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耶稣基督教图片大全的“超验性”它强调是“灵魂”如何到(

第一章 1917年-1919年的 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1,分析评价胡适的《文学改良 刍议》 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 (胡适文学改良的基本主张) 2,分析评价陈独秀的《文学革 命论》 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陈独秀文学革命的“三大主 义” )
3,分析评价文学革命的主要内 容、成就和历史意义?
4,简析周作人《人的文学》一 文的内容及意义(或影响)? 5,简析文学研究会的文学主 张?
6,简析创造社的文艺思想? 7, 为什么说 年的文 学思潮现实主义占主潮地位? 8,为什么说浪漫主义是五四时期 主要的文学思潮?
9,简析文化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 几次论争?
10, 简析文学革命革命时期新文学 与封建复古派的三次论战? 11, 论文学革命兴起的历史必然性 及其深远的意义?
12,简析“两个口号” 论争的背景 及意义?
13,简析京派的文学主张? 14,简析鸳鸯蝴蝶派文学? 15,论述抗战文学运动的基本特 点?
16,简析抗战文学思潮的特点? 17, 分析五四时期新文学的思潮的 特点?
18, “五四”文学革命的内容及意 义?
19,分析评价 1921年, 1927年新 文学的文学思潮的特点?
20, 分析 1927年-1937年新文学 的文学思潮特点?
21, 年小说创作发展的 标志?
22, 分析解放区文学的思潮特点? 23, 论述解放区文学运动的重要特 点?
24, 简述关于革命文学论争的基本 内容及意义?
25,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兴起的背 景?(或原因)
26, 试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倡导者 们的主张及不足?
27, 简述鲁迅 《对于左翼作家联盟 的意见》 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性? 28, 简述左联对文艺大众化运动的 开展及其重要意义?
29, 左联成立后进行过哪几次思想 论争?
30,简述左联与新月派的论战? 31.简述左联对“民族主义文学” 的斗争?
32,简述左联与“自由人” “第三 种人”的论争?
33, 简述 左联对初期革命文学创 作中错误倾向的纠正?
34, 试析左联的成就 (历史功绩或 贡献) 和缺点 (或历史局限性)? 35, 分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的 主流及缺失?
36,简述民族形式问题讨论的意 义?
37, 分析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 会上的讲话》的内容及意义? 38, 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特点及由 各流派及和左联的思想论证? 39,语丝社对现代散文的贡献? 第二章 鲁迅
40,简析《狂人日记》 的思想性和 象征意义?
41,分析《狂人日记》 的思想艺术 及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 42,阿 Q “精神胜利法”的主要特 征是什么?
43,试析阿 Q 性格?
44,简析《阿 Q 正传》的思想主 题?
45,简析《阿 Q 正传》的艺术成 就?
46,为什么说《阿 Q 正传》是辛 亥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形象总 结?
47,结合作品,具体论析阿 Q 形 象的典型意义?
48,试论阿 Q 性格的基本特征及 鲁迅批判精神胜利法的重大社会 意义?
49,举例论析《阿 Q 正传》的批 判与讽刺特色及其卓越的语言艺 术?
50,简析《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 描写及其思想意义?
51,简述《呐喊》 《徬徨》的思想 主题?
52,分析《呐喊》 《彷徨》对封建 社会、 封建思想礼教的深刻批判? 53, 分析 《呐喊》 中的阿 Q 、 闰土、 七斤等农民形象?
54, 试析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或分析 《彷徨》 中祥林嫂、 爱姑、 子君等妇女形象。 )
55, 分析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的形 象?(或分析《彷徨》 中涓生、魏 连殳、吕纬甫等知识分子形象) 56,分析评价《呐喊》 《徬徨》的 艺术特色?
57,为什么说《呐喊》 《徬徨》是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之作, 是中国 小说现代化的卓越开端?” (或分 析《呐喊》 《彷徨》在中国现代文 学史上的地位)
58,简析鲁迅笔下“新知识分子” 的基本特点?
59, 简析 《故事新编》 的艺术特色? 60,试论《故事新编》 在思想内涵 和创作方法上的特色?
61,简析鲁迅杂文的内容?
62,简述鲁迅杂文主要的思想内
63,分析鲁迅杂文的思想特色?
64,分析鲁迅后期杂文的思想特
65,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66, 结合具体作品, 论析鲁迅杂文
的艺术魅力?
67,简析《野草》的艺术特色?
68, 简析 《朝花夕拾》 的艺术特色?
69,简析孔乙已的悲剧命运?
70,简析《药》的艺术结构?
71,简析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72, 结合祥林嫂这一悲剧形象, 论
析鲁迅小说创作的现实主义的深
73,简析《祝福》中鲁四老爷形象
的典型意义?
74, 《祝福》在艺术构思和人物描
写方面有哪些特点?
75,简析《祝福》在叙述方式上的
76,简析《伤逝》的思想内涵?
77,结合作品,具体论析《伤逝》
采用“涓生手记” 的形式,对于表
现作品的思想蕴含 、 揭示了人物
的内心世界有什么作用?
78, 简析涓生和子君爱情悲剧的主
79,简析历史小说 《铸剑》所传达
的现实意义?
80, 简析 《铸剑》 的浪漫主义特色?
81,简析鲁迅 《忆韦素园君》 的思
82,简析鲁迅 《拿来主义》思想主
题的深刻性及其在论说方法上的
83,简析《春末闲谈》融知识性、
趣味性于一体的特色?
84.简析《秋夜》的思想内涵和艺
85,具体论述鲁迅 《秋夜》中枣树
形象的性格特征及其象征性意
86,结合《秋夜》 ,论鲁迅散文诗
集《野草》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
第三章 郭沫若
87, 简述郭沫若积极浪漫主义的文
88, 简析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和
89, 简析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的
90,郭沫若早期历史 剧?
91,简述郭沫若历史剧的悲剧精
92,结合《屈原》等作品论析郭沫
若历史剧作的基本风格?
93,简析《女神》的时代精神?
94, 简析 《女神》 的浪漫主义特色?
95,分析《女神》的思想内容?
96,分析评价 《女神》 在中国新诗
发展史上的地位?
97,结合具体作品,论析《女神》
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开创性贡献?
98,分析《屈原》中爱国诗人屈原
99,简析历史剧《屈原》的意义?
100,简析历史剧《屈原》中“雷
电颂”的蕴涵?
101,简析《残春》独特的艺术手
102,结合作品论析《凤凰涅磬》
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浪漫主义的艺
术特色, 并并阐述它在新诗发展史
上的作用和影响?
第四章 年的文学创作
103,简析文学研究会的“问题小
说” 热产生的原因、 特点及缺失?
104,简析“乡土文学”产生的原
105,简析文学研究会作家的创作
106, 简析创造社作家的创作特色。
107,简析新月派对中国新诗的贡
108,简述象征诗派的艺术追求?
109,分析“五四” 文学的基本
110,分析评价《尝试集》的思想
和艺术形式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
111,简述胡适 《尝试集》 对现代
新诗的独特贡献?
112,胡适《尝试集》的不足?
113,简析周作人对“美文”的贡
114,分析评价周作人小品散文的
艺术特色与风格?
115,简析叶绍钧“教育小说”的
思想内容与成就。
116,简述叶绍钧小说创作的基本
117,结合作品,具体论析潘先生
这个小市民形象的典型意义?
118, 简析叶绍钧 《潘先生在难中》
的艺术特点?
119,分析倪焕之形象及其意义、
120,分析评价《倪焕之》的思想
121,简析叶绍钧《倪焕之》
的思想意义?
122,分析叶绍钧小说的现实主义
特色和风格?
123.简析许地山小说的浪漫主义
124,简析许地山散文集《空山灵
雨》的思想和艺术?
125,结合作品论述《春桃》对主
人公形象的艺术刻画及其人生遭
际所蕴涵的思想内容?
126,简析冰心“问题小说”创作
的发展过程?
127,结合具体作品,论析冰心小
说创作的不同发展阶段?
128,分析评价冰心创作中“爱的
哲学”的内容?
129, 结合《寄小》 读者(通讯七)
论析冰心散文创作的基本风格?
130, 结合《繁星》 《春水》中的诗
境, 论析冰心诗歌创作的思想主题
和艺术风格?
131,分析朱自清散文的创作特
132,简述庐隐《海滨故人》的思
133,试析郁达夫小说的思想内
134.分析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
135,试析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
上》中抒情主人公的思想蕴涵?
136,试析《沉沦》的思想意义及
作品在体式方面的特点?
137,结合《沉沦》等篇,论析郁
达夫小说创作的基本风格?
138,评价郁达夫小说在现代文学
史上的地位?
139,分析闻一多爱国主义诗篇的
140, 分析评价闻一多诗歌 “三美”
的新格律诗理论及其创作实践?
141,结合《死水》论析闻一多新
诗格律化的追求、
142,简析徐志摩诗前期诗集的思
143,结合 《再别康桥》 ,分析徐志
摩诗歌创作的艺术特点?
144,简析冯文炳小说的艺术特
145, 简析冯至的诗集 《十四行集》
的思想内容?
146,结合作品,具体论析 《桃园》
主人公 阿毛对美好理想的憧憬
及其凄然哀婉的悲剧命运?
147,简析李金发诗的艺术特色和
148, 《为奴隶的母亲》 的创作思想
149,简析殷夫诗作的风格特色?
第五章 茅盾
150,简析茅盾早期的文学思想?
151,结合《蚀》三部曲论述茅盾
早期创作的特定思想情绪和艺术
152, 结合 《蚀》 《子夜 》 等作品,
论析茅盾 整个小说创作的现实
主义风格 ?
153,简述《虹》的思想内容?
154,简析《虹》中梅女士形象?
155,简析《腐蚀》的主题及其艺
156, 分析 《幻灭》 中静女士形象?
157,简析《动摇》中的方罗兰形
158, 分析评价 《蚀》 的艺术贡献?
159,分析评价《蚀》三部曲的思
想内容和主要人物形象?
160,简述《子夜》的思想主题?
161, 分析 《子夜》 的思想内容 (或
思想成就)?
162,分析《子夜》的艺术成就?
163,分析评价《子夜》在中国现
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164,分析评价民族资本家吴荪甫
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165, 简析《林家铺子》 《春蚕》等
小说对 30年代中国农村社会矛盾
和阶级斗争的反映及其艺术成
166,老通宝形象分析?
第六章 老舍
167,简析《二马》在国民性方面
168,简析《二马》的艺术?
169,简述《猫城记》在思想倾向
上的复杂性?
170,简述《离婚》的思想性与艺
171, 简述《月牙儿》 在思想 性
及艺术性上的成就?
172, 分 析老 舍小说 的创作 特
173,分析评价老舍描写城市底层
人民生活的作品成就及贡献?
174,结合作品,论析祥子形象的
悲剧命运及其根源?
175,试析造成祥子悲剧的主客观
176,分析《骆驼祥子》的思想?
177,祥子形象分析?
178,结合作品,具体论析祥子形
象的典型意义?
179, 简析虎妞形象的复杂性?
180,分析《骆驼祥子》在语言表
达、 心理和场景描写等方面的的艺
181,简述《四世同堂》的思想主
182,分析《四世同堂》的思想内
183,祁瑞宣的性格分析?
184,分析《四世同堂》的艺术成
185,简析《四世同堂 》的文化
第七章 巴金
186,简述巴金长篇小说创作中的
187,简析巴金小说《灭亡》的思
想内容和主人公杜大心形象?
188, 简析巴金早期表现社会革命、
探索青年革命道路作品的思想艺
189,简析《激流三部曲》的思想
190,分析巴金创作风格的演变?
