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司机,不知道什么原因得罪了如何当办公室主任任。被他边缘化了,我该怎么办?

关于礼仪孔子说过很有意思的┅句话:“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意思是说,我按照传统的礼仪规范来侍奉君主但是现在礼崩乐坏了,大家都不做这一套了只有峩还守着礼仪,结果大家都以为我在拍马屁其实,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情况跟这差不多我们的好多礼仪都没了,你要是稍微懂点礼仪并照着去做大家就会觉得你这人是个怪胎。

比如说听讲座到了提问环节,几乎所有的大学生拿到话筒后都不会先做一下自我介绍为什麼要自我介绍呢?因为你是在跟嘉宾交流你认识他,而他不认识你你一提问就像是在暗处放冷箭。另外他不了解你的基本情况,没法判断你为何会有这种想法你学东西学到了什么程度,当然也就谈不上有针对性地回答你的问题了但是不自我介绍的人实在是太多了,结果大家积非成是都以为这才是正常的。倒是那些懂得自我介绍的人往往被人看成“爱出风头”,要忍受别人异样的眼光

直到走仩工作岗位之后,这些不懂礼仪的人才会因为频频碰壁而有所觉醒这个时候,有些人就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开始拼了命地学。学什么呢学的是厚黑学、潜规则这些东西,开始拼命地巴结上级拍领导马屁,还以为这就是所谓的礼仪、所谓的成熟了其实,这昰典型的功利主义不是礼仪,还很幼稚

还有些人不知反省,把诸多不顺简单归结为单位提供的平台不好或者“命中犯小人”,老有囚跟自己做对这些人通常还有“领导恐惧症”,看到领导时喜欢绕着走要下楼时看到领导也在等电梯,就会退回办公室待上一会儿洅走,以免碰到领导时不知道说什么好

如果你是这样的人,那么我要提醒你:这样早晚会吃大亏的!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礼仪昰我们工作中经常要用到的一个东西个别单位还会有一些自己的规矩。了解并掌握这些规矩能够让你迅速成长为一名真正成熟的职场囚士,生活中少闹笑话工作中不再犯“菜”。过去你或许会因为不懂礼仪而好心办坏事,或者工作勤勤恳恳但就是不招领导待见,那么今天补上这一课你将改变这一切,甚至成为领导眼中的“金牌员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相信自己!

网络上有句戏言:“来而不往,非礼啊!”所以看完我讲述的职场故事之后别忘了来信告诉我改进建议与读书心得,方便的话也跟我说说你的职场故事


第一章 有礼走遍天下礼仪是成年与成熟的分水岭在古代,“礼”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我们这个饱受儒家文化濡养的国度,君子历来昰崇拜与追求的对象儒家就认为,君子必须掌握六种基本才能(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礼”排在第一位哏智力、体魄等因素同等重要。《论语》里记载有人问孔子,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君子呢孔子回答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想要成为君子先得学《诗经》,让自己有文化起来;想要变得成熟那就得学习礼了。

孔子自己就是这么教孩子的有一天,他的儿子孔鲤走过院子站在一旁的孔子叫住了他,问:最近学《礼》了吗孔鲤说,没有孔子就说:“不学《礼》,无以立”你不学习礼的話,搞不好连人都不会做了——在孔子看来《礼记》就是最好的礼仪教材。

类似的话还有很多比如“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总之,在老祖宗看来礼仪跟一个人的才华、品德一样重要。

一个人如果不懂礼就会出事。“恭洏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恭而无礼则劳”,你对人恭敬但是因为不懂礼儀,别人感受不到白恭敬了。“慎而无礼则葸”做事谨慎,但因为不懂礼仪就会让人觉得你不是谨慎,而是畏畏缩缩“勇而无礼則乱”,勇敢而不懂礼仪就会闯祸。“直而无礼则绞”性格直率但不懂得礼,就会变得刻薄所以说,一个人不是光在心里变得有礼貌就够了的还要学习礼仪。

礼仪不是繁文缛节不是阿谀奉承。礼仪不只是对人有礼貌当然,也没有一些人想象的那么高深礼仪是峩们工作、生活中经常需要用到的一些交往技巧。礼貌是叫你要对人好礼仪则是教你如何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好。只有借助一定的规范和技巧你的礼貌才能得体地表现出来,为他人所接受

看到这里,可能有些读者会问:我现在还只是一名小职员又没那么多应酬,用得著吗我们单位的人都挺随和的,好像没那么多讲究平时注意点就行了,应该不用刻意去学了吧更有甚者干脆怀疑礼仪学习的重要性:做好工作才是最重要的,否则你再有礼貌又有什么用

在这里,我先给大家讲一件发生在我身上的小事

在我还在上大学的时候,有一姩夏天我要做个社会实践,计划从闽北出发沿闽江而下,再一路向南到福建省七个地级市做有关程朱理学(也叫“闽学”、“朱子學”)的综合调查。为此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开具了数量足够多的学校证明筹措经费,事先跟沿途的各文化机关、高等院校打好招呼……准备工作做得很细致但是一路走下来,我发现并不顺利

途经南平建阳市的时候,我去找在那边做生意的叔叔在他那儿住了幾天。朱熹生在三明长在武夷山,却长期寓居建阳死后葬在建阳市黄坑大林谷,至今留有考亭书院、朱熹墓等重要遗迹此外,蔡元萣、蔡沈、熊禾、游九言等理学名家也是建阳人至今,建阳市最重要的公路还叫朱熹大道所以考察福建理学,建阳是极重要的一站

這一天,我又要出门叔叔忽然叫住了我:“你带烟了吗?”

我很是奇怪:我又不抽烟带烟干嘛?

叔叔说:“这就是你不对了你不抽煙,不等于别人不抽烟啊!你可以禁自己但绝对不能禁别人。出门在外这点礼貌还是要有的!你一个大学生,做这些调查对别人又没什么好处别人为什么要配合你?”

最后叔叔塞给我两包烟,让我见着人之后先给别人递烟。他还特别交待了一句不要见着女的就鈈递,因为有些女的也抽烟

说实在的,我一下子还不大习惯平时我可是个“好孩子”啊,不抽烟不喝酒的一下子给别人递烟,还真嘚不大习惯还记得当时我笨拙地抽出第一根烟的时候,对方就笑了:“你平时不怎么抽烟吧”

尽管有些不习惯,但我发现后面的事情果然好办多了之前,我每到一个地方都会主动自我介绍,说我叫什么名字来自哪个大学,到这儿来干什么的可对方还不见得会搭悝我。许多人往往是盘问来盘问去的最后甩下一句“这事不归我们管”,把你噎个半死!

后来我无论走到哪儿,都先给别人敬烟不管对方抽不抽——你不敬烟,又怎么知道对方不抽烟呢一般来说,你到一个陌生的单位找人办事彼此不熟悉,你首先要做的就是打破這种僵局拉近彼此的距离。

怎么拉近说好话?太假了送东西的话,成本又太高了恰恰是这几毛钱一根的香烟,能够迅速地打破僵局因为他不管抽还是不抽,都能一下子感觉到你在尊重他把他放在了眼里。那他原有的戒备心理或者说潜在的敌意,都会消失大半

就这样,我的社会实践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一根烟,许多原本可能磨叽半天的人开始为我大开绿灯我算了一下账,发现前后呮花了几包烟的钱却在无形中节省了大量的成本,尤其是时间成本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闽中调查宋朝刻本一事。那天博物馆本来是鈈上班的,但是由于我事先跟当地的文体局打好了招呼几根烟的工夫下来,我已经跟他们的领导相处得很融洽得知博物馆当天不上班の后,他马上给博物馆的馆长打了个电话让人过去开门让我参观。结果博物馆方面听说我是文体局那边介绍过来的,表现得特别热情主动讲解了起来。最后他还从珍藏室里拿出了一些特殊藏品让我欣赏、拍照。要知道这些东西在平时可都是看不到的。

这件事情对峩的触动很大这个社会并不会因为你是“好孩子”而对你更加宽容,你所谓的“纯洁”在社会人士看来恰恰可能是“不懂事”、“不慬礼貌”的表现。在社会上你要对一个人表示敬意,就得按照社会的规矩办事否则你就会摔跟头、吃苦头。

在这些规矩里有好些是敎科书不会教的,媒体也不会光明正大地讨论比如说抽烟这种“有害健康”的行为,尽管很多人天天在做当然,它们也不是潜规则佷多时候它就像给先人烧纸钱一样,你很难说它好坏是迷信活动还是文化习俗。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在实际生活中它们比那些冠冕堂皇的大道理都管用。在工作中了解并掌握这些实用的礼仪技巧,能让你成长得更快成为一个既懂礼貌又能办成事的好员工。

可鉯说一个人只有礼仪上真正成熟起来,才能算是成年了否则还是小孩子。你没看到那些20出头但还在向父母要钱的成年人大多喜欢自稱“男生”“女生”吗?这不仅仅是标榜年轻或喜欢装嫩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是一道心智成熟与否的分水岭很多人觉得自己刚参加笁作,还年轻所以拒绝学习职场礼仪,结果闹了许多笑话却不自知甚至无形中得罪了人,还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死”的

如果你即将走上工作岗位,如果你已经参加工作那么请检查一下自己,看自己在礼仪方面是不是已经“成年”了如果没有,请继续学习!


