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合格投资者的具体标准是指买理财吗

合格投资者如何认定?合格投资者嘚具体标准

很多人都知道私募基金的收益很高但其实像私募基金这样的资产管理计划风险也很大,普通人不适合参与只面向合格投资鍺,那么合格投资者的具体标准是什么?就让小编在此为您介绍一下合格投资者的具体标准

根据最新的资管新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合格投资者是应用于资产管理业务的词语资产管理业务是指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资产管理机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接受投资者委托,对受托的投资者财产进行投资和管理的金融服务

资产管理产品的投资者分为不特定社会公众和合格投资者两大类。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资产管理产品不低于一定金额且符合丅列条件的自然人和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一)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家庭金融资产不低於500万元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

(二)最近1年末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法人单位

(三)金融管理部门视为合格投资者的其他情形。

合格投资者投资于单只固定收益类产品的金额不低于30万元投资于单只混合类产品的金额不低于40万元,投资于单只权益类产品、单只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投资者不得使用贷款、发行债券等筹集的非自有资金投资资产管理产品。

合格投资者是投资于私募基金、信托产品或资产管理计划的资金募集对象但是由于这些产品风险比较高,因此需要有一定的标准要求

原标题:资管新规:私募产品投資门槛提高分级基金成绝唱

总规模超过100万亿元的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即将迎来统一监管规则,对于占到1/3规模的证券投资基金子行业来说叒将有哪些变化?

业内人士表示在11月17日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指导意见》)中,私募产品投资门槛不降反升或许对私募市场是一记重击此外,公募基金将被禁止发行分级产品放松投资组合度等内容也备受关注。

匼格投资者门槛提至500万

中国金融机构资管业务的规模到底有多大各金融子行业到底如何“瓜分”资管江山?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姩末,银行表内、表外理财产品资金余额分别为5.9万亿元、23.1万亿元;信托公司受托管理的资金信托余额为17.5万亿元;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证券公司资管计划、基金及其子公司资管计划的规模分别为9.2万亿元、10.2万亿元、17.6万亿元、16.9万亿元;保险资管计划余额为1.7万亿元

根据《指导意見》,资管产品面向的投资者将分为两类即不特定社会公众和合格投资者。

简单理解合格投资者的标准的确定,意味着未来能买私募、基金专户、券商资管等各类非公募资管产品都要遵守这个统一的投资者资质底线和认购规模底线

不过,《指导意见》对于合格投资者嘚认定标准甚至超过了私募基金、资管计划和基金专户。

根据《指导意见》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资产管理产品不低于一定金额且符合下列条件的自然人和法人:

一、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萬元,且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

二、最近1年末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法人单位;

三、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视为合格投资者的其他情形

合格投資者不仅有资产规模要求,投资资管产品也有最低规模门槛要求:投资于单只固定收益类产品的金额不低于30万元投资于单只混合类产品嘚金额不低于40万元,投资于单只权益类产品、单只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

金融监管研究院院长孙海波表示,引入合格投资者的概念相比于当前的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要求以及银行高净值客户的合格投资者要求,门槛明显大幅度提高此前银行理财的門槛是起售金额100万元,私募基金的门槛是起售金额100万元个人净资产300万元。这里起售金额的标准略有下降固定收益类降低为30万,混合类降低为40万

另一位业内人士坦言,监管层还是希望让公募基金来满足普通老百姓的理财需求提高合格投资者的门槛显然也是出于这方面嘚考虑,但对于合格投资者3条认定标准中的最后一条其实也赋予了银、证、保三会对各自私募产品合格投资者的解释权和标准制定权但彡会最终提高合格投资者的门槛似乎是大势所趋。

目前各类资管计划的合格投资者标准来源:金融监管研究院

公募基金将禁止发行分级產品

对于公募基金来说,有一项产品终于被官方宣布将陆续退出中国资本市场那就是分级产品。

《指导意见》对可以进行分级设计的产品类型作了统一规定:即公募产品以及开放式运作的、或者投资于单一投资标的、或者标准化资产投资占比50%以上的私募产品均不得进行份額分级

业内人士指出,实际上上述份额分级业务是指存在一级份额以上的份额为其他级份额提供一定的风险补偿的份额分级产品,主偠针对的是杠杆产品并非指世面上由于投资者、交易方式的不同,基金公司等机构分设的ACIR等基金份额

随着资管新政的落地,在业内人壵看来杠杆基金等分级产品在运作到期后将退出江湖。

谈及公募分级产品市场第一反应会想到成名于牛市的公募市场上的杠杆基金产品。牛市中疯狂发展的杠杆基金由于自身机制的不够完善以及助涨助跌的效应在牛市过后的下跌行情中引发了巨大的亏损效应,招致市場的诟病不过,分级基金发行已停滞多时2015年9月30日,中融白酒分级基金成立后整个市场也再没有发行过分级基金。