191,以《家》为例,论析巴金早
期 创 作 的思 想 内容 和 艺术 风
192, 分析评价 《家》 的思想成就?
193,分析《家》中梅、鸣凤、瑞
珏等悲剧形象的思想艺术力量?
194,分析《家》对年轻一代民主
主义的觉醒及其封建斗争的赞
195,简析高老太爷形象?
196,分析觉新形象?
197,论析《家》中觉慧、觉民、
觉新三弟兄的不同性格与不同命
198,结合作品,具体论析《家》
中以高家为代表的封建大家庭必
然走向崩溃的趋势?
199,分析《寒夜》思想?
200, 简析 《寒夜》 中汪文宣性格?
201,分析评价《寒夜》中曾树生
性格及其意义?
202,以《寒夜》为例,论巴金后
期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第八章 沈成文
203,简析沈从文的创作思想?
204,结合《边城》等作品,论析
沈从文小说创作的风格特色?
205,结合 《边城》 ,论沈从文小说
创作的审美追求 ?
206,分析“边城世界”的特点和
207, 分析 《边城》 中的翠翠形象?
208,分析《边城》中老船夫的形
209,简析《边城》艺术风格?
210,述《边城》的抒情特色与牧
211,简析沈从文《长河》思想特
212, 简析 《长河》 中夭夭的性格?
213,分析沈从文短篇小说的思
214,简析沈从文短篇小说的文体
215,分析沈从文短篇小说的艺术
216.老舍与沈从文讽刺风格的比
217,分析沈从文散文集《湘行散
记》 、 《湘西》的思想特色?
218,简析沈从文散文集《湘行散
记》 、 《湘 西》的艺术风格?
第九章 曹禺
219, 简析《原野》的思想主题及
其表现手法?
220简析曹禺改编《家》的艺术特
221, 简析《雷雨》的思想主题?
222,分析《雷雨》对封建性资产
阶级家庭罪恶的暴露及其反封建
223, 简析侍萍形象?
224, 简述《日出》的思想主题?
225, 简析《日出》的结构特点?
226, 简析愫方形象及其美学价
227, 分析《北京人》的主题?
228, 简析《北京人》的艺术特
229, 分析《北京人》的戏剧冲
230, 结合《日出》和《雷雨》 ,
分 析曹 禺剧作 的艺术 特
色? (或话剧创作的基本风
231, 结合《日出》的具体特点,
论析曹禺剧作在艺术上体
现出来的新的探索?
232, 分析《雷雨》中周朴园形
象?和典型意义?
233, 分析蘩漪形象?和典型意
234, 分析陈白露的复杂性及形
象意义? (形象基本内涵和
典型意义?)
235, 比较《雷雨》和《日出》的
第十章 年的文学创作
236, 简析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
237, 简析穆时英新感觉派小说
238, 简析卞之琳诗作的特点?
239, 简析蒋光慈《少年漂泊者》
的思想及艺术特点?
240, 分析蒋光慈“革命文学”创
作的成就,意义和缺点?
241, 简析中篇小说《二月》 的思
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242, 简析《二月》中萧涧秋形
243, 简析《莎菲女士的日记》中
莎菲形象及其艺术特点?
244, 结合《莎菲女士的日记》等
作品, 论析丁玲前期小说创
作的基本特点?
245, 简析《莎菲女士的日记》在
日记体形式的运用上的特
246, 分析《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成就?
247, 分析《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中新农民张裕民、 和仁及老
农民侯忠全形象? (人物塑
造上的特色)
248, 《太阳照在桑干 河上》 与同
类题材作品相比较, 在思想性和艺
术性方面有哪些特点?
249,简析张天翼讽刺暴露性小说
的思想艺术特色?
250, 简析《包氏父子》的思想内
251, 试析《华威先生》是如何运
用讽刺笔调和速写手法来
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
252, 简 析沙 汀小说 的创作 特
253, 结合作品,具体论析《在其
香居茶馆里》 人物的塑造和
艺术结构上的独特之处? 254, 简析《在其香居的茶馆里》 方治国、 邢么吵吵的性格特 征?
255, 结合《名优之死》等作品, 论析田汉剧作的风格特色 256, 简析《获虎之夜》的思想内 容和艺术特色?
257, 简析田汉 《南归》的抒情特 色?
258, 简析艾芜小说 《南行记》 《南 国之夜》的思想和艺术? 259, 简析艾芜 《山峡中》在取材 及 景 物 描 写 方 面 的 特 点 ?
260, 简析《丽人行》 的思想与艺 术?
261, 简析林语堂“闲谈体” 散文 的特点?
262, 简析何其芳《画梦录》 的思 想和艺术?
263, 简析萧红 《呼兰河传》 的思 想与艺术特色?
264, 简析戴望舒早期诗篇的艺 术特点?
265, 结合《雨巷》 一诗,论析戴 望舒诗歌是如何接受法国 象征主义诗歌和中国古典 诗歌传统的双重影响, 并积 极推进 中国“现代派 “诗 歌发展的?
266, 结合《雨巷》 等作品, 论析 戴望舒诗歌创作的风格特 色?
267, 简析臧克家诗作的艺术特 点?
268, 简析《啼笑因缘》的思想和 艺术特点?
269, 简述《五奎桥》的思想内 容?
270, 简析林语堂《祝土匪》 的思 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71, 简析林语堂《祝土匪》 一文 中“祝土匪”这一题目的含 义?
第十一章 1937年 -1949年的文学 创作 (一 )
272, 简述“孤岛”文学创作? 273, 简析“九叶”诗派的思想及 成就?
274, 分析艾青长诗《向太阳》的 主题?
275, 分 析艾 青诗歌 的独特 风 格?
276, 评价艾青在中国新诗发展 史上的地位?
277, 简析田间 《给战斗者》 的思 想与形式?和艺术特色? 278, 试析《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一诗的艺术特色, 并指出它 体现了田间诗歌创作的哪 些基本风格?
279, 简析穆旦诗中的 “自我”? 280, 分析《上海屋檐下》的思想 内容及艺术成就?
281, 简析《心防》的主题及刘浩 如形象?
282, 简析《法西斯细菌》的思想 内容及俞实夫形象?
283, 简析夏衍剧作的风格? 284, 结合《包身工》 的思想性和 艺术性, 论析夏衍对中国现 代报告文学创作的主要贡 献?
285, 简析陈白尘《岁寒图》 的思 想主题?
286, 分析《升官图》 的思想及艺 术成就?
287, 简析李健吾剧作中的 “善恶 共存者”形象?
288, 简析路翎中篇 《饥饿的郭素 娥》的思想艺术?
289, 简析路翎中篇 《财主底儿女 们》的思想主题及艺术成 就?
290, 简析《围城》中方鸿渐形 象?
291, 简析《围城》的思想和讽刺 艺术?
292, 结合《围城》论析钱钟书小 说创作的基本风格?
293, 简析张爱玲小说的创作特 色?
294, 简 析徐 讦小说 的艺术 特 点?
295, 简析《北极风情画》 和《塔 里的女人》的构思特点? 第十二章 年的文学创 作(二)
296,简析解放区文艺的特征、时 代意义和积极作用?
297, 简评 1942年以后解放区文学 创作的成就和特点?
298,分析赵树理小说思想特色? 299,分析赵树理在人物塑造上的 成就?
300,简析赵树理小说的艺术成 就?
301,分析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 群众化特色?
302,简析孙犁小说中的劳动妇女 形象?
303,结合《荷花淀》论析孙犁小 说创作的思想意义和的艺术风 格?
304, 结合《荷花为 《荷花淀》 ,论 析孙犁小说独特的民族风格? 305, 分析 《暴风骤雨》 中赵玉林、 郭全海、老孙头形象? 306,结合作品,具体论析《暴风 骤雨》的思想意义?
307,结合作品,具体论析《暴风 骤雨 》与《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的风格特点有何不同?
308, 简析喜儿形象?
309, 简析杨白劳形象?
310,分析《白毛女》的主题? 311,简析《白毛女》在歌剧形式 上的创新及其民族风格?
312, 分析《王贵与李香香》 的主 题思想?
313, 简析《王贵与李香香》 中王 贵 的形象?
314, 简析《王贵与李香香》的 民族风格?
315, 简析《漳河水》 在艺术上取 得的成就?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一章 1917年-1919年的 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简答题:
1,分析评价胡适的《文学改良 刍议》 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 (胡适文学改良的基本主张) 答:主要内容:胡适的《文学改 良刍议是》 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 篇理论文章,发表于《新青年》 1917年 1月号。 文章提出文学改 良 “须从八事入手。 ” “八事” 是: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 求文法, 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 烂调套语, 不用典故, 不讲对仗, 不避俗字俗语。而其中心主张, 则是 “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 正宗” 说。 提倡 “今日作诗作文, 宜采用俗语俗字。 ”对文学内容 也相当重视。如把“言之有物” 放在第一条, 并阐述 “物” 为 “情 感”与“思想” ,强调“情感” 为“文学之灵魂” , “思想之在文 学, 犹脑筋之在人身。 ” 提出 “惟 实写今日社会之情状, 故能成真 正文学。 ”提出要摆脱对古文的 奴性, “不作古人的诗,而惟作 我自己的诗。 ”推崇《红楼梦》 、 《水浒传》 等小说。 这些,都表 现出一种反拟古主义的现实主 义文学思想。
历史作用:反对文言文 , 提倡白话文 , 是文学革命的一 个重要内容, 是中国文学自身发 展的迫切要求。 胡适适应历史要 求, 在吸收融会前人主张的基础 上,经自己思考研究, 在新的改 革高度上系统推出。 特别是他的 “白话文 学为中国文学之正 宗”说,旗帜鲜明,目标明确, 对封建中国现代文学具有重要 意义。 比之晚清白话文 运动主 要着眼于把白话作为群众宣传 的语言工具, 以及在古诗文的框 架内添加一些俗字俗语, 是大为 进步。 胡适不仅在理论主张上对 文学革命做出重要贡献, 而且从 事白话文文学创作。他的新诗 《尝试集》 是中国现代第一部白 话新文诗集, 对新诗发展具有重 要影响。
2,分析评价陈独秀的《文学革 命论》 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陈独秀文学革命的“三大主 义” )
答:主要内容:陈独秀的《文学 革命论》发表于《新青年》 1917年 2月号,是紧接胡适的《文 学改良刍议》 后起草起文学革命 大旗的重要文章, 旗帜鲜明地提 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 :推 倒雕琢的阿谀的贵州文学, 建设 平易的抒怀的国民文学; 推倒陈 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 建设新鲜 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推倒迂晦的 艰涩的山林文学, 建设明瞭的通 俗的社会文学。
历史意义:《文学革命论》 从文学观念、 文学内容和开工几 个方面提出文学革命主张。 文章 反对 “文以载道” 、 “代圣贤立言” 的旧观念,要求 “赤裸 裸 的 抒怀写世” ;批判旧文学内容上 不及社会、人生,形体上陈陈相 因,特别是批判了拟古主义, 形 式主义的明前反七子及桐城派, 要求建设写实 文学、社会文 学。 文章 对中国古典文学的批 判虽有偏颇之处,但总体而言, 是尖锐揭露了旧文学的弊端的。 文章 还从政治革命、 偷道德革 命角度论述了文学革命的必要 性、必然性。 态度坚决鲜明, 强 调“以白话为文学正宗之说” 。 对推进文学革命发生有重大影 响 。 陈独秀是当之无愧的文学 革命的主将和先锋。
3,分析评价文学革命的主要内 容、成就和历史意义?