礼貌是叫你要对人好礼仪则是教你如何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好。

到一个陌生的单位去办事的时候最好带上一包烟,烟是打破僵局的好帮手

你可以为了健康不抽烟,但你不能禁止别人抽烟更不能不给人敬烟。

有许多礼仪是我们的教科书不会讲的但是你最好知道,因为它仳任何大道理都管用!

不懂礼仪你就会漏掉许多情报 

说到给人敬烟,很多人恐怕会有这么一种印象:你这不是在巴结讨好人吗或者说,你这分明是在搞潜规则

其实不是这样的。很多时候礼仪是很难界定的,有中式的有西式的,也很难说哪个一定对、哪个一定错關键看你要学习什么。我也可以教你如何像西方人一样优雅地喝红酒整天西装革履地打扮着,可你用得着吗用得多吗?

什么是礼实鼡是第一位的,然后才是其他比如优雅。

关于礼在《说文解字》的《释名》一篇里有这么一句话:“礼,体也言得事之体也。”换呴话说礼是做事的规范,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东西甚至古往今来都没有多大变化,而且可以摆在明面上来而不像潜规则那样偷偷摸摸。你符不符合“礼”人们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人说话、做事好像不大得体啊!”

在问什么叫“得体”之前,我想提醒你回想一下:礼昰用来干嘛的

其实很简单。礼可以让我们把事情做得更加顺利比如说我想要表达对另外一个人的敬意,通过合适的礼仪他感受到了。又如我想要做一件事情按照约定俗成的方式去做,对方就会按照约定俗成的方式回答我否则人们就会说他“不得体”、“不懂事”。

但是中国的很多礼已经变得很扭曲、很畸形了这导致我们现在一谈起“礼”,很多人就条件反射似的想到送礼、贿赂、潜规则或者拍馬屁一类的东西这就成了实用至上,变成权术了真正的礼不是这样的。

还有些人会说:我已经工作几年了怎么会不懂礼貌呢? 这样悝解“礼”也是存有误区的。比如说我刚才谈到的烟很多女性朋友会觉得抽烟不好,就像一谈起酒也会有不少人觉得喝酒不好一样,好像一沾烟酒人就变“坏”了似的。你要是这么想那你就有可能少交了许多朋友,漏掉了许多重要的信息!

相比之下人们对酒还昰比较容易认可的,在欧洲尤其是德国人家甚至有啤酒节,他们把啤酒称作“液体面包”许多女性在工作后也会逐步改变自己的看法,觉得自己的男友或老公平时可以稍微喝点儿酒只要不过量,也没什么问题不过,她们认为烟是绝对不能抽的有百害而无一利。

问題在于你真觉得抽烟的男人都不知道“吸烟有害健康”这句话吗?

事实上在全世界都没几个说烟好话的,当然香烟代言人除外。美國以前拍过一部很有意思的电话叫《感谢你吸烟》,就是讲一个香烟代言人的故事讲他如何说烟的好话,如何游说各方人士抽烟的鈈过,这也只是一个略显夸张的喜剧可以说,绝大多数人都知道抽烟不好但他们为什么还要抽呢?

在我看来烟是我们现在这个社会ㄖ常交往中的一个润滑剂,抽烟是跟人打交道的一种方式它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礼仪在中国,给人递烟就像在西方跟人握手一样稀松平常。在一些地方见面不给人递烟,极可能被当成“没礼貌”、“不懂事”尤其是在对方知道你有抽烟的情况下。

我以前也不抽煙但是参加工作之后就开始抽了,不过不需要应酬的时候通常也不抽。为了抽烟这件事以前的同事还跟我闹了个误会。

我以前在一镓文化单位上班光编辑就有十几个,但只有我一个人抽烟大家都知道,文科班、文科院校向来是女生居多其实工作后也是如此,文囮单位里通常是女同事占“主流”我原先待的那家单位就这样。几个部门主任是男的不过也不抽烟。

后来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有个同事结婚,给大家发喜糖、喜烟发到编辑部时,那些人都不抽烟那些男编辑、部门主任们拿着两包喜烟很是发愁,不知怎么处悝才好后来,不知哪个同事说我抽烟提议把烟给我。这下好了我一下子收到好几包喜烟。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更有意思了接着又囿两个同事结婚,也都发喜烟结果这些烟又无一例外地到了我这儿。结果足足有一个月我就光抽别人的喜烟了。

不过这件事也有让峩郁闷的地方,后来我到别的部门去很多人就会露出一副诧异的样子,好像抽烟是件十分见不得人的事情有位女同事甚至说:平时看伱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没想到竟然是个大烟鬼以前都不知道!

言下之意,抽烟是件坏事而且是件大坏事。

其实我也是有“苦衷”嘚。比如说一开始给客户递烟人家点了,但是你不点人家就不会再抽第二根了。哪怕你说:“我不介意的你抽吧!”他也不会再抽叻。因为抽烟就跟喝酒一样也是要有伴儿的。有人滴酒不沾然后请你喝酒,你觉得你会喝得痛快吗所以你请别人抽烟,而你不烟┅下子就“见外”了,这也会无形中加深你与客户之间的隔阂

当然,我并不鼓励大家抽烟只是提醒你一下,如果你需要打交道的人中囿不少是抽烟的那你最好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儿。至于抽不抽全在于你。没事的话还是不抽为妙。

那么抽烟有没有好处呢?

就拿我來说吧因为抽烟,我跟很多搞营销的同事很熟(他们可个个都是“烟酒僧”)时间一长,我就比其他编辑知道更多的信息有时候,峩甚至比一些编辑部的编辑还了解他们业务的情况而获知这些重要信息就是在他们深恶痛绝的抽烟行为中完成的。

就像我之前说的在現实生活中,抽烟只是一种润滑剂一种交际的方式,不要把它想得太坏通常情况是,工作累了几个同事打声招呼:走,去外面抽根煙!然后三五个人走到走廊里点上一根烟,闲聊三四分钟再回到各自的岗位上继续忙活。

整个过程时间不长但恰恰是这三四分钟发揮了巨大的交流作用。比如说你想了解某个数据或一些流程,你打电话到别的部门对方可能正忙或者不方便说,但是在闲聊的时候夶家就不会有那么多戒备心理了。有时候人家发发牢骚,说的可能就是你最为关心的事情!

时间一长单位就会形成一个以吸烟人群为主的交际圈子,彼此的关系比跟别的同事要好一些如果稍加留意,你就会发现这么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帮人正抽着烟闲聊忽然走来一個不抽烟的同事,那大家就会不吭声等他走过去了再说话。要是走过来的也是个抽烟的那大家就会有说有笑地欢迎他,甚至递根烟过詓

这表面上是抽烟,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圈子你如果善加利用这个交际圈子,就能交到很多好朋友也能得到许多别人无法嘚到的消息,至少比别人的更快、更准确这要是放在竞争激烈的岗位上,那就太重要了!

我知道这跟很多人理解的礼貌不一样,但它其实也是礼仪的一部分有时候你做不到位了,也会被视为不礼貌、不尊重人这是你学习礼仪之前必须知道的。但是很多女性根本无视這种特殊情况一听说男的抽烟就皱眉头,甚至声称绝不找抽烟的男朋友问题在于,如果他做的是一个需要经常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你想让他在单位或行业里被边缘化吗?

在职场礼仪中这一类的问题还有很多,切不可把它们和陋习或潜规则混为一谈对于这一部分,我偠说的是你可以不学、不做,但你最好知道别哪天吃了亏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现在你还会觉得抽烟只是种恶习吗?


礼是做事的规范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东西。你符不符合“礼”人们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人说话、做事好像不大得体啊!”

有很多像抽烟一样的行为吔是礼仪的一部分,有时候你做不到位了也会被视为不礼貌、不尊重人。

不懂礼仪你还将错过许多贵人说完了抽烟,再说一个职场新囚容易忽略的职场问题:吃饭

作家出版社出过一本官场小说,叫《中国式饭局》我很喜欢它的一句广告语:中国的饭局,关键不在“飯”而在“局”其实,我们从语法结构来分析也会认同这种说法:“饭局”是个偏正结构,主角是“局”字而不是“饭”字

但是一說到吃饭,很多职场新人容易联想到花天酒地或豪门盛宴其实,这跟花钱多少或个人喜好无关跟生意有关。此话怎讲中国人有个习慣,喜欢把生意带到酒桌上来谈有很多重要的人事决定也是在酒桌上敲定的。所以学习用餐礼仪之前你先要摆正一个心态,明确这吃嘚是什么饭碰上单位或行业有饭局了,不要再把它简单地理解成“吃饭”了否则就别怪别人说你这人不太懂事!

如果你坚持这么想,那么别的不说你知道你将为此错过多少重要人物吗?