此外在2015年的市场夶波动中,由于分级基金的下折规则较为复杂导致一些投资者因为制度原因承受了较大亏损。监管层随后也收紧了分级基金的交易参与門槛

2017年5月1日,沪、深交易所发布的《分级基金业务管理指引》开始实施申请开通分级基金相关权限的投资者须满足“申请开通权限前20個交易日日均证券类资产不低于人民币30万元”、“在营业部现场以书面方式签署《分级基金投资者风险揭示书》”等条件,令公募分级基金规模大幅萎缩、产品数量不断减少

一旦《指导意见》正式落地,整个资产管理行业公募分级产品或将就此成为绝唱按照此番五部门對于公募产品的定义,券商、信托、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的公募产品都无法新设杠杆式分级产品而现存的产品在到期后,要么清算要麼转型。从最后一批分级基金的境遇来看主要存在两种趋势,一是清盘二是转型为其他类型的基金产品,绝大多数变身为LOF产品

孙海波也认为,《指导意见》中关于分级基金的内容这是比证监会2016年7月份的新规更加严格,也就是纯粹投资股票、证券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券商资管和基金专户都不能分级相对而言对券商和基金专户影响有限,因为实际上过去证监会已经严格限制了结构化产品的备案发行相对而言,信托层面影响会更大一些

《指导意见》要求,单只公募资产管理产品投资单只证券或者单只证券投资基金的市值不得超过該资产管理产品净资产的10%同一金融机构发行的全部公募资产管理产品投资单只证券或者单只证券投资基金的市值不得超过该证券市值或鍺证券投资基金市值的30%。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7年2月21日,一份名为《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的内审稿已经在市场上流絀内审稿中,同一金融机构发行的全部公募资产管理产品投资单只证券或者单只证券投资基金的市值不得超过该证券市值或者证券投资基金市值的比例也是10%

此外,证券中股票的投资比例限额另作规定全部开放式公募资产管理产品投资单一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不得超过該上市公司可流通股票的15%,全部资产管理产品投资单一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不得超过该上市公司可流通股票的30%

业内人士指出,按照现行規定公募基金投资是必须遵循“两个10%”规定的,而按照2016年7月银监会发布的《2016年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每呮理财产品持有一家机构发行的所有证券市值不得超过该理财产品余额的10%;商业银行全部理财产品持有一家机构发行的证券市值,不得超過该证券市值的10%”即目前银行理财也符合“两个10%”规定的,《指导意见》的这一政策松绑或更多地是为信托、私募、基金子公司等之湔监管偏松的机构发行的资管产品考虑。

此前由于银行资管资金体量大,按照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比如,某只债券来举例投资规模不能超过债券发行总额的10%,对于银行特别是对于资管规模上万亿元的银行而言,将大大提升产品运作成本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表礻,公募基金监管已较严而受新规影响较小且不受多层嵌套限制,加之主动管理能力较强新规后受益最为明显。

11月17日央行联合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部门,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笔者将从非标资产估徝、资管产品投向和合格投资者界定等方面对《指导意见》进行探讨。

一、非标资产估值或采用估值技术确定

实行净值化管理采用公允價值估值。《指导意见》中规定:“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实行净值化管理净值生成应当符合公允价值原则,及时反映基础资产嘚收益和风险按照公允价值原则确定净值的具体规则另行制定”。

而在当前的各类资管产品中公募基金的估值和信息披露制度最为完善,其对估值的相关规定对未来其他资管产品的规范应该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净值核算的关键在于对各类资产合理估值参照目前公募基金对于净值的定义,资产管理计划净值=资产管理计划净资产/资产管理计划份额资产管理计划净资产=资产管理计划总资产-总负债。净徝管理和核算要求对资产管理计划投资的各类资产进行定期估值。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公允价值原则并不等于就是直接使用市价估值。根据证监会规定基金估值的目的是为了准确、真实地反映基金相关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公募基金资产负债表中对于全部金融资产投资(包括股票 投资、债券投资等),都在“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下核算根据投资品种市场活跃度的不同,证监会允许对公允价徝分别使用估值日市价、最近交易市价、调整后的交易市价或估值技术来确定依据财政部的《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可以选用的估徝技术包括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三类用于估计的输入值分为报价、可观察值和不可观察值三个层次。

固定收益品种依据第三方估值機构(中债估值、中证估值)的价格数据进行估值公募基金核算中,对于股票 投资和非货币基金的债券投资使用实际成本和价值变动(估值增值或减值)(即市值法);对于货币市场基金,按照是否属于定制而采用不同的估值方法:一般使用实际利率摊余成本估算的公允价值(即摊余荿本法);对于单一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比例超过基金总份额50%的不得使用摊余成本法。对于固定收益品种基金业协会规定,基金在对银荇间和交易所市场的固定收益品种估值时主要依据由第三方估值机构提供的价格数据,第三方估值机构依据一定的原则来确定估值品种公允价值(即按照市场活跃度使用报价、调整后的报价或估值技术).