答:主要内容:是反对封建旧文 学,提倡新文学――人的文学、 平民文学; 反对文言, 提倡白话, 介绍外国文学。
成就:批判了“文以载道” , “代圣贤立言”等旧文学观念, 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新文 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 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 并具有社 会主义思想因素, 出现了新的主 题,新的题材,新的人物。文学 革命提高了小说,戏剧的地位, 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 进 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 革新,特别是以白话代替文言, 使白话文学立于正宗地位。 在理 论上破旧立新, 在创作上显示了 实绩。
历史意义:它是中国文学历 史上从未有过的彻底反对旧文 学的革命,是文学观念、文学思
想内容、 文学语言形式的大解放
大革命。 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
禁锢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 从
闭关锁国状态面向世界, 开创了
中国文学一个崭新的时代, 文学
革命批判旧传统的革命精神, 面
向世界文学勇于吸收的开放意
识, 冲破了旧框框 的自由创造
精神, 对新文学发展具有重要意
4,简析周作人《人的文学》一
文的内容及意义(或影响)?
答:内容:周作人 1918年发表
了《人的文学》一文,提出新文
学应当是 “人的文学”反对 封
建的“非人的文学” 。他所谓的
“人的文学” ,是以合乎人性的
人的灵肉一致的生活为是的文
学,是“用人道主义为本,对于
人间诸问题, 加以记录研究的文
学。 ” “人的文学”从理论上反对
违反人性的那种表现礼法制度
和兽性遗留的旧文学, 把它作为
“非人的文学” 加以排斥,要求
新文学在思想内容上从礼法制
度和兽性遗留中解放出来, 表现
意义(或影响) :周作人的
“人的文学”主张,对新文学第
一个十年的理论建设和文学创
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成为这一时
期文学创作的主要内容。 鲁迅也
肯定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要求
是“人性的解放。 ”
5,简析文学研究会的文学主
答:文学研究会的基本文学态度
是“为人生” ,即文学应该反映
社会的现象, 表现并且讨论有关
人生的问题。 文学研究会强调文
学是人生的反映, 文学要反映时
代,表现社会生活。他们猛烈抨
击作为游戏和消遣的鸳鸯蝴蝶
6,简析创造社的文艺思想?
答:创造社在文艺思想上倾向于
浪漫主义。 他们尊自我, 重主观,
强调艺术是自我的表现、 内心自
然流露; 他们强调文学的本质是
感情,以感情为生命,他们追求
文学的全与美, 提倡文学无目的
论, 但同时也强调文学对于时代
的重大使命。
7, 为什么说 年的文
学思潮现实主义占主潮地位?
答:第一, 鲁迅的小说集 《呐喊》
《徬徨》 在这期间出版, 小说以
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写
实为主的创作方法, 以深刻的思
想和成熟的艺术, 奠定了新文学
的基础。第二,现代最早、成员
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
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
义。第三,语丝社、莽原社、未
名社等,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
义。第四,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
其代表作品, 在这时期得到大量
翻译、介绍。
8,为什么说浪漫主义是五四时期
主要的文学思潮?
答:第一,浪漫主义社团创造社,
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女
神》 《沉沦》在这时期出版。第二,
新月社、 浅草社、 沉钟社、 弥洒社、
湖畔社、 南国社等, 其主导倾向都
是浪漫主义。 第三, 欧美重要的浪
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在这时
期被大量翻译、介绍。第四, 浪漫
主义思潮适合了激情勃发的青年
人的追求与理想。
9,简析文化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
答:1919年, “问题与主义” 之争,
胡适和李大钊关于实验主义和马
克思主义的争论; 年,
胡适提出 “整理国故”的口号,鲁
迅、 郭沫若等认为这会诱导青年倒
退,从而加以批评; 1924年,现
代评论派和鲁迅等人就学生运动
10, 简析文学革命革命时期新文学
与封建复古派的三次论战?
答:第一次发生在 1919年,复古
派人物林纾攻击新文化运动, 李大
钊、 鲁迅、 蔡元培对其进行了批驳。
第二次发生在 1922年,学衡派以
“昌明国粹,融华新知”为标榜,
反对言文合一, 遭到鲁迅、 茅盾等
人的驳斥。第三次发生 1925年,
章士钊为首的甲寅派维护封建性
教育,提倡读经,压迫学生运动,
鲁迅、 成仿吾等批判了这一复古思
11, 论文学革命兴起的历史必然性
及其深远的意义?
答:历史必然性:作为新文化运动
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学革命, 是适应
当时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思想
革命的要求, 适应中国文学半月刊
发展的要求而兴起的。 辛亥革命推
翻清朝帝国的统治后, 袁世凯窃取
国家政权, 进行复辟帝制活动, 其
后又发生张勋复辟的闹剧。此期,
帝制余孽、 封建遗老活跃异常, 尊
孔复古声浪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
发后, 中国民族工业得到相当程度
的发展,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小
资产阶级的力量都有较大增长。 同
时曾取得极其光辉灿烂成就的封
建文学也逐渐走向其尽头。 在这样
历史背影下, 以《新青年》编者陈
独秀为代表的一批深受西方近代
思潮影响、 有志于社会改革的积极
分子, 起而奔走呼号, 发起和倡导
了新文化运动。 文学革命作为运动
的重要部分随之兴起。
深远意义:在思想上, 它是中
国历史上空前的一场文化大革命
的组成部分。 有力地冲击和扫荡了
封建思想, 对中国人民的思想大解
放, 对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 都有
极重要的影响。 在政治上, 文学革
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做了
舆论准备, 同时它又是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对封建思
想、 封建文字的坚决彻底, 对中国
革命的思想、 干部的准备起了很大
作用。 在文学本身上, 它宣告了漫
长的中国古典文学的终结, 宣告了
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 这是划时代
的伟大转变。 在世界意义上, 它是
十月革命后世界范围内出现的革
命文学潮流的组成部分。 它使中国
文学从禁锢走向自由开放, 从闭关
锁国状态面向世界, 开创了中国文
学一个崭新的时代 , 同时对世界
文学革命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
12,简析“两个口号” 论争的背景
答:1935年下半年,党中央提出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上
海文学界地上党领导于 1935年底
提出“国防文学” 口号。 1936年 4
月,鲁迅、 冯雪峰等为了补救 “国
防文学” 在意义上的不明了性, 又
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
学” 的口号。 主张国防文学的人对
此指责, 于是发生了长达四五个月
的两个口号的论争, 使左翼文学处
于分裂状态。 这场论争, 是左翼文
艺界在新形势下围绕建立文艺界
统一战线而发生的思想分歧和论
争。 左翼文艺界通过论争达到了团
结, 为过渡到下一个时期的抗战文
艺运动和建立更广泛的抗日统一
战线奠定了基础。
13,简析京派的文学主张?
答: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
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 高蹈于现
实功利之上,强调艺术的独立品
格。 他们的文学思想是以讲求 “纯
正的文学趣味” 所体现出的文学本
14,简析鸳鸯蝴蝶派文学?
答:鸳鸯蝴蝶派文学始于 20世纪
初, 盛行于辛亥革命前后, 又因 《礼
拜六》 刊物而被称为 “礼拜六派。 ”
他们把小说视为游戏、消遣的工
具。其小说的主流是言情小说 ,
代表作是徐枕亚的《玉梨魄》 。由
于迎合市民趣味, 此派小说一度繁
荣。 文学革命的倡导者们对其进行
了不遣余力的批评。
15,论述抗战文学运动的基本特
答:抗战爆发后, 抗战文学运动轰
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由于社会生活
的变化和文学自身发展规律的作
用, 它在不同阶段, 地区有不同特
点, 但始终不脱其宣传、 战斗性的
基本特点 :
一, 抗战初期, 由于 国共代
表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建立和国民党文禁有所放松, 作
家抗日情绪高涨, 抗日文学运动开
展得蓬蓬勃勃。街头剧、街头诗、
报告文学、短篇小说等“轻骑兵”
式小型作品的涌现是这一时期文
学运动的重要特点。这些作品短
小、通俗、活泼、富有战斗性,迅
速有效地反映了抗战时期的时代
气氛和社会要求, 直到了很大的宣
二, 1938年 10月武汉失守后,抗
战进入相持阶段。 国民党在国统区
文学运动呈现停滞沉寂状态。 创作
在宣传和表现抗战同时, 也对国民
党黑暗的专制统治进行揭露和批
判。 艺术表现上则由抗战初期的小
型、粗话走向大型、精雕细刻。这
一时期, 涌现了大量多幕剧、 长篇
小说、 叙事诗、抒情诗,其中多幕
剧、 长篇小说的创作无论在宣传方
面, 还是在文学艺术本身上都达到
了巅峰,出现了大批优秀作品。
除国统区外, 1937年 11月上海沦
陷后, 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
租界, 坚持抗日文学运动。 出版发
表了大量进步文艺刊物、 作品孤岛
戏剧运动特别活跃, 业余剧团遍布
各学校各行业, 成立戏剧交谊社公
开演出, 于伶的反映沦陷区及上海
人民生活和斗争的剧本、 阿英的南
明史剧, 以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激
励了观众的抗战情绪, 产生了很大
总之, 抗战文学运动继承了五四文
学运动的战斗传统,积极宣传抗
战,揭露国民党统治的黑暗与罪
恶, 表现人民的反抗与斗争, 在反
压迫、 争民主斗争中发挥了积极的
战斗作用, 这正是抗战文学运动的
最基本的特点 。
16,简析抗战文学思潮的特点?
答:抗战文学思潮有两个特点:一
是重视文学的大众化民族化, 要求
文学走到群众中去, 二现实主义是
抗战文学的主潮, 但浪漫派文学和
现代派文学仍存在。
17, 分析五四时期新文学的思潮的
答:五四时期新文学的文学思潮特
点是:现实主义占主流地位。 在理
论上, 文学革命倡导者们在文章中
的基本倾向是主张为人生的写实
文学。陈独秀提出建设“写实文
学” 、 “社会文学” 的主张;胡适认
为 “惟实写今日社会之情状, 故能
成真正文学” ,着力于介绍和宣传
易卜生的以现实主义思想; 周作人
提倡为人生的以真实为主的现实
主义文学,提出“普遍” 、 “真挚”
的原则; 李大钊要求新文学是 “为
社会写实的文学” 等等。 在文学创
作上, 鲁迅的小说体现了战斗的清
醒的现实主义精神和以现实主义
为主的创作方法。 为新文学开拓了
文学为人生的现实主义的道路。 浪
漫主义也是 “五四” 新文学初期创
的一股强大的文学思潮。 浪漫主义
文学思潮的代表人物是郭沫若。 这
时期, 在诗歌理论上,他强调 “诗
的主要成分总要算是 ‘自我表现’ ,
诗是感情的自然流露。 ” 在创作上,
诗集 《女神 》 的大部分诗篇集中
地发表于这时期, 表现出鲜明的浪
漫主义特色, 在诗坛上产生了重大
18, “五四”文学革命的内容及意
答:五四文学革命是一场彻底反封
建旧文学, 提倡新文学的革命, 它
是文学观念、 文学的思想内容、 文
学的语言形式的大解放、大革命。
文学革命批判了 “文以载道” 、 “代
圣贤立言” 的旧文学观念, 宣传了
现实广义文学思想。 新文学浸透了
民主主义、 人道主义、 个性主义等
近代思想, 并出现了社会主义思想
因素, 出现了新的主题, 新的题材、
新的人物。 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
的文学体裁, 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
小说形式的革新, 使白话文学处于
正宗地位。 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
禁锢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 从闭
关锁国状态面向世界, 开创了中国
文学一个崭新的时代, 开始向现代
19,分析评价 1921年, 1927年新
文学的文学思潮的特点?