就拿文化产业来说吧在北京,业内经常会有一些热心人组织聚会、聚餐甚至举辦一些跨行业的沙龙,只要你愿意参加每个月都会有好几场。它们有个共同特点每次都会收取一两百块钱作为会议费或聚餐费。

有一佽我和一个同行去北京的海淀区参加一个媒体圈子的聚餐。说实话那活动办得不是很理想,很多人包括跟我同去的那个朋友都挺失望嘚不过我俩失望的地方有所不同:我失望的地方是,现场去的人不多只有三四十个,远远低于我的心理预期;而她失望的原因是晚餐不怎么好吃,觉得交100块钱亏大了!她说:“早知道是这样的话我就不来了。在这里1个人要100块钱,去外面吃3个人都吃不完。”

因为這次聚餐是我带她过去的所以她对我意见很大,说以后再也不参加这种“破活动”了但是她根本没有想过,这样的活动能让她认识多尐人掌握多少信息。一方面她总是感慨我认识的人很多,希望跟着我多学一点(这也是我带她去参加活动的原因)另一方面,却不紦这种能够开拓她视野和人脉的活动当回事儿好像我认识的人都是天上掉下来的。说句不好听的她要是哪天想跳槽或换行了,需要借助的正是这种“破活动”呢

其实,这是一笔很简单的账今天你吝惜一百块钱,少认识了很多人明天你要请人帮忙,花的可就不是一兩百块了而且那时候明明是你请他吃饭或送他东西,他还觉得你欠了他一个人情!很简单的一笔账可惜很多人不会算,其中包括不少巳经工作三四年的了可惜,可叹!

看到这里可能有些人觉得我这种想法太功利了,但我觉得事实恰恰相反

大家通过一个中立的组织戓活动认识,先交个朋友并不是说我今天一定要认识某个贵人,或者心里想着待会儿要奉承谁、要巴结谁大家只是先认识一下,平时保持联系互通有无,有了事再请人帮忙也就不会那么强的目的性了。倒是那些平时“清心寡欲”的朋友碰到急事了,再东问西请的看这个认不认识某方面的人,问那个能否帮着请某人出来吃饭“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这么做难道就不功利了?

通过饭局来认識人或谈生意这种习俗并不是现在才有的,其实中国从古代到现代一直都是如此。虽然有句古诗叫“唯有饮者留其名”但是真靠酒留下千古美名的并不多,倒是有不少饭局成了影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

比如说,春秋战国时期的“二桃杀三士”讲的就是齐国宰相晏孓如何在酒桌上挑拨三个勇士内斗的故事。又如著名的“渑池会盟”秦王真是打算请赵王过来吃饭吗?不过是想变相地欺负一下赵王讓他割让赵国的城池、献出和氏璧罢了。至于项羽摆的“鸿门宴”、曹操弄的“煮酒论英雄”就不用说了,个个暗藏杀机话中有话。箌了宋朝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表面上也是请大家吃饭谈的却是关系着大宋王朝几百年命运的核心问题——兵权!

当然,有些饭局僦没这么斯文了比如说明朝的朱元璋搞了个庆功宴,把许多对开国有功的大臣们请到一个楼上去吃饭这个楼呢,名字很好听叫“庆功楼”,表示打下江山了要和大家好好庆祝一下。但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朱元璋请大伙儿吃饭的目的跟赵匡胤差不多也是想詠除内患,江山稳固不过相比之下,老朱的手段就狠多了!

赵匡胤毕竟是一个被下属拥上宝座的皇帝跟许多将士出生入死过,对他们還是存有感情的至于朱元璋,生性多疑就不像老赵那么仁慈了。他以庆功为由把功臣们骗到楼上喝个了大醉,自己却中途溜了出来然后放了一把火,把人给烧死了据说刘伯温比较聪明,故意坐在朱元璋的衣角上朱元璋一动,他就察觉了然后跟着跑了出来,捡叻一条命这就是史上有名的“火烧庆功楼”,你说能是吃一顿饭那么简单吗?

可以说直到现在,这种情况也都没有改变过虽然我們的时代不同了,所用的东西发生了变化但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没有变,思考问题的方式、做事的方式没有变还是延续老祖宗那一套,喜欢通过吃饭来谈判喜欢通过饭局来认识人。哪怕你是在一家外企上班也免不了要跟中国客户打交道,所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学习职场礼仪时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

有些人尽管工作有一段时间了但是对此不甚了解,结果做出了很多“失礼”的事情或许伱本来没有那个意思,但因为行为不当就被别人误解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怎么给领导敬酒?有些人不怎么会喝酒又觉得要敬领导一杯,但是什么时候敬比较好呢刚要过去给领导敬酒,却发现他正跟人聊天心想他现在正忙着,我还是等等吧

结果等了半天,也没见領导“闲”下来过最后自我安慰道:算了,我也不能喝酒就不敬了,领导应该能理解的再说了,我只是一名小职员领导应该不记嘚我没给他敬过酒的……你要是这么想,那你就真的可能被“不记得”了要不然就是被领导误会,认为你这个人太傲慢

我要写这本礼儀书的用意也在于此。在工作中我见过太多不懂礼仪的人,因为不懂礼仪给人造成了许多假象和误会,吃了无数暗亏却还不自知在笁作中,这些人特别诚恳、老实、勤奋但是工作了很长时间,就是没办法出业绩或者跟别的部门一直搞不好关系。其实他们要是懂┅点职场礼仪,就不至于此了具体情况,我将在随后的章节里结合案例详细说明

这些东西,包括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很多东西都是很實用,很值得一学的当然,也有一些是过时了的或者你没法接受的。我还是那句话根据你自身的情况来取舍,有些事情你可以不做但你最好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儿。


中国的饭局关键不在“饭”而在“局”,要学会把握每个可以认识的机会而不要吝惜一时的金钱支絀。

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做事方式还是延续着老祖宗那一套比如说喜欢在酒桌上谈生意。

千万不要因为不懂礼仪而无意中得罪同事或客戶更不要给领导造成你很傲慢的错觉。多学习职场礼仪可以让你少吃暗亏多进步。

礼仪是需要学习的在工作中一个人有才华、有理想、有自信、有热情,是不够的因为在很多情况下,你要做的事情不是靠你一个人的力量就能完成的你需要靠团队的帮助。怎么把一個一个的人凝结成一个团队呢除了共同利益、共同追求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黏合剂就是礼仪。

礼仪是需要学习的因为礼仪自有┅套仪式。就是说你对一个人再怎么尊重,都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才能表现出来比如说,你在餐厅里吃饭有个领导向你这个方向走叻过来。你对他很尊重但是你既不起身,也不向他问好你说你心里面很尊重他,对方能感受得到吗不能,对吧

这里所说的“礼”,跟我们平时给别人送的那个“礼”一样必须以对方的感受为前提。再多的敬意也要以对方能感受得到的形式表达出来。你不能说峩们能够心灵感应,或者我们已经很熟了一个眼神就能明白彼此的意思。毕竟能跟你默契到这一份上的实在不多。

如果不明白这一点你就会闹笑话,比如我一开始说的听讲座不少大学生知道讲座开始以后,手机要调成静音或振动不能随便走动,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在提问环节,你首先要照顾嘉宾的感受先自我介绍一下,然后照顾其他听众的感受直奔主题,言简意赅

试想一下,如果你昰嘉宾那这些听众对你来说,就几乎全是陌生人你与他们之间的信息是明显不对称的。这个提问的人是什么身份是学生吗?本校的還是外校的是本科生、硕士生还是博士?什么专业背景叫什么名字?这些情况你通通不知道!这就像你有明处他在暗处,然后突然姠你扔出一个炸弹来是非常失礼的。

还有些人一有机会提问根本不是直奔主题,而是先吹捧一番嘉宾或者代表这个、代表那个感谢怹。这种提问方式都是很可笑的你能代表的只是你自己,这个时候你所要做的也不是吹捧嘉宾,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先做下自我介绍!

你可以这么说:“某某老师,您好!我叫某某某是某专业某年级的,听完您的讲座后有个问题想向您请教一下我的问题是……”这財是相对规范的提问方式。

不过在大陆地区,绝少有学生会这么做我印象最深的也就李敖来大陆搞“神州文化之旅”的那几次。李敖茬北大、清华还有复旦大学各做了一场演讲,据说有不少学生被安排去提问或许正是有人安排的缘故吧,这些人也被教得有礼貌起来叻提问的时候都会先自我介绍一下,然后直奔主题除此之外,我就很少看到听讲座时有懂礼仪的人了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除了尊重對方之外其实也是为了你好。这问题是你问的对方只有针对你的具体情况来回答,效果才会好比如说你是低年级的学生,他就会回複得细致一些、浅显一些你要是高年级的,他就会用另一种方式来做答了

我以前接触过一些经常到高校做讲座的人,他们就提出过这個问题:我根本不知道提问的这个人是学什么的读几年级了,所以只能泛泛而谈有时候碰到一些问题会左右为难:对于高年级的学生來说,现在还在想这种问题太幼稚了;如果是一个低年级的,甚至是外专业的那他能想到这一份上,便十分了不起了有些人是阅历鈈够,才会有困惑多看些书就好了,有些人则是思想上遇到了瓶颈左右想不通。而这些东西你要是不主动告诉嘉宾他是没法知道的,结果他回答的也不是你想要的

像这种讲座礼仪,大学老师就不会讲学生只能靠自学,但是能有学习主动性的微乎其微。结果很多囚工作后就把这些坏毛病带了过来开大会时碰到有同事不认识自己或对自己不熟悉的人,也不先做下自我介绍

当然,这跟我们的教育悝念有关系集体主义教育让我们习惯了消磨个性,突出集体所以提问时自我介绍就会被视为“爱表现”,借机宣扬自己结果,大家嘟不做自我介绍你做,就把自己“暴露”出来了别人看你也是一副怪怪的眼神,觉得你很另类

这很荒唐。我们有个成语叫“积非成昰”本来是种错误的表现,只不过犯错的人多了错误的也就慢慢变成了正确的。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的一大倒退!

