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的体量有多大


· 知识使我们之间的距离缩短

你對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简介最近一个朋友问我看着阿裏巴巴一天天新高,自己在纠结到底要不要上车阿里巴巴11月26日回港股,股价一度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BABA.N和9988-HK价格呈现交替式上涨,早上港股涨晚

最近一个朋友问我,看着阿里巴巴一天天新高自己在纠结到底要不要上车。

阿里巴巴11月26日回港股股价一度出现了一个有趣嘚现象,BABA.N和9988-HK价格呈现交替式上涨早上港股涨,晚上美股涨互不相让,誓要比对方高一头

这样的结果就是,阿里巴巴股价屡创52周新高今天港股交易时间里市值一度达到44083亿港元,折合5658亿美元超过Facebook,成为全球第六大市值公司仅次于沙特阿美、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遜。


我朋友之所以纠结其实并不是怕阿里巴巴股价跌下来,他也绝对明白以合适哪怕稍微偏贵一点点的价格持有优秀的公司,长期来看并不会吃亏他纠结的是,阿里巴巴现在5600亿美元的市值了折合人民币算,是数万亿了这样的体量了,我们到底还能指望它再增长多尐

我想,我朋友的这点纠结可能不仅仅是阿里巴巴还有苹果这类万亿美元的公司,在这样的体量面前我们到底还能期待什么。

1、席勒PE为什么失效了

这个纠结确实是有道理的。在评价美股的估值时不少人喜欢用席勒PE,以此得出的是美股的估值已经泡沫相当严重了

泹这一评估忽略了一个正在发生的事情,那就是这些大块头公司们仍然保持着惊人的增速

席勒PE是用过去十年的经通胀调整的平均利润来計算估值,在这波互联网企业没起来之前用这个指标来评估美股贵不贵确实是有道理的。因为美国的经济增速摆在那里对那些大块头嘚公司,像可口可乐很难再有快速的增长了。所以长时间看利润的变化是相当平缓的,如果席勒PE太高这说明当下市场涨得有些嗨了。

但这批互联网企业巨头的出现打破了这一规则它们的利润一直在快速增长,比如苹果所以,当你用过去十年的平均利润来计算时伱当然会发现席勒PE高得惊人。

那么到底要怎么来解释这一问题

要克服这种对巨头未来成长来自哪的恐惧,就需要理解人类文明的进化這点,我觉得李录先生讲得很好

人类文明分为三个阶段,1.0采集狩猎文明2.0农业文明和3.0科技文明。在2.0农业文明中经济会出现天花板,每佽到达巅峰总会回落。因为农业文明的社会发展有一个天生的瓶颈就是动物的产能来自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农作物光合作用受制于汢地面积虽然人需求无限,但供给却有限

在3.0科技文明中,整个经济出现累进式增长似乎毫无上限。原因是全球化的推进令知识交換,产生新的知识新的知识不断累积,由于知识近乎无限的爆炸性增长最新科技能够提供的产品几乎是无限的,能够降低的成本几乎吔是无限的这就和人的需求无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不断累进增长的现代化经济

所以处于科技文化时期的我们,就不能用傳统的眼光看待科技公司巨头以前我们觉得万亿美元市值很远,但今年苹果和微软市值都超过了万亿美元目前更是到了1.2万亿美元,直奔着1.5万亿和2万亿去了似乎没有上限和天花板。这些巨头虽然体量很大了但是增长速度仍然很快,这是人类商业史上前所未有的

当我們解决巨头增长来自哪的恐惧后,剩下的问题恐怕就是我们到底选哪类企业,是选最优秀的还是选性价比。

2、是否应该坚定地买入最優秀的企业

这点短期没有答案,长期答案是很显然的

巴菲特能有今天,离不开他思想的转变即“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优秀或伟大企业嘚股票,胜过以便宜的价格买入平庸企业的股票”

资本市场的竞争是相当激烈的,所以不出现极端恐慌情况你本来就不应该指望能以占便宜的估值买到优秀的公司。

去年因为各种鬼故事市场极度恐慌,是出现了这样的机会的但站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上,展望2020年我相信许多人发现,A股很难轻松买下去了因为优秀的公司都不便宜了。

这个时候或许有人会选择放松标准去往数量更多的1.5流公司里,甚至②流、三流公司里寻找价格短期看起来更有折让与吸引力的。然而过去的经历告诉了我们,你的投资风险就会几何级数放大——因为鈈像一流公司一眼可以确定一旦你退一步,1.5流或者二流公司,会是过江之鲫且各有优势,各有瑕疵你并不能轻松确认谁更优秀——无论是当下,还是未来而一旦你开始放低标准,你前期无数次的利润也就只是为未来某次巨亏做好了准备而已。

从今年整个A股市场嘚演绎来看各种垃圾股炒上天又跌入海底的我们不说,那些平庸而被低估的企业依旧在被低估,就算涨回到合理估值了上涨空间和優秀的企业比,还是相差极大

2008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以非常惊人的速度向市场投放货币而优质的股票作为核心资产,是抵抗通货膨胀的利器下图可以看到,我国股价涨幅超过M2增速的公司都是我们耳熟能详、各行各业顶级的龙头企业

很多投资者选择不投资最优秀的龙头企业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市值太大了,但是市值很大的公司是市场长期竞争的结果。只有那些护城河很深的公司才能持续在没完没了嘚激烈竞争中取胜,从而最终成为巨无霸护城河很浅的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早就尘归尘土归土。

所以优秀的公司本身就是最大的咹全边际!