答: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本时期
的两大文学主潮。 现代 主义文学
思潮也占有一席之地, 新文学呈现
文学思潮多元化态势。
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占主潮地
位。第一,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彷徨 》 在这时期出版, 这是新
文学的现部奠基 之作, 以现实主
义精神和写实为主的创作方法对
当时文坛发生了重大影响。 鲁迅发
表的文学论文《论睁了眼看》 ,是
一篇批判反现实主义文学思想的
檄文。 第二,现代最早,成员最广
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 文学思
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 。创作了
许多现实主义小说, 由文学研究会
倡导和创作的反映社会问题的 “问
题小说” “问题剧”和反映现实人
生的 “乡土文学” 盛极一时。 第三,
语丝社、 未名社等新文学社团, 基
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 第四 , 欧
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这
时期得到大量翻译介绍。
浪漫主义也是这时期的文学主潮。
第一, 当时另一个最大的新文学社
团创造社在本时期是活动高峰期。
主要人物郭沫若, 郁达夫, 成仿吾
等, 发表了一批主要是宣传浪漫主
义文学思想的文学论文。 郭沫若的
《女神》 , 等都 在这一时期发表。
发表了一大批浪漫主义文学小说
和诗歌。 第二, 当时最重要的诗歌
流派之一新月诗派。 其理论主张和
创作的基本倾向是浪漫主义。 浅草
社、 沉钟社、 弥洒社等主导倾向也
是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文学在这时
可说是极一时之盛。 第三, 欧美重
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也有大量翻译、介绍。第四 ,浪
漫主义文学适应了当时环境下一
大批青年要求。
20, 分析 1927年-1937年新文学
的文学思潮特点?
答:总的特点:是无产阶级革命文
学思潮和自由主义文学思潮这两
大文学思潮的并存和论争。
大革命失败后, 创造社, 太
阳社, 在上海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
学, 并与鲁迅, 茅盾等开展革命文
学论争, 这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初
期,影响巨大;但以创造社, 太阳
社为代表的初期革命文学思潮无
论是在理论和创作上都存在严重
的左倾错误。 1930提左联成立,
革命文学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团
结了广大革命作家和文学青年, 不
断克服自身的错误倾向, 形成强大
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和思潮。
1936年由于发生两个口号论争,
左翼文学运动和革命文学思潮向
抗日救亡运动和思潮转化。 无产阶
级革命文学思潮的特点是强调文
学与革命、 与政治的联系, 文学是
革命事业的一部分。
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则强调
文艺的独立品格, 文艺和政治保持
距离或强调文艺脱离政治而自由。
这时期的“京派” “论语派”等文
学流派,虽然具体文学主张有不
同, 在文学脱离政治而自由这一点
上,程度有轻重,却有其一致性,
汇成本时期一股不小的自由主义
文学思潮。 其中有些流派和革命文
学发生思想论争 。
以上是就文艺与革命、与政
治的关系而区别的新文学的两大
文学思潮。 就创作态度, 创作道路
和艺术方法而言, 则这时期的新文
学仍以现实主义占主潮地位。 无产
阶级革命文学基本上是现实主义
的。 上一时期最重要的浪漫主义文
学团体创造社、这时提倡革命文
学,其主要作家都向现实主义转
化。 如郭沫若、 郁达夫的作品中现
实主义成分加重, 象征派的诗人穆
木天成为中国诗歌会的主要人物。
浪漫主义戏剧团体南国社转向, 主
要人物田汉剧作中现实主义成分 加强, 茅盾等左翼作家创作了 《子 夜》 等一大批现实主义小说。 北方 的“京派” 作家,其创作也多数属 于现实主义, 这是新文学第一个十 年作为文学主潮的现实主义文学。 在这时期更为发展壮大结出丰硕 成果的时期。
21, 年小说创作发展的 标志?
答:(1) 本时期小说的巨大进展首 先表现在优秀长篇的涌现上, 像叶 绍钧的《倪焕之》 ,茅盾的《蚀》 《子夜》 ,巴金《家》等; (2)其 次表现在反映现实的程度上有了 显著的提高; (3) 再次表现在题材 的广阔多样性; (4) 创作潮流分明 的日趋明显与小说流派的连续涌 现, 也是本时期引人瞩目的一个现 象。 就创作潮流而言大体上有如下 两个不同流脉:一是努力运用马克 思主义的社会理论观察、 剖析中社 会、 揭示阶级的对立与抗争; 一是 则从文化的、 道德的层而入视, 探 究社会与人生。就小说流派而言, 而此时期主要有社会剖析派、京 派、现代派三者。
22, 分析解放区文学的思潮特点? 答:两个特点:(1)现实主义几乎 成为解放区惟一的文学思潮。 浪漫 主义作为因素附于现实主义, 现代 主义没有丝毫地位,就面容而言, 解放区文学真实地再现了工农群 众从奴隶成为主人的历史变化, 塑 造了工农兵人物形象。 许多作家描 写了工农兵在社会斗争中的觉醒 成长过程,既描写他们的优秀品 格, 也不回避他们身上旧社会遗留 的某些缺点, 细微描写他们抛弃旧 思想树立新思想的心理矛盾斗争, 显示出深刻扎实的现实主义特色; 有的作家赋予新人以理想色彩, 使 作品具有浪漫主义特点, 但人物心 理都紧扣社会重大斗争, 没有离开 社会斗争的个人内心感受的描写。 手法是写实的手法。 象征、 暗示等 现代主义手法几乎不见于解放区 文学。 (2) 文学大众化思潮发展到 工农兵文学思潮, 解放区文学就是 工农兵文学。毛泽东的《讲话》 , 在理论上对工农兵文学作了充分 叙述。 在文学创作上, 题材是工农 兵的生活和斗争, 人物以工农兵及 其干部为作品的主人公; 形式多为 工农兵所便于接受的民间形式和 中国文学的传统手法和形式; 语言 是群众语言的提炼。 工农兵文学以 新的题材和主题, 新的人物, 富有 民族色彩的形式和大众化的语言, 显示了新的面貌。 不足的是, 解放 区文学就文学思潮、 艺术方法和手 法而言, 显得单一, 缺乏丰富多样 性; 忽视了工农兵以外的广大题材 和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深入探索。 23, 论述解放区文学运动的重要特 点?
答:斗争性和群众性是解放区文学 运动的重要特点。 解放区是共产党 领导的工农大众翻身作主人的社 会, 它号召与鼓励作家与工农兵群 众结合, 并密切关注现实斗争, 以 文艺反映现实,激励人民抗战救 亡。
从抗战爆发前后到延安文 艺座谈会召开这一阶段, 以延安为 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及各抗日根据 地先后建立起文艺界线统一战线 组织和各种文艺团体,如边区文 协、 鲁迅艺术文学院等, 出版了 《文 艺突击》 《大众文艺》 等大量刊物, 宣传抗日 。 作家们也采取多种形 式到抗战现实中走到群众中去, 一 面进行宣传慰问, 帮助部队和地方 建立文艺团体, 开展文艺活动; 一 面了解体验敌后军民生活和斗争。 进行文学创作。 这一时期出现了不 少优秀的报告文学、文艺通讯等, 对民族革命战争协助很大。 延安文艺座谈会后,文艺工 作者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 对为人 民服务、 为人民的主体工农兵服务 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和比较统一 的认识, 对文艺与政治的辩证统一 关系也有了深入的理解, 因而这一 时期的解放区文艺运动的斗争性、 群众性更强, 更体现了文学的社会 价值、 政治价值, 此期的新秧歌运 动热火朝天, 而作家下乡比新秧歌 运动更具深远意义, 创作出一批具 有中国作风、 中国气派的具有民族 形式, 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中篇 小说, 报告文学、 抒情诗等在抗日 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 用。
总之,解放区文学运动继 承并发展了苏区文学运动与现实 斗争密切结合与群众性的特点, 对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产生重大影 响, 同时也大力促进了新文学的发 展。
24, 简述关于革命文学论争的基本 内容及意义?
答:基本内容:创造社、太阳社在 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时, 由 于对当时中国社会性质、 革命任务 等问题认识不清楚, 把五四新文学 当成资产阶级文学予以否定, 且夸 大文学的作用, 鼓吹口号文学, 又 有唯我独尊的宗派情绪, 因而, 他 们对鲁迅、 叶圣陶等有成就的作家 批判否定,尤其是集中攻击鲁迅, 称他是 “封建余孽” “双重反革命” 等, 从而发生了鲁迅、 茅盾等与他 们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 鲁迅在论 争中写了 《文艺与革命》 等文,批 判了创造社、太阳社在革命思想、
文艺思想上的错误, 肯定无产阶级 文学的发生有其社会历史背景, 肯 定文艺的宣传作用, 强调注意文艺 本身的特征, 认为革命文学应先求 内容的充实和技巧。 茅盾在论争中 提出革命文学题材应广阔并正确 对待, 应注意描写技巧, 批评了标 语口号倾向。 论争期间, 鲁迅等人 还翻译出版了许多马克思主义文 艺理论著作。
意义:这一场左翼文学内部的思想 论争, 扩大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影 响, 纠正了倡导者们即创造社、 太 阳社的某些理论错误, 促使双方进 一步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提 高了思想 , 从而为中国左翼作家 联盟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25,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兴起的背 景?(或原因)
答:1927年,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运动 (左翼文学运动) 兴起于上海, 有其历史原因:一、 国民党破坏了 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开始了长达十 年之久的由中国共产党单独领导 革命的格局, 有必要提出和建设与 革命步调一致的无产阶级文学。 二、 1928年前后,国际无产阶级 运动蓬勃开展, 使中国作家受到很 大鼓舞。三,大革命失败后, 许多 革命作家到达上海, 他们经历了阶 级斗争的风云变幻, 思想进一步革 命化。 从混合型的革命文学, 进而 提倡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 26, 试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倡导者 们的主张及不足?
答:主张:文学是有阶级性的,无 产阶级文学的发生有其历史背景 及必然性; 文学是宣传的武器, 无 产阶级文学是从无产阶级的阶级 意味里产生出来的一种斗争的文 学; 无产阶级文学的作者是, 最重 要的是获得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 克服一切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 想,等等。 但是,无产阶级的阶级 革命文学的倡导者们,对马克思 主义的理解是粗浅的, 存在着片面 性和机械论的错误, 尤其是受苏联 “拉普” 的影响, 他们的主张也有 不少错误:第一, 他们对于当时中 国社会缺乏准确的分析, 因而对中 国革命的性质、革命的主要任务、 革命的对象存在着一些错误观点。 第二, 在文艺思想上, 他们夸大文 学的作用, 说文学能 “组织生活” , 文学要“超越时代,创造时代” 。 他们在强调文艺的宣传作用时, 忽 视文艺的特征, 甚至鼓吹标语口 号文学。第三,他们认为,建设无 产阶级革命文学, 实行文学的方向 转换, 必须对 “五四” 以来的文学 进行批判, 他们把批判的矛头指向 鲁迅、 茅盾等作家, 从而爆发了鲁 迅、 茅盾等与创造社、 太阳社关于 革命文学的论争。
27, 简述鲁迅 《对于左翼作家联盟 的意见》 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性? 答:在左联成立大会上, 鲁迅作了 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 见》 的讲演。 他从作家和社会斗争 实际, 作家和革命、 作家和大众的 关系进行了深刻论述, 指出作家如 果不和实际斗争接触, 如果对革命 抱着罗曼蒂克, 则无论怎样激烈和 “左” 一触到革命实际, 便即刻撞 碎。 这些肺腑之言对当时不少深信 自己无产阶级化了, 但基本上还是 小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左翼作家是 最切实的诤言。 此外, 鲁迅还分别 阐述了对旧社会和旧势力的斗争 必须坚决持久且注重实力战线应 扩大, 应造 出大群新战士, 在战 线上的人也还要更坚韧, 联合战线 以有共同目的为必要条件, 而目的 都在工农大众、 战线中就统一了等 四个重要课题。
重要性:这篇讲演是鲁迅对初期无 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经验教训的 深刻总结, 也包含着他对十月革命 后的俄罗斯作家思想动向的思考 分析, 对左联的思想建设, 组织建 设、 斗争策略思想和文化方向等而 言是纲领性的指导文献, 对中国新 文学的发展起了深远的指导作用。 28, 简述左联对文艺大众化运动的 开展及其重要意义?