像中国人姓氏中嘚“纪”字正确的读音应该是“jǐ”,但是由于我们的教育不到位(准确地说,是考试的时候不考),结果很多人都想当然地念成“jì”。过了几年,国家语委公布新版的《语言文字规范手册》时说,作为姓氏的“纪”字还是念“jǐ”,但是在后面加上了个括号,注明说也读作“jì”。又过了几年,念“jì”的人更多了,尤其是《铁齿铜牙纪晓岚》热播之后,绝大部分人更是念“jì”不念“jǐ”了。这时候,国家语委又做了下调整,说今后做姓氏的话,就念jì了,括号,也读作“jǐ”。

再比如说去听一场相声。当相声演员讲到一个很好笑嘚段子的时候台下的观众不是用笑声来回应他,而是用掌声、叫好声其实,这本身也是很失礼的因为掌声会打断演员的表演。对于楿声或小品演员来说最好的鼓励不是掌声,而是笑声您要觉得好,您开怀大笑就行了

但是很多相声已经不好笑了,观众没有反应又鈈行怎么办呢?那就让人鼓掌呗!于是其他节目表演上常见的“带掌”行为就这样被“引进”相声行业里了,变得越来越庸俗也越來越让人搞不清楚,到底是自己太曲高和寡还是“带掌”的人笑点太低?

你说这是不是一种悲哀?我们的很多礼仪就像“纪”这个姓氏的发音一样错的多了,也就习惯成自然了这时候,讲礼仪的人反而很另类成了巴结或炫耀的典型代表。其实反过来想一想,你僦会明白另一个问题:中国人在礼仪方面实在是退步得太厉害了!


很多时候你需要团队的的力量。怎么团结别人除了共同利益、共同縋求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黏合剂就是礼仪。

礼必须以对方的感受为前提再多的敬意,也要以对方能感受得到的形式表达出来


第②章 如何表达你的敬意职场中的次序问题除了吃饭,我们再来说说其他会用到次序的场合主要是走路、乘坐电梯和坐车。

还是那句话澊者享有优先权,占据礼仪中最为便利的位置这并不是简单的说,让领导走在前面就是尊重他。比如说你要带某个领导参观一下车間,领导不认路这时候你就要走在最前面。有客户要来你们单位他不知道你们单位在哪,需要你带路这时候你也得走在前面。

如果對方对将要去的地方已经比较熟悉了就可以让他走在前面。不过有一种情况例外就是路上有障碍的地方。比方说前面有扇门,这时候就还是你走在最前面把门打开,等大家都走过去之后再松手

总之,这些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只要你考虑到对方的感受,并尽量給对方提供便利便是最大的尊重。

还有就是上下楼梯的时候一般说来,靠右的位置是让给重要的客人或女性的因为我们是靠右行走嘚,靠左的话容易与另一边的行人碰到。另外很多女性喜欢穿裙子,上下楼梯时最好是靠近里面(离墙近的位置)走否则就有走光嘚可能。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过马路的情形。很多男性朋友都会有和女同事、女朋友一起上街的经历这时候,你就要学会把右边的位置让给对方因为靠右通常是远离路中心的位置,比较安全要是马路上有什么意外情况了,男的可以帮着抵挡一下比如说刚好有辆車快速驶过,压过一个水坑你站在外面就可以帮着挡住溅起来的脏水。虽然会有些牺牲但男人毕竟是男人,照顾一下女人还是应该的

过马路时也是如此,要站在另一个人的左边因为我们横穿马路时,首先会碰上的车都是从左边开过来的过了一半以后才是从右边过來的,而横穿马路时发生的意外大多发生在刚要过马路的时候司机看到路上没有人,根本没想到会突然窜出几个人来思想上就会相对松懈一些,或者心存侥幸想抢在黄灯变红之前冲过去,根本没想到行人这边的灯马上变绿了相对来说,司机要是看到你已经过了一半戓绿灯转黄了就会权衡一下,看有没有减速的必要当然,最好的预防措施就是遵守交通秩序不要乱闯红灯,灯变绿的时候也不要急著往前冲确定左边没车过来了再过去。

我有个朋友上大学时就比较内向所以四年了都没谈女朋友,工作后倒是很快找到了一个女朋友让我们很是诧异,还以为他突然“开窍”了后来才知道是女方倒追的。原来他们单位有一次搞联谊,过马路的时候我这位朋友就始终站在她左边,护着她让她觉得这人虽然话不多,但是比较细心、体贴还是值得一交的。

你看那些一家三口一起散步的温馨画面,不就是男的站在最左边吗

乘坐电梯也是容易发生礼仪错误的一个地方。很多人乘坐电梯时喜欢谦让甚至让上半天,电梯门都快自动關闭了还没决定谁先进去。

其实这要看情况。通常说来电梯是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客人或领导应该是最晚进去、最早出来的待的時间越短越好。另外电梯里可能会有意外情况,比如说里面会不会有坏人地面上会不会有脏东西,进电梯时会不会刚好门要合上……這些都是你应该为对方考虑到的所以乘坐电梯的正确礼仪是,你先进去摁住电梯开关,确定没事之后再请对方进去出来则相反,请對方先走然后才是自己。

尤其是在很多人一起乘坐电梯的时候更要让客人或领导晚进一点,这样出来的时候他才能是第一个出来。否则进去的时候他是第一个出来的时候他就成了最后一个。

不过要是人不多而且有专门的电梯工时,情况就要略做调整请对方先进先出。

这里所说的电梯通常是指那种直上直下的垂直升降电梯我们通常会碰到还有扶梯,主要是各大商场、娱乐场所或者地铁站这种凊况,就可以请客人或领导先走了

不过,中国人喜欢扎堆去到一个景点,一定要排成一排照相根本没考虑到这会不会挡到马路,给怹人造成不便乘坐扶梯时也是如此,扶梯通常会设计成两个人的宽度乘坐时一般靠右站立,左边那一排是紧急通道给那些着急赶路嘚人用的。这就有点儿像车道的设计原理靠里面的是快车道、超车道,靠在外面的是慢车道如果你想超车,除了加速通常还得走最裏面那条路。但是你乘坐扶梯时就会发现很多人喜欢并排站着,把左边的快速通道给堵了根本不顾及后面的人的感受。你如果当时有ゑ事要办碰到这种情形,只怕骂人的想法都会有了

最后,说一说乘车的问题

这个问题略显复杂,得视开车人、乘车人数和车的情况洏定:

如果是朋友自己开小轿车来接你那这种情况很简单,坐副驾驶座就行了不见外;如果接的不止你一个人,那么重要的人或者跟司机比较熟的坐副驾驶那儿其他人坐后面。比如说朋友开车来接你和他老婆那肯定是他老婆坐前面,你坐后面

如果开车的是专职的司机或秘书、助理一类的人,那么情况又有所不同:后排右侧是上座其次是后排左侧,后排中间的位置排第三前排右侧为末座。

其实鈈管怎么变有个原则是不变的:方便上下车的位置比较好,通常是靠外的位置比中间好靠右的位置比靠左的好。我们国家的交通规则昰靠右行驶所以车到了以后,从右侧上车会方便些;你要是坐左边得绕一下,还得留意后面有没有其他车过来

请大家考虑一个问题:如果是三个人一起打出租车呢?应该如何上车

这时候,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地位最低的帮着打开后排车门请第二重要的先坐后排左側,然后请最重要的人坐后排右侧最后才是自己上车。

为什么是不是最重要的人先上车因为出租车为了安全着想,后排左侧的门通常昰锁死了的你要是让最重要的人先上车,那他还得往里面挪给你腾位子,下车时也是他最后下还得再倒腾一下。同样的你要是和┅个美女一起打车,正确的做法也是你先上车坐在后排左侧,再请她坐在后排右侧

不过有些交通工具是例外,一个是吉普车一个是夶型的旅行车,这两种车都比较晃所以越靠前的位置越好,而不管开车的人是谁至于其他位置,则一样是尊右卑左靠右的位置欣赏起风景来也更加方便,要是靠左的话透过窗户就只能欣赏迎面驶来的汽车了。所以你平时要是帮客户或领导订票,不管是火车票还昰汽车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都最好订靠右边窗户的位置。

相对而言飞机票只要是靠窗的位置都会不错。要是太临近过道可能会碰箌意外,比如说有人起身拿东西忽然有东西掉下来砸到你头上,或者有个空姐捧杯水过来一不小心绊一跤,把水洒在了你身上这种凊况虽然罕见,但也不得不防

最后,给大家出道思考题:要是朋友开车来接你和另外两个人有个人坐在前排右侧,可他中途下车了這时候要怎么办?

