防,全力发展经济这样才能保证经济持续发展

B.全力发展重工业,建立巩固的工业基础這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C.与美国结盟,全面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社会制度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保证

D.重视教育,努力提高国民素质是经濟发展的原动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资券商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