答:左联依据马克思主义文艺思 想, 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 1931年 11月左联执委会通过《中国无 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任务》 ,决议 提出今后的文学, 需以 “属于大众、 为大众所理解,所爱好”为原则, 为此成立了“大众文学委员会” 。 左联时期进行了三次规模较大的 文艺大众化讨论。 1930年春左联 成立前后和 1931年至 1932年的两 次讨论,着重于文艺大众化的意 义, 大众文学的形式问题, 也涉及 到内容、语文、向群众学习问题。 1934年的讨论,讨论了旧形式的 采用, 以及由反击汪恋祖的 “复兴 文言” 复古主张而提出的大众语和 文字拉丁化的问题。瞿秋白发表 《普罗大众文艺 的现实问题》 , 鲁迅发表《文艺的大众化》 《门外 文谈》 等文, 就文艺的普及与提高, 对旧文艺的批判继续革新创造、 作 家和群众的关系等问题发表了精 辟的意见, 是文艺大众化讨论在理 论上的重要收获。 文艺大众运动为 文学走向大众起了巨大的推动作 用, 并提供了大量的理论指导, 促 进大众文学的发展。
29, 左联成立后进行过哪几次思想 论争?
答:一是 年左翼文坛 和新月派的论战。 新月派的 “人性
论” 观念受到左翼作家的批判。 二
是 年和国民党“民族
主义文学” 的战争。 鲁迅等人揭露
了他们的“庞大派文学”的实质。
三是 年左联和“自由
人” 、 “第三种人” 的论争。论争的
中心是文艺的阶级性、 文艺与政治
的关系问题。
30,简述左联与新月派的论战?
答:1928年至 1930年,左联与新
月派展开了文艺思想论战。 1928
年, 《新月》创刊号上刊出《新月
态度》 ,提出“健康”与“尊严”
原则, 把当时文坛列为功利派, 攻
击派,偏激派,主义派等 13各派
别予以否定。 后来, 梁实秋发表 《文
学与革命》 《文学是有阶级性的
吗?》 等文, 提出文学是表现最基
本的人性的艺术,是没有阶级性
的, 攻击无产阶级文学把阶级束缚
在文学上。 左联对新月派简单机械
的观点进行了批驳。鲁迅在《 “硬
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一文中
指出“文学不借人,也无以表示
‘性’ ,一用人,而且还在阶级社
会里,即便不能免掉所属的阶级
性,无需加以束缚,实乃出于必
然。 ”鲁迅明确宣告,无产者文学
是为了以自己的力解放本阶级并
及一切阶级而斗争的一翼。 这次论
战, 是新文学史上无产阶级文学思
想和资产阶级文学思想第一次重
大的论争,关系到文学的指导思
想, 发展方向。 论战显示了马克思
主义理论的威力。
31.简述左联对“民族主义文学”
答:1930年至 1931年, 左联对 “民
族主义文学”展开斗争。 “民族主
义文学” 属于国民党, 由潘公展等
国民党文人、 官员组成。 1930年 6
月,他们出版《前锋周报》 ,发表
《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宣言》 ,竭力
鼓吹 “文艺的最高意义, 就是民族
主义, ” 攻击左翼文艺运动导致 “新
文艺的危机。 ”以后,又出版《前
锋月刊》 ,发表大量文章,以实质
上是封建意识和法西斯思想的混
合的民族意识否定阶级意识, 假借
民族主义抹煞阶级斗争。鲁迅的
《 “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全命
运》 、茅盾的《民族主义文艺的现
形》 等文分析揭露了他们的文学本
质和错误可笑的理论。 鲁迅、 瞿秋
白还对他们的代表作《陇海线上》
《黄人之血》 《国门之线》作了剖
析,指出其“屠夫文学” “杀人放
火文学” 的实质及丑恶表现, 此次
斗争不久就以为文坛不齿的 “民族
主义文学”的偃旗息鼓而结束了。
32,简述左联与“自由人” “第三
种人”的论争?
答:1931年至 1932年, 左联与 “自
由人” “第三种人”展开论争。 “自
由人”指《文化评论》的胡秋原,
“第三种人”指《现代》的苏汶。
论争以文艺的阶级性、 文艺与政治
的关系为中心。先是胡秋原发表
《阿狗文艺论》 ,批判揭露了民族
主义文学的法西斯主义实质, 同时
批评左翼文坛 “将艺术堕落到一种
政治的留声机。 ”以后,他又发表
《勿侵略文艺》等文。左联的 《文
艺新闻》 载文批评胡秋原。 苏汶即
发表 《论文学上的干涉主义》 等文
声援胡秋原。 鲁迅、瞿秋白、 冯雪
锋等分别发表《论第三种人》 《文
艺的自由与文学家的不自由》 《关
于“第三种文学”的倾向与现实》
等文, 与胡秋苏二人展开论争。 他
们批评了胡苏二人有着文艺脱离
政治阶级而自由的错误倾向,同
时, 也检讨了左联在理论上的机械
论错误和在策略上的左倾宗派主
义错误,这是论争的重要收获。
33, 简述 左联对初期革命文学创
作中错误倾向的纠正?
答:左联成立初期, 由于左倾思潮
的影响, 轻视创作, 甚至批评创作
为“作品万能观念” “作品主义” ;
同时, 革命文学初期的图解左倾盲
动的政策, 缺乏生活气息、 艺术粗
糙等偏向还没有得到清算, 所以成
功作品很少。 1931年 11月左联执
委会通过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 新
任务》 ,其中由鲁迅、茅盾、丁玲
等起草的 “创作问题-题材、 方法、
及形式” 一节提出创作问题在革命
文学进入新时期时占据了重要地
位, 而且必须正确理解, 批评了忽
视作品的错误倾向;在题材方面,
指出需注意现实社会生活中广大
的题材, 并作了分类举例, 以纠正
初期革命文学对易题材的狭隘理
解;对创作倾向, 提出要和“观念
论,机械论,主观论,浪漫主义,
粉饰主义, 假的客观主义, 标语口
号主义的方法及文学批评斗争。 ”
1932年,左联重版阳翰笙的《地
泉》 ,对《地泉》及初期革命文学
创作中的错误倾向进行批判, 因此
产生了积极的结果。左联中后期,
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 产生了不少
优秀之作, 构成新文学第二个十年
繁荣局面的重要方面。
34, 试析左联的成就 (历史功绩或
贡献) 和缺点 (或历史局限性)?
答:成就或贡献:第一,左联的成
立, 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的迅猛发
展。 左联成为党领导下的革命作家
的统一组织, 先后成立了剧联、 中
国诗歌会等组织。 左翼文艺运动成
为声势浩大的具有广泛群众基础
的文艺运动。左联对国民党文化
“围剿” 进行了艰苦卓绝、 卓有成
效的斗争。 第二, 左联十分重视理
论批评, 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
作为主要工作方针之一, 进一步开
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
学习和运用。 左联先后开展三次规
模较大的文艺大众化讨论, 左联还
向新月派、民族主义文学、 “第三
种人、 ” “自由人”等进行论争。
第三,左联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
者,吸收革命的文学青年参加左
联, 组成小组。 新文学第二代作家
的大部分, 是在左翼文学运动的影
响、 培育下产生的, 为新文学增加
了一批新生力量。
历史局限:受当时党内左倾教条主
义统治影响等原因, 左联也存在一
些重要缺点和错误。 在政治上, 不
适当地强调“反左倾” “反资产阶
级” ,不注意利用公开的、佥的斗
争方式, 以致暴露革命力量, 造成
不必要的损失; 在理论上, 存在教
条主义倾向。 在组织上则有关门主
义、 宗派主义倾向, 没以尽可能团
结争取更多的进步作家、 中间作家
共同战斗。 在创作中, 不少作品缺
少中国作风、 中国气派 , 有些作
品还有公式化、概念化的弱点
35, 分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的
主流及缺失?
答:革命文学思潮, 就其主流而言,
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
的,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革命文
学思潮中也掺杂了严重的机械论
的庸俗社会学的理论错误。 突出表
现在两个观点上。 一是文学和革命
的关系。 文学事业应当成为无产阶
级事业的一部分, 成为 “齿轮和螺
丝钉” ,但是,又不能忽略文艺的
独特性,应该尊重文学自身的特
点,不能同党的其他事业相混同。
左翼作家强调了“齿轮和螺丝钉”
的一面, 甚至不适当地引申、 夸大,
而严重忽视了文学自身的特性。 革
命文学中的这种左倾思潮, 对左翼
文学的健康发展, 产生了消极的影
响。二是文学和群众的关系问题。
文学要为劳动人民服务, 但却不应
俯就大众、迎合大众、媚俗大众。
在向大众普及的同时, 也在不断拣
一些新的东西提高他们, 帮助他们
前进。 左翼作家们的缺失在于未能
将一些新的思想内容、 新的表现方
法、 新的语言和形式, 拣选后逐渐
加进去, 在普及的同时逐渐提高大
众的鉴赏水平。 因此, 革命文学思
潮是以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为指
导思想的,但同时也掺杂了许多
“左” 的错误思潮, 直至左联后期,
也还比较严重。
36,简述民族形式问题讨论的意
答:1940年前后,进步文学界进
行了民族形式讨论。 1939年和
1940年,毛泽东先后发表《中国
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新
民主主义论》 ,提出中国文化应有
自己的民族形式的问题。在延安,
从 1939年开始开展了民族形式问
题的学习和讨论。 在国统区, 抗战
初期就已发生过 “旧瓶新装酒” 是
否适应的讨论。 1940年的讨论发
生了两种对立的观点。 向林冰发表
《论“民族形式” 的中心源泉》等
文, 强调民间形式是大众自己的作
风和气派,是民族形式的中心源
泉,否定五四以来新文艺的形式。
另一种观点以葛一虹为代表, 他发
表了一系列文章批评向林冰的错
误观点, 肯定新文艺在民族形式上
所作的努力和成就, 但否定一切旧
形式,否认新文艺形式上存在缺
点。许多作家则在批评向林冰时,
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建立新文艺的
民族形式。 这次讨论, 是左联时期
的文艺大众化讨论在新的现实之
下的继续和发展, 对新文艺 向民
族化大众方向发展,起了重要影
37, 分析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
会上的讲话》的内容及意义?
答:1943年,毛泽东发表了《延
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 《讲话》
在当时和以后, 成为党对文艺工作
的指导思想,党的文艺政策依据。
《讲话》 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
务的方向, 强调指出要真正为人民
大众服务, 作家必须把立足点移到
无产阶级方面来。 《讲话》还论述
了 “普及和提高” 的关系, 提出 “向
工农普及” “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
等原则, 并强调指出 “在目前条件
下,普及工作的任务更为迫切” 。
《讲话》还认为文艺从属于政治,
应把政治标准作为衡量文艺作品
的第一标准。 《讲话》 是对 “五四”
以来新文学运动经验教训的深刻
总结, 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
展, 从理论上解决了新文学发展的
问题, 对新文学具有重大深远的指
38, 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特点及由
各流派及和左联的思想论证?