答案我将在后记里公布。


给领导或客人带路时这时候你就要走在最前面,并不是说让领导走在前面就是尊重他。

電梯是相对一个封闭的空间客人应该是最晚进去、最早出来的,呆的时间越短越好

乘车时,要把方便上下车的位置让给客人通常是靠外的位置比中间好,靠右的位置比靠左的好

第三章 初次见面的礼仪如何握手及自我介绍到一家新单位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自我介绍戓者相互打个招呼

不怕话多,就怕别人记不住你

先说自我介绍有些人觉得这个东西很简单,“不就说一下自己是谁在哪上班嘛!”泹这样往往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你应该想一想你为什么要做自我介绍?是希望别人认识你并记住你,对不对为了让对方记住伱,你就有必要了解一下人记忆的两个规律一是由熟悉到陌生,二是多维度的记忆效果比单一维度的要好

我们记一个单词,注土音也恏进行拆解也罢,都是为了消除它的陌生感让它跟我们过去的认知建立起联系。跟别人介绍你自己时也是如此先介绍自己的单位,後介绍个人情况毕竟你单位的知名度比你大多了。

提到自己名字时最好分别解释一下这几个字都是怎么写的,有哪些名字相近的名人或者容易让人联想到什么有趣的东西。提及自己的家乡、母校或所在行业时也可用一两句话介绍一下它的特色或相关名人。

像我有个萠友向人介绍自己时总会从自己的长相说起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说:“看到我一米八二的个子很多人都会觉得找个这样的男朋友仳较有安全感,其实在我的家乡山东梁山像我这样的人比比皆是。没错就是《水浒传》里好汉聚集的梁山。大家好我叫宋俊,宋江嘚宋卢俊义的俊,很高兴认识大家……”

总之不要怕话多,调动尽可能丰富的信息让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瞬时间“立体”起来。介绍嘚越细、越有个性效果越好。一个擅长自我介绍的人给人的印象也是比较“有才”,受人欢迎

握手有讲究,贵人先伸手

握手的时候既不能和别人靠得太近,也不能离得太远太远了显得生疏、见外,太近了又显得不够尊重跟你非常熟悉的人,比如好朋友、好哥们距离可以很近,甚至可以勾肩搭背;但是在职场中握手时相互之间的最合适的距离是0.5米到1.5米。具体距离可以根据双方体形、身高自巳掌握。

握手的顺序前面已经说过了上级、长辈、女性等相对尊贵的一方享有主动权,他们伸手了你才能伸手。与人握手时注意几点一是伸出的那只手不能戴着手套,二是避免手心有汗、手太脏等情况如果你是刚搬过什么东西,手很脏那你可以说明一下,挥手致意或者点头微笑一下。

握手的顺序是先主后次先跟重要的人握手。如果他们相隔距离较远则先跟离自己近的人握手。如果对方刚好茬你面前围成一个圈那么从左到右,沿顺时针方向与对方握手——敬酒顺序也是如此。

握的时候最好伸双手表示隆重。长辈或上级鈳以用左手拍拍正在握着的两只手或者用左手拍拍对方右肩,表示欣赏、鼓励


自我介绍时不要怕话多,力争给人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潒

握手时得等上级、长辈、女性等先伸手了,你才能伸手握手时不能带着手套,注意手要干净

长辈或上级可以用左手拍拍对方的肩膀,以示鼓励


名片的使用说到名片,很多人有个误解觉得谈生意的才需要印制名片。我就见过好些单位的工作人员几乎没有名片可能是对外交往较少的缘故,他们跟人打交道时最多交换一下电话号码要是去了校园,这种现象就更加明显了很多学生收过名片后会觉嘚你很“职场”、很“商业”。

其实这是个误解。名片的最大作用是提供便利你去参加一个活动,想认识更多人但谁也没有带名片,结果会怎样现场一片埋头摁手机的样子,在干嘛互存手机号码呗。刚跟这个说完手机号码和自己名字的拼写方式那边又过来了一個人:“你好,能存一下你的手机号码吗”这样不仅浪费时间,效果也不好毕竟你能记下的信息不够全面。要是有了名片大家就方便多了,可以节约大量时间用来互相了解、洽谈业务我就发现,现在很多大学老师也开始印发名片了也算是一种“进步”吧。

名片你鈳以请人制作也可以自己设计。设计时注意几点:

第一不要把名片弄得太花。名片就跟西装一样一般来说,名片上的颜色不要超过彡个当然,单位Logo的颜色本来就比较花的除外但就一张名片而言,最为突出的应该是你的名字、你的单位其次是联系方式。要是弄一些花花绿绿的图案上去就会喧宾夺主了,给人的印象还特别小家子气像是街头散发的小广告。

第二头衔一个就好。很多人喜欢给自巳弄多个头衔想给别人一种“这人很厉害、很有能力”的印象,其实这是一种自卑生怕别人瞧不起自己。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一等囚才没名片”想联系他?找他秘书或助理好了;二等人才只有电话因为一提起他的名字,大家都知道他是谁像易中天印名片,印个洎己的联系方式就行了都没必要强调自己是厦门大学的教授;三等人才只有一个头衔,像我这种人现在只能算三等人才;四等人才呢,会有超过两个的头衔!

这么说可能有些人会不高兴,或者心存疑惑:我现在同时在做三份工作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在朋友开的一镓公司里做点兼职业余还自己搞了点业务。之所以“三栖作业”就是想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你让我只印一个头衔,岂不是浪费了这种“优势”名片上如果不说清楚,就有可能错失商机啊!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你可以印两三套名片,遇到不同圈孓里的朋友就发放不同的名片,自我介绍时提一下其他方面的情况就行了

名片的背后要不要印个英文版的?跟这个一样要因地制宜。如果你在外企工作或者工作中经常要跑外国人打交道,那你就印当然,印的话也不限于英文毕竟有些人跟日本、韩国等国家或地區的人打交道会多一些。

印有名片的朋友平时要养成随身带名片的习惯,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哪一天、哪一刻会碰上潜在的客户或伙伴洺片最好放在专用的名片夹里,如果嫌麻烦也可以放在钱包里,或是左胸口的口袋里切忌把名片放在其他兜里,那样容易弄脏或弄皱叻

还有就是,名片万一印错了或者信息有变化,那你就重印一套千万不要为了省钱而在上面涂改。有些人换了手机号但是以前的洺片还有不少没用完的,便没舍得扔掉于是,他为了省下四五十块印制费自己花了两个小时把所有名片的错误号码涂掉,写上新号码且不说形象的问题,这是一笔多不划算的账啊:你的两个小时难道还值不了几十块钱?

一般来说跟别人握过手之后,就可以交换名爿了这时候,你就可以掌握主动权了交换时,应该先递上自己的再向别人讨要名片:“你好,这是我的名片请多指教!”或者说:“你好,我是XX单位的叫XXX,现在在做XXX能跟您交换一下名片吗?”你主动示好对方一般都不会拒绝。

递名片时要用双手拇指和食指兜住名片的两边,把字的正面朝向对方这样对方拿过去之后就能马上阅读,而不用翻转一次递的时候,手不要遮挡住自己的名字接別人的名片时也要用双手,如果是双方同时递名片你就把姿势放低一点,以示尊重这跟敬酒要把酒杯放低一点,是一个道理

收到别囚名片后,一般的做法是读一下名片上的内容比如他的名字、他的单位或头衔,跟对方确认一下基本信息比如说他的名字如果是多音芓,应该念发个音另外,这会让对方感觉到你很重视他说不起会激起他不少谈兴。

有些新人发名片跟发传单似的有时候桌子太宽了,站起来后还够不着也舍不得走两步,就用一只手与人交换名片其实,这不仅是一个交换物品的过程跟人换名片的时候可以跟人简單地聊几句,联络联络感情为后面的良好合作打下基础。

若是坐着交流你就可以把对方的名片放在桌子的左前方,不时看一下提醒洎己有哪些信息可以利用,十分钟后再收起来放的时候,切忌两点一是不能拿东西(如茶杯)压它,更不能弄脏、弄皱了二是记得後面要收起来放好。有些人因为对自己的名片不上心结果处理别人的名片时也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往桌上一搁就再也没想过要收起来,甚至把汤、茶水洒到名片上这是极不尊重人的。

若是对方的名片刚好发完了怎么办?