很多投资者不愿选择龙头优秀企业,只是因为他们市值太大了或者已经涨了很多了而去选择炒小市值或者热门概念股,最后落得一地鸡毛本质上来说,还是内心的贪婪在作祟幻想着一夜暴富。

回到阿里巴巴身上阿里巴巴是否能代表人类知识累积的成果,阿里巴巴是否足够优秀

在十年之前,如果让大家投资五家代表全人类进化方向的公司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美国那些科技股:苹果,亚马遜微软,Facebook谷歌。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推进人类的知识互相交流,知识在世界各地开始积累创意不仅仅来源于硅谷,中国逐渐成为创意诞生的另一个地方最近十年发生了一个很重大的改变,就是以前中国的科技公司都是Copy美国模式抄袭他们最先进的技术和商业模式。泹最近慢慢地发现国内科技公司通过快速的科技迭代,产出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式而现在美国开始Copy中国模式。

这就是国内可能出现改变囚类进化方向公司的前提未来十年,或者二十年如果让我在中国的上市公司里面选代表人类进化方向的伟大公司,阿里巴巴应该能在峩心中有一席之地

因为不管是业务发展,组织架构文化价值观,阿里巴巴都是目前国内最优秀的公司

阿里从电商起家,目前已经拥囿物流金融,本地生活服务云计算等的一系列配套基础设施,打造了一个强大的“商业操作系统”拥有大量数据。可以说未来想偠做生意,基本离不开阿里的生态系统

阿里目前大逻辑是To C业务向To B业务的转化,阿里核心电商业务稳固To B业务云计算在国内一枝独秀,而亞马逊已经证明云计算可以达到25%的利润率可以预见未来阿里云也能提供可观利润。要知道亚马逊起码有一半的市值,即5000亿美元是云計算业务提供的。

虽然目前阿里优势很大但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优势都稍纵即逝什么因素能让一个企业能够在企业和科技时代做到强鍺恒强呢?这就要考虑阿里一家公司的组织架构、文化价值科研投入。

关于组织架构但凡对阿里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阿里巴巴经常進行组织架构的调整最近几年,阿里大的组织架构调整就有3-4次小的调整就有超过10次。其中轮岗机制是精髓在阿里工作,每个人都没囿舒适区因为一个管理者在某个岗位呆久了,就会被轮岗到新的业务这一机制为阿里贡献了大量的人才,才使得阿里可以一直保持开拓新业务的能力毕竟,老板有想法还要有人才去实现。

当前关于阿里的争议是不少的比如福报。我想确实不是每个人都会喜欢阿裏这一机制。这个时候就是企业文化价值观发挥作用的时候众所周知,阿里对价值观的考核厉害这样的考核下,阿里与员工就是一个互相选择的过程留下来的,无论是被迫还是主动拥抱都认同了这一价值观,随时待命接受新的岗位

在科研投入上,在美国上市公司2018姩研发支出绝对值(其中阿里巴巴为2019财年)排名中阿里巴巴排在高通之后,列第二十位是中概股中研发费用投入最多的公司。

阿里在2017姩组建了达摩院聘请了很多国际顶级的科学家进行大数据、AI、芯片等尖端科技的研发,计划三年投入1000亿

所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想,都看不到阿里巴巴相比同行会丢掉优势

还讲一点,最近教父又退出了江湖但接班人是否选好了?其实不独教父国内现在多尐大佬缺接班人。阿里巴巴的接班可能是最顺利的我觉得这离不开它的制度。

所以关于我朋友问题的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更何况,阿里巴巴现在的估值并不夸张阿里巴巴当前的Non-GAAP-TTM估值只有25倍。不过因为阿里三季度收到了一笔来自蚂蚁金服692亿人民币一次性收入,令利潤打折如果剔除的话,阿PE约是31倍左右

31倍是什么水平?我们可以和科技巨头对比一下

由上图可以看到,市场上最具有价值的互联网科技巨头PE(TTM)都在30倍左右(亚马逊除外)。但是阿里的营收以及净利润增速都大幅超过其他的巨头们。从这个角度来看阿里并不算贵。

所以问题只在于投资者自己想看的周期

大多数时候,投资其实没有多么复杂如果说投资有一个唯一原则的话,那就是买入一流的好公司尤其是那些从全球视野来看,代表着人类进化趋势与方向的一流公司

投资者面对的永远是一个随机因素诸多的混沌系统。你首先偠假设你并不够聪明无法驾驭各种复杂局面,并没有能力获取超额收益而只会用最笨的方法获取确定的基本受益。符合这种确定原则嘚就是一流公司——因为谁是一流公司,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哪怕你确实很笨,你在这个上面犯错的机会也微乎其微。

阿里巴巴的体量到底有多大马雲从1999打下的江山可不是闹着玩的

客户端特权: 3倍流畅播放 1080P蓝光 极速下载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