答:特点: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强调
文艺的独立品格, 文艺和政治保持
距离,或强调文学脱离政治的自
这一时期的 “京派” “自由人”
“第三种人” 等文学流派, 在文学
脱离政治而自由这一点上, 有其一
致性因而其同汇成时期股不小的
自由主义文学思潮。 有些流派与左
翼文坛发生思想论争。 “京派”是
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
要成员 有周作人、沈从文等其
人, 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 但和政
治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独立品格,
他们的文学思想是以讲求 “纯正的
文学趣味” 的所体现的文学和体现
以“和谐” “节制”与“恰当”为
基本原则的审美意识。 “论语派”
是本时期一个散文流派, 主要人物
是林语堂, 提倡幽默、 闲话、 性灵,
前期文章尚能触及时弊, 幽默中含
有讽刺, 后期提出“健康”与 “尊
严“的原则。 (后面答 32题内容)
39,语丝社对现代散文的贡献?
答:在于促进了现代散文的成熟。
所办的 《语丝》 是新文学史上第一
个专门性的散文杂文刊物, 语丝的
文体融会英国随笔和中国古代笔
记的笔法,自铸新体,于 “任意而
谈, 无所顾忌” 同时又不失其含蓄
蕴藉、 稳健持重的风度, 在文明批
评和社会批评上可谓一时重镇。
第二章 鲁迅
40,简析《狂人日记》 的思想性和
答:是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
全篇以 “狂人” 的病情发展为线索,
以他流动的意识内容为描绘对象,
逐层深入地揭露了封建道德的残
酷性和虚伪性。 把猛烈的炮火对准
了传统的封建道德, 揭露了这种道
德是一种 “吃人” 的道德。几千年
的封建史是一部“吃人”的历史。
全文又以现实和象征相结合的手
法写成。狂人意识流动分三个层
次:一是感到赵贵翁和路人都是
“吃人”的人,都要吃他;二是知
道大哥也是“吃人”的人,也要吃
他; 三是怀疑自己也在无意中吃过
人。 以此揭示其象征意义的思想内
涵:(1) 封建道德在社会上的广泛
影响, 造成了封建社会人与人关系
的普遍冷酷; (2) 封建道德在家庭
关系中的贯彻,即封建的家庭制
度, 使家庭关系也带上了反人性的
“吃人”性质 ; (3) 在传统封建
道德的无形侵染下, 在封建社会中
成长起来的人都有可能沾染上一
些“吃人”的国;思想,都有可能
在无意中吃过人, 害过人。 在人物
塑造上, 《狂人日记》 中的 “狂人”
形象也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 他是
个“迫害狂”患者,他病态的心理
恰恰 昭示了在“吃人”的社会,
已经意识到封建传统思想的荒谬
性。 内心活动极为丰富, 却难以转
化为外部行动。 象征了自觉对封建
思想、 封建伦理道德进行反抗的首
先觉醒的知识分子。
41,分析《狂人日记》 的思想艺术
及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
答:《狂人日记》的思想是:通过
对“狂人” 变态心理的描写, 以象
征、暗示等手法, “暴露礼教和家
族制度的弊害。 ” (1)揭露了礼教
的“吃人本质” 。这是对封建礼教
和家庭制度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
露,是对封建统治者以仁义道德
“吃人” 的中国几千年历史和文化
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 (2) 揭露
了封建礼教毒害之深广。 人人都信
奉“吃人” 的道理,但都有意无意
地“吃过人” 。 (3) 通过狂人形象,
表现对封建传统的大胆怀疑和批
判精神,发出“从来如此,便对
么?” 的反传统的喊叫。 表现对未
来社会的理想, 上述分析都可看出
《狂人日记》 思想上的深刻性和对
民族现状和前途的 “忧愤深广” 的
《狂人日记》艺术形式上的主
要特点:(1) 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
的结合。 作品真实地描写了一个患
“迫害狂症” 者的故事, 人物和环
境都具有真实性; 但作者同时运用
了象征、 暗示等手法, 赋予人物和
环境以象征意义, 使作品思想丰富
深邃而含蓄蕴籍。 (2) 运用日记体
形式, 以心理描写为主, 而且是变
态心理的描写, 语言是简练、 峭拔
的白话。意义:《狂人日记》虽只
是一短篇小说, 但意义重大, 它是
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 以它彻
底的反封建精神和现代意识, 它的
深厚的思想意蕴和新颖特别的格
式,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开山之作。
成为中国文学进入现代的标志, 在
思想上,以彻底深刻的反封建思
想, 以渗透于全篇的现代意识, 显
示其现代意义。 艺术形式上, 西方
现代主义方法象征主义的创造性
运用, 变态心理的细致描写, 日记
体的格式, 成熟的白话, 新奇独特
的狂人形象, 都是前无古人, 具有
现代意味的。当时有评论家认为
《狂人日记》 使中国文学由中世纪
进入现代, 这种富有历史感的评价
概括了 《狂人日记》 在文学史上的
地位和意义。
42,阿 Q “精神胜利法”的主要特
答:阿 Q 是旧中国受压迫和剥削
最深重的贫苦农民,但作为奴隶,
阿 Q 在长期的屈辱生活中,不能
正视自己被压迫、 受奴役的奴隶地
位, 总是用精神上的虚幻的胜利来
掩盖实际生活中的惨重的失败, 以
求得精神上的自我安慰与陶醉, 这
便是阿 Q 的精神胜利法。其主要
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欺欺人、自我安慰 。即
采取从精神上战胜对方的方法来
消除耻辱, 取得安慰。 (2) 爱面子、
讳疾忌医, 不敢正视自己的弱点和
缺点, 最自尊自大, 又最能自轻自
贱。 (3) 欺善怕恶、 欺弱怕强。 (4)
此外,阿 Q 还十分麻木、健忘,
特别是对于 被压迫被损害的麻
木、健忘和糊涂基本贯穿了阿 Q
43,试析阿 Q 性格?
答:阿 Q 是辛亥革命时期农民的 典型。 他社会地位低下, 受压迫受 剥削, 被侮辱被损害, 生活十分悲 惨。 他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 法,即自尊自大、 自轻自贱, 不敢 正视现实、 自我陶醉于虚幻的精神 胜利中等。精神胜利法使阿 Q 不 能清醒地认识自身的悲惨命运, 不 能真正地做出改变自己境遇的反 抗行动来。阿 Q 主观、狭隘、保 守、有农民的质朴、愚蠢,也沾上 游手好闲这徒 的狡猾。阿 Q 的 悲剧是辛亥革命的悲剧。
44,简析《阿 Q 正传》的思想主 题?
答:《阿 Q 正传》 通过阿 Q 的悲惨 命运, 深刻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 国农村的现实面貌, 揭示和批判了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不彻底性, 尖 锐地提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本质 问题:农民问题。 小说表明只有通 过强有力的思想启蒙, 彻底打碎农 民精神上的枷锁, 才能使他们真正 觉醒, 走向反抗和斗争的道路, 中 国的民主革命 才会有光明的前 景。 小说特别透过阿 Q 身上的 “精 神胜利法”在更为深广的层次上, 揭露了中华民族的劣根性, 揭示了 病态社会不幸人们的“病态苦” , 以此“引起疗救者的注意 。 ” 45,简析《阿 Q 正传》的艺术成 就?
答:是中国现代文学创作宝库中的 经典作品。 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1) 艺术描写的高 度典型化。作品将阿 Q 放在未庄 这样一个典型环境中, 从而为阿 Q 的 “精神胜利法” 的产生和滋长找 到了合适的土壤。阿 Q 主义在当 时虽有极大的普遍性, 它表现在作 为流浪雇农的阿 Q 身上时却又有 其特殊性。 这说明, 鲁迅笔下的阿 Q 是一个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 极 其个性化的落后农民的典型, 而不 是抽象观念的化身。 (2) 精彩的细 节描写。关于阿 Q 的肖像画即是 突出的例证之一。 又如赵府点灯的 描写, 出现在不同的段落里, 使赵 大爷的吝啬贪小的性格, 一层深一 层地从三个“例外”里反映出来。 这种精细入微的描写, 活画了地主 阶级卑污的灵魂。 (3) 强烈的批判 与讽刺特色。 小说不仅有头尾两部 分的议论, 而且其他许多地方也都 穿插着议论成分。 这些议论诙谐而 精辟, 给作品涂上了一层浓厚的批 判、 讽刺色彩, 显示了鲁迅作为一 个战斗的思想家的特色。 (4) 此外, 《阿 Q 正传》中的语言准确、鲜 明、生动、精炼、饱含幽默感,且 好用反语、 喜欢夸张, 显示了卓越 的语言艺术 。
46,为什么说《阿 Q 正传》是辛 亥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形象总 结?
答:(1) 从小说反映的时代和环境 来看, 《阿 Q 正传》是以辛亥革命 前后的江南农村为背景的, 未庄是 辛亥革命的浪潮所波及的地方。 (2)从小说中的各类人物对辛亥 革命的认识来看,阿 Q 原来对革 命毫无认识, 甚至认为 “造反便是 与他为难” 。 (3)从这场革命的结 果来看, 革命的果实被封建地主阶 级篡夺了。 (4)这些都说明:辛亥 革命没有发动群众, 依靠群众, 没 有启发他们的觉悟性以牺牲农民 的利益向封建势力妥协而告终。 47,结合作品,具体论析阿 Q 形 象的典型意义?
答:(1) 《阿 Q 正传》 通过阿 Q 的 形象揭示了中国农民的麻木和不 觉悟, 并由此反映了如不真正打碎 了农民的精神枷锁, 中国的民主革 命很难有光明的前景。阿 Q 是一 个贫困的流氓无产者的典型, 他无 家无业, 没有社会地位, 任人污辱 和欺凌, 但他却于无忧无虑, 乐观 自得,这恰恰表达了在阿 Q 身上 有一种可怕的精神枷锁即 “精神胜 利法” 。这种性格的主要特征是:自欺欺人, 自我安慰, 只求得在精 神上战胜对方; 最能自尊自大, 也 最能自轻自贱, 死要面子, 讳疾忌 医, 从不敢正视自己的弱点, 但精 神胜利法却不是阿 Q 的最根本特 征, 他的根本特征是缺乏起码的自 我意识和个性意识, 他的所有的思 想观念都不是从他自身的生活体 验和自然欲求中升华出来的, 代表 他的根本利益和长远的利益的思 想观念, 而是在消极地适应外界环 境, 封建社会现实关系的过程中建 立起来的,是被动地接受现存的、 社会上流行和固有的价值观念和 价值标准。 (2)阿 Q 性格是某种 民族病态 的集中表现。 它深刻的 阶级根源出自中国封建统治阶级, 其历史来源则与中国历史特别是 近代中国屡遭外族侵略的屈辱历 史紧密相联 , 而农民小生产者的 保守落后, 不觉悟等弱点, 又使阿 Q 这样的农民更容易染上精神胜 利法。 (3)阿 Q 生活的社会时代 虽然已经过去 ,但阿 Q 性格所 包含的内容并未绝迹。阿 Q 的精 神胜利法, 是概括了极其深广的社 会历史内容的, 是普遍存在于中华 民族各阶层的一种国民性弱点。 所 以,阿 Q 是“现代的人们国人的 灵魂” 。 鲁迅对阿 Q 性格的揭露意 在对整个旧社会的批判, 对整个旧 的意识形态的批判。
48,试论阿 Q 性格的基本特征及 鲁迅批判精神胜利法的重大社会 意义?