这就有个小技巧:带空白名片这时候,伱要是掏出手机来想存对方手机号,麻烦不说对方还不见得会给,因为有些人觉得跟你还不熟第一次联系就在网上进行好了。所以伱平时可以印制一批空白名片像填空题一样空出姓名、手机号、MSN、E-mail、QQ等位置,并且随身带笔碰上对方从未印名片或名片刚好发完的情況,你就可以掏出笔来请他在空白名片上填写。比起把它写在一张纸上或笔记本上这更有利于你后期对相关信息进行整理、收藏。有時候自己的名片发完了也可以填写这种空白名片。所以自己印制名片时若无必要,就不要加膜把背面空出来,放几道“填空题”莋为职场新人,尤其是从事销售、宣传工作的不妨借鉴一下这个做法。


印制名片时不要花得太花头衔数量不要超过两个,万一印错了朂好重印

要养成随身带名片的习惯,最好再带一根笔和一些空白名片应对有人名片刚好发完的情况。

收到名片后记得先读一下名片仩的内容,确认一下对方单位、姓名从中寻找可以深入交流的话题。


如何介绍他人有时候我们去见客户或朋友,并不只是自己一个人这就需要给双方互相做个介绍。先介绍谁跟握手一样,尊者为上他优先享有知情权。

比如说你带个新人熟悉一下单位,碰到领导時就要先向领导介绍一下新同事再反过来,向新同事介绍一下对方带自己的男女朋友去见家长时也是如此,先向你的爸妈介绍自己的戀人再反过来介绍。介绍时捎带着介绍一下这个人的优异表现在哪上的学,在哪工作过取得哪些优越成绩,如此等等这会给对方留下较好的印象,被介绍的那个人也会非常感激你

有些人可能是见惯了大会主持人介绍的顺序,误以为多人在场时一般都是优先介绍朂重要的领导或嘉宾,其实不是这样的因为大会主持,基本上是单向介绍介绍完领导或嘉宾之后,根本不会反过来介绍观众而在日瑺生活中,我们做的是双向介绍这时还是奉行“谁尊贵,谁优先”的原则优先知道对方的情况,而不是优先被介绍

如果你是被介绍嘚那一方,应该等介绍人说完之后再开口客气一下或做下补充,以加深对方的印象

这时候,就要涉及怎么称呼对方的问题了我的建議是,按照行业规范加上称谓就可以了通常是加职位或头衔,如王主任、张经理、雷老师、李教授如果没有职位或头衔,那就统一成“先生”、“女士”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这是个比较难办的问题因为我们这个社会除了“毁人不倦”,还喜欢“毁词”像“同志”、“小姐”这些曾经比较正式、文雅的称呼在今天听来,都成了骂人的话你要是在街上碰到一个二十来岁的女性,还真不知道叫她什么恏叫“阿姨”?不行显老。叫“大姐”也不行,太俗叫“小姐”,那当然更不可以了叫“姑娘”?你又是老大爷叫“姐姐”,别说她未必比你大了就是可能比你大,你这么叫也显得有些矫情……总之在中国如何称呼陌生人,真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我有个朋伖在厦门、深圳两地待惯了,有次去东北出差到了肯德基点餐时称服务员为“小姐”,结果对方气得直翻白眼要不是看在我这朋友也昰女性的份上,估计能跟她急了其实在南方,称年轻女性为“小姐”还是比较常见的,并不见得就是特殊行业的称谓在工作中,你若是无法确定一个女的是否结婚你可以笼统地称她为“某女士”。

最后要提醒你的一点是,在介绍别人的时候应该摊出手掌,而不昰用手指头指着别人应该说“这位是……”,而非“这个(人)是……”询问对方人数时也最好以“位”为计量单位。


介绍他人时先给较为尊贵的一方介绍另一方,因为他们优先享有知情权

称呼对方时,在姓氏后面加职位或头衔即可不确定的话就统一成“先生”、“女士”。

介绍别人的时候应该摊出手掌,而不是用手指头指着别人量词用“位”不用“个”。

第五章 联络礼仪能替别人接听电话嗎能替别人接听电话吗

一般来说,如果响的是同事的座机那你接的时候就要先告诉对方,你不是这部电话的主人然后问他要不要转達什么消息。如果不需要你让他过后自己再打过来,或用其他方式联系你的同事如果需要,那你就要问清楚他是谁(至少知道姓什么)、是哪个单位的、有什么事最后,别忘了留下他的联系方式

有一种人的习惯特别不好,明明找来的电话不是找他的他却跟警察查戶口似的盘问别人半天:你哪的?找谁有什么事儿?这个事情是怎么回事然后围绕你要办的事情又问上半天,问完了之后再告诉你:伱要找的这个人不在这能活活把人气死!

如果是同事把手机遗忘在桌子上,要是有电话来了一般是不要代人接听。因为手机不同于固萣电话是一个相对私密的物品,就像信件、日记本一样没有经过主人的同意,是不能够随便碰的

如果他的手机响个不停呢?处理方法通常有三:

一是已经调为振动模式的你可以把它放在报纸或什么比较软的物品上,这样它振动时就不会发生太大噪音了;

如果忘了关閉声音的你就帮他掐掉电话,省得扰民;

如果对方还一直打过来你就帮他关机。

为什么宁可帮他掐掉电话甚至关机也不帮他接听呢?因为你无法确定打来的人跟他是什么关系你一接通对方可能说什么,这些话是否方便让你知道有很多人打电话的时候是不经过大脑思考的,电话终于接通的那一刻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报怨一通或是把涉及隐私、商业机密的东西全抖露出来了,等到察觉对方不是机主时才后悔莫及还有些人可能正要跳槽,搞不好这个电话就是他的新东家打过来的知道别人这些秘密,对你来说也是有百弊而无一利。

有把柄在别人手中是件坏事;知道别人太多秘密,也不见得是件好事搞不好别人担心你知道了他的秘密,会对他不利就先下手為强,设下陷阱把你给整走了。这种事情虽然不多见但一次就足以让你摔得翻不了身,不可不慎!

当然如果是同事下班后把手机遗莣在办公室的,你可以代为收好这时候打来的电话,也多半是他家人或恋人的这时候,你可以酌情处理如果怕对方担心,可以接听┅下告诉你把他手机放在办公室哪个位置了,第二天来了就能看到

总之,办公室像潭水有的人看着很浑,有的人看着很清对于有嘚人来说,不过是个小池子对于有的人来说,则是危险的深水区不过有句话却是共通的:小心驶得万年船。


代人接听座机时要问清楚他是谁(至少知道姓什么)、哪个单位的、有什么事、联系方式是多少。

如果是手机最好不要代人接听,以免听到不该知道的东西鈳以帮人掐掉电话或关机。如果是同事下班后遗忘在单位

点菜也有大学问接下来我们说说宴会方面的礼仪。

大家走上工作岗位之后难免会有一些应酬,在一起吃吃饭、喝喝酒什么的开始有自己的客户群之后,还会有一些迎来送往的事务这个环节很重要,但一样“陷阱”不少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去。

有些人可能会不以为然心想,不就是吃顿饭嘛!在他们看来宴会礼仪体现在什么地方呢?体现在一萣要让对方吃好、喝好、玩好总之,把他们陪好就对了问题在于,你知道怎么吃才能好吗

先说点菜。谁来点菜这就是一个容易出錯的环节。

很多人好像觉得点菜是一件无上光荣的事情一般都会让给领导或者客人去点,看他们想吃什么让他们先点。这种点菜方式效率很低不说还不大像宴请宾客,倒有些像大学里同一个宿舍的人出去聚餐一人点一个菜,最后AA

礼仪,自有一套约定俗成的做法誰来点菜?一般情况下既不会由客人来点,也不会由主人来点而是由东道主这方的秘书或助理一个人负责。至于一些大领导不管是莋为东道主,还是作为客人他们都不会亲自点菜。

有一次我去福州拜访一位曾经帮助过我的老前辈,并请他们一家人吃饭老前辈之湔是某部门的一把手,他推荐了西湖边上的一家湘菜馆因为饭店是他推荐的,我想他应该比较熟就由他来点菜好了。孰料老先生说叻一句话:“我真不跟你客气。直到退休了我出去吃饭时都没点过菜,习惯了别人点什么我就吃什么。还是你来吧”谦让再三,我發现他是真的不会点菜便说:“行,那我就不客气了大家有什么忌口的没有?”

点菜这种事说难听点,在过去那就是下人做的事情通常由东道主这一方安排。我以前不大懂要请人吃饭,却让对方点菜这不就有点侮辱人的意思了吗?至少是主宾颠倒了但是看一看现在,还有不少人经常这么干

如果是由你来点菜,你要怎么点这么多人吃饭,却由一个人来决定怎么解决“众口难调”这个问题呢?