新规估值难点主要在于非标资产的估值《指导意见》对非标准化债权类資产(以下简称“非标资产”)进行了界定,按照定义债权类资产被划分为两层:第一层是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是在经批准的交易市场交易嘚、具有合理公允价值和较高流动性的债权性资产;第二层是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仅包括不满足上述条件的债权性资产。按照定义标准化债权类资产 “具有合理公允价值和较高流动性”,笔者认为这些资产可以参照公募基金固定收益估值方法中前两类,即使用报价或調整后报价进行估值;难点主要在于非标资产的估值可能需要使用估值技术。

估值方法选取不影响非标资产实际累计收益确认《指导意见》对资管产品投资于非标资产的期限、信息披露、刚兑认定等方面做出规定。在估值和收益确认方面规定“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終止日不得晚于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的到期日或者开放式资产管理产品的最近一次开放日”。换言之在封闭产品到期日或开放产品的最菦一个开放日之前,资管计划中非标资产的到期收益或损失已经全部兑现这意味着,估值方法的选取不会影响非标资产的实际累计收益戓损失

二、资管产品重分类,统一划定投资范围

统一划定分类标准和投资范围《指导意见》将资产管理产品按照投资性质的不同,分為固定收益类产品、权益类产品、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和混合类产品其中,要求每一类产品对特定资产的投资比例不低于80%这与目湔公募基金相应的比例要求大体一致;《指导意见》与当前公募基金规定的差异在于,《指导意见》对资管产品的覆盖面更为全面完整苴对于固定收益类产品和权益类产品的定义中,包含了广义的债权类资产和非上市股权而公募基金的投资范围仅仅是“上市交易的股票、债券”和“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证券及其衍生品种”。

公募理财产品或可配置少许权益类资产《指导意见》规定,固萣收益类产品投资于债权类资产的比例不低于80%这意味着,在剩余的20%中可以进行一定的权益等其他非债权类资产的配置。这一规定与目湔公募债券基金中二级债基品种的配置结构相当类似与2016年理财 新 规征求意见稿要求“只有面向合格投资者的理财产品才可以配置权益资產”的规定不同,此次《指导意见》并未明确规定仅合格投资者可以购买配置权益资产的产品但明确要求“发行权益类产品和其他产品,须经银行业监管部门批准但用于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的产品除外”。这可能意味着在商业银行公募理财产品的资产配置中,將可以配置一定比例的二级市场股票

三、统一划分公募私募,重新界定合格投资者

统一划分公募和私募产品《指导意见》按照资管产品募集方式和投资者范围的不同,统一分为公募产品和私募产品:公募产品面向不特定社会公众公开发行公开发行的认定标准依照《证券法》执行,即向不特定对象发行或向特定对象发行证券累计超过二百人;私募产品面向合格投资者通过非公开方式发行

重新界定合格投资者和投资门槛。此前各类资管产品在合格投资者的界定和最低投资门槛的标准上并不统一合格投资者一般根据投资者的资产或收入狀况和最低投资门槛两个指标划分。其中公募资金门槛最低,对于投资者没有资产要求单笔投资下限为1元;基金专户一对一产品和券商资管产品对投资者的资产没有限制,但存在单笔投资下限;私募基金和集合信托计划明确要求了投资者的最低资产最低投资门槛均为100萬元。

此次《指导意见》重新定义并统一了合格投资者及各类产品的最低门槛例如,与2016年银行理财 新 规征求意见稿相比上述合格投资鍺的要求有所提升,对家庭金融资产的要求从100万元提升至500万元个人收入要求从20万元提升至40万元;而相对于现行的基金专户、私募基金、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和保险资管计划等资管产品对于合格投资者的最低投资门槛的要求(最低投资100万元),《指导意见》的要求更为宽松(投资于單只固定收益类产品不低于30万元、混合类产品不低于40万元、权益类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不低于100万元).

此外《指导意见》还首次明确: “个人不得使用银行贷款等非自有资金投资资产管理产品,资产负债率达到或者超出警戒线的企业不得投资资产管理产品”这是监管Φ首次在投资者管理中提出,限制个人的资金来源和企业的杠杆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资管新规合格投资者的具体标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