答:基本特征:在他身上束缚着一种可怕的精神枷锁,那便是精神胜利法:(1)自欺欺人,自我安慰。其特点是从幻想中求得胜利、从精神上战胜对方的方法来消除耻辱、取得安慰,因此,所谓精神胜利法,实质上乃是一种奴隶主义和失败主义的表现。比如阿Q虽然用“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来解脱被人揪住辫子在墙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的难堪的局面,但是这一切并不能斤掩盖他实际上处处是一个失败者。尤为令人吃惊的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发展到极致,竟由“怒目面视”变成了“你还不配”,以且骄人。
(2)爱面子,讳疾忌医,不敢正视自己的弱点和缺点。他连身上的虱子不如王胡多也觉得“大失体统”,他很自尊,可偏偏头上有几个疽疤,因而讳说“疽”以及一切近于这个的间,后来推广,“光”也讳,“亮”也讳。既自尊自大在,而又最能自轻自贱,这两种对立的东西在他身上奇怪地统一着。(3)怕强欺弱,欺善怕恶。他遭到失败后往往不敢向真正的敌手斗争,比如赵太爷打了他耳光,他不敢抗议,换了假洋鬼子的哭丧棒,他也不敢抗争,却转向弱小者去报复,他的调戏小尼姑,与王胡的打架,都是他欺弱怕强的典型表现。(4)此外,阿Q还十分麻木、健忘,特别对于被压迫被损害的麻木、健忘。他的糊涂和麻木柯以说基本上贯穿了一生,如画圆圈时的思想状态。还患有一种对于被压迫被损害的惊人的健忘症。他经常这样想:在生活中受了侮辱,以“你算什么东西”等“妙”法战胜怒敌之后,便愉快地跑到酒店里喝几碗酒,和别人调笑一通,口角一番。以上是他性格的基本特征。
社会意义:阿Q是一种具有社会性的精神病态,鲁迅对它的解剖意在批判整个社会。小说的谴责对象广泛涉及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几十年来,阿Q精神已经成为一切自欺欺人、因循守旧的腐朽思想的专用名词,人们常常用它来讽刺和批评群众中的落后沦落者,今天,阿Q所生活的时代和环境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是,这个形象至今仍具有现实教育意义,能鞭策我们进一步向旧思想的残余影响进行坚决的斗争。
49,举例论析《阿Q正传》的批判与讽刺特色及其卓越的语言艺术?
答小说的批判与讽刺特色方面,而且其他许多地方也都穿插着议论成份,这些议论都具有批判与讽刺的特色,是穿刺主题和人物形象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语言艺术:首先表现在人物对话的性格上,有时尽管是很简单的几句话,也能准确地表现人物的身分,教养和突现人物独特的精神面貌,作品使用了不少古语,如“谁料博雅如此公”等等,小说的语言饱含着幽默感,并且好用反语,喜欢夸张,是小说使用了不少口语,语言的准确、鲜明,行动,精炼等特色,也同样是十分突出的。
50,简析《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及其思想意义?
答:《呐喊》中的《药》通过革命者夏瑜的鲜血被作成人血馒头吃,反映出群众的愚味麻木和革命者的寂寞、孤独,揭示了民主革命中启发群众觉悟的重要性。而《阿Q 正传》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则有着更深刻的描写。辛亥革命没有依靠作为民主革命主义基础的农民群众,没有强大的宣传和启蒙运动,必然是妥协的、不彻底的。小说提出了在中国民主革命中启发农民觉悟的重要性这一重大问题。51,简述《呐喊》《徬徨》的思想主题?
答:反封建是《呐喊》的总主题,多数作品真实地描写了人民大众和封建主义的矛盾,展示了封建势力对人民压迫、剥削的生活图景,深刻揭示了封建思想、封建道德的“吃人”本质及其对人民群众毒害的深广。和《呐喊》不同的是《徬徨》中的主人公主要是农村劳动妇女和新知识分子,他们对封建主义的压迫有过反抗的行动,但最后都以悲剧告终。
52,分析《呐喊》《彷徨》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深刻批判?答:小说集《呐喊》和《彷徨》的总主题是反封建、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揭露批判极其深刻。第一,多数作品描写了人民大众和封建主义的矛盾,展示了封建势力对人民压迫、剥削、掠夺、虐杀的生活图景,揭露了封建主义用钢刀和软刀制造的一毓人生悲剧。悲剧的主人公主要是农民、知识分子和妇女,如阿Q、闰土、孔乙已、魏连殳、吕纬甫、子君、祥林嫂等。他们各以自己被侮辱、被损害、被扭曲、被虐待的血泪人生。控诉封建社会的黑暗、残忍和冷酷。如孔乙已深受封建科举制度和等级观念毒害,沦落下层穷困潦倒而迂腐不悟,结果被丁举人打断了腿死去,而人们只以他为笑料却毫无同情,表现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惊人冷漠。第二,深刻揭示了封建思想道德的“吃人”本质及其对人民群众毒害的深广。几千年来被人们当作行为准则的封建思想道德,鲁迅揭露其本质是“吃人”
这是多么深刻的批判。小说着重揭
露了封建思想道德对人民群众毒
害之深广。《药》的悲剧是双重的,
华小栓吃人人血馒头,竟是用反革
命志士夏瑜的鲜血做成的,作为人
民一员的华老栓并不理解,反把他
的血当药吃,这更表现出群众的愚
昧麻木,爱封建迷信思想毒害之
深。阿Q、祥林嫂等的悲剧是封
建统治者以封建思想道德压迫造
成的。如爱姑和祥林嫂惨死的悲
剧。小说既揭露了封建势力造成的
人们物质上的“病苦”,更着重暴
露了人们精神上的“病苦”,以惊
醒“不幸人们”起来摆脱封建思想
道德的枷锁,为改变自己境遇而斗
争。这是小说反封建深刻性之所
在,也表现了小说启蒙主义的思想
53,分析《呐喊》中的阿Q、闰土、
七斤等农民形象?
答:小说集《呐喊》中的阿Q、《故
乡》中的闰土,《风波》中的七斤,
是三种类型的农民形象。但他们有
共同点,都受封建势力压迫剥削,
却愚昧麻木不觉悟。闰土是一个典
型的旧中国农民,他勤劳质朴、坚
韧,但精神近乎麻木。他儿童时代
活泼、机灵、能干,是“我”心目
中的“西瓜地上的争项圈的小英
雄”。二十多年后,由于“多子,
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
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他只是
默默地承受、挣扎,他的希望和精
神寄托,是神佛之类的偶像。七斤
是另一类农民形象,他是村上的
“出场人物”,系于撑航船进城,
很知道些时事;但他所知道的时
事,却是某地雷公劈死了蜈蚣精,
某地闺女生了夜叉之类,其愚昧无
知可见。辛亥革命发生时他囚进城
而被革命党人剪去辫子。七斤为自
己没有辫子而发悉得不知如何是
好。七斤嫂对赵七爷低声下气陪笑
脸;村人们看热闹,相信赵七爷的
话,这些都表现了农民的愚昧落后
缺乏觉悟。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
的农民典型。他是赤农的雇农,被
地主压迫,剥削到了活不下去的地
步;但是他不正视现实,常以
自欺自慰的种种精神胜利方法自
我陶醉,而忘却了自己失败者的悲
惨屈辱的处境。
通过阿Q、闰土、七斤等农
民形象,小说揭示了一个重大的社
会矛盾,农民被封建主义残酷压迫
剥削,生活极其悲惨,但是农民精
神上愚昧麻木,受封建思想毒害很
深,没有为改变自己悲惨境遇而奋
斗的思想和行动。这一重大矛盾的
擦去揭示提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
题:农民问题。要改变农民悲惨的
地位境遇和启发农民的思想觉司
悟,使农民从封建思想束缚中解放
出来进行反封建斗争。小说把阿Q
放在辛亥革命中加以考察,启示了
在民主革命中启发广大农民觉悟
的重要性;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没
有觉悟广大农民的参加,是不会成
功的,不彻底的。这是阿Q等农
民形象提出的农民问题及其重要
54,试析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或分析《彷徨》中祥林嫂、爱姑、
子君等妇女形象。)
答:《徬徨》中的几部以女性命运
为中心的小说,体现了鲁迅对妇女
解放道路的探索。《祝福》展现了
封建礼教对妇女压迫的深重惨酷。
祥林嫂被婆婆卖到深山里;后来又
被大伯收去房子赶出贺家。她第二
次到鲁镇的遭遇极其悲惨,封建礼
教认为寡妇再嫁伤风败俗,何况她
死了两个丈夫,更是不祥之物。她
在鲁镇的祝福之夜,倒毙街头。作
品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礼教的系统
周密、强大深固。封建观念大网络
无情地压碎了祥林嫂的一切挣扎
努力。《离婚》中的爱姑,不能忍
受那种丈夫另有新欢,叫她走就得
离婚回娘家的不公正待遇。祥林嫂
和爱姑的悲剧,都深刻地表现了封
建势力的强大,对妇女压迫的惨重
的惨重,启示人们反封建的重要
性及其长期性、艰巨性。《伤逝》
中的子君,是另一种类型的妇女。
她是受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
的知识女性。但子君奉行的个性解
放思想,也是造成悲剧的思想根
源。子君的悲剧说明离开了社会改
革,妇女追求个人的自由幸福,是
很难实现的。
55,分析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的形
象?(或分析《彷徨》中涓生、魏
连殳、吕纬甫等知识分子形象)
答:《徬徨》中的《伤逝》、《在酒
楼上》、《孤独者》、《幸福的家庭》
等篇都是写新知识分子的。涓生、
子君、魏连殳、吕纬甫、作家夫妇,
都曾受过近代教育,接受了民主主
义、个性解放等资产阶级进步思
潮。他们是中国近代社会中最先觉
醒的分子,踔厉风发,开风气之先。
作品这一方面描写社会黑暗势
力对这些觉醒者、反抗者的压迫,
描写封建统治思想仍然是一股强
大的社会思潮和习惯传统,觉醒者
几乎是和整个社会相矛盾而成为
孤独者、异类;另一方面,这些觉
醒者反抗的思想基础是个性主义,
他们在强大的旧势力压迫下,常常
会自私卑怯、动摇妥协、消沉颓废、
改变初衷。作品表明,个性解放,
个人奋斗不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
子的正确道路,应该别寻新路。
56,分析评价《呐喊》《徬徨》的
答:(1)人物塑造。这是鲁迅小说
最杰出的艺术成就。《呐喊》《徬徨》
采用“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
典型化方法,人物形象具有深广的
社会历史内涵,同时又非常个性
化。鲁迅经常采用“画眼睛”和“勾
灵魂”的方法来表现人物。阿Q、
祥林嫂等是中国现代文学画廊中
著名的艺术典型,阿Q具有世界
影响,这些艺术典型具有深广的社
会历史内涵,又生动活泼,非常修
改化,内心世界挖掘很深。(2)艺
术上多姿多彩。创作方法以现实主
义为主,在冷静的叙事中隐寓着浓
烈的感情,善于创造典型环境中的
典型性格,细节真实传神,鲁迅的
小说开拓了中国现代小说现实主
义的道路。但也有浪漫主义、象征
主义成分。在客观写实中常带有诗
意和抒情,(3)很注意典型环境的
勾勒和环境、气氛的渲染,浓郁的
浙东地主风光和民俗风情,使小说
成为中国现代郇早的乡土文学。
(4)小说结构形式新颖,体式繁
多。变中国小说重故事情节的纵剖
面顺序结构为横断面结构,常截取
生活的一个或几个场景,片断连缀
而成,这是小说结构形式的重大革
新。(5)独特的语文风格。语言上
以口语为基础,具有简洁、洗炼、
生动、峭拔的特点。
57,为什么说《呐喊》《徬徨》是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之作,是中国
小说现代化的卓越开端?”(或分
析《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文
学史上的地位)
答:《呐喊》《徬徨》在中国现代史
上有着极重要的地位。它开创了中
国现代文学革命现实主义的光辉
传统。这表现在,第一,它如实地
描绘,毫无讳饰地表现了社会的一
切丑恶、罪恶和病根。作品对封建
性旧社会的暴露批判,异常深刻,
达到前所未有的境界。第二,作品
中渗透着作者对人民群众、尤其是
广大农民的生活命运深切关怀的
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作品凝聚着作
者对农民、妇女、知识分子问题的
思考,对人民解放和社会改革道路
的执着探求,表现出与人民大众及
其解放事业血肉相连的重要特点。
第三,《呐喊》《徬徨》从革命的角
度,侧重描写和揭示封建思想束
缚,改革国民劣根性。第四,作者
广泛吸取,博采众长,根据艺术的
需要,大胆创新,从而丰富了中国
小说的结构形式,使结构形式服从
于性格刻画和主题表现。因此,
喊》《彷徨》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
基之作,是中国小说现代化的卓越
58,简析鲁迅笔下“新知识分子”
的基本特点?