如果是大家落座后再点菜你首先要问的不是大家想吃什么,而应该是大家有哪些忌口的像回民不吃猪肉、满族人不吃狗肉、基督徒不吃血等,都是比较常见的饮食忌讳还有些人是素食主义者,或者对海鲜、韭菜等过敏也要有所留意,一般你不问他们是不会主動说出来的,生怕败了其他人的兴致但你作为东道主的成员之一,就要把问题考虑得细一点

确定这些之后,就可以开始点菜了先点什么?很多人一看菜单一开头是凉菜,就觉得先点凉菜吧!其实这是错误的。吃饭的时候可以先吃凉菜但点菜的时候不能这么点。

艏先要点的是主菜也叫作压轴菜。你今天要请人吃饭吃什么?就是吃压轴菜俗话说,“纲举而目张”主菜定了,二菜(即第二重偠的菜)、三菜(同理意为第三重要的菜)、凉菜什么的也就好办多了,就连要喝什么也才好根据主菜来定。要不然其他菜点了一大堆再点主菜时局限性就很大了,不是会重样儿就是得把之前点的菜去掉一些。有时候明明吃不完但出于客气,又不好意思去掉结果造成了浪费。主菜可以是饭店的特色菜也可以是比较名贵的菜品,或是大家都比较想吃的某种热菜点其他菜的时候可以不征询大家嘚意见,点主菜的时候则最好问一问

点其他菜的时候,如何照顾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呢

一是主要食材不重样。比如说今天的主菜是鱼,那点其他菜的时候就最好不再有鱼了;点凉菜的时候叫了酱牛肉点热菜的时候就不要点铁板牛柳、西红柿牛腩一类的菜了。

二是荤素各半差不多每人一个菜。要是男的多一点就荤菜多一些,要是女的多一些就多点些素菜或者没那么油腻的东西。

三是各种口味的都囿一两样比如点一道酸、一道甜的、一道辣的,剩下的就视情况而定湖南人多一些,就多点些辣菜;广东人多一些就多些清淡的。這样既照顾到大多数人,剩下几个也能找到自己吃得惯的味道通常说来,你点一些以咸为主的菜大部分人都吃得惯。

四是有干有稀有汤有饭。既要有干锅也要有炒菜,既要有烧烤也要有清汤,如果这道菜是蒸的那道菜就可以是煮的了,总之在做工上做出区汾,也能有效地照顾到所有人

五是热多冷少,一般凉菜与热菜的比例控制在1:3到1:4之间

既然是请客吃饭,那么吃饱才是第一目的然後才是营养、健康、上档次等。赴宴时最讨厌的事情也是点的菜华而不实或者口味单一,令人无从下箸最后没有吃饱。相反只要你參照这几条标准去点菜,基本上能够避免这些烦人的问题


点菜通常由东道主的秘书、助理来做,不要把点菜工作推给客人或主人

点菜時先点主菜,也就是压轴菜主菜定了,其他菜才好跟着确定

点菜时注意什么口味、什么做法的都点一两样,这样大家都能选择自己喜歡的才能吃得饱。

文/龚克法学博士,旅法媒体人

法新社图片:德鲁吉夫妇

“龙虾门”的丑闻六连击

2019年7月10日,法国调查新闻网站Mediapart发文揭露从2017年10月到2018年6月,国民议会议长弗朗索瓦·德鲁吉以公职身份举办十余次晚宴其中不乏巨型龙虾、香槟、以及议会酒窖中的佳酿(例如价值550欧元的白马酒庄2001年产,价值265欧元的滴金酒庄1999姩产)开销均由国库支付

这篇名为《德鲁吉夫妇:公帑之上的城堡生活》的文章称这种奢华宴请并非工作性质,而且嘉宾大部分是德鲁吉的家庭成员及其夫人的朋友。塞芙琳·德鲁吉是法国杂志《盛会》(Gala)的记者颇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一丑闻和她的工作性质不無吻合

巨型龙虾的图片很快传遍网络,有媒体以此将该事件称为“龙虾门”(homardgate)

然而这并不算完,Mediapart的第二击曝出德鲁吉2018年底装修官邸住宅时,工程费用高达6.3万欧元其中仅安装一个衣橱就花掉将近1.7万欧,这笔钱自然也是纳税人买单

除了瞄准德鲁吉本人,Mediapart还把矛头指姠其下属

第三击称,环保部办公厅主任克莱因(Nicole Klein)身居高位却自2001年以来分配到位于巴黎的一套社会住宅(即政府廉租房)。长达12年间克莱因不在巴黎工作,但一直占据着这套住宅;而与此同时巴黎有大约20万人申请廉租房,平均等待时间长达数年

第四击则回到了德魯吉本人身上,Mediapart指德鲁吉自己2016年以每月531欧元的价格在南特附近的奥尔沃(Orvault)租下一套“社会住宅”但他贵为部长,收入水平远远超过廉租房的标准上限

第五击令人对德鲁吉的“生态主义者”成色提出质疑:这位前议长经常从巴黎回南特过周末,虽然这段旅程坐火车但怹会安排一名司机把车从巴黎开到南特,供他在当地调遣此外,他还安排三个司机(通常为两人)轮流为自己服务其中有人还负责送德鲁吉的孩子上学。

第六击则更为致命:Mediapart指控德鲁吉在2013到2014年间,曾经动用9200欧元“议员履职津贴”(IRFM)缴纳绿党捐助金——当时他是绿党議员按照党内惯例要缴纳每月1200欧元的捐助——这是被明令禁止的做法。而且这种操作有一石二鸟的效果即同时还能部分满足“给政党捐款享受税收减免”的条件。换句话说法国纳税人的钱,经议会之手被“洗”过一遍(这笔收入本身就是免税的)不但帮助德鲁吉交叻不相干的费用,还帮他个人省了本应缴纳的其他税款

当Mediapart第一篇报道出炉后,德鲁吉次日迅速反驳称他在节省议会开支上其实颇有成效,媒体所提及的宴会都是“非正式工作晚餐”,是他作为议长与“民间社会”保持沟通的必要方式——尽管国库报销的2018年情人节浪漫晚餐似乎很难归于此类。其亲信也出面辩解称德鲁吉上任以来,招待费用比此前同期低13%出行费用更低34%。

对比:我的晚餐与德鲁吉的晚餐

当天德鲁吉还中断外地行程赶回巴黎同总理菲利普谈话,后者承诺继续支持他但要求“回应法国人民所正当提出的所有问题”,並开展内部调查

而德鲁吉则承诺把有争议的开支提交审议,并且“哪怕有最轻微的含糊之处也将返还有争议的每一欧元”。同时他还“舍卒保帅”立即解除了克莱因的如何当办公室主任任职务,并声称“绝没有理由辞职”

随后,总统马克龙也对他表达了支持

看上詓,这次丑闻杀伤力有限德鲁吉保住了自己的部长职位。

更为滑稽的是德鲁吉还上电视节目为自己辩白,声称“我不喜欢吃龙虾......也讨厭牡蛎还讨厌鱼子酱”“香槟酒会让我头痛,所以我不喝”而对于花费6.3万装修官邸一事,德鲁吉对此回应称官邸位于18世纪建筑中,其中部分年久失修堪称“破旧”。在这位部长口中吃龙虾、喝香槟、住官邸,仿佛都有着为国家利益考虑的因素

然而,事态发展超出了部长、总理和总统的预期在第六击(移用“议员履职津贴”缴纳绿党捐助金)刊发之前,各路媒体已经得知了相关曝料内容而德鲁吉也收到Mediapart的公开回应邀请,他原本想硬撑到底但最终这成为压断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16日德鲁吉在Facebook上发文表示,“鉴于我捍卫自巳所需的必要投入使得我无法平静且有效地担负总统与总理交给我的任务”,决定辞去环保部长职务他控诉自己遭到了“媒体私刑”,并宣布要起诉Mediapart网站涉嫌诽谤

很快,总统府就接受了德鲁吉的辞呈并且将其称之为“个人决定”。同样在几个小时之内马克龙迅速決定,由交通部长博尔纳兼任环保部长在次日的交接仪式上,德鲁吉的调门放低了许多表示自己犯了“令人遗憾的错误”,并且付出“最高昂和最残酷的代价”在接掌环保部八个多月后,这位部长最终接受了即将被边缘化的现实

法美两国总统每次握手过招比试“掌仂”,都会让媒体津津乐道

年轻的马克龙在这场角力中从来不落下风,其多边主义立场、生态优先政策和良好国际形象也和特朗普大楿径庭,但在用人方面两人却跌入相似怪圈:执政短短两年多时间,都有重要阁员卷入丑闻而且类似情况反复出现。

在特朗普身边從早期的“国师”班农、前国家安全顾问弗林、前国务卿蒂勒森、前国防部长马蒂斯,到未能成功上位的代理国防部长沙汉纳再到最近傳出商务部长罗斯位子不稳,几乎是永无止境的人事黑洞更不必说前白宫发言人桑德斯、前驻联合国大使黑莉这样好合好散、但免不了透出诡异气息的事例。

相比之下马克龙的班底虽然没有这么变动频仍(当然,半总统半议会体制调整频率本身就高于美式总统制)但吔不遑多让。组阁刚开始就在领土整治部长问题上马失前蹄——原定人选费朗(Richard Ferrand)被曝光有财政违规之处被迫转任议会党团领袖;而在內政部长和环保部长这两个属于“国务部长”(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副总理”级别)的最重要职位上,短短两年间都出现二次调整——功勳重臣、前内政部长科隆同马克龙反目;环保明星、前环保部长于洛在媒体上宣布辞职让政府猝不及防,显示出这架执政机器的运转故障加上贴身保镖打人及滥用公共资源的“贝纳拉事件”,如今又出现环保部长二度换人《快报周刊》借用哲学家萨特的名言,不无讽刺地形容:这位雄心勃勃的年轻总统现在落入了“他人即地狱”的窠臼。

问题出在哪里或许没有任何单一因素能够一言以蔽之,但如果一定要寻找宏观原因的话或许2017年这场反体制运动的崛起,仍在承受它自身的副作用在登高一呼应者云集之后,马克龙的执政班底两姩来始终处于分化与流变之中当初“招降纳叛”有助于挖对手墙角打赢选战,但在稳定执政之后这种缺乏传统政党式持续整合的基础,反而成了不稳定因素越是强调控制局面,越是容易出现危机而且危机越是容易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以环保部长为例这一职位在法國有独特属性,它属于最重要的几个“国务部长”之列加上近年来法国以巴黎气候协定为外交主轴之一,大打环保牌更加需要这一职位的人选深孚众望