答:鲁迅笔下“新知识分子”是自
觉对封建思想、封建伦理道德进行
反抗的首先觉醒的知识分子,但由
于传统封建思想势力的强大,他们
的理想终于被毁灭,鲁迅在塑造这
类人物的过程中,大量运用了人物
心理的刻画和人物的内心独白,细
腻地刻画他们内心的痛苦经历。
59,简析《故事新编》的艺术特色?
答:(1)创作方法上有现实主义,
也有浪漫主义。(2)古今交融的艺
术特色,以古人古事为情节主干,
但也羼进了一部分现代生活内容。
(3)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创造性运
用与发展。
60,试论《故事新编》在思想内涵
和创作方法上的特色?
答:《故事新编》取材于古代神话
传说和历史故事,但实质是以历史
讽喻现实中历史与现实相交融的
小说,它的思想内涵在于:(1)热
情歌颂勇于献身于民众正义事业
的古代英雄。《非攻》赞扬了墨子
反对侵略战争的正义感;《理水》
歌颂了大禹为民治水造主的献身
精神。鲁迅也是把这些古代英雄作
为“中国的脊梁”来歌颂的,对这
些古人的称颂意在激励中国人民
的创造精神,鼓舞人民的斗争意
志。(2)批判和讽刺了老庄等人的
复古倒退、清净无为,无是非等错
误思想。《出关》批判了老子的“无
为而无不为”的无为主义哲学以及
所谓“与世无争”的超现实的态度;
《起死》批判了庄子的“无生死观”
与“无是非观”等错误思想。对这
些古人的错误意识的批判,是从反
面呼唤人民积极人世,投身现实主
义大潮。(3)寓古于今的现实批判
精神和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故事
新编》既有历史根据,又是有的放
矢的现实批判。如对《理水》中文
化山上的那些“学者”的描写就是
讽刺当时一些国民党御用文人
和文化官僚的。这种借古讽今的批
判笔法在30年代中期发挥了重要
的战斗作用。
创作方法特色:首先历史题材与现
实题材相交融,把大量现实题材自
然而巧妙地揉进历史题材中;其次
运用批判与讽刺相结合形成的一
种漫画的笔调。作者常用漫画式的
笔触对人物和事件进行夸张和渲
染,使作品充满幽默讽刺意味;再
次人物形象多用速写式笔法,没有
精雕细刻,线条粗犷,但性格鲜明
突出,内涵丰富饱满,给人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总之,《故事新编》
为中国历史题材的小说伴创作提
供了宝贵的经验。
61,简析鲁迅杂文的内容?
答:鲁迅杂文内容丰富广博。(1)
对旧社会、旧文明和复古派的批
判。(2)对封建性反对政权及其政
策的猛烈抨击。(3)对帝国主义侵
略的揭露、斗争。(4)对文化、文
学战线上错误倾向的批评。(5)对
社会病态心理和国民性的弱点的
暴露、针砭。(6)歌颂新生力量,
歌颂革命斗争。
62,简述鲁迅杂文主要的思想内
答:鲁迅杂文是特定的社会思想和
社会生活的艺术记录,是现代中国
思想文化、社会历史的百科全书。
它对封建道德文化、复辟思潮和迷
信落后的思想意识进行了猛烈的
抨击和批判,对封建军阀和中外反
动统治的罪行,给予大量的揭露和
愤怒的声讨;提倡反传统,反妥协,
反虚伪的“韧”性的战斗右倾错误,
解剖批判了社会消极落后的思想
意识和国民劣根性。
63,分析鲁迅杂文的思想特色?
答:鲁迅杂文以“文明批评和社会
批评”为主要思想内容。由此构成
鲁迅杂文的两个思想特色:
(1)批判性。对封建旧文明旧道
德的批判,是鲁迅杂文的一个主要
内容,如批判封建父权主义、夫权
主义,封建等级观念等。后期杂文
增加了批判资本主义文明,批判半
殖民地都市畸形文明等方面内容。
暴露和批判国民劣根性,也是鲁迅
杂文的重要内容。社会批评的内容
更为广泛。批判封建文明和半殖民
地文明,使人们的思想从中解放出
来,才能出现新人新思想新道德,
民族才能得到新生。这种批判,具
有战斗的现实意义。(2)深刻性。
由于鲁迅对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
有深刻了解,对社会各个方面有深
刻研究,因此,他的杂文无论是对
封建主义的批判,或是对国民性的
剖析,以及对各种问题的论述,都
极其深刻,富有辩证哲理。鲁迅杂
文并非没有一点偏激之处,但
总体来说,深刻辩证,发前人所未
发,常见真理之闪光。
64,分析鲁迅后期杂文的思想特
答:鲁迅后期杂文()
在思想内容上有所发展。(1)政治
斗争和时评的文字增多了。后期杂
文对国民党文化专制主义和迫害、
屠杀革命作家的罪行进行了坚韧
的斗争。(2)后期杂文对旧中国社
会的思想、文化、文学进行了更为
广泛而深入的批评。(3)对革命文
学发表了许多重要意见。(4)鲁迅
后期杂文更为深刻有力。把历史批
判和现实批判紧密结合,把对封建
思想道德的批判和对封建性反动
政治的批判紧密结合。
65,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答:鲁迅杂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1)首先表现在形象性。鲁迅善
于以新鲜贴切的比喻和具体生动
的事例,来论述描象深奥的道理,
使说理形象化,把逻辑性和形象
性、理论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紧密
结合起来,和谐统一。(2)抒情性
和讽刺性。鲁迅的杂文以浓烈的情
感震荡读者的心弦,对不合理、可
笑、可鄙、可恶的事物和,加以精
练、夸张,予以辛辣的讽刺。(3)
文体多样,风格多姿多彩。(4)语
言简练隽永、鲜明生动、机智幽默。
66,结合具体作品,论析鲁迅杂文
的艺术魅力?
答:鲁迅杂文是特定的社会思想和
社会生活的艺术记录,几乎写出了
整整一个时代的风貌,是现实中国
思想文化、社会历史的百科全书,
既是史诗,又理政论,充满了鲜明
的爱憎情感,具有丰富的理论涵
量。艺术魅力具体表现在:第一,
鲁迅杂文体现了政治性和形象性
的统一。既立论准确,分析透辟,
论证严密。具有强大的逻辑力量,
同时又显示了言论的形象化,以对
比、暗示、借喻等手法,使深奥抽
象的思想观点变得具体可感,深切
明了,生动形象。如脖子上挂着铃
铛作为知识阶级的标志的走上屠
宰场的山羊,折中公充调和平息之
状可掬的叭儿狗等,这类形象具有
广泛而深刻的典型性,是鲁迅杂文
的重要贡献。第二,鲁迅杂文把
战斗性和抒情性融为一体。既有尖
锐犀利的笔锋,又有舒缓深长的情
致。往往把思想观点渗透在汪洋恣
肆的感情波澜之中,既鼓舞人以战
斗激情,又给人以轻松愉悦的艺术
享受。如《记念刘和珍君》《为了
忘却的纪念》等类抒情散文,情文
并茂,以浓烈的情感震荡读者的心
弦。第三,鲁迅杂文还具有浓厚的
幽默讽刺特色。常用反语、影射、
排比、夸张等手法,“嬉笑怒骂,
皆成文章”。鲁迅杂文造语精密,
词汇丰富,文体多样,风格灵活多
变。以含蓄幽默和辛辣讽刺组合,
显示了其文章风格的总特征。这在
作为鲁迅杂文中最主要部分的如
《“友邦惊诧”论》这一类短评、
杂感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鲁迅的杂文是时代的战斗记
录,是丰富的思想艺术宝库,是中
国现代文学的瑰宝。
67,简析《野草》的艺术特色?
答:《野草》的艺术特色:(1)多
数篇什采用象征主义的方法,以创
造物质感的形象来表达复杂的内
心感受。如过客、战士、枣树等都
是象征性形象。(2)艺术构思奇特。
艺术境界奇幻诡谲,神秘幽深。
语言精致形象,饱含诗情,具有音
乐美、绘画美的特点。
68,简析《朝花夕拾》的艺术特色?
答《朝花夕拾》的艺术特色:融叙
事、抒情、议论于一炉,以炽烈深
沉的感情记事怀人,以白描和画眼
睛的方法刻画人物,在往事追叙中
闪耀着社会批判的锋芒,杂以对丑
恶现实的嘲谑讽刺,文笔朴实优
69,简析孔乙已的悲剧命运?
答:孔乙已是个封建思想、封建伦
理道德的盲目维护者,百无一能,
穷愁潦倒,受害而不觉悟,意识不
到封建思想、封建道德的不合理
性;孔2已在最潦倒时还摆着读书
人的架子,不肯脱下能代表他的
身分的长袍,不肯和“短衣帮”平
起平坐地喝酒,终于因此而被丁举
人打折了腿,从此消失了他卑微的
身影,孔乙已的悲剧命运是封建思
想、封建伦理道德的产物。
70,简析《药》的艺术结构?
答:《药》的构思十分精当,作者
精心地设计了两条情节线索,一是
华老栓为了医治儿子小栓的痨病,
买了人血馒头药吃,是本篇的明
线。一条是夏瑜为解救民众的疾苦
进行革命斗争;最后遭到封建统治
者杀害的故事。为本篇暗线;作者
采用双线结构把两个故事中的主
人公命运联结在一起,将两个故事
凝为一个,使作品增添了许多寂
寞,悲凉情调,引人沉思,作者又
设计了人血馒头作为两个主人公
命运的联结物,使明暗两条线融合
71,简析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答:《祝福》展现了封建礼教对妇
女压迫的深重残酷。祥林嫂被婆婆
卖到深山坳里,丈夫死后被大伯收
去房子赶出贺家。她第二次到鲁镇
的遭遇极为悲惨,封建礼教认为寡
妇再嫁丧风败俗,祥林嫂精神上受
到歧视,压迫;柳妈又告诉她死后
要被阎王锯成两半给两个男人,使
她极端痛苦,灵魂得不到一点安
宁。捐门槛赎罪后,四婶一声“你
放着吧,祥林嫂”给予她精神上最
后的致命一击。她在鲁镇的祝福之
夜,倒毙街头;作品深刻揭示了封
建礼教的系统周密、强大深固,
从夫权、族权到神权,从物质到精
神,从阳间到阴间,这封建网络决
定了中国妇女的悲惨命运;祥林嫂
的悲剧,深刻表现了封建势力的强
大,对妇女压迫的惨重,启示了人
们反封建的重要性及长期性、艰巨
72,结合祥林嫂这一悲剧形象,论
析鲁迅小说创作的现实主义的深
答:鲁迅的《祝福》写的是旧中国
贫苦农村妇女祥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督教的超验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