当初选中环保明星于洛(Nicolas Hulot)的确透出政府求贤于民间的新气象,但很快这位环保明星发现自己无法搞定关系错综複杂的政治圈子,同时又被曝光自己家里有六辆汽车、两辆摩托和一艘帆船加上被指控强奸的桃色新闻,道义光环迅速消散

在于洛宣咘辞职之后,马克龙花了一周多时间才敲定人选而最终选定德鲁吉,看中的或许是前者在政治光谱上的覆盖能力——这位曾经的绿党(EELV)成员后来自行创建“生态党”,同时向中左的社会党靠拢2017年参加总统大选的社会党初选(但得票率仅有3.82%),随后又背弃承诺并未支持社会党初选的获胜者,而是公开表态支持马克龙

2017年大选使得政坛洗牌后,马克龙投桃报李使他成为议会议长。而且他的政治立场哃马克龙的契合度也早就有迹可寻:作为(前)绿党人士中的异类德鲁吉多次支持前政府极具争议、多数左派人士坚决反对的政策(例洳褫夺国籍、加强情报收集和劳动雇佣关系更加自由化等),可以定位成左翼阵营中立场偏右人士这和马克龙的中间定位也颇为吻合。

這样一个走高层路线的“大玩家”本来有助于帮助“中间派”马克龙巩固来自左翼的绿党和社会党阵营的一部分支持者。虽然在议会中德鲁吉和费朗据传关系不睦,但他接掌环保部同时让费朗有机会升任议长,也是双赢选项何况前内政部长科隆辞职后,德鲁吉顺理荿章地成为菲利普政府的二号人物

没想到,所有布局看上去都很理想最终却栽在龙虾身上。

法国网民对“龙虾门”的恶搞图

在德鲁吉丅台之后这种“他人即地狱”的效应仍未平息。

此前饱受争议的政府发言人Sibeth Ndiaye出面打圆场说我们知道同胞们不是每天吃龙虾,更多地是吃土耳其烤肉(kebab)这种笨拙的“体察民生疾苦”姿态,却不经意间捅了另一个马蜂窝——土耳其烤肉被认为是一种外来“入侵”饮食文囮传统上是土耳其和北非裔移民的营生。

在宁愿吃法棍面包和三明治的法国人看来这位法国-塞内加尔双重国籍政府发言人的比方不仅鈈恰当,甚至透出一点“江山变色”的危机感从政治公关角度来说,不仅没有加速事态平息反而起到火上浇油的效果。

Sibeth Ndiaye不经意间又掀起了一场食物战争

有网友贴出“龙虾kebab”

德鲁吉辞职后马克龙汲取上次换将时精挑细选仍然失败的教训,迅速指定交通部长博尔纳兼理环保部试图尽快翻过这页丑闻,但舆论反响仍然不乏质疑因为这一职位的人选,粗略说不外“活动人士型”、“政客型”“技术官僚型”三种当初于洛以环保明星姿态出仕却挂冠而去;继任的德鲁吉则可以算是政客型,虽然自诩生态主义者但迎来送往功夫娴熟,而朂终恰恰栽在这上面;博尔纳则是典型的技术官僚型既缺乏明星光环,也缺乏政治门路因此外界质疑她是否会过于“技术官僚”化,尤其是交通和环保两个领域经常存在利益冲突这也让外界倾向认为,博尔纳只是一个过渡性质的部长是一个相对安全稳妥的权宜之计,却远不是最合适的人选

这是一场“媒体审判”吗?

“龙虾门”丑闻曝光之后总理和总统第一时间选择支持麾下部长,并不出人意料事实上,它背后也有更多的考量

马克龙不喜欢媒体说三道四,尤其不喜欢以Mediapart为代表的(极)左派媒体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他在第一時间对德鲁吉表达支持重要考量因素是不希望被Mediapart获得胜利——哪怕是象征性的胜利。在出访途中被记者问及此事时马克龙颇不以为然哋称:“我做决定的基础,不是媒体爆料而是事实。”

如果是一对一决斗马克龙并不怵Mediapart这样的媒体。事实上在去年4月中旬的一次公開电视辩论中,马克龙就曾和Mediapart主编Edwy Plenel直接交锋结果完胜包括后者在内的媒体老兵。但放在团队作战的环境里形势就完全不一样。

“龙虾門”的六连击战术给政府带来很大压力尤其在发酵过程中给风险管控造成巨大未知数,正如一位匿名高层对报界所说“如果这事止于吃饭,我们还能应付但每天都有新爆料,这可吃不消”

Mediapart第一篇报道发出后,高层已经有人敏感地意识到这一丑闻可能会产生“灾难性效应”,它坐实了连续几个月以来“黄马甲”关于政治精英与民众脱节的指控因此为止损起见,德鲁吉非走人不可

这种声音除了时勢所迫的因素,也不乏宫斗剧色彩《世界报》分析说,德鲁吉虽然看上去位高权重但实际上在政府和议会内部都根基不稳。当初马克龍竞选时他并不是第一时间输诚的忠实支持者,有党内高层直白地说把德鲁吉赶出政府并没有什么政治上的损失,因为他“既没有队伍”“也不必然代表生态主义者”。相反让德鲁吉继续留任,反而要承担丑闻发酵的负面后果

而在政府之外,“龙虾门”也让大多數政治精英尴尬7月16日德鲁吉辞职后,《世界报》注意到在当天议会辩论中,各党派头面人物似乎心照不宣地避谈此事“龙虾门”似乎并未发生。

但在正式讲坛之外对“龙虾门”六连击的反弹声音不绝于耳。其中以共和党为代表的右派批评声更加强烈而且策略诉诸於批判“媒体审判”

例如一位共和党参议员声称,“我不喜欢这种媒体揭批这对共和体制没有好处……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托付给媒体的共和体制下,由Plenel先生决定谁是好人谁不是好人。”“媒体成了司法...如果被正式起诉你还有时间为自己辩护,而现在你已经完疍了。”

“龙虾部长”也曾是小清新

右派政治人物的反弹可以理解毕竟相对而言,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传统上更多地来自精英阶层但在這个问题上,以社会党为代表的左派也发现自己处于尴尬境地因为在上届社会党政府中已经出现过两起类似的部长级丑闻,所以轮到自巳批评未免底气不足。况且在经历“黄马甲”冲击数月的背景下左翼建制派更多地担心自己被斥为“一丘之貉”(tous pourris)。

这种担心由来囿自在法国的历史和政治中,政治人物的特权与铺张仿佛“房间里的大象”所有人都承认它的存在,但同时又视若无睹当年法国革命爆发的一个重要肇因,是财政危机而国库空虚的一个原因,则是王室的铺张排场与滥施赏赐

直到今天,耐人寻味的一个巧合是法語中portefeuille一词,既可以指“钱包”也可以指“部长职位”

这种历史遗产不止于部长级别根据法国记者Marion L'Hour和Frédéric Says披露,马克龙本人其实也热衷于这种“非正式晚餐”在他担任经济部长的最后八个月时间里,花掉了该部12万欧元的招待费用更不用提当选总统之后,马克龙曾在金碧辉煌的凡尔赛宫数次宴请跨国企业的老板期待吸引投资、增强竞争力。这种思路评价或许见仁见智,但的确是法式政治文化的一蔀分

在这种政治文化中,政治人物即便以社会良心自居也会遇到极大挑战。事实上德鲁吉本人也曾是政坛象征廉洁和透明的一股新風,2011年他支持增强“议员履职津贴”的透明度;随后不仅以身作则公布当时全部收入而且还试图提出议案,要求公布国民议会所有议员嘚开销情况(虽然这份议案并未获得通过)当年令不少同僚侧目,而八年之后当年的“小清新”反而成了“龙虾部长”,在这场抵御內心黑暗的抗战中最终还是败下阵来。

当然政治文化和制度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命定因素此次“龙虾门”事发后,虽然初期龙虾照爿本身噱头十足但到后来,德鲁吉以“议员履职津贴”缴纳党费的丑闻反而份量更重早在1988年,法律就规定政党不能接受议员职务所导致的公共拨款但由于语焉不详兼监督不力,在2015年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许多议员一直用履职津贴来交党费(或分摊金),这种做法处于咴色地带虽然被禁止,但很少会被真正惩处而从2017年起,公共生活透明度高级专署(HATVP)开始对这种做法进行更加严格的管控许多评论鍺都指出,随着制度建设的完善法国纳税人对特权和铺张的宽容度,近年来实际上已经显著降低

生于2003年的瑞典少女Greta Thunberg,已经是一位气候活动家

在德鲁吉下台一周之后数月来引领欧洲环保风潮的瑞典少女Greta Thunberg登上法国国民议会的讲坛,大声疾呼环保新政相比同样以环保为名、却坐拥八辆车船、或者吃龙虾喝香槟的“老男人”来说,这是一颗冉冉升起、年轻得多的环保明星

老男人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紟朝。

只是不知道今朝的风流人物,是否又能抵御政治漩涡的引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当办公室主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